第一篇:深入开展向优秀共产党员魏崇义、李晓东同志学习倡议书
深入开展向优秀共产党员魏崇义、李晓东同
志学习倡议书
优秀共产党员魏崇义、李晓东两位同志是高发公司信阳分公司干部员工,为了路政保通和国家通行费收缴工作,他们在困难危险面前,危急时刻,不顾个人安危,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一心为公,恪尽职守,集中反映了新时期共产党员应有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是高发公司、交通集团创先争优活动中涌现的突出典型和优秀代表。为深入开展好向优秀共产党员魏崇义、李晓东学习活动,现向公司全体干部员工发出倡议,号召大家在深入学习好魏崇义、李晓东同志先进事迹的同时,认真开展好“四学三看两找一见”活动。“四学三看两找一见”活动内容如下:
四学:一学他们优秀的个人品质;二学他们良好的道德修养;三学他们可贵的敬业精神;四学忠诚的献身精神。
三看:一看那个单位学习活动组织的好;二看那个班组讨论活动开展的好;三看那个员工个人体会认识的好。
两找:一找目标,明确榜样到底应该是什么样?二找差距,明确我们离优秀共产党员的差距到底有多少?
一见:见行动,学以致用,如何用榜样的力量践行共产党员的承诺。
公司广大干部员工要迅速掀起向优秀共产党员魏崇义、李晓东两位同志学习的热潮,在全公司上下形成学先进、赶先进、抓落实、促发展的浓厚氛围,进一步凝聚人心、鼓舞干劲,以先进人物为榜样,以先进事迹为动力,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和青年团员的模范作用,推动公司各项工作的健康快速发展。
河南高发公司南阳分公司总支委员会 河南高发公司南阳分公司共青团委员会
河南高发公司南阳分公司工会委员会
2012年7月30日
第二篇:向李东晓同志学习的心得体会
向李东晓同志学习的心得体会
李东晓是全路优秀共产党员,普通司机,却创造了中国高铁的众多“第一”。他考下了中国高铁第0001号驾驶证,冲出了中国高铁第一个世界时速纪录,培养了中国第一批高铁司机,参与编写了中国第一本高铁操作教科书……一名普通的列车司机,却创造了无数令人钦佩的成绩。“提速先锋”李东晓,不仅仅提高了中国高铁的速度,更提振了我们的民族精神,是我们当之无愧的时代先锋。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总有一些人能让我们感动,值得我们学习,李东晓无疑是其中的一位。他取得的成绩让我们羡慕,而他所付出的汗水更让我们难以想象。从他的身上,可以学到很多。
学习他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李东晓的“敬业精神”可堪比“雷锋精神”,在工作上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曾经,高速动车组在德国专家眼里“没有两三个月时间是开不走的”,但是李东晓带领他的团队,从零开始学习,只用了10天时间就把这列世界上最先进、最复杂的高速动车组按时开回了北京。身为高铁司机的李东晓,面对一本670多页形似“大砖头”的德文《CRH3型动车组技术资料》,面对着高速动车组司机操纵台上四五十个的操作按钮,面对着按时服务奥运的巨大压力,丝毫没有畏惧任务的艰巨,一心扑在工作上,埋头学习,专心研究,认真实践,最终提前圆满完成了任务,赢得了“德国高铁司机资质最高等级的徽章”,也赢得了社会和行业的普遍认可。李东晓无私授业巧创新,编写“秒时代”的国家标准,根据所学编写了《CRH3型动车组1800秒操作法》,将自己的所知所学全部奉献出来,培育了一大批共和国的高铁司机,是当之无愧的中国高铁第0001号驾驶员。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我们要向“提速先锋”李东晓学什么?无需多言,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我们只要沿着楷模的道路一直走下去,就会得到最大的成长和提高,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
学习他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精神。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李东晓用他对工作的精细程度阐释了一个卓越追求者的风采。为了了解线路,他一米一米抻着皮尺,丈量每一个轨道曲线,徒步在京津120公里的铁路线上往返几遍,为道岔的坡度、信号机的位置逐个编码,从北京到天津,哪儿有起坡,哪儿有转弯,哪儿有风口,李东晓倒背如流,这就是李东晓精益求精的精神。李东晓一句简单的“手上一把闸,身后千条命”,背后却蕴含着多少不为人知的心血,29分46秒的行车时间,行车一路立在餐桌而不倒的打火机,细微之处彰显的正是他追求卓越的精神。李东晓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技术和能力,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一种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精神。学习“提速先锋”,就要时刻以高标准要求自己,摒弃“差不多”思想,在繁琐的工作中理清思路,在细微的小事上谋求成长,要勤于追求,精于行动,把工作的纰漏放到对待生命的高度去看待,把卓越进步作为自己的最高追求,才能在工作中不断争创佳绩。
学习他奋发图强、勇攀高峰的精神。荣誉激发力量,精神造就辉煌。李东晓有一股不服输的精神,这种精神就是钻研670页德文资料的韧劲,就是冲出394.3公里的时速的冲劲,就是编写出1800秒操作法、将高铁带入“秒时代”的干劲,也展现了一个时代先锋的形象,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当“2008年3月16日,李东晓等10位北京铁路局机务段的司机被选为共和国首批高铁司机”时,他心里想的是要争取更大的荣誉。要学习他奋发图强、勇攀高峰的精神,就要坚持学习,不停地增长才干,在本职岗位上创先进、争优秀;就要励志求强,敢于挑战权威与经典,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扎实苦干的毅力,高标准、讲科学、不懈怠;就要有“敢为天下先”的精神,要有“敢攀华山峰”的气概,努力争当时代先锋。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不断的学习和创新才是高铁时代下每一个铁路干部职工的重要任务,让我们认真的向优秀共产党员李东晓学习,让我们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稳健的步伐,更加昂扬的斗志为和谐铁路的又好又快的发展做出更大的努力。
第三篇:向李林森同志学习的倡议书
争做清正廉洁、无私奉献的群众干部
——向李林森同志学习的倡议书
全局党员、干部们:
李林森同志是组工干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和创先争优活动的时代典范,是“特别讲大局、特别讲付出、特别讲实干、特别讲纪律”党员干部高风亮节的形象代言人。他生前任四川省万源市委常委、组织部长,身为基层干部的他于2009 年7月被确诊患肝癌晚期后,隐瞒病情、忘我工作,直至2011 年7 月31 日去世,年仅42 岁。他的先进事迹在全国各地引起了强烈反响,被百姓誉为“救命书记”。日前,中组部追授李林森同志“全国优秀组织工作干部”的荣誉称号。
在全县“四深入”活动方兴未艾之际,为进一步激励各干部同志学习先进典型、弘扬新风正气,争做让人民满意的好干部,在全县就业服务事业中赶超跨越、创先争优,现就开展向李林森同志学习活动倡议如下: 向李林森同志学习,学习他开拓进取、奋发有为的创新精神和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务实奉献精神,并把其精神作为努力实践、创先争优,谋我局发展、促班子建设的精神指导。
向李林森同志学习,学习他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工作操守。我们要围绕服务群众工作中心,认清大局、服务大局,严守组织人事纪律,抵制不正之风,始终坚持大局为重、服务为先的职业原则。
向李林森同志学习,学习他牢记宗旨、心系群众的为民情怀和“权为民用、情为民系、利为民谋的”公仆情怀。我们要立足岗位,践行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为群众除忧患、做好事、办实事,工作中要充满热情和对服务对象的深厚感情。对于上级领导交办的事项,要做到速决、速办、速报;对于群众申诉的事项,更要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坚决杜绝冷淡敷衍、拖拉塘塞现象,严禁以任何方式损害群众利益。
向李林森同志学习,学习他公道正派、清正廉洁的高尚情操和淡薄名利、甘为人梯的高贵品质。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做到比作风、服务、奉献,不比职位、级别、待遇,自觉加强党性修养,牢记神圣使命,时刻保持清廉形象,从思想和行动上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我们要结合实际做好本职工作,促进全局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把开展向李林森同志学习活动与学习贯彻胡锦涛“七一”讲话精神相结合,与学习贯彻省委、市委、县委党代会精神相结合,与加强局领导班子建设相结合,与进一步落实创先争优活动和“四深入”活动相结合,把学习活动作为推进我局各项工作开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为使向李林森同志学习活动得到充分的贯彻实施,以保证取得明显效果。要求以各中心(站)、股室为单位,通过学习讨论等形式,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谈感想、提建议,增强学习活动的实效性、针对性。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化经验为实践、化热情为行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争做讲党性、讲原则、讲纪律、讲奉献的人民好干部。
全局党员、干部们,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吧!
第四篇:向优秀共产党员常德盛同志学习
向优秀共产党员常德盛同志学习
常德盛同志的先进事迹介绍很受感动。他几十年如一日,始终坚持牢记党的宗旨,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真是不容易。我们年轻人一定要好好学习,胸怀远大理想,牢记党的使命,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
常德盛是我们的骄傲,常德盛精神是我们支塘镇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下定决心进一步学习身边典型,感受先进事迹,振奋精神,奋发有为,将把常德盛精神引领到支塘镇各项建设和发展中。他是我们基层干部学习的榜样,基层书记要是都像常德盛同志那样,农村就大有前途了。我们一定要更加努力,牢记党的宗旨,执政为民,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
常德盛书记是农村基层干部的杰出代表,我们应以常德盛书记为榜样,学习常德盛书记的无私情怀、热忱奉献,为李巷村民造福。他的壮大村级经济、实事求是、科学协调的发展思路,那种敢拼敢闯的倔性格,对我们更是一种引导。我们应随时重视身上肩负的使命,要像常德盛同志那样,继续坚持科学发展之路,坚持走富民强村之路,让村民过上更好的日子,为村民谋福。
我们要像常德盛同志学习,学习他那样心中永远装着全村百姓,以共同富裕为己任,为集体事业呕心沥血,作为基层干部要服务基层的民营经济,鼓励更多的村民敢创业、创大业,通过民营经济的发展来壮大集体经济。要继续抓好扶贫帮困工作,进一步关心弱势群体,积极开展群众性助学、助老、助残、助贫活动。要围绕建设“绿色、生态、现代”城市的总目标,搞好农村环境整治,进一步改善全村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第五篇:向李林森同志学习
深入学习李林森同志先进事迹 做对党、对国家、对人民有用的人
定陶县发展和改革局
当今社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基本完成,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制还没有全面建成,正是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一部分人在政治上迷失了方向,思想上出现了混乱,行动上无所适从,特别是一些人金钱至上、物欲横流、唯利是图,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也出现了人面笑如花,人情薄如纸,人心乱如麻的局面。大力弘扬李林森、王彦生等同志的先进事迹,树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风,非常必要,非常及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通过学习李林森的先进事迹,我们知道,李林森同志是一名普通的组工干部,他始终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扎根基层,干事创业,身患绝症仍坚持工作,直至燃尽最后的生命之火。一个人行一时易,行一世难,毛泽东同志说过,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李林森一名普普通通的干部,之所以能够始终坚守共产党干部的精神家园,最根本的动力源泉是他拥有一颗对党忠诚,对人民忠诚的赤子之心。正是这颗蓬勃跳动的心,让他始终对工作充满热情,对事业迸发激情,对群众饱含真情,即便深受病痛折磨,生命进入倒计时,也要春蚕到死,蜡炬成灰。李林森同志英年早逝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遗憾,但也留下
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纪念他,最好的方式就是继承和发扬他的先进思想观念和优秀的工作作风,做一名对党、对国家、对人民有用的人。
学习李林森同志,我深深体会到应从下面四个方面学习他。一要学习他爱群众、敬群众的群众观。群众在干部心中的地位决定了干部的品味。他将群众看得比什么都重要。面对被洪水威胁的群众,他喊出“老百姓的命就是我们的命”,不顾个人安危,组织救援;面对生活困难的老党员,他流下男儿泪,并自掏腰包进行资助,不仅如此,他始终对群众保持一种敬畏,他深知群众欢迎什么,痛恨什么,坚持安贫乐道,两袖清风,做到一个布包一个纸箱上任,也一个布包一个纸箱离任。这种群众观,真正体现了对群众的感情和责任,群众最为乐见,干部最应树立。
二要学习他讲公道、守廉洁的正义观。组织部长就是要公道正派,就是要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名干部,这是他做为组织部长自觉坚持和追求的最高正义。为了这一正义的实现,他坚持凭德才用干部,举贤任能,不任人唯亲。面对跑官要官的人,他用“组织用人不是看钱多钱少”将人劝退;面对自己身边的人,他坚决不搞裙带之风。这种正义观,以公道正派为表现,以廉洁自律为支撑,有血有肉,有破有立,是一种崇高的境界。在当前全国上下换届之时,学习李林森的精神,意义重大。
三要学习他敢创新、会创新的创新观。老办法老套路总有不管用不够用的时候,组织工作是做人的工作,更加复杂,更加需
要改革创新,李林森深知这一点。为此,他深入农村调研村级换届工作,创建了“四评村官”这一村官选拔方式,破解了村级组织缺带头人,带头人缺带动力的难题;亲自到高校开展引才工作,用特殊的政策和深切的诚意吸引人才,大大缓解了高层次人才短缺的窘境;制定了“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不良操行档案”,促进了干部德行的提高,这种创新观,既突出了创新的主动性,也突出了创新的实效性,不同于被动落实和伪创新,非常值得提倡。
四要学习他豁得出、看得透的人生观。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有什么样的工作观和工作表现。“人善向上,豁达乐观”这是李林森送给儿子的八字箴言,他自己也是身体力行。面对工作的压力,他竟不退缩,豪言来了就干出个样。面对疾病的折磨,他坚强乐观;将工作当成治病最好的“良药”。面对死亡的威胁,他十分坦然,反而安慰起家人、同事和朋友,这份豁达掩盖不了他的依恋和不舍,却坦露了他奋斗以后的安宁,尽责以后的平静。这种人生观,体现了他对苦难的蔑视,更体现了他对工作的热爱,对责任的坚守,任何时候学会它都是生命的大智慧,工作的大提升。
共产党员是先锋模范,组工干部是过硬干部。从王彦生到尹中强,再到李林森,我们一次又一次地感动于共产党人的崇高无私,感动于组工干部的敬业奉献。做为发改系统的工作人员,学习李林森,就应该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把发改工作做好,认真研究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提出贯彻执行国家方
针政策的实施意见,编制好国民经济发展短、中、长期发展规划以及基础产业、支柱产业等专项发展规划;做好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等重要经济总量的综合平衡和重大比例关系的协调。研究宏观经济发展问题,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并协调和监督实施,引导和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做好招商引资,积极争取项目,搞好项目的论证、上报和审批工作。当好县委、县政府经济工作的参谋和助手,为各级各部门和企业提供服务。
总之,让我们化感动为力量,用更加自觉的服务,更加严格的自律,更加主动的工作,更加积极的心态来营造更多的感动,做对党对国家对人民有用的人。
2011年1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