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厦门市固定资产投资结构的研究与思考
厦门市固定资产投资结构的研究与思考
固定资产投资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是社会再生产活动的重要环节,也是调控和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之一,在经济结构形成和发展的诸多要素中,是一个极为关键的先导性因素。近年来,厦门市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投资规模持续扩大,投资结构不断优化,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升经济综合实力,改善城乡居民生活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但是从当前投资运行情况看,仍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本文通过研究近几年来厦门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变动及其对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入手,对今后如何调整投资结构提出初步建议。
一、固定资产投资发展现状
(一)投资规模持续扩大 ,成为经济增长主要引擎
近年来,厦门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认真贯彻落实宏观调控各项政策,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推进,进一步加快投资结构调整步伐,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 2007年的 927.7亿元增加到 2011年的 1128.09亿元。20082011年,全市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3951.57亿元,平均每年完成投资 987.89亿元,年均增长 9.2%,成为改革开放以来稳步增长的时期。
(二)投资率逐年下滑,投资效果系数持续增长
投资率是一定时期内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之比,投资效果系数是指一定时期内国内生产总值增加额与全社会固资产投资额的比值,上述两个指标可以用来反映固定资产投资宏观效果的变化趋势。从近五年来我市投资率和投资效果系数看,投资整体走势是较为符合现阶段经济发展要求的,投资率呈现逐年稳步回落态势。从 2007年的 66.1%下滑到 2011年的 44.4%,说明我市尚未出现投资过热的势头。在投资规模适度增加的同时,资本投入的生产效率却
有明显提高,投资效果系数呈上升之势,由 2007年的 25%提高至 2011年为 42%。(其中 2009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跌至 14%。)
(三)投资结构不断优化,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主要包括了产业结构、投资主体结构、建设性质结构、行业结构等多种结构,任何一种结构变动都会对经济结构及其发展趋势产生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1.从产业结构看投资结构的变动
由于 2008年底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国家启动了 4万亿投资计划,主要投向重大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在政策的推动下,全市第三产业投资出现较快增长,占比有明显提高。20082011年,第三产业累计完成投资 3132.24亿元,年均增长 6%,其中 2009年三产占比超过 80%,为当年保增长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期第二产业投资增长较为平稳,20082011年累计完成投资 816.75亿元,年均增长 1.7%。从五年间投资结构比例看,第一产业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虽然较低,但基本维持在较为稳定的区间水平,而第二与第三产业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则发生一定幅度调整,其比重由 2007年的 23.63: 76.33调整为 2011年的 20.79:79.15,呈现出第二产业投资强度减弱、第三产业投资增强的特征。近年三次产业投资和占比情况详见下表:
2.从投资主体看投资结构变动
投资主体是指投资执行者(或投资项目承担者)的经济性质,我市目前主要形成了以国有、外商和民间等经济形式共同参与投资的格局。近年来,由于我省相继出台了《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鼓励和扩大民间投资的若干意见》和《福建省鼓励民间投资指导目录》等文件,这些政策对促进民间投资的发展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民间投资已经成为当前投资增长的新亮点。
在民间投资的拉动下,全市投资主体呈现出国有向非国有转移的态势。
2008-2011年民间投资整体呈现出总量扩大,增长较快,比重攀升的良好态势,累计完成投资 1243.13亿元,年均增长 14.8%,2011年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 40.6%,比 2007年提高 11.2个百分点。在民间投资较快增长的同时,国有经济比重呈逐年下降之势。2011年国有经济投资所占比重为 37.5%,比 2007年回落了 14.02个百分点。外商和港澳台商企业投资保持平稳增长,2011年完成投资 244.87亿元,增长 11.3%,占全部投资的 22%,比重较 2007年提高 2.81个百分点。
3.从建设性质看投资结构变动
固定资产投资按其建设性质不同,一般分为新建、扩建、改建、迁建、恢复及单纯购置等多种形式,其中新建、扩建、改建及单纯购置是较为主导的建设性质,而从投资方式看,新建一般属于外延式投资,而改、扩建及单纯设备购置则属于内涵型投资。
近几年来,随着可利用土地资源的持续减少,资源环境的瓶颈矛盾日益突出,原先大开放、大投资、大基建带来的投资规模总量扩张模式难以为继,因此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新建类项目走势呈现出反向波动,其占比逐渐下降,而通过更新改造、提升技术含量以求提高投资效果的改、扩建和设备购置类项目则以此消彼长的态势出现稳步回升。因此从整体上看,建设性质结构的波动,是符合客观需要的,同时也是投资从规模扩张型向内涵效益型转变的体现。(见图 5)。
4.从区域布局看投资结构变化
近年来,厦门市继续以全域厦门理念和高起点、高标准、高层次、高水平的原则,全面拓展岛外空间,优化提升岛内空间,形成岛内外一体化新格局。经过几年的建设,我市岛内外一体化进程全面加快,岛外投资比重提高不断攀升。20082011年厦门市岛外四个区累计完成投资 2220.06亿元,年均增长 7.2%,岛外投资所占比重由 2007年的 53.5%上升至 2011年的 58.1%,其中 2010年所
占比重最高,达 60.5%。
目前我市岛外海沧、集美、同安、翔安四大新城建设如火如荼,一批标志性公建项目、市政设施项目正在有序推进,其中穿越岛外四区的海翔大道一期工程主车道已建成通车,东孚、灌口、汀溪、新圩四个小城镇改革建设全面展开,2011年四大新城累计完成投资 316.6亿元,岛外投资的快速发展加快推进全市产业布局调整优化,有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区域发展差异明显缩小。
5.从投资行业看投资结构变化
近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行业结构正在发生积极变化,整体呈现出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快速增长、高耗能行业投资占比大幅下降、社会事业投入有所加大的良性发展态势,在投资规模适度放缓的同时,结构调整先于规模增长的态势已经初步显现。
(1)工业投资稳步增长,优势主导产业成效显著
近年来,全市抓住经济全球化、国际化带来的国际产业调整和转移的机遇,进一步明确了工业发展重点和产业发展方向,精心梳理出 13条百亿产值产业链,同时加快具有强劲竞争力的计算机、通讯设备与平板显示产业链、汽车产业链、工程机械产业链及产业集群等先进制造业的投入步伐,制造业投资在工业投资的比重逐年提高。20082011年工业累计完成投资 803.49亿元,其中制造业累计完成投资 680.22亿元,占工业投资的比重由 2007年的 81.5%上升至 2011年度的 88.9%,提高了 7.4个百分点。
电子行业已拥有戴尔、友达、宸鸿、冠捷、联想、达运等大型知名企业,成为厦门工业经济的主导行业,也是全市高新技术最为集中的行业。20082011年电子行业投资呈现快速增长势头,累计完成投资 183.16亿元,年均增长 14.2%。其中 2011年全市电子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 1622.08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 36.0%,总量比 2007年增长 76.0%,同期电子行业累计完成投资 78.38
亿元,占工业投资的比重为 34.1%,总量比 2007年增长 70.2%。
在清理新开工项目、明确产能过剩行业等调控政策的作用下,工业中高耗能的投资增速得到有效控制,所占比重逐年下降,由 2008年的 22.0%回落至 2011年的 11.1%。
(2)创新能力显著增强,高新产业投资快速增长
厦门市充分利用经济特区的政策并发挥各方面优势,以转型调结构,以创新促活力,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企业大量涌现,对产业转型升级起到支撑作用。从 2008年到 2011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完成投资由 55.28亿元猛增到 112.95亿元,年均增长 24.6%,比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幅高出 15.4个百分点; 2011年高新产业完成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 10.1%,比 2008年的 6.3%提高了 3.8个百分点。至 2011年末,全市规模以上高新技术工业企业 605家,比 2007年增加 261家,实现总产值 3011.17亿元,比 2007年增加 1305.01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 65.3%,产业规模稳居全省首位。
厦门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自主品牌大量增加,已经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知名品牌和市场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和产业。2011年全市专利申请量 8311件,比 2007年增加 5261件,增长 1.72倍,专利授权量 5484件,比 2007年增加 3082件,增长 1.28倍。
(3)城市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快速交通网络基本形成
年底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国家启动了 4万亿投资计划,重点加大了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城市道路、水利防洪、城乡电网等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在政策的推动下,全市基础设施得到极大完善,20082011年累计完成投资 1242.04亿元,其中 2009年投资增长最快,当年完成投资 323.44亿元,比上年增长 12.6%,成为保增长的生力军。交通基础设施增长迅猛,累计完成投资 62.76亿元,共
建成了杏林大桥、翔安隧道、沈海高速扩建、厦门至安溪快速路、福厦铁路、龙厦铁路、快速公交、成功大道、环岛干道、海翔大道、嵩屿港区二期、海沧港区 1419号泊位、集美海堤改造、机场三期扩建、厦门新站等大型重点项目,全市海陆空立体交通体系已基本形成,中心城市集聚辐射功能更加凸显。
(4)民生投资步伐加快,居民生活质量得到提升
近年来,厦门市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为先的理念,不断加大公共财政对社会事业和社会保障等民生工程的投入力度。20082011年,全市共投入社会事业投资 168.12亿元,年均增长 4.8%,其中卫生投资 25.64亿元,教育投资 76.44亿元,文化投资 56.93亿元,共建成了长庚医院、第一医院门诊大楼、中山医院内科病房大楼、仙岳医院扩建、华侨大学厦门校区、软件职业学院、理工学院二期、集美中学高中部、青少年宫扩建等项目。
大量的民生投入让我市居民生活条件大为改善,生活质量显著提升。目前,全市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在全国领先,在全国率先实现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的统一,医疗资源总量提升;同时我市教育综合竞争力在中国社科院发布的城市竞争力比较研究报告中名列全国 15个副省级城市第三位,2011年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完全免费,对中等职业学校一年级学生免除学费。我市保障性住房的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问题。截止 2011年底,建成保障性住房 2.3万套,实现低保家庭廉租房应保尽保,建成了高林居住区、锦园居住区、东方新城、滨水小区、湖边花园等保障性住房小区。
(5)房地产业稳步增长,住宅销售市场持续看好
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指导下,近年房地产投资结构逐步优化,普通住房和保障性住房的投资力度不断加大,为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全市房地产业进入较为平稳增长时期。2008-2011年全市房地产累计完成投资 1455.9亿元,年均增长 6.1%,投资额由 2007年的 345.7亿元增到 2011
年的 438.1亿元。
住宅投资仍然是开发投资和房地产市场发展主体。2008-2011年,全市住宅累计完成投资 920.51亿元,占房地产投资的比重为 63.2%,住宅施工面积由 2007年的 1935.08万平方米增加到2011年度的 2160.85万平方米。新开工面积由于受 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一度跌至 135.34万平方米,而后一路上扬,2011年末住宅新开工面积达到 657.05万平方米,占当年新开工面积的62.1%。住宅竣工面积由 2007年的 241.36万平方米增加到 2011年的 376.83万平方米,年均增长 11.8%,占全部竣工面积的比重为 63%。期间建成和在建的主要住宅小区有:海峡国际社区、禹洲大学城、海晟维多利亚、联发五缘湾一号、未来海岸.天心、未来海岸.天御、万科.金域蓝湾、国贸蓝海等。
住宅销售市场持续看好,岛外购房比重大幅提高。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全市住宅销售面积最低降至 150.21万平方米,后期在刚性需求拉动下,市场出现恢复性增长,2011年全年住宅销售面积达 272.1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 14%。20082011年,全市商品房住宅总销售面积 1062.32万平方米,平均每年销售住宅 265.58万平方米,占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的 59.3%。这期间随着、翔安隧道、杏林大桥等连接岛内外重大交通设施的投入使用,岛外交通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住宅开发的热点逐渐由岛内延伸到岛外,出现了许多勘与岛内媲美的优秀楼盘,岛外楼盘形象大幅提升,改变了人们对岛外的购房观念。2007年全市商品房住宅岛内外销量比为 51:49,至 2011年岛内外销量比已改变为 32:68,岛外销售比重提高了 19个百分点。
二、影响投资增长和运行质量的因素
厦门市以投资促发展,通过不断优化投资结构,培育了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使投资在整个经济增长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增强,但从这一时期所形成的投资总量和结构进行分析,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投资总量与周边地区差距不断拉大
从近几年数据表明,我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量虽然保持平稳增长,但投资适度增长的基础尚不够稳固,总量规模处于偏小状态,与全省及周边地区相比较,投资总体规模的差距不断被拉大。2011年厦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在全省的位次为第三,落后于福州、泉州两市,2012年 19月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在全省的位次退居第四,落后于福州、泉州、漳州等市。与全国十五个副省级城市相比,投资总量长期居末位。
(二)第三产业投资结构有待优化
近年来我市第三产业投资总量虽有一定增长,比重有所提高,但从内部结构看,投资多集中于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和房地产投资建设,现代物流、金融、科技、文化、卫生、教育等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配套服务投入比重依然偏低。20082011年全市房地产投资 1455.86亿元、交通、市政等基础设施投资 1242.04亿元,两者之和占第三产业的投资比重为 86.1%;用于发展旅游餐饮、金融、租赁商务服务业及信息软件业的投资仅为 237.18亿元,占第三产业的投资比重为 7.6%;用于建设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投资为 168.12亿元,占第三产业的投资比重仅为 5.4%。
(三)工业投资占比依然偏低
从相关数据显示,全市工业投资虽然呈稳步增长态势,但工业占全社会投资比重依然偏低。20082011年工业占比分别为 21.7%、18.8%、20.3%、20.5%,远远低于 2011年全省 34%的平均水平。近年来工业项目推进相对缓慢,工业投资规模偏小、新建大项目不多等问题日益凸现。工业投资的低迷从总量上制约了工业规模的扩张潜力,将一定程度影响我市经济发展后劲。
(四)内涵型投资增长不足
近几年来全市投资总量虽然增长较快,但仍以外延型投资为主,运用先
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改建、技术改造和先进技术设备购置投入的总量和比重依然偏低。20082011年全市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扣除房地产投资),用于外延性扩张的新建项目投资为 1173.77亿元,占城镇投资的比重达 48.4%,扩建项目投资 649.98亿元,占 26.8%,两者占城镇项目投资总额的 75.2%;而以自主创新、节约能源、降低消耗、提高经济效益等内涵性投资的改建和技改项目投资仅有 160.16亿元,占比为 6.6%;单纯购置 371.2亿元,占比为 15.3%。
(五)民间投资产业壁垒高,融资渠道单一
我市民间投资在最近一段时期虽然总体保持较快增长,但投资总量偏小、产业进入壁垒高、融资渠道单一等问题依然存在。虽然新 36条进一步放宽了民间资本进入的行业和领域,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参与公益事业和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但是在这些具体政策的执行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现实中,民间投资的投资领域仍然受限制,在制造业、房地产业、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等传统性行业,民间投资已经成为这些领域发展的主要动力来源,而在通信、交通、能源、环保、教育、卫生等领域,由于存在部门、行业垄断和不公平竞争,形成了天然的产业进入壁垒,民间投资进入的深度明显不足。此外,民营企业投资缺乏有力的金融支持,普遍存在融资能力较弱的现象。民间投资资金近多来自于企业自身,正规金融体系所提供的资金远远不能满足民营企业的现实需求。
三、立足转型方向,结合固定资产投资结构调整,全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初步建议
当前,我市正处在加快推进岛内外一体化、厦漳泉同城化建设阶段,应紧紧围绕国务院批准厦门实施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的契机,优化产业投资结构,提高投资经济效益,注重投资社会效益,促进经济结构升级,使投资由速度型向效益型转化。
(一)切实转变投资发展方式
政府部门要改变绩效考核模式,弱化对投资规模的追求,把工作重心由关注投资总量及增速转向关注投资方向的调整和投资质量的提高,注重投资质量和投资效益,将跨越发展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结合起来,避免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的现象,防止重复建设和无效建设。
(二)积极培育投资的内生机制
在增加直接投资的同时,还应大力培育投资的自主内生机制。要以投资增量带动存量资金的调整,强化重点项目建设,把优化投资结构、加强重点项目建设作为以增量调整带动和促进存量调整的重要措施,同时加强资金运作,突出效益,避免资金、土地等要素对项目建设的制约,科学推进项目建设进度,提升投资的建设效益和运行效益。
(三)进一步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从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来看,固定资产投资结构的调整方向,将对如何带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甚至能否转型成功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因此,为有效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必须结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结构特点和存在问题,在推动转型的过程中找准方向,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的重点突破。
1.产业结构的转变:加快形成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
一是必须大力提升先进制造业发展水平。围绕抓龙头,铸链条,进一步做强做大电子、机械等支柱产业,巩固提升视听通讯、钨材料等五个国家特色产业基地,持续壮大光电显示产业,做好国家海洋与生命科学产业集群试点工作。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增强企业新产品开发能力和品牌创新能力。建成一批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培育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
二是加大服务业投入力度,培育投资新增长点。大力提升现代服务业辐射功能。重点发展航运物流拓展国际中转、内支线中转、海铁联运等业务;加快发展金融商务,积极引进各类金融机构;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突出发展旅游会展
业,扩大投洽会的全球影响力;加快建设环东海域休闲酒店群和文化产业园,整合提升文化旅游景区建设;着力发展软件信息产业,加快推进云计算应用与产业发展。
三是重视人才培养,加大科技教育投资。始终把教育投资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提高教育投入的效益。重视科技开发环境的优化,加大科研投资力度,建立国家、企业、个人科技开发体系,完善国外先进科技的引进机制,促进科技的推广与使用。
2.空间布局的转变:拓展空间,以空间布局优化引导产业结构调整。首先,要坚持拓展岛外发展新空间,突破城乡区别限制,进一步加快推进岛外新城建设,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在完善社会服务体系配置的基础上,着力引导市级优质医疗、教育、文化、体育设施项目向新城集聚。并按照大城市的发展标准建设新城市政基础设施,在新城之间形成以高速公路和快速轨交为主的对外交通网络,全力提升新城综合能级,同时加强与周边厦漳泉联动发展,最终形成与中心城区功能互补、错位发展、联系紧密的新城群。
其次,大力提升产业功能区规模集聚效应,推动空间布局优化和产业结构升级。一是集美机械工业园、同安工业集中区等工业产业功能区,要完善生产生活配套设施,着力延伸产业链,壮大产业群,提升产业层次。二是火炬(翔安)产业区、科技创新区、软件园二期、海沧生物医药园等科技产业功能区,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三是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现代物流园区、海沧保税港区、观音山、五缘湾、杏林湾商务营运中心等现代服务业功能区,要加快集聚高端服务业项目。四是加强海洋自然保护区和海洋生态功能区建设,大力发展海洋经济,重点发展海洋资源综合利用,加快海洋生物科研成果产业化,推动厦门国家海洋研究中心建设。五是规划建设一批新的产业功能区,加快推进软件园三期和火炬高新区扩区建设,吸引一批大项目落地。
(四)突破瓶颈,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推进结构转型升级
一是在产业结构上,要着力推动投资结构深度调整,加大力度引导民间投资向符合本市功能定位的产业进行投资。二是拓宽融资渠道,突破融资瓶颈,推广多种融资担保方式,完善融资担保体系,鼓励具备条件的民企到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融资。三是着力推动民间资本良好投资环境的塑造,推动民间投资持续健康发展。
第二篇: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
阜康之窗_阜康市政府门户网站 www.xiexiebang.com 时间:2006-09-17 文章来源:null
【字体:大 中 小】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是社会固定资产再生产的主要手段。通过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活动,国民经济不断采用先进技术装备,建立新兴部门,进一步调整经济结构和生产力的地区分布,增强经济实力,为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创造物质条件。这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固定资产投资额
是以货币表现的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活动的工作量,它是反映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速度、比例关系和使用方向的综合性指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国有经济单位投资、城乡集体经济单位投资、其他各种经济类型的单位投资和城乡居民个人投资。按照我国现行计划管理体制,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分为基本建设、更新改造、房地产开发投资和其他固定资产投资四个部分;城乡集体经济单位投资包括城镇集体所有制单位投资和农村集体所有制单位投资;其他各种经济类型单位投资包括联营经济、股份制经济、中外合资经营、中外合作经营、外资、与大陆合资经营、与大陆合作经营、港澳台独资及其他经济的单位投资。城乡居民个人投资包括城市、县城、镇、工矿区所辖范围内的个人建房和农村个人建房及购买生产性固定资产的投资。
基本建设投资
基本建设是企业、事业、行政单位以扩大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为主要目的的新建、扩建工程及有关工作。包括(1)列入中央和各级地方本年基本建设计划的建设项目,以及虽未列入本年基本建设计划,但使用以前基建计划内结转投资(包括利用基建设备材料)在本年继续施工的建设项目;(2)本年基本建设计划内投资与更新改造计划内投资结合安排的新建项目和新增生产能
力(或工程效益)达到大中型项目标准的扩建项目,以及为改变生产力布局而进行的全厂性迁建项目;(3)国有单位既未列入基建计划,也未列入更新改造计划的总投资在5万元以上的新建、扩建、恢复项目和为改变生产力布局而进行的全厂性迁建项目,以及行政、事业单位增建业务用房和行政单位增建生活福利设施的项目。
更新改造投资
更新改造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对原有设施进行固定资产更新和技术改造,以及相应配套的工程和有关工作(不包括大修理和维护工程)。包括:(1)列入中央和各级地方本年更新改造计划的项目和虽未列入本年更新改造计划,但使用上年更新改造计划内结转的投资在本年继续施工的项目;(2)本年更新改造计划内投资与基本建设计划内投资结合安排的对企、事业单位原有设施进行技术改造或更新的项目,和增建主要生产车间、分厂等其新增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未达到大中型项目标准的项目,以及由于城市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的需要而进行的迁建工作;(3)国有企、事业单位既未列入基建计划也未列入更新改造计划,总投资在5万元以上的属于改建或更新改造性质的项目,以及由于城市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的需要而进行的迁建工程。
房地产开发投资
包括各种经济类型的房地产开发公司、商品房建设公司及其他房地产开发单位统一开发的包括统代建、拆迁还建的住宅、厂房、仓库、饭店、宾馆、度假村、写字楼、办公楼等房屋建筑物和配套的服务设施、土地开发工程,如道路、给水、排水、供电、供热、通讯、平整场地等基础设施工程的投资。包括非房地产企业实际从事房地产开发或经营活动,不包括单纯的土地交易活动。
其他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未列入基本建设、更新改造和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活动。包括:
(1)国有单位按规定不纳入基本建设计划和更新改造计划管理,总投资
在5万元以上的以下工程:①用油田维护费和石油开发基金进行的油田维护和开发工程;②煤炭、铁矿、森工等采掘采伐业用维简费进行的开拓延伸工程;③交通部门用公路养路费对原有公路、桥梁进行改建的工程;④商业部门用简易建筑费建造的仓库工程。
(2)集体经济单位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城镇集体经济单位和农村集体经济单位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计划总投资在五万元以上的项目。农村集体经济单位固定资产投资为农村抽样调查总队根据抽样调查资料推算。
(3)联营经济、股份制经济、外商投资经济、港澳台投资经济及其经济类型的企、事业单位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其计划总投资在5万元以上的、未列入基本建设计划和更新改造计划的项目。
(4)城镇和工矿区私人建房投资和农村个人投资。城镇和工矿区私人建房包括市、县城、镇、工矿区所辖范围内的全部私人建房,不论其房主是否系本地的常住户口均应包括:农村个人投资包括农村个人建房及购置生产性固定资产的投资。农村个人固定资产投资为农村抽样调查总队根据抽样调查资料推算。
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来源
根据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来源不同,分为上年末结余资金、本年资金来源小计和各项应付款。其中本年资金来源小计又分为国家预算内资金、国内贷款、股票、债券、利用外资、自筹资金和其他资金来源七种:
(1)国家预算内资金 指国家预算、地方财政、主要部门和国家专业投资公司拨给或委托银行贷给建设单位的基本建设拨款和中央基本建设基金,拨给企业单位的更新改造拨款,以及中央财政安排的专项拨款中用于基本建设的资金。
(2)国内贷款 指报告期企、事业单位向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借入的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的各种国内借款。国内贷款包括:
银行利用自有资金及吸收的存款发放的贷款、上级主管部门拨入的国内贷款、国家专项贷款包括煤代油贷款、劳改煤矿专项贷款等),地方财政专项资金安排的贷款、国内储备贷款、周转贷款等。
(3)股票 是股份制企业通过发行股票筹集到的,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
(4)债券 是企业(公司)或金融机构通过发行各种债券筹集到的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包括由银行代理国家专业投资公司发行的重点企业债券和重点建设债券。
(5)利用外资 指报告期收到的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的国外资金,包括统借统还、自借自还的国外贷款,中外合资项目中的外资,以及无偿捐赠等。其中,国家统借统还的外资,是指由我国政府出面同外国政府、团体或金融组织签订贷款协议、并负责偿还本息的国外贷款。
(6)自筹资金 指建设单位报告期收到的,用于进行固定资产投资的上级主管部门、地方和本单位自筹资金。
(7)其他资金来源 指报告期收到的除以上各种拨款、借款、自筹资金之外,其他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
固定资产投资按国民经济行业分
建设项目归哪个行业,按其建成投产后的主要产品或主要用途及社会经济活动性质来确定。基本建设按建设项目划分国民经济行业,更新改造、国有经济单位其他固定资产投资及城镇集体投资根据整个企业、事业单位所属的行业来划分。一般情况下,一个建设项目或一个企业、事业单位只能属于一种国民经济行业。为了更准确地反映国民经济各行业之间的比例关系,联合企业(总厂)所属分厂属于不同行业的,原则上按分厂划分行业。
固定资产投资按建设性质分
建设项目的性质一般分为新建、扩建、改建、迁建、恢复。基本建设按建设项目划分建设设性质,更新改造、国民经济单位其他固定资产投资及城镇集体投资按整个企业、事业单位的建设情况确定建设性质。目前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是根据我国现行的计划管理体制区分的,所以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都可以分别按新建、扩建等划分。
(1)新建 一般是指从无到有、“平地起家”新开始建设单位。有的单
位原有的基础很小,经过建设后其新增加的固定资产价值超过原有固定资产价值(原值)三倍以上的也算新建。
(2)扩建 一般是指为扩大原有产品的生产能力,在厂内或其他地点增建主要生产车间(或主要工程);独立的生产线或总厂之下的分厂的企业;事业单位和行政单位在原单位增建业务用房(如学校增建教学用房、医院增建门诊部或病床用房、行政机关增建办公楼等)也作为扩建。
(3)改建 一般是指现有企业、事业单位为了技术进步,提高产品质量,增加花色品种,促进产品升级换代、降低消耗和成本,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和三废治理、劳保安全等,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等对现有设施、工艺条件进行技术改造或更新(包括相应配套的辅助性生产、生活福利设施)。有的企业为充分发挥现有生产能力,进行填平补齐而增建不增加本单位主要产品生产能力的车间等,也属于改建。
固定资产投资按用途分
固定资产投资按工程的经济用途分为用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和住宅四部分的建设,是研究不同用途的固定资产投资之间比例关系的重要指标。基本建设投产、国有经济单位其他固定资产投资及城镇集体投资的用途按单项工程确定,现有企业、事业单位更新改造投资的用途按更新改造项目确定。
固定资产投资按构成分
固定资产投资活动按其工作内容和实现方式分为建筑安装工程,设备、工具、器具购置,其他费用三个部分。
(1)建筑安装工程(建筑工作量)??? 指各种房屋、建筑物的建造工程和各种设备、装置的安装工程。包括各种房屋建造工程,各种用途设备基础和各种工业窑炉的砌筑工程;为施工而进行的各种准备工作和临时工程以及完工后的清理工作等;铁路、道路的铺设,矿井的开凿及石油管道的架设等;水利工程;防空地下建筑等特殊工程;以及各种机械设备的安装工程;为测定安装工程质量,对设备进行的试行工作。在安装工程中,不包括被安装设备本身的价值。
(2)设备、工具、器具购置 指购置或自制达到固定资产标准的设备、工具、器具的价值,固定资产的标准按财务部门规定。新建单位、扩建单位的新建车间按照设计和计划要求购置或自制的全部设备、工具、器具,不论是否达到固定资产标准均计入“设备、工具、器具购置”中。
(3)其他费用 指除建筑安装工程和设备、工具、器具购置以外的投资完成额。它包括两种性质的费用,一种是属于增加固定资产的费用,主要有:建设单位管理费,土地、青苗等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勘察设计费,研究实验费、农林单位牲畜购置费、各种经济林木的营造费、办公和生活家具、器具购置费、引进技术和进口设备项目的其他费用、联合试运转费等;一种是属于不增加固定资产的费用,主要有:施工机械转移费、生产职工培训费、农业开荒费用及报废工程损失费等。
基本建设项目按大中小型划分
基本建设划分大中小型项目原则上应按照上级批准的设计任务书或初步设计所确定的总规模或总投资划分,没有正式批准设计任务书或初步设计的,按国家或省、自治区、直辖市基本建设投资计划中所列的总规模或总投资划分。上述两条均不具备的,按本年计划施工工程的建设总规模或总投资划分。生产单一产品的工业项目,按产品的设计能力划分;生产多种产品的工业项目,按其主要产品的设计能力划分。品种繁多,难以按生产能力划分的,按全部计划投资额划分。划分标准以国家颁发的《大中小型建设项目划分标准》依据。国家曾在1958年、1962年、1977年和
1979年先后五次修订《大中小型建设项目划分标准》,因此各历史时期的大中型项目数不完全可比。
施工项目
指报告期内曾进行建筑或安装工程施工活动的建设项目。包括报告期内新开工项目、报告期以前开工跨入报告期继续施工的项目以及报告期施过工并在报告期内全部建设投产或停缓建的项目。
全部建成投产项目
工业项目是指设计文件规定形成生产能力的主体工程及其相应配套的辅助设施全部建成,经负荷试运转,证明具备生产设计规定合格产品的条件,并经过验收鉴定合格或达到竣工验收标准,与生产性工程配套的生产福利设施可以满足近期正常生产的需要,正式移交生产的建设项目。非工业项目是指设计文件规定的主体工程和相应的配套工程全部建成,能够发挥设计规定的全部效益,经验收鉴定合格或达到竣工验收标准,正式移交使用的建设项目。
新增生产能力
指通过固定资产投资活动而增加的设计能力或工程效益,它是用实物形态表示的固定资产投资的成果。新增生产能力的计算,是以能独立发挥生产能力或效益的单项工程(或项目)为对象。当单项工程(或项目)建成,经有关部门鉴定合格,正式移交投入生产,即可计算新增生产能力。
新增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1)以建设项目或单位工程建成后的年产能力表示。如煤炭开采、石油开采等。
(2)以建设项目或单项工程建成后处理原料的能力表示。如选矿工程的年处理矿石能力,洗煤厂年洗原煤能力等。
(3)以新增的主要设备数量或容量表示。如棉纺锭枚数,发电机组容量等。
(4)以建筑物容积、容量、面积或长度表示。如水库容量、铁路公路里程等。
新增生产能力的数量一般按设计能力计算。设计能力是指设计文件中规定的在正常情况下能够达到的生产能力,而不论投产后的实际产量如何。以设备数量、建筑物容积、面积、长度等表示的新增生产能力(或效益),则按建成的实际数量计算。
施工和竣工房屋建筑面积
房屋建筑面积是从房屋外墙线算起的各层平面面积的总和,包括房屋结构(如
柱、墙)占用的面积和地下室面积。多层建筑按各自然层面积总和计算,包括房屋内的楼隔层,突出墙面的眺望间、门斗、有柱雨罩的面积。不包括突出墙面结构的构件、艺术装饰等所占的面积,如台阶等。凹阳台、挑阳台按其水平投影面积一半计算建筑面积。
住宅建筑面积
指施工和竣工房屋建筑面积中供居住用的施工和竣工房屋建筑面积。
竣工面积
指在报告期内房屋建筑按照设计要求已全部完工,达到住人和使用条件,经验收鉴定合格,正式移交使用单位的建筑面积。
房屋建筑面积竣工率
指一定时期内房屋竣工面积占同期房屋施工面积的比率。它是从房屋建筑施工速度的角度反映投资效果和建筑业经济效益的指标。
新增固定资产
指通过投资活动所形成的新的固定资产价值。包括已经建成投入生产或交付使用的工程价值和达到固定资产标准的设备、工具、器具的价值及有关应摊入的费用。它是以价值形式表示的固定资产投资成果的综合性指标,可以综合反映不同时期、不同部门、不同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成果。
建设项目投资率
指一定时期内全部建成投入生产项目个数占同期正式施工项目个数的比率。它是从项目建设速度的角度反映投资效果的指标。
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
指一定时期新增固定资产与同期完成投资额的比率。它是反映各个时期固定资产动用速度,衡量建设过程中投资效果的一个综合性指标。
未完工程占用率
指年末未完工程累计完成投资额占全年实际完成投资额的比率。它反映未完工程的相对规模,并可从资金占用的角度反映固定资产投资效果。由于未完工程是指已经开工,但尚未建成交付使用的工程,有个跨问题,因此未完工程占用率会出现大于1的情况。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
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使用期限超过1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并且使用年限超过2年的,也应当作为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是企业的劳动手段,也是企业赖以生产经营的主要资产。
新会计准则中对固定资产的定义为:
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备以下特征的有形资产:1.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2.使用年限超过1年;3.单位价值较高。
第三篇: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
定义
固定资产投资是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经济活动,即固定资产再生产活动。固定资产再生产过程包括固定资产更新(局部和全部更新)、改建、扩建、新建等活动。新的企业财务会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局部更新的大修理作为日常生产活动的一部分,发生的大修理费用直接在成本中列支。
按照现行投资管理体制及有关部门的规定:凡属于大修理、养护、维护性质的工程(如设备大修、建筑物的翻修和加固、农田水利工程和堤防、水库、铁路大修等)都不纳入固定资产投资管理,也不作为固定资产投资统计
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对象和范围
固定资产投资统计以固定资产再生产过程的经济现象为统计对象,包括建设准备、设备安装、建成投产的全过程。国家进行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范围是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范围
按照现行统计制度规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基本建设、更新改造、国有单位其他投资、城镇集体经济单位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零星固定资产投资,城镇私营、个体经济投资,城镇和工矿区私人建房投资和农村固定资产投资。
(编者注:在统计工作中,统计范围往往与统计报表范围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报表仅仅是收集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资料的一种形式,是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工作的一部分,为了取得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资料,在现有的统计方法制度的基础上,还需要有关部门的配合来共同完成。)
四种定期报表制度
按照北京市统计局规定的方法制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执行四种定期报表制度:
1、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月报
2、房地产开发完成情况月报
3、农村非农户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月报
4、农户投资情况季报
固定资产投资按构成分类
固定资产投资活动按其工作内容和实现方式分为建筑安装工程,设备、工具、器具购置,其他费用三个部分。
⑴建筑安装工程(建筑安装工作量):指各种房屋、建筑物的建造工程和各种设备、装置的安装工程。包括各种房屋建造工程,各种用途设备基础和各种工业窑炉的砌筑工程;为施工而进行的各种准备工作和临时工程以及完工后的清理工作等;铁路、道路的铺设,矿井的开凿及石油管道的架设等;水利工程;防空地下建筑等特殊工程;以及各种机械设备的安装工程;为测定安装工程质量,对设备进行的试运工作。在安装工程中,不包括被安装设备本身的价值。
⑵设备、工具、器具购置:指购置或自制达到固定资产标准的设备、工具、器具的价值,固定资产的标准按财务部门规定。新建单位、扩建单位的新建车间按照设计和计划要求购置或自制的全部设备、工具、器具,不论是否达到固定资产标准均计入“设备、工具、器具购置”中。
⑶其他费用:指在固定资产建造和购置过程中发生的,除建筑安装工程和设备、工具、器具购置以外的各种应摊入固定资产的费用。
固定资产投资按建设性质分类
固定资产投资按建设性质分 建设项目的性质一般分为新建、扩建、改建、迁建、恢复。基本建设按建设项目划分建设性质,更新改造、国有单位其他固定资产投资及城镇集体投资等按整个企业、事业单位的建设情况确定建设性质,房地产开发单位、农村投资、城镇工矿区私人建房等投资不划分建设性质。
⑴新建:一般是指从无到有、“平地起家”新开始建设的单位。有的单位原有的基础很小,经过建设后其新增加的固定资产价值超过原有固定资产价值(原值)三倍以上的也算新建。
⑵扩建:一般是指为扩大原有产品的生产能力,在厂内或其他地点增建主要生产车间(或主要工程)、独立的生产线或分厂的企业;事业单位和行政单位在原单位增建业务用房(如学校增建教学用房、医院增建门诊部或病床用房、行政机关增建办公楼等)也作为扩建。
⑶改建:一般是指现有企业、事业单位为了技术进步,提高产品质量,增加花色品种,促进产品升级换代,降低消耗和成本,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和三废治理、劳保安全等,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等对现有设施、工艺条件进行技术改造或更新(包括相应配套的辅助性生产、生活福利设施)。有的企业为充分发挥现有生产能力,进行填平补齐而增建不增加本单位主要产品生产能力的车间等,也属于改建。
第四篇: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是社会固定资产再生产的主要手段。通过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活动,国民经济不断采用先进技术装备,建立新兴部门,进一步调整经济结构和生产力的地区分布,增强经济实力,为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创造物质条件。这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固定资产投资额是以货币表现的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活动的工作量,它是反映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速度、比例关系和使用方向的综合性指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按经济类型可分为国有、集体、个体、联营、股份制、外商、港澳台商、其他等。按照管理渠道,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分为基本建设、更新改造、房地产开发投资和其他固定资产投资四个部分。
基本建设投资
基本建设指企业、事业、行政单位以扩大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为主要目的的新建、扩建工程及有关工作。其综合范围为总投资50万元以上(含50万元,下同)的基本建设项目。具体包括:(1)列入中央和各级地方本年基本建设计划的建设项目,以及虽未列入本年基本建设计划,但使用以前基建计划内结转投资(包括利用基建库存设备材料)在本年继续施工的建设项目;(2)本年基本建设计划内投资与更新改造计划内投资结合安排的新建项目和新增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达到大中型项目标准的扩建项目,以及为改变生产力布局而进行的全厂性迁建项目;(3)国有单位既未列入基建计划,也未列入更新改造计划的总投资在50万元以上的新建、扩建、恢复项目和为改变生产力布局而进行的全厂性迁建项目,以及行政、事业单位增建业务用房和行政单位增建生活福利设施的项目。
更新改造投资
更新改造指企业、事业单位对原有设施进行固定资产更新和技术改造,以及相应配套的工程和有关工作(不包括大修理和维护工程)。其综合范围为总投资50万元以上的更新改造项目。具体包括:(1)列入中央和各级地方本年更新改造计划的投资单位(项目)和虽未列入本年更新改造计划,但使用上年更新改造计划内结转的投资在本年继续施工的项目;(2)本年更新改造计划内投资与基本建设计划内投资结合安排的对企、事业单位原有设施进行技术改造或更新的项目和增建主要生产车间、分厂等其新增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未达到大中型项目标准的项目,以及由于城市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的需要而进行的迁建工程;(3)国有企、事业单位既未列入基建计划也未列入更新改造计划,总投资在50万元以上的属于改建或更新改造性质的项目,以及由于城市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的需要而进行的迁建工程。
房地产开发投资
指房地产开发公司、商品房建设公司及其他房地产开发法人单位和附属于其他法人单位实际从事房地产开发或经营的活动单位统一开发的包括统代建、拆迁还建的住宅、厂房、仓库、饭店、宾馆、度假村、写字楼、办公楼等房屋建筑物和配套的服务设施,土地开发工程(如道路、给水、排水、供电、供热、通讯、平整场地等基础设施工程)的投资;不包括单纯的土地交易活动。
其他固定资产投资
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未列入基本建设、更新改造和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活动。具体包括:
⑴国有单位按规定不纳入基本建设计划和更新改造计划管理,计划总投资(或实际需要总投资)在50万元以上的以下工程:①用油田维护费和石油开发基金进行的油田维护和开发工程;②煤炭、铁矿、森工等采掘采伐业用维简费进行的开拓延伸工程;③交通部门用公路养路费对原有公路、桥梁进行改建的工程;④商业部门用简易建筑费建造的仓库工程。
⑵城镇集体固定资产投资:指所有隶属城市、县城和经国务院及省、自治区、直辖市批准建制的镇领导的集体单位(乡镇企业局管理的除外)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计划总投资(或实际需要总投资)在50万元以上的项目。
⑶除上述以外的其他各种企、事业单位、个体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总投资在50万元以上的、未列入基本建设计划和更新改造计划的项目。
城镇和工矿区私人建房投资和农村个人投资
城镇和工矿区私人建房包括市、县城、镇、工矿区所辖范围内的全部私人建房,不论其房主是否系本地的常住户口均应包括。农村个人投资包括农村个人建房及购置生产性固定资产的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来源
根据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来源不同,分为国家预算内资金、国内贷款、利用外资、自筹资金和其他资金来源。
⑴国家预算内资金:指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中由国家统筹安排的基本建设拨款和更新改造拨款,以及中央财政安排的专项拨款中用于基本建设的资金和基本建设拨款改贷款的资金等。
⑵国内贷款:指报告期内企、事业单位向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借入的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的各种国内借款。包括银行利用自有资金及吸收的存款发放的贷款、上级主管部门拨入的国内贷款、国家专项贷款(包括煤代油贷款、劳改煤矿专项贷款等)、地方财政专项资金安排的贷款、国内储备贷款、周转贷款等。
⑶利用外资:指报告期内收到的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的国外资金,包括统借统还、自借自还的国外贷款,中外合资项目中的外资,以及对外发行债券和股票等。国家统借统还的外资指由我国政府出面同外国政府、团体或金融组织签订贷款协议、并负责偿还本息的国外贷款。
⑷自筹资金:指建设单位报告期内收到的,用于进行固定资产投资的上级主管部门、地方和企、事业单位自筹资金。
⑸其他资金来源:指报告期内收到的除以上各种拨款、固定资产投资按国民经济行业分建设项目归哪个行业,按其建成投产后的主要产品或主要用途及社会经济活动性质来确定。基本建设按建设项目划分国民经济行业,更新改造、国有单位其他固定资产投资及城镇集体投资根据整个企业、事业单位所属的行业来划分。一般情况下,一个建设项目或一个企业、事业单位只能属于一种国民经济行业。为了更准确地反映国民经济各行业之间的比例关系,联合企业(总厂)所属分厂属于不同行业的,原则上按分厂划分行业。
固定资产投资按建设性质分
建设项目的性质一般分为新建、扩建、改建、迁建、恢复。基本建设按建设项目划分建设性质,更新改造、国有单位其他固定资产投资及城镇集体投资等按整个企业、事业单位的建设情况确定建设性质,房地产开发单位、农村投资、城镇工矿区私人建房等投资不划分建设性质。
⑴新建:一般是指从无到有、“平地起家”新开始建设的单位。有的单位原有的基础很小,经过建设后其新增加的固定资产价值超过原有固定资产价值(原值)三倍以上的也算新建。
⑵扩建:一般是指为扩大原有产品的生产能力,在厂内或其他地点增建主要生产车间(或主要工程)、独立的生产线或分厂的企业;事业单位和行政单位在原单位增建业务用房(如学校增建教学用房、医院增建门诊部或病床用房、行政机关增建办公楼等)也作为扩建。
⑶改建:一般是指现有企业、事业单位为了技术进步,提高产品质量,增加花色品种,促进产品升级换代,降低消耗和成本,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和三废治理、劳保安全等,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等对现有设施、工艺条件进行技术改造或更新(包括相应配套的辅助性生产、生活福利设施)。有的企业为充分发挥现有生产能力,进行填平补齐而增建不增加本单位主要产品生产能力的车间等,也属于改建。
固定资产投资按构成分
固定资产投资活动按其工作内容和实现方式分为建筑安装工程,设备、工具、器具购置,其他费用三个部分。
⑴建筑安装工程(建筑安装工作量):指各种房屋、建筑物的建造工程和各种设备、装置的安装工程。包括各种房屋建造工程,各种用途设备基础和各种工业窑炉的砌筑工程;为施工而进行的各种准备工作和临时工程以及完工后的清理工作等;铁路、道路的铺设,矿井的开凿及石油管道的架设等;水利工程;防空地下建筑等特殊工程;以及各种机械设备的安装工程;为测定安装工程质量,对设备进行的试运工作。在安装工程中,不包括被安装设备本身的价值。
⑵设备、工具、器具购置:指购置或自制达到固定资产标准的设备、工具、器具的价值,固定资产的标准按财务部门规定。新建单位、扩建单位的新建车间按照设计和计划要求购置或自制的全部设备、工具、器具,不论是否达到固定资产标准均计入“设备、工具、器具购置”中。
⑶其他费用:指在固定资产建造和购置过程中发生的,除建筑安装工程和设备、工具、器具购置以外的各种应摊入固定资产的费用。
基本建设项目按大中小型划分
基本建设划分大中小型项目原则上应按照上级批准的设计任务书或初步设计所确定的总规模或总投资划分,没有正式批准设计任务书或初步设计的,按国家或省、自治区、直辖市基本建设投资计划中所列的总规模或总投资划分。上述两条均不具备的,按本年计划施工工程的建设总规模或总投资划分。生产单一产品的工业项目,按产品的设计能力划分;生产多种产品的工业项目,按其主要产品的设计能力划分。品种繁多,难以按生产能力划分的,按全部计划投资额划分。划分标准以国家颁发的《大中小型建设项目划分标准》为依据。国家曾在1953年、1962年、1972年、1977年和1979年先后五次修订《大中小型建设项目划分标准》,因此各历史时期的大中型项目数不完全可比。
施工项目
指报告期内曾进行建筑或安装工程施工活动的建设项目,包括报告期内新开工项目、报告期以前开工跨入报告期继续施工的项目以及报告期施过工并在报告期内全部建成投产或停缓建的项目。
全部建成投产项目
工业项目是指设计文件规定形成生产能力的主体工程及其相应配套的辅助设施全部建成,经负荷试运转,证明具备生产设计规定合格产品的条件,并经过验收鉴定合格或达到竣工验收标准,与生产性工程配套的生活福利设施可以满足近期正常生产的需要,正式移交生产的建设项目。非工业项目是指设计文件规定的主体工程和相应的配套工程全部建成,能够发挥设计规定的全部效益,经验收鉴定合格或达到竣工验收标准,正式移交使用的建设项目。
新增生产能力
指通过固定资产投资活动而增加的设计能力或工程效益,它是用实物形态表示的固定资产投资的成果。新增生产能力的计算,是以能独立发挥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的单项工程(或项目)为对象。当单项工程(或项目)建成,经有关部门鉴定合格,正式移交投入生产,即可计算新增生产能力。
新增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⑴以建设项目或单项工程建成后的年产能力表示,如煤炭开采、石油开采等。
⑵以建设项目或单项工程建成后处理原料的能力表示,如选矿工程的年处理矿石能力、洗煤厂年洗原煤能力等。
⑶以新增的主要设备数量或容量表示,如棉纺锭锭数、发电机组容量等。
⑷以建筑物容积、容量、面积或长度表示,如水库容量、铁路公路里程等。
新增生产能力的数量一般按设计能力计算。设计能力是指设计文件中规定的在正常情况下能够达到的生产能力,而不论投产后的实际产量如何。以设备数量、建筑物容积、面积、长度等表示的新增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则按建成的实际数量计算。
房屋建筑面积
指从房屋外墙线算起的各层平面面积的总和,包括可供使用的有效面积和房屋结构(如柱、墙)占用的面积。多层建筑按各层(包括地下室)面积总和计算。
住宅建筑面积
指施工和竣工房屋建筑面积中供居住用的施工和竣工房屋建筑面积。
施工面积
指报告期内施工的全部房屋建筑面积。包括本期新开工的面积、上期跨入本期继续施工的房屋面积、上期停缓建在本期恢复施工的房屋面积、本期竣工的房屋面积及本期施工后又停缓建的房屋面积。
竣工面积
指在报告期内房屋建筑按照设计要求已全部完工,达到住人和使用条件,经验收鉴定合格,正式移交使用单位的建筑面积。
房屋建筑面积竣工率
指一定时期内房屋竣工面积占同期房屋施工面积的比率。它是从房屋建筑施工速度的角度反映投资效果和建筑业经济效益的指标。
新增固定资产
指通过投资活动所形成的新的固定资产价值,包括已经建成投入生产或交付使用的工程价值和达到固定资产标准的设备、工具、器具的价值及有关应摊入的费用。它是以价值形式表示的固定资产投资成果的综合性指标,可以综合反映不同时期、不同部门、不同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成果。
建设项目投产率
指一定时期内全部建成投入生产项目个数与同期正式施工项目个数的比率。它是从项目建设速度的角度反映投资效果的指标。
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
指一定时期新增固定资产与同期完成投资额的比率。它是反映各个时期固定资产动用速度,衡量建设过程中投资效果的一个综合性指标。
第五篇: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指标解释
责任编辑:作者: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是社会固定资产再生产的主要手段。通过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活动,国民经济不断采用先进技术装备,建立新兴部门,进一步调整经济结构和生产力的地区分布,增强经济实力,为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创造物质条件。这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固定资产投资额是以货币表现的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活动的工作量,它是反映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速度、比例关系和使用方向的综合性指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国有经济单位投资、城乡集体经济单位投资、各种经济类型的单位投资和城乡居民个人投资。按照我国现行计划管理体制,国有经济单位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分为基本建设、更新改造、商品房屋建设投资和其他固定资产投资四个部分;城乡集体经济单位投资包括城镇集体所有制单位投资和农村集体所有制单位投资;各种经济类型的单位投资包括联营经济、股份制经济、中外合资经营、中外合作经营、外资、与大陆合资经营、与大陆合作经营、港澳台独资及其他经济类型的单位投资。城镇居民个人投资包括城市、县城、镇、工矿区所辖范围内的个人建房和农村个人建房及购买生产性固定资产的投资。
[
返回 ]
基本建设投资 基本建设是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以扩大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为主要目的的新建、扩建工程及有关工作。包括工厂、矿山、铁路、桥梁、港口、农田水利、商店、住宅、学校、医院等工程的建造和机器设备、车辆、船舶、飞机等的购置。
基本建设投资额是以货币表现的基本建设完成的工作量,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基本建设规模和建设进度的综合性指标。它是根据工程的实际进度按预算价格(预算价格是编制施工图预算时所用的价格)计算的工作量,没有形成工程实体的建筑材料和没有开始安装的设备,都不计算投资完成额。
[
返回 ]
更新改造投资 更新改造是指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对原有设施进行固定资产更新和技术改造,以及相应配套的工程和有关工作(不包括大修理和维护工程)。更新改造投资是以货币表现的更新改造完成的工作量。根据我国现行统计制度,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的划分是:(1)列入基本建设计划的项目作为基本建设投资,列入更新改造计划的项目作为更新改造投资;(2)更新改造计划与基本建设计划结合安排的项目及未列入计划的项目,根据工程性质分别作为基本建设投资或更新改造投资。属于对企业、事业单位原有设施进行技术改造或更新的项目和增建主要生产车间、分厂等,其新增生产能力或效益尚未达到大中型标准的项目,以及由于城市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的需要而进行的迁建工程,作为更新改造投资。
[
返回 ]
其他固定资产投资 是指按照国家规定不纳入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计划管理,其总投资在五万元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具体包括:国有经济单位用油田维护费和石油开发基金进行的油田维护和开发工程;煤炭、铁矿、森林工业等采掘采伐业用维检费进行的开拓延伸工程;交通部门用公路养路费对原有公路、桥梁进行改建的工程;商业部门用简易建筑费建造的仓库工程。
[
返回 ]
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来源 根据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来源不同,分为上年末结余资金、本年资金来源小计和各项应付款。其中本年资金来源小计又分为国家预算内资金、国内贷款、股票、债券、利用外资、自筹资金和其他资金来源七种:
(1)国家预算内资金指国家预算、地方财政、主管部门和国家专业投资公司拨给或委托银行贷给建设单位的基本建设拨款和中央基本建设基金,拨给企业单位的更新改造拨款,以及中央财政安排的专项拨款中用于基本建设的资金。
(2)国内贷款指报告期企、事业单位向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借入的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的各种国内借款。国内贷款包括:银行利用自有资金及吸收的存款发放的贷款、上级主管部门拨入的国内贷款、国家专项贷款(包括煤代油贷款、劳改煤矿专项贷款等),地方财政专项资金安排的贷款、国内储备贷款、周转贷款等。
(3)股票是股份制企业通过发行股票筹集到的,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
(4)债券是企业(公司)或金融机构通过发行各种债券筹集到的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包括由银行代理国家专业投资公司发行的重点企业债券和重点建设债券。
(5)利用外资指报告期收到的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的国外资金,包括统借统还、自借自还的国外贷款,中外合资项目中的外资,以及无偿捐赠等。其中,国家统借统还的外资,是指由我国政府出面同外国政府、团体或金融组织签订贷款协议、并负责偿还本息的国外贷款。
(6)自筹资金指建设单位报告期收到的,用于进行固定资产投资的上级主管部门、地方和本单位自筹资金。
(7)其他资金来源指报告期收到的除以上各种拨款、借款、自筹资金之外,其他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
[
返回 ]
固定资产投资按国民经济行业分 建设项目归哪个行业,按其建成投产后的主要产品或主要用途及社会经济活动性质来确定。基本建设按建设项目划分国民经济行业,更新改造、国有经济单位其他固定资产投资及城镇集体投资根据整个企业、事业单位所属的行业来划分。一般情况下,一个建设项目或一个企业、事业单位只能属于一种国民经济行业。为了更准确地反映国民经济各行业之间的比例关系,联合企业(总厂)所属分厂属于不同行业的,原则上按分厂划分行业。
[
返回 ]
固定资产投资按建设性质分 建设项目的性质一般分为新建、扩建、改建、迁建、恢复。基本建设按建设项目划分建设性质,更新改造、国有经济单位其他固定资产投资及城镇集体投资按整个企业、事业单位的建设情况确定建设性质。目前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是根据我国现行的计划管理体制区分的,所以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都可以分别按新建、扩建等划分。
(1)新建一般是指从无到有、“平地起家”新开始建设单位。有的单位原有的基础很小,经过建设后其新增加的固定资产价值超过原有固定资产价值(原值)三倍以上的也算新建。
(2)扩建一般是指为扩大原有产品的生产能力,在厂内或其他地点增建主要生产车间(或主要工程)、独立的生产线或总厂之下的分厂的企业;事业单位和行政单位在原单位增建业务用房(如学校增建教学用房、医院增建门诊部或病床用房、行政机关增建办公楼等)也作为扩建。
(3)改建一般是指现有企业、事业单位为了技术进步,提高产品质量,增加花色品种,促进产品升级换代、降低消耗和成本,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和三废治理、劳保安全等,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等对现有设施、工艺条件进行技术改造或更新(包括相应配套的辅助性生产、生活福利设施)。有的企业为充分发挥现有生产能力,进行填平补齐而增建不增加本单位主要产品生产能力的车间等,也属于改建。
[
返回 ]
固定资产投资按用途分 固定资产投资按工程的经济用途分为用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和住宅四部分的建设,是研究不同用途的固定资产投资之间比例关系的重要指标。基本建设投资、国有经济单位其他固定资产投资及城镇集体投资的用途按单项工程确定,现有企业、事业单位更新改造投资的用途按更新改造项目确定。
[
返回 ]
固定资产投资按构成分 固定资产投资活动按其工作内容和实现方式分为建筑安装工程,设备、工具、器具购置,其他费用三个部分。
(1)建筑安装工程(建筑工作量)指各种房屋、建筑物的建造工程和各种设备、装置的安装工程。包括各种房屋建造工程,各种用途设备基础和各种工业窑炉的砌筑工程;为施工而进行的各种准备工作和临时工程以及完工后的清理工作等;铁路、道路的铺设,矿井的开凿及石油管道的架设等;水利工程;防空地下建筑等特殊工程;以及各种机械设备的安装工程;为测定安装工程质量,对设备进行的试行工作。在安装工程中,不包括被安装设备本身的价值。
(2)设备、工具、器具购置指购置或自制达到固定资产标准的设备、工具、器具的价值,固定资产的标准按财务部门规定。新建单位、扩建单位的新建车间按照设计和计划要求购置或自制的全部设备、工具、器具,不论是否达到固定资产标准均计入“设备、工具、器具购置中”。
(3)其他费用指除建筑安装工程和设备、工具、器具购置以外的投资完成额。它包括两种性质的费用,一种是属于增加固定资产的费用,主要有:建设单位管理费,土地、青苗等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勘察设计费,研究实验费、农林单位牲畜购置费、各种经济林木的营造费、办公和生活家具、器具购置费、引进技术和进口设备项目的其他费用、联合试运转费等;一种是属于不增加固定资产的费用,主要有:施工机械转移费、生产职工培训费、农业开荒费用及报废工程损失费等。
[
返回 ]
基本建设项目按大中小型划分 基本建设划分大中小型项目原则上应按照上级批准的设计任务书或初步设计所确定的总规模或总投资划分,没有正式批准设计任务书或初步设计的,按国家或省、自治区、直辖市基本建设投资计划中所列的总规模或总投资划分。上述两条均不具备的,按本年计划施工工程的建设总规模或总投资划分。生产单一产品的工业项目,按产品的设计能力划分的;生产多种产品的工业项目,按其主要产品的设计能力划分。品种繁多,难以按生产能力划分的,按全部计划投资额划分。划分标准以国家颁发的《大中小型建设项目划分标准》依据。国家曾在1958年、1962年、1977年和1979年先后五次修订《大中小型建设项目划分标准》,因此各历史时期的大中型项目数不完全可比。
[
返回 ]
施工项目 指报告期内曾进行建筑或安装工程施工活动的建设项目。包括报告期内新开工项目、报告期以前开工跨入报告期继续施工的项目以及报告期施过工并在报告期内全部建设投产或停缓建的项目。
[ 返回 ]
全部建成投产项目 工业项目是指设计文件规定形成生产能力的主体工程及其相应配套的辅助设施全部建成,经负荷试运转,证明具备生产设计规定合格产品的条件,并经过验收鉴定合格或达到竣工验收标准,与生产性工程配套的生产福利设施可以满足近期正常生产的需要,正式移交生产的建设项目。非工业项目是指设计文件规定的主体工程和相应的配套工程全部建成,能够发挥设计规定的全部效益,经验收鉴定合格或达到竣工验收标准,正式移交使用的建设项目。
[
返回 ]
新增生产能力 指通过固定资产投资活动而增加的设计能力或工程效益,即在报告期内按照新增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的计算条件和标准,实际建成投入生产或交付使用的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它是用实物形态表示的固定资产投资的成果,如一座矿井、一座转炉、一套化工装置、一条铁路专用线等。新增生产能力的计算,是以能独立发挥生产能力或效益的单项工程(或项目)为对象,当单项工程(或项目)建成,经有关部门鉴定合格,正式移交投入生产,即可计算新增生产能力。不包括主体工程虽已建成,但设备尚不配套或缺乏正常生产所必需的附属辅助工程,因而不具备正常生产条件的工程;生产作业线尚未建成,采取临时措施(如厂房尚未建成,临时安装部分设备,或缺乏主体配套设备,临时利用代用设备等)进行生产,虽能生产设计规定的产品,但不能保持正常生产的工程。
新增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1)以建设项目或单项工程建成后的年产能力表示。如煤炭开采、石油开采等。
(2)以建设项目或单项工程建成后处理原料的能力表示。如选矿工程的年处理矿石能力,洗煤厂年洗原煤能力等。
(3)以新增的主要设备数量或容量表示。如棉纺绽枚数、发电机组容量等。
(4)以建筑物容积、容量、面积或长度表示。如水库容量、铁路公路里程等。
新增生产能力的数量,原则上应按设计(计划)能力计算。设计能力指设计中规定的主体工程(或主体设备)及相应配套的辅助工程(或配套设备)在正常情况下能够达到的生产能力,而不论投产后的实际产量如何。以设备数量、建筑物容积、面积、长度等表示的新增生产能力(或效益),则按建成的实际数量计算。在建设过程中需要调整设计能力时,必须经原设计管理机关批准后,才能按批准修改后的能力计算。如尚未批准,仍按原设计能力计算,并加以说明。无设计(或计划)能力的,可根据验收时鉴定能力计算。
建成投产的工程,各生产环节的设备已经配齐,符合计算新增生产能力条件的,应该按工程的全部设计能力计算。各生产环节的设备虽未按设计全部配套建成,但保证生产所需的主体设备、配套设备、主体工程、附属工程都已部分完成,形成生产作业线,经负荷试运转交付使用单位正式投入生产的,只计算设备配齐部分的能力。这部分建成投入生产的工程,统计新增生产能力时,需附有计算依据,并说明工程或主要设备配齐部分的情况,以及尚未建成的工程主要内容或尚缺的设备情况。
计算新增生产能力的几项具体规定:
⑴在计算新增生产能力数量时,不论建设项目或单项工程在报告期内何时建成投入生产,其新增生产能力都应按设计文件规定的全年的生产能力计算,而不应从本年建成投入生产的日期起计算,也不能按照投入生产后实际达到的产品产量或效益计算。
⑵以建筑物容积、面积及长度表示的新增生产能力或效益,如房屋的建筑面积,商业、粮食部门的仓库容积,铁路、公路、电信线路,输油输气管道的长度等,一律按实际建成的数量计算,不按设计规定的容积、面积、长度的数量计算。
⑶只要建成投产的工程具备《新增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目录》上的某种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不论其是否属于工程主管部门管理,均应按规定的名称和计量单位计算该工程的新增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
⑷改建、扩建的项目或工程的新增生产能力,如无设计能力资料,可根据验收时鉴定的净增能力计算,即改、扩建后全部生产能力(或可能达到的年产量)减去改、扩建前原有的实际生产能力(或年产量)后即为改建、扩建新增生产能力。
⑸迁建项目一般不计算新增生产能力,在迁建的同时扩大建设规模的,只计算增加的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
⑹恢复项目应按恢复重建的全部能力计算新增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
⑺引进项目或工程应按合同规定,在试生产期内经过考核达到验收标准,并经双方签字确认后才可计算新增生产能力。
⑻各类学校新增学生席位数,一般应按设计的学生席位数计算。没有设计席位的,可按教育部门规定的各类学校每个学生的定额面积,将报告期内交付使用的全部房屋建筑面积折算为新增学生席位数。
⑼医院新增病床床位数按竣工医院设计规定的新增病床床位计算。
⑽联合性企业总表统计整个企业的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分表分别按不同行业统计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
⑾多种生产能力要将设计文件规定的各种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填全。
⑿全部靠手工生产的工厂和矿山不计算新增生产能力。
[
返回 ]
施工和竣工房屋建筑面积 房屋建筑面积是从房屋外墙线算起的各层平面面积的总和,包括房屋结构(如柱、墙)占用的面积和地下室面积。多层建筑按各自然层面积总和计算,包括房屋内的楼隔层,突出墙面的眺望间、门斗、有柱雨罩的面积。不包括突出墙面结构的构件、艺术装饰等所占的面积,如台阶等。凹阳台、挑阳台按其水平投影面积一半计算建筑面积。
[ 返回 ]
施工和竣工房屋面积 施工房屋面积指在报告期内施工的全部房屋建筑面积。包括本期新开工、上期开工跨入本期继续施工、上期已停建在本期复工、本期竣工和本期施工后又停缓建的房屋建筑面积。竣工房屋面积指在报告期内房屋建筑按照设计要求已全部完工,达到住人和使用条件,经验收鉴定合格(或达到竣工验收标准),可正式移交使用的全部房屋的建筑面积。
[
返回 ]
房屋建筑面积竣工率 指一定时间内房屋竣工面积占同期房屋施工面积的比率。它是从房屋建筑施工速度的角度反映投资效果和建筑业经济效益的指标。
[
返回 ]
新增固定资产 指通过投资活动所形成的新的固定资产价值。包括已经建成投入生产或交付使用的工程价值和达到固定资产标准的设备、工具、器具的价值及有关应摊入的费用。它是以价值形式表示的固定资产投资成果的综合性指标,可以综合反映不同时期、不同部门、不同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成果。
[
返回 ]
建设项目投资率 指一定时期内全部建成投入生产项目个数占同期正式施工项目个数的比率。它是从项目建设速度的角度反映投资效果的指标。
[
返回 ]
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 指一定时期新增固定资产与同期完成投资额的比率。它是反映各个时期固定资产动用速度,衡量建设过程中投资效果的一个综合性指标。
[
返回 ]
未完工程占用率 指年末未完工程累计完成投资额占全年实际完成投资额的比率。它反映未完工程的相对规模,并可从资金占用的角度反映固定资产投资效果。由于未完工程是指已经开工,但尚未建成交付使用的工程,有个跨问题,因此未完工程占用率会出现大于1的情况。
[
返回 ]
竣工房屋价值 指在报告期内竣工房屋本身的建造价值,一般采用结算价格,包括竣工房屋在报告期内完成的价值和跨年施工的房屋在本期以前完成的价值。未竣工而转让给其他单位的房屋建筑工程,出让单位不计算竣工价值,待接受单位继续施工并符合竣工条件后,由接受单位计算其竣工价值,包括出让单位在出让前所完成的价值。
竣工房屋价值的计算方法 按房屋设计和预算规定的内容计算,包括竣工房屋本身的基础、结构、房屋、装修以及水、电、卫等附属工程的建造价值,也包括作为房屋建筑组成部分而列入房屋建筑工程预算内的设备(如电梯、通风设备等)的购置和安装费用。不包括厂房内的工艺设备、工艺管线的购置和安装,工艺设备基础的建造,室外的水、暖、电、卫、道路工程、挡土墙等环境工程的费用,办公及生活用家具等的购置费用,购置土地的费用,迁移补偿费和场地平整的费用等。
[
返回 ]
建设项目 按照现行固定资产投资管理体制的规定,建设项目分为基本建设项目和更新改造项目。
基本建设项目 简称基建项目,指经批准在一个总体设计或初步设计范围内进行建设,经济上实行统一核算,行政上为独立组织形式,实行统一管理的基本建设单位。通常以一个企业、事业、行政单位作为一个基建项目。基建项目一般由设计文件规定的若干个有内在联系的单项工程组成,如钢铁项目可由炼铁、炼钢、轧钢等工程组成,纺织项目可由纺纱、织布、印染等工程组成。设计文件规定分期建设的单位,每一期工程作为一个基建项目。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企、事业单位不止一个基建项目。
更新改造项目 指经批准具有独立设计文件(或项目建议书)的更新改造工程,或更新改造计划方案中能独立发挥效益的工程。更新改造项目是根据独立设计文件或能独立发挥效益的工程确定的,大致相当于基本建设项目中的单项工程。现行统计制度规定,更新改造统计的基层填报单位是企业、事业单位而不是更新改造项目。一个企业、事业单位可以同时有若干个更新改造项目。
[
返回 ]
建设性质 分为新建、扩建、改建、单纯建造生活设施、迁建、恢复和单纯购置。基本建设项目根据整个项目情况填写;更新改造、其他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城镇集体投资)按整个企、事业单位的建设情况确定建设性质。
新建 一般指从无到有、“平地起家”开始建设的企业、事业和行政单位或独立工程。有的单位原有的基础很小,经过建设后其新增加的固定资产价值超过企、事业单位原有固定资产价值(原值)三倍以上的也作新建统计。
扩建 指在厂内或其他地点,为扩大原有产品的生产能力(或效益)或增加新的产品生产能力,而增建主要生产车间(或主要工程)、独立的生产线、分厂以及同时进行一些更新改造工程建设的企、事业单位。行政、事业单位在原单位增建业务用房(如学校增建的教学用房、医院增建门诊部、病房)也作扩建统计。
改建 指现有企业、事业单位,对原有设施进行技术改造或更新(包括相应配套的辅助性生产、生活福利设施),没有增建主要生产车间、总厂之下的分厂等,则该企、事业单位应作改建统计。现有企、事业单位为适应市场变化的需要,而改变企业的主要产品种类(如军工企业转产民用品等),或原有产品生产作业线由于各工序(车间)之间能力不平衡,为填平补齐充分发挥原有生产能力而增建不增加本企业主要产品设计能力的车间,也应作改建统计。
单纯建造生活设施 指在不扩建、改建生产性工程和业务用房的情况下,单纯建造职工住宅、托儿所、子弟学校、医务室、浴室、食堂等生活福利设施的企、事业及行政单位。
迁建 指为改变生产力布局或由于城市环保和生产的需要等原因而搬迁到另地建设的企、事业单位。在搬迁另地建设过程中,不论是维持原来规模还是扩大规模都按迁建统计。
恢复 指因自然灾害、战争等原因,使原有固定资产全部或部分报废,以后又投资恢复建设的单位。不论是按原规模恢复还是在恢复的同时进行扩建的都按恢复统计。尚未建成投产的基本建设项目或企、事业单位,因自然灾害而损坏重建的,仍按原有建设性质划分。
单纯购置 指现有企业、事业、行政单位单纯购置不需要安装的设备、工具、器具而不进行工程建设的单位。有些单位当年虽然只从事一些购置活动,但其设计中规定有建筑安装活动,应根据设计文件的内容来确定建设性质,不得作单纯购置统计。
[
返回 ]
开工时间 指项目开始建设的时间,按建设项目设计文件中规定的永久性工程第一次开始施工的年月统计;如果没有设计,就以计划方案规定的永久性工程实际开始施工的年月为准。
建设项目永久性工程的开工时间 一般指永久性工程正式破土开槽开始施工的时间,作为建筑物组成部分的正式打桩也作开工统计。
[
返回 ]
全部建成投产时间 指建设项目按计划规定的生产能力或效益在报告期内全部建成,经验收合格或达到竣工验收标准(引进项目应按合同规定经过试生产考核达到验收标准,经双方签字确认)正式移交生产或交付使用的时间。
[
项目规模 分为基建大中型、小型、更改限上项目和其他。
基本建设项目 按大中小项目的标准确定,一个项目只能属于一种类型。大中型项目和小型项目,原则上应按照上级批准的设计任务书或初步设计所确定的总规模或总投资划分,没有正式批准设计任务书或初步设计的,可按国家或省、自治区、直辖市固定资产投资计划表中所列的总规模或总投资划分。上述两条均不具备的,可以按本年计划施工工程的建设总规模或总投资划分。生产单一产品的工业项目,按产品的设计能力划分;生产多种产品的工业项目,按其主要产品的设计能力划分;品种繁多,难以按生产能力划分的,按全部投资额划分。
更改限上项目 根据现行制度规定,能源、交通、原材料工业项目计划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其他行业项目3000万元以上为更新改造限额以上项目。
其他 指除基本建设项目、更改限上项目以外的项目。
返回 ]
[ 返回 ]
建设阶段 指建设项目报告期内工程进展所处的阶段,分为筹建、本年正式施工、本年收尾、全部停缓建和单纯购置。
筹建 指在报告内永久性工程尚未正式开工,只是进行勘察设计、征地拆迁、场地平整等为建设做准备工作的项目。
本年正式施工 指在报告内正式进行建筑或安装活动的项目,包括本年新开工、以前开工跨入本年继续施工、本年全部建成投产及本年和以前全部停缓建在本年正式恢复施工的项目。不包括以前已报全部建成投产、本年尚有遗留工程进行收尾的项目和已批准全部停缓建,但部分工程需要做到一定部位或进行仓库、生活福利设施工程的项目。
本年收尾 指以前已全部建成投产或交付使用,但有遗留工程尚未竣工,在报告内进行收尾工程的项目。
全部停缓建 指报告期末经批准并已收到全部停缓建通知的项目,包括报告期内有部分工程需要做到一定部位或仓库、生活福利设施工程经上级批准本年继续施工的项目。
[
返回 ]
计划总投资 指基本建设项目或企、事业单位中的建设工程,按照总体设计规定的内容全部建成计划(或按设计概算或预算)需要的总投资。没有总体设计的更新改造、其他固定资产投资和城镇集体投资单位,分别按年内施工工程的计划总投资合计数填报。单纯购置单位应填报单纯购置的计划总投资。计划总投资按以下办法确定填报:
⑴有上级批准概(预)算投资或计划总投资的,填列上级批准数;
⑵无上级批准概(预)算投资或计划总投资的,可填列上报的计划总投资数;
⑶前两者都没有的,填年内施工工程计划总投资;
⑷调整最初设计概算,经批准的可调整计划总投资,未经批准的不应调整计划总投资。
[
返回 ]
累计完成投资 指建设项目从开始建设到报告期止累计完成的全部投资。包括报告期以前已建成投产或停、缓建工程完成的投资以及拆除、报废工程的投资;但转出的“在建工程”累计投资应予以扣除,转入的“在建工程”以前完成的投资应当包括。其计算范围原则上应与“计划总投资”指标包括的工程内容相一致。
[
返回 ]
实际需要总投资 指在累计完成投资额已超过上级批准计划总投资的情况下,建设项目按总体设计规定的内容全部建成所需的投资。没有总体设计的建设项目,填上报计划总投资或年内施工的各项工程全部建成投产计划需要的投资。用公式表示为:
实际需要总投资=累计完成投资+建完设计规定工程内容尚需投资
实际完成投资额 指以货币表示的工作量指标,包括实际完成的建筑安装工程价值,设备、工具、器具的购置费,以及实际发生的其他费用。不包括没用到工程实体的建筑材料、工程预付款和没有进行安装的需要安装的设备等。
⑴建筑工程(建筑工作量)包括:
①各种房屋如厂房、仓库、办公室、住宅、商店、学校、医院、俱乐部、食堂、招待所等工程。包括房屋的土建工程;列入房屋工程预算内的暖气、卫生、通风、照明、煤气等设备的价值及装设油饰工程;列入建筑工程预算内的各种管道(如蒸汽、压缩空气、石油、给排水等管道)、电力、电讯电缆、导线的敷设工程。
②设备基础、支柱、操作平台、梯子、烟囱、凉水塔、水池、灰塔等建筑工程,炼焦炉、裂解炉、蒸汽炉等各种窖炉的砌筑工程及金属结构工程。
③为施工而进行的建筑场地的布置、工程地质勘探,原有建筑物和障碍物的拆除,平整土地、施工临时用水、电、汽、道路工程,以及完工后建筑场地的清理、环境绿化美化工作等。
④矿井的开凿,井巷掘进延伸,露天矿的剥离,石油、天然气钻井工程和铁路、公路、港口、桥梁等工程。
⑤水利工程,如水库、堤坝、灌溉以及河道整治等工程。
⑥防空、地下建筑等特殊工程及其他建筑工程。
⑵安装工程(安装工作量)包括:
①生产、动力、起重、运输、传动和医疗、实验等各种需要安装设备的装配和安装,与设备相连的工作台、梯子、栏杆等装设工程,附属于被安装设备的管线敷设工程,被安装设备的绝缘、防腐、保温、油漆等工作。
②为测定安装工程质量,对单个设备、系统设备进行单机试运、系统联动无负荷试运工作(投料试运工作不包括在内)。
⑶设备、工具、器具购置 指把工业企业生产的产品转为固定资产的购置活动,包括建设单位或企、事业单位购置或自制达到固定资产标准的设备、工具、器具的价值。新建单位及扩建单位的新建车间,按照设计或计划要求购置或自制的全部设备、工具、器具,不论是否达到固定资产标准均计入“设备、工具、器具购置”中。
⑷其他费用 指在固定资产建造和购置过程中发生的,除上述几项内容以外的各种应摊入固定资产的费用。
投资额的计算价格:
⑴建筑安装工程投资额一般按预算价格计算。实行招标的工程,按中标价格计算。凡经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双方协商同意的工程价差、量差,且经建设银行同意拨款的,应视同修改预算价格。建筑安装工程应按修改后的预算价格计算投资完成额。对于某些工程已进入施工但施工图预算尚未编出的,可根据工程进度先按设计概算或套用相同的结构、类型工程的预算综合价格计算,待预算编出后再进行调整。建设单位议价购料供应给施工单位,材料价差部分未转给施工单位的,建设单位应将这部分价差包括在建安工程投资中。
⑵设备、工具、器具购置投资额一律按实际价格,即支出的全部金额计算。外购设备、工具、器具除设备本身的价格外,还应包括运杂费、仓库保管费等。自制的设备、工具、器具,按实际发生的全部支出计算。利用国外资金或国家自有外汇购置的国外设备、工具、器具、材料以及支付的各种费用,按实际结算价格折合人民币计算。
⑶其他费用一般按财务部门实际支付的金额计算。
[
返回 ]
更新改造项目的直接用途 分为增产、节约能源、其他节约、增加品种、提高产品质量、三废治理和其他。
增产 指增加工业以及农、牧、渔业产品生产能力的建设项目。
节约能源 指节约煤、电、油等燃料动力的项目,如为了压缩燃料的消耗而进行的烧油锅炉改烧煤工程、为节约用煤而进行的低效锅炉改造和余热利用等工程、为了压缩用电而进行的电加热设备改为红外线技术工程等。
其他节约 指节约钢材、木材、棉花、化工原料等各种原材料的项目和其他节约项目。
增加品种 指增加产品花色品种的项目。
提高产品质量 指提高产品质量,促进产品升级换代的项目。
三废治理 指各生产企业为减少和消除环境污染、回收物资等而治理废水、废气、废渣的项目。
其他 指除上述各项用途之外的更新改造项目。
[
返回 ]
资金来源 指固定资产投资单位在报告内收到的可用于固定资产建造和购置的各种资金,包括上年末结余资金、本年拨入或借入的资金及以各种方式筹集的资金。
上年末结余资金 指上年资金来源中没有形成固定资产投资额而结余的资金,包括尚未用到工程上去的材料价值、未开始安装的需要安装设备价值及结存的现金和银行存款等。该指标可根据财务有关科目填列。为反映当年资金来源与当年投资完成额之间的关系,上年末结余资金不能出现负数,即不能把上年应付工程、材料款作为上年结余资金的负数来处理。
国家预算内资金 分为财政拨款和财政安排两部分。包括中央财政的基本建设基金(分经营性基金和非经营性基金两部分)、专项支出(如煤代油专项等)、收回再贷、贴息资金,财政安排的挖潜改造和新产品试制支出、城建支出、商业部门简易建筑支出、不发达地区发展基金等资金中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地方财政中由国家统筹安排的资金等。
国内贷款 指报告期内固定资产投资单位向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借入的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的各种国内借款,包括银行利用自有资金及吸收的存款发放的贷款、上级主管部门拨入的国内贷款、国家专项贷款(包括煤代油贷款、劳改煤矿专项贷款等),地方财政专项资金安排的贷款、国内储备贷款、周转贷款等。
银行贷款 指向各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借入的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的各项贷款。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指向除上述银行之外从事金融业务的机构借入的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的各项贷款。非银行金融机构包括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保险公司、金融信托投资公司、证券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融资公司(中心)等。
债券 指企业(公司)或金融机构通过发行各种债券,筹集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包括由银行代理国家专业投资公司发行的重点企业债券和基本建设债券。
利用外资 指在报告期内收到的用于固定资产建造和购置的境外资金(含设备、材料、技术等的折算款)。包括外商直接投资、对外借款(外国政府贷款、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出口信贷、外国银行商业贷款、对外发行债券和股票)及外商其他投资(包括补偿贸易和加工装配由外商提供的设备价款、国际租赁)。不包括我国自有外汇资金,如国家外汇、地方外汇、留成外汇、调剂外汇和中国银行自有资金发行的外汇贷款等。外资按报告期的外汇牌价(中间价)折成人民币计算。
外商直接投资 指外国投资商在与中国企业(政府)合资、合作或独资中以外汇现金、设备(或实物)、技术、专利或其他方式投入的资金总量。对外借款指通过中国政府(包括中央、各个部门、地方政府)、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等中介机构引进,最终用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的外国资金(含设备、技术、专利等折算款)。国家统借统还的外资指由我国政府出面同外国政府、团体或金融组织签订贷款协议,并负责偿还本息的国外贷款。
自筹资金 指在报告期内收到的,由各地区、各部门及企事业单位筹集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的预算外资金,包括中央各部门、各级地方和企业、事业单位的自有资金。
其他资金 指在报告期内收到的除以上各种资金之外其他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包括社会集资、个人资金、无偿捐赠的资金及其他单位拨入的资金等。
应付投资款 指在报告内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的应付未付的投资款。包括当年应付工程款、应付器材款、应付工资、应付有偿调入器材及工程款、其他应付款、应交税金、应交基建收入、应交投资包干结余、应交能源交通建设基金、应交预算调节基金及其他应交款。各项应付款指本年的实际增加数(或发生数),而不是开始建设以来的累计数。
[
返回 ]
建设规模 指建设项目或工程设计文件中规定的全部设计能力(或工程效益),包括已经建成投产和尚未建成投产的工程的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建设规模应按设计任务书或计划文件中规定的全部能力或效益计算,如工业企业各主要产品的全部生产能力(设计规定有多种产品的,要将主要产品的设计能力分列),铁路、公路的总长度,学校的全部学生席位,医院的全部病床位数等等。新建项目按全部设计能力(或工程效益)计算。改、扩建基本建设项目或企业、事业单位的建设规模,按改、扩建设计规定的全部新增加的能力(或工程效益)计算,不包括改、扩建以前原有的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没有总体设计的企业建设规模用本年施工的全部单项工程或更新改造项目的设计能力,即以施工规模代替。
[
返回 ]
施工规模 指在报告期内施工的单项工程(或更新改造项目,下同)的设计能力(或工程效益),即全部建设规模中在本期正式施工的部分。设计规定有多种产品的,要将主要产品的施工规模分列。施工规模包括报告期以前已开工跨入本期继续施工的单项工程的设计能力和报告期新开工工程的设计能力;也包括报告期内建成投入生产的或报告期施工后又停缓建的单项工程设计能力。不包括在报告期以前开工并已投产的或已经停缓建的工程,以及报告期内尚未正式开工的单项工程的设计能力。例如某发电厂经批准建设四台10万千瓦发电机组,在报告期以前已建成投产一台;在报告期内施工的二台,其中一台建成投产;还有一台没有开工。则该电厂建设规模为40万千瓦,报告期的施工规模为20万千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