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广电文化对惠民生、办实事、促脱贫的深远意义
论广电网络文化传播 对民生政策落实的深远意义
论文摘要:广播电视是文化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广电网络的文化传播影响着广大人民群众对“惠民生、办实事、促脱贫”的认知度,对“惠民生、办实事、促脱贫”的民生政策具有推动性和促进性,新闻媒体要与广电网络结合在一起,让“惠民生、办实事、促脱贫”和广大群众紧密结合在一起。
论文关键词:推动、传播、联系、挑战
广电网络的出现和发展,不仅改变了社会文化环境,而且也在深刻地影响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政治观念,把人与世界紧密的连在一起。
一、广电网络的文化传播推动群众参与宏观政策的现代化进程
广电网络文化传播改变了广大群众道德意识的建构方式。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广电网络文化传播的思想政治意识的建构是非群体的。广电网络文化传播不仅跨越了时间和空间,也跨越了社会群体。现在人们获得信息的途径,并不仅是从某一个体到另一个体的传播,而常常是许多社会群体同时获得同一文化知识和价值信息。因此,把“惠民生、办实事、促脱贫”的民生政策放到群体里就需要一个准确、有效的传播平台,广电网络能把民生措举放到广大群体里,不光实现政策→传播→落实的最终效果,更实现了政府、群众双了解的美好局面;二是网络文化传播的思想政治意识建构方式具有开放性。在传统社会生活中,由于受条件的限制,人们所在的群体相对封闭,生活方式和思想政治观念变化较小,往往会长时间保持着伦理价值观念。有了广电网络的真实、准确、有效的传播,广大群众将打破一切封闭状态,整个世界变成了一个地球村,广电网络传播能把“惠民生、办实事、促脱贫”的民生理念准确的展现给群众,同时又将群众的呼声真实的反映给决策者,缩短了政策与群众的距离,使一切遥远的社会关系变得近在咫尺。
广电网络文化传播作为一个开放系统,一方面为新民生决策的传播提供了现代方法和手段,同时也向新民生决策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广 电网络文化传播对养成群众进取、开放、参与、自强精神具有重要作用。广电网络作为信息工具和感知媒介极大地提高了群众感知外部世界知识的能力,并且以空前未有的密集信息为群众提供了丰富的价值享受。无论从量和质两方面看,都是传统传授或者网络传输难以达到的。从量上看,广电网络的传播速度和覆盖率都将远超其他传播途径提供的信息源;从质上看,广电网络所传播的信息内容具有多样性、新颖性和真实性。从这一点看,广电网络文化传播为民生政策落实与推进提供了方法和手段。
二、纷繁芜杂的新闻对广电网络文化的负面影响
首先,广电网络文化传播的内容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广电网络是一个传播大平台,传播内容也是丰富多彩,单一的新闻报告无法满足群众对世界的认知,所以一些负面的报道或者“纯属娱乐”的新闻常常容易使广大群众丧失价值判断和选择的能力。广电网络文化传播是一个信息开放体系,是无数群体、个体参与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传播者、接受者、媒介发生着交互作用,无数群体、个体凭借不同的自身素养,不断交互感知各种价值信息。传播者、接受者的不同文化背景及其经验、见解、知识等等相关因素不断地影响着“惠民生、办实事、促脱贫”的民生政策的发挥,有时这种因素起主导作用,有时那种因素起主导作用。因而,时常会出现相互矛盾和冲突的局面。另外由于各种各样夸大、扩张信息的存在,又会使得整个广电网络信息的价值意义变得异常混乱和模糊。因此,广大群众常常容易丧失价值判断和选择能力。
其次,广电网络文化传播不仅容易使群众丧失健全的价值心理和思想政治观念,而且也容易使群众的思想政治意识失去取向,处于无思想政治意识取向状态。某些“别有用心”的节目,为了以“新”和“奇”吸引观看者,经常会发布一些不真实的新闻和花边消息。其规模之大、信息之密集,如滔滔洪水,它容易使群众心理机制失去承受能力,是使群众脱离现实主观意识,同时也减弱了对大时代社会主流文化的感知能力。当信息量对群众来说成为超负荷传播时,就容易使群众失去兴趣,甚至猜疑。信息洪水浩浩森森,群众的心态却膺臀懂懂。这样,广电网络文化传播也就失去了建构思想政治意识的意义,它不但不能使群众产生健全的价值心理和思想政治观念,而且容易使群众的思想政治意识失去取向,处于无思想政治意识取向的状态。
再次,网络文化传播易使群众陷入无所适从的困境。从传播的内容来看,现今的网络文化传播是多元素共存的,广电网络作为传播媒介无法遏制传播源头,如潮的信 息洪水常常是反映了主人的需要。这些信息究竟能给广大群众提供多大积极的帮助,编辑发表网文化的传播者很少给予考虑。这是一种见物不见人的文化传播倾向,它忽视了群众的价值需要和动机,因而常常破坏他们的思想感情,使他们所接受的真实信息与负面信息相冲突。各种各样的广电网络信息越来越使群众无法界定自己生活的真实空间,也越来越使其无法对现实生活的意义作出正确的评价。广电网络文化传播内容的源头如果不加以控制,它将会使群众理性思维衰退,从而使其对正确、准确的新政策、新思路产生质疑,从而影响和阻碍了民生政策的有效传播。
三、传播正能量、使民生政策“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既是对广电网络文化传播这一挑战的应答,也是新闻媒体推动民生建设的自身要求
在媒介渠道过剩的时代,传媒影响力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信息的附加值。因此,新闻在内容提供上,挖掘特质就是努力打造信息的附加值,使新闻具备区别于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新闻媒体在选择传播媒介时当慎重,广电网络是当今社会传播文化的主流,覆盖率和群众的认知率是极高的,好马配好鞍,民生新闻应充分利用本地特色资源优势,依托当地独特的文化,采取差异化策略,与广电网络达成共识,从多方面塑造差异点,构建自己的竞争优势。把民生政策完美的展现在群众面前,真正达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媒体必须以“民本”思想作为制导思维和行动的指南,从关注民生,洞察百姓心理的角度出发,培养强烈的民众情怀,办出既遵循大众的审美情趣,又有较高的知识含量和文化品位的民生新闻。
在纷繁芜杂的信息社会,如何获取具有个性而又吸引受众的信息呢?这需要拓宽视野,做好策划,纵深拓展,实现对新闻信息的分类加工,力求使新闻在深度和广度上,突破浅层的琐碎、深度的瓶颈,将暗藏在纷繁复杂新闻事件背后的理性的,深层次的寓意传达给受众,使之改善他们的生存状态,提高他们的思维素养,提高他们认识世界、改造社会的能力。昆明电视台新闻栏目《街头巷尾》在有价值的新闻上下工夫,突出打造重头新闻。把民生理念发展到了群众中,使群众获得利益的同时积极参加到民生活动中来,广大媒体应真正把“惠民生、办实事、促脱贫”例如今后报道宣传的重点,通过广播电视的传播,使群众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联系在一起,在收视率提高的同时也增加了群众对民生政策的认知,真正把民生落实到群众中,让群众的生活更上一个台阶,从而促进“惠民生、办实事、促脱贫”的发展之路。可以看出,广电网络文化传播对民生政策的落实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加快“惠民生、办实事、促脱贫”理念代化进程,同时不良的负面报道也会使群众在了解和参与时对民生政策产生质疑或者消极的思想。因此,广电网络文化传播的发展对“惠民生、办实事、促脱贫”的推进,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参考文献:
[1]杜俊飞:《网络传播概论》福建人民出版社。
[2]喻国明:《传媒影响力(传媒产业的本质与竞争策略)》,南方日报出版社,2003年06月01日 [3]尧弘:《电视民生新闻的突破与创新》,《中国记者》,2007年06月15日。
安宁市广播电视网络中心 二0一三年六月十八日
第二篇:建基地,促脱贫,重扶志,惠民生,落实扶贫“双到”任务[小编推荐]
建基地,促脱贫,重扶志,惠民生,落实扶贫“双到”任务
(南头镇)
2011年是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的关键年,南头联合扶贫工作组计划在对口帮扶的陆丰市三岭村投入600多万元,推进“双十”(十大帮扶项目、十大民生工程)措施,落实扶贫工作“双到”任务。
一、以项目建设为重难点,引领村民尽快脱贫致富
(一)农业生产示范基地。工作组计划投入80万元在三岭村建立一个150亩的农业生产示范基地,对品种选择、生产技术、销售渠道等实行全程管理,促进农业增产增收。全年种植三造作物稻谷、玉米和蕃茄仔(四季豆)。对没有地块在示范基地的贫困户,给予示范基地享有的一切优惠政策。目前该基地正在建设中,预计亩产3000——4000斤,按照每斤番茄仔3元的估计,仅种植番茄仔一项每年即可为贫困户创造超过10000元的收益。
(二)荔枝高产示范园基地。由三岭村委协调整合原有的荔枝园面积50亩,联合组计划投入10万元,作为荔枝高产示范园建设资金,用于品种改良,高产技术培训和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配送等。年内分期举办荔枝高产栽培技术讲 座和现场指导活动,提高果园管理技能,预期增产20%。通过增加贫困户的收入,发挥示范作用,带动周边村民。预计贫困户每户每年可增加收入500元,人均增加收入100元。
(三)苗木种植基地。南头镇扶贫联合组出资50万元在三岭村建成100多亩的苗木基地。基地建成后由三岭村委会经营管理,收益归村集体所有,属村委会长效收益的经济发展项目。用工采取长、临结合机制,聘用本村贫困户10-15人,解决其就业。
(四)生猪养殖基地。南头扶贫联合组免息借款50万元给三岭村集体和100户贫困户作为生猪养殖场办场股本(三岭村集体占股本15%,100户贫困户占股本85%),与本村有养猪经验的农户合办养猪场。预计收益约为15万元。
(五)水产养殖基地。扶贫联合组投入30万元开发三岭村现有的小型水库(约50亩),对水库的道路交通、电源配套、库基边平整以及排水口等生产设施进行整治,开发成养殖基地,作为三岭村集体和100户贫困户的经济发展项目。村集体占15%股本,贫困户占85%股本,经营所得按股本比例分红。预计该项目每年可为三岭村和贫困户创收10万元。
(六)禽鱼养殖基地。南头扶贫联合组投入50万元,开发村内低洼地约40亩,开挖成2-3口池塘建立水产或禽鱼混养基地,基地建成后作为三岭村集体长期收益项目。预计每年收益8万元以上。六大基地建成后,预计每年可为三岭村集体增加收入7.55万元,为100户贫困户增加收入71.25万元,人均增收1700多元,加上贫困户人均纯收入原本已有1100元左右,2011年全年合共人均纯收入可达到2800多元,超出2500元的脱贫标准。
二、以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加强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 南头联合扶贫工作组今年计划投入153万元,加快“十大工程”建设,改善民生。一是村老人活动中心及计生、卫生服务所建设工程。投入15万元建成一间170平方米的单层混凝土房,功能设为村卫生站计生服务所和老人活动中心,村卫生站预计每月为村增加租金收入300元。二是学校运动场建设及教室修葺工程。投入10万元在村小学独立建设一个蓝球场和学校围墙,修葺教室的门窗。三是村容村貌整治工程。投入5万元请理堆积垃圾,建造垃圾收集点,实施垃圾无害化处理。四是贫困户危房改造工程。投入20万元为8户贫困户危房实施修葺改造,达到安全住房标。五是贫困户低保、医保工程。投入40万元把三岭村贫困户符合低保条件的家庭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和贫困户全部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六是文化广场建设工程。投入20万元在村委会旁建设一个面积约为1000平方米的文化生活广场,为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创造良好的平台。七是村办公楼改造工程。投入5万元改善村委会办公环境,加强党支部阵地建设。八 是村路桥修复工程。投资25万元修复受自然灾害冲垮的路桥设施,机耕路建设。九是自来水管网修复工程。投资3万元对受对暴雨冲毁或日久失修的自来水管网进行修复和维护。十是村民技能培训工程。投资10万元定期为村民举办种养技能培训班,进一步提高村民种养技术。
三、以引导村民外出就业为切入点,实现劳动力转移 实现劳动力转移是最快见效的扶贫措施。三岭村贫困户中有富余劳动力的家庭占了一定比例,而且有外出务工的意愿。去年,已有35名符合条件的村民(其中有15名贫困户)实现了就业,平均月薪超2000元,成功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今年,南头扶贫联合组将继续加大宣传力度,联系南头有用工需要的厂企到三岭村进行现场招聘,计划转移100名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员到南头务工,实现就业脱贫、就业致富的目标。
四、以开展文化扶贫为突破点,实现扶贫又扶志 转变村民思想观念,增强脱贫致富信心,是扶贫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帮助村民真正脱贫的关键。南头镇联合工作组始终重视从精神层面帮扶村民,在全市开启 “文化扶贫”的先河,取得了积极成效。一是通过在三岭村援建“农家书屋”、“希望家园”,举办“扶贫晚会”等转变村民观念,丰富群众生活。工作组募集了包括综合类、文史类、农业技术类等近2000册图书,帮助该村建立了“农家书屋”和“希 望家园”等,并向当地学校和学生赠送书籍和学习用具。二是把文化送到对口帮扶的三岭村。结合该村扶贫工作实际创作了小品《梦想》和《致富电器厂》等,让村民们在潜移默化中转变思想观念,增强脱贫意识和信心。三是组织志愿者加大对村民的卫生知识、计生知识、农业知识等方面的宣传,对转变村民的生活方式。
五、以注重成效为归结点,推动扶贫工作迈上新台阶 南头镇工作组注重对扶贫开发项目的检查督导,今年5月25日我镇组织部分市镇人大代表到对口帮扶的三岭村,对扶贫开发项目和一系列民生工程进行督导检查,使扶贫开发资金和项目在阳光下运行。检查中对其他帮扶项目和民生工程建设与扶贫联合组和三岭村方面进行了探讨,并要求工作组加快推进扶贫开发项目的建设,顺利实现市委市政府扶贫工作“两年见成效”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