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推行地方各级政府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的指导意见》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推行地方各级政府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的指导意见》
新华社北京3月24日电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行地方各级政府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的指导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关于推行地方各级政府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的指导意见》全文如下。推行地方各级政府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是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的重要改革任务,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对于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建设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一些地方在推行权力清单和相应责任清单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积极成效。为全面推进这项工作,现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基本要求
(一)工作目标。将地方各级政府工作部门行使的各项行政职权及其依据、行使主体、运行流程、对应的责任等,以清单形式明确列示出来,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通过建立权力清单和相应责任清单制度,进一步明确地方各级政府工作部门职责权限,大力推动简政放权,加快形成边界清晰、分工合理、权责一致、运转高效、依法保障的政府职能体系和科学有效的权力监督、制约、协调机制,全面推进依法行政。
(二)实施范围。地方各级政府工作部门作为地方行政职权的主要实施机关,是这次推行权力清单制度的重点。依法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垂直管理部门设在地方的具有行政职权的机构等,也应推行权力清单制度。
二、主要任务
(三)全面梳理现有行政职权。地方各级政府工作部门要对行使的直接面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行政职权,分门别类进行全面彻底梳理,逐项列明设定依据,汇总形成部门行政职权目录。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可参照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征收、行政给付、行政检查、行政确认、行政奖励、行政裁决和其他类别的分类方式,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统一规范的分类标准,明确梳理的政策要求;其他类别的确定,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
(四)大力清理调整行政职权。在全面梳理基础上,要按照职权法定原则,对现有行政职权进行清理、调整。对没有法定依据的行政职权,应及时取消,确有必要保留的,按程序办理;可下放给下级政府和部门的职权事项,应及时下放并做好承接工作;对虽有法定依据但不符合全面深化改革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法定依据相互冲突矛盾的,调整对象消失、多年不发生管理行为的行政职权,应及时提出取消或调整的建议。行政职权取消下放后,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五)依法律法规审核确认。地方各级政府要对其工作部门清理后拟保留的行政职权目录,按照严密的工作程序和统一的审核标准,依法逐条逐项进行合法性、合理性和必要性审查。需修改法律法规的,要先修法再调整行政职权,先立后破,有序推进。在审查过程中,要广泛听取基层、专家学者和社会公众的意见。审查结果按规定程序由同级党委和政府确认。
(六)优化权力运行流程。对确认保留的行政职权,地方各级政府工作部门要按照透明、高效、便民原则,制定行政职权运行流程图,切实减少工作环节,规范行政裁量权,明确每个环节的承办机构、办理要求、办理时限等,提高行政职权运行的规范化水平。
(七)公布权力清单。地方各级政府对其工作部门经过确认保留的行政职权,除保密事项外,要以清单形式将每项职权的名称、编码、类型、依据、行使主体、流程图和监督方式等,及时在政府网站等载体公布。垂直管理部门设在地方的具有行政职权的机构,其权力清单由其上级部门进行合法性、合理性和必要性审核确认,并在本机构业务办理窗口、上级部门网站等载体公布。
(八)建立健全权力清单动态管理机制。权力清单公布后,要根据法律法规立改废释情况、机构和职能调整情况等,及时调整权力清单,并向社会公布。对权力清单未明确但应由政府管理的事项,政府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需列入权力清单的,按程序办理。建立权力清单的动态调整和长效管理机制。
(九)积极推进责任清单工作。在建立权力清单的同时,要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逐一厘清与行政职权相对应的责任事项,建立责任清单,明确责任主体,健全问责机制。已经建立权力清单的,要加快建立责任清单;尚未建立权力清单的,要把建立责任清单作为一项重要改革内容,与权力清单一并推进。
(十)强化权力监督和问责。权力清单公布后,地方各级政府工作部门、依法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垂直管理部门设在地方的具有行政职权的机构等,都要严格按照权力清单行使职权,切实维护权力清单的严肃性、规范性和权威性。要大力推进行政职权网上运行,加大公开透明力度,建立有效的权力运行监督机制。对不按权力清单履行职权的单位和人员,依纪依法追究责任。
三、组织实施
(十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要高度重视推行权力清单制度工作,切实履行对改革的领导责任,把这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研究重大问题,把握改革方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要制定本地区推行权力清单制度工作方案,明确工作步骤,细化政策措施,认真研究部署。上级政府要加强对下级政府的指导和督促检查,重要事项及时向党委报告。国务院各部门要支持地方推行权力清单制度工作,实行垂直管理的部门要指导督促本系统设在地方的具有行政职权的机构落实权力清单制度。
(十二)坚持问题导向。要把有利于服务人民、有利于群众办事作为推行权力清单制度基本出发点,抓好清权、减权、制权、晒权等主要环节,把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关系紧密、审批权力集中的部门作为重点,把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职权事项放在优先位置,着力解决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领域社会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让公众切身感受到改革带来的变化。
(十三)坚持实事求是。推行权力清单制度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工作,要立足于我国法治建设实际,渐进有序、积极稳慎推行。政府工作部门要按照权力清单行使职权,防止乱作为;也要积极主动履行职责,避免不作为。对关系人民生产生活、社会发展稳定的事务,要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切实履行职责。
(十四)坚持因地制宜。各地要紧密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工作部署,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扎实推行权力清单制度,勇于探索、勇于实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把推行权力清单制度与简政放权、政府职能转变等结合起来,形成改革合力。已经推行权力清单制度的地方,要不断深化和完善;尚未推行的地方,要学习借鉴其他地方经验,抓紧做好相关工作。
(十五)统筹协调推进。省级政府2015年年底前、市县两级政府2016年年底前要基本完成政府工作部门、依法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权力清单的公布工作。乡镇政府推行权力清单制度工作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结合实际研究确定。垂直管理部门设在地方的具有行政职权的机构的权力清单公布,要与当地政府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公布相衔接。中央编办、国务院法制办要加强对地方的指导,地方各级机构编制部门和政府法制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在同级党委和政府领导下,会同有关部门积极做好推行权力清单制度工作。对推行权力清单制度情况,相关部门要适时组织督查。
第二篇:关于推行地方各级政府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的指导意见
关于推行地方各级政府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的指导意见
(2015年3月)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行地方各级政府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的指导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关于推行地方各级政府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的指导意见》全文如下。
推行地方各级政府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是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的重要改革任务,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对于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建设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一些地方在推行权力清单和相应责任清单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积极成效。为全面推进这项工作,现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基本要求
(一)工作目标。将地方各级政府工作部门行使的各项行政职权及其依据、行使主体、运行流程、对应的责任等,以清单形式明确列示出来,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通过建立权力清单和相应责任清单制度,进一步明确地方各级政府工作部门职责权限,大力推动简政放权,加快形成边界清晰、分工合理、权责一致、运转高效、依法保障的政府职能体系和科学有效的权力监督、制约、协调机制,全面推进
依法行政。
(二)实施范围。地方各级政府工作部门作为地方行政职权的主要实施机关,是这次推行权力清单制度的重点。依法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垂直管理部门设在地方的具有行政职权的机构等,也应推行权力清单制度。
二、主要任务
(三)全面梳理现有行政职权。地方各级政府工作部门要对行使的直接面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行政职权,分门别类进行全面彻底梳理,逐项列明设定依据,汇总形成部门行政职权目录。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可参照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征收、行政给付、行政检查、行政确认、行政奖励、行政裁决和其他类别的分类方式,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统一规范的分类标准,明确梳理的政策要求;其他类别的确定,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
(四)大力清理调整行政职权。在全面梳理基础上,要按照职权法定原则,对现有行政职权进行清理、调整。对没有法定依据的行政职权,应及时取消,确有必要保留的,按程序办理;可下放给下级政府和部门的职权事项,应及时下放并做好承接工作;对虽有法定依据但不符合全面深化改革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法定依据相互冲突矛盾的,调整对象消失、多年不发生管理行为的行政职权,应及时提出取消或调整的建议。行政职权取消下放后,要加强事中事后
监管。
(五)依法律法规审核确认。地方各级政府要对其工作部门清理后拟保留的行政职权目录,按照严密的工作程序和统一的审核标准,依法逐条逐项进行合法性、合理性和必要性审查。需修改法律法规的,要先修法再调整行政职权,先立后破,有序推进。在审查过程中,要广泛听取基层、专家学者和社会公众的意见。审查结果按规定程序由同级党委和政府确认。
(六)优化权力运行流程。对确认保留的行政职权,地方各级政府工作部门要按照透明、高效、便民原则,制定行政职权运行流程图,切实减少工作环节,规范行政裁量权,明确每个环节的承办机构、办理要求、办理时限等,提高行政职权运行的规范化水平。
(七)公布权力清单。地方各级政府对其工作部门经过确认保留的行政职权,除保密事项外,要以清单形式将每项职权的名称、编码、类型、依据、行使主体、流程图和监督方式等,及时在政府网站等载体公布。垂直管理部门设在地方的具有行政职权的机构,其权力清单由其上级部门进行合法性、合理性和必要性审核确认,并在本机构业务办理窗口、上级部门网站等载体公布。
(八)建立健全权力清单动态管理机制。权力清单公布后,要根据法律法规立改废释情况、机构和职能调整情况等,及时调整权力清单,并向社会公布。对权力清单未明确但应由政府管理的事项,政府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需列入权力清单的,按程序办理。建立权力清单的动态调整和长效管理机制。
(九)积极推进责任清单工作。在建立权力清单的同时,要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逐一厘清与行政职权相对应的责任事项,建立责任清单,明确责任主体,健全问责机制。已经建立权力清单的,要加快建立责任清单;尚未建立权力清单的,要把建立责任清单作为一项重要改革内容,与权力清单一并推进。
(十)强化权力监督和问责。权力清单公布后,地方各级政府工作部门、依法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垂直管理部门设在地方的具有行政职权的机构等,都要严格按照权力清单行使职权,切实维护权力清单的严肃性、规范性和权威性。要大力推进行政职权网上运行,加大公开透明力度,建立有效的权力运行监督机制。对不按权力清单履行职权的单位和人员,依纪依法追究责任。
三、组织实施
(十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要高度重视推行权力清单制度工作,切实履行对改革的领导责任,把这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研究重大问题,把握改革方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要制定本地区推行权力清单制度工作方
案,明确工作步骤,细化政策措施,认真研究部署。上级政府要加强对下级政府的指导和督促检查,重要事项及时向党委报告。国务院各部门要支持地方推行权力清单制度工作,实行垂直管理的部门要指导督促本系统设在地方的具有行政职权的机构落实权力清单制度。
(十二)坚持问题导向。要把有利于服务人民、有利于群众办事作为推行权力清单制度基本出发点,抓好清权、减权、制权、晒权等主要环节,把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关系紧密、审批权力集中的部门作为重点,把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职权事项放在优先位置,着力解决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领域社会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让公众切身感受到改革带来的变化。
(十三)坚持实事求是。推行权力清单制度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工作,要立足于我国法治建设实际,渐进有序、积极稳慎推行。政府工作部门要按照权力清单行使职权,防止乱作为;也要积极主动履行职责,避免不作为。对关系人民生产生活、社会发展稳定的事务,要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切实履行职责。
(十四)坚持因地制宜。各地要紧密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工作部署,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扎实推行权力清单制度,勇于探索、勇于实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把推行权力清单制度与简政放权、政府职能转变等结合起来,形成改
革合力。已经推行权力清单制度的地方,要不断深化和完善;尚未推行的地方,要学习借鉴其他地方经验,抓紧做好相关工作。
(十五)统筹协调推进。省级政府2015年年底前、市县两级政府2016年年底前要基本完成政府工作部门、依法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权力清单的公布工作。乡镇政府推行权力清单制度工作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结合实际研究确定。垂直管理部门设在地方的具有行政职权的机构的权力清单公布,要与当地政府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公布相衔接。中央编办、国务院法制办要加强对地方的指导,地方各级机构编制部门和政府法制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在同级党委和政府领导下,会同有关部门积极做好推行权力清单制度工作。对推行权力清单制度情况,相关部门要适时组织督查。
第三篇:任进:推行政府及部门权力清单制度
任进:推行政府及部门权力清单制度
2014年12月25日14:46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摘 要] 建立权力清单制度,明确政府应该干什么,“法无授权不可为”,这样才能将行政权力关进制度笼子里,防止公权滥用,减少寻租现象,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建立权力清单制度,不是对行政权力的简单梳理和公布,而是通过对权力边界的准确界定,解决好政府市场社会之间、政府层级之间、部门之间如何分权的问题,并以此进行组织体系的再造,符合实现有效政府治理的要求。
[关键词] 行政权;行政职权;权力清单制度 [中图分类号] D63 [文献标识码] A 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作出重要部署,要求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和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并对推行政府及部门权力清单制度,提出明确的要求。
一、权力清单制度之权力的定义、属性和来源
(一)问题的提出
201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的意见》指出:“梳理各级政府部门的行政职权,公布权责清单,规范行政裁量权,明确责任主体和权力运行流程”。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明确要求推行地方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依法公开权力运行流程。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也对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提出明确的要求。按照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工作部署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确需设置的行政审批事项,要建立权力清单制度,一律向社会公开,清单之外的,一律不得实施审批”的要求,中央政府在建立行政审批事项清单制度上作出表率。
(二)行政权力与行政职权
什么是“行政权力”,学者理解主要有两种。一是从国家行政机关执行法律、法规的角度,将行政权力理解为行政机关的执行权,认为行政权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政策,管理国家内政外交事务的权力。二是从国家行政权力是国家权力的一部分来理解行政权力,认为行政权力是国家权力的一部分。行政职权,即行政主体行使的职权,与国家的行政权力关系非常密切。行政权力是指国家管理行政事务的权力,是国家权力的组成部分,而行政机关的职权,则是国家行政权力的具体法律表现形式。
(三)行政权的属性
行政权力涉及的内容,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政府为执行法律的规定需要管理的事项;二是政府为公共行政的目的而需要进行的事项。行政权力具有双重属性:一方面,行政机关的行政权力,在维护社会秩序,增进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时,具有积极能动的作用;另一方面,行政权力是对社会和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一种支配力量,如果不对其作必要的限制,则可能会对社会产生消极作用。
我国行政权力不同于实行三权分立制的西方国家,行政机关的行政权虽有相对独立性,但要受制于人民代表大会的立法权、重大事项决定权和监督权;我国实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对国家事务、社会经济文化事务的领导与行政权力间存在密切关系。
(四)行政权的来源要有法定依据
行政机关的职权,必须依法律、法规,特别是行政组织法来设定,非依法律、法规不能设定或变更。除了由行政组织法设定外,通常仍会以行政法规、规章甚至规范性文件作具体权限划分,如组织、事务分配、业务处理方式、人事管理等一般规定。我国行政机关职权的设定必须符合法定原则,即行政机关职权的来源,应当有法定依据,主要是宪法和组织法、其他法律、法规及法规性文件(如“三定规定”)等。没有法定依据,行政机关不得作出影响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义务的决定,这是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之一。
二、权力清单制度的概念、实施主体和范围
(一)权力清单的内涵、外延和建立权力清单制度的意义
所谓权力清单制度,是指政府及其部门或其他主体在对其所行使的公共权力进行全面梳理基础上,将职权目录、实施主体、相关法律依据、具体办理流程等以清单方式进行列举,并公之于众。简言之,权力清单制度是政府及其部门或其他主体以“清权、确权、配权、晒权和制权”为核心内容的权力革命,其实质是给行政职权打造一个透明的制度笼子,为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提供基本依据,也为企业、公民提供便利条件。
权力清单类似于一种业务手册或办事指南、行政准则,目的在于厘清公权力与私权利的边界,方便社会公众,也便于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推行权力清单制度,为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和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提供制度安排。由于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的广泛性、复杂性,权力范围模糊和多变性,给权力行使带来困难,容易出现滥用或超越职权、失职、缺位、错位等问题。建立权力清单制度,明确政府应该干什么,“法无授权不可为”,这样才能将行政权力关进制度笼子里,防止公权滥用,减少寻租现象,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建立权力清单制度,不是对行政权力的简单梳理和公布,而是通过对权力边界的准确界定,解决好政府市场社会之间、政府层级之间、部门之间如何分权的问题,并以此进行组织体系的再造,符合实现有效政府治理的要求。
四中全会提出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完善行政组织和行政程序法律制度,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四中全会还提出行政机关不得法外设定权力,没有法律法规依据不得作出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其义务的决定;推行权力清单制度,体现了法治政府对行政主体行使权力的要求。同时,四中全会要求行政机关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坚决克服懒政、怠政,坚决惩处失职、渎职,按照权责一致的要求,建立“责任清单”制度,明确政府的责任,有权必有责,符合权责法定的要求。
(二)权力清单中行政职权行使主体
行政权力包括政府权力和部门权力,行政权力清单应包括政府权力清单和部门权力清单。行政职权,原则上由行政机关自行行使,但有的也由其他组织行使。根据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中关于“行政执法由行政机关在其法定职权范围内实施,非行政机关的组织未经法律、法规授权或者行政机关的合法委托,不得行使行政执法权”的规定,在我国,行政职权除由行政机关行使外,还包括被授权组织(法律法规直接授权与行政机关授权)行使和行政机关合法委托的组织行使的情况。行政机关委托,是指由其他行政机关、行政机构或其他社会组织,根据行政机关的委托,以委托行政机关的名义行使行政机关的权限。该行为的效果归于委托的行政机关。有些国家将这种意义上的行政机关委托,称为“代理”。行政机关授权,是指由其他行政机关、行政机构或其他社会组织,根据行政机关的授权,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机关的部分权限,该行为的效果归于行政机关授权的组织。有些国家将这种意义上的行政机关授权,称为“委任”。
权力清单中的职权行使主体 行政主体 其他行使行政 职权的组织 行政职权行使主体 资料来源:参见任进著:《行政组织法教程》(21世纪行政法学系列教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167页。
(三)权力清单中行政职权的范围和内容
根据《国务院法制办就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相关问题答疑》,主要执法职责分为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征收、行政给付、行政裁决、行政确认等,但权力清单实际上范围应更广,不限于行政执法,而主要是行政职权行使主体对外行使的影响相对人权利义务的活动或权力,理论上大致分为行政执法、行政管理、指导服务和其他,包括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强制、行政裁决、行政确认、行政命令、行政补偿、行政执行、行政给付、行政许可、行政征用、行政征收、行政救助、行政奖励、行政规划、行政监督、行政登记、行政检查、行政指导、行政合同、行政允诺等。
三、推行权力清单制度应遵循的原则、程序和需处理好的关系
(一)原则 推行权力清单制度应遵循职权法定原则,使行政权的来源具有法律依据。行政机关行使职权,依法律、法规、规章及其清单进行;没有法律法规规章依据,现实中仍在行使的行政权力,要纳入重点清理范围。
要遵循简政放权原则,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在管理社会中的作用,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同时,要优化权力运行流程,减少办事环节,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能,提供优质服务,方便相对人。政府行使行政权力(除涉秘依法不予公开外),应完整、准确地向社会公开基本信息(职能、法律依据、实施主体、职责权限、管理流程、监督方式等事项),接受社会监督。按有权必有责的要求,在确立权力清单的同时要明确其承担责任的主体,违法或不当行使权力,依法承担法律责任;行政权力依法调整,其责任须作相应调整。
(二)程序
推行权力清单制度,首先是“清权”:
1.没有法律法规规章依据的职权,予以取消;部门自行发布的文件,不得作为职权设定和行使的依据;部门内部管理职责,不列入权力清单;对面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原则上予以取消,确需保留的要通过法定程序调整为行政许可;有法规规章依据,但不符合改革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行政权,提请修改相关法规规章后予以取消;
2.行规行约制定、行业技术标准规范制定、行业统计分析和信息预警、行业学术和科技成果评审推广、行业纠纷调解等行业管理和协调事项,原则上转移给行业组织承担;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水平能力的评价、认定,以及相关从业、执业资格、资质类管理,原则上交由社会组织自律管理;
3.直接面向基层、量大面广、由基层管理更方便有效的经济社会管理事项,下放基层管理;对于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征收、行政给付、行政确认以及备案等行政权,除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由省级部门行使外,按照方便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办事、提高管理服务效率、便于监管的原则,一般下放市县政府主管部门管理; 4.确需保留的职权,工作内容相同或相似,具有前后环节反复核准、审查、确认等情况的,要按照简化办事环节、优化办事流程、提高管理效率的要求进行整合;
5.有法律法规规章依据、但不符合改革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一时难以通过修改相关法律法规调整或取消的,以及日常管理中很少行使的行政权,应建立严格管理措施,未经同级政府同意不得行使;
6.职权加强:重点在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等方面加强。
其次是“确权”,即编制权力目录和运行流程图;其三是“配权”:对保留的权力事项,按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和便民高效的要求,着力减少内部运转环节,优化权力运行流程,明确和强化工作责任,规范自由裁量空间,研究确定履职程序、办理期限和具体承办机构等。其四是“晒权”:公开的内容权力运行应包括权力名称编号、实施依据、办事流程、责任单位、监督方式等,确保每项权力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其五是“制权”:对于保留、取消、转移、下放的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审批等权力事项,按照转变管理理念、改进工作方式的要求,加快实现政府管理方式从注重事前审批向注重事中、事后监管转变;加强社会组织培育和监管,提升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职能转移的能力。
地方各级推行的政府及部门权力清单,可由本级政府提出,经上一级政府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审核后,报上一级政府批准;其中,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政府权力清单,还应报本级人大常委会备案。地方各级政府部门权力清单,由本级政府部门提出,经本级政府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审核后,报本级政府批准。
(三)处理好几个关系
在推行权力清单制度的进程中,除遵循以上基本原则和程序外,还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1.继承创新。政府及其部门权力清单制度是在行政执法责任制、政务公开、效能建设、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等基础上逐步推进的,但又与这些改革有所不同。推行地方政府及其部门权力清单制度,要总结以往改革经验,在原有改革基础上有所创新,有所完善,有所发展。
2.定变统一。推行地方政府及其部门权力清单制度,既要坚持权力法定原则,又要大力推进改革创新,逐步完善;既坚持职权法定原则,将法律、法规、规章和“三定规定”等作为行政职权的依据,另一方面,发挥法规引领和规范改革的作用,完善不适应改革发展要求的规定和制度。
3.点面结合。既全面清理、规范又突出重点,特别是要把行政审批体制改革作为主要抓手和突破口。要在完善行政审批权力清单制度基础上推行地方政府及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梳理各级政府及部门的行政职权,科学界定行政审批与其他行政行为以及行政执法、行政管理、指导服务和其他行政职权的范围和分类,规范行政裁量权,公开和优化权力运行流程。
4.动静平衡。建立权力清单和运行流程动态调整机制,及时调整行政权力事项、优化权力运行流程,同时适当保持相对稳定性。5.上下联动。对政府及其部门而言,推行政府及部门权力清单制度,是政府的自我革命,改革内生动力不足,而且各地的分类、范围和标准等不统一。因此,一方面,要及时出台中央关于推行政府及其部门权力清单制度的指导意见,加强顶层设计、整体规划和分类指导,以维护法治统一、政策统一和制度统一,另一方面鼓励基层探索创新,地方特别是省级和设区的市在推行权力清单制度方面有一定的自主权。
6.协调配合。机构编制部门发挥牵头协调作用,认真组织实施,指导督促各部门报送职权清理材料,组织开展审核工作,并做好审批权力清单公布后的后续工作以及与推行权力清单制度工作的衔接;监察机关查找权力清单中的廉政风险点,实施重点监控,加强问责;财政部门做好财政专项资金分配等权力事项清理;政府法制部门按照职权法定原则,加强职权设立合法性审查,做好权力事项调整涉及法规规章修改的相关工作。
7.理顺关系。其一,政府和部门关系:政府职权,主要是执行、管理、服务,办理授权或交办事项等;政府部门,行使部门管理职责,但涉及政府部门的工作方针和重大行政措施,应向本级政府请示或报告,由本级政府决定;涉及政府全面或跨部门的职权应由本级政府负责。有些法律规定了政府、政府部门以及部门之间的职权关系。其二,中央与地方:地方政府管理本行政区域内行政工作,但涉及国家主权的事项,金融、国税、外汇等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事项,以及跨行政区域的全国性事务,由中央政府管理。根据三中全会决定,国防、外交、国家安全、关系全国统一市场规则和管理等作为中央事权;部分社保、跨区域重大项目建设维护等作为中央和地方共同事权;区域性公共服务作为地方事权。要推进各级政府事权规范化、法律化,完善不同层级政府特别是中央和地方政府事权法律制度,强化中央政府宏观管理、制度设定职责和必要的执法权,强化省级政府统筹推进区域内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职责,强化市县政府执行职责。其三,推行权力清单制度还涉及地方政府之间的职权关系:省级各部门加强对市县的指导,明确本系统权力事项的名称、归类、实施依据、实施主体等标准;市级部门做好所属县(市、区)部门权力事项的比对;省市县三级加强上下联动,研究职责下放事项的衔接工作。其四,理清政府、部门权力清单与责任清单的关系:行使政府职能所具有的责任,通常来自法律的原则规定、“三定规定”中的规定;行政职权是从职责中梳理出来的,在法律条文中一般没有明确规定,一般要先明确职责是什么,再从职责中梳理出权力;而行政权力非常具体,一般在法律条文中有明确规定。
四、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重点,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
(一)进展和问题
行政审批制度对于保障公共安全、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行政审批主要是政府用行政手段管理经济社会的事前控制方式,如设定不规范,过多过滥,视管理为审批,或审批实施环节多时限长,或重审批轻监管或利用审批权“寻租”,就会对微观经济活动造成不必要干预,制约经济社会发展。
1998年以来特别是2001以来,各级政府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重要进展,但要清醒地看到,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总体上还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仍存在不少问题。十八大提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简政放权,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都把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作为重要任务。
本届政府在以往改革基础上继续简政放权,持续把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放管结合作为政府自我革命的“先手棋”和宏观调控的“当头炮”,深挖潜力,不断向纵深推进。2013年3月国务院审改办在中央编办网站上公布中央60个部门行政审批权力清单,共1235项事项。同时,地方政府及部门审批权力清单制度也加快推行。国务院决定对已出台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开展全面督查,引入第三方评估和社会评价。截至目前,国务院共公布取消下放行政审批等事项632项;地方政府也加大取消下放行政审批项目的力度。
主要做法如下:1.缩小审批、核准、备案范围,落实企业和个人投资自主权;对确需审批、核准、备案的项目,简化程序、限时办结。同时,最大限度减少对生产经营活动的许可。2.改革工商登记制度,将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改为认缴登记制;清理和压缩前置审批事项,将其中大多数改为后置审批,由“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减少部分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3.严格控制新设行政许可,防止许可事项边减边增、明减暗增。4.清理非行政许可审批,将面向相对人的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最终取消或依法调整为行政许可。5.坚持放管结合。各级政府及部门建立健全监督制度,加强和改进审批后续监管。
但是,在一些部门,“含金量”高的审批项目减少不多;行政审批过繁、过慢的问题依然存在;对企业设立审批和各种职业资质资格许可、项目投资审批、核准等领域,群众反映意见集中。2004年行政许可法实施后,根据当时有效管理的需要,国务院当年决定保留部分的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在国务院陆续取消和调整的同时,仍有一些部门通过各种形式又先后设定了一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另外,企业设立工商登记前置审批和投资项目前置审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和评比达标表彰评估、事中事后监管以及少数中介机构技术评估的服务效率、收费等,都存在问题。
(二)深挖“审改”潜力
多次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后,剩下的都是极难啃的“硬骨头”,继续调整难度更大。从国务院出台的“审改”新措施可以看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重点,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政府职能要减得更有效,持续提高改革“含金量”。
其二,对现有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进行清理,并限期将面向相对人的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彻底废止或依法调整为行政许可。
其三,鼓励探索实行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一;取消一些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
其四,继续改革前置审批。对属于企业经营自主权的事项,一律不再作为前置条件;对法律法规未明确规定为前置条件的,一律不再进行前置审批;对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的前置条件,除确有必要保留的外,通过修法一律取消;核准机关能通过征求部门意见解决的,一律不再进行前置审批;对确需保留的前置审批,一律制定目录,并向社会公布;推行前置审批与项目核准“并联”办理,作为重要简政措施,加快办理速度。其五,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必须划清部门职责边界,提出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措施,强化事中管理体系、抽查和问责等,建设信息共享、覆盖全国的投资事后监管,创新监管方式,提升能力;明确公共服务事项,制定责任目录清单;对取消下放审批事项,逐项提出相应监管措施:告知性备案、相关行业协会、行业从业标准、信用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实现网上办理、审批和监管,提高审批效率,用“制度+技术”使权力运行处处“留痕”,铲除滋生权力腐败的土壤;建立投资项目建设信息在线报告等制度,并公开有关信息,形成中央与地方、政府与社会协同监督的合力。
其六,对现有行政审批前置环节的技术审查、评估、鉴证、咨询等有偿中介服务事项进行全面清理,并出台规范文件。企业需要中介服务的,由企业自主选择;行政机关委托开展的中介服务,要通过竞争方式选择,并由行政机关支付费用。
其七,公开透明、严格规范行政审批事项的设定和实施,着力推进行政审批规范化。另外,对涉及法律法规的修改的,要按照及时跟进、审慎稳妥的原则,按程序修订法律法规;要研究制定政府投资条例、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条例等法规。
(任进,国家行政学院法学教研部教授、博士生导师。)(来源:行政管理改革)
第四篇:关于印发推行权力和责任清单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综述
推行权力和责任清单制度实施方案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县委七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全面创建“六权治本”新机制,规范行政权力运行,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决定全面推行权力和责任清单制度,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县委全面创建“六权治本”新机制的要求,以转变政府职能、提升治理能力为核心,依法清理规范行政权力、公开行政权力和责任清单、公开行政权力运行流程,实行“行政权力进清单,清单之外无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建立职权法定、边界清晰、分工合理、权责一致、流程优化、廉洁高效、透明公开的行政权力运行机制,营造市场主体“法无禁止即可为”的社会环境,让我局“法无授权不可为”,为开创弊革风清、富民强县新局面提供制度保障。
二、基本原则
(一)职权法定原则。依法确定权力,按照法律法规规章,确定我局行政职权,依法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切实保障 1 行政相对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各项合法权益。
(二)简政放权原则。科学配置权力,加大向市场、社会和下级放权力度,把该放的权力放开到位,把该管的事务管住管好,促进职能加快转变,激发社会和市场活力。
(三)便民高效原则。优化办事流程,减少办事环节,促进行政权力高效运行,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提供优质服务。
(四)权力监督原则。坚持用制度管权,合力监督权力,规范权力运行,强化全过程、全方位监督,形成行政权力监督制约机制。
(五)公开透明原则。推行权力清单制度工作过程中,应当充分征求各方面的意见,行政权力应全面、规范、完整、准确地向社会公开,促使显性权力规范化、隐性权力公开化,确保公权公用、规范运行、阳光操作。
(六)权责一致原则。坚持有权必有责、法定职责必须为,在梳理、明晰、确认部门行政职权的同时,要明确其对应承担的责任,严惩滥用权力,对行政乱作为、不作为等行为,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三、实施范围
局机关、具有依法承担行政职能的食品药品稽查队和各乡镇食药监站。
四、主要任务
(一)全面摸清底数,梳理单位职权。
本次开展梳理、列入权力清单的行政职权事项,指法定行政机关或组织依法实施的,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义务产生直接影响的各类具体行政行为(概括为9+x),包括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征收、行政强制、行政确认、行政裁决、行政给付、行政奖励、行政监督检查和其他行政权力等。制定政策法规、发布行政决定和命令等抽象行政行为,以及政府层级之间、部门之间及其内部管理权力等不列入权力清单。
按照“谁行使、谁清理”的原则,各部门要依据现行有效的法律法规、规章、“三定”规定及其它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对本部门现实施的行政权力全面摸清底数,做到不漏项、不缺项,逐条逐项登记,列出名称、实施依据、行使主体等,分门别类进行梳理,形成本部门权力目录。我局所属的事业单位及派出机构行使的行政权力都要进行清理,并列入我局的权力清单上报。
(二)大力简政放权,缩减权力事项。
在梳理部门行政职权、初步编制权力清单的基础上,按照职权法定、简政放权的要求,对现有行政权力进行规范,提出取消、下放、整合和严管等意见,确定保留实施的行政职权。
1、职权取消。凡是没有法律法规、规章等法定依据的行政职权,原则上全部取消。以部门自行发布“红头文件”设定的行政职权,一律取消。对变相实施审批的事项一律依法取消。面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原则上予以取消,确需保留的暂时列入清单,根据国务院清理非行政许可项目情况进行调整。加大对投资、生产经营、资质资格许可和认定等重点领域行政审批事项的清理和削减力度,为企业松绑,激发市场活力。
2、职权转移。行规行约制定、行业技术标准规范制定、行业统计分析和信息预警、行业学术和科技成果评审推广、行业纠纷调解等行业管理和协调事项,原则上转移给行业组织承担。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水平能力的评价、认定,以及相关从业、执业资格、资质类管理,原则转移给行业组织承担或者交由社会组织自律管理。
3、职权整合。确需保留的职权,工作内容相同或相近的,具有前后环节反复核准、审查、确认等情况的,要按照简化办事环节、优化办事流程、提高管理效率的要求进行整合;在实际工作中存在职权交叉、管理分散等情况的,要按照简化办事环节、优化办事流程、提高管理效率的要求进行整合。
5、职权保留。有法律依据,确需保留的职责。
6、职权建议。根据工作实际需要,对属于上级部门的行政职权,研究提请上级政府取消、下放、整合、加强的意见建议。特别是围绕全面正确履行职能,重点在保持宏观经济稳定、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保护资源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保障改善民生等方面提出加强职权的意见建议。
(三)依法审核确认,编制权力和责任清单。在清理规范的基础上,对应予保留的行政权力,要按照程序和标准依法依规逐条逐项进行合法性、合理性和必要性审查论证。审核中要广泛听取专家学者、基层人员和社会公众的意见。对审核后依法依规确认保留的行政权力,报县审改办审定。对经审定后单位保留的权力事项,以清单列举 5 的形式将每项权力的名称、编码、类型、行使主体、实施依据、监督方式等,在政府网站等载体进行公布,阳光使用权力,接受社会监督。清单之外不得履行任何行政权力,确保“法无授权不可为”。
在编制、公开权力清单的同时,要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逐一厘清与行政职权相对应的责任事项,列明追责情形,建立责任清单,落实行政主体责任,健全问责机制,确保“法定职责必须为”。
(四)优化权力流程,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编制权力运行流程图。要结合政府标准化建设,根据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本着规范运行和便民高效的原则,确定履职程序,明确每个环节的承办机构、办理要求和办理时限等,对每一项行政权力编制“权力运行流程图”。法律法规规章明确规定程序的,按法定程序编制流程图;没有明确规定的,按照便民原则编制。权力运行流程图要细化到申请、受理、审查、决定、批复、送达、行政救济等具体环节。
健全完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对保留、取消、转移、下放的行政许可等事项,要落实监管责任,加快实现管理方式从注重事前审批向注重事中、事后监管转变。对保留的行政 6 审批事项,要加强审批后监督检查,既要防止管理缺位,又防止监管错位和越位;对取消的行政审批事项,要建立健全相关领域的监管责任,逐一制定具体监管办法,做到放得到位,管得有效。要做好权力“放”和“管”的有效衔接,进一步加强监管职能,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管体系。
(五)实行权力清单动态管理,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建立行政权力清单以及运行流程动态调整机制,因法律法规规章修改需要调整权力事项,机构改革后部门撤并需要调整行政权力行使主体,管理任务变化需要调整行政权力运行流程等情况,要及时调整完善权力和责任清单,按程序审定后向社会公布。
(六)健全监督机制,加强责任追究。
健全监督机制,合理监督权力,建立行业监管、属地监管、综合监管相协调的监管机制,本着用权必受监督的要求,对权力运行进行全程、实时监控,查找廉政风险点,开展廉政风险评估,实行风险等级管理,强化权力制约监督。
健全违法行政责任追究制度,严惩滥用权力。按照行使权力承担相应责任的要求,开展权力行使情况检查和评估,对权力行使中的越位、缺位、错位行为,按有关规定进行责 7 任追究。
五、实施步骤
(一)清理摸底。(2015年5月22日-2015年 7月20日)
1、根据法律法规规章和“三定”规定,对股室及委托下属事业单位执行的现有权力事项进行摸底清理,认真梳理,填写权力清单事项梳理表格(审核表)。
2、根据梳理结果,要进行集体研究,对每一项权力事项均要提出简政放权的意见和建议:保留、取消、下放、转移、严管等。
3、于2015年6月15日前上报权力清单梳理事项表(含自查报告、权力事项总表、权力清单审核表纸质版和电子版),由县审改办(设在县编办)初审。单位建议取消、下放和转移的行政权力也要列入清单上报。我局所属事业单位承担的权力事项由我局统一报送。
4、经县审改办初审后,我局根据审核意见对需要调整的权力事项作进一步研究论证和调整,对保留的行政权力绘制运行流程图,并依法制定责任清单,对行政许可事项制定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制度。然后将权力清单、责任清单、流 8 程图报县审改办(县编办)。
5、我局根据县审改办反馈意见,再作调整修改,经单位集体研究,一把手签字后,于2015年7月20 日前将权力清单、责任清单、流程图等清理资料纸质版一份和电子版一并报送县审改办(县编办)。
(二)联合审查。(2015年 7 月21 日-2015年 9月20 日)
局办公室会同各股室、稽查队对县审改办提出的反馈意见对需要调整的权力事项内容研究提出补充答复意见,再次上报县审改办。
六、有关要求
(一)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推行行政权力和责任清单制度,是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手段,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落实省委“六权治本”要求,净化政治生态、实现弊革风清、重塑柳林形象的具体行动。为此,我局成立推行权力和责任清单制度领导小组,具体名单如下。
(二)严格法规依据,全面彻底清理。
要打破思维惯性,按照“清单之外无职权”、“有权必有 9 责”的要求,严格对照实施依据,认真开展清理规范,下决心、下功夫把底数搞清;要对所有正在实施的权力事项,无论其是否具有法律法规依据,均全面梳理核实;要坚决杜绝擅自增加、扩大或放弃、隐瞒、漏报所行使的行政权力的现象,确保行政权力事项全面、真实、合法、有效。今后,凡没有列入行政权力清单的一律不得实施,否则视为违纪,将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三)明确责任分工,加强协调配合。
为确保权力和责任清单制度工作上下衔接、整体推进,各股室要密切配合、协调联动、互相支持、形成合力,确保推行权力和责任清单工作有序进行。
第五篇:2014金华公务员面试时事热点:我省推行权力清单制度 省级部门6月公布权力清单
www.xiexiebang.com/zg/skmskc
2014金华公务员面试时事热点:我省推行权力清单制度 省级部
门6月公布权力清单
我省推行权力清单制度 省级部门6月公布权力清单
浙江省政府近日决定,在全省全面开展政府职权清理、推行权力清单制度。省级部门将于今年6月向社会公布部门权力清单,各市、县(市、区)政府的权力清单将于今年10月向社会公布。
据了解,我省全面清理职权、推行权力清单制度,旨在深入推进简政放权,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权力运行制约监督。
此次开展政府职权清理、推行权力清单制度的范围,首先是我省政府工作部门及部门管理机构,其次是具有行政主体资格并依法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列入党委工作机构序列但依法承担行政职能的部门或单位参照实施。
清理的事项包括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审批、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征收、行政给付、行政裁决、行政确认、行政奖励及其他行政权力等。
编制行政权力清单,要求对各部门主要职责和内设机构职责进行认真梳理,逐条逐项进行分类登记。还要重点分析规定的职责是否全面正确高效履行,是否存在“越位”“缺位”和职责脱节,履职方式是否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是否存在政事不分、擅自将行政职能交给事业单位承担等问题。
随着此次职权清理,将有大批现有权力被取消、转移、下放、整合、严管、加强等。省政府规定,没有法律法规规章依据的职权,应予以取消。部门自行发布的文件,不得作为职权设定和行使的依据。部门内部管理职权,不列入权力清单。
此外,经过此次职权清理,过去属于政府部门的职权将被转移给行业组织承担、社会组织自律管理,包括行规行约制定、行业技术标准规范制定、行业统计分析和信息预警等。
直接面向基层、量大面广、由基层管理更方便有效的经济社会管理事项,下放基层管理。据介绍,省级部门要在2013年底先行开展职责清理的基础上,于今年6月向社会公布部门权力清单。市、县(市、区)政府应于今年4月底前完成本单位权力事项的梳理工作,于今年10月向社会公布权力清单,并报上一级机构编制部门备案。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适时开展政府职权清理、推行权力清单制度,具体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名词解释:
权力清单是指明晰每个单位、每个职位的权责,给权力划定边界。要公开行政权力,先
www.xiexiebang.com/zg/skmskc
得知道一个单位、一个岗位到底有多少权力。
本文来源:浙江中公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