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视组汇报-巡视组汇报 县委向省委第五巡视组作工作汇报

时间:2019-05-13 20:18: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巡视组汇报-巡视组汇报 县委向省委第五巡视组作工作汇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巡视组汇报-巡视组汇报 县委向省委第五巡视组作工作汇报》。

第一篇:巡视组汇报-巡视组汇报 县委向省委第五巡视组作工作汇报

巡视组汇报-巡视组汇报 县委向省委第五巡视组作工作汇报

16日下午,省委第五巡视组在组长胡水生的带领下正式对我县进行巡视指导,县委书记高志坚代表县委、县政府向巡视组汇报了我县近年来经济社会的发展情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改进的措施,并汇报了下一步工作打算。省委第五巡视组副组长曾惠平,省委第七巡视组副组长李杰,以及巡视组其他成员听取了工作汇报。

汇报会由县委副书记、县长周先毅主持。巡视组汇报市纪委常委杨蓉,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屈建宏,县政协主席胡

天成,县委副书记王华强等参加汇报会。

胡水生在讲话中指出,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中央对巡视工作提出新要求:一是巡视工作的重点对象更加明确;二是对巡视工作要求越来越高;三是巡视工作职责定位和工作重点更加明确;四是对区县的巡视工作提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五是巡视工作的方法更加创新。

胡水生要求,双流县各级党组织要以高度的责任感积极支持配合本次省委巡视组的巡视工作,广大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带头查找问题,被巡视党组织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应当自觉接受巡视监督,要对巡视组反馈的问题和意见积极进行整改。希望通过这次巡视振奋广大党员干部的工作精神,促进双流各项工作更好更快发展,为全省全面小康建设和实现“两个跨越”多作贡献。

高志坚在汇报中指出,近年来,双流县科学研判发展大势,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理清明晰科学发展领先发展目标思路;始终突出发展第一要务,高端引

领转型提升,全力做强科学发展领先发展的坚实支撑;致力建设现代城乡,城乡一体融合互动,拓展优化科学发展领先发展空间载体;持续深化改革开放,创新实践合作共赢,深度激发科学发展领先发展动力活力;时刻牢记根本宗旨,富民惠民共建和谐,构建完善科学发展领先发展共享机制;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固本强基锻造队伍,切实筑牢科学发展领先发展坚强保障。巡视组汇报

近年来,全县上下紧扣科学发展主题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围绕省委实施“三大发展战略”和推进“两个跨越”的战略考量,认真落实市委“五大兴市战略”,全力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2016年—2016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016年达679亿元,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绝对额居二圈层第一。

县领导任忠、李勇、甘立军、严宗明、张国治、王凯、王海、万琳、赵凯雄、易恩弟、李杨俊,县法院院长杨明

忠,县检察院检察长景逢均参加会议。

第二篇:向省委巡视组汇报材料

尊敬的宣组长,巡视组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省委巡视组亲临建水检查指导工作,这是对我们工作的有力鼓舞与鞭策,是对全县干部的真正关爱与帮助,在此,我代表县级四套班子及全体干部职工,向巡视组各位领导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下面,按照巡视组的要求,结合建水县工作实际,我重点汇报几个方面的情况。

一、建水基本县情及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一)基本县情

建水县位于云南省南部、红河中游北岸,总面积3789平方公里,总人口53万,辖8镇6乡、142个村委会、11个社区,农业人口42.7万,占总人口的83.24%。世居汉、彝、回、哈尼、傣、苗6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38.7%。

建水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资源富集。早在汉唐时期,建水就是云南通往东南亚的交通要道,明清两朝设临安府,元代以来成为滇南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中原汉文化与边地民族文化交流融汇、多元并存,素有“滇南邹鲁”、“文献名邦”的美誉。县境内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5个,融合了历史、人文、自然、民族多种特征的重点文物及景观有120余处。建水文庙、朱家花园、团山古民居、纳楼司署、朝阳楼、双龙桥等众多文物古迹至今保存完好。多样性的物候和矿藏构成了建水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这里气候温和,光热充足,适宜种植温、热、亚热带经济作物和瓜果蔬菜,是有名的“中国果品之乡”,被列为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县,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全国生猪出栏、外调大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境内分布着锰、铁、铜、铅锌、钛等20余种矿藏,锰储量居云南第二位,铅锌储量居第四位,是我国主要放电锰产地之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雄奇的自然景观构成独具魅力的旅游资源,以亚洲最大的溶洞4A级景区“燕子洞”为代表的溶洞奇观与临安古城等人文景观、民族风情交相辉映。1994年,建水县被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05年,团山古民居被列入世界纪念性建筑遗产保护名录;2006年,县城所在地临安镇被评为“云南十大名镇”之一。

(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近年来,建水县紧紧围绕实施“工业化、城镇化、文化旅游、开放带动”四大战略,培植“新型工业、现代农业、国际型旅游业”三大产业,促进“传统农业大县向现代工业强县跨越、人力资源大县向县域经济强县跨越”两大目标的工作思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在挑战中把握机遇,在困境中突破奋进,在发展中赢得主动,团结带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攻坚克难,扎实推进重大项目、重大工程建设,全力推进建水新发展。2009年全县完成县域生产总值55.71亿元,比2007年增长23%,三次产业比重由2007年的24∶39∶37调整为24.2∶36.1∶39.7,其中:第一产业13.4亿元、比2007年增长45.6%;第二产业20.15亿元、—1— 比2007年增长24.8%;第三产业22.06亿元、比2007年增长43.9%。完成财政总收入6.18亿元,比 2007年增长27.7%,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78亿元,比2007年增长40.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8.17亿元,比2007年增长134.3%。接待国内外游客183.7万人(次),比2007年增长32.1%,旅游业总收入实现6.67亿元,比2007年增长53.0%。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3645元,比2007年增长31.7%。今年1—8月份,实现县域生产总值39.38亿元,同比增长10.7%;完成财政总收入4.55亿元,同比增长25%,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7亿元,同比增长30.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6.24亿元,同比增长16.1%。

一是以工业园区建设为平台,坚定不移地推进新型工业建设。按照“依托大资源、引进大企业、建设大项目、培育大产业、促进大发展”的新型工业发展思路,全力推进重大工业项目建设。2008年12月18日,由云南冶金集团投资的产业集群(建水)基地奠基,并启动了60万吨/年炭素、30万吨/年铝资源加工、20万吨/年锰系合金项目。截止今年8月,总投资7.2亿元的20万吨/年锰系合金节能减排技改项目已完成投资5.19亿元,进入了设备安装阶段,即将投产;总投资31.49亿元的60万吨/年炭素阳极项目已完成投资4.89亿元,争取在年内完成主体工程;总投资30亿元的30万吨/年铝板带加工项目已完成投资5.82亿元,争取2012年建成投产。由昆钢集团投资4.2亿元的日产2000吨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技改项目已于今年5月正式投产。这些重大工业项

—2—目建设,为建水实现经济结构转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解决好园区水、电、交通等问题,县委、县政府采取多种融资方式,大力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全长13.16公里、预计总投资3.45亿的建水工业大道一期路段已基本完成路基建设,近期就可投入使用;铁路专线建设已进入评审程序。输电工程墨红线500KV建水串补站及220KV临安变电项目顺利竣工,新建500KV惠历变电项目已在5月开工建设。

在抓工业园区建设的同时,我们还通过大力整顿矿山秩序,稳步推进矿产资源整合工作,加快实施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通过收购、合并、股份制等多种方式有效整合资源,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积极抓好节能减排降耗工作的落实,列入州级能源审计的8户企业正在进行技术改造,其中5户企业能源审计报告已通过审核,7户企业已完成清洁生产审核报告,待上级组织评审验收。

二是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在巩固稳定粮食、烟草、蔬菜等传统农业的基础上,以“30万亩蔬菜、30万亩石榴、20万亩脐橙、50万亩核桃、50万亩桉树和100万头生猪出栏”为目标,建设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特色农产品产业带,全县农业产业不断朝规模化、现代化方向发展。石榴、核桃、油茶、葡萄等特色产业发展规模与效益不断扩大,被列为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县,全国第二批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红河邦格、建水维国、华成、福

—3— 康等一批规模生猪养殖场陆续建成,预计今年可实现生猪出栏百万头目标,生猪生产跨入全国生猪外调大县行列。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夯实,2007年以来,启动实施了一批“五小水利”工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及异龙湖恢复珠江水系“西水东调”建水段整治工程建设。面对去年入秋以来百年不遇大旱的严峻考验,县委政府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动员全社会力量积极投身抗旱救灾攻坚战。抗旱期间全县共计投入各级抗旱资金2725万元,动员社会力量及干部职工捐资712万元用于抗旱救灾;利用中央、省、州加大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有利时机,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三年来累计投资9406万元完成了12座小

(一)型水库除险加固,投资1.64亿完成了各类水利建设工程5787件;实施了一批农村“通达”、“畅达”工程,累计投资2.09亿修建农村道路107条893公里,80%的村委会实现了路面硬化,农村交通条件得到大力改善。积极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中低产林改造工作,促进林业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工程有序推进,家电下乡、粮食补贴、农机补贴等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农业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三是大力加强市政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创建国际型旅游业。紧紧围绕建设“国际型旅游业”发展目标,按照“古城古典化,新区特色化”和“一城四区,三湖三河,北拓南展、东西优化、中心提升,构建大临安”的城市建设思路(一城:建水古城;四区:西部发展区、青山生态园片区、泸江河片区、工业园区;三

—4—湖:广慈湖、临安湖、小桂湖;三河:泸江河、沙拉河、象冲河),大力推进古城保护与开发建设,完善新区市政基础设施,加强城市建设、管理和经营。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产权不变、政府补贴、谁建谁有、限时完成”的原则,继续实施古城风貌保护与恢复工程,先后完成了临安路、翰林路、北正街立面改造工程,正在进行迎晖路街面改造;完成了西城楼、学政考棚修复工程及广慈湖生态公园、团山古村、双龙桥保护工程建设;体育运动中心、文博馆等公益设施建设已基本建成;制定出台了《建水城市建设拆迁管理办法》,启动实施了青山路、仁和路等21条市政道路及零公里片区、小桂湖公园、临安府衙、沙拉河、泸江烟柳景观区等项目改造工程;城市垃圾处理厂已建成投产,污水处理厂、城市天然气等项目建设稳步推进;青山生态园等项目完成了规划编制,进入招商引资阶段。全县城镇化率达35.2%,城市建成区面积11.83平方公里。

近年来,建水进一步加大了旅游宣传促销力度。建水紫陶申报“中国名陶之乡”顺利通过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考察组评审;成功举办了六届建水孔子文化节和2009年全国汽车、摩托车场地越野锦标赛。建水文化旅游知名度进一步提升,先后被评为“中国最令人向往的50大旅游胜地”、“最具活力旅游省市”和“中国最具民俗文化特色旅游目的地”。截止8月,全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41.49万人(次)、同比增长12.4%,旅游业总收入实现6.33亿元,同比增长16.9%。

—5— 四是强化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进一步拉动经济增长。把项目建设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工作,抢抓中央扩大内需政策机遇,以国家投资和重点扶持产业为导向,强化争取项目、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2007年以来,全县引进签约招商项目46个,协议投资152.2亿元,签约项目到位州外资金44.32亿元;累计申报中央投资补助项目590项,涉及总投资130亿元。共实施投资1000万元以上重点建设项目181个、涉及总投资181.4亿元,现已完成投资112亿元,竣工项目123个。争取到2008至2010年扩大内需新增中央预算内资金项目58个,涉及总投资3.14亿元,其中中央预算内资金1.76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1.43亿元,竣工项目25个。全面实施“十大工程”、“五大项目”,涉及工业建设、市政和旅游基础设施、农业基础设施及环境保护等领域,预计总投资96.72亿元。其中红园山饮水隧洞工程、临安府衙恢复与保护工程等重大项目已启动前期工作。通过项目的引进和投资,进一步拉动了全县经济增长。

五是关注民生,统筹推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高度关注民生问题,认真抓好教育、卫生、文化及城市就业再就业工作。继续推进素质教育,优化教育结构,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建水一中高考各项指标多年来保持着在全州的领先地位,“红烟园丁奖”及上线率均位列全州第一;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计划生育“奖优免补”

—6—政策兑现工作,完成了14所乡镇卫生院建设,建成125所村卫生室,有效改善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加强基层文化活动场所建设,坚持开展科技文化下乡活动,深入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全县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99.05%和96.31%;积极开展“全国卫生县城”、“双拥模范县”、“平安建水”等创建活动,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县“七连冠”;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开展了网上信访、领导接访、大下访活动,成功调处了一批历史遗留问题和疑难信访问题。三年来共受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13270件(批)次,26654(人)次,全县信访量同比分别下降19.6%和21.5%;各项社会保障措施及惠民工程得到全面落实,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05%内,维护了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

二、县委五项工作情况

认真组织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及创先争优活动,全面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机关作风建设,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努力营造谋事、干事、成事的发展氛围。

(一)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县经济社会建设发展。始终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倡导和发扬干事进取精神,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努力把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定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坚强集体,为推动建水新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保证。始终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7— 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努力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始终坚持把理想信念教育贯穿于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中,作为中心组学习和民主生活会的重要内容,树立“学习就是生活,学习就是工作,学习就是责任,学习就是追求”的理念,强化领导干部对党忠诚、为党分忧,对民尽责、为民奉献意识。始终坚持和改进县委中心组学习制度,每个季度组织一次专题学习研讨,统一思想,分析形势,解决问题。始终坚持站在解放思想的前列,强化发展意识、进取意识、开放意识,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不断增强改革创新意识。始终坚持和完善行政问责、服务承诺、首问责任和限时办结“四项制度”,加强对机关作风的督查,严肃查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行为。

(二)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为实现建水新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一是以党务公开为先导,着力保障广大党员知情权。严格执行党务公开程序,将党务公开作为基层党组织的一项经常性工作,坚持把党务、政务公开作为党委、政府与党员、群众沟通的桥梁和纽带,不断拓展党务、政务公开工作,使阳光工程得到进一步的规范和完善。二是以制度建设为根本,着力推进基层党内民主建设的规范化。建立健全重大事项常委会集体讨论决定制度,进一步规范了议事和决策程序。建立县委领导挂钩联系乡镇、信访日接待、县委领导联系县管专家等一系列配套制度,确保了决策的科学性。三是以民主决策为目标,着力提高贯彻基层

—8—党内民主建设的水平。县委班子以身作则,在坚持集体领导上给各级领导班子作出了表率,建立了有统有分、统分结合的常委分工负责制,强调每个常委既要独挡一面,又要当好参谋;既当主将挂帅出征,又当队员搞好配合。在作出重大决策之前,县委都要组织专题调研,围绕决策事项,通过召开常委扩大会议、座谈会和下发征求意见稿、公示决策事项等形式,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为县委科学决策奠定基础。凡属政策性的大事,凡属全局性的问题,凡属重要人事安排,凡属重大项目决策,县委始终按程序办事,充分发扬民主,不搞“一言堂”,从而在班子中营造出一个既有民主又有集中的政治局面,保证了决策质量。四是以强化监督为保证,确保基层党内民主建设落到实处。加强上级党组织对下级党组织的监督,建立请示报告制度。同时,抓好各级党组织自身监督,进一步严格组织生活。

(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以执行《廉政准则》为切入点,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大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加大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工作力度,不断提高全县廉政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在全县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县委、县政府与各乡镇、部门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并把《廉政准则》落实执行情况列为一项重要内容,同时按照“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的要求,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确保教育不放松,制度不落空,监督不弱化,惩治不手软。大力开展廉政文化工程建设,深入实施廉政文化建设进机关、—9— 进农村、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进医院、进家庭、进军营等“八进”活动,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和规章制度建设,加大以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土地转让、重大资产处臵等重点领域的专项治理力度,坚决惩治腐败,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健全监督制约机制,加强对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监督。

(四)强化作风建设,塑造领导干部队伍良好形象。县委始终围绕“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个目标,不断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不断健全和完善民情恳谈、领导干部接访日、领导干部联系点等制度,倾听群众呼声,保证民情反映、民意表达渠道的畅通。坚持把好“三个环节”关,确保县委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质量。充分做好会前准备,广泛征求成员意见,找准问题;认真总结,制定措施,畅通监督渠道,抓好整改落实。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在其位,谋其政,干其事,把主要精力用在本职工作上,用在建水经济社会发展上,反对弄虚作假,反对推诿扯皮,反对懒散拖拉,反对延期误时,并进一步加强目标绩效管理,对全县各级各部门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定期检查通报、定期督察和随时抽查,动态修订考核目标和办法,进一步建立健全了效能考核长效机制。

(五)落实四项制度,严格干部选拔任用程序。坚持注重品行、崇尚实干、重视基层、鼓励创新、群众公认的用人导向,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提高干部队伍建设的质量。按照“领导干部熟—10 — 知、组工干部精通、干部群众了解”的要求,县委把《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等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政策法规纳入中心组学习范畴。同时,把对干部监督四项制度的学习贯彻作为当前的中心工作来抓,将四项监督制度列入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的重要内容,并专题召开会议研究,同时,向县处级领导干部及各党委下发了“四项监督制度”学习读本,并组织全县科级以上领导及人事、纪检部门干部722人参加四项监督制度测试,2257名干部职工参加全省知识竞赛。在干部选拔任用中严格操作规程,严格按照四项监督制度的要求,强化责任落实,切实抓好考察员队伍建设,认真落实干部选拔任用“一报告两评议”工作。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的力度。在继2007年对5个县级机关副科级职务进行公开选拔之后,于2009年11月,以盘江乡为试点,采用公推直选的方式,通过召开全乡党员大会顺利选举产生乡党委书记、纪委书记;今年从“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乡镇党委书记预推优选”三大板块入手,选拔出副科级领导5名,系统内竞争上岗16名(其中正科级岗位6个,副科级岗位9个,股级岗位1个),预推出乡镇党委书记预备人选4名。进一步加大了对贿选和拉票行为治理的宣传、受理和查处力度,切实做好乡村换届选举工作。完善监督举报平台,拓宽和畅通干部群众反映问题的渠道,严格查处违规违纪行为,进一步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公信度。

—11—

三、基层党组织建设

近年来,我县紧紧围绕破难题、解民忧、求实效的目标,坚持全面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推动全县科学发展提供坚实的政治和组织保证。

(一)重基层、打基础,基层组织建设深入推进。一是按照“选优配强”的目标,组建强有力的基层村级班子。2009年8月,县委、县政府组织调研组,深入14个乡(镇)进行村“两委”换届工作调研,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在今年上半年的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中,县委严把换届选举程序关,严肃换届纪律,坚决打击贿选行为,对涉嫌贿选人员给予了严肃处理。为加强村“两委”最基层力量,我县将村民小组长选举纳入换届选举全过程,选出了群众信得过、有能力、有威信的新一届“两委”班子。二是加大村三职干部的培训力度,在圆满完成全县村党总支换届选举任务后,投入100多万元组织村党支书记和主任集中学习培训。继续加强村级党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圆满完成34个活动场所建设任务(其中2009年新建2个、重建16个,2010年重建16个)。三是建立健全关爱机制。相继开通了农村党员旅游绿色通道、学习绿色通道、健康绿色通道,向14176名农村党员发放了“建水县农村党员爱心卡”,农村党员可持卡到县内旅游景点免费旅游,到县人民医院“健康关爱义诊室”就诊并免费参加县级各类学习培训。农村老党员定补发放、困难党员慰问工作正常有序开展。四是建—12 — 立健全规范机制。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制,强化工作测评,形成了具有建水特色的“4+2+1”模式。全面启动农民服务站建设,向群众提供各类公共服务。五是建立健全创新机制。创新村干部考核体系,对村干部的考核采取组织考核与群众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充分发挥乡土人才作用,建乡土人才超市,兴产业支部,促“三农”发展。建立基层党建创新项目管理台帐,进行全程跟踪指导、检查验收及评审奖励。六是建立健全“党员教育工程”联动机制。紧扣“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建水新发展”这个主题,以“保增长、保民生、保安全、保稳定、保落实”为工作重点,组织开展了“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和“为政以正、造福于民”等主题实践活动。全县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重点突出、特点鲜明、成效明显,在开展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建水实践经验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宣传报道,并被人民网、新华网、云南网、红河电台等媒体广泛宣传。按照党员教育培训“一盘棋”的要求,党建教育工作不断创新思路,强化培训实效,远程教育工作纵深发展,基本实现网络全覆盖。三年来,全县共建远程教育站点158个,其中采用电信模式建设站点72个,采用中小学远程教育模式建设站点86个,对因宽带信号不覆盖等原因无法建设的村党总支,每月下载3部电教片制成VCD光盘,主动送学上门。采取多种形式培训农村党员,2009年集中培训村党总支书记、大学生“村官”178人次,并积极开展“送学员上门”、“送资料上门”、“送辅导上门”、“送讲座上门”四上门服务活动。全

—13— 县共举办会议培训502场次,参学28140人次;远程教育站点学习697场次,参学27550人次;举办培训班140期,参学11969人次;其他方式培训68场次,参学4568人次。14个乡镇举办培训班172期,参训2713人次。县、乡两级累计投入教育培训经费123.98万元。

(二)重思想、定主题,全面掀起争创活动热潮。我县按照中央和省州党委关于创先争优活动的要求,县委及时召开动员大会,作了工作部署,统一了思想,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的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并结合建水实际,通过建立“六项机制”(领导机制、交流机制、帮带机制、督查机制、考核机制、宣传机制),用好“五项抓手”(分类指导、活动创新、宣传报道、示范创建、公开承诺),实施“四项工程”(“素质提升”工程、“党员关爱”工程、“固本强基”工程、“跨越发展”工程),把创先争优活动与开展“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活动和“三个一”主题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紧紧围绕“创先争优当先锋,推动建水新发展”的主题和“五好”、“五带头”的标准,制定了全县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实施意见和在机关、农村、社区、教育、卫生、旅游、两新组织7个行业党组织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实施方案,明确了创先争优活动的范围对象、目标要求、主要任务和方法步骤,做到了目标明确,措施有力,载体鲜明,切实增强创先争优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创先争优活动有章可循、有序推进。全县各基层党组织也相应成立了活动领导小组,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14 — 工作格局,迅速在全县范围内掀起了创先争优活动的热潮,为推动创先争优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全县参加创先争优活动的党组织涉及30个党委,202个党总支,955个党支部,参加活动的党员数23395名。全县共成立领导小组及办公室389个,制定实施方案389个,创建创先争优活动示范点41个(其中省级示范点1个,州级示范点12个,县级示范点28个)。各位领导,建水的发展,得益于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于社会各届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也得益于全县有一支干事创业、团结奋进的干部队伍。虽然近几年来建水的产业发展、市政建设都有明显的改观,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快速、持续的发展,城市面貌也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建水总体基础薄弱、经济发展仍较落后的现状并未得到根本性的改变,发展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我们有信心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依靠全县各族人民,创造一个更加美好、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建水。

—15—

第三篇:书记向省委巡视组汇报材料

向省委巡视组

中共建水县委 建水县人民政府(2010年10月)

尊敬的宣组长,巡视组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省委巡视组亲临建水检查指导工作,这是对我们工作的有力鼓舞与鞭策,是对全县干部的真正关爱与帮助,在此,我代表县级四套班子及全体干部职工,向巡视组各位领导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下面,按照巡视组的要求,结合建水县工作实际,我重点汇报几个方面的情况。

一、建水基本县情及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一)基本县情

建水县位于云南省南部、红河中游北岸,总面积3789平方公里,总人口53万,辖8镇6乡、142个村委会、11个社区,农业人口42.7万,占总人口的83.24%。世居汉、彝、回、哈尼、傣、苗6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38.7%。

建水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资源富集。早在汉唐时期,建水就是云南通往东南亚的交通要道,明清两朝设临安府,元代以来成为滇南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中原汉文化与边地民族文化交流融汇、多元并存,素有“滇南邹鲁”、“文献名邦”的美誉。县境内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5个,融合了历史、人文、自然、民族多种特征的重点文物及景观有120余处。建水文庙、朱家花园、团山古民居、纳楼司署、朝阳楼、双龙桥等众多文物古迹至今保存完好。多样性的物候和矿藏构成了建水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这里气候温和,光热充足,适宜种植温、热、亚热带

—1— 经济作物和瓜果蔬菜,是有名的“中国果品之乡”,被列为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县,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全国生猪出栏、外调大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境内分布着锰、铁、铜、铅锌、钛等20余种矿藏,锰储量居云南第二位,铅锌储量居第四位,是我国主要放电锰产地之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雄奇的自然景观构成独具魅力的旅游资源,以亚洲最大的溶洞4A级景区“燕子洞”为代表的溶洞奇观与临安古城等人文景观、民族风情交相辉映。1994年,建水县被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05年,团山古民居被列入世界纪念性建筑遗产保护名录;2006年,县城所在地临安镇被评为“云南十大名镇”之一。

(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近年来,建水县紧紧围绕实施“工业化、城镇化、文化旅游、开放带动”四大战略,培植“新型工业、现代农业、国际型旅游业”三大产业,促进“传统农业大县向现代工业强县跨越、人力资源大县向县域经济强县跨越”两大目标的工作思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在挑战中把握机遇,在困境中突破奋进,在发展中赢得主动,团结带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攻坚克难,扎实推进重大项目、重大工程建设,全力推进建水新发展。2009年全县完成县域生产总值55.71亿元,比2007年增长23%,三次产业比重由2007年的24∶39∶37调整为24.2∶36.1∶39.7,其中:第一产业13.4亿元、比2007年增长45.6%;第二产业20.15亿元、—2—比2007年增长24.8%;第三产业22.06亿元、比2007年增长43.9%。完成财政总收入6.18亿元,比 2007年增长27.7%,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78亿元,比2007年增长40.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8.17亿元,比2007年增长134.3%。接待国内外游客183.7万人(次),比2007年增长32.1%,旅游业总收入实现6.67亿元,比2007年增长53.0%。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3645元,比2007年增长31.7%。今年1—8月份,实现县域生产总值39.38亿元,同比增长10.7%;完成财政总收入4.55亿元,同比增长25%,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7亿元,同比增长30.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6.24亿元,同比增长16.1%。

一是以工业园区建设为平台,坚定不移地推进新型工业建设。按照“依托大资源、引进大企业、建设大项目、培育大产业、促进大发展”的新型工业发展思路,全力推进重大工业项目建设。2008年12月18日,由云南冶金集团投资的产业集群(建水)基地奠基,并启动了60万吨/年炭素、30万吨/年铝资源加工、20万吨/年锰系合金项目。截止今年8月,总投资7.2亿元的20万吨/年锰系合金节能减排技改项目已完成投资5.19亿元,进入了设备安装阶段,即将投产;总投资31.49亿元的60万吨/年炭素阳极项目已完成投资4.89亿元,争取在年内完成主体工程;总投资30亿元的30万吨/年铝板带加工项目已完成投资5.82亿元,争取2012年建成投产。由昆钢集团投资4.2亿元的日产2000吨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技改项目已于今年5月正式投产。这些重大工业项

—3— 目建设,为建水实现经济结构转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解决好园区水、电、交通等问题,县委、县政府采取多种融资方式,大力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全长13.16公里、预计总投资3.45亿的建水工业大道一期路段已基本完成路基建设,近期就可投入使用;铁路专线建设已进入评审程序。输电工程墨红线500KV建水串补站及220KV临安变电项目顺利竣工,新建500KV惠历变电项目已在5月开工建设。

在抓工业园区建设的同时,我们还通过大力整顿矿山秩序,稳步推进矿产资源整合工作,加快实施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通过收购、合并、股份制等多种方式有效整合资源,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积极抓好节能减排降耗工作的落实,列入州级能源审计的8户企业正在进行技术改造,其中5户企业能源审计报告已通过审核,7户企业已完成清洁生产审核报告,待上级组织评审验收。

二是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在巩固稳定粮食、烟草、蔬菜等传统农业的基础上,以“30万亩蔬菜、30万亩石榴、20万亩脐橙、50万亩核桃、50万亩桉树和100万头生猪出栏”为目标,建设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特色农产品产业带,全县农业产业不断朝规模化、现代化方向发展。石榴、核桃、油茶、葡萄等特色产业发展规模与效益不断扩大,被列为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县,全国第二批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红河邦格、建水维国、华成、福

—4—康等一批规模生猪养殖场陆续建成,预计今年可实现生猪出栏百万头目标,生猪生产跨入全国生猪外调大县行列。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夯实,2007年以来,启动实施了一批“五小水利”工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及异龙湖恢复珠江水系“西水东调”建水段整治工程建设。面对去年入秋以来百年不遇大旱的严峻考验,县委政府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动员全社会力量积极投身抗旱救灾攻坚战。抗旱期间全县共计投入各级抗旱资金2725万元,动员社会力量及干部职工捐资712万元用于抗旱救灾;利用中央、省、州加大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有利时机,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三年来累计投资9406万元完成了12座小

(一)型水库除险加固,投资1.64亿完成了各类水利建设工程5787件;实施了一批农村“通达”、“畅达”工程,累计投资2.09亿修建农村道路107条893公里,80%的村委会实现了路面硬化,农村交通条件得到大力改善。积极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中低产林改造工作,促进林业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工程有序推进,家电下乡、粮食补贴、农机补贴等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农业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三是大力加强市政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创建国际型旅游业。紧紧围绕建设“国际型旅游业”发展目标,按照“古城古典化,新区特色化”和“一城四区,三湖三河,北拓南展、东西优化、中心提升,构建大临安”的城市建设思路(一城:建水古城;四区:西部发展区、青山生态园片区、泸江河片区、工业园区;三

—5— 湖:广慈湖、临安湖、小桂湖;三河:泸江河、沙拉河、象冲河),大力推进古城保护与开发建设,完善新区市政基础设施,加强城市建设、管理和经营。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产权不变、政府补贴、谁建谁有、限时完成”的原则,继续实施古城风貌保护与恢复工程,先后完成了临安路、翰林路、北正街立面改造工程,正在进行迎晖路街面改造;完成了西城楼、学政考棚修复工程及广慈湖生态公园、团山古村、双龙桥保护工程建设;体育运动中心、文博馆等公益设施建设已基本建成;制定出台了《建水城市建设拆迁管理办法》,启动实施了青山路、仁和路等21条市政道路及零公里片区、小桂湖公园、临安府衙、沙拉河、泸江烟柳景观区等项目改造工程;城市垃圾处理厂已建成投产,污水处理厂、城市天然气等项目建设稳步推进;青山生态园等项目完成了规划编制,进入招商引资阶段。全县城镇化率达35.2%,城市建成区面积11.83平方公里。

近年来,建水进一步加大了旅游宣传促销力度。建水紫陶申报“中国名陶之乡”顺利通过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考察组评审;成功举办了六届建水孔子文化节和2009年全国汽车、摩托车场地越野锦标赛。建水文化旅游知名度进一步提升,先后被评为“中国最令人向往的50大旅游胜地”、“最具活力旅游省市”和“中国最具民俗文化特色旅游目的地”。截止8月,全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41.49万人(次)、同比增长12.4%,旅游业总收入实现6.33亿元,同比增长16.9%。

—6—四是强化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进一步拉动经济增长。把项目建设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工作,抢抓中央扩大内需政策机遇,以国家投资和重点扶持产业为导向,强化争取项目、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2007年以来,全县引进签约招商项目46个,协议投资152.2亿元,签约项目到位州外资金44.32亿元;累计申报中央投资补助项目590项,涉及总投资130亿元。共实施投资1000万元以上重点建设项目181个、涉及总投资181.4亿元,现已完成投资112亿元,竣工项目123个。争取到2008至2010年扩大内需新增中央预算内资金项目58个,涉及总投资3.14亿元,其中中央预算内资金1.76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1.43亿元,竣工项目25个。全面实施“十大工程”、“五大项目”,涉及工业建设、市政和旅游基础设施、农业基础设施及环境保护等领域,预计总投资96.72亿元。其中红园山饮水隧洞工程、临安府衙恢复与保护工程等重大项目已启动前期工作。通过项目的引进和投资,进一步拉动了全县经济增长。

五是关注民生,统筹推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高度关注民生问题,认真抓好教育、卫生、文化及城市就业再就业工作。继续推进素质教育,优化教育结构,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建水一中高考各项指标多年来保持着在全州的领先地位,“红烟园丁奖”及上线率均位列全州第一;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计划生育“奖优免补”

—7— 政策兑现工作,完成了14所乡镇卫生院建设,建成125所村卫生室,有效改善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加强基层文化活动场所建设,坚持开展科技文化下乡活动,深入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全县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99.05%和96.31%;积极开展“全国卫生县城”、“双拥模范县”、“平安建水”等创建活动,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县“七连冠”;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开展了网上信访、领导接访、大下访活动,成功调处了一批历史遗留问题和疑难信访问题。三年来共受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13270件(批)次,26654(人)次,全县信访量同比分别下降19.6%和21.5%;各项社会保障措施及惠民工程得到全面落实,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05%内,维护了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

二、县委五项工作情况

认真组织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及创先争优活动,全面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机关作风建设,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努力营造谋事、干事、成事的发展氛围。

(一)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县经济社会建设发展。始终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倡导和发扬干事进取精神,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努力把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定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坚强集体,为推动建水新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保证。始终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8—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努力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始终坚持把理想信念教育贯穿于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中,作为中心组学习和民主生活会的重要内容,树立“学习就是生活,学习就是工作,学习就是责任,学习就是追求”的理念,强化领导干部对党忠诚、为党分忧,对民尽责、为民奉献意识。始终坚持和改进县委中心组学习制度,每个季度组织一次专题学习研讨,统一思想,分析形势,解决问题。始终坚持站在解放思想的前列,强化发展意识、进取意识、开放意识,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不断增强改革创新意识。始终坚持和完善行政问责、服务承诺、首问责任和限时办结“四项制度”,加强对机关作风的督查,严肃查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行为。

(二)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为实现建水新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一是以党务公开为先导,着力保障广大党员知情权。严格执行党务公开程序,将党务公开作为基层党组织的一项经常性工作,坚持把党务、政务公开作为党委、政府与党员、群众沟通的桥梁和纽带,不断拓展党务、政务公开工作,使阳光工程得到进一步的规范和完善。二是以制度建设为根本,着力推进基层党内民主建设的规范化。建立健全重大事项常委会集体讨论决定制度,进一步规范了议事和决策程序。建立县委领导挂钩联系乡镇、信访日接待、县委领导联系县管专家等一系列配套制度,确保了决策的科学性。三是以民主决策为目标,着力提高贯彻基层

—9— 党内民主建设的水平。县委班子以身作则,在坚持集体领导上给各级领导班子作出了表率,建立了有统有分、统分结合的常委分工负责制,强调每个常委既要独挡一面,又要当好参谋;既当主将挂帅出征,又当队员搞好配合。在作出重大决策之前,县委都要组织专题调研,围绕决策事项,通过召开常委扩大会议、座谈会和下发征求意见稿、公示决策事项等形式,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为县委科学决策奠定基础。凡属政策性的大事,凡属全局性的问题,凡属重要人事安排,凡属重大项目决策,县委始终按程序办事,充分发扬民主,不搞“一言堂”,从而在班子中营造出一个既有民主又有集中的政治局面,保证了决策质量。四是以强化监督为保证,确保基层党内民主建设落到实处。加强上级党组织对下级党组织的监督,建立请示报告制度。同时,抓好各级党组织自身监督,进一步严格组织生活。

(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以执行《廉政准则》为切入点,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大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加大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工作力度,不断提高全县廉政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在全县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县委、县政府与各乡镇、部门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并把《廉政准则》落实执行情况列为一项重要内容,同时按照“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的要求,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确保教育不放松,制度不落空,监督不弱化,惩治不手软。大力开展廉政文化工程建设,深入实施廉政文化建设进机关、—10 — 进农村、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进医院、进家庭、进军营等“八进”活动,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和规章制度建设,加大以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土地转让、重大资产处臵等重点领域的专项治理力度,坚决惩治腐败,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健全监督制约机制,加强对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监督。

(四)强化作风建设,塑造领导干部队伍良好形象。县委始终围绕“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个目标,不断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不断健全和完善民情恳谈、领导干部接访日、领导干部联系点等制度,倾听群众呼声,保证民情反映、民意表达渠道的畅通。坚持把好“三个环节”关,确保县委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质量。充分做好会前准备,广泛征求成员意见,找准问题;认真总结,制定措施,畅通监督渠道,抓好整改落实。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在其位,谋其政,干其事,把主要精力用在本职工作上,用在建水经济社会发展上,反对弄虚作假,反对推诿扯皮,反对懒散拖拉,反对延期误时,并进一步加强目标绩效管理,对全县各级各部门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定期检查通报、定期督察和随时抽查,动态修订考核目标和办法,进一步建立健全了效能考核长效机制。

(五)落实四项制度,严格干部选拔任用程序。坚持注重品行、崇尚实干、重视基层、鼓励创新、群众公认的用人导向,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提高干部队伍建设的质量。按照“领导干部熟

—11— 知、组工干部精通、干部群众了解”的要求,县委把《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等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政策法规纳入中心组学习范畴。同时,把对干部监督四项制度的学习贯彻作为当前的中心工作来抓,将四项监督制度列入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的重要内容,并专题召开会议研究,同时,向县处级领导干部及各党委下发了“四项监督制度”学习读本,并组织全县科级以上领导及人事、纪检部门干部722人参加四项监督制度测试,2257名干部职工参加全省知识竞赛。在干部选拔任用中严格操作规程,严格按照四项监督制度的要求,强化责任落实,切实抓好考察员队伍建设,认真落实干部选拔任用“一报告两评议”工作。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的力度。在继2007年对5个县级机关副科级职务进行公开选拔之后,于2009年11月,以盘江乡为试点,采用公推直选的方式,通过召开全乡党员大会顺利选举产生乡党委书记、纪委书记;今年从“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乡镇党委书记预推优选”三大板块入手,选拔出副科级领导5名,系统内竞争上岗16名(其中正科级岗位6个,副科级岗位9个,股级岗位1个),预推出乡镇党委书记预备人选4名。进一步加大了对贿选和拉票行为治理的宣传、受理和查处力度,切实做好乡村换届选举工作。完善监督举报平台,拓宽和畅通干部群众反映问题的渠道,严格查处违规违纪行为,进一步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公信度。

—12 —

三、基层党组织建设

近年来,我县紧紧围绕破难题、解民忧、求实效的目标,坚持全面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推动全县科学发展提供坚实的政治和组织保证。

(一)重基层、打基础,基层组织建设深入推进。一是按照“选优配强”的目标,组建强有力的基层村级班子。2009年8月,县委、县政府组织调研组,深入14个乡(镇)进行村“两委”换届工作调研,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在今年上半年的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中,县委严把换届选举程序关,严肃换届纪律,坚决打击贿选行为,对涉嫌贿选人员给予了严肃处理。为加强村“两委”最基层力量,我县将村民小组长选举纳入换届选举全过程,选出了群众信得过、有能力、有威信的新一届“两委”班子。二是加大村三职干部的培训力度,在圆满完成全县村党总支换届选举任务后,投入100多万元组织村党支书记和主任集中学习培训。继续加强村级党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圆满完成34个活动场所建设任务(其中2009年新建2个、重建16个,2010年重建16个)。三是建立健全关爱机制。相继开通了农村党员旅游绿色通道、学习绿色通道、健康绿色通道,向14176名农村党员发放了“建水县农村党员爱心卡”,农村党员可持卡到县内旅游景点免费旅游,到县人民医院“健康关爱义诊室”就诊并免费参加县级各类学习培训。农村老党员定补发放、困难党员慰问工作正常有序开展。四是建

—13— 立健全规范机制。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制,强化工作测评,形成了具有建水特色的“4+2+1”模式。全面启动农民服务站建设,向群众提供各类公共服务。五是建立健全创新机制。创新村干部考核体系,对村干部的考核采取组织考核与群众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充分发挥乡土人才作用,建乡土人才超市,兴产业支部,促“三农”发展。建立基层党建创新项目管理台帐,进行全程跟踪指导、检查验收及评审奖励。六是建立健全“党员教育工程”联动机制。紧扣“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建水新发展”这个主题,以“保增长、保民生、保安全、保稳定、保落实”为工作重点,组织开展了“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和“为政以正、造福于民”等主题实践活动。全县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重点突出、特点鲜明、成效明显,在开展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建水实践经验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宣传报道,并被人民网、新华网、云南网、红河电台等媒体广泛宣传。按照党员教育培训“一盘棋”的要求,党建教育工作不断创新思路,强化培训实效,远程教育工作纵深发展,基本实现网络全覆盖。三年来,全县共建远程教育站点158个,其中采用电信模式建设站点72个,采用中小学远程教育模式建设站点86个,对因宽带信号不覆盖等原因无法建设的村党总支,每月下载3部电教片制成VCD光盘,主动送学上门。采取多种形式培训农村党员,2009年集中培训村党总支书记、大学生“村官”178人次,并积极开展“送学员上门”、“送资料上门”、“送辅导上门”、“送讲座上门”四上门服务活动。全—14 — 县共举办会议培训502场次,参学28140人次;远程教育站点学习697场次,参学27550人次;举办培训班140期,参学11969人次;其他方式培训68场次,参学4568人次。14个乡镇举办培训班172期,参训2713人次。县、乡两级累计投入教育培训经费123.98万元。

(二)重思想、定主题,全面掀起争创活动热潮。我县按照中央和省州党委关于创先争优活动的要求,县委及时召开动员大会,作了工作部署,统一了思想,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的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并结合建水实际,通过建立“六项机制”(领导机制、交流机制、帮带机制、督查机制、考核机制、宣传机制),用好“五项抓手”(分类指导、活动创新、宣传报道、示范创建、公开承诺),实施“四项工程”(“素质提升”工程、“党员关爱”工程、“固本强基”工程、“跨越发展”工程),把创先争优活动与开展“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活动和“三个一”主题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紧紧围绕“创先争优当先锋,推动建水新发展”的主题和“五好”、“五带头”的标准,制定了全县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实施意见和在机关、农村、社区、教育、卫生、旅游、两新组织7个行业党组织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实施方案,明确了创先争优活动的范围对象、目标要求、主要任务和方法步骤,做到了目标明确,措施有力,载体鲜明,切实增强创先争优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创先争优活动有章可循、有序推进。全县各基层党组织也相应成立了活动领导小组,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

—15— 工作格局,迅速在全县范围内掀起了创先争优活动的热潮,为推动创先争优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全县参加创先争优活动的党组织涉及30个党委,202个党总支,955个党支部,参加活动的党员数23395名。全县共成立领导小组及办公室389个,制定实施方案389个,创建创先争优活动示范点41个(其中省级示范点1个,州级示范点12个,县级示范点28个)。各位领导,建水的发展,得益于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于社会各届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也得益于全县有一支干事创业、团结奋进的干部队伍。虽然近几年来建水的产业发展、市政建设都有明显的改观,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快速、持续的发展,城市面貌也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建水总体基础薄弱、经济发展仍较落后的现状并未得到根本性的改变,发展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我们有信心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依靠全县各族人民,创造一个更加美好、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建水。

—16 —

第四篇:巡视组汇报

江西省大城昌西文化产业园建设情况汇报

尊敬的省委巡视组各位领导:

今天,您们冒着炎炎酷暑,风尘仆仆来到我们园区视察指导工作,这是对我们园区建设和发展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也是对我们管委会工作的鼓励和鞭策,我代表我们管委会全体干职员工,对您们的光临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同时,恳请您们不吝赐教,对我们园区工作多提宝贵意见,我们一定会认真的贯彻好、落实好,真正使之成为我们园区建设和发展的行动指南和动力源泉。

下面,我就将我们园区建设和发展的基本情况向各位领导作个简单汇报。

一、发展背景及定位

早在2008年年初,高安市委、市政府就开始酝酿在大城镇区域内实行“优

一、退

二、进三”的产业结构调整思路,即优化第一产业、退出第二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着力打造一个以服务业为主体的新型产业基地,并委托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高端专家组成的精英团队对这一构想进行决策咨询。专家团队通过对上级政策的研究把握和对大城优势的分析,认为在大城镇集中发展服务业具有良好的基础和非常广阔的前景:一是高安被列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高效集约发展区,这为我市在大城大力发展生态型第三产业提供了极为重要的战略机遇;二是大城紧邻省会南昌,对于融入南昌西进发展战略,承接南昌城市功能和产业辐射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条件;三是大城山多耕地少,自然生态保护完好,发

展山水旅游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具有非常好的自然条件;四是大城属传统农业乡镇,农业基础厚实,发展现代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具有良好的先决条件。

基于上述优势和基础条件,高安市委、市政府会同专家团队,通过一年多时间的深入调研和反复论证,最终确立了我们园区的总体发展策略,即紧跟中央政策,发挥自身优势,主动承接省会南昌城市功能和产业辐射,高效对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力争用五年左右时间把园区打造成依托国际合作平台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先行试验区、赣文化精品的展示区以及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发展的示范区。

二、发展思路及工作重点

我们园区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解决三农问题为核心,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现代农业产业和推进小城镇建设为支点,以国际化合作为手段,以农业产业化为抓手,立足宜春金三角、融入南昌大都市、对接鄱湖生态区、打造城镇新概念,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长远目标。工作重点是通过和依托国际合作,打造“四大功能板块”,即传统农业升级板块、现代农产品贸易服务板块、文化游憩板块和低碳村镇板块。着重建设世界低碳小城镇建筑博览园,推广和示范绿色低碳节能新生活;引进发达国家大型农业企业,建设国际现代农业示范区与观光区,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和农产品结构调整;建设现代化农产品物流市场,拓展贸易通道,面向国际推广我省绿色农产品。

三、前期筹备工作情况

在决策科学、定位准确、思路明晰的基础上,我们迅速开展了园区前期筹建工作:一是在2009年底正式成立了工作机构即园区管委会,并且成立了专门推进园区建设的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从组织上保障这项工作顺利推进;二是由市政府出资200多万元委托同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了园区总体规划,并邀请了相关专业的省内外知名专家对规划先后进行了两次评审,专家们一致认为该规划理念先进、定位科学、布局合理,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三是构建和完善了投融资平台和体系,由高安市政府与江西天合基业公司共同出资成立了高安市城镇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以市场化运作模式对园区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和重点项目进行开发建设,为解决建设资金瓶颈、有效开展资本运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四、具体项目进展情况

在园区建设前期筹备工作基本完成后,我们及时启动了首批重点项目的规划建设,如高安陶瓷产业总部基地、宜春学院高安新校区、艺术家部落、中华养生园以及现代农产品贸易服务中心等。这些项目的陆续启动和建成,将对园区发展产生强力拉动和辐射效应,下面我就这些项目的具体进展情况简要汇报一下:

1、高安陶瓷产业总部基地。该项目以新中源、新明珠、欧雅、宏宇等中国陶瓷业四大巨头合资组建的高安市宏利高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为投资主体,项目总投资25亿元人民币,项目建设内容包括陶瓷产品研发中心,陶瓷产品会展、营销中心,陶瓷产业孵化中心,商务休闲区和五星级陶瓷文化主

题宾馆。该项目目前已完成一期建设用地挂牌出让及项目的规划设计、建筑设计,今年8月初将举行项目区内五星级酒店开工奠基,预计今年年底以前可完成30000平米的酒店主体工程建设。整个项目建成后,将带动年产值1000亿元的陶瓷产业链条中相关产业的发展。

2、宜春学院高安新校区。项目总投资2.6亿元人民币,总建筑面积达15万平方米,目前已完成建设用地的征用工作,并且项目已通过省发改委批准立项,省国土资源厅已为其落实用地指标,省教育厅正式下达了近三年的招生计划。目前北京大学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正在对该项目进行校园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预计八月底以前可以完成所有规划和工程施工图纸设计,今年十月底前可正式开工建设,该校建成投入使用后,每年可向社会输送高职技术人才12000多人。

3、艺术家部落。项目总投资10亿元人民币,项目建设内容包括书画、文学、影视、歌舞、戏曲等艺术创作、交流和展示平台,书画等艺术作品交易中心,商务休闲中心,艺术家聚居创作中心、元青花等艺术珍品藏馆等。目前该项目已完建设用地的征用和概念性规划设计,土地挂牌出让后即可进行修规和工程项目建筑设计,进入项目区的主干道已完成了路面规划和景观工程设计,目前正在进行施工图纸设计,预计今年九月底前可开工建设,年底前可全面竣工并交付使用。

4、中华养生园。项目总投资20亿元人民币,拟由高安市城镇开发有限公司与联合国工业投资署合作开发建设,目

前正在洽谈之中。项目建设内容包括健康管理中心、康复中心、养生保健区、专科医疗聚集区、食疗街、茶艺、气功、瑜珈等项目。项目首期规划用地去年年前已全部征收到位,项目策划和可行性研究报告正在编制之中,土地挂牌出让后即可启动项目立项、规划和工程设计以及项目建设。

5、现代农产品贸易服务中心。项目总投资60亿元人民币,拟由高安市城镇开发有限公司与欧洲温州华人华侨商会共同开发建设,5月底已签订合作备忘录,具体合作事宜目前还在进一步洽谈之中。我们的初步设想是,以国际化合作为背景,通过引入日本先进的农产品安全检测和质量追溯系统,在全省率先建立起完善的农产品标准化管理体系,着力打造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乃至全省绿色农产品流通贸易品牌,同时,全力整合政府、金融、农技、农商等各方资源,积极运用现代化的电子交易平台,努力实现农业产业化服务的全程跟踪,实现农产品贸易与国际流通市场的无缝对接,使之成为全省最大的服务现代农业发展的现代化综合服务中心,目前该项目也已完成项目征地,项目策划和可行性研究报告正在抓紧组织编制,争取明年上半年获得批准立项,年底以前正式开工建设。

五、其它工作跟进情况

一是招商工作又有新进展。经过一个多月的跟踪洽谈,我们与香港新世界环球控股公司已达成初步合作意向,该公司计划在园区租地1000亩、投资3亿元,打造一个集宾招、体育、游乐于一体的休闲度假生态园。另外,江西外贸学院也先后两次前来我们园区考察,两次考察都是院长亲自带

队,考察后他们明确表示要将学校迁入到我们园区,目前我们正在与其具体商谈有关合作事宜。二是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前期工作准备就绪。园区的道路网架规划设计已全部完成,供水、供电、通讯等其他基础工程设施的规划和可研报告也已在组织编制,待资金落实、一经批准,即可实施建设。三是社会环境整顿治理初见成效。在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在市公安局的大力支持下,园区管委会与大城镇、大城派出所联手出击,开展了三次集中整顿行动,严厉打击了蓄意干扰破坏园区发展和项目建设的少数不法分子,使园区发展和建设环境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目前,园区各项目前期筹备和建设工作基本上都能顺利开展。四是园区政策环境进一步提升。今年5月,北京大学中国地方政府研究院邀请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等6家国际驻华机构前来我市考察,对我市城乡统筹的发展思路、方向及举措提出了积极的建议,并与我市签订了合作备忘录。省委书记苏荣、省委常委、副省长陈达恒就我市在统筹城乡发展方面如何先行一步作出了重要批示。随后省统筹办也对高安在城乡统筹发展领域的工作进行了考察调研,并考虑将我园区列为全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先行试验区,一经批准,将为园区发展提供更为宽松有利的政策环境。

以上是我们园区建设和发展的基本情况,如有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我的汇报完毕,谢谢大家!

第五篇:XX县向省委巡视组汇报材料

XX县工作汇报

中共XX县委

XX县人民政府

(2011年2月 日)

尊敬的省委巡视组各位领导:

在此,请允许我代表XX县四套班子及全县38万人民,欢迎你们莅临XX检查指导工作!

XX,位于云南省东北部与四川省交界处,全县国土面积2091.5平方公里,辖6乡4镇。县境内汇集了古老隽永的历史遗迹、锁滇扼蜀的雄关天堑、藤蔓缠绕的峡谷深涧、曲折通幽的神秘溶洞、银河跌落的天外飞瀑、鱼跃鸟嬉的清澈溪江、万物竞生的原始森林、恍若隔世的古朴村落、多姿多彩的民风民俗、风味独特的地方美食……是一方俊美神奇的风景名胜地;这里历史悠久、底蕴厚重,自古为中原入滇要隘,历来商贾云集、商贸繁荣,中原文化、荆楚文化、夜郎文化、巴蜀文化与滇中文化在此交汇融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三川半”文化,催生了打鼓草、僰人舞、傩戏、关河号子等异彩纷呈的民俗文化,也侵染孕育出了一批省内外知名度甚高的专家、学者和文人墨客;这里区位独特,处于长江经济带、攀西——六盘水经济区腹心地带,昆水公路、内昆铁路、水麻高速公路横纵县境,大量人流、物流、信息流在此吞吐聚散;这里资源富集、后发空间巨大,有杉、松、榕、楠等用材林26科63种,经济林果遍布全境,是大灵猫、云豹等众多飞禽走兽的栖息繁衍之所,水能蕴藏量65万千瓦,无烟煤储量6.5亿吨,石灰石储量100亿吨以上,是一片亟待开发的热土。

对照要求,现将我县2007年以来的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关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情况

第一、与时俱进定思路,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我们在认真总结“十五”发展的经验、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冷静分析境内外形势和市委工作思路的基础上,立足“山区、边界、多灾、贫困”的县情实际,先后2次科学论证、修订完善了发展战略和思路,即建设“农特产品基地县、能源化工基地县、关隘生态旅游县”和“狠抓三农稳县,新型工业强县,民营经济活县,文化旅游富民,从严治党立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打造“农特产品大县、工业经济强县、文化旅游名县”的战略目标。使XX的发展思路逐步走向成熟,全县上下方向进一步明确、认识进一步统一、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先后被评为云南省抗灾救灾先进集体、云南省招商引资系统先进集体,入选“2007年中国特色魅力百强县”。2010年,全县全社会生产总值实现21.3亿元,比2007年提高51.1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4亿元,比2007年提高79.6个百分点;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9199万元,比2007年提高78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559元,比2007年提高42.2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730元,比2007年提高64.5个百分点。

第二、坚持不懈调结构,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始终把加快发展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坚持促进一产提效、二产提质、三产提速,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07年的29∶39.6∶31.4调整为24.2∶42.2∶33.6,产业结构更趋合理。深入实施“农特产品大县”战略,重点加强科技推广、产业发展、扶贫开发、新农村建设等工作,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生态养殖业、乡村旅游业等产业,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2010年全县农业总产值达到7.7亿元,比2007年提高59.1个百分点。大力推进“工业经济强县”进程,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努力培育支柱产业,完成了白水江三级电站、撒渔沱电站建设,积极引导企业实施技改项目,工业主导作用进一步增强,2010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达到20.4亿元,是2007年的2.4倍。扎实推进改革开放工作,围绕“走出去、请进来”和“大招商、招大商、招优商”战略,2007年以来累计签订招商引资项目28个,到位资金21.3亿元。全面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全县城乡交通状况极大改善,一大批五小水利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农村电网改造工程扎实推进,豆沙古镇恢复重建工作圆满完成,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迈出重要步伐。201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7.96亿元,比2007年提高20.6个百分点。把旅游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成功举办了“中华情·情满XX”等大型文艺演出以及高空王子阿迪力“相约豆沙古镇·挑战世界极限”等系列旅游推介活动,全县以豆沙古镇为龙头的文化旅游品牌正在走出云南、走向全国,2010年全县接待游客76.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79亿元。

第三、统筹兼顾重协调,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坚持把发展社会事业作为保障民生、保持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有效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实抓好。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两基迎国检”如期实现,全县教育发展水平显著提高。按时完成了地震、雪灾、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受损民房恢复重建工作,全面推进城镇廉租房、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农村茅草房改造工程建设,城乡困难群众居住条件明显改善。大力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切实加大“整村推进”、易地开发等项目建设力度,2007年以来3.35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公共卫生体系不断健全,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进一步缓解,艾滋病、疟疾、结核病等重大疾病的防治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力抓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全面落实国家“奖优免补”政策,积极引导群众转变婚育观念,较好地控制了人口过快增长。认真落实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社会救助制度,养老、失业、医疗保险覆盖率大幅提升,困难群众生产生活得到大力关怀;完成了中和、豆沙、普洱、牛寨敬老院建设,全县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达44.6%以上,处于全省领先水平。2010年,全县人口计划生育率达91.39%,比2007年提高0.32个百分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5.28%,比2007年提高24.3个百分点。

第四、始终不渝强保护,生态环境不断趋优。始终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作,坚持在发展中落实保护、在保护中促进发展。启动实施了水麻高速公路绿色生态长廊建设,积极推进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进程,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积极成效。深入开展“七彩云南·XX保护行动”,加强“两污”项目建设,认真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加大农村污染面整治力度,环境综合治理取得积极成效。加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扎实抓好白水江、上清河等重点水源地保护工作,深入推进“长治”、“天保”和退耕还林工程,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50.78%。坚持强化土地管理,重视土地后备资源保护,土地集约化利用水平稳步提高。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农村沼气、生物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关闭了一批能耗高、污染大的“五小”企业,资源节约利用率不断提高,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实现预期目标。

第五、全力以赴促和谐,发展氛围日渐浓厚。坚持从全局出发为落实科学发展观营造良好的氛围。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县有机统一起来,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协履行职责。高度重视信访工作,畅通民意诉求渠道,成功化解了许多民间纠纷和社会矛盾,妥善处理了许多群众关心关注的热难点问题,干群关系更加密切,奥运会、60周年国庆、亚运会等重大节庆及活动期间,我县无一人到昆进京上访。严打整治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工作扎实推进,食药品、矿山、道路交通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健全防灾减灾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救援机制,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组建了常驻民兵应急分队,全县应急抢险和处突维稳能力全面提高。进一步加强对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人民团体的领导,全力推进“平安XX”、“无毒县”创建工作和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取得重大成效,群众安全感和幸福感持续增强。全县上下思发展、求发展、促发展、快发展的氛围已经形成。

二、关于贯彻执行党风廉政建设的情况

第一、着力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认真实行“一岗双责”制度,层层签订责任书,层层落实责任,建立完善领导责任体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有效落实。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将反腐倡廉工作任务逐项细化和分解,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对责任制考评的内容、标准、要求进行规范,扩大考核范围,统一量化标准,规范了责任制考核考评。切实加强监督检查。在年中和年底对各乡镇和各部门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情况进行检查,并将情况予以通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强化考核结果运用,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年终检查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业绩评定、奖励惩处、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确保了各项工作任务的有效落实。

第二、着力抓好党员干部廉政意识教育。坚持把反腐倡廉教育纳入宣传思想工作总体部署,纳入党校教学培训整体规划,通过召开领导干部警示教育大会、开展廉政文化“六进”活动和通过广播电视、互联网、板报、以会代训、专题讲座等形式,深入学习宣传廉政知识和廉政规范,进一步增强了全县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意识,筑牢了思想道德防线。认真做好新提拔科级干部的任前廉政教育,提前抓好领导干部思想预防。把《廉政准则》纳入县委中心组学习内容,纳入各级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内容,纳入县委党校干部培训计划,使全县党员领导干部全面把握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真正把《廉政准则》的各项规定和要求内化于心、践之于行。

第三、着力抓好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制定下发《中共XX县委关于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刚要〉的实施意见》,对构建惩防体系主要工作进行了分析梳理,明确工作重点。深入推行“三谈两述”和询问质询制度,严格执行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诫勉谈话制度、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简化内部公务接待,严禁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大操大办。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深入推进党务公开、政务公开、村务公开,进一步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加强财政性资金和社会公共资金管理,切实加大“小金库”清理力度,切实从源头上铲除腐败现象滋生土壤。切实保持查办违纪违法案件的高压态势,严格按照“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手续完备、程序合法”办案原则,着力抓好案件查处。2007年以来,全县纪检监察部门共立党政纪案件58件62人,审结党政纪案件58件62人,党政纪双重处分11件13人;1997年以来审结党政纪案件366件,处分人员374人,连续14年实现了无申诉、复议、复查。

第四、着力抓好领导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制定全县机关作风建设意见和政务公开等制度,作风建设逐步走向规范化、科学化,提高了服务质量、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加强县委督查室、县纪委监察机关建设,认真做好纪检监察派出(驻)机构改革,积极支持其履行职能,开展好对各乡镇各部门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八方面”作风的监督检查。大力弘扬求真务实之风,坚持“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不畏难、不旁观、不等靠,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用身影去指挥,以行动去带动,拿实绩去检验。以“八荣八耻”为标尺,引导各级干部始终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生活情趣。深入落实“一线工作法”,坚持领导干部带头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切实做到了干部到一线服务,情况在一线掌握,问题在一线解决,工作在一线推动。

第五、着力抓好党员干部队伍监督管理。深化落实《党内监督条例》,坚持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使用集体讨论决定,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及时向社会公开。坚持班子成员模范带头严格遵守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自觉接受各个方面的监督,切实做到秉公用权、不徇私情、不谋私利。对领导干部实施信访监督、民主监督、党政纪监督、档案监督,提高了全县各级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水平。县委班子成员坚持以身作则,严格规范自身的从政行为,自觉管好配偶、子女和身边的工作人员,抵制各种诱惑和风险的考验,永葆共产党人的清廉本色。认真执行廉政承诺制,坚持在重点单位和部门实行廉政承诺,进一步拓展了群众监督渠道。

三、关于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情况

第一、坚持整治在改革中完善。以抓好全省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示范县建设为契机,坚持用新理念破解新课题,从最容易出问题的初始提名、干部动议、责任追究等薄弱环节入手,2008年以来相继制定出台了《关于创建“深入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示范县”的实施意见(试行)》,建立健全了18项工作制度,从“初始提名”到“试用期”形成了一个相对完善的闭环系统,在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上做了大胆的探索和积极的实践。

一是规范二个环节:

1.规范动议环节。动议干部原则上由组织部部务会根据工作需要研究后,提请由县委书记、副书记、纪委书记、组织部部长参加的书记碰头会议批准。全县乡科级领导干部的调整交流和提拔使用,根据考核情况每年原则上调整一次,不超过两次,调整数量每年原则上不超过科级干部总数的30%。在市委明确县委书记或县长的工作将要调动期间,不动议干部。

2.规范提名环节。首先是明确初始提名权。正科级干部人选由县委委员、县处级干部、县直各部门正职领导和乡镇主要领导个人署名或以组织名义推荐。副科级干部人选,由干部职工个人署名或以组织名义推荐;其次是确定初始提名差额人选。根据考核、班子结构和后备干部等情况,原则上以提名得票率正科按1:

2、副科按1:3提出差额人选;再次是进行第二次推荐提名。分别召开县委全委扩大会议和县委常委会,按1:1的比例对初始推荐提名筛选出的正科和副科人选进行无记名推荐;最后召开县委书记碰头会,根据“两会”推荐出的人选,研究提出民主推荐正副职人选,把选拔任用名额分到相关单位,进行民主推荐和组织考察。

二是建立四个追究:

1.追究提名人的责任。对初始提名中发现推荐人选已有明显的违纪违法行为、工作状态差、实绩不突出、不具备任职条件和资格的,若有人推荐提名,追究提名人的责任,情节严重、造成重大影响的,给予纪律处分。

2.追究考察组成员的责任。对民主推荐中参加推荐的人数和对象达不到有关规定的人数和比例的,得票结果不符合规定要求的,搞非组织活动拉推荐票的,考察组不如实反映情况被确定为考察对象的,追究考察组成员的责任。

3.追究考察组各成员的责任。对组织考察中不认真坚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原则,发现有问题不汇报、不核实,造成考察失真失实的,追究考察组各成员的责任。

4.追究组织部部长、副部长和干部股股长的责任。对组织部部务会讨论建议方案时,不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在考察中反映出的问题不作进一步的调查核实,有影响任职原因,而提交县委常委会讨论任职的,追究组织部部长、副部长和干部股股长的责任。

三是实行五个公开:

1.实行空缺职位公开。对空缺科级干部职位进行配备时,由编办审核后,在党建网上公布选配职位名称、任职条件、任职资格。

2.实行考察人选公开。对考察人选及其基本情况,在被推荐考察的单位进行预告。

3.实行考察情况公开。在民主推荐和组织考察中,考察组将民主推荐结果和考察情况向推荐人选所在单位领导班子会议上公布。

4.是实行干部任前公开。在县有线电视台和党建网上公示拟任对象的个人基本情况、工作实绩、拟任职位等内容。

5.实行廉政承诺公开。对拟提任科级职务的干部,任前谈话时,签定《新提拔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承诺书》,向组织作出承诺,并在到任会上宣布,向干部职工承诺,同时公布在党建网上,接受干部群众监督。2010年启动首次初始提名工作以来,参加初始提名的总人数达2016人,其中参加20个正科级领导职位提名366人,参加46个副科级领导职位提名1650人,初始提名中被提名人数最多的岗位达218人。广大干部群众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对组织、对同志、对自己高度负责的态度参与到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来,营造了风清气正的用人环境。

第二、坚持标准在实践中体现。干部的识别、评价和考察始终是困扰干部工作的一大难题,标准走样往往是产生用人上不正之风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破解这一难题,我们坚持在艰苦的环境中历练干部,在大是大非的关键时段考察识别和评价干部,赋予标准实践工作的内涵。在2007年以来先后发生的洪灾、冰凌雪灾、汶川地震波及中,全县各级干部在抗灾减灾和快速发展的双轨中时刻面临压力、动力和考验,为我们在一线考察干部、识别干部建立了载体,搭建了平台。在抗灾救灾以及恢复重建中,有6人被免职,7人被提拔为乡(镇)党委书记或乡(镇)长,36人被提拔为副科级以上干部;在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以来,选拔了70名工作能力强,群众满意的指导员到科级领导岗位任职;2009年选拔了16名党性原则强、综合素质好的副科级后备年轻干部到乡(镇)煤炭验票站担任站长或副站长进行锻炼;2010年在“抗旱救灾先锋行动”中培养选拔了一批干部。通过在实践中即检验在职干部,发现了一批能干事、会干事的干部,切实做到了不让老实人吃亏。

第三、坚持程序在透明中运转。在干部选任工作中,我们严格按照干部选拔任用相关规定和流程,增强工作开展的透明度,自觉遵守和严格执行各项制度及政策法规,坚决维护法规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确保干部选拔任用全过程置之于多方监督下,避免暗箱操作和程序空转的现象发生。一是在严格执行“五个公开”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强化社会监督。通过党建网、有线电视台等媒体宣传干部选拔任用的有关法规性文件,提高干部群众对干部选任工作程序的知晓率,为有效实施监督提供政策依据。同时采取在党建网上设立组织部长信箱和12380举报信箱及公开12380举报电话,对考察人选和提拔对象的情况进行预告和公开,畅通群众反映渠道。期间,收到群众任前举报5件5人,其中1人经查实因不符合任职条件未予任用,另外4人举报不实,在一定范围内澄清,还了干部的清白。真正做到通过细节的真实,揭开了干部选任工作的神秘面纱,实现整个程序的透明。二是严把“五关”,切实保证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程序和质量。即:严把“动议干部关”,规范干部的动议权;严把“初始推荐提名关”,扩大提名干部的推荐权;严把“确定考察人选关”,营造了唯才是举的用人环境;严把“人选建议方案审查关”,确保建议方案人选的质量;严把“讨论决定关”,提高了党内民主权。2007年县委讨论研究干部54名;2008年县委讨论研究干部215名,常委会票决193名,全委会票决22名,其中平级调整95名,提拔任用94名,免职26名;2009年县委提拔调整干部1名;2010年县委讨论研究干部13名,常委会票决13名,全委会票决9名,其中平级调整6名,提拔任用7名。

四、关于民主集中制的执行情况

第一,强化理论武装,提高民主意识。一是强化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学习,深刻认识、全面把握民主集中制的内涵、原则和要求。二是坚持把民主集中制纳入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新进领导班子成员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民主集中制的重要论述,学习我党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历史经验,学习有关文件和制度规定。三是坚持把民主集中制建设纳入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根据领导班子换届后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加强民主集中制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领导班子成员对民主集中制的认识水平和运用能力。四是围绕主题抓好专题学习,把党的十七大以及十七届历次全会精神、XX的经济发展形势与任务等作为重要选题,进行全面广泛的深化学习。五是结合学习抓好理论研究,要求每位班子成员在学习中立足全县稳定发展大局,以推动工作和促进发展为目标,深入调研,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建议。通过全方位的学习研究,班子成员熟悉和掌握了民主集中制的基本理论、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明确了全县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为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奠定思想理论基础。

第二,坚持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实现科学决策和科学执政。一是严格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根据党章和有关文件要求,结合实际科学合理地划分不同议事形式的职责权限,明确议事决策的范围,紧紧围绕议题确定、酝酿、讨论、表决等重要环节,严格规范议事决策程序,保证重大事项的决策从一开始就规范运行。二是坚持决策前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确保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三是坚持决策中充分发扬民主,在畅所欲言、深入讨论的基础上,根据多数人的意见作出决定。四是拓宽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坚持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凡涉及XX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事项,在决策前都坚持向专家咨询,邀请社会知名人士参与听证,防止决策的随意性,努力避免决策失误。五是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工作机制,根据领导班子配备改革后的新情况,按照责权统一的原则,根据工作需要和领导成员的实际情况,进行了科学合理的分工,明确了各位常委的工作职责,赋予其相应的权限,使其有职有责有权;针对党委副书记减少后面临的新情况,明确专职副书记的职责和角色定位,充分发挥专职副书记的作用。六是切实增强领导班子成员的“三种意识”:即增强责任意识,鼓励和支持领导班子成员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对职权范围内的工作,敢于独立负责;增强全局意识,要求领导班子成员自觉着眼全局、着眼领导班子全面工作考虑问题,积极参与集体领导,防止本位主义、分散主义倾向;增强合作意识,要求班子成员之间要相互支持、相互配合,主动“补台”,做到分工不分家,形成工作合力,增强班子的整体功能。七是认真落实县人大、政协主要领导列席县委常委会议制度,重大事项的决策能主动争取他们的意见,形成了“一个决策中心、多套落实班子”,齐心协力抓发展的局面。

五、关于基层党的建设情况

第一、强化领导,基层政权组织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一是建立组织机构。对应成立了党建工作领导机构,明确下设了办公室,并专门组建了县委党建办,落实了人员、细化了责任,全面加强对各项业务工作的指导。同时,县委常委会坚持定期或不定期听取专题汇报。二是健全考核监督机制。坚持把党建工作纳入班子和干部实绩考核,全面执行县、乡、村三级党组织抓党建工作制度,层层签订责任状,分解责任,分级负责,并聘请了4名德高望重的县处级离退休党员老同志担任县委党建工作督察员,参与全程监督。三是抓好示范创建。目前,在全县建设了30个县级党员领导干部党建示范点,要求各挂钩领导定期到联系点开1次民主生活会和民情恳谈会、搞1次专题调研、帮助解决1~2个问题、开展1次工作点评,着力把联系点建设成“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的先进党组织。四是全力做到当前的乡镇党委换届工作。在县委成立了乡镇党委换届工作领导小组,各基层党委也相应成立了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做到了思想上重视、组织上加强、精力上集中、工作上到位。目前,整个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第二、创新模式,基层党组织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一是大力推行“支部+合作社+农户”产业发展模式,切实把支部建在产业上、最基层、群众最需要的生产一线,坚持走优化基层组织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新路子。目前,全县57家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中48家成立了党组织,有社员4095人,发展农户3.45万户,带动社员人均增收600元以上。二是采取单建、企业或村企联建、下派指导员等多种方式,发展与非公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相适应的城乡联合型基层党支部或党小组,目前已建立43个非公经济党组织(规模以上33家全部建立)、42个新社会组织党组织。三是推进党组织在村居民小组、社区、非公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的覆盖,扩大3名以上党员村居民小组组织覆盖率,已建立村民小组党支部1013个,在295个党员空白村民小组发展党员362名,全面消除了党员空白村民小组。四是通过把支部建在“两新”组织、工程项目、社区等形式,不断完善流动党组织管理,现已在流动党员相对集中的大理和昆明成立“大理荣江公司党支部”、“驻昆工作站流动党员党支部”。

第三、搭建平台,基层党员活动阵地构建取得明显成效。一是相继完成了13个“特殊党费”援建项目和5个村级活动场所建设,并逐步转变为了农村的议事决策、便民服务、党员活动、文体活动中心,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好评。二是积极探索建立服务农民群众长效机制,扎实抓好农民服务站建设,将之作为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拓展行政服务领域、转变工作作风、提升行政服务水平的切入点,并列为“乡镇党委书记工程”,纳入班子和干部考核的主要内容。通过努力,目前10个乡镇均成立了农民服务站,并在全县78个村和部分村民小组成立了服务点,逐步形成了“窗口式、流动式、代办式”的多形式、联动服务新格局。目前,共接待群众93500余人次,累计答复、办理党员和群众申办事项91320余件,办结90140件,办结率达98.7%,农民服务站的建立与运行深得广大农民群众欢迎和赞扬。三是以开展规范化站点建设为牵引,建立完善远程教育工作会议、集中组织学习、专业人员现场指导培训、专题辅导等长效机制,充分发挥远程教育提高党员素质、培育新型农民、服务农村发展的重要作用,目前电信模式终端站点点击率持续达95%以上,远教管理员培训率达到100%。

第四、健全机制,基层民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一是依法实行民主选举。在村两委换届选举中,严格按照“一法两办法”要求,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将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有机结合,切实把住财务审计、组织领导、方案制定、培训宣传、两委干部入口、选举程序六道关口,大力推行支书、主任一肩挑,目前全县支书、主任交叉任职73人,占93%,两委交叉任职227人,真正把群众拥护的思想好、作风正、有文化、有本领、真心实意为群众办事的人选进了村两委班子。2010年的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得到了国家民政部、美国卡特中心代表团和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肯定。二是全面开展“一事一议”活动。严格按照要求,成立领导机构,制定实施方案,召开村民会议,对村民最关心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项目予以逐项实施,并注意把议事、定事、做事结合起来,做到议而决、决而果,办一件成一件。通过开展“一事一议”活动,绝大多数村修通了村组公路、建好了人畜饮水工程,切实大大改善了农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三是全力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全力推进村级重大事务实行党支部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决定,以及公开决议内容和实施结果的“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充分调动了广大党员干部参与的积极性,努力营造了共推发展的良好氛围。

第五、整体推进,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体系建立取得明显成效。一是大力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深入组织实施“161”帮扶工程,不断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科技素质,着力培育新型农民。深入开展争创“五带头”农村党员活动,规范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管理等办法,并进一步健全了党内关怀服务机制,全面关爱农村老党员和困难党员。二是健全农村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服务“三农”的有效机制,进一步推行社会服务全程代理、一站式服务、党内互助和农村党员科技致富等好做法,大力开展便民利民服务。四是完善村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进一步规范村两委的具体职责和工作程序,推进了村级组织建设规范化、民主化、科学化。五是全面启动实施“111工程”,经过近两年的努力,目前共安排整村推进项目资金1500万元,整合有偿贷款4000万元,完成了6个带领致富党总支、60个带领致富党支部的创建和800个脱贫致富带头人的培养,有效发挥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扶贫开发中整合资源、组织群众的作用,增强了农村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

第六、健全体系,农村社区服务新格局形成取得明显成效。一是在加强10个社区党建工作基础上,于2010年新成立了6个社区党总支和居委会,并通过以社区党建为龙头,形成了“班子过硬、队伍得力、设施齐全、载体丰富、服务到位”的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二是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在16个社区广泛开展“每月之星”竞选评比和“授旗评星”,营造了社区党员干部和群众的群创群争良好氛围。三是进一步探索党员分类教育管理制度,对在职、离退休、下岗职工、流动、非公经济党员分别实行更有针对性的“登记管理”、“动态管理”。四是进一步创新社区党建工作载体,针对各个社区流动党员增多这一实际,结合社区服务中心建设,按照资源共享原则,积极在各乡镇组建党员活动中心,并及时建章立制,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五是进一步创新社区党建管理模式,各乡镇党委、社区党总支全面加强对社区各党支部议事决定机制的监督检查,强化社区居务、党务、财务公开制度的监督,促进了社区自治功能的充分发挥,推动了社区和谐稳定。

第七、丰富载体,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取得明显成效。一是坚持民本主题。以服务群众为落脚点,在农村基层“兴业富民”,乡镇社区“服务便民”,机关单位“务实为民”,事业单位“服务惠民”,企业组织“发展利民”,努力使创先争优过程成为访民意、集民智、听民声的过程,成为宣传发动群众、凝聚党心民心的过程。二是开展广泛讨论。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党员按照县委统一要求,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我(我们)怎么办?”大讨论活动,把“创先”和“争优”与岗位工作紧密结合,积极找问题、理思路、定措施、明责任,着力推动新一轮思想大解放。三是注重示范带动。立足打造党建精品,分领域、分行业确定了44个县级以上党建工作示范点,积极培育看有形象、说有经验、学有榜样、赶有目标的党建工作典型,形成“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四是实行公开承诺。广泛实行层级承诺,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立足实际,在承诺中明确“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细化“五好”和“五带头”标准,使各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自觉接受上级党组织和群众的监督,确保了活动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五是强化宣传引导。在县电视台、党建网、XX网开设专栏,在公路通行重要节点设置公益广告等,进行广泛宣传。目前,全县编发简报73期,被省委简报采编了《XX县突出“四性”抓实公开承诺》、《XX县以“大讨论”活动为切入点推进创先争优》等多篇专稿,人民网、云南网、昭通党建网、昭通组工信息等主流媒体刊发我县活动文章600余篇。

新成绩标志着新起点,新起点孕育着新希望,新希望承载着新跨越。在推动科学发展的崭新征途上,我们将坚持既定的战略定位和工作思路不动摇,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奋发意识,埋头苦干、不畏艰难的顽强作风,敢为人先、勇争一流的创业精神,扎扎实实工作,为把XX建设成为实力更强、群众更富、城乡更美、生态更优的昭通北部经济强县,重现“引领昭通、影响滇川”的历史地位而努力奋斗。

最后,衷心感谢巡视组各位领导对我县各项工作的关心和帮助。真诚希望你们在本次工作之余,能够去领略千年古镇豆沙关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感受XX独特雄奇的峡谷风光,收获绚丽多姿的XX风情。XX,一定可以给你们留下深刻而难忘的印象!

下载巡视组汇报-巡视组汇报 县委向省委第五巡视组作工作汇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巡视组汇报-巡视组汇报 县委向省委第五巡视组作工作汇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向省委巡视组汇报提纲

    各位领导:首先,我代表区几个班子对省委巡视组各位领导到xx区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下面,我分三个部份向各位领导作简要汇报一、基本概况我区位于鹤岗、伊春、佳木斯三市......

    向省委巡视组汇报提纲

    向省委巡视组汇报提纲向省委巡视组汇报提纲各位领导:首先,我代表区几个班子对省委巡视组各位领导到**区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下面,我分三个部份向各位领导作简要汇报一......

    省委巡视组来谈话汇报材料

    省委巡视组来谈话汇报材料尊敬的省委巡视组领导:我叫**,现任**委常委、政府副区长,根据本人在工作实践中的体会和感受,现实事求是的向各位领导汇报我对区党委、政府党政领导......

    省委巡视组来谈话汇报材料

    省委巡视组来谈话汇报材料尊敬的省委巡视组领导:我叫**,现任**委常委、X政府副区长,根据本人在工作实践中的体会和感受,现实事求是的向各位领导汇报我对区党委、政府党政领......

    省委巡视组来谈话汇报材料

    【省委巡视组来谈话汇报材料】迎接省委巡视汇报材料省委巡视组来谈话汇报材料尊敬的省委巡视组领导:我叫**,现任**委常委、政府副区长,根据本人在工作实践中的体会和感受,现......

    省委巡视组谈话汇报材料(五篇模版)

    省委巡视组谈话汇报材料 省委第十巡视组: 结合贵组下发的谈话提纲,现就有关情况及问题汇报如下: 一、县委贯彻落实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以及省委要求情况和......

    省委巡视组来谈话汇报材料

    省委巡视组来***谈话汇报材料尊敬的省委巡视组领导: 我叫**,现任**委常委、&政府副区长,根据本人在工 作实践中的体会和感受,现实事求是的向各位领导汇报我对区党委、政府党政领......

    省委巡视组检查工作汇报(范文大全)

    工 作 汇 报 中共ⅩⅩ乡委员会 ⅩⅩ乡人民政府 (ⅩⅩ年5月11日) 一、乡情介绍 ⅩⅩ乡地处合水县南部,山、川、塬皆有,罗段公路纵贯全境。全乡辖6个行政村,40个自然村,3517户,14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