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大学生“走读湖南乡村文化”暨湖南生态文明建设公益实践活动调研文章格式内容要求

时间:2019-05-13 20:07: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二届大学生“走读湖南乡村文化”暨湖南生态文明建设公益实践活动调研文章格式内容要求》,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二届大学生“走读湖南乡村文化”暨湖南生态文明建设公益实践活动调研文章格式内容要求》。

第一篇:第二届大学生“走读湖南乡村文化”暨湖南生态文明建设公益实践活动调研文章格式内容要求

第二届大学生“走读湖南乡村文化”暨湖南生态文明建设公益实践活动调研文章格式内容要求

为全面规范第二届大学生“走读湖南乡村文化”暨湖南生态文明建设公益实践活动的调研文章书写格式,方便专家评审,确保评审规范性,现将第二届大学生“走读湖南乡村文化”暨湖南生态文明建设公益实践活动调研文章撰写格式规定如下:

一、调研文章内容要求。

论文应由7个部分组成,排列顺序依次为:(1)封面;(2)摘要和关键词;(3)目录;(4)主体部分;(5)结束语;(6)小组辅导员/指导老师评估意见;(7)附录。

1、封面

包括调研文章题目。学校名称、团队名称、指导老师、小组人员详情、调研实施地点、调研时间段(1)文章题目

文章题目应准确、鲜明、简洁,能概括整个论文中最主要和最重要的内容。题目一般不宜超过25个中文字,若语意未尽,可用副标题补充说明。副标题应处于从属地位,一般可在题目的下一行用破折号“——”引出。论文题目应避免使用不常用缩略词、首字母缩写字、字符、代号和公式等。

(2)学校名称、团队名称、指导老师、小组人员详情、调研实施地点、调研时间

学校名称应用全称;团队名称、指导老师(注明老师职称)、小组人员(注明各组员的院系专业年级),调研实施地点尽量详细,格式为“XX市XX县XX乡(镇)XX村XX组”,调研时间格式为“X月X日——X月X日”。

2、摘要和关键词(1)摘要内容:从事这一研究的目的和重要性;研究的主要内容,指明完成了哪些工作;获得的基本结论和研究成果,突出论文的新见解;结论或结果的意义。

(2)摘要要求:结构严谨,表达简明,语义确切,文字简炼,内容充分概括,体现论文工作的核心思想,其字数一般一般约500字。

(3)关键词:是为用户查找文献,从文中选取出来用来揭示全文主题内容的一组词语或术语,应尽量采用词表中的规范词(参照相应的技术术语标准)。关键词一般为3-8个,按词条的外延层次排列(外延大的排在前面)。

3、目录

目录按章、节序号和标题编写,一般为二级或三级,目录中应包括调研文章主体、结束语、小组辅导员/指导老师评估意见、附录。

4、主体部分(1)主体内容说明。

主体部分是实践报告的核心内容,是对实践活动的详细表述。这部分内容为作者所要论述的主要事实和观点,包括介绍调研实践活动的目的、相关背景、时间、地点、人员、调查手段组成,以及对实践活动中得到的结论的详细叙述。要能够体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有新观点、新思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对实际工作有指导作用和借鉴作用,能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报告内容观点鲜明,重点突出,结构合理,条理清晰,文字通畅、精炼。正文字数一般为5000字左右(不包括图表),如有需要,个别调研文章字数可酌情增加。(2)章节标题及层次。

论文主体分章节条撰写,每章应另起一行。

章节标题要突出重点,简明扼要、层次清晰。字数一般在15字以内,不得使用标点符号。标点中尽量不采用英文缩写词,对必须采用者,应使用本行业的通用缩写词。

层次以少为宜,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三级标题的层次按章(如“第一章”)、节(如“1.1”)、条(如“1.1.1”)的格式编写,各章题序的阿拉伯数字用Times New Roman体。

5、结束语

结束语包含对整个实践活动进行归纳和综合而得到的收获和感悟,也可以包括实践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6、小组辅导员/指导老师评估意见

指导老师写出对所指导小组调研内容的选题方向的见解,并对调研小组提出的解决方案进行评估。

7、附录

对于某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又具有参考价值的内容可以编入实践报告的附录中。

二、调研文章格式要求

1、字体字号

(1)封面论文题目(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学校名称、团队名称、指导老师、小组人员详情、调研实施地点、调研时间各起一行(三号仿宋体加粗);

(2)摘要(三号黑体加粗居中),摘要文字部分(小四号宋体)关键词(三号黑体加粗居左),关键词内容(关键词之间用逗号分开,四号宋体);

(3)目录(小二号黑体居中),目录内容大标题(四号宋体加粗),目录内容小标题(四号宋体);

(4)主体部分。实践报告中汉字必须使用国家正式公布过的规范字。章标题(三号黑体居中),节标题(小三号黑体居左),条标题(四号黑体居左),正文(四号宋体),数字和字母(Times New Roman体);

(5)结束语、小组辅导员/指导老师评估意见、附录(三号黑体加粗居中),内容部分(四号宋体)。

2、边距、行距、页眉、页脚

边距:上、左边距一律为2.5cm;下、右边距一律为2cm。行距:章、节、条三级标题为单倍行距,段前、段后各设为0.5行(即前后各空0.5行)。正文为25磅行距,段前、段后无空行(即空0行)。

页眉(小五号宋体):页眉标注从摘要和关键词部分开始。页脚:论文页码,从“主体部分”开始,直至“附录”结束,用五号阿拉伯数字编连续码,页码位于页脚居右。

3、表格

每个表格应有自己的表序和表题,表序和表题应写在表格上方居中排放,表序后空一格书写表题。表题(五号宋体加粗),表内文字为5号宋体,数字和字母为5号Times New Roman体。表格允许下页续写,续写时表题可省略,但表头应重复写,并在右上方写“续表××”。

4、插图

文中的插图必须精心制作,线条要匀称,图面要整洁美观;插图6幅以内,用计算机绘制;若为照片,应提供清晰的彩色照片,比例适中。插图一律插入正文的相应位置,并著名图号、图题每幅插图应有图序和图题,图序和图题应放在图位下方居中处,图序和图题五号宋体加粗。

大学生走读湖南乡村文化活动办公室

二O一四年七月

第二篇:湖南乡村文化调研活动

“乡村文化”之我见

走读湖南乡村文化调研活动11级英语一班 曹玲 *** 乡村文化相对于城市文化而言,在传统农业社会里,两者只有分布上的差别而无性质上的不同。乡村文化是城市文化的根柢。一批又一批文人学士经由科举考试或其他途径,从乡村来到城市,同时也把文化输入城市。由于在重土观念的支配下,绝大多数从政或游学的士子,都将他们离家在外的寓居之地视作人生旅途的驿站,最后还要返归故里,只有故里才是他们心理情感上真正认同的归宿之地,所以告老还乡的士子又将文化带回了乡村。此外,还有不少由于种种原因一辈子不离故土的乡村知识分子,他们设馆授徒,教授乡里,其中亦不乏学问高人。这样看来,乡村始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汪洋大海,而城市不过是这汪洋大海中零星散处的岛屿。换言之,乡村是传统文化生长的家园,而城市则多少像作是传统文化的聚散地。这种文化布局与传统农业社会的经济——政治结构是相吻合的。近代意义上的城市文化,即市民文化,如同纯粹的农民文化(乡村文化不等于农民文化)一样,远未发展壮大,都是不登大雅之堂的俗文化。传统社会只有一种雅文化,即为统治者所认可和提倡的文化,这种文化覆盖着城市和乡村,尽管它在内容上有纷纭繁复的多样性,但从未有过城市和乡村的差异。士子们从农村中来、到农村中去的不停流动,已将这种差异排除在可能发生的范围以外。

在这次暑假活动中,我走进了湖南乡村,通过对一些乡村农民的调查和亲身体验,总结了并收获了许多经验,我主要调研的主题是“农村文化建设”,为了使调查的内容更具代表性,我走访了周边的几个村子并对不同年龄阶段的人们进行了分类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适当的分析和总结,下面我将一一展示。

农村文化建设经过几十年的实践探索,尽管困难重重,但其存在的社会价值早已得到人们的公认。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广大农民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同时文化的存在也将更有利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但因为很多传统的生活习惯、习俗仍抑制着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结合调查结果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我认为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管理的不善。没有固定的管理人员,有的仅仅出于对文化活动的爱好,责任感不强,文化室开放没有规律。二是农村的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不能为人们提供个好的文化交流的环境。即便有文化室,它也开放的比较少,活动少,即便是搞点活动,活动的内容页比较老套。会造成吸引力较弱的现象。真正对农民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各类培训、知识讲座等却无人组织,很难满足农民求知、求美、求乐的需要。有的村文化室,本身就缺乏文化氛围,很难吸引农民群众。三是认识不足,一些农村基层干部,对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对农村文化室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往往考虑眼前利益多,缺乏总体思考。甚至有的村干部把文化建设认为是可有可无的。四是农村文化室没有正常的资金投入,管理人员应有的报酬得不到保证,活动器材不能及时更新,严重影响文化活动的开展,使农村文化室这块阵地不能健康地发展下去。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成为当务之急。我认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完善文化开展中的不足。一是资源共享。随着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日益得到重视,许多镇党委要求村党组织要建立“文化室”,为人们办一个综合性村级文化室,做到资源共响,这样既可作为农村干部群众学习的课堂,又可作为开展文化娱乐活动的场所,从而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对象的文化需求。二是激发活力。农村文化室要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开展生动活泼、健康有益的文化娱乐活动。根据不同季节合理组织农民开展有针对性的农业科技讲座、培训等。利用节假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三是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选择合格的管理人员,是保证农村文化室具有旺盛活力的关键。

在这次的活动中,我走进了几家乡村农民之家。目前,乡村的文化现状是:

一、看电视,是村民们最主要的休闲文化方式。兴趣来时,在家唱唱卡拉OK,有电脑的村民上上网,聊聊天。

二、看书读报的村民不多。因村民对读书看报有兴趣的人少,加上购书订报的村民少,其读书看报条件有限,没能养成读书看报的良好习惯。

三、打牌娱乐,是村民休闲的又一休闲文化方式。在农村普遍存在的现象是,扑克、麻将多数农家都有,家中除见到一些中学生课本、赶场时别人送的几本医院宣传资料外,很难见到文学、医学、农业科技和养殖技术等报刊。如此的农家环境,大人们时常斗地主、打麻将,让家里的小孩子在不知不觉中也学会了打牌,身心健康受到损害。

四、寿辰、嫁娶、丧事是传统的乡村文化。在农村,这三种文化在攀比之风的影响下,大操大办,铺张浪费,影响家庭经济发展的问题十分突出。

五、建起的农家书屋、坝坝电影,还没显示出应有的作用。因村民看书读报的人少和书屋管理没跟上等原因,村民读书不方便,而下乡巡回放电影,看电影的人不太多,效果不明显。

六、因多种原因,造成乡村没办法组织开展健康有趣的文化活动,喜爱唱歌跳舞展示自己的村民,没舞台没机会参与其中。乡村文化难以开展起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些领导重视不够,忙于抓经济发展,忽略了文化建设。

二、缺乏组织和领导。目前的村干部,因受年龄偏大,文化不高,对唱歌跳舞感兴趣的人少等原因,乡村文化意识淡薄。

三、缺乏活动经费,无力组织开展文化活动。

四、缺乏文艺骨干,无法带动村民们参与。

五、区县文化馆对镇村文化活动的组织管理、文艺人才培训的力度不够。

六、村民没有开展乡村文化活动的阵地、舞台。

怎样改善目前这种乡村文化的现状呢?一些当地村政府干部以及当地村民给了一些建议,一、乡村文化,应引起市区镇村领导的重视。应该像抓新农村建设的几大“硬件”设施一样,抓好乡村文化建设,把文化“软件”作为建设新农村的重要项目。

二、市区镇应拨出乡村文化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有条件的村,把乡村文化活动开展起来。

三、市区县文化馆应加大力度,为乡村培训文艺组织、表演人才。

四、乡镇文化站应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

五、镇村领导对本乡本土的传统文化要传承和发扬,对村民自发组织、开展的文化活动要给予引导,支持村民把文化活动开展好,坚持下去。

六、城市机关、企业、学校定点帮扶乡村文化,请进来走出去,共同繁荣城乡文化。

七、农家书屋应专人管理,定时开放,方便村民借阅书刊。让村民在书屋里受益。

八、条件好的村,应配置读报栏,把订阅的党报、川农报张贴出来,让村民及时了解党的方针政策,国内外发生的重大新闻,了解增加收入的信息、项目和技术。

乡村文化尽管在近代受尽晦盲困顿之苦,但这并不意味着乡村文化从此一蹶不振,再无否极泰来的可能和希望,因为乡村文化本身拥有还不曾充分展现的光彩和价值。

在近代以前,可以说没有任何一种别的文化可与乡村文化匹敌为偶。进入近代以后,随着工业社会的逐步形成,一种崭新的城市文化蓬勃兴起,昂扬直上,这才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的社会——文化结构,形成了两种社会、两种文化对峙并存的二元格局。虽然总的来说城市及其文化目前在这个二元格局中占有优势,但乡村及其文化在最本质的方面或许更适宜人的生存与发展。因为比较一下就会发现:乡村处于大自然的怀抱之中,并与大自然和谐协调,表达了一种“天人合一”的理念;乡村永远属于充满了动、植物生命的有机物的绿色世界,到处洋溢着勃勃的生命活力和丰富多彩的生命情趣;乡村空气清新,生活淡泊、宁静;农民安闲舒缓,其劳动一遵大自然风雨晦明、春夏秋冬的节律。而城市在这些方面恰恰与乡村相反。尽管城市也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之中,但它向来以“人工”巧夺“天工”,亦即以其美轮美奂的人工设计与雕饰,凌驾于大自然之上,表达了一种“人定胜天”的理念;城市属于触目皆是玻璃、钢铁、混凝土、砖石、机器等等无机物的灰色世界,给人一种冷寂、呆板、机械的感觉;

城市空气污浊,生活奢华、喧闹;市民忙碌紧张,其工作不受自然节律的限制而完全出于人为的安排和规定。显然,以上这些不同并非无关宏旨,而是意味深长,至少它们揭示了所谓城乡差别、对立,一言以蔽之,乃是两个世界——绿色世界与灰色世界的差别和对立。

由于人的生命来自于绿色世界,并且只与绿色世界相适应,所以早在城乡对立初露端倪的古代,一些对生命脉动极为敏感的思想家就不断发出返朴归真、回到大自然中去的号召。而到了近代工业化大城市兴起以后,从乡下人摇身一变而为城市中人的第一代农民子弟,总是不能完全适应城市的生活环境,有一种被高楼、街道、汽车包围并驾空的感觉,内心深处仍在留恋乡村的碧水、蓝天、绿地,并梦想有朝一日在乡村终于发达起来的时候,再重新还原为乡下人。当今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出现的人们在择居方面宁要小城镇,不要大城市;以及就大城市而言,宁要靠近乡野的市郊,不要高楼林立的市区,不正是开始迈出这种“还原”的第一步吗?不消说,这种由城市中人向乡下人的“还原”,是对大都市文明的反动,是对灰色世界的逃离;同时,从根本上说,也是迷茫的灵魂在重返它的真正的“家”,是漂泊的生命在回归到它几十万年来曾经生息于斯、繁衍于斯、进化于斯因而也只适宜于斯的绿色大地。不言而喻,乡村要成为人类生命的乐园,除开它天然拥有绿色世界以外,还必须以其经济、社会的高度发达为先决条件。只有乡村在提供便利的生活条件方面达到或接近城市的水平,人们才愿意走出城市,到介于城乡之间的市郊或小城镇去居住;只有将来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促使相当数量的行业变得如同农业一样,适宜于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人们才有可能带着工作上山下乡,到绿色乡野上安家落户,扎根生活。那时,城市或许会出现某种人去楼空的现象,乡村反倒充实、繁荣起来。由于在生活上能够兼取城乡之长以满足人的各种需要,又由于生产活动的多样化同时带来谋生手段的多样化,再加上到处莺歌燕舞的活泼景象和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无限风光,乡村将成为人们普遍向往的地方。如果说迄今为止的现代化(当然包括以前的近代化)实际走的是一条城市化道路,那么,未来的后现代化必将走上乡村化道路。换言之,乡村化道路一定会成为继城市化道路之后的又一人类必由之路。沿着这一道路向前迈进,人类将会迎来一个家给人足、其乐融融的,兴旺发达的村落时代——在这个时代,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的乡村文化,该具有怎样重要的价值,该闪耀着怎样绚丽的光彩,不是尽可大胆地想象吗!

未来的乡村化道路,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正在积极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农业大国来说,无疑提供了一个极其有益的启示,即:我们今天不应再重复过去那种片面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老路,而应当放长眼光,从实际国情出发,把农村、农业、农民摆到适当的位置,给予高度重视,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切实搞好乡村建设,在基本稳定乡村绝大多数人口的基础上,逐步消灭城乡差别;待到生产力特别是科学技术有了突破性进展之后,再上一个新台阶,直接进入乡村化时代。虽然这可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只要把握住总的发展趋势,我们就有理由相信,我们将来一定会走上乡村化道路,一定会迎来乡村化时代。

在这次的湖南乡村文化调研活动中,我认识到了乡村文化的含义,它的没落及原因,但是随着现代化进程,乡村文化也逐渐成为我们文化大国文化发展的重要元素之一。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乡村文化,重视乡村文化,大力发展乡村文化,开创乡村文化新纪元。我们不仅要结合已有的优秀乡村文化,更要结合实际,立足事实发展乡村文化,把乡村文化打造成文化产业的有力支撑点。为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更充足更完善的准备!

第三篇:2012年大学生暑期“走读湖南乡村文化”活动记录

2012年大学生暑期“走读湖南乡村文化”活动记录

采访市文化局文艺科科长肖建强记录:

湘潭市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共有84个,湘潭县20个,湘乡市22个韶山市7个,雨湖区18个,岳塘区12个,九华工业区1个,高新区2个,昭山示范区2个。

基层文化各地发展相对平衡,文化站建设呈现较好发展形态有以下几个原因:1.政治气候好,有硬性政策规定2.实际性投入政策,新建、改建文化站24万元一个,3.每个文化站设施设备投入12万,整个湘潭市已覆盖70%4.每个文化站配备有1-4名文化专干

5.2011年开始中央规定免费开放文化站,给与每个文化站5万元资金补助。

总的来说,自十七大六中全会以来,湘潭各地文化发展较之前有质的飞跃,投入也是有史以来最大的。基层文化活动开展特点:参差不齐、有好有坏,与当地党委机关的重视、关怀,文化站专干水平有重要联系,人的因素占据第一影响。

以下为文化站建设相对较好,具有代表性:

湘潭县易俗河镇文化站;

湘乡市胡天、龙洞镇文化站(湘乡整体情况较好);

韶山市韶山乡;

岳塘区荷塘乡镇、霞城;

雨湖区楠竹山;

乡镇文化站作为带编制、最基层的文化行政部门,其职能以八个字简单概括:组织、辅导、报告、管理。

组织:文化站应组织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群众喜闻乐见的一切文化体育活动;辅导:文化站有责任,有义务开展文化辅导,对群众做基本培训,普及现代科学技术等等;

报告:对违纪的文化活动和现象,应向上级做及时的汇报,一方面对管理乱的文化场所比如网吧,有权利报告,但无执法权;另一方面,文物管理,文物破坏现象严重,比如非法挖掘,应做及时的文化报告;

管理:对狭义的文化(文文娱、体育、广播电视、新闻出版)以及日常文化进行基层管理;

文化活动之一的下乡演出,湘潭每年保证600场以上,2007年开始,投入越来越大,属于公共文化服务,大部分免费演出,少量收费;8个字方针“演艺惠民,送戏下乡”。未来发展规划方向为”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改革开放带来的文化成果”,文化发展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文化进步意味着社会进步。

实施方面1.充分提供免费开放的公共文化设施; 2.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手段和水平;3.吸引人民群众更多更好利用公共文化成果,全心全意接待人名群众;

采访湘潭县谭家山镇综合文化站站长刘美英记录:

谭家山镇综合文化站占地200多平米,于11年11月正式投入使用,现已按要求配备阅览室、文化共享工程室、培训室、多功能活动室、文化管理用房,还设立了青少年校外辅导室,提供暑期辅导,另外正在进行绿色网吧的筹备工作。文化站全部设施均免费开放。自2012年谭家山镇机构改革以来,文化站完成了站址搬迁、阵地建设、设备完善等工作,农家书屋覆盖全镇28个村,基本形成一个农村文化服务圈。体育、文化用品基本到位,但娱乐设施还未健全。

谭家山镇目前有腰鼓队6支,军鼓队3支,舞狮队2支,且群众每天都自发组织跳广场舞,由此可见人民在物质条件好转的情况下对文化生活的要求也在提高。

另外,谭家山镇目前正在筹备撰写《谭家山文史》,这是该镇首次进行系统全面的文化挖掘工作,相信将给谭家山镇的文化建设带来勃勃生机。

刘站长还为我们总结了镇上文化工作的三大难点:一是投入比较匮乏,文化工作不能自给自足,资金来源主要靠财政拨款,这给文化产业发展带来很大不便;二是人民群众的积极性难以调动;三是上级领导重视程度还不够,谭家山镇领导在文化方面已是比较重视,反观某些乡镇,文化站没有专职工作人员,设施设备不健全,兼职站长不知文化站职责等情况都颇为严重。

对此,刘站长提了一点建议,那就是把文化工作成果放入领导干部的绩效考核之中,以此强调文化工作重要性,提高领导重视程度。

采访村民罗某记录:

大部分群众对文化生活的要求提高,但政府供给的文化设施还不够健全,种类过于单一。同时,宣传工作和执行力力度都还不够,应大力加强。

第四篇:李友志副省长在首届大学生“走读湖南乡村文化”活动启动仪式上的讲话

在TASKIN德思勤〃首届大学生“走读湖南

乡村文化”活动启动仪式的讲话

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李友志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们汇聚一堂,在这里隆重举行首届大学生“走读湖南乡村文化”活动启动仪式。这是湖南农村文化发展历程中的一件喜事,也是一项创新之举!首先,请容许我代表湖南省人民政府向首届大学生“走读湖南乡村文化”活动组委会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参加此次活动的的指导老师、同学们表示亲切的问候,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湖南农村文化发展的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发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号召。湖南作为农业大省,农村文化建设的地位和作用举足轻重。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对于促进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届大学生“走读湖南乡村文化”活动,认真领会党和政府的精神,符合我省农村的实际状况。是大好事,大实事。这里,我提几点希望。

一、加强领导,认真组织,精心实施。组织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组委会一定要认真领会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做好各项工作,尤其是安全和评优工作。各主办单位要发扬自身优势,支持确保这项活动有始有终,“走读”活动所到的市州、县、乡村都要积极予以配合,大力支持。

二、各高校要高度重视,积极参与。这个活动给大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实践平台,各高校要以此为契机,在正常开展教学活动的情况下,抓住机会,创造条件,多组织大学生到农村、到基层、到生产一线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使我们的大学生不仅是理论家,更是实干家。

三、参加这次活动的同学们要弘扬“文化义工”的志愿者精神,扎扎实实的做好调研。青年大学生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国家的希望。你们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热情很高。希望你们特别是大学生党员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深入学习党和政府的有关政策,深入农村、深入群众,倾听群众的呼声,把党和政府的声音传递到群众中去。要按照组委会的有关要求,学校的统一安排,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认真做好调研工作。

四、新闻媒体要加强对“走读”活动的报道宣传,为文化强省贡献力量。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建设,采取了一系列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措施。农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得到了改善,农村文化建设出现了一些新亮点。新闻媒体要以此为契

机,结合新闻系统的走转改的经验,与大学生一起,深入挖掘,塑造典型,把我省的农村文化建设推向新的高度,为我省农村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贡献力量!

最后,预祝首届大学生“走读湖南乡村文化”活动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第五篇:关于开展生态文明乡村建设“五个一”主题实践活动的通知

关于开展生态文明乡村建设“五个一”

主题实践活动的通知

各单位:

为进一步推进我县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充分发挥教育的辐射带动作用,营造“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整个社会”的浓厚氛围,根据县教育局的有关要求,经研究决定,在全校学生中开展生态文明乡村建设“五个一”主题实践活动,具体安排如下:

1.开展一次“生态文明乡村建设”主题宣讲活动。各学校要充分利用好暑期社会实践这一载体,通过《致家长的一封信》,面向广大学生家长宣传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的重要意义、任务目标,号召家长、学生共同参与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成为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的倡导者、推动者和实践者。

2.开展一次“清洁家园,美化乡村”亲子共建行动。以“倡导生态文明,共建美好家园”为主题,编写一期以“生态文明乡村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手抄报、与父母一起开展一次以清扫围城、围路、围河垃圾和清除电线杆、建筑物上的“牛皮癣”为主要内容的“清洁家园”行动,让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每个家庭的自觉行动。

3.提一条合理化建议。既可结合本村(镇)实际,因村制宜,也可从全局着眼,紧扣当前影响生态文明乡村建设中的热点、难

—1—

点问题,围绕“如何调动村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性”“如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开展”等主题,在师生中开展“我为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献一策”金点子征集活动,以学校为单位整理报送乡镇(街道)生态文明乡村建设领导小组。

4.开展一次“学雷锋精神,做儒雅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各学校要成立少先队、共青团志愿服务小组,深入本村、镇(街道)、社区敬老院,开展“尊老、敬老、助老”志愿服务活动,为孤寡病残老人打扫卫生、聊天叙情等活动。开展“感动校园十大人物”、“校园十大孝星” 等评选活动,选树一批助人为乐、孝老爱亲、诚实守信等方面的典型,用身边的人和事教育身边的人。

5.开展一次有奖征文和绘画比赛。以“我爱美丽家园”为主题,以师生在暑期所听、所看、所体验到的各方面的新变化为题材,组织师生用自己手中的笔抒发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新成果给每个家庭带来的幸福生活,描绘家乡生态、自然、人文“天人合一”的幽美环境,开学后以学校为单位进行统一展评。

各学校要深刻认识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工作的重要性,成立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努力配合好全县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工作。要及时总结工作中的好做法和好经验,活动开展情况随时向学校办公室报告,便于统一调度安排宣传工作。各学校要积极主动向县电视台、教育网等媒体投稿,进行宣传报道。

—2—

二〇一二年七月

—3—

下载第二届大学生“走读湖南乡村文化”暨湖南生态文明建设公益实践活动调研文章格式内容要求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二届大学生“走读湖南乡村文化”暨湖南生态文明建设公益实践活动调研文章格式内容要求.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