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清泉镇中小学部预防麻疹应急预案
清泉镇中小学部预防麻疹应急预案
为贯彻落实教育总支麻疹疫情防控文件精神和会议要求,全面掌控疫情信息,科学落实防控措施,竭力维护社会稳定,有效处置突发疫情,特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机构 组
长:徐建国
副组长:吴小勇、周锐、熊光博 组
员:
一、二年级班主任
二、预防措施
1、平时预防措施。加强学校日常卫生管理,及时发现和隔离患者是预防和防止流行的主要措施。平时要加强晨检和午检,培养良好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注意教室内外清洁卫生,教室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等。
2、由于目前是该传染病的好发季节,故建议孩子家长不要带孩子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还可以口服一些抗病毒的中草药如板兰根、大清叶、双黄连等。
3、加强营养,注意膳食合理搭配,保证休息时间,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4、发生病人后措施。病人及时隔离治疗,对被病人接触污染过的毛巾、水杯、玩具、食具、便器、等物品要予以消毒。对病人的鼻咽分泌物、粪便也应消毒。落实晨检,对密切接触者加强医学观察,注意观察密切接触者有无发热、皮疹等情况。减少与其他班级并班,集会或集体活动。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和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等。
5、各班加强晨检和午检工作,及时检查学生的体征,对于出现可疑现象和可疑人员马上进行报告。
6、做好厕所等公共场所环境卫生工作,防止肠道、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
三、应急处理措施
1、加强早晨和中午的检查工作,出现可疑现象和可疑人员时,先由各班晨检教师上报到学校;
2、班主任立即通知学生家长,带学生去医院检查确诊;
3、病情确诊后,学生进行融离治疗,愈后再返校,其所在的班级立即采取隔离措施,进入医学观察期10天,并进行全面消毒,所使用过的学习物品等也要彻底进行消毒(消毒——清洁——消毒),以防传染给别的学生,另外,给每位学生口服抗病毒的中草药板兰根预防,使用滴露肥皂。
四、报告时限和程序
发现麻疹疫情或疑似疫情,应当及时向学校预防麻疹应急小组领导报告,要同时向总支领导报告。
清泉镇中小学部
2015.4.12
第二篇:麻疹应急预案
张公庙镇麻疹疫情卫生应急预案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症、麻疹粘膜斑及全身丘疹为特征。麻疹患者为唯一传染源,病毒存在于眼结膜、鼻、口咽和气管等分泌物中,通过喷嚏、咳嗽和说话等由飞沫传播,具有传播速度快、人群普遍易感等特点。目前,防控形势十分严峻。为做好麻疹的预防控制工作,及时采取有效的医疗救治措施,防止麻疹疫情蔓延,保护人民健康,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预案。
一、指导思想
以建立“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长效管理与应急处理机制为根本,以“力争不蔓延、确保不死亡”为工作目标,全面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工作要求,从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三个环节入手,抓好麻疹防治工作,为保障我辖区广大居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做出积极贡献。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
(一)医疗救治应急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郭于春 副组长:唐 波 成 员:严为民 孙元海 刘清平王扬眉 陈琦 职 责:贯彻落实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和工作部署;制定和修订麻疹医疗救治应急预案;负责应对突发麻疹疫情和麻疹医疗救治应急预案的演练、实施、指挥和协调工作。
(二)临床救援组
组 长:严为民 副组长:李林洲
成 员:陈海军 王扬眉 刘清平刘玉英
职 责:负责预检分诊工作,对发热、皮疹、咳嗽等病人做好体温测量,对疑似病人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指导病人的诊断、治疗、急危重病人的抢救,疑难、疑似病人的会诊及病人的转诊、转院工作。
(三)感染控制组
组 长:孙元海 副组长:夏尊琦
成 员:陆绪菊 尹绍先 刘申霞
职 责:熟练掌握《医院感染控制技术指南》,负责就诊流程和防护指导以及感染控制措施的实施。
(四)消毒隔离组
组 长:刘清平
成 员:王扬眉 曹辉华 刘海珍 职 责:负责发热门诊、隔离病房的配备和流程管理,医护人员的安全防护措施的监督指导;空气、排泄物、物体表面、和医疗用品的消毒及监测;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做好医疗废物的处理。
(五)疫情报告组
组 长:唐 波
成 员:刘清平刘海珍 曹红萍
职 责:负责麻疹疫情网络直报工作,负责医务人员传染病报告规范管理及培训;负责疫情登记,确保24小时内疫情报告通讯畅通,及时收集、上报传染病报告卡。
三、工作要求
(一)切实加强应对麻疹医疗救治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级人员要明确工作职责,落实责任目标,从预案下发起立即进入应急准备状态,随时准备开展应对突发疫情的医疗救治工作,要求各成员必须24小时开机,如因信息不畅通造成的损失及后果将追究当事人责任。
(二)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演练和医疗救治工作
组织医护人员进行全员培训,使其熟练掌握麻疹相关防控知识、诊疗方案、处置原则、工作流程等。加强麻疹病例的治疗和护理工作,做好麻疹疑似病例的诊断和报告工作,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对病人进行隔离和医疗救治,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三)严格落实预检分诊制度
按照《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规定要求,配备有一定临床经验、经过麻疹诊疗知识培训的医师出诊。对具有发热、出疹等症状的患者进行预检和筛查,对疑似病人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同时进行医学观察,临床诊断病人转隔离病房治疗,排除的患者转普通门诊治疗。
(四)严格落实感染控制要求
建立并落实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完善工作规范和流程,有效开展消毒隔离工作,科学实施医护人员个人防护。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严格实验室质量控制。加强麻疹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管理,对麻疹就诊病例要做好隔离,原则上隔离至出疹后5天,症状严重者延长至14天,减少与他人接触,避免感染其他患者。要加强人流和物流的管理,严格执行探视制度,防止院内交叉感染。
(五)完善疫情报告管理
严格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等规定进行麻疹病例的网络直报工作。保证报告病例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一定做到不瞒报、不误报、不漏报。对于门诊就诊病例,接诊医生要详细填写病人真实情况和联系方式,并及时通知上报疾控中心,以便开展个案调查等工作。
(六)妥善做好病例转运工作
要设置专门的区域停放转运救护车辆,配置洗消设施,配备专门的医护人员、司机、救护车辆负责麻疹病例的转运工作,并做好病例转运交接记录。
(七)做好医疗救治物资贮备工作
储备必需的抢救设备、药品、防护用品、消毒用品等。要及时评估储备的医疗资源,一旦资源不足,应及时汇报。
张公庙镇中心卫生院
二0一三年六月十五日
第三篇:麻疹应急预案
清道卫生院麻疹防治工作应急预案
为切实加强我院麻疹防治工作的领导,有效应对我镇可能出现的麻疹疫情,强化对疫情防控和病例救治工作的技术指导,提高科学防治水平,保障公众健康,维护社会稳定,积极预防、有效控制麻疹在我镇的发生和流行,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绵竹市疾控中心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麻疹防治工作应急预案:
一、组织领导
成立“清道卫生院麻疹防治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张文科 副组长:陈
刚
成员: 张国东
李兴洪
王开兵
方秀琼 廖清玉
廖敏 主要职责:负责对全镇麻疹防治工作的组织、实施、管理、指导监督并协调院内外工作,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我院麻疹防治工作情况,以确保防治工作的顺利进行。下设三个组:疫情防控组、医疗救治组和防控知识宣传组。
疫情防控组成员: 组长:廖清玉
成员:赵敏、张绍静、孔婷婷、申兵、古朝阳
疫情防控组职责为:负责制定和完善疫情防控措施和方案,组织开展疫情监测报告、流行病学调查、采样检测、消毒隔离等工作,落实对防控工作的技术指导,组织对重大疫情的处置。医疗救治组: 组长:方秀琼
成员:张国东、王开彬、张礼娟、俞秀平
医疗救治组职责为:负责对麻疹疑似病例的初步医疗救治工作。落实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印发的《全国麻疹监测方案》技术指南,防止院内疫情传播;组织开展麻疹诊疗方案、医院感染控制等技术培训,提高我院医疗救治、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能力和水平。
防控知识宣传组: 组长:赵敏
成员:申兵、孔婷婷、张绍静、古朝阳
防控知识宣传组职责为:按照科学、客观、适度的原则,组织防控工作知识宣传,保障疫情处置工作开展和社会安定。普及麻疹预防知识,消除社会公众的恐慌心理和焦躁情绪。
二、人力及物资药品储备 后勤保障组: 组长:廖敏
成员:唐宗珂、左国会、申兵、黄佰健
积极组织,做好各类应急储备,健全应急储备工作。抽调各科室精干人员,加入麻疹防控小组;克服困难,充实物资储备,配备防护镜、隔离服,防护口罩等院感防控物品。
三、疾病检测及防控
1、加强辖区麻疹疫苗查漏补种工作,做好宣传动员,使广大群众知晓麻疹的危害性,积极与学校协调沟通,共同做好学校 和托幼机构及适龄人群的麻疹疫苗查漏补种。
2、开设发热门诊,加强门诊发热病人的预检分诊工作。选派内科有临床经验的高年资医师坐诊,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建立、健全门诊登记工作,规范诊疗流程,接诊医生要切实做好麻疹的诊断与鉴别诊断,遇有发热及出疹样症状患者,要高度警惕,详细登记患者姓名、家庭地址和电话等信息,以备及时报告。
四、报告程序
发现人麻疹症状怀疑病例,经医疗救治组会诊后按程序报绵竹市疾控中心。
清道卫生院
2015年4月1日
第四篇:麻疹防控应急预案
王庆坨镇九街小学卫生服务中心
麻疹防控应急预案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症、麻疹粘膜斑及全身丘疹为特征。麻疹患者为唯一传染源,病毒存在于眼结膜、鼻、口咽和气管等分泌物中,通过喷嚏、咳嗽和说话等由飞沫传播,具有传播速度快、人群普遍易感等特点。目前,防控形势十分严峻。为做好麻疹的预防控制工作,及时采取有效的医疗救治措施,防止麻疹疫情蔓延,保护人民健康,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预案。
一、指导思想
以建立“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长效管理与应急处理机制为根本,以“力争不蔓延、确保不死亡”为工作目标,全面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工作要求,从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三个环节入手,根据传染病属地化管理的原则,配合区域内各有关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共同抓好麻疹防治工作,为保障我辖区广大居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做出积极贡献。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
(一)医疗救治应急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孟庆香 副组长:马继红 成 员:全体教师
职 责:贯彻落实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和工作部署;制定和修订麻疹医疗救治应急预案;负责中心应对突发麻疹疫情和麻疹医疗救治应急预案的演练、实施、指挥和协调工作。
(二)临床救援组
组 长:孟庆香 副组长:马继红 成 员:全体教师
(三)感染控制组
组 长:孟庆香 副组长:马继红 成 员:全体教师
职 责:熟练掌握《医院感染控制技术指南》,负责就诊流程和防护指导以及感染控制措施的实施。
(四)消毒隔离组
组 长:孟庆香 成 员:全体教师
职 责:负责发热门诊、隔离病房的配备和流程管理,医护人员的安全防护措施的监督指导;空气、排泄物、物体表面、和医疗用品的消毒及监测;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做好医疗废物的处理。
(五)疫情报告组 组 长:王佳 成 员:全体教师
职 责:负责麻疹疫情网络直报工作,负责医务人员传染病报告规范管理及培训;负责疫情登记,确保24小时内疫情报告通讯畅通,及时收集、上报传染病报告卡。
三、工作要求
(一)切实加强应对麻疹医疗救治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级人员要明确工作职责,落实责任目标,从预案下发起立即进入应急准备状态,随时准备开展应对突发疫情的医疗救治工作,要求各成员必须24小时开机,如因信息不畅通造成的损失及后果将追究当事人责任。
(二)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演练和医疗救治工作
组织医护人员进行全员培训,使其熟练掌握麻疹相关防控知识、诊疗方案、处置原则、工作流程等。加强麻疹病例的治疗和护理工作,做好麻疹疑似病例的诊断和报告工作,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对病人进行隔离和医疗救治,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严格执行国家7版《传染病学》中规定的“普通麻疹临床症状消失,出疹后5天,均可以出院。如,延长至出诊后10天”的出院标准。
(三)严格落实预检分诊制度
按照《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规定要求,配备有一定临床经验、经过麻疹诊疗知识培训的医师出诊。对具有发热、出疹等症状的患者进行预检和筛查,对疑似病人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同时进行医学观察,临床诊断病人转隔离病房治疗,排除的患者转普通门诊治疗。
(四)做好病例标本的采集与运送工作
报告麻疹病例的科室负责对就诊的麻疹疑似病例采集血标本,或通知疾控中心取样,完整填写标本送检表,标本采集率要达到100%,血标本分离血清后应放置4℃冷藏,并及时将血清标本送达疾控中心。
(五)严格落实中心感染控制要求
建立并落实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完善工作规范和流程,有效开展消毒隔离工作,科学实施医护人员个人防护。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严格实验室质量控制。加强麻疹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管理,对麻疹就诊病例要做好中心内隔离,原则上隔离至出疹后5天,症状严重者延长至10天,减少与他人接触,避免感染其他患者。要加强人流和物流的管理,严格执行探视制度,防止院内交叉感染。
(六)完善疫情报告管理
严格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等规定进行麻疹病例的网络直报工作。保证报告一○病例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一定做到不瞒报、不误报、不漏报。对于门诊就诊病例,接诊医生要详细填写病人真实情况和联系方式,并及时通知上级疾控中心,以便开展个案调查等工作。
(七)妥善做好病例转运工作 要设置专门的区域停放转运救护车辆,配置洗消设施,配备专门的医护人员、司机、救护车辆负责麻疹病例的转运工作,并做好病例转运交接记录。
(八)做好医疗救治物资贮备工作
储备必需的抢救设备、药品、防护用品、消毒用品等。要及时评估储备的医疗资源,一旦资源不足,应及时汇报。
第五篇:麻疹疫情应急处置预案
麻疹疫情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1、概述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通过呼吸道传播所引起的乙类传染病,常在冬春季发病和流行,传染性强,波及范围广,常可引起暴发及较大规模流行,尤其易在人群密集的小学及幼儿园等处引起暴发。麻疹潜伏期一般为10~11天,最短为7天,最长为2l天,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出疹(全身性斑丘疹)并伴有咳嗽、卡他性鼻炎或结膜炎。
为及时发现我区的麻疹疫情,迅速采取有效的控制策略和措施,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地实际,特制定本技术方案。
2、本方案适用范围和术语界定
本方案适用于在l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麻疹病例时的预防控制工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疾控中心在开展疫情应急处置时必须遵循本方案的技术标准和要求。
2.1麻疹病例定义
参照国家标准《麻疹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 15983—1995)执行。
2.1.1疑似病例:
(1)全身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
(2)发热(38"C或更高)。
(3)咳嗽或上呼吸道卡他症状,或结合膜炎。
具备(1)加(2)条者,或同时伴有(3)条者。
2.1.2临床诊断病例:
(4)起病早期(一般于病程第2~3日)在口腔颊粘膜见到麻疹粘膜斑(Koplik氏斑)。
(5)皮肤红色斑丘疹由耳后开始向全身扩展,持续3天以上呈典型经过。
(6)流行病学史:与确诊麻疹的病人有接触史,潜伏期6~18天。
疑似病例加(4)条或(5)条或(6)条。
2.1.3实验室确诊病例:
(7)一个月内未接种过麻疹减毒活疫苗而在血清中查到麻疹IgM抗体。
(8)恢复期病人血清中麻疹IgG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或4倍以上升高,或急性期抗体阴性而恢复期抗体阳转。
(9)从鼻咽部分泌物或血液中分离到麻疹病毒(附录A),或检测到麻疹病毒核酸。
疑似病例加(7)条或(8)条或(9)条,以及具有任何一项临床症状(1)至(5)条中任一条加(7)条或(8)条或(9)条。
2.2暴发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定义
根据《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版)的规定,在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麻疹病例,确定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的要求,必须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网上开展麻疹的相关信息报告。
2.3监测病例定义
在麻疹疫情发生后,为了及时发现和掌握新的麻疹病例,相关的医疗卫生机构在辖区范围内开展麻疹的主动搜索等有关监测工作,期间发现的病例称之为监测病例。而其搜索的范围按现场实际、疫情波及地等情况,由疾控中心具体确定。
3、部门职责与组织保障
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的要求,县卫生局、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疾控中心以及其它相关部门必须切实履行各自的工作职责,加强对麻疹预防控制工作的组织领导、技术支持、后勤保障、监督检查等工作,提高麻疹预防控制工作的成效。
3.1部门职责
3.1.1县卫生局应组织相关部门提供麻疹应急处置所必要的经费、物资等保障,敦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相关部门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3.1.2县卫生局应急办应组织、协调疫情的调查处理和医疗救治工作,正面引导宣传,加强与其它部门的沟通与协作。
3.1.3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麻疹病人或疑似病人的医疗救护、现场救治等工
作;协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及相关标本的采集;及时发现疫情,及时报告。
3.1.4县卫生监督局应对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传染病疫情报告、医疗救治、防控措施等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查处违法行为;积极开展卫生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
3.1.5县疾控中心负责对麻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的追踪、医学观察和疫苗应急接种;指导收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麻疹病例进行隔离治疗;开展对有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小学校、幼儿园的麻疹病例的主动搜索;落实疫点、疫区的处理等工作;进行有关样本的采集,并在3日内完成实验室检测工作(有条件地区);负责疫情个案报告的审核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与管理工作。
3.2组织保障
3.2.1制定应急技术方案和有关操作规程
根据全市麻疹防制的总体要求,科学分析的疫情发生趋势,制订应急处置技术方案和有关操作规程。对主动搜索发现的病例应由疾控中心负责进行网络直报。
3.2.2开展专业培训和应急演练
在疫情高发季节之前以及在流行期内,疾控中心应对辖区内卫生管理人员、防疫人员、检验人员和临床医护人员等进行专项培训,强化麻疹病例的早发现、早隔离、早报告的意识,进行流行病学、临床学、病原学、实验室诊断技术的培训,推广有效控制疫情的新技术和新方法;根据本街道实际情况,适时开展麻疹防制工作的应急演练,锻炼出一支疫情意识强、行动迅速、处置高效的善战队伍。
3.2.3配备各类所需物资
县卫生局均应根据疫情预测和防制工作的实际需要,储备足量的疫苗,配备必要的治疗药械,必要的治疗药品、器械和病床等。
4、应急准备
4.1组织准备
根据疫情应急处置工作的实际需要和事件的级别,疾控中心向县卫生局提出成
立相应的应急指挥组织机构的建议。应急指挥机构应迅速组织现场调查工作组到达现场,必要时,地区和市级相关单位和部门也要派人协助调查与处理。现场调查组一般包括流行病学、实验室和临床医学等专业人员,现场调查组应设立负责人,组织协调整个调查组在现场调查工作,调查组成员应明确各自的职责。
4.2物品与器械准备
现场调查组奔赴现场前应准备必需的资料和物品,一般应包括:
(1)调查和资料分析用品:麻疹个案调查表以及其它相关表格、记录本;
(2)标本采集和现场检测用品:标本采集记录表、标本采集用拭子(注意用于PCR检测标本采集的拭子,应使用灭菌人造纤维拭子和塑料棒)、自封式塑料袋、标签纸、油墨耐水的记录笔等。
(3)应急用麻疹疫苗。
5、疫情报告
5.1报告方式、时限和程序
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对于获得麻疹相关信息的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应当在2小时内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同时进行网络直报,直报的信息由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审核后进入国家数据库。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应采用最快的通讯方式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报送属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对信息进行审核,确定真实性,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同时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报告同级卫生局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5.2报告内容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接到辖区内麻疹病例报告后,在以最快的方式向同级卫生局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的同时,应立即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调查、核实和处理,病例确诊后于6小时内填写基本信息(见附表2麻疹个案基本信息表),以传真形式及时上报有关部门。所有病例的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于个案调查(见附表卜l麻疹个案调查表),疫情结束后5日内上报有关部门。
麻疹发生、发展、控制过程信息分为初次报告、进程报告、结案报告。1)初次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事件名称、初步判定的事件类别和性质、发生地点、发生时间、发病人数、死亡人数、主要的临床症状、可能原因、己采取的措施、报告单位、报告人员及通讯方式等,初次报告要快,应在调查后2小时完成。2)进程报告:报告事件的发展与变化、处置进程、事件的诊断和原因或可能因素,势态评估、控制措施等内容。同时,对初次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进行补充和修正,进程报告要新,需按日进行。3)结案报告:事件结束后,应进行结案信息报告,结案报告要全,在确认事件终止后2周内,对事件的发生和处理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其原因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今后对类似事件的防范和处置建议。
6、应急处置
6.1核实诊断
核实诊断的目的在于排除医务人员的误诊和实验室检验的差错。核实诊断可通过查看病例、访问病人和能够提供较详细的病人发病与发病前生活信息的人、查看病人的检查信息甚至专家会诊等方式进行,收集病人的基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地址、职业以及发病日期等,同时还要收集病人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测资料,同时还需要分析临床采样的准确性,必要时重复采样进行检测。最后根据病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与流行病学资料相互结合进行综合分析做出判断。
6.2流行病学调查
掌握麻疹暴发的流行规律,查明传染来源、传播途径和疫情波及的范围,阐明流行因素,为及时制定暴发疫情控制方案提供科学依据。调查方法主要有个案调查与暴发调查两种。
6.2.1个案调查:主要为了了解患者的发病原因及疫源地现况,以便控制疫情蔓延,积累资料,作为流行病学分析的基础。对疫点、疫区应有计划有目的地及时开展病原检索工作。
6.2.2暴发调查:暴发调查的对象,应该是发生病例的整个地区(单位)及与之有关的地区。暴发疫情调查目的是确定暴发的原因。要迅速摸清发病的时间分布、地区分布及人群分布,确定可能的传染源与传播途径。
6.3病人隔离治疗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严格执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中的各项规定,切实做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麻疹预检、分诊工作;在发现疑似患者时,应立即进行诊治,并及时对其密切接触者进行检查、登记,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要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消毒隔离和防护措施,防止麻疹在铁心桥社区卫生服务中
心内的交叉感染。医务人员要加强培训,掌握麻疹的临床特征、诊断标准、治疗原则,及时发现病人;同时要掌握消毒、隔离和个人防护知识和措施。麻疹病例应当按照属地化的原则就地隔离治疗,收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向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病例的转归情况。要尽早采取规范治疗,避免或减少并发症。
6.4密切接触者的调查与处理
密切接触者是指家庭成员、病人看护人员以及任何可能暴露于病人口腔、鼻咽分泌物的人员。对密切接触者必须进行医学观察随访,时间至少为2l天(自最后接触之日算起),一旦其出现发热、出疹等症状要主动申报,并及时就诊。所在地社区卫生服务站医务人员等负责医学观察工作。
6.5样本采集、运送和实验室检测
实验室检测应与流行病学调查密切结合,由铁心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照要求在对病人进行抗生素治疗前采集咽拭子和血液等标本,及时送疾控中心实验室检测。采集标本时应详细填写标本送检单。病人或疑似病人标本送检单应包括标本编号、姓名、地址、发病时间、临床诊断、标本种类、采样地点(住院时填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病房名称)、采样时间等内容。
6.6疫点、疫区的划定及处理
疫点、疫区的划定及处理的目的在于及时发现和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迅速控制疫情。
6.6.1疫点、疫区的划定
(1)疫点:指发生病人、疑似病人的地方。要根据流行病学资料来划定疫点。一般指同门户出入的地方或与病人、疑似病人生活上密切有关的若干户为范围。
(2)疫区:为了防止疫点外污染造成续发感染和向外传播,要根据疫点的地理位
置、交通情况、自然村落等特点来划定疫区。一般以一个或几个居委会或一个街道为范围划为疫区。
6.6.2疫点消毒处理和个人防护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业人员指导开展和指导社区、学校等定期开窗通风。对物体表面可用适当浓度含氯制剂擦拭。负责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采样和治疗的工作人员要加强个人防护,及时做好免疫预防工作。同时注意避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的交叉感染与传播。
6.6.3免疫预防
麻疹暴发或流行时,应根据疫情的动态,在县疾控中心的统一部署下,开展儿童和高危人群麻疹疫苗的应急接种。预防接种工作严格按照预防接种技术管理规程及国家对麻疹疫苗使用的有关规定实施,要特别注意掌握预防接种禁忌症。
6.7加强区域联防
疫情调查处理时要加强不同部门或机构间的协作,如疫情发生在街道与街道交界地区,由县卫生局负责协调处理该区域疫情;如属不同区,由市卫生厅负责协调处理该区域的疫情。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及时将有关疫情信息向相邻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报。
6.8加强部门合作和健康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
(1)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在流行季节前,铁心桥街道可通过各种媒体宣传防治麻疹的科普知识,增强广大群众预防麻疹的意识。教育群众搞好个人卫生和家庭卫生,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勤扫地、勤洗手、淡盐水漱口;开窗通风,保持室内外空气流通。引导群众加强营养和室外活动,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御疾病的能力。
(2)在卫生部门与各有关部门参与或监督下,托儿机构、中小学校、厂矿、工地、商场和影剧院等公共场所要搞好环境卫生,保证空气流通。
(3)发生麻疹疫情后,卫生局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适时公布疫情,做好与媒体的沟通,避免处置过度造成社会恐慌。当疫情严重时,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的有关规定,启动应急预案,实行群防群控。
(4)卫生局和卫生监督所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辖区内学校、建筑工地和社区卫生
服务中心的麻疹防治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促进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
7、疫情控制效果评价
疫情控制期间,在流行病学调查和病原学检测的基础上,动态分析麻疹疫情的发展趋势和防治措施的实施效果。疫点和疫区在实施控制暴发流行应急处置预案后21日内再无新病例出现时,可视为暴发流行已得到初步控制,可转为常规防制和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