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师德征文
厚积师德 薄发大爱
——感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师德建设
在信息多元化激荡的社会环境中,大学生深受其左右,表现在学业上是厌学情绪浓重,特别是被学生戏称为“洗脑”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学生重视程度不够,让一些教师似乎难以招架。怎样扭转这种困境?笔者认为,要让学生喜欢听你的课,首先得让他们从内心上喜欢任课老师,至少让学生体会到教师身上有一种大爱精神的存在。大爱精神的发扬不是必然的,它必须通过多方面师德的历练,由内而外才能抒发出来。在教书育人当中,高校教师怎么做到厚积师德,进而薄发大爱呢?本文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树立“教育是服务”的理念
高等教育是一项为社会服务的崇高事业,教育者的服务意识和质量是这项事业成败的关键性因素,没有教师的“言传身教”的服务,就没有真正意义的大学教育,也就不能实现为社会服务的目的。教书育人,本质上是一种服务性的工作,学生是教师的教育对象,也是教师的服务对象。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又是服务人员与服务对象的关系,从这个角度而言,教育即是服务。因此,在师德建设中要特别强调教师为学生服务的理念。“教育是服务”的教育理念,是发扬大爱精神的内在要求。大爱精神是人类在自身社会实践中,逐步传承而发扬起来的高度负责与无私奉献及平等和谐的友爱精神。它表现为责任心、耐心与信心,是一种高尚的情操。当我们把大爱精神放于教师身上时,这种“大爱”更加凸显出平凡中的伟大。这种爱实际上是一种负责,是对受教育者和社会的一种服务。作为教育者,发扬大爱精神应首先树立“教育是服务”的理念,没有服务,何来大爱呢?教师作为教育事业的主导,担负着无比重大的职责,如果没有服务理念,履行这一职责就会落空。高校 “思政”课的主要工作是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来武装大学生,并肩负着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艰巨任务,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从而决定了担任此项工作的必须是具有全心全意服务意识的党员或是政治素质过硬的教师。因此,对教育理念的要求上会比其他学科更高,应把“教育是服务”的理念当作高校“思政”课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首要任务来抓。树立“教育是服务”的师德理念,就要做到真心诚意、1 全心全意为教育消费者服务,尊重每一个学生,教好每一个学生。“教育是服务”的理念不仅仅对第一线的教育者而言,学校领导及各部们都应具有服务意识,因为大学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少了其中某个环节,大学教育就形同虚设,人才培养目的将无法达到。所以,学校领导及各部门要充分考虑大学的服务功能,以教学为根本,以科研为突破口,以服务为终极目标,实现教学、科研和服务三位一体的良性互动。
二、养成“严谨治学”的习惯
“严谨治学”包括两方面:一是刻苦学习、勇于求知,做到锲而不舍,学而不厌;二是认真细致地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求真务实,坚持真理。这是人民教师必备的师德。“严谨治学”是大学教师发扬大爱精神的基础,“严谨治学”的程度如何直接影响到大爱精神发扬的效果,尤其是“思政”课教师。由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学科,决定了“思政”课教师要紧跟时代步伐,时刻吸取新知识,以满足教育需要。高校“思政”课是对学生人格的健康塑造,只有和时代同步,不断的吸引新思想和解决新问题,才能入脑入心。”思政”课大部分教师能够做到教学、科研两不误,但也有些教师心浮气躁,缺乏严谨的治学态度,把教师职业仅当成一种谋生手段。这些教师课堂上敷衍了事,教学方式单一,要么照本宣科,要么信口开河,对课堂上学生出现的旷课、迟到、玩手机、睡觉等自由散漫的不良现象臵若罔闻;课后不刻苦钻研,不讲学术道德,弄虚作假,抄袭剽窃;平时也不与学生交流,对学生的思想动态和他们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从不过问,不能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这种将教书与育人割裂开来的应付式做法,违背了教师的大爱精神,也彻底丧失了“思政”课的育人功能。要改变这种状况,首先,抛弃自满和应付思想。新知识的涌现和旧知识的淘汰从未像今天如此之快,有些知识和信息教师还来不及了解,在学生之间就已经人人皆知了,仅靠之前的旧知识和信息根本满足不了教学需要。因此,教育者必须跟上时代步伐,对自身的素质结构及时作出明智的判断,使自己不至于成为时代的落伍者;其次,“思政”课教师要通过各种渠道不断为自己充电,完善自己。培养高质量的学生,教师须学识渊博,学业精深,既要有深厚的专业基础知识,还要有广博的相关领域的知识,具有跨专业、跨学科的综合实力,这样在课堂上才能做到游刃有余,打动学生。为此,“思政”课教师要努力把握上级组织的每 一次培训和学习机会,积极探索大胆的实践,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只有做到“严谨治学”,才能如履薄冰,将“大爱精神”发挥到极致,真正成为大学生心目中的“心灵”老师!
三、崇尚“淡泊名利”的境界
教师职业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上层建筑,其最高价值追求应是无计回报的让学生获得终身教育的效益,做到淡泊名利。“淡泊”是人们常常向往和追求的一种境界,人们常常把“宁静致远,淡泊明志”作为最高境界。高校教师作为社会上文化层次和价值取向理性化程度较高的群体,仅从教育理念和治学的角度来施展育人功夫是远远不够的,还应从更深层次上即从道德理想境界来改造自己。“淡泊名利”是师德建设追求的至高境界,它是对“教育是服务”教育理念的升华,也是发扬“大爱精神”的核心。教育工作不同于企业的生产,教师尽管投入了大量的工作,短时间内“育人”工程也难以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所以,这种教育劳动的价值是无法用具体的器械来度量的,也就不能换回等价的报酬。因此,教师须放下个人名利,耐心育人。“思政”课是全校统一开设的公共课,面广量大,但很多老师毫无怨言的超负荷的完成工作,这无疑体现出一种“淡泊名利”的境界。然而,我们也应当看到,今天的社会是一个五彩斑斓的大千世界,充斥着各种各样炫人耳目的名利诱惑,悉数我们的大学,还有多少是莘莘学子心目中神圣的象牙塔了,某些大学已堕落为一个充满利益斗争的官场,一些教师为追逐名利,放弃了作为一名大学教师应有的天职,可见,做到淡泊名利确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依我看,要做到淡泊名利,首先是学会理智的对待名与利。作为一名社会人,对金钱、财富、地位的追求是无可厚非的,但作为一个有理智、有理想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不能仅仅追求物质享受和名利地位,而要追求人生价值的实现,培养符合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其次,做到工作上高标准,生活上低要求,才能控制好自己的物欲。只有追求乐于奉献的精神,才可能经受住各种诱惑的考验,坚守住自己的道德标准和信念,从而以淡泊的情怀书写出大爱的人生;第三,培养对事业的感恩意识。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有感恩意识,自己也要有感恩意识。不仅感恩党和政府以及学校为你提供了安定的教育环境,更要感恩你的学生,因为是你的学生让你实现了人生价值。有了这种感恩 3 意识,就能增强为国家教育事业奋斗的决心,不管经历多少困惑和波折,依然向前踏步迈进!
四、营造“平等和谐”的氛围
大学教育的发展既要求全体教师在教书育人中率先垂范,也要求学校管理层面自上而下,为师德建设营造一个“平等和谐”的校园文化。健康、积极、仁爱的校园文化是大学精神的载体,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各位教师发扬大爱精神所需要的良好氛围。但是,在建设“平等和谐”校园文化过程中,出现一些不尽人意的表现,很多管理部门不去抓落实,只是出于完成任务或者交差的目的,不得已才去抓,且只限于制定和发文层面,根本不理会工作的实际效果。新制定的制度刚出台,紧随其后就违反了,对自己认识的、有亲属关系的、有人说过情的就放过,任凭包庇和纵容破坏师德建设行为的发生,这是对“平等和谐”校园文化培育的严重挑战。这种把制度架空起来的管理“模式”,不仅使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渐行渐远,而且严重打击了其他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同时,臵于身旁的学生被耳濡目染后,教师在他们心目中的光辉形象,也许就变得荡然无存了。学生是校园文化建设和受益的主体,如果让他们看到了引以敬仰的老师的身上,出现了所谓“潜规则”行为,无形当中使正处于迷茫阶段的大学生,转向了把自己塑造成一个我行我素、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无疑又增加学校营造“平等和谐” 氛围的难度。在一所一出事就“没事”的学校里,又有多少教师能安心教书、潜心育人呢?所以,营造“平等和谐”的氛围,学校除了定期组织教师进行政治理论特别是社会主义大爱精神理论和职业道德规范的学习,强化教师的职责、责任感教育之外,学校管理层要对那些不为人师表的教师给予公平的严肃的批评教育, 严重的应坚决予以处理,决不姑息,把大爱精神所倡导的爱心和责任,从一而终的体现到大学组织管理制度、教学工作制度和学生工作制度等主要的制度文化建设之中,在全校师生面前发挥表率作用,做到制度管人、制度用人和制度文化育人,从而营造一个以典为范、人人向上的氛围,使师德建设工作充满活力。
第二篇:师德征文
当下情境的“师德”认识
-----浅谈师德“三心” 摘要:本文通过当下中职学校教师所面临的情境分析,提出了应该对应的教师个人在师德修养上的三个努力方向
关键词:情境,师德,三心 前言
显然,我们大部份中职学校一线教师所面临的真实情况是令人沮丧的:
1、学生来源门槛较低,情况复杂、参差不齐,大都是在中学已被分层为下的学生,有诸如学习、生活中的各种行为不良习惯,自我认识与自信心缺乏等各种问题,导致了实际中的教学与教育难度极大,效果较差,长期以来使得教师教学成就感缺失,工作兴趣下降;
2、长久以来我国社会意识形态中对教师职业的崇高期待,大家都认为教师理应是“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道德君子,教师职业应是专事奉献而无索取的道德事业,强调教师社会价值的至高无上性和重要性,完全否定个人功利。然而,社会的现实与思潮在不断地变迁,站在生命的立场,教师也是自然的人,必然要受社会影响,在发展学生的同时,也要自我发展,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
3、随着媒体与网络的无处不在与近年来教育行业爆出一些败坏师德的事件,导致社会上觉得败坏师德师风是频发事件,很多人都会拿更严格的要求来审视教师这一职业,教师的师德问题,成为媒体关与社会关注的重要内容,出现在各种媒体上的,大多不是令人敬仰的教师楷模,而是对教师的讨伐,甚至是控诉。一时之间,师德师风的警钟长鸣。
但,不管怎样,教师这个职业确实是特殊的,它的职业对象是人,并且大多是在不断成长与发展中的青少年学生。而教师是教育教学中的最重要资源,其态度、投入必然会对学生产生不可估量的潜移默化影响。所以,不管情况如何,每一个教师对自己的师德拷问应该是时时自省的。所谓“师德”
师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中逐步形成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操、道德行为和道德意志,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时所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质。那么,是实际工作中,教师师德的具象化内容应是什么,日常工作生活中该怎样去做并且提高?我以为,至少应该努力去做到以下“三心”吧。2.1 一点职业道德的“规范之心”
教师,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它首先是一个支撑生活的工作,既然拿此薪金,就应该对自己有最起码的职业道德操守。2.1.1遵守教师日常工作的规范与要求。
任何职业,都有一些最起码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与要求。或者称之为“行业规矩”。例如迟到、早退、旷课等情况的避免是一个教师最主要的基本规矩,如果我们教师自己都不能遵守,我们有何资格去要求和教育学生;同时,这种遵守基本规矩的存在本身也会形成一种重要的道德影响力,既会深刻地影响学生行为,也会影响周围部门与同事的工作风气。
2.1.2 时时警惕和不去涉及败坏教师职业声誉的各种行为
例如社会上近几年总结出的师德师风败坏的几大突出问题:(1)讥讽、歧视、侮辱差生,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问题;(2)教师搞有偿家教或节假日补课向学生收费的问题;(3)向学生推销教辅资料及其它商品,索要或接收学生、家长财物,以教谋私、不尊重学生家长的问题;(4)教师在科研工作中弄虚作假、抄袭剽窃等违背学术规范,侵占他人劳动成果的问题;(5)教师语言不规范,举止不文明、对学生有非分想法的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尽管有其复杂的社会、文化与现实背景,但都只是一些对我们教师的基本职业行为规范要求,如果我们每一位教师在日常工作生活中都去努力坚持一些基本的师道节气与职业荣誉感,那么这些现象与问题就就可能极少出现。2.2 在职业规范上的一点“良善之心” 2.2.1 “良心”即为师德
教师是一个极可能影响大多青少年一生的职业。如果教师仅仅停留在职业规范上,是远远不够的。仅仅会遵守规范就有师德了吗?规范只是对一个人行为的规定,而行为背后的德性显然是无法彰显的。所以我们每一位教师在师德认识上还应多一些“良善之心”。所谓“良心”,无非就是在面对任何的弱势、不幸、无奈、困境等时都少一些轻视、忽视、蔑视、歧视,多一些设身处地的感同身受与尽力而为的本职行为或相助行动。就此而言,师德应直指良心,良心在规范之上。
规范是必须要遵守的,而良心是必须拷问的。从遵守规范,到拷问良心,是教师职业道德由外而内的发展。相比于规范,良心有三个特点。第一,规范是外部的要求,良心是内在的规定性;第二,规范是迫于外部的约束性,良心是自觉的道德需要;第三,规范需要外部评价来界定,良心是自我评价。
当一个社会在思潮与各类现象剧变、混乱、失序的时候,虽然规范可能会不存在,但是仍然会有人坚守自己的内心。这种人一般是在什么情况下使用“良心”一词的呢?当他遇到挫折、受了委屈,临了困境,面对工作对象,仍然会保持一种平常的心态去做好、做完工作,他就会说,“我是凭自己的“良心。”教师,亦当如此。
2.2.2 关于教师的内心选择
当今社会是一个价值多元化的社会,教师面对各种各样的价值观,自己需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自觉地进行价值选择。同时,实际工作生活中也会有许多现象、许多行为,当它和我们的内心不一致的时候,我们也必须要进行自我的判断选择。诸如什么样的教育理念,教育文化的先进的?什么样的教育目的和理想是值得坚持的?什么样的人生操守与生活态度是值得宣扬的?教育的面向问题等等都需要我们教师拷问自己的内心。
我们职业教育面对的大多数人是普通的工人、农民的普通甚至顽劣的孩子。他们大都今后主要还是从事普通甚至底层的职业,我们做的可以说是代表广大人民的教育,既如此,不管情况如何无奈,我们在工作中就必须努力要为这些普普通通的工人、农民的孩子着想,积极地扩思路,想办法去教好这些孩子。这是拷问良心的事业。
2.3 规范外在、约束内我基础上构建“师爱之心”
爱心的形成与坚守可能是师德的最高境界,这也应是每一位教师去努力追求与亲身体验的方向。所谓教师职业的幸福感恐怕也只有在自身“爱心”构建后才可能去真正被体会到。2.3.1 爱教育这个事业
由于教育、教师这个岗位的特殊性,其不仅仅是一个职业,而是事业。一字之差,区别巨大。职业是什么,职业的本质是交换,我付出劳动,你给我报酬和利益;事业不是交换,事业是超越交换的,对于一个优秀的教师来说,教育是从职业走向事业的过程。心存感激、忠于人民是师德“爱心”的第一体现。2.3.2 对我们的工作对象多一点责任心与耐心,最终形成对孩子的“师爱之心”。
在市场经济汹涌澎湃的今天,我们大部分人都会自觉不自觉地用商业化与功利化的眼光来衡量自己的职业,麻木、浮躁、虚华、势利常常弥漫在一些教师和学生之间,于是少了些责任心、耐心。师生双方都缺乏有效的深入交流的方式方法,不能呼应,“师爱”常陷入了一种窘迫的境地。这就更需要教师重新去理解对学生的“爱心”应当是怎样的?该通过怎样的手段让学生去感受到。
在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的背景下,我们应以新的视角来思考师德的要求,更应赋“师爱”以新的含义。我倾向认可师爱首先应是种尊重,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每位学生的健康成长。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这种尊重要求教师对工作不浮躁,不虚华,不功利,为学生着想,对学生负责。其次,师爱应是一种平等,以感情赢得感情,以心灵感受心灵。平等地对待学生,把自己当成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感受。再次,师爱应是一种公正,应惠及全体没有差异。学生的心灵有时是脆弱的,如果教师的语言、行为稍不考虑,就很可能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以致影响他们的一生。不论出生贵贱,不论学习好差,不论是否本班学生,我们当老师的都应一视同仁,公平、公正地对待学生。结语
教育是一项会对人产生巨大影响的工作,本身就是一个道德事业。教师的师德修养在其中无疑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管面对的教育情境怎样,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面对现实,探讨并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状中坚守一份师道之心。
参考文献
【1】杨启亮.教师职业道德发展的三个境界.讲座文稿,2014 【2】刘东英.师德之现实判断.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3)
【3】郎全发.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07
第三篇:师德征文
师德永驻,大爱无声
师德是春风,吹干了孩子心灵的泪水; 师德是夏雨,滋润了孩子心田的枯涩; 师德是秋叶,承载着孩子成长的喜悦; 师德是冬雪,预兆着孩子来年的收获。
——前记 时光荏苒,不知不觉来到红沙沟中学一个多月了。在教师这个岗位上,我似乎没来得及适应就不得不适应了,两个字:充实。在这里,我更深刻的体会到:教师的职业是平凡而琐碎的,教师的生活是清贫而艰辛的。
如今的我已步入一名普通农村教师的行列。从开学至今,我深深地感到教师的物质生活相对清贫,但精神生活却无比充实。每当看到那一双双渴求的目光,那是农村孩子清纯的目光,一张张专注的面容,那是农村孩子淳朴的笑容,不由得让人身心激动,似乎融入到无比圣洁的情境,生命也因此赢得了壮丽的升华。我们的奉献虽然不见什么轰轰烈烈的壮举,但却是用平凡与崇高的师德之光,照亮了一片清纯的天地。课堂内外谆谆地教诲,一点一滴,潜移默化,日积月累,耳濡目染,久而久之,教师的道德品格便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正如古诗所云:“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说起来惭愧,对教师这个职业我了解甚少,到现在,它给了我什么,我只能说出两个字:震撼。我看到这里的孩子,我震撼了,他们是那么天真无邪,淳朴自然,可是他们在课堂上却很少回答我的问题,我不知道我提出的问题太难,还是怕于回答,一副战战兢兢的样子,让我有说不出的心疼。不管以后怎样,至少现在,我暗下决心:要有一个微笑课堂,有一群主动的孩子。多一份微笑,多一份鼓励,孩子少一份恐惧,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我们班上有一名长得矮小并有口吃的男孩,由于有语言障碍常被同学取笑(刚来我也笑过),因而变得自卑和内向起来。那堂课上,我发现他犹犹豫豫想举手读课文,我抓住机会,毫不犹豫地叫了他。他胆怯地站起来,不知所措。我鼓励他说:“今天你能勇敢地举起手,老师为你感到兴奋,别紧张,好好读,我们在等着为你鼓掌呢!”他抬起头:“急忙„„打开书,我„„贪婪地„„读着„„”学生们发出嗤嗤的笑声,小男孩脸红了,低下了头。我鼓励他说:“把这句话再完整地读一遍,你已经很棒了。”她鼓起勇气,又读了起来,比刚才好多了。全班为他鼓起了掌。从那堂课起,我发现这位小男孩变了,变得自信多了。课堂上常见他高高地举着小手,语言表达能力也越来越强,鼻涕也不再总是流了,干净多了。这就是鼓励,挽救了一个曾受伤的心灵。
同学、朋友问我:感觉怎么样?我说:挺幸福!可他们不会懂,我的幸福就是用一名老师的良心和道德换来的踏实,就是矜持的心态,相对安定的生活,一个三餐准时的习惯。这就是我灵魂的问答,没有做作。有一个曾做过教师的人说:教师这工作是少有的净土,如果能在光荣感之余再多点幸福感,是值得一直干下去的。
当然,你完全可以选择爱自己的亲人和朋友,获得幸福。但当你 身为一名教师,就有了一份以爱为主题的职业,那就去爱你身边的孩子吧,像宽容你亲人的小脾气,和原谅你的孩子的恶作剧一样,去接纳他们的优点和缺点。关爱别人,是一种发自灵魂的芬芳,一种深入骨髓的甜蜜,日子久了,它就会萦绕成一团幸福,紧紧裹住你的心灵。多少次,当辛勤的工作日见成效,当发现孩子们一个小小的进步时,我无不欢欣雀跃,这样巨大的幸福感难道还不够吗?虽然有时也会因学生的调皮而埋怨,因他们的退步而急躁,因他们的违纪而失态,虽然有时也感到很累,很烦,但这时心中总会涌起一种强烈的责任感:我是老师,我要给这些寻梦的孩子引路,在他们心里写一本最美的书。这强烈的意识不断激励我以真诚去拥抱每一个学生。与孩子朝夕相处,我始终想着这句话,那就是“他们只是孩子”。这样的情感使我对孩子少了一份埋怨,多了一份宽容;少了一份苛求,多了一份理解;少了一份指责,多了一份尊重。家长把天真烂漫、聪明伶俐的孩子交给我们培养,这是对我们的极大信任。我又怎么能不全身心地去爱他们呢?我坚信,我们也一定能以一片至真至诚的爱心感动我面对的全体学生。
我知道,一个热爱学生的教师,首先必须教好学生,这是一个教师立身行事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他们事业有成的立命之本,成为一个好老师难,可做一个好的语文老师更难,我开始就严格要求学生: “字要规规矩矩地写,话要清清楚楚地说,课文要仔仔细细地读,练习要踏踏实实地做,作文要认认真真地完成。”在一丝不苟的教学实践中教书育人,尽心尽力。现在的每一个早上,一声声清脆的“老师早”拉近了我和孩子的距离;当走进圣洁的课堂,看到一双双渴求甘霖的双眸,一颗颗等待塑造的无邪的心灵;当课间跟孩子们泡在一起,看到一个个生龙活虎的身影,一张张天真烂漫的笑脸;我又是那么激动,那么满足。我无悔于我的生命,更无悔于我的选择,在这三尺讲台上,阅历春秋,苦苦耕耘,用我的爱心、诚心、细心、耐心、操心去换取学生的开心,家长的放心,我终而丢不下那九月的承诺,离不开那笑靥的花朵。
凌河镇红沙沟中学 刘曼曼
第四篇:师德征文
师德征文:
让师德在平凡的岗位上闪光
滨州市滨城区教育实验李丽
不经意间,11年的时光在平凡和平静中悄然而逝,而我却依然坚守在这里。11年来,我从敬爱的园长身上看到了一丝不苟、爱岗敬业;从可亲的主任身上看到了勤勤恳恳、孜孜不倦;从最最可爱的老师们身上看到了默默无闻,无私奉献。
多少次老师们带病还工作着;多少次家人生病我们却无暇照顾;多少次天色已晚教室里的灯依然亮着。所有这些一直在激励着我、感染着我,使我在自己的岗位上更加努力地工作着。一路走来,有酸有甜,有苦有乐,有付出更有收获……
一、忠爱幼教、无怨无悔
当过班主任的老师都能体会到,中间接班非常的不好带。记得第一次接中一班时,我就信心不足,多亏尚园长给我打气。当时,我给自己提出了三点要求:第一,要以最快的速度熟悉孩子并且让孩子们信任我;第二,要通过细致的工作让家长尽快认可我;第三,要改变班级的环境创设,带给家长和孩子新的气息。为了做好这些工作,我们中午几乎没回去过,下午孩子们离园了,我又开始忙碌了。
记得有个晚上尚园长从外面回来,看到教室里亮着灯,就把电话打到班里说:“李丽啊,时间不早了,赶紧回去吧,幼儿园的事情依着干,就是搭上黑夜也干不完。”我随口应着挂了电话。其实,教育实验幼儿园的老师们早已把加班当成了一种习惯。尚园长周六加班让娇娇吃饼干当午饭;李老师家末末是朱哥抱着来喂奶;常老师身体不适却因工作缠身耽搁治疗;运动会时麦穗发烧,宋老师却依然坚守岗位;平叶忙起来一周见不着孩子一面,住宿舍的老师们更是几周甚至几个月回不了家,大家都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的做着自己能做的一切。
二、真心付出,以诚相待
记得中一班有个叫子怡的女孩,有一天早上,子怡妈妈兴奋地跑到班里找我:“李老师,今天早上我叫子怡起床,我说:‘亲爱的,快点起,要不然就耽误上早读了。’子怡瞪大眼睛问:‘亲爱的是什么意思?’我说:‘亲爱的就是说,我只有你这一个女儿,你只有我这一个妈妈呀。’可是子怡马上反驳道:‘不对,我有4个妈妈,班里的3个老师都是我的妈妈。”说到这里,我’明显的看到子怡妈妈的目光里充满了感激。这说明孩子感受到了老师的爱,同样我们也得到了孩子的爱,我们用实际行动赢得了家长的尊重和爱戴。付出一份爱,我收获了更多的爱。
在期末考核时,中一班被评为了优秀班级。接过这份荣誉时,我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激动,眼泪哗哗的流了下来。对我来说,对于一个新上任的班主任来说,这不单单是一份荣誉,这里面包含了太多太多……有领导和同事们对我工作的肯定,有老师们团结合作的背影,也有我们为之付出的汗水和泪水。那一刻我体会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幸福。
三、尊重幼儿,因材施教
夸美纽斯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应该向尊重上帝一样尊重我们的孩子,因为人的精神生命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得到别人的鼓励和赞美。”这就需要我们老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也许这个孩子并不聪明,但是他可能很爱劳动;也许这个孩子并不漂亮,但可能很勇敢,也许这个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但可能很爱参加集体活动。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从另一方面给孩子以鼓励和指导,如:“老师相信你能做到”、“这样做是不是更好些?”、“再试一次你一定会成功”等,这样更有利于幼儿的成长和提高。
四、严以律己,尽职尽责
我怀孕八个多月的时候,腿脚肿的特别厉害,所以,孩子们操后游戏时我经常坐在地上组织孩子们游戏。有些家长看到后劝我请假休息休息,我笑了笑说:“没事,我还能坚持”。因为我深知当时班里只有两个老师,一旦我请假,另一个老师是多么地紧张和忙碌。正是这种信念支撑着我,使我坚持到了孩子出生的那一天。
其实,老师们都曾这样坚持过,生病了下班以后再打针,家里有事等孩子们离园了再去处理,没有特殊情况谁都不想因为自己而影响班里的工作,正因为有了同事间的这种相互体谅和配合,所以大家才相处的默契、合作的快乐。
四、以身作则,顾全大局
5个月的产假结束后,我重新投入到了工作中。当时正好赶上“十佳”评选的验收阶段,老师们都在加班加点,忙的不可开交。记得有一次加完班回到家已经是晚上十一点多,孩子第一个晚上离开我,他不吃不喝也不睡,嗓子已哭得有些沙哑。我一把抱起孩子,看到他那挂满泪水的小脸时,我也哭了。说实话,面对一个仅仅五个月而且刚刚出院的孩子,我心里真不是滋味。当过妈妈的老师都能够体会到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因为孩子哭闹,老人一刻也停不下来,躺着不行坐着,坐着不行站着,站着不行走着,一晚上不知围着房间转了多少个圈。看着老人手扶着腰一步一步挪到卧室里的时候,我的鼻子酸酸的,面对母亲我同样充满了愧疚。可是十佳验收是幼儿园的大事,我不能因为自己影响到幼儿园的评选计划。值得骄傲的是我们的努力得到了各位专家的认可,一句“要是全国的幼儿园都像这个幼儿园一样,那么我们的学前教育就有希望了”的话传遍了幼儿园,顿时大家沸腾了,我们成功了,所有的付出值了
其实,以上这些都是一些平凡的事情,这些只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个小小的镜头而已,可平凡的事情中却体现着我们作为教师的职业道德和修养。在我们幼儿园,每一个老师都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地工作着,有大家知道的,也有大家不知道的,但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幼儿园的每一个孩子都健康快乐地成长。
花开花落十几个春秋,迎来晨曦,送走星辰,我就是这样用自己坚定的信念、滚烫的汗水,耕耘着心中那片充满希望的芳草地。春夏秋冬的耕耘,电闪雷鸣的搏击,没有奢侈的欲望,没有坐享的清福,但前进的步伐仍旧那样的坚定。在平凡而充实的工作中,我将继续以自己的满腔热情,注释教师的职责,呵护幼儿的成长,书写幼教事业的辉煌!让师德在平凡的岗位上闪闪发光!
第五篇:师德征文
师德征文:
---有爱就有幸福 有心就有快乐
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教师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更是莘莘学子们的道德基因的传接者。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许多教师都在用行动诠释着师德的真正内涵。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在教育工作中,我始终热爱党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有人说:“教师的职业是太阳底下最神圣、最伟大的职业。”是啊,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从自己喜欢的工作中感受快乐,分享成功是我在平凡岗位上超越自我,走向成功的动力。在工作中,我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严格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团结同志,关心学生,工作勤奋,乐于奋献,严于律己,受到了学生的喜爱,家长的尊重;得到了同事的赞许,领导的信任。
一、锤炼思想、提高境界
我深知学习是终身的事,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在思想上与时俱进、在业务上强人一筹,才能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在工作中,我一贯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思想,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旗帜鲜明,与党中央时刻保持高度一致,忠实于党的教育事业。平时注意学习党的各项时事方针、政策,关心国家大事,并运用学到的政治理论指导自己的工作实践。在三尺讲台上,认真执行党的教育路线、方针、政
策,严格按照党的教育政策,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全心全意做好工作。无论在任何岗位,我都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将全部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为已任,志存高远、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自觉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
二、学高方能为人师
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为此,我不断加强学习,不断充电,取得本科学历,在工作中,我逼迫自己学习,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树立现代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课程观、人才观。经常参加各级教研活动,积极参加听评课活动,深入研究教学方法,以饱满的热情走进新课程、践行新课改,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教学实绩日益突出。
三 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育人者必须先行为师范,为人师表。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默移化的影响,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来说具有示范性。因此,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非常重视和强调教师要为人师表。在教育的历史发展中,为人师表已成为对教师最起码的道德要求。从思想作风到生活作风,从言行到举止,从内心到外表,都做净化社会风气的表率,“命令只会指挥人,榜样却能吸引人。”教师本身就是一块教育资源,所以教师要模范履行师德规范,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以良好的师德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赖,以自己高尚的人格
和品德去教育,影响学生。
四、不断加强师德建设,掌握精湛的师艺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学是师之骨,德为师之魂。被誉为万世师表的孔子曾说过:“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倡扬高尚的师德师风,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新时期教师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必然要求。为此,我认真学习,严于律己,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在新课改的研究中,我把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融入于日常的教学。力争创建宽松、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情感,坚定学生学习的意志,进而形成积极的学习动机。学生的“学”和老师的“教”形成共鸣,从而收到了良好的课堂效果。教学中,我集编、导、演于一身。采用形式多样的探索、体验式教学。我把学生当作红花,自己则是绿叶,课堂中由学生与我共同探讨新知。在课堂教学中,我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本,全员参与,全程参与。课堂中师生融洽,学生从以前的绿叶转变为现在的红花,在这种师生角色转换中,使学生个性充分得到发展。
五、关爱每一个学生
作为教师,关心学生就应该像关心自己孩子一样,既要关心他们的生活,又要关心他们的健康,还要关心他们是否懂得怎样做人。这些看起来很平常,其实这正是一个教师爱心的具体表现。在工作中,我力求做到“严慈结合”,切切实实用一颗朴实的爱心用心去爱每一位学生。在每次上美术课时,我都会以一颗饱满的爱心去教育我的学生,用爱去感化我的学生,让学生时刻体会到老师的关爱!
我只是一位普通而平凡的教师,我只是做了一些我该做的工作。但我认为我的人生是有价值的,因为我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这一经典论述,我的生命是有意思的,因为我践行了“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这一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