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煤矿职业病防治制度及操作规程
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度
为了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员工的健康,改善生产作业环境,制定本职业危害责任制度:
一、成立职业危害防治领导小组。各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在职业危害防治领导小组的领导与安排下,各负其责,做好职业危害防治工作。
二、依法向作业人员告知职业病危害。签订劳动合同时,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后果、防护措施和待遇如实告知作业人员,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以警示标识和警示说明、公告栏等形式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职工对职业病危害的防范意识。
三、对产生职业危害的作场所采取防护设施,积极改善劳动条件;向作业人员发放符合标准的个体防护用品。
四、加强检查职业病防治措施落实情况,查出的问题及时整改,做到有安排,有落实,有检查,有结果。
五、必须做好作业人员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的职业健康体检。发现患有职业病的不得录用,或及时调离原岗位、妥善安置。组织职业病患及时到医院进行诊疗。
六、组织开展职业卫生教育培训
1、矿级领导及管理人员须参加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
2、经常组织全员培训,掌握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治知识,做好培训记录。
七、认真开展对各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因素的监测工作,建立好职业病危害监测档案,并妥善保存。
职业危害警示与告知制度
一,作业人员有权知悉劳动过程中作业场所内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以及在此职业危害因素环境下工作可能造成的健康损害、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二,告知内容、职业危害防治有关的规章制度。
2、对采用的技术、工艺、材料,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
3、职业危害预防控制措施。
三,告知形式
1、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应将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健康损害、防护措施及待遇等在劳动合同中写明。
2、在工作场所的公布作业规程或技术措施。
3、在产生作业危害的工作岗位设置警示标牌及警示标志。
4、以公告栏等方式将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结果及时公告。5,如实告知职业健康检查结果。
职业危害防治宣传教育培训制度
1、职业危害宣传教员培训应紧密结合安全宣传教员培训工作,制定计划并认真落实。
2、培训的主要内容:各岗位相关职业健康知识、岗位危害特点、职业危害防护措施、职业健康安全岗位操作规程、防护设施的保养及维护注意事项、防护用品使用要求、职业危害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
3、培训形式
a)新员工进矿结合安全“三级教育”,介绍煤矿作业现场、岗位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及安全隐患,可能造成的危害;b)员工在岗期间由矿或区队通过定期培训学习,掌握职业键康岗位操作规程、相关制度、法律法规及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
C)矿以公告栏、宣传栏、黑板报、警示牌等形式积极宣传职业危害防治知识,提高员工的职业危害防治意识。
4、建立个人档案,做好培训记录。
=
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维护检修制度
一、职业危害防护设施(以下称“防护设施”):是指以控制或者消除生产过程中产生职业危害因素为目的,采用通风、洒水净化系统或者采用吸除、阻隔等设施以阻止职业危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影响的装置和设备。
二、职责
1、职业危害防治办公室负责防护设施维护管理的督促、指导。
2、各单位负责本单位区域现用的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的维护管理。
三、各单位应在职业危害防治办公室指导下对存在职业危害因素的作业场所设置、安装有效的防护设施。作业人员必须按照作业规程(安全技术措施)要求认真使用,以保证危害因素不超标。
四,加强防护设施进行检查、维护和保养。
⑴现场管理人员在班中巡查时注意对防护设施完好有效性进行查验,发现异常应立即检修。
⑵矿每月进行一次防护设施的检查,对防护设施的运行和防护效果进行验证。
⑶应明确防护设施的管理责任人。
五、未经申报批准不得擅自拆除或停用防护设施。
个体防护用品管理制度
1、在生产过程中,因化学、物理、环境等因素均应对作业人员进行劳动防护用品配备。
2、免费为生产人员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防护用品,并不以货币形式或其他物品替代,具体执行按照《劳动防护用品发放规定》。
3、员工在矿内调动工作时,其享有的劳动保护用品可随身转带。工种变化的劳动防护用品(除特殊工种外),因作出相应调整。
4、员工因特种作业确需配置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的,须经安全部门认定后配置或借用。
5、员工进入井下或施工作业现场,必须按照规定穿戴防护用品,否则按照违章处罚。
6、劳动防护用品必须符合标准“三证”齐全,发放使用应建立劳动防护用品发放登记台帐。
职业危害因素监测评价制度
1,、矿井主要职业危害检测项目:粉尘、有毒有害气体。
2、检测方式:日常检测和定期检测评价。矿配备职业危害因素检测人员负责矿井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日常检测。矿定期委托具有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对矿井职业危害因素进行检测评价。
3、日常检测:
(1)井下安装安全监控监测系统,对井下有毒有害气体进行监测,发生超标现象立即查明原因,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2)定期检测各作业场所的粉尘浓度,进行分析。
(3)及时编制有毒有害气体及粉尘检测报表,报表必须经过主管领导签字审核后备案。
4、矿定期委托具有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对矿井职业危害因素进行检测评价。检测结果及时公告,并建档报有关部门备案。
职业健康监护和档案管理制度
一、招收的新员工上岗前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凡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等相关煤矿有关岗位职业禁忌症的,一律不得录用。不得安排未经岗前体检、有职业禁忌症的员工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和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
二、、对长期从事接触职业危害因素作业的员工定期组织健康检查。发现患有有关岗位职业禁忌症的,及时调离,及时救治,妥善处理。
三、长期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员工应进行离岗前的体检。在未进行体检时不得解除或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如最后一次在岗期间健康检查是在离岗前 90 日内,可视为离岗体检。员工可以选择放弃进行离岗前体检,并签订相关协议。
四、应将体检结果告知本人。除职业禁忌证外,其他体检结果不得公开,维护员工职业健康隐私权。体检结果存入个人安全健康档案袋内保存。
五、矿应结合安全管理建立个人安全健康档案。个人健康档案包括::员工的职业史、既往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处理情况;;职业病诊疗等
六、个人安全健康档案由职业危害防治办公室统一管理。员工离开单位时,有权索取个人键康档案资料,矿应如实地提供,并在所提供的个人复印件上签章。
职业危害应急救援与管理制度
一、本应急预案适用于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气体中毒、高温中暑等职业危害事故的应急救援行动.二、应急组织机构 指挥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当发生职业危害事故时,立即启动响应,组织力量,迅速开展救援。
三、应急救援程序
事故报告一─现场自救互救一─封闭现场一─联合救护一─事故分析责任落实
1、现场自救互救:作业人员均应掌握一定急救技术,发生事故,便于现场急救互救,并及时对外联系,争取应急救援。
2、建立应急救援联络通讯系统,各岗位人员要熟知事故应急救援联络电话,事故发生后及时报告、联系,取得救援。
3、封闭现场:发生事故时除参与救援人员外,疏导无关人员迅速撤离现场,封闭现场以免造成混乱,不利于急救和事故处理及分析。
四、发生职业危害事故时的应急救援措施
1、最早发现职业危害事故人员,应立即向调度室报警,并采取一切措施切断职业危害事故源。
2、调度室接到报警后,应立即通知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成员,快速查明发生职业危害事故的地点、范围,下达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的指令。
3、领导小组根据职业危害事故状态及危害程度作出相应的应急决定,并命
令各应急救援组立即开展救援。如职业危害事故扩大时,应请求支援。
4、应急救援结束后,立即成立职业危害事故调查小组,调查职业危害事故发生原因和研究制定防范措施。
五、主要职业危害防护措施
(一)综合防尘措施
1、采取有效的综合防尘降尘措施。
2、加强通风管理,确保供风充足。
3、佩戴好防尘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品。
(二)高温防护措施
1、在高温季节来临时,应准备好职工的防暑降温用品和物资。
2、加强工作现场温度监测。
3、加强职业危害学习培训。
(四)有毒有害气体防护措施
1、加强气体监测。
2、加强通风管理。
3、准备好个人防护用品。随身携带自救器。
4、加强职工培训,掌握自救互救知识。
六、有关规定和要求
1、为了能在职业危害事故发生后,做到反应迅速、处置得当,所有有关部门及人员,必须认真学习本应急救援预案。每年组织一次的演练。
2、应急救援小组,在落实好日常值班制度、检查制度、例会制度的同时,要针对发现和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对本预案加以不断提高、改进和完善。
主要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一、总则
1、为保障职工的安全和职业健康,防治职业危害,依据《职业病防治法》、《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结合矿井实际,特制订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2、在安全生产中凡涉及职业危害的场所和工作地点必须严格执行本规程。
二、名词解释
1、粉尘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能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产生防尘的主要工序有:煤岩打眼、爆破、装载、运输等。主要危害:污染环境,作业人员长期接触吸人产生尘肺病。
2、有毒有害气体是指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硫化氢、二氧化硫、甲烷及二氧化碳等。
三、岗位职业健康通用操作规程
1、所有上岗前必须建立个人安全健康档案。
2、所有入井人员,必须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携带自救器,戴好防尘口罩。
3、所有入井人员必须休息好,严禁酒后入井。
4、所有巷道及作业面的风量及风速严格控制在规程规定范围内。
采煤工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1.必须进行职业健康知识培训和学习。主要内容:职业健康法律、法规;本岗位职业危害因素及规定值;防护设施的使用方法;劳动防护用品使用方法;掌握事故应急自救、互救基本知识。.进入现场作业前必须佩戴完好的职业防护用品。3.放炮后出煤前必须洒水降尘。4.装煤前打开喷雾器,进行净化风流。.下班前,清扫冲洗责任范围内煤尘,做好现场文明生产。
掘进工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1.必须进行职业健康知识培训和学习。主要内容:职业健康法律、法规;本岗位职业危害因素及规定值;防护设施的使用方法;劳动防护用品使用方法;掌握事故应急自救、互救基本知识。.进入现场作业前必须佩戴完好的职业防护用品。3.掘进时打开风流净化水幕,实现全断面雾化效果。4.出渣前必须洒水湿透。
6.下班前,清扫冲洗巷道,做好现场文明生产。
爆破工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1.必须进行职业健康知识培训和学习。主要内容:职业健康法律、法规;本岗位职业危害因素及规定值;防护设施的使用方法;劳动防护用品使用方法;掌握事故应急自救、互救基本知识。.进入现场作业前必须佩戴完好的职业防护用品。3.必须湿式打眼凿岩(煤)。4.使用水炮泥封孔。
5.放炮时必须打开风流净化装置,实行放炮喷雾。6.放炮后,必须等炮眼吹净后,方可进入工作面检查。
刮板运输机司机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1.必须进行职业健康知识培训和学习。主要内容:职业健康法律、法规;本岗位职业危害因素及规定值;防护设施的使用方法;劳动防护用品使用方法;掌握事故应急自救、互救基本知识。.进入现场作业前必须佩戴完好的职业防护用品。
3.进入工作地点检查防尘设施是否完好、是否有水,有问题及时报修。3.启动刮板输送机时,必须打开转载点喷雾器。无水或喷雾装置损坏时必须停机。
5.刮板输送机停止运转后,立即关闭所有防尘设施。7.下班前,清扫责任范围内煤尘,做好现场文明生产。
第二篇:职业病防治操作规程
职业病防治操作规程
为了规范本公司职业病防治,特制订本规定:
1.本单位必须采取有效的职业病防护措施,并未劳动者提供
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职业病防护用品必须符合防
治职业病的要求;不符合要求的,不得使用。
2.公司应当优先采用有利于防治职业病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逐步替代职业病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材料。
3.容易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行为和化学物质,应当在醒目位置
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方法,产生职业病危
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
4.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攻错场所,各单位
英当设置报警装置,配置现场急救用品、冲洗设备、应急
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
5.对职业病防治设备、应急救援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
护用品,用人单位应当进行经常性的维护和更换,确保防
护用品的质量和有效性。
6.公司应当实施由专人负责的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并确保
监测系统处于整成运行状态。公司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
政部门的规定,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监
测、评价。
7.公司应对经常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员工每年进行一次职
业健康体检,并及时反馈体检结果。并将检测、评价结果
存入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定期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
报告并向劳动者公布。
8.尽最大限度改善员工工作环境,确保员工身体健康。
泰安力达凿岩机具有限责任公司
2013年8月3日
第三篇:职业病防治制度
总
则
1、为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加强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管理,提高职业病防治的水平,切实保障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健康与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五条的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2、本制度是从组织上、制度上落实“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使各级领导、各职能部门、各生产部门和职工明确职业病防治的责任,做到层层有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做好职业病防治,促进生产可持续发展。
3、本制度规定从企业领导到各部门在职业病防治的职责范围,凡本企业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以本制度追究责任。
4、为保证本制度的有效执行,今后凡有行政体制变动,均以本制度规定的职责范围,对照落实相应的职能部门和责任人。
一、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
1、认真贯彻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落实各级职业病防治责任制,确保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健康与安全。
2、设置与企业规模相适应的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建
立三级职业卫生管理网络,配备专业或兼职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3、每年向职工代表大会报告企业职业病防治工作规划和落实情况,主动听取职工对本企业职业卫生工作的意见,并责成有关部门及时解决提出的合理建议和正当要求。
4、每季召开一次职业卫生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听取工作汇报,亲自研究和制订职业病防治计划与方案,落实职业病防治所需经费,督促落实各项防范措施。
5、根据“三同时”原则,企业新、改、扩建或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应由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同意方可进行建设,切实做到职业病防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6、亲自参加企业内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的调查和分析,对有关责任人予以严肃处理。
7、对本企业的职业病防治工作负全面领导责任。
二、职业危害告知制度
为保障职工的安全和职业健康,防治职业危害,依据《职业病防治法》、《安全生产法》、《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等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有关职业健康监督检查职责调整的规定,特制订本职责制度。
告知制度
1、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每三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危害现状评价。定期检测、评价结果应当存入本单位的职业危害防治档案,向从业人员公布,并向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2、生产现场所用使用的可能产生职业危害的化学品等材料的,材料组应当提供中文说明书。说明书应当载明产品特性、主要成份、存在的有害因素、可能产生的危害后果、安全使用注意事项、职业危害防护和应急处置措施等内容。产品包装应当有醒目的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贮存场所应当设置危险物品标识。
3、技术科、机电科、安监处协助综合办公室根据危险源辨识方法,应将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及其后果、职业危害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从业人员,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不得隐瞒或者欺骗。
4、技术科将上级部门检测的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报告书一式二份(存档一份),按时发放到各生产班组。班组周一安全活动期间,将报告书主要职业危害因素数据记录在活动记录本中。
5、技术科、对即将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相应的防护措施告知生产员工,所有参与研发和实施人员对其所造成的职业危害后果承担必要的责任。
三、职业危害防治宣传教育培训制度
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实施细则,切实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职业健康的管理水平。
1、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配备专(兼)职职业卫生管理医生,负责本企业日常的职业健康及职业病防治工作。
2、建立、健全接触有毒有害职业人员档案,积累各种动态资料,定期分析研究,及时向领导汇报,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3、开展职业健康监护工作,负责和参加上级卫生部门对接触有毒有害作业职工的就业前(上岗)和定期及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发现职业禁忌症者,通知
有关部门及时调离岗位,并妥善安置,出现职业中毒者及时组织抢救,并立即报告所在地区主管部门。
4、企业不得安排未经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人员从事接触职业危害的作业,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人员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对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人员不得解除或者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5、对接触有毒有害职业人员进行定期体检后的结果,告知本人并签名(或部门负责人签名转告)。
四、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管理制度
1、有职业危害因素的作业场所,所使用的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应由使用部门专人负责设施的维护保养,并作好相应的台帐。
2、职工应当学习和掌握相关的职业卫生知识,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正确使用、维护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发现职业病危害事故隐患应当及时报告。
3、认真执行防护设施、设备检修的有关规定,精心维护所属设备,定期进行自检自查,确保设备正常安全运行。
4、有关职业卫生监督管理部门应经常检查监督职业
卫生防护设施的日常检查、维护以及检修的情况,并做好相关记录。
五、从业人员防护用品配备发放和使用管理制度
1、为保证企业职工在生产活动中的作业安全,避免职业病和其他职业危害,根据《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结合本企业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2、本企业劳动防护用品的计划、审批、购买、验收、发放、使用和监督管理适用本制度。
3、统计各工种从业人员数量,根据国家劳动防护用品发放标准编制劳动防护用品采购计划,报请主管副经理审批,财务部门根据计划从安全费用中落实资金,后勤供应部门根据计划进行采购。
4、所购买劳动防护用品必须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必须有“三证”,即生产许可证、安全鉴定证和产品合格证,由安监科验收后方可入库。
5、使用者凭个人《劳动防护用品卡》到安监科开具出库单,后勤供应部门根据出库单发放劳动防护用品。领取时须做必要的质量检查,一旦使用后出现质量问题不得退库,由个人负责。
6、使用者严格按照规定方法使用、佩戴、维护劳动防护用品。使用期满后,到安监科办以旧换新手续。不到期损坏或丢失劳动防护用品者,须写出书面说明,由所在部门负责人核实签字,再到安监科申请补领,并应当按使用期限比例扣除一定的价款,使用期限顺延。
7、安监科负责劳动防护用品的综合管理。统一建立管理台帐,实行每人一卡制,详细记录姓名、工种、品名、发放标准、领用时间等事项。发放标准执行国家或行业标准,不得降低标准或减少劳动防护用品种类。
8、职工调离原岗位或离职,企业人事部门须开具工种变更证明,报安监科备案。一人从事多工种作业的,只执行高标准劳保待遇。离职学习或外借期间,劳保用品停发。
9、劳动防护用品费用由企业负担,统一购买,不得以实物或现金代替劳动防护用品的发放。
10、有下列行为之一者,一经发现核实,由安监处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警告或罚款处理:
(一)采购劳动防护用品无“三证”,或属伪劣产品的;
(二)故意损坏劳动防护用品的;
(三)不按规定使用、佩戴劳动防护用品的;
(四)弄虚作假骗领劳动防护用品的;
(五)个人私自购买劳动防护用品的;
(六)使用已损坏或失效劳动防护用品的。
六、职业危害日常监测管理制度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保护员工身体健康制订本办法。
术语和定义
职业病----是指劳动者在工作及其他职业活动中,因接触职业危害因素而引起的,并列入国家公布的职业病范围的疾病。
职业危害----是指存在于工作场所或者接触特定职业相伴随,对从事该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造成健康损害或者影响的各种危害。
职业禁忌症----是指从事特定职业或者接触特定职业危害因素时,比一般职业人群更易遭受职业危害和易患职业病,或者可能导致原有自身疾病病情加重。或者在从事作业过程中,可能导致对他人健康构成危险的特殊生理或病理状态。
有害作业----是指在施工生产环境和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影响身体健康的因素(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等)。
职
责
1、工会负责对职业病防治实行民主管理和群众监督。
2、安全监督部门负责职业危害因素的辨识、评价、制定职业危害防治措施,开展职业病防治的宣传、教育,负责职业病的统计、报告和档案管理工作。
3、劳动人事部门负责对职业病患者调换工作岗位,安排休养。
4、各施工生产单位负责职业病防治措施的实施,对职业病防治设备进行经常检查、维护和定期检测,保持正常运转,并按规定发给员工符合质量要求的个人卫生防护用品和保健食品。
5、劳动者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应严格遵守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和职业安全卫生操作规程,并享有获得职业病预防、保健、治疗和康复的权利。
一般规定
1、各级安全部门、工会组织、各施工生产单位应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和经常性的职业安全卫生和职业病防治的宣传教育和培训。
2、各施工生产单位和部门应按国家有关规定,组织对从事有害作业的人员进行上岗前和每年一次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及时将检查结果告知劳动者本人,对从事有害作业的合同制工人、农民合同工应当在解除合同前进行职业病健康检查。
3、各单位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员工从事与禁忌相关的有害作业。
4、施工生产单位应在可能发生急性职业中毒和职业病的有害作业场所,配备医疗急救药品和急救设施。
5、严格管理有毒物品、放射源或其他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品,并在醒目位置设置安全标志。
6、各级安全部门应配备必要的检测设备,定期对有毒气体、粉尘、噪声等有害因素进行检测,并送检测结果。
7、各施工生产单位必须采取综合的防治措施,采用先
进技术、先进工艺、先进设备和无毒材料,控制、消除职业危害和生产单位的生产成本。
七、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制度
为了进一步规范公司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加强职业健康监护管理,保护职工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特制定我公司上岗前、在岗期间的体检和作业场所粉尘、噪声、有害气体、热辐射等的健康监护规定。1健康体检 1.1上岗前体检
1.1.1凡进入我公司上岗的新员工,离岗一年以上又重新上岗的员工,人力资源部必须组织到省级卫生部门批准从事职业健康检查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上岗前职业健康体检。不得擅自到未经医疗批准的单位进行职业健康体检。
1.1.2新员工上岗体检,必须要有专人陪同到体检单位进行体检,并在体检表上贴上体检者的照片,以确保体检的真实性。如出现弄虚作假,或失职,造成不合 格人员上岗,则扣除当事人当月奖金200——500元。1.1.3人力资源部不得安排未经上岗体检的人员上岗,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从事所禁忌的职业。1.2在岗体检
1.2.1公司对在岗人员体检的周期规定为两年,其中,接触超标的岗位人员,体检周期为一年。
1.2.2如果员工不按规定参加体检,由此造成的后果,由员工本人负责。
1.2.3对体检后需要复查和医学观察的员工,应当按照体检机构的要求和时间,安排其复查及医学观察。1.2.4体检后,发现职业禁忌或者有与所从事职业相关的健康损害的劳动者,由人事劳资科及时调离原工作岗位,并妥善安置。如有与职业无关的疾病,负责体检的部门,也应将检查结果如实及时告知本人,以便进行治疗
1.2.5公司安监科应当按规定妥善保存好职工的健康监护档案,不得遗失,如造成遗失,则应扣发当事人的考核分,或扣除当月奖金200—500元。2作业场所有害物质的监测
2.1公司安监科应根据作业场所的尘毒分布情况。建立卫生工艺流程图,并准确的确定卫生监测点。
2.2作业场所粉尘、噪声、有害气体等的监测周期为一年,特殊情况随时监测。
2.3对粉尘、噪声、有害气体超标的工序,由安监科在超标处设立卫生警示牌,警示牌上应标明标准值和超标的情况,预防措施等。
2.4对超标的场所公司应积极采取措施,进行技术改造,用新工艺替换旧工艺,以无毒无害的新药剂替代有毒有害的药剂,减少劳动场所的有毒有害物质。2.5安监科要加强对劳动防护用品的管理,监督使用,并做到准确发放和指导正确使用,以减少职业病的发生。
八、职业危害申报制度
为保障职工的安全和职业健康,防治职业危害,依据《职业病防治法》、《安全生产法》、《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等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有关职业健康监督检查职责调整的规定,特制订本职业危害申报制度。
1、企业各部门每年均可申报提交一项有利于防治职业危害和保护从业人员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上报企业领导。
2、各车间、班组在生产过程中,发现或察觉有粉尘、毒物等有害因素释放、泄漏时,第一时间必须上报主管领导,书面申请上级部门检测,检测后,方可继续生产。
3、企业安技环保处应当建立职业危害管理档案。职业危害管理档案应当包括生产企业区内存在职业危害因素的生产经营单位数量、职业危害因素种类、接触人数、防护设施的配备和职业卫生管理状况等内容。
4、安技环保处每年向企业职业安全健康委员会申报一次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报告,每三年申报一次职业危害现状评价申请报告。
5、企业安技环保处应当按照规定对本单位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进行检测、评价,并按照职责分工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报。申报职业危害时,应当提交《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表》和有关资料。
6、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每年申报一次。生产经营单位下列事项发生重大变化的,应当按照本条规定向原申报机关申报变更:
(一)进行新建、改建、扩建、技术改造或者技术引进的,在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申报;
(二)因技术、工艺或者材料发生变化导致原申报的职业危害因素及其相关内容发生重大变化的,在技术、工艺或者材料变化之日起15日内进行申报;
(三)生产经营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发生变化的,在发生变化之日起15日内进行申报。
九、职业病诊断鉴定及治疗康复制度
劳动者可以在用人单位所在地或者本人居住地依法承担职业病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职业病诊断。职业病诊断,应当综合分析下列因素:
(一)病人的职业史;
(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和现场危害调查与评价;
(三)临床表现以及辅助检查结果等。
诊断鉴定制度
1、没有证据否定职业病危害因素与病人临床表现之间必然联系的,在排除其他致病因素后,应当诊断为职业病。
2、承担职业病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在进行职业病诊断时,应当组织三名以上取得职业病诊断资格的执
业医师集体诊断。
3、职业病诊断证明书应当由参与诊断的医师共同签署,并经承担职业病诊断的医疗机构审核盖章。
4、职业病诊断争议由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当事人的申请,组织职业病诊断鉴定委员会进行鉴定。
5、当事人对设区的市级职业病诊断鉴定委员会的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再鉴定。
治疗康复制度
1、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安排职业病病人进行治疗、康复和定期检查。
2、用人单位对不适宜继续从事原工作的职业病病人,应当调离原岗位,并妥善安置。
3、用人单位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应当给予适当岗位津贴。
4、职业病病人的诊疗、康复费用,伤残以及丧失劳动能力的职业病病人的社会保障,按照国家有关工伤社会保险的规定执行。
5、职业病病人除依法享有工伤社会保险外,依照有
关民事法律,尚有获得赔偿的权利,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赔偿要求。
6、劳动者被诊断患有职业病,但用人单位没有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的,其医疗费和生活保障由最后的用人单位承担;最后的用人单位有证据证明该职业病是先前用人单位的职业病危害造成的,由先前的用人单位承担。
7、职业病病人变动工作单位,其依法享有的待遇不变。
8、用人单位发生分立、合并、解散、破产等情形的,应当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进行健康检查,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妥善安置职业病病人。
十、职业危害防治经费保障及使用管理制度
1、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每年新增或者更新的职业危害防治系统,列入煤炭生产安全费用,实行专户存储,专款专用,要统一管理,结余资金允许结转下一年使用。
2、为了消除职业事故隐患,必须加大对“一通三防”方面的投入。矿井防灭火及综合防尘方面的支出。
3、计划下达后,资产费由公司统一采购,费用类
工程方面主要由供应科负责。
4、根据上级文件要求,每下达的计划具体项目,分轻重缓急做到合理安排使用。
十一、职业卫生档案与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度
1、职业卫生档案管理,应设专人负责。
2、资料的收集:按照职业卫生档案的各项内容进行收集,收集应按一定的规范程序和要求进行。
3、资料的甄定:对所有需要收集的资料进行甄定,确定资料的可靠真实程度。
4、资料的分类归档:资料的收集和存档应分门别类,应预先根据资料的性质、来源,设计一种较为合理的分类方法,然后进行组卷归档。
5、加强职业卫生档案管理的质量考核制度,责任到人,管理到位。
第四篇:职业病防治制度
职业病防治制度
总 则
1、为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加强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管理,提高职业病防治的水平,切实保障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健康与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五条的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2、本制度是从组织上、制度上落实“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使各级领导、各职能部门、各生产部门和职工明确职业病防治的责任,做到层层有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做好职业病防治,促进生产可持续发展。
3、本制度规定从企业领导到各部门在职业病防治的职责范围,凡本企业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以本制度追究责任。
4、为保证本制度的有效执行,今后凡有行政体制变动,均以本制度规定的职责范围,对照落实相应的职能部门和责任人。
一、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
1、认真贯彻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落实各级职业病防治责任制,确保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健康与安全。
2、设置与企业规模相适应的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建
立三级职业卫生管理网络,配备专业或兼职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3、每年向职工代表大会报告企业职业病防治工作规划和落实情况,主动听取职工对本企业职业卫生工作的意见,并责成有关部门及时解决提出的合理建议和正当要求。
4、每季召开一次职业卫生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听取工作汇报,亲自研究和制订职业病防治计划与方案,落实职业病防治所需经费,督促落实各项防范措施。
5、根据“三同时”原则,企业新、改、扩建或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应由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同意方可进行建设,切实做到职业病防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6、亲自参加企业内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的调查和分析,对有关责任人予以严肃处理。
7、对本企业的职业病防治工作负全面领导责任。
二、职业危害告知制度
为保障职工的安全和职业健康,防治职业危害,依据《职业病防治法》、《安全生产法》、《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等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有关职业健康监督检查职责调整的规定,特制订本职责制度。告知制度
1、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每三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危害现状评价。定期检测、评价结果应当存入本单位的职业危害防治档案,向从业人员公布,并向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2、生产现场所用使用的可能产生职业危害的化学品等材料的,材料组应当提供中文说明书。说明书应当载明产品特性、主要成份、存在的有害因素、可能产生的危害后果、安全使用注意事项、职业危害防护和应急处置措施等内容。产品包装应当有醒目的警示标
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贮存场所应当设置危险物品标识。
3、技术科、机电科、安监处协助综合办公室根据危险源辨识方法,应将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及其后果、职业危害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从业人员,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不得隐瞒或者欺骗。
4、技术科将上级部门检测的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报告书一式二份(存档一份),按时发放到各生产班组。班组周一安全活动期间,将报告书主要职业危害因素数据记录在活动记录本中。
5、技术科、对即将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相应的防护措施告知生产员工,所有参与研发和实施人员对其所造成的职业危害后果承担必要的责任。
三、职业危害防治宣传教育培训制度
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实施细则,切实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职业健康的管理水平。
1、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配备专(兼)职职业卫生管理医生,负责本企业日常的职业健康及职业病防治工作。
2、建立、健全接触有毒有害职业人员档案,积累各种动态资料,定期分析研究,及时向领导汇报,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3、开展职业健康监护工作,负责和参加上级卫生部门对接触有毒有害作业职工的就业前(上岗)和定期及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发现职业禁忌症者,通知 有关部门及时调离岗位,并妥善安置,出现职业中毒者及时组织抢救,并立即报告所在地区主管部门。
4、企业不得安排未经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人员从事接触职业危害的作业,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人员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对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人员不得解除或者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5、对接触有毒有害职业人员进行定期体检后的结果,告知本人并签名(或部门负责人签名转告)。
四、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管理制度
1、有职业危害因素的作业场所,所使用的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应由使用部门专人负责设施的维护保养,并作好相应的台帐。
2、职工应当学习和掌握相关的职业卫生知识,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正确使用、维护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发现职业病危害事故隐患应当及时报告。
3、认真执行防护设施、设备检修的有关规定,精心维护所属设备,定期进行自检自查,确保设备正常安全运行。
4、有关职业卫生监督管理部门应经常检查监督职业
卫生防护设施的日常检查、维护以及检修的情况,并做好相关记录。
五、从业人员防护用品配备发放和使用管理制度
1、为保证企业职工在生产活动中的作业安全,避免职业病和其他职业危害,根据《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结合本企业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2、本企业劳动防护用品的计划、审批、购买、验收、发放、使用和监督管理适用本制度。
3、统计各工种从业人员数量,根据国家劳动防护用品发放标准编制劳动防护用品采购计划,报请主管副经理审批,财务部门根据计划从安全费用中落实资金,后勤供应部门根据计划进行采购。
4、所购买劳动防护用品必须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必须有“三证”,即生产许可证、安全鉴定证和产品合格证,由安监科验收后方可入库。
5、使用者凭个人《劳动防护用品卡》到安监科开具出库单,后勤供应部门根据出库单发放劳动防护用品。领取时须做必要的质量检查,一旦使用后出现质量问题不得退库,由个人负责。
6、使用者严格按照规定方法使用、佩戴、维护劳动防护用品。使用期满后,到安监科办以旧换新手续。不到期损坏或丢失劳动防护用品者,须写出书面说明,由所在部门负责人核实签字,再到安监科申请补领,并应当按使用期限比例扣除一定的价款,使用期限顺延。
7、安监科负责劳动防护用品的综合管理。统一建立管理台帐,实行每人一卡制,详细记录姓名、工种、品名、发放标准、领用时间等事项。发放标准执行国家 或行业标准,不得降低标准或减少劳动防护用品种类。
8、职工调离原岗位或离职,企业人事部门须开具工种变更证明,报安监科备案。一人从事多工种作业的,只执行高标准劳保待遇。离职学习或外借期间,劳保用品停发。
9、劳动防护用品费用由企业负担,统一购买,不得以实物或现金代替劳动防护用品的发放。
10、有下列行为之一者,一经发现核实,由安监处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警告或罚款处理:
(一)采购劳动防护用品无“三证”,或属伪劣产品的;
(二)故意损坏劳动防护用品的;
(三)不按规定使用、佩戴劳动防护用品的;
(四)弄虚作假骗领劳动防护用品的;
(五)个人私自购买劳动防护用品的;
(六)使用已损坏或失效劳动防护用品的。
六、职业危害日常监测管理制度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保护员工身体健康制订本办法。术语和定义
职业病----是指劳动者在工作及其他职业活动中,因接触职业危害因素而引起的,并列入国家公布的职业病范围的疾病。
职业危害----是指存在于工作场所或者接触特定职业相伴随,对从事该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造成健康损害或者影响的各种危害。职业禁忌症----是指从事特定职业或者接触特定 职业危害因素时,比一般职业人群更易遭受职业危害和易患职业病,或者可能导致原有自身疾病病情加重。或者在从事作业过程中,可能导致对他人健康构成危险的特殊生理或病理状态。
有害作业----是指在施工生产环境和过程中存在 的可能影响身体健康的因素(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等)。职 责
1、工会负责对职业病防治实行民主管理和群众监督。
2、安全监督部门负责职业危害因素的辨识、评价、制定职业危害防治措施,开展职业病防治的宣传、教育,负责职业病的统计、报告和档案管理工作。
3、劳动人事部门负责对职业病患者调换工作岗位,安排休养。
4、各施工生产单位负责职业病防治措施的实施,对职业病防治设备进行经常检查、维护和定期检测,保持正常运转,并按规定发给员工符合质量要求的个人卫生防护用品和保健食品。
5、劳动者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应严格遵守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和职业安全卫生操作规程,并享有获得职业病预防、保健、治疗和康复的权利。一般规定
1、各级安全部门、工会组织、各施工生产单位应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和经常性的职业安全卫生和职业病防治的宣传教育和培训。
2、各施工生产单位和部门应按国家有关规定,组织对从事有害作业的人员进行上岗前和每年一次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及时将检查结果告知劳动者本人,对从事有害作业的合同制工人、农民合同工应当在解除合同前进行职业病健康检查。
3、各单位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员工从事与禁忌相关的有害作业。
4、施工生产单位应在可能发生急性职业中毒和职业病的有害作业场所,配备医疗急救药品和急救设施。
5、严格管理有毒物品、放射源或其他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品,并在醒目位置设置安全标志。
6、各级安全部门应配备必要的检测设备,定期对有毒气体、粉尘、噪声等有害因素进行检测,并送检测结果。
7、各施工生产单位必须采取综合的防治措施,采用先
进技术、先进工艺、先进设备和无毒材料,控制、消除职业危害和生产单位的生产成本。
七、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制度 为了进一步规范公司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加强职业健康监护管理,保护职工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特制定我公司上岗前、在岗期间的体检和作业场所粉尘、噪声、有害气体、热辐射等的健康监护规定。1健康体检 1.1上岗前体检
1.1.1凡进入我公司上岗的新员工,离岗一年以上又重新上岗的员工,人力资源部必须组织到省级卫生部门批准从事职业健康检查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上岗前职业健康体检。不得擅自到未经医疗批准的单位进行职业健康体检。
1.1.2新员工上岗体检,必须要有专人陪同到体检单位进行体检,并在体检表上贴上体检者的照片,以确保体检的真实性。如出现弄虚作假,或失职,造成不合 格人员上岗,则扣除当事人当月奖金200——500元。1.1.3人力资源部不得安排未经上岗体检的人员上岗,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从事所禁忌的职业。1.2在岗体检
1.2.1公司对在岗人员体检的周期规定为两年,其中,接触超标的岗位人员,体检周期为一年。
1.2.2如果员工不按规定参加体检,由此造成的后果,由员工本人负责。1.2.3对体检后需要复查和医学观察的员工,应当按照体检机构的要求和时间,安排其复查及医学观察。
1.2.4体检后,发现职业禁忌或者有与所从事职业相关的健康损害的劳动者,由人事劳资科及时调离原工作岗位,并妥善安置。如有与职业无关的疾病,负责体检的部门,也应将检查结果如实及时告知本人,以便进行治疗
1.2.5公司安监科应当按规定妥善保存好职工的健康监护档案,不得遗失,如造成遗失,则应扣发当事人的考核分,或扣除当月奖金200—500元。2作业场所有害物质的监测
2.1公司安监科应根据作业场所的尘毒分布情况。建立卫生工艺流程图,并准确的确定卫生监测点。
2.2作业场所粉尘、噪声、有害气体等的监测周期为一年,特殊情况随时监测。2.3对粉尘、噪声、有害气体超标的工序,由安监科在超标处设立卫生警示牌,警示牌上应标明标准值和超标的情况,预防措施等。
2.4对超标的场所公司应积极采取措施,进行技术改造,用新工艺替换旧工艺,以无毒无害的新药剂替代有毒有害的药剂,减少劳动场所的有毒有害物质。2.5安监科要加强对劳动防护用品的管理,监督使用,并做到准确发放和指导正确使用,以减少职业病的发生。
八、职业危害申报制度 为保障职工的安全和职业健康,防治职业危害,依据《职业病防治法》、《安全生产法》、《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等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有关职业健康监督检查职责调整的规定,特制订本职业危害申报制度。
1、企业各部门每年均可申报提交一项有利于防治职业危害和保护从业人员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上报企业领导。
2、各车间、班组在生产过程中,发现或察觉有粉尘、毒物等有害因素释放、泄漏时,第一时间必须上报主管领导,书面申请上级部门检测,检测后,方可继续生产。
3、企业安技环保处应当建立职业危害管理档案。职业危害管理档案应当包括生产企业区内存在职业危害因素的生产经营单位数量、职业危害因素种类、接触人数、防护设施的配备和职业卫生管理状况等内容。
4、安技环保处每年向企业职业安全健康委员会申报一次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报告,每三年申报一次职业危害现状评价申请报告。
5、企业安技环保处应当按照规定对本单位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进行检测、评价,并按照职责分工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报。申报职业危害时,应当提交《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表》和有关资料。
6、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每年申报一次。生产经营单位下列事项发生重大变化的,应当按照本条规定向原申报机关申报变更:
(一)进行新建、改建、扩建、技术改造或者技术引进的,在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申报;
(二)因技术、工艺或者材料发生变化导致原申报的职业危害因素及其相关内容发生重大变化的,在技术、工艺或者材料变化之日起15日内进行申报;
(三)生产经营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发生变化的,在发生变化之日起15日内进行申报。
九、职业病诊断鉴定及治疗康复制度 劳动者可以在用人单位所在地或者本人居住地依法承担职业病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职业病诊断。职业病诊断,应当综合分析下列因素:
(一)病人的职业史;
(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和现场危害调查与评价;
(三)临床表现以及辅助检查结果等。诊断鉴定制度
1、没有证据否定职业病危害因素与病人临床表现之间必然联系的,在排除其他致病因素后,应当诊断为职业病。
2、承担职业病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在进行职业病诊断时,应当组织三名以上取得职业病诊断资格的执 业医师集体诊断。
3、职业病诊断证明书应当由参与诊断的医师共同签署,并经承担职业病诊断的医疗机构审核盖章。
4、职业病诊断争议由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当事人的申请,组织职业病诊断鉴定委员会进行鉴定。
5、当事人对设区的市级职业病诊断鉴定委员会的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再鉴定。治疗康复制度
1、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安排职业病病人进行治疗、康复和定期检查。
2、用人单位对不适宜继续从事原工作的职业病病人,应当调离原岗位,并妥善安置。
3、用人单位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应当给予适当岗位津贴。
4、职业病病人的诊疗、康复费用,伤残以及丧失劳动能力的职业病病人的社会保障,按照国家有关工伤社会保险的规定执行。
5、职业病病人除依法享有工伤社会保险外,依照有
关民事法律,尚有获得赔偿的权利,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赔偿要求。
6、劳动者被诊断患有职业病,但用人单位没有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的,其医疗费和生活保障由最后的用人单位承担;最后的用人单位有证据证明该职业病是先前用人单位的职业病危害造成的,由先前的用人单位承担。
7、职业病病人变动工作单位,其依法享有的待遇不变。
8、用人单位发生分立、合并、解散、破产等情形的,应当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进行健康检查,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妥善安置职业病病人。
十、职业危害防治经费保障及使用管理制度
1、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每年新增或者更新的职业危害防治系统,列入煤炭生产安全费用,实行专户存储,专款专用,要统一管理,结余资金允许结转下一年使用。
2、为了消除职业事故隐患,必须加大对“一通三防”方面的投入。矿井防灭火及综合防尘方面的支出。
3、计划下达后,资产费由公司统一采购,费用类 工程方面主要由供应科负责。
4、根据上级文件要求,每下达的计划具体项目,分轻重缓急做到合理安排使用。
十一、职业卫生档案与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度
1、职业卫生档案管理,应设专人负责。
2、资料的收集:按照职业卫生档案的各项内容进行收集,收集应按一定的规范程序和要求进行。
3、资料的甄定:对所有需要收集的资料进行甄定,确定资料的可靠真实程度。
4、资料的分类归档:资料的收集和存档应分门别类,应预先根据资料的性质、来源,设计一种较为合理的分类方法,然后进行组卷归档。
5、加强职业卫生档案管理的质量考核制度,责任到人,管理到位。
第五篇:职业病防治制度
目
录
1.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度 2.职业病危害警示与告知制度 3.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制度 4.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培训制度 5.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维护检修制度 6.职业病防护用品管理制度 7.职业病危害监测与评价管理制度 8.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管理制度 9.劳动者职业卫生监护及其档案管理制度 10.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 11.职业病危害应急救援与管理制度 12.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一、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度
1、认真贯彻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落实各级职业病防治责任制,确保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健康与安全。
2、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体系。安质部为本单位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并配备专(兼)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负责本单位具体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3、公司定期召开职业卫生工作会议,听取工作汇报,研究和制订职业病防治计划与方案,落实职业病防治所需经费,督促落实各项防范措施。
4、由安质部牵头制订职业病防治计划与方案,并组织具体实施,保证经费的落实和使用。
5、安质部组织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卫生法规、职业健康知识培训与宣传教育。对在职业病防治工作中有贡献的进行表扬、奖励,对违章者、不履行职责者进行批评教育和处罚。
6、安质部协助上级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推动本单位开展职业卫生工作,贯彻执行《职业病防治法》及配套法规标准。汇总和审查各项技术措施、计划,并且督促有关部门切实按期执行。
7、安质部定期组织现场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不安全因素,有权责令改正,或立即报告职业卫生管理机构研究处理。
8、安质部依法履行向劳动者提供岗前职业病危害告知。
二、职业病危害警示与告知制度
为了有效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切实保护职工身体健康及其相关权益,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类管理,综合治理”的方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制度。
1、公司所属各部门应当为职工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劳动者获得职业卫生保护。
2、公司与已进、新进职工,签订职业病危害劳动合同(含聘用合同)时,应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等如实告知职工,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
3、公司职工在已订立劳动合同期间,因工作岗位或者工作内容变更,从事与所订立劳动合同中未告知的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时,公司安质部应向员工如实告知现从事的工作岗位、工作内容所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并签订变更职业病危害因素告知补充合同。
4、存在职业病危害的场所,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对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当在其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对作业人员进行告知。警示说明应当载明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
5、公司每年对职工进行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的培训,使每位职工掌握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预防和控制技能。
6、经常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监测,定期请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评价,其结果定期向职工公布。
7、职业病的范围和诊断标准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对已确诊的职业病患者应进行积极治疗。
8、定期对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进行检测。
9、按规定向职工提供符合防治职业病防护要求的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10、积极采用新工艺,选用新设备,改善工作条件,实行清洁化生产,从源头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
三、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制度
1、为了规范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工作,加强职业病危害项目的监督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以下简称《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办法。
2、对存在或者产生职业病危害项目,公司应当按照《职业病防治法》及本办法规定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
本办法所称职业病危害项目,是指存在或者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项目。
职业病危害因素按照卫生部发布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确定。
3、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的主要内容是:
(一)用人单位的基本情况;
(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浓度或强度;
(三)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生产技术、工艺和材料;
(四)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应急救援设施。
4、公司应当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时应当提交《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表》及有关材料。
新建、改建、扩建、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应当在竣工验收之日起30日内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
5、公司申报后,因采用的生产技术、工艺、材料等变更导致所申报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相关内容发生改变的,应当在变更后30日内向原申报机关申报变更内容。
6、公司在终止生产经营时,应当向原申报机关办理申报注销手续。
7、申报回执由安质部存档,以备上级部门监督管理。
8、公司严格按照卫生部统一格式填报《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表》。
四、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培训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组织职工进行职业卫生法规、职业卫生知识、操作规程、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维护的培训,特制定本制度。
1、公司安质部负责职业卫生教育培训监督管理工作,并指定专业的职业卫生培训人员,负责公司的职业卫生知识教育培训。
2、教育培训内容:
(1)、职业卫生法律、法规和标准;(2)、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3)、职业病基础知识,包括常见职业病种类、产生的危害,本公司职业病类型,存在部位等内容。
(4)、职业病预防措施。
(5)、常见职业病个人防护用品的种类、正确使用方法,职业病防护设施的使用、维护保养,(6)、接触职业病人员补贴、保健品等发放标准、规定;(7)、发生职业病事故时的应急救援措施、事故报告程序。
3、培训要有培训计划、培训教案、培训记录、培训成绩等文字记录。
4、培训相关资料由安质部存档。
5、公司安质部结合安全生产月、职业病宣传周等,每年定期宣传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意义,从思想上提高员工预防职业病的认识,推进职业病防治工作顺利开展。
五、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维护检修制度
为了加强对职业病防护设施与职业病防护用品的监督管理,使职业病防护设施和职业病卫生防护用品在使用时符合国家标准和卫生要求,以控制或者消除职业病危害因素,保障劳动者的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1、建立防护设施管理责任制,并采取下列管理措施:(1)、设置防护设施管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专(兼)职防护设施管理员;
(2)、制定并实施防护设施管理规章制度;
(3)、制定定期对防护设施的运行和防护效果检查制度。
2、建立防护设施技术档案管理:
1、防护设施的技术文件。
2、防护设施检测、评价和鉴定资料;
3、防护设施的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
4、使用、检查和日常维修保养记录;
5、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评价报告。
3、安质部应当对防护设施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维修、保养,保证防护设施正常运转,每年应当对防护设施的效果进行综合性检测,评定防护设施对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的效果。
4、安全部应当组织对劳动者进行使用防护设施操作规程、防护设施性能、使用要求等相关知识的培训,指导劳动者正确使用职业病防护设施。
5、任何人不得擅自拆除或停用防护设施。如因检修需要拆除的,应当采取临时防护措施,并向劳动者配发防护用品,检修后及时恢复原状。
6、经工艺改革已消除了职业病危害因素而需拆除防护设施的,应当经所上级主管部门确认,并在职业病防治档案中做好记录。
7、防护设施的维修、维护保养记录由安全部存档。
六、职业病防护用品管理制度
1、职业病防护用品是保护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免遭事故伤害或职业危害,保证劳动者安全和健康所必须配备的,带有防护功能的用品。
2、接触有害因素的所有人员都应按时发放职业病防护用品。
3、职业病防护用品的选定应遵循“安全、实用、经济、美观”的原则。
4、由安质部负责,根据不同工种对职业病防护用品的需要制定《职工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发放标准》,根据发放标准给员工配备合理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4.1不得以货币或其它物品替代应当配备的职业病防护用品。4.2不得扩大发放范围和提高标准。严格控制计划外发放职业病防护用品。
4.3不得随意延长或缩短职业病防护用品的使用限期,或逾期不发放新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4.4工种相同且劳动条件相同,应发给相同的职业防护用品。从事多工种作业,按其经常从事或主要从事的工种发给相应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4.5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视其经常或主要参加劳动的情况,根据工作需要配备相应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4.6新增加工种或个别需变动职业病防护用品及标准时,由安质部报请分管领导审批,另行发放。
4.7职工在生产过程中必须按规定使用职业病防护用品,未按规定使用的,应视为违章作业。
5、物资部根据《职工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发放标准》,制定采购计划,报主管经理审批,并负责职业病防护用品的采购、保管与发放工作。
5.1物资部要建立职业病防护用品采购、验收制度,确保劳动防护用品质量的安全性、可靠性。
5.2职业病防护用品保管、发放和使用部门都要建立职业病防护用品保管、发放台帐,防护用品的去向、数量、时间均应详细登记。
5.3员工脱离生产﹙工作﹚岗位三个月及以上者停发或顺延劳动职业病防护用品的使用时间。属按月发放的小型防护用品,员工脱离工作岗位一个月及以上者停发当月防护用品。5.4因工作需要改变工种的人员,从调动工作次月起按新工种发放职业病保护用品。新旧工种职业病防护用品相同部分,期限合并计算,新工种没有的已发放的职业病防护用应予收回。
5.5故意损坏职业病防护用品者,由员工个人按原价购买。5.6计划外职业病防护用品由使用部门申请,报领导审批后,采购发放。
5.7终止,解除劳动合同或调离本公司时,职业病防护用品使用时间尚不到规定期限的要回收或折价处理。
6、安质部负责对职业病防护用品的采购、保管、发放、使用、维修等建档保存工作。
七、职业病危害监测与评价管理制度
为了做好公司职业卫生检测工作,使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有效预防职业危害,切实保障员工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制度。
1、公司安质部在公司职业病防治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组织开展对本公司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和监督检测,建立本公司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档案,制定检测计划;委托具备法定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
2、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点的设定和检测周期的确定应符合GBZ 159-《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等规范要求,由公司安质部、检测人员和被检测部门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共同确定,检测方法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要求。
3、检测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由检测机构根据公司产生职业危害的铆焊作业、机加工作业、喷漆作业的危害因素确定。
4、检测人员进入现场必须佩戴安全帽、工作服、防护手套、防护眼镜、防毒面罩等防护用品。安质部负责将检测结果及时向各受检测单位通报,并由受检测的单位将检测结果进行公示。
5、对检测结果超标的项目,受检部门应立即对作业场所进行整改,采取有力的防护措施,杜绝事故的发生。对暂时不能整改或整改后不能达标的作业场所,所属部门应专题报告公司立项进行整改。
6、在公司生产装置检修期间的密闭空间、受限空间、粉尘、焊接等作业场所,要按照作业项目及时进行分析检测。如遇异常,公司各部门确定有必要临时增加检测项目,可向安质部提出申请并说明原因,由安质部安排临时检测任务。
7、安质部应及时将作业场所或岗位职业危害因素测定结果由整理存入公司职业卫生档案。
8、安质部应制定检测计划和检测经费预算,财务部门要保障检测经费的实施。
八、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管理制度
1、目的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特制定本制度。
2、术语和定义
2.1 建设项目指新建、改建、扩建的生产、储存装置和设施的建设项目。
2.2 “三同时”制度 指公司新建、改建、扩建的基本建设项目、技术改建项目和引进的建设项目,其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 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职业卫生防护设施的投资应纳入建设项目预算。2.3 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项目指存在或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所列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分为职业病危害轻微、职业病危害一般和职业病危害严重三类。
3、工作程序
3.1 在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阶段,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和《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专篇编制规范》,由设计院编写职业卫生专篇,交于安质部,安质部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 技术服务机构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3.2 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完成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后,由安质部填写《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审核(备案)申请书》,向有管辖权的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申报材料。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不需要进行可行性论证的建设项目,应当在建设项目开工前提出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的卫生审核或备案。
3.3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同意,并取得卫生行政许可批文后方可动工建设。
3.4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核或备案后,建设项目的生产规模、工艺或者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防护设施等发生变更时,应当对变更内容重新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和卫生审核或备案。
3.5 职业卫生防护设施的施工应当由取得相应工程施工资质的施工单位进行。
3.6 在竣工验收前,应当委托具有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应当尽可能由原编制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的技术机构承担。
3.7 建设项目的主体工程完工后,需要进行试生产的,其配套建设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投入试运行,在试运行期间应当对职业病防护设施运行情况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监测,并在试运行12个月内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3.8 职业病危害轻微的建设项目,应当将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报原预评价备案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备案。3.9 职业病危害一般和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应当向原审批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的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竣工验收申请,填写《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 竣工验收(备案)申请书》,并按规定提交申报材料。
3.10 分期建设、分期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建设项目,其相应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应当同步进行卫生验收。
3.11 职业病危害一般和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经卫生验收合格并取得卫生行政部门行政许可批文,方可正式投入生产或使用。
4.16 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工作结束后,各职能部门认真整理资料并归档。
九、劳动者职业卫生监护及其档案管理制度
依据《职业病防治法》等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司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为预防职业病,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保护职工健康,制定本制度。
1、本制度适用公司每位员工。
2、公司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劳动者,必须按照国家规定,建立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
3、公司安质部负责监督检查各单位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的建立及管理情况。
4、公司负责职业卫生专(兼)职人员,按照国家规定为每名接触职业病危害的职工建立劳动者卫生监护档案(个人档案),并逐年将体检表等其他个人资料存入到本人档案之中。
5、劳动者卫生监护档案(个人档案)包括以下内容:(1)职业史;
(2)职业病危害接触史;(3)职业健康检查结果;(4)职业病诊疗等其他材料。
6、建立劳动者卫生监护档案查阅制度。
7、劳动者卫生监护档案必须长期妥善保存,不得遗失。
8、办公室将不定期对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建立和完善情况进行检查考核。
十、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
为了规范我公司职业危害事故的报告、调查、处理,即使有效地控制职业危害事故,减轻职业危害事故造成的损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特制定本制度。
1、按一次职业病危害事故所造成的危害的严重程度,职业病危害事故分为三类:
(1)一般事故:发生急性职业病10人以下的;
(2)重大事故:发生急性职业病10人以上50人以下或者死亡以下的,或者发生职业性炭疽5人以下的;
(3)特大事故:发生急性职业病50人以上或者死亡5人以上,或者发生职业性病情5人以上的。
2、单位发生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一般危害事故应于2小时内向公司安质部报告,特大和重大危害事故立即向公司上级领导报告。单位安排专人负责及时向当地安全生产监督部门及卫生部门报告。
3、职业病危害事故报告的内容应当包括事故的发生的地点、时间、发病情况、死亡人数、可能发生原因、已采取的措施和发展趋势等。
4、任何员工不得以任何借口对职业病危害事故瞒报、虚报、漏报和迟报。
5、对发生的职业病危害事故,单位应当根据情况立即采取以下紧急措施:
(1)停止导致职业病危害事故的作业,控制事故现场,防止事态扩大,把事故危害降到最低限度;
(2)疏通应急撤离通道,撤离作业人员、组织脱险;(3)保护事故现场,保留导致职业病危害事故的材料、设备和工具等;
(4)对遭受或者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及时组织救治,进行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5)按照规定进行事故报告;
(6)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安全监督生产部门,按照要求如实提供事故发生情况、有关材料和样品;
(7)落实卫生行政部门及安全监督生产部门要求采取的其他措施。
6、对构不成一般职业病危害事故的事故,单位工作人员应及时向单位安质部报告,安质部应详细记录,及时组织相关人员对事故进行处理。
7、对发生的职业病危害事故的调查处理资料要妥善保管。
十一、职业病危害应急救援与管理制度
为认真贯彻落实《劳动法》、《职业病防治法》的要求,防止突发性重大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并能在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后有效控制和处理,结合本公司实际,本着“反应迅速、处理得当”的原则,制定本公司的应急救援预案。
1、职业病危害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及职责分工
公司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安质部。发生重大职业病危害事故时,若总指挥不在公司,由副总指挥全权负责应急救援工作。
① 职责
指挥领导小组:
a、组织制定公司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b、组建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队伍,并组织演练; c、检查督促做好重大职业病危害事故的预防措施和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的物资、器械、防护用品等各项准备工作。
指挥部:
a、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时,由指挥部发布和解除职业病应急救援命令、信号;
b、组织指挥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队伍,实施救援行动; c、及时向上级部门汇报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理情况,并向友邻单位通报危害事故情况。必要时向相关单位发出救援请求; d、组织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及善后处理,总结应急救援工作的经验教训。
②指挥部人员分工
总指挥:负责组织指挥全公司的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副总指挥:协调总指挥,负责应急救援的具体指挥工作。
指挥部成员:
生产组长:协助总指挥、副总指挥做好职业病危害事故报警、情况通报及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工作。
主任:负责现场医疗救护指挥及受伤人员分类抢救和护送转院工作;
安全环境及职业卫生管理组织负责人:负责指挥灭火、警戒、治安、保卫、疏散、道路交通管制工作;负责职业病危害事故现场通讯联络和对外联系,必要时代表指挥部发布有关信息;负责车辆调配及抢救物资的运输、供应工作;负责抢险物资及防护用品的日常储备和应急供应;
2、应急救援队伍的组成和分工
公司负责人、车间和全体员工,都有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的责任。应急救援队伍是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的骨干力量,其任务是当公司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时,对被救援对象实施全方位的救援。
3、发生职业病时的处置
①一般职业病危害事故:可因车间及岗位防护设施损坏、物料泄露、防护品不合格或损坏、人员位及时巡查及早发现,未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处理,而引发小范围的职业病危害事故。
②重大职业病危害事故:虽能及时发现,但职业病危害事故较难控制。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后,有可能发展为更大范围或更严重的破坏及人员伤害事故。应立即采取以下应急救援措施:
a、最早发现职业病危害事故的部门及人员,应立即向办公室报警,并采取一切措施切断职业病危害事故源。
b、办公室接到报警后,应迅速通知公司领导及相关单位部门,快速查明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地点、范围,下达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的指令,同时发出警报,通知公司相关人员及医疗救护队伍和各专业队伍迅速赶往职业病危害事故现场。c、公司相关人员根据职业病危害事故性质和规模,通知专业对口科室迅速向上级公安、劳动、保险、环保、卫生等部门报告职业病危害事故情况。
d、公司相关人员成员到达职业病危害事故现场后,根据职业病危害事故状态及危害程度作出相应的应急决定,并命令各应急救援人员立即开展救援。如职业病危害事故扩大时,应请求支援。
e、当职业病危害事故得到控制,立即成立两个工作小组: Ⅰ、在主管的指挥下,组成由公司相关人员和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人员参加的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小组,调查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原因和研究制定防范措施。
Ⅱ、组成由相关人员和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人员参加的抢修小组,研究制定抢修方案并立即组织抢修,尽早恢复生产。
4、公司救援信号主要是用电话报警联络。消防火警电话 119,医疗急救中心 120
5、有关规定和要求
为了能在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后,做到反应迅速、处置得当,公司内所有相关人员,必须认真学习本应急救援预案。公司办公室人员,要对职工进行经常性的应急救援知识教育,每年组织一至二次专业分工的演练。保证救援物资及器材的完备和充足供应。
应急救援指挥部,在落实好日常值班制度、检查制度、例会制度的同时,要针对发现和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对本预案加以不断提高、改进和完善。
十二、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1、所有作业人员上岗工作前必须进行岗前职业健康体检,公司综合办公室、安质部确认未有岗位禁忌疾病者方能上岗工作。
2、开始工作前,先检查健康防护设施是否齐全、可靠,发现隐患及时报告,待隐患排除后,方可工作。
3、工作时必须按要求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进入砂轮间,必须戴好防尘口罩;噪声源岗位带好耳塞。
4、砂轮间工作时,必须打开除尘系统,保持空气流通,保持地面清洁,经常洒水。
5、带有职业危害的岗位,注意劳逸结合,工作一段时间后要适当休息,避免疲劳作业。
6、一旦发生事故立即送往医院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