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坚持精准发现处理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坚持精准发现处理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
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201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第一年,是打好脱贫攻坚战关键的一年,脱贫攻坚是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手段,是消灭绝对贫困,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扶贫资金是困难群众的“救命钱”,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更容不得动手脚、玩猫腻。对胆敢向扶贫项目、资金“伸手”等腐败问题一是要重拳出击、严查快办,作风背后是纪律问题,对形式主义等作风问题必须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点名道姓,通报曝光,持续释放越往后执纪越严的强烈信号;二是要强化监督,深挖细查。发现问题是形成震慑的第一步,各地各部门广泛拓展监督渠道,让扶贫领域形式主义无处可逃,坚决治理形式主义,绝不浅尝辄止、浮于表面,要深挖细查,严肃处理;三是要严肃问责,强化担当。有权必有责,失责必备究。对脱贫攻坚工作中失职失责的党委、政府、纪委和有关职能部门,必须严肃问责追究,确保脱贫攻坚政令畅通、政策落实到位。
第二篇:脱贫攻坚心得体会: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脱贫攻坚心得体会: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2019年以来,**县纪委不断强化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坚持精准扶贫扶真贫,铁拳执纪执铁纪,严厉查处扶贫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确保国家扶贫政策不折不扣落到实处,确保国家扶贫资金一分一毫用到实处,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的纪律保障。
一、在“快”在上求突破,上访下访同发力
1、强化信访监督。充分发挥信访举报主渠道作用,认真接待处理群众来信来访来电,做到程序规范、环节到位、步骤明确。出台《**县纪检监察信访实名举报承诺办理及奖励办法》,在县政府官网上公布举报电话、来信地址,开设“扶贫领域违规违纪问题举报直通车”,进一步畅通扶贫领域信访举报渠道。全年县纪委共接收扶贫领域信访举报11件,占全年信访举报总量15.9%,其中反映村书记、主任信访举报8件,占比73%,实名举报7件,占比64%。立案5起,立案率高达56%,实名举报全部按要求进行了反馈,反馈满意率100%。
2、拓宽线索渠道。变上访为下访,深入乡镇、社区、农户、关键部门、重点行业走访,广泛收集社情民意,摸排涉及扶贫资金等方面的案件线索。充分发挥纪工委监察分局日常监督职责,纪工委每季度对所联系单位“三重一大”报告事项进行抽查,从中发现问题线索。全年共发现和处置扶贫领域问题线索36条。
3、坚持快查快结。实行扶贫领域问题线索集中交办制度,对扶贫领域信访举报优先办理,做到当天呈批处置,第二天转办到位。实行督办和限时办结制,对扶贫领域问题线索由县纪委常委负责督办,做到快查快结。县纪委全年共查处扶贫领域问题18起,立案15起,占全年立案总数的31.2%,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4人,诫勉谈话11人,组织处理1人。积极在扶贫领域中实践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突出早提醒、早纠正、早警示,进一步巩固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全年运用“第一种形态”处理18人次,“第二种形态”12人次,“第三种形态”2人次,形成了查处扶贫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强力震慑。
二、在“准”字上做文章,巡察督查齐亮剑
1、开展政治巡察。成立四个巡察组,采取“一拖二”方式,重点围绕扶贫领域、“降成本、优环境”政策落实情况开展为期两个月的政治巡察,其中对教育局、水务局、发改委、农工部等4个单位开展扶贫领域巡察,重点发现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落实扶贫政策不坚决、不彻底、不到位等问题。巡察组通过个别谈话、问卷调查、走访调研、查阅资料等方式,着力发现问题。截止目前,共召开座谈会10次,个别谈话109人,进村入户走访200余人次,发现倾向性问题66个,问题线索6条,已立案3起,其中科级领导干部2起。
2、开展常态督查。立足精准监督,做好常态化督查和专项督查结合文章,严厉查处脱贫攻坚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四风”新问题以及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确保脱贫攻坚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牵头成立9个脱贫攻坚工作常态化督查组,重点对驻村干部到岗情况、脱贫攻坚各项决策部署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共开展督查7次,督查村350余次,抽查贫困户1000余人次。针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下发问题清单,要求各乡镇、村、有关帮扶单位限期整改,并对整改情况开展“回头看”。共下发通报3期,通报问题53个,约谈19人。近日,由县领导带队,组成四个督查组对全县脱贫攻坚工作成效开展督查。
在开展常态化督查的同时,由县纪委重点针对扶贫资金使用和管理、扶贫政策贯彻落实等情况开展专项督查,严厉查处脱贫攻坚工作中作风不实、虚报冒领、截留私分等问题。督查采取县、乡同步进行的方式,确保乡、村全覆盖,目前,全县已开展专项督查25次,立案2起,诫勉谈话1人。
3、开展专项审计。认真处置市纪委交办的扶贫领域审计线索。我县收到市纪委交办的近3年扶贫领域审计发现问题线索14条。县纪委迅速召开常委会,对问题线索逐一分析,制定了专项行动方案,成立了4个核查组进行调查核实。共立案处理2人、诫勉谈话8人、约谈3人,并责成相关乡镇作出书面检讨。县纪委举一反三,要求各乡镇纪委与财政所、农技站、经管站等站所,组织精干力量,开展村级财务审计,重点对本乡镇十八大以来所有的涉农资金开展全面自查自纠,确保扶贫资金安全落地,共发现问题线索20条。
三、在“严”字上下功夫,通报问责强震慑
1、造浓宣传氛围。充分运用电子显示屏、展板等方式,强化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宣传,形成浓厚的宣传氛围。县纪委在香田工业园区道路旁新建72㎡的大型永久性宣传展板。各乡镇、各村均按要求在醒目位置以悬挂横幅、喷绘等方式设置了宣传标语,做到了乡、村全覆盖,据统计,共悬挂扶贫领域宣传标语135条。
2、高举问责利剑。认真贯彻落实《问责条例》,严格实行“一案双查”,对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出现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以及弄虚作假、搞“数字脱贫”等问题的,既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又追究所在党委(党组)的主体责任、纪委(纪检组)的监督责任,共问责科级领导干部3人,以强有力的问责倒逼脱贫攻坚责任落实。如,在对教育局开展的专项巡察中,发现少数建档立卡户家庭贫困生未领取教育扶贫资金,县纪委在查清直接责任人责任的同时,对教育局分管领导、双溪镇脱贫攻坚工作分管领导进行了立案问责,狠刹脱贫攻坚工作不严不实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严防“四风”问题反弹。
3、加强典型通报。对扶贫领域典型案件,坚持开展通报,强化警示教育,形成震慑作用。全县共下发通报5期,点名道姓通报典型案例11起,涉及12人。严把党风廉政建设意见回复关,对扶贫领域存在的作风问题、违纪违法问题,写入党员干部廉政档案,作为影响干部提拔使用、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同时,县纪委要求被通报的乡镇、单位利用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党员大会等方式,进行深度剖析,深入查找问题,全面整改提高。因扶贫领域问题被问责的党员领导干部需在民主生活会上作出深刻检讨,警示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知敬畏、守底线,筑牢思想防线。
第三篇: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自查自纠报告(脱贫攻坚自查报告)
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自查自纠报告
根据《关于印发xx的通知》(x办发[20xx]x号)和《关于印发
一、主要做法
(一)成立组织领导机构。自接到通知后,我中心高度重视,立即召开班子会,专题讨论研究本单位在扶贫领域可能存在的腐败和作风问题。及时制定工作方案,成立xx区市场开发服务中心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由中心主要领导亲自担任组长,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成员为各股室所负责人,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任务,落实工作责任,细化工作措施,扎实开展自查自纠工作。
(二)宣传动员部署。及时组织召开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自查自纠动员部署会,向中心干部职工传达上级文件精神,要求扎实开展自查自纠工作任务。并通过宣传栏、市场led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有关宣传标语,营造良好氛围。
(三)全面开展自查自纠。按照自查自纠工作方案,我中心围绕脱贫攻坚工作责任落实、组织领导、研究部署、督促检查、资金使用、责任追究等情况,查找本单位在扶贫领域存在的腐败和作风问题,以及党员干部在扶贫工作中的责任担当、工作作为、廉洁自律等方面开展自查自纠。
二、自查情况
经过排查,我中心自20xx年开展扶贫工作以来,都能够坚决贯彻执行区委、区人民政府工作要求,履行自身职责,做好联系村帮扶工作,落实贫困村第一书记、工作队员经费,并做好经费使用监管。
一是各级督查中,不存在扶贫资金使用缺乏科学论证和决策不规范、扶贫资金委托企业经营,委托协议或合同形同虚设、扶贫资金委托经营后监管缺失、骗取和挪用扶贫资金、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一次性补缴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多头领取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农村低保金等问题。
二是不存在主体责任淡化虚化弱化问题。我中心能够严格落实脱贫攻坚主体责任制,落实联系村帮扶责任,及时签订脱贫攻坚责任状,层层传导压力,切实增强中心干部职工脱贫攻坚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构建由上到下的脱贫攻坚精准帮扶责任体系。
三是监管责任落实到位。我中心能够严格落实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严格执行健全扶贫资金项目公告公示制度。不存在履责不力、监管不严、推诿扯皮,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
四是不存在干部作风问题。自开展扶贫工作以来,我中心能够结合开展xx主题教育及领导班子建设年活动,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教育,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严肃工作纪律,确保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实效。同时,建立健全扶贫驻村工作队员、帮扶干部管理制度,形成用机制管人,以制度促事的局面,严格工作程序,确保贫困户、贫困村精准脱贫。经自查,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不存在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漂浮、纪律散漫,弄虚作假、数字脱贫,扶持对象、措施到户、脱贫成效不精准,以及贫困村、贫困户虚假“摘帽”等作风问题。
五是切实落实监督执纪问责制度。结合自身实际,建立健全扶贫监督责任制度,全面推行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等相关制度,进一步压实扶贫执纪监督责任。自20xx年以来,不存在信访问题未办结以及各级督促发现问题不处置不报告或压案不查的情况。
六是无违纪违法贪腐问题。在日常帮扶工作中,能积极配合纪检监察部门开展资金项目使用管理有关检查工作。经自查,我中心不存在党员领导干部滥用职权、以权谋私、贪污挪用、骗取冒领等违规违法使用扶贫资金问题。
三、下一步工作
(一)压实主体责任。切实提高政治站位,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强化责任担当,充分认识开展自查自纠工作的重要意义,扛实抓牢主体责任,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任务、落实工作责任、细化工作措施,扎实开展自查自纠工作。中心主要领导领亲自部署落实,带头自查和整改,切实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层层传导压力,做到红脸出汗、咬耳扯袖经常化,抓早抓小、动辄则咎常态化,坚决防止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发生。
(二)加强调查研究。中心领导班子成员要经常深入定点帮扶贫困村开展调查研究,定期主动下访,及时掌握共性问题,认真研究,推动解决。主动跟进研究扶贫开发新举措,密切追踪新问题新情况,进一步增强监督、执纪、问责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注重分析研判专项治理工作面临的形势,及时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做法,不断细化工作措施。
(三)改进工作作风。坚持领导带头,一级抓一级、层层传导压力,确保专项治理不断取得实效。推动领导干部下基层调查研究常态化、制度化,其他党员干部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走出办公室,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到群众反映强烈的地方去,到困难矛盾集中的地方去,到脱贫攻坚任务最艰巨的地方去,切实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确保扶贫政策和资金项目惠及贫困群众,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厚植党的执政基础。
第四篇:关于2020年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纪律保障的调研——以作风攻坚促进脱贫攻坚
以作风攻坚促进脱贫攻坚
——关于2020年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纪律保障的调研
十九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强调,持续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让人民群众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深入推进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高度关注影响产业项目扶贫、对口帮扶以及扶贫工程推进等问题,以作风攻坚促进脱贫攻坚。加大督查督办、直查直办和通报曝光力度,对查结的问题线索进行抽查复核,对失职失责的从严问责。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强调,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2018年以来,X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中央纪委和省委脱贫攻坚重大决策部署要求,深入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有力的纪律保障。
一、做法和成效
(一)紧盯关键环节,实施专项监察。
2018年,按照“见人、见项目、见资金”三项要求,将农村公路项目建设、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和城乡医疗救助列为全省统一开展的专项监察项目,并对过去两年专项监察“回头看”工作作出安排。2019年,紧盯“两不愁三保障”中的突出问题,在全省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和财政涉农补贴资金专项监察,着力发现在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中优亲厚友、套取骗取补助资金、违规享受政策、吃拿卡要、收取好处费等问题,严肃查处挤占挪用、贪污侵占、工作失职渎职等腐败问题。(二)突出常态走访,开展专项行动。
以贫困县、贫困乡镇、贫困村、贫困户为重点,各级纪委监委班子成员包案走访、带案下访,变被动受理为主动出击,深挖问题线索,集中力量严肃查处敢向扶贫资金伸手的党员干部和欺压百姓的村霸、寨霸。如,XX市在专项行动中,狠抓信访举报问题线索梳理、走访、督办三个环节,着力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重点信访件中的违纪问题、走访中发现并能及时解决的问题,取得良好效果。(三)聚焦扶贫领域,深化巡视巡察。
始终把做到“两个维护”作为坚定不移深化政治巡视巡察的重中之重,突出“点、线、面”相结合,系统梳理巡视脱贫攻坚主要问题清单,全面拓展扶贫领域专项巡视巡察覆盖面。省委在高质量完成对XX个贫困县以及与脱贫攻坚相关职能部门巡视巡察全覆盖的同时,市县两级对贫困乡镇、深度贫困村同步开展巡察,选取试点探索巡察延伸到村居,打通巡视巡察“最后一公里”。(四)加强沟通协调,形成监督合力。
建立与扶贫工作重点部门沟通协调机制,强化监督检查,及时掌握脱贫攻坚重点任务推进情况和存在的突出问题,增强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的针对性、有效性。督促各级扶贫主管部门和相关职能部门发挥专业优势、履行监管职责,及时研究解决落实、监督管理、制度执行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对因监管职责履行不到位导致扶贫工作不务实、脱贫过程不扎实、脱贫结果不真实以及资金、项目等方面发生严重问题的严肃追究责任。(五)持续高压震慑,强化执纪审查。
一是贯通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针,坚持纪严于法、纪在法前,强化日常监督、努力在“治未病”上积极作为,使监督更加聚焦、更加精准、更加有力。二是从严压实主体责任。紧盯地方党委、政府、职能部门履行主体责任不力,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脱贫攻坚决策部署不坚决、不到位,弄虚作假、阳奉阴违等问题,进一步加大“一案双查”力度,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二、存在的问题
套取、挪用、收受财物等扶贫领域腐败问题仍然易发多发。脱贫工作是政治任务,是民生工程,但调研显示,有的基层党员干部顶风违纪问题依然突出。有的基层干部将扶贫资金项目作为“唐僧肉”,采取贪污侵占、虚报冒领、优亲厚友、吃拿卡要、截留挪用等多种方式违规违纪,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直接影响脱贫攻坚工作成效。这也暴露出基层纪检监察机关护航脱贫攻坚的工作不足,监管不力导致基层干部权力滥用,惩处不严导致不少干部存在侥幸心理。
扶贫工作重点部门履行主体监管责任不到位。一是思想认识有偏差。一些主管部门认为监督是纪检监察机关的事情,在日常工作中只注重项目建设和资金使用的安排部署,对后续项目的建设及资金使用去向缺乏监督。二是扶贫政策执行有偏差。一些主管职能部门对党委、政府的扶贫政策理解不透,执行有偏差,扶贫效果打折扣,在涉农项目、民生工程和民生资金落实方面存在违纪违规行为。
作风问题仍然是扶贫领域最为突出的问题。调研显示,当前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依然突出。一些基层单位贯彻落实上级关于脱贫攻坚的安排部署不力,不作为慢作为;审核把关不严,情况不明、弄虚作假;做表面文章,搞政绩工程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
扶贫领域监督合力有待进一步增强。从实践来看,纪检监察机关“单打独斗”现象在一些地方和部门依然存在。纪检监察机关的职责是推动党委、政府履行主体责任,督促扶贫等有关职能部门履行监管职责,要在坚决履行监督第一职责的同时,坚守“监督的再监督”定位,防止出现牵头“统筹”变一家“统包”,单兵突进、包打天下的错误倾向。调研发现,在扶贫项目立项、审批、资金拨付、验收等过程监督以及扶贫作风等方面的监督,大多仍停留在检查台账资料等简单的形式监督上,与相关部门统筹联动不够,未能形成有效合力。此外,脱贫攻坚监督工作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结合有待加强。
三、下一步建议
(一)构建齐抓共管工作机制。
充分运用好与省直部门建立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沟通协调机制,使相关职能部门发挥专业优势,切实履行监管职能,承担相应的监督责任。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是对主责部门和责任人员履职情况的监督,是整治腐败和作风问题的监督,要找准职责定位,聚焦主责主业,发挥好“监督的再监督”作用,及时掌握脱贫攻坚存在的突出问题,督促各扶贫工作主管部门及时移送并高效处置在集中检查、督查调研、日常监督中发现的问题线索。(二)加大问题线索处置力度。
一是提高发现和查处问题的能力。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的案件,大多是贪污贿赂问题,对不担当、不作为以及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由于定性难、取证难以及纪检监察干部自身专业能力不足等原因,查处力度和查处效果都有待提升。当前,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着力发现和查处搞变通、打折扣、做选择,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敷衍塞责、懒政怠政,数据造假、虚报瞒报,表态乱夸海口、工作不深不实等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问题,确保脱贫攻坚相关政策落到实处。二是充分发挥信访举报作用,加强群众来信来电来访归口办理,对重要问题线索实行提级办理,严格实施审核把关制度,及时报告反馈调查核实情况。三是坚持把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与服务保障打赢脱贫攻坚战有机结合,聚焦扶贫领域重点地区、重点行业和重点问题,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涉黑涉恶问题线索进行排查梳理,强化核查督办,坚决冲破“关系网”、打掉“保护伞”。建立扶贫领域中涉黑涉恶腐败问题线索与黑恶势力违法犯罪线索双向移送和查办结果反馈制度,对政法机关移送的问题线索优先处置、及时反馈。(三)强化问责倒逼责任落实。
树立“尽职免责、失职追责”的鲜明导向,对脱贫攻坚中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造成不良后果,以及履行管党治党责任不力,导致分管范围内脱贫攻坚工作问题频发或者发生重大腐败案件的党组织和党员、国家公职人员,一律严肃追责问责;对应当发现而不能及时发现脱贫攻坚中的问题,发现后未处置未报告,监督执纪问责、监督调查处置失之于宽松软的纪检监察机关和纪检监察干部,一律严肃追责问责。(四)抓实审查的整改文章。
在加大查处力度的同时,把查处问题与督促整改结合起来,注重从典型案例中发现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查找制度上的漏洞、监管上的盲点。定期对查处的落实脱贫攻坚决策部署不力、侵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等腐败问题、履行“两个责任”不力等方面的典型案例通报曝光,传递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全面从严并越往后越严的信号。加大“一案一整改”工作力度,对查处的扶贫领域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定期进行剖析,找原因、堵漏洞、建机制、压责任,充分发挥查办案件治本作用。第五篇:关于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暨“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活动整改落实情况的报告
关于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暨“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活动整改落实情况的报告
西吉县扶贫领导小组:
为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扶贫战略思想,根据西吉县扶贫领导小组《关于印发<西吉县开展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暨“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西扶组发[201x]5号)文件精神,我局高度重视,认真落实整改,现将相关问题整改情况予以报告:
一、存在问题整改落实情况
(一)专题研究,全力推进驻村帮扶落到实处。卫计系统多次召开驻村干部“办实事,送温暖”专题会议,组织帮扶人员学习脱贫攻坚相关政策,并对帮扶人员进行了脱贫攻坚闭卷测试,进一步提升帮扶干部的业务能力,转变了工作作风,推动脱贫攻坚任务有效推进。帮扶人员进村入户,摸清底数,着力解决贫困人员迫在眉睫的问题,各医疗卫计单位发挥行业优势,多次开展“送关怀,送知识,送服务,送健康”活动,开展大型义诊活动6次,开展健康知识专题讲座20余次,不断从“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模式转变。
(二)加大宣传,不断提高健康扶贫政策知晓率。结合“农民培训教育年”活动,由卫计局牵头,建立“卫计系统农民培训教育年专家巡讲团”,精心制作通俗易懂的课件15份,内容主要包括健康扶贫政策、农村妇女“两癌”免费筛查,“先住院后付费”等惠民利民政策的解读,前后分别在吉强、偏城、兴隆等各乡镇组织群众开展“农民培训教育年”——惠民政策讲座和咨询等宣传活动20余场次,政策普及人群达5000余人,发放健康教育宣传品5000余份。
(三)应扶尽扶,尽力做到健康扶贫无遗漏。5月初,抽调乡镇卫生计生人员历时一个月开展了建档立卡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人口再筛查工作。逐户逐人通过查阅病例,开具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医学诊断证明等方式,新筛查出建档立卡“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贫困患者998人,卫计局、扶贫办印发了《关于核实补录农村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信息的通知》,各乡镇人民政府对新筛998名贫困患者的主要致贫原因进行了调整,使其今后能够享受健康扶贫优惠政策,减轻家庭经济负担。
(四)分类救治,精准实施健康扶贫优惠政策。按照“三个一批”行动计划,实施分类救治,认真落实“一免一降四提高一兜底”的综合医疗保障,规范“一站式”结算平台报销流程,201x年迄今,建档立卡贫困患者总共产生住院费用846.34万元,其中基本医保报销418.5万元,大病保险报销49.8万元,大病财政补助报销51.07万元,民政救助报销82.73万元,扶贫保报销51.9万元,政府兜底报销128.87万元,报销比例达到了92.5%。
(五)转变理念,做细做实做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发挥家庭医生健康“守门人”的作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落到实处。卫计局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做实做细做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施方案》和《关于加强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施方案》,各乡镇卫生院组织人员对各辖区35岁以上人群开展慢病筛查工作,按照“覆盖广,签约好,服务好”的原则,全县统一制定《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协议书》和《家庭医生服务日志》,结合5.19世界家庭医生日开展多种形式的家庭医生签约宣传活动,号召群众主动签约。截止目前,我县常住普通人群签约89990人,签约率为31.5%,重点人群签约33791人,签约率为63.7%,建档立卡贫困户基本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覆盖。
(六)多措并举,及时高效落实惠民利民政策。201x年我县制定印发了《关于规范我县“先住院后付费”和“先诊疗后付费”诊疗服务的通知》(西卫计发[201x]98号)。统统一制定了西吉县“先诊疗住院主演、后付费”诊疗服务模模式住院费结算协议书。组织全县各各级各类公立医疗机构负责责人召开“先诊疗、后付费费”工作启动会,对此项工作进行了详尽的安排和部部署,进一步明确了工作目标、制定相关工作措施、、规范就医流程。全县各医疗卫生机构通过微信平台、宣传标语、折页、电子屏等多种形式,,向社会大力宣传并将“先住院、后后付费”和“先诊疗、后付费”优惠对象、优惠范范围、工作流程、权力和义义务等内容张贴上墙,发放放告知参合农民书5000余余份,并将其作为医改中一一项重要惠民措施,力争做到家喻户户晓。扶贫办、财政局、社保局、民政局、卫计局印制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先住院后付费”欠费追缴的通知》,各医疗机构建立了欠费预警机制,确保“先住院,后付费”这一利民政策的实施。201x年我县共住院人次1.31万,免住院押金967.5万元,受益群众1.17万人(次),较上年同期相比上升8.73%;
“先诊疗后付费”201x年上半年共计门急诊人次30.81万人(次),与上同期相比上升15%。
(七)查漏补缺,切实加牢分级诊疗“网底”建设。为进一步加强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守好分级诊疗“网底”,卫计局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的通知》,并在7月中旬,组织督查团队对各296所村卫生室进行了“拉网式”突击检查,以求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及时整改,努力加强村卫生室医疗、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化、标准化,为农村居民营造舒适优良的就医环境。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继续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创新宣传模式,强化医务人员政策掌握力度,“以点带面”,“双管齐下”进一步提高群众政策知晓率。
二是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提升医疗安全水平,做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三是紧紧围绕让贫困群众“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和少生病”,运用“互联网+医疗健康”,深入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让贫困患者享受更多优质医疗资源,减轻群众就医负担。
四是加强健康扶贫信息动态管理,切实做到“发一例管理一例,治愈一例销号一例”,确保患大病、重病和慢性病贫困人口应治尽治。全面落实“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签约服务管理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的工作要求,因病施策,分类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