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起擅自处置建筑垃圾案浅析行政执法案件办理(汇编)

时间:2019-05-13 20:22: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从一起擅自处置建筑垃圾案浅析行政执法案件办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从一起擅自处置建筑垃圾案浅析行政执法案件办理》。

第一篇:从一起擅自处置建筑垃圾案浅析行政执法案件办理

蜀山区城市管理局执法论文

摘 要

自我市开展执法案卷量化考核及标准化执法等工作以来,系统内执法案件的办理有一个从量到质的飞跃。但面对愈加复杂的城市管理难题、更加复杂的违法行为,对案件办理相关问题的学习和研究更加不可停滞。笔者根据亲手实践,节选在工作中办理的一起案件谈起,希望通过互相讨论、切磋、批评的方式,不断营造更加良好的学习、实践氛围,进而提升系统内的行政执法能力,更好的依法行政、执法为民。

【关键词】 建筑垃圾处置

行政执法 违法主体1

执法程序

蜀山区城市管理局执法论文

从一起擅自处置建筑垃圾案浅析行政执法案件办理

一、案情简介

某开发区居民徐某于2011年4月以某土方工程有限公司名义,通过协议取得蜀山经济开发区A工地的部分基础土方工程。2011年5月4日起,徐某及其合伙人于某在未经审批的情况下,擅自处置建筑垃圾,罔顾行政执法人员的劝阻而强行土方外运,甚而殴打行政执法人员进行暴力抗法,其行为一方面扰乱了渣土处置、运输秩序,另一方面极大的影响了执法部门权威。

2011年5月11日,蜀山经济开发区行政执法中队严格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展开立案调查,按照法定程序查明违法主体和违法事实,取得现场勘查记录、图片资料、相关当事人的询问调查笔录、土方工程协议等有关材料。2011年5月18日,向违法单位下发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当事人放弃陈诉、申辩等权利。当日,依法作出责令某土方工程有限公司补办渣土处置审批手续,并处罚款伍仟元整的行政处罚决定。

开发区行政执法中队始终以案卷为抓手,依法行政,积极联系上级业务主管部门,通过在案件处理中的博弈并最终以“补办建筑垃圾处置手续并罚款伍仟元”的处罚决定极大的打击了相对人的嚣张气焰,对规范开发区渣土处置、运输秩序起到良好的警示、示范作用。

二、案例分析

《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建设部第139号)第七条第一款规定:处置建筑垃圾的单位,应当向城市人民政府市容环境卫生主管部门提出申请,获得城市建筑垃圾处置核准后,方可处置。第二十五条规定:违法本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城市人民政府市容环境卫生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对施工单位处以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对建设单位、运输建筑垃圾的单位处以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一)未经核准擅自处置建筑垃圾的;

(二)处置超出核准范围的建筑垃圾的。

本案违法单位某土方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核准擅自处置建筑垃圾,事实清楚,证据确凿,违法行为成立,具有以下特点:

(一)违法主体易混淆

蜀山区城市管理局执法论文

众所周知,违法主体的确认在行政执法案件办理中有着不言而喻的重要性。违法主体确认错误,必然导致错案、冤案,进而引起行政复议甚至行政诉讼,更重要的是,它给法律的严谨性、执法部门的权威性带来毁灭性的灾难,并可能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但在市场经济愈加发达的今天,民事活动愈加复杂,主体的确认更具迷惑性,同时也进一步警示着执法部门要睁大眼睛,加强学习。本案中,嫌疑违法当事人(单位)有:渣土运输方负责人、某土方工程有限公司、A工地施工单位、A工地建设单位。为此,开发区城管中队技巧性的开展询问调查,以施工单位为突破口,最终取得相关当事人的询问调查笔录、施工单位与某土方工程有限公司的协议书。事实表明,当事人徐某及于某(后入伙)持某土方工程有限公司的有效证件,并以土方工程有限公司名义取得土方外运业务并承担渣土运输有关手续的办理义务,后开始土方运输。在对某土方工程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开展的询问调查中,执法人员问:“你公司近期在位于蜀山经济开发区的A工地可有渣土外运工程?”答:“没有。我只是将公司的营业执照及建筑垃圾运输许可证等材料借给我同学(徐某)用于工程报建。”按《合同法》第49条的规定:“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以被代理人名义订立合同,相对人有理由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的,该代理行为有效。”即:就某土方工程有限公司、徐某及施工单位三者的民事关系而言,符合表见代理的构成要件,徐某及于某的行为后果应由某土方工程有限公司(本人)承担。故违法主体应为某土方工程有限公司。

(二)执法程序较严谨

针对此起案件,蜀山经济开发区在现场执法、案件审理中表现得富有技巧性、严谨性,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在案件发生以后,执法队员始终坚持教育、劝导为主的执法原则,在当事人采取“暴力抗法”等暴力行为后,依旧沉着冷静,保持良好的执法心态,体现了城管执法“骂不还口、打不还手”的良好作风,为后期的案件审理积极做好铺垫,并最终以行政罚款等处罚震慑违法相对人,维护了执法机构的权威,进一步诠释了依法行政的真正含义。

第二、在案件的审理过程中,执法人员冷静思考、理清脉络,以施工单位为突破口,富有技巧性的开展询问调查,抽丝剥茧,层层深入,使案件的审理顺利而清晰,同时积极开展调查取证,依法取得施工单位与某土方工程有限公司的协

蜀山区城市管理局执法论文

议等证据材料,保证了案件处理的正确性、合法性。

第三、在适用法律、法规上,执法队员严格按照违法行为的法律构成要件,认真分析,最终依照《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第七条第一款的规定(处置建筑垃圾的单位,应当向城市人民政府市容环境卫生主管部门提出申请,获得城市建筑垃圾处置核准后,方可处置)予以定性,并依照《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第二十五条之规定予以处罚。

【本文作者】

汤敬东 刘银宝4

第二篇:河北省卫生行政执法案件办理工作规范

河北省卫生行政执法案件办理工作规范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高卫生行政执法案件办理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卫生行政处罚程序》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本规范适用于全省各级卫生行政机关办理的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行政执法案件。

第三条 卫生行政执法案件实行承办人负责制。

第四条 办理卫生行政执法案件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公正、公开和效率原则。

第五条 实行调查、审核、决定等执法职能相分离制度,以程序规范保证权力行使的规范。

实施行政处罚应当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处罚裁量应当综合考虑违法行为对人体健康损害程度、社会危害后果大小、对行政管理秩序破坏程度、违法行为是否及时纠正等情况。

第二章 职责分工

第六条 卫生监督机构代表卫生行政机关集中行使卫生监督的具体执法任务,在执法办案工作中负责下列事项审核:

(一)实施或解除证据先行登记保存决定;

(二)实施或解除行政控制措施;

(三)实施涉案物品价值在五千元以下的查封或者扣押;

(四)采纳或不采纳当事人陈述、申辩意见;

(五)适用简易程序的行政处罚决定;

(六)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七)完全履行处罚案件的结案;

(八)卫生行政机关交办的其他事项。

第七条 卫生行政机关在执法办案工作中负责下列事项审批:

(一)案件立案;

(二)延长证据先行登记保存和行政控制措施需要期限;

(三)实施价值在五千元以上涉案物品的查封或者扣押;

(四)移送不属于本机关管辖案件;

(五)适用普通程序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

(六)变更行政处罚决定内容;

(七)中止或终止执行处罚决定;

(八)变更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内容;

(九)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

(十)依法需要卫生行政机关审批的其他事项。

前款事项应当由本机关主管处(科)室提出意见,第五项至第九项还应当由本机关法制机构提出意见。

第八条 卫生行政机关可以根据法律、法规、规章以及本规范的规定,结合本地实际,对办理卫生行执法案件的审批(核)权限与职责分工进行适当调整。

第九条 卫生监督机构应当设臵专门科室或人员,负责卫生行政执法文书、案件以及档案管理工作。

第三章 简易程序

第十条 违法事实清楚、证据确凿,拟对公民处以50元以下、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的行政处罚,可以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第十一条 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应当由2名以上执法人员共同实施,并向当事人出示执法证件,填写预定格式、编有号码、加盖公章的《当场行政处罚决定书》。

《当场行政处罚决定书》必须当场送达当事人。

第十二条 执法人员当场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应当在2日内向主管领导报告,并在7日内到案件管理科室登记备案。

第四章 普通程序 第一节 立 案

第十三条 卫生行政机关发现相对人有违法行为,并符合下列标准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查处:

(一)有明确的违法行为人;

(二)基本违法事实存在;

(三)属于卫生行政处罚范围;

(四)属于本行政机关管辖;

(五)适用普通程序处罚。

第十四条 上级卫生行政机关交办、下级卫生行政机关报请查处、有关部门移送、社会举报的案件,应当及时进行核实。符合本规范第十三条规定的,应当立案查处。

第十五条 需要立案查处的,应当制作《立案审批表》,报请批准并指定2名以上具有行政执法资格的人员负责案件办理工作。未取得《行政执法证》的人员,不得承办卫生行政处罚案件。

第十六条 不属于本机关管辖的案件,应当填写《行政违法案件移送函》,报请批准后,连同案件相关材料一并移送有管辖权的机关处理。

第二节 调查取证

第十七条 调查取证过程以及证据的形式应当符合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

第十八条 卫生行政执法人员可以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行使下列职权 :

(一)责令停止违法生产经营行为;

(二)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调查了解情况;

(三)进入生产经营场所实施现场检查;

(四)查阅、复制、查封、扣押与违法行为有关的合同、票据、账簿以及其他资料;

(五)查封、扣押专门用于从事违法生产经营行为的工具、设备、原材料、产品(商品)等财物;

(六)查封有证据表明危害人体健康、存在重大卫生安全隐患的无证经营场所。

查封物品或场所必须使用封条,查封场所或者责令停止生产经营活动的公告应当加盖卫生行政机关公章,并在当事人生产经营场所明显处张贴。

第十九条 调查取证一般应当在立案之日起2个月内完成。第二十条 卫生行政执法人员可以根据办案需要直接收集相关证据材料,或者制作《调取证据通知书》,要求当事人提供相关证据材料。

卫生行政执法人员根据办案需要实施抽样取证的,应当向当事人出具《抽样取证通知书》。第二十一条 《现场检查笔录》应当载明时间、地点和事件等内容,并由执法人员和被检查人签名。被检查人拒绝签字的,应当在笔录中注明,由见证人或两名执法人员签名或盖章;笔录中涂改之处,应当有被检查人按押手印、盖章或签名。

第二十二条 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承办人员应当报请批准后采取证据先行登记保存措施。

实施先行登记保存的,应当向当事人制作并送达《先行登记保存证据通知书》。

第二十三条 证据先行登记保存,可以采用就地保存或者指定地点保存。

实行就地保存,应当告知当事人对登记物品在规定期限内予以保管,不得销毁和转移。

实行指定地点保存,应当告知实际承担保存义务的单位,对登记物品在规定期限内妥善保管,不得销毁和转移,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处臵。

第二十四条 证据先行登记保存后,应当及时收集和固定证据。

(一)提取原物。根据登记造册物品的不同,进行选择性抽样或随机性抽样,出具《抽样取证通知书》;

(二)拍照、录相、绘画或制作勘验笔录。

第二十五条 对实施证据先行登记保存的物品,应当在7日内分别作出以下处理:

(一)对需要进行技术检验或者鉴定的,送交有关部门检验或者鉴定;

(二)对依法需要没收的物品,应当采取查封、扣押等措施,按照行政处罚程序予以没收;

(三)依法应当移交有关部门的物品,及时移交有关部门处理;

(四)依法不需要没收的物品,解除登记保存并退还当事人; 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六条 证据保存期限届满,应当制作并送达《先行登记保存证据物品处理通知书》。

(一)一般物品,予以解除封存;

(二)指定地点保存的,应当与当事人办理交接手续;

(三)可能导致公共卫生安全事故的物品,应当依法采取行政控制措施,制作并送达《卫生行政控制决定书》;

(四)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物品,应当依法作出没收、销毁或者停止使用的处理决定。

第二十七条 调查收集书证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一)应当取得原件(包括原本、正本和副本),取得原件有困难的,可以取得原件的复印件、照片、节录本;

(二)复印件、照片、节录本应当与原件核对无误,有当事人或其授权的代理人签字或盖章确认;

(三)有关部门保管的原件的复制件、影印件或者抄录件,应当注明出处,并由该部门核对无异后加盖其印章;

(四)报表、图纸、会计帐册、专业技术资料、科技文献,应当附有说明材料;

(五)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和规章对书证的制作形式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八条 调查取得的物证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一)应当取得原物。取得原物确有困难的,可以取得与原物核对无误的复制件或者能证明该物证的照片、录像等其他证据;

(二)原物为数量较多的种类物的,可以提取其中一部分。第二十九条 调查取得的证人证言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一)写明证人的姓名、年龄、性别、职业、住址、联系方式等基本情况;

(二)有证人的签名。不能签名的,应当以盖章等方式证明;

(三)注明出具日期;

(四)附有居民身份证复印件等证明证人身份的文件。第三十条 调查取得的计算机数据或者录音、录像等视听资料证据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一)视听资料的原始载体。取得原始载体确有困难的,可以是复制件;

(二)案卷中附有该资料内容的文字记录,注明制作方法、制作时间、制作人和证明对象等,并由承办人员签名;

(三)声音资料应当附有该声音内容的文字记录。

第三十一条 鉴定结论作为证据的,应当载明委托人和委托 鉴定的事项、向鉴定部门提交的相关材料、鉴定的依据和使用的科学技术手段、鉴定部门和鉴定人鉴定资格的说明,并应当有鉴定人签名和鉴定部门盖章。通过分析获得的鉴定结论,应当说明分析过程。

第三十二条 询问被调查人、证人、受害人时,应当制作《询问笔录》。

被调查人应当是能证明案件事实的人员,包括当事人或其授权的代理人。

第三节 行政强制措施

第三十三条 行政强制措施包括对场所或物品实施查封(封存)、扣押以及其他卫生行政控制措施。

对物品查封(封存)、扣押应当详细记录该物品的名称、颜色、形状、性状、数量等内容。

第三十四条 已经造成或者有证据证明可能造成公众健康危害时,执法人员应当依法及时采取卫生行政控制措施。

第三十五条 采取卫生行政控制措施应当使用盖有卫生行政机关公章的封条,制作并送达《卫生行政控制决定书》。

实施卫生行政控制应当报请批准。紧急情况下须当场实施行政控制时,应当在48小时内补办书面批准手续。

第三十六条 行政控制期限一般为15日。因检验、鉴定以及卫生处理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控制期限的,报请领导批准后可以延长15日。

延长控制期限应当在《卫生行政控制决定书》的原因中写明首次《卫生行政控制决定书》的文号及延长控制的理由。

第三十七条 被控制物品或场所应当在规定期限内作出解除行政控制或其他处理决定。

第三十八条 解除行政控制时应当制作并送达《卫生行政控制处理决定书》,由执法人员到现场清点封存物品并办理书面交接手续,必要时对解封过程进行录像或者拍照。

第四节 行政处罚决定

第三十九条 案件调查结束后,承办人员应当制作《调查终结报告》,并分别提出以下处理建议:

(一)确有应当予以行政处罚的违法行为的,根据违法行为 事实、性质、情节和社会危害程度,提出拟作出行政处罚的法律依据、具体处罚内容;

(二)违法行为轻微,依法可以不予行政处罚的,提出不予行政处罚建议,并说明理由;

(三)违法事实不能成立的,说明理由,提出不予行政处罚建议;

(四)违法行为不属于本机关管辖的,建议移送有管辖权的机关处理;

(五)涉嫌犯罪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建议移送司法机关。

案件经过合议、听证或集体讨论的,应当及时修订《调查终结报告》。

第四十条 行政处罚裁量应当遵循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的指导意见》要求,符合卫生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制度具体规定。

同一违法主体存在多个违法行为的,分别裁量,合并处罚。第四十一条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应当认定为涉嫌犯罪:

(一)生产者、销售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5万元以上的;

(二)不合格产品尚未销售,货值金额达到15万元以上的;

(三)供水单位供应的饮用水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引起甲类传染病传播或者有传播严重危险的;

(四)拒绝按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提出的卫生要求对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粪便进行消毒处理引起甲类传染病传播或者有传播严重危险的;

(五)准许或者纵容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从事国务院卫生行政机关规定禁止从事的易使该传染病扩散的工作引起甲类传染病传播或者有传播严重危险的;

(六)拒绝执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依照《传染病防治法》提出的预防、控制措施引起甲类传染病传播或者有传播严重危险的;

(七)非法采集、供应血液或者制作、供应血液制品,符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采供血液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情形之一的;

(八)非法行医情节严重,符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 法行医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情形之一的;

(九)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擅自为他人进行节育复通手术、假节育手术、终止妊娠手术或者摘取宫内节育器,情节严重的;

(十)其他涉嫌犯罪的。

第四十二条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案件,应当组织合议:

(一)吊销卫生许可证的;

(二)责令停产停业的;

(三)给予较大数额罚款和没收较大数额财产等处罚的;

(四)涉嫌犯罪拟向公安机关移送的;

(五)免除处罚或者减轻处罚的。

第四十三条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案件,应当由卫生行政机关负责人集体讨论决定:

(一)罚款或销毁、没收财产10万元以上的;

(二)致人死亡、伤残或者导致10人以上严重中毒的;

(三)变更或撤销已经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的;

(四)重大案件实施免除处罚或者减轻处罚的;

(五)社会影响较大的;

(六)本机关认为需要集体讨论的其他案件。

第四十四条 承办人员应当于调查终结或经合议、集体讨论后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向当事人送达《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或《行政处罚听证告知书》,告知其享有陈述、申辩或者要求听证权利。

第四十五条 当事人提出陈述、申辩或者提出听证要求的期限,为送达《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或者《行政处罚听证告知书》之日起3日内,逾期视为放弃陈述、申辩或者听证权利。

第四十六条 当事人提出陈述、申辩的,应当提交书面材料,并由当事人加盖公章或签名。不能提交书面材料的,承办人员应当制作《陈述(申辩)笔录》,并要求当事人签字确认。

承办人员应当对当事人陈述或申辩的事实、理由和证据进行复核,提出处理意见,报请领导审批。当事人提出新的证据和理由时,应当重新合议。

第四十七条 听证案件适用《河北省卫生行政处罚听证程序》。第四十八条 当事人放弃陈述、申辩或者听证权利的,承办人员应当制作《案件处理内部审批表(通用)》,提出处罚意见,报请卫生行政机关领导签批后制作《卫生行政处罚决定书》。

当事人提出陈述、申辩的,承办人员应当根据有关领导对《陈述和申辩意见书》的批示,制作《案件处理内部审批表(通用)》,报请卫生行政机关领导签批后制作《卫生行政处罚决定书》。经过听证的案件,按照卫生行政机关领导签批意见作出处理。

第四十九条 违法行为涉嫌犯罪的,承办人员应当填写《涉嫌犯罪案件移送书》报请领导批准后,向同级公安部门移送,并抄送同级人民检察院。

第五十条 卫生行政机关应当自立案之日起3个月内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因检验、鉴定、听证、集体讨论等特殊原因需要延长时间的,应当在期限届满前10日内报请上级卫生行政机关批准。

第五章 文书送达

第五十一条 依法需要送达的卫生行政执法文书,应当按照有关规定送达当事人。

第五十二条 《行政处罚决定书》采用直接方式送达的,应当在处罚决定作出后7日内送达。

第五十三条 除含有签收栏目的文书可直接签收外,其他文书送达应当填写《行政处罚文书送达回证》。

第五十四条 受送达人是自然人的,应当由其亲自签收,本人不在时,交与其同住的成年近亲属签收;

受送达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应当由其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签收,也可由其授权的人签收。

第五十五条 受送达人拒绝签收执法文书的,可以采用留臵送达;直接送达有困难的可以邮寄送达,并附相关资料予以证明。

(一)见证人签字资料或者能反映当事人确实收到送达的执法文书照片、摄像或录音等视听资料。必要时可以邀请公证机关就留臵送达活动进行现场公证;

(二)邮政部门或特快专递部门提供的当事人已签收的证明材料。

第五十六条 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者以其他方式无法送达 的,可以公告送达。

送达公告应当在受送达人所在地的设区市级以上公开发行的报纸刊发。

《送达公告》应当载明以下内容:

(一)被处罚人姓名或名称;

(二)案由;

(三)送达的法律文书名称和主要内容;

(四)声明自公告之日起60日即视为送达;

(五)告知送达后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

(六)公告发布的机关名称、日期。

《送达公告》刊发后应当入卷存档。

第六章 执行

第五十七条 没收违法物品时,应当制作没收物品清单并随行政处罚决定书一同送达当事人。

销毁违法物品时,应当制作《违法物品销毁记录》。销毁过程的相关资料(销毁地点、销毁方式、物品名称、数量、颜色、性状、形状,执行销毁人员签名、销毁现场照片或视听资料)应当入卷存档。

第五十八条 给予当事人吊销许可证处罚的,案件承办人员应当在《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之日收缴许可证件或者督促当事人缴回许可证件。原许可机关应当在作出吊销许可证件处罚之日起10日内办理许可证件注销手续。

对于法律设定许可前臵条件的案件,卫生行政机关应当在作出吊销卫生许可证处罚后,及时向同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通报情况。

第五十九条 给予当事人责令停产停业处罚的,案件承办人员应当在《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之日责令当事人立即或者限期停产停业,并张贴《责令停产停业通告》。

第六十条 依法需要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案件,应当在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30日内制作《强制执行申请书》,报请领导批准后,将相关材料送至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

第六十一条 适用简易程序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执法人员可以当场收缴罚款:

(一)依法给予20元以下的罚款的;

(二)不当场收缴事后难以执行的。当场收缴罚款的,必须向当事人出具省财政部门统一制发的罚款收据。

第六十二条 当事人确有经济困难需要延期或者分期缴纳罚款的,应当提出书面申请,明确延长缴纳罚款期限和分期缴纳罚款计划,加盖公章或签字确认,报请领导批准后执行。

第七章 结案和归档

第六十三条 依法作出不予行政处罚决定的,案件承办人应当及时制作《结案报告》报请批准后结案。

第六十四条 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案件承办人应当在行政处罚决定履行后的3日内制作《结案报告》,有罚款收据的黏贴与《结案报告》上,报请领导批准后结案。

第六十五条 案件结案后,案卷档案管理部门应当对案卷材料逐一审核,按照《河北省行政处罚案卷标准(试行)》相关要求归档和保存

第八章 附则

第六十六条 本规范规定的“以上”不包括本数。

第六十七条 省卫生厅以往发布的有关规定与本规范不一致的,以本规范为准。

第六十八条 本规范自2011年3月1日起施行。

第三篇:从一起案件谈海域使用行政的若干问题(2009年1月16日)

从一起案件谈海域使用行政的若干问题

发表时间:2009-1-11 16:31:00

阅读次数:223

一、基本案情

讼争海域在原告C村辖区内,拥有该海域的霞政滩字第0000028号两滩证(与另一村共有).60年代始A村在此围海建堤。1985年A村私自将该海塘承包给B联合体续建使用。承包期满,A村要求B联合体依约归还虾塘,双方引起纠纷。A村诉至法院,经一、二审法院审理,以双方讼争虾塘未经政府确权尚未取得滩涂使用权,围垦养殖承包合同无效为由,驳回A村的诉讼请求。嗣后,B联合体与A村分别向县人民政府申请对该虾塘确权。

福建省霞浦县人民政府于2003年5月15日作出政(2003)综143号批复,将该虾塘批准给B联合体使用。A村不服,向宁德市政府申请复议。行政复议决定撤销了该批复。

2006年元月4日原告C村认为其应有权优先获得该海域使用权,向被告霞浦县海洋与渔业局申请审查、核准并颁发海域使用权证.被告认为该海域由A村围海建堤C联合体具体承包经营,两者对该海域使用现状的形成均有投资管理使用,多方对海域使用的申请存在纠纷,被告未予书面答复。(2006)霞行初字第5号行政判决书,判决被告应在30日内对原告C村的海域使用申请履行法定职责。被告于2006年6月5日作出答复:原告申请使用的海域于《海域使用管理法》颁布实施前已由A村和B联合体先后投资管理使用。原告认为,该答复违法,侵害了其合法权益,提起本案诉讼。A村与B联合体也均认为他们有权获得海域使用权.二、争议焦点

本案的主要法律问题有:原告C村在<海域法>颁布之前持有两滩证是否继续有效,即其申请时其海域使用权是否已经终止;若已终止,其作为海域的原使用权人,对海域使用申请是否有优先权?海洋行政部门的职责范围,是否有权经审核答复不予准许,不报批行为是否可诉,本案被告是否充分履行了法定职责? 本案的争议焦点主要是:

1、霞政滩字第0000028号两滩证是否继续有效?是否符合海域使用权终止的情形? 原告认为,霞政滩字第0000028号两滩证仍然有效,申请海域在原告权属证范围内,历史以来由原告管理使用。(2004)宁行终字第21号行政判决书已否定了霞浦县人民政府2004年04号通告的效力,并认定该两滩证并未被否认。被告认为,霞政滩字第0000028号两滩证已被2004年霞浦县人民政府04号通告撤销,原告用该证主张使用权无依据。

法院认为,(2004)宁行终字第21号行政判决认定:颁发给溪南镇A村、岱岐头两村的霞政滩字第0000028号两滩证因没有任何机关作出否认其效力的文件,因而该权属证仍然具有法律效力。该判决未论及霞浦县人民政府2004年04号通告以及其对两滩证的影响,亦未否认该通知的效力。该案诉讼中各方当事人亦未向向法院提供该通告材料。因而,该判决书对两滩证效力的认定,不影响本案对霞浦县人民政府2004年04号通知的评判。

《海域使用管理法》实行有偿有期限地颁发海域使用权。国家海洋局《海域使用权登记办法》第十七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致使海域使用权终止的,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可直接办理海域使用权注销登记,并将注销登记结果通知当事人和有关部门:

(二)海域使用权期 1 限届满,未申请续期或者续期申请未获批准的。霞浦县人民政府于2001年9月22日《关于加强海域使用管理工作的通告》第四项告知:2001年6月1日前已经使用海域的,包括1984年已领取《滩涂水面管理使用权属证》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在2001年11月30日前按照《福建省海域使用管理办法》的规定向县海洋与水产局申请办理海域使用证。2004年4月13日霞浦县人民政府据此作出霞政(2004)4号通告:任何单位和个人原领取的霞浦县《滩涂水面管理使用权属证》一律废止;如需使用海域仍必须依法申请,经批准后方可取得海域使用权。该通告符合霞浦县加强海域管理的实际,并不违反法律法规规定,具有法律效力。原告在第一次通告告知后,在将近三年的时间内未申请海域使用。虽然其海域使用权登记未被注销,但在通告规定的期限内原告未申请续期,期限届满后其申请未获批准时实质上已经丧失对该海域的使用权。原告应对其长期怠于行使权利的行为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2、被告是否已经履行法定职责?

原告认为,被告2006年6月5日所作答复,只是认为其申请使用的海域于《海域使用管理法》颁布实施前已由A村和B联合体先后投资管理使用。而未明确原告的申请是否符合条件。《海域使用管理法》并未对用海申请资格作出限制,原告具备申请资格。被告无权对实体上作出判断决定,被告应上报县人民政府进行确权,是否颁证应由政府作出决定,被告作出答复没有法律依据。

被告认为,《海域使用管理法》规定,申请海域使用存在纠纷的,其有权对此进行初步审核。原告的两滩证已经于2004年4月13日被县政府明令废止,并规定如需使用须依法申请,但被原告未申请。其经初步审核后认为原告不符合条件,因而作出答复。

法院认为,《海域使用管理法》明确规定,海域属于国家所有,单位和个人使用海域,必须依法取得海域使用权。海域并不因在原告村所辖范围内而属原告所有。本案讼争海域与原告C村、A村、B联合体以及岱岐村均存在一定利益,各方在用海使用权申请上存在纠纷,致使用海使用权得不到确认。生效判决也确认了纠纷各方对该海域虾塘的形成均有一定的投入。原告在原两滩证失去效力后,对该讼争海域的用海申请并不优于其他用海纠纷方。被告对原告的用海申请经审核后认为不符合条件,作出不予颁证的答复,是其法定职权范围,其对原告的用海申请已经履行法定职责。但被告对该海域使用权纠纷,仅对纠纷一方答复确权或不确权而不对纠纷他方的投入附带处理,不提出处理意见上报县人民政府,无助于从根本上解决该用海使用权纠纷,导致讼争海域不能充分发挥应有效益。《海域使用权争议调解处理办法》规定,当事人之间因海域使用权的归属而发生争议的,由当事人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调解处理;调解未达成协议的,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提出处理意见。被告作为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有权对海域使用权争议进行处理,一并确定使用权者,和对纠纷其他方投入的补偿等。然后根据该处理决定,依《海域使用申报审批管理办法》的规定,提出审查意见,并填报《海域使用审批呈报表》,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得到人民政府的批示意见后,应尽快向海域使用申请者作出书面批复。海域使用申请者在接到海域使用批文后,应遵照有关规定按要求缴纳海域使用金,再由主管部门发给海域使用证,确认海域使用权。海域使用权也可以由用海纠纷各方通过招标或者拍卖的方式取得,由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制订招标或者拍卖方案,报有审批权的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只有从实体上对海域使用权及投入补偿作出确认,才能解决该海域的用海纠纷,息事宁人,促进海域的充 2 分利用。

三、判决和理由

法院认为,行政机关应当依法充分履行其法定职责。根据《海域使用申请批准暂行办法》第二条的规定,被告依法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海域使用申请的受理、审查、审核,并向人民政府报批。同时,根据《海域使用申请审批暂行办法》第十条的规定,被告收到海域使用申请后应当在法定期限内依法审查审核,认为符合条件的,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认为不符合条件的,书面通知海域使用申请者,并说明原因。本案被告2006年6月5日作出答复,认为原告申请使用的海域于《海域使用管理法》颁布实施前已由A村和B联合体先后投资管理使用,因此不颁发给原告海域使用权证。对海域使用权条件的审核属被告的职权范围,其认为原告的申请不符合法律规定因而答复不予颁证,该答复并不违反法律规定。根据该《海域使用申请审批暂行办法》第十条的规定,审核机关只有在提出建议批准的,才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对于不批准的,不用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被告认为原告申请不符合法律规定,要求其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没有法律依据。被告已经履行了对原告申请进行通知以及说明原因的法定职责。因而原告要求判令被告将原告的申请报请霞浦县人民政府作出确权决定的请求,不予支持。但被告的答复,只是说明理由,并未明确作出结论,被告应针对原告的申请有针对性地答复,因而该答复存在瑕疵,被告要求维持其答复行为的请求亦不予支持。

被告认为原告申请颁证海域的用海存在纠纷,A村与B联合体等对该海域均存有一定利益,因而不予颁证。被告在审查后认为原告不符合用海条件,是其职权范筹。但对海域使用权纠纷,应履行调解和行政处理职责,在调解不成的情况下应积极对此作出行政处理,并报县人民政府。依照《海域使用权争议调解处理办法》的规定,该海域使用权纠纷的行政处理应由用海申请人提出申请,不应由被告依职权作出,因而直接判决被告对该海域使用权纠纷履行行政处理职责,没有法律依据,应由纠纷方提出申请后,再由被告作出。据此,依据最高院关于执行《关于执行〈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十六条第(一)、(四)项之规定,判决驳回原告C村要求撤销被告霞浦县海洋与渔业局2006年6月5日所作答复,以及要求判决被告霞浦县海洋与渔业局将原告申请报请霞浦县人民政府作出确权决定的诉讼请求。

四、海域使用行政若干问题的分析(一)海域使用权的终止与注销

1、行政注销是指行政机关在相对人的权利已经实质终止后,在程序上注明该权利已经终止的行为.注销之前相对人的权利因各种原因已经名存实亡,行政注销行为不影响相对人的实质权利.如,《行政许可法》第70条规定了注销的几种情形:1行政许可有效期届满未延续的;2赋予公民特定资格的行政许可,该公民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3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终止的;4行政许可依法被撤销、撤回,或者行政许可证件依法被吊销的;5因不可抗力导致行政许可事项无法实施的。这些情形的共同点在于:行政机关注销,相对人的实质权利已因客观原因或行政机关的行为而消灭.2、海域使用权的注销,是指因海域使用权终止而进行的注销登记。海域使用权可能因各种法定原因而丧失,一般包括海域使用期限届满,未申请续期或者申请续期未获批准;已竣工的填海项目已办理土地登记;人民法院依法判决或者人民政府依法决定收回海域使用权 3 等几种情况。这些终止的原因,可分为法律行为与法律事实.法律事实如期限届满海域使用权人死亡或不可抗力至无法实施等.海域使用权也可因使用权人违法被收回使用权,或因公共利益需要被征收等法律行为而终止.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后者使用权终止前行政机关必须作出实质性消灭使用权的行政行为,因为该行为实质上影响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应履行一定的程序.如,因相对人违法被收回海域使用权是是较为严厉的行政处罚行为,应遵循处罚的法定程序.《福建海域使用管理条例》第26条规定:海域使用权终止的,海域使用权人应当自海域使用权终止之日起五日内向原登记机关办理注销登记,并交还《海域使用权证书》;逾期未办理注销登记的,由原登记机关公告注销。该条规定的注销即属前者.《海域使用管理法》第46条规定:擅自改变海域用途的,责令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非法改变海域用途的期间内该海域面积应缴纳的海域使用金五倍以上十五倍以下的罚款;对拒不改正的,由颁发海域使用权证书的人民政府注销海域使用权证书,收回海域使用权。《福建海域使用管理条例》第27条规定:已批准使用的海域,海域使用权人超过一年未开发利用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开发利用;连续二年未开发利用的,由批准该海域使用权的人民政府收回海域使用权,并公告注销。第37条规定:违反本条例第三十条规定,擅自改变用海类型和海域用途的,责令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逾期不改正的,由颁发海域使用权证书的人民政府注销海域使用权证书,收回海域使用权。这些条款规定的注销即属后者,其中的收回海域使用权系行政处罚,应履行处罚前告知相对人陈述申辩等程序。

3、要区分收回海域使用权与行政注销之间的关系.在海域使用权人因违法行为受制裁时,往往存在行政机关的收回海域使用权行为与注销登记行为,认清该两行为怀质及关键是司法审查的关键.海域使用申请人获得许可后,先经登记,后颁发使用权证书.根据<海域使用管理法>第十九条规定:海域使用申请人自领取海域使用权证书之日起,取得海域使用权。可见,使用权的法律凭证是使用权证,而非登记册;登记册是基于行政机关便于管理而设置的,而非物权凭证.相应地,海洋主管机关收回海域使用权的行为才是实质上剥夺相对人海域使用权的行政处罚行为,应遵循行政处罚程序.而行政注销不属于行政处罚,不影响相对人的权益,没有严格的程序要求.因此,在相对人的实体权利已经丧失时,行政机关在程序上履行行政注销职责与否,以及程序是否合法,对相对人实体权利的丧失与否没有必然关系.在海域使用的立法体例上,有两种不同的条文模式:在相对人有违法情形应受处罚时,有规定“收回海域使用权,并公告注销”的(《福建海域使用管理条例》第27条),也有规定“注销使用权证书,并收回海域使用权”的(《福建海域使用管理条例》第37条等).行政行为的程序先后规定不同,容易产生理解上的差错,后者就会误解为注销使用权证书是行政处罚行为.4、海域使用权有期限性.期限届满是海域使用权终止的法定情形之一.<海域使用管理法>之前所发两滩证均无明确注明使用期限,<海域使用管理法>的颁布明确了各种用途用海的不同期限.各地基于新法及配套规章的实施,均通知或公告原使用权人重新发证或换证,并给予一定的合理期限办理,否则使用权即因期限届满终止.国家海洋局《海域使用权登记办法》第十七条规定:海域使用权期限届满,未申请续期或者续期申请未获批准的,致使海域使用权终止的,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可直接办理海域使用权注销登记,并将注销登记结果通知当事 4 人和有关部门.期限可由颁证机关在权证中注明,也可在新法实施后由颁证机关统一通告,这符合海域使用权期限性的立法本意.霞浦县人民政府于2001年9月22日《关于加强海域使用管理工作的通告》第四项告知:2001年6月1日前已经使用海域的,包括1984年已领取两滩证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在2001年11月30日前按照《福建省海域使用管理办法》的规定向县海洋与水产局申请办理海域使用证。该通告符合设定海域使用权的要求,且给了相对人较长时间,相对人完全可以申请续期.之后,2004年4月13日霞浦县政府又据此作出霞政(2004)4号通告:任何单位和个人原领取的霞浦县《滩涂水面管理使用权属证》一律废止;如需使用海域仍必须依法申请,经批准后方可取得海域使用权。该通告符合霞浦县加强海域管理的实际,并不违反法律法规规定,具有法律效力。原告在第一次通告告知后,在将近三年的时间内未申请海域使用。虽然其海域使用权登记未被注销,但在通告规定的期限内原告未申请续期,期限届满后其申请未获批准时实质上已经丧失对该海域的使用权。原告应对其长期怠于行使权利的行为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二)海域使用的申请

1、海域使用申请审查行为的性质.海域使用申请的审查决定属于行政许可,而非行政确权。<行政许可法>第12条规定:有限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公共资源配置以及直接关系公共利益的特定行业的市场准入等,需要赋予特定权利的事项,可以设定行政许可.海域属国有所有,海域使用是对有限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符合法律法规条件的个人或组织均可申请,行政机关经审查后予以许可.未经有权行政机关的准许,任何个人或组织不得使用海域.经申请后,政府颁发海域使用权证的,即获得该海域使用的解禁,因此海域使用申请的审查属行政许可.行政确权是指经过特定的权属纠纷解决程序作出的权属确认裁决行为。行政确权行为应复议前置.2005年第4期《人民司法》 “司法信箱”登载研究组的答复意见对“行政确权”的涵义作了进一步阐释: 土地权属的“确认”是指“当事人对自然资源的权属发生争议后,行政机关对争议的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确权决定”,颁发土地所有权或使用权证行为是一种行政登记行为,不属于土地确权行为,当事人对其提起行政诉讼的,不需经复议前置。只有当事人对权属发生争议,且申请通过特定的纠纷解决程序的裁决,才是行政确权.若申请人系申请许可其海域使用,而非解决用海纠纷的,不是行政确权.根据《海域使用权争议调解处理办法》的规定,用海存在纠纷的,经过一方申请,双方举证,调解未成的,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提出处理意见。处理意见应当包括:处理结果;申请复议或起诉。海域使用权争议调解处理也不像土地权属纠纷处理程序将处理意见报政府,由政府作出裁决.因此,申请使用海域属行政许可,海域使用申请不适用确权前置,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2、原海域使用人的原告主体资格

原使用权人可能因其经营投入对该海域存在利益。海域使用属行政许可,许可第三人使用该海域可能对原使用权人的利益有影响。行政许可是依申请的行政行为,欲使用该海域应向海洋主管部门提出申请。未向海洋主管部门申请用海的,其对该海域的行政许可行为没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原使用人对该海域存在的利益是另一回事,其可申请拆除或返还,也可请 5 求受益方补偿.原海域使用人在海域投入上的利益,与其对海域许可行为的利害关系不同.若多人申请使用海域,而若只许可其中一人的,其他人对该许可行为即具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具备原告主体资格。而原使用权人并未申请,不具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

原使用人与该海域使用的许可是否存在法律上的利害关系,不看其是否投入以及投入多少.而是看原使用权终止后,其是否参加了该次许可的申请,参加了申请就形成了法律上的利害关系.行政许可是应申请的行政行为,行政机关没有职责主动为管理相对人征求是否申请,或主动为其续期,甚至主动许可.只有申请使用后,其与行政机关之间就对所申请的事项形成利害关系.本案中,原告C村是该讼争海域的原使用权人之一,在使用权终止前没有申请续期,其使用权已经消灭.但本案诉讼之前其前曾向被告重新申请,要求海域使用权,因此不论被告是否颁证给第三人,其均有权作为本案原告,本案原告主体适格.3、原海域使用权人的申请权是否优先

原海域使用权人在用海期间必定存在经营投入,购置建造用海设施设备等,使用权期限届满时可能这些设施尚存利用价值.能否继续使用该海域也许对其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许可原使用权继续使用该海域可能更有利地充分利用这些设施.是否应赋予原海域使用权人的优先申请权?法律法规均未明确规定原海域使用权人有优先申请权.特别在实行海域使用权拍卖的情形下,由原海域使用权人直接与其他申请人共同竞争.为了资源优化配置,尽量显现海域使用权的价值,由最能发挥海域价值的申请人获得使用权更符合立法本意.原海域使用权人并无优先申请权.但是,海域法律法规其实已经考虑到了原海域使用权人的合法利益,提供相应的保障,法律已经赋予原海域使用权人实质上的优先申请权.<海域使用管理法>规定,在海域使用期限届满前两个月,原使用权人就可申请续期.这时,并无其他申请人参与竞争.使用权期间的续期申请,一般会得到批准,除非公共利益的需要收回海域使用权的情形.这段时间内,就可让原海域使用人充分权衡,以便作出是否优先行使的决定.该续期申请权过后,原海域使用权人就丧失了优先地位.因此,原使用权终止后,原使用权人对用海申请不具有优先权.本案原告C村主张其系原海域使用权人,因此有权先行使用,没有法律依据.在海域使用权终止之前,其放弃申请续期的权利,丧失了对该海域使用权的优先申请权,其申请权并不优于其他各方.(三)海域使用许可的职责履行

1、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的否定答复职权.2002年4月5日《海域使用申请审批暂行办法》第十条规定:审核机关应当在收到审查机关报送的申请材料之日起三十个工作日之内(不含海域使用论证工作时间),提出建议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审核意见。对建议批准的,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对不予批准的,由审核机关书面通知海域使用申请者,并说明原因。依照海域使用法律法规,海洋行政部门经审核后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发证,如果海洋行政部门经审查认为不符合条件的,直接书面通知海域使用申请者.这样,海洋部门就有权经审核作出报批还是不报批的权力.在用海许可方面,海洋行政部门一般以政府职能部门的身份对申请进行审查审核,履行一系列内部行政行为后,报由政府颁发使用权证.该受理审查审核属内部行政行为,不能提起行政诉讼.6 但海洋行政部门经审查后认为申请不符合条件,不报批同级人民政府,也不给予申请答复和说明理由,是否可诉?一个不作为是否可诉,取决于相对应的行政作为是否可诉.海洋行政部门审核后作出不许可的答复,可对申请人的权益产生影响,应该给予申请人行政救济途径.有的省份如山东制定的海域使用管理法条例就规定,不论审核后是否符合条件,均应报同级政府决定.我省区别两种情形,赋予审核机关对不符合条件的否定答复权.因此,其该项职权即非内部行政行为,属可诉的具体行政行为.海洋行政部门在此情形下可以作为行政诉讼的被告.本案诉讼前,被告对原告的海域使用申请审查后,不报批同级人民政府,亦未向申请人答复是否符合条件.在此情形下,应该诉政府还是海洋行政部门?是诉不履行报批职责还是不履行答复职责?如果诉政府,理由只能是其职能部门不履行报批职责.而报批职责是内部行政行为,不可诉.如果诉海洋行政部门不履行答复职责,等于承认自己的申请不符合法定条件.本文认为,这种割裂用海申请审核决定权将导致司法实务上的混乱,应统一由同级政府行使决定权.如,<山东省海域使用管理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对属于本级人民政府审批权限范围内的用海申请,应当在本条例规定的时间内提出建议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审核意见,报本级人民政府决定。对不予批准的,作出决定的人民政府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2、被告对原告的用海申请经审核后认为不符合条件,作出不予颁证的答复,是其法定职权范围,其对原告的用海申请已经履行法定职责。本案被告2006年6月5日作出答复,认为原告申请使用的海域于《海域使用管理法》颁布实施前已由A村和B联合体先后投资管理使用,因此不颁发给原告海域使用权证。对海域使用权条件的审核属被告的职权范围,其认为原告的申请不符合法律规定因而答复不予颁证,该答复并不违反法律规定。根据该《海域使用申请审批暂行办法》第十条的规定,审核机关只有在提出建议批准的,才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对于不批准的,不用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被告认为原告申请不符合法律规定,要求其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没有法律依据。被告已经履行了对原告申请进行通知以及说明原因的法定职责。因而原告要求判令被告将原告的申请报请霞浦县人民政府作出确权决定的请求,不予支持。但被告的答复,只是说明理由,并未明确作出结论,被告应针对原告的申请有针对性地答复,因而该答复存在瑕疵,被告要求维持其答复行为的请求亦不予支持。

3、被告对该海域使用权纠纷,仅对纠纷一方答复确权或不确权而不对纠纷他方的投入附带处理,不提出处理意见上报县人民政府,无助于从根本上解决该用海使用权纠纷,导致讼争海域不能充分发挥应有效益。《海域使用权争议调解处理办法》规定,当事人之间因海域使用权的归属而发生争议的,由当事人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调解处理;调解未达成协议的,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提出处理意见。被告作为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有权对海域使用权争议进行处理,一并确定使用权者,和对纠纷其他方投入的补偿等。然后根据该处理决定,依《海域使用申报审批管理办法》的规定,提出审查意见,并填报《海域使用审批呈报表》,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得到人民政府的批示意见后,应尽快向海域使用申请者作出书面批复。海域使用申请者在接到海域使用批文后,应遵照有关规定按要求缴纳海域使用金,再由主管部门发给海域使用证,确认海域使用权。海域使用权也可以由用海纠纷各方通过招标或者拍卖的方式取得,由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制订招标或者拍卖方案,报有审批权的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只有从实体上对海域使用权及投入补偿作出确 7 认,才能解决该海域的用海纠纷,息事宁人,促进海域的充分利用。

被告认为原告申请颁证海域的用海存在纠纷,A村与B联合体等对该海域均存有一定利益,因而不予颁证。被告在审查后认为原告不符合用海条件,是其职权范筹。但对海域使用权纠纷,应履行调解和行政处理职责,在调解不成的情况下应积极对此作出行政处理,并报县人民政府。依照《海域使用权争议调解处理办法》的规定,该海域使用权纠纷的行政处理应由用海申请人提出申请,不应由被告依职权作出,因而直接判决被告对该海域使用权纠纷履行行政处理职责,没有法律依据,应由纠纷方提出申请后,再由被告作出。(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姓名:朱祖飞律师

博客网址:zhuzufei.fyfz.cn

时间:2009-2-16 8:14:00 写的不错,很有研究。

姓名:遥远

时间:2009-1-26 20:32:00 新年快乐!

姓名:谷雨

时间:2009-1-26 0:27:00

fufa3310 :谢谢!祝你牛年吉祥!不溯及既往的原则。

第四篇:城口县公路路政管理大队行政执法案件报备案制度

城口县公路路政管理大队行政执法案件报备案制度

为及时、准确地掌握全队行政执法状况,规范、监督本部门本行业行政执法行为,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做到严格、文明执法,大队经研究决定,建立重大行政处罚案件和行政诉讼案件备案制度。凡在我县境内发生的与路政行业有关的重大行政处罚案件和行政诉讼案件须统一上报主管局备案。具体内容如下:

一、重大行政处罚案件的备案

根据市、县两级政府的要求和与主管局签订的《行政执法责任书》“关于重大行政处罚案件报局法制科备案”的规定,以下行政处罚案件为重大行政处罚案件,应及时、准确报主管局备案。

1、经营活动中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处1000元(含1000元)以上的罚款。对经营活动中的公民处3000元(含3000元)以上、法人或其他组织处1万元(含1万元)以上罚款的;

2、责令停产、停业、停工整改的;

3、暂扣机动车、执照牌证和其他机具物品价值5000元以上的;

4、罚没、强制执行以及其他涉及到行政相对方重大利益的案件。

二、行政诉讼案件的备案

涉及到大队行业管理的所有行政诉讼案件都要及时、准确报主管局备案。

三、备案办法

1、实行月报制度。大队法制办公室是重大行政处罚案件和行政诉讼案件备案的承办机关,凡是作出重大行政处罚决定和发生行政诉讼案件都要按规定填写《重大行政处罚案件备案表》和《行政诉讼案件备案表》,并于 每月5日前将上月案件情况报主管局法制科。

2、报表时,•必须将所报案件的有关法律文书附后(停工整改通知书、现场勘察图、询问笔录材料、处罚决定书等的复印件)。没有重大行政处罚案件或行政诉讼案件时,必须以书面形式或通过电话告知主管局法制科。

3、主管局法制科有权调阅大队行政执法案卷。调阅行政执法案卷时,应及时报送,不得拒绝。主管局法制科发现行政处罚案件有问题或处理不当的,可发出《重大行政处罚案件备案审查通知书》或责令撤销或改正处罚决定。在接到撤销或改正通知之日起20日内,要把撤销或改正情况的书面材料报送到主管局法制科。

4、重大行政处罚案件和行政诉讼案件的备案制度自本文发布之日起施行。

二OO六年三月十一日

下载从一起擅自处置建筑垃圾案浅析行政执法案件办理(汇编)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从一起擅自处置建筑垃圾案浅析行政执法案件办理(汇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