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做好做好《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学习宣传的通知
化发[2008]3号
中共化起镇委 化起镇人民政府 关于认真做好《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宣传学习的通知
各中心、村(居)、镇直有关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于2007年12月29日通过,自2008年6月1日起施行。为提高全民遵纪守法,保护公民身心健康,自觉维护好社会秩序。现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的宣传学习作如下安排,请认真组织落实。
一、提高认识,切实加强领导 《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是我国第一部禁毒法,从禁毒宣传教育、毒品管制、戒毒措施等方面作了比较全面而又成熟的规定。对于进一步预防和打击毒品违法犯罪行为、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护公民身心健康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各村居、镇直有关单位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实施前认真传达学习,结合实际,做好宣传,确保《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同其它法律法规一样顺利贯彻实施。要切实加强领导,主要领导要认真履行禁毒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保证《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宣传学习到村到组到单位、宣传到户、落实到人,确保不留死角。
二、工作安排
1、各村(居)、镇直单位干部职工要深入村寨、矿山、院落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宣传活动,做到家喻户晓。充分利用赶场天、墙报、黑板报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全镇各村要书写1至2条久性标语,组织1至2次大型宣传活动。
2、各村(居)党支部、村委会、镇直各有关单位要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根据《中共华民和国禁毒法》调整好本单位的禁毒工作思路。
3、镇禁毒委成员单位要深入到所帮扶的村(居)组织参加农村群众学习好《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大力开展送法下乡、送法到农家和送法到居民家中活动。
4、各村(居)要组织举办由村(居)干部、禁毒协会成员、禁毒联络员、禁毒信息员、禁毒积极分子、禁毒志愿者、工、青、妇等单位人员参加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培训班。
三、工作要求
宣传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情况纳入2008年禁毒考核。各村居、单位要作好学习记录,在年度禁毒工作计划和总结中要有体现。
中共化起镇委 化起镇人民政府
二OO八年元月七日
第二篇: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
2007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目 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预防和惩治毒品违法犯罪行为,保护公民身心健康,维护社会秩序,制定本法。
第二条 本法所称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根据医疗、教学、科研的需要,依法可以生产、经营、使用、储存、运输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第三条 禁毒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组织和公民,应当依照本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履行禁毒职责或者义务。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总则
禁毒宣传教育 毒品管制 戒毒措施
禁毒国际合作 法律责任 附则
第四条 禁毒工作实行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禁种、禁制、禁贩、禁吸并举的方针。禁毒工作实行政府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
第五条 国务院设立国家禁毒委员会,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全国的禁毒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禁毒工作的需要,可以设立禁毒委员会,负责组织、协调、指导本行政区域内的禁毒工作。
第六条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禁毒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将禁毒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七条 国家鼓励对禁毒工作的社会捐赠,并依法给予税收优惠。
第八条
国家鼓励开展禁毒科学技术研究,推广先进的缉毒技术、装备和戒毒方法。国家鼓励公民举报毒品违法犯罪行为。
第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对举报人予以保护,对举报有功人员以及在禁毒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第十条 国家鼓励志愿人员参与禁毒宣传教育和戒毒社会服务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志愿人员进行指导、培训,并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
第二章 禁毒宣传教育
第十一条 国家采取各种形式开展全民禁毒宣传教育,普及毒品预防知识,增强公民的禁毒意识,提高公民自觉抵制毒品的能力。国家鼓励公民、组织开展公益性的禁毒宣传活动。第十二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经常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禁毒宣传教育。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应当结合各自工作对象的特点,组织开展禁毒宣传教育。
第十三条 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禁毒知识纳入教育、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禁毒宣传教育。公安机关、司法行政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予以协助。
第十四条 新闻、出版、文化、广播、电影、电视等有关单位,应当有针对性地面向社会进行禁毒宣传教育。
第十五条 飞机场、火车站、长途汽车站、码头以及旅店、娱乐场所等公共场所的经营者、管理者,负责本场所的禁毒宣传教育,落实禁毒防范措施,预防毒品违法犯罪行为在本场所内发生。
第十六条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组织,应当加强对本单位人员的禁毒宣传教育。
第十七条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协助人民政府以及公安机关等部门,加强禁毒宣传教育,落实禁毒防范措施。
第十八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对未成年人进行毒品危害的教育,防止其吸食、注射毒品或者进行其他毒品违法犯罪活动。
第三章 毒品管制
第十九条 国家对麻醉药品药用原植物种植实行管制。禁止非法种植罂粟、古柯植物、大麻植物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可以用于提炼加工毒品的其他原植物。禁止走私或者非法买卖、运输、携带、持有未经灭活的毒品原植物种子或者幼苗。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发现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的,应当立即采取措施予以制止、铲除。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发现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的,应当及时予以制止、铲除,并向当地公安机关报告。
第二十条 国家确定的麻醉药品药用原植物种植企业,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种植麻醉药品药用原植物。
国家确定的麻醉药品药用原植物种植企业的提取加工场所,以及国家设立的麻醉药品储存仓库,列为国家重点警戒目标。未经许可,擅自进入国家确定的麻醉药品药用原植物种植企业的提取加工场所或者国家设立的麻醉药品储存仓库等警戒区域的,由警戒人员责令其立即离开;拒不离开的,强行带离现场。
第二十一条 国家对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实行管制,对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实验研究、生产、经营、使用、储存、运输实行许可和查验制度。国家对易制毒化学品的生产、经营、购买、运输实行许可制度。禁止非法生产、买卖、运输、储存、提供、持有、使用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和易制毒化学品。
第二十二条 国家对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和易制毒化学品的进口、出口实行许可制度。国务院有关部门应当按照规定的职责,对进口、出口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和易制毒化学品依法进行管理。禁止走私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和易制毒化学品。
第二十三条 发生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和易制毒化学品被盗、被抢、丢失或者其他流入非法渠道的情形,案发单位应当立即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并立即向公安机关报告,同时依照规定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公安机关接到报告后,或者有证据证明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和易制毒化学品可能流入非法渠道的,应当及时开展调查,并可以对相关单位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应当配合公安机关开展工作。
第二十四条 禁止非法传授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和易制毒化学品的制造方法。公安机关接到举报或者发现非法传授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和易制毒化学品制造方法的,应当及时依法查处。
第二十五条 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和易制毒化学品管理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第二十六条 公安机关根据查缉毒品的需要,可以在边境地区、交通要道、口岸以及飞机场、火车站、长途汽车站、码头对来往人员、物品、货物以及交通工具进行毒品和易制毒化学品检查,民航、铁路、交通部门应当予以配合。海关应当依法加强对进出口岸的人员、物品、货物和运输工具的检查,防止走私毒品和易制毒化学品。邮政企业应当依法加强对邮件的检查,防止邮寄毒品和非法邮寄易制毒化学品。
第二十七条 娱乐场所应当建立巡查制度,发现娱乐场所内有毒品违法犯罪活动的,应当立即向公安机关报告。
第二十八条 对依法查获的毒品,吸食、注射毒品的用具,毒品违法犯罪的非法所得及其收益,以及直接用于实施毒品违法犯罪行为的本人所有的工具、设备、资金,应当收缴,依照规定处理。
第二十九条 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法加强对可疑毒品犯罪资金的监测。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依法负有反洗钱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机构发现涉嫌毒品犯罪的资金流动情况,应当及时向侦查机关报告,并配合侦查机关做好侦查、调查工作。
第三十条 国家建立健全毒品监测和禁毒信息系统,开展毒品监测和禁毒信息的收集、分析、使用、交流工作。
第四章 戒毒措施
第三十一条 国家采取各种措施帮助吸毒人员戒除毒瘾,教育和挽救吸毒人员。吸毒成瘾人员应当进行戒毒治疗。吸毒成瘾的认定办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公安部门规定。
第三十二条 公安机关可以对涉嫌吸毒的人员进行必要的检测,被检测人员应当予以配合;对拒绝接受检测的,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或者其派出机构负责人批准,可以强制检测。公安机关应当对吸毒人员进行登记。
第三十三条 对吸毒成瘾人员,公安机关可以责令其接受社区戒毒,同时通知吸毒人员户籍所在地或者现居住地的城市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社区戒毒的期限为三年。戒毒人员应当在户籍所在地接受社区戒毒;在户籍所在地以外的现居住地有固定住所的,可以在现居住地接受社区戒毒。第三十四条 城市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社区戒毒工作。城市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可以指定有关基层组织,根据戒毒人员本人和家庭情况,与戒毒人员签订社区戒毒协议,落实有针对性的社区戒毒措施。公安机关和司法行政、卫生行政、民政等部门应当对社区戒毒工作提供指导和协助。
城市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以及县级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对无职业且缺乏就业能力的戒毒人员,应当提供必要的职业技能培训、就业指导和就业援助。
第三十五条 接受社区戒毒的戒毒人员应当遵守法律、法规,自觉履行社区戒毒协议,并根据公安机关的要求,定期接受检测。
对违反社区戒毒协议的戒毒人员,参与社区戒毒的工作人员应当进行批评、教育;对严重违反社区戒毒协议或者在社区戒毒期间又吸食、注射毒品的,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第三十六条 吸毒人员可以自行到具有戒毒治疗资质的医疗机构接受戒毒治疗。设置戒毒医疗机构或者医疗机构从事戒毒治疗业务的,应当符合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条件,报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并报同级公安机关备案。戒毒治疗应当遵守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戒毒治疗规范,接受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督检查。戒毒治疗不得以营利为目的。戒毒治疗的药品、医疗器械和治疗方法不得做广告。戒毒治疗收取费用的,应当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收费标准执行。
第三十七条 医疗机构根据戒毒治疗的需要,可以对接受戒毒治疗的戒毒人员进行身体和所携带物品的检查;对在治疗期间有人身危险的,可以采取必要的临时保护性约束措施。发现接受戒毒治疗的戒毒人员在治疗期间吸食、注射毒品的,医疗机构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
第三十八条 吸毒成瘾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作出强制隔离戒毒的决定:
(一)拒绝接受社区戒毒的;
(二)在社区戒毒期间吸食、注射毒品的;
(三)严重违反社区戒毒协议的;
(四)经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后再次吸食、注射毒品的。
对于吸毒成瘾严重,通过社区戒毒难以戒除毒瘾的人员,公安机关可以直接作出强制隔离戒毒的决定。
吸毒成瘾人员自愿接受强制隔离戒毒的,经公安机关同意,可以进入强制隔离戒毒场所戒毒。
第三十九条 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不满一周岁婴儿的妇女吸毒成瘾的,不适用强制隔离戒毒。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吸毒成瘾的,可以不适用强制隔离戒毒。
对依照前款规定不适用强制隔离戒毒的吸毒成瘾人员,依照本法规定进行社区戒毒,由负责社区戒毒工作的城市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加强帮助、教育和监督,督促落实社区戒毒措施。
第四十条 公安机关对吸毒成瘾人员决定予以强制隔离戒毒的,应当制作强制隔离戒毒决定书,在执行强制隔离戒毒前送达被决定人,并在送达后二十四小时以内通知被决定人的家属、所在单位和户籍所在地公安派出所;被决定人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公安机关应当自查清其身份后通知。
被决定人对公安机关作出的强制隔离戒毒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四十一条 对被决定予以强制隔离戒毒的人员,由作出决定的公安机关送强制隔离戒毒场所执行。
强制隔离戒毒场所的设置、管理体制和经费保障,由国务院规定。
第四十二条 戒毒人员进入强制隔离戒毒场所戒毒时,应当接受对其身体和所携带物品的检查。
第四十三条 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应当根据戒毒人员吸食、注射毒品的种类及成瘾程度等,对戒毒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生理、心理治疗和身体康复训练。
根据戒毒的需要,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可以组织戒毒人员参加必要的生产劳动,对戒毒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组织戒毒人员参加生产劳动的,应当支付劳动报酬。
第四十四条 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应当根据戒毒人员的性别、年龄、患病等情况,对戒毒人员实行分别管理。
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对有严重残疾或者疾病的戒毒人员,应当给予必要的看护和治疗;对患有传染病的戒毒人员,应当依法采取必要的隔离、治疗措施;对可能发生自伤、自残等情形的戒毒人员,可以采取相应的保护性约束措施。
强制隔离戒毒场所管理人员不得体罚、虐待或者侮辱戒毒人员。
第四十五条 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应当根据戒毒治疗的需要配备执业医师。强制隔离戒毒场所的执业医师具有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处方权的,可以按照有关技术规范对戒毒人员使用麻醉药品、精神药品。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强制隔离戒毒场所执业医师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第四十六条 戒毒人员的亲属和所在单位或者就读学校的工作人员,可以按照有关规定探访戒毒人员。戒毒人员经强制隔离戒毒场所批准,可以外出探视配偶、直系亲属。强制隔离戒毒场所管理人员应当对强制隔离戒毒场所以外的人员交给戒毒人员的物品和邮件进行检查,防止夹带毒品。在检查邮件时,应当依法保护戒毒人员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第四十七条 强制隔离戒毒的期限为二年。
执行强制隔离戒毒一年后,经诊断评估,对于戒毒情况良好的戒毒人员,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可以提出提前解除强制隔离戒毒的意见,报强制隔离戒毒的决定机关批准。
强制隔离戒毒期满前,经诊断评估,对于需要延长戒毒期限的戒毒人员,由强制隔离戒毒场所提出延长戒毒期限的意见,报强制隔离戒毒的决定机关批准。强制隔离戒毒的期限最长可以延长一年。
第四十八条 对于被解除强制隔离戒毒的人员,强制隔离戒毒的决定机关可以责令其接受不超过三年的社区康复。
社区康复参照本法关于社区戒毒的规定实施。第四十九条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戒毒工作的需要,可以开办戒毒康复场所;对社会力量依法开办的公益性戒毒康复场所应当给予扶持,提供必要的便利和帮助。戒毒人员可以自愿在戒毒康复场所生活、劳动。戒毒康复场所组织戒毒人员参加生产劳动的,应当参照国家劳动用工制度的规定支付劳动报酬。
第五十条 公安机关、司法行政部门对被依法拘留、逮捕、收监执行刑罚以及被依法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吸毒人员,应当给予必要的戒毒治疗。
第五十一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公安机关、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根据巩固戒毒成果的需要和本行政区域艾滋病流行情况,可以组织开展戒毒药物维持治疗工作。
第五十二条 戒毒人员在入学、就业、享受社会保障等方面不受歧视。有关部门、组织和人员应当在入学、就业、享受社会保障等方面对戒毒人员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第五章 禁毒国际合作
第五十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根据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或者按照对等原则,开展禁毒国际合作。
第五十四条 国家禁毒委员会根据国务院授权,负责组织开展禁毒国际合作,履行国际禁毒公约义务。
第五十五条 涉及追究毒品犯罪的司法协助,由司法机关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办理。第五十六条 国务院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加强与有关国家或者地区执法机关以及国际组织的禁毒情报信息交流,依法开展禁毒执法合作。
经国务院公安部门批准,边境地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可以与有关国家或者地区的执法机关开展执法合作。
第五十七条 通过禁毒国际合作破获毒品犯罪案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可以与有关国家分享查获的非法所得、由非法所得获得的收益以及供毒品犯罪使用的财物或者财物变卖所得的款项。
第五十八条 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国务院授权,可以通过对外援助等渠道,支持有关国家实施毒品原植物替代种植、发展替代产业。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九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一)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
(二)非法持有毒品的;
(三)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的;
(四)非法买卖、运输、携带、持有未经灭活的毒品原植物种子或者幼苗的;
(五)非法传授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或者易制毒化学品制造方法的;
(六)强迫、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
(七)向他人提供毒品的。
第六十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一)包庇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犯罪分子,以及为犯罪分子窝藏、转移、隐瞒毒品或者犯罪所得财物的;
(二)在公安机关查处毒品违法犯罪活动时为违法犯罪行为人通风报信的;
(三)阻碍依法进行毒品检查的;
(四)隐藏、转移、变卖或者损毁司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依法扣押、查封、冻结的涉及毒品违法犯罪活动的财物的。
第六十一条 容留他人吸食、注射毒品或者介绍买卖毒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三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第六十二条 吸食、注射毒品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吸毒人员主动到公安机关登记或者到有资质的医疗机构接受戒毒治疗的,不予处罚。
第六十三条 在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实验研究、生产、经营、使用、储存、运输、进口、出口以及麻醉药品药用原植物种植活动中,违反国家规定,致使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或者麻醉药品药用原植物流入非法渠道,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给予处罚。
第六十四条 在易制毒化学品的生产、经营、购买、运输或者进口、出口活动中,违反国家规定,致使易制毒化学品流入非法渠道,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给予处罚。
第六十五条 娱乐场所及其从业人员实施毒品违法犯罪行为,或者为进入娱乐场所的人员实施毒品违法犯罪行为提供条件,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给予处罚。
娱乐场所经营管理人员明知场所内发生聚众吸食、注射毒品或者贩毒活动,不向公安机关报告的,依照前款的规定给予处罚。
第六十六条 未经批准,擅自从事戒毒治疗业务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停止违法业务活动,没收违法所得和使用的药品、医疗器械等物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六十七条 戒毒医疗机构发现接受戒毒治疗的戒毒人员在治疗期间吸食、注射毒品,不向公安机关报告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第六十八条 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医疗机构、医师违反规定使用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给予处罚。
第六十九条 公安机关、司法行政部门或者其他有关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在禁毒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处分:
(一)包庇、纵容毒品违法犯罪人员的;
(二)对戒毒人员有体罚、虐待、侮辱等行为的;
(三)挪用、截留、克扣禁毒经费的;
(四)擅自处分查获的毒品和扣押、查封、冻结的涉及毒品违法犯罪活动的财物的。第七十条 有关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在入学、就业、享受社会保障等方面歧视戒毒人员的,由教育行政部门、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七十一条 本法自2008年6月1日起施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禁毒的决定》同时废止。
第三篇: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知识竞赛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禁毒法》已于2007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自(C)起施行。
A、2007年12月29日 B、2008年1月1目 C、2008年6月1目 D、2008年10月1日
2、《禁毒法》规定,禁毒是(D)。
A、党委的责任 B、政府的责任 C、公安机关的责任 D、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3、国务院设立(D),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全国的禁毒工作。A、禁毒部 B、司法部 C、公安部 D、国家禁毒委员会
4、社区戒毒的期限为(C)。
A、一年 B、二年 C、三年 D、四年
5、(D)负责社区戒毒工作。
A、派出所 B、卫生行政部门
C、居民(村民)委员会 D、城市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
6、(A)吸毒成瘾的,不适用强制隔离戒毒。A、怀孕妇女 B、未成年人
C、60周岁以上的老人 D、残疾人
7、吸毒人员主动到公安机关登记或者到有资质的医疗机构接受戒毒治疗的(A)。
A、从轻处罚 B、减轻处罚 C、不予处罚 D、从重处罚
8、强制隔离戒毒的期限最长可以为(A)
A、一年 B、二年
C、三年
D、四年
9、未经批准,擅自从事戒毒治疗业务的,由(B)责令停止违法业务活动,没收违法所得和使用的药品、医疗器械等物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A、公安机关 B、卫生行政部门
C、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D、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10、(D)根据国务院授权,负责组织开展禁毒国际合作,履行国际禁毒公约义务。A、外交部 B、公安部 C、司法部 D、国家禁毒委员会
11、《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自(C)起施行。
A、2007年12月29日
B、2008年1月1日 C、2008年6月1日
D、2008年6月26日
12、禁毒工作由(A)负责。
A、各级人民政府 B、县级以上公安机关
C、司法行政部门
D、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13、禁毒是(D)的共同责任。
A、各级人民政府 B、公安机关 C、司法行政部门 D、全社会
14、禁毒经费的来源(B)。
A、戒毒所收入
B、政府财政预算 C、查禁毒资返还
D、行政罚款
15、(A)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禁毒工作的需要,可以设立禁毒委员会,负责组织、协调、指导本行政区域内的禁毒工作。
A、县级
B、市级 C、省级 D、乡级 16、1987年6月,联合国在维也纳召开了麻醉品滥用的非法贩运问题国际会议,确定将每年的(D)日定为国际禁毒日。
A、12月7日 B、6月17日 C、12月19日 D、6月26日
17、强制隔离戒毒期限一般为(A)。
A、一年 B二年 C、三至六个月 D、九个月
18、对吸毒成瘾人员,公安机关可责令其接受社区戒毒,社区戒毒期限为(C)。A、一年 B、二年 C、三年
D、九个月
19、国家鼓励公民举报毒品违法犯罪行为。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对举报人予以保护,对举报有功人员以及在禁毒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D)。
A、表扬 B、表彰
C、奖励 D、表彰和奖励
20、在食品中掺用罂粟壳的行为,属于(D)。
A、不构成犯罪,也不用行政处罚 B、应行政处罚
C、构成强迫他人吸毒罪 D、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毒的行为
21、娱乐场所应当建立(C),发现娱乐场所内有毒品违法犯罪活动的,应当立即向公安机关报告。
A、登记制度
B、问制度 C、巡查制度 D、搜查制度
22、公安机关可以对涉嫌吸毒的人员进行必要的检测,被检测人员应当予以配合。对拒绝接受检测的,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或者其派出机构负责人批准,可以(D)。
A、强制检测 B、强制拘留 C、强制搜查
D、强制隔离戒毒
23、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会同(B)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根据巩固戒毒成果的需要和本行政区域艾滋病流行情况,可以组织开展戒毒药物维持治疗工作。
A、公安机关 B、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C、公安机关、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D、其他行政部门
24、吸食、注射毒品的,依法给予(A)处罚。吸毒人员主动到公安机关登记或者到有资质的医疗机构接受戒毒治疗的,不予处罚。
A、行政拘留 B、刑事拘留 C、警告处分 D、治安管理
25、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对(B)的戒毒人员,应当依法采取必要的隔离、治疗措施。A、患有严重残疾 B、患有传染病
C、可能发生自残 D、可能发生自伤
26、“K粉”的化学名称是(B)。
A、甲基苯丙胺 B、氯胺酮 C、氯化铵
D、美沙酮
27、邮政企业应当依法加强对(B)的检查,防止邮寄毒品和非法邮寄易制毒化学品。A、仓库 B、邮件 C、邮政车辆 D、邮递员
28、城市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B)工作。
A、自愿戒毒 B、社区戒毒
C、强制隔离戒毒 D、戒毒康复
29、“金三角”是指位于东南亚的(D)边境地区的三角地带。
A、泰国、老挝、柬埔寨
B、越南、老挝、柬埔寨 C、泰国、越南、缅甸
D、泰国、老挝、缅甸
二、多项选择题
1、制定《禁毒法》的目的是(BCD)。
A、预防毒品违法犯罪行为 B、惩治毒品违法犯罪行为 C、保护公民身心健康 D、维护社会秩序
2、以下选项中属于《禁毒法》所称毒品的有(ABD)。
A、鸦片 B、海洛因 C、氯胺酮 D、可卡因
3、禁毒工作实行(BD)的方针。
A、预防为主 B、综合治理 C、严格执法 D、禁种、禁制、禁贩、禁吸并举
4、国家对易制毒化学品的(ABCD)实行许可制度。A、生产 B、经营 C、购买 D、运输
5、发生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和易制毒化学品(ABCD)的情形。案发单位应当立即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并立即向公安机关报告,同时依照规定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A、被盗 B、被抢
C、丢失 D、流入非法渠道
6、(ABCD)等部门应当对社区戒毒工作提供指导和协助。
A、公安机关
B、司法行政 C、卫生行政
D、民政
7、吸毒成瘾人员有(ABCD)情形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作出强制隔离戒毒的决定。
A、拒绝接受社区戒毒 B、严重违反社区戒毒协议
C、在社区戒毒期间吸食、注射毒品 D、经社区戒毒后再次吸食、注射毒品
8、《禁毒法>规定的戒毒措施包括(ABC)。
A、自愿戒毒 B、社区戒毒 C、强制隔离戒毒 D、劳教戒毒
9、下列哪些行为是应受法律处罚的r行为(BCD)。A、吸食、注射毒品 B、非法持有毒品 C、教唆他人吸食、注射毒品 D、向他人提供毒品
10、下列选项中不得做广告的有(ABCD)。
A、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B、戒毒冶疗的药品 C、戒毒医疗器械 D、戒毒治疗方法
11、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的目的是(BCD)A、预防毒品违法犯罪行为
B、惩治毒品违法犯罪行为 C、保护公民身心健康
D、维护社会秩序
12、《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所称毒品,是指(AD),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A、鸦片、海洛因
B、甲基苯丙胺(冰毒)C、吗啡
D、大麻、可卡因
13、禁毒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ABCD),应当依照本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履行禁毒职责或者义务。
A、国家机关
B、社会团体
C、企业事业单位
D、其他组织和公民
14、(ABD)应当结合各自工作对象的特点,组织开展禁毒宣传教育。
A、工会 B、共产主义青年团
C、妇女联合会
D、其他组织
15、(ABCD)以及旅店、娱乐场所等公共场所的经营者、管理者,负责本场所的禁毒宣传教育,落实禁毒防范措施,预防毒品违法犯罪行为在本场所内发生。
A、飞机场
B、火车站
C、长途汽车站 D、码头
16、吸毒会导致(CD)等传染病。
A、乙型肝炎 B、丙型肝炎
C、性病
D、艾滋病
17、(ABC)是预防毒品的三道防线。
A、家庭预防
B、学校预防 C、社区预防 D、环境预防
18、无毒社区的标准是(ABCD)。
A、无吸毒 B、无贩毒 C、无种毒 D、无制毒
19、吸毒成瘾的认定办法,由(ABC)规定。
A、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B、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C、公安部门
D、全国人大
20、吸毒成瘾人员有(ABCD)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作出强制隔离戒毒的决定。
A、拒绝接受社区戒毒的 B、在社区戒毒期间吸食、注射毒品的 C、严重违反社区戒毒协议的 D、经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后再次吸食、注射毒品的
21、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我国戒毒体系主要是(ACD)。
A、强制隔离戒毒
B、劳教戒毒 C、自愿戒毒 D、社区戒毒
22、国家对易制毒化学品的(ABCD)实行许可制度。A、生产 B、经营 C、购买 D、运输
23、国家对(ABC)的进口、出口实行许可制度。
A、麻醉药品
B、精神药品
C、易制毒化学品
D、其他药品
24、毒品对吸食者本人的危害表现为(ABCD)。
A、身体瘦弱不堪 B、引起大脑、心、肝、肾等内脏发生病变 C、引发或传染皮肤病、性病和艾滋病
D、吸毒过量引起死亡
25、社区戒毒的执行地为吸毒人员的(BD)。
A、户籍所在地
B、有固定住所的现居住地
C、借住的亲友家中
D、暂住地
26、吸毒成瘾人员在社区戒毒期间有下列(AD)情形之一的,由县以上公安机关作出强制隔离戒毒的决定。
A、拒绝接受社区戒毒
B、在社区戒毒期间吸食、注射毒品的 C、严重违反社区戒毒协议的 D、经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后再次吸食、注射毒品的
27、公安机关可以直接作出强制隔离戒毒决定的情形有(ABD)。
A、吸毒成瘾严重 B、通过社区戒毒难以戒除毒瘾 C、吸毒人员在户籍所在地无固定住所 D、吸毒人员有其他刑事违法行为
28、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禁毒知识纳入教育、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禁毒宣传教育,(ACD)应当予以协助。
A、公安机关
B、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C、司法行政部门
D、卫生行政部门
29、国家对(ABD)实行管制,对它们的实验研究、生产、经营、使用、储存、运输实行许可和查验制度。
A、有毒药品
B、精神药品
C、非处方药品 D、麻醉药品
三、判断题
1、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禁毒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将禁毒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对)
2、国家鼓励对禁毒工作的社会捐赠,并依法给予税收优惠。(对)
3、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禁毒知识纳入教育、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禁毒宣传教育。(对)
4、娱乐场所应当建立巡查制度,发现娱乐场所内有毒品违法犯罪活动的,应当l立即向公安机关报告。(对)
5、戒毒人员可以在户籍所在地,也可以在有固定住所的现居住地接受社区戒毒。(对)
6、对吸毒成瘾人员不能直接作出强制隔离戒毒的决定,应当先进行社区戒毒。(错)
7、戒毒人员在入学、就业、享受社会保障等方面不受歧视。(对)
8、戒毒治疗不得以营利为目的。(对)
9、介绍买卖毒品行为是应受法律处罚的行为。(对)
10、对拒绝接受检测的涉嫌吸毒人员,经公安派出所负责人批准,可以强制检测。(对)
11、禁毒工作实行政府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对)
12、禁毒工作实行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禁种、禁制、禁贩、禁吸并举的方针。(对)
13、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禁毒工作的需要,可以设立禁毒委员会,负责组织、协调、指导本行政区域内的禁毒工作。(对)
14、国家鼓励对禁毒工作的社会捐赠,并依法给予税收优惠。(对)
15、国务院设立国家禁毒委员会,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全国的禁毒工作。(对)
16、国家鼓励公民举报毒品违法犯罪行为。(对)
17、国家鼓励志愿人员参与禁毒宣传教育和戒毒社会服务工作。(对)
18、国家鼓励公民、组织开展公益型的禁毒宣传活动。(对)
19、新闻、出版、文化、广播、电影、电视等有关单位,应当有针对性地面向社会进行禁毒宣传教育。(对)20、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组织,应当加强对本单位人员的禁毒宣传教育。(对)
21、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毒品违法犯罪举报制度。(对)
22、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禁毒知识纳入教育、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禁毒宣传教育。公安机关、司法行政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予以协助。(对)
23、戒毒治疗不得以营利为目的。(对)
24、吸毒成瘾人员应当进行戒毒治疗。(对)
25、公安机关应当对吸毒人员进行登记。(对)
26、戒毒治疗的药品、医疗器械和治疗方法不得做广告。(对)
27、禁止非法传授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和易制毒化学品的制造方法。(对)
28、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协助人民政府以及公安机关等部门,加强对本单位人员的禁毒宣传教育。(对)
29、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发现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的,应当立即采取措施予以制止、铲除。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发现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的,应当及时予以制止、铲除,并向当地公安机关报告。(对)30、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不满一周岁婴儿的妇女吸毒成瘾的,不适用强制隔离戒毒。(对)
31、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强制隔离戒毒场所执业医师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对)
32、发生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和易制毒化学品被盗、被抢、丢失或者其他流入非法渠道的情形,案发单位应当立即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并立即向公安机关报告,同时依照规定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对)
33、经强制隔离戒毒后又吸食,注射毒品的,构成吸食毒品罪。(对)
34、强制隔离戒毒场所的设置、管理体制和经费保障,由国务院规定。(对)
35、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它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对)
36、过量吸食鸦片,可引起急性中毒,因呼吸抑制而死亡。(对)
37、所有的毒品都具有四个基本特征:依赖性、耐受性、非法性和危害性。(对)
38、经强制隔离戒毒后又吸食、注射毒品的,依法实行劳动改造,并在劳改中戒除毒瘾。(对)
39、戒毒人员在入学、就业、享受社会保障等方面不受歧视(对)40、吸毒人员可以自行到具有戒毒治疗资质的医疗机构接受戒毒治疗。(对)
41、吸毒成瘾人员自愿接受强制隔离戒毒的,经公安机关同意,可以进入强制隔离戒毒场所戒毒。(对)
42、娱乐场所及其从业人员实施毒品违法犯罪行为,或者为进入娱乐场所的人员实施毒品违法犯罪行为提供条件,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给予处罚。(对)
第四篇: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颁布一部法律。2007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国家主席胡锦涛以第七十九号令公布,自2008年6月1日起施行。2007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
第十三条 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禁毒知识纳入教育、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禁毒宣传教育。公安机关、司法行政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予以协助。
第十八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对未成年人进行毒品危害的教育,防止其吸食、注射毒品或者进行其他毒品违法犯罪活动。
第六十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一)包庇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犯罪分子,以及为犯罪分子窝藏、转移、隐瞒毒品或者犯罪所得财物的;
(二)在公安机关查处毒品违法犯罪活动时为违法犯罪行为人通风报信的;
(三)阻碍依法进行毒品检查的;
(四)隐藏、转移、变卖或者损毁司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依法扣押、查封、冻结的涉及毒品违法犯罪活动的财物的。
第六十一条 容留他人吸食、注射毒品或者介绍买卖毒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三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关于护路、护线的法律法规
第九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损坏或者非法占用铁路运输的设施、设备、铁路标志及铁路用地。
第五十九条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实施下列危害铁路运输安全的行为:
(一)非法拦截列车、阻断铁路运输;
(二)扰乱铁路运输调度机构、运输指挥部门及车站、列车的正常秩序;
(三)毁坏铁路线路、站台等设施、设备及路基、护坡、排水沟和防护林木、护坡草坪;
(四)在铁路线路上放置、遗弃障碍物;
(五)击打列车; 等等
第六十条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实施下列危及铁路通信、信号设施安全的行为:
(一)在埋有地下光(电)缆设施的地面上方进行钻探,堆放重物、垃圾,焚烧物品,倾倒腐蚀性物质;
(二)在地下光(电)缆两侧各1米的范围内建造、搭建建筑物、构筑物;
(三)在地下光(电)缆两侧各1米的范围内挖砂、取土和设置可能引起光(电)缆腐蚀的设施; 等等
第六十一条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实施下列危害电气化铁路设施的行为:
(一)向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抛掷物品;
(二)在铁路电力线路导线两侧各300米的区域内升放风筝、气球;
(三)攀登杆塔、铁路机车车辆或者在杆塔上架设、安装其他设施;
等等
为保障电力、电信、广播电视设施安全和经济建设顺利进行,维护公共安全,我们国家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设施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广播电视设施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
一、电力、电信、广播电视设施受国家法律保护。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盗窃、破坏电力、电信、广播电视设施。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电力、电信、广播电视设施的义务,对危害电力、电信、广播电视设施的行为,有责任向有关部门报告。
二、任何单位和个人需要在电力、电信、广播电视设备和线路设施的安全保护区内,进行打桩、钻探、挖掘、修路、建房、架线等作业,或进行其他危及电力、电信、广播电视设备和线路设施安全的活动时,必须经县级以上(含县级)地方电力、电信、广播电视管理部门批准,并采取安全措施后,方可进行作业或活动。
三、对检举、揭发盗窃、破坏电力、电信、广播电视设施违法犯罪行为,协助公安机关破案有功,保护电力、电信、广播电视设施安全成绩显著的单位或个人,电力、电信、广播电视主管部门给予表彰或物质奖励。
四、对危害电力、电信、广播电视设施安全,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篇:关于做好《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学习宣传贯彻工作的通知
台州市总工会办公室文件
台总工办[2007]55号
关于做好《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学习宣传贯彻工作的通知
各县(市、区)总工会、市各产业(系统)工会工作委: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已于2007年6月29日,经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2008年1月1日开始实施。《劳动合同法》是继《劳动法》以后我国规范劳动关系的重要法律,是进一步完善劳动合同制度的重要法律依据,是工会和广大职工依法维护权利,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法律武器。中华全国总工会办公厅、浙江省总工会已于近日下发《关于学习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通知》,对《劳动合同法》的学习宣传贯彻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为进一步做好《劳动合同法》的学习宣传贯彻工作,根据省总工会的统一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广泛开展《劳动合同法》学习宣传贯彻提出如下意见:— 1 —
一、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学习宣传贯彻《劳动合同法》的重要意义
《劳动合同法》以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的劳动关系为立法宗旨。和谐劳动关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颁布实施《劳动合同法》为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证。各级工会要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学习宣传贯彻《劳动合同法》的重要意义,统一思想,把学习宣传贯彻《劳动合同法》作为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维权观,落实工会依法维权职责的重要工作抓紧抓好。
二、切实做好《劳动合同法》学习宣传工作
《劳动合同法》将于2008年1月1日正式实施。各级工会要在法律正式实施之前,精心组织,广泛深入地做好《劳动合同法》的学习宣传工作。要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站等媒体,发挥工会的文化宫、职工学校等载体的作用,以黑板报、宣传橱窗、制作挂图等形式,广泛宣传《劳动合同法》,使广大职工了解《劳动合同法》的基本内容,学会以法律规范行为,维护权益。各级工会组织要通过举办学习班、讲座、研讨会、宣讲团等形式深入学习《劳动合同法》,熟悉《劳动合同法》的内容。工会主要领导干部要带头参加,准确把握《劳动合同
法》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实质,做学习宣传贯彻《劳动合同法》的带头人。市总工会将组织全市工会统一时间的咨询服务等活动,形成学习宣传《劳动合同法》的社会声势,为实施《劳动合同法》创造组织和舆论保证。
三、以《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实施为契机,推进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建设
《劳动合同法》赋予了工会协调劳动关系,依法维护职工权益的重要职责和权利。各级工会组织要紧紧抓住《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有利时机,以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为目标,推进各项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的建设。要积极参与建立健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发挥三方机制在研究解决劳动关系重大问题上的作用。要积极推行集体协商机制,抓好工资、劳动安全卫生、女职工权益保护等专项集体合同,建立健全县级以下区域内的行业性和区域性集体合同制度。要贯彻落实“全面推进劳动合同制度实施三年行动计划”,帮助、指导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依法订立和履行劳动合同,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四、加强组织领导,保证《劳动合同法》的学习宣传贯彻工作落到实处
各级工会组织要把《劳动合同法》的宣传贯彻工作作为“五五”普法的重要内容,发挥“五五”普法领导小组的协调指导作用,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密切配合、落实责任,形成领导重视,分工明确的工作格局,努力营造全市工会干部和广大职工深入学习宣传《劳动合同法》的氛围,为《劳动合同法》的顺利实施做好充分的准备。
请各县(市、区)总工会将学习宣传贯彻《劳动合同法》的情况于2007年10月30日前以书面形式报市总工会权益保障部。
二○○七年八月三日
主题词:劳动合同法学习宣传贯彻通知
抄送:浙江省总工会、浙江省总工会法律工作部。
台州市总工会办公室2007年8月3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