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山东银监局关于印发《山东省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案件防控管理报告制度(试行)》的通知
附件:
山东省农村中小金融机构 案件防控管理报告制度(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有效减少案件风险,规范案件管理,建立案件防控长效机制,全面提升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案防能力,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国银监会重大突发事件报告制度》、《中国银监会关于印发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件处置三项制度的通知》及《中国银监会关于印发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案件责任追究指导意见的通知》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案件防控管理报告制度旨在完善和规范案件防控各环节工作,夯实案件防控工作基础,加强机制、制度建设,落实管理责任,持续做好风险排查,着力加强案件风险预警系统建设,不断增强制度执行力,全面建立案件防控管理工作的长效机制。
第三条
案件防控管理遵循以下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要将案件防控管理工作贯穿于各项业务、各个流程、各个环节、各级管理人员和全体员工。
(二)持续性原则。要将案件防控管理纳入日常经营、管理和决策体系,确保在各项业务及其环节上层层相扣,实现案防工作持续化、常态化。
(三)系统性原则。要将案件防控管理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统筹谋划,做到综合治理、整体推进,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把案防职责分解落实到每一级机构、每一个岗位和每一名员工。
(四)前瞻性原则。案件防控要做到“预防为主、查纠结合”,提高敏感性,及时发现风险苗头并采取措施,努力将案件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第二章 案件防控管理报告内容
第一节 案防基础建设
第四条 建立严密的案防管理组织架构。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要明确“三会一层”、各部门、各分支机构、各业务条线及各个岗位在案防管理中的职责及问责办法。
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董(理)事长是案件防控第一责任人,其他高级管理人员按照分管条线承担管理责任。各业务条线对分管的领导负责,并负有上传下达的责任。各岗位人员按照职责和授权关系,做好案防工作。
第五条
健全夯实案件防控制度基础。
(一)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要根据业务发展和形势需要,不断制定、5 完善各项业务管理制度和操作办法,确保充分地识别、监测、控制和处置案件风险,落实各操作流程的风险点控制。
(二)各级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要按照管理权限,制定与本机构业务经营和管理要求相对应的案件防控管理的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并及时向监管部门报告。
(三)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根据案件防控规划和计划,制定详细的、具有较强可操作性工作措施,明确各阶段的主要工作和目标,并建立监测和考核目标完成情况的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并落实各项奖惩措施。
(四)各级监管部门要督促跟踪辖区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案件防控规划和计划的落实情况,并纳入年度监管履职评价。
第六条 坚持以业务条线控制案件的工作体系。对适用条线控制的业务,要建立健全各个业务条线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科学细分业务种类,梳理业务条线,分解条线中的重要环节和控制点,实现对各项业务过程和各个操作环节的全覆盖控制。
对适用前、中、后台控制的业务,要明确各岗位职责范围和制约机制,建立健全前、中、后台分离的操作流程和制度办法。
第七条 推广完善技防控制框架。各级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要结合自身职责,建立和开发与自身经营业务和复杂程度相适应的科技信息系统,科学设定预警指标和阀值,实现对业务数据异常变动的实时监6 测、发现、控制和纠正。
要不断优化升级业务系统功能,提升防险技术手段,切实防范信息科技系统自身风险。
要充分利用好网点监控录像、影像资料在防控操作风险及案件中的作用,将监控录像与业务核算对照检查,及时发现和查纠业务漏洞。
第八条
切实加强执行力建设。各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要建立健全激励约束和考核奖惩机制,加强各项制度落实的监督检查和考核通报,确保将各项制度办法落到实处。
第二节 案件排查
第九条 建立案件定期排查制度。每年2月底前,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应结合各自案防实际和辖区重点,制定年度案件风险排查计划,按季度、分条线分别确定排查的内容、工作要求、报告内容等,报同级监管部门备案。
各级监管部门根据辖区日常监管发现的风险苗头或案件信息,有权指定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开展全面或部分重点业务的风险排查工作。
第十条 实施按季度排查。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根据上级管理部门或董事会确定的排查计划和内容,按季度扎实、认真地开展案件风险排查工作,并逐季报告排查结果。
第十一条
案件风险排查的主要内容。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案件风险排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一)机构人员方面。主要包括:法人治理架构、职责边界、运行效能;部门设置,职责划分,岗位制约,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人员配备,落实四项制度,对9种异常行为人员排查,干部提拔、任用、监督,违法违规、行为失范员工处理,对协理员(信息员)的检查、考核,制约和报告关系以及尽职要求和标准等。
(二)管理行为方面。主要包括:案件防控治理领导机制,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的职责、运转效能,与司法部门的联合工作机制、运转效能,舆情监测,案件防控和查办责任制,责任分解覆盖面,案件防控工作总结报告以及从政策制度和工作措施两个层面的分析、调研和落实情况等。
(三)业务条线方面。主要包括:信贷、财务、大额款项划转、会计(对账)、柜台、综合业务系统、外部稽核、内部审计、信息科技、政策传导、安全保卫、行业管理等。
(四)前、中、后台业务方面。主要包括:业务操作前、中、后台分离制约以及及时发现问题、报告问题和阻止问题的履职情况等。
具体排查可参考《山东银监局关于印发〈山东省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堵塞风险漏洞”专项治理活动工作方案〉的通知》(银监鲁通〔2009〕46号)有关内容。
第十二条
排查报告的主要内容。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季度案件风险排查报告应至少包括:本季度排查组织情况、查出的问题、整改意8 见堵塞风险漏洞情况,上季度排查跟进整改落实情况及相关责任人的处理情况,下季度排查措施及工作建议等。
风险排查报告实行董(理)事长和分管负责人手签制,落实第一责任和管理责任。
第十三条
规范季度排查报告档案。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在报告季度排查报告的同时,应逐项填制《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案件防控管理报告》(格式见附件)。填制内容简明扼要,列出主要内容和关键要素,并将风险排查季度报告一并作为排查档案,按法人机构建立专夹保管。
第十四条
报告路径及时间。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排查结果实行“双线报告”,于每季度末次月10日前报送当地监管部门的同时,报告行业管理部门。
省联社汇总全辖情况后于每季度末次月20日前报告山东银监局。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每季度末次月10日前将风险排查报告报送属地监管部门。
各分局汇总辖区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风险排查情况后,形成汇总排查报告于每季度末次月20日内报告山东银监局。
第十五条
风险排查的要求。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在风险排查过程中,要结合排查内容及易出现的风险环节,改进和创新排查方式、方法,注重实效,提高针对性,避免走过场。注重对发现的问题从风险 9 点及系统层面进行综合整治。对重大风险问题,要预先制定应急预案,严格执行重大事项及案件报告制度。
第十六条
风险排查责任制。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应进一步明确各项风险排查的责任。对于风险排查后出现案件或重大风险事件的,要在案件责任追究的同时,追究排查责任。
第三节 案件风险的预警和化解
第十七条
建立健全监测预警体系。建立监测预警制度和防范预警体系,指定和落实风险预警信号的监测、分析、处置的部门和岗位,制订有效的程序,监测并报告预警情况。
第十八条
信息科技预警。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要不断完善和推广异常业务数据后台监控预警系统,确保每日营业中或营业终了,对所有业务数据进行异常变化监测预警,确保实时提示、拦截或中止可疑交易;提高系统风险技术控制手段,推广应用指纹识别系统,支付密码、电脑验印等先进支付凭证核验手段,充分发挥科技在风险防控中的作用。
第十九条
岗位条线预警。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要不断完善业务条线岗位职责,明确赋予各岗位相互监督并报告上下游岗位间异常风险信号的职责和义务,明确各级机构业务管理部门对本业务条线辅导、培训、监督、检查职责,履行业务条线风险防控责任,汇集风险信号点,有效形成预警信息并指导防控工作。第二十条
前、中、后台之间的预警。对实行前、中、后台控制的业务,建立严密的业务流程制约防线,明确同一流程前后手岗位之间的监督和及时报告风险信号的职责。
第二十一条
建立区分预警信号级次及报告制度。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要根据风险预警信息,合理设定预警级次并采取相应的报告处置措施。
对初级预警信号,监控人员要立即向经营管理层报告,经营管理层组织研判危害程度,采取针对性措施;对中级预警信号,经营管理层报告董(理)事会,董(理)事会组织研判风险危害程度,采取针对性措施;对高级预警信号,除按照中级信号进行处理的同时,还须在24小时内向监管部门和行业管理部门报告。
第二十二条
风险隐患的化解。出现预警信号的机构要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处理。在预警信号处置过程中,要确保与相关内控制度进行比照,及时消除风险隐患。确属案件的,要及时移交司法部门并按照案件管理制度的要求开展后续处置。
监管部门和行业管理部门要按照规定的风险危害程度,及时介入风险机构,跟进监管措施。对普适性的风险信息,要及时进行风险提示,指导全辖提升风险防控水平。
第四节 案件报告
第二十三条 严格执行案件报告制度。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在确认 11 案件(风险)发生后,要严格按照《中国银监会重大突发事件报告制度》和《中国银监会关于印发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件处置三项制度的通知》等有关规定,及时、准确、完整地报告案件(风险)信息。
第二十四条
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在按照上述规定报告案件信息的同时,行业管理部门要按季汇总报告辖区总体案件情况,包括发生案件或发现重大违法违纪案件线索的具体事实、案件报告情况、案件调查处理情况、责任人追究情况等。
第二十五条
对于辖区发生的百万元以上未结案件,各级监管部门要按照规定,按月逐级向银监会报送案件处置进展情况报告。
第五节 案件处理
第二十六条 认真做好案件调查工作。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在确认案件发生后,要成立专案组,清查账目,及时采取风险化解措施,保全资产,并积极配合公安、司法机关侦办案件;要认真查找内控制度和执行情况存在的问题,厘清案件有关责任,及时总结发案原因和教训。
各级监管部门和行业管理部门要按照有关规定要求,派出专案组,进驻现场进行案件调查与督办。
第二十七条
加强舆情监测和引导。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要及时研判舆情信息,实时关注分析,及时澄清虚假信息或不完整信息,防止负面舆论扩大化。要积极做好正面宣传,正确引导社会公众舆论,创12 造良好舆论环境。
第二十八条
及时做好案件审结工作。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应在案件发生后3个月内完成案件的内部结案工作,并积极争取公安机关尽早审结案件。在内部结案和公安机关审结案件后,应及时向监管部门提交结案报告。
第二十九条
认真做好案件后续处置工作。在确定相关人员责任和整改方案后,应当尽快进行责任追究和整改,妥善做好案件处置后续各项工作。
第六节 责任追究
第三十条
案件责任追究遵循“事实清楚、证据确凿、责任明确、处理适当、手续完备、程序合法、权责对等、逐级追究”的原则,根据案件性质、涉案金额、风险损失、社会影响程度等情况,在核实相关人员责任的基础上予以追究。
第三十一条
严格执行案件责任追究制度。按照《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案件责任追究指导意见》等相关规定,严格执行“上追两级”、“双线问责”、“一案四问责”等案件责任追究制度,对违规人员和管理责任人员严肃惩戒,充分发挥警示和震慑作用。
第三十二条
实行区别对待的责任追究。按照银监会确定的“自查从宽、他查从严,尽职免责、失职重罚”的原则,执行鼓励自查、尽职免责的责任追究政策。
第三十三条
案件防控与监管部门市场准入、监管评级相结合的原则。凡新发生百万元以上责任性案件的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依法取消董(理)事长、高管人员任职资格,暂停或停办有关业务,暂停新的准入事项,监管评级不得超过三级。
第三章 案防管理评价
第三十四条 山东银监局、各银监分局按照属地监管原则,对辖区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执行本制度的情况进行后评价。
第三十五条
后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本制度第二章规定的各类报告要求的执行情况;是否严格执行案件报告制度,有无瞒报、漏报和迟报现象;责任人认定是否全面,是否涵盖了《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案件责任追究指导意见》规定的直接责任人、间接责任人等各类责任人员;责任追究是否到位,处理结果是否符合《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案件责任追究指导意见》规定的最低尺度;对被动发现的案件,以及反复发生同质同类案件的,是否严格按照“一案四问责”和“上追两级”的要求落实责任追究等。
第三十六条
后评价至少每年实施一次,分为自我评价和监管评价两个阶段。自我评价要于每年3月底前完成,各级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分别形成上一年度自评报告报当地监管部门。省联社及各市办事处(市联社)形成全辖汇总自评报告,分别报山东银监局和当地银监分局。监管评价与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案件风险防控管理评价一并进行,14 可作为一项单独内容实施,也可另行立项实施,并做好后续跟踪检查和整改质量的跟踪评价。
第三十七条
提高后评价成果的利用,实施差别监管制度。各级监管部门要将案防管理后评价与被评价机构的监管评级相结合,与被评价机构市场准入、高管人员年度履职考核相挂钩。对案件防控工作不到位、存在的问题未及时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在市场准入方面采取限制性监管措施。
第四章 案防联动机制
第三十八条
建立内部联动和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的联动工作机制。山东银监局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监管部门与各银监分局之间实行内部联动,加强沟通联系和分工协作,提高工作效率。山东银监局、各银监分局与当地司法、公安、审计等部门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加强综合治理,形成工作合力。
第三十九条 内部联动主要包括以下工作措施:召开案件情况通报会、监管提示和预警、三方会谈、与董(理)事会和监事会会谈、发送联动监管意见书、约见谈话、现场检查、实施特别监管等。
第四十条 山东银监局、银监分局应就以下事项加强与当地司法、公安、审计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实现信息共享:
(一)监管中发现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存在违纪问题的,应当向有关纪检监察机关通报;
(二)监管发现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其他行政机关规章的行为,但不属于银行监管职责范围的,可向有关行政执法机关反映;
(三)对公安机关和其他行政执法机关移送的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违法案件,受理机构认为需要履行法定监管职责追究行政责任的,应当依法进行处理;
(四)定期与当地公安部门沟通了解,核对案件情况,提高案防工作的主动性。
第五章 附则
第四十一条
本制度所称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包括省联社、省联社办事处(市联社)、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村镇银行、资金互助社、贷款公司等。
第四十二条
本制度由山东银监局制定并负责解释。第四十三条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行。
第二篇:全区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从业人员案件防控培训工作督查考核方案
全区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从业人员案件防控
培训工作督查考核方案
根据《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全面开展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从业人员案件防控培训的通知》 要求,为了切实保证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从业人员案件防控培训的效果,增强从业人员防范操作风险意识,深入推进案件防控工作向纵深发展,提高案件防控水平,全面实现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三年案件防控治理工作目标,内蒙古银监局决定2011年对全区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的案件防控培训及案防工作进行全面认真的督查考核,特制定本督查考核方案。
一、组织领导
内蒙古银监局成立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从业人员案件防控培训督查考核工作小组。负责此项工作的组织实施。
组 长:贾奇珍
副组长:赵国瑞、张建华、王昕、徐乐义
成 员:宋军、胡琳凤、徐瑞安、任桂林、杨家胜、乔丽娜、马行云
工作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现场检查五处,具体负责案件防控工作的组织实施和检查指导、考核方案的制定、培训情况的督导检查、考核工作开展、情况汇总与信息反馈等项工作。
二、督查考核的对象
全区93 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管理人员和全体员工;村镇银
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三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管理人员和全体员工。
三、督查考核内容和重点
督查考核工作本着“以培训促案防、以案防抓规范”的原则,既要对从业人员的案防培训进行认真督查考核,又要对案件防控工作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价,以此促进案件防控工作向纵深发展
(一)对培训工作的开展进行督查考核。重点督查:
1、是否按照银监会和内蒙古银监局有关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员工案件防控培训通知的各项要求,结合实际,根据员工工作岗位、业务类别划分,制定培训方案与具体实施细则。
2、各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是否落实专门部门组织开展培训工作,针对管理人员和不同业务岗位员工,采取集中教学、定期定点辅导、在岗自学以及知识竞赛灵活有效的方式,分步骤、分批次对全体员工进行案件防控知识培训。
3、是否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管理人员与员工案件防控培训的积极性,充分认识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案件频发的危害性,牢固树立风险意识,动员全体员工都参与到案件专项治理工作当中,不断提高案件防控风险能力。
(二)对案件防控工作进行督查考核
1、对机构考核的内容。重点考核:一是违法违纪及案件发生情况。主要包括:是否建立突发案件处置应急报告机制,当年有无各类案件发生;投诉、举报情况;是否存在被监管部门处罚及上级行、地方执法、纪检部门查处等情况。二是内控制度的建
立情况。通过调阅相关文件、登记簿、日志、监控录像和现场检查等方式,检查内控制度的建立情况以及制度执行情况。三是安全保卫情况。主要包括:安全达标情况、内部安全制度落实情况、安全事故发生情况。四是与监管机构配合情况。主要包括:监管意见落实整改情况;监管部门要求报送的相关报表、报告,重大事项有无迟报、漏报、不报、瞒报、虚报等行为;在现场检查、非现场监管中与监管人员协作配合情况;高管人员任职资格报审有无异虚作假等行为;机构设立、升格、迁址、更名、撤并等变更事项有无擅自办理等问题。
2、对高管人员考核的内容。重点考核:一是个人履职情况。从合规守法意识、职业操守和管理能力、案件防范、配合监管部等方面进行考核。二是案件防控管理情况。是否存在高管人员在查处案件中不尽职、不到位,对违法违规问题姑息迁就,责任追究避重就轻、追下不追上等情况。三是法律意识情况。是否存在高管人员自律意识不强、法律观念淡漠,导致以权谋私等行为。
3、对员工考核的内容。重点考核:一是案件防控知识培训学习情况。是否按时参与案件防控学习培训,熟悉掌握培训教材的内容。二是相关案件防控制度执行情况。是否严格执行有关银行业监管法律法规、监管部门制定下发的案防制度及行业主管部门制定的管理和工作制度、规定、办法、操作规程。含资产类业务管理制度,如“三个办法一个指引”;负债类业务管理制度,如存款管理制度;结算类业务管理制度,如开户管理制度;内控
管理类制度,如岗位轮换制度、强制休假制度、离任审计制度等;案件防控管理制度,如《案件防控指南》 等。
四、督查考核工作实施步骤
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案件防控培训工作必须在上半年完成,督查考核工作从下半年开始,分为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检查指导阶段。时间:2011 年6 一7 月
(一)检查内容。一是培训的组织情况。重点检查:是否成立了案件防控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并认真开展培训工作,培训工作是否按不同岗位、不同类别覆盖所有员工,培训内容是否涵盖了风险管控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培训方式是否适合不同岗位员工的工作需求以及培训的有效性等。二是培训的考核奖罚情况。是否制定了考核实施办法,考核期限和奖惩细则是否明确,是否将考试考核结果与员工晋职、薪酬和岗位相挂钩,是否真正落实考核奖惩措施。三是各项制度的建设情况。是否建立完善了案件责任追究制度和案件移送制度,对发案机构是否进行了双线问责,是否建立并落实了引咎辞职制度,是否按照行业管理要求制定了强制休假管理办法,是否制定了会计委派制度,是否向基层社派驻了会计,是否制定了亲属回避制度,是否建立和完善了覆盖各岗位、业务领域、关键环节的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各项内控制度是否有较强的风险防范性和可操作性等。四是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重点考核六个领域的内控制度执行情况:重要空白凭证、印章管理、库存现金及尾箱、安全保卫、存贷款业务、责任追究制度执行情况。具体内容为:
1、是否建立了重要空白凭证管理制度,健全了各种登记薄,抽查营业网点在领取、使用、上缴、出售、销毁重要单证时,是否按相关规定进行登记,是否账实相符,是否存在重要空白凭证预先盖好印鉴备用现象,作废重要空白凭证处理是否合规等。
2、是否建立了印章密押(包括印鉴、密押、公章、名章、授权卡、柜员卡、业务流程密码等)管理制度,印章管理和使用是否进行记录登记,是否对印押工作人员进行检查等。
3、是否存在数日连续大额超库存现象,是否存在白条抵库、挪用库款行为,各级管理人员是否按规定定期查库,有无代签代查现象,是否执行“一日三碰库”制度等。
4、营业网点是否配备了必需的监控设备,是否能够清晰监测到柜员行为和桌面情况,营业场所、金库是否设有监控录像,是否存在死角,监测设施是否运行正常,营业室后门是否按规定安装防尾随门,是否按规定进行安全保卫检查等。
5、对各项存款业务重点核查存款、账务、抹账、错账冲正、挂失、换折、修改密码和可疑交易业务,查清是否存在收储不入账、偷支存款、内外勾结挪用存款等问题;对各项贷款业务重点核查是否存在借名、冒名贷款、收贷收息不入账和内外勾结挪用贷款等问题。
6、是否严格执行了“一案四问”和“上追两级”的问责制度,是否对内控制度贯彻落实不力、管理中存在严重漏洞的高管人员及时提出警告,限期进行整改等。
(二)检查方法。在检查过程中,要采取“听、看、查、问”
等方式进行实地检查。听:主要听取被查机构的员工案件防控培训工作开展情况、案件防控机制建设以及执行情况的汇报。看:主要查看员工案件防控培训的组织部署情况工作记录、具体培训方式和时间安排、培训全面性以及培训的效果等。查:重点是实地检查被查机构案件防控培训的组织落实情况,案件防控各项制度的建设情况和执行情况等。问:主要是走访基层网点,通过询问谈话了解高管和员工的思想认识、法规意识、制度的执行、操作流程案件防控工作落实情况。
(三)检查范围。一是各银监分局要按照属地监管原则做好员工案件防控培训工作的督导和检查,要成立相应的督导检查领导小组,于6 月份对辖内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员工案件防控培训和制度建设执行情况进行现场检查,检查面要达到100 %。二是内蒙古银监局将组成东、中、西3 个检查组,于7 月份对全区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案件防控建设情况进行重点抽查。
第二阶段,整改完善阶段。时间:2011年8月
(一)各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要按照“边培训、边整改”的要求,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认真整改完善。一是重点查找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分门别类、区别对待,抓住重点,坚持教育和规范相结合,对工作不到位、案防机制缺失的机构要坚决整改完善。二是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结合业务发展变化,对现有案件防控制度的科学性、有效性、完整性进行后评价,细化业务流程,整改完善综合管理体系。三是要落实责任,严格问责,严肃查处违规行为,有效提升案件防控制度执行力。四是要建立健全人员案件防控培训考核机制,将其作为案件防控的一项长常抓不懈。
(二)各银监分局要从监管服务的角度出发,督促帮助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做好培训和案防工作。一是要定期与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沟通案件防控以及培训工作进展清况,研究制定案防工作措施,有针对性地解决案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二是结合日常现场检查,督查各机构加强整改落实工作。检查各机构是否针对暴露出来的问题制定相应整改措施并及时抓好落实;是否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堵塞工作中存在的管理漏洞,有无应整改而未整改、应落实而未落实等情况;是否严格落实了相关责任人追究制度;是否构建了案件防控长效机制。
第三阶段,考试考核阶段。时间:2011年9月
(一)内蒙古银监局将按照银监会指定的培训教材(《 中小金融机构案件风险防控实务》)统一命题,由各银监分局组织辖内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从业人员进行考试,于9 月上旬完成此项工作。
(二)各银监分局要按照内蒙古银监局的考核要求,制定具体的考核办法,组织实施对辖内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从业人员案件防控治理的考核,于9 月末完成所有从业人员的考核工作,并将考试考核结果合理应用到日常监管工作中,与机构的监管评级、高管资格任职、检查频度和力度、新业务准入及履职评价等
监管措施相挂钩。
(三)各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要积极配合银监分局的考试考核工作,制定员工案件防控培训考核办法,配合银监分局共同完成员工案件防控考试考核工作,将考试考核结果与员工的竟聘上岗、干部提拔使用、评先评优、绩效等挂钩。
第四阶段,总结验收阶段。时间:2011 年10 月
(一)自治区联社就全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员工案件防控培训工作进行全面认真的总结,形成报告于10 月31 日前上报内蒙古银监局。工作报告内容包括:全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的案防培训以及机构的案件防控工作组织开展情况,完成情况,案件防控以及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完善整改情况,考试考核结果挂钩情况,进一步加强案件防控工作的措施等。
(二)各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要于10月20 日前向属地银监分局报举案防培训与考试考核总结报告。主要内容包括:案防培训以及案件防控工作的组织开展情况,存在的问题,整改情况,奖惩措施以及加强案件防控工作的安排等。
(三)各银监分局要将辖内各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员工案件防控培训情况、督查情况、考试考核情况、考试考核与日常监管挂钩情况以及加强案件防控长效机制建设情况等进行汇总并形成报告,于10 月31 日前上报内蒙古银监局。
五、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抓好组织落实。自治区联社要高度重视农
村合跨金融机构员工案件防控培训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将本次培训作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案件防控工作的重要内容,采取专题讲座、视频培训、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分步骤、分批次开展培训,全面掌握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整改,确保培训的全面性和有效性。制定内部考核机制,量化系统考核指标,完善奖惩措施,配合监管部门对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员工进行考试考核,高管人员的考试考核结果要与其履职、任职挂钩,员工的考试考核结果要与其上岗、晋职、薪酬相挂钩,引导基层机构从思想和行动上切实把案件防控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切实提高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从业人员案件防控意识和案件防控水平。
(二)加强监管,发挥监管合力。各银监分局要将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员工案件防控培训工作作为2011 年的监管重点工作抓实抓好,建立本地区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从业人员案件防控培训督查和考核办法,明确专门部门负责,切实做好辖内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从业人员案件防控的培训和考核工作。以现场检查为主,非现场监管和准入部门积极参与,对考核较差的机构采取加大现场检查频度和力度,与机构的监管评级、新业务准入、高管任职资格、履职评价等监管措施挂钩,确保案件防控工作收到买效。
(三)积极配合,确保培训质量。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主要负责人要高度重视,明确职责,狠抓落实。要落实具体的日常管理部门,按照自治区联社制定的员工案件防控培训方案,积极主动开展全体员工案件防控知识培训以及案件防控工作。要充分认
识员工案件防控培训工作的重大意义,深入调动广大员工案件防控的参与意识,全力配合自治区联社和监管部门对员工案件防控培训的考核工作,营造齐抓共管的局面。
(四)明确责任,增强案防意识。辖内新型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要按照银监会近年来案件防控相关制度和要求,成立由“一把手”负总责的案件防控领导小组,认真组织开展全员案件防控专项治理及案防培训工作,配合监管部门开展全员案件防控督查考核工作。为了防止案件防控培训走过场、流于形式,要加大宣传、统一员工思想认识,将考核结果与工作业绩相挂钩,切实起到案件防控作用,增强全员案件防控意识。
(五)及时反馈,加强信息沟通。一是各银监分局要以简报的形式每月25 日前上报督查考核工作开展情况,加强信息反馈。二是工作结束后,自治区联社、各银监分局要对此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认真总结并及时撰写工作报告,报告要求事实清楚,定性准确,分析透彻,重点突出。
附件:
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从业人员案件防控培训督查考核情况统计表
第三篇: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案件责任追究指导意见》的通知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案件责任追究指导意见》的通知
2009年06月05日 15时51分
358
[ 相关资料 ] 主题分类: 金融保险 农业农村
“金融机构”相关资料:新闻动态 法规文件 典型案件 论文文献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案件责任追究指导意见》的通知
各银监局,各省级农村信用联社,北京、上海、重庆、宁夏黄河、深圳农村商业银行,天津农村合作银行:
银监会组织开展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三年案件专项治理工作于2008年末结束。三年来,一大批隐藏多年的大要案得以暴露,作案人员和相关责任人受到了应有惩处,近万名案件责任人被严肃问责,查处各类违规责任人23万余人次。经过三年的努力,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内部控制机制逐年完善,防范案件风险能力明显提高,案件数量和涉案金额比专项治理前的2005年大幅度下降,案件高发态势得到有效控制,“三年大见成效“的目标基本实现。但是,由于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体制机制、外部环境和“四自能力“(即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担风险)的差异性,案件治理工作进展很不平衡,部分地区、机构工作不扎实、不深入、不稳固,潜藏的案件风险没有充分暴露。近期,北京、上海、内蒙古、山西、山东、河南等地发生的多起千万元以上重特大案件表明,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案件风险防控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必须常抓不懈。根据国务院领导重要批示和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案件形势,银监会决定从2009年起,开展为期三年的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案件防控治理活动,并制定了《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案件责任追究指导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二○○九年五月四日
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案件责任追究指导意见
第一条 为进一步增强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案件风险责任意识,规范案件责任追究工作,有效遏制各类案件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银监会人民银行关于明确对农村信用社监督管理职责分工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4]48号)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结合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实际,特制定本指导意见。
第二条 本指导意见所称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包括农村中小法人金融机构和农村中小非法人金融机构。农村中小法人金融机构包括:
(一)农村信用社: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
(二)农村合作银行。
(三)农村商业银行。
(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
农村中小非法人金融机构指前款各法人机构设置的分支机构。
第三条 本指导意见所称案件包括: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从业人员实施或因未正确履行岗位职责所引发的,以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或其客户的资金、财产、权益为侵犯对象的侵占、挪用、破坏金融管理秩序以及诈骗、盗窃、抢劫等,应移送司法机关或经公安、司法机关立案侦查的案件。
本指导意见所称涉案金额是指案发时犯罪嫌疑人侵占、挪用等涉及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或其客户资金、财产、权益的价值数额。
第四条 本指导意见所称案件责任人员,是指对案件的发生负有责任的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从业人员,包括:直接责任人、间接责任人。其中,间接责任人划分为:机构案件防控第一责任人、机构经营管理责任人、其他间接责任人。
(一)直接责任人: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独立实施或共同实施,或与外部人员合伙实施侵犯本机构或本机构客户资金、财产、权益行为的涉嫌违法犯罪人;因故意或过失,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自己的职责,对形成案件风险、引发不良后果起直接作用的违纪违规人员。
(二)间接责任人:在其职责范围内,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自己的职责,未能有效制约或防范案件的发生,对案件造成的风险或者不良后果起间接性作用的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从业人员。
1.机构案件防控第一责任人:指农村中小法人金融机构对案件防控治理承担首要责任的理事长或董事长。
2.机构经营管理责任人:指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高级管理人员。具体划分为:
(1)主要负责人:指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中的主要人员,一般为主任(行长、总经理)。
(2)分管负责人:指在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工作分工中,对发生案件风险的岗位、环节、领域或业务直接分工管理的高管人员,一般为副主任、副行长或副总经理。
(3)相关负责人:指在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工作分工中,分管与直接发生案件岗位、环节、领域或业务等相关联、相制约工作,对造成案件风险或不良后果负连带管理责任的高管人员,一般为副主任、副行长或副总经理,以及承担检查监督职责的监事长等。
3.其他间接责任人:在其职责范围内,因故意、过失或不尽职,对应制约、管理或监督的工作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或者知情不报,未能有效防范案件发生,对造成案件风险或者不良后果负间接责任的其他工作人员,一般为中层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
第五条 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案件责任追究应当遵循“事实清楚、证据确凿、责任明确、处理适当、手续完备、程序合法、权责对等、逐级追究“的原则,根据案件性质、涉案金额、风险损失、社会影响程度等情况,在核实相关人员责任基础上予以追究。
第六条 对省级联社(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以下简称农村银行)高级管理人员的责任追究,由理(董)事会按照章程和有关内部管理规定进行责任认定,并将处理意见征求属地银监局意见、报省级人民政府同意后,按组织程序予以责任追究。对于省级联社(农村银行)高级管理人员以外的责任人员,由有权部门按照相关规定及程序进行责任追究。
第七条 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案件责任追究方式包括:纪律处分、经济处罚和其他处罚。
(一)纪律处分: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职)、撤职、留用察看、开除。
(二)经济处罚:包括扣减绩效收入、赔偿经济损失等。
(三)其他处罚:包括批评教育、组织处理和变更劳动关系。其中批评教育包括:责令限期改正、责令书面检查、诫勉谈话、通报批评;组织处理包括:调离、停职、免职、责令辞职等;变更劳动关系即与案件责任人依法解除劳动合同。
以上方式可以并用。
第八条 对因故意、过失或不尽职导致发生重大案件的直接责任人员,在核清违法违规事实后,按规定程序,一律解除劳动合同:涉嫌违法犯罪的,无论金额大小,一律开除。对流程制约岗位和业务管理、监督等条线未尽职尽责,或知情不举的间接责任人员由本级或上级有权部门依据有关规定一并追究责任。
第九条 根据案件性质和风险程度,参照以下标准追究省级以下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管理人员的责任:
(一)乡镇层级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管理人员案件责任追究。
乡镇农村中小法人金融机构(指农村信用合作社等)发生案件的,给予案件防控第一责任人记过以上处分,给予主要负责人记过以上处分、分管负责人记大过以上处分、相关负责人警告以上处分。
乡镇农村中小非法人金融机构(指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等设置的乡镇层级的分支机构)发生案件,给予主要负责人记过以上处分、分管负责人记大过以上处分、相关负责人警告以上处分。
乡镇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发生涉案金额20万元以上责任性案件的,案件防控第一责任人、3 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必须引咎辞职。在核实责任后,按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二)县(市)层级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管理人员案件责任追究。
县(市)农村中小统一法人金融机构(指县级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等)辖内发生涉案金额100万元以上案件的,给予案件防控第一责任人记过以上处分,给予主要负责人记大过以上处分、分管负责人撤职以上处分、相关负责人记过以上处分。
县(市)农村中小非统一法人和非法人金融机构(指县级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设置的县(市)层级的分支机构等)辖内发生涉案金额100万元以上案件的,给予主要负责人记过以上处分、分管负责人记大过以上处分、相关负责人警告以上处分。
(三)市、地层级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管理人员案件责任追究。
市、地农村中小统一法人金融机构(指市、地级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等)辖内发生涉案金额1000万元以上案件的,给予案件防控第一责任人记过以上处分,给予主要负责人记大过以上处分、分管负责人撤职以上处分、相关负责人记过以上处分。
市、地农村中小非统一法人和非法人金融机构(指市、地级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设置的市、地层级的分支机构等)辖内发生涉案金额1000万元以上案件的,给予发案机构主要负责人记过以上处分、分管负责人记大过以上处分、相关负责人警告以上处分。
(四)根据案件的性质、影响和造成风险、损失的程度,相应追究上级机构案件防控第一责任人、高级管理人员和业务管理、监督检查条线人员责任。
发生损失金额100万元以上责任性案件的,县(市)层级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案件防控第一责任人、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必须引咎辞职;发生损失金额1000万元以上责任性案件的,市、地层级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或管理机构案件防控第一责任人、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必须引咎辞职。在核实责任后,按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第十条 根据案件性质和风险程度,参照以下条件,追究省级联社(农村银行)管理人员的责任:
(一)辖内发生单个案件,涉案金额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或单个案件的涉案金额占资产(资产负债表中全辖累计资产总额,下同)万分之一以上万分之二点五以下,给予案件防控第一责任人、主要负责人警告以上处分,给予分管负责人记过以上处分、相关负责人警告以上处分。
(二)辖内发生单个案件,涉案金额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或单个案件的涉案金额占资产万分之二点五以上万分之四以下,给予案件防控第一责任人、主要负责人记过以上处分,给予分管负责人记大过以上处分、相关负责人记过以上处分。
(三)辖内发生1亿元以上案件,或案件涉案金额占资产万分之四以上,给予案件防控第一责任人记过以上处分,给予主要负责人记大过以上处分、其他负有责任的管理人员记过以上处分。
(四)辖内发生案件造成特大风险,损失金额超过1亿元的,案件防控第一责任人、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必须引咎辞职。在核实责任后,按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第十一条 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发生外部侵害案件(诈骗、抢劫、盗窃等),该机构及人员存在违规或过失的,比照以上条款追究有关管理人员责任;存在违规或过失并发生人员伤亡的,从重追究有关管理人员责任。
第十二条 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发生案件造成损失的,相关案件责任人员要承担相应的经济赔偿责任。案件责任人的赔偿标准由各省级联社(农村银行)根据案件性质、损失程度、相关责任大小以及当地经济状况具体制定。
第十三条 案件责任人为中共党员的,由本级或上级党组织按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有关规定,给予党纪处分。
案件责任人员涉嫌违法犯罪的,按照规定程序移送司法机关。
第十四条 按照“自查从宽、他查从严,尽职免责、失职重罚“的原则,实行鼓励自查、尽职免责的责任追究政策。
第十五条 对自查发现的案件,在管理责任追究上可作从轻处罚;对尽职尽责、经确认没有管理责任的,可以不予追究。以下情况,可从轻、减轻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一)通过加大案件治理、完善流程操作、改进业务管理、加强稽核检查及采取得当措施自查发现、主动揭露和暴露案件的。
(二)案发前发现内控中存在问题并及时提示风险、提出整改要求,或曾主动反映、举报案件线索的。
(三)案发后及时主动追缴资金和积极赔偿损失的,根据挽回损失程度相应减轻有关人员责任。
(四)在暴力胁迫情况下行为失当,事后积极补救的。
(五)有重大立功表现和其他可从轻、减轻处罚情节的。
第十六条 对被动发现案件,以及反复发生同质同类案件的,必须严格按照“一案四问责“和“上追两级“的要求落实责任追究。以下情况,应从重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一)省、市(地)辖内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屡屡发生同质同类案件,县(市,含)以下 5 机构内发生案件2次以上的。
(二)对发现的案件苗头、违法违规事实或重大线索不及时报告、制止、整改、纠正、处理,或故意包庇隐瞒的。
(三)决策、指使、授意、教唆或胁迫他人实施违法违规行为的。
(四)发生案件后,不采取积极措施挽回影响和损失,或隐瞒事实真相,隐匿、伪造、篡改、毁灭证据和妨碍、干扰、阻挠、抗拒调查和处理的。
(五)案件引发支付风险或群体性事件,造成的社会影响特别恶劣、后果特别严重的。
(六)由于提名、举荐不当,人事管理部门考核失实,用人失察、失误,造成“带病“提拔形成严重后果,或把不良行为人安排到重要岗位等,引发案件风险的。
第十七条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生涉案金额100万元以上案件,省级联社(农村银行)应成立专案组直接查处,当地银监局负责督办。
第十八条 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发生案件,要在案发之日起3个月内对案件责任人员的责任追究做出处理决定,并在决定后10个工作日内,将案件查处情况和责任追究结果报告当地银行业监管部门。
第十九条 对于发现案件故意隐瞒不报的,严肃追究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第一责任人、主要负责人责任;情节严重的,银行业监管部门按照监管权限、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及法定程序,取消该机构理(董)事长、主任(行长)等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
第二十条 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违反法律、法规和审慎经营原则,发生案件,危害金融秩序,损害存款人和公众利益的,银行业监管部门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对机构和高级管理人员进行处罚。
第二十一条 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案件责任人员,如果对处罚不服,可按规定程序向作出处罚决定机构申请复议,对复议不服的可向上一级机构或管理部门提请复核,或向劳动管理部门申请仲裁。
第二十二条 各省级联社(农村银行)应按照本指导意见,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完善具体实施办法和其他相关配套制度,在征求当地银监局意见并备案后实施。
第二十三条 本指导意见所称“以上“均包括本数,所称“以下“均不包括本数。
第四篇:16《银监会关于印发<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案件责任追究指导意见>的通知》(银监发[2009]38号,2009年5月4日)
中国银监会关于印发
《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案件责任追究指导意见》的通知(银监发〔2009〕38号,2009年5月4日)
各银监局,各省级农村信用联社,北京、上海、重庆、宁夏黄河、深圳农村商业银行,天津农村合作银行:
银监会组织开展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三年案件专项治理工作于2008年末结束。三年来,一大批隐藏多年的大要案得以暴露,作案人员和相关责任人受到了应有惩处,近万名案件责任人被严肃问责,查处各类违规责任人23万余人次。经过三年的努力,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内部控制机制逐年完善,防范案件风险能力明显提高,案件数量和涉案金额比专项治理前的2005年大幅度下降,案件高发态势得到有效控制,“三年大见成效”的目标基本实现。但是,由于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体制机制、外部环境和“四自能力”(即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担风险)的差异性,案件治理工作进展很不平衡,部分地区、机构工作不扎实、不深入、不稳固,潜藏的案件风险没有充分暴露。近期,北京、上海、内蒙古、山西、山东、河南等地发生的多起千万元以上重特大案件表明,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案件风险防控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必须常抓不懈。根据国务院领导重要批示和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案件形势,银监会决定从2009年起,开展为期三年的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案件防控治理活动,并制定了《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案件责任追究指导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二○○九年五月四日
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案件责任追究指导意见 第一条 为进一步增强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案件风险责任意识,规范案件责任追究工作,有效遏制各类案件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银监会人民银行关于明确对农村信用社监督管理职责分工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4‟48号)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结合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实际,特制定本指导意见。
第二条 本指导意见所称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包括农村中小法人金融机构和农村中小非法人金融机构。
农村中小法人金融机构包括:
(一)农村信用社: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
(二)农村合作银行。
(三)农村商业银行。
(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农村中小非法人金融机构指前款各法人机构设置的分支机构。
第三条 本指导意见所称案件包括: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从业人员实施或因未正确履行岗位职责所引发的,以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或其客户的资金、财产、权益为侵犯对象的侵占、挪用、破坏金融管理秩序以及诈骗、盗窃、抢劫等,应移送司法机关或经公安、司法机关立案侦查的案件。
本指导意见所称涉案金额是指案发时犯罪嫌疑人侵占、挪用等涉及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或其客户资金、财产、权益的价值数额。
第四条 本指导意见所称案件责任人员,是指对案件的发生负有责任的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从业人员,包括:直接责任人、间接责任人。其中,间接责任人划分为:机构案件防控第一责任人、机构经营管理责任人、其他间接责任人。
(一)直接责任人: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独立实施或共同实施,或与外部人员合伙实施侵犯本机构或本机构客户资金、财产、权益行为的涉嫌违法犯罪人;因故意或过失,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自己的职责,对形成案件风险、引发不良后果起直接作用的违纪违规人员。
(二)间接责任人:在其职责范围内,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自己的职责,未能有效制约或防范案件的发生,对案件造成的风险或者不良后果起间接性作用的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从业人员。
1.机构案件防控第一责任人:指农村中小法人金融机构对案件防控治理承担首要责任的理事长或董事长。
2.机构经营管理责任人:指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高级管理人员。具体划分为:
(1)主要负责人:指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中的主要人员,一般为主任(行长、总经理)。
(2)分管负责人:指在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工作分工中,对发生案件风险的岗位、环节、领域或业务直接分工管理的高管人员,一般为副主任、副行长或副总经理。
(3)相关负责人:指在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工作分工中,分管与直接发生案件岗位、环节、领域或业务等相关联、相制约工作,对造成案件风险或不良后果负连带管理责任的高管人员,一般为副主任、副行长或副总经理,以及承担检查监督职责的监事长等。
3.其他间接责任人:在其职责范围内,因故意、过失或不尽职,对应制约、管理或监督的工作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或者知情不报,未能有效防范案件发生,对造成案件风险或者不良后果负间接责任的其他工作人员,一般为中层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
第五条 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案件责任追究应当遵循“事实清楚、证据确凿、责任明确、处理适当、手续完备、程序合法、权责对等、逐级追究”的原则,根据案件性质、涉案金额、风险损失、社会影响程度等情况,在核实相关人员责任基础上予以追究。
第六条 对省级联社(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以下简称农村银行)高级管理人员的责任追究,由理(董)事会按照章程和有关内部管理规定进行责任认定,并将处理意见征求属地银监局意见、报省级人民政府同意后,按组织程序予以责任追究。对于省级联社(农村银行)高级管理人员以外的责任人员,由有权部门按照相关规定及程序进行责任追究。
第七条 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案件责任追究方式包括:纪律处分、经济处罚和其他处罚。
(一)纪律处分: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职)、撤职、留用察看、开除。
(二)经济处罚:包括扣减绩效收入、赔偿经济损失等。
(三)其他处罚:包括批评教育、组织处理和变更劳动关系。其中批评教育包括:责令限期改正、责令书面检查、诫勉谈话、通报批评;组织处理包括:调离、停职、免职、责令辞职等;变更劳动关系即与案件责任人依法解除劳动合同。
以上方式可以并用。
第八条 对因故意、过失或不尽职导致发生重大案件的直接责任人员,在核清违法违规事实后,按规定程序,一律解除劳动合同;涉嫌违法犯罪的,无论金额大小,一律开除。对流程制约岗位和业务管理、监督等条线未尽职尽责,或知情不举的间接责任人员由本级或上级有权部门依据有关规定一并追究责任。
第九条 根据案件性质和风险程度,参照以下标准追究省级以下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管理人员的责任:
(一)乡镇层级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管理人员案件责任追究。
乡镇农村中小法人金融机构(指农村信用合作社等)发生案件的,给予案件防控第一责任人记过以上处分,给予主要负责人记过以上处分、分管负责人记大过以上处分、相关负责人警告以上处分。
乡镇农村中小非法人金融机构(指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等设置的乡镇层级的分支机构)发生案件,给予主要负责人记过以上处分、分管负责人记大过以上处分、相关负责人警告以上处分。
乡镇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发生涉案金额20万元以上责任性案件的,案件防控第一责任人、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必须引咎辞职。在核实责任后,按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二)县(市)层级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管理人员案件责任追究。
县(市)农村中小统一法人金融机构(指县级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等)辖内发生涉案金额100万元以上案件的,给予案件防控第一责任人记过以上处分,给予主要负责人记大过以上处分、分管负责人撤职以上处分、相关负责人记过以上处分。
县(市)农村中小非统一法人和非法人金融机构(指县级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设置的县(市)层级的分支机构等)辖内发生涉案金额100万元以上案件的,给予主要负责人记过以上处分、分管负责人记大过以上处分、相关负责人警告以上处分。
(三)市、地层级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管理人员案件责任追究。
市、地农村中小统一法人金融机构(指市、地级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等)辖内发生涉案金额1000万元以上案件的,给予案件防控第一责任人记过以上处分,给予主要负责人记大过以上处分、分管负责人撤职以上处分、相关负责人记过以上处分。
市、地农村中小非统一法人和非法人金融机构(指市、地级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设置的市、地层级的分支机构等)辖内发生涉案金额1000万元以上案件的,给予发案机构主要负责人记过以上处分、分管负责人记大过以上处分、相关负责人警告以上处分。
(四)根据案件的性质、影响和造成风险、损失的程度,相应追究上级机构案件防控第一责任人、高级管理人员和业务管理、监督检查条线人员责任。
发生损失金额100万元以上责任性案件的,县(市)层级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案件防控第一责任人、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必须引咎辞职;发生损失金额1000万元以上责任性案件的,市、地层级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或管理机构案件防控第一责任人、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必须引咎辞职。在核实责任后,按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第十条 根据案件性质和风险程度,参照以下条件,追究省级联社(农村银行)管理人员的责任:
(一)辖内发生单个案件,涉案金额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或单个案件的涉案金额占资产(资产负债表中全辖累计资产总额,下同)万分之一以上万分之二点五以下,给予案件防控第一责任人、主要负责人警告以上处分,给予分管负责人记过以上处分、相关负责人警告以上处分。
(二)辖内发生单个案件,涉案金额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或单个案件的涉案金额占资产万分之二点五以上万分之四以下,给予案件防控第一责任人、主要负责人记过以上处分,给予分管负责人记大过以上处分、相关负责人记过以上处分。
(三)辖内发生1亿元以上案件,或案件涉案金额占资产万分之四以上,给予案件防控第一责任人记过以上处分,给予主要负责人记大过以上处分、其他负有责任的管理人员记过以上处分。
(四)辖内发生案件造成特大风险,损失金额超过1亿元的,案件防控第一责任人、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必须引咎辞职。在核实责任后,按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第十一条 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发生外部侵害案件(诈骗、抢劫、盗窃等),该机构及人员存在违规或过失的,比照以上条款追究有关管理人员责任;存在违规或过失并发生人员伤亡的,从重追究有关管理人员责任。
第十二条 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发生案件造成损失的,相关案件责任人员要承担相应的经济赔偿责任。案件责任人的赔偿标准由各省级联社(农村银行)根据案件性质、损失程度、相关责任大小以及当地经济状况具体制定。
第十三条 案件责任人为中共党员的,由本级或上级党组织按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有关规定,给予党纪处分。
案件责任人员涉嫌违法犯罪的,按照规定程序移送司法机关。
第十四条 按照“自查从宽、他查从严,尽职免责、失职重罚”的原则,实行鼓励自查、尽职免责的责任追究政策。
第十五条 对自查发现的案件,在管理责任追究上可作从轻处罚;对尽职尽责、经确认没有管理责任的,可以不予追究。以下情况,可从轻、减轻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一)通过加大案件治理、完善流程操作、改进业务管理、加强稽核检查及采取得当措施自查发现、主动揭露和暴露案件的。
(二)案发前发现内控中存在问题并及时提示风险、提出整改要求,或曾主动反映、举报案件线索的。
(三)案发后及时主动追缴资金和积极赔偿损失的,根据挽回损失程度相应减轻有关人员责任。
(四)在暴力胁迫情况下行为失当,事后积极补救的。
(五)有重大立功表现和其他可从轻、减轻处罚情节的。
第十六条 对被动发现案件,以及反复发生同质同类案件的,必须严格按照“一案四问责”和“上追两级”的要求落实责任追究。以下情况,应从重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一)省、市(地)辖内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屡屡发生同质同类案件,县(市,含)以下机构内发生案件2次以上的。
(二)对发现的案件苗头、违法违规事实或重大线索不及时报告、制止、整改、纠正、处理,或故意包庇隐瞒的。
(三)决策、指使、授意、教唆或胁迫他人实施违法违规行为的。
(四)发生案件后,不采取积极措施挽回影响和损失,或隐瞒事实真相,隐匿、伪造、篡改、毁灭证据和妨碍、干扰、阻挠、抗拒调查和处理的。
(五)案件引发支付风险或群体性事件,造成的社会影响特别恶劣、后果特别严重的。
(六)由于提名、举荐不当,人事管理部门考核失实,用人失察、失误,造成“带病”提拔形成严重后果,或把不良行为人安排到重要岗位等,引发案件风险的。
第十七条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生涉案金额100万元以上案件,省级联社(农村银行)应成立专案组直接查处,当地银监局负责督办。
第十八条 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发生案件,要在案发之日起3个月内对案件责任人员的责任追究做出处理决定,并在决定后10个工作日内,将案件查处情况和责任追究结果报告当地银行业监管部门。
第十九条 对于发现案件故意隐瞒不报的,严肃追究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第一责任人、主要负责人责任;情节严重的,银行业监管部门按照监管权限、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及法定程序,取消该机构理(董)事长、主任(行长)等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
第二十条 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违反法律、法规和审慎经营原则,发生案件,危害金融秩序,损害存款人和公众利益的,银行业监管部门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对机构和高级管理人员进行处罚。
第二十一条 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案件责任人员,如果对处罚不服,可按规定程序向作出处罚决定机构申请复议,对复议不服的可向上一级机构或管理部门提请复核,或向劳动管理部门申请仲裁。
第二十二条 各省级联社(农村银行)应按照本指导意见,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完善具体实施办法和其他相关配套制度,在征求当地银监局意见并备案后实施。
第二十三条 本指导意见所称“以上”均包括本数,所称“以下”均不包括本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