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安康市规上煤炭企业去产能富余人员安置情况调查报告
安康市“规上”煤炭企业去产能富余人员安置情况调查报告
为了解煤炭企业在“三去一降一补”中的企业效益、富余人员安置状况,了解企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向市委、市政府提出政策建议,安康市对全市“规上”煤炭企业富余人员安置情况进行了专项调查。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查的组织实施
按照省局《“规上”煤炭企业去产能富余人员安置情况专项调查》要求,安康市于2016年12月8日至12月25日对全市2016年“规上”煤炭企业进行了专项调查。
(一)调查对象:安康市“规上”煤炭企业共有15个,其中2个于2016年初停业关闭。实际去产能富余人员安置情况专项调查的单位有13个,分布在汉滨区、紫阳县、平利县、镇平县4个县区。
(二)调查方法:采用问卷式调查,即将调查问卷发放到被调查企业,正常经营的13家调查问卷已全部收回,问卷回收率100%。
(三)调查内容:调查问卷的内容包括调查企业的基本信息、富余人员分流工作面临的难点及煤炭企业、政府采取的促就业措施及效果等26项内容。
二、调查结果
(一)调查企业的基本情况:本次调查了安康市正常经营的13个“规上”煤炭企业,单位类型均为其他企业。其中:年末从业人员在100人以下的有10个,100人以上的有3个;去产能后富余职工人数共有370人,已安置115人。
从去产能工作对企业的影响看,整体影响不大。选择“影响一般”占53.85%,“影响较小”占15.38%,选择“影响较大”的占30.77%,近三分之一。有去产能计划的企业占53.85%。再就业中,最好安置的富余人员是技术员,最难安置的富余人员。23.08%的企业认为最好安置的富余人员是技术员;认为最难安置的是采掘一线职工和伤残病人员,分别占46.15%,占30.77%。
(二)富余人员分流工作面临的难点
1、去产能过程中,企业目前面临的主要困难。选择“资金问题”的占38.46%,“新的产业效益增长点难以形成”的占23.08%,“人员安置”的占30.77%,“融资难”的占15.38%。
2、去产能过程中,企业最希望政府帮助解决的问题。选择“政府直接给予资金补助”的占38.46%,希望政府帮助企业转型、给去产能企业的优惠直接落实到企业和政府减免有关税费的均占30.77%,“帮助解决富裕人员安置”的占15.38%,“出台政策帮助解决融资问题”的占7.69%。
3、去产能过程中,企业感觉难度最大的问题。排在首位的是“产业单一,去产能后发展方向难于确定”的占53.85%,其次是“存量资产盘活难度大”占38.46%,选择“企业遗留包袱沉重”的占15.38%,“富余人员不好安置妥当”的占7.69%。
4、去产能后,富余职工在转岗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选择“分流人员技术较单一,转行有难度”的占38.46%,“分流人员年龄偏大,重新择业困难”的占30.77%,“长期从事井下工作,不适应外部其他工作”的占23.08%,“新工作就地安置难度大,兼顾家庭难、创业和转型缺少资金和平台,顾虑大”的占15.38%。
5、富余职工年龄在“45-55岁”的占53.85%,受教育程度以初中和小学为主,分别占46.15%和38.46%。
(三)煤炭企业、政府采取的促就业措施及效果
1、去产能过程中,本企业在培育新增长点方面采取的有效措施。选择“暂时没有好的措施”的占38.46%,“因地制宜,培育新的经济增长企业”的15.38%,“发展多元化创收模式”的占7.69%。
2、企业采取的富余人员安置及再就业方面的措施。选择“内部待岗,按最低工资标准发放生活费”的占23.08%,“联系其他企业,实施‘走出去’,帮助职工再就业”的占15.38%,“裁掉企业临时工等,用来安置富余职工”的占7.69%,“企业未来增加其他经营项目,安置富余人员”的占15.38%,“暂无办法,多数富余职工仍在待业”的占30.77。
3、本企业富余职工最愿意接受的再就业安置方式。选择“特殊工种提前退休”的占30.77%,“联系其他企业,实施‘走出去’,帮助职工再就业”的占30.77%,“安置到本企业其他部门”的占7.69%。
4、尚未安置及再就业的这部分职工,采取的措施。选择“保证大部分发放生活费”的占7.69%,“没有基本的生活费”的占46.15%。
5、政府出台有关促就业措施,是否对富余人员有所帮助。选择“有一定帮助”的占7.69%,“帮助甚微”的占30.77%,“没有帮助”的占15.38%。
6、富余人员对岗位安置的要求。选择“收入最重要,如果收入提高,愿意劳务输出到外地同类型单位”的占38.46%,“希望接受专业技能培训,尽快适应和走入不同行业的新工作”的占38.46%,“想自主创业,希望政府提供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等”的占7.69%。
7、企业对政府在富余人员安置中相关政策和服务的期盼。选择“希望公益性岗位更多地向困难家庭或困难员工倾斜”的占38.46%,“在当地提供更多就业选择,便于照顾家庭”的占7.69%,“给予企业更多的税费优惠政策”的占30.77%,“扶持资金或者政策直接落实到去产能企业”的占53.85。
8、去产能政策实施后,企业的经营状况出现的积极变化。选择“销售环境改善”的占15.38%,“时间短,效果尚不显著”的占84.62%。
9、去产能政策实施后,企业的盈亏状况。选择“盈利减少”的占46.15%,“由亏损转向盈利”的占15.39%,“亏损减少”的占38.46%。
三、存在的问题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企业方面产业单一,资金不足、去产能后发展方向难于确定、存量资产盘活难度大是去产能过程中企业的最大问题;富余人员因技术较单一,年龄偏大,文化程度较低而导致安置困难加大,对他们的正常生活有一定的影响。
一是去产能后部分富余人员安置有困难,年轻人离开企业后相对好找工作,但对煤炭企业而言也流失了中坚力量;另一部分年龄稍大的,由于长期在矿上从事重体力劳动,有的身体已经难以适应其他生产企业的高强度劳动,又缺少其他生存技能,同时不少企业对招聘员工有年龄限制,这就导致了这些年龄偏大的工人很难找到工作,对他们的正常生活有一定的影响。
二是煤矿工人大多技术单
一、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再就业时选择空间有限,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
三是很多煤矿想转型但是没有资金和技术支持。由于税费负担和社会负担沉重,且煤炭行业低价微利,企业自身缺乏积累,财力有限;煤炭企业技术的单一性和传统型,企业缺乏转型的技术支撑,这些都造成了企业想转型却有心无力的状况。
四、建议
1、加强培训,增强劳动技能,实现再就业。随着社会的进步,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产业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劳动力市场对劳动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议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富余人员实用性职业技能水平,帮助去产能富余人员开辟新的就业门路、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就业和再就业。
2、争取专项资金和相关政策扶持,引导个人自主创业。建议一是积极宣传创业政策,激发富余人员的创业激情;二是落实创业扶持政策,支持富余人员自主创业。可通过开展创业培训服务,提高富余人员创业能力以及有效落实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加大创业担保贷款发放额度,提高资金发放效率,解决富余人员的实际困难;三是积极为富余人员制定科学的创业引领计划,帮助富余人员成功创业,提高创业成活率。
3、公益性岗位向困难家庭或困难员工倾斜。建议市(县)对去产能富余人员中的就业困难人员建档立卡,提供“一对一”就业援助,保证零就业家庭有公益性岗位兜底。
4、调整结构,帮助企业转型。建议国家给予政策和资金扶持,帮助企业化解过剩产能,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给予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依托企业现有的场地、设施、技术等,引进企业,帮助企业转型,同时让富余人员就近上岗。
第二篇:去产能过程中煤炭企业职工安置情况调查报告
去产能过程中煤炭企业职工安置情况调查报告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作为2016年经济工作的五大任务,其中“去产能”为五大任务之首。为了解去产能过程中煤炭企业职工安置情况,分析信贷政策支持煤炭企业安置职工的有效方式,通过对我是最大的煤炭企业中煤平朔集团有限公司调研,报告如下:
一、调查样本选取情况
中煤平朔集团有限公司前身为平朔煤炭工业公司,始创建于1982年,1997年6月并入中国中煤能源集团公司。2006年中国中煤能源集团公司改制上市,成立了中国中煤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平朔分公司,2008年8月,成立中煤平朔煤业有限责任公司,2012年8月1日,为落实山西省政府提出的“以煤为基、多元发展的”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建设一个集煤炭、电力、化工、建材、生态为一体的、具有示范意义的高标准循环经济工业园区,经中国中煤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正式更名为中煤平朔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煤平朔集团),注册资本人民币2024565万元,法人代表刘勇,经营范围包括煤炭开采;电力生产;煤炭销售;煤炭、铁路、新能源项目的投资与管理;煤化工产品的生产与销售;煤矸石、粉煤灰系列产品的开发与经营等。
中煤平朔集团目前拥有国家批复的煤炭资源总量90.86亿 吨,职工12321余人,资产总额640.96亿元。经过20年的发展建设,现拥有安太堡、安家岭、东露天三座特大型露天矿,井工一矿、井工二矿两座大型现代化井工矿,五座配套洗煤厂和三条铁路专用线,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的露井联采煤炭企业,平朔矿区已成为中国重要的出口动力煤生产基地,已被国家正式列为全国十四个煤炭大基地之一。目前主要成员企业包括山西朔州万通源井东煤业有限公司、朔州平木煤炭加工有限公司、朔州市平朔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责任公司、山西小回沟煤业有限公司、山西中煤平朔北岭煤业有限公司、中煤平朔第一煤矸石发电有限公司、山西中煤平朔鑫源有限责任公司、山西中煤正嘉橡胶制品有限公司、山西中煤平朔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山西中煤平朔爆破器材有限公司、山西中煤平朔能源化工有限公司11家公司。
二、煤炭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及去产能规划
煤炭产销量下滑明显。企业产销量下滑情况及同比增减变化情况。
受煤炭行业持续低迷、下游需求不旺、价格大幅跳水、市场无序竞争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中煤平朔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经营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2014年全年商品煤产量8459万吨、商品煤销售量8437万吨,商品吨煤价格约为312.25元/吨;2015年商品煤产量6645万吨、商品煤销量6591万吨;其中商品煤产量较同期减少 1814万吨,商品煤产量较同期减少1846万吨(平朔 集团所生产的商品煤全部由中煤集团坑口买断)。量价齐跌致使公司经营成果出现多年来未有的严重亏损。2015年公司煤炭综合结算价格为244.12元/吨较2014年平均结算价格312.25元/吨下降了68.13元/吨,降幅为21.81%。
2014年煤炭板块占平朔集团公司销售收入的98.63%、2015年煤炭业务占整个平朔集团公司销售收入的98.97%。
当前公司产业结构单一,“一煤独大”的格局仍未改变。公司主要依靠煤炭创效,缺乏互补性产业的支撑,抗市场风险能力差。在主业不强,辅业又发挥不了有效支撑情况下,平朔集团2015年1-11月亏损27.33亿元。
企业不良贷款及应付账款情况。
目前中煤平朔集团有限公司在11家金融机构均有授信,总授信余额248.63亿元,(流动资金贷款118.95亿元,项目贷款54.72亿元,银行承兑汇票5.16亿元,融资租赁55亿元,融资租赁保理4.8亿元,国家开发银行与中信银行发短期债10亿元),企业在各家银行信用良好,无不良贷款记录。
货款回收慢是造成企业资金紧张的主要原因。产品货款回收缓慢,2015年一季度平朔公司应收帐款达18.38亿元,应收票据6.34亿元,导致资金周转困难。此外,目前企业回收的煤炭销售货款主要为承兑汇票,而企业缴纳各类税费、职工工资、项目建设资金、煤炭发运的铁路运费等都必须现金支付,高额的财务费用造成企业资金压力加大。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兼并重组情况。目前淘汰落后产能煤矿2座,煤炭行业去产能规划或初步计划。压减、重组规模及完成时间、拟采取措施方法等。
一是不折不扣落实集团公司关于人工成本管控的总体要求,员工薪酬平均下调15%。
二是着力在严控材料配件成本上下功夫。从“去库存”和“限总额”供需两端同步发力,三是着力在严控外委外包费用上下功夫。一是确定了外包外委费用同比整体降低20%的原则。
新项目推进情况:
2×660MW电厂项目概算投资677303万元,截止2015年底累计完成投资72619.86万元,2016年计划完成投资99880万元,建设目标为年内完成主要装置的主体结构和锅炉钢架吊装。冬季处于停工期,3月下旬恢复施工。
2×350MW电厂项目概算投资319703万元,截止2015年底累计完成投资14927.06万元,2016年计划完成投资69940万元,建设目标为年内完成地基处理及主要装置基础施工并开始锅炉吊装。冬季处于停工期,3月下旬恢复施工。
劣质煤项目概算投资442184万元,截止2015年底累计完成投资397329.11万元,2016年计划完成投资23000万元,建设目标为10月份实现系统全面投运。目前正在全力以赴进行系统 4 投料生产的准备工作,力争于3月15日双硝装置试生产,截止到2月末完成投资3678.84万元。
小回沟煤矿(含选煤厂)概算投资369789万元,截止2015年底累计完成投资100950.26万元,2016年计划完成投资65000万元,建设目标为矿建二期工程年内完成,选煤厂工程10月底前完成主要地面工程土建部分,地面工程10月底完成土建并配套开展设备采购及安装。从2月27日起地面工程已恢复施工;井巷工程一直正常组织,工程进度可控,到2月末完成投资5170.86万元。
三、职工分流安置情况
(一)分流安置情况。转岗分流职工的规模、方式、措施等。平朔公司积极推动人力资源优化工作。高度重视关停或减产矿井及相关服务单位富余人员的转岗分流工作,其中转岗分流职工2452人,结合新增业务和外委外包业务退出情况,将通过转岗培训满足新增业务缺员、补充一线紧缺人员、顶替外包退出等方式,实现平稳上岗,保持原煤生产效率稳定。
(二)资金情况。职工安置资金需求的规模、用途,资金投入和缺口等。
四、分流安置中的困难 用数据和事例说明
(一)企业自身投入不足。
(二)财政专项资金方面是否存在补偿方式单一,标准过低; 5 资金到位率较低等情况。
(三)信贷资金投入的障碍,信贷审批有无限制、银行的意愿如何等。
五、建议
在信贷政策与财政政策配合发力方面提出建议,比如制定完善财政专项资金补贴方式、标准、地方财政配套等;信贷资金支持方面,比如借鉴扶贫再贷款政策,设立去产能专项再贷款,引导金融机构的信贷投入,对金融机构的贷款进行贴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