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去极端化发言宣讲稿
“去极端化”宣讲材料
今年新疆发生多起重大暴力恐怖事件,其共同特点是暴恐团伙均带有宗教极端色彩。暴恐事件表面上是暴力恐怖团伙作案,实质是伊斯兰极端宗教思想扩散的结果。
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比较强调现代化和世俗化的负面效果,而对其积极意义认识不足且应对不力,容易产生某些激进成分。这些激进成分被别有用心的势力利用,将其恶意极端化,并将理论转为真实行动,便成为宗教极端主义。
宗教极端势力为实现“理想世界”提供了简单化和暴力化的解决方案,它将复杂的人际和社会关系简化为二分法(信徒和异教徒),认为杀光异教徒,完成“圣战”,建立政教合一的伊斯兰政权,便可恢复伊斯兰秩序,实现安拉描绘的理想世界。实践中,宗教极端势力往往扩大民众日常生活及风俗活动的宗教内容和色彩,将极端和暴力思想向群众渗透,待条件成熟后再强化极端思想,进而策划实施暴力和极端活动。
新疆暴恐和极端活动频发,民族问题并非主因。当前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在全球影响持续增大,这是个世界现象,并非新疆独有。与新疆毗邻的中亚国家和俄罗斯、德国、法国、英国等国,女子戴头巾和穿阿拉伯黑袍等现象逐年增加,散发宗教极端内容的宣传品等也是屡禁不绝。就连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大本营的沙特,也曾多次遭遇极端势力袭击。
当然也应注意到,新疆暴恐和极端势力大多与“疆独”势力有或远或近的联系,很多非法宗教活动和暴恐犯罪背后都有“疆独”势力的身影,尤其是“东突”组织和“世维会”。只不过“疆独”势力目前不提“疆独”,而是推广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和支持极端势力,借助宗教力量发展群众,将政府的反恐、维稳、处置普通群体事件等歪曲诬蔑为“镇压维吾尔族群众”和“打压伊斯兰”行为,将普通的社会治理上纲上线到民族宗教冲突,故意制造伊斯兰信众同政府的矛盾。
宪法强调,中国人民掌握了国家政权,成为国家的主人。各民族必须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全国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强调“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
我们必须坚决反对意识形态领域内的分裂主义思想,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和文化观,决不许民族分裂主义打民族宗教旗号鼓吹分裂思想。我们要高度重视民族分裂主义利用手机、网络等现代传媒传播分裂思想,向青少年的渗透,要从源头封堵。要切实做好制止、处置“三非”工作,创造一个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弘扬主流文化、核心价值体系的意识形态环境,维护民族团结、祖国统一。
我们必须依法打击民族分裂主义势力破坏活动,尤其是暴力恐怖活动。不管分裂主义势力打什么旗号,它总是破坏民族团结、制造事端破坏社会稳定和谐,实施暴恐活动。因此我们要坚持主
动进攻,出重拳严厉打击。重视严防,用好技防、物防等现代手段。更注重标本兼治,既治标更治本,把广大群众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形成反分裂斗争的钢铁长城,使一小撮分裂主义分子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第二篇:去极端化发宣讲稿
去极端化发宣讲稿 乌苏市第二小学
谢会红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这是中国历史规律的体现。中国在亚洲东部,北部是广垠无际的沙漠戈壁,西部西南大山连绵,东部东南是大海,四周的这种自然屏障加上内部完整的地理体系,使中国自成一个地理单元。这一空间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家园,而且这片热土之中黄河、长江流域很早开发,形成发达的农业经济。四周是自然屏障,北方是游牧经济,南方是水稻农业,不同经济间的交流,趋向发达中原农区,中华民族形成时就具有了很强的内聚性。
中华各民族的起源和发展具有本土性、多元性、多样性的特点。距今四五千年前,在中华大地上就形成了华夏、东夷、南蛮、西戎、北狄五大民族集团。各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相互交融吸收,出现中华民族的一体性,并有新的民族不断产生。结果是有存有亡,有的民族延续至今,有的却因为融合、战乱、迁徙和生态恶化及改换名称等原因消失于历史长河。
中国各民族虽然历史演化情况各不相同,但因为经济文化大规摸的文流,使各区域间、各民族间形成极其密切的关系,社会生活乃至血缘关系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所以总的趋势是形成统一稳固的中华民族和统一多民族的国家。今天中国的疆域和版图,是中华大家庭中各民族共同开发形成的。中国灿烂悠久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统一发展的历史是大家共同维护的。从公元前221年秦朝完成大统一后,经汉、隋、唐、元、明、清中国始终沿统一多民族国家方向发展。这一过程中虽然出现过三国两晋南北朝、唐五代十国及辽宋夏金的割据局面,不过是六七百年的短暂瞬间,统一发展始终是主流。不管是谁是哪个民族建立政权都争取入主中原进而统一国家。所以不管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都把自己建立的中央政权作为中华正统,就是地方割据也视自己为中国的一部分。喀喇汗朝的可汗们都在自己名字前加上“桃花石”的称谓,意思是自己是中国的可汗。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100多年间,中国屡遭西方列强的侵略,亡国灭种的危机把中国各民族的命运更加紧密地联结在一起。中华民族万众一心,奋起抵抗斗争。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成为中华民族的凝聚核心、领导力量,在党的领导下经过28年艰苦奋斗,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中华民族站起来,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
因此,历史告诉我们中国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这一点被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多民族的国家。”宪法强调,中国人民掌握了国家政权,成为国家的主人。各民族必须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全国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强调“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我们坚决遵照和弘扬宪法精神,要坚决反对民族分裂主义。
20世纪初随泛突厥主义、泛伊斯兰主义传入新疆,民族分裂主义势力开始形成演化,到30、40年代民族分裂主义势力破坏活动加剧。新中国成立后予以坚决打击,民族分裂活动虽然没断根,但不敢贸然活动。80年代后,国內外形势变化,改革开放政策调整,社会转型社会矛盾凸现。分裂主义势力沉渣泛起,开始其分裂破坏活动,这已成为影响新疆社会稳定的主要危险。
我们必须维护宪法精神,切实认识到新疆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必须维护祖国统一。从历史政治上看:新疆从公元前60年汉朝设立西域都护府,直至1762年清朝设伊犁将军府,再到1884年新疆建省,历史上新疆曾有过割据性地方政权,但新疆始终是祖国的一部分或是中央政权统治或是某个中原政权治理,从未分裂过。从经济文化上看,新疆远古时期就与祖国内地开始了经济文化交流,到汉代开通丝绸之路,经济文化交流规模越来越大,这把新疆与祖国内地、把新疆各民族与中华其他民族紧密相联无法分开,新疆人民成为建设祖国的重要力量。从爱国主义精神上看,爱国主义是新疆各族人民的光荣传统。从喀喇汗朝的国家意识、土尔扈特人东归、各族人民反对阿古柏入侵的斗争,到支援抗日战争等事迹,充分说明新疆各族人民热爱祖国反对民族分裂的精神。
今天更要弘扬宪法精神,深入开展反分裂斗争。这就要依照宪法,充分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如果没有了祖国,我们将失去生存空间、失去精神依托、失去尊严、失去一切。所以,我们要象爱护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坚决维护祖国统一,决不允许任何人破坏祖国统一。
我们必须坚决反对意识形态领域内的分裂主义思想,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和文化观,决不许民族分裂主义打民族宗教旗号鼓吹分裂思想。我们要高度重视民族分裂主义利用手机、网络等现代传媒传播分裂思想,向青少年的渗透,要从源头封堵。要切实做好制止、处置“三非”工作,创造一个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弘扬主流文化、核心价值体系的意识形态环境,维护民族团结、祖国统一。
我们必须依法打击民族分裂主义势力破坏活动,尤其是暴力恐怖活动。不管分裂主义势力打什么旗号,它总是破坏民族团结、制造事端破坏社会稳定和谐,实施暴恐活动。因此,我们必须依照宪法和相关法律规定,坚决处置和打击其破坏活动。坚持主动进攻,先发制敌的方针,下好先手棋,出重拳严厉打击。重视严防,用好技防、物防等现代手段。更注重标本兼治,既治标更治本,把广大群众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形成反分裂斗争的钢铁长城,使一小撮分裂主义分子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我们坚持以民生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为社会稳定打牢基础。只要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稳定,我们就能深入开展反分裂斗争,就能实现新疆的长治久安。
第三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去极端化条例 宣讲稿
去极端化讲稿
一、《去极端化条例》产生的历史背景
总书记明确指出:“新疆民族分裂势力以宗教极端为思想基础、以暴力恐怖为主要手段、以民族分裂为最终目的,大肆策划实施分裂活动,严重影响新疆稳定和国家安全”,要开展“去极端化”工作。
“去极端化”工作,是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是贯彻落实总目标、打好反恐维稳“组合拳”的重要举措,是反对民族分裂、遏制暴恐犯罪、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是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的重要任务,关系国家统一和国家安全大局,关系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必须高度重视、深入推进,坚决遏制极端思想的渗透蔓延。
二、《去极端化条例》产生的意义
1、《条例》是新疆首部“去极端化”方面的地方性法规,也是依法治疆、建设法治新疆的一项重要立法。
《条例》将“去极端化”工作纳入法治化、规范化和日常化管理轨道,为深入推进“去极端化”工作提供了法制保障,对强化重点区域防控、推进宗教和睦、加强教育转化、促进民族团结、确保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保证各族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具有重要意义。
2、《条例》的颁布是深入推进“去极端化”工作的迫切需要
“去极端化”工作事关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事关国家安全和民族团结。党中央对此高度重视,对深入推进“去极端化”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总书记指出:“要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依法打击利用宗教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可以针对宗教极端等突出问题搞一些地方性法规和规章,推动反恐维稳工作逐步实现常态化。”“持续深入推进‘去极端化’,坚决治理‘极端化’现象,坚决打击打着宗教旗号、披着宗教外衣、宣扬宗教极端思想、从事分裂渗透破坏和暴力恐怖活动的犯罪分子、非法组织”。《条例》的颁布,为深入推进“去极端化”工作、坚决遏制极端思想的渗透蔓延,提供了法律准则和行为规范。
3、《条例》的颁布是铲除恐怖主义犯罪土壤的迫切需要 在党中央的领导下,自治区“去极端化”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极端化”现象得到一定程度遏制。但受国际国内复杂因素以及当前我区“三期叠加”严峻形势的影响,“去极端化”任务依然艰巨。
三、《去极端化条例》的主要内容
1、《条例》明确了什么是极端化,什么是极端主义:极端化是指受极端主义影响,渲染偏激的宗教思想观念,排斥、干预正常生产、生活的言论和行为;极端主义是指以歪曲宗教教义或者其他方法煽动仇恨、煽动歧视、鼓吹暴力等的主张和行为。这在全国范围内,首次定义了极端化。在此基础上,将极端化的表现也通过法律的明文规定予以明确:如宣扬、散布极端化思想的;泛化清真概念,将清真概念扩大到清真食品领域之外的其他领域,借不清真之名排斥、干预他人世俗生活的;自己或强迫他人穿戴蒙面罩袍、佩戴极端化标志的;以非正常蓄须、起名渲染宗教狂热等14种以及其他极端化言论和行为。
2、《条例》将“去极端化”工作用地方性法规的外在表现形式将其明确并固定。如,将预防、遏制和消除极端化的具体实施办法进行了规定,其中有区分性质,分类施策,坚持团结教育大多数,孤立打击极少数;应当坚持系统治理、综合施策、标本兼治,与改善民生、脱贫致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等紧密结合起来;“去极端化”应当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去极端化”应当开展大宣讲、大学习、大讨论;应当做好教育转化工作;应当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等内容。《条例》对干预法律实施、生活习俗等当前影响总目标的一些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的问题作出了明确规范。对从根源上预防极端化活动的发生、加强“去极端化”群众基础和工作基础作出了具体规定,为提高“去极端化”工作能力和水平、遏制和消除极端化提供了有力的法制保障。
3、《条例》明确了“去极端化”工作中的责任主体,包括各级人民政府及民族、宗教部门、司法行政部门、公安机关、教育文化部门、新闻出版广电部门、交通运输部门、卫生计生部门、民政部门、工商管理部门等;还有社会各方面,包括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宗教团体、工商联、文联、社科联、学会、协会、基金会、高等院校、宗教院校、大众传媒及新兴传媒、宗教教职人员等,在明确主体及职责的基础上,明确了相关的法律责任。
四、极端化的表现
(一)宣扬、散布极端化思想的;
(二)干涉他人宗教信仰自由,强迫他人参加宗教活动,强迫他人向宗教活动场所、宗教教职人员提供财物或者劳务的;
(三)干涉他人婚丧嫁娶、遗产继承等活动的;
(四)干涉他人与其他民族或者有其他信仰的人员交往交流交融、共同生活,驱赶其他民族或者有其他信仰的人员离开居住地的;
(五)干预文化娱乐活动,排斥、拒绝广播、电视等公共产品和服务的;
(六)泛化清真概念,将清真概念扩大到清真食品领域之外的其他领域,借不清真之名排斥、干预他人世俗生活的;
(七)自己或强迫他人穿戴蒙面罩袍、佩戴极端化标志的;
(八)以非正常蓄须、起名渲染宗教狂热的;
(九)不履行法律手续以宗教方式结婚或者离婚的;
(十)不允许子女接受国民教育,妨碍国家教育制度实施的;
(十一)恐吓、诱导他人抵制享受国家政策,故意损毁居民身份证、户口簿等国家法定证件以及污损人民币的;
(十二)故意损毁、破坏公私财物的;
(十三)出版、印刷、发行、销售、制作、下载、存储、复制、查阅、摘抄、持有含极端化内容的文章、出版物、音视频的;
(十四)蓄意干涉或破坏计划生育政策实施的;
(十五)其他极端化言论和行为。
五、去极端化我们要怎么做
1、强化学习,通过集体学习、个人自学利用班会和自习时间学习民族宗教政策,增强反分裂、反渗透意识。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反对迷信、抵制极端化。
2、文明上网,对自己浏览的网站、论坛、微博内容有效控制,坚决不看不听违法音视频。不和可疑人员通电话,聊微信,保护好自己的同时,拒绝极端化的渗透。
3、保持清醒,别有用心者往往以文化为名传播极端思想。这种言行具有隐蔽性、欺骗性,负面作用有时强过直接实施暴恐活动。如果遇到教师在讲台上授课内容出问题,应及时向校方反映,拒绝接受问题教材。
4、引导家人,要经常与家人联系,了解家人情况,将去极端化相关内容传播给家人,增强家人抵抗极端化的免疫力。如果有家人已经受到极端化的侵蚀,也要端正态度,正确的看待问题。
第四篇:去极端化个人反思发言
“去极端化”工作的15种表现
1、对境内外民族分裂势力利用宗教、民族感情搞渗透破坏活动警惕性不高、敌情意识不强。如:对境内外非法宗教组织以提供资金、培训人员等方式拉拢我县信教群众,从事暴力恐怖活动缺乏洞察力,天天在群众中,却对发生在群众身边人和事不了解;
2、对参与非法宗教活动的人和事绕道而行、装瞎作哑,不反对、不抵制、不纠正、不报告,认为这些事与我无关。如:对公共场所做乃玛孜、穿着“吉力巴甫”服、留异常大胡须等现象不管不问,认为有专门部门管理,与自己无关;
3、对“野阿訇”不敢管,对“两面性”宗教人士不敢说,怕得罪人。如:对“野阿訇”在群众中宣扬宗教思想明知是非法却不敢制止,对部分具有“两面性”的宗教人士,部分退休职工担心乡里乡亲的,抬头不见低头见,明知有问题,也装聋作哑;
4、对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理解不深,不能正确区分宗教与风俗习惯、宗教活动与宗教极端思想。如:部分退休职工对非法宗教活动和宗教极端思想的表现掌握不深,理解不透,在工作中仅凭个人经验判断,未按相关政策法规办事,过轻助长了宗教狂热,过重伤害了群众感情;
5、对影响民族团结、宗教和谐的错误言论,非法宗教活动和宗教极端言行不抵制、不教育、不纠正,尤其对家人和亲友中存在的不利于民族团结的思想言行不教育、不制止。如:发现歧视、排斥非本民族的言行不主动教育制止、不报告;
6、在朝觐人员审批中“打招呼”、“批条子”、“暗箱操作”,特别是为自己亲友朝觐争名额;
7、对在斋月期间以各种理由停业或开门不营业的餐饮业主,明知其实际上是受宗教思想影响,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闻不问;
8、信谣传谣造谣,甚至与党组织唱反调,私下在其它场所或者网络上发表不实言论。如:在QQ、微信、微博、朋友圈等社交网络发现传播宗教极端思想的言论不报告,甚至参与传播等行为;
9、放弃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思想,对于宗教明里不信暗里信。如:把宗教看的神秘,在外面讲马列、回到家信宗教;10.在“三非”排查整治中,不配合工作人员执行任务,甚至私藏非法宗教出版物;1l、退休后不讲政策、不讲原则,寻求宗教慰藉,甚至参与宗教活动。如:部分职工退休后,在当地从事宗教活动怕被发现,跨区域进清真寺礼拜或者在家里做礼拜,斋月进行封斋等;
12、在大是大非问题上立场不坚定、态度不鲜明,刻意将一些宗教极端思想的表现视为风俗习惯;l3、民族概念高于国家利益、民族情绪严重,在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斗争中,临危退缩,临阵脱逃;
14、包庇、纵容所辖区域的共产党员、党和国家工作人员以及教师和在校生等从事礼拜、学经、封斋等宗教活动,干扰工作和教学秩序。如:部分教师私底下参与宗教活动,在课堂上宣扬宗教思想,背地里储存传播收看非法音视频,学生寒暑假参与地下教学经等;
15、故意为民族分裂分子和利用宗教进行非法活动犯罪分子开脱罪责,通风报信或者拖延时机,干扰办案。
“去极端化”对照反思个人发言
XXX 2015年2月25日
为筑牢反分裂反渗透防线,切实落实好去极端化工作,根据<关于印发《温宿县卫生系统进一步开展“去极端化”专项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温卫发【2014】159号)文件精神,对照实施方案中“去极端化”工作的15种表现,通过认真查摆。现将自我反思材料报告如下:
一、报告亲属现实表现
本人身处阿克苏地区的亲属有:丈夫XXX,在阿克苏XXX工作;儿子XXX,学龄前儿童;母亲XXX,我院职工,已退休;父亲XXX,为XXX退休职工;妹妹XXX,在XXX工作。经过逐一排查本人及本人亲属:不信教,也没有热衷算命、看风水、烧香拜佛等封建迷信活动;没有利用职权为亲属及身边工作人员外出参加朝觐创造条件;亲属及身边工作人员没有参与各类地下讲(学)经、修道班、神学班及任何邪教组织活动;亲属及身边工作人员没有编造、散播谣言、虚假信息或者散播其他对社会有害信息的行为。
二、认领的问题及表现
问题一:对境内外民族分裂势力利用宗教、民族感情搞渗透破坏活动警惕性不高、敌情意识不强。表现:对医院综合治理、安保等工作了解不足,政治敏锐性不够,对影响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警惕性不高、敌情意识不强。问题二:对参与非法宗教活动的人和事不纠正、不报告,认为这些事与我无关。表现:在武装部旁的民族商店购物,发现店主在做乃麻孜,当时因自己对什么是非法、合法宗教活动不清楚,既没有报告也未阻止。片面地认为这些事有政法、统战、民宗部门管。问题三:对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理解不深,不能正确区分宗教与风俗习惯、宗教活动和宗教极端思想。表现:对单位个别民族女同志戴头巾的问题,错误地认为就是民族习俗,没去深入的了解,也没有深入的思考,思想认识浮浅。
问题四:对影响民族团结、宗教和谐的错误言论,不教育、不纠正。表现:在工作之余,偶尔听到有人讲有悖于民族团结的话,认为这是人们的闲谈玩笑,没有从政治的高度引起重视,没有及时报告和批驳亮剑,存在听之任之的现象。
三、针对问题剖析原因
问题一产生原因:医院是救治患者的地方,所接触的人群都是患者贺患者家属,自认为相对来说这部分人的思想比较单纯,放松了警惕。
问题二产生原因:认为自己平时工作忙,对职责范围外的事无暇多虑,责任意识有所减弱,未能时刻牢记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以致看到有人在公共场所做乃玛孜,不愿为不是自己工作职责内的事去得罪人,认为没必要太认真,当老好人。
问题三产生原因:没有很好的处理工作与学习之间的关系,有时因为工作繁忙,自身精力有限,便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开展日常业务工作上,也就把学习当成了“软任务”,因未学深学透,致使在认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缺乏政策理论的指导而显得盲目和随意,导致在日常工作中对民俗与宗教产生认识误差,不能正确区分。
问题四产生原因:碰到有人讲影响民族团结、宗教和谐的错误言论时,一般是在下班时间,讲这话的人也是自己不熟悉或不认识的,从工作职责上说不该我管,从个人角度去讲,不愿意管,管的话得罪人不说,语言交流也有障碍,别人也不一定会听,还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四、制度整改措施
问题一整改措施:一是在思想上对境内外民族分裂势力利用宗教、民族感情搞渗透破坏活动的现象引起高度重视。二是加强对职工的管理,并通过支部建设加深对党员和干部职工的影响。三是多方分析其渗透手段及方式,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教育引导职工,严密防范民族分裂势力向医院渗透。
整改时限:边查边改。
问题二整改措施: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时刻体现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克服怕得罪人的思想,敢于同可疑份子作斗争,主动发声、亮剑,对于发现的以上情况及时报告,给予教育、批评、纠正,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维稳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强对身边思想、行为上有宗教倾向的群众及党员的监督、指导和教育。
整改时限:立查立改。
问题三整改措施:坚持把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自觉做到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并利用“去极端化”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契机,切实落实好政治理论学习,每周坚持自学不少于两次,认真学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及宗教事务管理等方面知识,了解掌握新疆少数民族风俗,通过学习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提高运用民族宗教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做到学以致用、学用结合。
整改时限:2015年6月30日
问题四整改措施:强化对新疆反分裂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认识,树牢长期作战和艰苦斗争的准备,并充分发挥党员在维护稳定上的表率作用,勇于同有悖于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的言行发声亮剑。
整改时限:边查边改
第五篇:“去极端化”、“讲学宣治考”法制
阿图什民族团结“去极端化”、“讲学宣治考”宣传制宣传教育理论考试卷A卷
单位:
职务:
姓名:
得分:
一、填空题。共20题,每题1分
1、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 2014 年
月
日至
日在 北京举行。
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4、《决定》指出:党章是最根本的党内法规,全党必须一体。
5、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6、2015年“访惠聚”活动总体要求:。
7、“三
项
重
点
工
作
”
主
要
内容:
、、。
8、新疆目前处于
、、“三期叠加”特殊时期。
9、“一挂三联”制度:“一挂”:
、“三联”:部门领导蹲村联户、、。
10、“一个引领、三管齐下”是指:“一个引领”指张春贤书记在1月2日自治区党委中心组集体学习时强调的、“三管齐下”指自治区党委经济工作会议、稳定工作会议、11、“访惠聚”活动总目标:。
12、自治区“访惠聚”活动从2014年2月开始,为期 3 年,实现
、、“三个全覆盖”。
1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宗教事务条例》于
年
月
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次会议通过。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
自由,也有
自由。
15、公民和不信教公民、信仰不同宗教的公民之间,当
、、。
16、各宗教坚持
、原则,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以及宗教事务不受
、的干涉、支配。
17、新疆社会稳定的主要危险是
和。
18、宗教活动场所接受相关部门的、、。
19、“两文件、一条例”是指、;“一条例”:。
20、宗教团体、寺观教堂未经批准,不得
或者在举行宗教活动。
二、判断题。共15题,每题1分。在题后划“√”,否则划“×”)1.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
2.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推行政府权 力清单制度,坚决消除权力设租寻租空间。
3.共和国一切权力属于全体公民。()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5、深入开展“访惠聚”活动是紧紧围绕总目标,以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为着眼点和着力点的固本之策,是依靠群众、服务群众、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的现实之举。()
6.深入推进“访惠聚”活动,是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治本之策。()
7.“访惠聚”活动就是要为基层“给钱给物给项目”“办好事”。()
8.要把做好群众工作作为衡量“访惠聚”成效的重要标准。()
9.坚持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有机结合,访民情是基础,惠民生是关键,聚民心是目标。()
10.“访汇聚”工作组组长可以不出席乡镇(街道)党(工)委召开 的有关会议和活动。()
11.各部门单位党组(党委)要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定期研究重要事项,主要领导和班子成员每年到住村工作组调研时间累计不少于半个月。()12.各级工作组要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健全完善各项工作制度,严格执行作风、纪律各项规定,严肃追究违纪人员的责任。
()
13.凡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均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14.新疆‘三股势力”,即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和暴力恐怖势力,他们的理论旗帜就是所谓的“泛伊斯兰主义和泛突厥主义”()
15.党员干部退休后可参加宗教活动()
三、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1分
1.2014 年(),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 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A.10 月 15 日至 18 日
B.10 月 18 日至 20 日
C.10 月 20 日至 23 日 D.10 月 23 日至 25 日
2.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党要更好 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维护和运用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 遇期,更好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 社会行为,使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实 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实现 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更好发挥法治的()
A.教育和预测作用 B.引领和规范作用 C.指引和教育作用
D.引领和强制作用
3.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 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4.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积极推行政府(),建立政府法制机构人员为主体、吸收专家和律师参加的法律顾问队伍,保证 法律顾问在制定重大行政决策、推进依法行政中发挥积极作用。
A.法律顾问制度
B.直接联系群众制度
C.社会保障制度
D.责任追究制度
5.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
A.计划经济 B.竞争经济 C.法治经济 D.泡沫经济
6.下列哪个场所属于宗教活动场所()A、医院
B、学校
C、寺院
D、广场 7.伊斯兰教何时传入新疆()
A、公元9世纪末至公元10世纪初
C、公元前1世纪 B、公元6世纪
D、公元16世纪 8.公民认为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同宪法或者法律相抵触,可以向()书面提出进行审查的建议。
A.全国人大B.全国人大常委会C.国务院D.国家主席 9.()有权改变或者撤销不适当的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
A.全国人大B.全国人大常委会 C.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D.国务院 10.乡镇人大每届任期为()。A.3年B.5年C.4年D.2年
11.如果同属于特别法或者一般法,但新的规定与旧的规定不一致的,应适用()。
A.旧法B.新法C.宪法D.领导指示
12.我国有权对宪法进行解释的机关是()。A、全国人大B、全国人大常委会 C、最高法院D、国务院
13.以宪法是否具有统一的法典形式,可将宪法分为()。A、成文与不成文宪法B、规范与不规范宪法 C、刚性与柔性宪法D、钦定与民定宪法 14.国家制度的核心是()。
A、国体B、政体C、国家结构形式D、政党制度 15.我国的政党制度是()。A、一党制B、多党制
C、多党合作制D、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 16.在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A、全国人大 B、全国人大党委会 C、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D、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
17.下列选项不属于“十支”队伍的是()A.村干部
B.宗教人士
C.“四老”人员
D.农村党员
18.下列选项不属于“四位一体”工作机制的是()A.村“两委” B.武工队
C.包村领导
D.住村工作组
19.下列选项不属于“四强”干部的是()。
A.政治上强
B.能力上强
C.工作上强
D.心力上强
20.下列选项不属于“五把钥匙”的是()A.社会的问题用社会的方法去解决 B.文化的问题用文化的方式去解决 C.习俗的问题用尊重的态度去对待 D.宗教的问题按照宗教的规律去做好工作
四、简答题。共5题,每题4分 1.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2.什么是宗教信仰自由?
3、简述什么是三建三带三创?
4、简述如何推进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设?
5、“八个必须”主要内容是什么?
五、论述题。共2题,任选1题。25分 1.怎样理解“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2.简述“三严三实”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