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商业银行、信用社代理乡镇国库业务审批工作规程(暂行)
【发布单位】中国人民银行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2005-04-18 【生效日期】2005-05-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商业银行、信用社代理乡镇国库业务审批工作规程(暂行)
中国人民银行各分行、营业管理部、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大连、青岛、宁波、厦门、深圳市中心支行,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中国人民银行行政许可实施办法》,提高人民银行系统实施“商业银行、信用社代理支库业务审批”和“商业银行、信用社代理乡镇国库业务审批”两个行政许可项目审批工作的质量,人民银行制定了《商业银行、信用社代理支库业务审批工作规程(暂行)》和《商业银行、信用社代理乡镇国库业务审批工作规程(暂行)》。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各地在执行中遇有重大问题,请及时报告人民银行。同时请人民银行各分行、营业管理部、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大连、青岛、宁波、厦门、深圳市中心支行将本通知及时转发至所在地的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和城乡信用社。
二00五年四月十八日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第一条 为规范商业银行、信用社代理乡镇国库业务审批行为,保障商业银行、信用社的合法权益,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金库条例》、《 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和《 中国人民银行行政许可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第二条 本规程适用于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对商业银行、信用社代理乡镇国库业务的审批。
第三条第三条 本规程所称商业银行、信用社代理乡镇国库业务审批,是指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根据商业银行、信用社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代理乡镇国库业务的行为。
本规程所称商业银行包括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信用社包括农村信用社和城市信用社。
本规程所称代理行是指获准从事代理乡镇国库业务的商业银行、信用社。
第四条第四条 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对商业银行、信用社代理乡镇国库业务的审批,应当按照业务发展需要和受理许可申请的先后顺序进行,代理乡镇国库业务应当具备的条件、要求、审批程序、期限和结果应当公开。
第五条第五条 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对商业银行、信用社代理乡镇国库业务审批决定生效后,不得擅自改变。但行政法规、金融规章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六条第六条 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的国库部门(下称国库部门)具体承办商业银行、信用社代理乡镇国库业务审批事宜,并对代理乡镇国库业务实施垂直管理和有效监督。
第七条第七条 商业银行、信用社申请代理乡镇国库业务的,由中国人民银行县支行(下称初审行)受理与初步审查,未设中国人民银行县支行的,人民银行上一级行为初审行。
商业银行、信用社代理乡镇国库业务审批由中国人民银行地市中心支行(下称审批行)负责。未设中国人民银行地市中心支行的地方,中国人民银行各分行、营业管理部、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及大连、青岛、宁波、厦门、深圳市中心支行为审批行。
第八条第八条 未经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批准,任何商业银行、信用社不得代理乡镇国库业务。
第二章 代理乡镇国库业务的条件
第九条第九条 申请代理乡镇国库业务的商业银行、信用社(下称申请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良好的信誉,较好的经营业绩,内控机制健全,资金结算渠道畅通,核算工具完备。
(二)承诺获准代理后设立代理乡镇国库业务专门柜组,根据业务量大小和国库管理的相关规定,配备1名以上专职人员,按业务需要和内控制度要求安排适当的国库兼职人员。所有从事代理乡镇国库业务人员必须具有上岗资格。
(三)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三章 申 请 与 受 理
第十条第十条 初审行应当将代理乡镇国库业务审批的依据、条件、数量、程序、期限以及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的目录和申请书示范文本等在其办公场所公示。有条件的,可以在互联网或报刊上公示。
申请人要求对公示内容予以说明、解释的,初审行应当说明、解释,并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申请人应当将申请材料交初审行办公室,办公室应当在收到申请材料的当日将其移交给国库部门;申请人将申请材料直接提交给初审行国库部门的,国库部门应到办公室补办公文处理手续。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申请人应当提交以下书面申请材料(一式两份,一份由初审行留存,一份由审批行留存;初审行与审批行为同一机构的,可提交一份材料),并保证材料的真实性:
(一)申请材料目录;
(二)代理乡镇国库业务申请书(见附1);
(三)机构的基本情况、相关的内部管理制度和资金结算支持系统情况、上两年度发生的资金案件情况等;
(四)经营金融业务许可证复印件;
(五)申请机构有关人员情况简表(见附2);
(六)上两年度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复印件;
(七)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初审行对申请人提交的代理乡镇国库业务的申请,应当根据下列情况分别作出处理:
(一)申请材料存在错误可以当场更正的,应当允许申请人当场更正。
(二)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当场或者在5日内一次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
(三)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或者申请人按照要求提交全部补正申请材料的,应当受理。
依前款规定受理、要求补正申请材料的,初审行应当出具书面通知书。
第四章 审 查 与 决 定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初审行审查申请材料时,应当及时以适当方式告知与拟设代理乡镇国库相对应的财政部门。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初审行应当自受理申请材料之日起10日内将初步审查意见以正式文件形式,附申请材料报至审批行。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审批行应当自收到初审行报送的初步审查意见和申请材料之日起10日内,或者自直接受理申请材料之日起20日内作出不予或准予行政许可决定。在规定期限内不能作出审批决定的,经本分支行行长(主任)或者主管副行长(副主任)批准,可以延长10日,同时将延长期限理由告知申请人。
审批行与初审行为同一机构的,按前款规定执行。
审批行审查时,不得要求申请人重复提供申请材料。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初审行和审批行依法对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查,需要对申请材料的实质内容进行核实的,应当指派两名以上工作人员进行核实。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审批行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后,认为符合条件的,作出行政许可决定,批准其代理乡镇国库业务,并制作准予行政许可决定书,同时将准予行政许可决定书的复印件报上一级人民银行备案;认为不符合条件的,作出不予行政许可决定,并制作不予行政许可决定书。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申请人同时符合条件的,审批行应当根据受理申请的先后顺序作出决定。
第十九条第十九条 审批行应当将制作的准予行政许可决定书、不予行政许可决定书和“代理乡镇国库业务资格证书”(见附3)正副本报本分支行行长(主任)或者主管副行长(副主任)审查批准。
准予行政许可决定书、不予行政许可决定书和“代理乡镇国库业务资格证书”正副本经本分支行行长(主任)或者主管副行长(副主任)批准后,应当加盖本分支行行章并注明日期。
第二十条第二十条 审批行应当自作出不予或准予行政许可决定之日起5日内将不予或准予行政许可决定书及“代理乡镇国库业务资格证书”正副本发送初审行。
初审行应当自收到不予或准予行政许可决定书及“代理乡镇国库业务资格证书”正副本之日起5日将其送达申请人,并请申请人在送达回证上签字。
审批行直接受理申请的,由审批行制作送达回证,自作出不予或准予行政许可决定之日起10日内将不予或准予行政许可决定书及“代理乡镇国库业务资格证书” 正副本送达申请人。
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一条 初审行负责与申请人签订“代理乡镇国库业务协议书”(见附4)。
申请人凭准予行政许可决定书和“代理乡镇国库业务资格证书”,按照“代理乡镇国库业务协议书”的规定办理国库业务。
对于代理乡镇国库业务管理关系隶属于代理支库的,初审行应当将准予行政许可的决定告知代理支库。
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二条 初审行应当将准予行政许可决定通过适当方式予以公开,公众有权查阅。
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三条 代理乡镇国库公章由审批行按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格式统一刻制,初审行负责颁发。
“代理乡镇国库业务资格证书”正副本由总行统一印制。各分行、营业管理部、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大连、青岛、宁波、厦门、深圳市中心支行应当根据辖内机构数向总行领取,并妥善保管、发放。
第五章 监 督 检 查
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四条 国库部门应当按季将承办的代理乡镇国库业务审批的处理结果抄送本分支行法律事务部门。
第二十五条第二十五条 上级国库部门应当对下级国库部门实施商业银行、信用社代理乡镇国库业务审批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记录监督检查和处理情况,由检查人员签章后归档。
第二十六条第二十六条 国库部门的负责人应当对本部门办理商业银行、信用社代理乡镇国库业务审批情况进行不定期检查,且每年不得少于2次。
第二十七条第二十七条 国库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对商业银行、信用社代理乡镇国库业务的监督机制,通过现场或非现场检查,掌握代理行从事代理乡镇国库业务的有关情况,履行监督职责。
第二十八条第二十八条 每年年度终了,初审行国库部门应当对代理乡镇国库业务进行年审,代理行应当如实提供有关情况和材料。
第二十九条第二十九条 代理行应当在下一年度1月5日(遇节假日顺延)之前以正式文件形式,向初审行报告上年度的代理情况,同时填报“ 年度代理乡镇国库业务年审登记表”(见附5)。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工作开展情况,包括国库业务量、预算收支情况等;
(二)国库业务人员和相关领导人员配备、变动情况;
(三)内控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
(四)对辖区内国库经收处的检查情况;
(五)同级财政、征收机关对代理行代理乡镇国库业务的书面意见;
(六)审计、检查部门的审计、检查结论;
(七)代理乡镇国库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解决措施及取得的成效;
(八)今后工作目标和对代理乡镇国库业务工作的建议。
第三十条第三十条 初审行国库部门在收到代理行提交的代理乡镇国库年审材料后,应当结合下列情况进行年审:
(一)现场检查及非现场监督情况;
(二)日常考核情况;
(三)代理乡镇国库的同级财政、征收机关意见;
(四)其他有关情况。
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一条 初审行国库部门应当在收到代理行提交的年审材料之日起10日内完成年审结论的确认工作,并将“ 年度代理乡镇国库业务年审登记表”报送审批行国库部门备案。
年审合格的,初审行国库部门应当在代理行的“代理乡镇国库业务资格证书”副本上加盖本分支行行章。
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二条 代理行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即为年审不合格:
(一)机构不健全、人员不到位、内部管理混乱、制度不落实,存在较大风险隐患的;
(二)挪用、盗窃国库资金的;
(三)严重延解、占压预算收入的;
(四)对财政、税务等部门签发的拨款、退库凭证审核不严,造成资金损失,负有责任的;
(五)核算质量低,屡次发生差错又无改进措施或改进措施不得力的;
(六)对自身或辖区内国库经收处发生的重大问题隐匿不报的。
第三十三条第三十三条 年审期间或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未审定新的代理行之前,原代理行应按协议要求继续履行代理职责。
第六章 撤 销 和 注 销
第三十四条第三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审批行及其上级行可以依职权或根据财政、征收机关的请求,撤销本级行或下级行作出的商业银行、信用社代理乡镇国库业务审批决定:
(一)国库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的;
(二)超越法定职权的;
(三)违反法定程序的;
(四)代理行不具备申请资格或不符合法定条件的;
(五)代理乡镇国库业务年审不合格的;
(六)代理行严重违反代理协议的;
(七)代理行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代理乡镇国库业务资格的;
(八)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国人民银行规章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三十五条第三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审批行应当依法办理商业银行、信用社代理乡镇国库业务资格的注销手续:
(一)代理行关闭、破产、撤销的;
(二)根据业务需要将代理乡镇国库业务撤回的;
(三)因不可抗力导致代理乡镇国库业务无法开展的;
(四)代理行由于客观原因,主动要求退出的;
(五)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认定的其他注销情形。
第三十六条第三十六条 批准撤销或注销前,初审行应当对代理行代理乡镇国库业务进行清理,核实账务,并签章确认,形成书面报告,报原审批行作为撤销或注销的审核依据。
第三十七条第三十七条 审批行应当以正式文件形式撤销或注销代理行的代理乡镇国库业务资格,收回代理乡镇国库公章和“代理乡镇国库业务资格证书”正副本。同时应当按有关规定封存或销毁代理乡镇国库公章,将“代理乡镇国库业务资格证书”正副本与撤销或注销文件一同归档保管。
第三十八条第三十八条 审批行依法撤销、注销代理行代理乡镇国库业务资格的,由初审行在其办公场所或以其他适当方式予以公告,公众有权查阅。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九条第三十九条 本规程规定的期限以工作日计算,不含法定节假日。
第四十条第四十条 国库部门应当将商业银行、信用社代理乡镇国库业务的申请材料、审批材料和年审材料全部存档备查。
第四十一条第四十一条 本规程第十条第三项规定的“其他条件”和第十三条第七项规定的“其他材料”等由审批行根据辖内实际情况自行确定。
第四十二条第四十二条 本规程施行前已经审批的代理乡镇国库业务的代理行,由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按审批权限于本规程施行之日起30日内与其重新签订“代理乡镇国库业务协议书”,换发“代理乡镇国库业务资格证书”正副本。
第四十三条第四十三条 本规程自2005年5月1日起施行。此前印发的有关商业银行、信用社代理乡镇国库业务审批规定,与本规程不一致的,以本规程施行为准。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商业银行、信用社代理支库业务审批工作规程(暂行)
商业银行、信用社代理支库业务审批工作规
程(暂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商业银行、信用社代理支库业务审批行为,保障商业银行、信用社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金库条例》、《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和《中国人民银行行政许可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本规程
关联法规:
第二条 本规程适用于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对商业银行、信用社代理支库业务的审批。
第三条 本规程所称商业银行、信用社代理支库业务审批,是指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根据商业银行、信用社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代理支库业务的行为。
本规程所称商业银行包括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信用社包括农村信用社和城市信用社。
本规程所称代理行是指获准从事代理支库业务的商业银行、信用社。
第四条 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对商业银行、信用社代理支库业务的审批,应当按照业务发展需要和受理许可申请的先后顺序进行,代理支库业务应具备的条件、要求、审批程序、期限和结果应当公开。
第五条 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对商业银行、信用社代理支库业务审批决定生效后,不得擅自改变。但行政法规、金融规章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六条 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的国库部门(下称国库部门)具体承办商业银行、信用社代理支库业务审批事宜,并对代理支库业务实施垂直管理和有效监督。
第七条 商业银行、信用社申请代理支库业务的,由中国人民银行地市中心支行(下称初审行)受理与初步审查,中国人民银行各分行、营业管理部、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及大连、青岛、宁波、厦门、深圳市中心支行(下称审批行)负责审批。未设中国人民银行地市中心支行的,审批行同时为初审行。
第八条 未经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批准,任何商业银行、信用社不得代理支库业务。
第二章 代理支库业务的条件
第九条 申请代理支库业务的商业银行、信用社(下称申请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良好的信誉,较好的经营业绩,内控机制健全,资金结算渠道畅通,核算工具完备。
(二)承诺获准代理后建立相应的代理支库业务机构和配备具有上岗资格的业务人员。
代理支库年业务量达到一定笔数以上或年预算收入达到一定金额以上的代理行,必须设立国库科(股),专门办理国库业务;未达到的,必须设立国库专柜办理支库业务。
代理行应根据业务量大小和国库的相关管理规定,配备足够的人员。代理支库应当配备3名以上专职人员,兼职人员应当按业务需要和内控制度要求确定。
(三)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三章 申请与受理
第十条 初审行应当将代理支库业务审批的依据、条件、数量、程序、期限以及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的目录和申请书示范文本等在其办公场所公示。有条件的,可以在互联网或报刊上公示。
申请人要求对公示内容予以说明、解释的,初审行应当说明、解释,并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
第十一条 申请人应当将申请材料交初审行办公室,办公室应当在收到申请材料的当日将其移交给国库部门;申请人将申请材料直接提交给初审行国库部门的,国库部门应当到办公室补办公文处理手续。
第十二条 申请人应当提交以下书面申请材料(一式两份,一份由初审行留存,一份由审批行留存;初审行与审批行为同一机构的,可提交一份材料),并保证材料的真实性:
(一)申请材料目录;
(二)代理支库业务申请书(见附1);
(三)机构的基本情况、相关的内部管理制度和资金结算支持系统情况、上两发生的资金案件情况等;
(四)经营金融业务许可证复印件;
(五)申请机构有关人员情况简表(见附2);
(六)上两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复印件;
(七)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第十三条 初审行对申请人提交的代理支库业务的申请,应当根据下列情况分别作出处理:
(一)申请材料存在错误可以当场更正的,应当允许申请人当场更正。
(二)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当场或者在5日内一次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
(三)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或者申请人按照要求提交全部补正申请材料的,应当受理。
依前款规定受理、要求补正申请材料的,初审行应当出具书面通知书。
第四章 审查与决定
第十四条 初审行审查申请材料时,应当及时以适当方式告知与拟设代理支库相对应的财政部门。
第十五条 初审行应当自受理申请材料之日起10日内将初步审查意见以正式文件形式,附申请材料报至审批行。
第十六条 审批行应当自收到初审行报送的初步审查意见和申请材料之日起10日内,或者自直接受理申请材料之日起20日内作出不予或准予行政许可决定。在规定期限内不能作出审批决定的,经本分支行行长(主任)或者主管副行长(副主任)批准,可以延长10日,同时将延长期限理由告知申请人。
审批行与初审行为同一机构的,按前款规定执行。
审批行审查时,不得要求申请人重复提供申请材料。
第十七条 初审行和审批行依法对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查,需要对申请材料的实质内容进行核实的,应当指派两名以上工作人员进行核实。
第十八条 审批行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后,认为符合条件的,作出行政许可决定,批准其代理支库业务,并制作准予行政许可决定书,同时将准予行政许可决定书的复印件报总行备案;认为不符合条件的,作出不予行政许可决定,并制作不予行政许可决定书。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申请人同时符合条件的,审批行应当根据受理申请的先后顺序作出决定。
第十九条 审批行应当将制作的准予行政许可决定书、不予行政许可决定书和“代理支库业务资格证书”(见附3)正副本报本分支行行长(主任)或者主管副行长(副主任)审查批准。
准予行政许可决定书、不予行政许可决定书和“代理支库业务资格证书”正副本经本分支行行长(主任)或者主管副行长(副主任)批准后,应当加盖本分支行行章并注明日期。
第二十条 审批行应当自作出不予或准予行政许可决定之日起5日内将不予或准予行政许可决定书及“代理支库业务资格证书”正副本发送至初审行。
初审行应当自收到不予或准予行政许可决定书及“代理支库业务资格证书”正副本之日起5日内将其送达申请人,并请申请人在送达回证上签字。
审批行直接受理申请的,由审批行制作送达回证,自作出不予或准予行政许可决定之日起10日内将不予或准予行政许可决定书及“代理支库业务资格证书”正副本送达申请人。
第二十一条 初审行负责与申请人签订“代理支库业务协议书”(见附4)。
申请人凭准予行政许可决定书和“代理支库业务资格证书”,按照“代理支库业务协议书”的规定办理国库业务。
第二十二条 初审行应当将准予行政许可决定通过适当方式予以公开,公众有权查阅。
第二十三条 代理支库公章由审批行按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格式统一刻制,由初审行负责颁发。
“代理支库业务资格证书”正副本由总行统一印制。审批行应当根据辖内机构数向总行领取,并妥善保管、发放。
第五章 监督检查
第二十四条 国库部门应当按季将承办的代理支库业务审批的处理结果抄送本分支行法律事务部门。
第二十五条 上级国库部门应当对下级国库部门实施商业银行、信用社代理支库业务审批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记录监督检查和处理情况,由检查人员签章后归档。
第二十六条 国库部门负责人应当对本部门办理商业银行、信用社代理支库业务审批情况进行不定期检查,且每年不得少于2次。
第二十七条 国库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对商业银行、信用社代理支库业务的监督机制,通过现场或非现场检查,掌握代理行从事代理支库业务的有关情况,履行监督职责。
第二十八条 每年终了,初审行国库部门应当对代理支库业务进行年审,代理行应当如实提供有关情况和材料。
第二十九条 代理行应当在下一1月5日(遇节假日顺延)之前以正式文件形式,向初审行报告上的代理情况,同时填报“代理支库业务年审登记表”(见附5)。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工作开展情况,包括国库业务量、预算收支情况等;
(二)国库业务人员和相关领导人员配备、变动情况;
(三)内控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
(四)对辖区内代理乡镇国库、国库经收处的检查情况;
(五)同级财政、征收机关对代理行代理支库业务的书面意见;
(六)审计、检查部门的审计、检查结论;
(七)代理支库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解决措施及取得的成效;
(八)今后工作目标和对代理支库业务工作的建议。
第三十条 初审行国库部门在收到代理行提交的代理支库年审材料后,应当结合下列情况进行年审:
(一)现场检查及非现场监督情况;
(二)日常考核情况;
(三)代理支库的同级财政、征收机关意见;
(四)其他有关情况。
第三十一条 初审行国库部门应当在收到代理行提交的年审材料之日起10日内完成年审结论的确认工作,并将“代理支库业务年审登记表”报送审批行国库部门备案。
年审合格的,初审行国库部门应当在代理行的“代理支库业务资格证书”副本上加盖本分支行行章。
第三十二条 代理行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即为年审不合格:
(一)机构不健全、人员不到位、内部管理混乱、制度不落实,存在较大风险隐患的;
(二)挪用、盗窃国库资金的;
(三)严重延解、占压预算收入的;
(四)对财政、税务等部门签发的拨款、退库凭证审核不严,造成资金损失,负有责任的;
(五)核算质量低,屡次发生差错又无改进措施或改进措施不得力的;
(六)对自身或辖区内乡镇国库、国库经收处发生的重大问题隐匿不报的。
第三十三条 年审期间或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未审定新的代理行之前,原代理行应按协议要求继续履行代理职责。
第六章 撤销和注销
第三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审批行及其上级行可以依职权或根据财政、征收机关的请求,撤销本级行或下级行作出的商业银行、信用社代理支库业务审批决定:
(一)国库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的;
(二)超越法定职权的;
(三)违反法定程序的;
(四)代理行不具备申请资格或不符合法定条件的;
(五)代理支库业务年审不合格的;
(六)代理行严重违反代理协议的;
(七)代理行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代理支库业务资格的;
(八)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国人民银行规章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三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审批行应当依法办理商业银行、信用社代理支库业务资格的注销手续:
(一)代理行关闭、破产、撤销的;
(二)根据业务需要将代理支库业务撤回的;
(三)因不可抗力导致代理支库业务无法开展的;
(四)代理行由于客观原因,主动要求退出的;
(五)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认定的其他注销情形。
第三十六条 批准撤销或注销前,初审行应当对代理行代理支库业务进行清理,核实账务,并签章确认,形成书面报告,报原审批行作为撤销或注销的审核依据。
第三十七条 审批行应当以正式文件形式撤销或注销代理行的代理支库业务资格,收回代理支库公章和“代理支库业务资格证书”正副本。同时应当按有关规定封存或销毁代理支库公章,将“代理支库业务资格证书”正副本与撤销或注销文件一同归档保管。
第三十八条 审批行依法撤销、注销代理行代理支库业务资格的,由初审行在其办公场所或以其他适当方式予以公告,公众有权查阅。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九条 本规程规定的期限以工作日计算,不含法定节假日。
第四十条 国库部门应当将商业银行、信用社代理支库业务的申请材料、审批材料和年审材料全部存档备查。
第四十一条 本规程第十条第二项规定的“一定笔数”和“一定金额”、第三项规定的“其他条件”和第十三条第七项规定的“其他材料”等由审批行根据辖内实际情况自行确定。
第四十二条 本规程施行前已经审批的代理支库业务的代理行,由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按审批权限于本规程施行之日起30日内与其重新签订“代理支库业务协议书”,换发“代理支库业务资格证书”正副本。
第四十三条 本规程自2005年5月1日起施行。此前印发的有关商业银行、信用社代理支库业务审批规定,与本规程不一致的,以本规程为准。
第三篇:中国人民银行令[2001]1号《商业银行、信用社代理国库业务管理办法》
中 国 人 民 银 行 令
〔2001〕第 1 号
为进一步加强对商业银行代理支库和商业银行、信用社办理国库经收处业务的监督和管理,规范国库代理和经收业务,确保国库资金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中国人民银行制定了《商业银行、信用社代理国库业务管理办法》,现予以发布施行。
行 长
戴相龙 二○○一年一月九日
商业银行、信用社代理国库业务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对商业银行代理国库支库和商业银行、信用社办理国库经收处业务的监督和管理,规范国库代理和国库经收业务,确保国库资金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金库条例》和《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等法规有关国库管理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人民银行可以按照机构分布情况委托商业银行代理国库支库(以下简称“代理支库”)业务。经收预算收入的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和信用社均为国库经收处。
第三条 人民银行依法对商业银行代理支库和商业银行、信用社国库经收处所办国库业务实施垂直管理。
第四条 代理支库机构的设置与财政管理体制相适应,原则上一级财政设立一级国库。
本办法所称商业银行包括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信用社包括城市信用社和农村信用社。
第五条 代理支库业务的商业银行(以下简称“代理行”)必须严格按国库业务的各项规定,加强国库业务管理,准确、及时地办理国库业务;负责对辖内各分支机构和其他金融机构办理的乡(镇)国库及国库经收业务进行监督、管理、检查和指导。
第六条 商业银行代理支库和商业银行、信用社办理国库经收处业务的会计核算手续,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国库会计核算管理与操作的规定》办理。
第二章 国库经收处的业务管理
第七条 国库经收处必须准确、及时地办理各项预算收入的收纳,完整地将预算收入划转到指定收款国库。
第八条 国库经收处必须接受上级国库及当地代理支库和乡(镇)国库的监督、管理、检查和指导,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
第九条 国库经收处应认真履行国库经收职责。在收纳预算收入时,国库经收处应对缴款书的以下内容进行认真审核:
(一)预算级次、预算科目、征收机关和指定收款国库等要素是否填写清楚;
(二)大小写金额是否相符,字迹有无涂改;
(三)纳税人(包括缴款单位或个人)名称、账号、开户银行填写是否正确、齐全;
(四)印章是否齐全、清晰;与预留印鉴是否相符;
(五)纳税人存款账户是否有足够的余额。纳税人以现金缴税时,应核对票款是否相符。
对不符合要求的缴款书,应拒绝受理。
第十条 国库经收处不得无理拒收纳税人缴纳或征收机关负责组织征收的预算收入。
第十一条 国库经收处在受理缴款书后,必须及时办理转账,不得无故压票,在各联次上加盖收(转)讫业务印章的日期必须相同。
第十二条 凡代理国库业务和办理国库经收业务的商业银行、信用社均应设立“待结算财政款项”一级科目。国库经收处收纳的预算收入,一律使用“待结算财政款项”科目下的“待报解预算收入”专户进行核算,不得转入其他科目。
第十三条 国库经收处收纳的预算收入,应在收纳当日办理报解入库手续,不得延解、占压和挪用;如当日确实不能报解的,必须在下一个工作日报解。
第十四条 国库经收处收纳的预算收入属代收性质,不是正式入库。国库经收处不得办理预算收入退付。
国库经收处收纳的预算收入在未上划以前,如发现错误,应将缴款书退征收机关或纳税人更正,重新办理缴纳手续。
第十五条 代理支库的商业银行,以及办理国库经收业务的商业银行和信用社不得违规为征收机关开立预算收入过渡账户。违反规定为征收机关设立过渡账户的,人民银行有权责令其撤销过渡账户,并将预算收入在过渡账户中滋生的利息及罚没款项缴入当地中央国库;预算收入资金按预算级次缴入相关国库。
第十六条 纳税人缴纳小额税款,凡在商业银行开有存款账户的,应直接通过银行办理转账缴税;未开立存款账户、用现金缴税的,各商业银行不得以任何理由拒收。
第三章 代理支库的组织机构和人员管理
第十七条 代理行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金库条例》及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金库条例实施细则》的规定,设立专门的国库工作机构。
代理支库年业务量在30万笔以上或年预算收入3亿元以上的代理行,必须设立国库科(股)专门办理国库业务。业务量较小、预算收入较少的代理行,经上一级人民银行批准,可设立国库专柜办理国库业务,但至少应配备3名以上人员专职办理国库业务。
第十八条 京、津、沪、渝等大城市中,代理支库业务量大且又集中于一家或几家代理行的,人民银行可以要求这些代理行的市分行专门设立机构,配备专门人员,负责对下属支行代理支库业务进行管理。
第十九条 代理支库的国库主任由代理行行长兼任,副主任由分管国库工作的副行长兼任。
第二十条 代理行应在现行国库法规和规章框架下,制定代理支库业务的内部规章制度,并报批准其办理代理支库业务的人民银行审查、备案。
第二十一条 代理支库应设置记账、复核、事后监督和国库会计主管等岗位,以确保准确、及时、完整地办理预算收入收纳、划分、报解、入库、更正、退付和预算支出的拨付等国库业务。
第二十二条 代理行应配备政治素质好、具有高中或中专以上学历、持有国家颁发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经国库专业知识培训合格后,方可正式上岗办理国库业务。国库业务人员应保持相对稳定,人员变动情况应报人民银行备案。
第二十三条 代理支库的负责人要以身作则,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敢抓敢管,杜绝风险隐患。
第四章 代理支库的职责和权限
第二十四条 代理支库的基本职责如下:
(一)根据政府预算收入科目以及现行的财政管理体制确定的预算收入级次、分成和留解比例,准确、及时、完整地办理各级预算收入的收纳、划分、报解、入库;
(二)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金库条例》及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金库条例实施细则》等法规和规章的规定,为同级财政机关开立预算存款账户。根据同级财政机关填发的预算拨款凭证及时办理同级预算支出的拨付;
(三)按照国家政策、法规规定的退库范围和审批程序,凭财政机关或其授权单位开具的预算收入退还凭证,审核办理预算收入的退付;
(四)对各级预算收入和本级预算支出进行会计账务核算;按照人民银行的要求,定期向上一级国库和同级财政、征收机关报送或提供有关报表;定期与财政、征收机关对账签证,保证数字准确一致;
(五)协助同级财政、征收机关督促纳税人及时缴纳预算收入,组织预算收入及时入库。根据征收机关开具的缴款凭证核收滞纳金。按照国家税法协助征收机关扣收屡催不缴纳税人应缴的预算收入;
(六)监督管理和检查指导辖区内各分支机构和其他金融机构办理的乡(镇)国库及国库经收处的工作,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
(七)办理上级国库交办的与国库有关的其他工作。
第二十五条 代理支库的主要权限如下:
(一)有权督促检查辖区内各乡(镇)国库和国库经收处办理国库业务的情况,以及征收机关所收预算收入款项是否按规定及时、足额缴入指定收款国库;
(二)对于任何单位或个人擅自变更财政机关规定的各级预算收入划分办法、范围和分成留解比例,以及随意调整库款账户之间存款余额的,有权拒绝执行;
(三)对不符合国家政策、法规规定的范围、项目和审批程序,要求办理预算收入退付的,有权拒绝办理;
(四)对违反有关规定,要求办理预算收入汇总更正的,有权拒绝受理;
(五)对违反财经制度规定的同级财政存款的开户和预算资金的支拨,有权拒绝拨付;
(六)对不符合规定的凭证,有权拒绝受理;
(七)对任何单位和个人强令办理违反国家规定的事项,有权拒绝执行并及时向上级国库报告。
第二十六条 同级财政预算资金应存入同级代理支库为财政开立的地方财政预算存款账户,所有的预算支出均通过此账户拨付。
第二十七条 代理支库办理的拨款、退付业务实行三级审核制度。代理支库的经办人员、国库部门负责人(或国库会计主管)和国库主任,按照规定的审核权限,履行审核手续,及时、准确地办理拨款、退付业务。
第二十八条 代理支库应加强对同级财政预算拨款的监督和管理,发现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一律拒绝受理:
(一)凭证要素不全的;
(二)擅自涂改凭证的;
(三)大小写金额不符的;
(四)小写金额前不写人民币符号的;
(五)大写金额与“人民币”字样间留有空白的;
(六)前后联次填写内容不一致的;
(七)拨款金额超过库存余额的;
(八)“预算拨款凭证”第一联及信、电汇凭证的第二联未加盖拨款专用印鉴,或所盖印鉴与预留印鉴不符的;
(九)拨款用途违反财经制度规定的;
(十)拨往非预算单位又无正式文件或书面说明的;
(十一)超预算的;
(十二)预算级次有误或所填科目与政府预算收支科目不符的。
第二十九条 代理支库办理预算资金拨付,应于接到拨付指令当日及时办理,不得延误、积压;如当日确实不能办理的,最迟在下一个工作日办理。如遇特殊情况不能在规定时间内拨付的,必须向国库主任(副主任)报告,并在“柜面监督登记簿”的“其他事项”栏中注明,由国库主任(副主任)签字。
第三十条 代理支库应加强对各级预算收入退付的监督和管理。除按规定加强对退库申请书和预算收入退还书的要素进行审核外,有以下情况之一的,也不予受理,并将有关凭证退还签发机关:
(一)地方政府、财政部门或其他未经财政部授权的机构,要求国库办理中央预算收入、中央与地方共享收入退库的;
(二)未经上级财政部门授权的机构,要求国库办理上级地方预算收入或共享收入退库的;
(三)退库款项退给非退库申请单位或申请人的;
(四)口头或电话通知要求国库办理退库的;
(五)要求国库办理退库,但拒不提供有关文件或依据、退库申请书和原缴款凭证复印件的;
(六)超计划又无追加文件要求退库的;
(七)其他违反规定要求国库办理退库的。
第三十一条 代理支库除做好自身业务工作外,还应持上级人民银行核发的“中国人民银行国库业务检查证”定期或不定期检查、辅导辖区内各分支机构和其他金融机构办理乡(镇)国库和国库经收处执行国库制度的情况。并配合上级国库部门对辖区内在国库业务中发生的重大问题进行核查。
代理支库应将检查辖区乡(镇)国库和国库经收处办理国库业务情况,每半年汇总一次,分别在当年7月31日和次年1月31日前报上一级人民银行。人民银行每年对代理支库检查过的乡(镇)国库和国库经收处进行抽查。
第五章 代理支库审批、设立和撤销的管理
第三十二条 代理支库原则上应设在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未设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的地区,经人民银行商当地财政部门选择审定,代理支库也可设在其他商业银行。
第三十三条 代理支库业务的商业银行,必须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金库条例》及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金库条例实施细则》和《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国库会计核算管理与操作的规定》等法规、制度,认真办理各项国库业务。
第三十四条 代理支库名称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金库××县(市)支库(代理)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金库××市××区支库(代理)。
第三十五条 代理支库的设立条件。代理支库的金融机构必须是经过人民银行批准设立,具有良好的信誉,较好的经营业绩,配备专职人员,内控机制健全,资金结算渠道畅通,核算工具先进,认真履行国库职责,并能按规定设置国库工作机构的金融机构。
第三十六条 设立代理支库的审批权限。商业银行分支机构代理支库的,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分库商同级财政部门后,由分库审批。已经办理代理支库业务的商业银行必须补办审批手续。
第三十七条 代理支库的审批程序。凡要求代理支库的商业银行,应向上一级人民银行提出书面申请。上一级人民银行审议后,附书面审议意见报分库。
代理申请书中必须包含本商业银行对代理支库业务的机构、岗位设置和人员配备情况,对办理国库业务的承诺和内控管理措施等内容,并必须提供以下书面资料:
(一)人民银行颁发的经营金融业务许可证复印件一份;
(二)上两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复印件各一份;
(三)相关的内部管理制度和资金结算情况报告;
(四)金融机构负责人、拟设国库机构负责人或办理国库业务负责人、主要经办人员情况简介。
分库对上述材料审查后,认为符合代理支库条件的,由分库向商业银行颁发“代理支库资格证书”,并与其签定“代理支库业务协议书”,明确商业银行代理支库业务的有关问题,具体填制内容由各分库确定。分库将上述审批资料按代理行归档保存。
商业银行凭“代理支库资格证书”和“代理支库业务协议书”办理当年代理支库业务。“代理支库业务协议书”一式三份,一份分库留存,一份当地人民银行留存,一份代理行留存。
第三十八条 代理支库的年审。每年终了后,代理行必须在新一月底之前以该行正式文件形式,向上一级人民银行报告上的代理情况。收到代理行提交的年审材料后,人民银行必须在十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查,并提出对代理行的年审意见。
年审合格的,上一级人民银行批准代理行继续代理国库支库业务的,经上一级人民银行颁发新的代理资格证书,并与其签定新代理支库业务协议书后,代理行方可继续办理国库业务。年审期间,不论代理行年审是否合格,在人民银行下发新代理资格证书前,其支库业务仍由原代理行办理。
年审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
(一)年国库业务量;
(二)年预算收、支情况;
(三)年内国库业务人员和主管国库工作的各级领导人员及变动情况;
(四)年内自身国库工作开展情况;
(五)年内对辖区内乡(镇)国库或国库经收处的检查情况;
(六)同级财政、征收机关对代理行办理国库业务的书面意见;
(七)年内审计、检查部门的审计、检查结论;
(八)年内国库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九)相关问题的解决措施及取得的成效;
(十)今后改进和努力方向。
第三十九条 代理支库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即为年审不合格:
(一)机构不健全、人员不到位、内部管理不严、制度不落实,存在风险隐患的;
(二)发生国库资金挪用、盗窃案件的;
(三)存在严重的税款延解、占压现象的;
(四)对财政、税务等部门签发的拨款、退库凭证审核不严,造成资金损失,有连带责任的;
(五)国库业务核算质量低,屡次发生差错又无改进措施或改进无成效的;
(六)对自身或辖区内乡(镇)国库和国库经收处发生的重大问题隐匿不报的。
第四十条 上一级人民银行建立“代理支库年审登记表”,将代理支库上报的年审资料,按、附“代理支库年审登记表”后装订存档。并将代理支库的年审情况和违纪、违规、违法情况送人民银行监管部门,记入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档案和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档案。
第六章 罚
则
第四十一条 代理支库在业务检查中,发现辖区内乡(镇)国库和国库经收处有占压、挪用税款等违规、违法问题,应及时向上一级人民银行报告,上一级人民银行核实后,视情节轻重,按有关法规、制度的规定,对有关商业银行、信用社进行处罚。行政处罚决定书由上一级人民银行下达。有关违规行为的处罚标准如下:
(一)商业银行、信用社占压、挪用所收纳税款的,按《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予以处罚;
(二)国库经收处不按规定设置“待结算财政款项”科目核算其经收税款的,视情节轻重,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
(三)国库经收处将经收税款转入“待结算财政款项”以外其他科目或账户的,视同挪用预算收入处理。并视情节轻重,处5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的罚款;
(四)国库经收处拒收纳税人缴纳的现金税款或纳税人存款账户余额充足而拒绝划转税款的,视情节轻重,处5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的罚款;
(五)乡(镇)国库和国库经收处压票不按规定入账的,按《违反银行结算制度处罚规定》的有关条款进行处罚;
(六)对上述违法、违规业务的直接责任人员和主管领导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二条 代理支库在业务检查中,发现辖区内乡(镇)国库或国库经收处有占压、挪用税款等违法、违规问题而隐匿不报的,除对乡(镇)国库或国库经收处按前条所列标准予以处罚外,对代理行要视情节轻重处5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的罚款,直至取消其代理资格。
第四十三条 对代理行在办理国库业务中的违法、违规问题,由上一级人民银行按本办法第四十一条所列处罚标准进行处罚。
凡有以下情况之一者,代理行的上级行应要求代理行限期改正、并对直接责任人员予以纪律处分。人民银行可对代理行提出警告、并要求限期整改,情节严重的,可撤销其代理资格,并依法追究直接责任人员和主管领导的责任:
(一)未按规定切实履行国库职责、发挥国库在预算执行中的促进、反映、监督作用的;
(二)违反国库有关规章制度,影响国库资金安全的;
(三)利用代理支库业务之便,截留、占压、挪用、拖欠、转存国库资金的;
(四)擅自为征收机关开立预算收入过渡账户或将预算收入存入征收机关在该行设立的经费账户或其他账户的;
(五)其他违反国库规定的行为。
第七章 附
则
第四十四条 代理支库的代办业务费,按受理各种原始凭证的笔数,以适当标准计付。具体计付标准和拨付办法由上一级人民银行与当地财政部门商定后,由当地财政拨付至人民银行,再由人民银行拨付至代理行。
商业银行经收预算收入计付代办业务费的标准、办法,由基层人民银行商当地财政部门确定。
第四十五条 代办业务费主要用于代理行办理国库业务的机器、设备的配置,以及代办人员的培训、奖励等费用的支出。
第四十六条 本办法中涉及的罚款收入,应按规定就地缴入中央国库。
第四十七条 代理支库应按规范名称统一对外挂牌。其代理支库业务所用印章,由各分库按规定样式统一刻制。
第四十八条 代理支库资格证书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印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分库领取、下发。代理支库业务协议书由各分库印制,辖区内统一。
第四十九条 本办法自2001年2月1日起执行。1989年12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与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联合发布的《专业银行办理国库业务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第四篇:商业银行国库集中支付代理业务问题探讨
商业银行国库集中支付代理业务问题探讨
商业银行国库集中支付代理业务问题探讨 孙宗印 孙广通
关键词:商业银行;国库集中支付;代理业务
文章编号:1003-4625(2006)10-0026-03中图分类号:F830.44文献标识码:A
一?商业银行代理国库集中支付业务的现状及重要意义
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是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从2001年开始,我国开始进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试点工作,截至2005年12月底,中央160多个部门均不同程度实施了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并将改革实施到所属3300多个基层单位?地方36个省市区全面推行改革,并将改革推进到200多个地市和500多个县?国库集中支付体系已经初步形成?
国库集中支付,就是通过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所有财政性资金都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管理,支出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支付到商品和劳务供应者或用款单位?在此过程中,代理银行承担着开立财政零余额账户?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以及财政资金的清算支付?授权支付中的额度控制?支付信息的反馈与监控等大量具体而又繁杂的工作任务?因此,商业银行是实现财政集中支付的桥梁,是国库集中支付的最终环节,是监控国库集中支付的信息来源渠道,是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是否成功的关键所在?所以,解决商业银行代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不断完善商业银行国库集中支付代理业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商业银行国库集中支付代理业务存在的问题
(一)国库集中支付法律法规体系有待完善
首先,现有国库集中支付的有关法规比较零散,没有形成统一的体系?代理银行在办理业务时,要依据的办法规定太多,不利于经办人员熟悉业务?自从2001年3月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印发《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方案》以来,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以及各级财政部门依据此文件制定了一系列的配套办法,每年都有若干文件出台,对有关业务不停地进行修订?例如,针对年终结余资金,2002年至2005年每年都有不同的规定,对更正和退回?预算科目变更等也有不同的文件规定,2004年财政部又依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调整票据?结算凭证种类和格式的通知》,取消了《财政授权支付凭证》在中央授权支付业务中的使用?地方国库集中支付业务的规章体系情况也差不多?
其次,不同法规规章之间缺乏有效衔接,相互配合不够,代理银行经办人员执行时不容易把握?例如,国库集中支付实行商业银行先垫付款?后与国库清算,但2004年10月人民银行新颁布的《支付结算办法》仍然规定支付结算必须遵守“银行不垫款”的基本原则,没有对国库集中支付业务的特殊性作出例外规定?2005年《中央单位国库集中支付代理银行垫付资金计息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代理银行在15:30以后受理的某些业务要当日垫付款,但不与国库单一账户清算,这样零余额账户日终就成了“负余额”,这与“零余额”的概念已经有了较大的偏离?
再次,国库集中支付的有关规章制度都是以部门规章的形式出现的,这样一个重要的财政工作,没有像《预算法》那样上升到法律的层次,对包括商业银行在内的各方当事人的约束力还不够强?
(二)业务处理自动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首先,国库集中支付涉及成千上万家预算单位?无数笔业务,业务量非常大,业务的自动化处理程度直接关系到支付的及时性?准确性,直接关系到代理银行的业务办理效率?目前商业银行国库集中支付代理业务的自动化水平还不高,改进的余地还很大?例如,在授权支付的额度控制环节,链条比较长,自动化程度还不高?就中央财政而言,各预算单位根据部门预算申请分月用款额度计划,经财政部批复后,财政部将额度通知单提交中国人民银行和代理银行总行,代理银行再将额度录入(或磁盘倒入)自己的代理业务系统;预算单位用款时,代理银行再将预算单位填写的有关信息录入本行的代理业务系统查询并申请额度支付,对同样的信息存在多次手工录入的重复操作程序,出错的可能性提高,而效率却不高?
其次,资金清算的自动化程度也不高?虽然现在各代理银行和人民银行的资金清算系统已经比较发达,但是由于代理银行在办理资金清算时,在资金的支付环节要逐笔人工干预,然后还要与总行进行清算,代理银行总行要对全行的代理情况进行汇兑核对后再与中国人民银行进行清算?这些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失误都会影响国库集中支付业务的正常办理?
另外,在信息反馈和对账环节仍以纸质单据传递为主,除财政的信息监控外,其他环节都有纸质单据(如报表和对账单等)在传递,没有充分利用发达的网络给办公带来的便利,增加了代理银行的工作量?
(三)部分业务环节存在安全漏洞
首先,启用新结算凭证后,结算环节存在安全漏洞,影响代理银行的正常清算?2004年发布的《财政部关于中央预算单位财政授权支付业务的补充规定》,要求停止使用《财政授权支付凭证》,同时由于漏填支付指令不属于退票理由,所以规定“代理银行收到未填明支付指令的支票和结算凭证,应当及时通知预算单位补填;如无法通知预算单位补填,造成代理银行垫付资金的”,预算单位要及时提供有关信息“供代理银行清算资金,同时要根据实际垫付资金情况,按同期活期存款利率向代理银行支付利息”?这在执行过程中问题很多,例如“零余额账户”在日终会形成“负余额”;为预算单位进行垫付款相当于融资,这与银行信贷政策存在冲突;在预算单位额度不足时,为其提供了超额度透支用款的机会;银行收取本金利息困难,很容易形成不良贷款;对个别管理较松的单位存在内部控制方面的困难,比如个别人可以和某收款人合谋签发多张未填明支付指令的支票并倒提结算,此时银行按财政部规定垫付,就会引发不少问题?
其次,资金的更正退回权限在预算单位,既不利于规范预算单位按预算科目和额度用款的行为,也增加了代理银行的工作量?财政部规定在办理资金退回和预算科目调整时,预算单位只需填写《财政授权支付更正(退回)通知书》,提交代理银行后,代理银行就要为其进行退回或调整科目,而不需要财政部门的审批?代理银行无法审查其退回和调整科目的合理性,如此一来,预算单位自由调配跨额度的现象比较普遍,不按预算科目用款?自由调配支出科目的现象更是频繁,支出管理不规范?对代理银行而言,不仅增加了业务量,而且在科目更正?资金退回后,相应的以前月份的对账单?报表等都要进行变更,加大了记账?对账的复杂性和工作量?
(四)部分同城特约委托收款(代缴费等)业务无法正常进行
随着电子银行业务的日趋普及,同城特约委托收款业务也在逐步由纸质结算凭证向电子结算凭证发展,由于此时收款人开户行要通过专用系统或小额支付系统的定期借记业务自动扣缴预算单位的有关款项,但零余额账户则无法实现自动扣缴,系统返回信息就为预算单位欠费?例如,广州地区同城特约委托收款的自动化水平比较高,预算单位无法通过零余额账户缴纳公用事业费或社会保障基金,只好临时通过其他账户缴纳,但这只是权宜之计?
三?完善商业银行国库集中支付代理业务的建议
(一)建立完善的国库集中支付法律法规体系
完善商业银行代理国库集中支付业务,必须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为商业银行办理业务提供法律依据和保障,同时方便银行经办人员办理业务?首先,要对现有国库集中支付的有关法规规章进行整合,对历年发布的文件进行研究梳理,将零散的各种法规制度形成统一的法规体系?其次,加大国库集中支付法规内部以及与其他规章之间的配合力度,实现有效衔接?例如,针对零余额账户日终出现“负余额”的实际情况,要么对“零余额”的概念进行修订,要么对有关制度进行修订,以防止“负余额”现象的发生?要针对国库集中支付的特殊性,对《支付结算办法》有关内容进行修订,对支付结算的基本原则?票据的使用?结算方式?支付指令的填写作出例外规定,以适应商业银行代理国库集中支付业务的需要?再次,要以建立完善的国库集中支付法规体系为起点,不断提高其法律层次,逐步实现由部门规章向《国库集中支付法》的过渡,与《预算法》形成统一的法律体系,提高对包括商业银行在内的各方当事人的约束力?
(二)推进业务处理自动化建设
总体思路是加快“金财工程”建设,依托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现有网络,建立现代化的财政管理信息网络系统,实现财政部门?人民银行(国库)?预算单位和代理银行之间的资源共享,以便实时处理预算资金的信息传输和资金清算,加快资金周转速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同时,自动化处理水平的提高, 有利于延长代理银行的业务受理时间,对于避免《中央单位国库集中支付代理银行垫付资金计息管理暂行办法》中规定的部分垫付业务具有重要的意义?
就额度控制而言,要实现预算单位申请用款计划?财政部门网上审批,支付指令(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额度信息通过网络实时传输到人民银行和商业银行;预算单位进行授权支付用款时进行网上申请,有关信息共享到代理银行,预算单位主动提交结算凭证或代理银行收到收款人提交的预算单位开出的结算凭证后,代理银行在系统中进行确认核对并办理支付,有关业务信息在整个一体化的网络系统中运行,提高额度控制的自动化水平?
就资金清算而言,要实现与额度控制的自动匹配和自动化支付?代理银行完成上述额度进行确认核对后,有关支付信息进入了各方共享的财政管理信息网络系统,由系统自动完成资金的支付?经办行与总行的清算?代理银行总行与人民银行国库部门的清算等操作,最好是系统依次自动完成,减少人工干预,提高自动化处理水平和资金清算效率,减轻代理银行经办人员的压力,大大提高资金清算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另外,要提高信息反馈和对账环节的电子化程度,由代理银行自动生成对账单?统计报表等电子文档并加盖电子印章,由需要对账的预算单位?财政部门?人民银行等各方在网上自行下载使用?代理银行可以根据预算单位的情况,不断在预算单位中推广使用网上银行等电子化银行,减轻代理银行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三)修订有关业务制度,堵塞代理环节的漏洞
针对商业银行代理国库集中支付业务存在的一些可能出现问题的环节,要修订有关制度,堵塞安全漏洞,规范预算单位的支付行为,保障代理银行的利益?针对停止使用《财政授权支付凭证》?启用新结算凭证后结算环节存在的安全漏洞,要对《票据法》和《支付结算办法》进行修订,增加例外条款,《票据法》要增加“漏填支付指令”作为退票理由的条款,对预算资金的更正退回权限,可以保留预付医药费的余额退回等部分权限,其他权限均要上收到财政部门,经预算单位申请财政部门审批后,代理银行根据财政部门的通知办理资金退回和预算科目的更正?
(四)多种途径解决同城特约委托收款业务问题
为解决电子自动扣缴后预算单位无法使用同城特约委托收款结算方式的问题,以满足预算单位缴纳公用事业费或社会保障基金等款项的需要,目前,可以选择的途径有:财政部门协商收款单位开通网上申请和支付,在固定时间由预算单位进行网上缴费申请,并通过网上银行向经办行发出电子支付指令,从零余额账户支付;财政部门?人民银行协商收款单位和所有商业银行,调整现有自动化缴费系统,对预算单位的零余额账户添加特别标志,在对零余额账户进行自动扣缴时, 系统自动转为需要代理银行经办人员手工干预后付款?这些可能的解决方案,均需要财政部门?人民银行?预算单位?收款单位甚至地方政府共同协作才能完成?
参考文献:
[1]孙汝祥.现代国库管理制度将在全国建立[N].中国经济时报,2005-11-8.[2]邱益林.深化我国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思考[J].审计月刊,2005,(8).[3]万华利,王红.国库集中收付改革:急盼法规助力[N].金融时报,2005-11-28.[4]金琳.零余额账户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责任编辑:李琳)
第五篇:福建省招标代理业务作业暂行规程
第1章 总则
1.1 为了规范我省工程建设项目的招标代理业务作业,提高招标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和《福建省招标投标条例》等国家和地方有关的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规程。
1.2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建设项目招标代理业务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代理机构(以下简称代理机构)应当执行本规程。
1.3 本规程所称工程建设项目招标代理(以下简称招标代理),是指工程建设项目招标代理机构接受招标人的委托,从事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重要设备(进口机电设备除外)、材料采购招标的代理业务。
1.4 应当建立内部管理规章制度,明确职责,规范行为,严格履行招标代理合同。
1.5 在招标代理中不得有下列行为:
1.5.1 从事同一工程建设项目的招标代理和投标咨询活动; 1.5.2 超越招标代理资格许可范围承揽工程建设项目招标代理业务; 1.5.3 明知委托事项违法而进行代理;
1.5.4 采取行贿、提供回扣或者给予其他不正当利益等手段,或违反物价部门规定。低价恶意竞争,承接工程招标代理业务;
1.5.5 转让工程建设项目招标代理业务;
1.5.6 泄露应当保密的与招标投标活动有关的情况和资料;
1.5.7 与招标人或者投标人串通,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
1.5.8 拒不执行招投标监管部门或机构依法责令改正的通知;
1.5.9 擅自修改经招标人确认并加盖了招标人公章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代
理成果文件;
1.5.10 涂改、倒卖、出租、出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工程建设项目招标代理资格证书;
1.5.11 伪造、隐匿工程招标代理过程文件及成果文件; 1.5.12 法律、法规和规章禁止的其他行为。
1.6 应当自觉接受并配合招投标监管部门等监督执法机关的监督检查。
第2章 委托代理合同和招标项目组
2.1 代理机构从事招标代理业务,应当与招标人签订书面合同,在合同约定的范围内实施代理,未经签订书面合同的,不得实施代理作业。
2.2 招标人(委托人)和代理机构(受托人)应当按照建设部、国家工商总局发布的《建设工程招标代理合同(GF-2005-0215)》范本签订招标代理委托合同。招标代理合同应明确:
2.2.1 委托招标代理工作的具体范围和内容;
2.2.2 委托人和受托人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双方的指定联系人; 2.2.3 委托人向受托人提供本工程招标代理业务所需的资料和资金落实情况资料及时间要求;
2.2.4 受托人组织招标工作的内容和时间(招标方案)要求,完成招标工作的相关咨询服务内容;
2.2.5 按照国家和省物价管理部门的规定收取招标代理服务费和工程造价咨询服务费,招标代理和造价咨询服务费上下浮动比例须符合有关规定;
2.2.6 在招标代理业务范围内委托人和受托人双方各自应承担的费用和重新招标双方应承担的责任和费用;
2.2.7 招标代理服务费和工程造价咨询服务费的预付额度(比例)和支付
时间。
2.3 依法公开招标项目的委托代理合同签订后应在办理该项目第一次招标文件材料备案的同时报招投标监管部门或机构备案。
2.4 签订委托代理合同后,代理机构应设立项目组,指定项目负责人和配备项目组其他成员。
第3章 招标方案
3.1 应当按照合同约定的内容和时间向招标人(委托人)提交招标方案,包括:
3.1.1 发包方案,包括招标项目概况,招标方式,发包工程价格(工程估算价、勘察设计、监理收费标准、货物价格),招标公告发布的媒体、网站和场所,发售标书、图纸的场所和方式,拟采用的招标文件范本,对投标人的资格审查方式,评标办法,计价方式和依据,工程款支付时间和比例,工期要求、质量标准,投标担保方式、金额;
3.1.2 在收到委托人提供完成代理招标业务所需的全部资料后编制和提交招标文件(含招标公告、资格审查文件)的时间;
3.1.3 编制和提交造价咨询文件(工程量清单预算书等)的时间(若有委托时适用);
3.1.4 发布招标公告、出售招标文件、发布控制价、发布答疑纪要的计划时间;实行资格预审项目的,还应包括发布资格预审公告、出售资格预审文件、审查潜在投标人资格、确定潜在投标人的计划日期;
3.1.5 需组织现场踏勘和集中答疑的,组织现场踏勘和答疑的计划日期; 3.1.6 截标、开标、评标的计划时间和地点; 3.1.7 发出中标通知书、中标结果公示的计划时间;
3.1.8 向委托人提交工程合同(草案)的时间;
3.1.9 向委托人和招投标监督部门或机构提交招投标情况书面报告的时间。
3.2 应当按照委托人同意的招标方案组织招标。在作业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需要调整招标方案的,应事先向委托人报告并获得同意后实施。
第4章 编制招标文件
4.1 应当与招标人充分沟通,向招标人索要编制招标文件所需的项目资料,在不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定的前提下,按照招标人确认的招标方案编制招标文件,并按约定的时间向招标人提交招标文件。
4.2 依法必须招标的政府投资项目,国家或者省级行政监督部门已编制相应示范文本的,招标代理机构在编制招标公告、资格审查(预审)文件和招标文件等代理业务文本时应当使用。
4.3 实行资格预审的项目,其招标文件一般应与资格预审文件同时编制完成,同时送审。
4.4 招标公告、资格审查(预审)文件、工程量清单均是招标文件的组成部分,招标代理机构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向投标人(潜在投标人)提供完整的招标文件。招标公告的内容与资格审查(预审)文件或招标文件的相关内容应一致;资格审查(预审)文件的内容应与招标文件的相关内容应一致。
4.5 编制招标文件应符合以下要求:
4.5.1 招标文件的内容应当完整,一般应当载明以下主要内容: 4.5.1.1 招标人名称、项目名称及基本情况; 4.5.1.2 项目数量、规模和主要技术、质量的要求; 4.5.1.3 项目完成期限或者交货、提供服务的时间;
4.5.1.4 对投标人资格、投标文件、投标有效期限的要求; 4.5.1.5 提交投标文件的方式和地点、截止时间、开标地点、时间; 4.5.1.6 投标人递交投标文件的人员需提交原件验证的要求; 4.5.1.7 投标人参加开标会的人员以及身份证件要求; 4.5.1.8 开标、评标程序以及评标的标准、办法; 4.5.1.9 投标保证金、履约担保、投标报价的要求;
4.5.1.10 图纸、格式附录等招标相关资料和技术文件的要求; 4.5.1.11 合同主要条款及协议书格式; 4.5.1.12 受理投诉的行政监督部门。
4.5.2 在招标文件中,对于同一个问题的描述前后内容应当一致。4.5.3 招标文件中规定的实质性要求和条件,应当用醒目的方式标明,不得以特定的生产供应者及其提供的产品或者服务为依据;如果必须引用某一生产供应者的技术标准才能准确或者清楚地说明拟招标项目的技术标准时,应当标明“或相当于”的字样。不得在招标文件中提出与招标项目不相适应的资质要求;不得规定含有倾向或者排斥潜在投标人或者将应由招标人承担的义务转嫁给投标人等不公平的其他内容。
4.5.4 招标文件应当规定项目合理的投标有效期。投标有效期从投标人提交投标文件截止之日起计算。
4.5.5 使用财政性资金的工程项目,在招标文件中确定的标准、规模、内容等应当控制在项目审批部门核定的范围内。对工程建设项目的工程价款结算办法,国家和我省已有明确规定的,招标文件相关内容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编制;招标文件要求中标人提供履约担保的,应当同时明确向中标人提供工程款支付担保。
4.5.6 对于工程施工项目招标,还应当明确预算价和投标报价编制依据、5
计价方式、价格风险包干范围、设计变更的工程款调整的计价办法等计价相关内容。对于实行固定总价合同的,还应明确中标后工程量清单的核对确认时间。
4.5.7 监理项目招标,应明确监理收费标准。
第5章 招标文件材料报备
5.1 招标过程中的文件材料包括:招标代理合同、招标公告、资格预审公告、资格预审文件、资格预审结果、招标文件(含工程量清单和工程预算书)、修改招标文件内容的答疑纪要或补充通知、中标通知书、招投标情况书面报告。
5.2 招标过程中的文件材料,应按规定向招投标监管部门或机构及时报备。5.3 招投标监管部门或机构依法要求改正的,代理机构应及时执行。
第6章 发布招标公告和出售招标文件
6.1 采用资格后审的招标项目,应当发布招标公告;采用资格预审的招标项目,招标代理机构应当发布资格预审公告,并在资格审查后向合格的申请人发出投标邀请、向资格预审不合格的申请人发出资格预审结果通知书,同时做好合格申请人名单的保密工作。
6.2 依法必须公开招标的项目,应当在国家有关部门或者省人民政府指定的报刊、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发布招标公告。在两家以上媒体发布同一项目招标公告的,公告内容应当一致。招标公告(资格预审公告)还应当按照项目所在地招投标监管部门规定的媒体和场所发布。
6.3 招标公告(资格预审公告)中出售招标文件(资格预审文件)的时间和地点应符合招投标监管部门或机构的规定,并按照招标公告(资格预审公告)约定的时间和地点出售招标文件(资格预审文件),按项目所在地招投标监管部门或机构的规定向购买人提供购买凭证。所有工程建设项目的招标文件(或资格
预审文件)出售时间不得少于5个工作日。
6.4 采用记名方式出售招标文件(资格预审文件)的,在做好登记的同时,应注意做好保密工作,不得泄露购买人名单和数量;采用无记名方式出售招标文件的,不得要求购买人提供任何证件,不得登记任何与购买人身份有关的信息。
第7章 组织现场踏勘、答疑和澄清
7.1 采用记名方式出售招标文件且招标文件约定组织现场踏勘和答疑会的,应按规定的时间和地点组织投标人前往现场踏勘,并做好答疑会的准备工作,开好答疑会。投标人可不派人参加现场踏勘和答疑会;在组织投标人前往现场踏勘或召开答疑会时不得点名或签到。答疑会上投标人(潜在投标人)提出的问题,可以在会上做出说明,一时无法在会上做出说明的,会后应及时与业主及有关单位协商。不管是否在会上做出说明,均应以书面文件形式发给所有购买招标文件的投标人(潜在投标人),并以书面文件答复的内容为准,并应通知投标人的代表签字确认已经收到书面文件。
7.2 采用无记名方式出售招标文件的,不集中答疑、不组织投标人到现场踏勘,但应在招标文件中明确告知招标工程的具体位置和周边环境及投标人自行下载答疑的网站和领取书面答疑文件时间和地点,并由代理机构会同招标人在现场设置足以识别的相应标识,由投标人根据需要自行去现场踏勘;投标人对招标文件、工程量清单、工程项目现场情况及图纸(若有提供)等招标所有资料有疑问时,在规定的时间内以传真等书面方式提交代理机构,代理机构按招标文件规定的时间和网址在网上公布答疑或补充通知、在规定的地点和时间发放书面答疑文件。
7.3 招标文件发出后,除了处理投标人(潜在投标人)对招标文件提出的问题外,还应再次检查招标文件是否有错漏或不适当之处,如有发现,应及时予
以修改或补充。
7.4 对招标文件的澄清、修改或补充的,应在投标截止期前15日历天发出(采用在合理造价区间随机抽取中标人的,应在截标3个工作日前发出),如补充通知发出时距离投标截止期不足15日历天(施工招标采用在合理造价区间随机抽取中标人截标前不足3个工作日)的,应将投标截止期延后,确保上述规定。
7.5 投标人(潜在投标人)在规定答疑时间内对招标文件等资料提出的疑问,代理机构应认真研究、及时处理,并以书面的形式予以答疑;未予书面答疑的问题应有处理记录,做到有案可查。
第8章 截标、开标和评标
8.1 准备工作
8.1.1 按照招标文件约定时间和地点做好截标、开标、评标委员会组建和评标的准备工作,包括制定开标、评标计划。开标计划包括开标程序和内容、开标会纪律、唱标内容、开标会工作人员和监督(或公证)人员等,评标计划包括评标程序和内容、资格审查内容和标准、评标办法和标准、评标辅助用表,以及评标会工作人员和分工职责、会务安排等。
8.1.2 应提前与建设工程交易中心联系落实开评标场地安排和评标专家的抽取时间安排。
8.1.3 按照招标文件规定的要求,检查投标保证金情况。应安排专人在投标截止时间之后到银行索取投标保证金到帐记录资料交给评标委员会,并做好保密工作。
8.1.4 配合招标人按规定组建评标委员会。评委会中招标人代表应具有工程技术或经济类中级以上职称,并由招标人以书面形式确定,评标专家一般应按规定在国家或省级专家库中抽取;技术特别复杂、专业要求特别高或者国家有特
殊要求的招标项目,采取随机抽取方式确定的专家难以胜任,由招标人报该项目的招投标监管部门确认后,可以由招标人直接确定。评委会组成为5人或以上的单数,其中专家人数按规定不得少于评委会总人数的2/3。
8.2 截标
8.2.1 代理机构项目组工作人员至少应在截标时间前30分钟进入岗位,做好接收投标文件的准备,投标人比较多的项目,酌情提前开始接收投标文件。
8.2.2 投标人应当在招标文件要求提交投标文件的截止时间前,将投标文件送达投标地点。在接收投标文件时,应检查投标文件的密、包封等是否符合招标文件的规定,严格按照招标文件的规定内容验证登记。逾期送达和不符合招标文件密、包封规定的投标文件,应拒绝接收。
8.2.3 在招标文件要求提交投标文件的截止时间前,投标人提交补充、修改或者撤回投标文件的书面材料应予接收。补充、修改的内容为投标文件的组成部分。
8.2.4 应严格按照招标文件规定的截标时间准时向投标人宣布截标,并按规定做好已接收投标文件的保管工作,在开标前不得开启。
8.2.5 截标时投标人少于3家的,由代理机构当场宣布招标失败,并将已接收的投标文件退还相应的投标人,投标人不愿意领回的投标文件由代理机构按机要件销毁。
8.3 开标
8.3.1 应按照招标文件规定的时间和地点进行开标。如因场地或评标委员会的组建等问题需要延后开标的,应向投标人说明情况。
8.3.2 开标会主持人、唱标人、记录人和监标人应准时到岗开展工作。8.3.3 应严格按招标文件规定的程序进行开标,一般包括以下程序内容: 8.3.3.1 宣布招标项目的开标会开始,介绍开标会的主持人、唱标人、记录
人和监标人。
8.3.3.2 宣布递交投标文件的投标人数量和开标的先后顺序。
8.3.3.3 招标文件要求核验投标人参加开标会代表身份的,按规定核验并记录核验情况。
8.3.3.4 当众检查和宣布投标文件密封的完好情况,并请投标人代表签字确认。若发现投标文件密封破坏,应在继续确认密封完好的投标文件后,就密封破坏的投标文件征求所有投标人意见,若所有投标人都没有异议,应经所有投标人签字确认后方可开标;若有任一投标人有异议,应即保存所有投标文件的原状,并即报告该招标项目的招投标监管部门或机构处理。
8.3.3.5 所有投标文件密封经确认完好后(发现投标文件密封破坏,按前款规定处理后),开启投标文件、公布招标文件规定的唱标内容,并做好开标记录。
8.3.3.6 唱标结束后,征询投标人是否对唱标内容有异议,若有异议,按照投标文件的内容更正;若异议的内容与投标文件内容不一致,异议无效,并不得更改。
8.3.3.7 采用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中标法的,按招标文件规定的办法抽取K值。
8.3.3.8 主持人宣布开标会结束。8.4 评标
8.4.1 代理机构项目组人员应自始至终做好评标会的辅助工作,不得擅离工作岗位,不得在评标会上发表干扰或影响评委会评标的意见。
8.4.2 评标时,项目组应按规定做好以下工作:
8.4.2.1 介绍评标委员会各成员,请评标委员会成员推荐一名评委会主任,主持评标会,也可以由招标人指定评委会主任。
8.4.2.2 介绍或由招标人介绍招标项目的基本情况。
8.4.2.3 宣布评标纪律,介绍招标文件规定的评标程序、评审内容、评标办法和标准、评标注意事项。
8.4.2.4 收集和整理评标资料,检查评标报告和评审表格的签字情况。8.4.2.5 采用在合理造价区间随机抽取中标人办法的,按招标文件规定的办法抽取中标人,并做好记录。
8.4.2.6 保管好投标资料、评标资料,按规定做好资料的封存。
第9章 定标、中标结果公示、中标通知
9.1 评标结束后的当天或第二天,应以函件的形式将评标报告提交招标人,并在函中告知招标人在收到评标报告后15个工作日内,依法应当根据评标委员会提出的书面评标报告和推荐的中标候选人,确定中标人,并发出中标通知书。中标通知书应加盖招标人单位公章。
9.2 配合招标人做好中标通知书的发放工作。
9.3 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应当自招标人确定中标人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在规定的媒体和场所,按规定的内容公示中标结果,公示期不少于10个日历天。
第10章 投标人质疑、投诉处理
10.1 中标结果公示期内,若接到盖有投标人公章和投标人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代表签字的投标人书面质疑,应当按《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活动投诉处理办法》(国家发改委、建设部等七部委第11号令)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调查、核实、处理、反馈。
10.2 中标结果公示期内,收到有关招投标活动存在违法行为的信访件,应按《信访条例》(国务院令第431号)的规定处理。
10.3 收到招投标监管部门或机构有关招投标投诉或信访件的转办通知,应当按照转办文书的要求进行处理。
10.4 在处理投标人质疑或信访过程中发现有违法违规行为需招投标监管部门或机构进行处理的,应将调查核实违法违规行为的事实、证据材料和处理依据书面报招投标监管部门或机构依法进行处理。
第11章 合同授予
11.1 中标通知书发出后,应根据招标文件约定的内容和中标人投标文件的承诺为招标人起草合同草案,并告知招标人应按规定在中标通知书发出后30个日历天内与中标人订立书面合同。
11.2 如接到招投标监管部门或机构暂缓签订合同的通知,应及时告知招标人。
第12章 招标投标情况书面报告
12.1 应当自招标人确定中标人之日起15个日历天内,向招投标监管部门或机构提交招标投标情况书面报告。
12.2 按有关规定和招标委托代理合同约定向招投标监管部门或机构提交合同备案。
第13章 退还投标保证金
13.1 设有投标保证金或投标保函的,在中标公示期结束后的5个工作日内(因投标人投诉或质疑可能造成重新评标的,在投诉或质疑处理完后5个工作日内,但应告知投标人推迟退还投标保证金或投标保函的原因),应通知中标候选人以外的投标人到投标保证金的收款单位或投标保函的收取单位办理并退还投
标保证金或保函,同时通知投标保证金的收款单位或投标保函的收取单位开始退还投标保证金或保函的日期、退还金额、退还的投标人名称。在中标人与招标人签订合同(如中标人需提交履约担,包括中标人已按招标文件规定提交履约担保)后的5个工作日内,按前述规定的办法将投标保证金或投标保函退还中标人以及其他中标候选人。
第14章 文件归档及代理意见反馈
14.1 在招标代理工作完成前,应当妥善保存工程招标代理过程文件以及成果文件。
14.2 招标代理合同履行完毕后,除保留一套副本并妥善保存不少于五年外,其余招标代理过程文件以及成果文件应在15个工作日内移交招标人,并办理交接手续,告知招标人按工程建设项目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处理。
14.3 招标代理工作完成后,应当按规定填写《建设工程招标代理评价意见表》,并由招标人填写评价意见、盖章。
第15章 附则
15.1 本规程规定的个别程序和内容如与招标项目所在地招投标监管部门规定不一致的,按当地招投标监管部门的规定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