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军报回顾建军后大小案件 强调依法治军
军报回顾建军后大小案件 强调依法治军
2014年10月20日 09:34:39 来源:解放军报 分享到: 1
古田会议永放光芒(篆刻)
周建远作
“行动听指挥,不拿群众一个红薯,打土豪要归公„„”
1928年春的一天,毛泽东站在湖南桂东县沙田村的一个土堆上,郑重宣布“三大纪律六项注意”。这短短44个字,被称为我军“第一军规”。
走进古田,一件件珍贵的史料,吸引我们去探寻人民军队“法”的源头。
1929年冬,《古田会议决议》诞生。从此,人民军队划清了同一切旧式军队的界限,踏上向规范化、制度化、法治化发展的新途。
自建军起,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就是我军一条始终坚持的铁律。凭藉这条铁律锻造出的铁的信念、铁的意志、铁的作风、铁的本领,我军胜利迈过了一个又一个重大历史关头。
如今,人民军队走到新的历史关头。面对强军兴军和改革发展的时代召唤,习主席鲜明提出“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是强军之基”,把军队法治化摆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
强军基石坚如磐,改革潮涌柱中流。回望古田,一个重大而紧迫的时代课题摆在我们这一代军人面前:今天,该如何夯实强军之基,为国防和军队建设铺就法治轨道?
强军兴军,迫切要求将国防和军队建设纳入法治轨道。摆脱依法治军的现实羁绊,必须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
法治思维,需要理念习惯制度攥指成拳
这是一组令人深思的数据:据对3个旅团级单位调查统计,去年收到各级文电都在1000份以上,最多的3052份,接待上级工作组少则23个、多则62个。一些基层干部反映“应接不暇,晕头转向”。
这是一个令人费解的现象:同一个师的两个团,因管理理念不同,一个专设互联网吧,一个严禁官兵上互联网。同一片“法治”天空下,“东边日出西边雨”。
“五多”屡禁不止,规定五花八门,症结何在?
第54集团军军长戎贵卿一语中的:“部队管理、运行如此随意,关键是法治思维没有真正确立起来,各级依法用法的习惯还没养成!”
这个集团军所属某红军团前身,是当年“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教育试点单位。戎军长给记者讲述了当年的情形:红军官兵将这些军规写在包袱皮上、门板上、墙壁上,在行军打仗途中背诵、默写,人人烂熟于心,并严格遵行。
也许,当年红军并不知道“法治思维”这个词,但严纪律、守规矩的法治意识开始在他们头脑里扎根。正因于此,那段历史才有了更加生动的注脚:“哪里有人民军队,哪里就有‘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哪里有‘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哪里就有奇迹发生。”
历史发展到今天,“依法治军”已强调很多年,放眼全军,其成效究竟如何?记者调研发现,进步显而易见,但现实不容乐观。
——有的机关形成靠讲话、文电、开会、派工作组指导部队的思维定势,上面“千条线”,乱穿基层“一根针”,“五多”久治不愈、机关“九龙治水”。有的唯上不唯法,只听领导怎么说,不管制度咋规定。有的领导“长官意志”根深蒂固,靠习惯、凭经验和个人喜好做决策、抓工作。某团主官换了3任,营区主干道两侧的景观换了3次,由原先的樟树换成棕榈、雪松,最近又换成路灯。
这种现象说明什么?官兵们说,问题其实很明了:领导在依法决策、机关在依法指导上存在偏差。
——基层干部反映,抓基层有《基层建设纲要》,抓训练有《军事训练与考核大纲》,抓教育有《思想政治教育大纲》,抓安全有《安全工作条例》„„按说部队建设各项工作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可一年到头基层感到很忙乱,有的连队不得不靠上级通知过日子,经常是“今天不知明天干啥、上午不知下午干啥”。
忙由何起?乱自何来?官兵们说,原因其实很简单:部队在依法运转、官兵在依法履职上出了问题。
“计划不如变化,变化不如电话”“这法那法,不如领导的想法”„„走访基层部队,记者不时听到这样的顺口溜。细细品味,这看似调侃的话语中,夹杂着对依法治军、从严治军的“现实之忧”。
80多年前,面对红军队伍中的军阀做派和流寇习气,党和军队的缔造者们彻夜深思:如何建设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
捧读《古田会议决议》,我们不难找到答案:确立建军基本原则和制度、编制红军军规、修改管理条例„„字里行间,尽显法治光芒。
随着社会的进步、战争形态的演变,以及军队人员结构的变化,当前国防和军队建设面临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正在经受时代的大考。
今天,我们又该如何作答?
采访中,军委法制局领导的话令人回味:“依法治军是个涉及军队建设方方面面的重大课题,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要转变思维方式,强化法治理念。”
对此,习主席明确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努力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各项工作。”
改变,正在座座军营发生。第二炮兵某基地党委给领导班子和机关干部立下规矩:做决策、抓工作,先与规章制度对表。该基地政治部主任周建波说:“夯实依法治军、从严治军这个强军之基,肩负起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这个历史担当,迫切需要上上下下将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内化为信念、外化于习惯、固化为制度。”
没有执行力,依法治军就是一句空话。法之必行,不能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失之于散——
军法如刀,刀刀“见血”方能令行禁止
“清房难,能有打仗难?”
这句话,道出了过去不少单位清理违规超占用房面临的窘境:虽然三令五申,“令牌”一道接一道下,通知发了一摞,会议开了一堆,可清房总是不能“见底”。
原因何在?
“这难那难,硬起手腕动真格就不难!” 某集团军实现“清房归零”,兄弟单位前来取经,该集团军领导介绍说:“经验就一条,从严执纪,重拳出击,让拒不腾退者付出沉重代价!”
说起“代价”,记者在采访中听到这样一个故事:红军时期,一位屡建战功的连长想到战友被敌杀害义愤不已,遂将俘虏赶到雪地里受冻,导致两人死亡。
《古田会议决议》明确规定:禁止虐待俘虏。公判大会上,这名连长被执行枪决。
在血雨腥风的战争年代,我军以铁的纪律赢得了拥护,凝聚了力量,最终夺取革命胜利。身处和平年代的我们,应当从中汲取些什么?
某防空旅政委王信民斩钉截铁地说:“依法治行,执法必严!军法如刀,刀刀‘见血’不手软!”
“军法如刀!”那么,这把“刀”在部队用得怎样?从调研情况看,一些现象亟待下大力气纠治——
“刀”成摆设的有之。一些单位有法不依,把法规制度写在纸上、挂在墙上,表态快、调门高,就是不落实。有的违背法规制度另搞一套,单位小政策违反全军大政策,党委班子集体违规“闯红灯”。
“刀”高高举起、轻轻落下的有之。有的部队执法不严,落实规章制度就像拉橡皮筋,弹性大刚性小,可紧可松、可进可退。有的打法规制度的“擦边球”,少数人信奉“大错不犯、小错不断”。
“刀”锈了、钝了的有之。有的单位违法不究,对违纪违规的单位和个人装聋作哑、避重就轻,不敢唱黑脸,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更有甚者,发现问题隐情不报、瞒天过海。
“没有执行力,依法治军就是一句空话。无论平时还是战时,执行力就是令行禁止。”某红军团政委梁中辉说。
一个“令”字有多重?当年,该团“刘老庄连”奉命掩护大部队撤离。一令如山,82名官兵死守阵地,同3000余日军血战12小时,直至全部牺牲。
说起这段历史,该团所在师政治部主任李民感慨:“执行法规制度再难,还难得过战场的生死考验?!”
古田会议后,红军内部掀起执行决议、纠正错误的热潮,一批打骂士兵、侵占群众财物的指挥员受到严肃处理,有的还被清理出革命队伍。
军队要有军队的样子。对任何一支军队来说,庸、懒、松、散、软都是战斗力致命的腐蚀剂。执行军规、严肃军纪绝不能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失之于散。
历史映照现实,也孕育未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八项规定”、军委“十项规定”相继出台,军委总部重拳出击整肃军纪、纠治“四风”,坚决查处违法违纪违规现象,军队形象焕然一新,军心士气为之大振。
变化,体现在这样一组数据上:截至目前,全军共清退违规住房3万多套、清理超编超占车辆2万多台,清理超占兵员3万多名„„很多官兵形象地说:“八项规定”和“十项规定”是“新时期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是“时代好声音”。
“天下大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记者从军委法制局获悉,我国现行军事法规制度已达4000多部,基本上涵盖了军队建设的方方面面。采访中,不少部队领导谈到,要以“久久为功、善做善成”的精神状态和力度,推动这些法规制度落到实处,只有这样,强军之基才会更加稳固,军队改革才能顺利推进。
从严治军,不容有法外之地、法外之事和法外之人。要探索建立权力清单制度,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依法治军,成败系于从严治官从严治权
重回古田探寻治军之道,很多人提到一个名字:郭天明。
这位红四军的大队长,因为经常打骂体罚士兵,人称“铁匠”。
“铁匠”官不大,惊动毛主席找他谈话。“铁匠”危害不小,《古田会议决议》专门为他这类人定下一条军规:“废止肉刑”。
无从考证这是不是我军从严治官的第一道法令,但可以肯定的是,从那时起,官兵一致、官兵平等便作为一条治军原则,写进人民军队法典。
从当年打人的“铁匠”,到如今危害更大的“苍蝇”“老虎”,面对新的治军形势,一些部队领导思考更深:依法治军的成败,系于从严治官从严治上。然而,有的单位把“依法治军”等同“依法治兵”,把“从严治军”当成“从严治下”。
记者调研发现,类似现象并不鲜见——
同样是落实编制,某部机关责令下属单位借调人员限期归队,自己却搞“合理超编”“编外定编”;
同样是反腐倡廉,有的领导“刀口向外不向内”,在台上讲得头头是道、义愤填膺,要求部属两袖清风,而到了台下却蝇营狗苟、徇私舞弊;
同样是推进改革,有的机关和领导走不出利益藩篱,要求基层服从大局,可就是不愿动自己的“奶酪”,更不愿割自己的“肉”„„
“作为依法治军、从严治军的主体,领导和机关要建立权力清单制度,做到用权有据,防止权力滥用。”采访中,官兵们多次提及习主席的告诫:谁有资格犯大错误?我看还是高级干部。高级干部一旦犯错误,造成的危害大,对党的形象和威信损害大。
依法治军,不容有法外之地、法外之事和法外之人。如何做到从严治官从严治上?很多部队领导纷纷建言——
扎紧制度笼子。第二炮兵某基地政治部主任赵全红说,“针眼大的窟窿,进斗大的风”,制度一旦允许“特殊人”“特殊事”存在,就会产生破窗效应,总有一天守不住。要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不留“暗门”,不开“天窗”,使各级领导干部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强化权力监督。武警某部政治部主任王亚坤建议,健全完善军队巡视监察制度,对违纪问题和不良倾向,要露头就打,不能当“木匠”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更不能当“瓦匠”和稀泥。
加大惩治力度。海军某部政委喻文兵认为,应让法规成为带血的“红线”,制度成为通电的“高压线”,谁逾越了红线、触碰了高压线,谁就必须受到处罚。
坚决清除潜规则。有人认为法律条文只是摆在明面上的,具体办事还得靠心照不宣的潜规则,往往“正事邪办,邪事正办”。南京军区空军一位领导谈到,潜规则是依法治军的大忌,必须坚决予以清除,绝不能让其潜行、盛行。
从严治官从严治上,始终是我党我军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抗战时期,红军功臣将领黄克功,因逼婚未遂触犯党纪军规,被处以极刑。建国之初,刘青山、张子善贪污盗窃国家资财,被执行枪决。尤其是近年来,徐才厚、**等一批大案要案得到查处„„
海军某基地一位领导说:历史和现实昭示我们,无论什么人、不管多高职务,只要触犯了党纪国法军规,就必须受到严肃追究和严厉惩处。
国防和军队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日益凸显的结构性矛盾、体制性障碍、政策性问题,最终要靠什么破解——
深化改革,只有严明法治才能攻坚克难
从古田走来,人民军队站在了新的起点上。在迈向强军兴军的征途中,一些影响和制约战斗力提升的重大现实问题,日益成为我军改革发展的瓶颈。
比如,联合作战能力建设如何推进?
这,首先要从联合训练讲起。一位军区领导至今记得,那年他们牵头组织军兵种跨区演习,为了协调演练地域,相邻的两个军种部队竟然打起了“太极”:你等指示、我等计划,你等我来人协调、我等你登门拜访„„由于缺乏相应的体制机制,一场例行的联合训练却举步维艰。
联合训练尚且如此,联合作战可想而知。
总参有关部门领导告诉记者,尽管当前我军已经初步建立了联合作战领导体制,但这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联合作战规则协议如何制定?各军兵种信息链路如何融合?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如何培育?联合作战保障如何配套?每一个问号,都需要我们拉直。
“国防和军队改革进入了攻坚期和深水区,要解决的大都是长期积累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推进起来确实不容易。”习主席这番话,总能引发部队领导的思考——这些强军征途上的重重难关,最终靠什么来攻克?
他们从历史和现实的经验中得到了一致的答案:法制!法治!越是深化改革,越离不开法治!
很多同志谈到,曾几何时,我军很多工作靠摸石头过河来推进。而今,步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每一项决策,都可能受困于“做蛋糕”和“分蛋糕”的众口难调;每一步创新,都可能面临保守僵化和超越阶段的双重挑战;每一次突破,都可能遭遇渐进式和闯关式的路径选择„„官兵们发现,在此情况下,传统的办法不太好使了,“石头”也是越摸越少,其根本解决之道,只能是法治手段。
随着采访的深入,大量事实即可佐证——
由于缺少顶层设计和统一标准,军队信息化建设“烟囱”林立、壁垒森严,系统不兼容、数据难共享、功能不耦合„„突破这些“信息化困局”,迫切需要运用法制手段加强信息化建设集中统管。
当前,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然而其长远规划尚不清晰、体制机制有待健全、法规建设仍有空白。装备研发如何统筹、“民企参军”如何规范、社会化保障如何深化等等,都要靠立法来解决。
这些年,军事设施保护与经济社会建设在土地、空域、海域、电磁频谱等方面需要统筹协调的问题增多,损害军事设施安全和使用效能的事件屡有发生。尽管出台了很多法规制度,但其执行力在利益驱动下相对疲软,强制效益尚未形成,军地共管缺少规范。
此外,非战争军事行动组织实施、军事人力资源政策制度改革、兵役制度完善、军人退役安置、随军家属就业、退兵和伤病残人员移交等一系列重大现实问题,都离不开法规制度的牵引和规范、离不开制度机制的调整和确认、离不开法治手段的支持和保障„„
“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南京政治学院教授邱圣宏反复咂摸习主席这句话谈到,依法治军、从严治军贯穿了我军建设发展的各方面全过程。毫不夸张地说,没有法治化,就没有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没有法治化,就没有改革的破局和成功。
历史的天空,总有相似的星光交相辉映——
85年前的古田会议,“明白地规定红军的任务,军事工作系统和政治工作系统的关系,红军和人民群众的关系,士兵会的权能及其和军事政治机关的关系„„”铺下了我军第一段“法制化轨道”。
85年后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将对依法治国作出全面部署。军队要贯彻好这一治国方略,最根本的就是加强依法治军、从严治军,牢固确立其在军队建设中的全局性、基础性、战略性地位,保证军队建设沿着法治化轨道持续稳步前进。
新一轮国防和军队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历史启示我们:唯有夯实强军之基,人民军队才能中流击水,再写辉煌!
第二篇:军报培育依法治军深厚土壤 使腐败无滋生空间 2014
军报培育依法治军深厚土壤 使腐败无滋生空间 2014-10-28 08:55:25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 责任编辑:高辰
2014年10月28日 08:55 来源:解放军报 参与互动(3)
1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离不开依法治军、从严治军这个强军之基。“强国重在奉法治,强军贵在兴法治。”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必须构筑起无比厚实的法治土壤,推进依法治军的新征程。
夯实强军之基重在培育深厚的法治土壤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没有良好的环境风尚,再好的强军种子也不可能结出硕大甜美的果实。没有良好的法治土壤,建设法治军队、固牢强军之基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根之花。
法治土壤滋养法治意识。受历史传统、民族文化、法治环境、兵员素质等多种因素影响,当前一些官兵法治意识不强、法律观念淡薄、缺乏法律信仰,这是导致违法乱纪现象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良好的法治土壤,有助于官兵把法治作为判断是非和处理事务的标准,做到观念里有法、工作中讲法、用权时依法,养成信法、用法、守法、合法的好习惯。
法治土壤培养法制权威。良好的法治土壤可以消解人情观念、圈子文化等传统思维定势的不良影响,自觉把遵章守纪作为诫令准则,遏制权大于法、言胜于法、情超于法等错误思想,做到时时敬畏法度,事事依法实施,处处令行禁止。
法治土壤净化环境风尚。良好的法治土壤,可以防范“官本位”思想的蔓延,自觉把依据法规作为一种原则来坚持,把维护法规作为一种责任来履行,把遵守法规作为一种习惯来养成,把贯彻法规作为一种素质来培养,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严格遵循规律规则和法定程序,自觉接受民主监督并承担法律责任。
法治土壤消解腐败温床。腐败问题的出现虽然有体制机制上的原因,但深层次还是法治土壤不好,没有在纠治腐败上发挥应有功能。良好的法治土壤,可以映照出违法行为和腐败漏洞,更可以凝聚反腐正能量,堵住腐败缝隙,使腐败现象没有滋生空间。
拓土筑基,在破除陈规陋习中树立法治理念
法治建设好比种田,不主动播种法治理念,就会杂草丛生。固牢强军之基,贵在解决好依法治军、从严治军中的随意性、浅表化、变异性等问题,增强依法开展和指导工作的理念与定力。
突破“人治惯性”这个核心障碍。当前,想事不看法规要求看领导好恶脸色,遇事不先找法而找关系,办事不看法规怎么定而看过去怎么干,一任班子一套规,一个主官一个令,习惯凭经验办事、拍脑袋决策,以言代法、以权代法、以罚代法等违背法治精神的不良现象,在一些单位还不同程度存在,影响了部队正规化建设质量。改变这些现象,必须让“法”回归治军主导地位,跳出人治的传统窠臼,使办事依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成为官兵自觉,防止把制度当“摆设”和“弹簧”,选择性落实、随意性取舍。
校正“行不依法”这个重要偏差。目前,有的部队抓工作不善于依靠法规统揽,不能从法定的工作职能和法规制度出发谋划建设,靠突击式、运动式抓,把握不住任务的轻重缓急,导致机关忙乱、基层乱忙,疲于应付;有的受领导注意力转移、工作任务变换等影响,干工作热衷于随领导意志改变而改变,工作不遵法,办事不依法,破坏部队建设的规范性。改变这些现象,必须强化法治建设理念,依法规范用权、依法科学决策、依法对下指导、依法按纲抓建,使部队建设遵循按纲建设、依法运转、照章办事的正确轨道。
解决“特权思想”这个隐蔽错位。当前有的单位习惯把“长官意志”凌驾于“法治意志”之上,把“人情”摆在原则前面,把党性放在“关系”后面;习惯于拿着电筒照别人,严下不严上、严兵不严官、严人不严己,等等。“特权思想”衍生“双重”标准,令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发生偏移错位。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不留“暗门”、不开“天窗”,切实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使制度成为硬约束而不是橡皮筋。
固土培基,必须把法治刚性体现在战斗力建设的方方面面
法规制度好比法治土壤的防护林,没有制度的立深落实,起不到防风固沙、涵养水源的作用,就不会有肥沃的法治土壤,更不会有依法治军、从严治军的生动局面和良好效益,更无助于提高部队战斗力。由此看来,做好依法治军固土培基的工程,必须使法规制度刚性落实到战斗力建设的终端末节。
扭住要害,依法治官不含糊。党的各级干部是部队战斗力建设的中流砥柱。没有一支秉公用权、依法行政、依法带兵的过硬干部队伍,就会把依法治军的“真经”念歪,把部队战斗力建设领上歪路。因此,要突出加强对党委班子成员、特别是对主官的监督管理,督促他们做知法的明白人、守法的规矩人、执法的铁面人,始终老老实实按政策、按法规办事,带出令行禁止的好部队,立起法规制度的执行力和公信力。
盯住关键,依法选人不徇私。强军事业要在得人,关键靠人。推进部队战斗力建设,离不开一大批出类拔萃、上下公认的贤能人才。坚持公正选人用人,党委的公信力就高,部队的元气就足,建设的基础就牢,发展的步伐就快。反之,就可能上下离心,一盘散沙,一事无成。要严格落实党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等基本原则,不断提高干部选拔使用的公信度。真正把那些信念坚定、勤政务实、敢于担当、能打胜仗的优秀干部识别出来、使用起来,凝聚起能打胜仗的事业心。
突出重点,依法治训不掺假。依法训练缺乏刚性,战斗力标准就立不起来,实战化训练就抓不起来,就会影响到打胜仗能力建设。夯实强军之基,必须把依法治训作为重要切入点,严格按照大纲和“真、难、严、实”要求,坚持危中施训、险中练兵、真打实抗,牢固树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标准。要认真开展军事训练中的行政监察工作,实时监督演风考风,对形式主义和虚假作风板着面孔查、较起真来纠、硬起手腕罚,做到“零容忍”,切实让写脚本、走程序、背台词、搞摆练等歪风怪相无处遁形,不断提高军事训练实战化水平。
揪住难点,依法执纪不手软。从严治军是建设强大军队的铁律,稀稀拉拉,松松垮垮,就不能成其为军队,就打不了仗,更不可能打胜仗。好的作风,可以成就一支战无不胜的雄师劲旅;坏的作风,也可以让一支常胜之师变得不堪一击。看一支部队有没有过硬的战斗力,令行禁止、违法必究是个重要窗口,也是重要保证。要坚持做到落实规章制度必须钉是钉、铆是铆,绝不能搞变通、打折扣,任何时候都不能“挂空挡”;落实法规制度要严到边、严到底、严到位,使之成为不可触摸的“高压线”。坚持做到面子再大,大不过党性原则;感情再铁,铁不过规章制度;后台再硬,硬不过政策纪律。不搞“网开一面”和“下不为例”,切实让履职尽责“铁肩担当”不懈怠、落实规定“铁板钉钉”不动摇蔚然成风,让检查督导“铁面无私”不徇情、责任追究“铁石心肠”不手软赢得认同。
把住根本,依法抓建不走形。忙乱是影响部队战斗力建设的重要原因之一。老“五多”问题久治不愈,新“五多”接踵而来,表面看是工作方法不科学的问题,深层次反映的则是法治不严格。破除“违规抓建、经验抓建、功利抓建”等错误思想,解决新旧“五多”对部队战斗力建设的冲击与干扰,必须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筹划指导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中心工作的冲击,保证“领导有思考的时间、机关有筹划的时间、基层有落实的时间、官兵有休息的时间”,防止部队建设脱纲离谱、违规运行,始终健康发展、科学发展。
厚土强基,在提高官兵法治素养上下功夫
夯实依法治军、从严治军这个强军之基,必须把增强法治素养、提高法治能力作为重中之重,在部队形成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良好风尚。
在学习培育中奠基。广泛开展“学法规、用法规、守法规”活动,特别是把法制文化学习纳入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重点,引导领导干部自觉校正违背法治要求的思想与行为,切实敬畏法规、敬畏群众、敬畏岗位,使法规真正进入思想、进入工作、进入实践。
在价值熔铸中引领。把法治建设融入官兵日常训练和生活,时时处处用法规制度规范言行,使法治内化为道德修养、外化为行为准则。积极运用德治教育与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培育去影响和建立法治意识,运用党内生活教育引导和增强法治思维,切实让崇尚法治成为每名官兵发乎内心的好习惯、好状态。
在文化环境中熏陶。坚持把法治文化纳入军营文化建设大体系,引导官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权力观、法治观。充分运用多种载体宣传法律知识,传播法治理念,不断用法治文化滋养官兵思想。定期开展法治警示教育,让官兵在潜移默化中自觉敬畏法规、遵守法规。(戎贵卿)
第三篇:军考大纲解读——军校考试大纲[最新版]政治考点96:依法治军、从严治军
军考大纲解读——军校考试大纲[最新版]政治考点96:依法治军、从严治军
关键词:军校考试 张为臻 军校考试试题 军校考试培训 军考大纲 军考考点 士兵军考
《中央军委关于新形势下深入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的决定》鲜明提出,深入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要坚持依法与从严相统一的原则。这是军队作为武装集团的属性决定的,是建军治军规律的内在要求。
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
军无法不立,法无严不威。深入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必须坚持依法与从严相统一,既突出军队管理的特点,又符合法治建设的要求,增强全军上下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的积极性主动性。
武装集团特殊属性的具体体现。刑起于兵,师出以律。军队是执行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必须通过严格的法纪约束,才能确保高度集中统一,有效履行使命任务。依法治军与从严治军是互相兼容、互相促进的。在强调依法治军时,必须把握军队、军人、军事活动的特殊性,旗帜鲜明坚持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严格管理。防止不顾军事领域的特殊要求,将军事活动等同于社会活动,在军事领域照搬照抄、生搬硬套对普通民众、社会活动的一般要求,导致作风松散、纪律松弛,损害部队的集中统一,削弱部队战斗力。在坚持从严治军时,必须遵从法治建设的基本原则、基本规律、基本要求,注重依靠法规制度固化治军经验、规范传统做法,并通过严格执法监督,确保法规制度落到实处。
建军治军宝贵经验的科学总结。自古以来,凡是能打仗打胜仗的军队,无不明法申纪、令行禁止。早在先秦时期,就产生了丰富的以法治军思想。《孙子兵法》把“法”列为兵者五事之一,《吴子》鲜明提出了军队“以治为胜”的思想,《司马法》表达了礼法同质、刑兵一体等观点,《尉缭子》作出“凡兵,制必先定”的论断。我国古代军事法治思想,在不断探索和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军必有制、以治为胜、赏罚必信等依法与从严相统一的治军理念,打造了一支又一支纪律严明、能征善战的雄师劲旅。我军传承了古代依法从严的治军之道,自建立之初就高度重视纪律建设,军纪严明、执法如山是我军鲜明的特色和独特的优势,塑造了我军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良好形象,保证了我军从胜利走向胜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做到依法治军必须遵循从严治军铁律,从严治军必须贯彻法治原则,使依法治军与从严治军协调融合、有机统一,为实现强军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张为臻博客
打造现代化军队、有效履行使命任务的必然要求。新形势下,我军正以强军目标为引领,深化军队改革,加快战略转型。破解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难题,建立新的体制机制,需要发挥法治的重要引领、规范和保障作用。从世界新军事变革规律来看,军队的现代化不仅是装备和技术的升级,更重要的是领导管理理念和治理模式向现代法治思维、法治方式的转变,其核心和关键在于始终坚持军法从严的标准不放松,保证军队高度集中统一和令行禁止。随着我军使命任务日益拓展,军事力量建设和运用更加需要法治保障;围绕能打仗打胜仗,强化一切行动听指挥的号令意识,更加需要从严执纪;回应官兵民主法治诉求,巩固内部团结和谐,增强军队凝聚力战斗力,更加需要依法与从严的结合统一。必须密织法律之网,强化从严之威,靠依法坚持从严标准,靠从严强化法治之力,推动我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迈向崭新实践。
第四篇:张军在全国法院未成年人案件综合审判庭试点工作座谈会上强调
张军在全国法院未成年人案件综合审判庭试点工作座谈会上强
调
推动试点工作深化发展 开创少年审判工作新局面
本站三明4月18日消息
全国法院未成年人案件综合审判庭试点工作座谈会今天在福建省三明市召开。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少年法庭指导小组组长张军出席会议并讲话。张军强调,少年审判是一项常抓常新、大有发展前途的事业,要切实执行王胜俊院长提出的“坚持、完善、改革、发展”少年法庭工作八字方针,推动试点工作实践创新、深化发展,大力促进全国少年审判工作开创新局面。福建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徐谦,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马新岚出席会议并致辞。
张军指出,2006年8月最高人民法院决定在全国17个中级人民法院开展未成年人案件综合审判庭试点工作以来,试点法院少年法庭重在审判、帮教等环节改革创新,推动了中国特色少年司法制度的发展和完善,以公正、高效、文明的司法活动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赢得了社会各界的理解认同,少年法庭工作已成为我国司法人权保障领域的一大亮点。
张军强调,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预防、矫治未成年人犯罪,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是人民法院的重要职责之一,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法院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各级法院要从实践“三个至上”工作指导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少年法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一步增强做好少年法庭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贯彻好“坚持、完善、改革、发展”的工作指导方针,把少年法庭工作放到国家大局中去谋划,去思考。要紧紧围绕三项重点工作和“两为”工作主题,因地制宜,创新管理,总结完善审判实践中行之有效的特色工作制度,积极探索我国未成年人刑事、民事、行政特色审判制度,充分发挥少年法庭的综合职能作用。各地法院要在党委政法委的领导、协调下,加强与公安、检察、司法行政等部门的工作沟通与联系,大力推动建立和完善“政法一条龙”工作机制,促进形成有效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合力。要准确把握时代脉搏和人民群众对少年审判工作的新期待、新要求,以少年审判改革为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切入点,努力在少年法庭工作制度创新、队伍管理和机构建设等方面有新的建树。
张军强调,加强少年司法理论研究,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少年审判工作实践,关系到少年司法事业的兴衰成败。各级法院要认真研究分析少年司法制度产生百余年来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密切关注世界各国少年司法实践和理论发展的最新趋势,大胆借鉴适合我国现实国情、有利于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有效防控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法学理论、司法程序和工作机制,不断推动少年审判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
福建省三明市中级人民法院、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等7家试点法院在会上作了专题工作介绍。会议期间,张军还到三明中院、三明市梅列区人民法院、三明市三元区人民法院莘口人民法庭进行了调研,并接见了全国优秀法官詹红荔先进事迹报告团全体成员。
5月26日,全市法院少年审判工作座谈会在隆昌县法院召开,省高级法院刑三庭庭长王世梁、省妇联权益部部长王蜀蓉、内江市中级法院副院长颜华,市团委书记赵永韦、市妇联主任刘书平、隆昌县妇联、县团委、内江市两级法院少年审判工作相关人员参加会议。
会上,两级法院总结交流了近年来的少年审判工作,对当前少年审判工作作出部署。
会议认为,近年来两级法院积极探索少年审判工作新思路、新方式,营造了宽松、寓教于审的良好审判环境,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会议要求,少年审判工作要做到“一个到位,五个加强”,即认识到位,审判要加强,帮教要加强,创新要加强,保障要加强,宣传要加强。一是更新少年审判工作理念,注重教育性司法、保护性司法和借助社会力量参与司法,以及延伸到被告人的思想转化、道德重塑、安生立足等,在思想上认识到少年审判工作是阳光下最美丽的事业。二是更加重视少年审判工作,特别是未成年人犯罪的矫治和预防工作,要突出帮教重点,发挥法官的政治智慧和法律智慧,把帮教贯彻始终,同时认真贯彻和正确适用“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量刑上依法适度加大非监禁止刑的适用,通过不断强化审判工作来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三是结合“禁止令”与社区矫正深入开展帮教工作,以定期不定期回访、送法进社区、进校园、审判进校园等形式,搭建“沟通热线”主动联系帮教,建立多部门参与帮教长效机制。四是抓住创新是推进少年审判工作发展的关键。强化多部门合作机制,强调发挥陪审员、志愿者等的作用,邀请相关人士共同参与帮教工作,鼓励在传统的审判中引进其他法院成功的特殊审判方法。五是健全少年审判工作机构,建立相对固定的合议庭,积极创造条件建立规范的少年审判法庭,并给予经费保障。六是强化利用维权岗这一平台做好法制宣传,选取好的角度引导宣传,发挥预警、警示作用,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监督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