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读体外诊断GMP审查要点

时间:2019-05-13 20:05: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深度解读体外诊断GMP审查要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深度解读体外诊断GMP审查要点》。

第一篇:深度解读体外诊断GMP审查要点

深度解读体外诊断GMP审查要点,包含飞检案例

导读:近日,利用周末时间,花了好几个小时,整理了医疗器械体外诊断的审核要点,如果大家觉有用,请转发分享出去哦,本次整理主要参照《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体外诊断试剂现场检查指导原则》,摘取部份课件内容,又融合以往曝光的飞检内容,对《规范》全部章节进行了梳理,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检查依据:

《药品医疗器械飞行检查办法》(2015年总局令第14号)《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4年第64号)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附录体外诊断试剂》(2015年第103号)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体外诊断试剂现场检查指导原则》食药监械监〔2015〕218号

相关标准

YY0287-2017《医疗器械 质量管理体系 用于法规的要求》 略……

相关法规:

《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国务院令 650 号)《医疗器械生产监督管理办法》(局令 7 号)

检查范围: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在医疗器械设计开发、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等过程中应当遵守以上法规的要求。

责任主体:

企业应当依照以上规范的要求,结合产品特点,建立健全与所生产医疗器械相适应的质量管理体系,并保证其有效运行。

风险意识:

企业应当将风险管理贯穿与设计开发,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等全过程,所采取的措施应当与产品存在的风险相适应。

简点说明:

如何检查,查什么?怎么查?基于风险,根据产品特性、生产工艺、生产规模,围绕产品生产需要实施检查。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GMP 是体外试剂生产管理和质量控制的基本要求,旨在最大限度地降低试剂生产过程中,污染、交叉污染以及混淆、差错等风险,确保持续稳定地生产出符合预期用途和注册要求的产品,其宗旨是为保障医疗器械安全、有效,规范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

第一节:机构和人员

飞检案例:

1、企业负责人未对企业质量体系运行情况进行评估

2、企业未提供文件发放实施前培训记录

3、进入洁净区的工作人员未进行微生物知识培训,也无相关培训计划

4、洁净间直接接触物料和产品的人员未进行健康体验

5、进入洁净区需戴一次性无菌手套,但未在人员进出洁净区管理规程中明确戴手套的相关要求等

关键点:

人是生产质量管理过程中最主要的,尤其是基本的操作人员

组织机构控制;人员职责明确;培训是必要的基本保障:三项是检查必查项目

1、企业负责人:

(1)组织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2)组织实施管理评审,定期对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进行评估,并持续改进。(3)确保企业按照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要求组织生产

(4)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所需的人力资源、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5)应当确定一名管理者代表

3、管理者代表:

(1)应当负责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形成文件)、实施并保持质量管理体系(2)报告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向最高管理者和监督单位)和改进需求(3)提高员工满足法规、规章和顾客要求的意识

4、其他负责人:

(1)技术、生产、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人应当熟悉医疗器械法律法规(2)具有质量管理的实践经验(学历背景、工作经历)

(3)应当有能力对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中实际问题作出正确判断和处理

(4)体外诊断试剂生产、技术和质量管理人员应当具有医学、检验学、生物学、免疫学或药学等

2、职责权限

(1)生产管理部门和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人不得相互兼任(2)确保生产和质量管理完整性、合理性

(3)部门职责和权限清晰,职能明确完整,不交叉,不重叠,补缺位,不空位(4)任命书或授权文件应与实际权限一致 注意在组织机构图基础上,需要进一步明确产品实现过程中各环节的管理程序,出现各种问题时,如何进行协调管理,并最终实现有效控制

5、人员档案

(1)从事影响产品质量工作的人员,应当定期进行培训(如卫生、微生物学、洁净作业、安全防护等)

(2)建立人员健康档案,每年至少体检一次,患有传染性和感染性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直接接触产品的工作

6、洁净要求

(1)进入洁净室(区)应当按照程序进行净化,并穿戴工作帽、口罩、洁净工作服、工作鞋

(2)手接触产品的操作人员每隔一定时间应当对手再次进行消毒(3)裸手消毒剂的种类应当定期更换。

(4)洁净工作服和无菌工作服选择质地光滑、不易产生静电、不脱落纤维和颗粒性物质的材料制作

第二节:厂房与设施

飞检案例:

1、十万级洁净生产车间天花板有漏水和修补痕迹,有锈迹

2、产品工艺用水制水设备设置在洁净车间内,制水间地面有积水

3、企业的危险化学品库位于理化检测室内,无通风和消防等措施,《化学危险品管理规程》规定的管理职责不明确

4、换鞋间、缓冲间走廊、女一更、女二更照明灯损坏不亮

5、外包间传递窗和工艺用水制水间的入口均位于员工进餐休息室内

6、产品储存要求与实际记录等不一致

7、温湿度分布均匀性以及可能对生产过程的影响未进行验证评估

8、净化车间门口防鼠板与门框和墙壁间存在较大空隙,且不固定

9、未能按照《沉降菌监测制度》提供沉降菌的监测记录

10、阴性、阳性质粒的分装在十万级下的生物安全柜内进行,未能提供生物安全柜有关微生物的检测或检测结果,以证明其内操作环境相当于或高于10000级洁净度级别

关键点:

1、洁净室(区)空气洁净度级别 洁净度级 别

尘粒最大允许数/m3 微生物最大允许数 ≥0.5μm ≥5μm 浮游菌/m3 沉降菌/皿 100级 3,500 0 5 l 10,000级 350,0O0 2,000 100 3 1OO,000级 3,500,000 20,000 500 10(1)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试剂、免疫荧光试剂、免疫发光试剂、聚合酶链反应(PCR)试剂、金标试剂、干化学法试剂、细胞培养基、校准品与质控品、酶类、抗原、抗体和其他活性类组分的配制及分装等产品的配液、包被、分装、点膜、干燥、切割、贴膜以及内包装等,生产区域应当不低于100,000级洁净度级别

(2)阴性或阳性血清、质粒或血液制品等的处理操作,生产区域应当不低于10,000级洁净度级别,并应当与相邻区域保持相对负压

(3)无菌物料等分装处理操作,操作区域应当符合局部100级洁净度级别(4)100级的洁净室(区)内不得设置地漏

2、仓储

IVD 所用原辅材料较多,且不易辨别,贮存条件要求高,保存时限短,仓储管理必须做到:(1)与生产规模匹配,区域(待验、合格、不合格、退货或召回)必须划分清楚(2)环境控制满足产品的需求,如冷藏、冷冻、干燥等,定期的数据监控记录。(3)所有物料应明确标识和分类。(4)贮存物料不得直接接触地面

(5)建立货位卡和台帐,内容应与实物相符,并能反应出物料的基本信息。注意,所有物料必须做好标识和分类

3、厂房

(1)厂区应当远离有污染的空气和水等污染源的区域:如大气含尘浓度、含菌浓度较低,空气中有害物质较少,无严重污染源,远离铁路,码头,交通咬掉以及散发大量粉尘,烟气和有害气体的工厂,堆场等有严重空气污染,及噪声干扰的地方。

(2)生产厂房、设施是实施规范的先决条件,厂房设计布局,建造及其配套设施应与产品特性,生产规模相适应,便于清洁和日常维护

(3)不同区域不得相互妨碍,如不同产品同时或共线生产的影响,研发过程中未知因素对生产的影响,检验过程中阳性因子对 生产的影响等

(4)危险品仓库应设置在安全地方,防冻,降温,消防措施(5)厂房应当设置防尘、防止昆虫和其他动物进入的设施。

n 生产区域的调整,变动,应按照程序文件批准,必要时要进行验证。n 通常质量检验室单独建造:质量检验室单独建造的意思是不要与生产共用空调系统、洁净室等功能/空间、仪器与试剂检验要求和生产规模匹配。如:理化检验、精密仪器、生物检验、无菌检验、微生物检验、阳性对照室、留样室。PCR 产品检验室等特殊检验室要符合国家特别规定。

n 精密操作或易受环境条件影响的,如生物反应过程,或者抗原抗体制备,细胞培养,病原微生物培

养和处理,基因扩增,阳性物质培养分离等特殊生物加工技术的都必须有单独的生产空间。

4、洁净室

(1)进入洁净室(区)的管道、进回风口布局应当合理,水、电、气输送线路与墙体接口处应当可靠密封,照明灯具不得悬吊

(2)洁净室(区)的门、窗及安全门应当密闭,洁净室(区)的门应当向洁净度高的方向开启

(3)在同一洁净度区域内,人流和物流只能尽量做到单向流动,是无法明确区分的,因此所谓的人物流区分是指在人员和物料进入、传出的情况下尽量分隔洁净区(4)有毒有害传染性或污染性,具有活生物体的物料应设专区(柜)保存

(5)空气洁净级别不同的洁净室(区)之间的静压差应当大于5帕,洁净室(区)与室外大气的静压差应大于10帕,并应当有指示压差的装置(6)相同级别洁净室间的压差梯度应当合理

(7)洁净室(区)的空气如循环使用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污染和交叉污染(8)洁净室(区)内的水池、地漏应安装防止倒灌的装置(9)产尘操作间应防止粉尘扩散,避免交叉污染

(10)污染性、传染性和高生物活性的物料应当在受控条件下进行处理,避免造成传染、污染或泄漏等。

(11)生产激素类、操作有致病性病原体、芽胞菌制品的区域与其他类产品生产区域严格分开。如系多楼层建筑,在同一生产层面与其他一般品种的生产线不能共用物料通道、人员通道、包装线等,防止产品交叉污染。

(12)独立的空气净化系统,排出的空气不能循环使用。(13)危险度二级及以上的病原体操作应当配备生物安全柜,空气应当进行过滤处理后方可排出。

(14)应当对过滤器的性能进行定期检查

(15)生产聚合酶链反应(PCR)试剂的,其生产和检验应当在独立的建筑物或空间内,保证空气不直接联通,防止扩增时形成的气溶胶造成交叉污染。生产聚合酶链反应(PCR)试剂的,其生产和质检的器具不得混用,用后应严格清洗和消毒

第三节:设备

飞检案例:

1、企业未对空调净化机组中效过滤器进行压差监控

2、企业自校准温湿度计所采用的方法为非标方法,未经验证

3、企业提供的2~10μl移液器检定报告显示计量用具为万分之一天平;2μl移液器实测值为1.8μl,超过其误差2%范围规定,未对检定报告有效性进行确认

4、企业采用紫外灯对洁净车间进行消毒.未对消毐效果进行有效验证

5、企业生产体外诊断试剂产品具有不连续性,空气净化系统停机时间较长,企业尚未对不同停机时间后再次开启空气净化系统所需采取的措施进行相应的验证和规定

6、空调净化系统清洁维修保养规定初效每个月清洗一次,中效三个月清洗一次,高效过滤器每年监测完整性,但企业实际对初、中效每年更换,实际也未监测高效过滤器的完整性

7、企业生产体外诊断试剂具有不连续性,空气净化系统停机时间较长,企业尚未对不同停机时间后再次开启空气净化系统所需采取的措施进行相应的验证和规定

8、空气净化系统未进行确认和验证,未进行初中效压差监控;空调净化系统不连续运行,未对再次开启运行条件进行确认

9、纯化水微生物检测标准规定的检测量为0.1ml,药典标准规定检测量为1ml。

10、未对洁净车间工艺用水储水桶进行清洗消毒记录

11、未对纯化水的全性能检测周期进行规定

关键点:

设备是体外诊断试剂生产,必备的硬件要求,也是满足生产质量的基本条件。设备的特性和选型必须与产

品特性,生产规模相适应。便于清洁和日常维护。原则:设备的设计、选型、安装、维修和维护必须符合预定的用途,应尽可能降低产生污染,交叉污染,混淆和差错的风险,便于操作,清洁,维护,以及必要时消毒或灭菌。

(1)与生产品种、生产规模匹配,符合预期用途(工艺要求,工艺参数&质量控制,生产效率等)

(2)与检验项目要求相适应,如原材料,中间产品,成品包括精度和数量(3)计量器具及其量程和精度

(4)直接接触物料或产品的设备、容器具及管道表面及其材质(无毒、耐腐蚀、不与物料或产品发生化学反应/粘连、易于清洁,消毒/灭菌)(5)维护、维修(重大维修应再确认)

(6)状态标示(名称、规格、批号),防止非预期使用;标明清洁状态等,包括主要固定管道表明内容物名和流向

第四节:文件管理

飞检案例:

1、外来文件的收集和整理不及时,未收集新发布的法规文件和标准,并作为外来受控文件进行管理

2、无文件分发、回收、销毁记录,或分发记录与实际使用文件版本不一致,或未进行版本控制

3、记录严重失实,检查生产记录发现,某休假人员在休假期间有签字和日期

4、记录存在涂改,且未标注更改者姓名和更改日期。

5、查看企业提供的实验室检测培训资料,发现纸张背面为质检室清洁卫生记录。

6、原料入库台账使用WPS文件,可任意修改,不符合《记录控制程序》要求;未按《风险管理控制程序》的要求对风险管理文件进行存档。

关键点

文件是质量保证体系的基本要素。为保证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良好的文件系统及其记录是不可或缺的。

文件能够有效的避免信息口头交流可能引起的差错,记录是确证产品生产和质量控制的全过程的可追溯。

1、文件

(1)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包括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手册、程序文件、技术文件、法规要求等(程序文件至少有 26 个)

(2)文件的起草、修订、审核、批准、替换或者撤销、复制、保管和销毁等应当按照控制程序管理,并有(3)相应的文件分发,替换或者撤销,复制和销毁记录。

(4)文件更新或者修订时,应当按规定评审和批准,能够识别文件的更改和修订状态,防止旧版文件误用。

(5)分发和使用的文件应当为适宜的文本(批准的现行文本),已撤销或者作废的文件应当进行标识,防止误用(除留档备查外,不得在工作现场出现)

2、记录

(1)记录控制程序,包括记录的标识,保管,检索,保存期限和处置等 4 个方面

(2)每批产品应当有记录,包括批生产记录,批包装记录,批检验记录和产品放行审核记录等。批记录

(3)应当由质量管理部门负责管理,至少保存至产品有效期后一年。

(4)质量标准,工艺规程,操作规程,稳定性考察,确认和验证,变更等企业重要文件应长期保存。

(5)SOP 要保证操作者在依照实施时尽量少动脑,记录要尽量减少写字内容,尽量打钩(6)如果使用电子数据处理系统,照相技术或其他可靠方式记录数据资料,应当有所有的系统的操作程序;

(7)记录的准确性应当核对。且只有经授权人员输入或更改数据,更好和删除应当有记录(痕迹);应当使用密码或其他方式控制系统的登录,关键数据输入后,应当由他人独立进行复核。

(8)用电子方式保存记录,应当采用磁带,微缩胶卷、纸质副本或其他方法进行备份。以确保记录的安全,数据资料在保存期内便于查阅。第三节:产品设计和开发

飞检案例:

1、无设计开发输入有关记录,或输入内容与输出不一致

2、无设计开发过程及各阶段有关评审记录

3、在设计开发策划时,缺少设计开发阶段的评审和验证活动

4、生产用内标反复冻融使用,企业未对冻融次数进行规定。

5、依据《6840体外诊断试剂分类子目录》(2013版),某产品由II 类升为III类,同时预期用途发生改变。企业进行了说明书变更及相关验证与确认,但未进行设计变更评审,也未对设计更改进行风险分析

关键点

产品质量源于设计,设计和开发是摸索、探究产品作用机理、工艺过程、预期用途,风险分析、工艺技术转化的过程,是产品实现过程中的关键环境,决定产品安全有效可靠的固有特性。

研究对象包括新产品开发及老产品改进,新工艺过程及老工艺过程高进等

1、设计控制程序

应包括设计输入、设计输出、设计转换、设计评审、设计验证、设计确认、设计更改等 7 个环节进行策划

2、策划

应确定了设计和开发各阶段,以及人员职责、评审、权限,以及适合于每个设计和开发阶段的评审、验证、确认和设计转换活动

3、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贯穿于产品生命周期,必须在产品实现全过程进行风险控制,风险分析。当选用的材料、零件或者产品功能的改变可能影响到医疗器械产品安全性、有效性时,应当评价因改动可能带来的风险。

风险管理文件和记录,至少符合以下要求:

风险管理应当覆盖企业开发的产品实现的全过程。

应当建立对医疗器械进行风险管理的文件,保持相关记录,以确定实施的证据。应当将医疗器械产品的风险控制在可接受水平。

(4)当偏离计划而需要修改计划时,应当对计划重新评审和批准

(5)研制现场考核,包括研制现场及条件设施,研制过程原材料选择,来源,指标,工艺参数,技术要求,质量标准,使用说明书,试验样品等数据真实,完整,可溯源。

4、设计和开发输出资料 至少符合以下要求:

采购信息,如原材料、包装材料、组件和部件技术要求;

生产和服务所需的信息,如产品图纸(包括零部件图纸)、工艺配方、作业指导书、环境要求等;

产品技术要求;

产品检验规程或指导书;

规定产品的安全和正常使用所必须的产品特性,如产品使用说明书、包装和标签要求等。产品使用说明书是否与注册申报和批准的一致; 标识和可追溯性要求;

提交给注册审批部门的文件,如研究资料、产品技术要求、注册检验报告、临床评价资料(如有)、医疗器械安全有效基本要求清单等; 样机或样品;

生物学评价结果和记录,包括材料的主要性能要求

5、变更

(1)变更是研发过程中固有的部分,应进行记录,变更管理的程度应随产品研发的不断推进而增强

(2)任何可能影响产品质量或重现性的变更都必须得到有效控制,包括但不限于: 原辅料、标签和包装材料、配方或处方、生产工艺 生产环境、厂房设备公用系统、、验证的计算机系统 质量标准、检验方法、产品有效期/贮存条件、清洁和消毒方法。

产品品种及规格的增加或取消等

第四节:采购

飞检案例:

1、未对原材料进行分类管理。

2、未按企业自定的文件标准进行检验,或检验记录与标准不一致

3、涉及文件与记录中单位不一致的,未提供两种单位转换关系

4、企业要求对供方进行定期评价,但评价的频率(时间间隔)未明确规定;

5、对供方的评价内容与文件规定要求的评估内容不一致。

6、标准品配制用主要原材料“AFU".无相关质量标准要求。

7、企业在验收准则中,未对原材料(要求储存温度为-20±5℃)收货时的温度进行规定。

关键点

原材料的采购是产品实现过程中的基本要素之一,原材料差异直接影响最终产品的性能,采购活动控制,制约着原材料的质量,尤其用于产品质量控制的外购校准品、质控品、质控血清等,应作为采购控制的重

点,供应商稳定,来源具有可追溯性

1、采购

(1)采购控制程序,明确采购控制程度,包括:选择/评价/再评价准则,原材料供应商审核等

(2)供方选择原则,控制职责,控制程度,控制方法等,如外购组分如何控制,保证质量,许愿墙约定。

(3)鉴于采购涉及诸多因素,采购控制文件应体现由设计来决定采购;由资质评估来选择采购;由信息统计来监督采购;由采购文件来规范采购,由质量检验来控制采购

(4)体外诊断试剂主要原材料,通常来源两种方式:一种是企业自行制备,另一种是外购。n 自制的,应当明确制备原理,简单描述指标过程、质量标准和检验数据,如单抗应说明生物源性与免疫原;核酸类产品应有引物、探针的合成、纯化、验证及主要技术指标的要求。n 外购的,应当明确供应商,一旦确定不得随意更改。必须有明确的质量要求和必要的验证。(5)企业应当建立外购物料清单,建立物料验收质量标准,严格按物料的质量标准进行检验、入库

(6)通常是仓库保管员进行核对厂家(来自合格供方)、核对数量、品名、批号进行外观检验,符合要求后填写请验单,质检部门按规定进行抽样检验,出具检验报告。合格入库,不合格按不合格程序处理。

2、供应商审核,签订质量协议

总局 2015 年第 1 号通告—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供应商审核指南

包括适用范围,审核原则,审核程序,审核要点,特殊采购物品的审核及其他等六部分。审核原则:分类管理,质量合规

审核程序:准入审核,过程审核,评估管理 审核要点:文件审核,进货查验,现场审核。

3、外购标准品、校准品、质控品、生产用或质检用血液

(1)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要求单独销售的标准品、质控品需要注册。自制标准品及质控品要有配制规程及记录。(2)国家食药监械函【2008】111 号;体外诊断试剂生产企业向医疗机构购买血清,应明确用于科研或对照品,并签订严格的技术协议,明确购买数量,付费要求,签署知情同意书,确保物料的质量和稳定性。

(3)生产用阳性血的问题,法规虽然不许可,但实际实施过程中也都认可。且在 2008 年 111 号文件中做了明确规定,(4)卫生部血制品管理办法要求:血清的控制必须符合国家血制品管理规定。(5)注册管理办法规定:质控品、标准品由中国建设鉴定。(6)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危险化学品的采购

(7)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易制毒化学品和精神麻醉类药物的采购(8)菌毒株的采购必须符合国家卫生部相关规定

4、物料的贮存

(1)按照物料本身性质,如固体、液体原料应分开储存或采取相应的避免交叉污染的有效措施,挥发性物料是

(2)否有专库,是否有排风设施等,其他还应考虑温度、湿度,密闭、振动、光线,堆高(3)一般应当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

(4)复验是为了保证物料性能稳定,如物料未规定使用期限,企业应当根据物料的稳定性数据确定贮存期限,(5)贮存期内发现贮存条件变化,可能影响产品质量时,应及时复验,明确复验的流程。(6)开封进行抽样检验的物料,应进行标识,及早使用。

第五节:生产管理

飞检案例:

1、企业明确“真空包装”为特殊过程,在过程确认时考虑了时间等作为影响因素,但未考虑温度(加热电压或电流)等参数作为过程能力的影响因素

2、AFU产品配制用桶未按企业编制的《作业指导书》规定干燥存放

3、企业文件规定部分中间品若暂存超过48小时则转入-20℃保存。企业未对中间品存放时限进行验证

4、未对各种关键物料平衡时的政策可接受范围作出规定

5、企业未对使用近效期引物的影响进行研究

6、企业对购进的dNTP原料进行分装后储存,但未进行分装过程记录

7、企业文件规定已清洁和未清洁的容器具应严格分开,分区存放,并有明显的状态标识,在生产现场发现企业并未对已清洁的容器具进行标识

关键点

生产过程是风险管理的关键环节,过程控制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必要手段。规范 11 条,附录 16 条,包含了生产过程控制的要求,特殊过程确认的要求,标识和可追溯性的要求,产品包装及标签的要求和产品防护的要求等。

1、工艺规程&作业指导书

(1)按照工艺流程图,从源头查询生产全过程各工序,各环节的质量控制及净化级别。如物料领用,如何进入车间(洁净)?成品如何运出车间?人员如何进出洁净车间?工作服式样如何?(2)生产过程,诸如工作液的配制,分装和冻干,固相载体的包被和组装,显色/发光系统以及包装,贴签等

(3)中间产品控制,如何转入下道工序等。

(4)血清或血浆灭活的操作规程 SOP,灭活前后如何有效分隔,状态标识。

2、批号&编号

(1)

主要原材料、中间产品、试剂盒各组分批号不同&生产日期接近。(2)

每个组分均应有批号和有效期,试剂盒有效期以最先到的最短的为准

4、状态标识

(1)生产期间使用的所有物料、中间产品,待包装产品的容器,必要的操作室/生产工序,应当贴标签标识或以其他方式标明生产状态或物料名称,规格,批号,有明显的状态标识(2)容器、设备或设施、管路所用标识应当醒目清晰,可采用不同颜色分区被标识物 状态,如待检,合格,不合格或已清洁等

(3)不同品种产品的生产和有数条包装线同时进行包装时应当做到有效隔离,防止混淆的措施

5、清场/清洁/消毒

(1)生产结束(工序/产品)应当进行清场,确保设备和工作场所没有遗留与本次生产相关的物料,产品和文件,设备处于已清洁及待用状态。下次生产开始前,应当对前次清场情况进行确认。

(2)清场记录包括:操作间编号,产品名称,批号,生产工序、检查项目及结果,清场负责人和复核人签名,清场记录纳入批生产记录。

(3)生产设备、容器具、洁具及工作服清洁/消毒。清洁方法应当经过验证,证实其清洁的效果,以有效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

(4)清洁验证应综合考虑设备使用情况,所使用的清洁剂和消毒剂,取样方法和取样位置及相应的取样回收率

(5)残留物的性质和限度,残留物检验方法的灵敏度等因素。(6)清洁效果验证,需要建立数据支持的量化评判指标

6、包装操作

(1)包装操作前,确认操作场所,包装生产线、印刷机及其他设备处于清洁或待用状态,无上批次遗留 的产品、文件或本批次产品包装无关的物料。

(2)检查所领用的包装材料正确无误,核对待包装产品和所用包装材料的名称、规格,数量,质量状态

等符合工艺规程要求。

(3)待用分装容器是清洁的,注射量器应单独使用。以减少清洁不彻底的污染。(4)产品分装、封口后应当及时贴签,避免发生混淆或贴错标签等差错。

(5)单独打印或包装过程在线打印的信息(如产品批号、有效期)均应当检查,确认争取无误。如手工打

印,应当增加检查频次。

检查电子读码机,标签计数器等类似装置的性能,确保其准确运行。包装结束时,已打印批号的剩余包装材料应有专人负责全部计数销毁,如将未打印批号的印刷包装材

料退库,应当按照操作规程执行。

8、批记录

(1)每批产品的生产和包装过程均应有相应记录,以追溯该产品的生产历史和包装操作以及与质量有关的情况。

(2)批记录应当依据现行批准的工艺规程设计,避免填写差错,记录每一页应当标注产品名称,规格和批号/+包装形式。

(3)原版空白批记录应当经生产管理负责人或质量管理负责人审核、批准。批记录的复印和发放均应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控制和记录,每批产品的生产/包装只能发放一份原版空白记录复印件。

(4)批包装记录应当有待包装产品的批号、数量以及成品批号和计划数量。

第六节:质量控制

飞检案例:

1、现场发现“检定报告”出现测量范围的使用错误.应为无效报告.但企业未对该报吿进行确认。

2、未能提供企业规定的公司质量分析会、全厂专职质检员质量分析会、车间质量分析会有关记录

3、检测设备的检定时间已过期

4、企业对检验使用荧光PCR仪进行适用性验证,但不在说明书规定的仪器适用机型范围。

5、生产批记录中未包含进行过程检验记录。

6、未能提供企业编制《留样管理制度》中规定的留样总结分析报告。

7、未建立量值溯源程序。

8、未建立检验用质控品台账及使用记录.质控品主要技术指标缺失。

9、检验记录未记录质控品信息;检验用质控品无复验规程。

关键点

质量控制是规范实施的核心,质量控制是产品方向的最后一道关口,必须设置独立的制管理部门,配备足够的够资格的质量管理人员和质量检验人员,配备与产品生产规模、品种、检验要求相适应的场所、仪器、设备、对产品的生产质量和检验质量进行控制。

1、批检验记录

(1)包括进货检验、过程检验(中间品、待包装产品)、成品质量检验记录,以及检验报告等,可追溯该批产品所有相关的质量检验情况。

(2)除与批记录相关的资料信息外,还应当保存其他原始资料或记录,以便查阅。(3)检验记录包括:

产品或物料名称、规格、批号或供货批号,必要时注明供应商和生产商(如不同)名称或来源

依据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操作规程 检验所用一起或设备型号和编号

检验所用试液和培养基的配制批号、对照品或标准品的来源和批号。检验过程,包括对照品溶液的配制,各项检验操作,必要时的环境温湿度; 检验结果,包括观察情况,计算和图谱或曲线图,以及依据的检查报告编号 检验日期

检验人员签字和日期

检验、计算复核人签字和日期

2、产品放行

(1)含批生产、批包装、批检验

(2)超标结果的处理:该批产品有关的偏差必须有明确的解释/说明,或已彻底调查处理,如偏差涉及其他批次产品,应一并处理。质量评价应当有明确的结论,如批准放行,不合格或其他决定。

(3)检验记录满足可可追溯的要求(中间品、半成品、成品),产品放行与合格证明

3、校准品、质控品

(1)校准品量值溯源,质控品赋值准确

(2)建立台帐,记录来源,批号,溯源途径,主要技术指标,保存状态等

(3)鉴于企业采购的校准品,质控品使用量较少,使用周期较长,企业应定期复验,做好复验及使用的台帐及记录

(4)应有适当的标识,内容至少包括名称,批号,制备日期(如有),有效期(如有),首次开启日期,含量或效价,贮存条件等

企业如需自制工作标准品或参考品,应当建立标准品或参考品质量标准以及制备、鉴别、检验、批准和贮存的操作规程,每批标准品或参考品应用法定标准品或参考品进行标化,确定有效期。

4、细胞库/菌毒种

生物制品 GMP 第三十四条至第四十二条

(1)

细胞库系统:原始细胞库,主代细胞库,工作细胞库,按照药典建立,维护,检定(2)

菌毒种系统:原始种子批,主代种子批,工作种子批,按照药典建立,维护,保存和检定。

(3)

种子批与细胞库的来源、制备、贮存及其稳定性和复苏情况应当有记录,液氮贮存条件应当有适

当的监测。任何偏离贮存条件的情况及纠正措施都应记录。库存台帐应长期保存。

(4)

不同种子批或细胞库的贮存方式应当能够防止差错,混淆或交叉污染,生产用种子批,细胞库应

当在规定的贮存条件下,分别存放在不同地方,避免丢失。

(5)

在贮存期间,主代种子批和工作种子批,主代细胞库和工作细胞库的贮存条件应当一致,一旦取

出使用,不得再返回库内贮存。

(6)

自行制备抗原或抗体,应当对所用原料的来源和性质详细记录,以便于追溯。

5、留样

(1)产品及重要的原辅材料,每批出厂产品均应留样(2)留样数量应与检验要求相适应,并能满足复验及市场客户反馈检验的要求。(3)原辅材料留样品种及数量,可根据产品的特点由企业自行决定(4)留言品应以最终包装形式或模拟包装形式的条件下保存(5)留样数据汇总、分析和归档

6、偏差控制

任何偏离生产工艺、物料平衡限度、质量标准、检验方法、操作规程等的情况;有效的偏差管理是建立在有效的、足以控制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的程序或标准基础之上

第七节:销售和售后服务

飞检案例:

1、企业通过对经销商销售产品,但未提供形成文件的要求,对选择经销商应对符合医疗器械相关法规和规范要求进行规定。

2、未按企业规定的文件对顾客反馈信息进行跟踪分析

关键点

产品销售和售后服务是规范不可缺少的部分,是生产过程质量管理的延伸,建立完善销售记录及顾客服务

流程,包装在晋级情况时,将体外诊断试剂产品从销售市场及时,顺利召回,避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伤

害及对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1、销售记录

(1)每批产品均应有销售记录,根据销售记录能追查每批产品的销售情况(可追溯)(2)销售记录至少包括医疗器械的名称、规格,批号,数量,有效期,购货单位和地址,联系方式,发货日期,运输方式等内容。

2、顾客反馈(1)企业应当建立顾客反馈 SOP,涉及质量问题的信息不仅能够早期报警,及时反馈,而且可以输入纠正和预

(2)防措施程序,作为对质量管理体系业绩的考核。

(3)通过顾客和使用者调查结果,产品使用质量的反馈,顾客投诉,顾客要求,合同信息,有关法规符合性,相关领域的刊物等多做渠道的信息来获取,应对顾客反馈意见的信息进行详细记录、分析

第八节:不合格品控制

飞检案例:

1、企业未制定返工控制文件,或无返工相关的SOP

2、不合格品无区域标识,不合格品未得到隔离存放

关键点

不合格品控制旨在对不合格品做出及时的处置,杜绝肯定产生污染,混淆和差错的因素,以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

确认产品不合格原因后,应采取相应的纠正和预防措施,防止类似不合格原因的再次发生,确保企业持续,有效的符合规范要求,实现持续保证质量。不合格包括:

不合格品包括原材料、中间产品和成品。

不合格品应隔离存放,有醒目的标识,且只限于经批准的人员进入 不合格品处理应经质量部门负责人批准 不合格品处理应形成记录,保存完好

交付前的不合格品

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处理不合格品

(1)采取返工措施以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

(2)进一步控制措和防止其原预期的使用或应用(3)授权让步使用、放行或接收

交付后的不合格品

应采取与不合格的影响或潜在影响程度相适应的措施,如采取忠告性通知或产品召回等

第九节:不良事件监测、分析和改进

飞检案例:

1、企业规定要对关键工序定期进行能力分析,对各质控点工序控制记录做好定期质量状态分析,但实际未进行分析。

2、企业未按照《内部审核控制程序》规定开展内部审核。

3、内审记录未输入上一次的不符合项,或上一次不符合项超期未进行关闭,也无原因说明

关键点

不良事件监测、分析和改进既是规范的要求,也是企业应尽的责任,同行四也是体外诊断试剂生产企业自 身发展的需要。企业必须建立不良事件监测制度,制定部门责任。

1、指定部门和专职人员

主动收集,详细记录,全面调查,科学评价,及时处理,采取措施控制可能存在的风险&再评价。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管理办法

2、质量数据分析

(1)每年对所生产的试剂,按品种进行质量回顾分析,以确认工艺稳定可靠,原辅材料,试剂现行质量标准的适应性,如发现不良趋势,确定试剂及工艺改进的方向,同时应当对质量和回顾分析的有效性进行自检评价。

(2)如原辅材料变更,尤其是来自新供应商的原辅材料,中间体控制、成品检验结果,不合格批次及其调查,生产工艺和检验方法变更,因质量原因造成的退货、投诉、召回、不良事件调查等。

(3)通过分析确认产品质量情况,体系运行情况,找出改进点或区域,持续改进。(4)数据分析应注意:1 数据来源应真实;2 分析方法应科学;3 分析结果要输出

3、纠正预防措施

基于风险分析控制,采取相应的就着预防措施,包括投诉、召回、偏差、工艺性能和质量监测趋势、内审

和外审检查结果等进行调查的深度和形式与风险级别相适应。程序至少明确:由谁或哪个部门负责?何时&如何采取措施?如何评价纠正预防 uoshi 的有效性和充分 性?等等

4、体系内审

(1)内审是符合性的审核,依据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质量体系文件,产品标准,法规要求来评价企业自身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否满足规定的要求。

(2)内审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手段和自我改进的机制,能够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纠正或预防措施,使体系不断改进,不断完善。

(3)内审程序应规定审核的准则、范围、频次、参加人员、方法、记录要求、纠正预防措施有效性的评定等。

(4)企业可以根据 QMS 情况实施,采取连续内审、滚动内审、专项内审等。

5、管理评审

管理评审时间、评审内容、评审的实施、评审记录、评审报告、报告批准。定期开展管理评审,评价质量管理体系适应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第二篇: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核查要点解读

2016年4月12日,总局发布了《关于征求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现场检查程序和检查要点意见的通知》,据医院人员的反映,具体执行时间应该在6月初开始。

小编根据参加的几次现场核查经验和与医院GCP沟通谈话,为大家解读了下临床试验核查的要点,希望大家能“渡劫”成功。1.临床试验条件与合规性 1.1临床试验机构

1.1.1临床试验单位是否为省级医疗卫生单位,对于特殊使用目的的体外诊断试剂,可在市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科医院或检验检疫所、戒毒中心等单位开展

蜂巢工作室:可以看出这条要求是按照老法规来执行,一般的体外诊断试剂产品只要是在省级或者部队医院,有药理基地的都没有问题,特殊产品比如流感病毒、肺结核等以样本的充裕性为由,选择特殊的临床试验机构,也可以通过核查。1.1.2临床试验单位是否具有与试验用体外诊断试剂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仪器设备、场地等

蜂巢工作室:这条是现场核查人员对临床试验单位硬件和软件水平的评价,那么我们该准备哪些资料呢?

小编认为首先要有试验人员的简历、职称证书(可有,比如医生资格证、技师)和GCP证书(可有)等证明文件,证明研究者符合试验的要求。其次很多临床试验会用到仪器设备,比如生化仪、发光仪等,医院有相应的配套仪器设备就可以;如果有没有相应的仪器设备,那么要有仪器搬运签收的记录,最后最好再准备一份临床试验机构筛选(拜访)记录。

1.1.3仪器设备是否具有使用记录,使用记录与临床试验是否吻合

蜂巢工作室:这条很难实现,首先很多医院科室(尤其是检验科)平时使用机器都没有使用记录,其次仪器内存储的使用记录会因为日常使用次数多,我们的使用记录可能被覆盖掉,无法查询,比如雅培 I2000 仪器只能存储50000条使用记录,如果超出50000条,靠前的数据就无法查证。如果想应对核查,那么我们就要自己准备一份纸质的仪器使用记录,那么相应的仪器校准、质控和维护记录等都要有,真的很麻烦。1.2临床试验的伦理审查

1.2.1知情同意书是否符合相关要求(客观上不可能获得受试者知情同意或临床试验对受试者几乎没有风险,经伦理委员会审查和批准后可免于受试者的知情同意)蜂巢工作室:该部分内容是检查医院留存的知情同意书是否符合法规要求,一般能通过伦理审核的都不会有问题。免知情同意书的产品一定通过伦理审查才行,也就说科研处或科讯处批准的产品要小心了,赶紧想个合理的理由压压惊。1.2.2是否具有伦理审查记录(包括审查工作表、会议议程、会议记录、会议签到表和/或表决票等)

蜂巢工作室:该部分是检查医院伦理审查的规范性,对申办方或CRO影响不大。目前没有听说哪个药理基地因为伦理审查不规范,被取消资质。

1.2.3伦理委员会是否保存所审查的文件资料,审查的方案/知情同意书版本及内容是否与执行的版本及内容一致

蜂巢工作室:对于递交过多次版本的产品,要注意了,伦理保留的资料可能会与你递交cfda的资料不一致,如果不一致,赶紧申请备案(替换)。1.3临床试验备案情况

1.3.1临床试验开始前是否向省局提交备案

蜂巢工作室:符合旧法规时限要求的产品可以不考虑这条。如果没有及时备案的厂家,抓紧备案吧,就是备案时间可能会与试验开展时间冲突。1.4临床试验协议/合同

1.4.1是否具有临床试验协议/合同

蜂巢工作室:还有不签付费协议的医院呢?介绍给小编几家。1.4.2协议/合同内容是否与试验用体外诊断试剂信息相符

蜂巢工作室:重点协议中的产品名称要与注册的产品名称一致,因为体外诊断试剂不涉及剂型、外形等内容。

1.4.3制定文件是否明确各方的职责分工

蜂巢工作室:一般的合同里都有该部分内容,明确研究者、申办方、CRO和医院之间的责任,就是谁负责制定方案,谁负责试验等等。2临床试验部分 2.1临床试验准备情况

2.1.1申请人是否与各临床试验机构协商制定统一的临床试验方案

蜂巢工作室:怎么核查呢,脑补下是不是像药物试验一样有个方案讨论会记录还是直接问研究者呢?

2.1.2临床试验方案是否经伦理委员会审查同意

蜂巢工作室:看看医院是否有伦理批件,批件的内容(同意,修改同意或否决)。这条要注意,旧法规是可以免除伦理审查,新法规明确要有伦理审查,那么核查的产品可能会由于开展时间较早(早于新法规颁布实施)走了免除伦理审查的程序,所以小伙伴要看好免除伦理审查批准函的时间。

2.1.3申请人是否根据临床试验方案制定标准操作规程,并对参加试验的所有研究者进行临床试验方案和试验用体外诊断试剂使用的培训

蜂巢工作室:小伙伴请准备好试验操作简易手册(图卡)和培训记录,培训记录要有时间(时间要晚于合同签署的时间)和所有研究者的签字。

2.1.4临床试验机构是否具有试验用体外诊断试剂及相关文件物品的交接记录 蜂巢工作室:交接记录要详细些,比如给了多少份知情同意书和病李报告表、版本号等,最重要的是要有交接人(必须是本实验的研究者,并且要求主要研究者对其授权)的签字和签字时间。2.2知情同意情况(免知情同意除外)

2.2.1已签署的知情同意书数量是否与筛选入选表、总结报告中的病例数一致(包括筛选失败病例)

蜂巢工作室:重点强调了筛选失败病例的知情同意书签署。2.2.2签署的知情同意书版本是否与伦理审查通过的版本一致

蜂巢工作室:变更过版本的要注意了,如果机构留存的知情同意书有多个版本,那么每个患者签署的知情同意书的时间,都要与伦理审查批准的时间一致,比如 第一次2016.1.1伦理审查批准了A版,第二次2016.2.1伦理审查批准了B版,那么2016.2.1后签署的都必须是B版,2016.2.1前的必须是A版。2.2.3知情同意书签署时间是否早于伦理审查时间

蜂巢工作室:伦理审查都没通过,怎么敢拿去给受试者签。但是保险起见还是看看批准日期和受试者签署的时间。

2.2.4所有知情同意书签署的内容完整、规范(含临床试验人员电话号码,签署日期等)

蜂巢工作室:强调了知情同意书签署的真实性,千万不要找人代签,因为核查时会随机抽查打电话得。

2.2.5受试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是否为受试者本人或其法定代理人签署(必要时核实受试者参加该项试验的实际情况)

蜂巢工作室:真的会打电话,小编就见证了2次药物核查,现场打电话。2.3临床试验实施情况

2.3.1申请人是否与临床试验工作人员进行临床试验的预试验,临床试验工作人员是否掌握试验用体外诊断试剂所适用的仪器、操作方法、技术性能等 蜂巢工作室:如果有预实验,那么试验对应记录在哪里;如果没有预实验,怎么把控试验结果,对答有工程师,和质控结果。2.3.2临床试验过程是否严格遵循临床试验方案

蜂巢工作室:小编认为会重点核查样本入组与筛选标准,样本的保存,对照试剂的使用是否与方案一致,质量的把控,这些是绝对要查的,而且一旦有问题,就认为试验违背方案,但该部分可以用其他的记录来补充。比如方案说做100例血清样本,但试验却做了80例,那么我们可以补充一份筛选记录,按照方案筛选的条件,剔除20例样本,这样就符合要求了。2.3.3各临床试验机构执行的试验方案是否为同一版本

蜂巢工作室:也会存在递交过多次版本的产品,机构保留的资料可能会与你递交cfda的资料不一致,如果不一致,赶紧申请备案(替换)。

2.3.4临床试验的原始数据收集、病例报告表是否由临床试验工作人员填写 蜂巢工作室:怎么证明记录表是由研究者填写的呢?那就是有临床试验工作人的签字或签名章,注意要与机构或伦理留存的签名样章表要一致。

2.3.5临床试验统计分析是否由试验方案规定的人员、按照规定的方法完成 蜂巢工作室:相信很多统计报告或分中心报告是由CRO或申办方完成得,只要研究者看过报告或者自己核实过就可以。另外一条就是方案中设计的检验方法需要与统计分析中运用的检验方法要一致,比如方案中说用F检验,但报告中用了T检验,没有使用F检验就是不合规,这条是迎合新法规中强调重视方案设计的内容。

2.3.6申请人者是否委派监查员对临床试验实施监查,是否有监查记录 蜂巢工作室:小伙伴们赶集检查一下机构留存的资料中是否有监察员委派函,监察员的GCP证书或简历(最好有,注意发证的时间),这条中没有提及但是小编参加了核查,知道这个是要有的。

监查记录最好要有数次,不能比伦理批件建议的监察次数少,推荐试验前(收集样本)监查一次,试验过程中监查一次,核实数据真实性监查一次,最后监查记录上最好要有监查日期与研究者签字。.临床试验数据管理

3.1是否具有病例筛选入选表及病例鉴认代码表

蜂巢工作室:注意筛选表里面要有入组的日期和可溯源性的编号(比如病人ID号,样本采集条码号)以及剔除的理由。

3.2病例筛选入选表及病例鉴认代码表中筛选、入选和完成例数是否与分中心小结表及实际临床试验例数一致 蜂巢工作室:尽量保证“完成的例数+剔除的例数= 入组筛选的例数=方案设计的例数”

3.3入组病例是否与方案规定的诊断及样本量一致

蜂巢工作室:如果多了,可以解释为避免剔除较多样本,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代表性,如果少了,可以解释为医院收集样本难度和试验进度的要求等,当最好宁可多也不要少。

3.4受试者鉴认代码表或筛选入选表等原始记录是否可以溯源(如姓名、住院号/门诊就诊号、诊断等),并且具有关联性

蜂巢工作室:此次核查的重点,不能使用假样本信息,样本信息必须真实且可溯源回医院LIS系统中。

3.5检测报告或结果中的数据是否与所用仪器等设备或系统中的数据一致 蜂巢工作室:此次核查的第二个重点,数据结果必须真实且可溯源,无论是溯源回医院LIS中还是测量仪器中。对于无法保存的数据结果的产品,比如肉眼观察的试纸条,要有研究者的数据记录签字和日期,最好能拍照证明其真实性。3.6病例报告表中填写的内容是否在原始病历、检验记录等原始记录中可追溯 蜂巢工作室:小编告诉大家,核查时核查人员会拿着溯源号(病历号、样本条码号等)抽取50%去医院LIS中去核对。3.7病例报告表填写是否完整 蜂巢工作室:记得要有研究者签字。

3.8病例报告表中填写的内容是否在原始病历、检验记录等原始记录中可追溯 蜂巢工作室:怎么追溯呢,还是拿着溯源号(病人ID号、样本条码号、机器编号)去Lis或机器中查,这是核查的重点,体外诊断试剂重点就是查样本信息的真实性(可溯源回Lis,查实确有其人),还有实验结果的真实性(可溯源回机器或lis结果记录中)。如果测试仪器是外送来的,且没有介入lis中,那么要保留影印资料,比如机器打印的纸版数据,照片。一定要有证明实验真实性的记录或文件。

3.9临床试验中的所有试验数据,是否试验操作者、复核者签字,试验机构盖章 蜂巢工作室:一般的试验数据相信大家都会让研究者签字,数据有骑缝章或尾页张也能勉强通过,4试验用体外诊断试剂的管理

4.1是否有具备资质的检测机构出具的合格报告

蜂巢工作室:这条因为新旧法规的不一致,旧法规是注册检验和临床试验没有先后顺序要求,新法规规定必须先注册检验试验然后才能临床试验,导致了很多医院没有留存注册检验报告,但临床试验都会在试验之前向申办者要产品自检合格报告,当然最好能把注册检验报告补充到临床试验机构的留存资料中。4.2管理记录(包括运输、接收、处理、储存、分发、回收与销毁等)是否完整,数量是否相符

蜂巢工作室:需要的记录已经在条款中列出,也强调了数量要前后一致,小编提示下大家注意批号,一定要临床试验报告和合格报告中的产品批号一致。4.3运输条件、储存温度、储存条件、储存时间、安全有效期等是否符合要求 蜂巢工作室:储存温度、储存条件、储存时间、安全有效期等,如果是低温保存,留好冰箱的温度表,每个医院的冰箱都会有,复印一份,如果有湿度要求,那么留好湿度记录表。

运输条件记录,这个就很难了,因为很少有CRO或厂家雇一个药品冷链运输公司,小伙伴可以用医院的签收记录来代替。

4.4是否与检测报告、临床试验报告中的产品名称、规格型号相一致 蜂巢工作室:重点是名称要一致,但是也要注意批号也要一致。5临床试验用样本的管理

5.1临床试验用样本来源、编号、保存、使用、留存、销毁的各环节是否有原始记录

蜂巢工作室:已经列举了样本一系列记录,每个环节数量要一致,对于剔除的样本要注明原因还有签字。

5.2临床试验用样本检测是否具有完整的原始记录(包括人员、日期、条件、过程及实验结果等),并与临床试验方案规定一致

蜂巢工作室:还是要保证实验过程与方案一致,且具有溯源性和真实性。5.3是否存在临床试验用样本复测情况;如有复测存在,应提供复测数量、复测原因、采用数据的说明

蜂巢工作室:避免一个样本重复测多次取最好的一个结果,只要原始数据中的结果是唯一的就没有问题,如果重复了,可以解释质控结果不合理或者仪器测试报错,当然要有记录支持。

5.4临床试验用样本是否在临床试验中重复使用

蜂巢工作室:保证每个样本与临床试验结果一一对应,即每个样本只能有一个实验结果。

6申报资料的真实性

6.1注册申请的临床试验方案版本及内容是否与临床试验机构保存的试验方案版本及内容一致 6.2注册申请的总结报告版本及内容是否与临床试验机构保存的总结报告版本及内容一致

6.3数据库锁定后是否有修改及修改说明

6.4注册申请的总结报告中的数据是否与锁定数据库中的数据、临床试验机构原始记录一致

6.5注册申请的总结报告中筛选、入组、完成和脱落例数是否与统计报告中的例数、锁定数据库中的例数、临床试验机构原始记录中的例数一致

6.6注册申请的总结报告中临床试验人员签名及临床试验机构签章是否属实 蜂巢工作室:再次强调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即注册申请的资料(报告、方案、伦理批件和合同)要与临床试验机构保存的资料要一致,报告中的数据要与研究者留存的原始资料要一致。

小编认为临床核查,重要做好三点,产品核查就不会出现大问题。1.样本要真实且可溯源 2.试验结果要真实且可溯源

3.临床试验的每个环节尽量都要记录文件和签字。

第三篇:体外诊断试剂生产企业审查评定标准

体外诊断试剂生产企业审查评定标准(征求意见稿)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二○○六年五月

------------------

说明

一、制定依据

依据《体外诊断试剂生产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制定本标准。

二、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

(一)体外诊断试剂生产企业《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发证、换证、变更及监督检查;

(二)体外诊断试剂生产企业申请《医疗器械注册证》时的质量体系审查。

三、标准结构

本标准共分为十一个部分。审查项目共142项,其中记录项目12项,重点项目(10分)54项,一般项目(5分)76 项。

第一部分:组织机构、人员与质量职责,标准分70,合格分56; 第二部分:设施、设备与生产环境控制,标准分65,合格分52; 第三部分:文件与记录,标准分250,合格分200; 第四部分:设计控制与验证,标准分120,合格分96; 第五部分:采购控制,标准分140,合格分112; 第六部分:生产过程控制,标准分155,合格分124; 第七部分:检验与质量控制,标准分55,合格分44;

第八部分:产品销售与客户服务控制,标准分30,合格分24; 第九部分:不合格品控制、纠正和预防措施,标准分25,合格分20; 第十部分:不良事件、质量事故报告制度,标准分10,合格分8;

四、评定方法及标准

现场审查时,审查员应对所列项目及其涵盖的内容按照检查方法进行全面审查,并逐项评定分数。

该《细则》标准总分为 920 分,其中,记录项不评分,重点检查项满分10分,一般检查项满分5分。按照“检查内容”的符合程度确定各条款检查项的评分系数。评分系数规定如下: a达到要求的系数为1; b基本达到要求的系数为0.8; c工作已开展但有缺陷的系数为0.5; d达不到要求的系数为0。

检查组评定时,记录项检查内容应全部通过,各部分的得分均达到80%以上(包括80%)为通过。

六、现场审查程序

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组织成立审查组(一般不少于3名审查员),对体外诊断试剂生产企业进行现场审查,审查程序为:

(一)首次会议

1、审查组长:介绍审查组成员及分工、说明有关事项、确认审查范围和审查日程,宣布审查纪律并将《医疗器械审查员工作情况反馈表》递交审查企业。

2、企业汇报情况、确定联络人员等。

(二)企业联络人员

企业联络人员应是被审查企业负责人或是生产、技术、质量管理等部门的负责人,应熟悉医疗器械和质量管理的有关环节和要求,能准确回答审查组提出的有关问题,不得隐瞒事实。

(三)审查和取证

1、审查员应按照《体外诊断试剂生产企业审查验收标准》规定的内容,准确、全面地查验企业的相关情况。

2、对审查的项目应逐条记录,发现问题应认真核对,当场向企业指出并加以记录,企业可对被发现的问题进行解释、申辩和举证说明。必要时进行现场取证。

3、检查时发现实际情况与企业申报资料不符,企业负责人应说明原因。

(四)综合评定

1、情况汇总

审查员对所负责检查的项目进行情况汇总,提出评定意见。

2、项目评定

审查组长组织审查员对被审查企业进行综合评定,填写三份《体外诊断试剂生产企业现场审查结果评定表》,审查组全体成员通过并签字。综合评定期间,被审查企业应回避。

(五)末次会议

审查组长组织召开由审查组成员和被审查企业有关人员参加的末次会议。通报审查情况,被检查企业负责人应在《体外诊断试剂生产企业现场审查结果评定表》上签署意见并签名。

七、异常情况处理

(一)检查组在检查中发现企业有弄虚作假行为时,经确认情节严重的,检查组长有权决定停止检查,并将结果报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二)被审查企业对所通报情况如果有异议,可以提出意见或针对问题进行说明和举证。对于不能达成共识的问题,审查组应做好记录,经审查组全体成员和被审查单位负责人签字,将情况报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三)对于已取证企业生产条件现场检查不合格或产品检验不合格的,企业自接到书面通知之日起进行整改。整改后企业应在6个月后提交整改后的情况报告和复查申请。经复查仍不合格的,取消其申请资格并注销其相应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和《医疗器械注册证》。

八、体外诊断试剂生产企业现场审查评定表

九、体外诊断试剂生产企业审查评定标准分数分布统计表 体外诊断试剂生产企业现场审查评定表

条款检查内容与要求检查评分方法标准分评定分

一组织机构、人员与质量职责[标准分] 5.1 企业应建立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机构。查企业组织机构图。

5.2 企业应明确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质量管理职责。(1)查人员质量职责文件,5分;

(2)履行情况,5分,(按系数评分)。10

5.3 企业应配备一定数量的与产品生产和质量相适应的专业管理人员。查看人员名册、主要管理人员工作经历、学历或职称证件及劳动用工合同。(按系数评分)。10

5.4 企业应有至少一名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员;三类企业必须有二名内审员。(1)查具有GB/T19001及YY/T0287内容的内审员证书;(2)内审员不可在企业之间兼职,查劳动合同。记录项

6.1 企业最高管理者应对企业的质量管理负责。通过与企业负责人交谈,评估其履行职责情况是否与管理职责相符;(按系数评分)。5

6.2 企业最高管理者应明确质量管理体系的管理者代表。查管理者代表任命文件。5

6.3 企业最高管理者应熟悉医疗器械相关法规并了解相关标准。现场询问、考核(按系数评分)。5

6.4 管理者代表应熟悉医疗器械相关法规和相关标准。现场询问、考核(按系数评分)。5

7.1 生产和质量的负责人应具有医学检验、临床医学或药学等相关专业知识,有相关产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实践经验。(1)查专业学历或职称证件、资历;(2)查劳动合同。记录项

7.2 生产和质量负责人没有互相兼任。查看生产和质量负责人任命文件。5

8.1 从事生产操作和检验的人员应经过岗前专门培训。查看从事生产操作和检验的人员的资质证明或培训记录。10

8.2 专职检验员应具有专业知识背景或相关从业经验,并且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1)查看专职检验员任命文件和劳动合同;(2)查看专职检验员学历或职称证件;(3)查看专职检验员培训档案或记录; 少一项扣3分。10

对从事高生物活性、高毒性、强传染性、强致敏性等有特殊要求的产品生产和质量检验的人员应进行登记并保存相关培训记录。查人员登记及培训记录。记录项

(适用性条款)

从事体外诊断试剂生产和质量控制的各级人员应按本实施细则进行培训和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查对实施细则的培训记录。10

二设施、设备与生产环境控制[标准分225,合格分180 ] 11 企业应对厂房、环境、设施、设备等要求作出明确规定,并应与体外诊断试剂产品生产相适应。查相应规定文件,无规定扣10分,内容不符合要求的扣5分。10

12.1 厂区内生产环境应整洁、无污染区;生产、行政、生活和辅助区布局合理。现场查看。(按系数评分)5

12.2 生产、研发、检验等区域应相互分开。现场查看应分开,未分开的扣5分。5

13.1 仓储区要与生产规模相适应,原辅材料、包装材料、半成品、成品等各个区域应划分清楚。现场查看,不相适应的或区域不清的扣5分。5

13.2 所有物料的名称、批号、有效期和检验状态等标识必须明确。现场查看,无标示的扣5分,标示不清扣3分。5

13.3 台帐应清晰明确,帐、卡、物应一致。现场查看应明确、一致。无台帐的扣5分,不一致扣3分。5

14.1 仓储区域应保持清洁、干燥和通风,并具备防昆虫、其他动物和异物混入的措施。5

14.2 对各类物料的仓储环境及控制应符合规定的储存要求,并定期监测。(1)查仓储管理文件,应明确各类物料的储存要求;(2)现场查看,尤其是冷藏设备的管理情况。(按系数评分)5

15.1 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具有污染性或传染性、具有生物活性或来源于生物体的物料的存放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1)查企业相关规定,无规定扣3分;

(2)现场查看,不符合扣5分。5(适用性条款)

15.2 以上物料应做到专区存放并有明显的识别标识,其储存区只允许专门人员进入并负责保管和发放。查看现场执行情况,确认负责专人。5(适用性条款)

16.1 厂房应按生产工艺流程及生产所要求的空气洁净级别进行合理布局,同一厂房内及相邻厂房间的生产操作不得相互干扰。现场查看。(按系数评分)10

16.2 厂房与设施不应对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造成污染或潜在污染。现场查看。(按系数评分)5

生产区应有与生产规模相适应的面积和空间用以安置设备、器具、物料,工艺区域划分明确、合理;现场查看。(按系数评分)5

部分或全部工艺环节对生产环境有空气净化要求的体外诊断试剂产品的生产应明确规定空气净化等级。查工艺环境控制文件,5分 具体执行情况按附录A条款打分。5(适用性条款)

19.1 生产环境没有空气净化要求的体外诊断试剂产品,应有防尘、通风、以及防蝇、蚊、蟑螂、鼠和防异物混入等措施;生产场地的地面应便于清洁,墙、顶部应平整、光滑,无颗粒物脱落;操作台应光滑、平整、无缝隙,便于清洗、消毒,不应使用木质或油漆台面。现场查看。(按系数评分)5(适用性条款)

19.2 生产环境没有空气净化要求的体外诊断试剂产品,应人流物流分开,人员进入生产车间前应有换鞋、更衣、洗手等设施;应配备适当的消毒设施,并对生产区域进行定期清洁、清洗和消毒,应对生产车间的温湿度进行控制。(1)查企业相关卫生规定和记录;(2)现场查看执行情况。(按系数评分)5(适用性条款)

生产过程中所涉及的化学、生物及其他危险品,企业应列出清单,并制定相应的防护规程,其环境、设施与设备应符合国家相关安全规定。从事危险性生产人员的劳动防护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1)查企业相关规定和清单;

(2)现场查看。

无清单的扣2分,无防护措施的扣5分。5(适用性条款)

属于生物制品类(包括血液制品)或有其他专用要求的体外诊断试剂,其工艺过程应符合《中国生物制品规程》2000版等专用要求,并配备与之相适应的生产条件。查看现场,由企业提供产品性质说明,工艺要求等证明性资料与专用要求的自我符合性声明及承诺。记录项(适用性条款)

22.1 具有污染性和传染性的物料应在受控条件下进行处理,不应造成传染、污染或泄漏等。查看控制文件规定,执行情况。记录项(适用性条款)

22.2 有生物活性的物料其操作应使用单独的空气净化系统,与相邻区域保持负压,排出的空气不能循环使用。查看净化平面图,查看现场。10(适用性条款)

22.3 进行危险度二级及以上的病原体操作应配备生物安全柜,空气应进行除菌过滤方可排出。使用病原体类检测试剂的阳性血清应有防护措施。查看现场设备配备状况及执行情况。(按系数评分)10(适用性条款)

22.4 生产过程中涉及阳性、阴性血清等可疑污染物时应建立阳性隔离室,应采取符合国家生物安全规定的防护措施。(1)查企业相关规定;(2)现场查看。(按系数评分)5(适用性条款)

22.5 生产过程中涉及细菌、病毒培养和操作时应建立符合要求的专门的细菌/病毒室,设置与培养相适应的物料准备间、人员准备间和操作间等,面积应与产能相适应,并配备相应的设备、器具。现场查看。(按系数评分)5(适用性条款)

22.6 有传染性或致病性的细菌/病毒培养和操作应在隔离区内进行,并配备专用设备与器具,不应造成扩散或污染。现场查看隔离情况。未隔离扣5分 5(适用性条款)

22.7 生产过程中涉及细胞培养和处理时,企业应建立符合要求的独立的细胞室,配置相应仪器、设备。现场查看,(按系数评分)5(适用性条款)

22.8 生产过程中涉及细胞培养和处理时,企业应配备与细胞培养相适应的物料准备间、缓冲间和操作间。现场查看(按系数评分)5(适用性条款)

聚合酶链反应试剂(PCR)的生产和检定应在各自独立的建筑物中,防止扩增时形成的气溶胶造成交叉污染。其生产和质检的器具应分开、专用,严格清洗和消毒。(1)查企业相关规定;各车间分配平面图;(2)现场查看。10(适用性条款)

24.1 应配备符合工艺要求的生产设备,配备符合产品标准要求的检验设备、仪器和器具,建立设备台帐。查生产、检验设备台帐,帐卡物应一致 10

24.2 与试剂直接接触的设备和器具应易于清洁和保养、不与成分发生化学反应或吸附作用,不会对试剂造成污染查看现场。(按系数评分 5

24.3 并应对设备的有效性进行定期验证。查设备验证管理制度及定期验证记录 5

生产中的废液、废物等应有完备的回收与无害化处理措施,应符合相关的环保要求查管理文件,回收及处理记录。5

26.1 应根据产品工艺要求选用不同等级的生产用水,水质应符合产品质量要求。企业自行制备工艺用水,制水设备应满足工艺用水的要求并通过验证。(1)查企业制水工艺文件及验证资料;(2)现场查看。记录项

26.2 企业自行制备工艺用水,制备、储存、输送应能防止微生物污染和滋生,制备、储存、输送设备应定期清洗、消毒、维护。(1)查企业相关规定和记录;(2)现场查看。

有规定,现场不符的扣10分 10(适用性条款)

26.3 储罐和输送管道所用的材料不应对产品质量和性能造成影响,管道的设计和安装应避免死角、盲管。现场查看。(按系数评分)5(适用性条款)

26.4 应配备水质监测的仪器、设备,并定期记录监测结果。(1)查企业相关规定和记录;(2)现场查看。

无设备的扣10分;有设备无监测记录的扣10分 10

26.5 如需制备符合注射用水要求的工艺用水,储罐的通气口应安装不脱落纤维的疏水性除菌滤器。现场查看。未安装扣5分 5(适用性条款)

26.6 符合注射用水要求的工艺用水,其储存应采用80℃以上保温、65℃以上保温循环或4℃以下存放。(1)查企业相关规定和记录;(2)现场查看。不符合扣10分 5(适用性条款)

配料罐容器与设备连接的主要固定管道应标明内存的物料名称、流向,定期清洗和维护。并标明设备运行状态。查看现场实际执行情况。(按系数评分)5

生产中使用的动物室应在隔离良好的建筑体内,与生产、质检区分开,不得对生产造成污染查看现场实际执行情况。(按系数评分)5

对有特殊要求的仪器、仪表,应安放在专门的仪器室内,并有防止静电、震动、潮湿或其它外界因素影响的设施。现场查看 无设施扣5分 5(适用性条款)

对空气有干燥要求的操作间,应配置空气干燥设备,保证物料不会受潮变质。

应定期监测室内空气湿度,并有相应记录。现场查看。无设施扣5分,无记录的扣2分 5(适用性条款)

三文件与记录控制 31 企业应按YY/T0287标准要求和产品特点,阐明企业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查相关文件,无质量手册扣5分。10

企业应至少建立、实施、保持《实施细则》所规定的程序文件。查至少16个程序文件,少一个扣5分。10

企业应至少、实施、保持《实施细则》所规定的基本规程和记录文件。查至少23个规程和记录。10

34.1 企业应建立文件的编制、更改、审查、批准、撤销、发放及保管的管理制度。查文件管理制度。5

34.2 发放、使用的文件应为受控版本。已作废的文件除留档备查外,不得在工作现场出现。现场查看,非受控版本扣5分。10

企业应按程序对记录进行控制。记录应清晰、完整、不得随意更改内容或涂改并按规定签字。查记录控制程序和记录。10

四设计控制与验证 [标准分] 36 企业应建立完整的产品设计控制程序,对设计策划、设计输入、设计输出、设计评审、设计验证、设计确认、设计更改有明确的规定。查产品设计控制程序;

缺一项内容扣5分,缺两项以上扣10分。10

设计过程中应按照YY/T0316-2003(IDT ISO 14971:2000)《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对医疗器械的应用》标准的要求对产品的风险进行分析和管理。查风险分析、管理报告和相关验证记录。未做风险分析管理报告的扣10分,未提供验证记录的扣5份。10

企业应建立和保存产品的技术规范和应用技术文件,包括文件清单、引用的技术标准、设计验证文件、工艺文件和检验文件。查相关文件和记录,缺一项扣2分。10

企业应对产品主要性能、主要原辅材料、采购、生产环境及设施设备、工序、检验进行验证。应能提供产品的(1)查相应的验证规定,注册型式检测报告。(2)自行研发设计的产品应着重检查产品的研发和验证记录;分装产品应着重检查原材料的来源和质量控制方式。10

40.1 企业应形成验证控制文件,包括验证方案、验证报告、评价和建议等。查验证控制文件和相关报告;

未形成文件的扣5分,无验证报告的扣10分。

40.2 验证报告应由验证工作负责人批准。查验证报告批准人签字,无签字的扣5分。5

生产一定周期后,应当对关键项目进行再验证。当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如工艺、质量控制方法、主要原辅料、主要生产设备等)发生改变时、质检或用户反馈出现不合格项时,企业应进行相关内容的重新验证。查相应的验证资料。(按系数评分)5

当生产车间停产超过规定的期限,重新组织生产前企业应对生产环境及设施设备、主要原辅材料、关键工序、检验设备及质量控制方法进行验证。如适用,查相应的验证资料。(按系数评分)5(适用性条款)

五采购控制[标准分70,合格分56]

企业应建立体外诊断试剂生产所用物料的采购控制程序并按照程序要求执行。查采购控制程序文件及执行情况。10

44.1 应确定外购、外协物料清单,并明确物料的技术指标和质量要求。查物料清单和质量要求,有清单无质量要求扣5分,5

44.2 应按照物料的质量要求制定入库验收规程。查主要物料入库验收规程,5

45.1 企业应建立供方评估制度,制订合格供方名录并进行评审。查相关规定、合格供方名录及评审记录。10

45.2 对已确定的合格供方应与之签订较为固定的供需合同或技术协议以确保物料的质量和稳定性。查关键物料的采购协议、加工技术协议。10

46.1 主要物料的采购资料应能够进行追溯,企业应按照采购控制文件的要求

采购。查供方的资质证明、采购发票、入库单、供方提供的产品质量证明等证明文件。10

46.2 应能证明外购的校准品和质控品的来源和溯源性。查外购的校准品和质控品的采购合同、发票,赋值。10

不同性状和储存要求的物料应进行分类存放,按效期管理。(1)查企业相关规定;

(2)现场查看。5

从医疗机构收集来的质控血清或抗血清必须能够提供血清的来源地、应由企业或医疗机构出具病原微生物的检测报告和定值范围;应对其来源地、定值范围、灭活状态、数量、保存、使用状态等信息有明确记录,并由专人负责。查来源证明,企业或医疗机构出具病原微生物(乙肝、丙肝、艾滋)的检测报告和定值范围、查台帐和相关记录。记录项(适用性条款)

有特殊要求的物料应根据国家相关法规要求进行采购和进货检验查执行情况。5(适用性条款)

六生产过程控制 50 采取外购分包装生产方式的体外诊断试剂生产企业应能提供原产品生产厂商出具的分装生产授权书或同意书、有效的市场准入证明,企业必须具备进货检测能力。必要时应追溯原生产厂商的质量管理体系状况。查原产品生产厂商出具的分装生产授权书或同意书、有效的市场准入证明。核查检测能力。5

51.1 应制定生产所需的工序流程、工艺文件和标准操作规程,明确关键工序或特殊工序,确定质量控制点,并规定应形成的生产记录。查相关文件。10

51.2 应制定各级生产控制文件的编制、验证、审批、更改等管理制度。查相关记录。5

明确生产、检验设备的适用范围和技术要求,建立维修、保养、验证管理制度,需要计量的器具应定期校验并有明显的合格标识。(1)建立维修、保养、验证管理制度;

(2)现场查看生产设备的计量合格标识。5

53.1 应按生产工艺和空气洁净度级别的要求制定生产环境、设备及器具的清洁规程,明确清洁方法、程序、间隔时间,使用的清洁剂或消毒剂等要求。查相关规程文件。10

53.2 对生产环境进行定期检查或检测,确保能够达到规定的要求。查看定期检测记录 10

应对每批产品中关键物料进行物料平衡核查。抽查关键物料的核查记录 5

55.1 批生产和批包装记录应内容真实、数据完整,经操作人及复核人签名。查批生产和批包装记录。5

55.2 批记录应能追溯到该批产品的原料批号、所有生产和检验步骤,记录不得任意涂改。更改时,应在更改处签名,并使原数据仍可辨认。查批生产和批包装记录。5

55.3 批生产记录应按批号归档,保存至产品有效期后一年。查批生产和批包装记录。5

56.1 不同种类的试剂产品的生产应做到有效隔离,以避免相互混淆和污染。现场查看(按系数评分)。5(适用性条款)

56.2 同时进行不同种类产品包装时,应采取隔离或其它有效防止混淆的措施。现场查看(按系数评分)。5(适用性条款)

57.1 前一种产品生产结束必须进行清场,确认合格后才可以入场进行其他生产,企业应保存清场记录。查清场记录。5(适用性条款)

57.2 清场时,配制和分装器具等必须进行清洗、干燥等洁净处理,并进行验证。查清洁记录。5(适用性条款)

58.1 企业应制定工艺用水的规程,规定工艺用水质量标准和检验周期。查规定和验证记录。10

58.2 企业应配备相应的储水条件和水质监测设备,并明确水质要求和保存期

限。(1)查相关文件和记录;(2)现场查看。10(适用性条款)

在生产过程中,企业应建立产品标识和生产状态标识控制程序,对现场各类物料和生产区域、设备的状态进行识别和管理。(1)查产品标识和生产状态标识控制程序;(2)现场查看。10

物料应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运行。应明确规定中间品的储存时间和条件。已被取样的包装应有取样标记。查规定文件,查看半成品取样标识

61.1 生产过程应具有可追溯性。企业应对物料及产品的追溯程度、追溯范围、追溯途径等进行规定。查产品可追溯性控制文件,现场抽查产品核实追溯性。10

61.2 企业应建立批号管理制度,对主要物料、中间品和成品进行批号管理,并保存和提供可追溯的记录(1)查批号管理制度;(2)查记录的追溯性。10

生产和检验用的菌毒种应建立生产用菌毒种的原始种子批、主代种子批和工作种子批系统。查菌毒种批资料和操作日志。10(适用性条款)

生产用细胞应建立原始细胞库、主代细胞库、工作细胞库。应建立细胞库档案资料和细胞操作日志。自行制备抗原或抗体,应对所用原料的来源和性质有详细的记录并可追溯。查细胞库资料和操作日志。10(适用性条款)

体外诊断试剂产品的内包装材料不应对试剂质量产生影响,并应进行相应的验证,保留验证记录。查对包装瓶的规定和验证记录。5

七、检验与质量控制 65 应单独设立的产品质量检验部门,并履行质量职责。(1)查质量职责的规定文件;5分

(2)核实执行情况。按系数评分)。10

66.1 质量检验部门应设立独立的检验室,并根据需要设置待检、检验、留样、不合格品等区域,配备专门的检验人员和必需的检验设备。现场查看。(按系数

评分)。10

66.2 有特殊要求的检验项目应根据具体要求进行设置。现场查看。(按系数评分)。5(适用性条款)

应按照产品标准配备检测仪器,并建立档案和台帐,帐、卡、物应一致。查检测设备台帐,查验帐、卡、物是否一致。10

68.1 应定期或在使用前对检测设备进行校准,制定校准规程,查验检定状态,并加以记录。查周期检定计划、检定规程和报告。10

68.2 应规定在搬运、维护期间对检测设备的防护要求,投入使用前根据需要进行校准。查防护要求。5

68.3 当发现检测设备不符合要求时,企业应对此前检测结果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并采取适当的纠正措施。查评价记录和纠正措施记录。5(适用性条款)

69.1 企业对检测中使用的校准品和质控品应建立台帐,并记录其来源、批号、效期、溯源途径(或靶值转换方法)、主要技术指标、保存状态等信息。查校准品和质控品的台帐和相关记录。记录项

69.2 企业应定期对检测中使用的校准品和质控品的性能进行复验并保存记录。查校准品和质控品的复验记录。10

70.1 企业应建立留样检验制度,规定留样比例、留样检验项目、检验周期和判断准则。查留样检验制度。10

70.2 留样记录应注明留样品批号、效期、检验日期、检验人、检验结果等信息。查留样库、留样检验报告。10

70.3 留样期满后,企业应对留样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并归档。查相关档案资料(按系数评分)。5

71.1 对不具备检测能力的外购物料,企业应制定验收规程。查相关验收规程。记录项

(适用性条款)

71.2 如委托检验,企业应有委托检验协议,保存检验报告和验收记录。查相关协议和验收规程。记录项

(适用性条款)

71.3 如试样,企业应有试样验证的验收规程和记录,并保存试样批号、试样生产记录、检测报告、操作人员签字、批准人员签字等相关记录。查试样验收规程和记录,各5分。10(适用性条款)

72.1 企业应有符合产品标准要求的出厂检验控制程序和记录,应有检验人员和产品放行批准人的签字。检验报告(记录)应真实、字迹清晰、不得随意涂改和伪造。查产品出厂检验控制程序,随机抽取一个批号的出厂检验报告。记录项

72.2 产品的检验记录应具有可追溯性。查一个批号的产品检验报告,按文件追溯。10

73.1 质量管理部门应定期会同其它管理部门实施内部质量审核,按照要求对企业内部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状况进行审核并出具内审报告。查相关文件和记录;各5分。10

73.2 企业应有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实行自查、自纠,保存审核报告和纠正、预防措施记录。查相关文件规定和记录;各5分。10

包装标识、标签、使用说明书应符合法规要求,经企业质量管理部门校对后印制、发放、使用、销毁。查企业包装标识、标签、使用说明书发放、使用、销毁记录。5

根据《生物制品批签发管理办法》,对用于血源筛查类体外诊断试剂,应实行国家批签发制度,签发负责人应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发生变更时应提前叁个月报告并抄报国家批签发实施的检测部门。记录签发负责人姓名,查执行情况。记录项(适用性条款)

八、产品销售与客户服务控制

76.1 企业应建立销售记录。销售记录内容应包括:品名、批号、效期、数量、收货单位和地址、联系人、发货日期、运输方式。查销售记录。(按系数评分)5

76.2 销售记录应保存至产品有效期后一年。查销售记录。(按系数评分)5

企业应指定部门负责调查、接收、评价和处理顾客反馈意见,并保持记录、定期汇总和分析用户反馈信息,及时通报相关部门,采取必要的纠正和预防措施。查相关文件和记录,1 指定部门;2 调查汇总分析;3 通报及措施;4 纠正预防

措施的落实跟踪,少一项扣1分。5

78.1 企业应建立产品退货和召回的程序并保存记录,记录内容应包括:品名、批号、规格、效期、数量、退货和召回单位及地址、退货和召回原因及日期、处理意见。查产品退货和召回的记录,无记录的扣5分。5

78.2 因质量原因退货和召回的产品,应在质量管理部门监督下销毁。查退货、召回产品的销毁记录。发生上述情况无记录的扣5分。5(适用性条款)

九、不合格品控制与纠正和预防措施

企业应对不合格品控制的职责、权限进行规定。查相关文件规定。5

80.1 企业应对不合格品进行标识、隔离、专区存放,以防止不合格品非预期使用。现场查看,无明显标识、区域或隔离的扣10分。10

80.2 企业应按照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进行处理并保存记录。查不合格品处理记录。5

质量管理部门应组织对不合格品进行评审,确认产品不合格原因,并采取相应的纠正和预防措施。企业应保存评审和纠正和预防措施的记录,并在采取纠正或预防措施之后应验证其有效性。(1)查不合格评审规定和记录;5分(2)查纠正和预防记录;5分。

十不良事件、质量事故报告

企业应建立产品不良事件监测报告制度,指定专门机构或人员负责管理,对应报告的不良事件应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查不良事件监测报告制度和相关记录或表式。5

企业应建立重大质量事故报告制度,并按规定执行。查重大质量事故报告制度和相关记录或表式。5

附录A 体外诊断试剂生产用净化车间环境与控制要求 2 企业应明确工艺所需的空气净化级别,查执行情况查看现场净化区。110 厂房应有防止昆虫和其他动物进入的设施。5 5

企业应提供洁净区内生产工艺流程图和空气调节、配电照明等平/立面图。新

建、改建、扩建的洁净区厂房应提供有资质的设计单位设计的图纸 5

在设计和建设厂房时,应考虑使用时便于进行清洁工作。洁净室(区)的内表面应平整光滑、无裂缝、接口严密、无颗粒物脱落,并能耐受清洗和消毒,墙壁与地面的交界处宜成弧形或采取其他措施,以减少灰尘积聚和便于清洁 5

洁净区应配置空气消毒装置,有平面布置图、编号和使用记录 5

洁净室(区)内各种管道、灯具、风口以及其他公用设施,在设计和安装时应考虑使用中避免出现不易清洁的部位。5

洁净室(区)应根据生产要求提供足够的照明。主要工作室的照度宜为300勒克斯;对照度有特殊要求的生产部位可设置局部照明。厂房应有应急照明设施 5

洁净室(区)的窗户、天棚及进入室内的管道、风口、灯具与墙壁或天棚的连接部位均应密封 5

更衣室、浴室及厕所的设置不应对洁净室(区)产生不良影响 5

洁净车间安全门向安全疏散方向开启,平时密封良好,紧急情况发生时应能保证畅通 5

洁净室(区)内应使用无脱落物、易清洗、易消毒的卫生工具,应指定地点存放,存放地不应对产品造成污染 5

操作台(板)应光滑、平整、无缝隙、不脱落异物,便于清洗、消毒,不可用木质或油漆台面 5

洁净室(区)的空气如可循环使用应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污染和交叉污染 10

空气洁净级别不同的相邻房间之间的静压差应大于5帕,洁净室(区)与室外大气的静压差应大于10帕,应配备监测静压差的设备,并定期监控 5

洁净室(区)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应与试剂产品生产工艺要求相适应,洁净室(区)内安装的水池、地漏不得对物料产生污染 5

不同空气洁净度级别的洁净室(区)之间的人员及物料出入,应有防止交叉污染的措施。应建立、执行物料进出洁净区的清洁程序,有脱外包装室、净化室和双层传递窗(或气闸室)10

洁净室(区)和非洁净室(区)之间应有缓冲设施,洁净室(区)人流、物流走向应合理 5

根据生产工艺要求,洁净室(区)内设置的称量室和备料室,空气洁净度级别

应与生产要求一致,并有捕尘和防止交叉污染的设施 10

在净化车间内工作的人员应穿着符合要求的工作服。工作服的选材、式样及穿戴方式应与生产操作和空气洁净度级别要求相适应,并不得混用。洁净工作服的质地应光滑、不产生静电、不脱落纤维和颗粒性物质。无菌工作服必须包盖全部头发、胡须及脚部,并能阻留人体脱落物 5

不同空气洁净度级别使用的工作服应分别清洗、整理,必要时消毒或灭菌。工作服洗涤、灭菌时不应带入附加的颗粒物质。工作服应制定清洗周期。100,00级以上区域的洁净工作服应在洁净区内洗涤、干燥、整理,按要求灭菌 5

洁净室(区)仅限于该区域生产操作人员和经批准的人员进入 5

进入洁净室(区)的人员不得化妆和佩带饰物,不得裸手直接接触物料,净室(区)应定期消毒。使用的消毒剂不得对设备、物料和成品产生污染。消毒剂品种应定期更换,防止产生耐药菌株 5

在净化车间内工作的生产人员应有健康档案。直接接触产品的生产人员每年至少体检一次 5

应建立、执行人员进出洁净区的清洁程序和管理制度,人员清洁程序合理 5

洁净区的净化系统、消毒及照明等装置应按规定进行清洁、维护和保养并进行记录 5

在净化车间内工作的生产人员应接受净化车间卫生管理制度、个人清洁卫生制度、净化车间使用管理制度等内容的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 5

企业应在验证的基础上明确规定洁净区环境监测的项目和频次,在静态检测合格前提下,企业应按规定进行洁净室(区)内空气温湿度、压差、风速、沉降菌和尘粒数的定期监测,并保存监测记录 10

生产激素类试剂组分、操作放射性物质的洁净室(区)应采用独立的专用的空气净化系统,且净化空气不得循环使用 10

强毒微生物操作区、芽胞菌制品操作区应与相邻区域保持相对负压,配备独立的空气净化系统,排出的空气不得循环使用 10

体外诊断试剂生产企业现场审查结果评定表编号: 生产企业名称:被审查生产地址:现场审查日期:

现场审查目的:生产许可□、准产注册□、重新注册□、日常监管□、体系考核□。产品分类:Ⅲ类□、Ⅱ类□、审查产品(覆盖范围):

生产企业联系人:联系电话:申请审查的受理日期: 现场检查企业参加人员记录现场检查总体情况记录 企业负责人姓名:学历专业年龄生产过程的描述: 管理者代表姓名:学历专业年龄 质量负责人姓名:学历专业年龄 质检负责人姓名:学历专业年龄 参加的内审员姓名

现场检查评分结果实际内容的描述: 净化生产□、清洁生产□;

净化等级:一万□、十万□、三十万□; 生物安全实验室□、阳性隔离室□、细菌室□、细胞室□、微生物室□; 实验动物室□

项目性质适用项目数标准分(项)合格分(项)实际评分结果判断 记录项 12--

重点项 60 600 480

一般项 91 455 364

总计 142 1050 840 良好合格不合格 现场审查评价:

现场审查人:被审查企业意见:

签名:(企业盖章)

体外诊断试剂生产企业审查评定标准分数分布统计表

范围(条款数)记录项数重点项数一般项数适用项数系数评分项数标准分合格分 一组织机构、人员与质量职责 5.1~10(14)3 5 6 1 3 70 56 二设施、设备与生产环境控制 11~30(41)3 8 30 31 21 225 180 三文件与记录 31~35(6)0 5 1 0 1 55 44 四设计控制与验证 36~42(8)0 5 3 2 2 65 52 五采购控制 43~49(10)1 5 4 5 0 70 56 六生产过程控制 50~64(23)0 12 8 6 175 140 七检验与质量控制 65~75(21)5 11 5 5 3 135 108 八产品销售与客户服务控制 76~78(5)0 0 5 1 2 25 20 九不合格品控制、纠正和预防措施 79~81(4)0 2 2 0 0 30 24 十不良事件、质量事故报告制度 82~83(2)0 0 2 0 0 10 8 附录A 2~30(29)0 7 22

190 152 合计 163 12 60 91

1050 840 基本统计 163 7% 37% 56%

1050 80%

第四篇:GMP 审查要点以及飞检案例

GMP 审查要点以及飞检案例

第一节:机构和人员

飞检案例:

1、企业负责人未对企业质量体系运行情况进行评估;

2、企业未提供文件发放实施前培训记录;

3、进入洁净区的工作人员未进行微生物知识培训,也无相关培训计划;

4、洁净间直接接触物料和产品的人员未进行健康体验;

5、进入洁净区需戴一次性无菌手套,但未在人员进出洁净区管理规程中明确戴手套的相关要求等。关键点:

人是生产质量管理过程中最主要的,尤其是基本的操作人员;组织机构控制;人员职责明确; 培训是必要的基本保障,三项是检查必查项目。1、企业负责人:

(1)组织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2)组织实施管理评审,定期对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进行评估,并持续改 进;

(3)确保企业按照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要求组织生产;

(4)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所需的人力资源、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5)应当确定一名管理者代表。

2、管理者代表:

(1)应当负责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形成文件)、实施并保持质量管理体系;

(2)报告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向最高管理者和监督单位)和改进需求;(3)提高员工满足法规、规章和顾客要求的意识。

3、其他负责人:

(1)技术、生产、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人应当熟悉医疗器械法律法规;(2)具有质量管理的实践经验(学历背景、工作经历);

3)应当有能力对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中实际问题作出正确判断和处理;(4)体外诊断试剂生产、技术和质量管理人员应当具有医学、检验学、生物学、免疫学或药学等与所生产产品相关的专业知识,并具有相应的实践经验。

4、职责权限

(1)生产管理部门和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人不得相互兼任;(2)确保生产和质量管理完整性、合理性;

(3)部门职责和权限清晰,职能明确完整,不交叉,不重叠,补缺位,不空位;(4)任命书或授权文件应与实际权限一致;

注意在组织机构图基础上,需要进一步明确产品实现过程中各环节的管理程序,出现各种问题时,如何进行协调管理,并最终实现有效控制。

5、人员档案

(1)从事影响产品质量工作的人员,应当定期进行培训(如卫生、微生物学、洁净作业、安全防护等);

(2)建立人员健康档案,每年至少体检一次,患有传染性和感染性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直接接触产品的工作。

6、洁净要求

(1)进入洁净室(区)应当按照程序进行净化,并穿戴工作帽、口罩、洁净 工作服、工作鞋;

(2)裸手接触产品的操作人员每隔一定时间应当对手再次进行消毒;(3)裸手消毒剂的种类应当定期更换;

(4)洁净工作服和无菌工作服选择质地光滑、不易产生静电、不脱落纤维和颗粒性物质的材料制作。

第三节:设备

飞检案例:

1、企业未对空调净化机组中效过滤器进行压差监控;

2、企业自校准温湿度计所采用的方法为非标方法,未经验证;

3、企业提供的2~10 μl 移液器检定报告显示计量用具为万分之一天平; 2μl移液器实测值为1.8 μl,超过其误差2% 范围规定,未对检定报告有效性进行确认;

4、企业采用紫外灯对洁净车间进行消毒,未对消毐效果进行有效验证;

5、企业生产体外诊断试剂产品具有不连续性,空气净化系统停机时间较长,企业尚未对不同停机时间后再次开启空气净化系统所需采取的措施进行相应的验证和规定;

6、空调净化系统清洁维修保养规定初效每个月清洗一次,中效三个月清洗一次,高效过滤器每年监测完整性,但企业实际对初、中效每年更换,实际也未监测高效过滤器的完整性;

7、空气净化系统未进行确认和验证,未进行初中效压差监控;空调净化系统不连续运行,未对再次开启运行条件进行确认;

8、纯化水微生物检测标准规定的检测量为0.1ml,药典标准规定检测量为1ml ;

9、未对洁净车间工艺用水储水桶进行清洗消毒记录; 10、未对纯化水的全性能检测周期进行规定。关键点:

设备是体外诊断试剂生产,必备的硬件要求,也是满足生产质量的基本条件。设备的特性和选型必须与产品特性,生产规模相适应。便于清洁和日常维护。原则:设备的设计、选型、安装、维修和维护必须符合预定的用途,应尽可能降低产生污染,交叉污染,混淆和差错的风险,便于操作,清洁,维护,以及必要时消毒或灭菌。

(1)与生产品种、生产规模匹配,符合预期用途(工艺要求,工艺参数& 质量控制,生产效率等);

(2)与检验项目要求相适应,如原材料,中间产品,成品包括精度和数量;(3)计量器具及其量程和精度;

(4)直接接触物料或产品的设备、容器具及管道表面及其材质(无毒、耐腐蚀、不与物料或产品发生化学反应/ 粘连、易于清洁,消毒/ 灭菌);(5)维护、维修(重大维修应再确认);

(6)状态标示(名称、规格、批号),防止非预期使用;标明清洁状态等,包括主要固定管道表明内容物名和流向。

第四节:文件管理

飞检案例:

1、外来文件的收集和整理不及时,未收集新发布的法规文件和标准,并作为外来受控文件进行管理;

2、无文件分发、回收、销毁记录,或分发记录与实际使用文件版本不一致,或未进行版本控制;

3、记录严重失实,检查生产记录发现,某休假人员在休假期间有签字和日期;

4、记录存在涂改,且未标注更改者姓名和更改日期;

5、查看企业提供的实验室检测培训资料,发现纸张背面为质检室清洁卫生记录;

6、原料入库台账使用WPS 文件,可任意修改,不符合《记录控制程序》要求;未按《风险管理控制程序》的要求对风险管理文件进行存档。关键点:

文件是质量保证体系的基本要素。为保证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良好的文件系统及其记录是不可或缺的。

文件能够有效的避免信息口头交流可能引起的差错,记录是确证产品生产和质量控制的全过程的可追溯。1、文件

(1)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包括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手册、程序文件、技术文件、法规要求等(程序文件至少有 26 个)

(2)文件的起草、修订、审核、批准、替换或者撤销、复制、保管和销毁等应当按照控制程序管理

(3)相应的文件分发,替换或者撤销,复制和销毁记录;

(4)文件更新或者修订时,应当按规定评审和批准,能够识别文件的更改和修订状态,防止旧版文件误用;

(5)分发和使用的文件应当为适宜的文本(批准的现行文本),已撤销或者作废的文件应当进行标识,防止误用(除留档备查外,不得在工作现场出现)。2、记录

(1)记录控制程序,包括记录的标识,保管,检索,保存期限和处置等 4 个方面;

(2)每批产品应当有记录,包括批生产记录,批包装记录,批检验记录和产品放行审核记录等。

(3)批记录应当由质量管理部门负责管理,至少保存至产品有效期后一年;(4)质量标准,工艺规程,操作规程,稳定性考察,确认和验证,变更等企业重要文件应长期保存;

(5)SOP 要保证操作者在依照实施时尽量少动脑,记录要尽量减少写字内容,尽量打钩;(6)如果使用电子数据处理系统,照相技术或其他可靠方式记录数据资料,应当有所有的系统的操作程序;

2、策划

应确定了设计和开发各阶段,以及人员职责、评审、权限,以及适合于 每个设计和开发阶段的评审、验证、确认和设计转换活动。

3、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贯穿于产品生命周期,必须在产品实现全过程进行风险控制,风险分析。当选用的材料、零件或者产品功能的改变可能影响到医疗器械产品安全性、有效性时,应当评价因改动可能带来的风险。风险管理文件和记录,至少符合以下要求: 风险管理应当覆盖企业开发的产品实现的全过程;

应当建立对医疗器械进行风险管理的文件,保持相关记录,以确定实施的证据; 应当将医疗器械产品的风险控制在可接受水平;

当偏离计划而需要修改计划时,应当对计划重新评审和批准;

研制现场考核,包括研制现场及条件设施,研制过程原材料选择,来源,指标,工艺参数,技术要求,质量标准,使用说明书,试验样品等数据真实,完整,可溯源。

4、设计和开发输出资料至少符合以下要求:

采购信息,如原材料、包装材料、组件和部件技术要求;

生产和服务所需的信息,如产品图纸(包括零部件图纸)、工艺配方、作业指导书、环境要求等; 产品技术要求; 产品检验规程或指导书;

规定产品的安全和正常使用所必须的产品特性,如产品使用说明书、包装和标签要求等。产品使用说明书是否与注册申报和批准的一致; 标识和可追溯性要求;

提交给注册审批部门的文件,如研究资料、产品技术要求、注册检验报告、临床评价资料(如有)、医疗器械安全有效基本要求清单等; 样机或样品;

生物学评价结果和记录,包括材料的主要性能要求。

5、变更

(1)变更是研发过程中固有的部分,应进行记录,变更管理的程度应 随产品研发的不断推进而增强;‘’

(2)任何可能影响产品质量或重现性的变更都必须得到有效控制,包 括但不限于:

原辅料、标签和包装材料、配方或处方、生产工艺; 生产环境、厂房设备公用系统、验证的计算机系统; 质量标准、检验方法、产品有效期/ 贮存条件; 清洁和消毒方法;

产品品种及规格的增加或取消等。

第五节:采购

1、未对原材料进行分类管理;

2、未按企业自定的文件标准进行检验,或检验记录与标准不一致;

3、涉及文件与记录中单位不一致的,未提供两种单位转换关系;

4、企业要求对供方进行定期评价,但评价的频率(时间间隔)未明确规定;

5、对供方的评价内容与文件规定要求的评估内容不一致;

6、标准品配制用主要原材料“ AFU",无相关质量标准要求;

7、企业在验收准则中,未对原材料(要求储存温度为-20 ±5℃)收货时的温度进行规定。

关键点:

原材料的采购是产品实现过程中的基本要素之一,原材料差异直接影响

最终产品的性能,采购活动控制,制约着原材料的质量,尤其用于产品质 量控制的外购校准品、质控品、质控血清等,应作为采购控制的重点,供

应商稳定,来源具有可追溯性。

1、采购

(1)采购控制程序,明确采购控制程度,包括:流程/ 选择/ 评价/ 再评价准则,原材料供应商审核等;

(2)供方选择原则,控制职责,控制程度,控制方法等,如外购组分如何控制,保证质量,许愿墙约定;

(3)鉴于采购涉及诸多因素,采购控制文件应体现由设计来决定采购;由资质评估来选择采购;由信息统计来监督采购;由采购文件来规范采购,由质量检验来控制采购;

(4)体外诊断试剂主要原材料,通常来源两种方式: 一种是企业自行制备,另一种是外购:

自制的,应当明确制备原理,简单描述指标过程、质量标准和检验数据,如单抗应说明生物源性与免疫原;核酸类产品应有引物、探针的合成、纯化、验证及主要技术指标的要求;

外购的,应当明确供应商,一旦确定不得随意更改;

必须有明确的质量要求和必要的验证。

(5)企业应当建立外购物料清单,建立物料验收质量标准,严格按物料的质量标准进行检验、入库;(6)通常是仓库保管员进行核对厂家(来自合格供方)、核对数量、品名、批号进行外观检验,符合要求后填写请验单,质检部门按规定进行抽样检验,出具检验报告。合格入库,不合格按不合格程序处理。

2、供应商审核,签订质量协议

总局2015 年第1 号通告《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供应商审核指南》包括适用范围,审核原则,审核程序,审核要点,特殊采购物品的审核及其他等六部分。

审核原则: 分类管理,质量合规;

审核程序: 准入审核,过程审核,评估管理;

审核要点: 文件审核,进货查验,现场审核。

3、外购标准品、校准品、质控品、生产用或质检用血液

(1)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要求单独销售的标准品、质控品需要注册。自制标准品及质控品要有配制规程及记录;

(2)国家食药监械函【2008 】111 号;体外诊断试剂生产企业向医疗机构购买血清,应明确用于科研或对照品,并签订严格的技术协议,明确购买数量,付费要求,签署知情同意书,确保物料的质量和稳定性;

(3)生产用阳性血的问题,法规虽然不许可,但实际实施过程中也都认可,且在 2008 年111 号文件中做了明确规定;

(4)卫生部血制品管理办法要求:血清的控制必须符合国家血制品管理规定;

(5)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危险化学品的采购;

(6)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易制毒化学品和精神麻醉类药物的采购;

(7)菌毒株的采购必须符合国家卫生部相关规定。

4、物料的贮存

(1)按照物料本身性质,如固体、液体原料应分开储存或采取相应的避免交叉污染的有效措施;

(2)挥发性物料是否有专库,是否有排风设施等,其他还应考虑温度、湿度,密闭、振动、光线,堆高;

(3)一般应当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

(4)复验是为了保证物料性能稳定,如物料未规定使用期限,企业应当根据物料的稳定性数据确定贮存期限;

(5)贮存期内发现贮存条件变化,可能影响产品质量时,应及时复验,明确复验的流程;

(6)开封进行抽样检验的物料,应进行标识,及早使用。

第五篇:食品工厂GMP审查要点(xiexiebang推荐)

食品工厂GMP审查要点

1.厂区

1.1厂区环境

1.1.1厂区环境要整洁卫生、无异味;

1.1.2厂区内草坪、花卉、树木应修剪整齐; 1.1.3厂区主要通道硬化、无明显积水、无扬尘;

1.1.4厂区内存放的报废或停用设备等场所无虫鼠害孳生或藏匿; 1.1.5非吸烟区不得发现烟;

1.1.6厂区内不得发现鸟巢、猫、狗等动物及排泄物; 1.1.7吹哨人制度看板张贴在食堂等员工容易看到的位置; 1.1.8垃圾站及时清理并清洁有效,不得有大量蚊蝇滋生。2.辅助区域 2.1更衣室

2.1.1更衣柜顶部不得存放杂物,室内所有设施如排风扇、纱窗、家具整洁无积尘、无异味;

2.1.2墙面、地面、天花板无破损,无洞、无缝、无脱落,墙壁用于固定的钉子等必须牢固;

2.1.3个人更衣柜内不得有食物、药品等存放;

2.1.4工作服/鞋与人员外出衣物/鞋分开存放,避免交叉污染; 2.1.5更衣镜、照明灯、门窗玻璃等玻璃制品要有防护措施; 2.1.6更衣室张贴更衣流程图及管理规则。2.2卫生间

2.2.1车间工作服、工作鞋不得进入卫生间;

2.2.2墙面、地面、天花板无破损,无洞、无缝、无脱落,墙壁用于固定的钉子等必须牢固;

2.2.3卫生间应干净无异味、无蚊蝇;

2.2.4卫生间应有洗手设施、洗手消毒液,维护良好,有洗手消毒示意图。2.3维修间

2.3.1库房门上锁,并授权进入; 2.3.2室内干净清洁,工具摆放整齐;

2.3.3墙面、地面、天花板无破损,无洞、无缝、无脱落,墙壁用于固定的钉子等必须牢固;

2.3.4化学品受管控,无非允许使用化学品; 2.3.5工具箱受控,并有工具清单; 2.3.6食品级润滑油受管制。3.生产车间出入口 3.1设施

3.1.1与外界相通的门帘完整无破损(推荐黄色门帘),相互重叠,不得距离地面缝隙较大失去虫害防护功能;

3.1.2风幕运行正常;

3.1.3墙面、地面、天花板无破损,无洞、无缝、无脱落,墙壁用于固定的钉子等必须牢固; 3.1.4与外界相通的门窗完好,保持关闭,可开启的窗户应安装可防止虫害进入的纱窗,并保持纱窗完好无损;

3.1.5吹哨人制度看板张贴在考勤设备或车间入口等员工容易看到的位置; 3.1.6按客户要求放置虫鼠害防治措施并维护良好; 3.1.7所有门窗玻璃应使用防爆玻璃或贴膜防护;

3.1.8与外部直接相连的物料出入口应有虫害防护设施,建议使用双层门。3.2清洗消毒

3.2.1洗手设施配备充足,水龙头数量与同班次食品加工人员数量匹配,配备足够的洗手消毒设施:如水龙头、消毒池、洗手液、消毒液、干手器或干手纸等(符合GB14881规定),多人使用不影响出水量;

3.2.2水龙头非手动开关,配备干手和消毒设施,状态良好; 3.2.3配备无味洗手液;

3.2.4消毒液浓度,与标准相符;

3.2.5消毒液配制记录要与标准、实际相符;

3.2.6消毒液等化学物品标识要清楚,上锁保存,专人发放; 3.2.7车间入口洗手消毒处应张贴洗手消毒流程图;

3.2.8洗手消毒设施、设备应处于正常使用状态、无破损。3.3工作服管理

3.3.1应根据食品特定及生产工艺要求配备专用工作服如衣、裤、鞋袜、帽和发网等,以及口罩、围裙、套袖、手套等;

3.3.2制定有工作服定期清洁制度,必要时应及时替换,并应妥善保养,及时修补,起到和卫生和各种防护的功能。工作服的设计选材、工作服口袋位置、连接扣件等不得有交叉污染食品的风险。

3.4人员检查

3.4.1进车间前应有专人检查人员健康、卫生情况:如人员指甲、不得化妆喷香水、不得带有戒指、手表、项链、耳环、耳钉、假睫毛等;检查发网、口罩佩戴等;

3.4.2更换下来的粘着器或粘着纸应设专用收集容器,并将粘有头发的和未粘有头发的分开存放;

3.4.3员工眼镜破损或隐性眼镜丢失需报告;

3.4.4员工个人物品不得带入车间进、出车间的工作用品需登记核查;

3.4.5如配有风淋室,应确保工作良好、风力足够、通风系统及整体设施清洁。4.生产车间

4.1生产区域环境

4.1.1车间门窗完好,保持关闭以防止虫害的进入,可开启的窗户应安装可防止虫害进入的纱窗;

4.1.2车间生产区域不得存放绿植等任何与生产无关的物品,看板不能用图钉、磁贴等安装所有门窗玻璃应使用防爆玻璃或贴膜防护;

4.1.3生产用水使用适合的饮用水,定期检查水质并记录; 4.1.4对加工用水有特殊要求的食品应符合相应的规定;

4.1.5下水道应由高清洁区流向低清洁区,且畅通无倒灌,防鼠网摆放正确、无异味; 4.1.6车间地面应保持整洁干净、无积水、无破损,制定清洗程序;

4.1.7墙壁、天花板应干净、无破损、无生锈、无霉斑、无蜘蛛网等昆虫活动痕迹,墙壁用于固定的钉子等必须牢固;

4.1.8天花板无冷凝水; 4.1.9生产车间有通风换气设备,清洁区域空气保持正压。进风口、排风口保持干净,过滤网保持完整;

4.1.10制冷设备、风口下方不应存放物料、产品;

4.1.11照明设施要保持干净,要有防护设施,关键工序和检测岗位光照强度符合要求(参照GB14881规定)。

4.2设备设施

4.2.1生产现场应实施可视化管理:现场生产工艺要点、CCP点、产品标准图、产品缺陷图等应直观可视,并放置于操作岗位附近,可视图应防水、可清洁、不产生异物风味;

4.2.2与原材料和产品接触的工器具和设备,应使用无毒、无味、抗腐蚀、不易脱落的材质制作,无卫生死角且易于清洁;

4.2.3设备安装应离地、离墙,便于清洁,或直接不留空隙的固定于地面;

4.2.4机械设备运行正常,维护良好(无异常音,突出的焊点,螺母脱落,螺丝松动,锈,破损等状况);

4.2.5输送带维护良好,无破损;

4.2.6维修/保养时,工具、零部件和更换下来的所用物品均有带进带出的数量记录; 4.2.7设备、设施、工器具保持清洁卫生,无破损、无缺失,不同用途的工器具应用颜色区分,并做好标识,有详细的清洁程序以及生产线专用的清洁剂;

4.2.8设备应标识:名称、负责人、状态、操作步骤等信息;

4.2.9配电箱、设备控制箱、电缆槽内干燥、整齐、干净、无杂物,应有标识; 4.2.10设备应防护避免造成食品污染,如电机应屏蔽、制冷设备下方应安装冷凝水接水盘;

4.2.11闲置设备、工器具应清洗干净、无食物残留、无生锈、无霉斑,定点存放并做好标识;

4.2.12车间内不能使用木质工器具;

4.2.13车间使用的记录笔、板夹等应为金属材质,无易脱落零部件;

4.2.14环境温度符合要求,使用温度记录仪(建议使用大屏电子显示仪)并放置在易于查看地方,让所有员工随时可以看到车间温度,并定期校准形成记录;

4.2.15清洗车间冲洗池、清洗池、消毒池等标识清楚,清洗前后的工器具分区存放 4.2.16车间内使用的手套、塑料垫膜等不能有破损,并做好收、发记录;

4.2.17车间内使用的刀具、剪刀、抹布等工具应有专人负责检查、回收、发放,并做好记录;

4.2.18设备、工器具不能有暂时性维修措施,如使用胶带、铁丝、线绳; 4.2.19清洁用具集中管理且标识清楚,垃圾及时清除并保持垃圾房清洁卫生; 4.2.20生产现场配备足够的清洗消毒设施,并做好标识;

4.2.21产品生产加工区域垃圾桶维护良好,无满溢,防止交叉污染; 4.2.22 CCP点应在现场进行标识:CCP点、关键控制点、纠偏措施等信息; 4.2.23车间出水口应有标识,冷热出水口应加以标识区分; 4.2.24产品生产加工区域工器具生熟分开,防止交叉污染; 4.2.25现场称量器必须按照标准校准、标识; 4.2.26生产车间应按客户要求放置虫鼠害防治设施; 4.2.27车间内应按照客户要求安装CCTV监控装置,区域应包括所有关键操作工序,摄像头运行正常;

4.2.28车间内应配置足够的产品质量检验工作台或区域,并应配备相应的检查工具,如台秤、温度计、秒表、产品抽测模具等;

4.2.29所有设备工器具按照规定的清洗消毒方法操作; 4.2.30现场验证消毒液浓度,与标准相符; 4.2.31消毒液配制记录要与标准、实际相符;

4.2.32消毒液等化学物品标识要清楚,上锁保存,专人发放; 4.2.33食品级润滑油与非食品级润滑油要标识清楚,专区存放

4.2.34有异物检测设备(金探仪/X光机/筛/滤网/磁选机等),检测设备运转正常,按要求定期测试灵敏度。

4.3人员

4.3.1现场人员需着工作衣帽且穿戴整齐干净完好、无头发外露; 4.3.2工作服腰部以上无口袋,或口袋内没有物品;

4.3.3不同清洁度区域的工作服设计应有区分,防止交叉污染建议入职新员工帽子有特殊标识现场人员不得蓄留指甲、不得佩戴首饰;

4.3.4工作中不可以吸烟、嚼口香糖、饮食,私人物品禁止带入现场; 4.3.5抽查工人的健康状态并记录;

4.3.6工人如有伤病,需经适当处理,避免污染产品,或调离岗位或中止作业; 4.3.7创可贴应选用蓝色且金属探测仪可探测; 4.3.8各区域及生产各工序人员配备合理;

4.3.9一次性物品如手套,有领用、检查和回收记录;

4.3.10询问现场异物检测设备(金探仪/X光机/筛/滤网/磁选机等)操作人员是否了解控制限,如超过偏差如何采 取纠正措施。

4.4物料控制

4.4.1车间布局合理、动向顺畅,物料应无重复流转、无产品积压所有物料离墙离地放置;

4.4.2物料外包装不能进入生产现场;

4.4.3所有物料容器都有标识并密封或加盖等,标签与内容物一致;

4.4.4所有物料均有可追溯的批号标识制 投料前检查复核配料保质期,无过期配料使用;

4.4.5现场观察原料拆袋操作人员是否有检查拆下包装袋的完整性,是否进行收集; 4.4.6如有配料间,配料记录应完整并进行配料投料的复查;

4.4.7配料在加入设备前应过筛、过滤等异物剔除管控措施,异物应有记录并分析跟进。4.5物理污染控制

4.5.1建立有异物污染管理制度;

4.5.2完善的设备维护、卫生管理、现场管理、外来人员管理及加工过程监督等措施,体现预防为主的精神,针对各种异物源,采用避免或减少使用,收集回收清点,及设计有效去除方式等方法以降低其混入食品的几率;

4.5.3采用筛网、捕集器、磁铁、金属检查器等设备以降低金属或其他异物污染风险; 4.5.4生产现场进行维修、维护及施工等工作时,采取适当措施避免异物、异味、碎屑等污染食品。

5.仓库 5.1储存

5.1.1仓库应设有待检区、不合格品存放区、过敏原存放区; 5.1.2过敏原的存放不会造成对非过敏原或其他过敏原原料的污染; 5.1.3物品存放要离墙45厘米、离地20厘米,排放整齐; 5.1.4成品按照限高堆放,无超高或垛上堆垛的状况; 5.1.5物料或成品的包装无破损;

5.1.6食品添加剂应设专库存放、专人保管; 5.1.7化学药品要设专库存放、专人保管;

5.1.8物料应做好标识:名称、数量、批次(或生产日期)、入库日期等信息,标识要清晰,易于查看;

5.1.9物料应严格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 5.1.10物料帐、物、卡相符;

5.1.11现场查看是否有过期、不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原料、辅料及其他物品; 5.1.12仓库内所有物料应封口保存,不同原辅料应独立区别存放且标识清楚; 5.1.13冷库入口应有校准合格的自动记录、温度电子显示器;

5.1.14原辅料,包装材料及成品仓库的库容是否适宜,库温是否符合要求; 5.1.15所有门窗玻璃应使用防爆玻璃或贴膜防护;

5.1.16冷库天花板、墙壁、风机要定期除霜,并形成记录,地面无结冰; 5.1.17风机下方不应存放物料(有效冷凝水防范措施的除外);

5.1.18仓库门窗密封,墙面、地面、天花板无破损,无洞、无缝、无脱落,墙壁用于固定的钉子等必须牢固;

5.1.19仓库内或产品、原料、包装物上不得发现昆虫、蜘蛛/蜘蛛网、老鼠、蜥蜴、蚂蚁等;

5.1.20仓库地面应干净、无积水、无破损;

5.1.21仓储门要有门帘或风幕,建议门帘为黄色,相互重叠,不得距离地面缝隙较大失去虫害防护功能;

5.1.22仓库区域应按要求放置虫鼠害防治设施; 5.1.23栈板无破损,木栈板定期要进行消毒除虫。5.2收发货区域

5.2.1仓储的叉车要求使用充电式,不允许使用汽/柴油等有尾气污染的搬运工具; 5.2.2叉车维护良好无漏液,无破损、生锈; 5.2.3叉车充电区域不会对物料造成污染;

5.2.4墙面、地面、天花板无破损,无洞、无缝、无脱落,墙壁用于固定的钉子等必须牢固;

5.2.5月台应密封且可防止虫鼠害入侵;

5.2.6有冷藏/冷冻原物料或成品时,月台有制冷设施,温度满足客户要求; 5.2.7收发货区域应按要求放置防虫防鼠设施。5.3运输车辆 5.3.1车辆外箱不得出现化学品、杀虫剂、农药、家具、日化等与食品无关的文字或图案;

5.3.2使用箱式或有防护的货车,车厢环境卫生良好,灯有防护; 5.3.3食品原料不得与有毒有害有异味品同时装运; 5.3.4车辆在上货前和上货后均保持上锁或铅封状态;

5.3.5冷藏或冷冻原料/成品使用冷藏或冷冻车辆运输,且运输温度满足客户要求,装配有温度追踪仪;

5.3.6冷藏或冷冻车辆预冷温度满足客户要求。6.实验室 6.1实验室管理

6.1.1按照ISO17025标准建立实验室管理原则; 6.1.2门上锁,只有授权人员才能进入; 6.1.3玻璃制品受控,进出车间有记录; 6.1.4实验室工作区域不得存放食品、私人物品; 6.1.5试剂受管控,标识符合要求,并在保质期内; 6.1.6设备及玻璃器皿完好,无破损;

6.1.7墙面、地面、天花板无破损,无洞、无缝、无脱落,墙壁用于固定的钉子等必须牢固;

6.1.8室内干净整洁,物品摆放整齐;

6.1.9微生物实验室紫外灯工作正常、定期更换; 6.1.10微生物实验室的进出有二次更衣;

6.1.11废弃培养基经灭菌处理,不会造成环境污染。7.消防安全与环保 7.1消防安全

7.1.1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并做好标识;

7.1.2消防栓内的管带应按要求存放,干燥、无发霉现象,枪头配备齐全; 7.1.3消防箱门锁处于正常状态; 7.1.4灭火器要完整、处于有效期内;

7.1.5逃生通道内不能存放任何物品、时刻保持畅通; 7.1.6安全门不能上锁;

7.1.7逃生通道应在离地1米处的墙壁上安装逃生指示灯,并保持正常状态; 7.1.8进出、口应安装应急灯,并保持正常状态; 7.1.9消防栓是否有定期的检查记录; 7.1.10逃生通道要有明确的逃生指示箭头; 7.1.11油炸机等加热设备应有自动灭火系统;

7.1.12特岗人员的资质证书:安全员、电工、制冷工、锅炉工、叉车工、污水处理人员上岗证书等;

7.1.13是否要消防演习记录,询问现场人员是否有参加消防演习、逃生演习,是否知道如何逃生;

7.1.14特种设备年检证书:制冷设备、制冷管道、锅炉、压力表、油罐等。7.2环保 7.2.1污水处理能力与生产能力匹配,处理设备运行正常; 7.2.2污水处理检测报告; 7.2.3烟气排放安装处理装置; 7.2.4废弃物暂存区域隔离设置

下载深度解读体外诊断GMP审查要点word格式文档
下载深度解读体外诊断GMP审查要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体外诊断试剂相关知识

    体外诊断试剂相关知识 体外诊断试剂,包括可单独使用或与仪器、器具、设备或系统组合使用,在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监测、预后观察、健康状态评价以及遗传性疾病的预测过程中,......

    体外诊断试剂制度

    首营企业和首营品种审核制度 为了确保公司经营行为的合法合规,规范首营企业和首营品种的审核工作,特制定本制度。 一、首营企业是指与本公司首次发生供需关系的体外诊断试剂(按......

    2015体外诊断行业报告

    一、政策与环境 2015年是医药卫生及相关政策发布较多的一年。这些政策与环境的变化推动了体外诊断行业的发展,促使行业企业管理更加规范和自律,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对整个行业有......

    体外诊断试剂文件培训

    体外诊断试剂根据风险程度的高低分为第三类、第二类、第一类 命名原则是被测物名称+用途+方法或原理 生产体外诊断试剂产品的研制工作包括:主要原材料的选择、制备;产品生产......

    体外诊断试剂招标文件(样本)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医用耗材招标 体外诊断试剂招标文件 招标编号:ZYEY2013-019 招标项目:肾素等发光免疫试剂 投标单位: 投标日期: 1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医用......

    体外诊断试剂经营管理职责(精选)

    有关部门、组织和岗位的质量管理职责 质量管理部经理质量职责 (1)认真贯彻执行《药品管理法》、《产品质量法》、《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等法律、......

    体外诊断试剂质量管理职责

    (11)信息技术岗位职责1、负责提出公司计算机网络的建设与发展规划。 2、负责公司计算机网络的安全和维护工作。 3、负责公司计算机管理系统的管理、维护工作,保证公司管理系统......

    体外诊断试剂经营管理制度

    . )定义: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是指一切涉及药品经营质量的书面标准和实施过程中的记录结果组成的、贯穿药品质量管理全过程的连贯有序的系列文件。 (2)目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是质量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