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银行体系 中外商业银行治理结构对比 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看法

时间:2019-05-13 20:29: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我国银行体系 中外商业银行治理结构对比 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看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我国银行体系 中外商业银行治理结构对比 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看法》。

第一篇:对我国银行体系 中外商业银行治理结构对比 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看法

对我国银行体系 中外商业银行治理结构对比 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看法 金融0802 ZWN 一 我国的银行体系:

中国银行体系由中央银行,监管机构,自律组织和银行业金融机构组成。中国人民银行是中央银行,在国务院的领导下,负责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银监会,负责对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及其业务活动实施监管。中国银行业协会是在民政部登记注册的全国性非营利社会团体,是中国银行业的自律组织。中国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包括政策性银行,大型商业银行,中小商业银行,农村金融机构,以及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和外资银行。银监会监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包括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和货币经纪公司。

二 中西商业银行治理结构对比分析

在中国金融体系中,占据主体地位的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不仅影响到商业银行体系的经营状况和市场竞争力,而且还在宏观上影响到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和经济增长的潜力与质量。而在影响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众多因素中,公司治理结构问题已经成为关键性因素之一。但摆在我们面前的事实是,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发展,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外银行业竞争态势的加剧,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中存在的问题正日益突显,有些则成为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国外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

1.英美模式 由于英国和美国的股市比较发达,银行的中小股东较多且高度分散、股市流动性强,银行资产结构中股市的地位举足轻重,因而英美模式的公司治理更多地依赖于银行外部市场的力量和相应完善的立法及执法机制,强调银行财务数据的充分公开,增强透明度,禁止内部人交易,用股票市场监督经理活动。2.德日模式 德国和日本等控制导向型的公司治理则由于银行资本主要来自于占据支配地位的财团,因而更多地依靠债务约束和经营者的“团队精神”,以及法人股东在银行非正常状态下的控制力。上述两种模式在不同国家、不同的环境下均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促进了各自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且,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近年来,两种模式也在不断互动、不断融合,以进一步提高治理结构的有效性。具体来说,英美模式中,机构投资者开始成为主导性的投资者,并且更为积极地参与公司事务,监督公司管理层。德日模式中来自外部的监督也在增强,养老基金、共同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在稳步发展,许多大型公司也开始公开上市,信息披露在不断加强,中小股东的合法权利不断增多。

我国商业银行在公司治理结构上存在着一系列缺陷。

(一)治理目标单一

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目标在追求效益最大化的同时,更应突出社会整体利益。与此相反,我国商业银行尤其是股份制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目标却一味追求效益最大化,忽视了社会整体利益。

(二)产权过于集中

我国政府几乎都是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产权的惟一主体,在股份制商业银行中,绝大多数也是国有股占控股地位。产权高度集中,政府的干预和影响力大,不利于商业银行市场化和商业化经营,不利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按照委托代理理论,政府作为所有权的主体,是委托代理关系的最终接受者,委托代理人经营。

(三)组织结构不健全 目前,我国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基本上都没有建立起完整的公司治理组织架构,股份制商业银行形式上虽然建立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的治理结构,但实际上却普遍缺乏良好公司治理的基本要素,独立董事制度尚未建立,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人选很大程度上受政府或上级管理部门影响这种不健全的组织结构很难保证其功能的正常发挥。

(四)激励机制不合理

商业银行内部的权利配置结构中,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在很大程度上是错位的。是对广大员工的薪酬激励、职位激励机制不合理

(五)管理流程不科学 现代商业银行高效率的扁平化和矩阵式管理模式要求上下级行间管理层次少,管理链条短,总部的管理职能突出,省行、二级行管理职能都放入经营职能中。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总行对省行,省行对二级行,都存在着直线式管理部门和职能,纵向管理链条多,管理职能弱化,管理的漏洞很多

(六)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 过去,我国商业银行基本上没有进行过公开的信息披露。中国银监会成立后,已明确要求商业银行做好信息披露工作,但披露信息的范围、及时性以及某些信息的真实性等都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三 对于我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思考

提高银行体系的稳定性是建设存款保险制度的最终目标,如果无助于这个目标的实现,存款保险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基础。很长时间以来,有关我国建立存款保险公司的争论一直不绝于耳。随着金融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由2008年金融危机所引发的对宏观金融审慎问题的关注,存款保险制度再一次被推到了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前台。

真正意义上的存款保险制度始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为了挽救在经济危机冲击下已濒临崩溃的银行体系,美国国会通过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作为一家为银行存款保险的政府机构于1934年成立并开始实行存款保险,以避免挤兑,保障银行体系的稳定。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形势和金融制度、金融创新的不断变化和发展,美国存款保险制度不断完善,尤其是在金融监管检查、金融风险控制和预警等方面,FDIC作了大量成效显著的探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从而确立了FDIC在美国金融监管中“三巨头”之一的地位,存款保险制度成为美国金融体系及金融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承认,美国的存款保险制度在维护金融稳定,处置问题金融机构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后,FDIC在化解金融风险方面做各种努力。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中,存款保险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主要国家和地区都以不同的形式建立起了存款保险制度。

当然,简单地从存款保险制度在美国及其他一些国家的成功运用,就推论中国有必要建立这种制度,多少会显得有些缺乏说服力。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存款保险机制的有效性严格地依赖于其所处的更大的制度环境,而且,存款保险本身也可能产生一些新的风险和问题。因此,在具体实施之前,还有必要对存款保险制度所涉及的一些基础性问题做些简单的探讨。

银行体系的集中度问题

作为保险制度的一种,存款保险制度也要遵循保险的基本原理,即大数原则。当参与保险的主体数量众多,且相互间具有较高独立性时,保险机制才具有真正意义上的风险分担功能。这意味着只有在银行数量众多,且业务相对分散和独立的情况下,存款保险机制才能充分发挥作用。

美国早期的银行体系正符合这一要求。除量众多外,美国银行业的集中度也较低,前25家最大银行的资产占比只在40%左右。而对比中国的情况,按照中国银监会公布的数据,截至2010年底我国银行业机构的数量在3500家左右。而在集中度方面,截至2010年底,我国最大的5家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占全部银行业的比重就已接近50%,净利润超过5000亿,占比超过60%。

总体上说,中国银行业的数量虽不算少,但集中度要远远高于美国,绝大部分的银行资产掌握在少数几家全国性银行手中。而全国性银行可以无须借助外部的保险机制,仅仅是通过自身资产结构的调整,就可以有效地分散行业风险和抵御风险。存款保险机制的必要性,由此会打一定的折扣。当然,对于为数众多的中小地方银行机构而言,存款保险机制仍然是必要的。

金融市场化程度问题

存款保险制度发挥作用的另一个制度背景则是金融市场化。在这里,对金融市场化的理解主要在于风险承担的市场化,即银行机构破产、退出的成本由市场而不是由政府来承担。在政府承担风险的情况下,以市场为基础的存款保险机制显然没有什么存在的必要。

在美国银行业的发展历史上,银行破产倒闭司空见惯,特别是在金融危机时期,一年内倒闭银行的数量达到几百家。在这些破产事件中,绝大多数的成本都由市场来承担和化解,由此也产生了对存款保险制度的需求。

而在我国,截至目前为止,银行破产、重组的案例还不算多,而由银行破产而给储户造成损失的案例至今都还没发生过。政府承担了绝大部分的损失和成本,当然在银行牌照仍然稀缺以及经济环境良好的背景下,政府为支付这些损失所付出的成本到目前为止都变成了赢利。但不管怎样,政府兜底的行为,让银行储户在主观上并没有产生对存款保险制度的需求。而且,在存款利率受到管制的背景下,再要求储户为银行的风险提供保费,其公平性也有待进一步讨论。

监管体系问题

存款保险公司往往要求被保险的银行按照一定的标准和规定开展业务,以确保其稳健经营。在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美联储以及货币监理署共同构成了银行监管体系。与美国不同,中国的《商业银行监督管理法》将监管权明确赋予了中国银监会,其职责范围已经覆盖了全部的银行业机构,并不存在美国曾经存在过的监管真空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存款保险公司如果以一个监管部门出现,不仅不符合现有法律的规定,也可能给我国的银行监管工作造成一定的混乱。

道德风险问题

道德风险问题是存款保险制度的一个根本缺陷。相对美国而言,中国的主要银行都由国家控股,因此,私人股东利用存款保险所提供的公共安全网来过度投机的程度要相对小得多。

对中国存款保险制度的建设提出如下几点看法:

第一,和美国相比,存款保险制度在中国所能发挥的作用有限,因此,不能过分强调存款保险制度对于中国银行体系整体稳定的重要性。

第二,中小银行是存款保险制度的主要参加者,国有大银行没有参加该制度的必要,因为存款保险制度不足以覆盖这些系统重要性银行的破产风险。但这样会产生两个问题:一是公平性问题。二是在没有国有大银行参与的情况下,保险基金的数量会相对有限,其赔付能力也会大打折扣。相关问题,还需进一步的研究和讨论。

第三,应弱化存款保险制度的监管属性。在现有的法律框架下,我国已经建立起了由银监会主导的统一的监管体系,并不存在需要填补的监管真空。在存款保险制度建立之后,存款保险机构与现行监管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是需要认真加以思考的问题。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提高银行体系的稳定性是建设存款保险制度的最终目标,如果无助于这个目标的实现,存款保险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基础。

第二篇:银行治理结构对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影响

会计专业原创毕业论文,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直接使用和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

最新会计专业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资本结构优化问题研究 物业税开征的效应分析

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方式研究 关于上市公司担保若干问题的思考

xx公司ISO质量体系与企业制度相容性研究 缓解我国中小企业借款难的政策探讨 现行财务报告体系存在问题及改进对策 农村村级现状与对策分析——以某镇为例 中小企业现金管理若干问题的探讨 中小企业融资创新问题研究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浅析

世纪联华连锁超市存货管理问题研究 经济责任审计质量控制 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控制 关于双赢税收筹划的探讨

关于企业自创商誉的会计问题研究 关于环境管理会计应用的探讨

上市公司报表粉饰问题的原因及对策 鼓励节能减排的税收政策探讨

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的应用及改进——以某钢结构工程公司为例 我国上市公司实施社会责任审计的探讨

某电子公司营运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房地产开发企业多元化融资风险分析及其对策研究 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探讨

论现金预算在现代企业中的作用-以某电气公司为例 企业成熟时期财务并购战略的选择研究 中小企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某公司应收账款管理问题研究 某公司税务筹划方案设计

营改增对劳务输入企业的影响研究

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商业银行会计风险防范

某生化公司内部会计控制的研究 中小企业融资瓶颈及对策探讨

基于有效市场理论的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及治理 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零售业务核心竞争力提升研究 某公司融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对内部审计参与企业风险管理的思考

发达国家物业税与我国物业税征收的对比及其启示 能源资源节约的税收优惠探讨

浅谈企业的存货管理---以百特年华服饰有限公司为例 集权化模式的研究 会计专业原创毕业论文,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直接使用和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

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财务报表分析在实际应用中的局限性——以某市政工程公司为例 论企业财务风险的分析与防范——以xx生物化学股份有限公司为例 公允价值在金融危机中的争议与思考 某公司模式创新研究

论某集团会计电算化的发展问题分析和前景展望 通货膨胀环境下会计计量问题研究 浅析国有企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及深化 企业亏损内因分析及治理对策 某公司营运资金管理分析 商业银行财务分析体系的研究 论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 企业年金及其会计研究 资产减值准则的分析

中小型民营企业内部财务控制研究

新会计准则体系与国际准则体系的差异分析 论会计假账的防范与治理 《所得税》准则相关问题探析 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绩效评价研究 英国绩效审计特征、路径与借鉴分析 我国网络银行监管问题及应对措施

公允价值的运用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以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为例 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的研究 审计市场定价与监管

我国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披露问题研究 某钢铁集团融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金融业全面开放下的居民投资理财分析

中小企业应收账款创新管理研究--以某制衣公司为例 福达电子有限公司KPI体系的构建、评价与考核问题研究 浅谈我国上市公司无形资产的信息披露问题 低成本战略在我国中小企业中应用的探讨 美特斯邦威服饰公司财务综合分析 企业并购财务整合研究

个人商务贷款授信额度模型的应用研究 企业产品成本控制的研究—以某公司为例 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中小企业债务重组模式的实际应用研究 某公司财务分析与评价研究 电子商务对税收的影响

我国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研究

工具生产企业工薪与人事内部控制设计——以某公司为例 衍生金融工具在企业中的应用探讨

国外绿色税收理论与实践及其对我国绿色税收体系的启示 会计专业原创毕业论文,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直接使用和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

某纺织公司应收账款现状及管理研究

股权激励及其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影响-基于上市公司绩效与股权激励关系的分析 89 财务困境原因及摆脱困境方法研究——以某公司为例 90 经济危机背景下汽车行业盈利能力评析 91 企业资产管理研究

基于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研究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经营业绩的相关性研究 94 某公司内部控制制度设计 95 某针布厂成本降低途径研究

论当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问题及对策 97 对个人所得税改革的思考

目标成本管理在xx起重运输机械公司的应用研究 99 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策略浅探 100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优化建设研究

房地产类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与控制策略 102 新准则引入公允价值对上市公司的影响 103 资产减值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 104 中小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探讨 105 精益成本管理在企业应用研究 106 企业预算管理体系建设研究 107 医药行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 108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应用研究

基于预警模型的某公司财务危机成因及对策研究 110 光伏产业上市公司财务困境的预测研究 111 企业集团内部控制研究

企业研发投入的会计核算和税务处理研究 113 商业银行会计风险防范

我国证券公司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分析 115 制造企业作业成本法及其应用研究 116 论会计信息质量与内部控制制度

民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研究——以某公司为例 118 银行信贷业务的企业报表分析 119 对自创商誉会计确认的认识 120 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探讨 121 论我国个人收入差距与税收调控 122 战略导向的企业预算管理研究

ERP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

高管股权激励应用效果的研究——以海南海药为例 125 我国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风险管理研究

对我国中小企业财务人员素质与管理的探讨 127 吉利集团融资案例的分析

从内部控制角度谈财务舞弊的防范 129 中小企业税收筹划的风险及防范 130 宝钢集团财务风险控制研究

会计专业原创毕业论文,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直接使用和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

某集团公司商誉问题研究

企业横向并购的绩效分析--以燕京啤酒收购月山啤酒为例 133 新会计准则对我国商业银行会计的影响分析

杜邦分析法在企业财务分析中的运用——以某公司为例 135 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问题

浅析增值税转型—实行消费型增值税是税制改革的必由之路 137 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138 新会计准则下我国保险会计的研究

某建筑工程公司营运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140 企业内部审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141 我国资本市场审计失败问题研究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以某中国银行分行为例 143 某公司筹资业务内部控制研究 144 论管理会计在中国发展的影响因素 145 中小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研究

对我国钢铁工业企业碳会计成本核算的思考 147 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的研究

基于现金流的房地产行业财务危机预警实证研究

服装生产企业工薪与人事内部控制设计——以某服装厂为例 150 某集团税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研究 151 企业应收账款管理问题研究

152 基于《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应用研究 153 某实业公司现金流量管理研究

154 以顾客为中心的某公司成本控制研究 155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研究

156 我国验资制度与虚假验资问题的探讨

157 中小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以某热电公司为例 158 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分析及优化研究 159 金融危机与会计计量的关系研究

160 铸造企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设计——以某公司为例 161 汽车制造行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分析 162 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研究

163 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分析—以沪市A股钢铁类上市公司为例 164 沃尔玛物流成本管理分析

165 论会计信息与委托代理契约的关系 166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

167 某科技公司应收账款管理问题研究

168 我国上市公司内控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169 中小企业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170 浅议公允价值的审计问题

171 高校固定资产会计核算问题探析 172 某县问题及对策

173 酒店餐饮业采购成本控制问题研究——以某大酒店为例 174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业务的发展及风险管理研究

会计专业原创毕业论文,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直接使用和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

175 中小企业会计核算问题研究

176 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建立的研究

177 作业成本法在民营企业的应用——以某公司为例 178 美的电器公司应收账款管理研究 179 基于EVA的企业价值评估研究

180 基于财务报表分析的企业投资价值的研究 181 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信息质量研究 182 某公司筹资活动中的税务筹划方案设计 183 政府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分析与研究 184 互联网金融对小微企业的影响研究 185 影响汽车客户沟通的因素及对策 186 电子商务对传统会计的影响和创新

187 估时作业成本法在中小企业中的实例研究 188 公允价值在我国适应性研究 189 企业内部控制之采购业务

190 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 191 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研究

192 基于作业成本法下的某公司质量成本管理研究 193 银行治理结构对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影响 194 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BSC业绩评价分析 195 企业应收账款管理问题研究——以某公司为例 196 企业合理避税研究

197 财务报表保险制度的研究 198 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研究

199 物流企业成本管理研究——以xx物流公司为例 200 关于财务预警系统的研究

第三篇:对完善我国公司治理结构问题的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对完善我国公司治理结构问题的思考 作者:万 敏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3年第02期

[摘要]本文在阐述公司治理结构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完善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若干对策。

第四篇:法兴银行内控失败及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启示

法兴银行内控失败及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启示

2008-07-06 17:06 转载文章 我说两句(加入讨论)

刘 华/文

法国兴业银行(Societe Generale,简称法兴银行)创建于1864年5月,是有着近150年历史的老牌欧洲银行和世界上最大的银行集团之一,1997年总资产达到4411亿美元,在法国跃居第一,在全球银行业排第7位,并进入世界最大的100家公司之列。法兴银行分别在巴黎、东京、纽约的证券市场挂牌上市,拥有雇员55000名、国内网点2600个、世界上多达80个国家的分支机构500家,以及500万私人和企业客户。它提供从传统商业银行到投资银行的全面、专业的金融服务,被视为世界上最大的衍生交易市场领导者,也一度被认为是世界上风险控制最出色的银行之一。但2008年1月,因期货交易员杰罗姆·凯维埃尔(Jerome Kerviel)在未经授权情况下大量购买欧洲股指期货,形成49亿欧元(约71亿美元)的巨额亏空,创下世界银行业迄今为止因员工违规操作而蒙受的单笔最大金额损失,触发了法国乃至整个欧洲的金融震荡,并波及全球股市,引发暴跌。无论从性质还是规模来说,法兴银行的交易欺诈案都堪称史上最大的金融悲剧。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Basle Committee on Banking Supervision)曾指出,著名商业银行失败事件的原因,除了内部控制失效外,很难再找到其他因素。法兴银行的内部控制同样成为众矢之的,与之相关的三大核心问题是:第一,内部控制“雷达”是如何被绕开的?第二,内部控制功能真的落空了吗?第三,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内控建设有何启示?

一、绕开内部控制“雷达”的路径分析

在2007年至2008年年初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里,凯维埃尔在欧洲各大股市上投资股指期货的头寸高达500亿欧元,超过法兴银行359亿欧元的市值。其中:道琼斯欧洲Stoxx指数期货头寸300亿欧元,德国法兰克福股市DAX指数期货头寸180亿欧元,英国伦敦股市《金融时报》100种股票平均价格指数期货头寸20亿欧元。法兴银行作为一家“百年老店”,享有丰富的金融风险管理经验,监控系统发达,工作权限级别森严,一个普通的交易员为何能够闯过5道电脑关卡,获得使用巨额资金的权限,违规操作一年多而没有被及时发现,这是我们关心的首要问题。

凯维埃尔2000年进入法兴银行,在监管交易的中台部门(middle office)工作5年,负责信贷分析、审批、风险管理、计算交易盈亏,积累了关于控制流程的丰富经验。2005年调入前台(front office),供职于全球股权衍生品方案部(Global Equities Derivatives Solutions),所做的是与客户非直接相关、用银行自有资金进行套利的业务。凯维埃尔负责最基本的对冲欧洲股市的股指期货交易,即在购买一种股指期货产品的同时,卖出一个设计相近的股指期货产品,实现套利或对冲目的。由于这是一种短线交易,且相似金融工具的价值相差无几,体现出来的仅是非常低的余值风险。但有着“电脑天才”名号的凯维埃尔进行了一系列精心策划的虚拟交易,采用真买假卖的手法,把短线交易做成了长线交易。在银行的风险经理看来,买入金融产品的风险已经通过卖出得到对冲,但实际上那些头寸成了长期投机。

纵观凯维埃尔绕开内部控制“雷达”的过程,可以概括为侵入数据信息系统、滥用信用、伪造及使用虚假文书等多种欺诈手段联合实施的立体作案。为了确保虚假的操作不被及时发现,凯维埃尔利用多年来处理和控制市场交易的经验,连续屏蔽了法兴银行对交易操作的性质进行的检验、监控,其中包括是否真实存在这些交易的监控。在买入金融产品时,凯维埃尔刻意选择那些没有保证金补充警示、不带有现金流动和保证金追缴要求,以及不需要得到及时确认的操作行为,巧妙地规避了资金需求和账面不符的问题,大大限制了虚假交易被检测到的可能性。尽管风险经理曾数次注意到凯维埃尔投资组合的异常操作,但每次凯维埃尔称这只是交易中常见的一个“失误”,随即取消了这笔投资,而实际上他只是换了一种金融工具,以另一笔交易替代了那笔被取消的交易,以规避相关审查。此外,凯维埃尔还盗用他人电脑账号,编造来自法兴银行内部和交易对手的虚假邮件,对交易进行授权、确认或者发出具体指令,以掩盖其越权、违规行为。

二、内部控制功能落空了吗?

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对欺诈、舞弊和非法行为,具有“防止”、“发现”和“纠正”三大功能。法兴银行的内部控制之所以不能防止令人触目惊心的交易欺诈发生,首先源于设计上的严重缺陷。在技术发展迅速、交易系统日益复杂的趋势下,只依据过往的经验来拟定风险控制方法,不能适时地、前瞻性地展现出环境适应性和契合性,是法兴银行难以有效地觉察出欺诈行为的重要原因。法兴银行的内部控制系统在对交易员盘面资金的监督、资金流动的跟踪、后台与前台完全隔离规则的遵守、信息系统的安全及密码保护等多个环节存在漏洞。法兴银行关注的是欧洲交易所提供的汇总后的数据,而没有细分到每一个交易员的交易头寸数据。此外,它把监控点放在交易员的净头寸和特定时间段的交易风险上,并没有对套利“单边”交易的总头寸进行限制,忽视了全部交易的总规模。而让长期浸淫于风险控制体系的员工直接参与交易,更是违背了最基本的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如今的金融交易和监管系统已完全实现电子化,信息技术和系统开发人员理应对内部控制的设计缺陷承担责任。要确保那些被交易员设计出来的规避监控的技术不再能够被运用,就必须以欺诈技术(防范)专家的思维,设计严密的监控程序。

我们也注意到,法兴银行的内部控制系统在“发现”功能上并非一无是处。2008年2月,法兴银行特别委员会提交的中期调查报告显示:从2006年6月~2008年1月,法兴银行的运营部门、股权衍生品部门、柜台交易、中央系统管理部门等28个部门的11种风险控制系统,自动针对凯维埃尔的各种交易发出了75次报警。从时间来看,2007年发布警报最为频繁(达67次),平均每月有5次以上;2008年1月案发前,又发布警报3次。从细节来看,这11种风险控制系统几乎是法兴银行后台监控系统的全部,涉及到经纪、交易、流量、传输、授权、收益数据分析、市场风险等风险控制的各个流程和方面,由运营部门和衍生品交易部门发出的警报高达35次。荒谬的是,监控系统竟然发现在不可能进行交易的某个星期六,存在着一笔没有交易对手和经纪人姓名的交易。风险控制部门负责调查的人员轻易相信了凯维埃尔的谎言,有些警报甚至在风险控制IT系统中转来转去,而没有得到最终解决。直到2008年1月,一笔涉及对手巴德尔银行(Baader Bank)300亿欧元的德国股指期货交易才引起集团管理人员的警觉,因为巴德尔银行作为一个规模中等的德国做市商,根本不可能从事数额如此巨大的交易。在对巴德尔银行收紧贷款、核查其历史交易和开展全面调查之后,惊天欺诈案水落石出,不幸的是为时已晚。

法兴银行的交易欺诈案,表面上是因为内部控制系统的功能残疾(不能“防止”、虽能“发现”,但迟迟不能“纠正”),但深层次的原因则是内部控制的根基不牢,控制环境不佳。从2005年开始违规交易、一度使账面盈利达14亿欧元的凯维埃尔说:“我不相信我的上级主管没有意识到我的交易金额,小额资金不可能取得那么大利润。当我盈利时,我的上级装作没看见我使用的手段和交易金额。在我看来,任何正确开展的检查都能发现那些违规交易行为。”管理层的利欲熏心、风险管理意识淡化,由此可见一斑,这也是法兴银行内部控制功能落空的根本原因。

三、对我国商业银行内控建设的启示

我们必须承认,法兴银行及其期货交易员凯维埃尔其实并不寂寞。1995年2月,在全球几乎所有地区都有分支机构、世界上最为老牌的银行——英国巴林银行,因期货首席交易员尼克·里森(Nick Leeson)违规从事日经股票指数期货交易造成损失达14亿美元,从伦敦乃至全球的金融界消失。这个悲剧的发生,给全球商业银行的内控建设敲响了警钟。为了避免重蹈法兴银行的覆辙,我国的商业银行应从以下方面加强内控建设: 1.重视内控文化

金融衍生品市场确实是一个高风险的市场,但从其产生和发展的动因来看,同时也是为了管理金融市场中的风险。交易员之所以有机会超出权限进行交易,是因为这些企业对金融市场的风险熟视无睹,只看到它的高收益,却忽视了高风险,忽视了对风险的认识与管理。按照规定,银行的证券或期货交易员实行交易时,都会受到资金额度的严格限制,只要相关人员或主管人员细心审核一下交易记录清单,就会发现违规操作。但是,由于此前的违规操作曾给银行带来过丰厚的利润,在一味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前提下,放松了应有的警惕,终于导致事件发生。从某种意义上讲,凯维埃尔等人也是内控文化不良的受害者。巴林银行事件的焦点人物尼克·里森曾反思说:“有一群人本来可以揭穿并阻止我的把戏,但他们没有这样做。我不知道他们的疏忽与罪犯级的疏忽之间的界限何在,也不清楚他们是否对我负有什么责任。但如果是在其他任何一家银行,我是不会有机会开始这项犯罪的”。同样,被称作“流氓交易员”、“魔鬼交易员”、“历史上最败家交易员”的凯维埃尔的悲剧,其实也是当今金融系统内弥漫的贪欲,和怂恿人们为追求高额利润铤而走险的金融体系埋下的。我国商业银行过去重发展文化、轻控制文化的现象十分严重:将业务发展放在第一位,对支行高级管理人员的任用与考核注重业务开拓能力,忽视对管理能力和道德水平的考察。我们必须以法兴银行的案例为戒。

2.防范操作风险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框架》特别强调银行业的三大风险:信贷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过去,我国银行业片面强调信贷风险,因为呆账很高,收不回来就是信贷风险。但是,商业银行最难控制的其实是操作风险,因为操作风险往往是由银行内部各个岗位上熟悉银行内控规则、知道如何规避的人造成的,即“内贼作案”,法兴银行诈骗案就完全属于操作风险。因而,我国商业银行需要高度重视操作风险,对资金交易、衍生产品交易进行规范管理。第一,建立完备的资金交易风险评估和控制系统,就交易品种、交易金额和止损点等对资金交易员进行授权,明确规定允许交易的业务品种,确定资金业务单笔、累计最大交易限额以及相应承担的单笔、累计最大交易损失限额和交易止损点。第二,根据权限等级和职责分离原则,做到前台交易与后台结算分离、自营业务与代客业务分离、业务操作与风险监控分离,建立资金交易中台和后台部门对前台交易的反映和监督机制:前台资金交易人员承担越权交易和虚假交易的责任;中台监控人员负责核对前台交易的授权交易限额、交易对手的授信额度和交易价格,承担对资金交易员越权交易报告的责任;后台结算人员独立进行交易结算和付款,向交易对手逐笔确认交易事实,对结算的操作性风险负责。第三,建立完善的衍生产品交易前、中、后台自动联接的业务处理系统和实时的风险管理系统,定期更新衍生产品交易的风险敞口限额、止损限额和应急计划,严格审查交易对手的法律地位和交易资格,对衍生产品交易主管和交易员制定明确的资格认定标准和实行严格的分级授权制度。

3.完善监控系统

法兴银行案例中,凯维埃尔事实上曾经就是监管者,在安全控制部门工作过,对交易流程和监控十分熟悉,得以利用在安全控制部门的工作经历和获得的知识,富有技巧地来回操作,用编造的交易掩盖非法交易活动、逃避监管。同时,凯维埃尔还花费许多时间侵入计算机系统,从而消除本可以阻挡他豪赌的信用和交易量限制。在操纵虚假交易以及规避检查方面,他每一步都先于其主管,像个“变异病毒”。而从目前的情况看,我国商业银行数据信息管理不到位,计算机网络管理及开发风险隐患大,难以保证信息数据的安全性。随着商业银行业务操作系统电子化程度的大幅度提高,必须建立科学的计算机信息系统风险防范制度,包括严格进行业务主管、软件设计、业务操作及技术维修人员的权限划分,严禁系统设计、软件开发人员介入实际业务操作,实施有效的用户管理和密码(口令)管理,对网络设备、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应用程序设置必要的日志,以确保计算机信息系统设备、数据、系统运行和系统环境的安全。

作者单位: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院会计与财务研究院

来源:《财会学习》

第五篇: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问题及对策——对绿大地的案例分析

*****大 学

《公 司 治 理 》论 文

题目: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问题及对策——对绿大地的案例分析

号:___***********___

名:____*****_____ 年

级:_____11级_____ 专

业:____**********___ 学

院*************__ 完成日期:2013年6月14日

摘 要

文章介绍了公司治理结构的概念和意义,阐述了公司治理结构的主要理论和模式。然后,通过绿大地公司的案例对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创造性的从细胞学的角度提出了相关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公司治理结构;细胞;问题;对策

公司治理专家鲍勃·特里克称:“21世纪将是公司治理的世纪。”许多科学家还说:“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细胞生物学作为生命科学的基础科学仍将继续发展。这两个被科学家如此重视和推崇的学科,彼此否也有借鉴意义?能否从细胞内部的以及细胞与细胞外液之间的调节机制得到启发,指导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问题的解决?

一、公司治理结构的理论基础

(一)公司治理结构的概念

公司治理结构(corporate governance structure),或称法人治理结构、公司治理系统(corporate governance system)、公司治理机制(corporate governance mechanism),这是个很难准确理解的词,不同的人对其有着不同的理解。一般来说,是指一种对公司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体系,是指由所有者、董事会和高级执行人员即高级经理三者组成的一种组织结构。

(二)公司治理结构的意义

公司治理结构是一个协调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以求公司利润最大化的系统。如果把公司比作一个细胞的话,那么公司治理结构就相当于维持细胞稳定形态和保证细胞生命活动顺利进行的各个调节机制。公司治理结构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优化公司内部的权利配置,优化公司内部的权力配置是公司治理的首要作用。二是平衡公司的利益矛盾,实现公司内外部不同主体之间的利益制衡是公司治理的本质。三是强化公司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公司治理的激励功能是指通过公司治理,是代理人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能够更好地实现委托人的利益或目标。[1]

(三)公司治理结构的理论

自1932年美国学者贝利和米恩斯提出公司治理结构概念以来,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公司治理理论进行了研究,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两中理论是委托代理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1.委托代理理论

委托代理理论认为,股东是公司的真正所有者,在良好的制度环境下,公司在追求股东价值最大化的同时,也满足了其他索取权的利益,从而实现社会效率的最大化,这一理论揭示了公司治理结构问题是由股东与经营者之间的相互制衡引起的。由于现代企业是以大规模生产、复杂技术创新和内部层级制管理为基础的,两权分离已经成为其基本特征,因而委托代理能更好地实现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结合。2.利益相关者理论

利益相关者理论将公司治理作为公司契约方共同参与和形成的制衡关系,强调公司有多个利益相关者,公司的目标不是追求股东价值最大化,而是满足多方利益相关者的不同需求,让除股东以外的其他公司利益相关的主体即其他利益相关者一起来参与公司治理。[2]

(四)公司治理结构的模式

1.英美模式

在英美国家,公司治理模式为股权主导型模式、市场导向模式。股东高度分散,流动性很强;侧重于市场运作,强调资源的流动性和资源的合理配置。股东通过市场控制、监督、激励和约束经营者,并且以股东最大化为目标,委托代理问题严重。2.德日模式

这种模式也称为债券主导型模式、银行导向模式。在日本,控制企业股权的主要是法人,即金融机构和实业公司。银行和员工参与其中,更好的实现了“最优的所有权安排”,但是外部市场不活跃,企业资产负债率过高、银行与企业关系过分密切容易形成泡沫经济。[3] 尽管这两种治理模式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是,这些制度安排在他们各自所处的经济环境中是合乎逻辑的和合理的,处于均衡之中。所以说,现代公司治理结构要与公司所处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想适应,达到一种平衡。

二、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问题与对策

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浪潮,我国的经济迅猛发展,许多公司纷纷上市,但是由于起步较晚,急于求成,在发展的道路上颇为曲折,在公司治理方面的问题层出不穷。

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出现的主要问题有:“一股独大”问题;董事会独立性问题;监事会监督机能缺位的问题;经营者激励机制扭曲的问题;信息披露失范的问题等。[4]

《大众证券报》开展的“2011年十大黑榜上市公司”评选活动,通过对2011上市公司新闻事件的全面梳理,采用读者投票和专家评选相结合的方式,于年底最终评选出“2011年十大黑榜上市公司”。其中中国宝安、星星科技、绿大地和亚星化学等均被列入榜单。下面我们就绿大地公司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

云南绿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是云南河口绿大地实业有限公司,成立于1996年6月,2001年3月以整体变更方式设立为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于2007年12月21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国内绿化苗木行业首家上市公司,云南省首家民营上市企业。2011年3月17日,绿大地控股股东、董事长何学葵因涉嫌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罪被公安机关执行逮捕,何学葵于次日公告称辞去公司董事、董事长职务。2011年4月7日,财务总监李鹏被公安机关采取强制措施,并于4月22日取保候审。12月3日,公司公布了昆明市官渡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决书。法院认定,2004年至2007年,被告人何学葵、蒋凯西等利用相关银行账户操控资金流转,采用伪造合同、发票、工商登记资料等手段,少付多列、将款项支付给其控制的公司、虚构交易业务、虚增资产、共计虚增营业收入2.96亿元。上市后,绿大地继续实施财务报表造假,2008年虚增收入8564.68万元,2009年虚增收入6856.1万元。绿大地“欺诈门”事件暴露了资本市场诚信危机,同时也反映了上市公司在公司治理结构方面出现了问题。

在发达的市场经济体制下,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由两部分构成。其一是通过竞争的市场所实施的间接控制,或称外部治理结构;其二是实行事前监督而设计的直接控制,或称内部治理结构。[5]绿大地公司造假说明了其内部治理结构的混乱和外部监管的不完善。

在出事之前,绿大地就出现了许多不合常理的行为。

其一,公司多在年报公布之前更换会计事务所,先后更换四次。会计事务所在社会经济中扮演着“经济警察”的角色,它是企业财务状况和经济成果的鉴证者,通过对企业进行审计,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行为作出评价,以此维护投资人的利益。绿大地频繁更换会计师事务所,明显是外部监管制度的不到位,使其内部治理的问题不能及时被发现,并着力解决。细胞也是一样,若其内部出现问题,就会有一些形态与结构的改变,从而使修复的分子能够识别并引发一系列的反应,使细胞修复。若是,细胞出现问题,却不改变自己的形态或结构,那么修复分子就无法识别,不能够鉴定出细胞是否出现状况,也就无法正确对细胞进行修复,而细胞与外环境是密切联系的,细胞不发出问题信号,那么各种营养物质仍旧运送进去,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正如上市公司出现问题不披露,投资人的利益就受到损害,造成经济社会的资源浪费。

其二,公司高管频繁更换、辞职,原始股东忙于套现。2009年9月,绿大地董事黎钢、董事赵国权因股权变动辞职。2010年5月,绿大地董事钟佳富因个人原因辞职,总经理也换由原昆明市商务局局长王光中担任。2010年6月,公司监事会召集刘玉红因“个人原因”辞职,此外,绿大地财务总监一职也屡屡换人。2009年5月,财务总监蒋凯西免职;公司董事、常务副总王跃光兼任财务总监;2010年王跃光辞职,改由李鹏兼任。据统计,绿大地上市前招股说明书上所列的9名“董事会成员”目前仅剩下2人。由此看出绿大地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很混乱。董事会制度是公司治理的核心内容,科学的董事会制度是公司治理的关键。对于董事会的频繁变更,可能会降低董事会成员之间的磨合度,产生利益的重新协调,可能会导致一段时间的董事空白,对董事会的决策有较大的负面影响。而且绿大地公司董事与经理人员之间的兼任,使得董事会的监督职能弱化。董事会成员与经理人员的高度重叠,使董事会为内部人员大开方便之门,难以形成正确的决策。董事会的作用相当于细胞的内膜系统,安排着细胞内的生命活动,并实行质量监控,在与细胞其他组织密切联系的同时也保持着自己的独立性,使得一些活动能够准确进行,同时对物质的合成、运输等进行监控。若是不能正常发挥其功能,势必会造成细胞功能的紊乱,各项职能不能顺利发挥。限售股份解禁后,减持股份是大股东与高管的权利。只要没有违规,在什么时候、什么价格下进行减持,大股东与高管享有绝对的自主权。但是,如果其在股价处于高位时利用减持的方式来套利,则值得商榷。大股东套现行为,是出于对企业没有信心,他们不再把心思放在经营管理上,反而一门心思维护自己的利益,这种鲜明的资本家的自利行为,使得公司最终成为“弃儿”。

2008年绿大地曾发布了《云南绿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治理情况自查报告》,报告中提到:“外部人”模式公司治理结构和外部独立董事制度已经成为我国上市公司公司治理的基本架构,公司成立了董事会战略委员会、提名委员会、审计委员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并且在四个专门委员会中除了战略委员会外,其他委员会主任委员均为独立董事担任,独立董事人数占大多数,为了保证公平的对待所有股东尤其是中小股东的利益。然而在实施过程中显然没有保证公平,股东同时是董事会成员,多数董事兼任高管,这不利于公司董事会正确发挥其监督决策的作用。

对于绿大地在公司治理结构方面出现的问题的对策,可以从细胞的某些调节机制得到一些借鉴意义。

细胞外液即内环境,是指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细胞外液含有调节细胞生命活动的各种激素和细胞代谢的各种产物等,和细胞有着密切的联系。当细胞出现病变时,形态和结构会发生一些相应的改变,从而使内环境中的修复因子能够特异性识别这些病变细胞,从而引发一系列的反应,要么使细胞溶解,要么使细胞恢复正常的生命活动。由此可知,一个公司的内部出现问题时,就要被及时发现,即加强外部监管作用。然而,如何强化外部监管呢?如今,我国上市公司受到政府监督(如财政、审计、税务、证券监管等部门)、社会监督(如注册会计师、社会舆论等)在内的外部监督体系的监管。可是,这样庞大的一个监督体系由于功能交叉、分散管理、缺乏信息沟通等,其监督效果并不令人满意。微观世界里,细胞外液构成一个复杂、庞大的体系,其中富含各种生物分子,但是它们之间既相互联系,又各司其职。鉴于此,对公司进行外部监管,财政、审计、税务等部门应合理分工,简历岗位责任制并注意加强彼此间的信息交流、定期互通情报,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抓好对注册会计师职业质量的监管,使注册会计师的社会监督职责到位,鼓励各新闻媒体对企业违法违纪行为曝光,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

对于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出现的董事会独立性和股东套现问题,我们可以从细胞内膜系统内质网的蛋白质质量监控作用得到一些启发。当某些细胞内外因素使细胞内质网生理功能发生紊乱,钙稳态失衡,未折叠及错误折叠的蛋白质在内质网腔内超量积累时,细胞会激活一些相关信号通路,引发内质网应激反应,使内质网发挥其质量监控作用。内质网在发挥其质量监控作用时,能够区别对待错误折叠蛋白质和看似错误的部分折叠,然后引发一系列分子伴侣和折叠酶对错误蛋白进行修复。内质网之所以能够完成这样的功能,是由于它联系了细胞核、细胞质和细胞膜这几大细胞结构,并且有其自身的独立性。正如董事会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应该达到的标准一样。在公司内部结构上,如果内部董事成员过多,就会失去董事对经理层的监督控制作用。我国《公司法》规定,董事是由股东委派,因此非流通股股权才会影响董事会成员结构。绿大地公司的董事与高管兼任,为股东套现提供了便利。因此,提高董事的独立性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而独立董事制度的引进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找到了突破口。具体措施有以下几点:增加独立董事的数量,并且明确独立董事的条件;优化独立董事专业背景结构;提高独立董事的知情权。

综上所述,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确实出现了某些问题,但这些并不是不能解决的,只要政府、社会、公司自身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制定相关的积极的政策,我国上市公司的现状一定能够得到改观,公司前途一片光明。

参考文献:

[1]袁志峰.公司治理结构问题分析及对策.企业经济,2008,(10),136~138 [2]陈民.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问题和对策分析.黑龙江对外经贸,2008,(6),122~124 [3]张汝枝.公司治理模式的比较研究.生产力研究,2008,(9),60~61 [4]邱永红.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现存问题与法律对策.北大法律信息网 [5]赵雪枝.从公司治理结构角度分析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失真.生产力研究,2009,(20),183~185

下载对我国银行体系 中外商业银行治理结构对比 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看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我国银行体系 中外商业银行治理结构对比 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看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