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怎样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工伤
怎样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工伤?
时间:2013/4/8
整理:
近日,东营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创新工作方式,通过举行工伤争议案件听证,成功处理了一起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工伤争议案件。【案情简介】
李某系某公司分公司的汽车销售员,该公司未给李某缴纳工伤保险。2011年11月24日17:00时许,李某整理完当天的销售材料后,从公司下班步行返回自己租住的出租房。17:20时许,李某在回家途中遭受了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经医院诊断为左腓骨下段骨折、骨盆多发骨折、腹部闭合性损伤、双侧胸腔积液、头皮裂伤、软组织损伤、左内踝骨折。
2012年10月29日,李某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提起了工伤认定申请,提交了“与该公司签订的劳动合同”、“交警部门出具的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租房合同”以及“看到她当天上班的现场证人的证人证言”等证据。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审核申请人提交的证据材料后,向用人单位出具并送达了《限期举证通知书》。用人单位辩称:事故当天,李某请假并未上班,所以李某遭受的交通事故不是发生在“上下班途中”,不应认定为工伤。公司一并提交了“2011年和2012年的分公司考勤表”等证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赴现场进行了调查,对相关证人进行了询问。经调查查明,该公司分公司只有职工3人,分公司经理宋某、当事人李某和第三人孙某,三人都是汽车销售员。宋某负责分公司的考勤和管理,考勤表没有李某和孙某的签字确认,只有宋某的签字。该公司请假制度不规范,请假事先和宋某说一下就可以,每月规定可以休假2天。宋某代表用人单位作证称,事发前一天,李某已通过电话向其请假,事发当天,李某并未上班。而宋某负责的考勤表也显示,李某当天休假。
本案中,李某遭遇交通事故当天是否上班成了争议焦点。作为关键证人,事发后第三人孙某拒绝作证。而劳资双方意见分歧,证据冲突,证据真实性无法判断,事实一时无法查明,导致认定结论难以作出。针对这一情况,办案人员经过认真讨论,决定启动工伤争议案件听证程序,联合市政府法制部门和本部门的政策法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劳动监察、社保经办机构等人员组成听证团,进行了公开听证会。通过听证会,对双方提供的证据和证人进行了当庭质证和进一步调查,制作听证笔录。后经听证员评议一致认为,该分公司考勤表存在重大造假嫌疑,且无被考勤人的签字确认,证明力不足。综合分析双方提供的所有证据,用人单位提供的证据证明力达不到优势证据证明标准,根据《工伤认定办法》第十四条规定,决定该案件予以认定为工伤。
【案例分析】
本案中,受伤害职工李某拄着拐杖往返于其住所地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数次,义愤填膺,情绪激动,坚称自己事发当天正常上班;用人单位一方也是据理力争,义正词严,辩称受伤职工当日请假。而作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亦是加大了调查力度,穷极现有的一切调查手段,对现场进行了勘查,对双方提供的证人进行了详细的询问,对双方未提供的相关知情人也在双方当事人的见证下进行了询问并制作了视频资料。但事过境迁,关键证人拒绝作证,除去用人单位提供考勤表这一书证之外,双方仅仅提供了证人且证言争议较大,事实无法查清,证据真假难辨。为从程序上保障双方的切身利益,从根本上止纷息争,我们创新工作机制,创建工伤案件听证制度。该听证制度是东营人社部门在长期办理工伤案件中探索形成的,其核心就是针对重大争议案件,将开庭审理和行政听证相结合,充分听取双方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通过质证和辩论,进一步采信证据,查明事实,在集体评议的基础上,做出更加科学民主、令人信服的工伤认定结论。事实证明,这一制度得到了工伤认定双方当事人的高度认可,是一项行之有效的工作举措,较好地实现了个案处理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工作启示】当事人提供的证据存在较大争议,人社部门穷尽调查手段仍难以查清案件事实时,如何做出认定?笔者认为,结合工作实际,应从以下方面进行有益探索:
一要加强协调配合,整合现有办案资源。
工伤案件数量多、差异大、程序性强、调查难度大。尤其是一些个人申请的工伤案件,双方争议较大,而一般事发已经很长时间了,时过境迁,对证人的询问效果不明显,对拒不作证的证人强制措施缺乏,双方提供的一些证据也是真假难辨,很难定案。现阶段,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能够借助的物质技术力量非常薄弱,一些关键证据(包括书证的真伪、现场的查验等)的鉴定费用高昂。而对证据的去伪存真,没有具备资质的鉴定机构的支撑,办案人员就无法百分之一百排除一些事实存在或书证造假的可能性,也就对认定工作少了些“底气”。而法律规定在60日内作出认定结论的“紧箍咒”就极大地考验着工作人员的办案技巧和办案智慧,同是也对我们办案机制的创新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人社系统内部以及相关法制部门有一些办案经验丰富的法律工作人员,由于长期从事劳动争议方面法律事务,对辨别证据的真伪和事实认定方面“经验足”,“点子多”。比如,在我们办理的一起上班途中发生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的案例中,单位强调受伤职工当天没有上班并提供了单位制作的并由当事人每日签字的考勤表,在我们召开质证会的过程中,一名老办案人员一眼就发现了考勤表上有遮挡复印的微小痕迹。办案人员当庭质问用人单位的委托代理人,其顿时哑口无言,供认了考勤表造假的事实。所以,在当前工伤调查力量薄弱的形势下,一定要发掘部门内部潜力,整合现有办案资源,贯通人社部门各机构之间的联动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比如,召开重大疑难案件听证会,进行联合调查和集体评议,针对重大法律适用争议案件,召开重大疑难案件的联席会议等,集思广义,群策群力,最大程度上发挥集体力量在认定事实上的优势。
二要创新工作措施,引入三方沟通机制。
《工伤保险条例》和《工伤认定办法》,对现有工伤认定程序,在认定过程中基本上是职工与人社部门、用人单位与人社部门这种双方交流,在调查程序上也是人社部门对用人单位、人社部门对职工的单线调查,没有考虑到争议案件的特殊性,欠缺职工方与用人单位的沟通渠道,导致争议双方失去沟通、调解和质证的机会。所以,充分吸收借鉴劳动仲裁和行政诉讼的庭审制度,将质证引入工伤认定程序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本着信息公开的原则,建立工伤案卷查阅制度,允许双方当事人根据自身需要查阅工伤案卷。比如,《东营市工伤认定工作规程》第四十一条规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建立案卷查阅制度。除需要保密的内容外,应当允许当事人及其代理人查阅;二是引入质证制度,对双方提供的所有证据进行当庭质证,让双方当事人都有一种“参与感”,充分表达意思表示。对有调解可能的案件,进行当庭调解,协助双方达成调解协议。搭建起人社部门、职工、用人单位三方交流平台,最大限度地保障当事人在程序上的权益,使纠纷能够在公开、透明、平等、互信中得到化解,让认定结果“胜败皆服”。
三要把握劳动关系特点,准确运用证据优势规则。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六十三条确立了优势证据规则。所谓“优势证据规则”是指证明同一事实而又相互矛盾的数个证据之间的证明力大小的比较规则,即按照制作人、形成过程等标准确定不同证据之间的证明力优劣的规则,这里的“优势”是指对事实的证明要达到50%以上的程度。比如,上述案例中,考勤表是用人单位一方单方面制作的,没有职工本人签字。在没有其他有力证据的支持下,考勤表的证明力有限,而用人单位方的证人证言,由于与单位存在重大利害关系,证明力也十分有限。综合衡量用人单位提供的所有证据无法达到优势证据规则的标准。《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九条则规定了举证责任倒置规则。所谓“举证责任倒置”是指基于法律规定,将通常情形下本应由提出主张的一方当事人就某种事由不负担举证责任,而由对方当事人就某种事实存在或不存在承担举证责任,如果该方当事人不能就此举证证明,则推定提出主张一方当事人主张成立的一种举证责任分配制度。结合《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九条的规定,在工伤认定过程中,举证责任倒置是指,当职工或其近亲属提起工伤认定申请,职工或者其近亲属认为是工伤,用人单位不认为是工伤的,职工或其近亲属就基本事实举证后,由用人单位就职工受伤情形不属于工伤承担举证责任,如果用人单位所举证据达不到优势证据规则的标准,将承担不利后果(即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将根据职工一方所举证据予以认定)。那么,充分适用这两项规则为我们在受理此类疑难复杂案件时,指明了方向,制定了准则。第一步,要求职工或其亲属就工伤基本事实进行举证(包括工伤认定申请表、劳动关系证明材料、医疗诊断证明、道路交通责任事故认定书等)。然后,用人单位就不认为是工伤的情况进行举证;第二步,对双方的证据“去伪存真”,并就证据的合法性和证明力大小进行综合衡量和判断,然后,准确适用优势证据规则,判定用人单位提供的证据能否达到优势证据规则的标准。第三步,从受伤害职工和用人单位提交的证据抗衡中,双方的证据均不具有优势,不易查明案件事实,要严格适用举证责任倒置规则,判定用人单位承担不利后果,而不能以优势证据规则的标准衡量职工方的证据,让职工方承担不利后果。
四要指导用人单位要未雨绸缪,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和管理。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在认定是否属于工伤时,对于界限模糊不易查明案件真实情况下,向受伤职工倾斜符合工伤保险法律制度基本原则和保护“弱者”的社会法精神,有利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有利于调节社会关系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但近年来,也出现了部分职工虚构事实骗取社会保险金和要挟用人单位的情形。在这类案件中,用人单位从总体上的“强者”沦为个案上的“弱者”。一些用人单位表示不理解,为什么法律对用人单位一方要求这么苛刻,“举证难难于上青天”。这种观点实际上是在推卸自身的社会责任。首先,作为用人单位一方在与职工建立劳动关系起,就要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险。没有给职工缴纳社会保险,当然要承担由此带来的风险和后果。其次,企业的管理,规章制度的完善,考勤和请假制度的规范和健全,这些都是用人单位一方的责任和义务,职工一方无法实现,当发生工伤事故,客观上讲职工一方也无法提供上述相关的证据。所以,作为用人单位一方,不仅要使考勤表、请假制度作为日常管理的必要手段,更要未雨绸缪,使这些书面的资料都上升为法律的证据,在制作过程中要让其具备法律要件,增强证明力。比如,考勤表一定要有职工的签名。职工请假也要有请假条,有职工签字,要载明请假日期等。如果用人单位的没有把工作做在前面,在发生纠纷时再“喊冤”,那就为时已晚,无济于事了,只能承担举证不能或达不到优势证据标准的不利后果。第三,作为职工一方,在日常的工作中,一定要树立法律和维权意识,不能在发生事故后,都把希望都寄托在办案人员身上。比如,有一个受伤职工,在发生工伤事故后,将单位公示的某月份发生事故的人员名单用相机拍摄下来,这样就留存了证据,为接下来的工伤认定和调解工作增加了砝码。
工伤认定工作事关广大职工切身利益,事关经济稳定发展大局,事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工伤认定工作一头连着政府,一端连着受伤职工和用人单位,对执法人员来说一起起工伤案件可能最终落实在一纸文书、一本卷宗上;而对受伤职工来说却是“救命福音”,是家庭的重托,是生活的希望;对用人单位而言则是风险的规避,是发展的持续。这就要求,我们每一名执法人员要牢牢树立一种社会责任意识,严肃但不失热忱,规范又不乏灵活。在面对重大疑难案件时,更要慎之又慎,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充分运用办案智慧,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奠定坚实基础。
第二篇:工伤事故责任的事实认定和程序
【工伤认定】工伤事故责任的事实认定和程序
工伤事故责任认定中,最重要的就是对工伤事故中的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
在所有的事故责任中,都有一个相同的事实认定环节,这就是责任认定,在医疗事故责任中有医疗事故鉴定,在交通事故责任中有事故责任认定。与这些责任事故的责任认定不同,工伤事故的鉴定分为两个部分,即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这两个关系到责任认定的事实认定,在工伤保险中分属于不同的机构,认定的事实基础及程序各不相同。
(一)工伤认定
工伤认定是工伤事故责任认定的基础事实认定。它关系到工伤事故责任的构成问题。将职工的人身伤害事实认定为工伤,则构成工伤事故责任,反之,则不构成工伤事故责任。
工伤认定分为广义、狭义的不同概念。广义的工伤认定,就是工伤事故责任认定,实际上就是说的工伤事故责任构成。狭义的工伤认定,是指对于具体的伤害事实确定是否属于工伤。在这里所说的工伤认定是指后者。
1.工伤认定的根据
工伤认定,应当按照《条例》第14条至第16条的规定进行。工伤、视同工伤者,构成工伤事故责任的基础事实;不得认定为工伤的,不属于工伤事故。按照《条例》第14条规定,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这是典型的工伤,包含了认定工伤的全部要素,而且都是典型的表现形式。
(2)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这种工伤认定的关键之点在于工作时间的延伸,将工作时间的前后认定为工作时间,其必要条件是从事的工作必须是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因此,履行工作职责的要素也有一定的变化,只有工作场所的要素没有变化。
(3)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这种情形,是工作原因要素的变化,遭受暴力等意外伤害并非工作原因,而仅仅是与履行工作职责有关。例如,在银行工作,遭受劫匪攻击造成损害,不论是不是为了保护银行财产,都应当认定为工伤。
(4)患职业病的。凡是患职业病,均与工作有关,因此一律认定为工伤。
1(5)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因工外出,其全部外出时间都认为是工作时间,其外出的地点以及沿途,也都认为是工作场所。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的,自然属于工伤。即使是在因工外出期间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也应当认定为工伤。
(6)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上下班途中的时间,是为了执行职责,并不是为了自己目的而行为,因此是工作时间的延伸,因意外事故遭受损害的,也是认为是工作时间。如果劳动者在上下班途中遭受的损害是由第三人造成的,用人单位没有责任,则应由第三人承担赔偿责任。对此,《条例》规定,上下班途中遭受机动车事故伤害的,认为是工作时间遭受的损害。
例如,2000年11月20日晚11时,浙江省桐乡县某制衣厂职工杨某下班回家途中,被一辆魏某驾驶的摩托车撞伤,住院治疗,花费医疗费2万余元。交通部门鉴定,杨某负次要责任。法院认为,在上下班规定的时间和必经的途中发生无本人责任或者非本人主要责任的道路交通事故,应认定为工伤事故,享受工伤事故的待遇。可以向直接加害人请求赔偿,也可以直接向单位请求工伤事故赔偿。因此判决制衣厂赔偿补偿金23722.45元。
(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其他法律和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而《条例》没有规定的,也应当认定为工伤。
按照《条例》第15条规定,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职工原在军队服役,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已取得革命伤残军人证,到用人单位后旧伤复发的,都视同工伤。视同工伤实际上并不是工伤,由于与履行工作职责有关,为了更好地保护职工权利,将其作为准工伤对待,也就是视同工伤。因此《条例》规定,职工有前款第(一)项、第(二)项情形的,按照本条例的有关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职工有前款第(三)项情形的,按照本条例的有关规定享受除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以外的工伤保险待遇。
按照条例第16条规定,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者视同工伤:
(1)因犯罪或者违反治安管理伤亡的。职工因犯罪活着违反治安管理伤亡,自然是与履行工作职责无关,不得认定为工伤。
(2)醉酒导致伤亡的。职工因醉酒而伤亡,也与履行工作职责无关,即使是在工作时间、工作场所,也不得认定为工伤。
(3)自残或者自杀的。这种人身伤害是行为人自己的责任,不能认定为工伤。
2.工伤认定机构
工伤认定的机构是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统筹地区的劳动保障部门分为省级和设区的市级,一般是由设区的市级劳动保障部门负责工伤认定,如果是属于省级劳动保障部门进行的工伤认定,则由用人单位所在地的设区的市级劳动保障部门办理。
3.工伤认定申请和工伤认定材料
工伤认定申请的申请人分为:(1)用人单位;(2)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用人单位申请的,应当在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被鉴定、诊断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的30日内,向统筹地区的劳动保障部门提出。如果有特殊情况,经过劳动行政部门同意,该期限可以适当延长。如果用人单位未按照前述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可以提出申请,其期限是1年。这样的规定有利于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应当提交下列材料:一是工伤认定申请表;二是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医疗诊断证明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其中工伤认定申请表应当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以及职工伤害程度等基本情况。工伤认定申请人提供材料不完整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一次性书面告知工伤认定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材料。申请人按照书面告知要求补正材料后,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受理。
4.调查核实、举证责任和认定
在接受工伤认定申请之后,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有权进行调查核实。用人单位、职工、工会组织、医疗机构以及有关部门应当予以协助。职业病诊断和诊断争议的鉴定,依照职业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执行。对依法取得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不再进行调查核实。如果受伤害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认为是工伤,而用人单位不认为是工伤的,用人单位应当负举证责任,提出不是工伤的证据。证明属实的,认定为不属于工伤;不能证明或者证明不足的,认定为工伤。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自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的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工伤认定的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和该职工所在单位
(二)劳动能力鉴定
在工伤发生之后,还应当对受害职工进行劳动能力鉴定。劳动能力鉴定的意义不在于确定是否构成工伤事故责任,而在于受害职工享受何种工伤待遇。因此,劳动能力鉴定不是工伤事故责任构成的基础事实,而是确定事故责任范围的基础事实。1.鉴定的内容
劳动能力鉴定的内容分为劳动功能障碍等级鉴定和生活自理障碍等级鉴定,这两部分合在一起称为劳动能力鉴定。
劳动功能障碍等级鉴定是确定受害职工因为工伤致使其劳动能力下降的程度,也就是对劳动能力发挥的障碍程度。按照规定,劳动功能障碍的等级为十级,也称为十个伤残等级。最重的为一级,最轻的为十级。
生活自理障碍等级鉴定分为三级,分别是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和生活部分不能自理。
根据受害职工的伤残情况和劳动能力鉴定标准,确定受害职工的劳动功能障碍等级和生活自理障碍等级,并且以此确定其享受的工伤保险待遇。
除此之外,还规定了复查鉴定。根据《条例》第28条规定,自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作出之日起1年后,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所在单位或者经办机构认为伤残情况发生变化的,可以申请劳动能力复查鉴定。复查鉴定仍然要做上述方面的鉴定。
2.劳动能力鉴定组织
劳动能力鉴定机构是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分为两级:省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和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的鉴定结论是第一级的鉴定结论,省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的鉴定结论是最终的鉴定结论。
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的组成,由本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人事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工会组织、经办机构的代表以及用人单位的代表组成。
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建立医疗卫生专家库,将具有医疗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掌握劳动能力鉴定的相关知识和具有良好的职业品德的专家列入专家库中,作为劳动能力鉴定专家组的备用人选。
3.鉴定程序
劳动能力鉴定由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提出申请时,应当提供工伤认定决定和职工工伤医疗的有关资料。
第一级的劳动能力鉴定机构为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后,应当从医疗卫生专家库中随机抽取3名或者5名相关专家组成专家组,由专家组提出鉴定意见。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根据专家组的鉴定意见作出工伤职工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如果确有必要,鉴定委员会可以委托具备资格的医疗机构协助进行有关的诊断。鉴定委员会的鉴定结论应当在法定的期限内作出。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应当自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如果必要,作
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的期限可以延长30日。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应当及时送达申请鉴定的单位和个人。
第二级劳动能力鉴定机构为省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鉴定的单位或者个人对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的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该鉴定结论之日起15日内向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再次鉴定申请。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的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为最终结论,不能再要求重新鉴定。
第三篇:怎样申请工伤认定
怎样申请工伤认定?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用人单位没有按前款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应当提交下列材料:(1)工伤认定申请表;(2)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3)医疗诊断证明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工伤认定申请表应当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以及职工伤害程度等基本情况。
工伤认定申请人提供材料不完整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一次性书面告知工伤认定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材料。申请人按照书面告知要求补正材料后,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受理。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自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的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工伤认定的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和所在单位。
怎样申请劳动能力鉴定?
劳动能力鉴定是给予工伤保险待遇的基础和前提条件。职工发生工伤,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应当进行劳动能力鉴定。通过劳动能力鉴定,能够准确评定职工伤残、病残程度,既有利于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也为正确处理与此有关的争议提供了客观依据。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劳动能力鉴定由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并提供工伤认定决定和职工工伤医疗的有关资料。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应当自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并及时送达申请鉴定的单位和个人。申请鉴定的单位或者个人对该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在收到鉴定结论之日起15日内向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再次鉴定申请。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的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为最终结论。
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作出之日起1年后,工伤职工或其直系亲属、其所在单位或者经办机构认为残情发生变化的,可以申请劳动能力复查鉴定。
第四篇:工伤认定申请事实和理由
工伤认定申请事实和理由
工亡职工赵卫彬,男,汉族,1974年10月16日出生,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人,在安徽大昌矿业集团有限公司一采区工作,任副队长职务,该矿由温州矿山井巷工程有限公司负责经营管理(地点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吴集)。2011年9月10日,因下属工人、杀人犯赵卫宝(真名贺强林)不服副队长赵卫彬管理,将赵卫彬杀害在单位宿舍内。
受害人赵卫彬因履行管理职责,被报复杀害在单位宿舍,构成工亡,单位对整个死亡事件的发生存在严重过错,依法应承担工亡责任。
杀人犯赵卫宝使用假身份证在大昌矿业集团、温州矿山井巷工程有限公司上班。单位在用人机制上存在疏漏,为事件的发生埋下了祸根。
2011年9月8日晚11:15到11:20左右,杀人犯赵卫宝向赵卫彬请假(夜班零点到八点的,11:30是交接班时间),赵卫彬说,请假提前说,现在请假,人员安排不开,若请假按单位规定扣除100元。
二、三分钟后,赵卫宝又打过来电话,我不在乎那100块钱,说完把电话挂断,说明杀人犯赵卫宝现在已产生报复心理。
2011年9月9日晚上11:30左右,夜班时间,在工作地点、因工作原因凶手赵卫宝用铁道轨向赵卫彬行凶,因人多被拦开,当时行凶未遂,走时扬言“明天不弄死你,我是头猪”,之后,赵卫宝开始了杀人的准备。单位没有采取积极措施疏导杀人犯的思想,没有采取防范措施。
第二天,2011年9月10日早6:00,赵卫彬上了整整一天的夜班(2011年9月9日下午5:00到2011年9月10日早6:00),下班后身体疲惫。而赵卫宝没有上该天的夜班,体力充足。赵卫宝将杀人计划安排在这一阶段。将单独一人的赵卫彬杀害在单位宿舍。因人多无从下手选择在人少时杀害,在扬言后12小时内,将此话变成了事实,上演了一出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惨剧。
因申请人不清楚大昌矿业集团有限公司与温州矿山井巷工程有限公司具体法律关系,但事件发生后,大昌矿业集团有限公司从无过问此事,温州矿山井巷工程有限公司拒绝工亡赔偿,作为工赵卫彬之妻,为此特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申请人:路风梅
年月日
第五篇:工伤认定
工伤认定 工伤认定
哪些情况可以认定为工伤?
根据劳动部《关于发布〈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的通知》第八条规定,职工由于下列情况之一负伤、致残、死亡的,可认定为工伤:
(1)从事本单位日常生产、工作或者本单位负责人临时指定的工作的,在紧急情况下,虽未经本单位负责人指定但从事直接关系本单位重大利益的工作的;
(2)经本单位负责人安排或者同意,从事与本单位有关的科学试验、发明创造和技术改进工作的;
(3)在生产工作环境中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造成职业病的;
(4)在生产工作的时间和区域内,由于不安全因素造成意外伤害的,或者由于工作紧张突发疾病造成死亡或第一次抢救治疗后全部丧失劳动能力的;(5)因履行职责遭致人身伤害的;
(6)从事抢险、救灾、救人等维护国家、社会和公众利益的活动的;(7)因公、因战致残的军人复员转业到企业工作后旧伤复发的;
(8)因公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遭受交通事故或其他意外事故造成伤害或者失踪的,或因突发疾病造成死亡或者经第一次抢救治疗后全部丧失劳动能力的;
(9)在上下班的规定时间和必经路线上,发生无本人责任或者非本人主要责任的道路交通机动车事故的;
(10)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况。哪些情况不能认定为工伤? 有6种情况不能认定为工伤:(1)犯罪或违法;(2)自杀或自残;(3)斗殴;(4)酗酒;(5)蓄意违章;
(6)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况。认定工伤的程序
1、申报工伤事故
(1)企业应从工伤发生之日或职业病确诊之日起,15日内向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报告。
(2)工伤职工或其亲属应从工伤发生之日或职业病确诊之日起,15日内向当地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保险待遇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申请时间可延长到30日。
(3)工伤职工本人或其家属没有可能提出工伤保险待遇申请的,可由本企业工会组织代表职工提出申请。
(4)职工工伤保险待遇申请须经企业签字后报送;如果企业不签字,工伤职工或其家属可以直接报送。
2、认定工伤(1)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接到企业的工伤报告和职工的工伤待遇申请后,应进行调查取证,在7日内作出是否认定为工伤的决定;特殊情况,可延长到30日;(2)认定工伤需要提供以下资料:
a、职工的工伤保险待遇申请;
b、指定的医疗机构初次治疗工伤诊断书或职业病诊断书,属于轻伤无需到医院治疗的,由企业医生开具工伤诊断书; c、企业的工伤报告或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根据职工的申请进行调查的工伤报告。(3)书面通知
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作出的工伤认定决定,应当以书面形式通知企业和申请人。如何进行工伤事故调查?
如果工伤事故属于轻伤和重伤事故,企业负责人必须组织人员对事故进行仔细调查;如果工伤事故属于死亡事故和重大死亡事故,因其影响面大,所以由有关单位选定人员进行调查,一般是以国家经贸委负责安全生产的部门为主组成。工伤事故调查组有权向发生事故的单位和有关机构、有关人员进行详细了解和面谈,有权索取所需的信息,凡是被调查的单位和个人无权拒绝,任何个人组织均不得妨碍和干预事故调查组的正常活动。
工伤事故调查组在查明真相后,如果对事故的分析意见与事故责任者的处理意见存在不一致,经多次调停以后,仍然存在分歧的,可以交由政府有关部门裁决,并且不得超过事故处理工作应该把握的时限。工伤事故调查的目的
(1)查明事故发生的全过程和原因;
(2)查明工伤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情况和经济损失情况;(3)确定工伤事故的责任者;
(4)提出事故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的建议;(5)提出事故调查报告。
工伤事故调查人员应该具备的条件
(1)与该事故没有任何直接利害关系,符合避嫌原则;(2)具有工伤事故调查所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如何进行工伤事故处理?
根据1991年3月国务院颁布的《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的规定,企业应根据工伤事故调查组的事故处理意见以及防范措施进行工伤事故处理。如果事故调查表明,工伤事故的发生原因,是因为有人忽视安全生产,违章指挥,违章操作,玩忽职守,或者是发现事故隐患、危急情况,不采取有效措施,则对责任者给予必要的惩处,直至追究刑事责任。如果在工伤事故发生后有人故意隐瞒不报、谎报,故意迟延不报,故意破坏工伤事故现场,或者没有正当理由去拒绝接受调查,以及拒绝向事故调查组提供有关信息和情况的,也同样要作出惩罚,直至追究刑事责任。工伤事故的处理有没有时间限制?
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工伤事故的处理不允许拖延时间,必须在一定时间(一般在3个月)内结案。如果遇到特殊情况,调查有困难的,最长也不得超过半年时间。而且对工伤事故的结案和处理,一律应予以公布。工伤事故调查和处理的原则
(1)企业应严肃认真地调查和分析事故,找出事故原因,查明责任,确定改进措施,并指定专人限期贯彻执行。
(2)对一般事故或性质恶劣的小事故,应在事故发生后两天内,查明责任,找出原因,提出防范措施,对事故责任者提出处理意见。
(3)对重大事故,企业或企业主管单位应组织由各有关部门组成的事故调查组,并邀请当地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公安部门、工会组织或上级主管部门的代表参加,对事故现场、工人操作过程是否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机器设备状况等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查清事故的原因和责任,以便进行处理。
(4)企业应建立事故档案,对所有事故调查分析的资料,如现场检查记录、照片、分析化验结果、技术鉴定、仪表记录、会议记录、综合调查材料、登记表、报告书、旁证材料等,应当妥善保管。
(5)对严重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又不听劝阻的人,或由于渎职造成重大事故的责任者,应给予纪律处分,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6)对蓄意制造事故,造成严重后果,需追究刑事责任的,应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对“本单位负责人临时指定的工作”如何理解?
“本单位负责人临时指定的工作”是指企业职工执行本单位当班班长、组长以上领导临时指派的与企业生产或职工正常工作有直接关系的任务时,发生的伤亡事故。对“在紧急情况下,虽未经本单位负责人指定,但从事直接关系本单位重大利益的工作”而发生的伤亡应当认定为工伤。其中“在紧急情况下”如何理解?
“在紧急情况下”是指企业出现急需处理和解决而又来不及请示单位负责人的情况。例如,某化工厂可燃性气体发生泄漏,一工人因其他工作事宜正好路经此处,发现这一紧急情况,没有来得及请示单位负责人,就自己去解决,不慎发生了爆炸,引起火灾,该工人受伤致残。虽然处理可燃性气体泄漏的工作不是单位负责人指定的,也没有向负责人请示,但属于“在紧急情况下”,如果耽搁,会造成更大的损失,所以该职工所发生的意外伤害应当被认定为工伤。
如何理解对“在生产工作的时间和区域内,由于不安全因素造成意外伤害的,或者由于工作紧张突发疾病造成死亡或经第一次抢救治疗后全部丧失劳动能力的”可以认定为工伤?
(1)“工作时间”包括本单位领导(含当班班长、组长)同意和安排的加班加点工作的时间;(2)“不安全因素”主要指职工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区域内,由于企业设备设施存在缺陷、企业环境不良以及非人力所能抗拒的意外灾害(如厂房倒塌、洪水、泥石流、地震等)造成意外伤害;
(3)“工作紧张突发疾病”主要是指,由于企业加班加点,或者由于超负荷劳动(比如当班缺员或者抢修等),或者由于带病坚持工作(车间以上领导知道职工有病假条,但因为工作需要没有批准其休假),或者在执行任务时突然发病但没有条件离开工作场所(如火车司机、机长、轮船司机等)抢救治疗而病倒在工作现场的;
(4)“全部丧失劳动能力的”是指如果突发疾病造成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就不能被认定为工伤,而且“全部丧失劳动能力的”必须经过劳动鉴定部门评残确定。如何理解对“因履行职责遭致人身伤害的”也被认定为工伤?
“履行职责”是指职工在工作时间内,在其工作岗位和职责范围内正常行使权利。受伤害者如果要求认定工伤,应该持有企业及有关部门出具的证明,由劳动部门视其职责予以认定工伤。如何理解对“从事抢险、救灾、救人等维护国家、社会和公众利益的活动”而发生的伤亡可以认定为工伤?
企业职工因牺牲个人利益,从事维护国家、社会、公众利益的活动而造成伤亡的,在认定工伤时,需要持有企业及有关部门出具的可靠证明以及当时就诊医院的诊断证明,由劳动部门予以确认。
如何理解对“因公、因战致残的军人复员转业到企业工作后旧伤复发的”可以认定为工伤? 因公、因战致残的复转军人到企业工作以后,因旧伤复发需要办理工伤保险待遇的,必须持有《革命军人伤残证》和医院确诊旧伤复发的诊断证明。在具体办理过程中,应遵循何时旧伤复发何时申请办理工伤保险待遇的原则。对于“因公外出期间,出于工作原因,遭受交通事故或其他意外事故造成伤害或者失踪的,或因突发疾病造成死亡或者经第一次抢救治疗后全部丧失劳动能力的”可以认定为工伤,如何理解?
“因公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是指职工受企业领导(厂、公司级)指派因公外出,并在外出时间段内与所应从事的工作任务有直接联系的行为。“意外事故造成的伤害”,是指非职工本人主要责任或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造成的伤害。“失踪的”是以法院宣告的裁定书为依据。
“因突发疾病造成死亡或者经第一次抢救治疗后全部丧失劳动能力的”,如果要求工伤保险待遇,应该持有当地医院的诊断证明。全部丧失劳动能力的,还应该经过劳动鉴定部门的确定,持有《职工劳动鉴定表》。突发疾病造成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不予认定工伤。
对于“在上下班的规定时间和必经路线上,发生无本人责任或者非本人主要责任的道路交通机动车事故的”可以认定为工伤,如何理解? 在上下班的规定时间内,上下班和回家必经路线上(包括回父母家及中午休息时间回家吃饭途中,只要方向不错),发生无本人责任或者非本人主要责任的道路机动车交通事故造成的伤亡,必须有交通管理部门出具的证明材料。非道路交通机动车事故,或由于机动车急刹车造成乘车人员伤害而未构成交通事故的,不能认定工伤。比如某职工下班后骑摩托车回家,在路上摔伤,该职工认为此伤害事故符合《试行办法》中规定?quot;道路交通机动车事故“,而且是在”上下班规定的时间和路线上“受的伤,应该被认定工伤,实际上他的观点是错误的,摩托车确定是机动车,但是发生道路交通机动车事故,必须有受害者和肇事者两方。该职工受了伤,确实是受伤害者一方,但是却没有肇事方,因为事故责任完全在受害者一方。《试行办法》中规定的是,只有受伤害者?quot;无本人责任或非本人主要责任”的情况下,才能被认定为工伤。所以该职工不能被认定为工伤。
如何理解“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可以认定为工伤?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是指符合国家及本地区有关因工伤亡事故规定的情况下发生的伤亡事故。
如何理解“蓄意违章”情况下发生的伤亡不能认定为工伤?
“蓄意违章”造成的负伤、致残、死亡,是指企业职工在工作时间内造成的伤亡,由企业人员证明,纯属本人恶作剧造成的。在具体操作中,不能将职工在生产时间、生产区域从事与生产工作有关的作业中出现的违章行为简单地看成属于蓄意违章。某建筑公司塔吊队队长盛某酒后上岗操作,使塔吊套架上部调节导轮错误地上升至第一标准节,造成了6人死亡、4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达50万元的重大责任事故,该队长也在事故中死亡。盛某虽然是在工作中造成的死亡,但是他身为工作现场指挥人员,又是操作人员,主观上明明知道酒后上岗工作是违反规章制度和法规明确禁止的行为,却故意大吃大喝,并在酒后上岗操作,构成了蓄意违章和酗酒,所以不能被认定为工伤。
组织离退休人员外出疗养期间发生的意外伤亡事故能否认定为工伤? 根据1993年7月24日劳动部办公厅劳办发[1993]90号函的规定:离退休人员在单位组织的外出疗养途中发生意外伤亡,不能按照工伤处理。这个规定的依据是:工伤保险制度是对在生产、劳动时间内的劳动过程中发生事故致伤残或死亡和职业病的职工提供医疗、收入补偿和抚恤。工伤保险的实施对象和范围都有严格的界定--工伤保险的对象是在职职工,一般适用于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而离退休人员已不在生产、工作岗位,不属于工伤保险的对象;工伤保险的范围仅包括因工作原因发生伤残或死亡的职工,而离退休人员外出疗养属休闲活动而不是因工作原因,不属于工伤保险的范围。所以,离退休人员外出疗养发生的意外伤害事故不能认定为工伤。企业在招工考核期间,应聘人员遭受意外伤害是否属于工伤事故? 企业在招工考核期间,与应聘人员尚未签订劳动合同,没有构成劳动关系,在此期间发生的意外伤害事故,不能认定为工伤,也不能按工伤保险制度的规定处理,而是应当依据民事伤害赔偿的法律法规去解决。
职工因工负伤痊愈后,旧伤复发,是否仍按因工受伤处理?
职工因工负伤治愈后,如经医院检查证明确定是旧伤复发,可以按因工负伤的规定处理。国家通过建立工伤保险制度,对由于工作原因负伤的和由于工作环境原因得了职业病的职工给予了较高的待遇。对于自1951年颁发《劳动保险条例》以来因工负伤的职工,在其后又旧伤复发时,都可以继续享受因工负伤待遇;在原单位因工负伤,在现单位旧伤复发的,也按因工负伤处理。革命军人、武装警察,在部队因战、因公导致伤病的,转业到地方单位工作以后,旧伤、旧病复发的,也按因工负伤给予工伤保险待遇。
职工上下班途中自己不慎摔倒或者不慎碰伤是否可以按因工负伤处理?
根据《试行办法》的规定,职工在上下班的规定时间和必须路线上,只限于道路车辆交通事故,而且有公安交通部门认定、责任不主要在于职工本人的意外伤、残、死亡,在经过严格的审批手续以后,才能认定为工伤。而职工上下班途中自己不慎摔倒或者不慎碰伤不属于《试行办法》所规定的“道路交通机动车事故”,也不存在应对此事故负责的肇事者,因责任在于职工本人不谨慎,所以不能被认定为工伤。
如果职工在上下班途中因路滑或没看清路等原因,自己不慎摔倒、碰伤,或者遭受其他意外事故造成了伤、残、死亡的,也不能认定为工伤,不能给予工伤保险待遇。因战、因公伤残军人转入地方工作后,伤口复发治疗期间是否可以给予工伤保险待遇?
民优发[1997]7号文件规定,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的因战、因公伤残军人(含离退休的伤残军人),伤口复发治疗期间,按所在单位因工伤残人员医疗待遇给予治疗,不应采取医药费包干的办法。他们在治疗期间的工资(离退休费)发放、工资(离退休费)调整和福利待遇,也按所在单位因工伤残职工治疗期间的待遇处理。
职工因工负伤,在抢救过程中由于输血染上肝炎,是认定为工伤还是认定为医疗事故? 职工因工负伤,如果职工所在的企业已经参加了工伤保险社会统筹,医疗费用应该按《试行办法》的有关规定,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支付。但职工在抢救过程中,不论是通过什么传染渠道得了肝炎,都只能按疾病待遇处理。除了因工负伤医疗费之外,肝炎治疗等费用应按职工医疗保险办法或医疗事故裁决处理。
职工因为维护社会治安同犯罪分子进行斗争而伤亡时,能不能算做工伤? 国家机关、党派、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因为维护社会治安同犯罪分子进行斗争而伤、残、死亡的,是属于在从事对社会有益的工作情况下导致的伤、残、死亡,可以认定为工伤,所在单位应给予工伤保险待遇。
外派劳务人员在国外遭受意外枪击致伤,是否属于工伤范畴? 劳动部《关于外派劳务人员伤、残、亡善后处理问题的复函》(劳险字[1992]16号和劳动部《关于外派劳务人员因工伤亡保险待遇问题的复函(劳办发[1994]131号)中规定,外派劳务人员在国外期间遭受意外枪击而致伤的,可以认定为工伤。职工探亲期间因自然灾害造成伤残可以认定为工伤吗?
职工探亲是职工暂时脱离生产、工作岗位,休息休假的一种方法。原因家劳动总局在1981年关于在探亲期间因自然灾害造成死亡如何处理的问题给四川省劳动厅的复函中指出,这种情况不属于工伤,应按非因工伤亡处理。《试行办法》第8条列举了可以认定为工伤的十种情形,职工探亲期间因自然灾害造成的伤残不属于其中,所以不能认定工伤。
退休职工应聘到另一单位工作,在上下班途中发生非自己责任的交通事故,造成伤残,是否能认定为工伤?
职工退休后,应聘到另一单位工作,聘用单位除了应支付相应的劳动报酬外,对于退休职工在工作期间、工作时间内或者在上下班规定时间和必经的道路上,发生无本责任或者非本人主要责任的道路机动车事故的,应该认定为工伤。职工在二十多年前,在工作期间因工作原因受伤,并有医院的检查证明,但职工本人没有马上申报工伤。最近在家里摔伤,住院治疗,又提出补办工伤。二十多年后还能补办工伤吗? 《试行办法》是从1996年10月1日开始实施的,对职工二十年前发生的伤害事故不具有追溯力。但根据《劳动法》第82条规定:“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仲裁。”职工20年后再提出,已超过了时限,所以不予补办。《民法通则》第135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2年。”但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为1年。诉讼时效从已知或应知权利被侵害的时间开始计算。职工二十多年前受伤时就已经去医院检查,并开具了证明,去医院检查时应作为权利被侵害之日,在其后1年内,由于没有提出办理工伤,从《民法通则》的规定看,已超过了诉讼时效,应不予补办。
职工在工间休息时间,因工厂电暖气漏电,造成触电死亡,是否认定为工伤?
按照《试行办法》第8条第4款的规定:在生产工作的时间和区域内,由于不安全因素造成意外伤害的,应当认定为工伤。职工在工间休息时间,仍属于上班工作时间。工厂电暖气漏电,造成职工触电死亡,责任在职工所在的工厂,所以应该认定为工伤。现役军人、人民警察、机关工作人员因公牺牲的范围包括哪些?
民政部1982年颁布的《关于现役军人、人民警察、机关工作人员因公牺牲范围的意见》中规定:
(1)在执行任务中,遇到非本人所能抗拒的意外事故死亡;(2)因战、因公致残伤口复发死亡;(3)职业病死亡;(4)在执行工作任务中,因突发病死亡;(5)因医疗事故死亡;
(6)在上下班途中,非本人责任发生交通事故死亡。
凡是由于本人过失造成的事故死亡,不能按因公牺牲处理。因公出差失踪或长期不落不明如何处理? 根据劳人险函[1983]33号复函的规定,职工因公出差失踪后,单位应该积极地派人力去寻找,查明下落,如果经过查找3个月后仍无下落时,从职工失踪的第4个月起停发工资和一切劳保福利待遇。因公出差失踪查明已经死亡的,可以根据查明的死因,分别按照因工或非因工处理;如果死因一时难以查明,可以暂时按非因工死亡待遇处理。由于治安和火灾引发的工伤,在工伤认定时,需要提交什么材料?
在工作岗位由于治安和火灾造成的伤亡事故,在认定工伤时,企业应提交《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登记表》以及公安部门和消防部门提供的证明材料。轻伤需不需要认定工伤?
1996年10月1日以后企业发生的轻伤事故,只要符合工伤范围和认定条件的,可以进行工伤认定。1996年10月1日以前的轻伤,如果已发展构成评残等级的,进行工伤认定。
认定为工伤的条件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2、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3、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4、患职业病的;
5、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6、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
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参见:《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375号)发布日期:2003年4月27日 执行日期:2004年1月1日)视同工伤的条件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同工伤:
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
2、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
3、职工原在军队服役,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已取得革命伤残军人证,到用人单位后旧伤复发的。参见:《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375号)发布日期:2003年4月27日 执行日期:2004年1月1日)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视同工伤的情形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者视同工伤:
1、因犯罪或者违反治安管理伤亡的;
2、醉酒导致伤亡的;
3、自残或者自杀的。参见:《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375号)发布日期:2003年4月27日 执行日期:2004年1月1日)
《工伤保险条例》施行前的工伤认定 2004年1月1日(《工伤保险条例》施行)前已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尚未完成工伤认定的,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执行。参见:《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375号)发布日期:2003年4月27日 执行日期:2004年1月1日)工伤认定的申请
1、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
2、用人单位未按前款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用人单位未在规定的时限内提交工伤认定申请,在此期间发生符合《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工伤待遇等有关费用由该用人单位负担。参见:《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375号)发布日期:2003年4月27日 执行日期:2004年1月1日)工伤认定申请时提交的材料
1、工伤认定申请表;
2、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
3、医疗诊断证明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
工伤认定申请表应当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以及职工伤害程度等基本情况。参见:《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375号)发布日期:2003年4月27日 执行日期:2004年1月1日)工伤认定须知
1、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受理工伤认定申请后,根据审核需要对事故伤害进行调查核实;用人单位、职工、工会组织、医疗机构以及有关部门应当予以协助。
2、职业病诊断依照《职业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执行。对依法取得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不再进行调查核实。
3、工伤认定申请人提供材料不完整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一次性书面告知工伤认定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材料。申请人按照书面告知要求补正材料后,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受理。
4、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自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的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工伤认定的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和该职工所在单位。参见:《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375号)发布日期:2003年4月27日 执行日期:2004年1月1日)工伤认定 工伤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