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成都市郊区(市)县农村新型社区建设项目报建管理程序
成都市郊区(市)县农村新型社区
建设项目报建管理程序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见》、加快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建设的精神,按照《城乡规划法》、《土地管理法》、《建筑法》、国务院《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我市14个郊区(市)县新建农村新型社区建设项目按以下程序进行报建管理。
一、项目报建单位
农村新型社区是由各级政府主导在集体建设用地上按照城乡规划所建设的农民集中居住区。按照多元化投资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的新农村建设方针,具体实施农村新型社区项目建设的单位均可作为项目报建单位(项目建设单位),可以是项目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或村集体经济组织,也可以是投资土地整理项目及其新型社区建设的部门、机构、经济实体,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其他经济实体共同成立的合作组织。项目建设单位由县级政府批准的实施方案所确定。
二、项目报建方式
农村新型社区建设项目,可按照建设规划分期实施,各期工程可作为独立项目报建。
农村新型社区配套的基础设施和独立公共配套设施项目,按相关规定单独报建。
三、报建管理程序
(一)办理农村新型社区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审查
建设单位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布局规划》和《农村新型社区建设规划》、《成都市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技术导则》的要求,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农村新型社区建设项目实施方案》。方案载明建设方式、用地规模、取得建设用地的方式、原宅基地规模及复垦整理方案、集中居住农民的户数及人数、分期建设
计划、投资来源、实施单位等,附所选点位的1:500地形图和计划进入新型社区集中居住的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的决议等材料,向乡镇政府提出申请,乡镇政府报区(市)县政府审批。区(市)县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对实施方案进行审查后,发给批准文件。
建设单位持经区(市)县政府批准的农村新型社区建设项目实施方案,按照本程序向规划、国土、建设等相关部门办理报建手续。
(二)办理规划条件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项目报建单位为集体经济组织或是集体经济组织和其他经济实体共同成立的合作组织的,由集体经济组织持土地使用权证明文件向区(市)县规划管理部门申请规划条件并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项目报建单位为土地管理部门或授权机构,由土地管理部门或授权机构向区(市)县规划管理部门申请规划条件,并持土地管理部门建设用地证明文件等材料向区(市)县规划管理部门领取《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区(市)县规划管理部门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查,给出规划条件并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三)办理建设用地手续
建设单位持项目实施方案及其区(市)县政府的批准文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等文件、材料,向项目所在地土地管理部门申请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用地。涉及占用农用地的需按土地综合整理立项程序报市土地管理部门立项。区(市)县土地管理部门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查,符合条件的,核发《农民集中建房宅基地用地意见书》。
(四)办理建设项目建设工程设计方案(施工图阶段)审查手续 农村新型社区为多层(主体为三层及三层以上)建筑的,建设单位应委托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建设工程设计方案(施工图阶段)设计,并委托相应资质的审查机构进行技术审查。建设单位持建设工程设计方案(施工图阶段)审查报告、建筑工程消防设计审核意见书到项目所在地的区(市)县建设管理部门办理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工程设计方案(施工图阶段)审查备案。
农村新型社区为两层(含两层)以下的低层建筑的建设工程设计方案(施工图阶段),或按照建设规划选用经审定的农村住宅通用图、标准图,或选用《成都市农村住宅设计方案》并委托有资格的机构进行深化设计的建设工程设计方案(施工图阶段),报区(市)县建设管理部门审查备案。
区(市)县建设管理部门办理农村新型社区建设项目建设工程设计方案(施工图阶段)审查备案应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
(五)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建设单位持土地管理部门的《农民集中建房宅基地用地意见书》、经备案审查通过的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平、立、剖面图及图纸目录)等文件、材料,向区(市)县规划管理部门申请《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经审查同意和开工放样完成后,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及附件、附图。
区(市)县规划管理部门应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查和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六)办理建筑工程开工许可手续 办理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监督备案
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向项目向所在地的区(市)县建设管理部门办理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监督备案,区(市)县建设管理部门指派农村新型社区质量安全监督员对新型社区建设进行工程质量监督和施工安全监督。区(市)县建设管理部门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和施工安全监督备案均应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
办理建筑工程开工许可
1、实行统规统建的。农村新型社区原则上都要统一规划、统一施工建设,由建设单位持《农民集中建房宅基地用地意见书》、《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和建筑施工安全监督备案等文件、材料,依法应招标项目还需提交《中标通知书》,向项目所在地的区(市)县建设管理部门申请开工许可。区(市)县建设管理部门应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开工许可审查,对符合开工条件的,核发《农村新型社区建筑工程开工许可证》。
2、实行“统规自建”的。经统一审查、统一报建后,确因特殊情况不能同时开工的,由建房业主向乡镇政府提出建房申请和开工许可,由乡镇政府按项目实施方案对农民建房资格、条件和选址定点等情况进行审查,提请县级建设管理部门协助对勘察、设计、施工条件、施工单位(或技术工匠)的资格和能力予以审查。
审查同意后,乡镇政府须按规划和建设工程设计方案总平图现场放验线,向建房农户提供房屋施工图。
承担建房工程施工的单位和工匠,应当具有相应的资质或资格,依法对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负责。施工单位或工匠在与业主签订工程施工合同时,要同时签订安全责任书。安全责任书与施工合同列入开工审查内容。乡镇政府统一受理施工合同备案、质监备案,发给同意开工的文件。
建房工程质量,由批准开工的机关负责监督检查。乡镇政府可提请县级建设管理部门协助质量监督检查。
(七)办理竣工验收及竣工备案
1、办理建设工程规划、消防、道路、绿化等验收手续。
工程竣工后,由建设单位组织竣工验收。其中工程规划核实,由建设单位持自查报告、房屋竣工实测图、房屋面积测量报告和图表等资料,向项目所在地的区(市)县规划管理部门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核实,区(市)县规划管理部门在15个工作日内完成核实,经审查,符合规划管理要求的,核发《建设工程规划合格证》。
其他专业验收,分别向消防、建设、园林等部门申办。相关部门的专业验收均应在15个工作日内完成。
2、办理建设工程竣工备案
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15日内,建设单位持工程竣工验收报告和规划、消防、环保等部门出具的认可文件或准予使用文件,向区(市)县建设管理部门申请竣工验收备案,经收讫后,在3个工作日内发放《工程竣工验收备案表》。
实行“统规自建”的,建房工程竣工后由建房业主组织竣工验收,同意开工的机关和当地有关机构派员参加验收,验收合格后,竣工资料报送同意开工的机关存查。竣工验收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不予办理房屋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或集体土地使用权登记。
(八)办理房屋产权登记
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后,建设单位持《农民集中建房宅基地用地意见书》、《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工程竣工验收备案表》及其验收资料、房屋建筑面积测绘成果报告、房屋安置落实的证明等文件、材料,向当地的产权登记机构申请房屋权属登记。经审核无误予以权属登记,并向业主核发房屋所有权证。
四、《成都市林盘保护规划》确定的聚居型林盘保护点整治建设项目,以及各县(镇)总体规划布局的新建农村聚居点建设项目均参照本程序进行报建管理。
五、符合乡村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旧村落改造项目、独立于新型社区之外的乡(镇)村企业、农村公共设施、公益事业等建设项目,按照《城乡规划法》、《土地管理法》、《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进行报建管理。
第二篇:成都市郊区(市)县农村新型社区建设项目报建管理程序
市建委 市国土局 市规划局关于实施《成都市郊区(市)县农村新型社区建设项目报建管理程序》的通知
市建委 市国土局 市规划局关于实施《成都市郊区(市)县农村新型社区建设项目报建管理程序》的通知
创建日期:2008-5-4
文件号:成建委发[2008]18
5号
各郊区(市)县建设局、规划局、国土局:
我市贯彻执行《城乡规划法》,以“全域成都”理念,统筹推进“三个集中”进行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需要将依法行政与体制机制创新有机结合。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市统筹推进“三个集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际,拟定了《成都市郊区(市)县农村新型社区建设项目报建管理程序》。我市行政区域14个郊区(市)县农村区域,结合土地综合整理项目的农村新型社区、小型集中居住区项目,林盘聚居保护点建设项目均按此实施报建管理,请遵照执行,规范项目建设行为。
附件:成都市郊区(市)县农村新型社区建设项目报建管理程序
成都市建设委员会 成都市国土资源局
成都市规划管理局
二○○八年五月四日
附件
成都市郊区(市)县农村新型社区
建设项目报建管理程序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见》、加快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建设的精神,按照《城乡规划法》、《土地管理法》、《建筑法》、国务院《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我市14个郊区(市)县新建农村新型社区建设项目按以下程序进行报建管理。
一、项目报建单位
农村新型社区是由各级政府主导在集体建设用地上按照城乡规划所建设的农民集中居住区。按照多元化投资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的新农村建设方针,具体实施农村新型社区项目建设的单位均可作为项目报建单位(项目建设单位),可以是项目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或村集体经济组织,也可以是投资土地整理项目及其新型社区建设的部门、机构、经济实体,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其他经济实体共同成立的合作组织。项目建设单位由县级政府批准的实施方案所确定。
二、项目报建方式
农村新型社区建设项目,可按照建设规划分期实施,各期工程可作为独立项目报建。农村新型社区配套的基础设施和独立公共配套设施项目,按相关规定单独报建。
三、报建管理程序
(一)办理农村新型社区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审查
建设单位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布局规划》和《农村新型社区建设规划》、《成都市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技术导则》的要求,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农村新型社区建设项目实施方案》。方案载明建设方式、用地规模、取得建设用地的方式、原宅基地规模及复垦整理方案、集中居住农民的户数及人数、分期建设计划、投资来源、实施单位等,附所选点位的1:500地形图和计划进入新型社区集中居住的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的决议等材料,向乡镇政府提出申请,乡镇政府报区(市)县政府审批。区(市)县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对实施方案进行审查后,发给批准文件。
建设单位持经区(市)县政府批准的农村新型社区建设项目实施方案,按照本程序向规划、国土、建设等相关部门办理报建手续。
(二)办理规划条件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项目报建单位为集体经济组织或是集体经济组织和其他经济实体共同成立的合作组织的,由集体经济组织持土地使用权证明文件向区(市)县规划管理部门申请规划条件并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项目报建单位为土地管理部门或授权机构,由土地管理部门或授权机构向区(市)县规划管理部门申请规划条件,并持土地管理部门建设用地证明文件等材料向区(市)县规划管理部门领取《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区(市)县规划管理部门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查,给出规划条件并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三)办理建设用地手续
建设单位持项目实施方案及其区(市)县政府的批准文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等文件、材料,向项目所在地土地管理部门申请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用地。涉及占用农用地的需按土地综合整理立项程序报市土地管理部门立项。区(市)县土地管理部门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查,符合条件的,核发《农民集中建房宅基地用地意见书》。
(四)办理建设项目建设工程设计方案(施工图阶段)审查手续
农村新型社区为多层(主体为三层及三层以上)建筑的,建设单位应委托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建设工程设计方案(施工图阶段)设计,并委托相应资质的审查机构进行技术审查。建设单位持建设工程设计方案(施工图阶段)审查报告、建筑工程消防设计审核意见书到项目所在地的区(市)县建设管理部门办理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工程设计方案(施工图阶段)审查备案。
农村新型社区为两层(含两层)以下的低层建筑的建设工程设计方案(施工图阶段),或按照建设规划选用经审定的农村住宅通用图、标准图,或选用《成都市农村住宅设计方案》并委托有资格的机构进行深化设计的建设工程设计方案(施工图阶段),报区(市)县建设管理部门审查备案。
区(市)县建设管理部门办理农村新型社区建设项目建设工程设计方案(施工图阶段)审查备案应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
(五)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建设单位持土地管理部门的《农民集中建房宅基地用地意见书》、经备案审查通过的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平、立、剖面图及图纸目录)等文件、材料,向区(市)县规划管理部门申请《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经审查同意和开工放样完成后,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及附件、附图。
区(市)县规划管理部门应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查和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六)办理建筑工程开工许可手续 办理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监督备案
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向项目向所在地的区(市)县建设管理部门办理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监督备案,区(市)县建设管理部门指派农村新型社区质量安全监督员对新型社区建设进行工程质量监督和施工安全监督。区(市)县建设管理部门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和施工安全监督备案均应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
办理建筑工程开工许可
1、实行统规统建的。农村新型社区原则上都要统一规划、统一施工建设,由建设单位持《农民集中建房宅基地用地意见书》、《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和建筑施工安全监督备案等文件、材料,依法应招标项目还需提交《中标通知书》,向项目所在地的区(市)县建设管理部门申请开工许可。区(市)县建设管理部门应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开工许可审查,对符合开工条件的,核发《农村新型社区建筑工程开工许可证》。
2、实行“统规自建”的。经统一审查、统一报建后,确因特殊情况不能同时开工的,由建房业主向乡镇政府提出建房申请和开工许可,由乡镇政府按项目实施方案对农民建房资格、条件和选址定点等情况进行审查,提请县级建设管理部门协助对勘察、设计、施工条件、施工单位(或技术工匠)的资格和能力予以审查。
审查同意后,乡镇政府须按规划和建设工程设计方案总平图现场放验线,向建房农户提供房屋施工图。
承担建房工程施工的单位和工匠,应当具有相应的资质或资格,依法对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负责。施工单位或工匠在与业主签订工程施工合同时,要同时签订安全责任书。安全责任书与施工合同列入开工审查内容。乡镇政府统一受理施工合同备案、质监备案,发给同意开工的文件。
建房工程质量,由批准开工的机关负责监督检查。乡镇政府可提请县级建设管理部门协助质量监督检查。
(七)办理竣工验收及竣工备案
1、办理建设工程规划、消防、道路、绿化等验收手续。
工程竣工后,由建设单位组织竣工验收。其中工程规划核实,由建设单位持自查报告、房屋竣工实测图、房屋面积测量报告和图表等资料,向项目所在地的区(市)县规划管理部门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核实,区(市)县规划管理部门在15个工作日内完成核实,经审查,符合规划管理要求的,核发《建设工程规划合格证》。
其他专业验收,分别向消防、建设、园林等部门申办。相关部门的专业验收均应在15个工作日内完成。
2、办理建设工程竣工备案 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15日内,建设单位持工程竣工验收报告和规划、消防、环保等部门出具的认可文件或准予使用文件,向区(市)县建设管理部门申请竣工验收备案,经收讫后,在3个工作日内发放《工程竣工验收备案表》。
实行“统规自建”的,建房工程竣工后由建房业主组织竣工验收,同意开工的机关和当地有关机构派员参加验收,验收合格后,竣工资料报送同意开工的机关存查。竣工验收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不予办理房屋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或集体土地使用权登记。
(八)办理房屋产权登记
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后,建设单位持《农民集中建房宅基地用地意见书》、《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工程竣工验收备案表》及其验收资料、房屋建筑面积测绘成果报告、房屋安置落实的证明等文件、材料,向当地的产权登记机构申请房屋权属登记。经审核无误予以权属登记,并向业主核发房屋所有权证。
四、《成都市林盘保护规划》确定的聚居型林盘保护点整治建设项目,以及各县(镇)总体规划布局的新建农村聚居点建设项目均参照本程序进行报建管理。
五、符合乡村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旧村落改造项目、独立于新型社区之外的乡(镇)村企业、农村公共设施、公益事业等建设项目,按照《城乡规划法》、《土地管理法》、《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进行报建管理。
第三篇:市建委 市国土局 市规划局关于实施《成都市郊区(市)县农村新型社区建设项目报建管理程序》的通知
市建委 市国土局 市规划局关于实施《成都市郊区(市)县农村新型社区建设项目报建管理程
序》的通知
创建日期:2008-5-4 文件号:成建委发[2008]185号
信息来源:成都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网站http://www.xiexiebang.com/webnew/aspx/policy.aspx?id=6192
各郊区(市)县建设局、规划局、国土局:
我市贯彻执行《城乡规划法》,以“全域成都”理念,统筹推进“三个集中”进行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需要将依法行政与体制机制创新有机结合。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市统筹推进“三个集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际,拟定了《成都市郊区(市)县农村新型社区建设项目报建管理程序》。我市行政区域14个郊区(市)县农村区域,结合土地综合整理项目的农村新型社区、小型集中居住区项目,林盘聚居保护点建设项目均按此实施报建管理,请遵照执行,规范项目建设行为。
附件:成都市郊区(市)县农村新型社区建设项目报建管理 程序
成都市建设委员会 成都市国土资源局 成都市规划管理局
二○○八年五月四日 附件
成都市郊区(市)县农村新型社区
建设项目报建管理程序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见》、加快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建设的精神,按照《城乡规划法》、《土地管理法》、《建筑法》、国务院《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我市14个郊区(市)县新建农村新型社区建设项目按以下程序进行报建管理。
一、项目报建单位
农村新型社区是由各级政府主导在集体建设用地上按照城乡规划所建设的农民集中居住区。按照多元化投资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的新农村建设方针,具体实施农村新型社区项目建设的单位均可作为项目报建单位(项目建设单位),可以是项目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或村集体经济组织,也可以是投资土地整理项目及其新型社区建设的部门、机构、经济实体,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其他经济实体共同成立的合作组织。项目建设单位由县级政府批准的实施方案所确定。
二、项目报建方式
农村新型社区建设项目,可按照建设规划分期实施,各期工程可作为独立项目报建。
农村新型社区配套的基础设施和独立公共配套设施项目,按相关规定单独报建。
三、报建管理程序
(一)办理农村新型社区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审查
建设单位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布局规划》和《农村新型社区建设规划》、《成都市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技术导则》的要求,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农村新型社区建设项目实施方案》。方案载明建设方式、用地规模、取得建设用地的方式、原宅基地规模及复垦整理方案、集中居住农民的户数及人数、分期建设计划、投资来源、实施单位等,附所选点位的1:500地形图和计划进入新型社区集中居住的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的决议等材料,向乡镇政府提出申请,乡镇政府报区(市)县政府审批。区(市)县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对实施方案进行审查后,发给批准文件。
建设单位持经区(市)县政府批准的农村新型社区建设项目实施方案,按照本程序向规划、国土、建设等相关部门办理报建手续。
(二)办理规划条件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项目报建单位为集体经济组织或是集体经济组织和其他经济实体共同成立的合作组织的,由集体经济组织持土地使用权证明文件向区(市)县规划管理部门申请规划条件并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项目报建单位为土地管理部门或授权机构,由土地管理部门或授权机构向区(市)县规划管理部门申请规划条件,并持土地管理部门建设用地证明文件等材料向区(市)县规划管理部门领取《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区(市)县规划管理部门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查,给出规划条件并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三)办理建设用地手续
建设单位持项目实施方案及其区(市)县政府的批准文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等文件、材料,向项目所在地土地管理部门申请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用地。涉及占用农用地的需按土地综合整理立项程序报市土地管理部门立项。区(市)县土地管理部门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查,符合条件的,核发《农民集中建房宅基地用地意见书》。
(四)办理建设项目建设工程设计方案(施工图阶段)审查手续
农村新型社区为多层(主体为三层及三层以上)建筑的,建设单位应委托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建设工程设计方案(施工图阶段)设计,并委托相应资质的审查机构进行技术审查。建设单位持建设工程设计方案(施工图阶段)审查报告、建筑工程消防设计审核意见书到项目所在地的区(市)县建设管理部门办理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工程设计方案(施工图阶段)审查备案。
农村新型社区为两层(含两层)以下的低层建筑的建设工程设计方案(施工图阶段),或按照建设规划选用经审定的农村住宅通用图、标准图,或选用《成都市农村住宅设计方案》并委托有资格的机构进行深化设计的建设工程设计方案(施工图阶段),报区(市)县建设管理部门审查备案。区(市)县建设管理部门办理农村新型社区建设项目建设工程设计方案(施工图阶段)审查备案应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
(五)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建设单位持土地管理部门的《农民集中建房宅基地用地意见书》、经备案审查通过的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平、立、剖面图及图纸目录)等文件、材料,向区(市)县规划管理部门申请《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经审查同意和开工放样完成后,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及附件、附图。
区(市)县规划管理部门应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查和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六)办理建筑工程开工许可手续 办理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监督备案
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向项目向所在地的区(市)县建设管理部门办理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监督备案,区(市)县建设管理部门指派农村新型社区质量安全监督员对新型社区建设进行工程质量监督和施工安全监督。区(市)县建设管理部门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和施工安全监督备案均应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
办理建筑工程开工许可
1、实行统规统建的。农村新型社区原则上都要统一规划、统一施工建设,由建设单位持《农民集中建房宅基地用地意见书》、《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和建筑施工安全监督备案等文件、材料,依法应招标项目还需提交《中标通知书》,向项目所在地的区(市)县建设管理部门申请开工许可。区(市)县建设管理部门应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开工许可审查,对符合开工条件的,核发《农村新型社区建筑工程开工许可证》。
2、实行“统规自建”的。经统一审查、统一报建后,确因特殊情况不能同时开工的,由建房业主向乡镇政府提出建房申请和开工许可,由乡镇政府按项目实施方案对农民建房资格、条件和选址定点等情况进行审查,提请县级建设管理部门协助对勘察、设计、施工条件、施工单位(或技术工匠)的资格和能力予以审查。
审查同意后,乡镇政府须按规划和建设工程设计方案总平图现场放验线,向建房农户提供房屋施工图。承担建房工程施工的单位和工匠,应当具有相应的资质或资格,依法对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负责。施工单位或工匠在与业主签订工程施工合同时,要同时签订安全责任书。安全责任书与施工合同列入开工审查内容。乡镇政府统一受理施工合同备案、质监备案,发给同意开工的文件。
建房工程质量,由批准开工的机关负责监督检查。乡镇政府可提请县级建设管理部门协助质量监督检查。
(七)办理竣工验收及竣工备案
1、办理建设工程规划、消防、道路、绿化等验收手续。
工程竣工后,由建设单位组织竣工验收。其中工程规划核实,由建设单位持自查报告、房屋竣工实测图、房屋面积测量报告和图表等资料,向项目所在地的区(市)县规划管理部门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核实,区(市)县规划管理部门在15个工作日内完成核实,经审查,符合规划管理要求的,核发《建设工程规划合格证》。
其他专业验收,分别向消防、建设、园林等部门申办。相关部门的专业验收均应在15个工作日内完成。
2、办理建设工程竣工备案
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15日内,建设单位持工程竣工验收报告和规划、消防、环保等部门出具的认可文件或准予使用文件,向区(市)县建设管理部门申请竣工验收备案,经收讫后,在3个工作日内发放《工程竣工验收备案表》。
实行“统规自建”的,建房工程竣工后由建房业主组织竣工验收,同意开工的机关和当地有关机构派员参加验收,验收合格后,竣工资料报送同意开工的机关存查。竣工验收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不予办理房屋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或集体土地使用权登记。
(八)办理房屋产权登记
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后,建设单位持《农民集中建房宅基地用地意见书》、《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工程竣工验收备案表》及其验收资料、房屋建筑面积测绘成果报告、房屋安置落实的证明等文件、材料,向当地的产权登记机构申请房屋权属登记。经审核无误予以权属登记,并向业主核发房屋所有权证。
四、《成都市林盘保护规划》确定的聚居型林盘保护点整治建设项目,以及各县(镇)总体规划布局的新建农村聚居点建设项目均参照本程序进行报建管理。
五、符合乡村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旧村落改造项目、独立于新型社区之外的乡(镇)村企业、农村公共设施、公益事业等建设项目,按照《城乡规划法》、《土地管理法》、《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进行报建管理。
第四篇:建设项目报建费核缴办事指南(成都城乡建设委员会)
建设项目报建费核缴办事指南
建设项目报建费核缴办事指南
一、项目概述
1、项目名称:建设项目报建费核缴
2、办理单位:成都市建设委员会
3、办理窗口:市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分中心报建费核缴窗口(八宝街111号2楼)
4、承诺时限:
(1)无减免情形的项目,在资料齐备的情况下,当场完成审核;
(2)申请减免的项目,在建设项目符合报建费减免规定及资料齐备的情况下,5个工作日内完成减免审核;
(3)申请减免需核实有关情况的项目,经核实符合规定及资料齐备的情况下,7个工作日内完成减免审核。
5、收费标准及依据:
(1)按建筑面积每平方米164.50元收取(含特大城市市政基础设施配套费、文物勘探发掘费、新建房屋白蚁防治费)。
(2)按《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成都市涉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实行一次性收费的批复》(川府函[2001]367号)、《关于修改完善<成都市建设项目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一站式收取管理暂行办法>部分条款内容的通知》(成府发[2008]12号)执行。
6、联系电话:86278714
7、投诉电话:86638846
二、法定依据
1、《省财政厅 省物价局转发<财政部 国家发改委关于公布取消和停止征收10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的通知>和公布取消我省39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的通知》(川财综[2008]68号);
2、《关于修改完善<成都市建设项目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一站式收取管理暂行办法>部分条款内容的通知》(成府发[2008]12号)。
三、办理程序
第一步:申请人持相关材料向市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分中心报建费核缴窗口提出申请,由窗口人员初审后受理; 第二步:对申请人申请资料齐全、符合法定要求,当场作出审核,发放《成都市建设项目报建费审核缴款通知书》;
第三步:在承诺时限内,经审查符合法定条件、标准的,依法作出准予减免的书面审核,由窗口工作人员向申请人发放《成都市建设项目报建费审核缴款通知书》;
第四步:申请人凭《成都市建设项目报建费审核缴款通知书》,交纳报建费;凭报建费交费依据进入施工许可证办理流程。
四、办理要求
(一)申请报建费核缴的,应报送下列资料原件及复印件一份,原件审查后退还:
1、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2、市规划局批准的总平图;
3、书面申请(申请报建费减免);
4、建筑施工分层平面图(申请报建费减免);
5、建设项目建筑面积构成分类表(申请报建费减免);
6、住房委员会的批文、户型统计表(经济适用房提供);
7、市委或市政府文件(特殊情况减免的提供)。
(二)申请退费的,应提交下列资料原件和复印件一份,原件审查后退还:
1、建设项目报建费审核缴款通知书(建设单位留存的绿联)
2、报建费交费收据(绿联);
3、申请(盖有鲜章的原件);
4、市房屋产权监理处房屋初始登记证明。
(三)申请补交的,应提交下列资料原件和复印件一份,原件审查后退还:
1、申请补交规费的报告;
2、准予项目先期动工的有关文件;
3、项目的开工时间证明(质监备案表或施工日志);
4、有资质单位作出的竣工面积实测报告;
5、市规划局同意补办规划手续的有关文件资料及竣工测量图;
6、项目已缴纳规费的收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