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防震减灾知识讲座
防震减灾知识讲座
主讲人:马燕 麦丽也木
2009年5月20日
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5月7日至13日为首个“防灾减灾宣传周”。今年主题:将安全付诸行动 让安全融于生活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在全球气候变化和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面临的自然灾害形势严峻复杂,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剧,灾害损失日趋严重。
国家减灾委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防灾减灾日”的设立,有利于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有利于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的普遍增强,有利于推动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的普及推广,有利于各级综合减灾能力的普遍提高,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
据了解,2009年5月,国家减灾委会同有关部门对组织开展首个国家“防灾减灾日”进行了研究部署。要求各地、各部门紧密结合当地防灾减灾实际情况,针对不同宣传教育对象,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在“防灾减灾日”期间,开展全国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向公众普及灾害常识、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互救技能,全面提高全社会风险防范意识、知识水平和避险自救能力。
地震灾害是世界上造成经济损失最严重和人员伤亡最多的自然灾害之一。在目前地震预报仍是个世界性难题的情况下,我们要加强对地震科普知识的学习,以利于掌握正确的避震和自救、互救方法。
当地震发生时,房屋倒塌后所形成的室内三角空间,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特别是在楼房内的人,选择厨房、卫生间等开间小、不易倒塌的空间、墙角或桌子等坚固家具易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避震。在没有桌子等可供藏身的场合,无论如何,都要用坐垫等物保护好头部。千万不要盲目跳楼和使用电梯。
一位亲身经历过1920年海原8.5级大地震的老人,曾向人们详细介绍了“伏而待定”的具体方法:“在屋内感觉地震时,要迅速趴在炕沿下,脸朝下,头靠山墙,两只胳膊在胸前相交,右手正握左臂,正手反握右臂,鼻梁上方凹部枕在臂上,闭上眼睛、嘴,用鼻子呼吸”。
户外的场合,要避开高大建筑物等危险之处,护住头,迅速跑到空旷场地蹲下。当大地剧烈摇晃,站立不稳的时候,人们都会有扶靠、抓住什么的心理。身边的门柱、墙壁大多会成为扶靠的对象。但是,这些看上去挺结实牢固的东西,实际上却是危险的。务必不要靠近水泥预制板墙、门柱等躲避。在繁华街、楼区,最危险的是玻璃窗、广告牌等物掉落下来砸伤人,因此,要注意用手或手提包等物保护好头部。
另外,室外的人尽量远离高压线及石化、化学、煤气等有毒工厂或设施。如遇燃气、毒气泄漏、火灾,用湿手巾捂住口鼻,匍匐逆风绕到上风方向。
在百货公司、地下通道等人员较多的地方,最可怕的是发生混乱。请依照商店职员、警卫人员的指示行动。就地震而言,地下通道是比较安全的。即便发生停电,紧急照明灯也会即刻亮起来,要镇静地采取行动。
在发生地震、火灾时,不能使用电梯。万一在搭乘电梯时遇到地震,将操作盘上各楼层的按钮全部按下,一旦停下,迅速离开电梯,确认安全后避难。高层大厦以及附近的建筑物的电梯,都装有管制运行的装置,地震发生时,会自动停止,停在最近的楼层。万一被关在电梯中的话,要通过电梯中的专用电话与管理室联系、求助。
要务必注意山崩、断崖落石或海啸。在山边、陡峭的倾斜地段,有发生山崩、断崖落石的危险,应迅速到安全的场所避难。在海岸边,有遭遇海啸的危险。感知地震或发出海啸警报的话,请注意收音机、电视机等播放的信息,迅速到安全的场所避难。
避难时要徒步,携带物品应在最少限度。因地震造成的火灾,蔓延燃烧,出现危及生命、人身安全等情形时,采取避难的措施。避难的方法,原则上以市民防灾组织、街道等为单位,在负责人及警察等带领下采取徒步避难的方式,携带的物品应在最少限度。绝对不能利用汽车、自行车避难。对于病人等的避难,当地居民的合作互助是不可缺少的。从平时起,邻里之间有必要在事前就避难的方式等进行商定。
地震发生后,人们可能面对各种困难,必须克服恐惧心理,用正确的方法自救求生,这对于减轻地震灾害,免遭新的损失,是十分必要的。如果不能自行脱险,一定要沉住气,保护自己不受新的伤害,如果暂时无法脱险,要想办法维持生命,寻找食物和水,保存体力,耐心等待,并设法与外界联系,切不可大声哭喊,勉强行动,尽量闭目休息。时间就是生命。被救后要积极参与震后救人工作,迅速壮大救援队伍,让更多的人获救,要先救近处的人,先救青壮年,先救容易救的人,先救“生”、后救“人”;要积极参与维护社会治安,保持社会稳定。
在发生大地震时,人们心理上易产生动摇。为防止混乱,每个人依据正确的信息,冷静地采取行动,极为重要。从携带的收音机等中把握正确的信息,相信从政府、警察、消防等防灾机构直接得到的信息,决不轻信不负责任的流言蜚语,不要轻举妄动。
同学们,地震发生时,只要能按正确的方法去做,就不会有危险的。有时,地震并不像你所想象得那么可怕,真正房倒屋塌的灾难性地震还是少数。只要沉着、冷静地应对灾变,就有可能避震成功。
地震之后的疾病预防常识
一、震后如何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地震灾区的每一位公民,都应力求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注意身体健康。要根据气候的变化随时增减衣服,注意防寒保暖,预防感冒、气管炎、流行性感冒等呼吸道传染病,特别是老人和儿童要特别注意防止肺炎。要吃一些咸菜,补充体内因大量出汗而损失盐分和水分,预防中暑。
二、哪些水可以饮用?
瓶装水、开水或经过消毒的水。不要使用污染的水洗碗、刷牙、洗菜、洗水果等。如果饮用已经开口的瓶装水,一定要消毒或烧开后饮用,开水1分钟就可以杀死绝大多数微生物。如果没有条件烧开水,可以使用专业人员提供的消毒片或含氯制剂进行消毒后饮用。
三、震后如何预防肠道传染病?
保护水源,特别是生活饮用水,免受污染。用漂白粉或漂白粉精片(净水片)消毒生活饮用水。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饭前便后洗手,不吃腐败变质或受潮霉变的食品,不吃死亡的禽畜,不用脏水漱口或洗瓜果蔬菜,碗筷应煮沸或用消毒剂消毒,刀、砧板、抹布也应严格消毒,生熟食品应该分开存放,水产品和海鲜食物要煮熟煮透再吃。注意环境卫生,消灭蚊蝇。不随地大小便,粪坑中加药杀蛆,动物尸体要深埋,有条件的可加放生石灰消毒,土层要夯实。要及时消除垃圾、污物、环境消毒、管理好粪便、垃圾。
四、如何搞好震后饮食卫生,防止食物中毒?
(1)派专人对救灾食品的贮存、运输和分发进行卫生监督。救灾食品不得与汽油、杀虫剂、毒鼠剂以及其他毒物一起贮存,不得用同一车辆运输。食品仓库和堆放食品的地点要干燥、通风、清洁。发放食品时要派卫生防疫人员把关,对生霉、腐败、浸水和被污染的食品以及膨胀、漏气与严重锈蚀的罐头,禁止发放食用。
(2)对挖掘出的食品进行检验和质量鉴定。对从冷冻库内挖出的肉类食品要经卫生检验队检验,明显腐败变质者深埋,轻度腐败者炼工业油;未腐败者经高温处理可供食用。对砸死的牲畜除经兽医人员检验确定可食者外,一律作深埋处理。
(3)恢复工作的食堂,饭店要有防蝇设备,要保证供应的食品清洁卫生,要创造条件对食具做到用后洗净、消毒。饭菜要烧熟煮透,现作现吃。严禁出售腐败变质食物和病死的禽、畜肉。饮食服务人员身体要健康,至少无传染病。
(4)加强饮食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要求人人不喝未经消毒的生水,不吃腐败变质和不洁食物。
五、家庭应准备哪些急救用品?
在地震前,家庭应准备急救用品,如:斧头、铁铲、扫帚、螺丝刀、钳子、铁锤、扳手、绳子、塑料布、塑料带。厚底鞋、手套、蜡烛、打火机、水果刀、橡胶管、帐篷、毯子或睡袋、手电筒、电池、基本的急救药物、防护眼镜、多用途灭火器、洗漱用品。将这些急救用具装在工具箱或渔具箱以便于携带以及防水。其他急救物品包括:急救手册、剪刀、镊子、温度计、香皂、纸巾、防晒霜、一次性纸杯、水果刀、小塑料袋、安全别针、针线、医用冰袋、夹板等。
六、震后如何预防人畜共患病和自然疫源性疾病?
要加强人间和畜间疫情监测,及时与畜牧兽医部门互通信息,以便有效处置首发疫情,严防鼠疫、流行性出血热、炭疽等疾病的发生或流行。
(1)大力开展防鼠、灭鼠和杀虫、灭蚊为主的环境整治活动,降低蚊、虫、鼠等传播媒介的密度;
(2)要管好家禽家畜,猪、狗、鸡应圈养,不让其粪便污染环境及水源,猪、鸡粪发酵后再施用,死禽死畜要消毒后深埋;
(3)管好粪便厕所,禁止随地大小便,病人的粪尿要经石灰或漂白粉消毒后集中处理;
(4)临时居所和救灾帐篷要搭建在地势较高、干燥向阳的地带,在周围挖防鼠沟,要保持一定的坡度,以利于排水和保持地面干燥。床铺应距离地面2尺以上,不要睡地铺,减少人与鼠、蚊等媒介的接触机会;做好鼠疫疫苗、出血热疫苗和有关药物的储备,以便应急使用。
第二篇:防震减灾知识讲座策划书
工程学院“防震减灾,珍爱生命”知识讲座
策 划 书工程学院团委、学生会
目录
一、活动背景
二、活动目的
三、活动主题
四、组织机构
五、活动对象
六、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
七、活动流程
八、活动预算
九、附录一
附录二防震减灾知识讲座策划书
一、活动背景:
近年来,地震给我国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失,在地震中因为不懂得如何更好的自救、急救方面的知识和方法导致许多同胞在地震中失去宝贵的生命。因此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在专业学好的基础上更进一步了解这些应急措施,防范未然,对灾难来临能做出迅速应对,懂得自救和急救,是让学生逐步树立起送关爱生命,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意识和环境道德意识的重要途经之一。
二、活动目的
为了让广大同学深入学习了解如何防震逃生、震后自救以及如何正确避险防止出现因混乱逃生而产生的踩踏等一系列可能的伤害,为此我院团委学生会特地邀请了市地震局的专业领导为大家讲解有关地震方面的知识。
三、活动主题
“防震减灾、珍爱生命”
四、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工程学院团委、学生会 承办单位:工程学院团委、学生会生活部
五、活动对象:
工程学院全体学生
六、活动时间:待定
活动地点:待定
七、活动流程:
(一)前期准备
1、把经过主席团审核过的策划书给刘老师看,并和他请示请地
震局领导的事,做好相关的接待工作
2、由生活部派出代表前往临汾市地震局联系相关工作人员并作
出日程安排。
3、生活部成员提前准备好条幅、通知、海报、版面、主持人主持词、领导发言稿、批教室。
(二)活动现场
1、比赛开始前让有关人员贴好条幅,摆好座签和水。
2、安排礼仪在门口迎接老师和领导。
3、讲座开始前半个小时所有同学到场,班长负责本班同学签到
4、主持人宣读会场秩序确保讲座井然有序。
5、讲座开始前5分钟请各领导列席。
6、主持人介绍地震局领导及学院领导,并宣布活动开始。
7、请相关领导开始防震抗震知识讲座(内容最好包括:如何预测地震;在教室、食堂、宿舍等不同的场所具体如何躲藏,有哪些防震措施;万一震后被控该如何求救,如何自救等)
8、同学们就防震抗震的相关问题提出疑问请专业领导解疑答惑。
9、领导对讲座进行总结,并提出对在座学生的希望。
10、主持人宣布讲座结束,有请各位领导合影留念。
(三)活动后期
1、在二号楼下贴一些关于地震小知识的海报或版面,并把条幅贴在2号楼上。
2、写新闻稿进行宣传活动。
八、活动预算
条幅:32元
水:30元
版面:30元
合计:92元工程学院团委、学生会
2013年11月3号
附录一:
各部人员分配情况
1、组织部负责座签和会场纪律。
2、女生部出2个礼仪迎接领导和嘉宾。
3、学习部负责邀请老师。
4、青协负责活动后打扫会场。
5、宣传部负责画海报和写通知。
6、体育部负责挂条幅和拆条幅。
7、科信部负责照相和制作PPT
8、素拓部和外联部负责请地震局领导。
9、办公室负责老师的发言稿和主持词。
10、自律负责学生会成员和各班同学的签到。
附录二:
活动注意事项
1、活动前期做好宣传工作,并与地震局相关领导联系好做好接待工作。
2、讲座开始前安排专人调试音响话筒设备。
3、讲座开始前跟同学们强调好会场纪律确保大会顺利进行,禁止中途离开。
4、统筹安排好活动时间,不免过长过短。
5、提前督促同学们准备好防震抗震的相关问题。
6、会前一定要把领导所需要的东西准备好。
7、让女生部提前准备好礼仪,在会前迎接领导的到来。
8、会前一定要告诉收拾东西的同学,等照完相再拆条幅。
9、学生会各个部门一定要好好配合,确保活动顺利完成。
第三篇:五星小学 小学生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讲座
新墩镇五星小学 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讲座
1.地震的前兆
(1)井或泉成为人们观察地震前兆的“窗口”(画图)
(2)动物行为异常
多次震例表明,某些动物可能是观察地震前兆的“活仪器”,它们往往在震前出现各种反常行为,向人们预示灾难的临近。
目前已发现有上百种动物震前有一定反常表现,其中异常反应比较普遍的有20多种。(只要图旁的文字,不需配图。)
并不是说动物有反常表现就一定是地震前兆,所以,我们发现异常后不要慌张,应及时反映给地震部门,以便作出正确判断。
(3)地声与地光
地声与地光,好像是一对孪生兄弟,它们往往在大震快要来临时,匆匆跑来向人们发出警报。
地声的特点
——多数出现在临震前或震时,但有时也出现在震前几小时或几天。
——声音类似于机器轰鸣声、雷声、炮声、狂风呼啸声、撕布声等。
地光的特点
——一般出现在临震前或震时,也有出现于震前数小时或更早的。——形状各异,有带状光、片状光、球状光、柱状光、火样光等。——颜色多样,呈红、白、紫、橙等色。2.利用预警时间紧急避震
从地震发生到房屋破坏,时间虽然很短,但仍可以大致划分出三个阶段:
——地面上下颠动(先颠),一般伴有声、光等现象,即预警现象出现;
——地面大幅度 水平晃动(后晃),一般伴有地面旋转、塌陷、喷砂冒水,人有眩晕感;
——房屋倒塌。
也就是说,从地面开始上下颠动到房屋倒塌有个时间差,这个时间差称为大震的预警时间。一般大震的预警时间与离震中的距离有关。粗略估计,唐山地震的预警时间约为10~20秒,而汶川地震的预警时间更长。
特别提醒:①不要慌张,一定要听从老师或家长的正确指挥 ②抓紧预警时间,行动迅速,紧急避震 3.应急避震应注意什么
(1)在家里如何紧急避震 ①家住楼房怎样避震(画图)
室内较安全的避震地点
②家住平房怎样避震
有条件时尽快跑到室外避震
如果屋外场地开阔,发现预警现象早,可尽快跑到室外避震。室内避险较安全的地点
——炕沿下或低矮、牢固的家具边; ——牢固的桌子下或床下。特别提醒: 震时要注意
——千万不要滞留在床上;
——千万不能跳楼;
—— 千万不要到阳台上去;
——不要到外墙边或窗边去;
—— 千万不要去乘电梯;如果震时在电梯里,应尽快离开;若门打不开要抱头蹲下,抓牢扶手;
——千万不要到处乱跑,特别不要到楼道等人员拥挤的地方去。
(2)在学校怎样紧急避震 ①正在上课时怎样避震
——无论教室是楼房还是平房,同学们都要在老师的指挥下,迅速躲在各自结实的课桌下;
——千万不要慌乱拥挤外逃,待地震过去后,在老师带领下有组织地疏散;
——如果教室是楼房,前面要求家住楼房的同学不要做的事,在学校也一定不要做。
②在操场或室外怎样避震
——若在开阔地方,可原地不动,蹲下,注意保护头部;
——注意千万要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 ——震时千万不要回到教室去;
——不要乱跑、乱挤,待地震过去后,再按老师指挥行动。特别提醒
一切行动听从老师的指挥
同学之间要互相照顾(画图)
——大同学要照顾年小体弱的同学;
——要关心、照顾残疾同学。
(3)在公共场所怎样紧急避震
①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画图)
——就地蹲或趴在排椅旁;
——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
——用书包等保护头部;
——等地震过去后,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组织地撤离。②在商场、书店、展览馆、地铁等处(画图)
——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
——避开玻璃门窗、橱窗和柜台;
——千万避开高大不稳和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
——千万避开广告牌、吊灯等高耸或悬挂物。
③在行驶的电(汽)车内
——抓牢扶手,低头,以免摔倒或碰伤;
——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以防发生事故时受伤;
——地震过去后再下车。
特别提醒
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
不要慌乱拥挤
(4)在户外怎样紧急避震 ①迅速避开各种高大的危险物
楼房、危墙、高烟囱、水塔、变压器、电线杆、路灯、广告牌、吊车、立交桥、建筑材料堆放处等。
②就地选择开阔地避震
——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
——不要乱跑,避开人多的地方。③不要随便返回室内
(5)在野外怎样紧急避震 ①避开水边的危险环境
——河边、湖边、海边,以防河岸坍塌而落水,或上游水库坍塌下游涨水,或出现海啸;
——不要停留在水坝、堤坝上,以防垮坝或发生洪水;
——迅速离开桥面或桥下,以防桥梁坍塌时受伤。
②避开山边的危险环境
——山脚下、陡崖边,以防山崩、滚石、泥石流等;
——陡峭的山坡、山崖上,以防地裂、滑坡等。③避开其他危险场所
——变压器、高压线下,以防触电;
——生产危险品的工厂; ——危险品,易燃、易爆品仓库等;
以防发生意外事故时受到伤害。特别提醒
假如,地震时你正在野外郊游;或者,你家住农村,正在野外游玩,这时你该怎么办呢?
迅速离开山边、水边等危险环境
选择开阔、稳定的地方就地避震
——蹲下或趴下,以防摔倒;
——避风,背朝风向,以免吸进有毒气体(如果附近有化工厂等)。
震后不要独自在野外停留
(6)遇到地震次生灾害怎么紧急避震 ①在室内遇到次生灾害怎么办
火灾
——趴在地上,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画图)
——地震停止后向安全地方转移,必要时要匍匐前行; ——设法隔断火源。
毒气泄漏
——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千万不要使用明火;
——不要慌乱拥挤;
——待地震停止后再设法转移。②在野外遇到次生灾害怎么办 水灾
——如果江河湖海涨水,要向高处跑;
——迅速离开桥面。毒气泄漏
——遇到化工厂等着火,并有毒气泄漏,不要朝顺风的方向跑,要尽量绕到上风方向去;
——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山崩、滑坡、泥石流等
——遇到山崩、滑坡,要向垂直于滚石前进的方向跑,切不可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
——也可躲在结实的障碍物下,或蹲在沟坎下;要特别注意保护好头部。
小贴士:(此块内容可根据版面需要散放在“
三、”中任何地方)震时是跑还是躲
目前多数专家普遍认为: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这是因为,震时预警时间很短,人又往往无法自主行动,再加之门窗变形等,从室内跑出十分困难;如果是在楼里,跑出来几乎是不可能的。
但若在平房里,发现预警现象早,室外比较空旷,则可力争跑出避震。
躲在什么地方避震
——室内结实、不易倾倒、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或物体旁,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 ——室外远离建筑物,到开阔、安全的地方。应采取什么姿势
——趴下,使身体重心降到最低,脸朝下,不要压住口鼻,以利呼吸;(画图)
——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画图)
——抓住身边牢固的物体,以防摔倒或因身体移位,暴露在坚实物体外而受伤。(画图)
怎样保护身体重要部位
——保护头颈部:低头,用手护住头部和后颈;有可能时,用身边的物品,如枕头、被褥等顶在头上;
——保护眼睛:低头、闭眼,以防异物伤害;
——保护口、鼻:有可能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灰土、毒气。
怎样避免其他伤害
——不要随便点明火,因为空气中可能有易燃易爆气体充溢; ——要避开人流拥挤场所,不要乱挤乱拥。无论在什么场合,街上、公寓、学校、商店、娱乐场所等,均如此。因为,拥挤中不但不能脱离险境,反而可能因跌倒、踩踏、碰撞等而受伤。
第四篇:中小学防震减灾及紧急避震知识讲座
中小学防震减灾及紧急避震知识讲座之一
同学们好。今天,我给大家谈谈地震这个话题。说起地震,大家可能都不陌生。有的听说过,有的在电影或电视上看到过,当然,在座的可能还没有谁经历过。不过,作为一个地球人,我们随时都有可能遭受地震的袭击。我们萍乡虽不属国家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或说发生地震的可能性较小。但谁也不敢说不会发生地震哦。再说,同学们长大以后,因旅游,出差或工作,谁都有可能某个时候在地震多发区,谁都不敢保证自己一辈子不遇上地震。因此,掌握一定的防震避震知识就显得非常重要。今天的话题准备分三部分讲,一是讲讲了解这方面知识的重要性,二是讲讲地震的一些基本常识,三是告诉大家万一遇到地震该怎么办。
一、了解这方面知识的重要性
(一)震灾为群灾之首,我们必须了解掌握它
地震就象台风、洪水、火山喷发、海啸等一样,是一种经常发生的灾害性自然现象。
地震灾害具有死亡人数多且危害大的特点。据统计,过去的二十世纪,全世界因地震而死亡的人数达到 150万,占各种自然灾害所造成死亡总人数的58%,居群灾之首。我国是世界上蒙受地震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1900年以来中国死于地震的人数达55万之多,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三分之一,20世纪全球两次造成死亡20 万人以上的大地震全都发生在我国,一次是 1920年宁夏海原8.5级地震,死亡23.4万人;另一次是1976年唐山7.8级地震,死亡24.2万人。
地震灾害之所以成为群灾之首,是由其时空分布广、能量释放大、爆发时间短的特点决定的。说其时空分布广主要是指它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分布广泛。时间上,地震与其它自然灾害相比,它的发生没有四季之分,也没有白天黑夜之分;空间上,虽然地震主要集中分布在两大地震带即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世界地震分布图
但是,谁也不敢保证其他地方永远不会发生地震,如唐山在1976年之前没有发生过5.5级以上地震,而1976年就发生了7.8级大地震;正因为地震的发生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所以使人防不胜防。再说能量释放大,唐山地震震级为7.8级,它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400 颗原子弹同时在唐山爆炸。由此可见,地震发生时释放出来的能量是十分惊人的。说其爆发时间短,主要是指一次再大的地震,其发生过程一般不超过一分钟。综上所述,由于地震的发生时间短而能量释放大,且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所以其成为群灾之首自是必然。
(二)掌握此知识可以更多地掌握自己的命运。学习一些防震知识,掌握科学的自防自救方法。一旦地震来临,就知道该做些什么。唐山市邮政局一名职工,在1976年的唐山地震时,被剧烈颠簸摇醒,他意识到大地震发生了,便立即滚下床,并随手将爱人拖下床。当房上的东西掉下砸烂床头时,他们却幸免于难。事后他说,在震前,我看到了一篇地震时怎么应急的文章,所以免于一死。
(三)了解这方面知识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国务院和教育部已明确要求中小学开设安全知识和紧急避险课程,增进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识灾、防灾和应急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综合素质。萍师附小在我市是素质教育的典范。我们当然更应了解和掌握这方面的知识。
二、地震常识
(一)地震的产生和类型
地球的内部构造 ?地震是怎样发生的 ? 由于地球不断运动和变化,逐渐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在地壳某些脆弱地带,造成岩石突然发生破裂,或者引发原有断层的错动,这就是地震。地球可分为三层。中心层是地核;中间是地幔;外层是地壳。地震绝大部分发生在地壳中。
引起地震的原因很多,根据其成因,可以把地震分为以下几种:
1.构造地震:由于地下深处岩层错动、破裂所造成的地震称为构造地震(图 1?1)。这类地震发生的次数最多,破坏力也最大,约占全世界地震的90%以上。
2.火山地震:由于火山作用,如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只有在火山活动区才可能发生火山地震,这类地震只占全世界地震的7%左右。3.塌陷地震:由于地下岩洞或矿井顶部塌陷而引起的地震称为塌陷地震。这类地震的规模比较小,次数也很少,即使有,也往往发生在溶洞密布的石灰岩地区或大规模地下开采的矿区。
4.诱发地震:由于水库蓄水、油田注水等活动而引发的地震称为诱发地震。这类地震仅仅在某些特定的水库库区或油田地区发生。
5.人工地震:地下核爆炸、炸药爆破等人为引起的地面振动称为人工地震。
(二)震源、震中和地震波
1、震源:是地球内发生地震的地方。
2、震源深度:震源垂直向上到地表的距离是震源深度。
3、震中:震源上方正对着的地面称为震中。
4、地震波:地震时,在地球内部出现的弹性波叫作地震波。这就像把石子投入水中,水波会向四周一圈一圈地扩散一样。
地震波主要包含纵波和横波。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的波为纵波(P波)。来自地下的纵波引起地面上下颠簸振动。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的波为横波(S波)。来自地下的横波能引起地面的水平晃动。横波是地震时造成建筑物破坏的主要原因。
由于纵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大于横波,所以地震时,纵波总是先到达地表,而横波总落后一步。这样,发生较大的地震时,一般人们先感到上下颠簸,过数秒到十几秒后才感到有很强的水平晃动。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纵波给我们一个警告,告诉我们造成建筑物破坏的横波马上要到了,快点作出防备。
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一位住在楼房里的干部突然被地震惊醒。由于这位干部平时懂点地震知识,所以当他感到地震颠簸时,迅速钻到桌子底下,五、六秒种后,房顶塌落。直到中午,他被救出后,深深感到要不是自己果断钻到桌子底下,早就没命了。他说是地震知识救了他的命。
(三)衡量地震大小的尺子
地球上的地震有强有弱。用来衡量地震强度大小的尺子有两把,一把叫地震震级;另一把叫地震烈度。举个例子来说,地震震级好象不同瓦数的电灯泡,瓦数越高,亮度越大。烈度好象屋子里受光亮的程度,对同一盏电灯来说,距离电灯越近,光度越大,离电灯越远,光度越小。
地震震级是衡量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每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它是根据地震时释放能量的多少来划分的,震级可以通过地震仪器的记录计算出来,震级越高,释放的能量也越多。我国使用的的震级标准是国际通用震级标准,叫“里氏震级”。
各国和各地区的地震分级标准不尽相同。
小于三度:人无感受,只有仪器能记录到,称为无感地震;三度:夜深人静时人有感受;四—五度:睡觉的人惊醒,吊灯摆动,称为有感地震;六度:器皿倾倒、房屋轻微损坏;大于5级的地震,称为破坏性地震。六—七度:房屋破坏,地面裂缝;九—十度:房倒屋塌,地面破坏严重;十—十二度:毁灭性的破坏。山河形态改变
地震烈度:地震烈度是指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受地震破坏的程度。对同一个地震,不同的地区,烈度大小是不一样的。距离震源近,破坏就大,烈度就高;距离震源远,破坏就小,烈度就低。
(四)致灾的因素
地震造成灾害的因素尽管很多,但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五个:
1、取决于地震的大小和震源的深浅。小地震对人类一般不会产生有害影响,能够造成灾害的是中强以上地震。据 1700-1980年全球震灾统计,一次6级地震平均伤亡3993人,7级地震为13377人,8级地震达29433人。震源的深浅(浅源地震指震源小于60公里,中源地震指震源在60~300公里之间,深源地震指震源大于300公里)也是决定灾害损失大小的关键因素。如2002年6月22日17时58分,伊朗发生6.5级震,震源深10公里,造成229人亡、1300人伤、25000人无家可归;同年6月29 日1时,我国吉林汪清发生7.2级震,震源深540公里,无一人伤亡。另外,距离震中的远近和发震的时间对地震灾害也有着很大的影响。距离震中越近,灾害越严重,距离震中越远,灾害越轻。地震发生在夜间时所造成的人员伤亡远远高出发生在白天的地震。
2、取决于震区的社会繁荣程度。以往的震灾显示,地震灾害与经济发展和人口密度成正比。在沙漠和海洋,即使发生强烈地震,也常常不能构成灾害;在地广人稀地区,即使发生了7 级以上强震,损失也不一定严重,如2001 年11月 14日,发生在新疆昆仑山中的 8.l 级地震,无一人伤亡;而在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地区却不然,即使5至6级地震,造成的损失也会较大。如2003年8月16日18时58分,内蒙巴林?阿鲁旗发生的5.9级地震,就损坏房屋3万余间,死亡4人,重伤42人,轻伤1158人,直接经济损失达13.8亿元。
3、取决于建筑物、构筑物的抗震能力。例如,1966年3月22日,邢台地区发生了 7.2 级强烈地震,因房屋抗震能力很差,全部倒塌和严重破坏的达500万间,死亡8064人,受伤8451人。惨重的损失使人们提高了防震意识,恢复重建时,从规划设计到具体施工,包括农村房屋都采取了抗震措施,15年后宁晋再次发生6.1级地震时,却没有一间房屋倒塌,也没有死一个人。而1979年江苏溧阳发生的6级地震,就损坏房屋50余万间,死亡42人,重伤681人,轻伤2436人,直接经济损失达2.4亿元。2005年11月26日上午8时49分在九江、瑞昌之间发生5.7级地震,13人死亡,伤8000多人,倒塌房屋1.8万多间,损坏房屋16万间,直接经济损失20多亿元。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房屋抗震能力很差。鉴于这一教训,我省对抗震设防这一工作引起了特别重视,今年新修订并于七月一日正式实施了《江西省防震减灾条例》,规定将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纳入政府审批程序。我市也正在出台《萍乡市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办法》过程中。
4、取决于地震是否作出预报。在强烈地震发生之前,如果作出了较准确的地震预报,或对地震前兆有所察觉,及时地做好防震抗灾准备,就可以把灾害减到最小程度。例如,在1975年2月4日辽宁海城7.3级地震前,由于作出了成功预报,并采取了积极的防震抗震措施,经济损失只有 8.l 亿元,直接人员死亡1024人,如果震前无预报,预测其经济损失约达35亿元,人员伤亡将超过15万人。
5、取决于震区群众的防灾能力和震后的救灾措施。如果震区群众掌握了一定的防震减灾知识和技能,地震来临时,人们知道正确的避震方法,地震发生后知道如何自救和互救,那么,地震灾害就会大大降低。
分析唐山地震:1976年唐山7.8级地震死亡 24.2万人,重伤 16.4 万人,轻伤54万余人,7000多个家庭绝户,经济损失100亿元(当时的统计数据)。震灾如此惨重,主要是:第一、震级较大、震源浅。震级为7.8级,震源为10公里;第二、震中在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城市;第三、地震前该地区为建筑物不设防地区,建筑物抗震性能差;第四、没作出较为准确的地震预报;第五、当地群众缺乏防震减灾知识。由此可见,唐山地震造成如此巨大的损失就不足为奇了。
上述五大因素中,前两个人类尚无能为力,即地震发生在哪里?震级大小、震源深浅,我们都管不了。但后三个,通过我们的努力是能够做到的。
(五)地震前兆
地震,特别是大地震在发生前,都存在与其发生有密切联系的异常现象??地震前兆。地震前兆分为宏观前兆和微观前兆,宏观前兆指由人的感官直接观察到的前兆;微观前兆指需要仪器才能观测到的前兆。
地震宏观前兆的内容多种多样,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1、地声。地震前地下发出的类似飞机、拖拉机、汽车、放炮、撕布等奇异的声响。一般情况下,地声是地震向人们发出的最后警报,出现在震前几秒钟至一分钟左右的较多,几小时到几天的较少。
地声强烈而怪异。
2、地光。地震前天空中会出现球状、带状、电闪等或红、或黄、或白、或蓝、或五颜六色的特别的亮光。地光是一种临震前兆,大多出现在临震时刻,极其个别在震前几天内出现。
地光明亮而恐怖。
3、地下水宏观异常。由于地震前地壳构造的运动,地下水将出现许多宏观异常现象,主要表现为井水发浑、冒泡、翻花、打旋、升温、变色、变味、水位升降、泉眼突然枯竭或涌出,水温或升或降等。地震前地下水异常,一般异常面积较大。
天旱井水冒,反常升降有门道。
无雨水变浑,变色变味又难闻。
喷气又发响,翻花冒气泡。
4、动物异常。动物的感官比较灵敏,因此对震前环境的细小变化也较敏感,主要表现为或卧地不动、不思饮食、发出哀鸣,或奔跑、跳圈、撞笼、惊飞、撕打斗殴、不听使唤等有违常态的现象。
三、地震来了怎么办(避震知识)
地震发生时,至关重要的是要有清醒的头脑,镇静自若的态度。大震的预警现象、预警时间和避震空间的存在,是人们震时能够自救求生的客观基础,只要掌握一定的避震知识,事先有一定的准备,震时又能抓住预警时机,选择正确的避震方式和避震空间,就有生存的希望。震时是跑还是躲,俗话说:“小震不用跑,大震跑不了”。我们说: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避震时,身体应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保护头颈部、眼睛,掩住口鼻;避开人流,不要乱挤乱拥,不要随便点明火,因为空气中可能有易燃易爆气体。
震时,由于人们所处的环境不同,采取的避震措施也应有所区别。
(一)在室内怎样避震?地震预警时间短暂,室内避震更具有现实性,而室内房屋倒塌后形成的三角空间,往往是人们得以生存的相对安全地点。室内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是:床(炕)沿下、坚固家具附近;内墙墙根、墙角;厨房、厕所、储藏室等开间小的地方。住在较高楼层的居民,震时不要站在阳台上,也不要站在窗边,更不能破窗跳楼。多次地震表明,楼房一般也不会顷刻倒平。震时暂避,震后撤离更妥当些。
地震预警时间短暂,室内避震更具有现实性,而室内房屋倒塌后形成的三角空间,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可称其为避震空间。这主要是指大块倒塌体与支撑物构成的空间。
室内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是:炕沿下、坚固家具附近;内墙墙根、墙角;厨房、厕所、储藏室等开间小的地方。
千万不要跳楼!不要站在窗外!不要到阳台上去!
(二)在户外怎样避震?就地选择开阔地避震,避开高大建筑物或构筑物(楼房,特别是有玻璃幕墙的建筑、过街桥、立交桥、高烟囱、水塔下等),避开危险物、高耸或悬挂物(变压器、电线杆、路灯、广告牌、吊车等),避开其他危险场所(狭窄的街道、危旧房屋、危墙、砖瓦、木料等物堆放处等)。就地选择开阔地避震: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不要乱跑,避开人多的地方;不要随便返回室内。
避开高大建筑物或构筑物:楼房,特别是有玻璃幕墙的建筑;过街桥、立交桥;高烟囱、水塔下。
避开危险物、高耸或悬挂物;变压器、电线杆、路灯等;广告牌、吊车等。
避开其他危险场所:狭窄的街道;危旧房屋,危墙;女儿墙、高门脸、雨篷下;砖瓦、木料等物的堆放处。
(三)在野外怎样避震?
避开山边的危险环境:避开山脚、陡崖,以防山崩、滚石、泥石流等; 避开陡峭的山坡、山崖,以防地裂,滑坡等。
躲避山崩、滑坡、泥石流:遇到山崩、滑坡,要向垂直于滚石前进方向跑,切不可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也可躲在结实的障碍物下,或蹲在地沟、坎下;特别要保护好头部。
(四)地震时遇到特殊危险怎么办?
燃气泄露时:用湿毛巾后住口、鼻,千万不要使用明火,震后设法转移。
遇到火灾时:趴在地上,用湿毛由捂住口、鼻。地震停止后向安全地方转移,要匍匐,逆风而进。
毒气泄露时:遇到化工厂着火,毒气泄漏,不要向顺风方向跑,要尽可能绕到上风方向去,并尽量用湿毛由捂住中、鼻。
应注意避开的危险场所:生产危险品的工厂;危险品,易燃、易爆品仓库等。
(五)在学校怎样避震?
1、正在上课时,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
2、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
不要回到教室去。
正在上课时,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不要回到教室去。
震后应当有组织地撤离。
必要时应在室外上课。
(六)如果被埋压怎么办?
震后,余震还会不断发生,你的环境还可能进一步恶化,你要尽量改善自已所处的环境,稳定下来,设法脱险。
设法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悬挂物或其他危险物;
搬开身边可搬动的碎砖瓦等杂物,扩大活动空间。注意,搬不动时千万不要勉强,防止周围杂物进一步倒塌;
设法用砖石、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时再被埋压; 不要随便动用室内设施,包括电源,水源等,也不要使用明火; 闻到煤气及有毒异味或灰尘太大时,设法用湿衣物捂住口、鼻; 不要乱叫,保持体力,用敲击声求救。
第五篇:防震减灾
防震减灾
自从四川地区发生了8级的大地震,人心惶惶,不过大家没有束手待毙,四面八方的人都来支援这就叫: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现在我要告诉你们怎样防震减灾。如果地震来了,要怎样躲避?还要提前知道地震到来。首先,如果地震来了,我们要怎样躲避?我有5种可能:
1、如果在教室里,一定要听从老师的指挥,躲在课桌底下,注意保护头部。
2、如果在上体育课,要避免高大的建筑物,不要被砸伤。
3、如果在电影院,要躲在观看椅底下避震,要避开挂在天花板上的灯、空调等悬挂物,用东西保护头部,听从指挥员撤离现场。
4、如果在商场发生地震,要避开玻璃柜,避开货物、广告牌、灯等物体。
5、如果在公共汽车里发生地震,要躲在椅子底下或蹲下,要稳住重心,扶好扶手。其次,就是要提前知道地震到来。如果地震来之前,马等牲畜会挣脱缰绳,并疯狂地往外跑;正在冬眠的蛇会涌出洞;蜜蜂会惊飞;狗会狂吠,还有一些家畜会出圈,会到处窜跑;老鼠们会急急忙忙地搬家。如果发现这种情况,要及时向地震局报告,以防在先,及早撤离。让我们记住这些防震减灾的知识,并且好好练习,让灾难远离我们,让我们这个世界永远平安、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