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办事跑断腿的背后有官僚作风,有权力“留恋”
办事跑断腿的背后有官僚作风,有权力“留恋”
“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曾是对行政机关官僚作风的“经典”描述,如今,这样的状况可有改观?来自8月20日《新京报》的记者调查显示,项目审批难、民间办事难的情况依然存在——为迁户口,一女子往返两地数次,花费半年多时间,盖了约25个公章;为申请助学贷款,武汉一名学生准备各种材料10几张,学校、院系、村委会、镇民政办公室、县民政局,跑个遍……
打造廉洁高效的政府,尽管中央一再提出这样的要求,尽管一些地方也推行了诸如建设行政审批大厅、提供一站式服务的举措,一些地方甚至增设了“马上就办”办公室之类,但在一些地方,百姓跟政府部门打交道时仍很头疼。要么,可能根本找不到人,找到了也可能被推到别处;要么,程序很复杂,不仅要准备一堆材料,还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要么,即使找对人、走对程序,有时还要看运气,还要懂得变通。
有时,政策的初衷都是好的,但执行起来却往往跑偏。比如办理异地就医、在打工地办准生证,这些政策是利民便民的,但真要享受到这些好政策,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难以想象。就像上述申请助学贷款但中途放弃的学生所言:“有这个时间和精力,还不如去打工挣学费呢。”而有些事必须得办,就像准生证,程序再复杂、跑再多部门、等再长时间也得办,不然就违法了;若要开办一家企业、开工一项工程,要跑的部门更多,能不去吗,哪个章不盖最后都是隐患。百姓办事难,究其原因,有信息不对称的因素,百姓不知道该找谁、怎么办,一些地方的政府网站往往不那么健全和完善;有程序设计不合理、联合办公不到位的因素,有些本就联网或者本该由相关部门调取的资料和证明,非要百姓自己去开去办,如果相关部门只管盖章、只会盖章,说难听点儿,设计好了程序这活儿机器人都能干。
进而言之,百姓办事难更根本的,还是在于一些部门不愿放权,割舍不下那些因权力而生的既得利益。中央政府一直在推动、敦促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要求简政放权,取消不必要的审批项目,地方上也确实做了一些努力,常见媒体上某地取消行政审批多少项、简化程序多少项之类的报道,但百姓办事难的总体状况似乎并未明显改观——今天宣布取消了、简化了,明天想方设法、改头换面地又回来了,取消了“馒头办”可以新设个“西瓜办”……说到底,放权实是“割肉”,一个个实权部门怎会舍得?
解决百姓办事难,不是要求所有部门都大撒把、不管事,而是希望更多部门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和理念,本着服务和便民的原则,能省则省、该简就简,管到点上,千万不要有利可图的时候“八个大盖儿帽管一个卖茶叶蛋的”,而出了事则纷纷撇清“不归我管”。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进行当中,就像有的医院院长、医管局长到医院暗访体验排队挂号一样,建议有关领导也到基层亲自跑个行政审批或者维权事宜,体验一下难不难、累不累、烦不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