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陈乡中国美丽乡村旅游示范乡镇建设实施方案

时间:2019-05-13 20:17: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胡陈乡中国美丽乡村旅游示范乡镇建设实施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胡陈乡中国美丽乡村旅游示范乡镇建设实施方案》。

第一篇:胡陈乡中国美丽乡村旅游示范乡镇建设实施方案

胡陈乡中国美丽乡村旅游试点乡镇

建设实施方案

胡陈乡地处宁海县东部山区,西接力洋,南交长街,东北与象山毗邻,区域面积约为100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积约为6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3平方公里。下辖18个行政村,50个自然村,2.2万人。

多年来,胡陈乡始终不渝地坚持“生态立乡”战略,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乡村,打造幸福胡陈”这一总体目标,以生态为依托,发展生态产业,建设美丽乡村,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在全乡上下的共同努力下,胡陈乡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现已建成县级全面小康村9个、市级全面小康村8个、市级中心村1个、完成村庄环境整治提升村7个,建成特色村市级2个、县级2个,建成县级森林村庄10个、市级生态村12个,新农村建设基础扎实,2010年荣获国家级生态乡称号、全国环境优美乡镇;2012年获评市成片连线整治示范乡镇;2013年创建首批市级农家乐标准化示范乡、省级旅游养老示范基地、市十佳环境优美乡镇、宁波市首届我心目中最美生态乡镇。胡陈乡的新农村建设进入全乡整体推进,以打造养老养生基地和全国户外运动休闲小镇目标的全面巩固、提升、扩面阶段。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的战略决策,2011年省委制定了《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2011-2015),要求进一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目标。县委在刚召开的十三届六次全会上作出关于建设“两美”宁海、实现跨越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进宁波市乡村旅游示范区建设,鼓励有关乡镇按照“一镇一品”打造“温泉风情小镇”、“户外运动小镇”、“近郊花园小镇”,支持胡陈乡开展美丽乡村旅游试点乡镇工作。

胡陈乡党委为深入贯彻党中央以及省委、县委的决策部署,结合胡陈乡实际,特制定胡陈乡中国美丽乡村旅游试点乡镇建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及省市县党代会精神,以打造 “多彩胡陈,梦里果乡、养老养生、休闲运动”的全国户外休闲运动小镇为主线,以提升群众生活品质为核心,围绕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的目标要求,着力推进农村生态人居体系、农村生态环境体系、农村生态经济体系和农村生态文化体系建设,让全乡人民共建共享美好幸福生活。

二、总体目标

从2014年起,全面启动美丽乡村旅游试点乡镇建设行动,继续按照“依托一产发展三产,依靠三产带动一产”的发展思路,以全面开展村庄环境整治提升工程、五水共治、户外运动基地建设为基础,普通村提速、精品村提升,通过三年时间的努力,力争到2016年底90%以上行政村建成市级全面小康示范村,基本形成“一廊(一心)、二环、八区”美丽乡村旅游示范点发展格局。把我乡建设成“村美、家富、社兴、人和”的“美丽乡村”示范地,宁波市低碳生态运动、养生、休闲、度假旅游示范地,浙东户外康体健身、田园民宿休闲度假集聚地。”。

三、主要原则

(一)注重特色。因村制宜,结合自然田园山水资源,精心设计载体,形成“一景、一业、一貌、一品”,彰显村庄特色。注重挖掘农耕文化、山水文化、人居文化中丰富的生态理念,结合本乡打造全国休闲户外运动小镇的总体要求,体现村庄个性魅力,彰显胡陈乡整体和各个村庄的风格和特色。

(二)突出主体。要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通过教育、宣传、培训强化农民的主体意识,充分激发农民群众主动性、创造性,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促使他们自觉地投身到“美丽乡村”旅游试点乡镇创建行动中来。

(三)项目推动。以规划为导向,注重村庄布局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的充分衔接,积极争取各级各类配套项目,发动胡陈籍外出企业家返乡参与项目建设,通过项目带动、资源整合,共同打造美丽乡村。

(四)分层推进。坚持梯度培育,认真分析各村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建设目标和建设时序,分类制定项目计划,细化点、线、面的区域布局和功能定位,以点带面,串点成线,点、线、面统筹衔接,提升沿线景观整体效应。

四、建设内容

(一)科学规划,完善乡、村规划体系。

结合县域总体规划、三门湾区域发展规划和土地总体规划,进一步完善胡陈乡的规划体系规划。编制完成胡陈乡总体规划、乡建成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农业产业园精品园规划、全国户外运动小镇规划。修编完善乡域范围内所有保留居住点的中心村、基层村的村庄规划;“一廊(一心)、二环、八区”各区块编制详细建设专项规划。

(二)夯实基础,建设生态优美乡村。

1、进一步推进美丽村庄建设。整合所有行政资源,集中全社会力量,对全乡18个行政村按照整体迁建型、梳理改造型、环境整治型、特色培育型制定“美丽村庄”三年建设实施方案。力争完成11个村庄环境整治提升工程,以村庄规划为依据,整体实施危旧房拆除、外立面改造、村内道路建设、露天粪坑拆除、村庄及庭院绿化、村内河道整治等工程,以彻底改变差、乱、脏的农村人居环境,力争2016年底90%以上行政村达到市级全面小康示范村创建标准。大力培育胡陈、大赖2个中心村,着力将永和、长山主、西翁、联胜、梅山分别创建为以丞相文化、户外运动、养老养生、精品休闲农业、户外垂钓为主题的特色村,进一步推进胡陈、岭下谢等省级农村住房改造示范村创建。

2、加快推进五水共治工作。围绕“村点覆盖全面、群众受益广泛、设施运行常态、治污效果良好”的基本要求,今后三年实施污水治理村18个,到2016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村覆盖率在90%以上、农村住户受益率70%以上。让七彩胡陈大地水变洁净、塘归清澈,重塑江南水乡韵味,建设幸福美丽新家园,促进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防洪水排涝水,完成县级河道中堡溪、6条乡级河道及其他村庄外河道的防洪工程,大力实施小流域治理、农村水环境工程、养殖户治理,全面阻止黑河、垃圾河、臭河的发生。抓节水保供水,完成乡级范围供水纳入大水管网和其他山区村庄二次改水工作,确保全乡群众能吃上安全、干净的水。

3、实施精品区块提升工程。进一步打造 “一廊(一心)、二环、八区”发展框架内的特色精品区块,培育梅山、西翁、中堡溪、联胜等特色精品村庄建设,点线面、立体式、景区化提升,重抓环境整治、功能完善和特色营造,形成美丽乡村建设景观带。

4、推进公共基础建设施。积极推进盛宁线力洋至胡陈段连接线、沿海高速互通至胡陈连接线;启动东仓油路提升工程,打通尖岭头至象山连接线,全面提升胡陈交通区位。建成黄公渡旅游集散中心、乡中巴车站,迁建门牌菜场,改建商业特色街,建设若干个乡村邻里中心,提高公共服务功能。

5、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按照“以块为主、属地管理”的原则,建立健全对乡建成区、村庄、河道、道路“四位一体”的长效卫生保洁管理制度,完善农村垃圾“户收集、村集中、乡转运、县填埋”的长效收集处理机制,努力营造整洁有序、健康文明、优美和谐的人居环境。结合“三改一拆”和“无违建乡镇”, 建立健全控违禁违长效机制,严控违法建筑,积极引导村民依法依规建设个人住宅。

(三)创业增收,建设生活福美乡村。

全力推进“一廊(一心)、二环、八区”发展格局建设,“一廊”--中堡溪水体休闲廊道;“一心”—胡陈港黄公渡旅游集散中心;“二环”--“8字型”双环乡村绿道;“八区”--岔路户外运动拓展区、东山桃园农事节庆体验区、西翁庄园农耕文化体验区、梅山垂钓运动休闲体验区、归云洞(岙里王)山地户外原生态体验区、胡东村古埠民俗文化展演区、丞相故里国学亲子体验区、胡陈港东海狭湾滨水休闲区。

1、做精休闲农业产业。以旅游的理念经营农业,打造一批观光型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引导农户按规划种植特色果蔬,形成农耕文化、江南水乡、四季花果的特色精品区块。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扩大主导农产品覆盖面,精心打造“四季果蔬产品”,做大做强有机蔬菜、水果基地的开发,将胡陈打造成为品牌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出台水蜜桃等规范发展办法,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推进特色农业持续发展。加大现代市场经销理念的宣传引导,培养产业经纪人,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积极推动胡陈东山果蔬交易市场建设,创建“七彩胡陈”市知名商标。推进粮食功能区标准化提升工作,继续跟进小流域整治、水环境治理,提高土地综合利用效率。

2、做美大地野奢景观。充分利用胡陈乡特色农业、山水资源、田园景观、地域文化和人文传统,以“一廊(一心)、二环、八区”的规划定位为中心,启动精品区块建设,以“8”字型环线将已有的农业景观串联起来,加快形成以全域旅游为支撑、“农家乐”休闲旅游业为基础的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格局,建成一批农家乐休闲旅游主题农庄、特色基地、精品示范区。重点推进东山桃园景区、西翁农事亲子体验区、农夫小子四季花海项目以及梅山油菜花海、车家紫云英花海、东下田桂花基地、白石湾荷花基地等项目落地实施。

3、加快特色民宿建设。“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购农家物”五位一体的乡村旅游模式中,“住”是带动一切的核心元素。加大规划和扶持力度,以胡陈“最干净的空气、最干净的水和最干净的土地”为核心要素,精心设计打造一批不同档次、不同主题、不同风情、不同主体的特色民宿,形成胡陈的“金字招牌”。

4、培育户外运动基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推进户外运动核心区块建设、露营基地、垂钓基地、皮划艇基地、滑翔基地、漂流基地、山地自行车赛道、自行车环线、溯溪线路等建设。

(四)保障民生,建设公共服务美乡村。

统筹推进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建成集管理、教育、服务、活动等功能为一体的农村服务中心,加速构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胡陈乡中心幼儿园,完善农村文化教育设施。推进社保救助广覆盖,积极组织实施新农村合作医疗、居家养老服务和农村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等制度,做到应保尽保,建成胡陈乡敬老院、村级居家养老院。

(五)乡风文明,建设社会和美乡村。

1、推进村级民主政治建设。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切实发挥村级组织先锋模范作用。健全基层民主制度,全面深入实施村级重大事项“五议决策法”、“村级权利三十六条”、听证问廉”等制度扎实开展“阳光村务”工程建设,进一步强化“三务”公开和“三资”管理工作,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2、加大违纪违法案件查处力度,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切实抓好平安维稳工作,不断完善基层网络建设和社会矛盾纠纷协调处臵机制,深入推进“平安村”、“法治村”建设,逐步实现平安维稳长效化。

3、加强农村文化活动阵地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积极构建“聊天长廊”、“文化礼堂”等基层文化设施,根除那些与建设“美丽乡村”不和谐的陈规陋习,抵制迷信,移风易俗。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积极宣传勤劳善良、孝敬父母、家庭和睦、致富有道、艰苦创业等乡风民俗,编制农民易懂、乐听、喜看的形式,让那些积极、健康、质朴的乡风得到发扬。重点挖掘丞相文化、木匠文化。

五、措施保障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为扎实、有序、高效地推进“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成立乡中国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成立日常工作小组,加强统筹谋划、综合协调和指导服务。各村也相应建立工作班子,具体负责各项建设。

(二)加强规划,科学指导。美丽乡村建设要与乡总体规划、全国外户外休闲运动小镇规划相协调,要与与乡产业发展、城乡建设、土地利用、生态环保、传统村落保护、乡村旅游文化发展等规划相协调。科学设计乡村景观,注重传统村落的保护,切忌千村一面、千篇一律,提倡一村一景,具有江南水乡、浙东民居、户外运动等元素、特点的新农村。

(三)破解困难,保障资金。针对乡及村集体经济较弱的实际情况,积极向上级部门为各基础成熟的村庄争取项目,以村庄环境整治、省级农房改造、小流域治理等项目为基础,捆绑结合中心村、小康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二次改水、特色村等项目。同时,以此为契机,发动胡陈籍外出企业家返乡创业,共同推动胡陈打造美丽乡村。

(四)加快建设,保证质量。在项目实施前,制定完善工作方案、实施细则、施工规范、验收办法等,努力实现项目的标准化建设、规范化实施、制度化管理。加强质量监管,招标或委托具有丰富工程建设监理经验的监理单位,进行专业监理,强化第三方监管机制。充分发挥镇村日常监管作用,镇乡(街道)里要有专人负责、定期巡查,村要成立质量监督小组,全过程参与工程项目建设的监督检查,并实行质量监督小组隐蔽工程签字认可制度。严格把好工程验收关,强化施工单位自验、业主初验和竣工终验等环节,确保工程建设项目保进度、保质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实效。

(五)加强宣传,造浓氛围。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主流媒体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宣传教育活动,总结宣传先进典型,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和监督美丽乡村建设的良好氛围。

(六)加强督查,严格考评。将“美丽乡村”建设纳入各村年度工作目标考评和党员干部评先评优的重要内容,制定“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考核办法。建立健全督查制度,由建设“美丽乡村”办公室对项目落实情况进行督促通报。年终,乡党委、政府对“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先进村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工作落实不到位的落后村及责任人给予批评,确保建设工作扎实推进,各项工作限期完成。

二O一四年十月三十日

第二篇:乡镇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建设美丽乡村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有力举措。

建设美丽乡村实施方案一

建设美丽乡村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有力举措,是现阶段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抓手。根据《台州市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意见》(台市委办[2012)1号]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市委四大战略部署,以“美丽乡村、和谐台州”为主题,围绕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宜居、宜业、宜游的“四美三宜”总体要求,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根本,以展现农村生态魅力为特色,以深化“百千工程”和“清洁家园、和谐乡村”活动为载体,着力推进村庄优化整合行动、人居环境提升行动、农民创业增收行动、文明乡风培育行动等四项行动,带动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整体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

二、目标任务

按照镇域总体规划,各村居结合自身的区位优势、产业特点、人文资源、经济发展水平,在创建田园式生态园基础上,按照“重点推进、打造精品”的要求,从抓点连线到成片,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重点建成3个精品村和1条精品线路。

三、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始终把农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尊重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着力解决群众反响最强烈、事关群众利益最直接的问题。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激发农民群众建设“美丽乡村”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规划先行。高标准、高起点地科学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注重与村庄布局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和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的充分衔接,强化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确保规划落地,项目工程顺利实施。

3、注重特色。因村制宜,突出重点,要结合各村实际精心设计载体,注重挖掘传统农耕、人居等文化中丰富的生态理念,形成“一村一业、一村一品”,彰显村庄特色。

4、合力共建。与百千工程(中心村、特色文化村)、清洁家园、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农村住房改造、生态村建设等有机结合,通过项目带动,资源整合,共同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

5、整体推进。认真分析各村的不同情况,合理确定各村的建设目标和建设时序,分步实施,分类指导。注重沿路、沿河湖及区域性连片环境整治,以点带面,串点成线,点、线、面统筹衔接,提升沿线景观整体效应。

四、建设内容

1、着力推进村庄优化整合行动。按照“一规二特三化”的要求,建立健全规划体系,加强基础设施配套,改善农民居住条件。整体推进村庄内部整治,通村及村内路网布局合理,主次分明,村内主次道路硬化率达到100%;给水、排水系统完善,管网布局规范合理,饮用水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入户率达到100%;主干道和公共场所路灯安装率达到95%以上;河道整治等水利工程建设和日常管理达到规定要求;电力、通讯、有线电视线路架设规范,外观协调,建成电气化村。同时,统筹交通沿线整治、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农村工业污染治理等,并注重沿路、沿河、沿景区布局,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精品村的连片布点和打造,形成美丽乡村建设景观带。

2、着力推进人居环境提升行动。“清洁家园、和谐乡村”活动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要按照“村容整洁环境美”的要求,健全机制、突出重点、全面覆盖,深入推进“两清两治一绿”(清理垃圾、清理河道、治理污水、治理六乱、村庄绿化)为重点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活动。村级五个一机制覆盖率达到100%(五个一机制,指按要求建立一个以财政预算为主、村级自筹为补充的投入机制,建立一支报酬待遇落实、职责能够担当的保洁员队伍,建立一套以网格化保洁责任图为形式的保洁管护责任制度、建立一支由村干部、老年协会、妇女干部等组成落实日常监督评议职责的监督队伍、建立一套基本的环卫设施,有关制度上墙公示,责任落实到任);生活污水治理的行政村覆盖率达到75%以上;卫生户厕农户达到总农户数的90%以上;村民居住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0%以上,主要道路和河道两侧实现绿化,形成道路河道乔木林、房前屋后果木林、公园绿地休憩林、村庄周围护村林的村庄绿化格局。统筹建设农村公共服务中心,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3、着力推进农民创业增收行动。按照“创业增收生活美”的要求,实施农业特色产业生态化、产业化、基地化“三化”示范工程和农业粮食功能区、现代农业园区“两区”建设,提升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鼓励发展乡村低耗低排放工业。依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以提高土地产出率、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积极发展农业生态化、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经营,推广种养结合等新型农作制度,加快建设一批产地环境生态、产业特色鲜明,产品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示范样板,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同时充分利用农村特色农业、田园景观、人文传统,加强统一规划,明确特色定位,积极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以促进农民创业就业,构建高效的农村生态产业体系。

4、着力推进文明乡风培育行动。按照“乡风文明身心美”的要求,以提高农民群众生态文明素养、形成农村生态文明新风尚为目标,开辟生态文明橱窗等生态文化阵地,运用村级文化教育场所,开展形式多样的生态文明、生育文化知识宣传、培训活动,加强生态文明知识普及教育,积极引导村民追求科学、健康、文明、低碳的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增强村民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全面推进基层综治工作中心、便民服务中心,公共安全监管中心等“三中心”建设,构建和谐新农村。

五、措施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镇成立美丽乡村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由镇党委书记杜年胜、镇长车洁琼同志任组长,镇党委副书记杨前行同志任常务副组长负责组织实施。建立健全责任体系,明确责任主体,层层落实责任单位,确保工作到岗、责任到人。

2、加大宣传引导。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主流媒体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宣传教育活动,总结宣传先进典型,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和监督美丽乡村建设的良好氛围。

3、健全工作机制。一是政府积极引导,吸引和鼓励群众自主参与、社会多方支持的共建共享原则;财政逐年加大对美丽乡村建设的投入力度,通过壮大集体经济、提升农民收入,提高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根据自身产业特点和资源优势,高起点、高标准制定出体现区域特色的整体规划。三是树立“产业优先、一村一品、打造精品”的理念,依托示范区的带动作用,逐步扩大建设面、提高精品率,全面提升市场竞争力,形成以点带线,连线成片的辐射效应。

4、明确部门职责。镇美丽乡村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发挥综合协调和牵头作用,各有关部门要将美丽乡村建设与农村联网公路、河沟池塘整治、农民饮用水、生态环境连片整治等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结合起来,妥善处理好美丽乡村创建与平安乡镇、生态镇、生态村、文化村、文明村、小康体育村创建的关系。

5、加大考核奖惩。根据区委、区政府安排的任务,镇美丽乡村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对各村居、各部门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验收,并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对先进村居给予奖励。

建设美丽乡村实施方案二

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三农”工作,促进农业稳定增效、农村加快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努力推进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建设,根据《甘肃省财政厅关于加快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转型升级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的通知》精神和临泽县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工作的具体要求,结合本村的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基本情况

平川镇三二村距平川镇人民政府10公里,位于平川镇西部。现有9个合作社,364户,1503人,耕地面积5950亩,2013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2881.5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547.5元,是一个传统的农业村。近年来,我村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一目标,在整村流转土地的基础上,不断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以张掖国家级玉米种植“四化”示范基地为契机,稳定土地流转,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促使各项产业转型跨越发展,以肉羊、肉牛为主的支柱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以露地葡萄为主的特色产业不断凸显,全村已形成机械化玉米制种、日光温室蔬菜,露地葡萄,奶、肉牛产业,劳务输出的五大产业格局,建立机械化玉米制种5000亩,建造日光温室100座,钢架大拱棚50座,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建成5000平方米的连体拱棚1座,建成高标准养殖小区1个,饲养肉牛1300头,肉羊6800只。

二、建设目标

通过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探索建设幸福和谐三二的发展思路,加快推进人居、环境、经济、文化建设,着力打造“四化”示范村建设,做到以点带面、稳步推进,建成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文化特色村。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做到生态农业快速发展,精致高效农业更加突出;农村垃圾、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村容村貌、绿化美化水平不断提高,居住环境明显优化;农村人口集聚、子女就读、医疗卫生、交通条件、居住环境得到改善,农民增收渠道拓宽,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村特色生态文化得到有效发掘、保护和弘扬,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初步形成。

三、建设内容

(一)完善基础设施,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1、防洪工程建设 沿北部山坡新建防洪堤坝3公里,修建泄洪闸3座,开挖泄洪渠3条,长1.5公里。

2、村社道路建设 对5条12公里田间道进行砂石铺垫,对村委会3条4公里主干道铺油罩面。

3、土地平整项目 按照党委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对我村涉及天生场的4、7、8、9社农户进行宣传动员,进行土地平整,平整土地4000亩。

(二)加强环境治理,提升乡村文明程度

1、环境连片整治项目 修建垃圾池2个,购买垃圾车20个,垃圾桶45个,垃圾斗19个,架设排污管道300米。

2、危旧房改造 完成危旧房改造10户,使村整体面貌得到提升。(三)优化公共服务,完善服务设施

1、在村委会主干道两侧架设太阳能路灯60盏,实现村内主干道和公共场所路灯安装率达到95%以上。

2、抓好村庄绿化,在村社主干道两侧修建花栏,并对村委会4公里主干进行绿化,栽植国槐1000株。(四)发展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第三篇:中国美丽乡村建设

建设“中国美丽乡村”,创建新农村建设的安吉模式

【实施背景】

近年来,安吉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构建城乡一体化新格局、建设生态文明的总体要求,进一步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着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在安吉的特色实践,在综合评估现有实力与发展潜力、借鉴吸纳上级指导与基层心声的基础上,经过认真慎重研究、反复调研论证,从2008年开始在全县全面开展“中国美丽乡村”建设行动。

【基本做法】

1、明确框架,完善实施体系

按照“立足县域抓提升、着眼全省建试点、面向全国做示范”的基本定位,探索形成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整体架构体系。

——明确四项目标。即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建成“环境优美、生活富美、社会和美”的现代化新农村样板,探索形成全国新农村建设的“安吉模式”,确保全国第一,力争全国唯一。计划用10年左右时间完成,前两年抓点成线打出品牌,中间三年延伸扩面产生影响,后五年完善提升全国领先。力争将打造成为全国生态环境最优美、村容村貌最整洁、产业特色最鲜明、公共服务最健全、乡土文化最繁荣、农民生活最幸福的地区之一,探索构建可 憩可游、宜商宜居、且安且吉的全国新农村建设的“安吉模式”。

——坚持四美原则。①尊重自然美。充分彰显依山傍水、因势因地而建的生态环境特色,抓自然布局,融自然特色,不搞大拆大建,避免不伦不类。②侧重现代美。坚持把生产发展放在首位,把生活富裕作为美丽乡村的前提和基础,融现代文明于自然生态之中。③注重个性美。因地制宜,因村而异,根据产业、村容村貌、生态特色、人本文化等不同类别,进行适当分类,彰显一村一品、一村一景。④构建整体美。强化全局战略思维,把全县当作一个大乡村来规划,把一个村当作一个景来设计,把一户人家当作一个小品来改造,致力于推进环境、空间、产业和文明相互支撑、一二三产整体联动、城乡一体有机链接,力求全县美丽、全县发展。

——实施四大工程。一是环境提升工程。抓外在有形环境的提升,巩固扩大成果,综合改善质量,全面提高品位。二是产业提升工程。抓内在经济实力的提升,扶持优势产业,形成品牌效应,增强支撑功能,壮大集体经济。三是素质提升工程。抓潜在文明素养的提升,培养有技术专长、有创业激情、有文化素养、有宽广胸襟、有文明气息的现代品质农民。四是服务提升工程。抓广度公共服务的提升,健全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繁荣农村社会事业,重点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倾斜,社会保障向农村覆盖。

2、健全组织,落实推进机制。成立了建设“中国美 丽乡村”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领导小组下设环境提升、产业提升、服务提升和素质提升四大工程组,分别由县分管领导牵头,主要责任部门负责,乡(镇)、村分别成立对应的领导班子和工作机构。实施县级领导、县级部门与“中国美丽乡村”创建村结对创业共建制度。聘请省市有关专家担任建设“中国美丽乡村”顾问,成立建设“中国美丽乡村”专家指导组。加强工作督查和考核,出台乡镇、部门工作考核办法,使各项建设工作的目标具体化和责任化。

3、规划在先,明晰目标任务。2008年,全县共投入规划资金711万元,分别对县、乡镇、村创建中国美丽乡村进行三级专项规划。在制订《安吉县建设“中国美丽乡村”行动纲要》、下发《关于2008年建设“中国美丽乡村”的实施意见》基础上,委托浙江大学编制完成了《安吉县“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各创建乡镇(开发区)、村对照、行动纲要、实施意见和总体规划要求,从自身实际出发,坚持以规划为引领,将其他各类专项规划有机纳入美丽乡村建设整体规划,明确了发展目标和创建任务。

4、落实政策,激励内在动力。大力整合支农项目,使各类建设项目和资金优先安排于实施“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乡村。采取了“5+X”的办法清理整合建设项目,对支农项目申报、立项、实施、考核验收、资金拨付全面审核把关。实行财政以奖代补,在建立200万元专项考核奖励基金基础上,对经考核验收达到标准的乡镇、村根据人口规模大小实 行以奖代补,2008年县乡镇两级财政以奖代补资金7000万元,带动各类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2亿元,其中带动各类金融资本投入3607万元,带动村集体投入9582万元,带动农户个人投入3762万元,带动社会工商资本投入1.1亿元。

5、合作共建,形成浓厚氛围。对内发动到底,对外宣传到位。全县召开推进建设“中国美丽乡村”万人动员大会,15个重点经济部门与乡镇、61个机关部门与创建村开展结对创业活动,179家企业结对169个行政村,累计各项支援捐助3186万元。各创建乡镇、村和重点职能部门以创建工作为抓手,结合各自工作职责,精心设计工作载体,合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积极筹办“中国美丽乡村”论坛、实施“美丽乡村文化繁荣”工程,引起《人民日报》、《浙江日报》、《经济日报》、新华社内参和焦点访谈等新闻媒体的关注。

【成效评估】

按照总体部署,“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有序推进,现已完成各类建设项目投资2.74亿元,“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效也逐步凸显。

1、新农村建设的模式初步显现。围绕“四大提升工程”的实施,一批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乡村道路联网工程、“十万农民饮用水改造”工程、“两双”工程等基础设施项目基本完成。农村特色主导产业、农民专业合作和现代家庭工业、农村休闲旅游等产业得到长足发展和提升。多数创建村的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2、中国美丽乡村品牌初步打响。着眼对内增实力、对外打品牌,通过举办2008安吉〃中国美丽乡村节、“中国美丽乡村”论坛、开展“中国美丽乡村安吉行”外宣活动、实施“美丽乡村文化繁荣”工程,创建工作影响日益扩大,引起《人民日报》、《浙江日报》、《经济日报》、新华社内参和焦点访谈等新闻媒体关注,扩大了“中国美丽乡村”品牌的对外美誉度。

3、示范带动的效应初步凸现。基本建成“开发区—皈山—孝丰—报福—章村”示范带,景观大道、垃圾收运处理系统、河道整治建设和沿线违章建筑拆除、房屋立面改造等重点工作全面完成,线美、点亮的精品示范带已初步显现,一批经典村庄脱颖而出。

【创新亮点】

1、最鲜明的特征是将美丽乡村建设与生态文明相融合。安吉是国家环保部和林业总局在全国唯一的新农村合作共建示范县,也是国家环保部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试点地区之一,将生态文明的理念引入“中国美丽乡村”建设,以“中国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这在全国尚属首创,具有很强的借鉴、指导、示范意义。

2、最突出的标志是将美丽乡村建设与“两创”战略相结合。“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牢牢把握了创新的灵魂和创业的根本,找准了“两创”战略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结合点,成为“两创”战略在新农村实践的全新载体,具有很强示范 价值。

3、最有力的支撑是将美丽乡村建设与奋战目标相协调。着重体现地方的生态特色和产业特点,通过对新农村建设整体化实施、品牌化经营的探索,初步打造了“中国美丽乡村”品牌,放大了新农村示范效应,成为新农村示范区的提升工程和精品载体。

第四篇: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市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我县美丽乡村建设步伐,全面提升农村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水平,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城乡一体化发展为导向,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突出乡镇及星级村改造升级,沿线重点村提档达标,点线面结合、以点带面、连片逐步推进,初步构建以乡(镇)直村和示范村为引领,重点村为骨干,达标村为补充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体系,打造精品,努力建成产业生态、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生活富裕、乡风文明的美丽乡村。

二、基本原则

——坚持规划引领,示范带动。坚持规划先行,优化乡村布局结构,科学规划美丽乡村建设,先易后难、示范带动、分步实施、稳妥推进,逐步实现全覆盖。

——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立足乡村自然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发展、民俗文化,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有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尽可能在原有乡村形态上进行完善,杜绝大拆大建,不搞形象工程,同时还要防止千村一面。

——坚持农民主体,多方参与。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坚持农民主体、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不断提高农民参与度,拓宽社会参与途径,引导各方力量共同参与美丽乡村建设。

——坚持分工协作,统筹推进。县直各相关部门牵头,各乡镇配合,整合涉农资金项目,上下联动,建管并重,统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三、总体目标

积极争取资金、项目,加大美丽乡村投入力度,集中力量整治村屯人居环境,全面提升建管质量,实现科学规划布局美、设施完备生活美、村容整洁环境美、服务健全身心美、创业增收致富美、乡风文明和谐美的“六美”乡村。力争利用三年时间,打造示范村16个、重点村48个、达标村22个。其中:2015年建设示范村4个、重点村16个,达标村6个。示范村,主要选取基础条件较好的村,整合资金项目,加大投入力度,在安全饮水、村内道路、护屯绿化、住房庭院、致富产业等方面实现全面提档升级。重点村,经过三年建设,在主要民生项目上取得明显进展。达标村,主要对地处偏远、基础较差的村,经过改造提升,逐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基本条件。

四、主要任务

按照省、市美丽乡村建设要求,重点抓好大齐辅路、林肇路、林长路、明龙路、林四路、林新路、林依路等主要公路沿线村屯的道路绿化、垃圾处理、边沟硬化、庭院围墙建设、规范柴草堆放、景观设置、墙面美化等环境综合整治,改善面貌、打造亮点,辐射带动全县美丽乡村建设稳步推进,努力提升乡村“美丽指数”。重点从六个方面入手,完成22项任务。

(一)美丽乡村规划

1.编制美丽乡村规划。遵循“科学布局,突出特色”原则,结合县域总体规划、城镇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立足乡镇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区位条件,加快编制全县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规划要涵盖基础设施建设、村容环境整治、乡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农业产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等内容,并细化住房、道路、污水垃圾处理、庭院围栏、绿化、美化、亮化等各类项目建设时序和要求。(责任单位:县住建局)

(二)基础设施建设

2.改造农村住房。继续推进农村泥草房改造,消灭D级危房。2015年计划改造泥草房1238户,力争到2017年泥草房改造率达到90%以上。示范村要提高住房建设标准,发展新型节能住宅;重点村要实施住房更新改造工程,通过更换砖瓦房屋顶和保暖门窗等方式,进行全面改造,实现房屋整齐美观。(责任单位:县住建局)

3.硬化村内道路。加快改善村屯出行条件,着力提高硬化水平。示范村主街、辅街和巷道全部硬化,主街路肩实行砖砌、砂石铺筑硬化;重点村主街和辅街做到硬化,辅街巷道平整维修,夯实硬化基础;达标村主街做到硬化,辅街全面平整改造。(责任单位:县交通局、县住建局)

4.改造升级通村路。强化通村道路建设,改造完善通村路,中心村公路通村率达到100%。2015年,重点对破损严重的通村路全面改造维修,实现入村道路顺畅通行。(责任单位:县交通局)

5.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安全问题。加强农村人畜饮水水源地及周边保护,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2015年建设农村饮水工程46处,新建水源井32眼,配套水处理设备41台套,管网铺设46处,解决69个屯2.17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到2017年,力争建设农村安全饮水检测中心1处,实施定时定点检测,并对既有管线进行升级改造,确保饮水安全覆盖率达100%。(责任单位:县水务局、各乡镇场)

(三)村容环境整治

6.搞好垃圾处理。成立专业清扫队伍,配备运送车辆,并采用集中填埋方式就近处理,垃圾定期清运填埋。力争到2017年,示范村内垃圾箱设置率到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60%以上。其中:2015年,在林甸镇实施农村生活垃圾连片收运工程,10个村、2.1万人受益。采取沉淀等方式处理生活污水,力争生活污水处理农户覆盖率达到30%以上。(责任单位:各乡镇场、县环保局)

7.大力改善人居环境。鼓励企业、有条件的行政村发展秸秆能源化、饲料化、肥料化、原料化等项目。示范村大力推进节能改灶工作,推广使用电能、液化石油气、沼气等清洁能源。推进城市供热管网向城郊村延伸,具备条件的村实现集中供热、新型清洁能源供热。有条件的村要引导农户建设室内厕所,鼓励原有房屋进行室内改厕;重点村逐步提高清洁能源普及率,引导农户建设室外卫生厕所;达标村引导农民利用清洁能源,室外厕所基本标准化。(责任单位:县农业局、县卫生计生局、各乡镇场)

8.推广规模化养殖。加快“三进三退”步伐,引导畜禽退出庭院、退出村屯、退出散养。积极推进改圈工作,鼓励养殖大户在生活区外规划建设养殖小区,改善村内居住环境。力争到2017年,建设规模养殖场100处,配建畜禽无害化处理100个,中心村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率达100%,规模化畜禽养殖排泄物综合利用率达60%以上。其中:2015年计划建设规模养殖场15处,配建畜禽无害化处理15个。(责任单位:县畜牧局、各乡镇场)

9.规范柴草堆放。积极引导村民,在村外指定地点集中规范存放柴草垛,支持村民在院内建设封闭柴草存放设施,确保村内、院内干净整洁。(责任单位:各乡镇场、县住建局、农业局)

10.改造庭院围墙。大力推进庭院美化工作,以中心村为重点,引导农户建设美观整齐的庭院围墙。示范村要突出地域文化特色,高标准建设“花园式”庭院;重点村建设美观整齐的庭院围栏,入户通道实现硬化;达标村主街建设外形统一、标准一致的庭院围栏,全面美化村容村貌。(责任单位:各乡镇场、县农业局)

11.实施绿化美化工程。重点对村旁、宅旁、路旁及零星闲置地块进行绿化美化,示范村屯注重合理搭配树种,突出绿化美化效果,庭院栽植果树、花卉或种植绿篱;重点村屯内主要道路全部绿化,村屯内及四周零星闲置地块全部植树绿化。力争到2017年,造林1.8万亩、绿化中心村80个,中心村树木绿化覆盖率达到20%以上。其中:2015年造林0.8万亩,绿化中心村16个。(责任单位:县林业总站、各乡镇场)

12.村内亮化工程。根据村内道路硬化基础,重点改善村屯主要街路和公共场所照明条件。力争村内主街和公共活动场所安装新型节能路灯,方便农民出行,定期检验维修,保证完好使用。(责任单位:各乡镇场、县住建局)

(四)完善公共服务

13.提升完善卫生设施。推进乡村卫生机构规范化建设,加强农村卫生服务人员培训,对村卫生室进行改造升级,中心村卫生室设置率达到100%。(责任单位:县卫生计生局、各乡镇场)

14.强化公共文化建设。推进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加快完善农家书屋,2015年重点完善83个农家书屋,配齐配全各类图书,力争到2017年88个农家书屋全部达标。推进村级文化活动室达标建设,2015年完善40个村级活动室,到2017年村级文化活动室达标率达到80%以上。利用村边空地建设农村体育活动场所,逐步完善25处文体广场,力争到2017年文体广场达标率达到80%以上,其中:2015年建设7处文体广场。(责任单位:县文广体局、各乡镇场)

15.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利用好国家、省、市扶持政策,推进农村广播电视工程,中心村实现广播电视户户通。加快农村通信村村通,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普及宽带网络。力争到2017年,中心村电话、宽带网络普及率均达100%,其中:2015年完成2354户,至2017年完成3354户。(责任单位:县工信局、县文广体局)

(五)农业产业发展

16.推进农业产业建设。结合各乡镇资源优势,推广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力争到2017年,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20家、绿色标识达15个,原料基地达60万亩,无公害农产品认证面积达145万亩。其中:2015年申报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绿色标识12个,建设原料基地20万亩,无公害农产品认证面积140万亩。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推行规模养殖、特色种植,加大对设施农业投入,鼓励果蔬、水稻、畜禽制品就地加工,打造“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增强乡村就业带动力,2015年计划转移劳动力7.08万人,力争到2017年转移劳动力8万人。责任单位:(县农业局、畜牧局、各乡镇场)

17.发展乡村旅游业。深度挖掘温泉、湿地、草原、黑土等资源优势和满族、秽秣族、关东文化、乡村文化等文化特色,大力发展温泉湿地游、民俗风情游、农家采摘游、草原风情游等特色旅游线路,开发农业观光、农家乐、田园饭桌、乡村住宿等集住宿、餐饮、娱乐于一体的旅游项目和苇编、根雕、蛋雕、剪纸、牛初乳等特色旅游产品,延伸乡村旅游产业链条,逐步打造结构合理、特色鲜明、乡土气息浓烈的乡村旅游产业。力争到2020年,特色农家院、大小餐饮企业达到500家,农业旅游观光及温泉果蔬采摘基地突破5处,新增就业岗位1000个(责任单位:县旅游局、各乡镇场)

18.发展“互联网+农业”。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与“互联网+农业”深度融合,转变生产经营方式,加快农业转化升级。引导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进入黑龙江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建立村级电子商务综合服务站,打造集物联网应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业电子商务、休闲观光农业于一体的“互联网+农业”示范区。搭建农业公共服务平台,集成农业科技网络,开创网络商务,农产品质量信息精确到户,实现农业生产园区精准生产,经营管理、监督追溯、社会服务智能化、网络化。(责任单位: 县农业局、各乡镇场)

19.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发展农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拉动土地规模流转,促进农业规模化生产、合作化经营、产业化发展、社会化服务。2015年,发展各类合作组织30个、家庭农场10个、500亩以上大户70户,土地流转面积增加5万亩。力争到2017年,各类合作组织发展到300个,家庭农场发展到200个,1000亩以上大户达到200户,实现土地流转60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34%。(责任单位:县农业局、各乡镇场)

(六)精神文明创建

20.加强农村社会管理。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村民对村两委班子满意率90%以上。切实抓好基层党组织队伍建设,不断健全农村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制度。全面施行村务、财务、政务工作透明公开。(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县民政局)

21.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不断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建立专门治安队伍,促进社会治安更加平稳有序,社会治安满意率96%以上。适应信访新常态,严格落实信访责任,有效化解新案积案,维护群众切身利益,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坚持建管并重,抓好中心村社区综合管理。制定村规民约,发挥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协会、红白理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的作用,落实农民主体责任,化解社会矛盾,抵制陈规陋习,弘扬文明新风,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责任单位:县委政法委、县民政局、县文明办、县信访局、各乡镇场)

22.着力提升乡风文明。以乡村文明提升为抓手,扎实开展文明村、文明户创建活动。示范村、重点村、达标村文明户比重分别达到70%、60%和50%;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制定村规民约,落实农民主体责任,化解社会矛盾,弘扬文明新风,抵制陈规陋习,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责任单位:县文明办)

五、推进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县长为组长,县委副书记、主管副县长为副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的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全县美丽乡村建设的组织、实施等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美丽乡村建设的总体推进,具体实施和督促检查等工作,并定期向省、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县领导小组上报美丽乡村建设情况。各有关部门、各乡镇要按照责任分工,主动落实建设任务,整合资金项目向“美丽乡村”建设倾斜,按照目标时序,有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二)加快整乡整村推进。充分调动和挖掘现有基础较好乡镇场及村的积极性和潜力,实施整乡整村推进。全县至少集中推进一至两个乡镇场,做到整村规划、整乡建设、整体推进,统筹区域内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等方面协调建设,打造一批建设标准高、影响作用大的示范区域,提升全县美丽乡村建设总体水平。

(三)加大投入力度。推广四合合胜新区建设的成功经验,按照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原则,逐步建立政府财政投入、农民自筹、社会参与、帮扶共建“四位一体”投入机制,多渠道、多角度解决美丽乡村“筹资”难题。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力度,统筹使用农牧业、水利、林业、道路、扶贫、环保、文化卫生等方面涉农资金,集中向美丽乡村建设倾斜。同时,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美丽乡村建设。

(四)完善建管机制。进一步加强对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的监管,规范项目建设过程中决策、招投标、物资采购、质量监管、竣工验收等环节,确保美丽乡村建设质量。加强项目建成后管理维护和监督,探索管护运营新机制,建立美丽乡村建设长效机制。建立健全美丽乡村建设督导考核机制,加强指导督查,强化动态跟踪,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难题,并对建设不力、进展缓慢的,限期予以整改。对于推进较快达到评定标准的制定相应的奖励机制,给与一定资金扶持。

第五篇:2015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2015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市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我县美丽乡村建设步伐,全面提升农村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水平,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城乡一体化发展为导向,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突出乡镇及星级村改造升级,沿线重点村提档达标,点线面结合、以点带面、连片逐步推进,初步构建以乡(镇)直村和示范村为引领,重点村为骨干,达标村为补充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体系,打造精品,努力建成产业生态、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生活富裕、乡风文明的美丽乡村。

二、基本原则

——坚持规划引领,示范带动。坚持规划先行,优化乡村布局结构,科学规划美丽乡村建设,先易后难、示范带动、分步实施、稳妥推进,逐步实现全覆盖。

——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立足乡村自然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发展、民俗文化,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有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尽可能在原有乡村形态上进行完善,杜绝大拆大建,不搞形象工程,同时还要防止千村一面。

——坚持农民主体,多方参与。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坚持农民主体、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不断提高农民参与度,拓宽社会参与途径,引导各方力量共同参与美丽乡村建设。

——坚持分工协作,统筹推进。县直各相关部门牵头,各乡镇配合,整合涉农资金项目,上下联动,建管并重,统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三、总体目标

积极争取资金、项目,加大美丽乡村投入力度,集中力量整治村屯人居环境,全面提升建管质量,实现科学规划布局美、设施完备生活美、村容整洁环境美、服务健全身心美、创业增收致富美、乡风文明和谐美的“六美”乡村。力争利用三年时间,打造示范村16个、重点村48个、达标村22个。其中:2015年建设示范村4个、重点村16个,达标村6个。示范村,主要选取基础条件较好的村,整合资金项目,加大投入力度,在安全饮水、村内道路、护屯绿化、住房庭院、致富产业等方面实现全面提档升级。重点村,经过三年建设,在主要民生项目上取得明显进展。达标村,主要对地处偏远、基础较差的村,经过改造提升,逐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基本条件。

四、主要任务

按照省、市美丽乡村建设要求,重点抓好主要公路沿线村庄的道路绿化、垃圾处理、边沟硬化、庭院围墙建设、规范柴草堆放、景观设置、墙面美化等环境综合整治,改善面貌、打造亮点,辐射带动全县美丽乡村建设稳步推进,努力提升乡村“美丽指数”。重点从六个方面入手,完成22项任务。

(一)美丽乡村规划

1.编制美丽乡村规划。遵循“科学布局,突出特色”原则,结合县域总体规划、城镇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立足乡镇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区位条件,加快编制全县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规划要涵盖基础设施建设、村容环境整治、乡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农业产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等内容,并细化住房、道路、污水垃圾处理、庭院围栏、绿化、美化、亮化等各类项目建设时序和要求。

(二)基础设施建设

2.改造农村住房。继续推进农村泥草房改造,消灭D级危房。2015年计划改造泥草房1238户,力争到2017年泥草房改造率达到90%以上。示范村要提高住房建设标准,发展新型节能住宅;重点村要实施住房更新改造工程,通过更换砖瓦房屋顶和保暖门窗等方式,进行全面改造,实现房屋整齐美观。

3.硬化村内道路。加快改善村屯出行条件,着力提高硬化水平。示范村主街、辅街和巷道全部硬化,主街路肩实行砖砌、砂石铺筑硬化;重点村主街和辅街做到硬化,辅街巷道平整维修,夯实硬化基础;达标村主街做到硬化,辅街全面平整改造。

4.改造升级通村路。强化通村道路建设,改造完善通村路,中心村公路通村率达到100%。2015年,重点对破损严重的通村路全面改造维修,实现入村道路顺畅通行。

5.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安全问题。加强农村人畜饮水水源地及周边保护,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2015年建设农村饮水工程46处,新建水源井32眼,配套水处理设备41台套,管网铺设46处,解决69个屯2.17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到2017年,力争建设农村安全饮水检测中心1处,实施定时定点检测,并对既有管线进行升级改造,确保饮水安全覆盖率达100%。

(三)村容环境整治

6.搞好垃圾处理。成立专业清扫队伍,配备运送车辆,并采用集中填埋方式就近处理,垃圾定期清运填埋。力争到2017年,示范村内垃圾箱设置率到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60%以上。其中:2015年,在林甸镇实施农村生活垃圾连片收运工程,10个村、2.1万人受益。采取沉淀等方式处理生活污水,力争生活污水处理农户覆盖率达到30%以上。)

7.大力改善人居环境。鼓励企业、有条件的行政村发展秸秆能源化、饲料化、肥料化、原料化等项目。示范村大力推进节能改灶工作,推广使用电能、液化石油气、沼气等清洁能源。推进城市供热管网向城郊村延伸,具备条件的村实现集中供热、新型清洁能源供热。有条件的村要引导农户建设室内厕所,鼓励原有房屋进行室内改厕;重点村逐步提高清洁能源普及率,引导农户建设室外卫生厕所;达标村引导农民利用清洁能源,室外厕所基本标准化。

8.推广规模化养殖。加快“三进三退”步伐,引导畜禽退出庭院、退出村屯、退出散养。积极推进改圈工作,鼓励养殖大户在生活区外规划建设养殖小区,改善村内居住环境。力争到2017年,建设规模养殖场100处,配建畜禽无害化处理100个,中心村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率达100%,规模化畜禽养殖排泄物综合利用率达60%以上。其中:2015年计划建设规模养殖场15处,配建畜禽无害化处理15个。

9.规范柴草堆放。积极引导村民,在村外指定地点集中规范存放柴草垛,支持村民在院内建设封闭柴草存放设施,确保村内、院内干净整洁。(责任单位:各乡镇场、县住建局、农业局)

10.改造庭院围墙。大力推进庭院美化工作,以中心村为重点,引导农户建设美观整齐的庭院围墙。示范村要突出地域文化特色,高标准建设“花园式”庭院;重点村建设美观整齐的庭院围栏,入户通道实现硬化;达标村主街建设外形统一、标准一致的庭院围栏,全面美化村容村貌。

11.实施绿化美化工程。重点对村旁、宅旁、路旁及零星闲置地块进行绿化美化,示范村屯注重合理搭配树种,突出绿化美化效果,庭院栽植果树、花卉或种植绿篱;重点村屯内主要道路全部绿化,村屯内及四周零星闲置地块全部植树绿化。力争到2017年,造林1.8万亩、绿化中心村80个,中心村树木绿化覆盖率达到20%以上。其中:2015年造林0.8万亩,绿化中心村16个。

12.村内亮化工程。根据村内道路硬化基础,重点改善村屯主要街路和公共场所照明条件。力争村内主街和公共活动场所安装新型节能路灯,方便农民出行,定期检验维修,保证完好使用。

下载胡陈乡中国美丽乡村旅游示范乡镇建设实施方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胡陈乡中国美丽乡村旅游示范乡镇建设实施方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精选合集]

    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美丽乡村建设是改善人居环境、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促进经济全面发展、提升我村整体形象的重要举措。根据镇党委、镇政府关于实施美丽乡村建设的部署......

    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石山村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根据南英委办[20xx]26号《关于印发英都镇建设“美丽乡村”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建设“美丽乡村”是今后5年我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方向和推......

    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2篇【篇二】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宜居环境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根据《XX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XX省财政厅关于做好2019年美丽乡村及特色景观带建设有关事......

    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建设美丽乡村,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建设幸福大埔的重大举措,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抓手......

    胡集回族乡美丽乡村方案

    胡政[2014]6号 关于印发《胡集乡推进“美丽乡村﹒ 文明家园”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村委: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加快推进农民文明素质提升,培育诚信友善、文明和谐......

    乡镇建设美丽乡村工作总结

    乡镇建设美丽乡村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市按照“一市一品牌,一县一主题,一路一特色,一村一景致,一派好风光”的工作要求,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进展顺利。以下是由聘才网小编为大家整理......

    美丽乡村建设文件实施方案

    XXX村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改善我村人居环境,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步伐,经村三委成员讨论,根据本村实际特制定我村美丽乡村建设方案。 一、建设任务 (一)整治村庄环境。按照......

    2021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范文大全

    2021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范文为深入推进我省美丽乡村建设,根据《XX省民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民生工程项目化精细化申报管理的通知》(民生办〔XXXX〕XX号)和《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