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文言文课外阅读集锦(五)

时间:2019-05-13 20:17: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语文文言文课外阅读集锦(五)》,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语文文言文课外阅读集锦(五)》。

第一篇:初中语文文言文课外阅读集锦(五)

初中语文文言文课外阅读集锦

(五)(二一)李将军

[甲]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广家世世受射。

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人右北平。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人矣。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

[乙](广)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杀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诱之,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且近,即①有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②。”于是胡骑遂不敢击。

注释:①即:如果。②用坚其意:以让他们相信自己的猜想,指让胡人相信李广是来诱敌的。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具体含义。(1)广家世世受射()(2)因复更射之()..(3)吾去大军数十里()(4)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 2.结合所学过的课文《李广》中的语句“广为圜陈外向,胡急击之,矢下如雨”,揣摩乙文画线句中“陈”的意思并加以解释。陈:

3.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译文:

(2)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 译文:

4.从甲文的文字来看,李广不仅关爱士卒,而且武艺高强,精于

;从乙文的文字来看,他还具有的性格特点。

5.乙文的叙事具体而生动,甲文也有表现这样特点的文字,请在文中用直线画出来。

(二一)李将军 答案

1.(1)传授(2)它,代石(3)距离(4)跑 2.“阵”的通假字,是布阵的意思。3.(1)(他)执法宽大,不苛待部下,士兵因此心甘情愿地为他效劳。(2)敌人很多而且离我们很近,如果有紧急情况,怎么办呢? 4.射术(射箭)机智勇敢(第二处必须答出“机智”或体现有智谋、有胆识的意思)5.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人矣。

(二 二)帝置酒雒阳南宫

帝①置酒雒阳南宫,上②曰:“彻侯、诸将毋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项羽不然,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此其所以失天下也。”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③。填④国家,抚百姓,给饷馈⑤,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兵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⑥而不能用,此所以为我禽也。”群丞说服。

注释:①帝:指汉高祖刘邦。②上:尊指刘邦。③子房:张良字子房。刘邦的谋士。④填:通“镇”。⑤饷馈:军饷。⑥范增:项羽的谋士。

3、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是

A、帝置酒雒阳南宫 置:安置,安排

B、因以与之 与:赐予

C、连兵百万之众 连:关连

D、此所以为我禽也 禽:同“擒”

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填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

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5、仔细阅读并思考文中的对话,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刘邦得天下的主要原因是

②项羽得天下的主要原因是

6、文中刘邦在对话中用了三个“吾不如”,这说明了刘邦的一个什么特点?请你对这一点有什么看法?请结合你的体会简要谈谈。

(二 二)帝置酒雒阳南宫 答案

1.C

2.⑪安定国家,安抚百姓,供给军饷,粮道不断,这我比不上萧何。

⑫三位都是杰出的人才,我能任用他们,这才是我夺取天下的原因。3.⑪能够重用人才、人尽其才,同时能够与天下人同享利益。

⑫嫉妒人才、怀疑人才,而不能重用人才。

4.说明刘邦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第二问是开放性试题,只要扣住刘邦“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谈自己的体会,语言通顺即可。

(二三)刺客列传(节选)

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庄公好力。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①。鲁庄公惧,乃献遂邑②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

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③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今鲁城坏④即压齐境,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⑤就⑥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桓公怒,欲倍⑦其约。管仲曰:“不可。夫贪小利以自快⑧,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于是桓公乃遂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予鲁。

注:①败北:战败。②遂邑:今山东宁阳县。③柯:齐邑,今山东阳谷县阿城镇。④坏:倒塌。⑤北面:面朝北。⑥就:趋向,回到。⑦倍:通“背”,违背。⑧快:快意。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①以勇力事鲁庄公。().②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①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

②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

3.通读全文,你认为曹沫这个人物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二三)刺客列传(节选)答案

1.①替„„做事(或侍奉)

②结盟(会盟或订约)

2.①曹沫是鲁国的将领,与齐国作战,三战三败。

②在诸侯中失去信义,失去各国的帮助,不如给他。

3.具有胆气过人,精于谋划,以死卫国的性格特点。

(二四)有盲子道涸溪

有盲子道涸溪。桥上失坠,两手攀楯(栏杆上的横木),兢兢握固,自分(料想)失手必堕深渊矣。过者告曰:“毋怖,第(只管)放下即实地也。”盲子不信,握楯长号。久之,力惫,失乎坠地。乃自哂曰:“嘻!早知即实地,何久自苦耶!”

夫大道甚夷。沈空守寂(指陷在空想中),执一隅以自矜严(矜持自负)者,视此省哉!

1.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①有盲手道涸溪

道:

②视此省战

省: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毋怖,第放下即实地也 ②久之,力惫,失手坠地

3.读了这则寓言后,你有哪些启发?

(二四)有盲子道涸溪 答案

1.道:取道,过(或走)。省:醒悟,反省。

2.①不要害怕,只管放手,下面就是坚实的土地了(或下面就是土地了)。

②过了很久,(他)精疲力尽(或疲惫不堪,力气用尽)了,一松手就掉到了地上 3.①要勇敢尝试,不要被自己凭空设想的困难所吓倒。②走出思维的定势,战胜自己。

③不要固执己见,要善于听从别人的意见。

(二五)墨翁者,吴槐市里中人

墨翁者,吴槐市里中人也。尝游荆楚间,遇人授古造墨法,因曰:“吾鬻此,足以资读书,奚汲汲①四方乎?”乃归,署门曰“造古法墨”。躬操杵臼,虽龟手黧②面,而形貌奇古,服危③冠大襦。人望见,咸异之。时磨墨沈④数斗,醉为人作径尺字,殊伟。所制墨,有定直。酬弗当,辄弗与。故他肆之屦⑤恒满,而其门落然。

客有诮⑥之曰:“子之墨虽工,如弗售何!”翁曰:“嘻!吾之墨聚材孔良,用力甚勤,以其成之难,故不欲售之易也。今之逐利者,苟作以眩俗,卑贾以饵众,视之虽如玄圭⑦,试之则若土炭,吾窃耻焉。使吾欲售而效彼之为,则是以古墨号于外,而以今墨售于内,其可乎?且吾墨虽不售,然视箧中,则黝然者固在,何遽戚戚为!”客闻之曰:“吾侪⑧诵圣人之言,以学古为则,不能以实德弸⑨其中,徒饰外以从俗徼⑩誉者,岂不愧是翁哉?”叹息而去。(高启《墨翁传》,有删节)

[注]①奚汲汲:奚,哪里。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②黧(lí):色黑而黄。③危:高。④墨沈:墨汁。⑤屦(jù):用麻、葛等制成的鞋。⑥诮(qiào):讥讽。⑦玄圭:黑色的玉。⑧侪(chái):同辈。⑨弸(pénɡ):充满。⑩徼(jiǎo):求。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躬操杵臼(弯腰)B.人望见,咸异之(感到„„怪异)C.所制墨,有定直(价钱)D.使吾欲售而效彼之为(仿效)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A.而以今墨售于内 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

B.虽龟手黧面,而形貌奇古 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C.视之虽如玄圭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D.则是以古墨号于外 苛政猛于虎也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所指代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①人望见,咸异之 ②客有诮之曰 ③试之则若土炭 ④客闻之曰 A.①和③句不同,②和④句相同 B.①和③句相同,②和④句相同 C.①和②句相同,③和④句不同 D.①和④句相同,②和③句不同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①时磨墨沈数斗,醉为人作径尺字,殊伟。②徒饰外以从俗徼誉者,岂不愧是翁哉? 5.本文善于运用对比的写法来刻画人物形象。文中的“墨翁”与“逐利者”的区别是什么?请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二五)墨翁者,吴槐市里中人 答案 1.A

2.A B

3.C 4.①经常研磨很多墨汁,爱好给他人写一尺见方的字,所写的字非常壮美。②仅仅是装饰外表迎合世俗求得名誉的人,面对这位墨翁,难道不感到羞愧吗? 5.逐利者以假冒真,迎合世俗,而墨翁则临财不苟,洁身自好,坚守道德准则。

第二篇: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一、阅读语段,完成下面各题

(一)范元琰为人善良

范元琰,字伯蛙,吴郡钱唐人也。及长好学,博通经史,兼精佛义。然性谦故,不以所长骄人。家贫,唯以园蔬为业。尝出行,见人盗共菘①,元琰遽退走。母问其故,具以实答。母问盗者为谁,答曰:“向所以退,畏其愧耻,今启其名,愿不泄也。”于是母子秘之。或有涉沟盗其笋者,元琰因伐木为桥以度之,自是盗者大惭,一乡无复窃。

选自《南史•隐逸下》

【注释】①菘:白菜。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元琰遽退走().(2)母问其故,具以实答().(3)向所以退,畏其愧耻().(4)自是盗者大惭().2.翻译下面句子。

走或有涉沟盗其笋者,元琰因伐木为桥以度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范元琰“待盗者”“遽退走”“伐木为桥以度之”的做法你是否赞同?说说你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每一篇到,欧阳公①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一日与.棐②论文及坡,公叹曰:“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③也!”崇宁、大观④间,海外诗⑤盛行,后生不复有言欧公者。是时朝廷虽尝禁止,赏钱增至八十万,禁愈严.而传愈多,往往以多相夸。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⑥,而人或谓之不韵⑦。.【注释】①欧阳公:指欧阳修。②棐(fěi):欧阳修的儿子欧阳棐。③更不道著我:再也不谈论我,不传诵我的名声了。④崇宁、大观:宋徽宗年号。⑤海外诗:指苏轼被贬海南时所作的诗。⑥气索:气短。⑦不韵:不雅。

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落 笔 辄 为 人 所 传 诵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1)前后类如此().(2)是时朝廷虽尝禁止().(3)往往以多相夸().3.翻译下面句子。

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怎样理解“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也!”这句话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段表现苏轼诗文的成就,在写法上有何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这句话中你感受到欧阳修怎样的品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心不在马

赵襄主学御(驾车)于王于期(即下文的“于期”,是个善于驾车的人),俄而与于期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三易马而三后。

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最要紧的),马体安于车,人心调(谐调)于马,而后可以进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逮臣,先则恐逮(赶上)于臣。夫诱道(诱导,把马引到正路上去)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通“尚”,还)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

《韩非子》

1.下面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赵襄主学御于王于期 先则恐逮于臣 ..B.子之教我御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C.此君之所以后也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D.先则恐逮于臣 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2.下面朗读停顿不当的一项是()A.三易马/而三后 B.此君之/所以后也 C.先/则恐逮于臣 D.马体/安于车 3.翻译下面句子。(1)而后可以进速致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而先后心皆在于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赵襄主比赛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个故事对你有何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俗以喜人面谀者曰:“喜戴高帽”①。有京朝官出仕于外者,往别其师。师曰:“外官不易为,宜慎之。”其人曰:“某备有高帽一百,适人辄送其一②,当不至有所龃龉③。”师怒曰:“吾辈直道事人④,何须如此!”其人曰:“天下不喜戴高帽如吾师者,能有几人欤⑤?”师颔其首曰⑥:“汝言亦不为无见。”其人出,语人曰⑦:“吾高帽一百,今止存九十九矣⑧。”

【注释】①面:当面。谀:奉承。②辄:就。③龃龉(jǔyǔ):上下牙齿不齐。比喻意见不合,产生矛盾。④直道:直率的方式。事:对待。⑤欤:呢。句末疑问语气词。⑥颔首:点头。⑦语:告诉。⑧止:通“只”。

1.文中“高帽”一词的意思是什么?其修辞方法是什么?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俗以喜人面谀者曰“喜戴高帽”()

.②当不至有龃龉().3.“某备有高帽一百”按现代汉语的语序应该怎样说?

4.本文就人性的弱点进行了透视,你有何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曹彬仁爱

曹武惠王,国朝名将,勋业之盛,无与为比。尝曰:“吾为将,杀人多矣,然未尝以私喜怒辄戮一人。”其所居堂屋敝,子弟请加修葺,公曰:“时方大冬,墙壁瓦石之间,百虫所蛰,不可伤其生。”其仁心爱物盖如此。

张光祖《言行龟鉴》

【注释】 蛰:动物在冬眠时潜伏在土中或洞穴中不食不动的状态。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1)其所居堂屋敝

()

.(2)吾为将().2.翻译下面句子。

时方大冬,墙壁瓦石之间,百虫所蛰,不可伤其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开头介绍曹武惠王是“国朝名将”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通过哪两件事刻画了曹武惠王怎样的德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巨商蓄鹦鹉

一巨商姓段者,蓄一鹦鹉甚慧,能诵《陇客》诗及李白《宫词》《心经》。每客至,则呼茶,问客人安否寒暄。主人惜之,加意笼豢。一旦段生以事系狱,半年方得释,到家,就笼与语曰:“鹦哥,我自狱中半年不能出,日夕惟只忆汝,汝还安否?家人喂饮,无失时否?”鹦哥语曰:“汝在禁数月不堪,不异鹦哥笼闭岁久。”其商大感泣,遂许之曰:“吾当亲送汝归。”乃特具车马携至秦陇,揭笼泣放,祝之曰:“汝却还旧巢,好自随意。”其鹦哥整羽徘徊,似不忍去。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1)半年方得释()

.(2)就笼与语曰().2.翻译下面句子。

遂许之曰:“吾当亲送汝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鹦鹉甚慧”的“慧”表现在哪些方面?(应答出四个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篇文章,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观 月(有删改)

张孝祥

①月极明于中秋,观中秋之月,临水胜;临水之观,宜独往;独往之地,去人远者又胜也。„„今余之游金沙堆(1),其具是四美者与? ②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月白如昼。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余系船其下,尽却(2)童隶(3)而登焉。沙之色正黄(4),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阆风、瑶台、广寒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

【注释】(1)金沙堆:在洞庭湖与青草湖之间,是由湖沙堆积而成的小岛。(2)尽却:全部退去。(3)童隶:书僮仆役。(4)正黄:纯黄。

1.翻译下面句子。天无纤云,月白如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临水之观,宜独往

().(2)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3.作者所说的“四美”具体指什么?(请用第②段中的原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有一个四字词与“中秋”的意思完全相同,请写出这个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孝公①既用卫鞅②,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徒。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个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③黥④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

《史记•商君列传》

【注释】①孝公:秦孝公。②卫鞅:人名,即商鞅。③虔;人名。④黥:古代的一种肉刑。

1.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与例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将法太子 .A.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B.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C.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D.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太 子 君 嗣 也 不 可 施 刑 刑 其 傅 公 子 虔 黥 其 师 公 孙 贾 3.翻译下面句子。民怪之,莫敢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本文看,卫鞅变法成功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芳容至孝

周孝子名芳容,华亭人。其父文荣,游楚客死归州官舍矣。芳容十四岁,祖父母相继死,临终抚芳容叹曰:“安得汝为寻亲孝子,使我瞑目九泉乎!”芳容泣而志之,由是始有负骨归葬之念。芳容自顾年已及壮,可跋涉险阻,乃自奋曰:“天下岂有无父之人哉!”乃焚香告家庙曰:“此去不父骨,誓不归矣。”

自出都后,芳容日行风霜雨露中,寒燠(燠:读yù,热)失度,饥饱无时。投止旅店,头晕目眩,遍身焦灼如火。次日,病不能起。主人见芳容病状,惧不敢留,欲徙置邻庙。芳容乃曰:“吾病虽剧,心实了然,药之可以即愈。且吾有大事未了,为吾招里正(里正:古代地方官吏名),当告以故。”未几里正至,闻言色动,邀医至。直至六月初始能步履。麻鞋短服,日行三四十里。或风雨骤至,往往淋漓达旦。或赤脚行山蹊中,踵决肤裂,流血不已。终至归州,赖老役指迷,获父骸。

芳容负骨登舟,半月余竟达里门。葬父于祖墓旁,得报祖父母遗命于地下。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芳容泣而志之()

.(2)药之可以即愈().(3)且吾有大事未了

().(4)闻言色动

().2.翻译下面句子。(1)天下岂有无父之人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为吾招里正,当告以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全文表现了芳容哪些美好的品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十)余谓侯①本以中州隽②人,抱忠仗义,章显闻于南邦③。齐虏巧负国④,赤手领五十骑缚取于五万众中,如挟毚兔⑤,束马衔枚,间关西奏淮⑥,至通昼夜不粒食: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用是简深知⑦,入登九卿,出节使二道,四立连率幕府⑧。顷赖士祸作,自潭⑨薄于江西,两地震惊,谈笑扫空之。

节选自洪迈《稼轩记》

【注释】①侯:指辛弃疾。②隽:才智出众。③南邦:指南宋。④齐虏巧负国:指张安国降金。后文“赖士祸作”指赖文政发动武装暴动。⑤毚(chán)兔:狡兔。⑥间(jiàn)关:崎岖展转。奏:通“走”。⑦用是简深知:因此被皇帝察知。⑧“入登九卿”三句:指辛弃疾曾担任的职务。⑨潭:指潭州。

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懦 士 为 之 兴 起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余谓侯本以中州隽人

().(2)顷赖士祸作顷:

().(3)自潭薄于江西

().3.对“赤手领五十骑缚取于五万众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辛弃疾亲自从五万金兵中捆缚了五十个骑兵出来。

B.辛弃疾赤手空拳带领五十骑兵冲入五万金兵中,擒获叛徒张安国。C.辛弃疾带领五十骑兵从五万金兵中逃脱。

D.辛弃疾仅率五十骑兵就从五万金兵中擒获叛徒张安国。4.选文围绕辛弃疾的军事才能写了哪两件事?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文哪句描写辛弃疾率领部下日夜兼程急行军,哪句表现辛弃疾面对**的严峻形势却能指挥若定,尽显大将风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全文并结合你学过的课文,谈谈你对辛弃疾的认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杜畿传

杜畿字伯侯,京兆杜陵人也。少孤,继母苦之,以孝闻。举孝廉,除汉中府丞。荀彧进之太祖,太祖以畿为司空司直。追拜畿为河东太守。

是时天下郡县皆残破,河东最先定。畿治之,崇宽惠,与民无为。民尝辞讼,有相告者,畿亲见为陈大义,遣令归谛思之,若意有所不尽,更来诣府。乡邑父老自相责怒曰:“有君如此,奈何不从其教?”自是少有辞讼。班下属县,举孝子、贞妇、顺孙,复其徭役,随时慰勉之。渐课民畜牸牛、草马,下逮鸡豚犬豕,皆有章程。百姓勤农,家家丰实。畿乃曰:“民富矣,不可不教也。”于是冬月修戎讲武,又开学官,亲自执经教授,郡中化之。

《三国志•魏书•卷十六》,有删改

1.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

①少孤,继母苦之().②荀彧进之太祖().③若意有所不尽,更来诣府().④亲自执经教授,郡中化之().2.翻译下面句子。

有君如此,奈何不从其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文意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杜畿幼年时死了父亲,因为孝顺继母被推举为官员,后来又被太祖加封为太守。B.杜畿实行宽松优惠政策,对老百姓之间的诉讼晓以大义,让他们尽量自己解决。C.为鼓励百姓都勤于农业生产,他令增加属县里所有孝子、贞妇、顺孙的徭役。D.杜畿认为社会安定、物质富足之后,就要让老百姓习武修文,提高文化素质。

(十二)燕昭王招贤

燕昭王于破燕之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谓郭隗曰:“齐因孤之国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诚得贤士以共国①,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先生视可者,得身事之。”郭隗曰:“王必欲致士②,先从隗始。况贤于隗者,岂远千里哉!”于是昭王为隗改筑宫而师事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趋③燕。燕王吊死问孤,与百姓同甘苦。

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轶轻战,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齐兵败,湣王出亡于外。燕兵独追北④,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注释】①共国:共同治理国家。②致:招致,引来。③趋:奔赴。④追北:追击败北的敌人。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1)卑身厚币以招贤者()

.(2)孤之愿也

().(3)燕国殷富

().(4)燕王吊死问孤().2.翻译下面句子。

郭隗曰:“王必欲致士,先从隗始。况贤于隗者,岂远千里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文中看,燕昭王最终能击败强齐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觉得阅读本文在当今有什么现实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三)海瑞清廉

都御史刚峰海公,卒于官舍。同乡宦南京者,惟忘掉部苏民怀一人。苏检点其宦囊,竹箱中俸金八两,葛布一端,旧衣数件而已。如此都御史那可多得!王司寇凤洲评之云:“不怕死,不家钱,不立党。”此九字断尽海公生平,即造成言谀之,能加于此评乎? 【注释】①都御史:职官名称,负责巡按州县,考察官吏。②刚峰海公:即海瑞,字汝贤,号刚峰。③宦囊:做官的俸禄。④金:银子。⑤葛布一端:麻布两丈。

“户部”是负责税收、钱粮及户籍的部门。

1.解释下面词语

①卒于官舍().②同乡宦南京者().③惟忘掉部苏民怀一人().④旧衣数件而已()..2.翻译下面句子

即造成言谀之,能加于此评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择对“不立党”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不结伙 B.不建立党派 C.没有朋友 D.不立刻阻挡

4.海瑞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用原文句子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四)哀溺文序

永之氓成善游。一日,水基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 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尽之甚,蔽之甚,里卫匹迎竺堂尘”又摇其首。遂溺死。吾哀之。且若是,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于是作《哀溺》。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 水暴甚().② 乘小船绝湘水().③ 今何后为().④ 益怠().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 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身且死,何以货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题目中的“哀溺”是什么意思?“哀”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五)乘隙

濠州定远县一弓手,善用矛,远近皆服其能。有一偷亦善击刺,常蔑视官军,唯与此弓手不相下。曰:“见必与之决生死。”一日弓手者因事步至村,适值偷在市饮酒,势不可避,遂曳矛而斗。观者如堵墙。久之,各未能进,弓手者忽谓偷曰:“尉至矣,我与汝皆健者,汝敢与我尉马前决生死乎?”偷曰:“诺”。弓手应声刺之,一举而毙,乘其隙也。又有人曾遇强寇斗。矛刃方接,寇先含水满,忽噀①其面,其人愕然,刃已揕②胸。后有一壮士,复与寇遇。已先知水之事,寇复用之。水才出口,矛己洞颈。盖已陈刍狗③,其机己失,恃胜失备,反受其害。【注释】①噀:xùn含在口中而喷出。②揕:zhàn用刀剑等刺。

③己陈刍狗:结刍为狗,巫祝用之。这里指“识破机关”

1.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适值偷在市饮酒 适值:正好遇到 ..B.恃胜失备 恃:依赖 . C.遂曳矛而斗 曳:扛着 .D.乘隙 隙:漏洞 .2.对“一”字的解释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A.壕州定远县一弓手 B.有一偷亦善击刺

C.后有一壮士 D.一举而毙

3.上文中“一偷”与“一寇”被击毙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语句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这则故事中我们学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六)陶侃惜谷

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见人持一把未熟稻().②执而鞭之().2.翻译下面句子

是以百姓勤于农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对陶侃的态度如何?本文表现了陶侃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七)邴原泣学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①凡得学者().②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③吾徒相教()

.④徒以有先生也().2.翻译下面的语句。①孤者易伤,贫者易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书塾中的老师值得我们敬佩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应该向邴原学习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八)窃槽

客有好佛者,每与人论道理①,必以其说驾②之,欣欣然自以为有独得焉。郁离子③谓之曰:“昔者鲁人不能为酒唯中山之人善酿千日之酒鲁人求其方④弗得。有仕⑤于中山者,主酒家,取其糟粕以鲁酒渍之,谓人曰“中山之酒也。”鲁人饮之,皆以为中山之酒也。

一日,酒家之主者来,闻有酒,索而饮之,吐而笑曰:“是余之糟粕也。”今子以佛夸予,可也;恐真佛之笑子窃其糟也。”(选自《郁离子》)【注释】①道理:这里指宋元道学、理学。②驾:驾驭、统摄。③郁离子:原为刘基所著的书名,这里借为作者自称。④方:酒方。⑤仕:做官。

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3处)。

昔者鲁人不能为酒唯中山之人善酿千日之酒鲁人求其方弗得 2.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主酒家(主持,掌管). B.以鲁酒渍之(浸泡).C.索而饮之(索取).D.今子以佛夸予(夸奖).3.翻译下面句子。欣欣然自以为有独得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讽刺了怎样一类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语段,比较阅读

(一)【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由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勿丧耳。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天祥至潮阳,见弘范①,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扞②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③出涕,曰:“国亡不能捄④,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

【注释】①弘范:元军元帅。②扞(hàn):保卫。③泫(xuàn)然:水滴下的样子。④捄:同“救”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1)故患有所不辟也().(2)天祥泫然出涕().2.翻译语句。

(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弘范遂以客礼见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从乙文中分别找出最能体现文天祥“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句子。①富贵不能淫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威武不能屈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乙文中,文天祥的所作所为印证了甲文中的哪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结合文体特点,简要分析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甲】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唯,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桔倾样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项;沙鸥翔集,锦鲜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暖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嗯!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 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羞对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其所以不得之故,乃狗劣也。欲得良狗,人曰:“君宜致力于耕作。”猎者曰:“何为?”人不对。猎者自思,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于是退而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市得良犬,于是猎兽之获,常过人矣。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注释】 旷日:荒废时日。

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薄暮冥冥 薄:迫近B .沙鸥翔集 集:集合

C .人不对 对:回答 D .家富则市得良犬 市:买

2 .下列句中“然”字与其他三句意思不同的一项是()A .屋舍俨然 B .满目萧然 C .百事也尽然

D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玡也 3.翻译下面句子。

①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入则羞对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文第一段中“感极而悲者”是指哪些人?他们感极而悲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与范仲淹一样关注国家命运、关注民众疾苦的历史人物很多。请你从下面提供的人物中任选两位,并写出其与此相关的名句。杜甫 顾炎武 周恩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甲文前两段采用对比的写法。一阴一晴,一悲一喜,两相对照。

B.“微斯人,吾谁与归”表达了作者对古仁人的向往和对朋友的劝勉之情。C .乙文是一篇寓言故事,通篇叙事,借事说理。

D .乙文说明了人在遇到困难时,不可勉为其难,有时退是为了更好地进的道理。

(三)【甲】唐子西云:“诗初成时,未见可訾(zǐ,抵毁,指责)处,姑置之。明日取读,则瑕疵百出,乃反复改正之。隔数日取阅,疵累又出,由改正之。如此数四,方敢示人。”此数言,可谓知其难而深造之者也。余云:“知一重非,进一重境;亦有生金,一铸而定。”

【乙】诗改一字,界判人天,非个中人不解。齐已《早梅》云:“前村深雪里昨夜几只开。”郑谷曰:“改‘几”为‘一’字,方是早梅。”齐乃下拜。某作《御沟》诗曰:“此波涵帝泽,无处濯尘缨。”以示皎然。皎然曰:“‘波’字不佳。”某怒而去。皎然暗书一“中”字在手心待之。须臾,其人狂奔而来,曰:“已改‘波’字为‘中’字矣。” 皎然出手心示之,相与大笑。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1)姑置之().(2)方敢示人

().(3)无处濯尘缨().(4)某怒而去

().2.翻译下面语句。①明日取读,则瑕疵百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须臾,其人狂奔而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段中郑谷认为“改‘几’为‘一’字,方是早梅”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别概括甲、乙两文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甲】周公诫子

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乙】诸葛亮《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①,静以修身②,俭以养德,非淡泊③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④。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⑤则不能励精⑥,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⑦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⑧,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①行:操行 ②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 ③淡泊:清静寡欲,没有奢望。④致远:达到远大的目标。⑤淫漫:荒淫,怠惰。⑥励精:振奋精神。⑦意:意志。⑧接世:合于世用,为社会所用。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

①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

....②非学无以广才().③悲守穷庐

().④又相天子

().2.甲文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什么?乙文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下面句子。①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乙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做“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②,犹当博学审③问,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⑤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⑥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⑥乎?

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

【注释】①[孤陋]片面、浅陋。②[资]盘缠。③[审]详细。④[庶几]差不多。⑤[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⑥ [勉]勤勉,努力。

1.下面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既加冠

若既不出户 ..B.故余虽愚

虽有子羔、原宪之贤 ..C.俯身倾耳以请 夫以孔子之圣,..D.益慕圣贤之道 曾益其所不能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A.或遇其叱咄().B.不幸而在穷僻之域().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D.若既不出户().3.翻译下面句子。

(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段文字所谈的都是为学之道,这两段文字所说的道理,其共同之处有哪些?不同之处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甲】晏子使楚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日:“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晏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日:“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晏子辞千金

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分食食之,使者不饱,晏子亦不饱。使者反,言之公。公日:“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寡人不知,是寡人之过也。”使吏致千金与市租,请以奉宾客。晏子辞。三致之,终再拜而辞。

选自《晏子春秋》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坐盗

().(2)其实味不同()..(3)生于淮北则为枳

().(4)使者反().2.翻译下面句子。(1)齐人固善盗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景公使使者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甲、乙两文中,可以看出晏子是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甲】张姓者,偶行溪谷,闻崖上有声甚厉。寻途登觇,见巨蛇围如碗,摆扑丛树中,以尾击柳,柳枝崩折。反侧倾跌之状,似有物捉制之。然审视殊无所见。大疑。渐近临之,则一螳螂据顶上,以刺刀攫其首,攧不可去。久之,蛇竟死。视頞上革肉,巳破裂云。

蒲松龄《螳螂捕蛇》

【乙】尝见一蜘蛛布网壁间,离地约二三尺,一大蛇过其下,昂首欲吞蜘蛛,而势稍不及;久之,蛇将行矣,蜘蛛忽悬丝币下,蛇复昂首待之,蜘蛛仍还守其网,如是者三四次;蛇意稍倦,以首俯地,蜘蛛乘其不备,奋身飚下①,踞②蛇之首,抵死不动;蛇狂跳颠掷,以至于死,蜘蛛乃盬③其脑果腹而去。

选自薛福成《物性相制》

【注释】①飚下:带着一股风跳下。②踞:趴。③盬(ɡǔ):吃。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1)闻崖上有声甚厉().(2)渐近临之().(3)久之,蛇竟死().(4)尝见一蜘蛛布网壁间().(5)蜘蛛乃酯其脑果腹而去(). 2.翻译下面句子。

(1)然审视殊无所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蜘蛛仍还守其网,如是者三四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文中的螳螂和乙文中的蜘蛛是怎样杀死大蛇的?请你分别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两则短文后,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甲】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

【乙】原谷有祖①,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②之。谷年十有五,谏③父曰:“祖育儿生女,勤俭终身,岂有老而捐之者乎?是负义也。”父不从,作舆④,捐祖于野。谷随,收舆归。父曰:“汝何以收此凶⑤具?”谷曰:“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

【注释】①原谷:人名。②捐:抛弃。③谏:好言相劝。④舆:手推的小车⑤凶:不吉利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⑴有一老父衣褐().⑵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

⑶父以足受,笑而去().⑷谷年十有五().

⑸是负义也().⑹乃载祖归养().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良愕然,欲殴之

吾欲之南海 ..B.捐祖于野

移其民于何东 ..

C.父以足受

不以物喜 ..D.直堕其履圯下

其如土石何 .. 3.翻译下面句子。

(1)良殊大惊,随目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岂有老而捐之者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文中老父的怪异行为主要表现在哪里?乙文中原谷父亲后悔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乙两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语段阅读参考答案

一、阅读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各题

(一)1.(1)急忙;(2)缘故,原因;(3〉先前;(4〉这,这样。2.有人涉过水沟偷盗他家的竹笋,元琰就砍下树木做成桥来使他过沟。3.此题答案开放,可以赞同,也可以不赞同,言之成理即可。答案示例:(1)赞同,因为元琰这样宽容的做法,最终感化了盗者,使得乡里不再出现偷盗行为。(2)不赞同,因为元琰这样做,实际上是纵容了偷盗罪。

(二)1.落笔/辄为人所传诵 2.(1)像(2)这(3)夸耀(炫耀)(意思准确的其它答案均给分)3.士大夫没(熟)读过苏东坡诗文的,便觉得没面子(气短)。4.表现欧阳修对苏东坡的赏识,认为苏东坡的文学成就和名声将超过自己。5.文段主要从侧面来表现苏东坡的成就。6.开阔的胸襟。

(三)1.D 2.B 3.(1)这以后便可因此跑得又快又远(或:这以后便可以跑得又快又远)(2)可是您无论领先还是落后,注意力都集中在我身上 4.失败的原因:(1)一心想取胜,注意力不集中;(2)没有抓住比赛的关键问题即调理马。启示略

(四)1.阿谀奉承 比喻 2.当面 遇到 3.某备有一百高帽 4.示例:①人们大多喜欢听顺耳的话,不喜欢听逆耳的话,所以能闻过则喜的人是罕见而伟大的。②爱听好话.喜欢奉承是人们的通病。

(五)1.(1)居住(2)担任 2.当时正是寒冷的冬天,墙壁瓦石的缝隙里,蛰伏着各种虫子,不能伤害它们的生命 3.为下面的故事作衬托,突出他“仁心爱物” 4.文章通过“不以个人喜怒杀人,冬日不修敝屋 ”这两件事刻画了曹武惠王“ 仁心爱物”的美好品德。

(六)1.(1)才(2)说话 2.(商人)就许诺它,说:“我应当亲自送你回归大自然。” 3.(1)能诵读诗文(2)向客人问安(3)思维敏捷,及时倾诉自己的不幸(4)离别时情真意切 4.不要剥夺他人的自由,不要剥夺其它生命的自由。

(七)1.天上没有一点云彩,月光明亮如同白昼 2.宜:适合 是:此、这 3.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4.八月之望。

(八)1.C 2.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 3.百姓认为(觉得)这件事很奇怪,没有人敢移动(它)。4.取信于民。(写“讲求诚信、违法必究、执法严明、效果明显”等均可)

(九)1.(1)记:记住(2)给„„吃药 ; 吃药;用药治(3)结束;完;了结(4)脸色;神色;面色 2.(1)天下哪里(难道)有没有父亲的人呢(吗)?(2)替我叫来(招呼)里正,(我)到时候(或:当面)把原因告诉他 3.有孝心,知道感恩,有毅力,意志坚强,一诺千金。

(十)1.懦士/为之/兴起 2.(1)称(或认为)(2)不久(3)逼近(或靠近、迫近)3.D 4.(1)勇擒叛徒张安国;(2)平定赖文政武装暴动。(答到大意即可)5.至通昼夜不粒食 谈笑扫空之 6.(略)

(十一)1.①苦:让(他)吃苦头或者虐待(他)。②进:推荐,举荐。③诣:到。④化:教化。2.翻译:有这样好的官员,我们怎能不听从他的教诲呢? 3.C

(十二)1.(1)降低身份,指谦卑;(2)愿望;(3)殷实富足;(4)慰问。2.郭隗说:“大王如果真的要招纳有才能的人,那就从(敬重)我开始,(我这样才能不高的人都受到礼遇)何况是比我有才能的人呢?他们又怎么会因为与燕国很远而不来投奔您呢?” 3.①招纳贤士;②与百姓同甘共苦。4.示例:人才是取得胜利的法宝,我们必须尊重人才,用好人才,这样才能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才能促进我们社会的和谐稳定。

(十三)1.①死 ②做官 ③只有 ④罢了 2.即使千言万语赞扬他,能胜过这评论吗?3.A 4.不怕死,不爱钱,不立党。

(十四)1.(1)涨(2)横渡(3)落后(4)疲惫 2.①其中一个人虽然拼命划水,却前进不了多少。②自己都将要死了,还要钱做什么呢? 3.(l)替被淹死的人感到悲哀、惋惜。(2)这个人很愚蠢,要钱不要命。

(十五)1.C(曳:拉、牵引)2.D(程度副词,一下子)3.一 偷:一举而毙,乘其隙也 一寇:盖已陈刍狗,其机已失,恃胜失备,反受其害 4.恶人并不可怕,只要分析出他的弱点,就一定可以战胜他。(十六)1.拿 用鞭子打 2.因此老百姓都勤恳耕种 3.赞扬。本文表现了陶侃重视农耕、爱护农业生产和农民有较深的感情的特点。(十七)1.①能够 ②得到 ③白白地 ④只是 2.①孤儿容易悲哀,穷人容易感伤。②一来羡慕他们不孤单,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③你如果立志读书,我愿意白教你,不收学费。3.为下一代无私奉献的精神。4.学习他贫不丧志,立志求学的精神和他在学习上刻苦勤奋的精神。(十八)1. 昔者鲁人不能为酒/唯中山之人善酿千日之酒/鲁人求其方弗得 2.D 3.自鸣得意地自以为有了独到的见解。4.讽刺那些以不知为知,拾人牙慧而沾沾自喜,到处炫耀的人(或:有了一知半解就自以为了不起而夸夸其谈的人)。

二、文言语段,比较阅读

(一)1.(1)通“避”,躲避。(2)眼泪。2.(1)由此可见,人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所厌恶的有比兀亡更严重的事。(2)弘范于是用接待宾客的礼节来会见文天祥。3.①国亡不能捄,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②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4.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或“舍生取义者也”)5.甲文:通过比喻引出论点,接着从正反两方面进行阐述,最后得出结论。乙文:以时间为顺序,通过对话、动作和神态来刻画人物。

(二)1.B 2.C 3.①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②在家里就感到愧对他的家人,在外面就感到愧对他的朋友。4.迁客骚人(或:被贬的政客和诗人);因为他们“去国怀乡,忧谗畏讥”而触景生情。5.杜甫―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顾炎武―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周恩来―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6.C

(三)1.(1)放置,放下(2)给„„看,让„„看(3)洗,洗涤(4)离开 2.(1)第二天拿出来读一读,就发现毛病很多。(2)一会儿,那个人有狂奔回来。3.“一”字表明梅花只开一枝,极言数量至少;也可能是第一枝。更能体现“早”的特点。4.甲:作诗要反复修改。乙:作诗炼字很重要。

(四)1.见闻广博,记忆力强 扩展 屋子 辅佐 2.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 要立德、修身 3.(1)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2)(如果)年华随着时间流失,意志随着时日消磨,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这样的人不会为社会所用,只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到那时再悔也来不及了。4.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五)1.B 2.A有时 B地方 区域等 C交往 D门 3.(1)曾经跑到百里之外,追随本乡德高望重、学识渊博的长者,拿着经书向他讨教。(2)一个人做学问,如果不是每天(或一天天地)进步,那就会每天退步。4.共同之处:①要勤勉好学,②做学问要与人研讨交流(有能在一起研讨交流的志同道合者)不同之处:甲文①从为学之难的角度说勤勉,②也谈了尊师之道;乙文①谈“为学”不进则退的道理,②要认真钻研独立思考,③要出门学习生活(或开阔眼界)

(六)1.(1)犯罪,(2)它的果实,(3)在,(4)同“反”,返回 2.(1)齐国的人本来善于偷窃吗?(2)景公派使者到了。3.机智、善辩、清廉、简朴。(意思对即可)

(七)1.(1)听到(2)从上往下看(3)终于(4)曾经(5)离开 2.(l)然而仔细看看,什么也没有看到。(2)蜘蛛仍然退回守在它的网里,像这样有三四次。3.甲文:螳螂据顶上,以刺刀攫其首,攧不可去。乙文:蜘蛛乘其不备,奋身飚下,踞蛇之首,抵死不动。4.只要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就能克敌制胜,弱者也可以战胜强者。或:弱有所长,强有所短,弱者只要相机而动,善于斗智,就能战胜强敌。

(八)1.(1)穿着(2)回头看(3)离开(4)通“又”(5)这(6)于是、就 2. B 3.(1)张良感到很奇怪,随即望着老人(离开)。(2)哪里有(因为)年老就抛弃他的呢? 4.第一问:老父叫不认识他的张良为他捡鞋子、穿鞋子。第二问:生怕自己老了以后也被儿子抛弃到野外。5.敬老爱老

第三篇: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一)

初中语文总复习基础百题(文学常识题)

1、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节选自《水浒传》,作者施耐庵。

B、《关睢》和《蒹葭》两首诗都选自《诗经》。

C、《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江城子”为词牌名。

D、《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选自《稼轩长短句》,作者苏轼。

2、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是()

A、《春》和《背影》的作者是朱自清。

B、《马说》和《捕蛇者说》的作者分别是柳宗元、韩愈。

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使至塞上》。

D、《最后一课》的作者都德和《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莫泊桑都是法国作家。

3、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完全正确的是()

A、《关睢》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作品,《天净沙。秋思》是元朝马致远所作的散曲。

B、《枣核》和《背影》是叙事散文,《白杨礼赞》和《春》是抒情散文。

C、按写作年代的先后排列下面的文章正确的顺序是《出师表》《捕蛇者说》《醉翁亭记》《陋室铭》。

D、鲁迅的《孔乙己》、契诃夫的《变色龙》和马克。吐温的《竞选州长》都是小说。

4、下列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莎士比亚是英国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的著名喜剧。

B、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唐宋八大家”中,有苏氏三父子,他们是父亲苏洵,儿子苏轼和苏辙。

C、《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它叙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建功立业、辞官还乡的故事。

D、我们学过的鲁迅的《故乡》、《藤野先生》都出自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5、选出下列文学常识判断错误的一项()

A、《桃花源记》的作者是陶渊明,宋代人,他的作品还有《岳阳楼记》。

B、苏轼《水调歌头》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与亲人共赏人间美景的心愿,体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C、《雪》选自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他的代表作品有小说《孔乙己》。

D、《左传》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根据鲁史写的编年体史书。

6、下面对文学名著的点评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格列佛游记》是一部杰出的讽刺小说,作者用虚构的情节和纪想的手法,揭露批判了当时英国统治阶级的腐败与罪恶。

B、《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这部小说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C、《鲁滨逊漂流记》的主人公鲁滨逊热衷于航海,性格坚毅。他在小人国、大人国历险多年,吃尽千辛万苦,终于得到了可观的财富。

D、《水浒》中的英雄性格各不相同,但在“义”这一点上却是共同的。晁盖劫取生辰纲是“义”,宋江私放晁盖是“义”,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也是“义”.7、下面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漱玉词》《稼轩长短句》的作者分别是李清照、辛弃疾。

B、封建王朝的官吏降职或者远调叫做“谪”.C、《变色龙》《我的叔叔于勒》是俄国作家契诃夫的代表作。

D、《小橘灯》的作者是冰心,她还著有诗集《繁星》《春水》。

8、选出下面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

A、《威尼斯商人》的作者莎士比亚是英国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

B、鲁迅在《故乡》、《藤野先生》、《孔乙己》等小说里塑造了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C、《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小石潭记》都是山水游记。

D、《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作者是唐代诗仙李白。

9、下列各项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鲁迅先生在《社戏》一文中,以细腻的笔触写了“我”在少年时代的一段生活经历,表达了“我”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其中“月夜行船”部分童趣盎然,景物描写充满诗情画意,具有永恒的魅力,突出了“我”对江南水乡生活的热爱和留恋。

B、法国作家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描述了大家认真而凝重地上最后一节法语课的情景,表达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精神。这篇文章也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热爱自己国家的语言就是热爱自己的祖国,每个人都应该把学好自己祖国的语言作为热爱祖国的神圣职责。

C、《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共分上下两片,上片问“月”,创造了一幅神话般的美丽境界;下片问“天”,表达了作者苏轼的旷达胸襟和对亲人的怀念。

D、“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中的“风骚”指的是文学才华。其中“风”原指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国风》;“骚”原指《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就是出自这部作品。

10、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是()

A、宋江、鲁智深、李逵、时迁都是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中的人物。

B、鲁迅、茅盾、老舍、朱自清、冰心都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

C、《七颗钻石》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我的叔叔于勒》是法国文学家莫泊桑的作品。

D、按写作年代的先后排列下面的课文,正确的顺序是《刻舟求剑》《三峡》《范进中举》《活板》。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分“风”“雅”“颂”三大类。《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B、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朱自清的《背影》和魏巍的《我的老师》都是脍炙人口的回忆性散文。

C、鲁迅先生的叙事散文《藤野先生》,精选若干材料我方面表现了藤野先生的伟大人格,颂扬了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D、“我知道齐先生是学者,是专家,只可就见,不可屈致,所以我才亲顾茅庐,如一顾不成,我愿三顾。”这句台词表现了陈毅市长尊重人才、求贤若渴的性格特点。

12、下列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迅——《藤野先生》——《朝花夕拾》B、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英国C、斯威夫特——《鲁滨逊漂流记》——“智救星期五” D、鲁智深——《水浒传》——“倒拔垂杨柳”

13、你对下列作家的情况熟悉吗?哪一项说法正确?

A、《孟子》一书,相传是孟子的弟子所作。孟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称。

B、韩愈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和散文成就都很高,在《马说》一文中他慨叹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C、《天上的街市》,作者郭沫若,诗人、学者。他的诗充满奇妙的想像和丰富的联想,代表诗集有《女神》《繁星》。

D、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法国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他的四大悲剧是《李尔王》《哈姆莱特》《威尼斯商人》《罗密欧与朱丽叶》。

1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初唐“四杰”是指杜牧、王勃、骆宾王、王维。

B、普希金,俄国诗人,俄罗斯近代文学的奠基者。

C、茅盾,现代著名作家,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子夜》、中篇小说《林家铺子》。

D、蒲松龄,清代小说家。他的代表作《聊斋志异》是我国古代优秀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1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鲁迅,原名周树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我们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都出自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B、《松树金龟子》的作者法布尔是法国昆虫学家、作家。达尔文赞扬他是“难以效法的观察家”,他以毕生精力写出的《昆虫记》十卷被认为是“科学与诗的完美结合”.C、在古代,“江”指长江,“河”指黄河,今天的“江”“河”则泛指河流。

D、“而立”代称三十岁,“而立之年”指遇事能明辨不疑的年龄;“不惑”代称四十岁,“不惑之年”指有所成就的年龄。

16、下列文学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望岳》《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是唐朝诗人杜甫写的诗。

B、宋濂《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赠序”,有临别赠言的性质。

C、成语“一鼓作气”“扑朔迷离”“黔驴技穷”分别出自于《曹刿论战》《口技》《黔之驴》。

D、福楼拜,法国作家,代表作有《包法利夫人》等。

17、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A、《蒹葭》选自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

B、魏学 伊《核舟记》、林嗣环的《口技》均选自清代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

C、《藤野先生》选自朝花夕拾,《故乡》选自《呐喊》,两篇文章中的“我”都是指鲁迅。

D、《春》《背影》的作者都是朱自清,《谁是最可爱的人》《我的老师》的作者都是魏巍。

18、选出说法有错的一项()

A、《史记》的作者是西汉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司马迁。

B、《陋室铭》中“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丝竹”指奏乐的声音。

C、《故乡》《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D、茅盾的《白杨礼赞》和高尔基的《海燕》都运用了象征手法。

19、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A、《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书,《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

B、《我的叔叔于勒》中的克拉丽丝,《范进中举》中的胡屠户,都和契诃夫笔下的奥楚蔑洛夫一样具有“变色龙”的特点。

C、《紫藤萝瀑布》和《海燕》都是状物抒情的散文,都表达了作者积极向上的健康情怀。

D、《汤姆索亚历险记》《竞选州长》的作者都是美国的马克。吐温,《松鼠》《最后一课》的作者分别是法国的布丰、都德。

20、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醉翁亭记》以“醉”“乐”二字提挈全篇,表达了作者与民间同乐的思想。

B、《紫藤萝瀑布》是一篇构思精巧、情景交融又富有哲理的散文,题目中“瀑布”一词,用比喻手法既描写出紫藤盛开的壮观,又暗示生命长河的伟大。

C、奥楚蔑洛夫是苏联作家契诃夫所著《变色龙》中的主人公,这篇小说紧扣“变”字,刻画了沙皇忠实走狗的丑恶嘴脸,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腐朽。

D、千古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了作者乐观豁达的胸襟和对友人的真挚情谊。

答案:文学常识题

1、D2、B3、C4、D5、A6、C7、C8、A9、A10、D

11、B12、C13、B14、A15、D16、C17、C18、C19、C20、C

第四篇:课外文言文

课外文言文

(一)徐孺子的故事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世说新语•言语》)

1、对本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徐孺子九岁时在月下玩耍的时候,别人指责了他。B、有人告诉徐孺子,月亮里什么也没有。

C、徐孺子告诉别人,人的眼睛里如果没有瞳仁会更明亮。

D、徐孺子没有直接回答提问者的问题,而是将月亮与人的眼睛比较,让提问者更容易明白这个问题的道理,从而通过比较来回答了提问者的问题。

2、请用“∕”给文中画线句断句:(限两处)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二)司马光好学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节选自《三朝名臣言行录》)

1. 本文中概括主旨的句子是:()

A . 用力多者收功远。B . 其所精通乃终身不忘。C .书不可不成诵。D . 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2.请用两个 “/” 给文中划线句断句 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三)王冕僧寺夜读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宋学士文集》)

1. 从本文中可以看出,王冕后来之所以成为著名的画家、诗人,其根本原因是:()A.王冕每天晚上读书直到天亮。

B.王冕幼时读书专心致志,好学不倦,并且达到入迷的程度。这种坚定的志向,顽强的学习精神,是他后来成功的基石。

C.主要是王冕的父亲打了他一顿,让他明白了读书的重要。

D.在狰狞凶恶的佛像前读书时,王冕不敢不读,因为这些佛像会惩罚他。2.请用三个/给 文中划线句断句: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

(四)太祖视察东阁

太祖视事东阁①,天热甚,汗湿衣,左右更衣以进,皆经浣濯②者。参军③宋思颜曰:“主公躬行节俭,真可示法子孙。臣恐今日如此,而后或不然,愿始终如此。”太祖喜曰:“此言甚善。他人能言,或惟及于目前,而不能及于久远。或能及于已然,而不能及于将然。今思颜见我能行于前而虑我不能行于后信能尽忠于我也。”乃赐之币。

(选自《典故纪闻》)

【注释】①:视事东阁:在东阁处理政务。②浣濯:洗涤。③参军:官名。1.对宋思颜谏言的目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A.赞扬太祖躬行节俭 B.表明对太祖的忠心 C.希望太祖始终节俭 D.暗示太祖给予奖赏

2.请用“ /” 给文中划线句断句(限两处):

今思颜见我能行于前而虑我不能行于后信能尽忠于我也

(五)董遇“三余”读书

董遇字季直,性质讷而好学。兴平中,关中扰乱,与兄季中依将军段煨。采稆负贩而常挟持经书投闲习读其兄笑之而遇不改。遇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又善《左氏传》,更为作《朱墨别异》,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书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从学者云:“苦渴无日。” 遇言:“当以„三余‟。” 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三国志》)

1. 对董遇的“必当先读书百遍”这句话理解最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句话是为了启发别人自学的积极性而说的。

B.它的用意是要求人们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用心思考,以达到“其义自见”的目的。C.他很高傲,懒得理会那些向他求教的人。

D.这句话告诉了人们,他自己也是这样读书百遍才学有所成的。2.请用三个“/” 给下列句子断句:

采稆负贩而常挟持经书投闲习读其兄笑之而遇不改

第五篇:课外文言文

【甲】张姓者偶行溪谷,闻崖上有声甚厉。寻途登觇,见巨蛇围如碗,摆扑丛树中,以尾击柳,柳枝崩折。反侧倾跌之状,似有物捉制之,然审视殊无所见,大疑。渐近临之,则一螳螂据顶上,以刺刀攫其首,颠不可去。久之,蛇竟死。视额上革肉,已破裂云

【乙】尝见一蜘蛛布网壁间,离地约二三尺,一大蛇过其下,昂首欲吞蜘蛛,而势稍不及;久之,蛇将行矣,蜘蛛忽悬丝而下,垂身半空,若将追蛇者;蛇怒,复昂首欲吞之,蜘蛛引丝疾上;久之,蛇又将行矣,蜘蛛复悬丝疾下,蛇复昂首待之,蜘蛛仍还守其网,如是者三四次;蛇意稍倦,以首俯地,蜘蛛乘其不备,奋身飙①下,踞蛇之首,抵死不动;蛇狂跳颠掷,以至于死。蜘蛛乃盬②其脑果腹而去。

【注释】①飙:暴风。这里指迅速。②盬(gū):吸饮。

2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5分)

⑴闻崖上有声甚厉 ⑵渐近临之 ⑶久之,蛇竟死

⑷尝见一蜘蛛布网壁间 ⑸蜘蛛乃盬 ②其脑果腹而去

22.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不同意义。(4分)

⑴之 ①反侧倾跌之状 ②蛇复昂首待之

⑵以 ①以刺刀攫其首 ②以首俯地

2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6分)

⑴然审视殊无所见

⑵蜘蛛仍还守其网,如是者三四次

24.甲文中的螳螂和乙文中的蜘蛛是最后是怎样杀死大蛇的?请你分别用文中原话回答。(4分)

25.读了这两则短文后,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答案

21. ⑴听到 ⑵从上往下看 ⑶ 终于 ⑷ 曾经 ⑸离开

22.⑴之 ① 的 ②它,指蜘蛛 ⑵以 ① 用 ②把

23.⑴然而仔细看看,什么也没有看到。

⑵蜘蛛仍然退回在它的网里,像这样有三四次。

24.甲文:螳螂据顶上,以刺刀攫其首,颠不可去。

乙文:蜘蛛乘其不备,奋身飙①下,踞蛇之首,抵死不动。

25.只要以已之长攻敌之短,就能克敌制胜,弱者也可以战胜强者。或:弱有所长,强有所短,弱者要相机而动,善于斗智,就能战胜强敌。

下载初中语文文言文课外阅读集锦(五)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语文文言文课外阅读集锦(五).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课外文言文专题

    课外文言文专题阅读2010上海初三二模专题复习杜刚【奉贤】(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12分)商汤见伊尹①②③昔者汤将往见伊尹,令彭氏之子御。彭氏之子半道而问曰:“君将何之?”汤......

    课外文言文

    (一)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 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我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 蛇成,夺......

    课外文言文(本站推荐)

    课外文言文阅读(A级) (一) 秀才何岳,号畏斋。曾夜行拾得银贰百余两,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令留金也。次早携至拾银处,见一人寻至,问其银数与封识①皆合,遂以还之。其人欲分数金为谢,畏斋......

    文言文课外

    11、崔景偁拜师 余始识景偁于京师,与为友,景偁以兄事余。既数岁,已而北面承贽,请为弟子。余愧谢,不获。且曰:“偁之从先生,非发策决科之谓也。先生不为世俗之文,又不为世俗之人,某则......

    课外文言文

    (一) 治国犹栽树 唐太宗谓侍臣①曰:“往昔初平京师②,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③意犹不足,征求不已,兼东征西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灭亡,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④,惟欲清净,使......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与答案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与答案 (一) 楚人学舟 楚①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②旋疾徐,惟舟师之是听。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遽谢舟师,椎③鼓径进,亟④犯......

    课外文言文强化训练

    强化训练 (一)包拯 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拯立朝刚,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

    课外文言文短文之二

    课外文言文短文之二·译文 18. 杀身成仁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②,小人穷斯滥矣④。”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