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手术室消毒灭菌质量检测与医院感染控制分析
手术室消毒灭菌质量检测与医院感染控制分析
【摘 要】目的:研究手术室消毒灭菌质量检测的意义,减少医院感染概率。方法:根据相关规定对手术室进行消毒灭菌检测,同时分析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这些患者的感染情况。结果:由于强化手术室消毒灭菌检测,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2011年的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消毒物品、灭菌物品、手术室空气的合格率都远远高于2010年。2010年和2011年手术室消毒灭菌检测合格率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手术室感染得到了有效控制,2011年的感染率低于2010年。2010年和2011年医院感染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消毒灭菌质量检测具有很大的意义,能够有效减少医院感染率。
【关键词】手术室消毒灭菌;质量检测;医院感染;控制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04-7484(2014)04-2588-02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的研究对象都是2010年-2011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这些患者的最大年龄为69岁,最小年龄为18岁,男女患者比例接近。2011年的患者和2010年患者的一般资料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手术室消毒灭菌的质量检测,要结合《消毒技术规范》进行科学检测。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的诊断要结合《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进行科学诊断[1]。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使用SPSS12.0软件包处理数据,使用t进行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由于强化手术室消毒灭菌检测,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2011年的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消毒物品、灭菌物品、手术室空气的合格率都远远高于2010年。表1为手术室消毒灭菌检测合格率对比。2010年和2011年手术室消毒灭菌检测合格率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由于强化手术室消毒灭菌检测,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手术室感染得到了有效控制,2011年的感染率低于2010年。表2为手术切口感染率对比。2010年和2011年医院感染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
手术室的空气对于手术切口有很大的影响,资料显示,空气的浮游菌介于700CFU/m3-1800CFU/m3时,就会使患者的感染率大大增加。因此手术室的消毒灭菌工作意义非常重大。在手术室中,手术之前的一个小时内就开始使用消毒机进行消毒,在手术结束两个小时候才能停止消毒[2]。另外,手术室的人员流动对于患者的伤口感染也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手术室中要严格控制人员的流动。需要注意的是,污染手术和无菌手术要严格进行分室,另外,每天都需要专门的清洁人员清洁手术室的卫生。对于手术室的机器设备的消毒一定要严格,确保没有有机物如粘液、蛋白质、血块、油污、脓的残留,否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消毒灭菌效果,不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医生或护理人员在接触患者的伤口之前,一定要先进行消毒灭菌工作,特别是手部,并且要严格遵守操作制度[3]。而且要确保患者的引流顺畅,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及时将患者的引流管拔掉。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手术部位,减少切口感染率。
在本次研究中,由于强化手术室消毒灭菌检测,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2011年的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消毒物品、灭菌物品、手术室空气的合格率都远远高于2010年。2010年和2011年手术室消毒灭菌检测合格率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由于强化手术室消毒灭菌检测,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手术室感染得到了有效控制,2011年的手术感染率低于2010年。2010年和2011年医院感染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手术室消毒灭菌质量检测具有很大的意义,能够有效减少医院感染率[4]。
参考文献:
[1]尹立吾.手术室器械消毒灭菌方法及包装选择与管理[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3,5(03):555-556.[2]姚小红,黄秀良.手术室消毒灭菌监测与医院感染控制[J].中医药导报,2010,4(04):366-367.[3]吴清香,丁小容,刘远新,杨君,胡永超.门诊手术室消毒灭菌质量监测与管理[J].护理学杂志,2010,5(04):957-958.[4]王宗升,刘金淑,韩全乡,宗自库,常慧峰,付辉,王菁.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效果评价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4(03):347-348.
第二篇: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及消毒与隔离工作制度[范文]
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及消毒与隔离工作制度
1.建筑布局和设施管理
⑴医院手术部(室)应当具备与医院等级、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场所、设施、仪器设备、药品、手术器械、相关医疗用品和技术力量,保障手术工作安全、及时、有效地开展。
医院手术部(室)应当具备与医院等级、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场所、设施、仪器设备、药品、手术器械、相关医疗用品和技术力量,保障手术工作安全、及时、有效地开展。
功能分区应当包括:无菌物品储存区;医护人员刷手区;患者手术区域;污物处理区域。各区标志明确,设专用通道,区域之间有实际屏障,避免交叉污染。
洁净手术部的建筑布局、基本配备、净化标准和用房分级等应当符合《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50333—2002》的标准
⑵手术室的门在手术过程中应当关闭,尽量减少人员的出入。
⑶手术部的物品应分别采取有效的净化流程,各通道应符合功能流程。⑷手术部的净化空调系统应当在手术前30分钟开启,手术部清洁工作应在每天手术结束后。
⑸各级手术间应设置感应式自动推拉门,并设有自动延时关闭设置,室内温度宜22—25℃,湿度以40c-60%为宜。手术间的门,除物品及人员通过时均应关闭。
2.人员管理
⑴在手术部的工作人员和实施手术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⑵进入手术部清洁区内的人员应当更换手术部专用的产尘少的工作服。手术人员不能戴首饰、耳饰、擦亮甲油或戴假指甲,不允许有自己的衣服外露。外出人员及时更换鞋、衣。
⑶实施手术刷手的人员,刷手后只能触及无菌物品和无菌区域。刷手方法和消毒剂详见《医院消毒技术规范》。
⑷穿好无菌手术衣的医务人员限制在无菌区域活动。
⑸手术结束后,医务人员脱下的手术衣、手套、口罩等物品应当放人指定位置后,方可离开手术室。
⑹参观人员应佩戴标识,由专人领至指定位置。人数控制在2-4人。⑺手术室工作人员患有上呼吸道疾病或皮肤病(如痈、疖)时一律不准进人手术间。
⑻手术病人进入手术部,必须更衣、戴帽、换鞋,接送病人采用双车法。3.消毒隔离工作制度
⑴手术室实施标准预防并根据疾病传播途径采取接触、空气、飞沫的隔离预防措施。非触摸式洗手设施,严格手卫生管理。洗手刷或海绵块、擦手毛巾一人一用一灭菌。
⑵手术间物品摆放整齐,保持清洁无尘、无血迹。私人物品或书报一律不准携入,严禁在手术间内做敷料。因抢救借出的物品,一律经消毒处理后方可放回原处。
⑶手术过程中应严格控制血液、体液的污染扩散,一旦污染,立即实施控制措施。⑶术后污染的器具应送消毒供应中心按《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中器械清洗、消毒、灭菌程序处理后备用。
⑷手术中对病人做好手术护理记录,若发生清洁切口感染情况,协同相关科室及医院感染控制科分析感染原因,及时纠正。
⑸接送病人手术平车应用交换车,并保持清洁,平车上的铺单要防水、防渗,一人一换。
⑹手术室用房的墙体表面、地面和各种设施、仪器设备的表面,应当在每日开始手术前和手术结束后进行湿式擦拭方法的清洁、消毒,墙体表面的擦拭高度为2.0-2.5m。未经清洁、消毒的手术间不得连续使用。
⑺不同区域及不同手术用房的清洁、用于清洁、消毒的拖布、抹布应当是不易掉纤维的织物材料。
⑻手术室应当选用环保型中、高效化学消毒剂,根据消毒灭菌效果监测资料选择有效的消毒剂,周期性更换,避免长期使用一种消毒剂导致微生物的耐药性。
⑼手术使用的无菌医疗器械和敷料等用品应当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①手术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以及各种敷料必须达到无菌,无菌物品应当存放于无菌物品储存区域。
②一次性使用的无菌医疗器械、器具不得重复使用。
③医务人员使用无菌物品和器械时,应当检查外包装的完整性和灭菌有效日期,包装不合格或者超过灭菌有效期限的物品或肉眼可见污垢的器械、敷料和物品不得使用。
④获准进入手术室的新设备或者因手术需要外带的仪器、设备,使用前必须对其进检查,应按手术器械的性能、用途做好清洗、消毒、灭菌工作后方可使用。⑤进人手术室无菌区和清洁区域的物品、药品,应当拆除其外包装后进行存放,设施、设备应当进行表面的清洁处理。
⑥手术室工作人员应掌握器械清洗、消毒相关知识。
⑦连台手术需重新按照外科手术刷手法刷手后再进行下一台的手术。⑧在无菌区内只允许使用无菌物品,若对物品的无菌性有怀疑,应当视其为污染;在手术者背后传递器械、用物;坠落在手术床边缘以下或者手术器械台平面以下的器械、物品应当视为污染。
⑨术后的废弃物管理应当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有关规定进行分类、处理。
4.备注
其他管理要求参考《医院手术室管理规范》 附 Ⅰ 感染性手术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1.术前
(1)已知具有感染或传染性的手术患者,手术医师应在手术通知单上注明感染性疾病名称。
(2)感染性手术应安排在感染性手术专用手术间内实施,条件受限时则应安排在当日最后—台。
(3)患有空气或飞沫传播疾病的手术患者应戴外科口罩实施转运。
(4)医务人员应在遵循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病原菌的传播途径遵循相应隔离技术标准操作规程。若为甲类传染病患者,手术人员在日常手术着装外应加穿抗湿的防护服;若为空气传播疾病的患者,手术人员应戴呼吸防护面具(如N95口罩),若可能发生体液暴露,应穿抗湿防护服和鞋套,戴防护面罩。2.术中
(1)凡参加手术人员进入手术间后不得随意外出,手术间外应配备1名巡回护士,以便传递短缺物品。
(2)术中应保持手术间房门关闭。(3)严禁参观手术。3.术后
(l)传染性疾病或感染性疾病手术用的物品、仪器等进行单独终末消毒。(2)传染病人的体液、洗液必须经消毒处理后废弃。
(3)手术中使用的物品使用清洁包布集中打包,由手术间外护士使用清洁污衣袋收。注明感染性标志后,由相关部门按照相应标准操作规程处理。
(4)可重复使用的污染器械、器具和物品集中处理。(5)普通手术间:医务人员在手术间按照规定脱卸防护用品。4.环境清洁
(1)空气:普通手术间动态空气净化器应继续开启至少30分钟。
(2)物体表面:清洁消毒人员应按照相应隔离标准规程的相关要求做好个人防护,先使用清水擦拭各种物体表面,再次擦拭使用相应浓度的消毒剂擦拭,保留30分钟后再使用清洁抹布清除残留消毒剂。
⑶地面:无明显污染时,及时进行清洁消毒处理;被血液体液污染时,还应去除污染物后,及时清洁消毒。当天手术完毕后,应对手术间进行及时的清洁消毒处理。
附 Ⅱ
接台手术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1.物品(1)标本:由专人使用清洁的容器或标本袋运送至标本间。
(2)废弃物:将分类收集的固体废弃物,通过污染走廊或采取隔离转移措施,运送到污物间;将液体废弃物通过专用池直接倒人下水道(有完善污水处理系统的医院),或者消毒后倒人下水道。每日清洁消毒容器。
(3)医疗器械: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应集中处理。
(4)手术床单位:立即拆卸床单、被套等织物,置于抗湿污物袋内,通过污染走廊或采取隔离转移措施,运出手术间。手术床、床栏等没有明确污染时,清洁消毒可;被血液体液污染时,还应去除污染后再清洁消毒。
(5)仪器表面:如呼吸机、监护仪、输液泵、微量注射泵等,尤其是频繁接触的仪器表面如按钮、操作面板等,应用75%乙醇擦拭或按照仪器使用说明要求进行保洁、消毒处理。
(6)常用诊疗用品:如听诊器、血压计等,没有明显污染时,清洁消毒即可;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应去除污染物后,及时清洁消毒。
2.地面
无明显污染时,及时进行清洁消毒处理;被血液体液污染时,还应去除污染物后,及时清洁消毒。
3.人员
(1)手术人员应在手术间脱掉手套、手术衣,非接台手术人员洗手后方可离开手术室;接台手术人员应重新进行外科手消毒,再按要求更衣、戴外科手套。
(2)接台麻醉师和巡回护士等应重新洗手,根据需要戴手套。
(3)口罩:手术人员应戴一次性使用外科口罩,必要时带一次性使用防护口罩、防护面罩,口罩潮湿或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应及时更换。4.空气
普通手术室:有人情况下应使用对人体无毒无害且可连续消毒的方法,无人情况下可使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
5.清洁用具
(1)不同区域的清洁用具专区专用,用后专池或专室清洗、消毒、晾干。(2)抹布应做到每清洁一个单位一清洗,不得一块抹布连续擦拭两个不同的医疗表面。
(3)每个拖布清洁面积不宜超过20m2,清洁过程中应随时清洗拖布或更换清洁的拖布,不得一把拖布连续擦拭两个不同的手术间。
(4)清洁与感染手术室用洁具应分室分池清洗。
第三篇: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与管理
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与管理
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的有效方法,以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方法:从手术室环境、手术物品、无菌技术的管理,健全医院与手术室感染管理组织、学习医院感染知识,提高控制医院感染意识等进行管理。结果:加强医院手术室管理是提高医疗安全、防止医院感染的重要保证。结论:实施手术室科学化管理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手术室;感染控制;管理
手术室是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之一,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点科室,它担负着对患者进行手术和急危重患者的抢救任务[1],因此,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手术患者的预后及医疗效果,为了有效地控制手术室感染,我们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操作程序,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健全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组织
手术室成立由感管办负责人、护士长、监测员组成的医院感染小组,主要负责手术室的微生物监测、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及平时手术室感染工作督促,定期检查,并就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措施。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学习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及各项规章制度(手术室一般制度、卫生制度、参观制度、门卫制度、消毒制度、洗手制度),根据卫生部制定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要求,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率。在全面普及医院感染知识的同时,要加强对监控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管理者首先要得到正确、规范化的培训后才能正确指导、监督、管理他人的工作,监控工作专人负责。手术室环境管理
3.1 建立合理手术室布局
我院手术室有6个手术间,1间百级净化间、1间隔离手术间。手术间被内外走廊所包绕,手术室布局合理,符合洁、污分开的要求,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天花板、墙壁、地面无裂隙,表面光滑,有良好的排水系统,便于清洗和消毒。特殊感染手术特殊处理。
3.2 严格控制进入手术区人员
限制参观人数,除参加手术的医护麻醉人员及有关人员外,其他人员一概不准入内,手术过程中关闭手术间前后门,尽量减少人员走动。患上呼吸道感染、面部、颈部、手部感染者不可进入手术室。手术医生应认真做好术前准备,不得在术前参加换药。凡进入手术室人员,应按规定更换手术室所备衣、裤、口罩、鞋、帽。
3.3 手术室空气消毒
手术室术后及每日必须进行清洁卫生消毒,每日常规臭氧消毒2次,每次60min,连台手术之间消毒0.5~1h;手术室内物品应摆放整齐,保持清洁无灰尘、无血迹,避免不必要移动;严禁在手术间制作敷料或整理包布;每日清洁空调过滤板1次。各手术间的拖把、抹布应固定两套使用,用后以消毒液清洗,减少拖把、抹布的污染。手术室采用垂直或水平层流净化手术间空气,每月做空气培养1次,使其菌落数控制在≤200CFU/m3。
3.4 防止室外细菌进入
接送手术患者的平车、被褥是手术室的重要污染源,尤其车轮更是细菌传播的载体。患者进入手术室必须使用手术交换车,以保持手术间的洁净度,防止污染源的传播。手术交换车所用物品,用后应及时更换,每日手术前用清洁巾进行湿式擦拭。手术结束后车上所有物品进行更换,并用0.2%过氧乙酸或500mg/ml有效氯消毒液进行擦拭。
3.5 手术室卫生清扫的要求
手术间地面及所用的各种物品,应经常保持清洁整齐,每日手术前用清洁巾进行湿式擦拭手术间窗台、地面、无影灯、敷料桌、托盘、输液架、手术床及走廊地面等。每月卫生后做空气培养监测。手术室净化空调系统的清扫应在运行中进行,清扫工作结束后净化空调系统要继续进行,一般不短于该洁净室自净时间。手术物品管理
4.1 手术器械
手术器械的清洗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在引起医院感染的诸多因素中,通过医疗器械作为传播媒介的报道已屡见不鲜[2]。凡进入体腔的所有手术器械、医疗用品每次使用前必须灭菌。其方法首选压力蒸汽灭菌,它具有高效、快速、方便、经济、安全等诸多优点。灭菌前必须彻底清洗以降低有机物或生物负荷,提高灭菌效果。对于不能耐温、耐湿的物品首选环氧乙烷,到目前为止环氧乙烷是最有效的低湿灭菌的方法,用于橡胶类、塑料类、显微器械、腹腔镜、膀胱镜、纤维肠镜等高危险度手术用品。
4.2 一次性医疗用品
手术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液、排泄液是医院感染的主要传染源,是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主要措施之一,采用一次性医疗用品、卫生用品可有效地控制医源性感染,因此我院手术室已大量使用一次性物品。(1)加强一次性物品使用前的检查:使用前查看一次性灭菌物品,核对产品名称、型号规格、制造厂名、产品商标、无菌有效期、生产批号等。(2)严格落实一次性物品的回收制度:为了防止一次性医疗用品重复使用及流入社会,有效预防和控制医疗废物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产生危害[3,4]我院依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制定了严格的一次性物品的回收管理制度及措施。加强用后处理是防止回收重复使用的关键,用后毁形处理是行之有效的措施[5]。
4.3 手术间物品
进入手术间的物品,必须拆除外包装,擦拭洁净方可进入。无菌技术管理
5.1 手术人员手的消毒
洗手消毒是控制医院感染最重要措施之一,手术人员要严格执行有效地手卫生制度,接触患者前后均要洗手用消毒剂洗手,必要时戴一次性手套,定期监测,保证工作人员手指带菌数<5CFU/cm2。
5.2 台上护士严格无菌操作
严格查对手术器械、敷料的消毒灭菌日期及有效期。严格刷手、穿手术衣、戴手套,术中严格无菌操作。
5.3 台下护士监督无菌操作
严格限制手术室人员数量,监督无菌操作,发现污染,应立即更换。
5.4 隔离手术严格终末消毒
患者手术通知单上应注明感染情况,严格隔离术后器械及物品消毒,标本应盛放在单独的容器中,手术间严格终末消毒。
总之,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水平是手术室工作质量的体现,手术室的合理设计与布局、手术物品的消毒隔离与监测、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是控制手术室医院感染的关键。为此,要控制手术感染,最重要的是建立健全一整套手术室科学管理系统和管理对策,实施手术室科学化管理,确保手术室安全,防止医院感染发生。
参考文献:
[1] 宋
烽,王建荣.手机室护理管理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10.(7)
[2] 毕重秀,孙淑珍.医院感染的细菌学监测及相关因素分析.中华医院感染血杂志,2010.11
[4] 倪晓平,蔡一华等.医疗固体废物处置方法探讨与研究.[5] 周海波,周海鸥.医疗废弃物的处理.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12(6)
第四篇: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规范
手术部(室)医院感染控制规范
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医院手术部(室)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原则、环境管理、人员管理、设备物品管理等。
本规范适用于各级各类医院,设置手术部(室)的其它医疗机构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时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规范。
GB 50333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 GBl59122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GB/T l4295空气过滤器 GB/Tl 3554高效空气过滤器 GB 50591洁净室施工及验收规范
WS 310.2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二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 WS 310.3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三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 WS/T 313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YY/0469医用外科口罩技术要求
YY压0506.2病人、医护人员和器械用手术单、手术衣和洁净服第2部分:性能要求和性能水平
GB l9083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
DB ll/408.2007医院洁净手术部污染控制规范 GBl9193—2003疫源地消毒总则
医院手术部(室)管理规范(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消毒技术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术部(室)管理规范(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消毒技术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3.1手术部(室)
由手术间及其辅助用房组成,承担医院手术服务的独立部门。3.2手术间 进行各类手术操作的场所。3.3洁净手术间
设置空气净化系统,达到GB50333标准的区域。3.4负压手术间
设独立空调净化系统,室内空气静压低于相邻相通环境空气静压,实施污染手术的区域。3.5一般手术间
未设置空气净化系统,采用其它消毒方法,使空气达到我国GBl59122要求的区域。3.6限制区
为维持手术区域较高的卫生洁净程度,对人流、物流的进入进行严格限制的区域,包括手术间、刷手区和无菌物品存放间等。3.7半限制区
为维持手术区域一定的卫生洁净程度,对人流、物流进行限制的区域,包括术前准备间、器械间和麻醉恢复间。3.8非限制区
一般指无特殊洁净度要求的工作区域,包括办公区、休息区、更衣区和患者准备区(间)。3.9空气过滤器
以机械阻挡、阻隔(如网、孔)方式将空气中的微粒(无生命和有生命)截留在滤料上的装置称为空气过滤器。3.10粗效空气过滤器
按GB/Tl4295规定的方法检验,对粒径≥2um微粒一次通过的计数效率≥50%,初阻力≤50Pa的过滤器为I型粗效过滤器、20%≤计数效率<50%的为II型粗效过滤器:标准人工尘计重效率≥50%的过滤器为III型粗效过滤器、<50%的过滤器是Ⅳ型粗效过滤器。3.11中效空气过滤器
按GB/Tl4295规定的方法检验,对粒径≥0.5μm微粒的一次通过的计数效率<70%的过滤器为中效过滤器。其中60%≤计数效率<70%的过滤器为中效I型过滤器,40%≤计数效率<60%而≥40%的过滤器为中效II型滤器,20%≤计数效率<40%的过滤器为中效III型过滤器。3.12高中效空气过滤器
按GB/T l4295规定的方法检验,对粒径≥0.5um的微粒,70%S计数效率<95%的过滤器。
3.13亚高效空气过滤器
按《空气过滤器》(GB/T l4295)规定的方法检验,对粒径≥0.5um的微粒,95%≤计数效率<于99.9%的过滤器。3.14高效空气过滤器
额定通过风量下,钠焰法效率在99.9%-99.999%之间,初阻力在190-250 Pa之间的过滤器。3.15重复使用医疗用品
指经过彻底清洁、消毒、灭菌后仍能在手术部(室)安全使用的医疗用品。3.16手术植入物
任何借助外科手术,全部或部分进入人体组织或腔道中,手术过程结束后留在体内,或部分留在体内之30天的物品称为手术植入物。3.17重复使用外科器械
指外科手术中用于进行切、割、钻、锯、抓、刮、钳、抽、夹或类似操作,不连接其它有源器械,通过清洗、消毒、灭菌后重复使用的器械。3.18外科洗手
手术人员用肥皂(皂液)在流动水下借助毛刷或直接用手消毒剂去除手部及手臂皮肤污垢和大部分暂居菌的过程。3.19外科手消毒剂
用于外科手术前手部皮肤消毒,以减少手部皮肤暂居菌和常居菌的消毒液,如乙醇、异丙醇、氯已定和碘伏等,包括免洗型和非免洗型。3.20洁净度
洁净环境内单位体积空气中含大于和等于某一粒径的悬浮粒子的允许统计数。3.21洁净区
空气洁净度达到规定等级的室内区域。3.22手术衣
针对外科手术无菌要求而设计的专用服装。其性能要求应符合YY/T0506.2的规定。3.23刷手服
进行外科无菌手术前刷手时所穿着的专用洁净服装。3.24个人防护设备
医护人员用于保护自身免受患者有潜在感染风险的血液、体液或组织暴露的专用服装或设备,包括手套、口罩、防水围裙、防水袖套、iIii罩、眼罩和具备换气装置的个人防护装詈。3.25备皮
使用剪刀或专用备皮器去除手术区毛发的操作。3.26备皮器
一次性使用或可重复使用刀头的电动备皮装置。3.27备皮要素
采取不损伤皮肤的脱毛方法,不宜使用剃须刀备皮,备皮时间应尽可能接近手术开始时间。3.28气溶胶
指液态或固态微粒在空气中的悬浮体。
4.手术部(室)控制感染原则
4.1手术部(室)建筑布局应符合国家的相关标准,满足手术部污染控制的要求,有条件的医院可设负压(隔离)手术间。
4.2根据手术部(室)洁净等级与感染的风险合理安排手术的区域与台次,有条件的医院关节置换、器官移植、神经外科、心脏外科和眼科等手术宜在特别洁净手术间进行。
4.3手术部(室)应建立医务人员感染控制基本知识岗前培训制度、手术人员手卫生制度、感染手术的管理制度、医护人员职业安全制度、(室)外来器械管理制度等预防医院感染制度,手术部(室)清洁消毒隔离制度、手术部参见附录A。
5.环境污梁控制
5.1建筑与布局的要求
5.1.1手术部(室)应独立成区,与临床手术科室相邻,与放射科、病理科、消毒供应中心、血库等部门问路径便捷,出入路线应符合洁污分开、医患分开的原则。5.1.2根据环境卫生清洁等级,手术部(室)应分为限制区、半限制区和非限制区。5.1.3医院根据规模、性质、任务需求可设置一般手术部(室)和(或)洁净手术部(室)。
5.1.4每个手术间应设1张手术台。
5.1.5应设置外科洗手设施,洗手设施应符合WS/T313要求。5.1.6手术部(室)应具有维持围手术期患者体温的基本设施。5.1.7一般手术部(室)要求
5.1.7.1墙面应平整,应采用防潮、防霉、不积尘、不产尘、耐腐蚀、易清洁的材料。墙面下部的踢脚应与地面成一整体,踢脚与地面交界的阴角应做成R≥30mm的圆角,墙体交界处的阴角应成小圆角。
5.1.7.2地面应平整、防水采用耐磨、耐腐蚀、易清洁、浅色材料,做防水,不应有开放的地漏。
5.1.7.3吊顶不应采用多缝的石膏板。5.1.7.4门窗密闭性好,不应随意开启。
5.1.8洁净手术间的建筑设施应符合GB 50333要求。
5.1.9负压手术间应位于手术部(室)的一端,自成区域并设缓冲间。5.2物体表面的清洁和消毒 5.2.1应采取湿式清洁消毒方法。
5.2.2清洁消毒用品应选择不易掉纤维的织物,不同区域宜有明确标识、分开使用,用后清洗消毒并干燥存放。5.2.3每天清晨应对所有手术间环境进行清洁。
5.2.4手术间所有物体表面,如无影灯、麻醉机、输液架、器械牛、地面等宜用清水擦拭,并在手术开始前至少30分钟完成。
5.2.5手术中尽量避免血液、体液污染手术台周边物体表面、地面及设备,发生可见污染或疑似污染时应及时进行清洁消毒。
5.2.6每台手术后应对手术台及周边至少1-1.5米范围的物体表面进行清洁消毒。
5.2.7全天手术结束后应对手术间地面和物体表面进行清洁消毒。5.2.8每周应对手术间地面和物体表面进行清洁消毒,参见附录B。
5.2.9克雅病、气性坏疽、呼吸道传染病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性疾病患者手术结束后,应按GBl9193要求进行终末消毒,一般手术间通风时间不少于30分钟;洁净手术间自净时间不少于30分钟。5.3空气的污染控制
5.3.1手术进行中手术间的门应保持关闭状态。
5.3.2有外窗的一般手术间每天手术结束后,可采用自然通风换气,通风后进行物体表面清洁消毒,也可采用卫生主管部门批准的空气消毒装置。
5.3.3一般手术间空调系统的新风口与回风口应采取防止管道污染的有效措施。5.3.4洁净手术间各功能区域的空气净化系统应独立设置。
5.3.5洁净手术间空气净化系统的回风口应设低阻中效或中效以上过滤设备。5.3.6空气净化系统的送风末端装置应有阻漏功能,实现零泄漏。不宜使用非阻隔式净化装詈。
5.3.7负压手术间应采用独立空气净化系统,新风口和排风口间距离不少于l0米,应采用零泄漏负压高效的排风设备。
5.3.8负压手术间内宜配备专门控制、收集、过滤、排放气溶胶和外科烟雾的装置。
5.3.9洁净手术间空气净化系统的日常管理
5.3.9.1洁净手术间空气净化系统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应由专业技术人员负责。5.3.9.2空气处理机组的普通送风口应每月检查、清洁。当送风末端出风面被污损时应及时更换。
5.3.9.3当测压孔或微压计显示的压差达到需更换的设定参数时,应更换过滤器。
5.3.9.4非自动清洁的初效滤网应2天清洗一次并无肉眼可见的毛絮等附着物。5.3.9.5每天术前应记录洁净手术间的静压差、风速、温度、湿度。
5.3.9.6每天第一台手术前30分钟空气净化装置应当正常开启,环境参数应达到GB 50333要求。
5.3.9.7连台手术,按5.2.7的要求进行物体表面清洁消毒,间隔时间不少于30分钟。5.3.9.8全天手术结束并进行清洁消毒后,空气净化系统需继续运行30分钟。5.3.9.9空气净化装置应在有效期内使用,按生产厂家的说明进行维护并定期更换,污染后及时更换。
5.3.9.10负压手术间使用后,参见附录E进行处理。
6.人员管理
6.1人员管理
6.1.1手术部(室)人员配备应符合卫生部有关规定。
6.1.2医护人员、工勤人员应定期接受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的培训并进行考核。
6.1.3应限制与手术无关人员的出入,进入限制区的非手术人员应按照人员流动路线要求,在限制范围内活动。
6.1.4洁净手术间应在满足手术基本需要的情况下严格控制人数。
6.1.5患有急性上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皮肤疖肿、皮肤渗出性损伤等处于感染期的医务人员不得进入手术部(室)的限制区。
6.1.6参加手术人员在实施手术前应做好个人的清洁。6.1.7手术中避免人员频繁走动、高声喧哗。6.1.8手术中不应随意出入手术间。6.1.9参观人员管理
6.1.9.1参观人员及临时需要进入限制区的人员应在获得手术部(室)管理者批准后由接待人员引导进入,不应任意互串手术间。
6.l.9.2参观人员与术者距离应在750px以上,高度不应超过1250px,参观人数每手术间不应超过3人。6.2人员着装要求
6.2.1工作人员进入手术部(室),应更换手术部(室)提供的专用刷手服、鞋帽、外科口罩等;服装面料应符合舒适、透气、阻水、薄厚适中、纤维不易脱落、不起静电的要求,每日更换,污染后及时更换。
6.2.2参与手术人员更衣前应摘除耳环、戒指、手镯等饰物,不宜化妆。6.2.3刷手服上衣应系入裤装内,手术帽应遮盖全部头发及发迹,口罩应完全遮住口鼻。
6.2.4不宜穿着手术裙。
6.2.5手术部(室)专用鞋应能遮盖足面,保持清洁干燥,每日清洁消毒,污染后及时更换。
6.2.6离开手术部(室)时应将手术衣、刷手服、鞋帽、口罩脱下并置于指定位置。6.3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
6.3.1应配备防止血液、体液渗透、喷溅的手术衣、防护眼镜、面罩及全遮盖式手术帽等防护用品。6.3.2手术人员使用的口罩,应符合YY/0469的要求,进行空气传播性疾病患者的手术,如开放性肺结核,或产生气溶胶及大量烟雾的手术时,应佩戴一次性医用防护口罩并符合GBl9083的要求。
6.3.3医务人员应定期体检及做必要的免疫接种。
6.3.4手术中可能发生大量血液、体液暴露时应穿着防渗透的手术衣,佩戴防护眼镜或面罩等。
6.3.5医务人员参加感染手术后,应沐浴并重新更换刷手服,再进行下一台手术。6.3.6手术部(室)应提供安全的手术器械、注射器具及其它安全辅助工具。6.3.7医务人员应熟练掌握各种穿刺方法及锐利器械的操作方法,遵守操作规程,防止刺伤自己或他人。
6.3.1传递锐器时应采用间接传递法或中立区传递法。
6.3.7.2注射器用后不应手执针帽回套,需回帽时可借助工具或单手操作。6.3.7.3组装拆卸锐器时应借助工具,避免徒手操作。6.3.7.4实施骨科等手术时应戴双层手套或专用手套。
6.3.7.5每个手术间应备有小型利器盒,使用后的利器应及时放入利器盒中。6.4手术患者管理
6.4.1择期手术患者术前应沐浴,清洁手术部位,更换清洁患者服。6.4.2只有当毛发影响手术部位操作时才需要备皮。
6.4.3备皮宜在当日临近手术开始前,选择安全的备皮器,在病房或手术部(室)限制区外【患者准备区(间)】进行。
6.4.4急诊或有开放伤口的患者,应先简单清洁污渍、血迹、渗出物,遮盖伤口后再进入手术部(室)限制区。
7.无菌技术操作管理
7.1无菌区范围
7.1.1无菌巾铺好后的器械台及手术台上方视为无菌区。
7.1.2术者手术衣前面(腰以上、肩以下、腋前线前),以及手至肘上3寸以下视为无菌区,手术中如怀疑无菌区域有污染应加盖无菌单。7.2无菌器械台的铺设
7.2.1铺无菌器械台前,操作者按要求着装洗手,选择宽敞、明亮的位置,确定器械车清洁干燥。
7.2.2按WS310.3的要求检查各种无菌包,同时将包外标识留存或记录于手术中护理记录单上;对可疑污染或灭菌不合格的器械、敷料包不应使用,并标记后退回消毒供应中心。
7.2.3敷料包第一层,应由器械护士按无菌技术操作方法打开,第二层使用无菌持物钳打开,不可跨越无菌区。7.2.4无菌器械台宜使用性能要求符合w/T 0506.2相关规定的单层阻菌隔水无菌单;若使用普通无菌单则应铺置4层以上。铺置时应确保无菌单四周下垂750px以上,距地面500px以上,无菌单潮湿后应视为污染。
7.2.5铺设无菌器械台应尽量接近手术开始时间,超过4小时未用应视为污染需重新更换。无菌物品应在最接近手术使用的时间打开。
7.2.6最后一层无菌单的铺设,应由穿戴好手术衣和无菌手套的医护人员完成。7.2.7手术器械、器具与用品应一人一用一灭菌,无菌持物钳及容器超过4小时应视为污染需重新更换。
7.2.8麻醉及术中用药应盛放于专用治疗盘内,一人一用一灭菌。7.3操作管理
7.3.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和外科手消毒制度。
7.3.2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后,手臂应保持在胸前,高不过肩、低不过腰,双手不可交叉放于腋下。
7.3.3手术区皮肤消毒以手术切口为中心向外500px,由内向外、由上到下。7.3.4铺巾应能保证覆盖患者身体全部,长与宽都应超过手术床750px以上,距地面500px以上。
7.3.5铺巾顺序应以手术切口为中心,遵循先下后上、先相对污染后相对清洁、先操作者远端后近端的原则。无菌单一旦铺好不可移动,必须移动时只能由内向外。
7.3.6器械护士传递无菌单时,应手持单角向内翻转遮住手背。
7.3.7术者各项操作应面向无菌区域,需调换位置时应采取背对背方式进行。当患者体位变动时,应重新消毒、铺设无菌单。
7.3.8手术过程中需更换手术衣时,应先脱手术衣再脱手套。更换手套前,应先进行手消毒。
7.3.9一次性无菌物品使用前应检查外包装质量、灭菌日期,以无菌方式打开后用无菌持物钳夹取放入无菌区内,不应将物品倾倒或翻扣在无菌台上。7.3.10手术中对无菌物品的安全性有疑问时,应及时进行更换。7.3.11取无菌溶液时,严格无菌操作,打开后应一次用完。
7.4器械管理
7.4.1传递无菌器械时应避开术野,在无菌区内传递,禁止术者自行拿取或从背后传递。
7.4.2术中应及时擦净器械上的血迹及粘染物,保持器械台干燥。
7.4.3接触过与外界相通的空腔脏器或其他污染部位的器械、物品视为污染,应单独放置。
8.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 8.1预防手术切口感染的抗菌药物应按手术类别、指征及可能引起手术部位感染的致病菌选择使用。
8.2除非必要,避免使用新的广谱抗菌药,推荐使用相对窄谱的抗菌药。8.3不宜使用糖肽类抗菌药物作为常规外科预防用药。
8.4使用品种、剂量参考最新的《临床抗菌药物使用指南》或医院抗菌药物管理委员会建议。
8.5清洁手术宜在术前0.5-2小时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如果手术时间>3小时,或失血量>1500ml,可在术中给予第2剂,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和手术结束后4小时。
8.6常规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时间不应超过24小时。
8.7明确携带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患者,施行心胸外科手术或骨科手术的围术期,可鼻内局部用药。
8.8如需在有静脉通路的肢体的近心端用止血带,预防用抗菌药物应在止血带充气之前输注完毕。
8.9剖宫产手术的抗菌药物初始剂量应在脐带夹闭后立即给予。
9.仪器设备管理
9.1手术部(室)使用的仪器设备应由厂家提供有效的消毒灭菌方法。
9.2仪器设备应去除外包装、彻底清洁后方可进入手术部(室),每次使用前应检查调试并彻底清洁擦拭或消毒,参见附录C。9.3 C型臂主机及显示器均应在手术间内。
9.4显微镜、C型臂等术中跨越无菌区使用的设备,跨越无菌区部分应使用无菌罩,术中污染时应及时清洁消毒并覆以无菌巾。
9.5直接与患者接触的设备管路及附件用后应严格按照WS310.2清洗消毒。9.6喉镜与喉罩的消毒处理应按生产厂家提供的方法达到高水平消毒。
10.物品管理
10.1手术所用物品应由手术部(室)管理。
10.2无菌物品应存放于手术部(室)限制区,存放有效期应符合WS310.2的规定。灭菌物品与其它物品应分开放置,按照消毒灭菌有效期的先后顺序依次摆放和使用。一次性使用物品应在限制区外去除外层包装,储存在手术部(室)的限制区域。1O.3应有专人检查无菌物品的有效期限,超过有效期限的灭菌物品需按WS310.2规定重新处理。
10.4一次性使用的无菌物品(含植入物)应为取得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产品,并一次性使用。
10.5无菌物品一人一用,手术开始后,摆放到各手术台上的无菌物品不应与其他手术交叉使用。10.6重复使用的物品应根据材质、特性和不同的灭菌方法,选择适合的包装材料,按WS310.2规定清洗消毒和灭菌。
10.7重复使用的布类物品,使用后应装入防渗漏的污衣袋中送洗衣部清洗消毒。
11.手术器械管理
11.1手术器械清洗、消毒、打包、灭菌应遵循WS310.2的规定。
11.2外来医疗器械应由专人接收、清点,遵守WS310.2标准清洗,消毒灭菌后方可使用。使用后按WS310.2规定清洗消毒后方可送出。
11.3精密手术器械和不耐热手术器械的处理应遵循生产厂家提供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并符合国家相关要求,参见附录D。
11.4小型快速灭菌器不应作为手术器械的常规灭菌方法,器械不慎掉落且无法获得其它备用器械时可选择该方法。
12.消毒剂管理
12.1手术部(室)所使用的消毒剂应取得卫生部消毒产品卫生许可批件,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12.2消毒剂的使用范围应与卫生部消毒产品卫生许可批件的适用范围一致,使用方法应参考产品说明书,专人配置。使用中的消毒剂按《消毒技术规范》中的要求进行有效浓度的监测并记录。
12.3消毒剂应设专人管理、领取、摆放,并应与其他药品分开放置。12.4消毒剂的保存应根据生产厂家说明书要求,选择适宜的位置、环境、温湿度等。
13.医疗废物管理
13.1医疗废物的处理应遵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相关规定进行分类、密闭运送及暂存,相关登记保存3年。
13.2医疗废物应由专用通道或其它封闭隔离方式运送。
13.3病理废物应与其它医疗废物分别装入防渗透的医疗废物袋,并按要求标识。13.4具备污水集中处理系统的医院,液体废物可直接排放;无污水集中处理系统的医院,应按《传染病疫源地消毒卫生标准》进行处理。
14.环境卫生学监测
14.1一般手术部(室)环境常规监测
14.1.1每日晨由专人监测手术部(室)温度、相对湿度并记录。
14.1.2术前(包括接台手术)由专人检查(目测)限制区内(手术部(室)、辅助间、内走廊)环境,包括地面、台面、墙壁是否清洁有序。
14.1.3每周由专人监测手术部(室)空调装置的进风口、回风口的清洁状态并记录。14.1.4每季度对空气卫生学效果按25%进行抽测,有问题随时监测,监测方法遵照《消毒技术规范》。
14.1.5定期对空气消毒设备的现场消毒效果进行检测。14.2一般手术部(室)环境专项监测
14.2.1如果怀疑术后患者感染与手术室环境相关,宜使用浮游菌撞击法进行手术部(室)空气细菌菌落总数监测,采样点参见附录E。
14.2.2空气消毒设备与空调设备检修或更换后,应按照GBl59122的要求进行手术部(室)静态空气细菌菌落总数监测。14.3洁净手术部(室)环境常规监测
14.3.1洁净手术部(室)在建设完工后应按照GB50333标准进行工程验收。14.3.2洁净手术部(室)的空气净化系统宜开展日常监测,至少每l.2年进行环境污染控制指标的综合性能评价。
14.3.3在综合性能检测时,应对过滤器及其安装边框的泄漏及密闭性按GB50591的要求进行检测。
14.3.4空气净化器卫生学指标监测应在物体表面擦拭消毒后,室内空气消毒前进行。
14.3.5宜定期对手术部(室)进行沉降菌或浮游菌的动态抽测,至少在一年内抽测完毕,方法参见附录E。
14.3.6每日晨由专人监测手术部(室)温度、相对湿度、静压差,并记录。14.3.7每日术前(包括接台手术)由专人监测(目测)限制区内(手术部(室)、辅助间、洁净走廊)环境,包括地面、台面和墙壁是否清洁,物品设备是否有序。14.3.8每周由专人监测手术部(室)空气净化装置的回风口栅栏、网面、管道内壁的清洁度并记录。
14.3.9每月对非洁净区局部空气净化装置送、回风口设备进行清洁状况的检查。14.3.10每年由有资质的工程质检部门对洁净手术部(室)的空气净化系统进行综合性能检测。
14.4洁净手术部(室)环境专项监测
14.4.1如果怀疑术后患者感染与手术室环境相关,应使用浮游菌撞击法进行手术部(室)动态空气细菌菌落总数监测。动态浮游菌撞击法细菌菌落总数采样,应选择不少于3个手术进程进行采样,采样点数应符合附录E图
1、表l的规定。14.4.2净化设备检修或更换后,应按附录E使用沉降法进行手术部(室)静态空气细菌菌落总数监测,标准参照GB50333中表3.0.3,采样方法参照GBl59122中附录A2(暴露时间应为30min)。
14.5物体表面监测,如果怀疑术后患者感染与手术室环境相关时应按照GBl59122方法对手术部(室)的物体表面进行监测。14.6医务人员手卫生监测 14.6.I每月应对手术医护人员进行手卫生效果的抽测,抽测人数应不少于日平均手术量医沪人员总数的l/10。
14.6.2监测方法应按照WS/T313方法进行。
第五篇:加强手术室管理控制医院感染
加强手术室管理控制医院感染 王涵
云南省巧家县人民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 654600 【摘要】目的: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减少各种感染的危险因素,搞好手术室的院感工作,使各项管理措施得到认真落实,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从手术室的环境要求、医护人员无菌技术、物品管理、手卫生、组织建设、院感监控、学习院感知识等进行管理。结果:加强手术室管理是提高医疗安全、控制医院感染的主要保证。结论:对手术室实施科学化管理是控制医院感染的主要途径。【关键词】 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管理
手术室是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点部门,担负着全院手术的开展及各种危急重症的抢救。因此,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手术患者的预后及治疗效果。为了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我院对手术室采取了一系列控制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介绍如下: 1.健全医院感染管理三级网络组织
医院实行三级网络管理,我院成立了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下的感控科及科室院感管理小组。手术室成立了由麻醉科主任任组长、护士长任副组长、一名质控医生和一名质控护士为组员的感染管理小组。该小组承担检查各种与手术室医院感染相关的制度的执行情况,各级医护人员的无菌技术操作,检查、督促、定期院感监控及院感知识培训等职责[1],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措施。2.对手术室的环境要求
2.1 手术室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宽敞、整齐、安静、清洁、光线充足,室温保持在22-26℃,相对湿度以50%-60%为宜,应有冷暖调节设备,地面、墙壁和天花板无裂隙、表面光滑,便于清洁消毒。门应宽大、无门槛、便于平车进出,走廊宽度应不少于2.5m,便于平车运转及避免来往人员碰撞。布局合理,符合洁污分开的原则,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尽量做到隔离,避免交叉感染。严格划分限制区、半限制区和非限制区。区域间标识明显。
2.2 手术室入口管理在工作人员出入口处设专人负责管理,严格控制入室人员限制参观人数,除与手术相关的人员外,其他人员一律不得进入手术间。入室人员应遵守手术室的管理制度,按规定更换鞋子、洗手衣、裤、戴好口罩、帽子。患上呼吸道感染、面、颈、手部感染者不可进入手术室。术中应关闭所有门窗减少人员走动。病员出入口处,护士在此核查病人后更换对接车将病人推进相应手术间。
2.3 加强手术室的清洁卫生手术室应采用湿式清扫、拖、擦。手术间随时保持清洁、整齐、干燥,每日应清洁整理,常规用空气消毒机或紫外线灯进行消毒,每日一次,每次消毒时间为2小时。如有手术,术后应进行常规清洁,整理用物至固定位置,常规空气消毒2小时后备用。连台手术间常规消毒1小时。每周对手术室大清洁一次,包括地面、门窗、无影灯、手术床、设备、操作台等,不留死角。每室的抺布、拖布固定专用,并有明确标识,用后用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清洗后凉干备用。每日应对平车进行清洁,车轮及车身用含1000 mg/L有效氯消毒液擦拭。3.加强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除医院定期举行的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外,科室内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学习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如《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手卫生规范》等及各项规章制度,如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外科洗手制度等,有针对性的提高医护人员院感理论水平,强化控感意识,并能正确运用于实际工作中,从而有效地达到控制医院感染的目的。同时,加强对感控小组的培训,在日常工作中能正确地督促、检查、指导各项院感工作的落实情况,提高他们对医院感染的危险性和控制医院感染重要性的认识[2]。4.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控制医院感染 4.1严格把好门关、衣关、鞋帽、口罩关。
4.2手术间分无菌手术间、一般手术间、感染手术间,根据手术类别分别进入手术间,器械护士在摆放物品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手术者在手术过程中应注意无菌观念,巡回护士监督手术医生、器械护士无菌操作,发现或疑似污染,应立即采取措施。4.3无菌包应分开放置,无菌物品应放在无菌物品存放间的物柜内或物架上,无菌消毒包要符合要求,每包内外放化学指示剂以检测灭菌效果,并分别放在无菌物品存放柜内,整齐、定位、标识明显,注明品名、消毒日期、责任者,消毒灭菌有效期不超过一周,定期检查。过期或污染、受潮应重新灭菌,无菌储槽关闭应严密,有效期为一周。一经打开的消毒包在24小时内有效。尽量采用小包装。
4.4所有手术室器械、医疗用品及接触患者的用品都要一用一灭菌,对耐高温、耐湿的器械及物品用高压蒸汽灭菌,尽量不用化学消毒剂浸泡,若使用消毒剂浸泡需对曱肝、乙肝病毒均有效,浸泡消毒器械时要严格掌握有效浓度和浸泡时间,器械要洗净擦干,轴节要全部打开,并完全浸泡,在盒盖上注明有效使用时间,持物钳浸泡应要求一钳一罐配套,消毒液为持物钳轴节上1/3处,所有浸泡方盘、持物钳及容器均应每周灭菌消毒一次,并更换消毒液。若使用干罐,在无污染状态下一人一用,4小时内有效。进入手术室的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符合要求,在消毒、灭菌的有效期内使用,严禁重复使用。要专柜存放,专人管理[3]。
4.5各种注射最好使用一次性用具,要求做到一人一针一药一筒一消毒,静脉注射用的压脉带用后清洗干净再用消毒液浸泡后清洗擦 干备用。
4.6手术人员手卫生洗手、手消毒是外科手术最重要的环节,也是降低医院感染最可行、最重要的环节。参加手术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洗手制度,确保消毒液的浓度和刷手时间,本院制订了外科手洗手、手消毒操作流程图,贴在刷手间墙上,便于参加手术人员和新人员学习。每月不定期作细菌培养一次,包括空气、物体表面、消毒后的物品、刷手后的手卫生等,以监测消毒效果。
总之,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是工作重点,体现手术室工作质量,而合理的手术室布局、流程、消毒隔离措施的严格执行、各级人员规范的无菌技术操作、定期细菌学监测是控制院感的关键。健全的院感管理网络及科学管理对策,恰能确保手术安全,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参考文献:
[1]张萍,胡安伟,张莉.实用医院感染管理与质量控制.山东大学出版社,2011:17-19.[2] 苏迅,任兴华,李晓梅.加强护理管理工作预防医院感染[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10):1246.[3]扈玥,柯娜.加强供应室质量管理预防医院感染[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3):629-630.作者简介:王涵(1970.11),女,云南巧家人,中专,现任主管护师 工作单位巧家县人民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
邮寄地址 654600 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白鹤滩镇花园社区北街19号
电话 *** [收稿日期:2014-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