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侵害民警权益案件的特点、危害、产生原因及维权途径

时间:2019-05-13 03:57: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目前侵害民警权益案件的特点、危害、产生原因及维权途径》,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目前侵害民警权益案件的特点、危害、产生原因及维权途径》。

第一篇:目前侵害民警权益案件的特点、危害、产生原因及维权途径

目前侵害民警权益案件的特点、危害、产生原因及维权途径

近几年,民警正当执法权益被侵害案件(以下简称侵权案件)常见诸报端,袭警、暴力抗法、诬告陷害等侵害公安民警执法权益的问题时有发生,今年“上海闸北袭警案”、“新疆喀什袭警案”令海内外一片哗然。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治安形势和日益繁重警务活动,公安民警尤其是基层一线民警所面临的各种风险、所承受的各种压力是难以想象的。如何保障警察的生命安全,维护人民警察的正当执法权益,成为了一个无法回避的严肃课题。

侵权案件的特点及主要危害

侵权案件的特点:

1、暴力袭警案件呈高发态势。从发案类型看,暴力袭警案均占侵权案件占绝大多数。

2、一线民警是易受侵害对象。从发案特点来看,侵权案件大都发生在值班接处警、执行勤务、抓捕违法犯罪嫌疑人等执法过程之中,被侵害的民警基本都是交警、巡警、派出所等一线执法民警。

侵权案件的主要危害:

1、损害当事民警的人身权利。侵权案件,尤其是暴力袭警案接连发生,直接损害了民警的生命健康权和人格名誉权。

2、影响警队战斗力。侵权行为直接冲击民警思想,降低从警荣誉感,影响执法的积极性。尽管维权委的心理辅导师会对当事民警进行心理辅导,减轻侵权行为对民警的思想冲击,但一些侵害行为仍难免在民警心理产生负面影响。

3、损害公安机关的执法权威和执法效果。侵权行为频发,损害的是法律的尊严和权威,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破坏的是社会的公共秩序,妨害的是国家机关对社会的正常管理。

4、影响法治社会建设。每一个社会都应该有也必然有它不容挑战的权威,法治社会中的权威就是法律,代表国家执法的公安机关民警受到侵害,使法律无法正常实施,法律的权威将受到质疑,社会公众的“从众心理”可能使侵权行为泛化,法治社会的基础受到破坏。

侵害民警权益案件产生的原因

现阶段社会矛盾凸显,公安执法压力陡增。随着改革开放深入,社会利益主体多元化和利益诉求多样化进一步加深,各类社会矛盾日益显现出来。承担着大量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职能的公安机关,必然成为各类社会矛盾聚集的焦点。重庆社科院社会学所孙元明研究员指出,警察的工作性质决定了警察处于各种社会矛盾的前沿,个别群众把对社会的不满转嫁到警察身上,把对政府、执法机关的积怨发泄在警察身上。

工作机制不完善,维权工作难度大。一方面,民警执法执勤工作细则不足。《人民警察法》赋予公安民警的十四项职责,不仅可以对不法行为人采取强制措施,而且在紧急情况下可以使用警械武器。但是,法律法规过于笼统,缺乏必要的操作细则可操作性不强,致使民警不敢大胆执法执勤。现实中,有枪不敢使、有权不敢用、有劲不敢使的现象比较突出,易造成不应有的损害。另一方面,维权案件办理机制欠缺。侵权案件一般都是由侵权行为地的公安机关办理,办案单位往往又是被侵害民警所在的单位。这种情形下,被处罚人难免对案件的合法性、合理性、公正性产生质疑,增加了社会不和谐的因素。

现行法律规定不完善,侵权行为打击力度不足。作为公安“根本大法”的《人民警察法》,对民警执法权益保护规定偏重于权利宣告性质“受法律保护”,对侵害的法律后果无特别规定。对侵权行为的打击适用《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这些散见于单行法的规定内容单一,不配套,衔接不够,更为重要的是,《刑法》关于妨害公务罪的规定认定的条件比较严格且刑期较短,对侵害民警正当执法权益的行为惩罚力度不够,缺乏应有的威慑力。2005年5月27日,在我市打击“两抢一盗”的专项行动中,南头分局执勤民警杜某被人故意冲卡男子撞伤,致杜某右腿两处开放性骨折,股骨、肱骨多处骨折以及左前后交叉韧带、内外侧副韧带断裂。犯罪嫌疑人因故意伤害(轻伤)获刑18个月。民警因伤致残基本丧失运动能力,犯罪嫌疑人得到的惩戒却难令人信服。

新闻舆论的不当影响,正确的执法意识和维权观念有待确立。近年来,新闻媒体为引起“眼球效应”,增强事件的轰动效果,刻意宣传报导民警违法违纪的事件,甚至在一些民事纠纷中故意突出“警察”身份。另外,在执法对象不接受执法结果时,一些民警无原则地迁就、忍让不断向其敬礼、说好话,甚至鞠躬。一些新闻报导将此作为民警文明执法的标志大加宣扬,不但误导公众“警察可以打”,而且使民警错误认为“被打应当忍”。民警在遇到不法侵害时,既不敢果断行使现场处置权,也不敢正当行使自己的防卫权,致使侵害行为发生或影响扩大。

加强维权工作的主要途径

维护民警正当执法权益,就是要保障人民警察依法行使法律赋予的职责和权限。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做好民警维权工作:

领导重视是关键。民警维权工作是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协调各类社会资源共同做好维权工作,没有党委政府及公安机关领导的支持,维权工作必将孱弱无力。因此,维权机构必须积极争取党政机关领导对维权工作的支持,形成完善协调的维权工作机制和氛围。

制度建设是保障。将工作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形成制度,建立和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报告备案机制。凡发生民警在执法中遇到不法侵害和暴力伤害的案(事)件,当事民警或单位向有关领导报告的同时及时向110和警务督察队报告,警务督察队进行登记备案;处警联动机制。建立由110统一指挥调度,督察、治安、刑侦、交警等各警种密切配合的对正在发生的侵害民警执法权益案(事)件紧急出警处警联动机制;慰问探视机制。民警执法中遭受不法侵害受伤的,维权部门领导亲自探望,以示关怀;奖励宣传机制。对在执法过程中遭遇侵害受伤的民警要大张旗鼓地宣传他们的事迹,以弘扬正气,鼓舞士气,对事迹突出的,该奖励的一定要顶格奖励、奖励到位;挂牌督办机制。对发生的严重侵害民警执法权益的案件,要实行挂牌督办,对案件的侦破、处理进行全程监督;沟通协调机制。对在法律上为受侵害的民警提供援助和支持。要加强与检察院、法院的协调沟通,及时通报情况,从严惩处暴力袭警案件,以保护民警的执法权益。

教育培训是基础。首先,要加大民警的教育培训力度,练好内功,坚决根除特权思想,切实做到执法为民。其次,要加强体能和业务培训,学习法律知识,提高接处警能力和技巧、盘查和抓捕的方法和技能,学会做群众工作,做到能正确评估现场事态的发展趋势,既严格执法,又灵活处置。再次,在执法中正确理解和贯彻人性化执法理念。执法活动要从尊重人、教育人、服务人的角度出发,但“人性化”不是无原则地牵就,对那些胆敢袭警的违法犯罪分子,民警在执法时决不能手软,维护法律的严肃性、执法的权威性。最后,要提高民警主动维权的意识和技能。民警在保证自身执法执勤合法规范的前提下,遇到不法侵害时,积极主动地维护好自身权益。例如,遇到突发生的侵权案件,未随身携带专门的取证设备,可使用手机的摄像功能取证,震慑违法行为人,为打击提供证据支持。

立法保护是根本。现行法律规定严重的袭警行为适用《刑法》妨害公务罪、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的规定。但是,从法理上分析,妨害公务罪所侵犯的是简单客体,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公务活动的权利,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侵害的是普通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利,而袭警行为侵犯的是复杂客体,既侵犯了警察的生命、健康权利,同时又侵犯了警察代表国家依法执行职务公务活动的权利。单纯以妨碍公务罪或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对袭警行为进行处理,无法体现被侵害客体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显然缺乏足够的法律威慑力。公安机关应当积极争取社会各界支持,建议立法机关修订《刑法》,增设“袭警罪”,对于侵犯民警人身权、生命权及损毁武器警械、警用装备的行为处以刑罚,凸现人民警察的特殊执法身份与地位,加大对不法分子的震慑作用。

规范管理是核心。做好维权工作,公安机关必须练好内功,规范内部管理。抓管理,充分体现“严格就是关爱”。将严格执法、公正执法与敢于运用执法权协调起来,不仅要搞执法执勤“守则”,更要搞“细则”,规范执法语言、程序和动作。对警察在执法中使用武器、警械和其他强制性手段、以及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制定详细的、可操作的明文规定,对人民警察出警、巡逻盘查时应携带的警械武器加以规定,对询问、盘查时的用语、程序、战术等加以规范,对拒不听从民警指令、民警有权采取相应措施的情形加以明确。抓规范,制定专门的《办理袭警案件规定》,严格维权案件办理程序,加大对维权案件办理的监督力度。侵权案件相对与一般的治安或者刑事案件,影响更大、受关注度更高,处理不当将会引起更为严重的后果。所以,此类案件应当有一套特别的办理程序。《办理袭警案件规定》拟明确侵权案件的办理机关及部门、重大案件办理的监督机制、对行为人处罚前的审核审批程序等,提高了案件的办理质量,使被处罚人和社会公众更加信服,增强了公安机关打击的权威性。同时,支持受害民警对侵权行为人提起损害赔偿诉讼,要求其承担袭警行为的民事赔偿责任,不能让民警或者公安机关为袭警行为“买单”。

保护预防是首选。做好维权工作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必须紧抓维权工作中的软硬件建设,做好侵权行为的预防。抓硬件,为一线民警配备足够执勤防护装备,提高自身防护能力。加大经费投入力度,为基层一线民警配齐单警装备,配发防弹背心和钢盔等防护装备。同时做好民警配戴装备的监督工作,提高民警提高自身防护能力的自觉性。抓软件,在主要的执法执勤场所及公安机关内部的办案场所安装视频监控设备。侵害民警执法权益行为常具有突发性,事后调查取证的困难非常大,应该从日常工作入手,做好预防和打击侵权行为的准备。经过三年的“三基”工程建设,我市的视频监控设备已基本覆盖了全市主要的公共场所及公安机关内部,形成了保护民警执法工作的屏障。

宣传教育是重点。做好维权工作,必须加强宣传教育,增强群众的法治意识,促使群众主动配合民警的执法活动,着力抓好警察公共关系建设,强化警民关系,争取公众对公安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减少民警受侮辱和伤害的事件发生。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定期公布典型侵权案件的发生和查处情况,加强与社会公众的沟通交流。在重大或者敏感的维权案件办理过程中,利用新闻发布的形式,及时将案件的真实情况及办理过程告知公众,避免对案件情况的猜测,影响公安机关的声誉。落实正名制度,民警被污告陷害后,向外界发布事件真相,为公安机关和民警“正名”,使恶意投诉人受到舆论和道德的谴责,起到教育、警示和震慑作用。开展“警营开放日”活动。由于公安工作的特有的“神秘感”决定了一些群众对公安机关和公安民警不了解,可以通过“警营开放日”等活动载体,加强与广大群众的沟通和联系,对群众开展法制教育,提高群众法律意识,努力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树立起警察在公众中的良好形象,赢得公众的理解和支持。

第二篇:当前民警执法权益受侵害的原因及对策

【 文献号 】1-11444

【报刊名称】政法学刊

【主办单位】广东警官学院

【ISSN号】10093745

【CN号】441007

【卷 期 号】200503

【出版日期】200506

【标题】当前民警执法权益受侵害的原因及对策

【作者】欧阳洁慧,连扬达

【作者简介】欧阳洁慧(1977-),女,广东警官学院科研处研究实习员,从事科研管理研究;连扬达(1972-),男,广东省公安厅警务督察处民警,从事督察制度研究。

【内容摘要】民警执法权益受到冲击和侵害的现象日益突显,其危害性不容忽视。警察是执法者,维护法律的尊严和依法办事是警察的天职,但同时也是应当受到保护的特殊群体。在工作实践中,我们应当根据其现状、危害性和根源,认真研究如何建立健全民警执法权益保障机制。

【关 键 词】民警/执法权益/保障

【分 类 号】D035.31

【分 类 名】公安管理学

【正文】近年来,民警在执勤中,受到不法侵害的问题日益突出。如何切实加强保障、维护民警的执法权益,已成为当前公安机关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民警执法权益受侵害的现状和危害性

民警执法权益,是指公安机关人民警察依法执行公务权以及与之相应的生命健康权、名誉权、休息权、劳动保障和报酬权以及抚恤优待权等权利的总称。当前民警执法权益受侵害的情形主要有:一是不法分子进行恶意造谣、侮辱、诽谤、投诉举报民警;二是不法分子使用暴力攻击、谩骂侮辱、恐吓威胁等方法阻碍民警依法履行职责、行使职权;三是一些地方领导指令民警越权参与非警务活动;四是民警的工作任务重,精神压力大,休息权、健康权受到侵害;五是政府财政措据,公安业务经费紧张,警务装备不足,民警的工资福利待遇偏低,工资、津贴以及医疗、保险、抚恤费被拖欠;六是民警执行公务,依法使用武器警械、强制措施过程中违法犯罪嫌疑人出现意外事件,却被错误纪律处分甚至被定罪判刑、赔偿经济损失,或者执法中存在违反法定程序、义务和纪律问题,依法理应予以一般纪律处分,却被加重为定罪判刑等。

笔者认为,当前民警执法权益受侵害的危害性主要表现在:一是阻碍、破坏公安机关及其民警依法履行职责、行使职权,损害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的执法权威性,影响警民关系以至党群关系;二是直接损害当事民警的生命健康、经济收益、精神名誉等权益;三是受侵害的民警如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助保障,将严重挫伤民警的积极性,个别民警甚至因此出现“工作是领导的,饭碗是自己的;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消极想法和作法。

二、当前民警执法权益受侵害的原因

笔者根据实践调查研究和查阅大量相关文献资料,对当前民警执法权益受侵害的主要原因归纳如下:

(一)从社会环境因素上看,当前社会整体法制水平不高、个别不法分子借机报复闹事。二十一世纪头20年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

明蓬勃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也面临着大量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和问题,时刻考验着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当前我国社会整体的法制水平还不高,一些群众一巳遇到自己利益受损时就直接采用暴力、谩骂等违法方式阻碍民警执法,而其他群众则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袖手旁观;一些人受到处理打击后利用控告、申诉渠道报复民警。

(二)从自身客观因素上看,警察的职业特性起了很大的决定作用。“国家安危,公安系于一半。”作为社会治安一线力量,民警在查处违法犯罪活动、处置群体性事件过程中本着“可顺不可激”原则,必然会受到一些攻击,不仅事中要承受从精神到肉体上的侵害甚至付出宝贵的生命,而且事后往往为了顾全大局还要忍辱负重。

(三)从自身主观因素上看,公安队伍数量庞大,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执法为民思想观念淡薄,依法执法和依法维护自身执法权益的能力不强。一是执法没有严格的标准和规范的程序。民警在执法过程中,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采取什么形式去做,做到什么程度等都是模糊的,往往直接导致了执法的随意性,表现为想当然办事。二是执法执勤行为不规范。这其中包括执法者主体资格的规范性问题和行为本身的规范性问题,主要表现在:一部分具备执法主体资格的民警素质低,加上训练不足,实战技能不强而不能胜任执法工作,另一部分不具备执法主体资格的人员擅自违法参与执法和不按法定程序执法。三是受“熟人社会”中的“人情风”、“关系网”、“财色关”影响,一些民警不敢、不愿、不能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存在乱罚款、乱收费、乱摊派、刑讯逼供、滥用强制措施、滥用武器警械、执法不公、不作为等与民争利、有法不依、执法犯法等行为,既侵害了群众权益,又严重影响公安机关的形象。由于我们的民警自身未能熟练掌握运用法律、执法不规范所引起,或者出于时间、精力、人力以及人情、关系等因素考虑,放弃追究侵害人的法律责任。四是一些民警法治意识不强,不懂、不愿、不能依法维权,甚至图一时之快,采取“合理不合法”的手段“以恶制恶”。五是个别公安机关领导和民警消极应对依法从严治警方针,为避免工作出悸⑹艽恚纱唷奥矸拍?山、刀枪入库”,执法执勤时不配发、不领用武器警械,留下安全隐患。六是近年来,一些涉警案件被不负责任的新闻媒体或个人通过报刊、互联网等途径传播、热炒之后,使警察个人和公安机关的形象受损,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警察与公众的良性互动。

(四)从管理体制上看,警察的权责不明确、不具体,尤其是警察职能不清晰。正因为如此,导致一些地方党政领导指令民警越权参与非警务活动。一些地方领导在处理计划生育、房屋拆迁、催交公粮等“老大难”问题时往往想到“要枪杆子撑腰壮胆”,指令民警超越职权参与非警务活动,使一些民警因此被追究责任。

(五)从经济因素上看,受经济条件所限,民警的装备配备以及工资福利待遇保障不足。当前多数地方财政还很难按照警务工作的需要,全面保障公安机关的装备配备,甚至拖欠民警的工资津贴。

(六)从保障环节上看,既有内部保障环节上的不足,也有外部保障环节上的不足。一是一些公安机关领导思想上存在模糊认识,重视、协调不足;政工、法制、纪检监察、警务督察等管理保障部门职能作用发挥不足,缺乏协调作战,保障乏力。二是一些部门对公安工作重监督轻保障,重处理轻保障。个别部门和领导在查处涉警问题上,存在先人为主思想,层层批转,层层加码,从严处理有余,保障保护不足。个别新闻媒体出于追求轰动效应、迎合部分读者猎奇心理等

因素考虑,未经深入调查就草率见报,甚至以讹传讹。不少基层民警反映,干工作不怕流汗流血,不怕薪酬低薄,不怕家人误会、朋友讥笑,怕的就是听到“投诉你”,怕的就是各个上级部门没完没了的调查,怕的就是“身正影斜”。

(七)从法律保障上看,现行法律保障机制较薄弱,可操作性不强。一是从刑法上看,对侵害民警执法权益的犯罪行为主要依照第二百七十七条“妨害公务罪”定罪量刑,但该罪对侵害对象的规定十分严格,而且只是把公安民警等同于一般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没有考虑到警察工作的特殊性和危险性而给予特别保护。二是从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上看,对违法者的处罚也偏轻,震慑、保障功能不强。三是从人民警察法上看,虽然第三十三条明确规定:“人民警察对超越法律、法规规定的人民警察职责范围的指令,有权拒绝执行,并同时向上级机关报告”;第三十七条规定“人民警察的经费,按照事权划分原则,分别列人中央和地方的财政预算。”以及其他的警务保障条款。但俗话说:“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能够指令越权参与非警务活动的,当然是公安机关和民警在人财物上的“衣食父母”,在目前缺乏其他相应法律保障的情形下,要使公安机关和民警没有后顾之忧地去执行这条规定,往往只是成为了立法者的一个良好愿望和长远目标。四是从公安机关督察条例及其实施办法等内部监督法规、制度上看,侧重于建立健全对违法违纪民警的查处工作机制,缺乏对民警的人事救济、心理保健等制度的探索,保护、支持民警依法维权的保障措施不多。

三、健全民警执法权益保障机制的对策

依法行政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社会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标志,也是对公安机关的法律要求。因此,从自身角度看,保障和维护民警执法权益的根本途径在于提高自身素质,依法行政,依法执法,依法维权。

第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增强程序意识,树立执法为民观念,是保障和维护民警执法权益的政治保障。政治思想工作是我党、我军在艰难困苦环境下克敌致胜的一个法宝。但当前部分民警的大局意识、政治意识、忧患意识、群众意识和法治意识不强,对政治学习教育活动抱着应付走过场甚至抵触的态度。因此,公安机关必须结合当前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风细雨地做好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广大民警牢固树立“立警为公、执法为民”观念,营造学法、守法、用法环境,打造和谐稳定的队伍。

第二,学法、懂法、守法、用法,依法执法、依法维权是保障和维护民警执法权益的法律保障。古语说得好,“正人先正己。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执法者,民警如果不依法执法,又如何能让老百姓守法?连自己的权益都不能依法维护,又如何能维护好老百姓的权益?近年来公安机关积极开展警务公开、警务规范化建设、大练兵活动等一系列固本强基工程,有效地提高了“四个能力”,下一步必须继续深化、提高,在规范警务活动、提高民警依法执法能力上下功夫。广大民警要树立起“依法执法”的法治观念和“只有维护好自己的权益才能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的权益”的维权观念,认真学法、守法、用法,严格按照法律和工作规范要求执法,并对侵害自己执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坚决依照法律途径,追究侵权者的行政、刑事法律责任和索赔经济损失、恢复名誉。有关公安机关和部门领导要大力支持民警运用法律武器维权,促进我国法治建设进程。

第三,加强公安经费保障和社会救助力度,适当提高民警的经济待遇是保障和维护民警执法权益的物质保障。积极探索改进公安经费保障的新机制,争取按照“高于地方,略低于军队”的原则,保障公安经费,改善警务装备,提高民警

待遇。近年来,党和政府加大了对公安机关的资金投入和扶持力度,如广东省成立了“广东省民警医疗救助基金会”、上海市开设了因公负伤民警快速救治的“绿色通道”,抚恤公安英烈和救助、医治伤残民警。这是贯彻科学发展观,“以警为本”的暖心工程,必将极大增强警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第四,加强协调沟通,增强合力,建立健全公安机关内部维权保障工作机制是保障和维护民警执法权益的组织保障。一是建立快速联动反应机制,各部门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一巳发生民警执法权益受侵害情况,上级部门及时协调指挥后续警力支援,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民警受到伤害;治安、刑侦、督察部门及时做好固定证据工作,事后加大检查督促力度,确保把违法犯罪者绳之以法;宣传部门及时宣传报道,澄清事实;政工、财务部门及时探望慰问,医疗保险、评功授奖,落实从优待警措施;法制部门提供法律支持,指导如何用足用好相关法律。如上海市公安局大力支持“警告民”,仅2000年就有3名民警通过民事诉讼向侵权者成功索赔人身伤害赔偿金。二是积极探索新路子,建立健全保障、维护民警执法权益工作机制。如借鉴澳门警方做法,民警受侵权或很可能遭受侵权情况下,及时向“ 110”报告,由督察部门进行现场督察维权;自2000年以来,上海、江苏、浙江、云南、宁夏、深圳等省市成立广民警权益保护委员会,其中深圳市公安局还落实了编制、人员,在政治部综合处成立了警察权益保障科。第五,建立健全警察职业心理辅导制度,增强民警心理健康现状是保障和维护民警执法权益的精神保障。民警心理健康问题已经越来越得到重视。今年初,公安部开通了全国民警心理咨询网站;广东省公安厅早在2004年初就聘请境内外专家成立了“广东省民警心理健康专家顾问组”,组建了全省公安机关民警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网络,受到了基层民警的欢迎。各地应依托公安院校师资优势,积极举办民警心理健康讲座,建立民警心理服务培训中心,开设心理咨询服务热线、网站,主动为广大民警尤其是遭遇重大变故或重大突发事件的民警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增强民警的自我调节能力和心理健康。

第六,加强警察公共关系工作,改善警民关系是保障和维护民警执法权益的社会保障。当前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离我们的期望还有一段距离,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一些公安机关对涉警的片面、失实新闻报道反应迟钝,没有及时澄清事实、追究相关媒体和当事人的法律责任,群众难以全面了解支持公安工作,甚至因误解而站到了对立面。因此,公安机关必须坚持“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原则,在加强正规化建设的同时,建立警察与公众的良性互动机制,大力加强警察公共关系工作,进一步密切警民关系,积极创造一个良好的执法环境。一是广泛宣传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的职权和工作程序,减少和消除社会公众的误解和偏见;二是及时“曝光”侵害民警执法权益的典型案例,教育群众,震慑不法分子;三是加强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密切关注新闻报道尤其是互联网动态,及时通报警情动态,澄清事实,维护警队良好形象。

第七,加强制度建设,积极推动维权立法是保障和维护民警执法权益的长远之策。近年来,社会各界日益关注民警执法权益问题,建议在刑法中增加“袭警罪”罪名和制订人民警察权益保障法。为早日实现这个目标,公安机关必须先行一步,积极调研。探索保障、维护民警执法权益的新方法、新路子,及时总结经验做法,建立健全内部保障和维护民警执法权益的工作规范和制度,确保已经得到现行法律确认的民警权利得到全面保障和维护,并积极推动修改、完善现有警察法律和制订特别保护法律的立法程序,通过立法进一步明确民警应有的权利,为维护和保障民警的执法权益提供最有力的法律保护。

【参考文献】

[1]周忠伟,李小强论警察权益的基本内客[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4)

[2]罗长斌新时期公安的执法保障机制待完善m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3)

[3]耿连海警察权益保护[M]北京。群众出版社,2004

[4]杜立战试论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权益保护[m].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02,(5)

[5]何小蓓,吴钧试论警察与公众良性互动机制之构建m政法学刊,2004,(5)

[6]金诚袭警行为研究[J]公安研究,2005,(【责任编辑】马睿

1)

第三篇:民警与违法者产生冲突的特点、原因和对策

交通警察作为公安机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维护道路交通和治安秩序,打击车匪路霸,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重任。同时,交通民警也是与群众接触最多的警种之一,其一言一行直接关系到公安队伍整体形象,特别是身处一线的路面执勤民警每天与交通参与者打交道,纠正和查处违章行为频繁。但处罚者与被处罚者之间往往存在着心理上的对抗,并由此引发语

言或行为上的冲突,这种冲突虽然发生在少数执勤民警与违法者之间,但如果处置不当势必影响警察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结合公安工作实际本人就民警与交通违法者之间产生冲突的特点、原因和对策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执勤民警与违法者之间产生冲突的特点

1、规模小,时间短。这种冲突通常发生在执勤民警和违反交通法规的当事人或乘车人之间,一般在几分钟或几十分钟内结束,同时在交通干线公路和交通要道上,易引来群众围观。

2、冲突程度易升级。处罚者与被处罚者开始是语言的冲突,但被处罚者往往片面强调已方原因或威胁或引诱,希望执勤民警不予处罚,或从轻处罚,在要求得不到满足后进而上升为对民警进行辱骂或殴打。

3、具有突发性。执法者和违法者事先往往都没有心理准备,违法者在瞬间为逃避处罚而产生错误想法,导致过激行为产生。

4、不满情绪易扩散。冲突结束后,双方对抗心理一时难以随之消失,部分违法当事人会将这种心理转移和扩大,形成对交警乃至整个公安交通管理机关的不满进而产生对立情绪。

5、事后报复性。违法者在发生冲突后采取写匿名信或公开举报的方式对民警进行诬告。

路面执勤民警与违法者之间的这种冲突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事物矛盾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管理与被管理本身就是一对矛盾。执勤交警与违法者之间的语言和身体上的冲突实质是国家行政管理机关与社会被管理群体之间矛盾的一个具体反映。

二、执勤民警与违法者之间产生冲突的原因

(一)从当前交通管理执法环境的角度来分析

1、不理解交通管理执法现象比较突出。民警上路执勤执法,依法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消除交通安全隐患,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这是公安交警的一项最基本的法定职责。然而在有些部门看来,交警上路查纠和处理交通违法行为有公路“三乱”之嫌;在一些群众看来,民警上路查纠和处理交通违法行为是为了“创收”;在有些领导看来,民警在搞利益驱动等。这样的认识导致交通管理执法受到莫名的指责,交通参与者的交通违法行为得到了不应该的同情和保护。

2、不配合交通管理依法执法现象比较突出。在交警执法的实际工作中,由于一些交通参与者的法制观念淡薄,对路面执勤民警的纠正和处理极不配合,把民警纠正其交通违章看作是与自己过不去,找茬子,把民警依法纠正交通违章,督促违法人消除违法行为,确保安全、文明驾车的善意、善举,错误地予以抵触、敌视和对抗。

3、恶意攻击交通管理依法执法的现象比较多。交通管理执法面宽、线长,频率高,查处的违法对象多,查处一起违章行为,就有可能牵动或得罪一家人、一群人、一个单位、一个部门,并且执勤执法多在街道公路上,加上一些群众的不理解,经常导致民警依法执法受到不应有的指责和攻击。甚至,有些车主、驾驶员有预谋、有组织地对民警执法横挑竖挑,并采取“恶人先告状”的方式进行不实举报、投诉。

4、暴力抗拒交通管理依法执法现象时有发生。公安交警是公安机关代表党委政府依法履行道路交通管理职责的一支专门力量,在打击涉路违法犯罪方面具有很强战斗力。但由于交通管理执法的强制力保障还不够,部分群众法制观念不强,直接交通参与者成份复杂等原因,暴力抗拒交通管理依法执法日趋严重。

(二)从执勤民警的角度来分析

1、以管理者自居思想严重。执勤民警是代表国家行政机关行使职权的管理者和执行者,手中握有一定的权力。一些民警便有一种高高在上以管理者自居的权势心理,认为我是管理者,你就必须无条件地服从我的管理、接受我的处罚,因而在查纠当事人的违法行为时不能以平等的态度待人,把违法者的申辩和不合作态度认为是对自己的不尊重,加重对当事人的处罚。

2、重处罚轻教育,执法表面化。在路面执法中,重处罚轻教育的现象较为普遍,基本上是违法必罚,交通法规中的警告条款运用得很不够或者基本上不用,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民警只为了罚款而不纠正交通违法行为的普遍认识,从而得不到公众的认可和支持。

3、存在“四难”现象,执法情绪化。民警在工作中不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尤其是在心情不好或长期在恶劣工作环境中工作的情况下,火气大、情绪差,将驾驶员作为出气对象,对驾驶员训责的现象时有发生。同时在处理交通违法行为时,部分民警方式方法欠妥,语言不规范,说服不到位,造成不少

驾驶员在接受处罚时产生抵触情绪。

4、没有做到一视同仁,执法随意化。在路面执法中还或多或少地存在着特权车、关系车、熟人车不处罚或降格处罚的情况,同一种交通违法行为在不同地方不同民警中有不同的处理结果,容易造成执法的不公平和不公正现象。

5、执法水平不高,法律意识不强。部分民警对相关的交通法规了解仅仅停留

在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程度上,纠正交通违法在执法程序、法律文书的使用上存在错误认识,对于交通管理相关的其它法律法规基本上没有什么概念,也很少涉及。

三、执勤民警预防和妥善处置冲突的对策

1、以人为本、人性化管理。在日常交通管理工作中,执勤民警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把思想、立场调整到保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上来,采用“人性化执法、人性化管理”的执法模式,怀着对人民群众深厚的感情去执法,按照“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公平、公正地开展执法活动,树立良好的公安形象。

2、规范执法、公正执法。执勤民警在路面执勤纠正和处罚违法者时,应严格依法办事,一视同仁,不能搞暗箱操作,执法不公。在处罚时要做到事实清楚,理由充分,处罚幅度适当,不能乱用自由裁量权,做到“对内对外一个样、生人熟人一个样、城里农村一个样”,消除执法不公现象,让违法者无机可乘。

3、罚教并重,方法灵活。民警在纠正违章时,除了要用简练、规范的语言指出驾驶员违反法规的条款及处罚依据外,还要根据不同的处罚对象选择不同的工作方法,尽可能地减少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冲突,如:对脾气暴躁、倔犟的人不气不激,避其锋芒,缓而软治;对死缠软磨的人不发脾气亮出底牌,绝其妄想;对明知故犯,投机取巧的人不讽刺,不挖苦,多做工作;对性格内向爱面子的人要因势利导;对知错改错的人要灵活处理,予以方便。

4、文明办案、礼貌待人。执勤民警在路面执勤查纠违法行为时应把自己摆在与驾驶员平等的位置,尊重对方的人格,礼貌待人,以理服人,尤其是当违法者为自己申辨时,要耐心倾听,让对方把话说完,然后针对其辨解的理由向其宣传法律法规知识,指出其违法和处罚的依据。这样做既可使违法者受到交通法规的教育又能避免伤害违法者的自尊心,减少对抗心理。

5、果断处置,化解矛盾。执勤民警与违法者的冲突时,民警也有不妥当的语言和行为。因此,执勤民警在意识到自己有过错后,要及时主动地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方式,化解对方的对抗心理,防止冲突发生,这样做既保护了当事人的利益,也维护了人民警察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

6、掌握策略,灵活处理。执勤民警身处交通管理第一线,与形形色色的违法者打交道,在执法过程中要善于灵活运用方式方法,避免不必要的冲突。当执勤民警与违法者发生矛盾时,要学会沉着冷静,正确应对,妥善处理。一是转移处理空间,把违法者带离现场到办公室处理;二是转移处理时间,可约定另外一个时间来处理;三是将违法转交其他同事或上级领导来处理。

总之,执勤民警与违法者之间的冲突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如何消除和杜绝这一现象值得我们每一位执法者深思。结合当前公安机关正在开展的工作纪律作风整顿活动,执勤民警要打牢为民服务的思想根基,放下架子,端正执法态度,创新执法理念,以文明、高效、公正的执法来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尊敬和爱戴,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交通环境

第四篇:浅析目前银行业金融诈骗案件高发的原因和防范途径

会计专业原创毕业论文,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直接使用和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

最新会计专业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或有事项的会计政策问题探析 某公司筹资的创新设计

风险管理导向下中小型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研究 中小企业互助融资机制研究

新债务重组准则实行中有关问题的思考 新所得税会计准则特点及相关税收筹划探讨 财务软件的发展与未来

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扣除额调整前后的税收对比及其对其他税目影响的案例研究 基于敏感性因素分析法的xx公司利润最大化研究 中小企业成本费用控制的探讨 论公司治理中的内部审计组织模式

基于公司治理的上市公司内部审计质量研究 企业所得税法规与所得税会计准则的差异性研究 绿色会计确认问题的研究

浅谈金融危机下我国公允价值的运用问题

会计网络化对会计业务流程的影响研究——以某公司为例 构建中小企业财务报表分析体系的思考 论企业降低产品成本的途径 电子商务对传统会计的影响 金融行业审计风险及其防范 某公司财务战略优化研究 某科技公司财务风险及其控制 论强化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 盈余管理动机与会计信息质量研究 网络会计研究

资产减值对会计数据的影响

实际控制人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研究 “工资薪金所得税”的纳税筹划

企业增值税纳税筹划研究——以某家纺公司为例 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研究 某公司成本控制问题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及优化对策——以万科公司为例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筹资成本的调查与分析 成长型企业资金链风险控制的研究

作业成本法在某公司成本核算中的应用研究 中小企业融资结构分析

某集团企业文化建设中的成本管理研究 某服装公司质量成本管理的分析与探讨 我国反倾销会计问题探析 某集团盈余质量研究

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影响 顺丰快递公司内部控制缺陷研究 会计专业原创毕业论文,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直接使用和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

我国现行会计核算制度与税法的差异及其协调 某科技公司财务风险研究

金融危机引发的对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可行性研究 房产新政下房地产企业的融资问题研究

论货币时间价值在中小企业投资决策中的运用 探析固定资产累计折旧与减值准备

作业成本法在民营企业中的应用——以某机械加工厂为例 论我国房地产企业筹资风险的控制

低碳经济下钢铁企业财务战略变革的研究——以某钢铁公司为例 新会计准则的实施障碍及对策

基于供应链视角的企业营运资金管理 基于发展能力的格力电器财务分析 某建设公司投资结构问题研究 关于应收帐款内部控制的实践报告 债务重组新旧准则比较 民营企业创业阶段问题探讨

我国应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房地产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中主要问题的理论分析与应用研究 新浪MBO案例的分析研究

资本结构优化问题研究——以某集团为例 论网络会计的影响和应用

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某公司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房产税的现状与改革问题的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四川久大集团并购湘潭碱业的财务评价 浅析我国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企业税务筹划风险及其防范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某集团成本控制研究 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资本运作研究 战略管理会计目标探讨

库存业务会计核算的智能化判断 对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研究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中小制造企业成本费用内部控制研究——以某服装公司为例 人力资源会计有关问题的初步分析 ERP条件下的成本管理 中国石化经营状况的分析

推进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以某公司为例 某公司高存货问题的分析与对策研究 我国中小企业财务治理问题研究

对吉利跨国并购沃尔沃过程中财务风险的分析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风险评估与防范

企业实施战略成本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会计专业原创毕业论文,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直接使用和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

某集团财务控制体系的优化研究

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房地产上市公司的实例研究 89 民生银行资产结构优化研究 90 企业所得税征管现状与对策探讨 91 进出口业务纳税筹划研究 92 会计信息失真的研究

某塑料公司增值税税务筹划方案设计 94 浅谈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风险控制

家族型企业预算管理问题研究--以某公司为例 96 xx公司财务指标体系分析研究 97 企业问题剖析

有奖发票对防止餐饮业税收流失的效益研究 99 企业环境成本核算的作业成本法研究

非盈利组织的和控制研究——以某福利院为例 101 论EVA在我国中小企业的应用

房地产行业税收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103 技术性无形资产的开发支出资本化问题探讨 104 上市公司成长性评价指标体系初探 105 我国网络银行监管问题及应对措施 106 非营利组织会计的基本框架设计研究 107 目标成本法在服装制造行业的应用研究 108 我国中小企业投资问题研究

责任会计在某物流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110 关于合并商誉的会计思考

浅谈如何防范企业应收账款的风险 112 负债经营与企业价值最大化研究 113 某机电设备公司问题研究 114 某公司尾货的成本控制与管理 115 江苏省各市投资环境研究

我国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研究 117 某超市的物流采购质量成本控制研究 118 企业人力资本投资财务研究

论作业成本法在制造行业的应用——以xx企业为例 120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探讨

某公司有机蔬菜项目的财务可行性研究 122 反倾销视角下环境成本核算问题探讨 123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124 中石化纵向并购的价值效应研究 125 绩优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特征分析

某药业公司财务危机的成因及治理对策研究 127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探讨

探讨加强中小企业现金流量管理的必要性及措施 129 对卫东机械厂成本核算方法的调查研究 130 企业财务状况的分析与评价

会计专业原创毕业论文,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直接使用和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

上市公司融资偏好问题研究

新会计准则债务重组对上市公司的几点影响 133 某电泵公司融资问题研究 134 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

信息化环境下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 136 论作业成本法在民营企业的运用¬——以xx制冷有限公司为例 137 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研究 138 我国中小企业财务控制初探

上市公司会计报表附注披露问题的研究 140 论对会计诚信的研究

某公司偿债能力问题的研究 142 经济责任审计质量控制

某船舶公司资产结构优化研究

并购融资方式及其风险防范研究——以联想并购IBM PC业务为例 145 我国中小企业财务战略研究——基于某公司的案例研究 146 某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研究 147 我国中小企业发出存货计价方法选择研究

浅谈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49 公允价值理论的国际进展及其在中国应用的思考

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管理对企业利润的影响—以xx为例 151 某房地产公司内部控制的研究

152 基于偿债、营运和获利能力的财务指标分析——以某公司为例 153 并购行为中目标企业价值评估研究 154 某公司信用政策设计

155 小微企业筹资:困境与出路

156 xx公司在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措施 157 作业成本法在民营企业的应用——以某公司为例 158 论筹资风险的表现形式和防范措施 159 新旧债务重组准则的比较研究 160 增值税转型对企业的影响

161 信息技术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及对策研究--以xx公司为例 162 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63 试论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164 房地产开发企业目标成本管理研究 165 公允价值计量的不利经济后果研究

166 我国银行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经营绩效关系的研究 167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68 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研究—以某厂为例

169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现状及策略——以某银行分行为例 170 某公司所得税税收筹划方法研究

171 某房地产公司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172 次贷危机、风险管理与会计信息 173 现代管理会计的新发展 174 风险投资对企业成长的影响

会计专业原创毕业论文,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直接使用和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

175 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宣告的市场反应研究 176 国有企业负债过度的成因及对策

177 宏观调控政策下的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分析 178 金融危机背景下公允价值会计计量的争议及思考 179 杜邦分析法在财务分析中的应用——以某公司为例 180 营业税改增值税对交通运输业的影响探析 181 论新所得税法与会计准则的差异与协调 182 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研究

183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184 目标成本管理在现代制造业企业的运用探讨 185 物流企业绩效评价指标的研究

186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某公司绩效评价研究 187 某公司施工环节成本控制的研究

188 我国上市公司换股合并的理论探讨与实践探索 189 基于我国现状提出的政府环境审计对策建议

190 负债经营与风险控制策略探析——以某钢铁公司为例 191 高校筹资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92 企业并购中的审计风险研究

193 新形势下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优化研究 194 某公司存货的优化管理研究

195 浅析目前银行业金融诈骗案件高发的原因和防范途径 196 某公司在供应链下的采购成本管理

197 关于“零存货”模式在我国企业中应用的前景分析 198 高新技术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199 论中小企业品牌塑造及误区

200 基于新会计准则的会计政策选择研究

下载目前侵害民警权益案件的特点、危害、产生原因及维权途径word格式文档
下载目前侵害民警权益案件的特点、危害、产生原因及维权途径.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