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黄花滩村先进党支部典型材料
以争先创优精神为动力 推动经济社会赶超进位
——黄花滩村党支部先进事迹材料
黄花滩乡黄花滩村地处腾格里沙漠南缘,现辖14个村民小组,503户2481人,有党员41名,系典型移民搬迁行政村,是2009-2012年市级新农村建设试点之一。2010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023元。近年来,村党支部以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为契机,以加快新农村建设为主线,以“班子强起来、党员亮起来、群众富起来”为目标,不断丰富活动内容,提升尽职履岗能力,全力为群众兴办实事,加快推进设施农业建设步伐,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农民收入持续增长,走出了一条“强堡垒、兴产业、聚民心、促发展,党群共建新农村”的新路子,树立了党组织在群众中的良好形象,融洽了干群关系,促进了和谐稳定,实现了全村经济社会的赶超进位。
创一流领导班子,为跨越发展装上“点火器”
近年来,黄花滩村党支部按照选人、强村、富民的思路,不断加强班子建设和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为各项工作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组织保证,成为了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大功率点火器”。注重选好班子,利用村“两委”换届选举,推行“两推一选”,将一些年轻有为、文化程度较高、致富能力较强的群众推选到村班子,使“两委”班子的整体战斗力得到了明显提升。重视队伍建设,村“两委”成员坚持“学”字当头,全面落实村干部和党员的经常学习教育机制,提高了综合素质和为民服务水平;对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实施分层管理,明确“培带”内容,培养入党积极分子4名,发展党员4名。狠抓精神文明建设,充分利用村级阵地和远程教育网络,为群众播放农业科技、法律法规、党的方针政策等方面的视频,共举办农业科技培训265人次。组织开展省级文明村创建活动,全面提升农民的素质。严格议事程序,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使村干部做事有依据,村民管理有根据,增强了村务决策透明度,形成了“以制度管人、按章程办事”的工作机制。2011年,在党支部的精心组织下,该村按提议、商议、审议、决议程序,完成了桥南组200亩暖棚养殖小区、桥南组150户新农村住宅示范点、白家沟及中庄组600亩经济林示范点建设等涉及村民利益的5件决议事项,吹响了该村“十二五”跨越发展的号角。
创一流党员队伍,为跨越发展配置“强大引擎” 2010年以来,村党支部按照党员“五带头”的基本要求,研究提出了党员“七带头”的争创目标,即带头掌握1门致富技术、带头发展2栋养殖暖棚、带头帮扶2户困难家庭、带头培养1名合格党员、带头争当1名优秀党员、带头节约1滴水、带头栽植1片林。通过细化这一争创目标,使村党支部和全体党员在创先争优中学有标杆、赶有目标,也使党员队伍成为了经济跨越式发展强大引擎。围绕发展设施农业和新农村建设,从小康住宅、危房改建、养殖小区基础设施配套、卷帘机安装、道路维修、渠道建设、小额妇女贷款等方面向群众做出公开承诺7项;33名党员结合自身能力和特长优势,做出公开承诺58项。组织开展设岗定责、亮牌上岗、公开承 2
诺、结对帮带活动,设置环卫保洁岗、项目质量监管岗、流动党员联络岗、村情信息岗、纠纷排调岗、图书管理岗等3大类18个岗位,并每季度组织群众对党员履岗践诺情况进行评议,使95%以上的承诺事项得到落实,党员政治理论水平、民主意识、履职能力、致富带富能力明显提高。目前,评选出党员示范家庭10户,先进党员责任区10个,优秀共产党员3名。
创群众满意组织,让群众共享跨越式发展成果
黄花滩村党支部一班人始终坚持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真心实意为群众兴办实事。2010年,党支部根据公开承诺为民兴办的7项实事,严格制定了完成时限和标准,在年终评议大会上,群众满意度达98%。今年,在认真走访、座谈、调查的基础上,再向群众公开承诺包括600亩经济林建设、150户新农村示范点建设、200亩暖棚养殖小区建设在内的8件实事。在狠抓经济建设的同时,党支部对精神文明建设也进一步强力跟进,在村委会所在地建成计生文化宣传大院1个,在黄花滩村蔬菜日光温室示范点建成计生文化宣传基地1个,营造了良好的计生宣传氛围。按时开放农家书屋,为群众提供书籍借阅服务,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充分利用农闲时节,开展科技培训3场次,向480名群众传授了种养技术、管理知识,有效减少了群众聚众赌博、酗酒的机会,倡导了社会新风尚。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和作风建设年活动的开展,扎实对全村党员进行了培训,党员素质进一步提高,党支部带领全村群
众致富的能力进一步提高,正如村上群众所讲“以前开会乱嚷嚷,现在开会谈增长”。村党支部的扎实工作作风和一流工作业绩得到了市县领导的充分肯定,也得到了本村群众的真心拥护。
“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黄花滩村党支部一班人一心一意带领群众发展经济,扎扎实实为群众兴办实事,赢得了群众的信赖和支持,树立了一面抓党建促发展的鲜明旗帜。
第二篇:黄花滩乡典型材料
立足乡情求发展自治路上谱新篇
——古浪县黄花滩乡村民自治典型材料
黄花滩乡位于古浪县城东北部40公里处,是1986年开始进行“五滩”小区搬迁,形成规模后于1991年8月撤销原岘子乡而新建设的移民乡镇。人口构成复杂,以汉族为主,境内有山区4个村(车路沟,沿土沟,中岭,夹山岭村),纯井灌区8个村(新西,四墩,黄花,金滩,旱石河,马路滩、白板滩、麻黄台村),井河混灌区1个村(二墩村),基本上是古浪县的缩影。近几年来,乡领导班子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这一主线,以日光温室建设、水权水价改革,新农村建设、“四好”乡级班子创建、移民搬迁为重点工作,充分发挥村民自治优势,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全乡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坚持农民主体地位不动摇扎实推进日光温室建设
乡领导班子在带领全乡群众发展日光温室产业过程中,始终坚持农民主体地位不动摇,坚持走群众主体、政府引导的道路。近几年,按照市县统一部署,乡领导班子把日光温室建设做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号工程”来抓,按照“因地制宜、规模发展”的思路在黄花滩、马路滩、二墩村建设日光温室100多座,完成45座示范点1个,30座示范点2个。面对新产业、新技术,大部分搬迁群众一时不接受的情况,乡领导班子带领全乡干部积极为建棚户联系贷款,落实县级补助,解决实际困难,形成了主要领导蹲点抓示范,乡村干部包村包户的工作格局。通过与群众算对比帐、促膝谈心,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最
终坚定了群众发展日光温室的信心,完成了“无主棚”、“撂荒棚”定植任务,实现了“群众自愿、群众主体”的目标。
坚持群众理解支持不动摇深入推进水权水价改革
推进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水权水价是“牛鼻子”。乡领导班子成员一致认为,只有得到群众的理解认可,方能顺利推行水权水价改革。为此,乡领导班子利用多种措施发动宣传,使水权水价改革的各项政策家喻户晓。共印制、发放相关宣传材料2000多份。充分利用学生的优势,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利用学生做家长的思想工作。充分发动各包村工作组下村入户为群众答疑解惑,宣传水权分配原则、依据。在上级部门配合支持下,与村组干部一道核实现有人口,科学配备水权,做到了民主、科学、合理。充分发动村民自治优势,督促群众按统一标准完成了全乡106眼机井的管理房修建、智能化计量设施的安装,关闭机井的回填、标志物的设置。
坚持使群众根本脱贫不放松强力推进劳务移民工作
充分发挥乡劳务站和亲朋好友的传帮带作用,继续把技能型劳务人员的培训和有组织输转作为劳务输出的重点,努力扩大输出规模,不断提高输出质量。年均输出劳务人员2900多人,实现劳务收入1300多万元。坚持农民增收与科技扶贫并举,大力开展农民培训工作,仅2008年上半年就举办特色养殖、日光温室建设、缝纫等培训20场(次),培训各类技术人才3805人,其中技能型培训8场次185人。进一步巩固省内外劳务基地,劳务工由分散趋于统一,进一步方便了对农民权益的保护和务工者的管理。切实加大贫困山区整村、整组搬迁力度,多渠道多形式搬迁移民,先后完成了夹山岭90户、389人,沿土沟村43户、180人的整村移民搬迁、26个
小组的整组搬迁工作和黄花滩生态移民区后续配套建设工作。组织专门力量对全乡移民进行了清查摸底,共清理登记移民1212户5905人,并按照“先整后零、先易后难”的思路,与迁出乡镇办理了部分移民移交手续,顺利完成了行政区域划分,增设行政村1个,为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打好了基础。
坚持班子建设不放松努力形成领导班子整体合力
乡领导班子始终把自身建设作为班子建设的重点来抓。在坚持每周一次集中学习的同时,要求领导班子成员按照各自分管工作,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认真撰写调查报告和心得体会,每人每年撰写心得体会不少于2篇,从而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在民主集中制方面,坚持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相结合,并把一年两次的民主生活会开成“谈心会”和“顺气会”,从而使党政一把手之间唱响“将相和”、正职和副职之间弹好“交心曲”,增强了班子成员之间的团结,形成了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在抓好乡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的同时,狠抓村级班子建设和村干部培训,使一批能干事、会干事、想干事、干实事的能人在“两委”班子中大显身手。
坚持依法治乡不放松努力维护全乡安定团结
乡领导班子始终把法制宣传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组织的作用,化解矛盾纠纷,实现社会稳定。近年来,国家大力引导农民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出台了许多有利于农民的优惠政策,农民种养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许多以前弃耕抛荒的土地也都被利用了起来,结果引发了一些土地纠纷,影响了经济发展。面对这一情况,乡领导班子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的作用,严格按照土地承包相关法律,在尊重村民实际的基础上,积极化解矛盾纠纷,使所有村民的合法权益受到了保护。据统计,2004年以来,共排查调解“三大纠纷”8起,民间纠纷200多起,调解率100%,调解成功率96%,基本实现了小纠纷不出村、大纠纷不出乡、无民间纠纷引发刑事案件,维护了社会稳定。
坚持监督检查不放松严格落实奖惩措施
再好的制度、规定不落到实处,都是空话。乡领导班子既注重规章制度的制定,又注重对规章制度落实的检查督促,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抽查,以防止各项制度只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得不到落实。同时,将党政领导和有关人员的电话号码予以公布,随时接受群众的举报和监督,对群众来访实行“首问责任制”,确保群众的要求及时解决,对违规者和制度不落实、侵犯农民合法权益的人和事做到及时查处。近年来,全乡未发生一例乡、村干部违法案件和侵害农民利益的案件。实践证明,法制建设,依法治村,村民自治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需要常抓不懈。为此我们建立了考核奖惩机制,将依法治村工作纳入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年终对签订的工作目标责任书认真对照检查,严格考评,并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对成绩突出者予以宣传表彰,大胆提拔使用,对工作不落实者予以批评教育,限期整改,严格执行“一票否决”。
第三篇:黄花滩文明先进村典型材料
文 明 春 风 扑 面 来
——黄花滩村创建文明村典型材料 黄花滩乡黄花滩村位于腾格里沙漠南缘,古浪县城东北部40公里处,省道308沿线,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属上世纪90年代与近几年以工代赈开发的纯移民区,是一个井黄混灌区。现辖14个村民小组,503户2481人,有耕地4938亩,完全小学1所,适龄儿童入学率98.5%,砖木、钢混结构住房比重在70%以上,电视机普及率达到100%,电话入户率达到98%,沼气普及率达26%,自来水普及率达73%。2009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720元。近年来,黄花滩村广大干部群众坚持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统领,以市级新农村试点创建为契机,以创建精神文明先进村为契机,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突出“四支队伍”建设,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有力强化了全村精神文明建设,展示了新时期新农村新风貌。
精神文明建设就是要让老百姓得到实惠近年来,黄花滩村坚持以精神文明建设为契机,大力改善农 村生产生活条件取得显著成效。一是以市级新农村试点创建为着力点,硬(砂)化乡村道路25公里,铺油改建3公里,改写了 “晴天一身土、阴天一身泥”的历史,解决了群众行路难问题。立足搬迁移民底子薄、基础差的实际,积极对接国家项目,衬砌渠道13公里,完成自来水入户210户,修建沼气池111座,集中改造庭院门面45户,建成移民示范点1个235户,扩建教室33间,修建卫生所房屋6间,有力改善了全村基础设施条件。面对移民修建房屋破损严重,部分已成危房的实际,2009年积极争取农村危旧房改造项目指标634户,全部完成并改造通过省、市、县验收。二是以培育支柱产业为支撑点,紧紧围绕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这一主线,发展高标准蔬菜日光温室191亩,高标准养殖暖棚101座,建成千亩旱作农业示范点1个。特别是于2009年建成的桥南组日光温室示范点和桥头组养殖小区,分别建有高标准蔬菜日光温室173亩、高标准养殖暖棚84栋,全部配套了渠、路、电、自来水等基础设施,示范带动效果十分明显。在移民区耕地上建成的千亩旱作农业示范点,2009年种植全膜垄侧栽培马铃薯,收入显著,节水效果明显。今年继续在该示范点上种植全膜沟灌玉 米,长势良好。三是以强化服务为落脚点,创建了村义务消防队,配备了消防车、消防作训服等相应器材,扎实开展了消防演练,确保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集中实施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配套了垃圾收集箱,建成了垃圾收集池、垃圾填埋场,极大地改善了全村环境卫生条件。
精神文明建设的顺利推进离不开扎实有效的活动载体
黄花滩村在推进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注重活动载体的创新,形成了一个行之有效的体系。一是精心编制规划。2008年聘请甘肃省澳华设计院专业人员对该村按新农村建设要求进行了详细规划,为全村发展指明了方向,避免了重复建设。二是完善阵地建设。新建村委会办公用房6间100平方米,建成了村计划生育工作室、党员活动中心、农家书屋,藏书3600多册。建成了村文体活动场所,为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创造了很好的基础条件。三是积极开展培训。明确了党员活动日、村民议事日,积极开展培训教育活动,邀请县农技中心、县兽医站专业技术人员蹲点向农户提供日光温室、旱作农业、暖棚养畜技术服务,邀请 县法制局领导深入村组开展法制培训,全力提高村民群众的文化知识水平、法律维权水平、种养技术水平。四是开展文明教育。通过开展各类文体竞赛,组织开展闹社火、扭秧歌等活动,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通过组织集中学习,引导群众自娱自乐,寓教于乐,陶冶情操。通过组织村民群众观看有教育意义的电影电视剧以及科普类专题影片、认真阅读种养技术书籍、开展群众性文艺演出及体育比赛、演讲比赛等活动,有力增强了村民弘扬集体主义精神、普及现代农业技术、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坚定性和自觉性。五是开展表彰评比。深入开展了“好婆婆”、“好媳妇”、“和谐家庭”、“十星级家庭”、“双文明户”的评选表彰活动,促使全村形成了“尊老、爱幼”的良好风尚。六是注重村民自治。通过制定村规民约,成立村红白理事会、社会治安调委会等村级组织,从村民的日常行为抓起、从农村传统的红白喜事抓起,鼓励村民移风易俗、革除陋习、树立文明新风,形成了讲文明光荣,不讲文明可耻的氛围,较好地改变了村组风气,做到了无邻里纠纷、无计划外生育、无封建迷信活动、无邪教习练者。树立班子队伍形象是精神文明创建的最佳切入点
在精神文明创建过程中,黄花滩村注重抓好“四支队伍”建设,对全村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一是注重村级班子自身建设。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班子建设,使村级领导班子成为了文明创建的坚强核心。二是注重党支部建设。党支部建有现代远程教育站点和党员活动室,并将文明创建列为支部工作的重要内容,使党支部成为文明创建的坚强堡垒。三是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通过上党课、座谈、参观、召集组织生活会等形式,强化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努力把党员干部队伍锤炼成文明创建的中坚力量。四是加强村民队伍建设。从基本行为规范抓起,以深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重点,以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群众性文体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教育引导村民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风尚,把全村干群培养成文明创建最重要的主体力量。激发群众参与热情是精神文明建设顺利推进的关键 在积极推进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中,黄花滩村采取多种措施提高群众的参与度,成为了精神文明建设顺利推进的关键因素。一是扎实开展农村五保、低保享受对象评议,公开了享受人员、享受金额,做到了透明化操作。二是积极开展“四议两公开”试点创建。通过大力推行“4+2”工作法,村级的重大事项都要经过“党支部提议、村两委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决议”,并且形成的决议要公开,决议的实施结果要公开,保证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村级组织的运行更加规范,农村工作的民主氛围更加浓厚,干群关系更加和谐。三是积极动员群众参加农村合作医疗,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通过为群众积极申报大病医疗救助,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因病返贫现象的发生,体现了政府的关爱。通过一系列措施,使村民在生产生活中得到了实惠,激发了群众参与文明创建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第四篇:淇滩镇和平村党支部先进材料
和谐发展奔小康同心同德建家园
和平村党支部先进事迹材料
和平村地距离县城8公里,比邻联桥村、竹园村、彭华村和土地坳村,交通便利,540县道穿村而过;水资源丰富,浩浩乌江水往家门直奔东流。全村共有18个村民小组,农户424户,人口1402人,占地面积8平方公里,有耕地832亩,其中田400亩,土432亩,党员16人,年均人收入3000元。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村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服务沙沱电站建设、服务“三农”,服务群众,以建立组织坚强有力、党员作用突出、工作得到促进、人民群众满意的基层党组织为目标,突出党建工作重点,不断加强党支部的自身建设,找准经济中切入点,使全村经济和各项事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一、强班子建队伍,巩固发展基础
有没有一个坚强团结的领导班子,有没有一支强有力的党员队伍,事关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和平村党支部就充分认识到抓好党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性,按照镇党委的统一部署,始终把支部建设作为事关全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一件大事来抓。党支部一班人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切实增强服务意识和宗旨意识,把推进经济发展、促进群众增收致富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进一步增强,真正发挥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领头雁”作用。党建工作走到了全镇的最前例。
深入开展争先创优活动,激发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活力。继续以“党建领航”主题活动为重点,不断深入开展“学习郭秀明,建设新农村,为党旗添光彩”和“争创先锋支部”“争当先锋党员活动”活动;在产业链上建立党小组,深入开展“支部+经济合作组织”活动,把发展产业与党员示范相结合,促进产业稳步发展。继续开展“党员承诺制”、“党员科技示范户”、“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活动,为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奠定基础。使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认真抓好党员干部经常性教育管理工作,不断提高我村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党支部按照每年确定的工作目标任务,与村两委会每位成员分别签订了党建工作目标责任书,并制定了相应的奖惩办法,年末以每位成员党建工作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为依据,实行量化考核,将党建工作作为每位村干部年终考核的重要指标。同时,我村也很注重对党员和干部的教育和培养,制定了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并通过召开会议组织集中学习、利用党员电化教育设备学习、邀请专家进行培训、外出参观学习等多种途径,组织党员、干部学习政治理论、农业实用技术及各种先进经验。同时,还制定了党员发展计划,去年,积极培养党员干部
3名,其中还培养了1名一村一名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2名;和平村严格落实“双培双示范”制度,近3年来,始终坚持将致富能手作为党员培养对象,将年轻党员培养为致富能手,有效的实现了致富能手和党员之间的双向培养。为了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和平村制定有专门的流动党员花名册,以便准确掌握流动党员的去向,保持定期联系。
二、助民增收走富路,努力建设新家园
党支部将村党组织“升级晋档”作为党建工作的重点,制定了升级晋档规划及计划。目前,按照目标任务,一是在产业发展方面,和平村以促进农民增收为重点,用经济发展支撑“升级晋档”利用领导包片干部包村、县、镇级领导部门结对帮扶等有力的措施,在农民增收上想办法、出实招、谋发展。以经果林、蔬菜、劳务输出、第三产业为主体,新建果园300亩,蔬菜200余亩,有效促进经济发展农民增收。二是在基层设施建设方面,完成自然组水泥路5000米,全村261户村民用上自来水,新修村委会1栋、垃圾池2座。切实让群众感觉“升级晋档”活动带来的新变化、新发展。力。三是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每年开展“文明户”及“优秀党员”的评选活动,分别评选出文明户30户,优秀党员8名。
三、科学发展增活力,民主管理赢民心
以贯彻落实科学实践发展观和学习“三个建设年”暨“四帮四促”活动为契机,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紧紧围绕“管好
坡上果,打理好里事”,服务电站、服务群众,帮助群众理清发展思路、解决实际问题、化解群众的矛盾纠纷,为电站建设和村级事业以及老寨坝和罗家堡移民搬迁回迁建房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全镇移民工作的顶梁柱。
一是济方面,按照果菜强村原则,在县党建扶贫项目的帮助下,全村今年发展经果林200亩、蔬菜150亩,争取利用三年的时间,经果林和蔬菜覆盖全村可耕地面积832亩,年人均促农增收5000元。
二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新修彭华村至南木湾村级公路2公里,老寨坝至青冈元(产业路)镶边公路2.5公里,完成移民搬迁回迁建房83户,完成村文化室、卫生室项目的申请立项和建设工程,有效改善了村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
三是在基层组织建设方面,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学习教育和管理力度,以创建“五个好”村党支部为目标,强加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为壮大党员队伍,拟发展新党员5名,积极分子5名,培养后备干部3名。
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确保各项工作取信于民
(一)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保障村支两委忠实为民。近年和平村进一步明确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对村党风廉政工作负总责,把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作为责任制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并要求广大党员干部严格遵守“八不准”及“六个绝不允许”制度,将这
些纪律的遵守情况作为每位党员、干部年终考核的重要指标,截至目前,全村无一例违反禁令、纪律的现象,得到了全村群众的一致好评。
(一)推行党组织党务公开工作,增强了党组织工作的透明度。全村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四议一公开”制度、民主议事制度以及村务、党务、财务公开等各项制度。坚持每月召开一次党员、村民代表大会,汇报村两委会的工作开展情况,研究决定村内重大事务,切实做到村里的各项决策都能够通过党员、村民代表大会审议决定。村设有专门的村务、党务公开栏,并严格按照上级对村务、党务、财务公开的内容和时间要求,公开资料,提高村内各项事务的透明度。为构建民主开放的村级党务工作新机制奠定基础。
总之,和平村基层组织建设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得到了镇党委政府的一致认可和全村民众的热情爱戴。主要表现在:一是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进一步增强,2009年,全村先后出现10余人积极要求入党,基层组织力量得到了壮大;二是党员形象得到了充分发挥,在“双培双示范”活动中涌现出一批党员先进典型,在生产发展中涌现一批致富能手;三是支部在群众中的威信进一步提高,通过党务公开的实施,提高了工作的透明度和群众的信任度;四是村支部的工作得到了上级党委的充分肯定,连续3年被镇党委评为先锋支部,“先进党支部”;四是群众一致争取并顺利完成了原本没有计划在该村实施的沙子空心项目基地150亩。
如今,和平村1400多名群众在党旗的召唤下,在村支部的领导下,正朝着小康之路阔步迈进。
第五篇:先进党支部典型材料
心怀百姓谋福祉
情系民生促发展
——记**乡**村村党支部
**村位于**乡西北部,有10个村民小组、1850人,耕地面积4333亩,人均耕地2.34亩,人均纯收入2310元。村党支部有10个党小组、41名党员,其中女党员5名,入党积极分子6名。近年来,**村党支部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创建“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小康建设业绩好、农民群众反映好”的“五个好”党支部为目标,努力把村级党组织建设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证。
一、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切实加强班子建设。**村党支部坚持以“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为主题,以“扎扎实实打基础,标新立异争先锋,实现和谐新农村”为载体,扎实开展了学习实践活动后续整改集中核查、公开承诺、领导点评、群众评议四项活动和“一诺三评三公开”活
动,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加强了村级班子建设。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共组织开展党员集中学习48次,讨论交流5次,集中核查整改学习实践活动后续问题9个,党组织和党员公开承诺事项167件,为群众帮办实事27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9项,发放征求意见表1000多份,征集到意见建议130多条,提高了领导班子的科学决策能力。在2010年的支部换届中,经党员选举,选出了群众信任、年富力强、事业心重、能力突出的支部班子成员,年龄结构和文化结构进一步优化,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
二、积极加强阵地建设,全面改善办公条件。2009年,**村“两委”会通过“一事一议”的形式,采取“县委组织部拨一点,乡政府筹一点,党员干部捐资投劳帮一点”的办法,共筹资28万元,新建了总建筑面积480平方米的砖混二层村级组织活动场所。2010年,**村党支部积级实施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和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二期工程,配备了电脑、电视、EVD、远程教育设备等设施。集办公与文化于一体,设置了党员服务中心、村干部办公室、会议室、党员活动室、远程教育播放室、计生服务室、警务室、群团工作室、协会工作室、图书屋、老年活动室。2011年,**村党支部又多方筹措资金3.5万元,新修了村部围墙100米,硬化了村部院落450平方米。**村的活动场所达到了“五好五心”(五好:设施配套好、活动开展好、学习氛围好、管理规范好、党建园地好;五心:学习教育中心、文化活动中心、信息传播中心、便民为民服务中心、村民议事中心)标准,为支部议事、党员学习、群众交流提供了阵地。
三、加强村级组织建设,积极开展扶贫帮困。**村党支部始终坚持 “三会一课”制度、发展党员工作制度、党员教育管理制度、民主评议制度,仅2011年前半年,党支部组织召开支委会8次、党员大会4次、党小组会20次,讲党课3次。发展党员3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6名。通过以会代训、党员“冬训”、远程教育等方式培训党员群众2800多人次,增强了党员群众的致富能力。为36名无职党员设定了岗位,对
全村41名党员进行了评议。并积极开展以“双承诺、双公开、双评议、双考核”为内容的“四双”活动,支部承诺事项5项,党员承诺事项48项,开展了领导点评和群众评议活动2次,党务公开2次。同时,**村党支部切实改变作风,积极关心群众,始终树立群众意识,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建立支委委员帮贫困党员,党员中的致富带头人帮贫困农户的帮扶机制,共结成帮扶对子37个,大力开展帮助发展养鸡殖、种植、务工等帮扶活动。
四、发展社会公益事业,造福一方百姓。近年来,**村党支部敏锐的嗅察市场,动员群众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中药材、马铃薯、畜牧养殖产业,建成旱作农业双垄沟播玉米种植基地1000亩,带动群众户均增收1000多元;建成**村海疆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养猪大户7户,分散养殖户130户;采取“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发动群众投工投劳整修村社道路30多公里;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党支部争取名额,为140户466名特困人口办理了农村低保,为1688人办理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多方争取项目建设集雨
节灌水窖200眼,修建沼气池115眼,建成卫生厕所34个,完成危房改建和灾后重建40多户,接通自来水200户。积极配合引洮工程、原油管道建设等重大项目在**村的实施,并安排500多名特困群众在本地实施的各项目中务工,仅次一项年创收达10万多元。如今,全村有三轮车200多辆,摩托车260多辆,仅2007年,种植马铃薯、中药材收入在万元以上的农户达150多户,创建“文明户”63户,全村群众生产生活发生了明显变化,呈现出一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可喜场面。
**村党支部多次受到乡党委的表彰奖励,2010年3月被县委命名为“五个好”党支部。**村全体村民们正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以崭新的精神风貌抢抓新农村建设机遇,阔步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