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农村危房改造支持计划实施方案

时间:2019-05-13 03:20: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精准扶贫农村危房改造支持计划实施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精准扶贫农村危房改造支持计划实施方案》。

第一篇:精准扶贫农村危房改造支持计划实施方案

精准扶贫农村危房改造支持计划实施方

为了深入贯彻《关于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实施意见》,根据省建设厅、省扶贫办《关于精准扶贫农村危房改造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结合我市农村危房改造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按照“1236”扶贫攻坚行动的安排部署,以集中连片贫困片带、贫困县区和插花型贫困县危房改造为主战场,以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和贫困危房户为精准改造对象,坚持整体推进与精准到村到户相结合,整合项目与政策扶持相结合,社会支持与农户自身奋斗相结合,XX年,完成贫困户危房改造XXX户,XX年,完成XXX户,XX年,完成XXX户,到XX年底,基本消除全市农村贫困户危房。

二、工作重点

突出工作重点,统筹推进实施。为了全力推进贫困片带、贫困村和贫困户危房改造工作,全面解决贫困户住房安全,将列入扶贫对象的危房户全部纳入危房改造之中,优先保证精准扶贫的四大片带、XX个乡镇、XX个整村推进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危房改造,同时,抓好其他乡镇的贫困村、贫困户危房改造工作,精准到村到户,真正做到重点突出、统筹兼顾、整体推进,精准发力、扶贫到户。

严格工作程序,精准认定农户。县区住建局要做好精准扶贫危改户认定,加大精准扶贫信息平台和农村危房改造信息平台的对接,将列入精准扶贫对象的危房户全部纳入危房改造之中,张榜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做到认定准确。要建立农村危房精准改造台账,实现农村危房改造对象的精准认定,将改造任务细化到贫困村、贫困户,抓好销号改造。要严格按照《农村危险房屋鉴定技术导则》,做好危房精准鉴定认定工作。c级危房是指地基基础稳定,个别非承重构件受损破坏,经加固后可继续使用的房屋,D级危房是指地基基础出现损害,多数承重构件严重破坏,局部结构濒临坍塌的房屋。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按照“农户自愿申请、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民主评议、乡镇审核、县级审批”的程序精准认定补助对象,确保农村危房改造公开、公平、公正。

明确建房标准,严控工程质量。要严把贫困户建房质量,严控建房标准,降低建房负担。加强对被改造户建房质量的安全管理,严格按照《农村危房改造抗震安全基本要求》进行抗震设防和建设,改造后的房屋必须有上下圈梁和构造柱,符合当地抗震设防标准。为了不增加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和其他贫困户建房负担,各县区要按照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关于印发农村危房改造最低建设要求的通知》规定,危改房建筑应符合:一人户建筑面积不小于20平方米,两人户建筑面积不小于30平方米,三人以上户建筑面积不小于人均13平方米。要坚决防止因盲目攀比、超标准建设导致的贫困加剧现象发生。县区住建局要加强对农村建房设计的审查指导,乡镇要加强对农户建房地基基础、抗震措施和关键主体结构施工现场指导检查,确保工程质量。

加大政策扶持,落实配套资金。建立以贫困户自筹为主、政府补助引导、信贷支持和社会帮扶的农村危房改造筹资模式,推动贫困户危房改造工作。建设、发改、财政、扶贫和金融部门要加强协作,制定农村危房改造贷款贴息扶持政策,帮助自筹资金有困难的贫困户享受精准扶贫小额信贷、双联贷和妇女小额贷款,以解决贫困户建房资金需求。各县区人民政府要依据贫困户建房标准、成本需求和补助对象自筹资金能力,整合移民搬迁、扶贫开发、整村推进、能源等项目资金,因户施策,打组合拳,支持贫困户危房改造。针对五保户、低保户和贫困残疾人家庭建房资金短缺的实际,加大双联单位帮扶力度,帮助贫困户解决安全住房问题,要加大精准扶贫危房改造工作宣传,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农村危房改造精准扶贫工作,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农户,鼓励农户通过国家补助和自身努力,实现危房改造;对没有劳动能力的五保户、低保户等特困农户,通过整合项目、社会帮扶的方式,确保建成最基本的安全住房。各县区人民政府根据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XX年为民办实事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按照每户危改户配套XX元的标准,落实县级配套资金,扶持贫困户实施危房改造。金融部门要加大对贫困户建房的贷款支持,财政部门给予贴息。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要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农民住房建设的意见》,积极支持农民住房建设,对符合贷款条件的农户,可发放期限5年以内、额度5万元以下的住房建设贷款。

完善土地政策,保障建设用地。一是科学合理选址。坚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按照“一户一宅、建新拆旧”的原则,鼓励农民原址翻建,确需搬迁新建的,由乡村组织优先整合闲置的土地资源,用于贫困户危房改造。二是增加贫困户建房用地指标。县区国土部门要在严格控制宅基地用地总量的前提下,优化用地结构,将农村宅基地建设用地向贫困户倾斜,增加贫困户建房用地指标,保障贫困户建房用地,推动精准扶贫危房改造工作。三是加快用地报批。各县区土地部门和乡镇土管所要简化贫困户建房用地报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开辟贫困户建房用地绿色通道,保障贫困户建房用地,推动精准扶贫项目实施。

加强服务指导,引导群众建房。各县区要加强乡镇规划建设管理力量,提高管理和服务农村危房改造的能力。要进一步加快村庄规划编制完善,加大对农户建房选址、质量安全、建房风貌科学引导,科学编制安全、经济、适用的农房设计图集,指导贫困户选择适合的改造类型。县区建设部门要充分发挥行业优势,加强对农村危房改造的技术指导和服务,全方位提供技术保障,要进一步强化对农村建筑工匠培训,开设危房改造咨询窗口,面向贫困户提供危房改造技术服务和工程纠纷调解服务。

三、保障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为了有计划、有步骤的扎实推进农村危房改造精准扶贫工作,确保按期完成贫困户危房改造任务,市危房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将强化督查检查,加大协调服务,强化工作考核,促进工作落实。各县区人民政府要进一步调整充实危房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建立由县区党政一把手任正副组长,建设、扶贫、财政、发改、国土、民政、审计、监察、宣传等部门为成员的农村危房改造工作领导小组,细化工作任务,强化工作措施,制定精准实施危房改造年度计划和整体消除危房实施方案,从组织领导上确保贫困户危房改造任务的全面完成。

靠实责任主体。农村危房改造精准扶贫工作坚持以县区政府为责任主体、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领导体制和危房改造目标责任制,实行县级领导包乡、乡镇领导包片、一般干部包户责任制,推动危房改造工作进程。县区人民政府负责到村到户实施方案制定、危房鉴定、危改对象审定、技术指导、竣工验收、资金监管及拨付、建立档案信息台帐等工作。乡镇人民政府主要负责政策宣传、群众发动、危改对象筛选审查、组织实施、质量安全、检查验收、基础资料收集等工作。规划部门要严把房屋改造规划设计关,建设部门要严把房屋改造进度、建房质量、竣工验收关,对达不到改造标准的农户,暂停补助资金兑付,督促其整改落实,待检查验收合格后,再兑付危改补助资金。

加强协作配合。县区住建部门要切实发挥牵头抓总作用,下工夫做好村庄修建详细规划,从贫困户建房选址、施工方案设计、施工图审查、改造材质选择、改造质量监管、建筑节能设计等方面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督促乡镇抓好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扶贫部门配合做好危房户的筛选认定工作;财政部门要做好资金筹措拨付和监督管理工作;国土部门做好宅基地规划审批工作;审计部门要做好资金使用审计监督工作;监察部门做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中违法违纪行为的查处工作;宣传部门要广泛动员社会各界,支持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引导群众加快建房步伐,消除住房安全隐患。

严格竣工验收。根据国家和省上对危房改造工作进行考核验收的38项指标,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完成后,由县区住建局牵头,会同扶贫、发改、财政等部门,根据《甘肃省农村危房改造实施细则》、《甘肃省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建设管理办法》、《甘肃省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建设技术导则》、《甘肃省农村房屋建设质量验收标准》等文件,对年度农村危房改造工作进行全面验收,逐户逐项填写验收表,完善档案资料。市住建局会同有关部门对各县区农村危房改造工作进行抽查验收和绩效考核,督促县区抓好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确保全市农村精准扶贫危房改造任务的全面完成。

第二篇:精准扶贫生态环境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范文模版]

关于精准扶贫生态环境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

为切实改善我县贫困村生态环境,结合县情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一)土地整治和地质灾害综合治理。依托土地整治、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口粮田建设、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等项目,至2016年,完成基本口粮田建设工程54109亩,配套田间道路134公里;在18乡镇31个行政村64个自然村实施地质灾害搬迁避让工程,对全县2402户11467人进行易地搬迁安置。至2020年,建设高标准农田41324亩,配套田间道路148.8公里;组织实施土地整治、旧村庄复垦项目4.84万亩,完成全县14个地质灾害治理项目,有效预防地质次生灾害。

(二)林业生态和林业经济。紧紧围绕创建全省核桃大县和全国生态示范县总体目标,巩固提升西灵山、三湾梁、铁炉梁、水清梁、石沟河流域、响水河流域6个五万亩干鲜果示范基地建设成效,发展果品产业增收,发展林下经济增收,引导农民育苗增收,落实惠民政策增收,依托新一轮退耕还林、三北五期造林、天保二期工程等项目建设,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加快发展林业经济,整合各类项目资金向贫困村、贫困户倾斜。到2016年,贫困村群众林业纯收入达到1700元以上,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 — 80 — 31.02%;到2020年,贫困村群众林业纯收入达到3100元以上,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35.01%以上,生态安全屏障基本建立。

(三)草原生态保护。通过落实补奖政策,进一步巩固草原保护建设成果,完善基本草原划定和草原规范化承包,落实草原禁牧,减轻草原放牧压力,遏制草原退化趋势,改善草原生态环境;调整牧草种植结构,扩大优良牧草种植基地建设,为减轻草场压力、发展草业提供物质基础;开展舍饲圈养,转变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提高畜牧业生产水平,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切实做到“禁牧不禁养、减畜不减肉、减畜不减收”。到2016年,全县草原植被覆盖率达到83.5%以上;2020年达到85%以上,草原沙化、鼠害、超载过牧等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治理,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同时建立起生态循环型畜牧业服务体系,标准化养殖场种养结合循环发展比例达到50%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率达到80%以上,秸秆饲料化利用率较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综合利用率达到70%以上。

(四)村容村貌整治。以提升农民群众生活水平为目标,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农村环境整治为突破口,分层次、分步骤地推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着力建设一批村容整洁、环境优美、基础完善、生活富裕、乡风文明的美丽乡村。2015年建成“万村整洁”村35个,到2016年55%以上的贫困村实现村庄环境整洁;到2020年,全县所有贫困村基本实现村庄脏乱差全面治理,畜禽养殖区和居民生活区科学分离,垃圾污水得到

— 81 — 有效处理,村庄绿化美化亮化。

二、主要工作

(一)强化国土资源整治

实施单位:国土局、水保局、农综办、农业局

1.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通过建设高标准农田,实现农田“地平整、土肥沃、旱能灌、涝能排、路相通、林成网”,既能显著增强农田防灾减灾、抗御风险的能力,也可方便农机作业,充分发挥农机抢农时、省劳力、增效益的作用,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实施过程中项目建设工程内容包括土地平整工程、农田水利工程、道路工程和防护林工程,力争到2020年全县实现梯田全覆盖。

土地整治项目:项目涉及贫困户4885户、贫困人口22110人。2015年-2016年拟实施的土地整治项目共3个。分别为清水县金集镇潘山村等3个村土地整治项目、红堡镇等7乡镇17个自然村旧村庄复垦项目、松树乡下曹村土地整理项目,项目总投资3670万元,建设总规模2.23万亩,新增耕地面积3051.3亩。2017年-2020年拟实施的土地整治项目共9个。分别为新城乡黄粱村土地整理项目、秦亭镇秦亭村土地整理开发项目、丰望乡磨上嘴土地整理开发项目、黄门乡下成村土地整理开发项目、红堡镇杜川村土地整理开发项目、红堡镇后川村土地整理开发项目、白驼镇姚黄村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白沙乡太石村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和万紫石材有限责任公司土地复垦项目,总投资 — 82 — 5259.39万元,建设总规模3.08万亩,新增耕地面积1969.8亩。(详见附表1-1)。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项目涉及贫困户1030户,贫困人口4781人。到2016年,在新城乡的四合村、蒲魏村,黄门乡的台子村、下城村新修梯田14057亩,配套田间道路14.6公里,项目建设资金为1216.73万元。在松树乡的文湾、椅山、李沟、代王,王河乡的全寨、成寺、后坪新修梯田14057亩,配套田间道路22.6公里,项目建设资金为1218.31万元(详见附表1-2)。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项目涉及贫困户1194户,贫困人口5414人。到2016年,在新城乡的大陆、王尧、杨壑、方湾、闫川村新修梯田4050亩,营造水保林7144.05亩,经济林1208.85亩,种植人工草1078.35亩,封禁治理15566.7亩,修建谷坊20座,新建田间道路20.4公里,项目建设资金为858万元;到2020年,在白驼镇姚黄、化岭、阳坪、梨湾、路山、白驼、折湾村新修梯田8244亩,营造水保林7104.5亩,经济林8400亩,种植人工草900亩,封禁治理16230亩,修建谷坊36座,新建田间道路49.8公里,项目建设资金为1300.84万元(详见附表1-2)。

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项目涉及贫困户622户,贫困人口2886人。到2020年,完成清水县樊河赵家沟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在新城乡四合、蒲魏、李湾村新修水平梯田6000亩,— 83 — 营造水保林900亩,建沟道谷坊12座,生产道路10公里,建设资金为518.26万元;完成清水县汪家沟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在王河乡全寨、成寺村新增梯田4895.7亩,营造水保林829.65亩,种草690亩,配套田间道路5.0公里,新修沟道谷坊13座,建设资金为606.82万元(详见附表1-2)。

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到2016年,在秦亭镇新建U40排水渠51.4公里,配套渠系建筑物421座,新修梯田19500亩,栽植护路护渠林1440亩,新修田间道路76.4公里,技术培训3600人次,示范推广2120亩。到2020年,在新城乡、黄门乡规划建设2万亩高标准农田,新建U40排水渠49公里,新修梯田20000亩,栽植护路护渠林820亩,新修田间道路84公里;技术培训2400人次,示范推广2100亩(详见附表1-3)。

2.实施地质灾害综合防治。积极争取中央省市项目搬迁避让与工程治理的项目立项工作,配合发改、扶贫实施好精准扶贫项目。统筹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新型城镇化试点等项目,在项目选址阶段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并作为项目建设用地审查报批的前提条件。重点新农村和小城镇选址建设中注重地质灾害避让和防治,做到利弊权衡,统筹兼顾,从根本上改善我县生态及地质环境,为各类项目建设打下良好基础。

地质灾害搬迁避让工程:项目涉及贫困户1901户、贫困人口8972人。2015年—2016年,实施搬迁避让的乡镇村组有土门乡西坡村、远门乡曹王村、贾川乡贾川村等18乡镇31村,共完 — 84 — 成全县2402户11467人的搬迁避让,投资估算9608万元。(详见附表1-4)。

地质灾害隐患治理工程:项目涉及贫困户1396户,贫困人口6258人。到2016年,争取完成永清镇上水沟泥石流崩塌治理、王家山滑坡治理、南道河滑坡泥石流综合治理,白沙乡鲁沟村滑坡治理,草川铺乡段山新村滑坡治理等工程,共需资金7940万元。到2020年,争取完成草川乡水泉新村滑坡治理,红堡镇蔡湾泥石流崩塌治理、崔刘村小河子沟泥石流地质灾害综合治理,永清镇西李沟地质灾害综合治理,远门乡夜明村(曹王自然村、刘寨硬山自然村)一带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安业河流域滑坡崩塌地质灾害综合治理,白驼镇杨坪村一带滑坡地质灾害综合治理,白沙乡元坪村林儿组(二组)、太石村蔺家庄八组一带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别川河流域滑坡地质灾害综合治理等项目,共需资金14900万元(详见附表1-5)。

3.加强耕地管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整治的耕地,保持原承包权不变,继续由原承包人耕种。到2016年,全面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成所有贫困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土地流转率达到20%以上;到2020年,所有乡镇健全土地纠纷调解仲裁机构。率先在贫困乡镇建立健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和运行规则,推动贫困户资产变资本,资本促增收。强化惠农政策落实,全面落实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各项奖补政策并向贫困村、贫困户倾斜。

— 85 —

(二)推进林业生态保护和林业经济发展

实施单位:林业局、果业局、森林公安分局、山门林场、国土局、农业局

1.森林资源保护与生态建设。全县森林资源面积103.58万亩,其中:林地89.98万亩、疏林地0.26万亩、灌木林地13.33万亩。在保护好现有天然林资源27.4万亩的基础上,加大森林资源管护力度,全面加强森林防火,实施98万亩国家公益林重点管护。到2020年,全县30万亩森林病虫害得到有效防治。以全县121个贫困村为重点,依托国家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等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大力实施造林绿化,提高生态公益林建设质量,加快森林植被及其生态系统的恢复,进一步改善贫困村的生态环境,为区域生态、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做出新的贡献(详见附表2)。

国家公益林生态补偿:纳入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面积50.97万亩,其中国有权属0.22万亩,集体、个人权属50.75万亩,补偿标准每年每亩10.33元,全县49083户农户每年可领到补偿资金524.28万元;天保内纳入补偿面积2万亩,全县1326户贫困户每年可领到补偿资金20.66万元;到2020年,全县18个乡镇260个行政村50409户农户可领到补偿资金2724.54万元。

天保二期工程:2015年至2020年期间规划生态公益林建设总任务14万亩,建设类型为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6万亩封山 — 86 — 育林建设任务规划在6个国有林场,8万亩人工造林分布在9乡镇。2015年至2016年实施人工造林4.571万亩,涉及永清、红堡、远门3个乡镇,涉及贫困户3129户、贫困人口13861人;2017年至2020年实施人工造林3.429万亩,涉及永清、白驼、松树、王河、土门、金集等6个乡镇,涉及贫困户3630户、贫困人口16503人。

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林业局负责在水土流失严重、生态区位重要的坡耕地上实施退耕还林14万亩。国土局负责对符合退耕还林条件的15°-25°的坡耕地,但与国土二调数据矛盾的土地类型进行调整。农业局负责退耕还林区域内土地类型的确定与土地权属的认定。2015年至2016年实施退耕还林人工造林9.93万亩,涉及永清、白沙、红堡等12个乡镇,涉及贫困户10013户、贫困人口47204人;2017年至2020年实施人工造林4.98万亩,涉及全县18 乡镇,涉及贫困户5418户、贫困人口24717人;退耕还林地每亩补助费1500元,其中种苗造林费300元、粮款补助1200元。到2020年,全县退耕农户可领到粮款补助17892万元。

三北五期工程:依托黄土高原综合治理林业示范工程建设和渭河流域百万亩防护林基地建设工程,在全县范围内营造以水土保持、水源涵养为主要功能的乔、灌、草结合的防护林体系,尽快建成多树种、多层次、多结构、多效益的生态安全屏障。2015年—2016年规划人工造林4.67万亩,涉及新城、永清、黄门等

— 87 — 8乡镇40个行政村,受益农户3520户,其中贫困户2891户、贫困人口13441人;2017年—2020年总任务量6.00万亩,其中规划人工造林3.00万亩、封山育林3.00万亩,涉及永清、白沙、远门等12乡镇34个行政村,受益农户3250户,其中贫困户2653户、贫困人口12088人。在营造三北防护林中,免费为贫困户提供每亩价值300元的苗木。

2.加快发展优质林果产业。从2015年开始,继续实施全省核桃大县战略,以6个5万亩优质干鲜果示范基地建设为抓手,平均每年以5万亩以上的速度稳步推进干鲜果基地建设,2015年—2020年累计新发展12万亩;对已保存的44.88万亩干鲜果园(其中核桃35.33万亩、苹果9.55万亩)和以后逐年新建的果园进行全面巩固管理,每年建千亩以上提质增效标准化管理园18处以上。到2016年,全县发展干鲜果基地50.74万亩(其中核桃41.24万亩,苹果9.5万亩),挂果面积达到18万亩,产值达10.8亿元。到2020年,全县累计发展干鲜果基地60万亩(其中核桃48万亩,苹果12万亩),挂果面积达48万亩,力争产值达到32.08亿元,实现“人均两亩园、收入过万元”的奋斗目标(详见附表2)。

3.积极发展林下经济。依托森林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林下种植、养殖、林产品加工和森林旅游,到2020年,林下经济总产值达到17604万元,参与农户5.2万户23.7万人(含退耕还林2.7万户10.9万人),参与农户户均年产值3385元,人均750 — 88 — 元,较2015年增长1.2倍。一是大力发展林下种植业。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面积0.5万亩,产量750吨,产值450万元,参与农户1850户;山野菜种植面积3.75万亩,产量3750吨,产值1125万元,参与农户4710户;林下套种经济作物0.25万亩,产量200吨,产值60万元,参与农户490户;发展苗林产业410户,面积0.31万亩;发展林菌栽植1180户,产量432吨,产值216万元;建设速生丰产林基地28处,面积12.25万亩;建设良种苗木基地11处,面积0.22万亩,产值880万元。二是培育发展林下养殖业。发展林下养鸡179户,数量44万只,产值3080万元;林区舍饲养牛355户,数量0.85万头,产值3400万元;林下养蜂285户,数量1.15万箱,产值690万元。三是探索发展森林休闲旅游业。利用森林景观发展旅游9处,收入45万元;兴办农家乐、森林人家28户,收入56万元;利用森林旅游发展餐饮、商品零售业191户,收入382万元。

4.加快发展特色苗木产业。按照道路和城镇绿化、工程造林、林业产业的需求,以乡镇道路、城市绿化工程造林为方向,改善贫困村的村容村貌,抓好名优稀特新品种的引进、繁育和推广,形成速生、常绿、灌木多元化发展。采取政府引导、企业带动、农户参与、部门服务等措施,大力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种苗产业。积极培植一批贫困村苗木生产专业村、专业户,发展一批“苗木大乡”、“苗木大镇”。逐步形成“一条线、三大片”的格局,到2016年,以油松、刺槐、杨树、苹果、核桃、大樱桃、国槐、— 89 — 香花槐、塔柏等为主的育苗面积2000亩,产苗量达3000万余株,苗木产值达到4500万元,到2020年,各类育苗面积3000亩,产苗量达5000万余株,苗木产值达到7500万元。

5.加大公路行道树绿化网络建设。按照“绿化、美化、香化、净化”的工作思路,对省道两侧的绿化带进行补植完善,结合建制村通畅工程的实施,在县乡道两侧建设高标准绿化带。林带结构上坚持以乔木为主,达到点上成景、线上成荫、环上成带、面上成林。到2016年,高标准、高规格规划,绿化美化相结合,建成庄天二级公路观光绿化示范带,完成清社路、草丰路、桐温路、金南路等县乡公路绿化补植480公里,完成建制村通畅工程公路绿化556公里;到2020年,完成土云线、金贾线、黄新线、红太线等县乡公路绿化800公里,完成建制村通畅工程绿化602公里,产业路绿化341公里;实现省道、县乡道和通村公路绿化美化亮化全覆盖。

6.强化技术培训服务。在贫困乡镇、村开展到村到户林业技术服务,整合力量建立林业扶贫技术服务队,及时开展林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服务。重点推广地膜覆盖造林、乡土树种容器苗培育、芽苗嫁接、大树移栽、植被恢复、生态经济型树种培育等先进成熟实用技术,努力使林业科技成果推广覆盖所有贫困村、贫困户,林业科技普及率达到100%。到2016年,累计培训贫困农民10万人(次);到2020年,累计培训人数达到20万人(次),使贫困户每户掌握1—2项产业实用技术,参与1—2项产业增收 — 90 — 项目。建立林果技术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免费为农户提供技术服务和指导。

(三)加强草原生态保护 实施单位:畜牧局

1.落实草原奖补政策。2015年—2020年,根据草场生态功能恢复情况,继续实施禁牧或者转为草畜平衡管理。按照国家落实补奖政策的要求,用中央财政下达的禁牧补助资金对实施禁牧的农户给予补助,依据国家划定对黄土高原区禁牧补助,每年每亩补助标准为2.95元。全县46.71万亩禁牧草原,每年禁牧补贴资金137.7945万元,五年共计禁牧补贴资金688.9725万元。禁牧补助资金通过惠农财政补贴“一册明一折统”的方式,直接发放到户。

2.实施牧草良种补贴。全县人工种草核定补助面积40万亩,其中多年生草留床29.1万亩、一年生草地10.9万亩。按照省上政策,对我县已达到良种化的18.92万亩多年生人工草地,按每亩每年10元标准,逐年发放补贴。未达到良种化的10.18万亩多年生牧草分五年改造完成良种化,每年改造2.04万亩,按每亩50元标准,分2年补贴,第1年补贴30元,第2年补贴20元。对我县已达到良种化的7万亩一年生人工草地,按每亩每年10元标准,逐年发放补贴。其余3.9万亩一年生人工草地分五年改造成多年生牧草,每年改造0.78万亩,按每亩50元标准,分2年补贴,第1年补贴30元,第2年补贴20元。我县人工种

— 91 — 草每年补贴资金400万元,五年共计补贴资金2000万元。

(四)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治理

实施单位:农工部、农综办、环保局、畜牧局、农业局、财政局

1.加强贫困村村容村貌整治。按照“整治为主、拆建为辅、突出特色”的原则,紧盯农村“垃圾清运、污水治理、人畜分离、建筑材料和生产生活资料有序堆放”四个重点,因地施策,分层次推进整洁村环境综合整治,在贫困村普遍开展“四旁”绿化和“五清五改”活动,推进家庭卫生厕所改造、村庄公共空间整治,促进农村环境明显改善。一是整治村庄环境卫生。彻底清理村内巷道、房前屋后、村庄周边、公共场所的各类积存垃圾,彻底消除卫生死角,基本达到村内干净卫生,无暴露垃圾。二是构建村庄生活垃圾转运体系。至2016年,以贫困村为单位,构建覆盖县域的“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 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置体系。购置分类式垃圾收集箱2400个,贫困村每村户约20个;购置移动式垃圾收集箱480个,根据各村的人数分配,每村约4个;购置手推式垃圾保洁车720辆;购置挂钩式垃圾清运车11辆。三是推进人畜科学分离。全面加强农村能源建设,大力发展农村户用沼气和太阳能,拆除家庭户外露天厕所,推行无害化卫生厕所,逐步改善入厕环境。四是提升村庄绿化亮化美化。广泛开展植树造林、绿化美化亮化活动,重点搞好村旁、路旁、宅旁、沟旁“四旁”绿化,努力使村内村外、道路两旁及庭 — 92 — 院内部绿树成荫、花草相间。五是建立长效保洁机制。每个行政村建立一个垃圾填埋点(场),每个自然村按照每15户设置一个垃圾点或垃圾桶(箱),每个村至少有一支稳定的保洁队伍,配备专兼职保洁人员。六是健全农村基础设施。2016年—2020年,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451个,总投资2.1亿元,硬化村内道路952公里,边沟水渠30.7千米,建设村内公厕272座,垃圾收集点522个,路灯2418盏,绿化树栽植5416株,其它项目59个,将使30万人/次受益。

2.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加快推进畜牧业生态循环建设,进一步优化畜禽养殖环境,从源头上做好规模养殖小区(场)废弃物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工作,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循环发展。到2020年,规模化畜禽养殖业的废弃物综合利用率不低于75%,中小型畜禽养殖企业综合治理率不低于55%。一是积极推进畜禽养殖小区(场)污染治理。重点针对水源地保护区、人口居住集中区等环境敏感区域的养殖场,2015年—2020年完成永清镇苏屲养殖小区、金集镇瓦寨村养牛小区、天水海达养殖小区、康顺良种猪繁育场、宇新牧业有限公司、天水嘉泰牧业有限公司、黄门乡小河村太阳养殖场、土门乡朱王村养牛小区、贾川乡布谷养牛场、丰望乡磨上咀村养猪场、白陀镇姚黄村祥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污染防治。二是积极探索推广畜牧业种养结合循环发展模式。在粪尿的加工、运输、贮存、施用等关键环节上进行技术研究和创新。积极引导各类协会、合作社、服务队组织,大力发展

— 93 — 生态畜牧业,延伸产业链条,实现粪污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利用。三是大力推广秸秆青贮饲草化利用。以肉牛产业大县建设为契机,以能繁母牛基地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加大秸秆利用力度,积极推广全株玉米青贮微贮技术,提高秸秆利用率。通过2—3年的扶持建设,秸秆利用率达到60%以上。四是积极推广种草养畜模式。大力调整种植业结构,重点发展规模种草,鼓励和支持养殖企业和草业公司通过土地流转种植优质紫花苜蓿等优良牧草,实施种草养畜,降低饲草成本,增加养殖效益。

3.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一是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以完善农业标准体系建设为抓手,向贫困乡镇、贫困村倾斜实施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到2020年底,主要农产品标准化覆盖率达到80%,“三品一标”农产品覆盖90%以上建档立卡贫困村。二是实施化肥零增长行动。扩大测土配方施肥在设施农业及蔬菜、果树等作物上的应用,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全覆盖,确保每年实施各类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面积80万亩以上。三是实施农药零增长行动。大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有效提升病虫害防治组织化程度和科学化水平。扩大低毒生物农药补贴项目实施范围,加速生物农药、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应用,逐步淘汰高毒农药。四是着力解决农田残膜污染。到2016年底,建成废旧农膜回收站18个,废旧农膜回收点40个,年回收废旧农膜3000吨以上,回收利用率达85%以上,有效解决白色污染难题,确保全县耕地面积稳定在92万亩。

— 94 —

(五)强化资金保障

严格执行项目建设程序和各项基本制度,探索和实践有效的资金管理运行机制,确保项目建设按照规划设计实施,提高项目工作效率,增加项目建设的透明度,保证项目安全、资金安全、人员安全。项目实施阶段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工程招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制,成立计划财务部门和财务审计部门,实行专户、专管,并对项目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跟踪监督审计,确保项目建设按期顺利进行。

三、责任分工

(一)精准扶贫生态环境支持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按照“县级规划引导、部门协调推进、乡村为责任主体”的推进原则实施。各相关单位要统筹安排,明确各自职责,研究制定本单位精准扶贫生态环境保护支持计划实施方案,细化工作任务,按照完成时限倒排工期,建立精准扶贫项目帮扶工作台账,全面加快全县项目乡镇、项目村工作进度,确保完成建设任务。

(二)各相关单位要积极整合各类项目资金,重点向贫困村倾斜,细化工作计划,将目标任务分解到、明确到贫困乡、贫困村组,并抓好指导和监管,确保每年整合80%以上的项目资金用于贫困村。

(三)各相关单位要按照《方案》要求,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制定技术标准,建立考核评价机制,具体开展各项精准扶贫

— 95 — 项目支持工作,确保项目顺利完成。

责任单位:农工部、林业局、果业局、森林公安分局、国土局、环保局、农业局、畜牧局、水保局、农综办、扶贫办、山门林场。

四、完成时限

2015年,做好项目前期的调查摸底准备工作,完善每个项目五年规划,并制定相关技术规范和考核评价机制。指导乡镇建立涉及项目到村到户的工作台账。

到2016年,确定的项目全部得到实施,基本形成生态扶贫长效机制,完成全县既定脱贫目标。2017年—2020年,确定的目标任务全面完成,政策机制进一步得到完善,全县贫困村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明显加强。

五、检查验收

结合精准扶贫工作要求,全面实行验收销号制,采取县级全面验收合格后,申请省、市逐级验收的程序,对项目进展、工程质量、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县级验收在每年项目建设完成后,县委农工部、林业局、果业局、森林公安分局、国土局、环保局、农业局、畜牧局、水保局、农综办、扶贫办、山门林场根据各自职能分工,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全面验收,并将验收结果报送县精准扶贫指挥部办公室。对工程实施好的乡镇加大下一项目安排和资金投入力度,对未完成任务和实施效果差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并责令限期整改。

— 96 —

六、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靠实责任。为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根据实施方案,各部门要分工协作、统筹推进。各单位要确定一名分管领导亲自抓,并抽调专业技术骨干包抓贫困村,专门负责项目实施的技术指导,适时召开工作会、推进会、现场会、后进促进会,推动精准扶贫各项工程任务如期完成。

2.严格检查,保证质量。在工程结束后,首先由工程实施乡镇按照精准扶贫工作台账进行自查验收,及时上报自查报告到项目实施单位,再由各相关部门组成专职核查验收组,对各贫困村项目实施情况结合工作台账进行核查,对工程实施不合格的,给承建单位下发限期整改通知,要求进行整改,直到合格为止。

3.规模办点,整体推进。一是坚持高标准、高起点、高质量建设精准扶贫生态环境支持项目工程。二是坚持抓点带面,整体推动,形成点向面辐射、面向点集中的机制。三是建立技术人员包抓制度,加强精品示范工程点建设,促使全县精准扶贫生态环境支持工作有序开展。

— 97 —

第三篇:关于精准扶贫电商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

关于精准扶贫电商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

关于精准扶贫电商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意见》,加快电子商务扶贫步伐,探索精准扶贫新路径新模式,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以XX个贫困县(市、区)和XX个插花型贫困县(市、区)为重点区域,以XX个特困片带、XX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为重点对象,以持续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为核心,扎实抓好党政推动、市场运作、基础配套、协会牵引、试点示范等关键环节的工作,从2015年到2017年,全省XX%以上的贫困乡实现利用电子商务销售当地特色产品,交易额年均增长XX%以上,全省XX%以上的行政村通固定和移动宽带,绝大多数贫困村宽带网络全覆盖。从2018年到2020年,全省贫困地区基本普及电子商务应用,实现“三有一能”目标,即县有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中心,乡有电子商务服务站,村有电子商务服务点,贫困户能通过电子商务销售自产产品、购买生产生活资料,交易额年均增长XX%以上,全省贫困地区宽带家庭普及率大幅提高,4G网络全面覆盖。

二、主要措施

(一)建立行政推进体系。在市、县、乡建立健全电商扶贫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负责电商扶贫的顶层设计、政策制定、协调指导、工作推进、检查考核等。层层成立电商协会,形成政府、协会、驻村工作队共同推进电商扶贫的工作机制。

(二)建立网店服务体系。完善县电商服务中心、乡服务站和村服务点功能及配套设施,为贫困地区网店开设和运营提供策划、培训、IT外包、美工、客服、代运营等专业服务,健全上下游服务链;依托国家、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和各地电商产业园、创业孵化园,为贫困地区网商提供创业孵化服务。

(三)建立网货供应监管体系。确定特色主业、主打产品,按照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销售的要求,加工适宜网络销售的优质产品。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产业化经营,带动贫困户从事网货生产加工,建立完善的供应体系。认证一批网货供应定点企业,为网店提供充足丰富的货源。加强农特产品网货监管,制定农特产品生产加工标准,指导企业、合作社和农户按标准种植、生产、加工、包装,从源头保证网货供应质量;抓好流通环节质量监管,建立网销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对流通环节进行监测,杜绝质量隐患。

(四)建立网络物流体系。加快贫困乡村宽带网络建设,采取有线无线结合的办法,扩大网络覆盖面。支持快递物流企业在贫困乡村设立服务网点,鼓励发展面向乡村的“草根物流”,建立完善的物流体系,提高网货配送效率。

(五)建立人才培训体系。制定培训规划、方案,整合现有培训资源,构建由政府相关部门、社会团体、高等(职业)院校及电商龙头企业为主体的电商扶贫人才培训体系。发挥国家电子商务继续教育甘肃分基地和淘宝大学(兰州)等专业机构作用,有针对性地开展多层次培训,共建电商扶贫人才培训和实践基地,实现电商扶贫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培训全覆盖。

(六)建立考核评价体系。把电商扶贫纳入扶贫工作体系,与其他扶贫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奖惩。围绕“三有一能”目标,建立电商扶贫统计通报制度,重点考核网店数、销售量、交易额及带动贫困村、贫困户外销农特产品,以及帮助贫困户增收脱贫的情况。

三、重点工作

(一)宽带网络建设。省通信管理局、工信委等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加快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具体措施,加快推进“宽带中国”战略,推动贫困地区光缆入乡、入村、部分光纤入户,行政村通宽带和连片特困地区行政村互联网覆盖。

(二)物流快递支撑。多形式、多渠道、多类型发展物流快递服务业。通过物流补贴、税费减免等方式,鼓励和扶持物流企业在贫困乡镇建立符合电商发展需要的物流配送门店,在贫困村建立快递服务点,开展集中收购、集中配送,到2017年实现物流快递乡镇基本覆盖,功能覆盖到村。

(三)网店规模壮大。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多形式、多方法扩大网店经营规模。采取教育培训、资源投入、市场对接、政策支持、提供服务等方式方法,帮助贫困户开办网店,销售农产品。通过与当地电商龙头企业、网络经纪人、能人大户、专业协会开展贫困户网店“一对一”对接,帮助贫困户提高网店运营效益。对暂不具备开办网店条件的贫困村,鼓励乡镇干部、大学生村官、未就业大学生和贫困村在校大学生以及致富能人,在乡镇服务站、县服务中心或电商扶贫产业园内开设扶贫网店,代销农特产品。

(四)网络品牌培育。按照“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的原则,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培育特色品牌。支持农产品“地标保护”“绿色”“有机”“无公害”等资质的申报认证,加强贫困地区特色产品品牌化建设,提升产品品质、价值和知名度。建立电商扶贫农特产品目录库,对全省优质特色农产品种养规模、产量产值、品质特色开展调查摸底统计,确定主导品牌,编制省市县特色主导产品目录。引导支持贫困乡镇至少培育一个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销售的龙头企业,进行认证挂牌管理和扶持。

(五)金融服务支撑。将电商扶贫纳入扶贫小额信贷支持范围,对开办网店、从事网货生产销售的贫困户和带动贫困户生产销售网货产品、带动效果明显(以销售贫困户产品为主)的企业和网店,给予免抵押、免担保、5万元以下、三年以内的小额信贷支持,政府按基准利率全额贴息。鼓励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在贫困乡镇设立服务网点,村设立金融服务代办点,改善农村网店支付、结算等金融服务条件。

(六)试点示范引领。在58个贫困县(市、区)和17个插花型贫困县(市、区)每县选择1个乡镇,每个乡镇选择3个村,开展电商扶贫试点工作。各市(州)、县(市、区)按照试点方案迅速安排启动,指导试点乡、村制定路线图,确定时间表,高标准、高质量地做好试点工作。实施好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开展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县创建,加快电子商务向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覆盖。积极推进阿里巴巴集团“千县万村”、京东集团“千县燎原”和苏宁“农村电商”计划的落地,利用大平台提升我省电商扶贫质量水平。

四、强化保障

(一)组织领导。电商扶贫工作实行“省上指导、市州协调、县负总责、乡村落实”的工作体制。总体工作在省扶贫攻坚行动协调推进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协调下开展,由省商务厅、扶贫办负责工作指导和推进;各市(州)扶贫领导小组做好协调和检查指导工作;各县(市、区)扶贫领导小组对电商扶贫负总责,具体负责本县(市、区)电商扶贫各项工作的协调落实。各乡(镇)和贫困村为具体实施单位,要整合乡(镇)电商办和扶贫工作站力量,抓好电商扶贫各项工作的落实。贫困村“两委”班子、双联单位和驻村工作队要配合做好电商扶贫项目实施、政策宣传、组织培训和各项政策措施的执行。

(二)责任分工。围绕做好电商扶贫工作,靠实各部门的职责任务。扶贫部门负责贫困村、贫困户基本情况、需求清单和规划计划的制定,以及综合协调、进度通报、监督检查、考核等工作;商务部门负责做好电商大平台引进、本土平台培育、网货促销、物流配送、人才培训、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等工作;农牧部门负责建立覆盖全过程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严格农业投入品管理,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考核评价制度等工作;农工办负责把电商扶贫作为驻村工作队和帮扶单位的一项重要职责,纳入驻村帮扶考核;通信管理、工信等有关部门负责做好协调电信、移动、联通、铁塔、广电网络等企业加快贫困村宽带网络建设工作;工商、质检、食药部门负责做好网上销售产品的资质认证、质量安全监管和诚信体系建设,加大网络市场监管力度等工作;财政部门负责做好电商扶贫配套资金保障工作,制定出台财政奖励扶持办法。

(三)技能培训。省上重点抓好示范性培训,以县(市、区)为主体,做好电商扶贫的系统培训和专项培训。把电商扶贫培训纳入“两后生”培训范围,列入计划,加大培训力度。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课堂教学与现场观摩、专家理论讲解与店主现身说法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开展培训,务求培训效果,提高培训质量。以市(州)、县(市、区)为主体,加强对网店经营者的专业培训,重点对网上开店、网店装修、客服、运营推广、产品拍照美化及店铺管理维护工具等操作技能进行培训,帮助掌握利用电子商务销售产品的一般流程,并能独立运用电子商务平台开展业务,确保每个贫困村至少培训一名电商应用人才和信息员。

(四)考核奖惩。商务、扶贫等部门要建立健全电商扶贫部门协作机制,对电商扶贫工作进行季度检查、半年通报、年底考核,推动各项重点工作任务落实。每年评选表彰一批全省电商扶贫成效突出的“明星网店”和“诚信网店”,给予奖励;对销售假冒伪劣产品、损害甘肃电商扶贫形象的不良行为,采取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予以惩罚。

(五)宣传引导。加大电商扶贫的宣传力度,在报纸、电视、广播和网络等主流媒体上开辟专栏,进行跟踪式专项宣传报道。充分发挥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作用,灵活运用微博话题、微信栏目,对电商扶贫工作持续开展宣传报道。依托双联行动,充分发挥村级组织和群众在电商扶贫中的重要作用,尤其要及时总结和宣传推广电商扶贫工作中的好做法、好经验,营造电商扶贫的浓厚舆论氛围。

第四篇:关于电商精准扶贫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

关于电商精准扶贫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实施方案》和《省商务厅、省工信委、省扶贫办关于精准扶贫电商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加快电子商务扶贫步伐,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

以干旱山塬区、关山林缘区、黑河流域和少数民族乡村四大贫困片区为重点区域,以594个建档立卡贫困村、40.12万贫困人口为重点对象,以持续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为工作核心。从2015年到2020年,按照前三年集中攻坚、后三年巩固提高的阶段安排,因村制宜、因户施策,分区域、分批次推进,积极引导苹果、肉牛、蔬菜等主导产业加快电商应用,强化网店服务体系、网货供应监管体系、网络物流体系、人才培训体系及电商支撑体系,突出电商扶贫措施规划到村、落实到户、增收到人,确保每年集中攻坚一批、脱贫一批。到2017年底,全市594个贫困村中有434个实现利用电子商务销售当地特色产品,交易额年均增长20%以上;贫困村实现宽带网络全覆盖。到2020年,全市所有贫困村基本普及电子商务应用,实现“三有一能”目标,即县有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中心,乡有电子商务服务站,村有电子商务服务点,贫困户能通过电子商务销售自产产品、购买生产生活资料。

(二)任务时序安排

2015年,建成市级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淘宝网“特色中国—平凉馆”),在崆峒区、静宁县、庄浪县建成县级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中心,成立电子商务协会。2016年,在泾川县、灵台县建成县级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中心,成立电子商务协会。2017年,在崇信县、华亭县建成县级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中心,成立电子商务协会。2018年至2020年,分别建成31个、22个、20个村级电商服务站,并在巩固三年集中扶贫攻坚工作的基础上,实现电商服务站、物流、快递服务点和4G网络贫困村全覆盖,全市网络交易额年均增长30%以上,市级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月平均销售额达到40万元以上,地方特色农产品销售额比重占平台销售额的85%以上。

二、重点措施

(一)建立行政推进体系。在市、县(区)、乡(镇)、村建立电商扶贫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在市商务局设立电子商务科,层层组建电商协会,负责电商扶贫的政策制定、协调指导、工作推进等工作,并加强与外界的沟通联系和衔接汇报,争取各方支持,形成政府、协会、驻村工作队共同推进电商扶贫的工作机制,推动电商扶贫工作有序开展。

(二)建立电商服务体系。依托国家、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建设,扶持建设市级电商扶贫产业孵化园,支持有条件的县(区)建立县级电商扶贫产业孵化园。加快淘宝网“特色中国—平凉馆”建设和运营。依托县(区)电商服务中心、乡服务站和村服务点,在贫困村大力发展农超对接、直供直销和连锁经营等新兴流通服务。并为贫困村网店开设和运营提供策划、培训、IT外包、美工等专业服务,积极探索一店带一户或多户、一店带一村或多村等电商扶贫模式,推动贫困户开展网销。

(三)发展网货供应体系。各县(区)要积极开展特色农业提质增效活动,确定特色主业、主打产品,重点推动平凉金果、平凉红牛、静宁烧鸡及小杂粮等特色农产品进城实体店销售或就地电商销售。探索“企业+基地+网店”或“协会+基地(合作社)+网店”的农村电子商务模式,大力发展农产品网络营销和订单农业,扶持加工企业开发一批优质网货,建立一批网货供应平台,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示范网店,打造一批优质农产品电商品牌。积极探索“政府部门+合作社+农户+电商协会+特色中国—平凉馆”多方负责的品控机制,县(区)政府及有关部门对取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的平凉金果、平凉红牛、静宁金果、等产品及进入特色平凉馆的网销产品做出背书,列出责任清单,明晰各自责任,各方联网联动联保,力求实现网销产品售前、售中和售后全方位品质控制。

(四)建设网络物流体系。加快贫困地区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将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及农产品冷链设施建设项目方面向贫困地区倾斜,同时加快现有农贸市场、肉菜市场的电商化改造。加大支持邮政系统和大型快递物流企业在贫困乡村设立快递代办点,鼓励发展面向乡村的“草根物流”,降低网店运营成本,到2017年物流、快递服务站点基本覆盖贫困村。大力推动“电信网、互联网和有线电视网”三网融合,重点加强农村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采取有线无线结合的办法,扩大有线网络和WIFI无线网络覆盖面,到2017年实现宽带网络全覆盖,2020年实现3G、4G网络全覆盖。

(五)建立人才培训体系。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制定培训规划、方案,以建立甘肃省“一村一电”工程人才培训基地为基础,构建由政府相关部门、社会团体、高等(职业)院校、淘宝大学(兰州)、“特色中国—平凉馆”及电商龙头企业为主体的电商扶贫人才培训体系。重点培育发展电商扶贫人才培训实践基地和师资队伍,并加大电商专业人才的引进交流力度,每个贫困村至少有一名电商应用人才和信息员。

(六)建立考核评价体系。出台制定《平凉市电子商务奖励扶持办法》和《平凉市精准扶贫电商支持计划考核办法》,围绕“三有一能”目标,把电商扶贫纳入考核,与扶贫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奖惩。建立电商扶贫统计通报制度,重点考核各县(区)网店数、销售量、交易额,促进电子商务与扶贫开发深度融合。

三、重点工作

(一)宽带网络建设。市工信委、市电信局等有关部门要积极推进“宽带中国”行动计划,加快推进“百兆光纤工程”和“百县宽带乡村工程”,研究制定加快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具体措施,重点保证贫困地区光缆入乡、入村、部分光纤入户,实现贫困村互联网全覆盖。

(二)物流快递支撑。发改、商务、邮政等部门要重点支持平凉工业园区综合物流中心、平凉·恒旺物流园等物流园区加快发展步伐,通过物流补贴、税费减免等方式,多形式、多渠道、多类型引导电子商务企业与物流园区实现信息对接,发展农村现代物流配送体系和冷链物流体系。在商业服务网点、民族贸易中心、农村商品配送中心、农畜产品交易市场等商贸设施建设方面加大规划力度,并给予项目倾斜。鼓励物流企业在贫困乡镇建立符合电商发展需要的物流配送门店。支持邮政部门依托现有邮政、快递网络,在贫困村建立邮政、快递服务点,到2017年实现物流快递乡镇基本覆盖,功能覆盖到村。

(三)网店规模壮大。各县(区)商务、扶贫、共青团等部门积极开展电商贫困试点工作,为贫困村配备电脑,并采取教育培训、资源投入、市场对接、政策支持、提供服务等方式,加大贫困户电商操作技能培训力度,帮助贫困户开办网店,大力发展万村千乡网上农家店。每个贫困村要成立1个电商互助组,每个贫困户至少有1人加入,通过开展电商企业、专业协会“一对一”帮扶,提高网店运营效益。鼓励农村小微商家、个人探索微平台模式,通过创新营销手段开展农村电子商务。对暂不具备开办网店条件的贫困村,鼓励乡镇干部、大学生村官、未就业大学生和贫困村在校大学生以及致富能人,在淘宝网“特色中国—平凉馆”、县服务中心、电商扶贫产业园内或乡镇服务站开设扶贫网店,代销农特产品。

(四)网络品牌培育。按照“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的原则,优先扶持发展平凉金果、平凉红牛、静宁烧鸡、蔬菜、药材等特色产业,培育地方优质特色品牌。加快我市优质农产品“地标保护”、“绿色”、“有机”、“无公害”的资质申报认证,增强网销农产品生产标准制定、农业品牌打造、品牌推广宣传力度,加强贫困地区特色产品品牌化建设,提升产品品质、价值和知名度。建立“全市电商适销商品数据库”,对全市优质特色农产品种养规模、产量产值、品质特色开展调查摸底统计,编制市、县(区)特色主导产品目录,确定主导品牌。

(五)金融服务支撑。金融部门要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积极开展产品和服务创新,扩大电子商务企业贷款抵、质押品范围,拓宽电子商务企业融资渠道。充分利用全省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工程,做好电商贷款申报基础工作,争取贷款政策向电商扶贫倾斜。要将电商扶贫纳入扶贫小额信贷支持范围,对开办网店、从事网货生产销售的贫困户和带动贫困户生产销售网货产品、带动效果明显(以销售贫困户产品为主)的企业和网店,给予免抵押、免担保、5万元以下、三年以内的小额信贷支持,政府按基准利率全额贴息。

(六)试点示范引领。重点在国家级扶贫县和集中连片贫困县开展电商扶贫试点工作,每县选择1个乡镇,每个乡镇选择3个村,按照试点方案迅速安排启动,加快制定试点乡、村路线图,确定时间表(见附件3)。积极开展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和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县、基地、企业)创建,健全农村电子商务服务支撑体系,培育建立农村电商综合信息服务等农村电商服务平台。积极推进阿里巴巴集团“千县万村”、京东集团“千县燎原”和苏宁“农村电商”计划落地,扩大农村电子商务在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网络中的应用,打通农村电子商务“最后一公里”,利用大平台提升我市电商扶贫质量水平。

四、强化保障

(一)组织领导。坚持“市上指导协调、县(区)统筹管理、乡村组织实施”的工作体制,市、县(区)、乡要逐级签订电商扶贫目标责任书,明确工作责任和时限要求。总体工作在市扶贫攻坚行动协调推进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协调、指导下开展,市商务局、扶贫办负责全市电商扶贫工作的指导和推进;各县(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本县(区)电商扶贫各项工作的协调落实。各乡(镇)和贫困村为具体实施单位,要整合工作力量,抓好电商扶贫各项工作的落实。贫困村“两委”班子、“双联”单位和驻村工作队要配合做好电商扶贫项目实施、政策宣传、组织培训和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

(二)部门责任分工。扶贫部门负责贫困村、贫困户基本情况、需求清单和规划计划的制定,以及综合协调、进度通报、监督检查、考核等工作;商务部门负责做好电商平台引进、本土平台培育、网货促销、物流配送、人才培训、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等工作;农牧部门负责建立覆盖全过程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严格农业投入品管理,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考核评价制度等工作;农工办负责把电商扶贫作为驻村工作队和帮扶单位的一项重要职责,纳入驻村帮扶考核;市工信委等有关部门负责做好协调电信、移动、联通、广电网络等企业加快贫困村宽带网络建设工作;工商、质检、食药监等部门负责做好网上销售产品的资质认证、质量安全监管和诚信体系建设,加大网络市场监管力度等工作;财政部门负责做好电商扶贫配套资金保障工作,制定出台财政奖励扶持办法。

(三)技能培训。各县(区)要把电商扶贫培训纳入“两后生”培训范围,列入计划,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课堂教学与现场观摩、专家理论讲解与店主现身说法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开展培训,务求培训效果,提高培训质量。各县(区)商务局引导协会、电商企业加强对网店经营者的专业培训,重点对网上开店、网店装修、客服、运营推广、产品拍照美化及店铺管理维护等操作技能进行培训,帮助掌握利用电子商务销售产品的流程,确保每个贫困村至少培训一名电商应用人才和信息员。支持贫困县引进人才,加大对贫困县电商专业技术、经营管理等各类电商人才的引进交流力度,对电商技术人员在职称评定、科研项目、薪酬待遇等方面给予倾斜,不断强化电商扶贫人才支撑。

(四)考核奖惩。商务、扶贫等部门要建立健全电商扶贫部门协作机制,对电商扶贫工作进行季度检查、半年通报、年底考核,推动各项重点工作任务落实。每年评选表彰一批全市电商扶贫成效突出的“明星网店”和“诚信网店”,给予奖励;对销售假冒伪劣产品、损害平凉电商扶贫形象的不良行为,采取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予以惩罚。

(五)宣传引导。加大电商扶贫的宣传力度,在报纸、电视、广播和网络等主流媒体上开辟专栏,进行跟踪式专项宣传报道。要充分发挥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作用,灵活运用微博话题、微信栏目,对电商扶贫工作持续开展宣传报道。依托“双联”行动,充分发挥村级组织和群众在电商扶贫中的重要作用,尤其要及时总结和宣传推广电商扶贫工作中的好做法、好经验,营造电商扶贫的浓厚舆论氛围。

第五篇:甘肃省关于精准扶贫小额信贷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

省扶贫办 省财政厅 省政府金融办 人行兰州中心支行 甘肃银监局 甘肃保监局关于精准扶贫小额信贷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扶贫办等部门《关于创新发展扶贫小额信贷的指导意见》(国开办发〔2014〕78号)精神,破解贫困群众贷款难、贷款贵问题,促进全省精准扶贫工作,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从2015年开始,以全省97万户、417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扶持对象,通过建立贫困户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完善贫困户贷款贴息政策,推广贫困户小额贷款保险,发展贫困村扶贫互助资金等措施,大力实施精准扶贫小额贷款工程,力争到2017年底,使所有有劳动能力、有贷款意愿和一定还款能力的贫困户都能够得到免抵押、免担保、5万元以下、3年以内的小额信用贷款,解决贫困群众贷款难、贷款贵问题。

二、主要措施

(一)争取货币信贷政策支持。积极争取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和贷款规划优先向58个贫困县(市、区)和17个插花型贫困县(市、区)倾斜,全面落实支农再贷款利率优惠政策;合理设置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公式相关参数,允许扶贫贡献大、贫困户受益多的农村法人金融机构适当突破贷款规划,增加贷款投放。引导和鼓励使用支农再贷款的农村法人金融机构优先向贫困户发放小额信用贷款,让贫困户充分享受利率优惠政策。

(二)建立贫困户风险补偿基金。从2015年开始,按照贷款数量的3%左右,由各级政府和金融机构按7∶3的比例逐年建立贫困户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其中,政府承担部分由省和市(州)、县(市、区)财政各筹措50%,市(州)、县(市、区)原则上由财政出资,并建立财政风险补偿基金的长效补充机制;财政困难的县允许从分配到县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中安排。力争到2017年,每个贫困县贷款风险补偿基金达到1000万元以上。发生贷款损失时,由政府和金融机构按7∶3的比例分别承担。

(三)规范贫困户贷款贴息政策。整合各类财政到户贴息政策,对贫困户扶贫小额信用贷款按基准利率由政府全额贴息。对贫困户贷款按年结息和贴息,贴息期限最长为3年。对贷款户未按期偿还贷款及其他违约行为而产生的逾期贷款利息、罚息,不予贴息。

(四)支持推广扶贫小额贷款保险。开展扶贫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试点,通过保证保险为贫困户增信,探索建立“政府+银行+保险”的风险分担机制,鼓励贷款贫困户积极购买,政府给予适当保费补助。积极推广贷款贫困户人身意外保险,政府给予适当保费补助,化解贷款风险。以贷款贫困户为对象,创新推出保费低廉、保单通俗的农业保险产品,合理确定理赔标准,提高理赔效率,分散贷款风险。政策性农业保险优先在贫困村试点和推广。

(五)充分发挥扶贫互助资金作用。加大在贫困村建立扶贫互助资金的力度,力争到2015年底实现革命老区贫困村和藏区所有村全覆盖,到2016年底实现全省贫困村全覆盖。每村互助资金规模不少于50万元,其中,由省里安排20万元,市(州)、县(市、区)筹集安排30万元。探索以贫困村扶贫互助资金协会(社)为平台,政府、企业、帮扶单位和社会组织(个人)捐资、注资、多元开放的扶贫互助资金融资方式,放大资金总量。允许到村扶贫互助资金作为担保资金,撬动金融机构贷款,放大资金规模,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三、实施程序

(一)摸清贫困户贷款需求。2015年7月底前,由各县(市、区)政府组织,依据贫困户建档立卡结果,开展入户调查,逐村逐户摸清贫困户贷款意愿、用途、数量、期限等情况,列出贷款需求清单,并筛选排队,制定贷款计划。(二)确定银政合作模式。2015年8月底前,按照竞争性、引导性原则,鼓励各类金融机构按照本实施方案确定的原则和要求,以多种模式积极参与扶贫小额信贷工作,最终由贷款成本低、手续简便、服务便捷的金融机构承担贫困户贷款。经政府与金融机构协商一致后,签署精准扶贫小额信贷合作协议。可由省、市(州)、县(市、区)统一与一家或多家金融机构签署合作协议,也可由一家金融机构统一与省或分别与市(州)、县(市、区)签署合作协议。

(三)筹措风险补偿资金。2015年8月底前,按照合作协议和建立贫困户风险补偿基金的来源和比例,省、市(州)、县(市、区)财政和确定的承贷金融机构,依据各县(市、区)2015年贷款需求,落实风险补偿资金。从2016年开始,根据当年新增的贷款需求和实际补偿情况,按比例增加风险补偿资金。(四)启动贷款申请和发放工作。2015年9月底前,由列入当年贷款计划的贫困户提出贷款申请,经村两委审核、驻村工作队复核、村内张榜公示无异议后,乡(镇)政府审核、县(市、区)扶贫办汇总,县财政审定并向承贷金融机构提供贷款户花名册。贷款户持有效身份证件,向承贷金融机构自愿提出申请,承贷金融机构依据贷款户花名册,审核贷款申请,与贷款户面签贷款协议并发放贷款。

(五)贷款贴息。2016年1月底前,按照先收后贴的原则,由承贷金融机构向贷款户正常收取利息,并汇总上年全部贷款本息明细,代贫困户向县级扶贫、财政部门统一申请贴息补助,扶贫部门初审、财政部门审定后将上年贴息资金拨付到贫困户惠农补贴“一折通”账户。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全省创新精准扶贫小额信贷工作在省扶贫攻坚行动协调推进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开展,实行“省上支持、市州协调、县负总责”,县委、县政府是责任主体,县长是第一责任人。要把创新精准扶贫小额信贷工作纳入扶贫业绩考核范围之中。各级扶贫部门要确保对象精准、需求精准;各级财政部门要做好风险补偿资金、贷款贴息资金的筹措、拨付和监管等工作;各级政府金融办要加强对扶贫小额信贷工作的协调指导,做好半年和年终实施情况分析、汇总通报等工作;基层各级人民银行要加大支农再贷款对承贷金融机构的倾斜,督促承贷金融机构落实利率优惠政策,完善金融服务;银监局要完善金融机构差异化扶贫监管政策,适度放宽扶贫小额信贷不良贷款风险考核监管的容忍度,加强对各承贷金融机构在实施扶贫小额信贷过程中违规操作、侵害贷款贫困户利益行为的监督检查;保监局要支持鼓励保险机构积极推进贫困地区保险市场建设,研究探索对贫困户的特惠保险政策,加大保险覆盖面,不断增强贫困户的保险保障功能。驻村工作队和双联干部要把推动精准扶贫小额信贷作为重要工作任务,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和村“两委”做好政策宣传、金融培训、需求摸底、贷款审核、项目实施、诚信教育、本息催收等各项工作。

(二)优化服务,简化程序。精准扶贫小额信贷是为贫困户量身定做的特惠金融产品,具有对象的精准性、政策的特殊性、措施的针对性。各承贷金融机构都要把此项工作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手段,积极履行社会扶贫责任,认真研究制定有别于普通客户、一般信贷产品的政策措施和发放程序,简化贷款程序、减少贷款环节、优化贷款环境、优惠贷款利率,在防范金融风险的同时,严格按照政府相关部门提供的贷款贫困户花名册发放贷款。不能随意抬高贷款门槛,不能让贫困户提供反担保,不能提前扣除利息和提前结息,严禁各种形式的不合理收费。

(三)加强监管,堵塞漏洞。各市(州)、县(市、区)扶贫、财政、金融办、人行、银监、保监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加强对精准扶贫小额信贷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对虚列、虚报、冒领、套取、挪用贫困户贷款和风险补偿资金、财政贴息资金的单位和个人,依法依规严肃处理,问题严重、社会影响较大的要追究县委书记、县长的责任。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各承贷金融机构都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严格识别贷款对象,严格界定贷款用途。银政双方要信息共享、加强沟通、层层把关,防止冒贷、转贷,防止虚报户数、虚报需求或以贫困户的名义骗贷,问题突出的要严肃追究乡镇领导、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干部的责任。要监督贷款户将贷款用于发展富民增收产业,不得用于结婚、建房等非生产性方面,不得闲置资金和坐收利息,一经发现,承贷金融机构要及时收回贷款并列入诚信记录,政府有关部门不得给予贴息补助,停止扶贫小额信贷支持。对确无经营能力但又有贷款需求的贫困户,鼓励按照“量化到户、股份合作、入股分红、滚动发展”的方式,与扶贫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利益联结,用获得的小额信贷资金参与扶贫特色优势产业建设,集中使用。

(四)宣传引导,培育诚信。政府各有关部门特别是驻村工作队要会同金融机构,通过多途径、多形式、多渠道,大力开展精准扶贫小额信贷政策知识的宣传培训,努力提高乡村干部和贫困户对精准扶贫小额信贷目的意义、政策措施、对象用途、方法步骤和具体要求的理解和掌握,充分调动干部群众参与精准扶贫小额信贷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善于培养典型、发现典型、宣传典型,用典型引路推动精准扶贫小额信贷工作。要通过制定完善村规民约、加强普法教育等形式途径,引导贫困户树立诚信意识、信用意识,用诚实守信规范贫困户的贷款行为,努力营造贫困群众靠金融谋发展促增收、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良好氛围。

下载精准扶贫农村危房改造支持计划实施方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精准扶贫农村危房改造支持计划实施方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国土资源精准扶贫生态环境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一

    国土精准扶贫生态环境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 围绕确定的土地整治和地质灾害综合治理方面的目标任务,结合我县实际,特制订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一)土地整治项目。依据《清水县土......

    关于精准扶贫富民产业培育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5则范文

    关于精准扶贫富民产业培育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 为全力推进我县精准扶贫工作,加快贫困户增收脱贫步伐,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推进精准扶贫到户实现当年整体脱贫的实施意见》(县......

    精准扶贫实施方案

    绿德农业精准扶贫工作方案 一、前言 为扎实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精准扶贫工作会议精神,深入推进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大力攻克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等制约......

    精准扶贫实施方案

    精准扶贫实施方案 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贯彻落实的意见》、《XXX市脱贫攻坚实施方案(2016—2020年)》和《XXXX脱贫攻坚实施......

    精准扶贫实施方案

    上王镇初级中学 “教育圆梦,你我同行” 精准扶贫活动实施方案 二〇一六年十月二十四日 上王镇初级中学 “教育圆梦,你我同行” 精准扶贫活动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蒲城县教......

    精准扶贫实施方案

    为了发挥妇女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助推扶贫攻坚工作,全面提高农村妇女素质和创业致富技能,镇妇联根据市县妇联《关于开展“五个一”工程,助推扶贫攻坚工作的通知》精神......

    农村危房改造实施方案

    ****镇***年农村危房改造实施方案 为贯彻省、市、区农村危房改造会议精神,切实做好****年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根据省市区统一部署和 [****]***号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

    金融精准扶贫计划的实施方案

    ***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施方案 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的战略部署,按照国务院扶贫办《关于创新扶贫小额信贷的指导意见》(国开办发【2014】78号),《***关于扎实推进精准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