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央直属储备粮库新仓初始装粮压仓的暂行规定国粮仓储(本站推荐)
中央直属储备粮库新仓初始装粮压仓的暂行规定国粮仓储【1999】207号文
名称: 中央直属储备粮库新仓初始装粮压仓的暂行规定
类别: 储粮技术政策法规
发布单位: 国家粮食储备局
发布日期: 1999
文件号: 国粮仓储[1999]207号
内容: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粮食厅(局),各中央储备粮管理公司、办事处,中谷粮油集团公司:为做好中央直属储备粮库新仓装粮压仓工作,保证新库储粮安全,发挥效用,我局组织有关专家研究制订了《中央直属储备粮库新仓初始装粮压仓的暂行规定》,现印发给你们,请立即组织各中央直属储备粮库建设项目单位认真学习、贯彻。在执行中有什么意见和建议,请函告我局仓储司。
中央直属储备粮库新仓初始装粮压仓的暂行规定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本规定规定了新建浅圆仓及房式仓初始装粮压仓的操作办法。
本规定适用于1998年中央投资建设的中央直属储备粮库,其它新建粮库可参照执行。一般规定 2.1 压仓前的准备
2.1.1 仓房(含浅圆仓和房式仓,下同)的墙、地面等部位必须干燥;与粮食直接堆、靠的最后一项混凝土工程完工日期,距装粮时间不少于3个月。
2.1.2 仓房各部位无变形、裂缝等情况。
2.1.3 用于压仓粮食的水分含量应符合安全储藏标准,质量应符合国标中等以上要求。2.2 检查粮库水准点的设置
2.2.1 粮库应设置永久性水准点。
2.2.2 当需要新设或增设水准点时,应选择地基可靠、透视良好的地点,按图(略)所示做水准点。
新设置时,应设三个水准点,并自成体系。浅圆仓初始装粮压仓
3.1 浅圆仓沉降观测点的设置
3.1.1 仓壁周边沿地下通廊方向的两侧外壁应设沉降观测点。
3.1.2 仓壁周边沿垂直地下通廊方向的两侧外壁宜设沉降观测点。
3.1.3 自仓内地坪中部起,沿平行和垂直于地下通廊两个方向,每隔约5.0m设置一个沉降观测位置。3.2 沉降观测点的做法
3.2.1 仓壁沉降观测点,可用不少于Φ16mm钢筋头埋设在仓壁外侧,距外侧地坪约高500mm 处,外露50mm。
3.2.2 内地坪沉降观测位置,可用Φ16mm钢筋、长约50mm,竖直埋在地坪面层内(不得穿透面层厚度),钢筋头顶部与地表面平;也可在地坪表面画出沉降观测位置。3.3 初始装粮阶段和装粮数量
3.3.1 根据地基土质情况,初始装粮压仓应分阶段进行,一般应不少于三个阶段。3.3.2 第一阶段和最后阶段的装粮数量应分别控制在仓容量的40~50%和15~10%。3.4 初始装粮顺序
3.4.1 由上联廊和地下通廊连成的单行浅圆仓,每个阶段应按图2(略)所示顺序依次装粮。3.4.2 当两行或两行以上排列的浅圆仓组群,各行间有横向上联廊和地下通廊连系时,每个阶段应按图3(略)所示顺序依次装粮。
3.5 装粮静置时间
3.5.1 每阶段装粮完成后,应静置一定时间,前数个阶段装粮后,静置时间应不少于2个月,最后一阶段装粮后,静置时间应不少于3个月,并应满足3.6.5款要求。3.5.2 在前数个阶段装粮静置时间达到2个月后,应选每行浅圆仓中沉降量较大的一个,卸粮出仓,将仓内清扫干净后,观测仓内沉降情况;并检查仓内地坪有否裂缝,防潮层有否拉裂等不良现象。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与设计等有关部门联系,协商处理。当无异常情况继续进行下一阶段装粮压仓。
3.6 沉降观测记录
3.6.1 将所有沉降观测点统一编号,并标注在浅圆仓(仓群、组群)平面图上;将每次观测结果按统一编号登记在“沉降观测记录表”上。
3.6.2 竣工验收后,应将各沉降观测点全部观测一次,并记录。3.6.3 在第一次装粮前,再将各沉降观测点全部观测一次,并记录,作为试装粮的原始标高。3.6.4 每仓每阶段装粮前和每阶段装粮后,均需进行沉降观测,并记录。
3.6.5 每仓每阶段装粮完成后的静置期内,应每隔10天进行一次沉降观测;当观测结果符合下列条件时,方可进行下一阶段操作。
3.6.5.1 最后10天沉降量不大于3mm,否则应延长静置时间至满足要求为止。
3.6.5.2 观测浅圆仓仓体沉降是否均匀,门洞、仓壁与地下通廊连接有无异常变形等情况,并作详细记录。
3.6.6 沉降观测记录表的格式可参照表(略)。
3.6.7 试装粮后,应将全部观测记录(包括竣工时,施工单位向业主提供的施工过程中的沉降观测记录)汇总、整理、存档。当有异常情况,及时与设计等有关部门联系,共同研究处理。
3.7 出粮卸载
当满足3.5.1款要求后,允许进行出粮卸载。出粮时应先从中心卸料口出粮,然后应对称均匀卸料。出粮应按与装粮的相反步骤进行。
3.8 正式使用后注意事项
3.8.1 开始使用后二三年内,应每隔3至6个月进行一次沉降观测。3.8.2 应注意对称、均匀,出粮应先从中心出粮口卸料。
4、平房仓初始装粮压仓
4.1.1 沉降观测点按图4(略)所示位置布置。4.1.2 沉降观测点的设置。4.1.2.1 同2.2款。
4.1.2.2 用Φ12mm膨胀螺柱打入柱垛内,外露50mm;安置膨胀螺栓钻孔时,不得损伤柱和圈梁的受力钢筋。
4.2 初始装粮的阶段、数量和静置时间
4.2.1 已做永久地坪的散装粮平房仓初始装粮时,应注意均衡、缓速堆载,不应长时间偏载。4.2.1.1 初始装粮压仓应分两阶段进行,每阶段装粮数量分别为仓容量的60%和40%。4.2.1.2 每阶段装粮后的静置时间应不少于2个月。
4.2.2 建在软弱地基上, 先做临时地坪的平房仓,应根据地基土的性质(压缩性、排水固结条件等)分阶段装粮预压。每阶段装粮的数量和压仓时间,可根据当地经验或与设计和地质勘察部门协商确定。
4.2.2.1 一般情况可分两阶段进行,每阶段装粮数量为仓容量的一半。每阶段装粮后的静置时间应不少于1年;
4.2.2.2 可采用包装粮堆载预压,周边粮垛可距墙边600mm。
4.2.3 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廒间组成的一栋平房仓,其相邻各廒间应同时按装粮阶段依次均匀装粮压仓,不得只装一个廒间,其他廒间空置。4.3 沉降观测记录
可参照3.6款执行。
4.4 初次装粮前、装粮过程中和压仓期间应观测排架(刚架)柱的位移量;应仔细观察平房仓的各部位有无异常情况,特别是门窗洞边、仓房四角、隔墙中部及与檐墙联接处有无裂缝、变形。当发生异常现象时,应绘图和文字记录,并及时与设计等有关单位联系,共同研究处理。本规定由国家粮食储备局仓储司负责解释本规定自发文之日起开始执行
注:仓内地坪上的沉降观测位置,用于装粮前和出粮后对内地坪标高进行沉降观测,了解仓内地面沉降变形情况。
第二篇:中央直属储备粮库粮情测控系统技术质量要求
中央直属储备粮库粮情测控系统技术质量要求
中国粮食114 2007-02-01 03:18:10 文字大小:[大][中][小] 中央直属储备粮库粮情测控系统技术质量要求
发布时间:2006年7月28日 23时57分
名称: 中央直属储备粮库粮情测控系统技术质量要求
------------------
类别: 储粮技术政策法规
------------------
发布单位: 联建办
------------------
发布日期: 1999------------------
文件号: 联建办[1999]函字第40号
------------------
内容: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计委(计经委)、粮食厅(局),中谷粮油集团,大连北良公司,国家粮食储备局有关直属库(站),各有关设计院:
为了确保中央直属储备粮库建设质量,完善《中央直属储备粮库通用图集》(粮情测控系统)的设计,使中央直属储备粮库建设项目配置的粮情测控系统,性能安全可靠,经济适用,中央粮库建设联合办公室委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制订了《中央直属储备粮库粮情测控系统技术质量要求》,现予以印发,请参照执行,并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中央直属储备粮库项目配置的粮情测控系统应满足《中央直属储备粮库粮情测控系统技术质量要求》。粮情测控总平面图应由总体设计单位设计。监理单位应按要求做好质量监督。
二、目前粮情测控系统的种类较多,在满足《中央直属储备粮库粮情测控系统技术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允许选用通过这次质量检测的不同类型的粮情测控系统。
三、中央直属储备粮库建设联合办公室已与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协商确定,由国家授权的电子产品质量检测单位对有关生产厂家的粮情测控系统产品进行质量检测,近期所推荐厂家均可送检。检测结果由中央粮库建设联合办公室公布。凡通过质量检测的生产厂家才具备提供中央直属储备粮库粮情测控系统产品的资格。各省建库办、项目单位、总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只能同公布的合格厂家签订订货合同。
四、各省(区、市)建库联合办公室要在通过质量检测的生产厂家内,对全省(区、市)各项目单位所需的粮情测控系统进行统一选购,并精心组织安装施工,以节省投资,确保质量和系统运行安全可靠。
附件:中央直属储备粮库粮情测控系统技术质量要求 附件:
中央直属储备粮库粮情测控系统技术质量要求 1.系统功能
系统应具备有关粮食储藏规程、规范要求的储藏物理量检测功能;数据显示、分析、报警功能;通风控制功能;抗恶劣环境功能;网络功能。2.系统技术指标 2.1.系统硬件容量 检测点不少于6000点。2.2.检测范围
2.2.1.测温范围:-30℃~60℃ 2.2.2.测湿范围:30%~99%RH 2.3.检测误差
2.3.1.温度误差:≤±1.0℃ 2.3.2.湿度误差:±5%RH
2.4.检测重复误差(多次测量结果与平均值的最大差值)。2.4.1.温度重复误差:≤±0.2℃ 2.4.2.湿度重复误差:±3%RH 2.5.检测速度
检测速度应不少于30点/秒。2.6.通讯距离
检测系统通讯距离不小于2公里。2.7.硬件平台
2.7.1.微型计算机:采用流行的PC机结构。2.7.2.接口
2.7.2.1.采用工业标准接口;
2.7.2.2.采用F/D、A/D转换机制;
2.7.2.3.系统应具备测湿、测水、测虫、测气体浓度等扩充接口。2.8.软件平台
2.8.1.操作系统:应适应WINDOWS操作系统; 2.8.2.数据库系统:应用关系数据库; 2.8.3.应用软件:
管理、分析、检测软件采用符合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的程序设计语言。尽量采用结构化方法,使开发的软件具有良好、清晰的结构,并应具有以下功能。2.8.3.1.数据采集与处理功能; 2.8.3.2.数据存储与检索功能; 2.8.3.3.数据图形、表格屏幕显示与打印输出功能; 2.8.3.4.与其他信息系统共享数据功能; 2.8.3.5.具有单机运行和网络运行版本;
2.8.3.6.具有远程数据传输功能,要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提供系统的集中式管理及检索数据功能,能与国家有关粮食管理网络并网运行,并支持TCP/IP协议。
2.9.系统运行环境
2.9.1.电源电压:交流220V,+10%,-15%;
2.9.2.工作环境温度:-40℃~40℃或-10℃~55℃; 2.9.3.工作环境湿度:20%~98%RH的状态。2.10.系统具有防霉、防磷化氢腐蚀能力。2.11.系统具有抗电磁干扰能力。
2.12.检测主机应满足电子测量仪器Ⅱ组要求,现场工作部分应满足电子测量仪器Ⅲ组要求。
3.系统测温布点原则
为了及时检测到粮堆中各部位的温度变化,并考虑经济、有效,温度测点的布置密度应不低于以下要求: 3.1.房式仓
测温电缆间距不大于5米,垂直方向点距不大于2米,上下四周测温点应设在粮面下、靠墙壁、地坪30~50厘米处。3.2.立筒仓、浅圆仓
测温电缆间距不大于5米,垂直方向点距1.5~3米,各点之间设置成等间距。多条电缆在仓内吊装时,应尽可能对称放置,在向阳方向、中心部位和入粮口处要设置测量点。在考虑吊装测温电缆方法时,应注意吊装点可能承受的拉力及本身的强度。
3.3.其他仓型
其他仓型测温点的布置应参照以上原则进行安排。4.对设备及材料的技术要求 4.1.温度传感器
4.1.1.测量范围:-40℃~10℃,允许误差±1℃;-10℃~60℃,允许误差±0.8℃;
4.1.2.稳定性、互换性好,寿命不小于5年。4.1.3.重复测量精度±0.2℃。
4.1.4.能在环境湿度≤98%RH的状态下工作。4.2.湿度传感器
4.2.1.精度:误差不大于±4%RH 4.2.2.测量范围:30%~99%RH 4.2.3.可靠性强,寿命不小于一年。4.3.测温电缆
4.3.1.测温电缆中传感器要焊接牢固。
4.3.2.测温电缆中的多芯铜导线,截面积不小于0.3mm2,并满足国标GB6587.7的要求。
4.3.3.平房仓使用的测温电缆采用单股或双股钢丝绳加强,抗拉强度大于250公斤,浅圆仓、立筒仓使用的测温电缆应根据仓径及装粮高度分别满足2T、3T的抗拉强度要求。
4.3.4.测温电缆必须采用高质量的聚氯乙烯或聚乙烯做绝缘护套,电缆端头要做好密封处理。多芯通讯电缆,每芯截面积不小于0.5mm2。
4.3.5.仓上与仓内连接导线采用聚氯乙烯绝缘护套多芯通讯电缆,芯线需做镀锡防腐处理,为保证必要的强度,每芯截面积不小于0.3mm2。5.安装技术要求
5.1.主传输电缆在库内安装时应采用穿管埋地敷设方式,埋设深度应在80厘米以上。在穿过承压路面、入户和进仓时,应穿镀锌钢管保护。如特殊地区需架空安装时,电缆应沿纲丝绳敷设。在浅圆仓和立筒仓,为防雨、防盗、数据采集系统应安装在防雨箱内。测温电缆宜采用仓顶法兰安装方式。所有仓上导线要采用穿镀锌钢管安装,并做好仓顶孔洞的防雨和密封处理。
5.2.系统的计算机、数据采集器建议采用逻辑接地方式并单独设置接地系统,其他电器设备的外壳应采取安全接地方式。
5.3.用于立筒库、浅圆仓的粮情测控系统必须满足GB17440-1998《粮食加工、储备系统粉尘隔爆安全规程》。一九九九年三月三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