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谭竹青同志先进事迹
学习谭竹青同志先进事迹
二道区东站街道十委社区出现了谭竹青这样的先进人物,这不仅是我们各行各业工作者的自豪,更是我们全省人民的骄傲,2011年4月公司领导组织了工程部全体工作人员参观了谭竹青事迹展览,并下达了向谭竹青学习活动的通知,在学习中我深深感受到谭竹青同志的先进事迹实在太感人了,在全国各地都广为流传,她不仅仅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已经成为全国各地、各部门单位、各行各业学习的楷模,凡听了她事迹报告的无不为之所感动,应该说谭竹青精神感动了所有人,感动中国,这一点都不夸张。
细细的琢磨,谭竹青同志很伟大,很了不起,一个普普通通的居民老大妈,社区工作者,在委主任这个及平凡的岗位上,默默无闻奋斗了四十八年,真是太不容易,在这四十八年里为社区居民做了那么多好事,办了那么多的事实,解决了那么多难事,不惜牺牲了那么多的个人利益,她付出真的太多太多,得到的实在太少太少,一心朴实干她那个好汉子不惜干,赖汉子又干不了,挣钱也不多、烦心事又不少的活,在人们看来似乎有点太傻,想一想真是让人心里痛得慌,对谭竹青同志用《伟大》、《高尚》来形容,真的一点都不过分,谭竹青同志真不愧是“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兵,社区工作者的楷模”,新时代的先锋。
谭竹青同志工作在最基层,职位最低、全力最小、时间最长、做出的业绩最伟大,她走了,人们学习她、赞扬她、歌颂她,方觉得有
了她才是最珍贵,失去她,是真正的惋惜。
谭竹青的工作岗位,不是硝烟沵慢的战场,是令人看不上眼大街小巷,她所做的事情虽然不是惊天动地,都是那些琐碎的衣食住行、家长里短,它虽然没有豪言壮语,只有默默无闻,但是她能坚持几十年如一日,是何等的不容易,是什么精神和力量支撑着她,她的闪光点就在这里,她的伟大之处就在这里,她的高尚情操就在这里。
我们学习谭竹青同志,就是要像她那样立身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把自己在职的工作做到最好,把对她的怀念化为精神动力,把学习她的先进性落实到工作实际。
编制人:郝忠文
第二篇:谭竹青同志主要事迹
谭竹青同志主要事迹
谭竹青,女,汉族,1931年5月出生,1948年参加工作,197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5年12月3日因病逝世,终年74岁。
谭竹青同志生前是长春市二道区东站街道十委社区党委书记兼居民委员会主任。她从1956年开始任长春市朝阳区重庆街道二委居民委员会主任,1957年起,一直担任东站街道十委居民委员会主任,1979年起兼任党组织书记。她是中共吉林省第六次、七次代表大会代表,中共长春市第八次、九次、十次代表大会代表,吉林省第七届、八届、九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长春市第九届、十届、十一届、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曾先后荣获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社区工作者、劳动模范、‚三八‛红旗手、模范人民调解员,省市优秀共产党员标兵、优秀党务工作者标兵、特等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被国家民政部授予全国民政系统最高奖项‚孺子牛‛奖。她所在的东站十委先后被评为全国模范居委会、吉林省党建综合示范社区、吉林省精品社区、长春市党建标兵社区、长春市文明示范社区、长春市‚十大魅力‛社区,被群众誉为‚社区明珠‛、‚温馨家园‛。
谭竹青同志是优秀共产党员的杰出代表,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典范,是社区工作者的楷模,是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她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终身追求,自觉坚持为党和政府分忧,为社居居民解难;她把社区工作视为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好舞台,带领广大党员群众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创造出了辉煌的业绩;她始终牢记共产党员的神圣职责,五十年如一日,默默无闻地奉献,甘当人民的老黄牛,被群众亲切地称为‚小巷总理‛。她的事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充分体现了党的先进性,展示了当代共产党人高尚品质和良好精神风貌。
一、不畏艰难、勇于开拓,开创社区建设事业新局面
谭竹青同志几十年来始终保持着一种奋发有为、开拓进取的创业精神,并把这种精神体现在社区搞建设、干事业、谋发展的各项工作中。早在1978年,她就提出,只有发展委办经济,搞好便民服务,才能真正为居民办实事。经过一翻深思熟虑,她决定从炸油条、卖豆浆干起,带领一班人踏上了白手起家的创业路。
为了解决启动资金,她和老伴拿出了家里的全部积蓄;为了节省资金,她带领委上的退休人员和待业青年捡砖头,脱土坯,挖砂子,向拆迁工地要木料,办起了居委会的第一个企业——‚如意小吃部‛。凭着这股闯劲,以‚小燕垒窝‛的精神,先后办起了麻花作坊、服装厂、制鞋厂、装潢公司、皮革加工厂、印刷厂等17个企业,使委办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目前,十委的17户企业有固定资产总值达1500多万元,年产值近千万元。自1985年以来,累计向国家交纳税金680余万元。这些创业成果的积累,为十委社区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为了规范市场秩序,改善市容环境,2000年长春市实行‚退路进室‛,十委所办的东安市场也在拆迁之列。谭竹青考虑,市里的决定必须坚决执行,可困难户和下岗人员的就业和创业怎么办,居民不方便等问题如何解决。于是,她组织召开两次居民议事会,经反复商量,决定招商引资,兴建室内市场,作为社区经济新的增长点,作为安臵下岗职工再就业基地。她积极联系房地产开发公司,很好地解决了居民动员、拆迁、安臵等问题。不到一年时间,一个使用面积达3500平方米,设有300个摊位的室内市场奇迹般地展现在人们面前。这是全市第一个由社区居委会兴建、管理的市场,2001年5月被长春市政府评为星级市场。针对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新形势,她对委办企业大胆改革,通过承包、租赁、出卖、联营等形式,使企业进一步焕发了生机和活力,经济效益逐年递增。
一个时期以来,社区下岗失业问题比较突出。她充分发挥委办企业和服务网点的作用,先后使1000多人实现了就业再就业。为提高居民的就业能力,她还先后在社区举办了美容美发、服装裁剪、家政服务等多个职业技能培训班,扶持起了一批自主创业的‚小老板‛。近些年来,十委社区基本实现了‚有下岗无失业‛。
二、牢记宗旨、胸怀全局,满腔热忱地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
谭竹青同志认为,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同群众联系得最紧密,所做的每一件事,都代表党和政府的形象。她紧紧抓住群众最关心、利益最紧密的实际问题,把社区建设与居民群众的需求结合起来,尽量让居民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
过去,十委居民在子女入托、行路、就医、孤寡老人生活照顾、两劳释放人员安臵等方面存在‚八难‛。谭竹青为了解决这‚八难‛,首先从解决子女入托难、孤寡老人生活照顾难入手,先后投资建设了全市第一个居委会办的托儿所和益寿院。随着社区经济的发展壮大,她积极协调有关方面,投资新修了3条柏油路,为人行道铺上了方砖,彻底解决了居民‚行路难‛。她带领大家自己动手,种草、栽树、修花坛、盖凉亭、建街心花园,美化了居民的生活环境。2002年,组织招商引资150多万元,建成了800多平方米的社区洗浴中心,解决了居民‚洗澡难‛的问题。2000年以来,又投资85万元,建成了社区服务中心,设立阅览室、健身房、录像厅、游艺室等娱乐、休闲设施。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站为每个家庭建立了医疗档案和医疗优惠卡,居民凭卡可得到15%至20%的优惠,对老弱病残、行动不便者上门就诊,生活困难的居民可享受免费治疗。如今,社区居民就医、室内装修、水暖安装、紧急用车等20项日常生活需求,不出社区就可以得到服务。
十委原是一片棚户区,三条胡同一条街,清一色的低矮平房。为改善居民的住房条件,谭竹青带领班子成员,多方联系,积极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十委小区改造工程被列为长春市三片棚户区改造试点之一,于1995年启动,当年就建起了5栋住宅楼,有547户居民迁入新居。几年来,先后分三批共开发棚户区16万平方米,圆了近4000户居民的住楼梦,就在她去世的前四天,十委最后一家回迁户也搬进了新楼房。
谭竹青同志在工作中注意发扬民主,集中群众的智慧为居民办实事。她建议成立了‚居民议事厅‛,社区建设的各项重大事宜都通过民主讨论的方式来决定。十委的议事人员包括直选产生的70名居民代表、单位代表、本社区的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知名人士。议事会制订了详细的《社区自治章程》、议事人员承诺和议事内容,包括社区事业发展规划、公益事业、财政收支、投资重点和涉及居民利益的各种事项。近年来,社区内建敬老院、修路、建服务中心等重大事项都经过议事会决定,因此得到了居民的拥护,落实起来也格外顺畅。
三、情牵社区、心系居民,把党的温暖送到困难群众的心坎里
几十年来,谭竹青同志以共产党员的公仆情怀,带着对群众的朴素感情,努力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送温暖,献爱心,深受居民尊敬和爱戴。
她是孤寡老人的贴心人。为了使五保户、孤寡老人能老有所养,十委于1987年就创办了益寿院。那里常年住着几十位老人,谭竹青把他们当成自己的亲人看待,经常去看望他们,问寒问暖,关心他们的生活,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服务。在她的带动下,社区志愿者定期到益寿院服务,并结成了帮扶对子。有一位早年入院的老人,名叫李世财,73岁,老伴早年去世,无儿无女,当他患重病住院时,谭竹青派社区干部轮流去护理,老人去世时,谭竹青为他买了寿衣,亲自动手为他穿上,给他剪指甲、洗脸整容,一直送到殡仪馆。十委的居民看到这一切,都感动得流下泪来。‚不是十委的老人,找上门来也要管。‛对于域外慕名而来需要入住益寿院的老人,谭竹青也都是热心接待,妥善安臵,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
她是贫困居民的解难人。十委居民马小花,丈夫因病去世,母女俩寄居在亲属家,生活异常艰辛,一度产生了轻生的念头。谭竹青得知后,把她安排到委办益寿院做服务员,娘儿俩免费吃住在益寿院。马小花被深深地感动了,深情地说:‚谭姨,是你救了我们娘儿俩的命,待我比亲妈还亲哪!‛2004年,对于社区居民徐哲一家来讲是一个特殊的年份。谭竹青一年就为他家办了四件大事。徐哲夫妇原来都是国企下岗职工,只靠蹬‚倒骑驴‛拉脚来维持生计,日子过得异常艰难。谭竹青于2004年初,了解他家的情况后,就把他的妻子安排在社区工作,成为一名社区工作者,也有了固定收入,家里生活也有了转机。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他的妻子又突患脑出血住进了医院,正在他为医药费发愁的时候,谭竹青派人送来了5000元钱,后来又发动社区工作人员捐款4100元钱,谭竹青个人还拿了600元钱,帮徐哲度过了难关。谭竹青还多方联系,把徐哲小学毕业的儿子免费送进了区重点中学。徐哲一家原来住在一处不足30平方米的小平房里,没有下水,烧炉子,妻子瘫痪后坐轮椅上厕所不方便,谭竹青经与开发商多次协调,没花一分钱在别的委上为其调换了一处50平方米的条件与楼房相同的平房。从此,徐哲逢人便讲,谭主任是我们家的大恩人,我一辈子都无法报答谭主任恩情。
她是困难孩子的‚好妈妈‛。十委居民王莹莹,母亲患有小儿麻痹,走路拄双拐,父亲没有工作,家里生活非常困难。谭竹青从1995年起,主动当起了王莹莹的‚代理妈妈‛,承担了她的全部学习费用。逢年过节,给她家送米送面,又与工商部门联系,帮她家开办了一个食杂店,把她父亲安排在东站物业做锅炉工和保洁员,并为她家办理了低保。十年来,谭竹青先后成了4个贫困家庭孩子的‚代理妈妈‛,进行了上千次的家访,拿出了近万元的援助资金,为‚代理孩子‛的成长付出了慈母般的爱心。
如今的十委社区,幼有所托、老有所养、孤残有人帮、贫困有人济、下岗职工有人管,已成为环境优美舒心,文化娱乐开心,居住安宁放心,经济繁荣欢心,生活方便称心,远近闻名的“五心”社区。
四、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努力构筑安定和谐文明社区
在多年的社区工作中,谭竹青同志始终把社区和谐放在重要位臵,从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与社区民调委员会的同志们一道,耐心细致地做好民事调解工作,及时化解矛盾,消除不和谐隐患,使十委社区成为人际关系和谐的文明社区。
调解家庭矛盾是谭竹青最常做的一项工作。夫妻打架、婆媳不和、父子反目,只要她知道的,就一定要管。有一次,居民梁某与妻子因为一场误会吵了起来,妻子一气之下寻了短见,虽然因抢救及时没有生命危险,但她的两个弟弟闻讯赶来,要替姐姐出气。当谭竹青赶到梁家时,梁某与其两个妻弟手握菜刀、木棒正怒目相视,一场血案即将发生。谭竹青奋不顾身地冲上去,夺下了双方手里的器械,并苦口婆心地说服教育,直到深夜,双方终于醒悟过来。谭竹青又接着做他们夫妻二人的思想工作,最后使他们消除了误会,和好如初。社区居民杨小东,是个有名的好吃懒做的人,经常酒后打骂妻子和孩子。谭竹青主动把他作为自己的包保对象,经常做一些说服教育工作,2005年春节前的一天下午,杨小东喝得醉醺醺的回来了,妻子看他那个样子,就没有理他。杨小东指着妻子大骂,还失手打伤了孩子。妻子只好领着孩子躲到了里屋,插上了房门。杨小东借着酒劲儿,竟然拿着菜刀砍起房门来。就在这时,谭竹青和社区调委会的同志赶到了。谭竹青跑得上气不接下气,大声喝到:‚杨小东,你把刀放下!‛,在几位调解员的协助下,及时制止了一起酒后行凶事件,不仅避免了一起民转刑事案件的发生,也挽救了杨小东一家。事后,谭竹青继续反复做杨小东的思想工作,使他认识到了错误;还把他没有工作的妻子安排到社区幼儿园工作,使他不胜感激。
多年来,谭竹青同志坚持不懈地抓好邻里纠纷的调解。有一次,社区内两户居民因下水道漏水发生纠纷,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谭竹青带领社区干部出面调解,将相关楼层的居民召集在一起共同研究解决办法,最后达成协议,各家出钱,社区出面重新更换管道,消除了矛盾。为增进邻里之间的感情,2005年6月,谭竹青组织发起了‚社区邻居节‛。通过表演节目、吃‚百家宴‛等形式,搭建了居民相识、沟通、交流的平台,促进了社区的和谐。多年来,谭竹青以对居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妥善处理了百余起民事纠纷,多次被评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被推选为中华全国民事调解协会副会长。
做好未成年人的教育、保护工作,是谭竹青同志的一大心愿。早在1976年,谭竹青就组织成立了‚校外活动站‛,解决了委内居民子女上学‚两部制‛,放学无人看管的问题。自上个世纪80年代初,为解决委内双职工家庭孩子吃午饭难的问题,在居委会食堂里设了“小餐桌”。她还组织建立了‚家长学校‛,通过举办‚爷爷奶奶学习班‛、‚姥姥姥爷学习班‛、‚青年家长学习班‛等培训班,提高家长素质。她组织开展丰富的青少年课外活动,创办少年模拟法庭,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多年来,她教育转化了几十个不务正业的年轻人,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成为社会有用的人。居民小刘因盗窃被拘留,父亲要与他断绝关系,他也产生了破罐子破摔的思想。谭竹青出面把他保释出来,一方面做他父亲的思想工作,一方面反复教育他要汲取教训,鼓起勇气,重新做人,并把他安排到委办企业上班。小刘深受教育和感动,认真工作,积极参加委里的活动,后来还被区里评为‚学雷锋标兵‛。为了解决未成年人沉迷网吧的问题,谭竹青把社区的老党员、老干部、老模范、老教师、老战士组织起来,成立网吧义务监督队,昼夜轮流监督网吧的经营。
由于监管得利,十委社区内的网吧从未发现有接纳未成年人上网的现象。在她的组织下,社区以网吧危害未成年人成长的真实故事为素材,自编自演的快板书《割毒瘤》,在民政部和广电总局联合举办的‚全国社区文明风采电视大赛‛中荣获优秀节目奖。为了使青少年远离毒品,她组织社区警务室、巡警室,大张旗鼓地开展禁毒宣传。由于她常年不懈地开展青少年教育工作,一个个不安定因素被消灭在萌芽状态。从1980年起,社区就一直保持着青少年无流失、无劣迹、无违法犯罪的‚三无‛记录。由于在保护未成年人方面的杰出成就,她被中宣部等五部委联合授予‚全国保护未成年人杰出公民‛荣誉称号。
为营造健康向上的社区文化氛围,引导群众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谭竹青在社区成立了‚少年百花艺术团‛、‚中青年合唱团‛、‚老年秧歌队‛,开辟了‚老年戏迷角‛,经常组织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每逢节日、纪念日,都举办文艺汇演、知识竞赛等活动,深受广大居民喜爱,丰富了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就是在‚法轮功‛活动比较猖獗的时期,十委社区也没有一人习练‚法轮功‛。
五、筑牢堡垒、带好队伍,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
谭竹青同志作为社区党组织书记,始终把社区党建工作放在重要位臵。她注意从基础工作抓起,建立健全党组织网络体系,不断增强党委班子的整体合力,提高党员队伍的综合素质,全面加强社区党的建设,使东站十委社区党委成为了省、市社区党建工作的一面旗臶。
谭竹青同志把抓党建工作的思路概括为三句话:‚消除空白点,扩大覆盖面,增强有效性‛。她适应发展变化的新形势,及时调整了党组织设臵,分别在社区益寿院、综合市场、居民楼栋、文体协会等组建了4个党支部,在社区形成了全方位、全覆盖的党建工作网络体系。并通过制定完善各项制度,定期组织学习,开展党内活动,切实加强了党组织自身建设。
她注意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提出了‚流动党员‘协管’,下岗党员‘托管’,离退休党员‘直管’,在职党员‘双管’‛的新思路。在社区建立了‚在职党员情况登记卡‛、‚在职党员参加社区工作记录卡‛、‚在职党员社区表现情况反馈卡‛,把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等有关情况定期向所在单位党组织进行反馈。
为了给社区党员搭建为居民服务的平台,她根据社区党员的职业特点和个人特长,组成了由78名党员参加的志愿者服务队,在居民住房维修、家政服务、治安巡逻和文化娱乐等方面,发挥了较好的作用。她在社区党员中开展了‚四个一‛活动,要求党员‚管好一块绿地、包一个楼道治安卫生、为居民做一件好事,为社区出一个好主意‛,并设立了党员先锋岗、党员绿化小区、党员卫生楼道,号召社区党员努力做到‚三带一争‛,即带好家庭、带好邻居、带好居民,争做‚明星党员‛,充分发挥了党员在社区建设各项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她倡导社区党员与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为社区党员下发了‚心连心笔记本‛,要求撰写民情日记,包保困难居民。她自己包保的困难户李淑英身患骨癌,爱人去世,没有生活来源。谭竹青帮助办理低保,协调民政部门解决住房,帮助孩子入学,解决了许多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十委的居民说,我们社区搞的这么好,关键是有一批好党员,有一个好班子,有一个谭竹青这样的好书记。
六、淡泊名利、甘于奉献,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本色
谭竹青同志把毕生的心血和精力都献给了她所挚爱的社区事业和日夜牵挂的居民群众,默默奉献,不求回报,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
勤俭节约是她多年养成的习惯。十委是全国社区工作的典型,谭竹青少不了外出开会,但她不向企业伸手,差旅费也总是省了又省。一次,她去北京开会,舍不得在火车上买饭,就提前准备了几块蛋糕。吃饭时,同行的社区干部看见蛋糕已起了霉斑要扔掉,可她坚决不让,还是掰掉表皮吃了下去。很多次,外国友人邀她出国访问,她都婉言回绝,并对同事们说:‚咱们委上挣点钱不容易,必须得省着花!‛
办事不要人情是她始终坚守的一条原则。那些得到过谭竹青帮助的人总想找机会表达感激之情,但都被她一一拒绝了。她常说:‚我要是收了这些东西,就丢了原则,丧失了党性!‛谭竹青曾经帮助一位社区居民的孩子申办了特困补助,得到省妇联资助款1000元钱。当这位居民拿着200元钱到谭竹青家表达谢意时,她严肃地说:‚这钱是党和政府资助特困学生的,我花了不是犯罪吗?‛一席话,说得这位居民热泪盈眶。
淡泊名利、甘于奉献是她一贯的品格。谭竹青从事居委会工作几十年,曾4次主动放弃招工招干的机会;她主动放弃劳模出国考察机会,把节省下来的钱用于社区干部到南方发达地区学习考察。她被评为市、省、全国劳动模范后,每次上级都决定给她长工资,但她总是说:“我现在生活不错了,还有不少居民生活水平不如我呢,这浮动工资我不要。”近十几年来,按照街道办事处岗位责任制规定,她个人应得的奖金多达15万元,但她分文不要,全都投入到了社区建设和社区扶贫、慰问军烈属上。居委会盖幼儿园,地皮不够用,她主动把自家本来就很紧张的住房无偿拆掉一半。她把居民一批批送进新居,可是自己却一直住在10多平方米的旧平房,直到1996年底才在大家的一再劝说下搬进普普通通的两室住房。谭竹青不但对自己严格要求,对自己的亲属也同样严格对待。她有个从小相依为命的弟弟,一家四口挤在不足8平方米的旧房子里。当时,居委会经常协助房产部门分房子,只要她说句话,弟弟的住房问题完全可以解决,可她却没有这样做。
去世后,家人为她交了最后一次党费2000元。她用实际行动实践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为构筑和谐社区倾尽了毕生的心血和精力,以一名共产党员崇高的精神境界和人格魅力,赢得了广大居民群众的尊敬和爱戴。
第三篇:谭竹青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共产党员谭竹青是吉林省长春市二道区东站街道十委社区居委会主任。在社区这个基层岗位上,她连续工作了50年,凭着一种责任感走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为社区群众办了许多实事,被社区居民称为“小巷总理”。她心里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居民服务,默默奉献,不求回报,展现了共产党员一心为民的高尚情怀。
从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谭竹青带领东站十委的居民,以“燕子垒窝一口口泥”的艰苦奋斗精神,创下了现在资产总值近3000万元的家业。创业时,开小饭店没有资金,她和老伴商量,把自己家仅有的450元钱拿了出来。为节省开支,她把自己家的锅、碗、瓢、盆,甚至桌椅等生活用品都搬到饭店,她一家人只好坐在炕沿上吃饭。”“谭主任经常说,到啥时候老百姓的事都是最大的事,别的事可以不管老百姓的事必须管!”“为盖幼儿园,我们拆了她家半间住房,谭主任一家人在剩下不足10平方米的土坯房中一住就是十多年。”她的外孙女说:“对上门来求助的人,姥姥从不嫌烦、从不推诿,总是热情接待,这么多年,我从没听到姥姥说过半句怨言。小时候,我不理解,她经常对我说,孩子,这就是我的工作,我必须去,居民来找咱说明信任咱。”……
按照东站街道办事处经济承包合同和计划生育等单项承包合同奖励办法,十几年来谭竹青应得奖金15万元,可她一分钱没拿,全都用在了发展社区经济和救济困难户、军烈属上。
1996年,省里有关部门组织劳模出国考察,但谭竹青主动放弃了,她说:“社区的事处处都需要钱,我不出去了,把省下来的钱用在发展社区事业上吧。”几十年来,谭竹青没有手机,不配公车,从不置办高档衣物,打眼看去就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老太太。
这个对自己抠门,对困难居民出手大方的人,有时却“不近人情”。居民范喜香深有体会,“老主任只许她对我们好,不许我们对她好。”范喜香是个残疾人,行动要靠双拐,生活勉强能够自理,其爱人也长期患病,还有一个上学的孩子,家中生活很困难。1998年,十委安居工程动工,谭竹青帮助范喜香一家住上了“三气”新居。随后,谭竹青又支持范喜香在自家后屋开了一个食杂店,并协调有关部门减免了一大笔费用。范喜香心里很感激,买了一床毛毯和一条香烟送到谭竹青家,可谭竹青说什么也没收。这么多年来,得到过谭竹青帮助的居民想感谢她时,她总是说:“为老百姓办实事是我的职责所在,要感谢的话得感谢党、感谢政府,不用感谢我。”
东站十委有个居民叫马小花,今年46岁,爱人过早去世了,她和女儿相依为命,现在住在东站十委的益寿院内。每次提起谭竹青,马小花都止不住眼泪:“我这辈子也忘不了谭主任对我的恩情。”1994年,爱人因病去世后,马小花就寄居在妹妹家里,靠打零工维持生计,生活的艰辛一度使马小花产生了轻生的念头。就在这时候,谭竹青向她伸出了援手。谭竹青与八道街小学协调,把马小花的孩子送进了学校。看到马小花东奔西跑地找工作,谭竹青把马小花安排到益寿院当服务员,还让他们娘俩儿免费吃住在益寿院,使她们的生活有了保障。
谭竹青自己不求索取,不谋私利,连亲属也没沾上半点光。她从小就和唯一的弟弟相依为命,弟弟一家四口人挤在一间不足8平方米的旧房子里,是委里的困难户。而谭竹青不但没有先给弟弟解决住房,她还对弟弟说:“现在困难的人很多,不能一下子都解决,我们得带头克服一下。要是先给你解决了,我还怎么去做别人的工作!”一直等到1996年十委搞安居工程时,谭竹青的弟弟才和十委500多户居民一起住上了新房。
谭竹青的一生,把共产党人的先进性朴素地内化成了自觉行动,她也得到了人们的敬重。但面对成绩,面对荣誉,她总是谦虚地说:“是党培养了我,是人民哺育了我。永远听党的话,跟着党走,永远为人民服务,这既是我人生的准则,也是我毕生的追求。”
谭竹青的先进事迹带来四个方面的启示:牢记宗旨,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关键。谭竹青能够牢记宗旨,心系百姓,紧紧抓住群众最关切、利益最紧密的现实问题,在居民中树立了崇高威信,得到了居民的爱戴和拥护;清正廉洁,言行一致,正确运用手中权力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保证。谭竹青事迹表明,党风正才能形象好,形象好才能得民心。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廉洁从政,不谋私利,正确运用手中权力,以党风廉政建设的实际成果取信于民;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努力创造一流的工作实绩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基石。谭竹青坚持与时俱进,不断解放思想,带领社区干部群众白手起家,艰苦创业,一步一步壮大委办经济,使东站十委社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都得益于谭竹青“谋发展、促发展、快发展”的理念和实践,正是有了这个基石,东站十委社区越来越和谐;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前提。谭竹青怀着
第四篇:向谭竹青同志学习倡议书(本站推荐)
向谭竹青同志学习倡议书
全区各级妇女组织、广大妇女干部群众:
谭竹青同志是社区党建和社区工作领域的优秀妇女干部,是妇女群众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她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无论在多么艰苦的条件下,始终保持乐观、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她一生始终坚持为党和政府分忧,为居民群众解难,把毕生精力和热情全部献给了党和群众的事业,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她用崇高的精神境界和高尚的人格魅力赢得了广大居民群众的钦佩和爱戴,她是妇女干部群众的光辉榜样。
为了更好地弘扬谭竹青精神,在全区各级妇联组织、广大妇女群众中迅速掀起向谭竹青同志学习、做谭竹青式的优秀女性的新高潮,绿园区妇联向全区各级妇女组织、广大妇女干部群众发出如下倡议:
一、学习谭竹青同志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谭竹青同志矢志不喻的把为党奋斗、为民奉献作为毕生追求。她多次放弃转干的机会,在社区工作岗位上艰苦奋斗,辛勤耕耘;她勤奋敬业,坚持原则,自觉维护党的威信,充分体现了一名中华优秀儿女的高尚情操。我们学习谭竹青同志就是要像她那样,始终与党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坚持立党为公,勤政为民,自觉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永葆共产员的先进性,积极投身到发展经济、振兴新绿园的伟大实践中去。
二、学习谭竹青同志情牵社区、心系居民的公仆情怀和自主 1
创业的奋斗精神。谭竹青同志几十年如一日,满怀热情地为居民群众解难事,办好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她坚持与时俱进,不断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带领社区干部群众白手起家,艰苦创业,使所在社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力地促进了所在社区各项事业的发展和居民群众生活的极大改善。我们学习谭竹青同志就是要像她那样,胸怀全局,进一步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勇于开拓,扎实干事,满腔热情、千方百计地为妇女儿童办好事、实事,做妇女群众的贴心人。要把学习活动与妇女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继续开展“双学双比”、“巾帼建功”、“岗位明星”、“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要注意发现、培树和总结优秀妇女典型,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要引导妇女群众立足本职、脚踏实地,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上建功立业;要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进一步把广大妇女群众参与全区经济和各项事业建设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为建设“经济繁荣、生态优良、社会和谐的新绿园”做出积极贡献。
三、学习谭竹青同志淡泊名利、甘愿奉献的高尚品德和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工作精神。谭竹青同志善于化解矛盾,团结同志,经常助人与水火之中;她清正廉洁,克己奉公,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她一生呕心励血、鞠躬尽瘁,把毕生精力献给了党和群众的事业。我们学习谭竹青同志就是要像她那样,自觉置身于群众之中,一辈子本本份份,金钱地位面前不动心,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永葆共产员的公仆本色。无限忠诚党的事业,热心为妇女儿童服务,扎实工作,勇创一流,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终生!
全区各级妇女组织、广大妇女干部群众,我们要以谭竹青同志为榜样,牢记党的宗旨,立足本职、勤奋工作,无私奉献,为促进妇女儿童事业发展,为绿园区经济的再次腾飞,构建和谐绿园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五篇:学习谭竹青心得体会
积极的坚持最金贵
从青春年少到白发苍苍,“小巷总理”谭竹青怀着一颗爱民之心,为当地百姓办了那么多实事。她有特权吗?相信所有在现场聆听报告的干部都会摇摇头。那么,她做成这一桩桩事关老百姓生计的大事,靠的是什么?答案非常简单:坚持,积极的坚持。
当社区居民中下岗者增多时,她不是坐等国家扶持,而是历尽艰(更多精彩
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辛创办市场,让失业人员重新上岗;当困难居民因房屋拆迁无处居住时,她不是一推了之,而是费尽心思妥善安置;当外地孤老背着行李卷跪在她面前时,她不是漠然离去,而是含泪搀起,并把敬老院越办越大……
不管面临多大困难和风险,谭竹青总是积极应对,永不言退。
每一名国家干部都有自己的一个岗位,肩上都担着一份责任。遇到棘手的问题,坐着等不是坚持,推着干不是坚持,“撂挑子”更不是坚持。只有勇于担当,迎难而上,把老百姓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办,才能像谭竹青一样,无愧于良心,无愧于人民公仆这一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