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兰溪三中评特色学校汇报材料(最终版)
满足需求,快乐成长,为幸福人生奠基
——省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创建工作汇报
第一部分 学校概况
兰溪市第三中学创办于1973年3月,1974年10月开学,招收首批10个班初中生,1975年开始招收二年制高中学生,1981年经市教育局同意面向农村招收三年制高中学生,1982年开设少年体育班,1985年高中实行分流,创办三年制财会、家电职业班,1997年最后一届职高班毕业,1999年秋初中停止招生。2007年8月,原柏社中学18个班整体并入,规模达到60个高中班。
学校现有占地面积由建校初期的46亩发展到现在的150亩,建筑面积5.7万平米,校园绿化3.7万平米。现有52个高中班,其中高三高二各18个班,高一16个班。在校学生2357人,在职教职工214人。学校2002年评为省三级重点中学,2004年晋升为省二级重点中学。是浙师大教育实习基地。近几年来,学校先后获得省文明单位、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省绿色学校、省科普教育基地、省生态文明教育示范学校、省先进团委、全国未成年人生态道德教育示范校等多项省级荣誉。
第二部分
学校办学理念、特色与目标
一、办学理念:为幸福人生奠基
“幸福人生”就是拥有人格尊严,拥有成长快乐,拥有阳光心态,拥有终身学习理念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围绕“幸福人生”这一理念,做好教育的每一项工作。不仅重视学生当下的成长,更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不仅重视学生的共性,更关注学生的个性;不仅要面向全体,更要因材施教,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在全面成长的基础上个性地成长,受人尊重;点燃学生的成长激情,使其更主动、积极地学习,体验快乐成长;让学生的生命更加充实、更富内涵、更具张力,为实现幸福人生奠定根基。
二、办学特色
办学特色:生态育人,和谐发展。.........学校在新教育理念的引领下,以“生态育人,和谐发展”为办学特色,深入 1 发掘其内涵,积极创设和谐氛围,逐渐形成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社会等四大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在此基础上,我们逐渐形成了具有三中特色的四大课程群。
三、办学目标
(一)学校发展目标:
在“为幸福人生奠基”这一办学理念的指引下,秉承“勤奋、求实、凝聚、开拓”的校训,力争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省内有较大影响力的特色示范高.............中。
“特色鲜明,具有较大影响力”是指在“生态教育,和谐发展”的办学特色总体思路下,通过富有特色的课程体系建设,形成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需求的育人机制,努力成为浙江省示范性学校;通过教师专业成长规律的积极探索,着力打造一支有“特级教师、省优秀教师、省市名师、骨干教师”领衔的优质教师队伍;通过“生物教育、体艺教育、创新教育、公民教育”四大特色课程群的精心培育,打造较高影响力,较高社会认可度、知名度的学校特色的品牌。
(二)学生发展目标:厚德、健体、乐学、进取。学校以培养“厚德、健体、乐学、进取”的三中人为己任。
厚德,是指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拥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正确认识自己,尊重他人,学会交流与合作,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具有社会责任感,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具有开放意识和包容意识。
健体,是指具有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文明的生活习惯,顽强的意志,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具有一定的职业意识和进行自我人生规划的能力。
乐学,是指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具有明确的学业发展目标,学业基础扎实,能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与生涯规划,选择选修课程。掌握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适应现代化信息,社会所需要的收集、判断、处理能力,学生能够在学习中体验成长的快乐与收获。
进取,是指具有开拓精神与创新能力,在学业上精益求精,充分发挥自身潜质,能结合自身未来升学就业的意向进行倾向性的自主学习,具有提升自我,面对困难,迎难而上的毅力和勇气。
第三部分
课程改革
一、课程建设的原则与目标
(一)课程建设的原则
1.基础性与发展性相结合,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需求,形成以学业水平考试为目标的基础性学科选修课程与以选修课程为目标的发展性学科选修课程。
2.分类与分层原则。根据学校“分类办学、分层教学、选课走班”的教育教学模式要求和各学科特点,构建不同层类的课程模块和课程群组。
3.校本化与精品化相结合的原则。从学校发展目标与特色追求、学生实际和发展需求出发,合理整合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努力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精品化。
4.动态与生成原则。从国家与社会发展趋势、本地社会发展实际、学校发展状况及学生成长需要等综合维度出发,努力营造课程发展生态化环境,在课程开发和实施的动态过程中丰富和优化学校课程。
5.多样化与选择性原则。构建富有时代精神、体现多元开放、凸显办学特色以及多层次、可选择的学校课程体系,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课程模块和课程群组,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课程选择权和更加丰富的适合学生“全面且有个性地发展”的课程。
(二)课程建设的目标
以“多样”为基础,以“选择”为抓手,以学校特色化发展为动力,以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成长为根本,构建富有时代精神、体现多元开放、凸显办学特色以及多层次、可选择的学校课程体系,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课程模块和课程群组,以适应学校“分类办学、分层教学、选课走班”的教育教学需要,为学生课业学习、未来发展提供多样的途径、广阔的平台和丰富的课程,为学生幸福人生奠础。
二、课程结构与设置
我们选择“台”的形象来描述学校课程体系,谓之“三中课程台”(见图示),凸显“成长、奠基”之特质;象征“多元与选择、分层与分类、生态与生成”原则下的以人为本的三中课程内蕴丰厚、活力充沛。隐喻经课程渐染涵养的三中人“厚德、健体、乐学、进取”。
“三中课程台”的台基为基础类课程,是“三中课程”与“三中人”得以立 身的深厚“台基”。基础课程的主体是人文与科学素养课程,是由语文、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通用技术、音乐、美术、体育等科目根据分层分类教学需要整合而成的课程群。该类课程面向全体学生,突出课程内容的基础性,强调培养学生的公民素养、人文与科学素养,培养学习素养和学科学习能力,应对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升学。
“三中课程台”的台面部分为发展类课程,为三中课程与三中人的特色化与个性化发展提供巨大空间。该类课程面向因差别而形成的不同的学生群体,突出课程内容的针对性、延展性、综合性和实践性,强调丰富学生的人生修养,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提升学生融会贯通、迁移运用的能力,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为学生实现兴趣、特长、能力、志向的融合提供机会,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
面
(一):社会实践类 点A:厚德 棱(1):公民教育 面
(二):职业技能类 点B:健体 棱(2):体艺教育 面
(三):兴趣特长类 点C:进取 棱(3):创新教育 面
(四):知识拓展类 点D:乐学 棱(4):生物教育
三、特色课程
学校在新教育理念的引领下,以“生态育人,和谐发展”为办学特色,深入发掘其内涵,积极创设和谐氛围,逐渐形成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 与社会等四大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在此基础上,我们逐渐形成了具有三中特色的四大课程群。
1.生物教育。
生物教育,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以生物馆1300多种生物标本的基地依托,以《兰溪植物资源》、《生活中的生物》、《兰花的培植与鉴赏》、《园林植物栽培》、《食品营养学》、《人口教育读本》、《青春期的烦恼教育》等选修课程融合形成生物教育课程群,积极发挥社会效应,助力学生学科发展。
2.体艺教育。
体艺教育,体现人与自我的和谐发展。以篮球为特长项目,融《羽毛球》、《足球》、《健美操》、《筝言筝语》、《素描》课程形成体艺教育课程群。组织班际篮球赛,参加兰溪市中学生篮球赛,连续蝉联冠军,2012年还以金华市冠军的身份参加省中学生篮球赛。古筝社团作品《弥渡山歌》也于2012年一月参加中央电视台“全国青少年才艺电视展演”活动中获得金奖。
3.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体现人与他人的和谐发展。以通用学科为基础,拓展、创新、引导学生发散性思维,在小组合作中迸发智慧,开拓创新,形成创新课程,开发《小制作的灵感发现和具体操作》选修课,并参加省地市科技创新等比赛,取得可喜成绩。
4.公民教育。
公民教育,体现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合格公民的最基本的道德品质,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水平,逐渐形成公民教育系列活动,有常规的体验活动教育,强化感悟专题活动,强化社会责任的校外体验活动等。
四、课程实施
(一)课程实施原则
1.因层施教与分类指导相结合原则
因层施教是教学的基本原则,实行分层教学后,就必须做到因材施教。这里的“层”不是指学生的智力层次,也不是人格层次,而是指学生现有的认知层次。有的学科分成两层,有的分层三次,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层次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
分类指导是指我校有实验班、普通班、理科班、文科班、体艺班多类学生。每类学生的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是不同的,因此,课程导师在选择课程时要分类指导,在教学时也要进行分类指导。
2.课堂体验与实践体验相结合原则
留足学生体验的时间,是活力课堂的内在要求。选课走班教学不仅改变外在的组织形式,同时,要求课堂是重体验的活力课堂,这课堂体验不仅包括学校课堂内的体验,也包括到社会大课堂中的体验。我们倡导的课堂体验是既有独立思考,又有小组讨论;既有老师讲解,又有师生对话。还要主动引导学生走出学校,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重视实践体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3.导师管理与学生自我管理相结合原则
选课走班后,行政班班主任的管理功能削弱,而导师的管理功能明显增强,在教学班上课,主要靠课程(学业)导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管理,但行政班班主任的管理现职仍然存在,同时,他应承担起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只有导师管理与学生的自我管理强化时,才以弥补行政班主任管理弱化带来的管理缺陷。
(二)课程实施策略
1.实行全员全科选课走班教学
“选课”和“走班”,是浙江省普通高中深化课程改革的两大关键词,其本质性意义在于:我们的课程能够最大可能地适合学生成长,不仅能从学生的共性出发保证每个学生达成一定的共同基础,而且能更加充分地顾及学生在知识经验、能力基础、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要。
(1)分类自主选课
这里的分类自主选课包含两层含义:第一是根据自己的类别和层次自主选择相应的课程模块;第二是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时段。因此,必须引导学生明确自己今后的人生方向和大学的专业倾向及职业选择原则下学校每学期进行一次选课,每次选课学生都要对自己的未来发展进行思考,对自己选择的课程进行必要的调整。在课程的设置上,有的课程如语数外在高中三年是连续开设;有的课程如拓展类课程只学习一个学期,每个学期重复开设。
6(2)分层走班上课
学生通过选课形成了属于自己的修改化课表,原来意义上的行政班一个班的所有学生按照一张课表上课的情况就不复存在了。于是,学生就只能根据自己的个性化课表安排,到相应的学科教室上课,这样就形成了分层走班教学。
2.制度重构(1)选课制度
完善选课指导制度。指导学生根据特长和人生规划,制定个人修习计划。同时,要强化学生选课指导中心和课程评审委员会等专门机构的总体职能,合理安排并提前公布选课要求,课程条目,让学生明确学校有多少类型、多少群组、多少模块的校本课程。了解课程开设时间、年级、任课教师相关信息,在教师指导下自主选课,允许学生跨班级、跨年级选课,打破学段的界限。
(2)教学管理
按照“团队合作、分组竞争”的管理方法以原选自班为单位,将学生划分为几个学习小组,并固定学生的座次。在教学班中形成几个新的竞争团队,加强行政班和教学班的联系,实现无缝对接管理。教学班班主任要注意观察和了解学生的学习和思想状况,对班级中出现的迟到、旷课、请假现象及其他问题及时和行政班班主任沟通联系。行政班班主任要经常了解本班学生在不同教学班的学习和思想状况,共同加强对学生的教育管理,防止出现管理上的真空。
(3)教师管理
要保证分层走班教学的质量必须加强对教师“分层备课、分类指导”工作的监管,不让走班形式化。教师要在透彻理解大纲和教材的基础上,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方法进行有效的帮助和指导,除此之外,还要进行作业批改成立课外活动学习小组等必要的辅助手段,加强对各层次学生的指导,促进学生由低层次向高层次的转化,使学生整体优化,进而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4)评价制度
主要指学分管理制度、学生成长评价制度、课程质量评价制度、教学质量评价制度以及学生自我评价制度。充分发挥学分制的管理、监督功能,研究开发切实可行的高中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案和教学监测方法,7 构建发展性评价制度与科学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测体系,要坚持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全面准确地将课程修习情况、个性特长发展情况记入学生成长记录。
建立课程评价制度,既要评价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和内容,又要评价教师和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行为和体验,还要评价校本课程作为教育信息载体在学校发生的作用。特别要重视发展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为终结性评价奠定基础,提供依据,使终结性评价具有客观性和说服力。学生是选课走班的主体,同时,也是评价的主体,因此,要形成学生自我评价制度的建立,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意识,提升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
3.转变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的转变不只是实现从“接受法”到“启发法”的转变,而是实现“整体启发”到“个体启发”的深入。重点要研究分层教学法与导师指导法。鼓励教师进行分层教学。即根据学生知识基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存在明显差异的情况下,重点使用目标教学法、体验教学法和发现教学法,实施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从而达成不同层次教学目标。
4.信息技术助推
要结合本学科特点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效用,享受到信息技术带来的技术上的便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新媒体对于育人模式、教与学方式改变方面的积极作用。要着力推进的两项工作是:推动以“云技术”为核心的教学应用,以及 “微课”的教学应用。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潜能,引导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同时又从“技术”的制约当中解放出来,使学生的学习过程真正成为 “享受”学习、提升学习力的过程。
五、课程评价
(一)学生评价
1.建立学分制与弹性学制
学分制和弹性学制是我校课程评价的两大基点,也是顺利推进、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重要保证。学分制和弹性学制有效促进形成对学生课程学习的导向、激励和制约机制,促进学生潜能的开发和个性特长的发展。我校学生应在3年内完成普通高中学习允许学生提前毕业学生修习总学分达到150学分并符合 8 相就的基础、拓展比例,同时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达到规定要求,即可毕业。
2.制定学分认定的依据(1)确定学分认定的依据
学业。学生完成规定课程的学习课堂教学时间不少于规定时间的2/
3、学习过程表现良好、参加课程考试考查)成绩合格即可获得相应的学分。
证书。学生参加经学校课程评审委员会确认的社会机构包括行业企业培训,或参加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认可的考试或比赛,获得某项资格或等级证书,均可提出学分申请。学生须提交发证单位的资质证、本人的学习记录和证书等相关材料,由学校学分认定委员会审核认定学分。
过程记录。学生参加社会调查、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活动有活动记录、总结或报告,有反馈评价经同学互评,由学校学分认定委员会审核认定学分。
学校按相关标准和程序,承认学生在高校、中等职业学校等跨校选课所获得的学分。学生须提交相应学分授予单位的认定证明,由学校学分认定委员会审核确认学分。
(2)确定学分认定的结论形式
学分认定是对学生可否获得学分的确认。学分认定的意见分“同意认定”、“不予认定“两种。学生学习了规定的课程并通过考核或获得主管部门认可的证书,可获得相应的学分。
(3)确定学分认定的基本程序
①学生向学校学分认定委员会提出学分认定申请,并提交相应的证明材料。②教师根据学分认定条件进行对照,提出对学生学分认定的初步意见。③学校学分认定委员会对学生申请和教师提出的初步意见进行审核,作出认定结论并由学分认定委员会主任签署认定意见。
④“同意认定”学分的结论应在学校范围内公示。“不予认定”学分的结论,要书面通知学生本人并说明原因。
⑤学分认定工作一般在每个学段结束时进行,学校指定专人及时将学分认定情况分别记入学生学分档案(学籍电子档案)。
(4)制定学分认定的异议与复议制度
学生对学校作出学分认定结论如有异议,可在公示或接到通知之日起15日内向学校学分认定委员会书面提出复议要求。学校学分认定委员会自接到学生复议要求之日起15日内进行复议,及时将复议结论书面告诉学生,如果复议结论仍然是“不予认定”,要当面对该生解释说明。对“不予认定”学分的学生应帮助该生分析原因,指导该生补足学时,重考、重修或改修其他课程。
(5)制定转学生的学分认定规则
符合《浙江省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学生学籍管理办法(试行)》规定,由本省内学校转入本校的学生或由外省(区、市)转入本校的学生须向学校提供必要的学分证明材料,由学校学分认定委员会同意认定该生在原学校所获得的学分。由本校转学到外省(区、市)学生的学分认定,依据转入省(区、市)的规定执行。
第四部分
课改成效
建设特色学校是21世纪学校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明确提出了中小学要“办出各自的特色”,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也明确提出“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的要求。我校根据省市区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文件精神,成立了创建特色示范普通高中领导小组,多次进行学习领会、分析研讨,认为我校可以从实际出发,选准突破口,长期实践,开拓创新,办出具有真正内涵的特色学校。创建是一种目标、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动力。在创建过程中,学校收获着成功和感悟。
一、管理体制更加科学,增强了课程领导力
《兰溪三中2011~2013年发展规划》方向明确,分步实施合理务实,保证了学校特色发展有序进行。适合课改需要建立的一个委员会和下设的一室六小组的新型管理体制,与原有管理系统经过运行磨合,逐步形成规划、实施、监控、评估四位一体的高效管理模式,学校管理队伍的能力水平经受住了考验,协调合作机制日趋成熟;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校长办公会议制度、重大工作责任管理制度等得到切实执行,学校的办学日益规范,学校重大事项决策更民主、更科学、更透明。
学校深化课程改革办公室在基层工作调研、政策制度研究、规划方案管理等方面为学校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使得学校愿景更加明确、计划可操作性更强。各中层处室,强化了对内协调服务和对外沟通服务职能。各课程管理小组在课程的设置安排、教学的协调执行、质量的监督评价、教科研的管理与服务等方面,做到了贯彻全面、协调有力、评价科学、监控及时、服务到位。课程保障小组强化了学校资源管理和服务,保障了一线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各年级管理小组,分权管理,责权对等,实行目标和任务分解,简化了管理环节,提高了执行力,保证了学校决策的实施效果。
学校新的管理体制在新课程实施中充分发挥了优势,学校课程开发、实施、保障、评估四线并进,保障了课改顺利实施。
二、课程改革成效明显,彰显了学校生命力
教师开发了一大批课程。从2012年到2013年间,学校教师已经开发了77门课程的自编教材,其中知识拓展类有52门,兴趣特长23门,综合实践2门。参与选修课程开发的老师有100人。同时,充分利用市技工学校的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以聘请专家来校授课 的方式,联合开发了11门职业技能类课程,弥补了学校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程的短板。2014年我校开发的课程有15门获得了兰溪市首批精品课程。
学生自主选课。课改的要求之一是给予学生更多地课程自主选择权,学校为此主要做了三方面的努力。一是提供给学生丰富的选课目录。2012年,学校对教师申报的56门课程,进行了认真的论证、审核,筛选出29门课程,加上职技工学校提供的5门职业技能课程,形成了34门选修课程目录,供高一年级学生选择,平均7名学生就有一门课程。2013学年,学校高一高二学生共选择77门课程,给学生的选课提供了广阔的选择空间。
根据学校的文化底蕴与几代三中人的努力与积绽,我们逐渐形成了具有三中特色的课程群。
1.生物教育课程群:以生物馆近1300多种生物标本的基地依托,以《兰溪植物资源》、《生活中的生物》、《兰花的培植与鉴赏》、《园林植物栽培》、《食品营养学》、《人口教育读本》、《青春期的烦恼教育》等选修课程融合形成生态教育课程群,积极发挥社会效应,助力学生学科发展。
2.体艺教育课程:以篮球为特长项目,融《羽毛球》、《足球》、《健美操》、《筝言筝语》、《素描》课程形成体艺教育课程群,组织班际篮球赛,参加兰溪市中学生篮球赛,连续蝉联冠军,2012年还以金华市冠军的身份参加省中学生篮 球赛。古筝社团作品《弥渡山歌》也于2012年一月参加中央电视台“全国青少年才艺电视展演”活动中获得金奖。
3.创新教育课程:以通用学科为基础,拓展、创新、引导学生发散性思维,形成创新课程,开发《小制作的灵感发现和具体操作》选修课,并参加省地市科技创新作品比赛,取得可喜的成绩。
4.公民教育活动: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合格公民的最基本的道德品质,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逐渐形成公民教育系列活动和常规的体验活动教育,强化感悟专题活动,强化社会责任的校外体验活动。
三、教师队伍更有活力,强化了课程执行力
学校积极适应新课程改革,通过加强师德教育、教师培训、改革评价等措施,优化了教师队伍,强化了课程执行力。
1.课程培训形式多样。
学校制定了《兰溪三中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方案》。邀请省市教科所、浙江师范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对深化课改工作进行指导培训。学校勒紧裤带加大经费投入,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师培训。为了打造名师团队,制定《兰溪三中与名校师资结对培养实施方案》,每年选派中青年骨干教师到省内外名校接受培训和考察学习。立足于教师的专业成长、职业幸福,学校更多地组织校本培训,开展课堂教学技能培训、校本课程开发培训、班主任培训、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等,为教师架构多元的支持系统。通过培训,强化了教师课改理念,提高了课改自觉性,增强了课改能力。
2.教师评价务实有效。
坚持过程性、差异性、发展性的评价原则,修改完善教师评价制度,突出教师评价的务实有效:一是对课程研究的评价,以论文或课题成果体现;二是对教材研究的评价,以课例或精品课堂成果体现;三是解题能力的评价,以高考试题研究测试和体会文章体现;四是教学成绩的评价,以学生的个性化成果体现。淡化学生成绩评价,强化课程意识评价,形成了发展性评价机制。
3.教师培养硕果累累。
近三年教师获得市级以上论文、课例等有150多篇,省级以上刊物发表75篇,教师获得各项竞赛、荣誉等210项,其中金华一等奖以上51人。
四、课堂教学更加优化,夯实了学科学习力 1.课堂活力显现。
学校以深化课程改革为契机,以解放思想、更新理念为切入点,以转变教学方式、深化课堂结构为重点,积极探索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并取得积极成效,以情感教育为主线的历史教学已成为一大特色,适合三中学生的语文、数学、历史课堂教学模式正在逐步形成。针对我校生源实际,坚持教学的低起点、低速度、降难度、拓宽度的基本策略,施行部分学科的必修与选修知识联通,整合课程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方法的指导,夯实学生持续发展功底。在不断探索、实践的基础上,课堂教学改革成效显著。
2.学生竞赛成绩喜人。
近三年学生学科竞赛获得地市级以上奖项有541人次,其中获得金华市以上奖项有235人次,获得浙江省级有71人次。素质教育尤其突出,仅13年一年,我校就有15人获兰溪市第28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17人获二等奖,4人获三等奖;有4人获金华市二等奖,2人获三等奖;3人获省三等奖。校广播站成员参加的金华市诵读经典大赛获得一等奖。
3.教学质量辉煌。
坚持课堂教学改革,实施分层教学,教学质量年创辉煌。2014年高考上重点线87人,实现历史性重大突破。
五、校园文化独具特色,增强了师生凝聚力
校园文化不仅能彰显学校的办学精神,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更能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让师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学校经过长期砥砺,已形成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
学校本着“为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以“厚德、健体、乐学、进取”为培养目标,努力把学校办成省内外有较大影响力的高中。学校重视特色学科、特色基地建设。经过多年努力,形成了以“生态教育,和谐发展”的办学特色。
生态教育基地(生物馆)。生物老师依托生物馆资源,开发了多种校本课程,初步形成了有学校特色的生物课程群。自2010年建馆以来,接待各级领导、专家、媒体记者、社会各界人士及学生无数,平均每年都超过1万多人次来学校生物馆参观学习;生物馆先后被省、地、市授予科普教育基地、生态文明教育基地、13 野生动植物保护教育示范学校,全国未成年人生态道德教育基地等荣誉称号,现正在申报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校篮球队近5年参加中学生篮球赛均取得优异成绩,获得金华市第一名1次,第二名2次,兰溪市第一名4次,第二名1次,并曾代表金华市参加省中学生篮球赛。
公民素养方面:开展常规的体验活动教育、强化感悟专题体验活动、强化社会责任的校外体验活动等一系列活动,如生态爱鸟周活动、诵读经典比赛、科普周活动、爱国主义系列活动、三中最美学生评比、12月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校阳光志愿者助力“杨梅节”、五水共治等活动。
第五部分 我们的体会
一、转变观念是前提
传统的高中学校千篇一律,以追求升学率为终极目标,实践表明,这是一条发展的“死胡同”。学生是有生命的个体,每个个体的生命长度、宽度、厚度都是不一样的。学校必须抛弃旧观念,实现错位发展、多样化发展,才有可能成为学生生命的乐园。深化课改就是要推进高中多样化发展,为学生提供丰富且有特色的课程体系,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我们希望通过深化课程改革,建立起丰富的课程体系,实行自由选课走班,让学生能多学些想学、有能力学、学得好且对实现志向有用的内容;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多品尝一些学习和成功的快乐。培养学生向着全面而有个性的方向发展,推动教育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多样化人才。
二、依靠师生是根本
坚持以人为本,充分依靠广大教职工的智慧和力量办学,关心教职工的成长和发展,关注教师情感,构建幸福文化,努力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选择,让学生在选择中体现自主学习、快乐学习的学习乐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在文明社会做个体面的人、有尊严的人、幸福的人奠定基础。
三、注重内涵是核心
树立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走内涵发展之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课程改革,重视学生品质人格、能力素养、创新意识的协调发展,推动教育 质量的评估创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注重内部管理体系职能发挥,健全课改各项保障制度,完善课程评价体系,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扎实根基。
四、凸显特色是关键
学生的兴趣爱好、潜质、禀赋、个性存在很大的个性差异,今后的发展方向也是多样的。学校教育应该尊重个性差异的存在,尊重学生的选择,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让每一个人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我们能做的,就是要让更多的学生有所选择,让更多的学生能够表现,让更多的学生陶醉在成功的喜悦中,让更多的学生拥有健康的心态、健全的人格和自信的人生。藉于此,学校一定要有自己的“看家本领”,通过课程改革,彰显学校特色,培养学生成为各行各业的“行家里手”,让每一位学生都有人生出彩的资本。
五、教学改革是重点
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深化课改的最终落实还是要依靠课堂教学,在学校办学不断规范,在课程改革“调结构、减总量”的背景下,如何进行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未来学校办学的重点,学校必须以深化课改为契机,解放思想转变理念为切入点,以转变教的方式、学的方式,优化课堂组织形式为重点,积极探索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新模式,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推动深化课改,纵深发展。
第五部分 存在的主要问题
1.队伍要进一步优化。浙江省自2006年秋季开始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有了很大的转变。但教师总体比较年轻,骨干与名师的数量还太少。
2.科研要进一步深化。潜心研究和反思总结能力还需加强,教师发表获奖的论文数量整体偏少,学校课题研究整体水平还不高。
3.课程要进一步精化。课程的二次开发和选修课程的开设能力有待于进一步培养提高,尽管我们已经开发了70基本校本课程,也获得了十几门兰溪精品课程,但获得金华精品以上的课程还不足,总体学校选修课领先于市区其他学校的特色选修课程还太少。
第六部分 整改方案及措施
一、加强业务学习,提高学科开发水平。
1.尊重教师的个性与人性,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和专业发展,制定《兰溪三中教师专业化发展工程实施方案》,完善《兰溪三中新教师培养措施》和《教师师徒结对工作规程》,健全学校、教研组、指导教师三级培养网络和“传、帮、带”制度,通过一年考察、二年适应、三年培养,促进其专业成长。
2.以教师发展为本,强化了校本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定《兰溪三中教师培训暂行条例》,创造条件让教师尤其是骨干教师参加各类学术性会议和各种学历进修、学科培训,委派教研组外出学习取经,邀请专家、学者、名师来校讲课和指导。
3.完善《兰溪三中名师培养评比条例》,重视对“教师成长阶段性”工作的探索与研究,构建“新教师——合格教师——教育新星——名教师”的教师成长阶段性管理模式,搭建教育培养平台,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三格”培养层次,即对新教师“入格”培养,青年教师“升格”培养,骨干教师“风格”培养。强力推进学校“名师工程”,选拔骨干教师参加的在职研究生学历进修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强化校级骨干教师、教育新星的任期工作考核,让更多的青年教师从普通走向优秀,从优秀走向卓越。
4.以教师学术中心为依托,加强教研组和学科组建设,积极创建兰溪三中名牌学科,积极构建学习型教师团队,打造现代人文特色的校园学术文化,努力培养教师具有完善的职业知识与职业技能、科学的育人思维与开拓的创新意识、良好的人格主体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5.以“三中讲堂”为平台,邀请专家、学者、社会知名人士等来校讲学,拓展知识视角、扩大交流区域、激发思想火花、培育创新思维。以 “三个一”学习工程(读一本教育教学理论或新课程改革之书、摘一套读书卡片、写一篇创新案例或心得体会文章)为抓手,强化教职工理论学习,引导教师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让读书成为教师的习惯”,开阔教师的视野,提升教师的科学和人文素养,培植智慧、博学、求实、创新的学术文化。
二、重视教学研究,提高教科研水平
1.根据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浙江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及《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若干规定(试行)》等有关规定,16 制定出台《兰溪三中教师专业发展五年规划》,以五年为周期,加强对新教师、骨干教师、教师职务、提高学历层次的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
2.重视校本研修,开展“三个一”学习工程,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教育理念。引导教师学会反思、积极钻研、提升素质。明确年度教师课题参与和论文发表的要求,建立教育科研的导向激励机制,提高教师的群体科研素质,办好教育论坛、《三中教研》、《班主任论坛》,做好读书卡片和读书心得,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交流平台。
3.重视课题立项和研究工作,努力做到“时时要科研,事事有科研;课题要研究,教学要研究”。积极开展市级立项课题《学生自主学习方案的研究与实践》等的教育教学研究,加强鼓励性评价,增加学习成功体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和水平,促进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利用学生选课的契机,有机做好学生生涯规划的课题研究,为学生的人生导航。
4.以教师学术中心为依托,以研究生学术团队为基础,构建兰溪三中教育科研队伍。充实教育科研的力量。积极探讨教学科研的常规管理、计划管理、成果管理、经费管理机制,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员工的教科研的积极性、创造性。
三、保障有力,推动辐射作用
1.不断完善《兰溪三中教师绩效考核方案》、《兰溪三中教育科学研究实施细则》,要把要把精品选修课的成果作为评价教职员工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
2.不断创设教师发展平台,积极鼓励教师进修学习、参观。对高质量的选修课课程,学校负责联系,正式出版、宣传推广。
结 语
千帆竞发、百舸争流。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的评估验收必将凝聚人心、提振人气,使兰溪三中步入良性发展、跨越发展、科学发展的快车道。我们必将以创业的勇气、创新的锐气、创优的志气,奋力谱写特色学校发展新篇章。
第二篇:(定稿)2016学年兰溪三中团委工作总结
2016学年兰溪三中团委工作总结
2016年,学校团委除了常规工作之外,重点的工作就是创建了校学生会。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我校团委重新创建了学生会,校学生会以主席团为领导核心,包括学生会主席一人,副主席若干人。在主席团以下设数个职能部门,一般包括办公室(主席团与秘书部)、组织部、宣传部、纪检部、学习部、卫生部、文艺部、体育部等。各部门设部长一名、副部长2名,部门秘书1名,干事若干名。
此次学生会创建规范研究,1.学生会创建的顶层设计,学校领导的统筹和规划使得学生会创建有了大的方向。2.学生会招新宣传,通过广播站和海报以及设点咨询的方式进行宣传。3.学生会初试和复试,团委老师严格把关,层层选拔,做到公平公正。4.学生会干部内部调配和任命,根据学生的意向表和团委老师的把关,合理分配学生会职位。5.学生会成立大会,创建学生会各部门的规章制度和考核制度。
本学年,在学生会成立之后,团委除了常规工作之外,我校团委重点做了一下亮点工作:一,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我校学生会有些代表团队参观杨东海纪念馆
国庆假期,我校志愿者团队在团委章一新、王艳、王平、吴晓庆老师的带领下,来到陈家井村参观杨东海纪念馆,在国庆节之际,我们带着崇敬的心情来到先烈生前工作战斗过的地方,睹物思人、缅怀先烈。纪念馆坐落于47省道边上的陈家井村,距离省道就只有一步之遥,然而,它在充满汽车呼啸声的省道边上却显得格外的清幽,似乎它一直就停留在那个静谧岁月的八九十年代,与当下的社会保持着应有的距离。我们一行人的冒昧到来暂时打破了平日宁静的纪念馆。我校学生会优秀代表缅怀先烈、铭记历史!
二,我校文学社邀请浙江教育报刊总社副社长项勇义、特级教师朱昌来我校讲座 文学社社长叶阳同学先向大家介绍了新荷文学社的概况。文学社每学期会出两期社刊,每期刊登50篇文章,都是同学们的作品,还会有老师点评。其次,叶阳同学向项勇义副社长、朱昌元老师等赠送了文学社社刊《新荷》。一拿到杂志,大家便认真翻看了起来。朱昌元老师肯定了同学们的写作热情,对《新荷》杂志赞不绝口。项勇义副社长告诉同学们看《中学生天地》杂志有助于写作。他还提出,中学生天地杂志社每年都会举办一些高规格的活动,比如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浙江赛区的评比活动、全国“善文化 微散文”大赛、浙江省新锐写手大赛等,欢迎同学们参与。浙江教育报刊总社副社长项勇义,《中学生天地》杂志副主编顾葆春,与新荷文学社社长叶阳以及《新荷》杂志的编辑合影留念。
三,学生会筹办知名漫画家口袋巧克力创作分享会
2016年11月11日,在兰溪市政府和兰溪市民盟的邀请下,口袋巧克力才有了这次回兰之行,口袋巧克力他把第一站放在了母校,一回到兰溪就马不停蹄地回到了母校,回到了“故事开始的地方”此次分享会,学生会全部由学生会统筹安排,目前幕后,分工明确,得到了口袋巧克力本人的肯定,这是学生会第一次筹备这样大型的活动,学生完成任务后,也是十分开心。
四,学生会筹备十八岁成人礼宣誓仪式活动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充分发挥成人仪式主题教育在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根据浙江省大中小学校园文化节组委会的相关指示和金华市团市委的相关文件精神,共青团兰溪市委、兰溪市教育局决定开展2016兰溪市“十八岁成人节”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我校兰溪市第三中学很荣幸能作为兰溪市团市委和教育局共同批示下的“成人礼”示范点和主会场,我校领导高度重视此次庆典,在学校领导的统一指挥和部署下,在团委老师和学生会干部的精心策划下,周末加班加点在短时间内完成了筹备工作。2016年12月6日下午3点半我校640余名学生齐聚一堂,如期地举行了“十八岁成人礼”盛大庆典!
此次活动,我校作为兰溪市示范点和主会场,市领导和教育局领导莅临指导,电视台和兰江导报也是全程报道,兄弟学校的团委书记也是参与学习,整个仪式流程顺畅,在短时间内能完成这项任务,得到了领导们的一直好评。
五,我校志愿者队开展“绿色伴我行,文明照我心”户外志愿工作。
我校志愿者除了平日在校园里做一些日常的卫生工作之外,今年志愿者们走出校门,来到石门槛旅游景区,寻访黄大仙古道,在深山密林之中,用双手清洁大山大地,用心灵叩问人心人性,虽然平日学生们都是家里的小公主和小王子,但是在这次志愿者活动中,大家通力合作,坚持协作,爬完了石门槛景区段的黄大仙古道,清洁了古道,也亲近了自然,更提升了自己。
总之,今年团委工作更加规范化和制度化了,在建立学生会的基础之上,开展各项常规工作也是顺风顺水、井然有序。希望明年精耕细作,更上一层楼!
第三篇:兰溪市级文明单位汇报材料
浙江金梭纺织有限公司
二〇〇九年十二月
汇 报 材 料
创建文明单位工作总结
我公司是一家以生产销售高档牛仔面料和服装为主的中外合资企业,现有员工700余人。一年来,我们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围绕企业中心工作,大力开展各项工作,尤其是文明单位建设工作,使两个文明建设得到了健康发展。自2006年公司成立以来,经济效益一年一个台阶,到2009年,全年实现销售收入超3亿元,创汇超4千万美元,连续3年成为兰溪市出口额第一。几年来,我们始终把文明单位建设放在提高市场竞争力,促进公司改革发展的突出位置来抓,针对我公司特点,坚持以培养“四有”职工队伍为目标,不断探索文明单位建设的新形势,新载体,有力地促进了各项工作和生产任务的顺利完成。公司安全、质量工作逐年上台阶,经营管理不断增强,员工素质明显提高,政治思想工作成效显著。在面临国际国内严峻的经济形势下,如何保持员工队伍稳定和促进企业经济发展,一直是公司领导班子非常重视的工作。现就我公司一年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和完善各项工作机制,提升全员素质,不断提高文明单位建设水平。
1、公司领导非常重视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始终把“两个文明”建设工作放在首位。公司领导班子始终做到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团结进取,开拓创新,廉洁奉公,以身作则,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硬,建立了一套有利于精神文明建设健康发展的运行机制,做到有目标、有步骤,并纳入干部岗位责任制,作为考核奖惩的重要内容。
2、始终把学习放在第一位,坚持向书本学,向社会学。同志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以改善知识结构,提高管理人员整体素质。结合本单位的特点,每周组织一次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同时党支部组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坚持不懈地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现代理创武装充实头脑,增强政治敏锐性。在学习中特别注重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涵,在工作中努力实践好“三个代表”,切实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穿到各项工作中去。经过长期系统的思想道德、职业道德教育和市场形势的教育,职工的思想觉悟、思想道德素质明显提高,员工中好学上进、吃苦为乐、奉献为荣的风气越来越浓,职工中学技术的多了,混日子的少了;遵章守纪的多了,违章违纪的少了;文明礼貌的多了,粗言秽语的少了;积极进取的多了,安于现状的少了。
3、公司工会、党支部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把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作为工作的落脚点,牢记宗旨服务群众。今年十月份,公司四川籍员工潘芳身患癌症,公司工会、党支部组织员工进行募捐;并对生活困难的家庭,进行补助、慰问;举办了“迎新年”大型文娱活动,通过广大员工喜闻乐见的拔河、乒乓球比赛、生产技能比武、安全生产知识抢答、趣味游戏、卡拉OK、幸运抽奖等活动;设立员工活动室等推动文明单位建设深入展开。
4、以文明生产为目标,现场管理不断加强。为了使公司创建文明单位工作顺利开展,突出创建工作的全员性,达到安全文明生产的目的。公司加大投入,规范了文明现场安全质量警示牌、宣传栏、图片栏,对各部门车间的工作制度和管理标准重新进行了修订,并对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统一上墙。
二、坚持三个到位,始终把文明单位建设置于突出的地位
1、工作责任到位。公司党支部每年在安排工作的同时,都把文明单位建设作为一项主要内容。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统一实施,统一检查,统一考核。使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这项工作深入人心,同时,增强了广大干部、职工对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责任意识。
2、组织领导到位。按照政府关于加强文明单位建设的安排和总体部署,我们把文明单位建设当作公司的一件大事来抓,为了强化活动能长期健康发展,公司严格按照有关要求,统一部署,从行政管理部门到生产一线统一管理、逐级负责,切实加强对文明单位建设的指导。
3、规划措施到位。公司党支部根据创建文明单位的内容及标准,坚持把工作做到一线,渗透到班组、每个员工,贯穿于强化文明单位建设的全过程,党组织切实担负起抓文明单位建设工作的领导责任,充分发挥指导,协调和管理职责。各部门自觉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运用管理手段,发挥自身优势,把管人、管事同管思想有机统一起来,工会组织运用活动载体和文化阵地,把创建活动拓展到公司每个角落。逐步形成了全员参与共建双文明的新格局。
三、突出重点,不断加大文明单位建设的力度
1、狠抓党建,注意发挥党支部和党员在文明单位建设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公司党支部在组织建设中,坚持把“抓好一个班子,带好一支队伍,培养一名好职工”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任务,2009年,公司新发展党员3名,共有40余人提交了《入党申请书》。同时开展了以“抓管理、看落实、比责任;抓作风、看表现、比实干;抓两纪、看标准,比素质;抓质量、看成绩、比贡献”为内容的“四抓、四看、四比”活动。同时,认真落实党的建设的各项任务,强化各项党内生活制度,按照公司的统一安排,在全公司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准备工作活动,以党的建设推动文明建设建设。狠抓投入,不断改善职工生活环境、凝聚人心,稳定队伍,提升党组织在经济建设中的位置,为文明单位建设奠定良好的环境基础。
2、坚持抓教育,把思想作风建设放在首要位置。针对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我们所面临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客观现实,为积极引导广大干部职工转变思想观念,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危机感,尽快适应公司改革发展的需要。我们积极组织开展了职工市场形势教育和改革形势教育。每年利用空余时间,进行岗位技术培训,大力开展改革形势的宣传教育活动。一年来,我们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6期。同时,积极开展公民道德建设纲要的宣传学习,使广大员工对公民道德建设纲要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加深了学习,激发了职工爱祖国、爱公司、爱岗位的热情,增强了职工的道德观念,提高了职工的业务素质。
一年来,我公司在文明单位建设工作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促进了公司各项工作不断跨上了新的台阶。这些成绩的取得与上级领导的正确指导是分不开的。但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我公司职业道德建设的状况,与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与政府和上级部门的要求、以及职工的希望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决心在前一段工作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查找不足,结合公司特点,把两个文明建设推向新阶段,在上级的领导下,为两个文明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2009年,我们在创建文明单位的过程中,虽然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但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一定能够做的更好。新的一年即将到来,我们将一如既往,开拓创新,推进争创工作不断深入,为公司2010年实现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双丰收而努力奋斗!
第四篇:特色学校汇报材料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特色学校汇报材料
特色学校汇报材料
吕锐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行, 非常感谢给我们学校这个机会,一起来关注学校在课程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集思广益,研究问题,思考出路,让我们共享教育的成果与智慧,不断提升教育品质。今天我汇报的题目是《依托“海洋文化” 特色 成就学校内涵发展》。如果有不妥的地方敬请得到大家的帮助和指导。
xx第九小学自2005年建校以来,在“让每一位学生和每一位教师都获得发展,让每一位家长都感到满意”的办学理念引领下,沿着 “德育为先,质量至上,突出特色、科研兴校”的办学思路,朝着“‘市内一流,省内知名,国际接轨’的‘规范+特色’”的品牌学校的目标迈进,成为xx教育一颗璀璨的明珠,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2011年起以特色样本校为依托,在创建海洋特色学校方面做了积极探索。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1、突出海洋文化主题,营造具有海洋气息的校园文化环境。无论是我们寓意深刻的校徽“乘风破浪”还是耸立在校园中心位置的以“学海扬帆”为主题的雕塑,还是校园文化墙楼廊文化建设上,学校结合不同年段的孩子年龄特点,建成了“观海苑”、“听涛廊”、“踏浪坊”、“拾贝阁”等海洋科普长廊;在班级文化建设上,学校发掘海洋文化元素,让学生自己设计班级个性标志,并用海岛名为班级命名,选海燕、海星、海豚等海洋生物形象作为班级吉祥物。行走于这所邻海而建的校园,吸引眼球的不仅有美丽的环境,还有弥漫其中的浓烈海洋气息。
2、开展了系列海洋主题综合实践活动。以每周二下午第三节课海洋文化特色课堂为载体,组织海洋知识竞赛、“拥抱大海”中英文演讲比赛、浪花文学社海洋主题征文比赛、海洋贝壳制作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并带领学生到海边开展“飘扬的蓝丝带”的护海活动、进行实地考察了解xx每天海货的吞吐量,了解xx海洋污染现状等。通过网络、图册、新闻网络、书籍等分工合作收集相关资料丰富自己的海洋知识,孩子们写出保护大海的倡议书、观察日记、拍摄活动的照片制作简报、手抄报、宣传卡,将知识与趣味、课堂与课外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培养了师生“感知海洋文化,欣赏海洋文化,创造海洋文化,享受海洋文化”的能力。
3、编写了海洋文化特色校本教材,开设“显性特色”课程。根据2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班级名片汇编成《童心向海》,根据海洋经典诵读内容汇编成《观海听涛》,数学组渗透海洋物种趣味计算汇编成《碧海拾贝》。收集教师论文、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案例等汇编了《蓝色畅想曲》;学生各类习作,手工作品图片汇编成《浪花朵朵开》。这些“显性校本教材”的编写,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一个重要的途径,也为学校下一步开发校本课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下一步的初步构想: 经过三年的发展,学校海洋文化特色教育已经初见成效,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地影响。当前海洋正日益成为21世纪国际间争夺的焦点。英国、美国、日本、韩国还提出“海洋立国”的基本国策,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海南省海域面积约占我国全部管辖2/3,最大的资源优势就是海洋,海南最大的品牌也是海洋。要把建设海洋强国作为放飞蓝色梦想的契机和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在为坐拥蓝天碧海而感到自豪的同时,学校还有一份神圣的责任——就是培养学生从小学习丰富的海洋知识,拥有热爱海洋的人文情怀和探究海洋奥秘的科学精神,践行保护海洋的公益行动,激励开发海洋的勇气与梦想。特色文化离不开传承、选择、创新,我们会进一步明晰海洋文化与教育发展的联系,提升完善学校文化理念系统,以海洋文化建设为特色亮点,以构建学校课程体系为核心,推进学校特色创建向纵深推进,实现学校的内涵提升优质发展。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一、亲海而谋学校文化
“海洋文化”蕴涵丰富、宽博广远,以海洋文化作为载体而衍生出来的与之相贯通的自然知识、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习俗语言、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等等,有别于其他诸多文化,具有鲜明的个性,依托海洋文化的学校教育,必将具有更强的生命力。从走进第一天我和专家、教师、家长、学生一起,多次对海洋精神进行深入研讨,几易其稿,初步凝炼出学校的形成了以“蓝色梦想”为核心的文化体系。蓝色,是海洋的象征,是自然色彩,是希望的号角,它代表着未来、理想和梦幻;象征着人性的宽阔、纯净、雅致。更表达出我们的教育理想和追求——蔚蓝色的未来。
在学校特色办学的过程中最难的是确立学校的核心价值理念。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办学理念,办学理念是学校整体发展的价值追求,是学校一切行为的起点和归宿。我们学校位于美丽的xx湾海边,独享这丰富的海洋资源和美丽的海洋环境,每一天都能面朝大海,触碰着那片大海带给大家的精神、气质和襟怀,师生的生命注定浸润海蓝。办学理念——让海蓝浸润生命;让海蓝浸润生命,用生命诠释海蓝。教育的最终追求——引导人们向真、向善、向美。我们将这样的归真愿望与大海的气质融合,作为学校,需要这些意象特征,形成学校博大而浑厚的文化底蕴,以文化熏陶学生,以精神感染学生;作为教师,4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需要这些意象特征,进一步促使自己形成工作、生活所需的品质,给学生言传与身教;作为学生,需要在学习、生活、活动中胸怀象大海一样宽广,知识象大海一样渊博,体魄象大海一样刚健,创新象大海一样奔涌……形成他们鲜明的个性品质。
校训是学校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形成的,对全校师生具有规范、警策和导向作用。初步确定校训——用大海的品格去做人做事。
培养目标是学校所肩负的育人使命,体现了学校培养的学生所具备的基本素质。我们的育人目标:培养如海一般丰富、开放、包容的大气之人;具有如海蓝一般纯静、文明、豁达的雅气之人,具有如浪涛一般热情、自主、创新的灵气之人。也是校训——用大海的品格去做人做事的最好的诠释。大目标上讲具有民族情怀、国际视野,体现海洋特质的大气、雅气、灵气的海的儿女。有具体的八个一的目标:
一身书香气:利用课内外时间阅读学生必读的50本好书;
一手中国字:每天习字一刻钟,写一手漂亮的中国字;
一副好身体:掌握健身技能,锻炼健康体魄;
一手好才艺:利用学科拓展课和社团选修课程培养学生的一技之5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长:
一个好榜样:选择一个高尚的人作为自己偶像和成长目标,并尽可能全面地去了解他;
一种好心态:每个学期随家长至少做一天义工;
一身好习惯:天天自省,养成好习惯;
一项小体验:熟悉海洋生物知识并了解养殖技能;
二、依海而建学校课程
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具有核心地位,课程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和载体,是培养人才蓝图的具体体现。设置什么样的课程,就决定了办什么样的学校,就会培养什么样的人。从2001年国家制订与发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到教育部《关于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再到今天《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无不体现着国家层面对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布局与推进。中国的教育就是一台制造乒乓球的机器,千校一孔、万人一面,全国的孩子都“被”制造成“乒乓球”。“钱学森之问”的根本问题,是高度统一的课程有问题——因为我们的课6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程机器模具不能制造出“排球”、“篮球”。今天的中小学,仍在进一步强化大一统的课程意识和模式。如果我们承认每一个人都是不一样的,希望每一所学校具有自己的办学特色,那么,每个学校课程的设置就不能一样。
因此构建学校课程要做到四个匹配,即:课程目标与办学理念相匹配、与办学目标相匹配、与育人目标相匹配,与办学特色相匹配。学校的课程育人目标,决定了学校课程发展的方向。让”八个一的目标”渗透在教师精彩的课堂教学行为之中,蕴含在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之中,呈现在学校方方面面人性化的管理之中。由此,“三气”文化将成为一种高尚的德育品质内化在学生心中,成为九小师生为人处事的行为规范、道德准则和人生信念。初步设想是要逐步构建“国家课程校本化,地方课程规范化,学校课程特色化,校园活动丰富化”的多元校本课程体系。(附学校课程体系框架)
(一)国家课程校本化
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基本要求是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的特点和需要。意即国家课程在学校文化基础上的融合与建构。这样,每个课堂都是一个课程实验室,每个教师都是一个课程实验者,他们通过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时时刻刻检验、发展7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并具体化国家的课程理想,并形成合乎本校特点的课程理想与实践。
首先,结合学校培养目标,在两年内对所有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学习和梳理,形成学校的教学目标体系。各教研组在具体讨论的基础上提出本学科课程的《教学目标一览表》。
其次,对国家课程标准和教材中“教学内容”的二次开发。二次开发依据教材的资源性特点,通过重组、补充、取舍、替换、拓展和调整等策略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处理,使之更加符合教学实际状况,也更符合学校培养目标。教学内容的二次开发工作目标为:三年达到50%的学科课程,五年达到100%,并实行教学内容的动态管理。
按照最新要求,小学一至六年级的体育课一律安排每周4节。每个学生至少两项终身受益的体育锻炼项目。在课堂就要分年段进行乒乓球、羽毛球的全员普及,在此基础上在组建精品社团,同时确保每天锻炼一小时,开展阳光体育运动。
综合实践活动包括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3-6年级每周3节,根据学生发展需要,整合教育教学资源,融合校本课程,凸显办学特色,我们确定开设三类(益智类、生活技能类、艺术类、)11大课程。努力形成具有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表格)在时间安排整散结合课程内容源于生活,综8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要特别重视家长资源。根据家长的特长和能力,会邀请他们实践中担任组织者、引导者、陪同者,甚至是受教育、受服务的对象。
第三,坚持教学过程的校本化策略。积极探索“活力课堂”教学模式。经过学习和研究,我校确定将“自主学习,当堂达标”作为我校“活力课堂”的教学模式。活力课堂讲模式,但绝不模式化,语文强化教师的文学和文化素养与底蕴,数学强化学生的自主性,英语强化环境与情景教学。(表格)
第四、研制我校“活力课堂”评价标准。我们将评价指标分成六块,即“资源整合”“全员参与”“动态生成”“个性发展”“思维创新”“生命成长”;“资源整合”更多地与备课相关,“动态生成”、“思维创新”与教学技术相关,“全员参与”、“个性发展”与师生关系相关,“生命成长”是一节课的目标落实情况。(表格)
(二)地方课程规范化
1、“诵经典,传文化”——《传统文化》魅力无限。
我校以地方课程《传统文化》为依托,开展书香校园读书活动,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2、地方课程包括《写字/书法》课程一——六年级有每周1课时,每人写一手漂亮汉字。硬笔与软笔相结合。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他专题教育间周一节,《生态文明》三至六年级与《科学》课程整合。
(三)校本课程特色化
针对德育工作、海洋特色和学生兴趣特长和分别开设三类校本课程。必修课是校本课程《梦想课程》与《走进海洋》间周一节。选修课是校园社团课程与节日课程
1、让梦想课程真正成为儿童自己的课程与舞台——《梦想课程》。这套教材是由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崔允漷教授亲自制定,基于“全人教育”理念,融合问题探究、团队合作、创新创造、环境保护、情绪智能等元素的跨学科综合素质课程。鼓励学生多参与各种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能,体验筑梦、追梦、圆梦的各种过程。
2、编写现代海洋教育读本《走进海洋》。课程研究中心策划指导,三——六年级每周抽出一课时开设校本课。学校还将建设了100多平方米的“海之灵”海洋生物标本室。使学生熟识各种海洋生物,扩展海洋生物知识。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3、校园社团课程。在项目的设置上,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坚持发展学校特色,依托教师个人特长,密切家长、社会资源,实现三级课程互补,发放调查表,在统筹各方因素下研发形成。在组织形式上,打破班级、年级界限,实现跨班、跨年级重新组班。按照校级、年级、班级三级维度成立校级组、班级组,让更多的学生能参与到特色活动中。”浪花文学社、“墨鱼书法阁、乒乓球、羽毛球、贝椰工艺画、沙盘画、葫芦丝、竹竿舞等社团课程”
4、校园节日课程。将“主题教育”变成了固定的校园节日,沙滩体育节、海洋文化艺术节、海蓝科技节、浪花读书节,每个节日历时一个月,整体统筹策划,全员参与,活动课程不再是为个别特长生开的小灶,而是每个孩子都能享受的快乐自助餐。
三、学海而用管理策略
1、学校管理部门的整合
学校的管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传统的学校管理,部门划分过细,德育处、大队部、教务处、教科室、总务处、人事处、校办……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职责,所有的职责最终都要落脚到教师身上,教师经常会觉得头上婆婆多、身上任务多。所以学校管理机制的改革,先从11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整合部门做起。学校先将德育处、大队部整合为“学生服务中心”,教务处、教科室整合为“教师服务中心”,总务处、人事处、校办整合为“综合服务中心”。同时成立“课程研究中心”专职进行课程研发,服务学校科学决策。建立以备课组为核心的年级教学质量中心,教研组长负责本年级学科教学秩序、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业发展;建立以班主任为核心的年级教育质量中心,以班主任为家校整合的枢纽,重视家校互动,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的矫治与养成。
2、工作内容与工作方式的整合
打破以往教学、教育、后勤间的条块分割,工作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使每个干部养成了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下学期学校的组织机构梳理清晰之后,各部门的核心工作问题又摆上了桌面。怎样让一个个想做事的团队,能够围绕共同的目标,认认真真地做好学校的“大事”,形成合力?“课程”会成了我们共同的言语密码。
课程研究中心”整体规划学校课程结构与课程设置,其他研究中心研究的重点,不再是围绕师生成长搞活动,而是围绕学生,将原有的一个一个的独立的活动,系统设计成系列课程;围绕教师,不再是只想着提高教育教学的能力,而是提高其作为学校课改参与者的课程研发、课程设计、课程实施的能力。特别是“综合服务研究中心”这样12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看似与课程无关的部门,在工作当中也转变了以往模模糊糊一大片,什么都往自己篮子里面装的工作方式。基础设施建设、校园绿化美化这样的工作,“综合服务中心”将其视为学校隐形课程资源建构的重要途径,以怎样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课程学习场所与资源作为工作的标准。同时,连安全演习、卫生保洁等一系列常态后勤工作,也要将其课程化。
如同大海的渊博一样,对课程体系探索也将是一个推陈出新、永无止境的过程,需要不断地探索、完善、创新,更需要踏实、认真、协调地实践。当我们实践推进着能够自我完善、更新、发展的课程体系,学校的教育才会有支撑,育人目标才能实现。我们相信:我校的未来,定会如大海般宽广、蔚蓝和精彩!
第五篇:特色学校汇报材料
河滩小学特色学校汇报材料
我校在区教育局、街道教育管理办公室的正确指导下,在具体工作中,注重激励,狠抓管理、积极创新,紧紧围绕“德育立校、依法办校、民主治校、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大力推进课程改革,深入开展教学研究,在学校常规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狠抓管理,全面贯彻落实三级评价制度
1.教师管理评价:根据制度,进行量化管理,绩效工资每学期一发放,分为考勤、工作量、教学成绩、科研成果、师德教风等五个方面。将考勤扣发工资纳入绩效中,根据学科权重、跨学科及所教班数等计算周工作量,由期中、期末统考成绩算出教学成绩得分,根据课题、论文等计出科研成果分数,每学期末由全体教师对每个人的德、能、勤、绩、廉等师德教风打分评议。在绩效中教育教学能力、工作成绩、考勤、师德教风分别占20﹪、40﹪、10﹪、30﹪,侧重了工作组成绩的比重,考试成绩专门制定了奖励办法,期中、期末两次成绩优秀者,在评优树先时优先推选,并且规定教学成绩末位者在评先树优中一票否决。
2.班级管理与评价:由教导处推荐,学校领导班子讨论确定班主任,进行分级管理。教务处对班主任进行指导和培训。学校制定班级量化细则,优秀班级评选办法、班级管理工作办法、学校成立了班级管理检查小组,每天由一位学校领导和值日教师带领值日员,每天对各班的纪律、卫生、课间操、放学纪律等进行检查打分。每周一汇总,全校公示,学期末依据得分情况,评出低、中、高年级组优秀班主任各一名,对他们进行物质奖励。并张榜公示3天。学期结束纳入班级积分,作为评选优秀班级和优秀班主任的依据。
3.学生管理评价:由各班主任根据学校要求和班级情况制定措施:班级根据学生的纪律、卫生、活动、学习等情况建立记分表或者小旗,张贴在文化园地。每班建立学生记事本,值日班长记录班级的学生情况。每周由小组长评价学生的日常行为,以分数的形式记录。纳入学生综合评价。任课教师记录学生每周的表现,以分数的形式记录,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学期结束做好学生的综合评价,评选优秀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照片贴在光荣榜上。
在学生自主管理方面,我校还借助德育课题“培养小学生法制意识的有效性研究”的东风,成功举办了“了警生和谐情”大型系列活动。还有《大家看法》《模拟小法庭》《我的班规我做主》等一系列主题活动。学生的法制意识大大增强,实验研究前,学生对学习法律知识的主动意识不强,学习法律知识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低下,在学习过程中,被动地接受法律知识传教的时候居多,学生很少提出自己的见解与问题。通过两年的实验研究,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
在取得这些成绩的基础上,本学期学校为了继续加强学生的法制意识,让学生在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的基础上,学会用法。我校在政法部门和执法部门的协助下,正式成立了“三和”(和解、和睦、和谐)校园小警察组织,并为他们发放小警服和袖标等,授予了他们
神圣的职权。
学生之间发生的纠纷矛盾,由小警察负责调解,最初是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调节,现在他们已经能够独立调解了。效果比老师调解的都好。并把纠纷事件及处理结果做了详细地记录。一般情况下,都是先让发生矛盾的学生进行和解,只是和解了还不是最终目的,还要他们和睦相处,彻底化解心中的“小疙瘩”,跟原来一样还是好朋友,进而辐射全校,促进整个学校的和谐发展,要真正达到“三和”的目的。如:我校二年级的一名调皮学生打了一年级的学生,一年级学生的家长没经允许私自找到二年级的学生进行恐吓吓唬,二年级学生不服,家长就动手打了该学生,该学生哭着要回家找自己的家长替他报仇。幸好被我校的小警察发现了,赶紧好言相劝把学生留住。他们又把家长请到“警务室”,耐心的调解,还给家长讲法,让家长明白:二年级学生打孩子固然不对,可是你一个大人再来打二年级的学生就是家长的错了。家长毕竟是成年人了,应该懂法的。在小警察的耐心调解下,家长又主动找到二年级的学生赔礼道歉,二年级的学生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向家长表示今后一定不会再打小孩了,请家长放心。就这样,一场即将闹大的事件在小警察的调解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了。
小警察在进行调解的过程中,若有处理不了的问题,就上报学校,由学校来进行调解处理。
“小警察”的另一职责,就是负责放学时的交通管理,每天放学,他们都雄赳赳气昂昂的手拿指挥旗,有秩序的疏散着学生。个别小学生
还郑重的向“小警察”打队礼呢。学校的一切现在井然有序,“小警察”功不可没。现在的学生有问题都习惯找“小警察”解决问题了。使整个的校园处于和谐奋进的氛围中。今后要继续发挥“小警察”的作用,使之成为学校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从而推进学校的健康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