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食用菌产业物联网应用实施方案

时间:2019-05-13 03:33: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现代食用菌产业物联网应用实施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现代食用菌产业物联网应用实施方案》。

第一篇:现代食用菌产业物联网应用实施方案

现代食用菌产业物联网应用实施方案(2011-2012年)

为加快推进食用菌信息化进程,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经研究,特制定《现代食用菌产业物联网应用实施方案(2011-2012年)》。

一、背景及意义

信息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更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大技术支撑,物联网技术应用可加速食用菌现代化。物联网可以在产业结构方面实现信息化的综合;在农业经济活动的过程中实现宏观决策信息化、生产管理信息化、生产加工过程信息化、投入品和产品市场信息化、农业气象等服务信息化的综合;通过生产信息获取、传输、存储、处理、反馈与控制的综合,加快传统设施食用菌栽培向高新技术转型。物联网提供的先进工具和技术手段,对加速改造提升和优化传统食用菌产业,促进培育信息化、智能化新兴食用菌产业和现代食用菌装备产业,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管理经营决策水平和市场化程度,促进资源和生产要素的高效合理开发利用、实现食用菌行业持续、稳定、安全、高效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国外物联网的发展现状

在国际物联网方面,美、德、荷、日等国,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已经进入数据库开发、网络多媒体技术应用和生产自动化控制等新阶段。通过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农业生产粗放的作业方式,已经初步形成了信息农业发展的技术体系,并实现了相关软硬件产品的产业化拓展。

通过政府投入和资本市场运营相结合,为物联网技术创造了发展环境,使用基于信息技术的精确田间作业实现精确管理。让生产结合农产品电子商务,推动农产品流通方式的根本变革。物联网可以通过数据分析提高生产效率,在精确农业技术和精确农业机械研究两个领域,选择因地制宜实用性的技术路径,提高产品的实用性。通过生产数据监测来获取作物长势的阶段信息,预测作物长势及产量品质信息。

物联网在生产中可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不仅能监测水、肥、温度、湿度、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光照,还可结合风机、卷帘机、喷灌等设备实现定量作业,节约增效。在产品内外运输、分级包装、销售流通等环节中,物联网技术还可以实现产品快捷、准确地送达客户手中,辅助贸易业务。总之,国际上物联网技术的研究开发及转化应用已经超越了传统的农业生产范畴,使农业生产快速向信息化、智能化和规模化的方向发展,应用领域也从传统的种植领域向着农业产业的各个领域渗透和扩展。

2、食用菌物联网发展现状

传统的单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依靠经验管理的农业生产模式,逐渐开始有知识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定量管理为特征的信息化生产技术的需求,但总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

以工厂化为代表,用于菌种自动化生产,机械化接种,自动装瓶,机械化采收等各个阶段,比较零散,不能将数据进行综合。尤其环境监测的模拟研究进展缓慢,我们急需一套集成技术把生产环节进行模拟,最大程度的提高效率,降低风险。

通过物联网的软硬件技术产品和应用示范基地,可以促进精确食用菌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在作物精确管理智能化、数据共享,信息载体和集成应用技术实现作物生产问题的实时诊断和协同决策。

食用菌行业具有较高的产出率和附加值,但信息集成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远远落后于工业领域。在食用菌上的科技投入还存在投入明显不足,食用菌信息人才缺乏,农民及农业企业家等信息技术用户急需培训,信息采集处理比较落后,农业生产信息化技术落后,缺乏信息技术装备的价廉物美的农机及设施装备。新兴的物联网技术的示范推广刚刚开始,已经引起各级领导及社会各界的重视。尽管如此,现阶段食用菌产业具有生产种类多、经营规模小、种植模式多、产品种类多批量小等特点,决定了近期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必须针对我国现代食用菌发展的现状及进程,在引进、消化吸收国外体现信息技术的先进机械、装备和模式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多专业的集成创新,研究探索出一条适合现阶段的物联网研究开发与示范及产业发展的道路,实现物联网技术在农业及相关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从食用菌发展的长远来看,迫切需要明确今后一个阶段以物联网技术为现代农业的重要技术支撑,形成共识,将物联网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作为食用菌科技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明确食用菌行业物联网发展的方向目标,组织制定物联网技术及装备发展规划,为提高我国食用菌产业在全世界整体竞争力,为培育新兴物联网技术产业和支撑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二、主要目标

总体目标:通过系统规划,纵深部署,加大投入,强化研发团队,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开展食用菌信息化重大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示范。加大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食用菌的力度,大力提高食用菌领域的信息化科技水平和应用普及程度,尽快用信息技术武装食用菌生产和提升食用菌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信息化机械设施装备、服务等新兴产业,推动食用菌产业和食用菌经济在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现代农业快车道上实现快速高效和可持续发展。具体目标:

以“物联网——农用通”为信息集成依托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业信息化重大科技成果;食用菌生长参数无损检测与精确诊断仪等硬件50套;建设农业信息技术集成创新示范区3个,形成重大科技效应。通过农业信息技术成果示范转化,经过食用菌信息化技术示范推广,增加经济效益10%以上;建立农业信息技术培训基地3-5个,为农业科技园、农业科技型企业、科技型农业合作社等培训农业信息技术骨干100名、服务基层农业信息技术推广人员和种种植大户2000名以上;初步建成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科教单位、专业网站为支撑的农业信息化科技创新引领与支撑示范体系。

三、重点任务 今后一段时间,工程实施将重点围绕华北地区食用菌生产加工型企业的信息化技术、智能化设施农业技术、农机装备信息化技术、节水灌溉信息化技术、农业市场信息化技术服务、农业气象预警减灾服务等六个方面开展集成创新与示范,重点加强生产企业、出口基地,设施观光园、农业科研机构推广,力争在北京、河北建立3-5个示范基地,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并在不同农业相关特色产业开展示范。可以延伸的项目:

1、食用菌信息化技术的研究开发与试验示范项目 以现有食用菌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作物生长参数无损监测与精确诊断技术、基于模型的作物精确管理处方生成技术和作物生产区域布局与空间分析技术。实现不同空间尺度下的精确作物管理,从而实现作物生产管理方案设计的精确化和科学化,为精确栽培提供普适性的决策支持工具。以农用通为系统开发平台,把与作物生产管理相关的、大量的区域性农业信息与具体的实物地图结合起来,进行空间分析处理,在地图背景下分析作物生产管理信息,并通过相关的模型运算进行作物适应性评价、作物种植区划、种植制度评价、农产品生态区划、农作生产潜力分析、栽培管理方案设计等,从而建立区域作物生产管理与分析系统,对于农业资源信息储存、查询、分析应用及农业生产辅助决策等具有重要意义。在设施食用菌方面,重点研究开发基于“物联网”的设施环境远程监测与自动控制系统,为生产者、生产管理部门以及设施农业产品的消费者实时了解设施内的生产状况提供快速而便捷的查询平台,实现设施农业全过程自动化控制。2.食用菌产季与外观品质的光温水精准调控技术

设施食用菌的上市期与外观品质是决定设施产品价格及生产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光温控制是调控设施食用菌产季与外观品质的重要手段。综合考虑作物生长发育对光温水条件的要求、产品的目标上市期与外观品质、以及设施光温水调控所需的能耗,建立基于作物与能耗模型的作物产季与外观品质的光温水精准调控系统,为作物产季与外观品质精准调控提供决策支持,实现节水灌溉等减排增效目的。3.主要病害防治报警技术项目

生产中因温度、湿度不适宜,水分无法定量监测,灭菌时间不够,作业不规范导致病害多发而严重损失。研究设施作物主要病害发生预警模型,将病害发生预警模型与温湿度传感器相集成,开发基于病害发生预警模型的设施作物主要病害防治报警系统,为及时有效地进行设施作物的病害防治提供技术支持。4.设施信息化项目

重点研究开发标准化食用菌工程成套化的设施设备与环境调控技术及生产管理技术,研制食用菌规模出菇场智能控制系统。该系统对环境温度、湿度、通风、光照和有害气体浓度等环境参数进行监测,并根据食用菌生长模型、环境控制模型和经济管理模型,采用智能控制技术,对上述环境因子和生长要素进行优化控制,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和条件,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以及生产效益。研究适度规模化生产工艺与设施配套,开发相配套的全天候环境自动控制、节能新型组合式栽培菇房。重点解决环境控制及相关调控设施。

对生产过程中主要环境指标控制点,原料的损耗情况,以及生产环节中的各种的数据采集、记录、存储、查询、分析、打印、图形显示,并通过无线网络将数据分析结果向控制中心发送,以提供生产过程中质量检测的依据,确保种植系统生产出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用菌产品。重点研究编制一个可扩充的、基于WINDOWS环境的、适用于闭合循环种植系统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可采集、存储生产过程中的多种数据、具有常用数据查询、打印、动态显示、分析、无线传输等功能的数据库系统,并具有主要环境状况的评判子系统,原料使用质量控制子系统,以及投入品的使用咨询子系统。5.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信息化项目

在食用菌生产中,温度、湿度、光照和CO2浓度等是影响其生长的重要环境因子。为了有效调控影响食用菌生产的环境因子,提高食用菌生产自动化程度和产量品质,在确定食用菌生长环境因子要求的前提下,建立工厂化生产食用菌环境控制模拟模型,利用计算机管理技术和传感技术来控制食用菌生产环境因子,研制食用菌工厂化生产设施与智能化控制系统,及优良品种、基质筛选、栽培环境的选择,开发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食用菌工厂化设施栽培技术与设备,提高工厂化生产设施与智能化控制设备的性价比,实现优质高效食用菌规模化、标准化、工厂化周年生产,提高食用菌生产集约化水平和生产效益。

5、食用菌信息化服务示范项目

在推进食用菌信息化服务方面,可依托食用菌专业网站和专家团队成功破解资源整合难、信息共享难、网络推进难的问题,建设农业政策、技术、金融等服务与物资、产品网上流通服务平台(网站),整合农业科技园、农业科技型企业、科技特派员、大学生村官、食用菌经济合作组织、食用菌种养大户等资源,为食用菌从业人员及时提供政策法规、农业科技、农产品供求、市场动态等各类信息服务,推进食用菌信息化水平,帮助农民增收致富。同时要结合现有信息服务系统的建设基础,通过无线网络系统,使广大农民和农业企业家通过视频、电话、短信和网络服务系统接受专家培训、请专家咨询问题、销售农产品和进行产权交易,及时了解和掌握生产情况信息,使从业者充分享受到信息化带来的实惠。

第二篇:物联网应用论文

物联网应用论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那要怎么写好论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物联网应用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物联网应用论文1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物流机械设备在物流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物流机械设备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物流活动的效率和效益。因此,应用物联网技术对物流机械设备管理进行优化,使物流机械设备管理不断得到调整和创新,以适应新的形势,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联的互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将任何物体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追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技术。

二、物流机械设备应用物联网技术进行管理的优点。

1.物联网技术能够实现物流机械设备的精确管理。

实现精确管理是物流机械设备管理信息化的重要目标之一。如果把物联网标签嵌入到每台物流机械设备中,就能做到对所有物流机械设备进行唯一识别,并进行精确唯一的管理,标签记录的信息将会伴随机械设备从出厂到报废的全寿命过程。通过这个标签,我们可以随时知道这台机械设备的各种信息。

2.物联网技术能够实现对物流机械设备实时可视管理。

可视化管理一直都是现代机械设备管理所追求的目标。对于物流机械设备管理来说,可视化管理将会极大地提高管理效能,从而更好地实现管理目标。利用物联网技术,通过每台机械设备上的物联网标签,就可以随时感知每台机械设备现行的各项状态,并反映到后台管理平台上。通过智能化处理,提醒管理人员进行相应的管理,从而达到可视化管理的目标。

3.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物流机械设备的智能管理。

物流机械设备在使用中可能会出现一些突发、危险的情况,目前这些应急处置还主要依靠于人工,处置反应时间较长。利用物联网技术,机械设备的技术状态都能及时地反应到管理信息系统中,有利于管理者对机械设备整体情况进行实时掌控,辅助管理者做出决策,从而避免危险的发生,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效率。

三、物联网技术在物流机械设备管理中的应用模型。

1.物联网技术应用总体架构模型。

物联网从结构上大致可分为三部分:感知层、传输层(网络层)、应用层。感知层相当于人的眼耳鼻喉和皮肤等神经末梢,主要包括RFID、条形码、传感器等,其主要功能是识别机械设备,采集机械设备的性能参数、使用和维修等数据信息。

网络层是由各种私有网络、互联网、有线和无线通信网、网络管理系统等组成,相当于人的神经中枢和大脑,负责传递和处理感知层获取的信息,包括所有可以传输数据的可用网络。

应用层是物联网和用户(包括人、组织和其他系统)的接口,它与行业需求结合,实现物联网的智能应用,包括各种各样实际应用的软件和集成。

2.物联网技术应用业务流程模型。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流程主要是指通过RFID、传感器等技术采集获取信息,然后传输给信息系统的过程。RFID技术的业务流程涉及信息的读写,是双向的。利用RFID技术,给机械设备贴上标签,然后通过RFID读写器读取机械设备信息,传输到后台信息系统进行信息处理。如需对机械设备信息进行修改更新,也可以再次通过RFID写入机械设备,对RFID标签进行改写。

3.物联网技术应用功能架构模型。

物联网技术在物流机械设备管理中的应用,其功能作用主要集中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监控功能。物流机械设备管理活动中,涉及监控的工作主要有:物流机械设备使用情况,保管、维护、修理状况,运行状态,物流机械设备进出场地时间等。利用物联网技术,在相关部位加装各种传感器,例如温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摄像头等设备,就可以实现对物流机械设备安全管理的实时监控。二是智能分析功能。可以对传感器得到的数据加以分析。三是安全处置。分析传感器得到的数据后,提出相应的安全处置方式。

4.物联网技术应用信息流模型。

物联网技术的本质是实现物与物之间的交流,因此物联网体系中的信息交流主要是从物体到物体的。在物流机械设备管理中,物联网技术的信息流模型是机械设备通过标识技术和感知技术,形成信息形态,通过各种承载网络传递信息,经过相关软件系统等存储处理数据,再经过系统的智能处理,由执行结构发出命令,通过网络传达给机械设备,执行情况通过反馈网络,把信息传输到系统数据空间。

综上,物联网技术是一种新兴的网络技术,利用物联网技术逐步建立物流机械设备管理系统,对优化物流机械设备管理过程、完善管理方式、提升物流机械设备管理效率和提高物流活动的经济效益,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物联网应用论文2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个浪潮,被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专题。电子商务这几年虽发展迅猛,但物流配送、产品质量、假货等问题制约了电子商务的发展,因此研究如何应用物联网技术解决这些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物联网简介

1、物联网的定义

物联网是指按约定的协议,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RFID)、光纤传感、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将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起来,能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2、物联网的典型特征

(1)全面感知:通过装置在各类物体上的电子标签(RFID)、传感器等,实现对物体的全面感知。

(2)可靠传输:通过移动通信网、互联网、传感网等多种方式将感知的信息传送到处理中心。

(3)智能处理:强大的计算能力和数据存储能力,智能处理算法和模型。

3、我国物联网发展现状

我国物联网的发展并不比其他国家落后,我国的物联网研究并没有盲目跟从国外,而是根据国家重大战略以及应用需求,积极开展基础标准体系等方面的研究,近年来,我国物联网在车辆管理、调度以及物流的物品运输、仓储、监测和食品药品溯源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形成了以应用为牵引发展特色,并在标准、技术、产业以及服务和应用等方面,已经接近国际水平。我国物联网产业已进入了“百花齐放”的“应用启动”阶段,多地物联网产业发展重点突出“示范应用”。

二、电子商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信息不对称问题

电子商务并不是面对面的交易,而是通过商品的标题、图片、宝贝描述来获取商品的信息,买家对于商品的认知取决于卖家的描述,若卖家不诚信,则造成买家对商品的认知产生偏差,卖家甚至可以利用掌握商品信息的主动权误导买家,如经营商发布虚假商品信息等,使得市场中出现了一些商品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网络消费者实际收到的商品往往和网上的商品介绍相去甚远。

2、物流问题

物流是电子商务的最后一公里,是与消费者直接打交道的最接近的环节,物流服务的好坏直接影响电子商务的效果;但由于我国目前物流发展还较落后,没有形成高效的物流体系,多以第三方配送为主,而第三方的服务质量和水平会影响用户对商品的满意度,目前电子商务中投诉最多的是物流配送服务方面。如:配送速度慢,送错地方,丢失货件,送错商品,货件有损坏等问题。

3、电商产品真假问题始终存在价廉物不美,电商商品真假难辨,近年来越来多的电子商务平台被假货沦陷,淘宝/天猫(C2C集市卖家及品牌卖家)、当当、小米、国美在线、1号店、唯品会、银泰网、华为、好乐买、凡客诚品为“20xx十大用户体验最差网络零售商”。20xx年央视《焦点访谈》曝光了淘宝网售假问题;20xx年3月,调查发现,关于乐蜂网售卖假货的投拆在微博、论坛、BBS上比比皆是;20xx年CCTV2《经济半小时》曝光当当网、亚马逊中国等电商售卖的化妆品来自“天照天”批发市场,而当当网方面无法提供能证明是“正品”的凭证。所有这些,说明目前电商售假,是老大难问题,同时也是制约电商发展的重要问题。

三、基于物联网的电子商务发展策略

1、应加强支撑平台的建设,积极推进示范工程

(1)建设原则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着力改变电子商务分散建设各自为战的现状,应尽快制定电子商务标准、物联网编码标准以及数据共享和交换等标准规范,并应统一设计电子商务和物联网总体框架。示范引导、分步实施。鼓励感兴趣、并有条件的企业首先在我国电子商务对物联网应用需求比较迫切的地区和领域,开展物联网应用示范基地,总结运行经验,并逐步扩展应用的区域和领域。依托现有、充分整合。依托现有的电子商务、信息基础设施,充分整合各种相关系统,提高效率,尽量避免重复建设。资源共享、业务协同。强调资源共享,包括设备资源共享、信息资源共享和知识经验的共享,通过物联网整合分散的资源,理顺各单位间的业务流程,形成新技术条件下电子商务新的工作机制,逐步实现企业间、部门间的业务协同。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示范工程的建设需要发挥政府与企业的积极性,实现政府引导,市场运作。

(2)支撑平台的建设应由政府建立相关的《产品防伪和质量追溯管理系统》,使用RFID技术对产品从生产到流通直至到消费者的全部信息数据进行精准化和系统化管理,从而达到对产品实行防伪和追溯管理的目的。质量追溯:系统应对所有产品进行统一编码,综合运用加密通信、GPS、RFID等技术,将产品生产、加工、储存、运输等过程的信息全部写入RFID标签,对写入的环节应严格把关,再利用RFID读写设备读取信息,了解每个产品的信息,从而实现从产品的生产到加工、物流配送直至到最终消费的全过程监控,实现产品可追溯,可追溯系统对产品供应链上的所有环节实施监控,能够实现产品的可追溯和信息透明化。防伪:为每个产品设置一个全球唯一标识,并将标识写入电子标签中,成为产品的一部份,用户可通过电子标签识别器对产品进行真假识别验证。

(3)示范工程的建设应开展应用示范工程,可在物流、农产品、食品等方面的电子商务确立一批应用物联网的示范工程,积极探索“物联网+电子商务”的应用模式,如可先建立智能物流、食品追溯物联网示范工程。示范工程应以政企共建模式为佳,由政府牵头整合资源、进行前期引导支持,后续通过企业市场运作保障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并在初期对企业给予税收和资金等方面的政策支持。

2、应用物联网技术解决电商产品信息不对称问题

从产品开始生产起,就在产品中嵌入EPC标签,使每件产品都有自己的身份证,将产品从生产到流通整个过程的信息都记录其中,包括:生产厂商名称、原材料、原材料检验人、原材料检验结果、原材料批次、产品批号、成品质检人、成品质检结果、成品分类、出厂日期、出厂顺序等相关信息,为消费者提供商品的真实信息。消费者在进行网上购物时,不再是由卖家单方介绍产品信息,可主动地通过卖家所提供的产品的电子标签EPC,通过溯源系统查询产品从原材料到成品,然后再到销售的真实信息,从而解决电商产品信息不对称问题,使消费者可真实地辨别商品,了解商品的来源,提高网络消费者的满意度。同时,每件商品都有自己的“身份证”,有利于工商等执法部门的公平快速执法,形成网上商家良性竞争形态。

3、应用物联网技术解决防伪问题

应用RFID技术建立基于物联网的产品防伪系统,在生产时为每个产品设置一个全球唯一标识,并且将标识写入电子标签中,写入后是无法修改、无法仿制的,同时在标签读写过程中利用电子签名技术提升标签的保密性和防伪造性,为方便用户的查询,可应用移动技术将移动终端,如:具有RFID读写功能的PDA、开放了开发环境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与电子标签、防伪系统结合起来,使用户可直接用智能移动终端对产品进防伪验证,系统将防伪验证结果返回给消费者,同时记录验证信息,若验证不正确,应将信息记录到防伪报警子系统中。

4、应用物联网技术优化物流问题

配送速度慢,送错地方,丢失货件,送错商品,货件有损坏等问题,主要是由于企业和消费者对物流过程不能实时监控所造成的,可通过将电子商务物流与物联网有机结合,解决这些问题。

(1)优化配送运输流程应综合运用RFID、GPS、GIS及速度传感器等技术建立智能物流系统。系统可通过优化配送线路和配送方案,加快物流配送速度;并能实时准确获取车辆所处的地理位置、车辆速度、车内湿度、温度以及物品的相关信息等,并可将车辆的各类参数进行实时动态监测,当出现异常情况时应有自动报警功能,并将这些信息传送到智能物流系统,同时车辆应按监控中心的指令工作。

(2)实时追溯货物的行踪,提高配送质量通过对物品进行统一的编码,并在物品中嵌入EPC标签,通过智能物流系统,消费者、企业、物流公司仅需要在网上查找相关商品的EPC信息,就能够实时获取该商品的所有信息,如:商品的运输路线、车辆目前所处位置、车内温度、物品有无破损等。当商品在物流的某个环节出现问题时,可马上采取措施进行补救。通过对商品实现追踪,减少送错地方、丢失货件、送错商品、货件损坏等问题的发生,有效提高整个物流实时效率。

四、结语

近年来电子商务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而物联网是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个浪潮,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将物联网与电子商务有机结合,将会解决电子商务目前存在的很多难题,有助于电子商务健康持续发展。

物联网应用论文3

摘 要:水产养殖业作为我国传统养殖业中的支柱型产业,也在经受着现代技术的冲击。运用科学、电脑技术进行养殖是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趋势。但是,我国现在的水产养殖物联网技术应用还不成熟,存在技术设备落后、成本高、行业标准不统一等问题。本文就物联网技术在我国水产养殖业中的应用、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进行分析。

关键词:水产养殖;物联网;对策

水产物联网技术就是通过全球定位系统、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设定好的协议,将水产养殖对象与互联网进行连接,通过信息交换与通讯达到智能化追踪、定位、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信息技术。在发达国家水产养殖物联网技术已经能够成熟应用。我国作为水产养殖大国,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对于提高水产养殖的质量和产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物联网技术应用现状

1.水产养殖环境监控

利用传感设备监测养殖池中水的温度、ph值、氧、氨含量等指标,在通过无线传输、处理后,将数据和信息传给养殖人员。让养殖户通过电脑、手机等设备实现远程监管,随时了解养殖环境状况。在收到消息后,如果能赶赴现场,就能立即根据指标进行调整。如果不能赶赴现场,可进行远程指导,确保水产养殖的健康、安全。

2.水产养殖区域监控

主要是对养殖区内气侯环境和生产安全进行监控。气侯环境监控是对气压、干湿度、气温、风力等数据进行采集,将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后,知道水产养殖适宜哪种气候环境,提高水产养殖的产量。生产安全监控是对养殖场进行全方位的掌握,做到全程监控。防止养殖对象被偷盗和逃逸,以确保养殖对象安全。

3.水产养殖生长状况监控

通过管理系统对养殖池中水质状况、饲料投放量、养殖密度等养殖参数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对养殖池进行差别化的精准管理。如果发现疾病,还可进行诊断并出具治疗方案。通过物联网技术分析养殖对象的饲料投喂量,既能让投喂对象吃饱,也能减少过度喂养事件发生。从而真正做到精细化喂养。可见,运用好物联网技术对水产养殖户进行水产养殖管理能够起到提质增效的作用。

4.养殖品储运、加工监控

物联网技术可以对水产养殖品从生产到销售的全过程进行跟踪。将从物联网技术中获取的额信息录入到二维码账号中。消费者在购买时,可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就可以获取该产品的生产日期、产地、联系方式等信息,以保证消费者追溯产品来源,查找责任主体,促使消费者放心购买。

二、物联网技术应用存在问题

1.自身发展问题

由于我国水产养殖业还处于粗放型阶段。农村地区的现代化基础设施较为陈旧、老化。许多养殖地多远离人群居住地且养殖地较分散,电讯公司因为使用量少,就减少网络覆盖,导致了水产养殖生产规模和物联网技术应用的减少。养殖人员的专业养殖素质较低,多为农民。主要靠自己的生产经验进行养殖,缺乏科学养殖技术与对信息的获取能力。

2.设备技术及行业标准问题

我国水产养殖物联网技术设备虽然获得科研机构的广泛研究,但是,大多只适用于实验阶段,能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很少。特别是传感器还没有正式应用到位,而传感器又是整个水产养殖物联网技术的核心环节。由于水产养殖环境较为复杂,对传感器及相关芯片、无线传感网络、各类终端等关键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另外,我国物联网技术及其应用还未建立起一套标准的物联网体系构架。在水产养殖物联网行业标准不统一的大环境下,参与水产养殖物联网技术开发技术的企业和科研机构只能在自己的开发平台上进行研究,无法将资源进行整合,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3.资金和成本问题

现在水产养殖物联网技术设备资金投入大,一套机器和软件设备下来就要花费15-30万元,再加上对机器的日常维护、保养、维修,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养殖户的生产成本。而我国从事水产养殖者主要是个体养殖户,高昂的成本费用难以调动其养殖积极性,也抑制了水产养殖互联网技术的推广。

三、物联网技术应用对策

1.提升信息化水平,改善应用环境

根据水产养殖的规模、品种对物联网技术应用环境进行分类,使物联网应用技术达到规模化、自动化、信息化。在有条件的地区加大通讯信息化基础建设,为创造良好的物联网技术应用环境打好基础。

2.加强科研创新,突破关键技术

我国的水产养殖物联网技术虽说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是一些关键零件如:传感器、扫描头等还是进口国外,这也间接造成了水产养殖物联网技术设备价格偏高,使养殖户养殖成本偏高。立足传感器研发前沿领域,设立水产养殖环境传感技术项目,围绕关键技术难题,根据实际应用情况,制定一套标准的、开放的、规范的水产养殖物联网技术标准。促使各个科研机构和水产养殖单位能够在统一 的平台上进行科研创作,减少技术研究重复,增加资源信息共享。使我国的水产养殖物联网技术设备的性价比能够提高。

3.推进项目建设,提高支持力度

养殖户在金成本较低、信息化设备落后的条件下,只有在政府部门的大力引导与支持下,水产养殖物联网技术才能取得突破性进展。政府应牵头组织一批水产养殖物联网技术示范基地建设,对所有基地养殖户进行技术支持和资金扶持。以实实在在的水产养殖品质和数量来说服廣大水产养殖者。对于不在基地养殖的水产养殖者也以项目申报的形式,进行资金支持。为水产养殖户解决资金与技术的难题,促进我国水产养殖物联网技术发展。

四、结语

制定水产养殖物联网总规划,形成完整的水产养殖物联网体系,需要政府进行统筹规划,保障养殖地的通讯设施完善,提供政府补助资金来减少养殖户养殖成本。水产养殖者也要积极接受科学、先进的水产养殖技术,紧跟时代变化的潮流,以科学的力量来提高水产养殖的品质与数量。

参考文献:

[1] 杨宁生,袁永明,孙英泽.物联网技术在我国水产养殖上的应用发展对策[J].中国工程科学,20xx(3):57.[2] 姚满.分析物联网技术在我国水产养殖上的应用发展对策[J].水产科学,20xx(5):68.[3] 李敏.物联网技术在水产养殖的应用现状及对策分析[J].思路与探讨,20xx(1):54.[4] 朱 鹏,孙姚佳,物联网信息化技术--水产养殖业的创新革命[J].科学养鱼,20xx(1):1.

物联网应用论文4

前言

近年来,物联网技术进入商业化应用阶段。目前物联网技术不断与互联网、通讯等技术相结合,已被应用于工业自动化、商业自动化、交通运输、物流、供应链管理、公共信息服务等众多领域。将整个仓库管理系统与物联网技术相结合,设计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仓储管理系统,以进一步探讨物联网技术在仓储管理中的应用。为使仓储有效支持供应链上的其他环节,高效完成各种业务操作,减少库存支出,进一步降低物流费用,提高仓储效率及价值。关于目前现行仓储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仓储管理应用系统的深入使用,也逐渐显现出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①物资识别困难。部分库房储存的物资种类较多,查找物资存放位置相当困难,即使找到物资,也需要做许多重复的登记工作。②库房作业缺乏智能化。在库房作业中,大部分企业还未将库房整个作业流程智能化,甚至部分业务还存在凭记忆或纸质单据来开展相关工作,很难保障业务的准确性,最终导致账物不符。③物资信息难以实时获取/更改。以清仓查库作业为例,即使部分企业已采用二维码等相关技术应用于库房管理中,可以扫描识别物资,但由于环境及其他因素影响,不方便扫描,识别度不高,并且在清查库存物资时,如果该物资库存信息有误,则处理起来十分麻烦,信息不能即时更正,效率极其低下。④大批量发货效率低下。进行大批量发货时,清点器材无法快速完成,满足不了快速发货的要求[1]。关于物联网技术的优势

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简单地说,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一方面,它以互联网作为核心和基础;另一方面,它将互联网的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的信息交换和通信上,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延伸和扩展的网络[2]。关于物联网技术对仓储管理的应用分析

(1)通过射频识别(RFID)、二维码、各类传感器等技术和设备的综合应用,提高物资出入库过程中的识别率,可不开箱检查,并同时识别多个物资,提高出入库效率;有效提高了拣选与分发过程的效率与准确率,并加快配送的速度,减少人工,降低配送成本;

(2)采用物联网一体化智能设备,结合先进的系统架构理念,缩减了盘点周期,提高数据实时性,实时动态掌握库存情况,实现对库存物资的可视化管理;

(3)综合运用物联网相关技术,改造现行业务管理流程,实现物资的标准化管理、精细化管理、全寿命管理、信息可追溯以及业务可优化的管理目标。关于业务管理系统

4.1 入库管理

在物资入库时,业务人员先将RFID电子标签贴在物资上(如果生产厂家已贴标,则直接扫描入库),成批装箱后贴上箱标,需打托盘的也可在打完托盘后贴上托盘标签;一般贴标方式有:物资单件贴标;多件物资包装在一起,外包装贴标;托盘贴标,并与单件物资标签或外包装标签数据关联。包装好的物资由装卸工具经由RFID阅读器与天线组成的通道进行入库,RFID设备自动获取物资EPC码、入库数量等信息,并通过数据采集接口传输至入库管理模块,入库管理对采集的信息进行相关业务处理并更新至数据中心。

4.2 出库管理

出库管理模块主要通过数据采集接口和本地数据接口同信息采集系统、本地数据中心进行数据交互,借助仓库射频终端设备,实现物资自动拣选、出库的功能。

4.3 库存管理

库存管理主要对物资的库存进行控制管理,包括物资库存量的自动预(报)警以及库存相关决策功能。根据实际业务情况,可以对库存限额进行自由设定,系统将根据库存限额的设定进行自动预(报)警。

4.4 清仓查库

清仓查库是指对库房物资进行数量和质量的检查,是物资管理的重要环节,是保证物资实物和系统中信息一致的必要步骤。清仓查库需要仔细核对物资的数量、质量、存放位置等信息。清查时,保管员使用带有射频功能的PDA设备扫描货位标签,然后对货位上的物资进行检查核对并扫描物资标签,再根据物资的实际情况修改物资信息和标签。

4.5 移库管理

移库管理主要完成物资从一个仓库转移到另一个仓库的业务信息管理。移库业务相当于完成一次出库和入库的业务,只是物资的基本属性信息已存在本地数据中心,物资基本属性信息不变化,只需更新物资存放位置以及所属关系。

4.6 货位管理

货位管理主要对库房及货位信息进行统一的编码管理,采用了三码合一的货位标签来标识货位,三码即RFID射频码、QR二维条码以及可视文字码,将货位标签贴在货架上,可以识别当前货位具体位置,同时也可用来记录货架目前存放的商品数量和种类。结束语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仓储管理系统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仓储管理系统,提高了物资出入库过程中的识别率,可不开箱检查,并同时识别多个物资,提高出入库效率;缩减了盘点周期,提高数据实时性,实时动态掌握库存情况,实现对库存物资的可视化管理;有效提高了拣选与分发过程的效率与准确率,并加快配送的速度,减少人工,降低配送成本;实现了物资的标准化管理、精细化管理、全寿命管理、信息可追溯以及业务可优化的管理目标,能较好地适应现代物流管理模式下仓储管理的迫切需要。

参考文献

[1] 周鲜成,贺彩虹,石彪,等.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物流仓储管理系统研究[C].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emote Sensing,20xx:315-317.[2] 李忠成.智能仓储物联网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系统应用,20xx,20(7):11-15.

物联网应用论文5

当前全球的互联网水平都在稳步上升,我国在互联网领域中水平也有了较大的进步。在这样的影响之下,国内电子商务正逐渐迈入稳定状态。根据己有的调查显示,我国网民的数量呈井喷式上涨,智能手机用户群也在不断扩大。信息化发展使得人民的生活变得快捷、髙效,在支付方式上也趋于多样化发展。因此在电子商务领域中有较大的发展空间。随着电子商务的全面普及社会各行各业对于电子商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髙,整体运营的压力也随之暴露。物联网概念的横空出世,使得各行各业都再次看到了不同以往的发展前景,对电子商务领域的影响更为明显。通过物联网的介入,可以使电子商务产业在鱼龙混杂的互联网环境中有更明确的发展计划,从而实现新的突破。

1.物联网技术分析

1.1物联网的定义

物联网是基于互联网所产生的,前提条件是网络技术的支持。物联网属于新一代信息技术,同时也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组成部分中最为重要的一项。物联网通俗的来讲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也就是说它仍然属于互联网,只不过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延伸拓展出的新型网络模式。其自身的客户端可延伸扩展到任何的物体与物体之间,从而实现信息上的交换,信息上的交流。

1.2二维码技术

二维码技术是物联网感知过程中最为基本的技术之一,同时对于整体的物联网环境构建也十分关键。二维码技术是通过黑白相间的条纹或团来表现的,通过线条将信息串联起来,起到识别的作用。当前的整体物联网发展以二维码技术作为关键的应用技术,在各个行业领域中的覆盖面较广。通过二维码技术,可以更好的实现物联网在电子商务界的应用程度,其效果比较明显。

1.3射频识别技术

在物联网体系中,射频识别技术也十分关键。该技术属于新型的智能化技术,通过其内部自身结构达成非接触式的智能化自动识别。该技术以射频信号为技术媒介,对自动识别的目标对象获取相关的数据。整个过程无需人为操作,在各种不同的环境中均可稳定工作。在信号的频率上可具体分为低频与髙频。

1.4传感器技术

传感器在整个系统中属于检测设备,能将感受到的信息进行妥善的分析处理,并对其进行严格的检测。通过一定的规律将其转变为电信号或者其他需要形式的信息输出,将在极大程度上满足传输工作、储存工作,实现记录与控制等各个方面的需求。信息传感器对信息的提取来说是最为重要的设备器件,也是物联网整体结构中关键的釆集手段,对各方面影响都比较重要。通过传感器的具体使用将极大程度上提高经济收益,对技术水平也有明显的保证。

1.5定位技术

定位系统在日常生活工作中越来越普遍,己经成为了人们不可离开的重要技术之一。整体上定位系统能给人民的生活工作带来极大的方便,使生活工作更加高效。目前的全球定位系统可在全球范围内全面覆盖,提供追踪、监控等诸多方面的功能。利用网络通讯技术将极大程度弥补此类技术的不足,取长补短。该服务受到的重视越来越多,也极大改善了物联网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情况。

2.物联网在电子商务中的实际应用手段

2.1商品管理

在商品管理上可以建立起智能化的跟踪系统,通过一系列的物联网技术手段对产品进行标识,从而使企业可以随时对产品进行跟踪监控,以了解商品的后期使用情况,对商品的质量管理措施也将极为有效。于此同时,用户可以根据此方式更加直观的辨别商品的质量,从而对商品的真实情况更加全面的掌握。这一方式不仅能加强商品的监管质量,同时也能贏得该模式下消费者的信赖。

2.2库存管理

物联网在电子商务中的实际应用会给库存情况带来较为明显的变化。在库存方面可以实现数据上的同步。通过一连串的物联网技术可以对自身库存情况信息进行较为全面的实时感知与传输,同时形成更为自动化的库存体系。这样的处理将极大程度的降低总管理成本,将营销效率进行提升,减少用户在此类消费上的时间浪费,完善整体的消费体验。

2.3物流配送

通过具体技术的使用,在线销售情况将有极大的改善,进而影响带动电子商务物流产业。对于位置来说,物联网因其自身的定位系统,可以比较准确的确定出货地点,将时间掌控好。整个物流的出货过程将在整体上更加智能化。在运输过程中,支付等方面的问题也将极大改善。通过物联网技术的介入,整体的物流过程将越来越完善,效率也明显升高。

3.物联网影响下的电子商务产业发展趋势

从目前来看,电子商务的发展空间较大,在未来将成为经济发展中的主要商务形式。物联网因其自身的智能性与信息系统化,可较好的带动电子商务在未来的整体发展。因时代的不断改变,因此电子商务的形式也不会止步于此。在物联网因素的影响下,电子商务体制将越来越完善,给传统商务形式带来的冲击也越来越大。可以说,未来的物联网电子商务将极大程度上提升我国的总体经济水平。

4.总结

综上所述,物联网当前在电子商务的实际应用仍处于发展阶段,对于此方面的问题我国相关部门也将更加重视。电子商务对于国家经济发展来说十分重要,而随着信息时代的全面普及,物联网的实际应用将极大程度上改变电子商务的环境,给社会整体经济发展拓宽了巨大的空间,对于人民生活来说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对我国的整体经济建设来说意义重大。

物联网应用论文6

1新中式风格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中式装修风格,是从明清开始渐渐发展成熟的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征的室内设计风格。这类居所既能体现我们中华民族的室内家居设计风采,又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意蕴,所以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我可以绝不浮夸的说,我泱泱大国的传统文化是壮丽醒目无与伦比的,纵观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烽火它的博大尽人皆知,不用作过多的解释,那实实在在百年不倒千年不烂的座座宫殿,便可诠释一切。

拒绝遗忘,拒绝陈旧,延续中华民族的DNA!新中式设计风格的特点是在对我国当代文化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将传统家居文化精髓与当代生活元素和生活符号合理联合的当代设计,是现今时代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的演变,是古典与当代完美的结合,是传统中式家居风格的传承与创新。

2新中式风格设计运用的元素及思想内涵

选用天然的装饰材料,运用“金、木、水、火、土”五種元素的组合规律来营造禅宗式的理性和宁静的环境氛围。装饰空间、造型、装饰色彩、装饰材料、配饰家具、饰品等,都可以运用到设计中,来塑造个性的设计风格。“融”、“序”、“颐”、“蓄”、“和”的思想内涵和表现形式。

3新中式风格设计的未来趋势

通过传统艺术的历史延伸轨迹,人们可以想到,艺术设计自身是一种开放式的形式,它不停地受到新的'事物与意见观点的熏陶而不断的改变,它的内在与精神则是传统文化长期积累的成果。而今有许多的设计师也在做所谓的新中式现代化的设计,其实无非是在现代化家居设计中用一些简便的中式元素粉饰一下而已,说白了,其实就是一些简单的中式元素的印刷版,或是添几件中式挂件,再或者就是摆些中式家具,这就是所谓的中式设计了。给顾客讲解起来就是说中式的东西耐看不耐用,这样才叫中式,为什么中国传统的中式设计会有如此的结果呢?其实所有的问题出在中式构架的成长历史上,原本中式设计风格是对居住空间和人文环境的整体合并,而细小的结构和装饰只不过是其表示方式罢了,但在明朝中期之后(一样在此100年后欧洲分离出了矫饰主义装饰风格,其突出表现为巴洛克和洛可可风格),中式风格却走偏了正常成长的轨迹,反而过度推许起形式和细节,原本在设计思想稳定的大条件下,看重形式并不欠好,但偏离原本的轨道,过分看中细节则更显匠气,太过看重形式则过于脂粉气。现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也有更多的人们开始认同而且乐于接受新中式的设计风格,它在当今社会已经应用得十分普遍。新中式装修,它集现代和古典的所有优点与美于一身,放到现代的家居装修中不至于太过老气,也不至于太过于张扬,因而受到更多的推许和运用。现今社会经济发展的提高,使得人们的生活习惯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人们的审美需求也变得多样化,使得室内设计风格更加丰富,促进了室内设计行业的发展。现在的人们不再是运用简单的本土文化元素也不是直接运用西方的艺术风格,而是更加着重于中国文化精神层面上的研究,将我大中华的传统文化进行深入加工。当今人们如果想要创造出具有古典风格的家居设计作品,就必须将古典文化融入到现代设计中,才能完美的展现出具有古典韵味的现代家居。用具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价值观的文化思想和现代化设计语言二者相结合,才能显现出完美的室内家居设计作品,这是集古典与现代融合为一体的艺术形式。

4新中式设计风格常用的设计元素

中式隔断,室外一般采用假山、石头、墙、作为隔断,如果是室内的话,可以使用中式的屏风、布艺纱帘、或窗棂、中式木门、工艺隔断等。通过这种新式的分隔方法,呈现出中式家居的层次感。

线条简练的家具新中式风格的装饰摆设可搭配古典装饰摆设或当代装饰摆设,为了使新中式比较实用,比较富现代感还可以在配饰上以线条简单的明式装饰摆设为主,反映出当代人追求简单生活的内心诉求。

运用传统经典色彩来搭配新中式风格的居室,使现代居室既有中式古风又有当代城市气息。丰富的中式软装和饰品,展现了中国传统艺术的永恒美感,例:陶瓷品、陶土工艺品、雕花、中国式的水墨画等有特色的古韵饰物。

如今虽然我们都栖身在充满西方特色的高楼大厦里,但对于历史悠远的中式设计风格家居环境仍然充满向往和需求,想表现出具有古典蕴意的个性居室气氛就需要把中式元素和现代元素相结合来完成,在颜色方面继承中国传统风格古韵与优雅华丽的同时加入了很多现代的新鲜元素,表现出时尚的特性,搭配饰品方面更是简便,少了许多繁琐的装饰品更是突出体现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意义。

物联网应用论文7

摘要:伴随着我国烟草行业不断发展,其行业内的信息化建设逐步得到强化,同时,卷烟物流作为烟草行业发展的重要环节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卷烟物流的信息化提高会在很大程度上推动整个烟草行业的发展,但就现实情况而言,我国卷烟物流存在着传统物流的弊端,信息、装备及流程对接不完善、自动化程度较低、人工管理成本较高等,因此,将物联网技术引入卷烟物流管理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关键词:卷烟物流;物联网技术;智能管理

一、物联网技术的内涵

物联网技术指的是“物与物之间的相互联通技术”,其基于的本质和核心仍然是“互联网技术”,只是在该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扩展,以此来实现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的信息交换及传递。物联网技术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GPS)、激光扫描器等信息化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将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追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技术。

二、卷烟物流管理发展现状

(一)卷烟物流信息采集

就现实情况而言,卷烟物流管理工作中的信息采集工作尚不完善。传统的卷烟物流中,智能化程度较低,对于其信息采集的并不完整,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信息的失真,对后续工作也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二)卷烟物流跟踪工作不到位

物流跟踪是物流管理中的重要一环,其发展情况影响着整体物流管理的效率和水平,现实条件下物流跟踪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1.分拣智能化欠缺,效率低下分拣是物流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对其的准确性程度有着很高的要求标准,智能化分拣的应用是十分有必要的,但就现实情况而言,不少的卷烟物流企业是通过雇佣人工,进行人工分拣来完成该环节的具体工作的,智能化分拣的应用范围并不广泛,人工分拣的工作效率远比不上智能化的速度,同时人工分拣出错率会偏高一些,毕竟人的集中力并不能与长时间工作相匹配,这样便大大降低了分拣环节的工作效率,除此之外,雇佣人工劳动也会形成较高的投入成本,从整体上增多了管理成本,却难以达到较高的管理效率。2.配送效率欠佳在配送环节中,由于缺乏对配送对象信息的准确性把握,导致配送效率降低,此环节对定位、追踪系统的信息化程度要求较高。

(三)卷烟物流信息传送系统不完善

就传统卷烟物流管理工作来看,对于信息传送系统的建构并不完善,缺乏智能化的传送渠道,难以完成准确化的信息传送工作,对卷烟物流的管理工作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四)卷烟物流信息发布不及时

由于缺乏智能化的物流技术,物联网技术应用不彻底,导致卷烟物流信息发布不及时,不能及时满足消费者对于防伪等工作的验证,影响着物流管理的效率。

三、物联网技术在卷烟物流管理中的应用措施

(一)切实应用射频识别技术,做好识别工作

射频识别技术(RFID)在卷烟物流中的作用巨大。在物流初级工作中,涉及了卷烟的仓储和库存环节的具体工作,可以通过作用RFID技术,对卷烟的相关数据进行识别以获取准确有效的信息,保证卷烟的质量,打码到条是RFID技术在烟草物流中的一个具体应用,通过运用打码技术,可以及时、全面的采集卷烟生产经营的实物数据,实现对卷烟产品的物流跟踪和全程管理,由此可以使卷烟的供应链实现商流、物流、信息的全面整合。除此之外也可以通过运用二维码技术进行卷烟扫描,实现烟草配送的精准化。

(二)充分应用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做好物流输送工作

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对于卷烟物流输送工作有着极大的现实性意义。通过应用GPS技术,获得准确的定位信息,从而实现实时跟踪、在途查询、综合分析和在途异常安全报警等功能。除此之外,管理人员可以了解运输车辆的地理位置、当前运行速度等情况,对车载装置进行远程操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物流输送工作的安全性,通过综合运用GPS、GIS、扫描技术等,及时过去物流在途的消息,同时,如果在途中出现了隐患问题,可以及时给予提醒警报,以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四、物联网技术在卷烟物流管理中应用的优越性

(一)加快了物流的信息化和智能化进程

物联网技术是对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延伸,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卷烟物流管理中,很大程度上加快了物流的信息化及智能化进程,便于及时进行识别、追踪和监督等工作,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物流信息的失真,从而提高了工作的准确性,同时通过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对于其管理流程也有了优化。

(二)提高了物流管理工作的效率,降低了工作成本

通过应用物联网技术,保障了卷烟信息的准确性、输送的安全性,克服了传统物流行业的弊端,极大地提高了物流管理工作的效率,同时通过该技术的应用,减少了人工投入,降低了人工成本,从而大幅度降低了整体卷烟物流管理的工作成本。

(三)提升了物流企业的竞争力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物联网技术也在不断地改进和发展,其应用必然是大势所趋,在应用物联网技术之后,物流管理工作取得了极大的成效,这对于该技术的推广发挥了一定程度的作用,以此,物流行业的活力会被大大激发,物流相关企业的竞争力也会大大提升,从而带动整体经济链的发展。

结语

物联网技术在卷烟物流管理中的应用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进了智能化物流管理的发展,正确把握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会在很大程度上推动现代整体物流行业领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旻.基于物联网的烟草物流建设应用探索[J].物流工程与管理,20xx(06):31-33.[2]徐亚鹏.物联网在烟草商业物流的应用研究[J].中国信息界,20xx(08):12-13.

物联网应用论文8

[摘 要] 从新一代信息技术来看,物联网是其不可或缺的构成单元,且在“信息化”发展的当下,其亦是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随着物联网突飞猛进的发展,由此出现了不少的新概念及新技术,能够在物流公司管理方面得到十分广泛的推广及应用,属于促进世界迅猛向前发展的一种“关键生产力”。自通信网推广实施以来,物联网将变成又一个达到万亿级规模的大市场。就物联网而言,其能够对物流行业的各个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且在诸多的信息技术当中,物联网技术属于一种富有划时代意义的创新技术,现代物流行业要想获得进一步发展,变革信息技术是最为主要的一点,在物联网日新月异发展的基础上,物流领域势必会得到快速发展,智慧物流即将变成现实。

[关键词] 物联网;物流;物流管理

doi : 10.3969 / j.issn.1673-0194.20xx.21.030

[中圖分类号] F259.2;F2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0194(20xx)21-0066-03前 言

从物流行业来看,物联网属于技术方式之一,而将智能化物流变成现实,这才属于该行业致力于追求的目标。物流属于传统经济活动之一,其与商品生产相伴而生,并在商品生产不断发展的基础上获得进一步发展,物联网要想获得迅猛发展,必须要获得物流行业的强有力支持才行。

因为社会发展所需,物流行业势必要获得日新月异的发展。在经济层面,市场发挥着主导性作用,全球各个国家当中,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经济转型,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而在今后经济发展方面,电商产业势必会成为一股主流。对物流行业来说,要想得到迅猛发展,物流管理工作势必离不开先进技术的支持,丰富与完善管理职能,进而实现智慧物流的目标。将物流管理与物联网技术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在推动智慧物流管理方面能够提供技术保障,这与现代物流管理实际是相适应的,能够对物流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重点与难点问题予以有效解决。物联网在物流中应用的主要技术

2.1 物联网感知技术

现阶段,从物流管理层面来看,一些物联网技术,如红外线、激光、传感器、蓝牙技术等,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与普及。

在诸多物联网技术中,现阶段应用范围最大、最基础的技术,当属 RFID技术。就RFID射频识别而言,其属于传感技术的范畴,而RFID技术属于一种综合性技术,既有嵌入式技术的特点,也具有无线射频技术的功能,其在物流管理各个方面的识别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在运用该技术的基础上,能够把处于设备终端的模拟信号及数字信息进行转化处理,变成一种信息流,然后在物流网的各个操作流程中进行广泛传递。将该技术与中间件技术、互联网技术等相结合,形成一个包括许多移动标签Tag及处于联网状态下的阅读器Reader在内的,较互联网有过之而不及的极具规模的物联网,所以,在物流网迅猛发展过程中,RFID技术发挥着领头羊的作用;从供应链管理角度来看,通常情况下,能够运用该技术对货物状态予以识别,看其是不是在途,是不是在转运,及时了解与掌握物流终点信息,进而让处于供应链上下游的人能够尽可能同时获得相关的物流信息;从仓管角度来看,能够精准掌控货物入库、出库情况,动态对比与盘点,即运用该技术可以精准地、高效地开展出库、入库与盘点工作,推动信息化建设。

2.2 物流中的物联网通信技术

运用该技术能够在局域或广域条件下,让有着智能特性的物体有效地进行信息传递,从而让在各个地域当中的物体可以发挥协同作用。该技术大部分是以计算机的IT技术为基础,然后进行拓展,而物流行业广泛使用的网络技术主要包括无线移动通信技术、LAN技术、WLAN技术及GIS技术。现阶段,大部分物流公司将GPS与GIS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共同构建货物车联网,同时在运用卫星定位实时传输技术的基础上,确保山区等信号不是很强的区域也可以对车辆运输情况进行动态监控,进行有效预判前方交通情况,高效开展货物配送工作。此外,就物联网技术而言,在供应链层面来说,其可以动态追踪在途货物信息,并与全部参与者动态共享相关信息,避免出现信息失真的情况。高速进行信息传递,意味着参与公司可以精准地、动态地对需求改变情况进行预测,同时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库存数量。

2.3 物流中的物联网智能技术

从物流公司来看,因为其管理目标不一样,且使用范围存在差异性,所以使用的物联网技术也具有差异性。大量技术并非单纯在某些方面予以使用,一定要将若干技术有机结合起来。结合物流公司经营管理状况,使用较为广泛的物联网技术均可或多或少地在物流管理方面予以推广运用,如围绕物流而研发出来的综合系统、物流信息共享系统等方面运用的云技术、信息挖掘技术、公司厂商的生产物流物联网平台运用的自控技术,等等。物联网与物流管理

和互联网将全球处于各个区域的密切相连一样相似,物联网则将全球当中的各类物品有机结合起来,同时人、物之间能够进行“交流”。由“感知中国”“智慧的地球”,到“智能物流”,物联网,由于其突飞猛进发展的技术能力与持续拓展的应用范围,逐步对各个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就物联网而言,其可理解为基于互联网而把客户端进行延展,一直延展至物品间,然后做通信及信息交换的互联网概念。

从以往的物流运输来看,不管是货物品类与风险,或是物流不同环节及运输模式,或者是物流公司的服务等,均会对物流管理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与此同时,物品不一样,其风险性亦具有极大差别,货物自身具有的易损、易盗等独特特点,从而让物流活动具有一定的限制性,导致物流运输成本进一步增加。此外,物流运输耗时、环节的多少,均会对物流成本及物流质量产生重要影响,环节愈少,耗时愈少,径路愈短,物流运输的质量愈高,速度愈快。在市场竞争不断趋于白热化的当下,从物流运输环节来看,其对物流服务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在进行物流管理时,亦要加大物流仓储力度,从仓库层面来看,在运用EPC 的基础上,达到自动进行存货、取货、盘点的目的,这是物联网技术最为核心的一项实践应用。以EPC为基础而进行的动态盘点与智能货架技术相结合,能够确保精准地进行发、退货,第一时间进行补货,仓库当中的商品能够不受约束地旋转,进而让仓管空间得以高效利用。精准无误的库存信息能够减少库存,进而高效、快速地进行作业,增加服务水平,降低仓储经费支出,节约劳力与仓储空间,并可降低物流运输时因为误置、盗用、存取货物出错等原因导致出现的亏损;从物流运输环节来看,在运输线当中,将RFID 接发设备安置于检查点上,能够掌握货物运输动态信息,以及读取车辆RFID 标签信息,让参考物流企业可以实时掌握货物运输状态,了解到达时间;从物流配送中心层面来看,将物联网与EPC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可以高效、精准地开展配送、货物拣发工作,同时可以节约劳力,减少配送成本支出。将 RFID 读写器安置于配送中心大门上方位置,由其对全部货箱当中的RFID标签信息进行读取,然后保存到数据库当中,接下来由管理信息系统将其和发货记录一一予以核对,同时对EPC标准进行更新处理,显示最新仓储区域与形态。管理人员可通过计算机掌握库存实际情况,在运用物联网的基础上对货物信息予以查询后,第一时间通知相关物流企业,如此一来,便可以对库存进行精确控制,同时能够掌握当前在途运输货箱数量、转运发到地、到达时间等相关信息。

在现代物流管理工作当中,物联网属于一种新工具,充分运用网络与射频技术,能够全方位地对物流运输各个环节进行动态监控,从而实现智能、阳光、高效的供应链管理的目的;此外,进行射频识别时,将筛子芯片当作其信息载体,能够更加方便地采集及记录相关物流运输信息,同时能够克服条码信息容量不大、记录受到限制等方面的困难;在运用物联网技术后,消费者取、看、买粘贴了射频标准的那些产品时,可以将有关信息动态传递到中央信息库内,从而实现智能物流管理的目的。加大物联网技术的实践运用,这是现代物流管理的大势所趋,也是物流领域不断升级发展与转型发展的核心之所在,物联网获得迅猛发展,能够进一步对供应链及物流管理进行整合与优化,伴随着物联网技术不断向前发展,物流行业的发展前景势必是一片光明。

主要参考文献

[1]贺强,赵鹤影.物联网技术在物流行业的应用思考[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xx(2):26-27.[2]魏光兴,卢晓霞.基于物联网的物流业发展对策研究[J].江苏商论,20xx(4):75-77.[3]石军.“感知中国”促进中国物联网加速发展[J].通信管理与技术,20xx(5):1-3.[4]刘小泾.物联网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新工具[J].商业时代,20xx(25):40-41.[5]高迎冬,李杰,张颖.物联网技术在现代物流管理中的应用[J].物流技术,20xx,31(21):175-177.

物联网应用论文9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交通行业在此期间得到了国家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在很大程度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利用先进技术的监控系统就是其中一项,为交通行业的发展发挥不可忽视的作用。目前,物联网技术在智能交通领域已被广泛应用,使交通领域迈向一个新的台阶,本文将从我国交通领域的实际情况出发,对物联网技术在智能交通领域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我国交通领域得到更好的发展提供参考性意见。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智能交通;创新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222(20xx)03-0093-01

引言

近年来,物联网技术得到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在智能交通领域,为了保证交通运输的安全便捷,实现交通运输的智能化,多数省份及地区的物联网技术、设备被逐渐引入。互联网、金融、物流已经称为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物联网是互联网与物流的有机结合,因此,物联网技术在智能交通领域的应用势必成为人们关注的中心,引领智能交通领域成为时代的潮流。

1物联网技术的概念

物联网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物联网技术是多项现代科学技术的结合体,以射频技术、遥感技术、互联网技术三项重大科学技术为技术基础。(1)射频技术。射频技术又称射频识别技术,即国际通用的RFID技术。射频技术是通过射频识别系统完成监测工作的一项高新技术成果,射频识别系统由射频识别电子标签、射频识别阅读器、射频识别数据管理中心组成,能够对正处于高速运行状态的物体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识别,在交通管理中的应用为主[1]。(2)无线传感器网络。无线传感器网络由安插在各生产区域的微型传感器环节组成,通过无线遥感的方式形成的一种能够实现快速传递信息的系统,是信息采集、信息整理、信息传递的综合体。传感器网络具有动态性高、设计范围广泛和兼容性强的特点。(3)互联网技术。人类进入信息化文明的重要标志就是对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通过射频识别技术对信息进行感知,通过遥感技术对信息进行传递,通过计算机技术对信息做出处理得出综合处理意见。射频识别技术和无线传感网络的工作同时要依赖互联网技术,所以物联网技术是以互联网技术为技术核心的科技成果。

2物联网技术在智能交通领域的重要作用

交通运输成为“十二五”期间的重点工作之一,通过把交通理念和物联网技术有机结合起来,不仅可以解决交通运输中车流量大、运输数量多的问题,同时对物联网技术在交通中的应用具有促进作用。

2.1物联网技术促进交通管理的系统化

目前,交通的重点压力是城市交通安全,以及由于交通拥挤造成的交通事故,传统的交通规划缺乏对交通的科学管理及及时对拥挤路段的车辆进行疏通。假设一个城市的车辆数量大于交通线路数量,那么结果可想而知,必然会造成交通拥堵以及交通事故,但通过对物联网技术的模拟实验,未来的交通规划,会使交通管理更加系统化智能化,把交通的热点路段作为交通管理的重点,车辆作为交通管理的对象。通过把每辆车作为单位信息,物联网智能技术利用无线通讯的方法把城市中的所有车辆进行统一管理,实现交通管理的系统化。

2.2物联网智能技术为稽查系统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物联网智能技术对车辆进行监控,在此监控过程中,一旦车辆进入监测区,超高频的阅读器就会利用电子标签把驶入车辆的车牌号记录下来,把此车牌号先记录为B1,再用照相机把车牌号拍下来记为B2,传到交通指挥中心,通过对B1与B2之间的对比可知,如果B1与B2不符,那就说明B1根本不存在,即B2为套牌、假冒牌照或违法车辆。如果B1与B2符合,同时也必须看看B1是否在交警的黑名单中。物联网智能技术提高了稽查办案的效率,为稽查系统提供科学的依据。

2.3物联网技术提高了交通管理的便利性

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可以促进交通指挥中心及时对交警进行定位,提高交通管理的便利性。在交通管理过程中,某一路段出现交通拥堵、交通事故,利用物联网技术,对附近的交警进行定位,找到距离事故现场最近的交警赶往事故发生区域,对拥堵现象进行疏导、分散,对事故现象进行调节,排查纠纷,及时梳理事故路段,避免事故再次发生。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物联网技术与交通智能化的有机结合,使我国目前城市交通的安全、拥堵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得以缓解,同时也为交警的稽查活动提供科学依据,作为互联网新时代的产物,势必得到交通行业的广泛关注。

参考文献

[1]梁伶俐.物联网技术在智能交通领域的创新与应用[J].中国安防,20xx(09)11:41~44.[2]王波.物联网技术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与企业,20xx(06)09:127.[3]马怀志.物联网技术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xx(11)10:449~468.

物联网应用论文10

当今社会,买房可以说是现在的热点话题,除了投资性房产之外,一般的刚需用房基本都是需要装修的。现在,装修公司提出的方案大同小异,无非是现代风、田园风、中式、日式、欧式等,这些风格都是有固定的模板,我们可能会在很多人家里发现极其类似的元素。举个例子,我们分别去小王和小蔡的新家做客,但是发现他们的阳台同样是榻榻米铺装、竹栏杆围挡、铁壶放在正中央,即使他们所在的楼盘一个叫“西西里岛公馆”一个叫“紫禁之巅”。在设计中使用的元素能体现其风格,但是过于频繁地使用公式化的元素符号可能就会进入到一个怪圈——装修公司模板风。这种风格的特点是装修速度快、视觉效果好,但在用户体验方面有所欠缺,如洗手台高度、门把手位置等。现在的人们越来越追求高质量的生活环境,尤其是年轻人,人们对生活中所触及的各项事物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智能家居的出现正好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对居家环境的、安全性、便捷性和舒适性的需求,与此同时,智能家居也满足了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也正快步向前,移动计算机技术成为影响我们这代人最具颠覆性的技术,信息革命在移动智能的推动下,在短短几十年里已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物联网使得庞大数量的物品在互联网络上能够被访问,每一件物品都有自己的标签。在移动智能设备出现以前,智能家居一般依靠综合布线技术将家居设备进行集成,连接计算机、互联网,通过RS485,X-10等协议进行控制。这种控制方法单一,且不方便用户操作。而现在,用户在互联网的帮助下通过智能移动端搭配专属的App,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对智能家居进行管控。互联互动的智能家居更加注重室内空间与用户的互动,这为用户带来了个性化、便捷化、舒适化的体验。

家居空间是为人们提供休憩、放松与安心的重要场所,也是人们除了在工作、学习之外最重要的地方。家居空间除了需要合理的空间布局,优雅或精致的室内装修外,其实还能够进一步为人们提供一些其他选择。在这方面,智能家居能够提供多套方案供人们选择,如灯光控制、窗帘控制、环境控制、家电控制等,通过这一系列的控制为人们打造舒适方便的家居环境。接下来就来谈一谈智能家居出现的以及将来可能会出现的状况。

灯光控制:通过设定,用户可以选择定时开关家中的灯具,这能起到防盗的作用。比如部门领导通知小王今天加班,项目完成才能回家,而小王通过新闻了解到,年关将至,要注意家中防盗措施。这时,小王想到了前一阶段在网络上买的智能灯具,他打开智能灯的App,设置灯具点亮模式,伪装成家中有人的状态,于是他安心加班到凌晨4点。除了通过App进行定时设置外,还可以进行实时控制灯光的开启,如入睡觉时通过手机App遥控关闭电灯。灯光颜色、亮度也应可调节,用户可以自定义灯光的颜色和亮度,以应对不同时间对不同的颜色亮度的需求。

窗帘控制:用户可以通过App遥控窗帘的开合,不必亲自动手,这大大帮助了在双休日在晴朗但又寒冷的冬天刚起床的用户,这样他们可以在床上舒服地晒一会太阳再起床,这完全是“懒人族”的福利,非常人性化。

环境控制:环境控制包括安全环境与室内环境两方面。安全环境,顾名思义,就是为用户的居所提供一个相对安全的保证,因此,智能门禁、家用摄像头都是必不可少的设备。智能门禁提供指纹解锁、密码解锁、人脸识别、联网报警等功能,实在是居家必备之良品;家用摄像头则是通过手机直接监看家中的实时状况,能够监看的对象包括婴儿、宠物、小偷、部分很不负责任的保姆,以及一些不可描述的状况。室內环境控制指的是居所的温度、湿度等的调节,除了国内某些非常高大上的楼盘提供恒温社区之外,大部分用户在夏天、冬天还是缺少一个舒适的居所环境,特别是在南方的冬天,不像北方有集中供暖,有句戏言:南方冬天取暖基本靠抖。用户可以在下班的路上通过App打开家中的空调对居所进行预热,这样可以保证用户一回到家中就有一个舒适的环境,这对于上班族来说非常享受、贴心。现在雾霾情况越来越严重,家中一般都备有一台空气净化机,平时无人的时候应该关闭电源省电,同样的,通过App定时设定,待用户回家前自动开启以净化空气。

家电控制:智能家电已经在市场上占有很大比例,包括电视机顶盒、电视机、洗衣机、电饭煲、扫地机器人等。智能电视机机顶盒与智能电视机改变了传统的观看模式,现在用户可以利用互联网的特性在网络上搜索片源,观看自己喜爱的节目,不再受限于传统电视台的节目单,这样做可能大大地影响了各个电视台的收视率,但是用户得到了很好的体验。智能洗衣机的定时功能可以帮助用户在使用阶梯电价时洗衣服,这样是帮助用户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方法。智能电饭煲能帮助用户在特定时间内完成煮饭任务,但是这个前提是用户要事先算好时间、淘好米,并加入水,就如同平时正常煮饭那样。这样做可能导致米在长时间被水浸泡的情况下,煮出来的饭可能会不合胃口,除非不久的将来能发明出水、米隔离的电饭煲,否则,智能电饭煲只能是个美好的畅想。扫地机器人,非常适合进行每日家庭卫生打扫的设备,并且拥有自动充电装置,能进行一整天的打扫。但是现阶段的扫地机器人还是有一定缺陷,最主要的就是路线规划问题,如果将来能够用App进行路线规划,扫地机器人的效率一定会大大提高。

现在除了各种智能家居产品之外,还出现了一个很特殊的设备:智能插座。它的好处是,用户可以借助智能插座在居所内对以前不具有智能的设备进行开关设置,增加了便利性。同时智能插座还具有中继作用,能够加强居所内的wifi信号强度。

智能家居的实现必须要以人为本,只有用户觉得合适,才是好的智能家居。智能家居在实际运用中海存在很多问题,如智能设备价格昂贵、配套的App有bug以及人们对智能家居产生的误解,认为搭载了传感器和cup的设备就是智能家居设备等。但是不管遇到怎样的难题,智能家居都将成为未来家居的一种新模式,智能家居设计从业人员应该更多地考虑如何以用户体验为导向的设计思路。

第三篇:物联网技术及应用

电子商务前沿讲座 物联网技术及应用

姓名 王丹 学号 2008012849 班级 08电子商务 完成时间 2011-12-9

物联网技术及其应用

摘要:近来,物联网屡被提及,各种迹象已经很明确的说明:在未来10-15年内我们将见证新一轮信息技术产业革命的巨大变革。本文重点介绍了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其在相应行业的典型应用,并列举了世界重点国家的物联网发展战略,对物联网知识提供较为详尽的描述。

关键词:物联网;组网;网络架构

一、物联网概念的提出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这一概念于1999年正式提出,但是最早出现在贝尔·盖茨1995年所著的《未来之路》中,当时Bill Gates 已经率先提及internet of things 这一概念,只是限于当时无线网络、硬件和传感技术的限制,并未得到广泛认同和发展。1998年,美国麻省理工大学(MIT)创造性地提出了当时称作EPC系统的“物联网”的构想;1999年,美国 Auto-ID首先提出“物联网”的概念,称物联网主要是建立在物品编码、RFID技术和互联网的基础上;2005 年,ITU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综 合二者内容,正式提出“物联网”的概念,包括了所有 物品的联网和应用。目前较为公认的物联网的定义是: 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 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 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二、主要国家的物联网发展战略

2005年4月8日,在日内瓦举办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专门成立了“泛在网络社会(UbiquitousNetworkSociety国际专家工作组”,提供了一个在国际上讨论物联网的常设咨询机构。根据这个工作组的报告,2005年,许多国家已经纷纷开始“无处不在物联网”的发展战略,包括日韩基于物联网的“U社会”战略、欧洲“物联网行动计划”以及美国“智能电网”、“智慧地球”等登。此外,物联网已经开始在军事、工业、农业、环境监测、建筑、医疗、空间和海洋探索等领域投入应用。2009年包括Google在内的互 联网厂商、IBM、思科在内的设备制造商和方案解决商以及AT&T、Veri-zon、中移动、中国电信等在内的电信运营企业纷纷加速了物联网的战略布局,以期在未来的物联网领域取得先发优势。

(一)、美国的物联网战略

美国非常重视物联网的战略地位,在国家情报委员会(NIC)发表的《2025对美国利益潜在影响的关键技术》报告中,将物联网列为六种关键技术之一。美 国国防部在2005年将“智能微尘”(SMARTDUST)列为重点研发项目。国家科学基金会的“全球网络环境研究”(GENI)把在下一代互联网上组建 传感器子网作为其中重要一项内容。2009年2月17日,奥巴马总统签署生效的《2009年美国恢复与再投资法案》中提出在智能电网、卫生医疗信息技术应 用和教育信息技术进行大量投资,这些投资建设与物联网技术直接相关。物联网与新能源一道,成为美国摆脱金融危机振兴经济的两大核心武器。

(二)、欧盟的物联网战略

欧洲在信息化发展中落后美国一步,但欧洲始终不甘落后。2005年4月,欧盟执委会正式公布了未来5年欧盟信息通信政策框架“i2010”,提出,为迎 接数字融合时代的来临,必须整合不同的通信网络、内容服务、终端设备,以提供一致性的管理架构来适应全球化的数字经济,发展更具市场导向、弹性及面向未来 的技术。

2006年9月,当值欧盟理事会主席国芬兰和欧盟委员会共同发起举办了欧洲信息社会大会,主题为“i2010-创建一个无处不在的欧洲信息社会”。

自2007年至2013年,欧盟预计投入研发经费共计532亿欧元,推动欧洲最重要的

(四)、我国的物联网战略

随着物联网迅速发展及欧美各国相应的制定出符合本身物联网发展的国家战略,2009年,温家宝总理在无锡考察时对物联网的发展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把传感系统和3G中的TD-SCDMA技术结合起来;二是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加快推进传感网的发展;三是尽快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或者叫“感知中国” 中心。我国开始把物联网作为我国未来重要的发展战略。

在2009年12月的国务院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了要在电力、交通、安防和金融行业推进物联网的相关应用。我国已在无线智能传感器网络通信技术、微型传感器、传感器终端机和移动基站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目前已拥有从材料、技术、器件、系统到网络的完整产业链。目前,我国传感网标准体系已形成初步框架,向国际标准化组织提交的多项标准提案已被采纳,中国与德国、美国、韩国一起,成为国际标准制定的主导国之一。我国的物联网战略实施主要分三个阶段:关键应用阶段、规模应用阶段和普遍应用阶段。

我国物联网战略规划图

关键应用阶段:以相关行业的领先企业为龙头,探索工业信息化、农业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中的关键应用,以应用创新拉动技术创新,初步形成合理的产业格局和产业价值链。领先企业引领关键应用的产业化突破是这个阶段的关键,这个阶段的成功与否对产业发展的前途至关重要。

规模应用阶段:随着技术的演进,进一步扩大物联网信息化应用的深度、范围和规模,显著提升物联网应用的信息化份额,形成物联网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互动的发展格局。

普遍应用阶段:在全国城乡建立与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普遍信息服务体系,建成完善的物联网产业链和产业布局,确立中国在全球物联网产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

三、物联网架构

物联网经典架构主要由四层组成,自下而上分别为:感知层,传送层,运营层和应用层。如果拿人来做比喻的话,感知层就如同皮肤和五官这些视觉、触觉和嗅觉器官,主要用来识别物体,采集相关信息;经过感知层采集到的信息,途径人体神经网络(传送层)迅速传递到大脑,经过人体脑部(运营层)的汇总分析,作出应对各种复杂的情况的具体反应(应用层)。

感知层:包括传感器等数据采集设备以及相应的传感器网络。该层的主要任务是将现实社会的各种物理量通过诸多手段,实时并自动化的转化为虚拟世界可以处理的数字化信

息。感知层是物联网发展和应用的基础,RFID技术、传感和控制技术、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是感知层涉及的主要技术,其中又包括芯片研发、通信协议研究、RFID材料、智能节电供电等细分领域。

传送层:该层的主要任务是将感知层采集到的信息,通过传感器网、通信网、互联网等各种网络进行汇总传输,从而将大范围内的信息加以整合,以备处理。该层设计的典型技术如Ad-Hoc(无线自组网)、Wi-Fi、GSM、TCP/IP技术等。

运营层:该层的主要任务是将经过传输层整合汇总的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并在必要时,将各种信息按照应用途径进行分类管理,形成新的信息基础架构,为各种应用提供信息支撑平台。该层涉及的典型技术如GIS(地理信息系统)、ERP(企业资源计划),此外,还涉及到API接口,专家系统等应用模块。

应用层:利用分析处理的感知数据,为用户提供丰富的特定服务。物联网的应用可以分为监控型(物流监控、污染监控等)、查询型(智能检索、远程抄表等),控制型(智能交通、智能家居、路灯监控等)、扫描型(手机钱包、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等。应用层是物联网研究和发展的目的。

四、物联网实现关键技术

要实现上述的物联网架构,单一的技术是难以胜任的。物联网是一系列技术以及管理有机结合的产物。下面,简要介绍支撑物联网实现的几项关键技术。

(一)、RFID技术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fication,RFID)是一种非接触的自动识别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射频信号和空间耦合(电感或电磁耦合)或雷达反射的传输特性,实现对被识别物体的自动识别。

RFID系统至少包含电子标签和阅读器两部分。RFID阅读器(读写器)通过天线与RFID电子标签进行无线通信,可以实现对标签识别码和内存数据的读出或写入操作。典型的阅读器包含有高频模块(发送器和接收器)、控制单元以及阅读器天线。

射频识别系统的基本模型如下图所示。其中,电子标签又称为射频标签、应答器、数据载体;阅读器又称为读出装置,扫描器、通讯器、读写器(取决于电子标 签是否可以无线改写数据)。电子标签与阅读器之间通过耦合元件实现射频信号的空间(无接触)耦合、在耦合通道内,根据时序关系,实现能量的传递、数据的交换。

电感耦合模型的读写器

电磁反向散射耦合型的RFID读写器

发生在阅读器和电子标签之间的射频信号的耦合类型有两种。

(1)电感耦合。变压器模型,通过空间高频交变磁场实现耦合,依据的是电磁感应定 律,如右图所示。

(2)电磁反向散射耦合:雷达原理模型,发射出去的电磁波,碰到目标后反射,同时携带回目标信息,依据的是电磁波的空间传播规律。

电感耦合方式一般适合于中、低频工作的近距离射频识别系统。典型的工作频率有:125kHz、225kHz和13.56MHz。识别作用距离小于1m,典型作用距离为10~20cra。

电磁反向散射耦合方式一般适合于高频、微波工作的远距离射频识别系统。典型的工作频率有:433MHz,915MHz,2.45GHz,5.8GHz。识别作用距离大于1m,典型作用距离为3—l0m。

(二)、传感技术

传感技术同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一起被称为信息技术的三大支柱,它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条件,遵循信息论和系统论原理。从仿生学观点,如果把计算机看成处理和识别信息的“大脑”,把通信系统看成传递信息的“神经系统”的话,那么传感器就是“感觉器官”。传感技术是关于从自然信源获取信息,并对之进行处理(变换)和识别的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现代科学与工程技术,包括传感器设计、信息处理、信息识别、遥感观测等。

网络节点作为无线传感网的主要组成,首先是一个传感器,主要实现物联网中物物、物人之间信息交换的必要部分。目前无线传感网更加关注各种信息的采集和处理,利用压缩、识别、融合和重建的方法处理采集的信息,以满足网络多元化的应用需求。

(三)、EPC系统

1999年美国Auto-ID Center 将RFID技术与Internet结合,提出了EPC(Electronic Product Code)概念。产品电子代码是物联网的主要支撑,它的载体是RFID电子标签,传递介质是互联网。电子标签、产品电子码、互联网构成了物联网的基本构想。RFID中存储的EPC,通过传感器网络识别并自动采集到中央处理系统,利用开发的计算机网络进行信息交换、处理与共享,实现物品的透明化管理。

EPC系统充分利用了RFID和网络技术的优点,很好的解决了产品的唯一标示、同时识别多个物品和“非可视化识别”问题,其最终目标是为全球的每一个物体建立全球的、开

放的标示标准。该系统由全球电子代码体系、RFID系统以及信息网络系统3部分组成,主要包括EPC编码标准,EPC电子标签,射频识别器,神经网络软件,对象名解析服务以及实体标记语言6方面。

(四)、地理信息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GEO-information system),是一种特定的十分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它是在计算机软硬件支持下,对整个或局部空间中的有关地理信息分布的数据进行采集、存储、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

GIS所处理和管理的对象是多种地理空间实体数据及其相互关系,包括空间定位数据、图形数据、遥感数据、属性数据等,用于分析和处理一定地理区域内分布的现象和过程,解决复杂的规划、决策和管理问题。

典型的GIS系统结构如下:

物理网技术是构建“智慧地球”、“智慧城市”、“智慧物流”、“智慧能源”、“智慧电力”等基础,其技术的发挥,必须将每个传感器和动态信息进行空间定位,摆脱单点应用的限制。而地理信息系统正好为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所需的空间基础,还可以进行空间处理、空间分析、建模等功能,并且有利于跨行业、跨地区的数据共享及相互操作,是物联网发展的强劲动力和重要支撑。

(五)、智能技术

智能技术是为了有效的达到某种预期的目的,利用知识所采用的各种方法和手段,它是一些列技术的统称和综合应用。目前较为成熟的智能技术主要有:机器学习、数据挖掘、语言网格、知识网格、自主计算、神经计算、内容计算和专家系统等。智能技术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人们所处的物质世界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

物联网的重要价值之一在于它试图将世界中的物体以传感和智能的方式关联起来,因而智能技术也是物联网成功实现的关键技术之一。通过将智能系统植入物体,如嵌入式芯片等,使物体能够主动或被动的与用户进行沟通和交流,从而具备一定的智能性。

五、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物联网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大到国际性军事反恐、区域性的城市交通,小到家庭、个人。当物联网与互联网、移动通讯网相联时,可随时随地全方位“感知”对方,人们的生活方式将从“感觉”过渡到“感知”阶段,并进一步过渡到“控制”阶段,应用前景十分广泛,正如IBM所描述的“智慧地球”理念一样:

“我们把智慧系统嵌入系统和流程当中,使服务的交付、产品开发、制造、采购和销售得以实现,使从人、资金到石油、水资源乃至电子的运动方式都更加智慧,使亿万人生活和工作方式都变得更加智慧。”

物联网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具体的说,就是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设备中,然后将物联网与互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信息的共享,是物体达到智慧状态,并且使人类能够随时捕捉物体的动态信息,从而提高资源利用率、生产力水平,改善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一)、车辆定位与监控

该类应用是将GIS系统与物联网技术充分结合,从而实现车辆的准确定位以及跟踪其实时的运转情况,如机器部件是否正常运转,汽车油耗程度等等。该类应用典型的系统拓扑结构如下:

系统描述:

 油箱传感器安装在油箱内部采集油箱液位数据;  采集和传输设备安装在驾驶室内;  中国移动GPRS覆盖整个中国地区;

 油量监控应用系统PC服务器部署在运营商IDC机房;

 企业办公网络可以通过internet,通过浏览器访问油量监控系统web获得服务;  管理人员手机访问GPRS服务,无线访问油量监系统Wap服务。

(二)、无线医疗

很难想象病人无需住在拥挤的病房就能享受到同等医疗服务,然而随着物联网技术的 快速发展,它正逐渐成为现实。通过将相应的无线监测设备与人体绑定,或者人体直接带上无线设备,或者将其植入人体的某个器官,远程的医疗服务中心就能够随时捕捉到人体的生理和病例变化,既能够提高疾病的预防能力,同时还能及时追踪疾病的监控和治疗情况,得到病人的病人的及时反馈,而且大大节省了病人的看病时间和成本,医院的病房安排。

戴着“多功能手表”

(三)、智能电网

优化电力工业的结构和布局,减轻电力发展对资源和环境的依赖,是我国电力工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必须给与高度重视的一个重要问题。物理网技术的成熟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在当期整个电力系统的生产、储存、配送、输送和消费的各个环节,存在着生产效率低下、传输浪费严重、配送安排不合理以及消费不能及时反馈的诸多问题。智能电网则通过终端遥感器在客户之间、客户和电网公司之间形成及时链接的网络互动,实现数据的实时、高效、双向的效果,从而提高电网的综合效率。在智能电网的指导下,电力资源将在充分满足用户需求的情况下,实现合理的生产、科学合理的配送计划、以最低的成本进行电力传输;而不再是由供向需的单方向流动。

(四)、智能物流

物联网最重要的应用是现代物流领域,该领域明确提出要把物联网最为发展的重点。目前我国物流领域成本偏高,占总成本的18%-20%。物联网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目标是通过物联网的建设,形成集成化的信息平台,实现物流系统的现代化。具体来说,可利用物联网相关技术对包裹进行统一编码,嵌入EPC标签,这样在物流途中就可以实施监控,有利于及时发现物品运输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另外,通过RFID技术读取EPC编码,并将其传输到数据处理中心,可供企业和消费者实时查询,切实增强用户满意度,有效提高物流服务质量。

(五)、农业生产

物联网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同样广泛,主要体现在远程控制和实时采集方面。智能农业可以通过无线信号收发模块传输数据,实时监控大棚的温湿度、光照、土壤酸碱性、CO2浓度等影响农作物生长的重要因子,并随时进行科学处理,从而确保农产品的正常生长,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另外,在农作物的销售环节,可以运用成熟的物联网技术在农产品基地与消费者之间搭建网络消费平台,这样可以让消费者了解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从而在最为需要的时候购买到最为舒心的产品。

六、结语

继计算机、互联网两次浪潮之后,物联网技术定义应用和普及必将带来新一轮信息产业浪潮。事实证明,这一趋势已经不可阻挡。它不仅会带来产业的变革,还会对管理模式、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深远影响。随着物联化与智能化技术的不断提高,智慧将充斥在地球的每一个角落,我们将享受到最新的科技文明成果,并依靠这一成果科学合理的规划、指导工业生产、农业安排、医疗卫生、城市交通、能源开发、自然保护等等,我们期待这一天的早日到来,并为之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 呈

曼 王让会,《物联网技术与应用》,《物联网与地理信息系统》,2010。[2] 甘志祥,《物联网的起源和发展背景的研究》,《现代经济信息》,2009。[3] 百度百科,www.xiexiebang.com。[4] 《物联网周刊》,2010年03月

第四篇:物联网产业发展阶段分析

物联网产业发展阶段分析

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 主任 邱善勤

物联网是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全面互联的智能网络,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的第三次信息产业浪潮,是未来国际竞争的制高点,是后危机时代推动全球经济复苏和社会发展的新引擎。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纷纷将物联网产业提升到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将其作为新一轮产业发展的重点。我国也高度重视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温家宝总理曾明确指出“要着力突破传感网、物联网关键技术”。2010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各地方政府积极开展物联网规划和建设,出台扶持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

物联网在全球范围内受到的高度重视,成为业界关注的热点,但是我们要清楚的认识到物联网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其产业发展是要遵循客观规律的,需要经历过一定的发展阶段才会不断走向成熟。揠苗助长和放任自流都不利于物联网产业健康发展。因此正确、客观分析物联网产业发展阶段、掌握物联网发展规律,明确各阶段的重点任务,对促进其循序渐进、又好又快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研究分析,我们认为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可分为三个主要阶段,分别是自然发展阶段、生态意识阶段和生态系统阶段。

(一)自然发展阶段(上世纪90年代至2009年)

在自然发展阶段,物联网在实验室开始萌芽,并从出于科研目的的研究实验阶段起步,随着技术发展,不断扩大应用范围,演进到了小规模产业化和应用阶段。物联网的一些相关技术标准、网络基础、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http://

产业和应用已经开始自然发展起来。该时期感知能力还比较弱,只是基于现有网络实现一些小规模的应用。该阶段特征是自发、无意识、零散、不成体系、规模小。

在技术标准方面,我国已有一些科研院所和企业开始在RFID、无线传感器网络等相关领域进行科研及产业化攻关,突破了一批关键技术。RFID和传感器等技术实现了小规模的应用和产业化。一些标准工作组零散地分布在各个行业领域,进行物联网相关标准工作,并取得初步进展,RFID标准体系初步形成,传感网标准工作开始启动。我国在国际标准制定中取得一定话语权。

在网络基础方面,由于该阶段物联网应用较零散、不成体系,并未形成规模发展的态势,而且网络仅仅作为业务管道使用,因此现有网络的剩余能力完全可以支持物联网业务,还不需要对网络进行改造,网络处于混同承载阶段。

在产业发展方面,正处于初创阶段。一是初步形成传感器与RFID等感知器件、网络设备及终端等物联网制造业,以及通信网络服务、软件与集成服务、应用服务等物联网服务业,但产业链还不完善,传感器及芯片、中间件应用开发及系统集成等关键环节多为国外主导。二是产业规模还不大,仅在部分设备制造业领域形成一定产业规模。如2009年RFID产业规模达到85亿人民币,传感器产业规模接近600亿人民币。物联网相关服务产业刚起步,尚未成规模,电信运营商开始着手规划M2M应用,初期主要扮演数据通道的角色。

在应用服务方面,随着无线传感网、RFID等相关技术发展,物联网应用在第二代身份证、奥运门票、物流通关等领域开始出现。在该阶段,应用需求较小,因此应用主要局限于政府、军方等领域,应用范围较小,尚未形成成熟的商业模式和消费市场。

(二)生态意识阶段(2009年至2015年)

在生态意识阶段,我国明确提出着力发展物联网产业,国家及地方政府开始有意识地培育物联网产业,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政府的引导和扶持将吸引更多的科研院所、企业、组织机构积极参与进来,带动技术和产业加速发展,从而带来业务和应用种类的增加,物联网应用逐渐开始走进公众生活。在这种有意识地推动下,物联网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将广泛实现物与物之间的互联,通过信息有限感知和有限传送实现更大范围特定领域的应用。该阶段的主要特征是政府驱动、企业积极参与、示范应用项目和技术标准工作加速推进、规模快速扩大、行业性和区域性明显。

在技术标准方面,政府有意识地扶持重点技术研发,科研院所、高校、企业将加大自主研发力度,实现大批核心技术的突破。同时,随着物联网的快速和大规模发展,将不断催生出新的技术,物联网安全不再是简单的防护系统能够保障的,安全技术将成为关注焦点。该阶段开始出现统一的物联网标准组织,整合资源,在已有成果基础上,更有方向性和目的性地开展物联网技术标准研究,初步建立起较完备的物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并易于在国际上没有完全被注册和标准化的领域取得先机。

在网络基础方面,由于物联网的接入终端和业务量不断增多,网络末端将增加把物体接入到网络的能力。同时,现有网络能力不足以满足物联网业务发展需求,要通过网络改造优化和增强现有网络。网络逐渐从混同承载阶段过渡到区别承载阶段,能够通过对通信设备的辨别,根据物联网数据传输特征,区别处理来自人与人的传统通信和来自物联网的数据通信。该阶段以移动通信网为主,只能实现信息有限传送。

在产业发展方面,正处于快速成长阶段。该阶段将形成完善的产业链,并在更多领域形成较大规模。在政府驱动下,物联网相关芯片设计制造、设备制造、系统集成和应用服务等传统产业都将实现产业规模的加速扩张。同时,也将催生出新的物联网产业链环节,如独立的物联网服务提供商开始出现。该阶段将培育出更多本土龙头企业,逐渐掌握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产品。

在应用服务方面,政府推动的应用示范工程是主要驱动力。物联网应用主要在城市管理、市政管理、交通、社区、环保、安全生产监管、电网、物流、零售、农业、医疗等公共管理与服务和行业应用领域推广。基于消费领域的市场需求将逐渐出现,但市场增量需求仍旧缺乏,客户认知度不高,商业模式只是初步形成。将通信能力植入机器、以机器终端智能交互为核心、网络化的M2M应用与服务该阶段物联网的普遍应用形式。该阶段应用以垂直型的行业应用为主,各行业分别部署自己的应用系统。各地政府在各自区域内部署物联网应用,各区域间尚未形成互联互通。该阶段物联网行业性和区域性十分明显。

生态意识阶段,我国物联网市场空间释放要循序渐进,不能过渡,因为从信息安全和国家安全角度讲有些自主可控的关键技术还要等待突破,本土企业承接能力还要进一步提升。

(三)生态系统阶段(2015年以后)

在生态系统阶段,物联网相关技术和产业相对成熟,物联网应用开始融入公众生产生活,从而使应用范围更加广泛,业务种类更加丰富,市场空间更为巨大。广阔的市场成为该阶段物联网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吸引更多商业机构踏入物联网世界,挖掘物联网巨大潜力,商业化将为物联网带来新的飞跃。该阶段将通过信息全面透彻的感知和多种通信技术相结合的自由传送,逐步实现半智能化及全智能化,形成跨行业、跨区域高度融合的生态系统,实现融合渗透到各行业、各领域的物联网应用,最终改变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我国物联网技术、标准、应用、产业化方面将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逐步向海外市场开拓,国际化趋势明显。该阶段的主要特征是市场驱动、企业主体、体系完善(包括产业体系、标准体系、服务体系、保障体系、创新体系)、规模庞大、高度融合、商业模式成熟、业务种类繁多、应用领域广阔、国际化明显。

在技术标准方面,技术研发走向成熟,我国将掌握大批关键核心技术,感知、传输、处理和应用等相关技术不再是严重瓶颈。但随着物体大规模联网走向智能化,信息安全技术成为更大难点。正如Web2.0带给互联网新的革命,该阶段技术演进可能给物联网带来新的飞跃。同时,我国在该时期将建立起完善的标准体系,并在某些优势领域的国际标准工作中取得一定主导地位。

在网络基础方面,随着物联网应用规模扩大,庞大的物联网接入终端和业务量需要能够融合、协同和互操作的网络,并需要独立的网络通道实现可靠传输,以保证物联网业务不影响现有的通信业务。因此,网络资源将高度协同和融合,并从区别承载阶段过渡到独立承载阶段。未来异构网络是多种接入技术并存、协同工作、支持多种移动性的可信任有保障的全IP融合网络,将形成无所不在的综合通信系统,从而实现信息的更自由传送。

在产业发展方面,物联网产业链上各个环节都走向成熟,产业规模达到十万亿级,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物联网运营环节开始出现大规模的物联网服务提供商,专门为客户提供物联网网络连接、应用平台、行业解决方案、测试认证等服务。该阶段将涌现出更多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的本土龙头企业引领产业发展,他们通过资本运作、并

购等方式实现更大规模的扩张,在国际上取得竞争地位。

在应用服务方面,随着技术成熟让受限范围缩小,物联网应用极大丰富,行业和消费市场成为物联网的主要应用领域,形成公众应用为主、垂直型行业应用和水平型跨行业应用并存的发展态势。公众领域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成为物联网应用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客户认知度大幅提高,带动标准化产品增多、成熟商业模式形成和市场规模扩大。为了给物联网应用提供统一支撑,在网络层上将建立起具有通用能力、共用平台的业务控制层,共性能力能够以比较好的容易使用方式封装,并实现行业系统间的开放和协作,从而形成各区域、各行业、各领域高度融合的生态系统,提供将感知、通信、处理能力植入物体,具有全面感知、可靠传输和智能处理特征,真正意义上的物联网应用。

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正处于生态意识阶段,据上文分析,此阶段是突破核心技术、扩大产业规模、拓展应用范围的关键时期,政府、科研院所、企业、服务机构各关联方要抓住物联网第一次飞跃的重要机遇,明确重点工作,整合资源,联合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使其朝向生态系统阶段加速前进,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

第五篇:物联网的军事应用

物联网的军事应用关系着国家安全

物联网是新技术革命的产物,代表了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未来,是继互联网之后又一重大的科技创新;是建立在技术迅猛发展和无处不在的网络基础上的一个全新技术领域。物联网被很多国家称为信息技术革命的第三次浪潮,以及继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信网之后信息产业的又一重大里程碑。如果说第一代互联网是人与物的交流,第二代是人与人的交流的话,那么第三代将是物与物的交流,通过现实空间物与物的智能互联,让物品“开口说话”,实现感知世界。倘若如此,整个世界的面貌将为之焕然一新。

物联网是一个先进、综合、复杂的网络系统,它利用RFID(射频识别技术)、无线数据通信等技术,为每一件物品建立全球的、开放的标识代码,并通过互联网实现物品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共享,达到其在全球范围内的身份识别与“透明”管理,从而构建一个覆盖世界上万事万物的“Internet of Things(物联网)”。

1、物联网推动军事信息化变革,关系国家安全

信息技术正推动着一场新的军事变革。信息化战争要求作战系统“看得明、反应快、打得准”,谁在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上占据优势(取得制信息权),谁就能掌握战争的主动权。物联网概念的问世,对现有军事系统格局产生了巨大冲击。它的影响绝不亚于互联网在军事领域里的广泛应用,将触发军事变革的一次重新启动,使军队建设和作战方式发生新的重大变化。当前,世界主要军事强国已经嗅到了这股浪潮的气息,纷纷制定标准、研发技术和推广应用,以期在新一轮军事变革中占据有利位置。因此物联网引起美国、欧盟、日本等大国和组织的极大关注,并将其纳入了国家顶层战略计划。2003年,美国国防部力推RFID条码识别技术,使之为世界所知。当前,美国将微纳传感技术列入经济发展和国防安全重点建设项目,以物联网应用为核心,全面反映感知、互联、智能的“智慧地球”计划也得到奥巴马府的积极回应和支持,其经济刺激方案中将投资110亿美元用于智能电网及相关项目的研发建设。

物联网被许多军事专家称为“一个未探明储量的金矿”,正在孕育军事变革深入发展的新契机。物联网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以其独特的优势,能在多种场合满足军事信息获取的实时性、准确性、全面性等需求。可以设想,在国防科研、军工企业及武器平台等各个环节与要素设置标签读取装置,通过无线和有线网络将其连接起来,那么每个国防要素及作战单元甚至整个国家军事力量都将处于全信息和全数字化状态。大到卫星、导弹、飞机、舰船、坦克、火炮等装备系统,小到单兵作战装备,从通信技侦系统到后勤保障系统,从军事科学试验到军事装备工程,其应用遍及战争准备、战争实施的每一个环节。可以说,物联网扩大了未来作战的时域、空域和频域,对国防建设各个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将引发一场划时代的军事技术革命和作战方式的变革。

通过采用智能尘埃(Smart Dezert)、智能物体(Smart Matter)、微机电系统(MEMS)、无线传感器网络(WSN)、微传感器网络(MSN),GPS、RFID、红外等技术,物联网的未来军事应用主要体现在战场感知精准化、武器装备智能化、后勤保障灵敏化以及网络战模式的变化等几个方面。

A、战场感知精确化——可以监测到一粒沙子的陨落

战后局部战争的实践充分说明,战场安全性是相对的,整体防御体系难免存在一定漏洞,要想弥补之,就必须对包括现有指挥控制系统在内的相关系统进行升级改造,使战场感知能力不断适应未来作战的需要。物联网可以担当此重任。

据称,美军目前已建立了具有强大作战空间态势感知优势的多传感器信息网,这可以说是物联网在军事运用中的雏形。美国国防高级研究项目管理局已研制出一些低成本的自动地面传感器,这些传感器可以迅速散布在战场上并与设在卫星、飞机、舰艇上的所有传感器有机融合,通过情报、监视和侦察信息的分布式获取,形成全方位、全频谱、全时域的多维侦察监视预体系。据报道,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多数打击兵器是靠战场感知行动临时传递的目标信息而实施对敌攻击。

有人将信息化条件下作战称为“传感器战争”,而物联网堪称信息化战场的宠儿,将为战场上带来新的电子眼和电子耳。与当前美军传感器网相比,物联网最大的优势在于其可以在更高层次上实现战场感知的精确化、系统化和智能化。可以把过去在战场上需要几小时乃至更长时间才能完成处理、传送和利用的目标信息,压缩到几分钟、几秒钟,甚至同步。它能够实现战场实时监控、目标定位、战场评估、核攻击和生物化学攻击的监测和搜索等功能。

通过大规模节点部署有效避免侦察盲区,为火控和制导系统提供精确的目标定位信息。同时,其感知能力不会因某一节点的损坏而导致整个监测系统的崩溃,各汇聚节点将数据送至指挥部,最后融合来自各战场的数据形成完备的战场态势图。IPv6作为物联网的关键技术之一,因其海量的地址空间、高度的灵活性和安全性、可动态进行地址分配以及完全的分布式结构等特性,是以前所有技术难以相比的,具有重大的军事价值。通过IPv6技术,完全可以实现为物联网每个传感器节点分配一个单独的IP地址,世界上的一草一木,武器库里的一枪一弹,都会被分配一个IPv6地址。通过飞机向战场洒落肉眼观察不到的传感器尘埃,利用物联网实时采集、分析和研究监测数据,哪怕是一粒沙子的陨落也不会逃脱,真正实现感知世界每个角落。

B、武器装备智能化——全自主式作战机器人和无人飞机

自20世纪60年代在印支战场崭露头角以来,作为一支新军,军用机器人受到了军事强国的高度重视,纷纷投入巨资予以研究与开发,仅美国目前已开发出和列入研制计划的各类智能军用机器人就达100多种。军用机器人巨大的军事潜能和超强的作战功效,使其成为未来战争舞台上一支不可忽视的军事力量。另外再阿富汗战争中,美国投入大量的无人飞机进行复杂地形的侦查工作,实现远程打击。

目前,虽然越来越多的普通技能的机器人和无人飞机走入了军营,但这些机器人和无人飞机的应用范围有限,机动能力、智能化程度不高,且仍需人员遥控。真正意义上的军用机器人和无人飞机,机动速度更快、部署更加灵敏,高智能化水平使其具备独立遂行作战任务的能力。因此,要制造出能在战场上使用的完全“智能”的机器人和无人飞机还有很多技术问题亟待突破。

而物联网是一种能将包括人在内的所有物品相互连接,并允许它们相互通信的网络概念,不仅是物与人、物与物之间相连,还包括机器和机器之间的通信,所以物联网被誉为“武器装备的生命线”。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物联网与人工智能技术、纳米技术的结合应用,未来战场的作战形式将发生巨大变化。新一代网络协议,能够让每个物体都可以在互联网上有自己的“名字”,嵌入式智能芯片技术可以让目标物体拥有自己的“大脑”来运算和分析,纳米技术和小型化技术还可以使目标对象越来越小。在不远的将来,你不仅可以与身边一切物体“交流”,而且物体与物体之间也可以“开口讲话”。在这些技术支持下,具有一定信息获取和信息处理能力的全自主智能作战机器人和无人飞机将从科幻电影中步入现实,各种以物联网为基础的自动作战武器将成为战场主角。

在巷战中,这些机器人和无人飞机配合,可以进行远程投放,可代替作战人员钻洞穴、爬高墙、潜入作战区,快速捕捉战场上的目标,测定火力点的位置,探测隐藏在建筑物、坑道、街区的敌人,迅速测算射击参数,保证实施精确打击。机器人和无人飞机小分队还可以在非常危险的环境中进行协同作战,它们具有智能决策、自我学习和机动侦察的能力,比人类士兵以更快的速度观察、思考、反应和行动,远离战场前沿的指挥官和操作人员只须下达命令,不需要任何同步控制,机器人和无人飞机小分队就可以完成任务并自行返回指定地点。

C、后勤保障灵敏化——真正实现动态自适应性后勤

信息化条件下作战对后勤保障的依赖性大大增强,“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即使是作为世界头号军事强国的美国,也认识到其后勤体系仍然存在诸多弊端。

伊拉克战争初期,美军由于后勤计算和判断上的失误导致战前准备不足,特别是没有预先把伊拉克战场恶劣的保障环境考虑在内,迟滞了美英联军的作战行动。战区内堆积的物资虽然比海湾战争时少,但只不过是由“大山”变成了“小山”。与此同时,运往伊拉克战场的物资在“最后1战术英里”失去了可见性,前线保障物资频频告急,甚至出现了饥饿的士兵向伊平民“讨饭”的一幕。美军前线的香烟、肥皂、水果等补给捉襟见肘,在美军士兵内部甚至出现了战场 “黑市交易”。

对于战争中暴露出的问题,美国审计局在一份报告中指出:“可视性水平远没有达到部队现实需要的水平,更不用说保障未来作战了。”因此,要实现从“散兵坑到工厂”的全程可视,还必须进一步深化信息技术研发,以新技术新产品推动后勤领域的全面变革。

而物联网似乎是专为军队后勤“量身打造”的一项完美技术,可以弥补后勤领域的诸多不足。首先,它可以有效避免后勤工作的盲目性。随着射频识别技术(RFID)、二维条码技术和智能传感技术的突破,物联网无疑能够为自动获取在储、在运、在用物资信息提供方便灵活的解决方案。在各种军事行动全过程中,实现准确的地点、准确的时间向作战部队提供数量适当的装备与补给,避免多余的物资涌向作战地域,造成不必要的混乱、麻烦和浪费。同时能够准确感知、实时掌握特殊物资运输和搬运方面的限制,对操作人员技能、工具和设施的要求,货品更换和补充时间等。并根据战场环境变化,预见性地做出决策,自主地协调、控制、组织和实施后勤行动,实现自适应性的后勤保障能力。其次,它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补给线的安全性。

基于物联网的后勤体系,具有网络化、非线性的结构特征,具备很强的抗干扰和抗攻击能力,不仅可以确切掌握物资从工厂运送到前方散兵坑的全过程,而且还可以提供危险报、给途中的车辆布置任务以及优化运输路线等。特别是可以把后勤保障行动与整个数字化战场环境融为一体,实现后勤保障与作战行动一体化,使后勤指挥随时、甚至提前做出决策,极大地增强后勤行动的灵活性和危机控制能力,全面保障后勤运输安全。

基于物联网的后勤体系可以有效避免重要物资的遗失。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战场物资的管理,极力避免武器装备、重要零部件等物资的遗失。但伊拉克战争期间,美军一中转中心在战争期间竟丢失了1500个防弹衣插件;由于不知道物资具体位置,17个速食集装箱被遗忘在补给基地达1星期之久。而无线射频识别(RFID)标签作为物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储存96位码,无线射频识别(RFID)芯片大约可以储存 3.5×1051种组合信息,可识别2.68亿个以上的独立制造厂商及每个厂商的100万种以上的产品。美国防部通过这种灵巧标签得到的大量组合信息可在全军范围内追踪每件装备。随着射频识别标签技术的成熟、成本的降低,物联网完全可应用于单件武器上,这将更加严格地控制武器库,而且有助于寻找在战场上丢失的威胁性极大的武器。

D、物联网引发未来网络战新模式——超越赛博空间

据美国《空军时报》5月30日报道,5月7日至5月27日,美空军太空司令部在内华达州的内里斯空军基地进行了第6次“施里弗”太空演习,从中可以看出美国对未来网络战模式的判断与应对。关于此次演习,美军对外仅阐述了三项重要目的:一是研究太空空间和赛博空间的“替代概念、能力和力量”,以应对未来需求;二是探索太空空间和赛博空间对未来威慑战略的贡献;三是研究使用综合手段在太空空间和赛博空间执行作战的一体化程序。此次演习将太空与赛博空间视为所有防御作战和国土安全作战方面的核心,并高度重视整合太空与赛博空间攻防作战,以及发挥盟国和商业伙伴在赛博空间方面的作用,凸显了美军对二者的倚重。

赛博空间是哲学和计算机领域中的一个抽象概念,指计算机以及计算机网络里的虚拟现实。赛博空间强调人的活动和思想无界限。从此次演习的主要内容以及赛博空间概念中可以发现,美军不仅要实现对网络及虚拟现实的控制,更包括对现实世界的控制,这已经超越了网络战本身。

总体而言,未来的网络战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快速发展。

一是互联网军事化。现代互联网最早就是从美国军方内部网络发展而进入民用的,全世界绝大多数的根服务器在美国,为美国攻击和瘫痪他国网络提供了方便。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它在各领域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互联网有可能成为新的作战领域,即成为对立双方攻防的目标。二是物联网军事化。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如美军“全球鹰”无人侦察机就是典型应用。物联网一旦军事化后,与其联接的武器装备和设备设施将完全暴露在网络攻击中。

三是无线联接技术。无线联接技术智能化和无线植入技术,是实现网络无限延伸的基础,是网络战拓展到陆、海、空、天、电以及各类武器装备的主要途径。

由此不难看出,赛博空间与包括太空空间在内的各种实体空间正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意味着网络战将不仅仅存在于虚拟现实之中,不仅要实现对网络及虚拟现实的控制,更包括对现实世界的控制,这已经超越了网络战本身。

美智库华盛顿战略与预算评估中心5月公布的一份报告则直接强调,未来在与中国可能发生的冲突中,美国必须认真考虑包含卫星在内的天基系统被攻击而失能时,如何快速部署临时性替代手段,以继续发挥指挥和控制等作用。

目前,美军的替代方案就是,在“临近空间”部署无人机等航空器。所谓“临近空间”,是指距地表20~100公里处的空域,其下面的空域(20公里以下)是传统航空器的活动空间,其上面的空域(100公里以上)则是航天器的范围。由于这一高度在绝大部分地面防空火力之外,战斗机也不能飞行作战。如果有飞行器能在此高度飞行,即便速度很慢,也很安全。因此,美国空军最近正在发展新一代具备侦察监视和通信用途的无人机、飞艇和气球,以便部署在这一高度范围,发挥替代天基系统的应急作用。

以美军“全球鹰”无人侦察机为例,该机可在两万米高空(属于临近空间范畴)飞行,自主飞行时间长达41小时,一天内可侦察13.7万平方公里的区域。“全球鹰”的机动性使它能不间断地对目标实施高清晰侦察,且不容易受战术伪装的欺骗。当前美军正在加大无人机“自动空中加油”的研究,一旦“全球鹰”具备了自动空中加油能力,其滞空时间和航程将大增。尽管美国间谍卫星的侦察精确度已小于1米,但因卫星定轨运行,其侦察范围及时间都受限,无人侦察机则能对某一地域进行全天候定点侦察。而且由于天基武器的发展,间谍卫星一旦被摧毁,就很难在短期内重新部署。但高空无人侦察机的机动性很强,具备了自动空中加油能力,就能长时间滞留在战区上空,完成间谍卫星在被摧毁或受到干扰时“无法完成的任务”。

2、提升我国物联网基础技术研发和应用,保障国家安全

鉴于物联网和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军事应用的巨大作用,引起了世界许多国家的军事部门、工业界和学术界的极大关注。美国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03年制定了传感器网络研究计划,投资34,000,000美元支持相关基础理论的研究。美国国防部和各军事部门都对物联网和传感器网络给予了高度重视,在C4ISR的基础上提出了C4KISR计划,强调战场情报的感知能力、信息的综合能力和信息的利用能力,把物联网和传感器网络作为一个重要研究领域,设立了一系列的军事传感器网络研究项目。美国英特尔公司、美国微软公司等信息工业界巨头也开始了物联网和传感器网络方面的工作,纷纷设立或启动相应的行动计划。日本、英国、意大利、巴西等国家也对物联网和传感器网络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纷纷展开了该领域的研究工作。

物联网是推动军事信息化变革的技术力量之一,最早由美国提出和发展的,总体来说,目前美国在物联网技术基础方面占有绝对的优势。

其中,无线、传感器和嵌入式技术作为物联网和传感网络的核心技术,美国很早就在开展智能尘埃(Smart Dezert)、智能物体(Smart Matter)、微机电系统(MEMS)、无线传感器网络(WSN)、微传感器网络(MSN),GPS、RFID、红外等技术的研发,这些都是物联网要用的重要技术。

在基础芯片和通信模块方面,德州仪器是美国著名的模拟器件解决方案和数字嵌入及应用处理半导体解决方案供应商,在物联网领域能够提供ZigBee芯片和移动通信芯片产品。英特尔是全球最大的计算机、网络和通信产品制造商,在物联网方面能够提供Wi-Fi芯片、蓝牙芯片、WiMAX芯片和RFID芯片产品。意法半导体、高通、飞思卡尔等芯片企业也可以提供物联网所需的基础通信芯片。此外,Telit、Cinterion、Sierra Wireless等通信模块企业将通信芯片整合成能够独立完成通信功能的模块,可以直接嵌入到设备中使其拥有通信能力。

在传感网和RFID方面,美国是传感网技术的发源地,目前也在全球市场处于领先地位,拥有Crossbow Technology、Dust Networks、Eka Systems、Honeywell、Ember等全球领先的传感网公司。目前全球主要的RFID企业也集中在美国,包括Aero Scout、Savi Technology、RFCode、摩托罗拉、ODIN等。

所以现在的物联网无论从技术还是大规模应用来说,都还是以美国为主,全世界绝大多数的物联网核心网络层设备(服务根服务器、数据中心等)都在美国,并且物联网为物品建立全球的、开放的标识代码并通过互联网实现物品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共享,为美国攻击和瘫痪他国物联网的网络和应用提供了方便。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它在各领域越来越广泛地应用,物联网的安全将关系着国家安全。

虽然物联网的概念已经引起全球关注,但有许多核心技术还需攻克,其发展之路仍然十分漫长。并且物联网在军事上的推广和应用还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涉及世界范围内的军事政策、法律、道德、文化等方方面面,所以广义的物联网似乎非常遥远。但物联网的雏形就像互联网早期的形态局域网一样,虽然有这样那样的缺陷和不足,但其战略意义和深远影响是不容质疑的,所以我国必须尽早进行基础技术的研究。事实上,物联网在军事上的应用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标准、技术、运行模式以及配套机制等还远没有成熟。这就为我国现阶段进行物联网的基础技术研发和应用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标准化问题。物联网是一个国家工程甚至是世界工程,需要标准化的数据库、标准化的软硬件和数据接口、互联互通的网络平台、统一的物体身份标识和编码系统,才能让遍布世界每个角落的物体接入网络,被世界识别、掌握和控制。各类协议标准如何统一则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这正是限制物联网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其次是信息安全问题。在未来的物联网中,每件装备都将随时随地连接在这个网络上,随时随地被感知,在这种环境中如何确保信息安全,防止军事信息被他人利用,将是物联网在军事领域推进过程中需要突破的重大障碍之一。由于物联网在很多场合都需要无线传输,美军认为“攻破任何无线系统是非常轻而易举的事情”,而目前类似“安全壳”(Secure shell)和“安全槽层”(secure socket layer)的基础安全技术还在试验当中。恐怖分子很可能会利用射频识别技术来查询美军的装备并获取数据,甚至了解到装备的具体位置。同时,物联网规模庞大,作为世界范围内军事要素智能互联的重要平台,一旦遭到破坏,对于视保密为生命的军队来讲将是致命的打击,不但会影响到物联网本身的运行,而且会危及国家安全,甚至引发连锁反应,出现世界范围内的系统瘫痪,使军队陷入一片混乱。

最后还有资金和成本问题。实现物联网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首先必须在所有装备哪怕是一枚子弹中嵌入电子标签等存储体,并需安装众多读取设备和庞大的信息处理系统,这必然导致大量军费的投入。在成本尚未大幅降低和各方利益机制及运作模式尚未成型的背景下,物联网的发展将受到限制。

下载现代食用菌产业物联网应用实施方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现代食用菌产业物联网应用实施方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物联网的应用案例

    应用案例 一、物联网传感器产品已率先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防入侵系统中得到应用。 系统铺设了3万多个传感节点,覆盖了地面、栅栏和低空探测,可以防止人员的翻越、偷渡、恐怖袭......

    物联网的电子商务应用

    物联网的电子商务应用1 引言 物联网是利用无所不在的网络技术建立起来的,它把互联网和技术和宽带接入传输、无线通信结合起来形成了宽带移动的互联网,再把物品结合起来形成了......

    物联网技术及应用总结

    第一章 物联网概述  物联网是一个信息承载体,让物理对象实现互联互通网络。  物联网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承载体,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实现互联......

    物联网发展与应用

    物联网的概述及应用 摘要: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的应用与普及之后,蓬勃兴起的世界信息技术革命的第三次浪潮,是二十世纪人类社会以信息技术应用为核心的技术革命的延展与归......

    物联网技术实际应用

    物联网技术实际应用 其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

    物联网应用实例(5篇材料)

    物联网应用实例--油水井生产远程监控分析优化系统油井生产远程监控分析优化系统通过网络远程采集油井的功图、压力、温度、电流、功率、扭矩等数据,实现油井生产工况实时诊断......

    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及产业相关应用分析[五篇范例]

    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及产业相关应用分析 一、 物联网概述1、 物联网概念“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浪潮,目前国际上还没有形成一个关于“......

    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年度蓝皮书

    《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年度蓝皮书(2010)》: 何谓物联网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 作者: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年度蓝皮书( 2010 )》由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