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2感动山西十大人物简介
2012感动山西十大人物简介
经过公众投票、专家评议,2012“感动山西”十大人物在太原隆重揭晓。神九山西籍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和蛟龙号山西籍潜水员刘开周荣获2012“感动山西”特别奖。20年坚守染绿荒山的右玉农民余晓兰、钢板撑腰杆不下手术台的知名眼科专家高晓虹、28年扎根榆次大山的乡村教师范妹锁、6年捡瓶子只为献爱心的长治女大学生路珍、捐资助学14载的临汾市供电公司离休干部解黎明、为山西摘得首枚个人项目奥运金牌的蹦床运动员董栋、行走在地球两极的太原理工大学副教授窦银科、临汾市蒲县放弃高考“割皮救父”的17岁女孩王慧、顽强追梦的晋城阳城县残疾小伙刘谦、一身军装一诺千金的武警晋中支队干部牛何松被评为2012“感动山西”十大人物。
与此同时,吕梁离石爱心妈妈团队、大同雷锋车队和赵水林、石宝吉、党陆甜、马巍然、李天恩、上官军乐、杨艳荣荣获“感动山西”提名奖。
2012“感动山西”特别奖
神九山西籍航天员:景海鹏
2012年3月,景海鹏入选神舟九号任务飞行乘组。6月16日,他与另外两名宇航员——刘旺、刘洋一起乘坐神舟九号,顺利进入太空。
景海鹏来自运城,这是他第二次进入太空。2008年9月,他曾执行神舟七号载人飞行任务。神九山西籍航天员:刘旺
刘旺来自平遥,与景海鹏不同,他是第一次进入太空。从1998年1月正式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到2012年3月入选神舟九号任务飞行乘组,刘旺等待了14年。在此次任务中,刘旺成功使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完成对接实验。
“蛟龙”号山西籍潜水员:刘开周
2012年6月30日,中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3名潜航员的驾驶下,顺利下潜至马里亚纳海沟的海底,完成7000米级海试第6次试验,从而再次在世界载人深潜的榜首刻下中国人的名字。
在“蛟龙”号3位潜航英雄中,有一位是山西人,他就是刘开周——从太行南巅泽州县黑石岭村走出的英雄。
在“蛟龙”号上,刘开周主要监测与控制“蛟龙”号的大脑。该系统主要包括潜水器信息感知、导航、控制、综合信息显示和控制数据后处理,这是非常关键的核心技术,刘开周在这一领域,不断攀登着世界科学技术的高峰。
2012“感动山西”十大人物
一、余晓兰
她是右玉县杨千河乡南崔家窑村一位普通农民,今年45岁。然而,她却是全国有名的“十大绿化女状元”之一,并当选十八大代表。1989年秋,余晓兰随退伍的丈夫从云南来到右玉南崔家窑村。1992年,右玉县委、县政府发出鼓励农民治理开发“四荒”的号召,余晓兰拿出所有积蓄买了4000多亩荒坡和门前30多亩乱石河滩。20年时间,她使荒山变绿,还开起了生态绿化公司,带动村民纷纷走上了规模绿化治理道路。
二、高晓虹
她是山西省眼科医院视网膜二科主任,山西医科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我省著名眼科专家。自1985年山西医科大学毕业后,她近30年如一日地致力于眼科临床、科研与教学工作,主要从事专业为玻璃体视网膜病。早在20年前的一次体检中,高晓虹查出患了严重腰椎间盘突出,自此,她开始长年戴着“钢板”做手术。在她的带领下,视网膜二科多次被评为“省卫生厅先进集体”,省卫生厅和省妇女联合会曾授予“巾帼文明岗”。
三、范妹锁
他是晋中市榆次区东长凝寄宿制小学一名教师。28年来,他的生活中没有掌声、没有鲜花,只 有清贫、单调与孤寂。为改善孩子们的食宿,范妹锁利用课余和节假日时间,开垦了20多亩荒地,养起了猪。3年时间里,他用“做买卖”换来的钱为学生盖起了8间宿舍„„2012年9月,范妹锁被评为“全国十大教书育人楷模”。
四、路珍
她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新闻系,是著名的“校园拾荒者”。6年间,她坚持捡拾废弃饮料瓶,共向嫣然天使基金会捐款50笔,总额1000余元。路珍的善举引起了“嫣然天使”基金会发起人李亚鹏、王菲夫妇的注意,2012年5月9日,路珍应邀参加了该基金会成立6周年的慈善晚宴。
五、解黎明
她是临汾供电公司离休老干部,今年88岁。14年来,她坚持用养老金助学济困,从每年2000元涨到每年20000元。听起来,也许这不算多,可均摊到解黎明每月工资里,却是她收入的四成。她14年的捐款总额达到107500元。这一切,缘于这位88岁的老人12年前向党组织的庄严承诺:年年7月1日捐资助学,直到生命终止。2000年至今,解黎明获得各级各类奖励30多次,最高荣誉是来自中组部的“全国老干部先进个人”称号。
六、董栋
2012年8月3日伦敦奥运会现场,董栋摘得了蹦床世界冠军。这是此次奥运会上,我省健儿为祖国献上的第二枚金牌,也是第一枚个人项目金牌。至此,山西体育人终于实现了这个等待28年的梦想。2002年底,董栋进入山西省蹦床专业队训练,2004年底进入国家队代训,2005年6月正式入选国家队。董栋头回角逐国际大赛,便在2007年蹦床世界杯系列赛加拿大魁北克站一举赢得冠军,这是中国蹦床队男子个人项目第一次获得世界冠军,也是中国蹦床的历史性突破。
七、窦银科
他是太原理工大学电气与动力工程学院副教授,被誉为“山西南极科考第一人”。2004年10月25日—2006年3月28日,窦银科参加了新世纪中国规模最大的南极考察活动——中国第21次南极科学考察。时隔7年,他再次入选中国第28次南极科学考察队,2011年10月27日随队出征南极。2012年7月2日,窦银科随中国第五次北极科学考察队出发,顺利完成考察任务后回国。2012年8月26日,窦银科随雪龙船抵达北极北纬87度39分的海冰区,在海冰短期冰站上成功安装了4套自己研制的“海冰厚度及其漂移定位监测系统”,首次在极地通过卫星通讯的方式把监测数据传回太原。
八、王慧
她是临汾市蒲县黑龙关镇屯里村人,一场家庭的不幸将她推至公众面前。2012年5月27日下午,王慧的父亲王润平和母亲在家干活时,不慎引燃汽油导致爆炸,两人同时被烧。经诊断,王润平身体80%特重度烧伤,住进了重症监护室,王慧的母亲烧伤30%。这时,17岁的王慧正在学校准备高考,为让父亲康复,她选择放弃高考,把自己头顶处的头皮,植给父亲。
九、刘谦
他是个残疾青年,被誉为山西“霍金”。8岁时,刘谦被诊断出患有慢性肌无力症。1999年,16岁的刘谦在读中学时因病情严重发展到不能行走,辍学回家。音乐唤醒了他的人生,他不断参加市、县举办的各类歌手大赛。2007年,刘谦的父亲去世。为了撑起这个家,他办起工厂,还请残疾朋友到厂里工作。刘谦的事迹在家乡晋城广为流传,2009年,他获评晋城市“十大自强不息”楷模。
十、牛何松
他是长治市壶关县桥上乡后脑村人,生于1978年,2005年6月,任武警晋中市支队(旅级)政治部宣传科干事至今。入伍以来,牛何松共捐助失学儿童11名,分布在全国三省五市;22次参与搜爆排爆、森林灭火等战斗;18次参加义务献血等公益活动。2012年,牛何松坚持14年资助安徽一贫困女生园园,一直培养其到大学毕业的感人事迹在晋中传开,被人们称为 “最美兵哥哥”。2012年,牛何松荣获山西青年五四奖章、入围第四届“山西道德模范”。
2012“感动山西”提名奖:吕梁离石爱心妈妈团队、大同雷锋车队、赵水林、石宝吉、党陆甜、马巍然、李天恩、上官军乐、杨艳荣。
第二篇:2013感动山西十大人物及其事迹
袁晓超 2013感动山西十大人物及其事迹
山西省武术队队员、广州亚运会首金获得者
他自幼酷爱武术,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他获得武术比赛男子长拳金牌。在今年的广州亚运会长拳比赛中,他虽然带伤上阵,但仍然毫无意外地摘得“首金”,为中国代表团取得开门红!这也是山西省运动员第一次夺得大型综合性运动会首金。
李彦宏
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他是新晋商的代表。2009年,他向北大捐助一千万元,设立“李彦宏回报基金”,其中专设奖项,奖励山西籍北大学子。2010年11月17日,他以个人名义,向阳泉市政府捐款一千万元,用于支持阳泉城市智能化建设及升级,此举意味着,阳泉百姓可在市区公共场所,五年免费无线上网。
右玉县历任领导
这是一个群体,在塞北黄土高原书写了一部绿色传奇。右玉,这个曾经被外国人预言会变成沙漠的地方,经过18任县委书记60年的“绿色接力”,创造出今天让世界赞叹的塞上绿洲。
60年的艰苦创业,也孕育生成了“执政为民、尊重科学、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右玉精神。有数据为证,解放初期的右玉仅有残次林8000亩,森林覆盖率只有0.3%。而如今人工造林15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1%;近90%的沙化土地得到治理,右玉书记们带领10万人民创造的政绩,可谓卓著辉煌。
白静生
太原市交警支队迎泽一大队民警
他风雨无阻天天 “护学”,被誉为 “三晋第一哨”。11月23日,太原市教育局、太原市交警支队联合决定,将该市青年路小学护学岗命名为“白静生护学岗”。他说,“我只是做了一名交警应该做的事,老百姓却对我这么好,我这辈子值了。”
赵海生
中铁十七局集团五公司职工,义务修车志愿者
义务为群众修车26年,做了直肠癌手术后仍然 “痴心不改”继续义举。2006年和2009年,被太原市授予“十大学雷锋标兵”称号,2009年入选“全国好人榜”好人。
张业平
临汾“雷锋车队”发起人
2005年5月,张业平正式向公司申请成立雷锋车队,并被推选为车队队长,公开向社会作出承诺:学习雷锋事迹,弘扬雷锋精神,现役军人、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人员在市区免费乘坐,以一流的服务、一流的质量为乘客服务。
王元林
静乐县双路乡卫生院防疫员
37年间,王元林为全乡15个村的孩子接种疫苗20万人次,没有发生一起基础免疫传染病。王元林出门喜欢穿4个兜的中山装,兜里总装着几个64开大小的本,用来记录孩子们的接种情况。在他家里,这样的“小本本”有几十个。王元林每年要穿坏老伴亲手做的七八双布鞋。他说:“苦点累点不怕,就怕误了娃娃。”
张明
忻州五寨人,现居阳泉四矿矿区,志愿者
“5 12”汶川大地震后,张明先后两次赶赴灾区,修鞋补裤33天;2010年4月,张明自费赴王家岭煤矿事故现场,为救援人员缝补衣鞋;自费赴青海西宁,为玉树地震伤者及志愿者义务服务。
他还常年为阳泉矿工、军人、聋哑人学校、敬老院义务服务。
尹培珍
昔阳中学高三309班学生
2010年4月的一天,她在下学途中偶遇一双目失明,满身、满手黑污的老人。得知老人要到汽车站后,她紧紧拉起老人的手,将老人送往目的地。这一幕,正好被途经此处的一名网友用手机拍到。这组照片发到网上后,引起极大轰动,她也被誉为 “昔阳最美女中学生”。
张建国
临汾市尧都区东下庄村党支部书记
两年前,军转干部张建国,谢绝组织分配,选择自主择业,留在广州经营公司。然而难以舍弃的乡情,让他作出一个惊人的决定,返回临汾竞聘村官。两年过去了,穷乡僻壤变成了如今的“花果山”,而他上百万存款也搭进去了,有人说他傻,而更多的人被他感动,纷纷加盟。
第三篇:感动中国2010十大人物简介
钱伟长:国家利益重于一切的科学泰斗
事迹:
钱伟长(1912—2010),江苏无锡人,中国近代力学之父,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
钱伟长早年攻物理学,留学加拿大期间已经显露出非凡才华。28岁时,他的一篇论文已经让爱因斯坦大受震动,并迅速成为国际物理学的明星。
抗战结束后,钱伟长坚持回到祖国,在艰苦的条件下,拒绝美国科学界的诱惑,忠于祖国,坚持实现“科学救国”的抱负。为新中国开创了力学科学教育体系。他学贯中外,对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957年,钱伟长被错划为右派,受到不公正待遇,但是钱仍然没有放弃科研和对祖国的忠诚。1977年以后,他不辞辛劳,去祖国各地做了数百次讲座和报告,提倡科学和教育,宣传现代化,为富民强国出谋划策。1990年以后,他为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及和平统一祖国的大业奔走。有人说,钱伟长太全面了,他在科学、政治、教育每个领域取得的成就都是常人无法企及的。钱伟长说: “我没有专业,国家需要就是我的专业;我从不考虑自己的得与失,祖国和人民的忧就是我的忧,祖国和人民的乐就是我的乐。”他用六十多年的报国路诠释了自己一直坚持的专业:爱国。
颁奖词:从义理到物理,从固体到流体,顺逆交替,委屈不曲,荣辱数变,老而弥坚,这就是他人生的完美力学,无名无利无悔,有情有意有祖国.孙水林 孙东林:信义兄弟 事迹: 孙水林,男,1960年生。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泡桐镇人,建筑商。
孙东林,男,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泡桐镇人,孙水林弟弟。
2010年2月9日,腊月廿六。在北京做建筑工程的孙水林回到天津,原定与暂住在天津的家人和弟弟孙东林聚一天再回武汉,但他查看天气预报了解到,此后几天,天津至武汉沿线的高速公路,部分地区可能因雨雪封路。他决定赶在封路前,赶回武汉,给先期回汉的民工发放工钱。春节前发放工钱,是他对民工的承诺。
当晚,孙水林提取26万元现金,带着妻子和三个儿女出发了。次日凌晨,他驾车驶至南兰高速开封县陇海铁路桥段时,由于路面结冰,发生重大车祸,20多辆车连环追尾,孙水林一家五口全部遇难。
弟弟孙东林为了完成哥哥的遗愿,在大年三十前一天,来不及安慰年迈的父母,将工钱送到了农民工的手中。因为哥哥离世后,账单多已不在,孙东林让民工们凭着良心领工钱,大家说多少钱,就给多少钱。钱不够,孙东林就贴上了自己的6.6万元和母亲的1万元。就这样,在新年来临之前,60多名民工都如愿领到工钱,孙东林如释重负。“新年不欠旧年账,今生不欠来生债”。孙水林、孙东林兄弟20年坚守承诺,被人们赞为“信义兄弟”。2010年9月,孙水林、孙东林兄弟入选“中国好人榜”。
颁奖词:言忠信,行笃敬,古老相传的信条,演绎出现代传奇,他们为尊严承诺,为良心奔波,大地上一场悲情接力。雪夜里的好兄弟,只剩下孤独一个。雪落无声,但情义打在地上铿锵有力。才哇:玉树不会忘记的康巴铁汉 事迹:
才哇,男,青海省玉树州结古镇扎西达通村第三社社长。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住玉树州粮油公司的才哇在一阵山摇地动中懵了,回过神来以后他立即冲出了家门,开车赶往扎西达通村,他要去救自己的村民。在路上,他看着四处坍塌的房屋和被困的受伤群众,马上停下来投入到救人当中。“才哇,你们家的房屋全塌了,人被压了,你快去看看吧!”一名村干部带来的这一噩耗如晴天霹雳。然而,才哇继续在废墟里刨挖的双手却一直没有停歇下来......在紧张运送了近30多名受伤的各族群众后,他安排好下一步工作,急急忙忙赶回家去。可那个时候,呈现在他眼前的却是亲戚们帮助他料理亲人后事的场面,看着刚从废墟中挖出的3位亲人的遗体,撕心裂肺的巨大痛苦迅速穿透了才哇的身心。当他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救灾晚会上接受采访时,他最大的愿望依然是能以最快的速度回到玉树,回到他的村民身边。
颁奖词:对乡亲有最深的爱,所以才不眠不休,对生命有更深的理解,所以才不离不弃,铁打的汉子,是废墟上不倒的柱,不断地梁。他沉静的面孔,是高原上最悲壮的风景。
郭明义:郭明义 “雷锋传人” 事迹:
郭明义,男,1958年12月生,辽宁鞍山人,1982年复员到齐大山铁矿工作。1996年至今,任齐大山铁矿生产技术室采场公路管理员。
入党30年来,他时时处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每个工作岗位上都取得了突出的业绩。从1996年开始担任采场公路管理员以来,他每天都提前2个小时上班,15年中,累计献工15000多小时,相当于多干了五年的工作量。工友们称他是“郭菩萨”、“活雷锋”,矿业公司领导则称因郭明义使整个“矿山人”的精神得到了升华。
他20年献血6万毫升,是其自身血液的10倍多。2002年,郭明义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鞍山市第一批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2006年,郭明义成为鞍山市第一批遗体和眼角膜自愿捐献者。
1994年以来,他为希望工程、身边工友和灾区群众捐款12万元,先后资助了180多名特困生,而自己的家中却几乎一贫如洗。一家3口人至今还住在鞍山市千山区齐大山镇,一个80年代中期所建的、不到40平方米的单室里。
郭明义曾先后获部队学雷锋标兵、鞍钢劳动模范、鞍山市特等劳动模范、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中央企业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是鞍山市无偿献血形象代言人。
颁奖词:他总看别人,还需要什么;他总问自己,还能多做些什么。他舍出的每一枚硬币,每一滴血都滚烫火热。他越平凡,越发不凡,越简单,越彰显简单的伟大。
王伟:大荔军人 舟曲之子 事迹:
王伟,27岁,陕西省大荔县埝桥乡游斜村人,**甘肃总队甘南藏族自治州支队舟曲县中队副中队长。
2010年8月7日晚11时20分,雷电、暴雨笼罩着舟曲县城,27岁的王伟正在单位值班,不敢一个人住在家的妻子当晚睡在娘家。屋外的雨越下越大,王伟立即向中队领导汇报雨情,准备应对突发事件。**哨响起,73名**战士带上雨披和应急灯开始清点人数。**完毕不久,营房开始晃动......11时48分,王伟带领25名官兵冒雨冲入泥石流现场。天像裂开了口子,雨水砸在王伟脸上,周围一片漆黑,即使打开应急灯,能见度也不足5米。扶着倒塌的碎石,凭借着记忆与呼救声,王伟与救援队战士搜寻着生还者。没有任何工具,王伟和救援官兵徒手掀开瓦砾,他与战友营救20多个小时,让23条生命逃离了死神的威胁,而自己怀孕2个月的妻子和岳父母一家四口人却遇难,被浑浊的泥石流无情吞噬。
救灾的那几天,王伟总会习惯性地掏电话、看妻子的未接来电。“不知道她最后会说什么……”王伟拭去眼泪又说:“我现在就想多救人,多救出一个人,心里才能好受一些!”
颁奖词:大雨滂沱,冲毁了房屋淹没了哭喊。妻儿需要你的肩膀,而人民更需要你的脊梁。五百米的距离,这个战士没有回家。那个最黑暗的夜晚,他留给自己一个永远不能接起的电话,留给我们一种力量。
王万青:草原曼巴
1968年从上海第一医学院毕业后,自愿到条件极为艰苦的甘南州玛曲县工作,在贫穷落后的玛曲草原一呆就是42年,其间,他放弃了多次回上海的机会,凭着对玛曲人民、对藏族同胞的深厚感情,艰难地通过了生活关、语言关,毅然选择长期留守在高原。40多年来,他视藏乡为故乡,视牧民为亲人,克服重重困难,全心全意为牧民群众解除病痛,得到了广泛的尊敬和爱戴,书写了一段藏汉水乳交融的民族团结佳话。
王万青在阿万仓卫生院的20余年时间里,每年接诊病人3500余人次(当时阿万仓乡总人口3400余人),20年累计接诊7万余人,累计手术上万例,在当时医疗设备不足、乡卫生院基础设施极其简陋的条件下,他以精湛的医术,以一名医生高度的责任心成功救治了无数个生命垂危的患者。在任阿万仓乡卫生院院长的10年中,他建立了全乡3000余人的门诊病历,使全乡90%的牧民有了健康档案,为开展牧民发病情况分析和提高救治质量奠定了良好基础。调到玛曲县人民医院后,他开展的许多手术填补了玛曲高原外科手术的空白。
王万青高度重视高原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为此,他和藏族妻子凯嫪一起起早贪黑,逐一给当地牧民实施预防接种。他曾背着X光机、心电图机,骑马去冬窝子(冬季定居点)为牧民进行健康体检。1981年他一人独立完成了全乡布病普查任务,因阿万仓乡地域黄河上没有桥也无渡船,为了开展计划免疫,他曾经抓着马尾巴冒险来往黄河两岸。1985年阿万仓乡“四苗”接种率达到85%,成为当时玛曲县至甘南州计划免疫工作的先进典型。
现在他的家人子女全都生活、工作在这片土地上,可以说他把一生都奉献给了这片草原,奉献给了玛曲的卫生事业和这里的人民。如今虽然退休了,但他仍然坚持经常指导县医院的外科手术,并经常在家里给上门的藏族群众治病送药,群众亲切地称他为“草原曼巴(好医生)”。他的这种扎根玛曲高原,情系医疗卫生事业的无私奉献精神,在玛曲草原从80年代开始到今天被传为佳话。
颁奖辞:只身打马赴草原,他一路向西,千里万里,不再回头。
风雪行医路,情系汉藏缘。
四十载似水流年,磨不去他对理想的忠诚。
春风今又绿草原,门吧的故事还会有更年轻的版本。
王茂华 谭良才:烈焰之中筑大爱 事迹:
王茂华,男,1983年11月出生,宜春市袁州区慈化镇伯塘中学教师。谭良才,男,1966年4月出生,宜春市袁州区慈化镇冷水村村民,系王茂华的岳父。
3月21日14:50许,宜春市袁州区慈化镇伯塘村一栋普通民房内,厅堂里有5名幼童在嬉戏,一个孩子打着了手中的打火机,灾难就这样突然到来。王茂华和谭良才得知火情之后,奋不顾身地数次冲进火海,成功救出5名孩子,而王茂华与其岳父谭良才却被严重烧伤。
王茂华烧伤面积达98%,经多方救治无效,于5月2日凌晨1时19分不幸去世,年仅27岁。谭良才烧伤面积达85%,目前处于良好的恢复调养期。
满怀无私无畏的爱,王茂华、谭良才这对普通婿丈在刹那间如化茧成蝶般绽放出了耀眼夺目的生命之光。
王茂华与岳父谭良才火海英勇救人的先进事迹感动全国,江西省人民政府,宜春市委、市政府分别作出向英雄表彰学习的决定,王茂华同志被授予革命烈士、五四青年奖章、优秀教师等光荣称号。
颁奖词:烈火是一场生死攸关的测试。生命是一场良知大爱的考验,你们用果敢应战,用牺牲做大!一对侠义翁婿,火海中三进三出,为人们讲述了生命是舍生忘死,人间挚爱!
何祥美:三栖尖兵
1999年12月入伍时,何祥美只是一个初中文化水平的农村青年。当兵第6年,南京军区抽调了一批训练尖子组成狙击手集训班,何祥美幸运入选。从此,开始了一个传奇的军旅生涯。在不到五年的时间里,何祥美已经让自己成为一名具备“三栖”作战能力的全能战士。三栖尖兵的美誉是艰苦的训练换来的。
刚进入狙击班,他就立志要成为狙击手中的王者,强迫自己去忍受炼狱一样的生活。
训练中,何祥美总是第一个端枪,最后一个放枪。狙击手不仅要懂得如何射击,还深入学习和掌握射击原理。凭着一股韧劲,他啃下《射击学》、《终极狙击手》等专业书籍;常年阅读《轻兵器》、《兵器知识》等杂志;整理笔记3万余字,绘制各种图表60多张,记录各种数据850组,打下扎实的射击理论基础。
狙击手因射程远,对射击环境格外敏感,稍有变化便要调整瞄准点,俗称“修风”。这也是狙击手达到“人枪合一”境界的必经之路。为迈过这道坎,何祥美把毫无规律可循的数千个射击参数,牢牢“烙”在脑海里,在实践中用心体味揣摩。如今,射程随你定、目标可大小,何祥美抬头一瞟,几秒钟内便能判定风向、风速,目测距离和高低角,得出正确的修正值。其结果多次与测量仪比对,误差接近于零。魔鬼般地训练,铸造出一个又一个神奇:何祥美精通狙击步枪、匕首枪、微型冲锋枪等8种轻武器射击,在200米距离上指哪打哪,发发命中要害;手枪速射,从拔枪、上膛到击发,仅需0.58秒……
过硬的本领使他被战友们封为“枪王”。关键时刻“枪王”显神威每逢重大活动,部队都要抽调最厉害的狙击手参与安保。这种任务,每次都落不下何祥美。
2006年以来,先后参加20多次汇报演示,被上海合作组织峰会、APEC会议等指定为安保人员、1号狙击手。
2007年11月,给军委徐才厚副主席汇报演示时,一发准确命中目标靶心,受到徐副主席的表扬和肯定,并单独接见和合影。被表彰为全军爱军精武标兵。荣立三等功2次。
当一名神枪手的目标实现后,何祥美又有了新的目标——成为“空中猎鹰”。他广泛涉猎和钻研相关知识,不舍昼夜。4个月的训练时间,何祥美成功处置10多次险情。凭借过硬的素质和技术,何祥美试飞某飞行器成功并当上教员。喜欢挑战的何祥美又给自己找到了新目标——潜水。潜海是一项高难度、高风险课目,稍有不慎,水压便会对人产生致命伤害。考核时,何祥美第一个跳入冰冷的海水。他1米1米慢慢地下潜,每下潜2米都会进行一段时间抗压。等他上岸时才发现,只有他一个人完成了10米海底下潜的训练任务。
业务精熟,不忘理论学习。刚到部队时,何祥美只有初中文化水平,但他见缝插针看书学习,所有的节假日都有效利用起来,经过3年艰苦努力,他通过全军法律专业自学考试的全部15门课程,拿到大专文凭。
从农家子弟到具备特种爆破、深海潜水、伞机降等30多种作战本领的军事尖子,从普通一兵到“全军爱军精武标兵”……南京军区战士何祥美,用青春、热血和忠诚,把自己的军旅生涯书写得既精彩又壮美。
颁奖辞:百折不挠,百炼成钢,能上九天,能下五洋。
执着手中枪,百步穿杨,胸怀报国志,发愤图强。
百战百胜,他是兵中之王。刘丽:“最美”洗脚妹 事迹:
刘丽,29岁,来自安徽颍上县的农村姑娘。
刘丽有五个兄弟姐妹,因家境贫寒,14岁那年,还在念初中就辍学了,她要外出打工,挣钱为弟弟妹妹交学费、贴补家用。她先后到湖北、江苏等地打工,做过服务员,当过保姆。2000年至今,刘丽一直在厦门一家足浴城当“洗脚妹”,月薪2000-3000元,曾被老家的人误会。然而,让身边所有人意想不到的是,为了“生计”打拼的刘丽,把辛辛苦苦攒下来的大部分积蓄都捐助给了那些贫困学生,她自己却仍然过着艰苦朴素的生活。据厦门同安区妇联透露,从2006年起,刘丽通过厦门市妇联在同安一些中小学校展开一对一资助,资助人数也从最初的7个至10个,到现在固定的37个。她把赚来的钱几乎都资助了贫困学生,还号召数百位好心人加入她的爱心团队。虽然有人说她“傻”,但更多人认为———她是中国最美的洗脚妹。
颁奖词:为什么是她?一个瘦弱的姑娘,一副疲惫的肩膀。是内心的善良,让她身上有圣洁的光芒。她剪去长发,在风雨里长成南国高大的木棉。红硕的花朵,不是叹息,是不灭的火炬。孙炎明:警界保尔
事迹:
孙炎明,男,1962年10月出生,浙江省东阳市看守所任监管**。
从警28年来,孙炎明同志立足本职,恪尽职守,教育挽救了一大批失足人员。2004年被查出患脑癌,6年来三次作手术,与死神擦肩而过。但是他始终保持快乐向上的心态,与病魔抗争,并坚持战斗在公安基层一线。
“只要我在岗一天,就要干好一天的工作,监所安全我才心安。”孙炎明说。9年来,孙炎明分管和协管的监室从未发生过任何安全事故。他分管的两个监室在所里保持着两个最好:在押人员秩序最好,教育改造效果最好。
2008年,孙炎明所在的看守所住进一位死刑犯,情绪暴躁,屡次闹事。孙炎明仔细问案情、看卷宗,主动要求将叶某调到自己负责管理的监室。经过一段时间的耐心工作,犯人平复下来,并认识到自己的罪行。被执行死刑的那天,犯人要求见孙炎明最后一面。他说:“孙管教,这些日子给你添麻烦了。谢谢你,你的恩情来生再报。”。
颁奖词:重犯监室年年平安,而自己的生命还要经历更多风险。他抖擞精神,让阳光驱散铁窗里的冰冷,他用微笑诠释着什么是工作,用坚强提示着什么是生活。人生都有同样的终点,他比我们有更多坦然。
感动中国特别奖:
八位在海底地震中牺牲的维和警察 这里他们不再是数字,而是一个个真实的人 海地中国维和人员 事迹:
北京时间1月13日5时53分,海地发生里氏7.3级强烈地震,首都太子港及全国大部分地区受灾情况严重。此次地震共造成近20万人丧生,其中包括8名中国维和人员遇难:
朱晓平,男,汉族,48岁,公安部装备财务局局长;
郭宝山,男,满族,60岁,公安部国际合作局副局长;
王树林,男,汉族,58岁,公安部装备财务局调研员;
李晓明,男,汉族,35岁,公安部国际合作局干部;
赵化宇,男,汉族,38岁,公安部警务保障局副处长,驻海地民事**队长;
李 钦,男,汉族,47岁,云南公安边防总队参谋长,驻海地维和**防暴队政委;
钟荐勤,男,汉族,35岁,云南公安边防总队宣传处干事,驻海地维和**防暴队宣传官;
和志虹,女,纳西族,35岁,云南公安边防总队昆明边防检查站教导员,驻海地维和**防暴队联络官。
据了解,此次地震震中位于海地首都太子港西部约15公里处,震源深度约为8公里。而中国第八支赴海地维和**防暴队的驻地就在太子港。
海地时间1月12日下午13时40分左右,朱晓平一行降落在海地首都太子港机场。他们一刻也没有休息,随即赶去中国维和**营地,看望维和队员。然后,又赶赴联海楼与联合国官员商谈。
16时53分,灾难降临。“维和英雄,浩气长存”。2010年1月19日,公安部政治部正式批准在海地地震中不幸遇难的8名中国维和**为烈士。1月20日上午9时,公安部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大礼堂为8位遇难维和人员举行共和国公安维和英烈遗体告别仪式。
K165次列车乘务组 事迹:
2010年8月19日15时15分,西安开往昆明的K165次旅客列车运行至宝成线德阳至广汉间,洪水致使石亭江大桥5、6号桥墩倒塌,7号桥墩倾斜,造成列车机后5-17位车辆脱线,1318名旅客的生命财产安全遭受严重威胁。危急时刻,K165次列车司机果断采取紧急制动措施,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列车停稳;K165次列车乘务组临危不乱,迅速组织旅客有序撤离,在15分钟内把所有旅客安全转移,随后列车15、16号车厢坠入江中。此次事故中,旅客和铁路职工无一人伤亡,创造了抢险救援的奇迹。
铁道部授予西安铁路局西安客运段K165次列车第二乘务组“抗洪抢险勇救旅客英雄列车”荣誉称号,给予记大功一次,同时授予火车头奖杯。
大桥在洪水中颤动不已,两节车厢悬吊在河面!车门已经变形!一列火车机后5-17位车厢里约700名乘客危在旦夕。在生死关头,民警、村干部、村民和铁路工作人员与死亡展开了争夺战。他们不顾随时可能倒塌的大桥,他们用石头砸、榔头敲,和列车工作人员一道,为乘客们打开了逃生之门,整个过程只用了短短20多分钟。中国志愿者
世博会,亚运会都有你们忙碌的身影。
第四篇:201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简介
201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简介及颁奖词
1.黄旭华:中国核潜艇之父
黄旭华,男,87岁,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颁奖辞
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三十载赫赫而无名,花甲年不弃使命。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推选理由
阎肃:试问大海碧波,何谓以身许国?青丝化作白发,依旧铁马冰河。磊落平生无限爱,尽付无言高歌!胡占凡:抛家舍业,隐姓埋名,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却把名利看的淡如水。黄旭华,以及许许多多像黄旭华这样的人,是中国知识分子中最优秀的一群。
孙伟:中华民族从没有像今天一样需要海洋,而在走向海洋的过程中,更需要一份走向海洋的刚强。
2.刘盛兰:高龄老人拾荒助学子
刘盛兰,男,91岁,山东省烟台市蚕庄镇柳杭村村民,“五保”老人。刘盛兰是位普通村民,年轻时在外打工,后来在一家企业作保管员。73岁的时候,老伴去世,他成了孤寡老人。为了让自己老了无力行动时,身边会有一个照顾他的人,他开始了助学。这是老人的初衷。但后来,他助学的规模远远的超出了自己的想像。颁奖辞
残年风烛,发出微弱的光,苍老的手,在人间写下大爱。病弱的身躯,高贵的心灵,他在九旬的高龄俯视生命。一叠叠汇款,是寄给我们的问卷,所有人都应该思考答案。
推选理由
陈雨露:走过古稀,走过耄耋,老人没有更多的言语,独以无声的行动,有力诠释着一个伟大民族对教育的深刻理解。
吴孟超:一位普通的老人,靠拾荒资助贫困学生,人届九旬仍不间断。正是这份爱心,这份执着,感动着身边的人。
3.陈俊贵:守墓老兵
陈俊贵,男,汉族,55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尼勒克县乔尔玛筑路解放军指战员烈士陵园管理员。1979年,陈俊贵随所在部队到新疆参加修筑天山深处杜库公路的大会战。1980年4月6日,部队被暴风雪围困在天山深处,面临断炊的危险。四名战士奉命带着最后的干粮出门求援,在风雪弥漫的生死关头,班长把最后一个馒头给了年龄最小的陈俊贵。
颁奖辞
只为风雪之夜一次生死相托,你守住誓言,为我们守住心灵的最后阵地,洒一碗酒,那碗里是岁月峥嵘;敬一个礼,那是士兵最真的情义。雪下了又融,草黄了又青,你种在山顶的松,岿然不动。
推选理由
李小林:“义薄云天”是对陈俊贵最好的评价, 他以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所尊崇的“义”。黄宏:一口干粮挽救了一条生命,一句嘱托守护了一生。守墓,守望的是战友情。向伟大的战友致敬!
4.段爱平:老百姓的贴心人
段爱平,女,57岁,山西长治市襄垣县王桥镇返底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1998年,段爱平嫁进了返底村。为改善生活,她借钱做起了焦炭生意,两年下来赚了几十万元。当时的返底村是个名副其实的穷村,村小学的教室是危房,孩子们没有教师上课。没上过学的段爱平决定出资为村里建一所新小学。
颁奖辞
山梁挡住了阳光,你用肩膀扛起乡亲的盼望,没有惊天动地,总是一点一滴。村庄在渐渐丰满,你的身体却慢慢柔弱。庄稼,总要把一切还给泥土。你贴工,贴钱,贴命,你还贴近百姓的心。
推选理由
于丹:很多中国乡村的变化,成就在基层村干部的手里,段爱平就是这样一位村干部,这个嫁过来的媳妇把自己当成了返底村的女儿,扛起了返底村的希望,她就是返底村的底气,她兜住了人心的底。
陆小华:村委会主任可能是中国最小的官,段爱平的当法,是把身家性命都捆一起为村民做事。她虽不识几个大字,胸中却有大义大理。
5.沈家父子:“油菜花父子”35年追梦路
沈克泉,男,享年74岁,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杨桥村村民。沈昌健,男,46岁,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杨桥村村民。1978年,养蜂人沈克泉在贵州山区发现了3株花期长,生长结构好的野生油菜,将其带回家乡播种,想为养蜂场提供新的蜜源。
颁奖辞
父亲留恋那油菜花开的芬芳,儿子就把他葬在不远的山上。三十年花开花谢,两代人春来秋往,一家人不分昼夜,守护最微弱的希望。一粒种子,蕴含着世代相传的梦想。
推选理由
刘姝威:沈家父子用行动让我们清晰地看到未来中国的农民、农业、农村是什么样的。
阿来:这一对前仆后继的农民父子,顽强地进行着堪称伟大的科学实践。他们接续和光大中国伟大农耕传统的壮举,足以感动中国。
6.格桑德吉:悬崖边上的护梦人
格桑德吉,女,西藏自治区墨脱县帮辛乡小学的一名教师。2000年,格桑德吉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毕业之后她并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选择留在大城市工作,而是毅然回到西藏。
颁奖辞
不想让乡亲的梦,跌落于悬崖,门巴的女儿执意要回到家乡。坚守在雪山、河流之间,把知识一点点注入一个个乡村。她用一颗心,脉动一群人的心,用一点光,点亮山间更多的灯火。
推选理由
杜玉波:培养学生是事业,关爱学生是本能。一切为了学生,这是老师永恒的追求,格桑德吉就是这样做的。彭长城:不是远大的抱负,只是广阔的胸襟;不是华丽的说辞,只是纯净的灵魂。她是无私的边疆少数民族教师。
王振耀:喜马拉雅山脚下的辛勤园丁,是她让西藏山区孩子们的求学梦照进现实。
7.胡佩兰:20年来坚持每周出诊6天的百岁仁医
胡佩兰,女,98岁,解放军3519职工医院和郑州市建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诊医生。1944年,胡佩兰毕业于河南大学医学部,70岁时才从郑州铁路中心医院的妇产科主任位上退休。退休后,她一直坚持坐诊。胡佩兰生活节俭,舍不得在自己身上多花一分钱。但她经常大方地给病人垫付医药费。她还拿出微薄的坐诊收入和退休金,捐建了50多个“希望书屋”。
颁奖辞
技不在高,而在德;术不在巧,而在仁。医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你是仁医,是济世良药。
推选理由
张会军:敬佩,我们只有敬佩。
陈彤:在医患关系如此紧张的今天,胡医生用医德弥合了医患间的裂隙,更难得是20年如一日的坚守。
8.姚厚芝:绝症母亲为孩子留学费 耗时3年绣出《清明上河图》
姚厚芝,女,38岁,重庆市巫溪县塘坊镇红土村村民。1999年,姚厚芝嫁给了王以朝,婚后一起赴山东煤矿打工。随着两个孩子的出生,姚厚芝专心在家带孩子,丈夫在煤矿挖煤。2006年,一场病魔突袭,彻底摧垮了这个家。《编辑qq1125940687》
颁奖辞
病压垮了身体,但不能摧毁母爱。草根母亲呕心沥血,为孩子缝补梦想,而深厚的爱,更铺就孩子精神的未来。你穿针引线,日夜不停,请上天给你多一些时间,让你把美好的愿望,织进这春天的图景。
推选理由
王晓晖:一个草根母亲当她有意留下自己一生稀缺的物质之时,这种贫贱不能移的坚韧,是她留给孩子们更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何东平:亲情战胜了绝症,母爱征服了困苦。这样的人间传奇,总是充满力量。这力量给人温暖,给人慰藉。
9.方俊明:迟到的荣誉 不悔的信念
方俊明,男,56岁,湖北省武汉市武昌人。1985年8月,28岁的方俊明为救一个假装落水的顽童,跃入河中,造成颈椎骨折,高位截瘫。直到2013年11月,方俊明终于获得了迟到28年的见义勇为荣誉称号。《编辑qq1125940687》
颁奖辞
纵身一跃,却被命运撞得头破血流。在轮椅上度过青春,但你却固执地相信善良,丝毫不悔。荣誉可以迟到,英雄终有归处。今天你不能起身,但我们知道,你早已站立在所有人面前。
推选理由
时文朝:推荐他,是因为他饱受委屈却无怨无悔;在当下“该不该扶摔倒的人”辩论潮中,推荐他,是对我们每个人内心的拷问。
余秋雨:推荐方俊明,不仅仅是表彰他,而且是表彰那些大地上天天在发生,却不被我们知道,甚至不被我们理解的高尚行为。
10.龚全珍:将军梦,守护情
龚全珍,女,90岁,现居江西莲花县琴亭镇金城社区。1957年8月,开国将军甘祖昌主动向组织上辞去新疆军区后勤部长职务,回家乡江西省莲花县坊楼乡沿背村务农,龚全珍相随而归。那一年,她34岁。颁奖辞
少年时寻见光,青年时遇见爱,暮年到来的时候,你的心依然辽阔。一生追随革命、爱情和信仰,辗转于战场、田野、课堂。跨越万水千山,脚步总是坚定,而爱越发宽广。人民的敬意,是你一生最美的勋章。
推选理由
陈小川:读她,我懂得了什么是理想主义,而理想主义者可以如何无私。读她,可以让今天的领导干部们净化一次灵魂。
童年:只有心中盛满人间的真情、头脑装满天下的道理,才能通达真理的意义。一位忠于爱情、深明大义的老人,让我们读懂了什么才是伟大的人生。【顺哥整理发布,版权所有,翻版必究】
第五篇:2011年感动山西十大人物
“感动山西”十大人物 一、十大人物名单
1、孟佩杰
孟佩杰带着母亲上大学(山西师范大学临汾学院学生)
出生于1991年的孟佩杰是临汾市隰县人,5岁时,孟佩杰的父亲因车祸去世,生母无奈将她送给刘芳英收养。不久之后,生母因病去世。从此,孟佩杰由养母刘芳英照顾。3年后刘芳英因病瘫痪,养父不堪生活压力离家出走,此后杳无音信。
从此,孟佩杰便担起了照料养母刘芳英的重任。2009年,孟佩杰被山西师范大学临汾学院录取,为了照顾养母,她决定“带着母亲上大学”。
从8岁开始,她日复一日照料养母,任劳任怨,不离不弃。2009年,孟佩杰被距离家乡百公里外的山西师范大学临汾学院录取,不放心养母的她,决定带着养母去上学。她用孝行推翻了那句妇孺皆知的民谚——“久病床前无孝子”。
2、毛丽
铁面无私女交警(大同市浑源县女交警)
毛丽是浑源县第一个上路指挥交通的女交警,她给自己定下的戒律是:铁面无私,公正执法。上岗不到半年,毛丽竟给县里几乎所有违规领导干部的车开了罚单,就连公安局的车也未能幸免,前来说情者无一例外吃了“闭门羹”。
2011年4月,毛丽拒为“特权车”开“绿灯”的做法在网上引发网友热议和追捧,被网友称为“恒山脚下最美女警”。
半年时间,给领导的公车开了138张罚单;面对一个特权人士的挑衅,她毅然罚款2600元、撕下16分;被人打过,被人骂过,她依然坚守自己的职责。在网上,网友追捧毛丽,称她是“恒山脚下最美女交警”。
3、胡丙申
替人还债39万元(原夏县乡镇企业局局长)
在担任夏县乡镇企业局局长的10年里,胡丙申为农民担保了69万多元贷款。2001年,胡丙申从局长岗位退下来后,债主纷纷找上门。原来,他当年担保的19户农民中,有11户因为各种原因没有把钱还上。胡丙申决定替这11户农民连本带利把钱还上。
卖对联、鞭炮,开理发店、小商店……在替人还债的10年里,胡丙申啥活都干。2010年,他终于还完了最后一笔债,共39万元。
当了10年运城市夏县乡镇企业局局长的“憨人”,在任期间,为农民担保了69万多元贷款。退休后,他和妻子卖对联、开饭店、办商店„„打工近10年替农民还了39万元的债。
4、张帆
张帆冰面上舍身救人(太原高速公路公司职工)
2011年2月4日,平陆黄河湿地旅游景区,一个女孩不慎掉入冰窟,正在景区游玩的张帆看到后,毫不犹豫地展开施救。为了接近落水者,张帆整个身子趴在满是天鹅粪的冰面上,手脚并用爬行近百米,接近落水者。
经过大约半个小时的施救,张帆终于把女孩从冰冷的湖水里救了上来。在景区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女孩被救上岸送往医院,张帆也几乎被冻僵。
经历生死的瞬间,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难以忘怀却又不愿回忆的过往。媒体称张帆为“80后青年的楷模”。在镜头之外,张帆还是习惯把救人说成:没有想法的自然反应,他说:“也许很多人都会做,只不过我在现场,我做了!”
5、李志敏
李志敏为乞丐人工呼吸(北京现代音乐研修学院学生)2011年11月15日,《时尚少女人工呼吸救乞丐》的新闻引起轰动。报道称,11月14日上午10时许,在北京市通州区贵友大厦门口,一名穿着军大衣的乞丐突然倒地,一名过路女子走上前去对其实施心肺复苏和人工呼吸。
在记者的跟踪报道中,来自山西忻州定襄县的女孩李志敏被证实是救人女子。李志敏回忆说:“当时我看到他脸色很不好,像是憋着一口气喘不上来,如果不救可能有危险。我怕他连急救车都等不来,加上我有点儿急救知识,于是就上前帮了一把。”
临近年关,网上一段43秒的视频受到了众多网友的追捧,它记录了一位年轻女孩街头抢救一名发病男乞丐的片段。在诸多媒体的争相报道和网友的称赞或质疑中,一个来自山西定襄的女孩李志敏出现在镜头前。对于街头救人,李志敏说:“我过去了,我没有袖手旁观。”
6、梁宝
带病为村民修路(石楼县薛家垣村支书)
2010年,正在村里工地上工作的梁宝突然吐血,被村民强行带去检查,结果是肺癌晚期。得知自己的病情后,梁宝向医生提出了一个请求:“村里正在修路,很多事其他人不清楚,我得先回去安顿安顿。”
拿着医院开的处方和药品,梁宝回到了工地上。在坚持工作了一个月之后,梁宝被汾阳医院下乡领导和队员“劫持”进了医院,梁宝的病情让所有关心他的人心碎不已。也许,人间真的有奇迹,被判定活不过3个月的梁宝,经过多次化疗,恶性肿瘤越来越小,病情逐渐稳定。
知道自己得绝症后,想的是先抓紧时间把村里的路修好,在化疗最难受的时候,心里惦记的却是村里的大棚还未通电。从石楼县灵泉镇薛家垣村走出来的支部书记梁宝说,得病后又受罪又给别人添麻烦,我就不想来医院,省出时间我还能给村里办点实事。
7、陈玉芳
收养57名孤残儿童(运城临猗临晋博达学校校长)1989年,陈玉芳在村里开办“代玉服装艺术学校”,她的故事被中央电视台报道后,辽宁一名14岁的孤残少年艾厚庭找到了她。
艾厚庭是小儿麻痹症患者,无法直立行走,只能靠胳膊支撑身体。看到这样一个行动不便的孩子千辛万苦来投奔自己,陈玉芳的心被刺痛了,收下了艾厚庭。
此后的22年间,陈玉芳又先后义务收养了57名孤残儿童,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校长妈妈”。每当有人问她为什么要这么做时,她总是那句话:“没啥理由,就是不想看娃太惶。”
在运城临猗博达学校,陈玉芳被称为“姨妈”,称呼她“姨妈”的孩子一共有15个,最小的8岁,最大的18岁,从1989年开始,陈玉芳陆续收养孤残、单亲家庭儿童56个。这些年来,她以厂养校、举家助学,身背百万元欠债却始终不言放弃,被称为“校长妈妈”。
8、韩长安
扶危济困的代表(山西潞宝集团董事长)“政府给我一碗水,我还社会一桶油。”这是韩长安始终坚持的信条。
非典期间向山西省人民医院、潞城市防治非典办公室等单位捐款;向郑州铁路局捐赠扶贫基金;为中国光彩事业“太行行”活动捐款……
15年来,韩长安乐善好施、扶危济困,捐物、捐款累计超过亿元,成为我省慈善事业的典型代表人物之一,并多次入选中国慈善榜。
从帮助乡亲们脱贫致富,到办长安慈善学校救助灾区学生,山西潞宝新能源集团董事长韩长安是一个“不本分”的企业家。青海玉树地震后,他第一时间将玉树县第一民族中学成建制整体搬迁到长安慈善学校。一年半的时间过去了,这1300多名师生在这里“吃得好,住得好,学习成绩也提高了不少”,韩长安也被学生们亲切地称为“韩爸爸”。
9、赵月芳
跋涉“猫路”的信使(壶关县邮政局鹅屋乡投递员)
一个人,一条扁担,两个邮袋。十几年如一日,赵月芳风雨无阻地跋涉在崇山峻岭间,以一 个普通邮递员的忠诚和奉献精神,将邮政服务延伸到一个个偏僻乡村,被当地老百姓称为“猫路上的信使”。
每天一大早,当听到熟悉而欢快的山歌时,鹅屋乡的父老乡亲就知道,他们共同的“亲人”赵月芳又踏上了“猫路”。不管风霜雨雪还是酷暑炎炎,赵月芳背着五六十斤重的邮包在 “猫路”上跋涉了16年。
在太行之巅的壶关东南,坐落着一座鹅屋山。山间峭壁之上,“挂”着一条十里长的羊肠小径——“猫路”。17年来,作为乡里唯一的邮递员,赵月芳一条扁担,四百多双布鞋,从“猫路”到山脊,从山巅到谷底,从青春到衰老,走了68万里路,相当于绕地球走了八圈。
10、张世平
社区里的“管家公”(太原市公安局铁北社区民警)
2003年,退居二线的张世平主动请缨,当起了社区“管家”。8年间,张世平把社区当成自己的家来“打理”。面对各种难题,他提出了“车辆管理是龙头、门口监控是阵地、夜间巡逻是核心”的社区防控策略;组建了铁北专业巡防队;培训义务宣传员;创办“张世平网上警务室”……
2011年6月,张世平被授予“全国十大我最喜爱的人民警察”称号,并被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公安部授予“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
当了14年兵,干了多年公安民警,2003年,退居二线的他主动请缨当起社区“管家”。7年间张世平把一个原本治安环境差、盗窃案件频发的社区,打造成刑事、治安案件连续7年零发案、零上访、零事故、零投诉的省级文明小区。张世平说:“咱就是老百姓,就是个普通民警,简单的事情做好那是本分!”
二、特别奖名单
谭晶 离石江阴中学江阴支教团队
三、提名奖名单
上官军乐、红丝带小学教职员工、茹文婧、董杰、梁晓霞、秦同和、郭珍珍、面具娃娃背后的网络爱心团
评委点评
山西省文明办副主任 赵东军:山西晚报和黄河电视台共同主办的2011“感动山西”十大人物评选,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作为省级媒体,你们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你们在引导全社会“崇德向善,见贤思齐”。
分析评出的十大感动人物,都是爱岗敬业、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孝敬老人的典型。宣传他们的事迹也是中宣部、中央文明办以及省市县都在做的工作。其实,爱心传递比爱心本身更有价值。这次评选,从最初的群众推荐到初评、终评,你们让更多的群众参与其中,实际上也是引导大家向先进人物、优秀典型学习的过程。为社会树立标杆,是我省成为综改试验区、建立转型跨越新山西的道德支撑、精神支撑。举办这样的活动,山西晚报与黄河电视台倡导了社会主旋律。
山西晚报社社长 张秀:我们国家发展到现阶段,一方面是经济的快速增长,一方面也积累了不少社会矛盾,所以才会出现“小悦悦”这样的个案。但是我们相信,整个社会的主旋律是向善的,社会是和谐的。作为山西的主流媒体,山西晚报有责任也有义务将积极向善的东西发扬光大,弘扬真善美,让更多的读者和我们一起向善行致敬,向美好靠近,推进全社会道德规范建设。
黄河电视台负责人 肖彦芳:“感动山西”十大人物评选活动是对我们媒体一年新闻宣传工作的梳理和提升,也是我们肩扛公益大旗,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良好道德风尚举办的精神品牌活动,这是一次发现感动的温暖旅程,也是一次传播感动的心灵洗礼,让我们一起 汇聚力量,延续感动。
山西北武当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 薛卫青:北武当山是北方道教的发源地,道教是土生土长的“扬善树正”宗教。我们山西德和集团旗下的北武当旅游公司宏扬“德容天下,和善路长”的企业宗旨。
我们再次协办此次活动,就是为了让感动山西的人越来越多,让被感动的人也越来越多,让山西每一寸土地上的人更多地践行真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