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由周恩来生父生母、养父母略窥其气质养成
由周恩来生父生母、养父母略窥其气质养成
1、周的父亲
周恩来的父亲——周贻能,在绍兴祖居里的画像上看是不苟言笑、有点严肃的。但人不可貌相,据说他“有着玩世不恭的特点。他一生没有什么成就,却是个开朗的人。不过,他对长期在中国实行的崩溃中的管理制度感到不满。”周恩来的父亲周贻能上过私塾,获得过清代教育制度的最高学位“国学生”,当过师爷,算是有学问的人。他给儿子取名颇为讲究。在家谱中,周贻能的长子属于“恩”字辈。恩者,爱也。来者,未来也。《论语》云:“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他就这样,给自己的孩子取名为恩来。
在祖居里的这副照片可以看出,他身着老式大袖衫,神态是淡然的,流露出些许世故。事实上,“这位父亲温文尔雅,与世无争。在几个更富有成就的兄弟面前,他便显得相形见绌了。他置生活的压力于不顾,对那微薄薪俸甘之如饴,以喝米酒和吟诵一本诗集来打发自己的日子。”从这里我觉得他大概不太会接触外来文化,因为他的生活是得过且过的。这与他的孩子形成了鲜明对比,周恩来待人待物是认真细致的。“一物不知,深以为耻!”这是周行走一生中一直奉行着的座右铭。但如果我们见到他们父子俩,很可能会被他们的神似吸引,他们都是那样温文尔雅、谦谦君子的作风。毫无疑问周的父亲自小在祖居里接受着传统文化的教育,因此他的这种风格必然真实自然。而周恩来外在不自觉的温文如玉表现,可能受到他父亲一定的影响,但最终还是为他关注社会的自觉意识服务的。
212、周的养母
在这里,我们还可以见到周恩来的养父母周贻淦和陈氏的照片。
周恩来父亲的嫡亲兄弟四人:周贻赓、周贻能(周恩来父亲)、周贻奎、周贻淦,按排行依次是四、七、八、十一,也就是说周贻淦是最小的叔父。周恩来出身于上层社会,但却过着非典型的上层社会生活。这一点,从他在绍兴老家被过继给叔父周贻淦可略窥见。在上层社会更遵守宗法制,因此过继无疑是一件大事。“因为贻淦病得很厉害,唯恐无嗣„„周的生父的愿望常常可以用来解释周氏大家庭这种集体生活的非凡表现,即保证他那日益衰弱的弟弟在家族牌位中的位置能通过男性后代继续传下去„„另一个动机是为了治好恩来叔父的病„„”事实上是即使过继后,周贻淦还是一病不起。这里突然的变故,来自封建大家庭的规章制度,是否有可能让一个孩子因而对其出身开始心生抵触呢?
但周恩来的这些家庭里的长辈们是一些既有修养学识又经历过艰难时世的绅士或者说 123[1」迪克·威尔逊.《周恩来传》〔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13.4:13.[2」迪克·威尔逊.《周恩来传》〔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13.4:13.3[3」迪克·威尔逊.《周恩来传》〔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13.4:15.君子。周很快开始受到思想上的引导。正如他的国家似乎在拼命让人们知道一个业已腐朽的政府对国家本身来说是多么沉重的灾难那样,周恩来的这些长辈们也在尽心竭力地让周知道一个弱国和病夫的尊严是多么不堪一击!我想正是他从小把心里转移到大事上来,在日常生活的不适也便渐渐忽视了。
但周恩来被收养后不久,养父就死了,又要交由守寡的养母安置。我们也许熟悉周恩来和蒋妈妈的关系,她是其养母陈氏为周恩来雇佣的乳母,可被视为一个无法忽视的使周恩来成长起来的人。就是身边的监护人更换的太过频繁,从刚开始小小的冲击,逐渐培养起他敏感的心态,再加上陈氏和蒋妈妈的严格约束引导,这种敏感逐渐又转化为敏锐的眼光。小小的年纪,在大街上看到辛苦生活的中国拉车夫费尽气力给车上衣冠净美的中国上流社会或洋人拉车,他就开始主动发出自己对这一截然不同的境遇的疑问。当蒋妈妈劝他好好读书进学以后也能坐车时,他却本能地回答:“不!我自己能走路。”他开始有独立的意识,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着,他不得不观察。
我们有时不得不承认,一个事物从内部瓦解,是不彻底的但确是直接有效的。周恩来的养母陈氏喜欢给周恩来讲故事,周作为一个小孩子自然愿意听。然而陈氏并非知书达理的大家,自身未受过教育,所以她讲的大多是那些抗暴起义的古代传说和故事。“在她的身边,听着这些故事,周受到这方面的影响,而这可能使他反抗家长专制的梦想得以正式形成。”
4另有一则说法:“周恩来的养母陈氏爱好古典文学,又会吟诗,尤其会讲故事。她教周恩来熟读了‘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和‘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等唐诗几十首„„陈氏更不许他轻易出去,整天把他关在屋里念书。空暇时,就教她背唐诗,给他讲故事,如《天雨花》、《再生缘》等。”周恩来亲口说道:“没有她的关心照顾,那我就不可能够在事业追求方面培养任何兴趣。”一个孩子如何培养起对革命事业的追求?我们自然会认为是在学校教育和社会现实的双重引导下,但陈氏对他的影响我认为是萌芽式的。如果没有这些,他激进的一面可能要形成的晚些。
53、周的乳母
另一方面,在周的性格发展过程中,对他走上革命道路无疑起到促进作用的是他的乳母,我们称之为蒋妈妈。作为一个贫苦人家的妇女,她对周的喜爱是无以复加的,如果说周恩来在绍兴祖居里以及江苏淮安家里尚还保留了上层社会的中国孩子的一些生活性情,那么蒋妈妈所讲的正是祖居外面的农民们过着的非人的境遇,则对周的性情起到了破坏式的重构。她作为一个最普通朴实的农村妇女,非常接地气地给周恩来讲述了各种行侠仗义之事,比如太平军起义、贪官污吏受到惩处等等。也许这些在更有见识的上层社会看来是庸俗的,但确是真实存在的,这使得周恩来在耳濡目染中很快决定站到上层社会的对立面。
45[3」迪克·威尔逊.《周恩来传》〔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13.4:16.[3」黄丽镛黄晨.《周恩来读古书实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9: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