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追忆信仰的力量-郑德荣5篇

时间:2019-05-13 03:25: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删追忆信仰的力量-郑德荣》,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删追忆信仰的力量-郑德荣》。

第一篇:删追忆信仰的力量-郑德荣

郑德荣先进事迹

2018年5月4日,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理论研讨会在京隆重召开。作为大会邀请的最年长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践行者,于5月3日会议召开前夕,93岁的郑德荣先生带着未能亲历这一盛会的遗憾,静静地走了……

作为全国著名中共党史学家、毛泽东思想研究专家,我国中共党史学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重要开拓者和奠基人,郑德荣先生毕生高擎党的旗帜,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坚持党和国家的需要就是自己的学术选择,把一生献给了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伟大事业和教育事业……他如同一面猎猎临风的旗帜,为新时代党史工作者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学界说,郑德荣同志的逝世是我国教育界和学术界的重大损失。

郑德荣先生逝世后,总书记表示了哀悼和慰问。中央有关领导、教育部、吉林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等,也都以不同形式表示了哀悼和慰问。“工作需要,就是我的志向”

1926年1月,郑德荣先生出生于吉林省延吉县一个邮局职员的家庭,自幼郑德荣就勤奋刻苦,爱好习作,背诵过《古--

究中共党史、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领域的内容奠定了坚实基础。

少年时的郑德荣先后在“奉天”和“新京”求学。在那个列强入侵、战乱四起的年代,郑德荣目睹了日本人的残暴统治,这让他体会到了亡国奴的耻辱和痛苦。1948年,还在读大学的郑德荣从国统区投奔到解放区,进入东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前身)二部短训班学习。在那里,他接触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接触到了共产党的理论。从此,郑德荣找到了人生奋斗的目标,看到了真理的光芒给这个民族带来的希望。

“党史研究是人们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自信’的需要,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需要,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需要。”郑德荣先生对自己倾注一生的党史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做出了如上诠释。

“工作需要,就是我的志向。做什么爱什么,干什么学什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个人利益服务国家利益。”从1952年留校任教,“郑德荣”这个名字就始终与中共党史研究相伴,直至他逝世。67年来,这位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

信仰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的优秀共产党员,从未因现实的复杂而放弃梦想,从未因理想的遥远而放弃追求,毕生“在马言马、懂马信马、传马护马”,真正做到了对马克思主义的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是党性原则与科学追求相结合的光辉典范,被誉为“红色理论家”。

作为一名党的理论家,数十年来,郑德荣先生的学术研究始终与党的意识形态建设密切相关,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紧密相连,与宣传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高度一致。从中国共产党建党60周年纪念活动开始,每逢中国共产党建立的重大纪念活动,每逢纪念毛泽东诞辰的重大纪念活动,以及有关邓小平、陈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大纪念活动,均著文参会,正面发声。

1981年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决议》提出全面否定文化大革命,很多人借此提出“全面否定毛泽东”。就在此时,郑德荣先生在东北师范大学成立了毛泽东思想研究所,旗帜鲜明地宣传毛泽东的功绩,并将毛泽东思想研究从语录式、口号式、个人崇拜式的宣传,进行体系化、系统化、理论化的梳理。

上世纪九十年代,有一次郑德荣先生参加一个学术会议在乘坐飞机时,碰到一位专门从事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学者向他请教:“现在研究毛泽东思想还有用吗?”这名工作者不是普通老百姓,是理论工作者,这让郑德荣先生意识到研究毛泽东思想时代价值的重要性,撰写了多篇文章和多部著作

回应这一问题。长沙,是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心。2009年,郑德荣先生去长沙开会。会上,一名学者说:“为什么十七大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概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而不包括毛泽东思想?”这是很多学者心中都有的困惑。郑德荣先生利用午休时间,炎炎烈日下,重新撰写了大会发言提纲,之后在会上着重阐述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传与时俱进的关系。”

学界的人大都知道郑德荣先生撰写的、国内研究毛泽东思想最早的一部专著《毛泽东思想史稿》,开创了毛泽东思想史科学体系的先河,修订本由中共中央办公厅为中央政治局委员配发。《毛泽东思想论纲》一书,在总的体例、原理结构上独具特色,是国内全面系统地阐述毛泽东思想体系的巨著之一。《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书,首次提出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奠基人、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的真谛在于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等独到见解。《延安时期与毛泽东思想》一书,科学地论证了延安时期在党的历史和毛泽东思想发展史上的重要历史地位,在“延安时期”的时限问题上具有独到见解。《毛泽东思想概论》一书,是最早一部创立了概论体系的著作,广为高校和中央党校所采用,多次被列为《光明日报》高校征购教材书目。《毛泽东思想新论》一书,在全面阐述毛泽东思想体系的同时,更加突出和体现毛泽东思想的当代价值与现实指导意义。《毛泽

东思想纵横观》一书透析毛泽东思想的高超智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横观》一书探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轨迹,《中共党史若干问题纵横观》一书再现中国革命与建设的艰辛历程。据统计,郑德荣先生撰写、主编的著作在国家图书馆藏有30余种,在美国国会图书馆、哈佛大学图书馆等均有藏书。

郑德荣先生高深的学术造诣、厚重的学术积淀,叩问不止的学术精神、创新不倦的研究态度,使他在中共党史学界具有很高的学术地位,得到了第一代党史研究专家胡乔木、胡绳、胡华等的充分肯定,与著名的党史学家逄先知、金冲及有深厚的学术情谊。从来不与人合照的逄先知先生每次开完会都是匆匆离开,但是遇到郑德荣先生,就会一直拉着他的手,亲切交谈,并合影留念。金冲及先生退休之后出版了一套《20世纪中国史纲》(四卷本),去湖南开会,特意把郑德荣先生请到他的宿舍,给郑先生一套,说“太沉了,我拿不动,就给你拿一套”。廖盖隆先生在为郑德荣先生的《国情·道路·现代化》一书作序时,身体已经非常不好了,但还是非常认真地阅读全书并亲笔写了序。

67年来,郑德荣先生始终坚守家国情怀,躬耕教书育人第一线,注重培育学生“德”“业”双馨,慈父般地关爱每名学生,默默地传承家风……

67年来,先后培养硕士生14人,博士生49人,其中已有多人成为教授、博士生导师和厅局级领导干部,成为工作中的骨干。曾作为全省唯一政治理论课教师代表出席全国会

议,受到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并合影留念。曾获国家教委主办的曾宪梓教育基金会教师奖二等奖一次,多次荣获吉林省优秀教师、长春市师德标兵等称号。立师德:才者德之资,德者才之帅

“才者德之资,德者才之帅”,这是郑德荣先生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一生中,郑先生无论是自己立身,还是为学生授业,都很看重德,认为德是第一位的,没有好的德行,再大的才也是没用的。

93年来,郑先生从来没有为自己庆祝过生日,家人和学生要为他庆祝生日,他也拒不接受。但每年的国庆节,他却非常看重。新中国的成立让郑先生感到自豪和光荣,每年十一,他都邀请在长春的学生和家人来家里聚会为祖国庆生。日常生活中,他将自己的“小家”与国家的“大家”深深地融合在了一起,“有国才有家”。家风严:“对学生比对我们好”

郑德荣先生著作等身,但在大家看来,他的德行在才之上。数十年来,郑先生注重从小事小节上约束自我,从一点一滴中完善自我,多积尺寸之善,筑牢师德之基。

几次,郑德荣先生婉拒学校给他更换住房。所住之处仍是学校上世纪80年代分配的老房子,不到70平方米,家里没什么像样的家具和电器,设计也极其简单。先生一生力行勤俭。他的衣服,也总是那几件,高档的衣服也有,但舍不得穿,压箱底儿了。

先生应邀做讲座,以他的学术地位,本可获得较高的酬劳,先生却说“这些不重要,我不要这个钱,可以把它给贫困的学生们。”他心里想的永远是教书育人、如何为国家和党做更多的贡献……

1955年,郑德荣先生因公到西安出差,想借此机会看一看大雁塔,就利用周日乘车前往,下车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这张4分钱的车票撕掉。他怕和其他的车票弄混了,报销出现问题。“不能占公家一分一毫的便宜”。

郑先生曾任学校副校长,但却从未给家人办过一件事,对待子女更是“不近人情”。

郑先生的二女儿想从当时的九台县医院调到位于长春的东北师大校医院工作。本是同级医院,时任东北师大副校长的郑德荣先生通过努力是可以做到的,但是他没办。

郑先生的三儿媳在一家企业单位做会计工作,期间考取了会计师资格证,当年在吉林省有这个资格证书的人不多。儿媳想调到东北师大来。知道郑先生的脾气秉性,事先没告知先生,郑先生知道后,建议学校“要避嫌,不要让她来”。最后,三儿媳也没来成。

为人父母者,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输在教育的起跑线上,郑先生大重孙子想去师资优良的东北师大附属幼儿园上学。郑先生说:“学校资源有限,我们不能抢占。”在他的坚决反对下,最后,也没入成师大幼儿园。

第二篇:学习郑德荣同志事迹心得:向郑德荣汲取信仰的力量

近日,中共中央发布关于追授郑德荣等7名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的决定,东北师范大学原副校长、荣誉教授、博士生导师郑德荣被追授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这个93岁的老人,一生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共党史、毛泽东思想、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关系研究工作,为国家为社会作出了卓越贡献,用生命书写了“在马言马、懂马信马、传马护马”,他的事迹和精神,始终激励着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学习他笃定信仰跟党走。郑德荣把他的一生都献给了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伟大事业,始终高举旗帜跟党走,对于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他从不含糊,从不放松,从不动摇。他90多岁时,仍坚持过组织生活,并早早到场,曾有人在他这里说情打招呼,被他“铁面”回绝。作为新时期党员干部,要像郑德荣一样,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做到真学真信、真懂真用、入脑入心,进一步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维护总书记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学习他务实创新真追求。他始终把事业和视学视为生命,90多岁高龄仍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把学术创新作为不懈追求,潜心探索、精益求精,多项研究成果填补学术空白,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郑德荣提出了很多新论断,他以高深的学术造诣、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卓越的学术成就,成为中共党史研究的一面旗帜。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总书记指出,要要根据党的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大力推进改革创新,用新的思路、举措、办法解决新的矛盾和问题,作为新时期党员干部,要昂扬奋斗,与时俱进,善作善为,让追求成为一种价值、一种境界,不断开拓党和人民事业新局面。

学习他无私奉献守初心。郑德荣无论工作多忙,也不管身体状态,他始终践行初心,做一名“红色理论的布道者”,从教67年来,他始终坚守在教学一线,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甘当人梯、淡泊名利,为党和国家的事业殚精竭虑、矢志不渝,贡献毕生精力。他不放弃任何一次传扬红色理论的机会,他讲学的足迹遍及半个中国,即使是基层单位邀请授课,他也从不拒绝,用行动作马克思信仰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的的“辛勤园丁”。作为新时期的党员干部,要见贤思齐,学习郑德荣无私奉献、践行初心的高贵品质,把个人融入时代、融入社会,以求真务实、埋头苦干的精神,锐意进取、改革创新,以实际行动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添砖加瓦。

第三篇:郑德荣先进事迹[模版]

学习郑德荣“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进事迹

专题组织生活会发言材料

通风区李春鹏

按照龙家堡矿党委的统一安排和部署,通风区党支部积极响应党中央关于向郑德荣“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学习的号召,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关于追授郑德荣等7名同志“全国优秀共产觉员”称号的决定》,《省委关于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向郑德荣同志学习的决定》,省委书记巴音朝鲁关于深入学习宣传郑德荣先进事迹的批示精神、在郑德荣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上的讲话、在追授郑德荣同志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颁授仪式上的讲话精神,《省委组织部关于认真组织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向郑德荣同志学习的通知》等重要文件精神。

我在学习了郑德荣“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以后,通过认真对照,查找了自身的不足。总结经验,找出差距,使我进一步提高思想理论水平和作业现场安全管理的能力。

一、问题清单

1、管理不够精细,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对通风区管理上,一是侧重于目标管理,制定各个阶段的目标,要求职工认真完成任务。二是侧重于制度管理,通过建立健全各项制度进行日常管理。三是侧重于考核管理,结合预定目标与制度进行综合评价和奖惩。三种管理模式都停留在宏观层面,缺乏精细管理举措。对重要岗位班组长管理严格,教育到位;但对职工管理存在疏漏,思想引导不到到位,关心不够。对业务管理不够精细,个别环节没有照顾到。今后将重点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

2、作风不够扎实,不忘初心方面有待加强。

我能够做到恪尽职守,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筑牢了反腐倡廉的思想防线,但是在领导作风和工作作风都存在一定问题:一是满足于干好通风区份内的工作,对我矿其他工作关注的少,二是对通风区职工管理较为严格,但是对职工思想教育不够到位,服务职工方面做的欠位。个别职工提出合理要求,未能仔细研究,酌情予以照顾。

二、整改措施

通过学习郑德荣事迹,我正视不足,改进缺点,全面提升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以下几点是我的整改措施:

1、加强学习,进一步提高创新能力。

首先要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认真研读党的基本理论,结合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不断增强创新观念。要认真学习各级领导文件精神,全面把握安全生产的重要意义,结合岗位工作的实际,创新管理方式方法,提高创新能力。其次,要树立积极向干部职工虚心学习的观念,充分发扬民主,认真听取职工的意见,积极采纳合理化建议,发挥每个人员的聪明才智,群策群力进行管理创新,进一步增强自身的工作能力。此外,充分利用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媒体以及参观考察机会,认真学习兄弟单位在基建和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借鉴成功的做法,并因地制宜创新管理模式,切实提高管理与服务水平。

2、深入基层,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

注重深入现场管理,经常性地深入作业现场,发现问题,及时协调处理;要经常了解职工思想动态,加强思想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经常性地与职工交流,及时了解职工的生活工作需要,帮助解决实际难题;要带领班组长经常性地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做到未雨绸缪,以精心细致作风提高安全保障。要广泛收集干部职工队伍信息,及时向领导班子成员反映基层情况,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出合理化建议,当好参谋助手,为完成我矿共同任务尽心尽力。工作中坚持到位而不越位,与班子成员相互合作、相互信任、相互帮助,做到思想上合心,工作上合力,行动上合拍,遇事多沟通,多交流,维护经班子的战斗力和活力,当好上为领导分忧、下为职工服务的角色。

3、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力争创造一流成绩。

我要对通风区工作实行精细管理,提高质量水平,一方面要抓好职工的管理与教育,特别强调落实各工种的岗位责任,确保方针政策落实到位;另一方面要加强监督与检查,经常地开展检查评比活动,不断提升质量标准。

第四篇:郑德荣个人材料

郑德荣同志先进事迹学习材料

一、郑德荣简介

郑德荣,男,1926年2月生于吉林延吉县。东北师范大学毛泽东思想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中共党史学会常务理事、吉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兼)、中共党史学会名誉会长,曾任东北师大副校长等职。1991年获国家特殊津贴、省优秀教师、长春市劳模等称号,他主持的毛泽东思想研究所在全国高校147所社会科学研究机构评估中荣获首榜。80年代以来主持国家、省部级规划项目7项,获奖17项。撰写主编《毛泽东思想史稿》、《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30部,在《求是》、《中共党史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应邀为15个省市学界讲学、出席在美国举办的国际学术会议在大会演讲。

二、教学及学科建设成绩卓著

任教55年,始终坚持在教学科研第一线,曾长期为本科授课,1964年作为全省唯一政治理论课教师代表出席全国会议,受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合影。1978年全国首批招三年制研究生,1983年被教育部评为教授,1986年被评为博士生导师,系全国高校仅有的党史三个博士点之一的奠基人,至今共培养硕士生14人,博士生35人。他致力于教学改革,注重能力培养和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经常以新的科研成果,充实改革教学内容,以“培养独立科研能力贯穿指导博士生工作的始终”为题,发表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他还热衷于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每当课程改革的关键时刻,都能提出富有创见的重要意见。1979、1987年教育部召开的两次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会议都被指定大会报告或发言。一次是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编写党史教学大纲建立新的课程体系问题;一次是党史同革命史体系的区别与联系及其特点问题。发言稿被教育部推荐由中央党史研究室主办的《党史通讯》专栏发表,总政印发给教材编写组参用。他是教育部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教学大纲两名召集人、统稿人之一。并为教育部主编教材四部,其特点是层次多、档次高、发行量大。其中主编《中国共产党历史讲义》是改革开放后全国首本,被教育部推荐为全国文科通用教材,发行百余万册。《中国革命史教科书》是全国高师专用教材,《中国党史教程》是卫星广播教材,获省课程改革与教材建设优秀成果奖。多次获校优秀教学奖、先进工作者奖并获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两次,1993年获国家教委主办的曾宪梓教师奖(二等奖),先后荣获省优秀教师、省师德模范、长春市劳模及东北师大模范教师等称号。

三、科研成就突出

治学严谨,把握学术前沿,执着于探索创新,不断推出新成果。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社会发展、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关系等诸多领域进行了开创性研究。负责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3项、省2项。撰写、主编的著作在国家图书馆藏有三十种。1983年出版的《毛泽东思想史稿》开创毛泽东思想史科学体系的先河(修订本由中办为政治局委员配发),获教育部首届社科成果二等奖。1988年的《毛泽东思想概论》为全国首本,国家项目《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思想化》系国内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首部专著,提出系列独到见解和新观点,《国情·道路·现代化》、《二十世纪三次中国社会历史性巨变比较研究》、《毛泽东思想新论》及《郑德荣文存》(三卷)系近年的新著。在《求是》、《中共党史研究》等重要期刊发表《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卓越贡献》等160余篇论文(独撰、第一作者)。仅2001-2007年,就有专著3部、文存1部(三卷),在CSSCI及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8篇,其中国家级7篇。他的著述多属原创性,从宏观上把握学科体系,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其中有一批是改变学术界传统观点或填补空白,并提出创新见解。如共产国际与李立三“左”倾错误分歧的性质内容,经老一辈党史学家廖盖隆、胡华鉴定,认为对党史研究有建树。关于宁都会议的时间,经考证更改了《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的日期,此事被胡乔木确认(《胡乔木回忆毛泽东》),写入《中共党史大事年表》。此外还有共产国际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双效应、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形成的标志、改造与发展私有经济的两种不同政策、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新民主主义的关系、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比较研究等,并多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二十余项,历届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均获一等奖。他主持的毛泽东思想研究所在教育部对全国高校147个社科研究机构评估中荣获首榜。80年代以来,先后应邀为广东、浙江、陕西和北京等15个省市及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等十余院校以及教育部、总政和党校举办的教师讲习班讲学。

四、理论为现实服务业绩突出

多年来,积极承担并完满完成省委有关部门交给的任务,经常被约稿为地方报刊撰写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的文章,特别是纪念党诞生八十周年和宣传十六大精神,被指定为省委宣讲团成员,为各地各界宣讲十余场,“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高度赞誉”(省委宣传部致东北师大党委函)。2001年先后两次接受中央电视台新闻采访,在新闻联播、焦点访谈和实践三个代表加强党风建设栏目分别播报。多次接受省、市电视台、电台采访,积极贯彻了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党史“咨政育人”的要求。2003年省委宣传部专致东北师大党委函,认为他“为我省社科理论发展做出突出贡献”“他以自己学科的优势为政治服务、为社会服务、为我省理论工作做出很多实际工作,并得到了非常好的社会效益,为省委和社会所认可”。2005年省委宣传部领导在郑德荣教授从教55年大会上讲话,认为他是国内著名党史学家、省社科界领军人。

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1986年应邀出席美国举办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在大会演讲,台湾《传记文学》有报道,美国国会图书馆、哈佛大学图书馆均有藏书,1994年参加“吉林省学术代表团”赴俄罗斯与科学院远东分院做学术交流。90年代初,被英、美国际名人传记机构分别编入名人传。在国内《毛泽东思想研究》、《北京党史研究》、《高校理论战线》(封面)等专业学术刊物,均有专栏人物介绍。如今老骥伏枥,壮志不已,每年仍不断推出新成果,并以文入选,参加全国理论研讨会,多次做大会发言。2007年任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工程重大项目历史组评委,东北师大申报项目获通过。

总之,郑德荣同志一生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共党史、毛泽东思想、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关系研究工作,为国家、社会做出了卓越贡献。

第五篇:郑德荣先进事迹材料

窗体顶端

绽放真理的德性荣光

王丹彤 宋强 闫冬

“我的人生意义和价值是:科研成果启人心智、服务人民、资政育人。”

“我的治学理念是:理想、勤奋、毅力、进取,严谨求实、探索创新。”

——郑德荣

2018年5月3日,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全国著名中共党史学家、毛泽东思想研究专家,我国中共党史学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重要开拓者和奠基人,东北师范大学荣誉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北师范大学原副校长郑德荣同志因病逝世,享年92岁。

总书记对郑德荣同志的逝世表示了哀悼和慰问。中央有关领导、教育部、吉林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等,以不同形式表示了哀悼和慰问。

2018年5月5日,东北师范大学党委作出决定,在全校开展向郑德荣同志学习的活动,学习郑德荣同志坚定执着的信仰信念、探索创新的学术精神、甘于奉献的大爱情怀、永久奋斗的高尚品格。

忠诚·责任:矢志不渝的“红色理论家”

党史研究是人们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自信”的需要,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需要,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需要。几年前,郑德荣同志在接受《吉林日报》专访时,对自己倾注一生的党史研究的意义和价值,作出了如上阐释。

从1952年直至逝世,郑德荣同志一生致力于中共党史、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诸多领域的教学和研究。这位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的优秀共产党员,从未因现实的复杂而放弃梦想,从未因理想的遥远而放弃追求,毕生“在马言马、懂马信马、传马护马”,真正做到了对马克思主义的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是党性原则与科学追求相结合的光辉典范,被誉为“红色理论家”。

这位“红色理论家”的一生,始终高举旗帜跟党走,坚持党和国家的需要就是自己的学术选择。20世纪50年代,郑德荣同志出版第一部学术著作《中国共产党是怎样诞生的》;60年代,发表第一篇学术文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70年代,在全国首批招收三年制中共党史专业研究生;80年代,在全国首批招收中共党史专业博士生,并直面一些人对毛泽东思想的怀疑甚至否定,以卓越的政治胆识、巨大的理论勇气牵头成立了毛泽东思想研究所,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发展史的科学体系,回应质疑,正确引导社会思潮;90年代,与时俱进,科学思辨,深刻阐释了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年届九旬,信念弥坚,将研究方向拓展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连续发表了关于习近平的中国传统文化观、“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理论特征等内容的10余篇高水平论文。此外,从中国共产党建党60周年纪念活动开始,每逢建党重大纪念活动,从毛泽东诞辰100周年开始,每逢毛泽东诞辰重大纪念活动,以及有关邓小平、陈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大纪念活动,郑德荣同志均著文参会,正面发声。作为一名党的理论家,郑德荣同志的学术事业始终与党的意识形态建设密切相关,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紧密相连,与宣传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高度一致。这位“红色理论家”的一生,始终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牢记并践行党史专业“资政育人”的社会使命。用郑德荣同志的话说:“研究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特殊规律和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的丰富历史经验与沉痛教训,发挥‘资政育人’的社会功能,是我坚定不移地潜心研究的思想动力。”本着这一信念,他注重发挥专业特长,运用自己的学术思想和理论成就,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服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服务、为繁荣发展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服务。数十年来,郑德荣同志经常应邀为报刊撰文宣传和阐释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经验,多次被中宣部、中共党史研究室约请为专家评审组专家,多次应邀到全国各地为党史教师和党史工作者讲学。他以高深的学术造诣和深厚的理论功底为基础,为中共党史的研究、传播和党的宣传思想工作,贡献了重要的理论资源和精神财富。仅在2001年庆祝建党80周年活动中,已75岁高龄的郑德荣同志作为吉林省委理论宣讲团成员,不顾盛夏酷热,在长春、四平、通化等地作了12场宣讲报告,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热烈欢迎,还多次接受了中央电视台、新华社等新闻媒体的采访。由于郑德荣同志在理论宣传等社会活动中的突出表现和业绩,2003年,吉林省委宣传部特致函东北师范大学党委,对郑德荣同志为全省社科理论发展作出的特殊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和赞誉。

高山·景行:资深望重的“学术奠基者”

作为中共党史学科的一面旗帜,郑德荣教授视学术为生命,终生致力于本学科的建设发展,潜心探索,精益求精,是一位资深望重、高山仰止的学术开拓者和奠基人。

在长期的学术实践中,郑德荣教授构建了融精神、态度、方法于一体的独特的治学理念。纵观这一理念,首先,是“理想、勤奋、毅力、进取”的治学精神。理想,是要有崇高的志向、高尚的精神境界、宏伟的奋斗目标,有为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发展社会科学作贡献的雄心壮志,这是攀登科学高峰的精神动力;勤奋,是要奋发图强,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作用,这是实现理想的基本条件;毅力,是要不畏艰险、坚韧不拔、百折不挠、持之以恒,这是实现理想的基本保证;进取,是要永不满足、绝不停滞、戒骄戒躁、砥砺前行,这是不断实现理想的桥梁。其次,是“严谨求实、探索创新”的科学态度。严谨求实,是要扎扎实实、言之有理、论之有据、一丝不苟;探索创新,是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吸纳百家之长,总结新经验、提出新见解、拿出新成果。离开严谨求实,不称其为科学;没有探索创新,不称其为研究。再次,是“多读书、勤思考、常议论、勤写作”的研究方法。要多读书,提高读书的效率,也要重视实践;要勤思考,变死知识为活知识,为己所用;要常议论,撞击思维、拓宽视野、提升境界;要勤写作,把储备的知识进行理性升华,多出成果。

在长期的学术实践中,郑德荣教授对自己的治学理念始终如一地躬行践履,取得了丰厚斐然的学术成就。几十年来,他先后出版学术著作40余部,在《求是》《马克思主义研究》等高水平报刊发表学术论文260余篇,开拓了党史学科的研究领域,奠定了党史学科的理论基础,曾得到胡乔木、胡绳、胡华等著名党史学家的肯定,在海内外享有崇高的学术声望。

郑德荣教授出版的多部著作,填补了学术空白或影响深远。其中,《毛泽东思想史稿》一书,是国内研究毛泽东思想最早的一部专著,开创了毛泽东思想史科学体系的先河,修订本由中共中央办公厅为中央政治局委员配发。《毛泽东思想论纲》一书,在总的体例、原理结构上独具特色,是国内全面系统地阐述毛泽东思想体系的巨著之一。《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书,首次提出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奠基人、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的真谛在于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等独到见解。《延安时期与毛泽东思想》一书,科学地论证了延安时期在党的历史和毛泽东思想发展史上的重要历史地位。《毛泽东思想概论》一书,是最早一部创立了概论体系的著作,在“延安时期”的时限问题上具有独到见解,广为高校和中央党校所采用,多次被列为《光明日报》高校征购教材书目。《毛泽东思想新论》一书,在全面阐述毛泽东思想体系的同时,更加突出和体现毛泽东思想的当代价值与现实指导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基本问题研究》一书,视野开阔,体系完整,构架科学,观点鲜明。进入鲐背之年后,郑德荣教授凝聚毕生学术智慧和心血,出版了系统阐释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共党史若干问题的三部纵横观。其中,《毛泽东思想纵横观》透析毛泽东思想的高超智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横观》探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轨迹,《中共党史若干问题纵横观》再现中国革命与建设的艰辛历程。据统计,郑德荣教授撰写、主编的著作在国家图书馆藏有30余种,在美国国会图书馆、哈佛大学图书馆等均有藏书。

郑德荣教授主编的多部教材,被教育部推荐为全国高校文科通用教材。改革开放以来,每当课程改革的关键时期,郑德荣教授都能提出富有创建的重要意见。他曾担任教育部主持的《中国共产党历史教学大纲》《中国革命史教学大纲》编写组组长,是统编教学大纲的两名召集人之一,负责统稿、定稿。他曾受教育部委托,主编了4部重要教材。其中,《中国共产党历史讲义》是粉碎“四人帮”后推出的最早的中共党史教材,被教育部推荐为全国高校文科通用教材,再版五次,发行百余万册;《中国革命史》是全国高师院校专用教材;《中共党史教程》是教育部卫星广播教材;《国共政权十年对峙史》是国家教委“七五”文科教科书编选计划项目,由高等教育出版社面向全国征订的教材。2006年,已80岁高龄的郑德荣教授应邀担任了“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重大教材项目历史组评委。

郑德荣教授发表的多篇学术论文,匡正了传统学术观点,有些则开拓了新领域或提出了独到见解。他的学术论文大多发表于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主要是围绕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中国革命若干问题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与探讨。这些论文既有对中共党史和毛泽东思想的宏观研究,也有对若干具体问题的微观剖析,均具有理论性强、针对性强的特点,在许多问题上突破了学术界的传统观点,提出了新的看法和见解。

人师·经师:以身垂范的“大爱铸魂者”

“明师道、铸师魂、讲师德、怀师爱”,这是郑德荣教授为师的崇高风范与不懈追求。

从教六十七年来,郑德荣教授始终坚守在教学一线,立德树人、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甘为人梯,将自己的所思所想、所学所得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每个学生,培育出一批批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国尽职、为民造福的学生,无愧为葆有大爱情怀的严师典范、良师表率和人师楷模。

以大爱情怀,传学生理想信念之“道”。郑德荣教授常说:“才者德之资,德者才之帅”、“人必须以德为帅,学党史的博士生更要培养马克思主义的党性原则和道德情操,这是由中共党史的学科性质和特点所决定的。”因此,郑德荣教授高度重视“红色基因”的传承,把“德育为先”始终贯穿于博士生培养的全过程,引导他们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继承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增强为党的事业不懈奋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每届学生的第一堂课上,郑德荣教授不是急于讲授专业知识,而是进行寓意深刻、论说精辟、以理服人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求学生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在之后的教学中更加深入地加以推进;毕业前的最后一课,他还要再三叮嘱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爱岗敬业。尤其在学生思想上感到困惑和迷茫时,郑德荣教授总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感悟,为学生拨清迷雾,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方向和目标。

以大爱情怀,授学生科研能力之“业”。培养独立科研能力,一直是郑德荣教授指导博士生的重要目标。他认为,做科研并非一日之功,难以立竿见影,必须从学生入学之日起,就着眼于他们独立科研能力的培养,并将其寓于教学和科研活动的各个环节。为此,郑德荣教授针对在职学生和脱产学生在学习时间投入上的差异,因人施教,在教学方法、课程设置上匠心独具,照顾到每名学生的情况,把专业方向课分解成不同专题,平均每月精炼深刻地讲授一个专题,这样一个学年下来,就能汇集成一个系统的专业课程体系。同时,郑德荣教授实行“读书、思考、讨论、答疑、交流”的开放式教学模式,以讨论式授课和启发式教学为主,与学生进行充分的沟通交流,促使他们多思考、多提问,锻炼思维能力和多视角分析问题的能力。此外,郑德荣教授还要求学生通过博览文献、占有第一手资料以及掌握学术前沿动态等途径,完成好课前独立准备、课上独立思考、课后独立钻研的每个环节,并带动学生合作搞科研,对他们给予“手把手”式的科研实战指导。在提升学生科研能力的过程中,郑德荣教授要求他们必须牢记学术道德规范,切忌学术不端行为,注重培养良好的学术品质和学术操守。

在传道授业的同时,郑德荣教授时刻以一颗仁爱之心,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学生,用真情来滋润他们的心田。学生就读期间,他不仅关注他们的学业成长,也关心他们的日常生活,总是如慈父般的叮咛与嘱咐,点点滴滴,无微不至,常令学生感动不已。学生毕业后,郑德荣教授仍与他们保持密切的联系,既乐于分享学生事业有成、生活幸福的喜悦,也真诚帮助他们积极面对人生道路上的波折和起伏。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三十余载,郑德荣教授共培养了49名博士生,其中多人成为中共党史学科和毛泽东思想研究领域的教授、博士生导师,或成为其他领域领军人才。郑德荣教授常说,自己人生的最大欣慰和快乐,一是科研成果给人以启迪、服务于社会;二是学生的成长成才给他以鼓励,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由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院校教授组成的优秀教学成果鉴定委员会负责人、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彦奇教授,曾对郑德荣教授作出过如下考核鉴定:“……教学水平居于国内领先地位。该同志既教书,又育人;既能严格要求,又多方关怀学生的成长与进步;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事迹突出,效果卓著,堪称教师中的佼佼者。”这一评价,正是郑德荣教授既为“经师”更为“人师”的真实写照。

晚晴·勃发:老而弥坚的“孜孜进取者”

以60岁退出领导岗位为新的起点,培养博士,出版著作,发表文章;90岁之后仍然老骥伏枥,持续创新,将研究方向拓展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上来,承担了国家课题,发表了多篇高水平成果。在三十三年里,郑德荣教授以刚健有为、积极进取的为学状态,生动诠释了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可贵精神。

1986年,郑德荣教授从东北师范大学副校长的领导岗位退下来时,曾“规划”了自己的“未来”:培养10名博士生,出版10部专著。至逝世时,他早已超额完成了这些当年看似不可能的“规划”,培养博士生的数量是计划数的5倍,出版专著的数量是计划数的4倍,还发表了200余篇学术论文。平均计算,每年出版专著1部,培养博士2名,发表文章5篇。这些成果,已远远超出了其自身固有的价值,足堪后学楷模。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郑德荣教授在80至90岁的十年间,依然奋力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奋勇拼搏在学术的征程上。他坚持孜孜不倦地翻阅文献,浏览大量学术期刊,并保持着每年外出参加学术会议的习惯。所有学术会议郑德荣教授都是以文参会,且文章见解独到,对学术界新思想、新观点保持高度关注和批判吸收的态度。十年来,他著述的节奏不仅没有放缓,反而新见迭出、新作频现。期间,共承担国家项目3项,出版专著5部,发表论文70余篇。仅2011年,就发表文章14篇,这是一个中青年学者也望尘莫及的成果数量。纵使在住院期间,郑德荣教授仍在病榻上反复修改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理论研讨会的入选论文,临终前两天还在听取学生汇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心得体会,真正体现了一位老党员、老教授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党史学科的无比热爱、对高水平境界的执着追求。

为师为学六十七年来,郑德荣教授为我国中共党史的学科建设、吉林省社科理论发展、东北师范大学的教学改革和为基础教育服务,作出了突出贡献。他曾作为吉林省唯一政治理论课教师代表出席全国会议,受到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他带领东北师范大学中共党史博士点,成为全国高校最早的三个中共党史博士点之一;他主持的东北师范大学毛泽东思想研究所,在教育部对全国高校147个社科研究机构评估中位列榜首。郑德荣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荣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2次、三等奖1次,国家教委主办的曾宪梓教育基金会教师奖二等奖1次,被评为吉林省第二批省管专家,还多次荣获吉林省优秀共产党员、吉林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标兵、吉林省优秀教师、吉林省教育系统师德先进个人、长春市劳动模范、长春市师德标兵,以及东北师范大学优秀共产党员、模范教师、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乐以终身治学科研,悦以毕生授业解惑。郑德荣同志的一生,初心不改、矢志不渝,立时代之潮头、发思想之先声,用毕生的执着坚守和甘于奉献,将坚定信仰融入学术、将教书育人融入生活、将研究创新融入生命。郑德荣同志留下的宝贵理论财富和精神财富,将化作无比强大的动力,鼓舞和激励全体东师人,锐意进取、顽强拼搏,为推进学校“双一流”建设、建成世界一流师范大学而不懈奋斗、再创辉煌!

窗体底端

下载删追忆信仰的力量-郑德荣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删追忆信仰的力量-郑德荣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郑德荣个人对照检查材料(精选)

    个人对照检查材料 2018年 9 月 6日近日,组织带领我们学习了郑德荣,钟扬,许帅等7名同志的先进事迹,他们每个人身上所呈现的优秀品质以及他们超高的党的觉悟值得我们每一名党员学......

    郑德荣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郑德荣等7名同志先进事迹的心得体会 6月29日,党中央大力表彰宣传信念坚定、对党忠诚、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新时代典型,追授郑德荣、钟扬、李泉新、许帅、姜仕坤、张进、......

    学习郑德荣对照检查材料

    学习郑德荣同志专题组织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材料 日前,我们单位党支部开展了“向郑德荣同志学习”专题民主生活会。会议由支部书记主持。学习《中共中央关于追授郑德荣等7名同......

    学习郑德荣发言稿

    转作风,就得动真碰硬 “打铁还需自身硬”,习近平同志用质朴的话语说出了领导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同时,也对广大干部提出了般切的期待。能否把革命战争年代支撑着......

    学习郑德荣心得体会

    学习郑德荣等七名同志心得体会 通过参加单位集中学习,我认真学习了《中共中央关于追授郑德荣等7名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的决定》,内心深深被触动了,他们信念坚定、对......

    郑德荣同志先进事迹

    为信仰高举旗帜的“红色理论家” ——郑德荣同志先进事迹 郑德荣教授是东北师范大学原副校长、博士生导师。他是中国著名的中共党史专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重要开拓......

    学习郑德荣对照检查材料

    日前,我们单位党支部开展了“向郑德荣同志学习”专题民主生活会。会议由支部书记齐心主持。学习《中共中央关于追授郑德荣等7名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的决定》以后,心......

    学习郑德荣心得体会

    学习郑德荣事迹心得体会 这几天,我学习了郑德荣同志事迹,深深的被他的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不因现实复杂而放弃梦想,不因理想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