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寒旱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冻土工程创新

时间:2019-05-13 03:40: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科院寒旱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冻土工程创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科院寒旱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冻土工程创新》。

第一篇:中科院寒旱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冻土工程创新

中科院寒旱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冻土工程创新.txt不怕偷儿带工具,就怕偷儿懂科技!1品味生活,完善人性。存在就是机会,思考才能提高。人需要不断打碎自己,更应该重新组装自己。中科院寒旱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冻土工程创新

(一)案例内容

摘要:在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支持下,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直接参与了国家重大工程科技项目——青藏铁路工程建设冻土问题的科研攻关。多年来,冻土实验室在程国栋院士的带领下,坚持不懈地进行科技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利用各种模式调整人才结构,不仅培养出优秀的中青年领军人才和学术带头人,而且形成了一支具有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团结奉献精神的能吃苦、能打硬仗的高水平科技队伍。

2009年1月9日的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以下简称中科院寒旱所)里喜气洋洋,在当天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中科院寒旱所作为主要单位参与完成的“青藏铁路工程”和“多年冻土青藏公路建设和养护技术”分别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和一等奖。两项成果保障了青藏铁路和公路的良好运行,也打破了国外某些专家“按人类现有的科技水平,要让铁路横穿昆仑山和唐古拉山,至少要在100年以后”的预言。这标志着我国的高原冻土研究技术已在世界同行中处于领先水平。

这些成绩的取得都归功于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多年来,他们坚持不懈地进行科技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一批优秀的中青年领军人才和学术带头人脱颖而出,形成了一支具有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团结奉献精神的能吃苦、能打硬仗的高水平科技队伍。

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介绍

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从事冻土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单位。实验室拥有优良的科研环境、先进的仪器设备、科学的管理制度和高素质的科研团队。它是我国冻土学研究及其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的中心,在国际冻土学术界占有重要地位。

在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支持下,实验室直接参与了国家重大工程科技项目——青藏铁路工程建设冻土问题的科研攻关。在青藏铁路和公路建设中,冻土一直是困扰工程建设的最大难题。为此,自1961年起,中科院就组织队伍对青藏公路沿线进行冻土调查与勘探,建立观测站进行长期观测,为冻土区工程设计提供了有关参数,也提出了冻土病害治理措施。

青藏铁路开工后,中科院高度重视青藏铁路冻土攻关课题。实验室研究人员借鉴了青藏公路、青藏输油管道、兰西拉光缆等大型工程的冻土施工经验,借鉴并吸收了俄罗斯、加拿大和北欧等国冻土研究的部分成果,在国际上首次创造性地提出了以调控热的传导、对流、辐射为理论基础的冷却路基、降低多年冻土温度的设计新思路,解决了青藏铁路冻土路基稳定性等世界难题。在施工中主要采取了以桥代路、片石通风路基等措施,使冻土攻关取得重大进展,青藏铁路的冻土研究基地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大的冻土研究基地。

科研团队结构和人才培养 1.科研创新团队的构成

该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在程国栋院士的带领下,已经建设成为学科梯队合理、学历和职称层次较高、研究方向明确、研究特色鲜明、研究成果突出、教学水平优良、管理制度健全的优秀科研团体。他们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授予“冻土与寒区工程创新群体”。实验室有固定创新人员40人,平均年龄38.8岁。有中科院院士1人,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百人计划”4人,博士生导师11人,在国际或国内学术组织任职的有37人次,担任国际或国内著名学术期刊主编或编委的有18人次,1人次获第七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按岗位性质分 研究人员 29 技术人员 10 管理人员 1

按职称分 正高级 14(包括院士1人)

副高级 10 中级 13 初级 3

按学位分 博士 25 硕士 3 学士 9 其他 3 流动创新人员情况如下:

实验室目前在博士后工作站或在学博士后、在学研究生81人。其中博士后19人,博士生37人,硕士生25人;客座研究人员28人。已出站博士后研究人员24人,毕业博士研究生165人,硕士研究生66人,其中有3人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1人获“全国优秀博士后”称号,多人获得中科院“院长特别奖”和“院长优秀奖”及刘永龄奖学金、彭荫刚奖学金等。

2.人才结构调整模式

对冰川冻土实验室的人才结构进行引导和调整,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在人才队伍相对稳定,后备力量基本保障,研究项目得到支持的情况下,重点提升研究人员的科研素质,培养能够领军攻坚的将才和具有开拓能力的学科带头人。

二是根据承接的国家“十五”计划研究项目,仅有冰川冻土专业的人才还不够,还需要培养学科交叉、边缘研究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

三是研究观念的转变以及“理论——数据(考察、观测、试验、实验)——计算”螺旋推进新的研究思路的形成,需要培养相关的技术人才来支撑研究手段与方法的变革以及综合集成研究的实施。

四是冰川冻土学科是一个很偏的学科,知道的人很少,了解的人更少。冰川冻土学科的延续与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广泛关注与支持。需要培养科普人才,对社会进行科普宣传,让人们了解冰川冻土学研究与我们生存环境的关系,了解其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3.人才培养方式

(1)设立小额基金,资助具有发展前景但缺乏其他经费支持的前瞻项目,起到雪中送炭、启动人才队伍的关键作用。“十五”期间冻土室从战略角度出发,将团队建设作为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来实施。为此,首先在青藏铁路项目中开展了试点,为肯藏铁路项目培养领军人物和攻坚团队。

人才基金项目专门支持了青藏铁路项目管理系统,采用了国际项目管理和知识管理的思想,建立了知识库,开展了团队内部知识共享、主题讲座,五项修炼学习与实践等活动。开展项目负责人与课题、专题负责人项目管理知识的学习,促使青年人才在做好自己课题的同时,成长为具有领军作战的团队领导人,同时也将青藏铁路项目队伍建成具有攻坚能力、适应现代管理的学习型团队。五项修炼在青藏铁路项目团队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项目团队精神风貌日益突出,团队自我超越意识增强。(2)以项目带动人才培养,以人才促进科学发展是整体提升研究队伍科研素质,强化团队攻坚意识,形成团队精神的良好途径。

“九五”期间的支持为马巍、吴青柏奠定了成为项目首席的基础,“十五”的支持使他们成为优秀的领军人物。他们领导的核心攻坚队伍,赢得了2001年~2002年度中国科学院重大创新贡献奖,2002年中国科学院、人事部的“先进集体”称号,2002年度中国科学院创新文化建设先进团队,2003年共青团甘肃省委“青年文明号”称号,2005年获全国“青年文明号”称号。

以项目带动人才培养,以人才促进学科发展的人才培养战略思路,创造了将帅人才,提升了研究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了具有发展潜力的学科带头人。培养的人才,成功地促成了新的学科点建设,加强了交叉学科的融合,形成了跨学科集成研究的创新点,开辟了冰川冻土学的新局面。

(3)有序推进,奠定冻土腾飞基础,重建雪冰复苏团队。“十五”期间按照先解决国家和学科急需人才,后安排学科发展人才的先急后缓指导思想,有序推进人才培养项目,特别加强对一般青年研究人员和博士生的研究能力的培养。“十五”前期重点支持国家急需的冻土以及集成研究人才队伍建设,“十五”后期着重组建冰川与积雪恢复的研究队伍。本着这一指导思想,人才项目前期为形成以程国栋院士为主管、以马巍、吴青柏研究员为首席技术专家的青藏铁路研究项目科学家小组奠定了基础,也促使张学富、王大雁、赵淑萍、吴子建、俞文兵等12位年轻学生成长为青藏铁路重大项目队伍的骨干成员。4.开放研究与国际合作

实验室自建立以来共批建了96个开放课题,其中所外课题占68%。实验室不仅与上海交通大学等20多个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了基础性合作研究;同时,与铁道部第一设计院以及与冻土和人工冻结相关的产业部门等20多个单位开展了应用基础研究,并与其中有些单位建立了良好的长久合作关系。此外,实验室先后与俄罗斯、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开展了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先后派出120多人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参观访问、合作研究,并先后邀请国外科学家50多人次来实验室开展合作研究或讲学。实验室先后有20多人次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学术会议上作特邀报告。通过“派出去,请进来”的交流方式,进一步加强了学术交流与合作,提高了实验室整体研究水平。

结语

冻土工程重点实验室本着“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管理机制,面向国家重大工程需求、面向国际冻土学科前沿,把探索冻土重要科学问题与解决国家重大需求相结合,制定实验室具体周密的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按照实验室自创的“青藏铁路科研模式”和“以我为主”的原则,吸引国内外同行专家,组织团队联合攻关,持续深入地开展系统性研究,出成果、出人才,为我国冻土科学研究事业作出新的贡献。仅2001~2004年问,本项目给铁道部门提交研究报告63份;发表论文251篇,其中SCI杂志收录48篇、EI杂志收录26篇、核心期刊收录180篇。批准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1项。青藏铁路项目组紧紧围绕青藏铁路建设中关键科学技术问题进行集成研究,不但为青藏铁路工程建设提供了有效的科技保障,对冻土地区工程建设与环境演化研究有极强指导意义,并且具有广泛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点评:冻土问题是青藏铁路、公路建设与良好运行的巨大障碍。中科院寒旱所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两项研究成果保障了青藏铁路和公路的良好运行,并标志着我国的高原冻土研究技术已在世界同行中处于领先水平。他们的成功得益于科技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该所利用各种模式调整人才结构,不仅培养出优秀的中青年领军人才和学术带头人,而且形成了一支具有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团结奉献精神的能吃苦、能打硬仗的高水平科技队伍。(撰稿人:高洁)

(二)知识点简介

1.团队的内涵。团队是一个由少数成员组成的小组,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一起努力的一群人,小组成员具备相辅相成的技术或技能,有共同的目标,有共同的评估和做事的方法,他们共同承担并分享最终的结果和责任。

2.创新团队的内涵。创新团队是指具有创新精神的团队,也就是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从而能取得做出创新性成果、有所建树的团队,而其核心则是创新造性思维。3.创新团队的组织架构。重点掌握核心层成员、支撑层成员、环境层成员在创新团队建设中的独特地位。从而清晰地将创新团队建设定位为一项系统工程。

4.优化创新团队建设的具体思路。首先要设立明确的创新目标,在指引团队建设的同时,亦为了解团队自身的不足提供必要的指导,并以此作为团队创新建设的切入点;其次要塑造或吸引创新性领军人物,以其强大的凝聚力作为组织创新发展的必备动力;再次要通过完善系统的组织架构,合理发挥系统中每一成员的自身优势;最后要优化创新团队的制度和文化环境,为创新团队建设提供良好的组织环境氛围及制度保障。

(三)案例思路 1.主要问题

青藏铁路成败的关键在路基,而路基成败的关键在冻土。只有有效地解决了冻土问题,才能助推青藏铁路的顺利建设和运行。2.主要原因

在青藏铁路和公路建设中,冻土一直是困扰工程建设的最大难题。为此,自1961年起中科院就组织队伍,对青藏公路沿线进行冻土调查与勘探,建立观测站进行长期观测,为冻土区工程设计提供了有关参数,也提出了冻土病害治理措施,但尚有难以解决的技术难题困扰青藏铁路施工。所以,摆在中科院寒旱所国家重点实验室面前的主要任务在于有效解决由于冻土而带来的路基建设难题。3.主要对策

中科院寒旱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在知识创新工程支持下,通过科技队伍建设和人才结构模式调整,培养出一支能打硬仗的高水平科技队伍,凸显了团队创新建设的重要意义。中科院寒旱所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团队在岗位性质、职称结构、学位布局等方面均表现出高端精英、中层骨干及初级团队有机整合的梯次发展状态。这使得该团队既有核心层领军人物,又有支撑层贯彻执行生力军,从而达到了团队结构的优化设计。中科院寒旱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在人才培养方式以及开放研究与国际合作方面,均表现出只有搭建一个合理且稳定的用人、育人平台,才能保证团队的持久生命力。

(四)分析提示 1.核心思想

中科院寒旱所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两项研究成果保障了青藏铁路和公路的良好运行,并标志着我国的高原冻土研究技术已在世界同行中处于领先水平。他们的成功得益于科技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表明了创新团队建设对攻克科技难关的重要意义。同时也为创新团队建设在理念、方法和手段上提供了必要的指导。2.问题结点(1)本案例的表面问题在于中科院寒旱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在解决冻土问题上的科技创新,而本质问题在于揭示该实验室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即领军人物及支撑层生力军培养方式创新在团队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2)人才结构模式的梯次布局为创新团队建设提供结构功能保障。

(3)在创新团队人才培养方式选择方面,应交流、借鉴、吸收有益于团队建设的先进经验。3.解决路径

(1)创新团队的领军人物具有引导、协调、监控系统创新功能的作用。因此要求具备战略素质能力:战略眼光、聚焦团队核心能力和利益,实现个人及团队创新能力的共同提升;科学家的素质能力:具有科研能力或权威影响力;应对外部变化的能力。(2)创新团队的每个环节都需要配置不同知识技能的人力资源;且其知识结构呈互补交叉型,以适应其集成创新之要求。创新团队成员的胜任力不仅体现在知识、技能、经验方面,而且体现在其工作风格、协作精神方面;同时,其胜任力高低事关创新团队系统创新绩效的提升,这体现了支撑层生力军培养在创新团队建设中的重要作用。(3)创新团队领军人物及支撑层生力军的培养凸显出人才结构模式的梯次布局所具有的结构功能作用,也对差异性人才培养方式的选择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创新团队人才培养方式选择方面,应坚持两条腿走路,在提高“国产”质量的同时,应交流、借鉴、吸收有益于团队建设的先进经验,从而形成年龄、职称、学历布局合理的团队结构。

(五)思考问题

1.结合背景案例,分析中科院寒旱所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团队优势。2.创新团队系统建设应关注的核心要素及原因。

3.假如你是某团队的领军人物,你将从哪些方面整合团队力量并说明原因?

第二篇:中科院有机所实验室安全注意事项

实验室安全注意事项

一.实验准备工作

1.实验态度。所有人员在实验过程中,应克服盲目自大的情绪,虚心接受他人合理的批评、意见和建议,使自己的实验操作不断趋于合理。对于不熟悉的危险操作应请教高年级同学之后再进行。

2.实验着装。进入实验室,必须穿戴必要的工作服和防护器具(防护口罩、防护手套、防护眼镜)。长发及松散衣服应妥善固定。不能穿凉鞋进行实验操作。二.基本实验操作

3.实验台。实验台前禁止放置溶剂桶和废液桶。称量完毕及时清理桌面。洗针头用缓冲瓶满应及时清空。

4.通风橱。通风橱内应保持整洁。禁止储存溶剂,试剂,大量原料、中间体及产物。通风橱玻璃窗平时尽量拉低。

5.溶剂通风橱。使用钠丝回流的溶剂时应有人看守,用前检查冷凝水是否开启。溶剂取用量合适,避免钠丝大量暴露于氮气气氛中。溶剂取用结束后将多余溶剂放回圆底瓶,氮气气流量调回正常流速。夏天使用乙醚时应用鱼泵冷凝,并应避免水汽在水管上凝结。乙醚用完后及时停止加热。

6.原料购买及存放。严禁在实验室大量储存溶剂。丁烷气一次购买不超过五瓶,不用时放在仪器室。所有溶剂、产物、原料均应储存于相应的柜中。

7.加热实验。一切加热实验均应时常监控,禁止长时间无人照看。油浴加热及抽烤瓶子时溶剂尽量远离,油禁止过满。坏掉的变压器及时标记。严禁使用电热套加热低沸点溶剂。回流及蒸馏时,应确保冷凝管水管无老化漏水。出水管应确保插入水槽下水孔中,以免水溢出。水不宜开得过大。回流实验保持尾气畅通。8.鱼泵的使用。当通风橱出水口坏掉或回流、蒸馏低沸点溶剂时,应使用鱼泵。使用过程中确保鱼泵工作正常并及时更换冰块;鱼泵水管不能靠近变压器;不在过夜实验中使用鱼泵。

9.碱金属的使用。制备钠钾合金时应备好沙子以防止意外,平时不用应置于安全柜中并上锁。干燥溶剂时每次补加钠钾合金不超过1 mL。溶剂瓶应置于无人做实验的通风橱,搅拌时应支撑牢固,同时周围禁止存放易燃物质。溶剂瓶过夜时应放置于安全柜中并上锁。10.有机金属试剂的使用。使用有机金属试剂(如丁基锂、叔丁基锂、甲基锂、烷基铝、烷基镁等)时,应佩戴手套和护目镜,同时确保针头针筒连接紧密。操作时实验台确保没有卫生纸和溶剂等易燃物质。有大量气体放出的实验应保持尾气畅通。称量LiAlH4时应使用烧杯;投料或淬灭时不可滴加太快。

11.叠氮及重氮的使用。叠氮或重氮化合物(尤其是叠氮钠)不能用铁勺称,也不能接触其它金属碎屑。

12.浓缩溶剂。浓缩大量溶剂时应及时更换冷肼。冷肼中挥发性或刺激性液体应及时倒入废液桶,以防止实验室内挥发。从液氮罐中取出冷肼前应先拔去橡胶管以防止液氧室温迅速气化导致冷肼爆炸。

13.手套箱废弃物处理。从手套箱中取出的废弃物,如滴管、称量瓶、过滤用的滴管等,应先放置在通风橱中一段时间;禁止立即倒入垃圾桶中,以免引燃垃圾桶中的易燃物。同理,含有敏感物质的废液禁止直接倒入废液桶中。三.作息安排

14.值班。严格执行实验室轮流值班制度。负责当日值班的人员必须注意实验室有无异常情况,对溶剂回流装置和加热实验应尤其注意。如有隐患,应立即提醒当事者并适当处理。

15.过夜。过夜实验(常温及 <80 oC的加热实验)应填写过夜单。严禁高于80 oC的加热反应及低沸点溶剂(乙醚、正戊烷、二氯甲烷等)的加热过夜反应。每日最后离室人员要负责水(冷凝水、饮水机、旋蒸加热)、电(油泵、通风橱、手套箱、离心机)、门、窗等的安全检查。

16.节假日。法定假日期间加热反应停止、电源插座拔掉。寒暑假的前一天打扫实验室卫生、处理溶剂通风橱的溶剂,并安排专人定期查看手套箱。处理废弃金属时,应去操场进行,保证多人同往以互相协助。四.火灾预防及应对

17.消防器材准备。实验室内的消防器材(沙桶及灭火器)应放置在显著位置,禁止擅自挪动。使用完后应放回。沙土应保持足量储备。

18.意外情况处理。万一着火,应冷静判断情况,在保持人身安全的前体下采取适当措施灭火。可根据不同情况,选用沙土或干粉灭火器灭火。如果下层楼发生火灾,迅速关掉加热实验及用电器,用湿毛巾(或湿口罩)捂住口鼻后有序撤离。

2014年9月

第三篇:内蒙古科技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装饰装修工程

内蒙古科技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装饰装修工程(设计)理念

内蒙古科技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装饰装修工程,我单位安排高素质专业设计人才,是具有强烈团体意识和合作精神的专业设计师的设计,我们的设计理念是让人感受到现代、绿色、环保、大方、时尚的风格。

首先,是实验室北楼的一层大厅,一层大厅墙面的风格主要是以柔和的米黄色系为主,墙面为[10镀锌槽钢主龙骨焊接,L50*5镀锌角钢骨架竖向@600,面层为1200*600带纹理高档玻化砖,在白色灯光的照射下,映衬整个大厅,而且便于打理。而LED背景墙采用L50*5镀锌角钢竖向@600,[10镀锌槽钢横向@600,面层为深棕色凹槽状花岗岩装饰。

大厅中央由四根正方体立柱组成,柱面干挂黄金洞石进行工艺性加工,而由四根立柱包围的地面和吊顶的拼接图案一致,大厅的吊顶采用仿铜不锈钢装饰,错落有致的仿铜不锈钢中夹杂着朦胧的白色光源,还有雅致的筒灯都能让人感受温暖与舒适,洁白的地砖,更能体现大厅的干净,整洁,不论是东面严肃朴实的信息墙,还是西面特色的元素墙,都为整个大厅平添了神秘色彩。

电梯前厅的装饰与大厅基本一致,墙面是1200*600带纹理高档玻化砖,简洁而美观,最具特点的是吊顶与地面大理石拼花装饰相互映衬,或明或暗体现了材料装饰自然美。一层两条走廊装饰风格不同,北面副楼走廊装饰与大厅装饰一样,西侧走廊墙面变为白色乳胶漆墙面,吊顶采用石膏板造型凹凸面,外刷白色乳胶漆,地面为白色的玻化砖,虽然整体为白色,但让人看上去简洁而不失内涵。

北楼二层,二层的装饰相比较于一层的装饰相对简约,二层大厅的吊顶采用多条不规则的圆弧构成,排布错落有致,看上去不会让人产生视觉疲劳,最有特点的是大厅用玻璃隔断分成三个部分,用做办公区域,既充分利用了资源,又不失美观,整个二层大厅和走廊的墙面为唯美的白色系,吊顶与地面也以白色为主,配上深红棕色的踢脚板和波打线,再加些绿色植物,环保中也透露出时尚的气息。二、三层的院士办公室装饰一样,办公区域墙面为简单的白色乳胶漆刮腻子,地面为红色的木地板,整体看上去显得庄重高贵,吊顶为跌级吊顶,两个方形透光软膜天花,四周围绕着彩色的灯带,休息室的墙面使用米色墙纸饰面,吊顶为简约型石膏板吊顶,但雅致的吊灯,还是芬芳的花卉,乳白色的衣柜都能让人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与舒适;校长室卫生间的洗漱台为TOTO产品,并且装饰了美观大方的弧形玻璃隔断。二、三层会议室的装饰基本一样,南面墙体丁香木饰面及高档布艺软包高档实木复合装饰线条,除了美观之外,更重要的是还有隔音的功能,而且非常环保,其余三面为环保墙纸饰面,特别是独特的椭圆形仿铜不锈钢吊顶,更体现了会议室的尊贵。

而研究室与办公室墙面均为白色乳胶漆饰面,吊顶为白色硅钙板,地面为白色玻化砖,整体设计简约、朴实,让人感觉明亮、大方。

四层贵宾室的装饰尊贵、大方,墙面是用西班牙米黄大理石干挂,南面的墙体设计了一副唯美的字画,充分体现了贵宾室的雅致,贵宾室的吊顶做法比较复杂,石膏板吊顶上还贴了一层高档银色深压级壁纸,四周为仿铜不锈钢饰面,而灯具为西班牙云石灯,加上彩色灯带,使房间内明亮而不刺眼。

四层报告厅的装饰比较复杂,墙面部分墙体采用铝制声学板,其作用是吸声降噪,控制混响,使声音更加均匀,而且美观。另一部分墙体干挂400*800仿古砖,颜色与铝制声学板的颜色基本一致,而背景墙采用的是水泥压力板基层,隔音效果极好,及石膏板面层粘贴和具有环保效果的高档兰色深压纹壁纸,此处是作为LED显示屏,地面铺装800×800白色微晶石地砖,而讲台处为18mm厚实红棕色木地板,突出了与众不同,而吊顶为2.5mm厚异形铝制声学板造型,灯具采用200*1200胶片灯,白天不亮灯时是室内精致的装饰品,夜晚点亮灯后效果更加亮丽,为了不显得单一,四周还安装了2.5'石英灯,效果柔和与温润,布光极准,色彩极艳,而窗帘选用的是遥控电动窗帘,既方便又省力。

北楼一层的卫生间与其他三层有所不同,新添加的浴室可以让工作人员在疲劳的时候舒缓一下疲惫,而洗手池的水龙头为自动感应龙头,除了方便之外还可节约用水,而且男卫生间的小便斗也是有感应装置,淋浴间内墙面贴的是白色高档装饰砖,除了具有防水功能之外,还会让人感觉干净、整洁。而外间的墙面为了美观,粘贴了几种不同的石材,洗手池的两边墙面干挂350*750高档双抛釉3D印花砖,镜前的墙面干挂黑金沙花岗岩板,一黑一白,或明或暗,还有洁白的地砖,最能体现典雅的气质。吊顶采用的是铝扣板吊顶,具有防潮功能。

而北楼的二、三、四层卫生间没有淋浴间,男女的卫生间墙面三面粘贴300*600高档装饰砖,女卫的西墙除了干挂350*750高档双抛釉3D印花砖,三个凹槽内粘接进口浅啡黑白根马赛克,下部为干挂黑金砂大理石,凹槽内加了多个彩色筒灯,在夜晚的时候,灯光显得不会单调;

而男卫生间的东面墙体上由三种石材组成最外圈为干挂350*750高档双抛釉3D印花砖,中部为粘接进口浅啡黑白根马赛克,还有干挂黑金砂大理石,卫生间大胆使用黑白色元素,显得简洁、明净,以绿色植物作点缀,可平添不少大自然气息。

第四篇:《光明日报》头版报道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事迹

《光明日报》头版报道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

室创新事迹

冬日,蓉城寒气逼人。走入城市西北角的西南交大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机车车辆滚动振动实验台却热气腾腾,轮轨摩擦声气势磅礴。模拟高铁真实运行环境,一项项测试数据由此完成。

该实验室成立25年来,在中国铁路的演进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从理论分析、试验验证到跟踪试验,每一种奔驰在高铁上的车型都要在这里测试、定型,这里也成为中国高铁技术研发及人才培养基地。

“这些都是我们敢于突破、创新的结果!”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的高铁等于西南交通大学!”西南交大校长徐飞这样介绍学校与高铁的关系。

在轨道交通大发展的背景下,西南交大的学科建设与其高度吻合,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适时站在了时代的浪尖上。20世纪90年代初,实验室在国内外率先提出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从此,实验室与中国铁路大事件朝夕相伴。实验室主任张卫华教授说:“铁路要发展,国家有需求,就有我们的舞台。”

“怎样才能安全?速度提升后,什么样的曲线参数既保证行车安全又保证乘坐舒适?实验室要靠研究回答这些问题。”中科院院士、西南交大首席教授翟婉明形象地解释实验室的作用。

在广深港高铁线路设计中,跨越珠江水域(狮子洋)究竟是采用桥梁、隧道还是桥隧结合的方式,设计单位选择了两个长隧道方案、两个桥隧结合方案。桥隧结合方案因地形原因设计的坡度将超过千分之三十甚至达到千分之四十。这样的大坡度时速300~350公里跑车行不行?翟婉明与他的学生们运用他所建立的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仿真模拟高速车在设计线上运行。

经分析,发现两个桥隧结合方案不能满足安全要求。哪个长隧道方案更优?通过对各种行车性能指标的仔细对比,他们最后推荐了最优的沙仔岛方案并被采纳。目前线路已开通运行近两年,实践证明了该选线的优越性。

“为设计部门提供了科学支撑,在工程中发挥了直接作用,我感到十分欣慰。”翟婉明说,从基础研究到应用,实验室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结合。

另一个例子是在福厦高铁的修建中,设计单位遇到了新问题。根据运输需要,这条铁路要建成客货混运的高铁。

“高铁上怎么能跑货车呢?”当时,争议之声不绝。2002年,中铁二院作项目可行性进行研究就遇到难题:客货混运的高铁曲线应该遵守什么样的设计参数?当时没有设计规范。

翟婉明研究组仿真分析了普通货车与高速客车以不同速度在各种不同半径曲线轨道上运行时的动态行为,最终找到了同时能够满足两者安全平稳性的曲线设计参数。国际上罕见的高铁客货混运规范由此开始研究并得以诞生。

张卫华说:“这些都是我们敢于突破、创新的结果!”

“这帮知识分子很拼命!”

中国的高铁运营里程已经超过1.1万公里。这些线路的设计、联调联试、线路的运营监测,无不闪现实验室师生的身影。

金学松教授已经59岁,但就在前两天,他出现在了沪蓉高铁线的实测现场,上铁轨、入机房、顶寒风、冒酷暑,一年三分之一甚至更多时间工作在野外。金学松说:“对新线路、新运用的状态、规律的测试,是不分季节、不分气候的。如果不抓住,就永远地失去了。”

2008年,中国第一条时速超350公里的京津线开通。那一年,金学松与学生们租住在廊坊的一个老乡家里,自己挖土坑作为厕所,从风沙飞舞的3月一直忙到酷暑的7月。当时,实验室师生几乎全部出动,20多个不同课题组团队奔忙在这条高铁线上。

国外的高铁运营数据向我们高度封锁,中国高铁运营有何规律,噪声、磨损如何,实验室高度关注。高铁运营中禁止干扰,为摸清轨道的磨损规律,师生们只能利用深夜高铁停运中间的两三个小时查线路。同样,探寻车辆的运行、磨损状况,师生们只能等机车晚上回库检修、打扫卫生等工作完成后才能上车测试,现场调查时间只有凌晨开始的短暂时间。

博士生张捷回忆,为测试京沪线的钢轨及车轮磨损规律,课题组晚上上轨道和机车测量,白天又坐汽车赶往下一站,从未睡个整觉,从北往南,足迹布满千里高铁线。

从京津线、武广线、到郑西线、京沪线、哈大线,副研究员肖新标始终跟随着中国高铁建设的脚步。为测噪声,他和团队搭建的测试架足足有4层楼高,从梯子上下来,无论谁都双脚发颤。在津秦线上做减震降噪实验,师生们冒着40℃的高温,连租用的面包车的司机都感叹:“这帮知识分子很拼命!”

肖新标和团队在京津线上第一次获取了我国高铁车外噪声频谱云图,在武广线上第一次完成了我国高铁的车内噪声云图。这些跟踪数据如今已经运用在新车的研发降噪和运营中。

为了跟踪测试这些噪声数据,肖新标原本准备好了博士论文,却因一直在测试线上,论文答辩从2009年推迟到了2013年。肖新标说,实验室师生每天加班是常态,实验台不

曾有空歇,上路测试从未断档。正是这些来自严谨实验、运营一线的无数数据,支撑起中国高铁十足的自主成色。

攻克关键技术,实现理论到实践的超越

现在的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方向涉及线路桥梁动力学、弓网关系、轮轨关系、强度疲劳、降噪控制等多方面。先后走出三位院士,产生了“沈氏理论”“翟-孙模型”“翟方法”等享誉中外的理论成果,还在国内第一个搭建完成载人高温超导磁悬浮环形实验线,用较短时间实现了轨道交通从理论到实践的超越。

“当初建立机车车辆滚动振动实验台,能参考的仅仅是国外的一张照片。”张卫华介绍,现在实验台的运行模拟速度超过了每小时600公里,可谓世界最高速度。实验台之变见证的是中国高铁由国家需求牵引、多机构联合攻关,从引进、消化到实现再创新的特色之路。

而今,实验室作为中国高铁走出去战略的重要支点,在隆隆向前的同时也带动相关力量的和谐共振。

众所周知,在高铁中,桥梁的比例很高,如京沪线的桥梁比例占线路总长的80.5%。因此,高铁桥梁动力性能设计是不可回避的重大课题。在研究350公里时速的高铁桥梁设计中,实验室与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北京交大、中南大学联合攻关。这一由翟婉明领衔的联合课题组,从2001年到2011年,十年磨一剑,最终成功建立了一套高速列车过桥动力学理论及模型。不管什么类型的桥梁,只要将参数输入模型,经计算机科学运算即可知道安不安全。该课题组先后完成的100多种桥梁车线桥动力性能仿真评估,为高铁及提速铁路桥梁建设工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动力学理论支撑的桥梁模型是否有效,原铁道部科技司搞了两次突然袭击:在实测前让课题组先把高速列车通过若干座桥梁的动力参数计算出来,将计算结果密封,待测试结果出来后拆封比对。

翟婉明先后经历了两次这样压力巨大的实际“考试”,都表明实测结果与仿真结果良好相符。

“从峨眉(西南交大老校区)土生土长到现在,我深爱着这个学校!”翟婉明曾这样深情表白。正是实验室科研人员这样质朴的家国情怀,催生这里成为中国高铁的人才摇篮。

博士生赵悦说:“这里的每位老师都是治学科研的榜样,我们有机会到高铁的设计、建设、测试现场,在实践中提升理论研究高度。”每年,从这里走出的百余名硕士生、博士生供不应求,他们很多都已经成长为中国高铁科研、设计、运营等方面的中坚力量。

翟婉明目前正关注高铁基础设施动态性演变及服役安全性研究,主持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为高铁长期运营安全提供保障。而张卫华则思考致力推动中国高铁的2.0版本,全

面提升高铁的设计、制造、施工、维护方面的水平。他们如同中国高铁,高速、稳健,勇往直前。

第五篇:开放课题申请指南 - 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开放课题申请指南

根据科技部对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要求,本实验室面向国内外开放。为使国内外同行专家、学者了解本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和内容,以便向本实验室申请课题,特制定开放课题申请指南。

一、课题申请范围

1、环境岩石力学:高应力、高温度、强渗透压、强动载荷、化学腐蚀等及其耦合节理岩体下的变形破坏机制与力学模型。

2、计算与智能岩石力学:

(1)断续介质力学数值分析方法;(2)THMC耦合模型的数值分析方法;(3)智能分析方法;(4)全局优化方法;(5)其他新的计算方法。

3、特殊土土力学:典型特殊土(冻土、膨胀土等)的结构性及分析方法。

4、灾害环境下重大工程的安全性:极复杂条件下大型地下工程、高陡边坡、滑坡等的安全分析、评估、检测、监测、预测、控制新方法。

二、选题原则

1、瞄准岩土力学前沿课题;

2、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中的关键岩土力学难题;

3、岩土力学的基础理论研究;

4、室内外试验的新方法、新手段等。

三、申请办法及审批手续

1、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要从事岩土力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在实验室发布的开放课题指南范围内,国内外具有博士学位或高级技术职称的科研工作者都可申请研究课题。课题周期为一至二年,资助强度为一至三万元。申请书经申请人所在单位领导签署意见,于每年的九月三十日前交本实验室。

2、基金课题面向国内外开放,国家重点实验室人员原则上也可以独立申请。

3、课题经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评审通过,实验室主任批准即生效。

4、实验室鼓励在基础性研究方面提出好的申请,并优先考虑充分利用实验室实验设备、条件,特别是跨学科交叉领域的课题申请。

5、必要时,可由实验室聘请客座专家,直接组织有发展前景的高水平的研究工作,这些研究工作应当是经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确认的学科前沿重大课题。

6、申请者按如下地址来信来电索取课题申请书,或从实验室网址下载:http://www.xiexiebang.com

下载中科院寒旱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冻土工程创新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科院寒旱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冻土工程创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