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盛永基关于在我国发展食用菌小微工厂化生产的可行性分析(精选5篇)

时间:2019-05-13 03:33: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盛永基关于在我国发展食用菌小微工厂化生产的可行性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盛永基关于在我国发展食用菌小微工厂化生产的可行性分析》。

第一篇:中盛永基关于在我国发展食用菌小微工厂化生产的可行性分析

中盛永基关于在我国发展食用菌小微工厂化生产的可行性分析

一、中盛永基研究单位概况

中盛永基国际生化技术研究中心是中盛永基(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专业从事新能源、生化发酵技术、食用菌工厂化和微工厂化生产工艺及相关节能和智能化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新技术企业。公司总部位于中国农业大学国际科技创业园。公司借鉴国际科技成果—孵化器的成功经验,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原则;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人才为根本,汇聚了一批国内外精英科研团队。中心在中国农业大学晋秀红博士的科学领导下,以清华大学王致勇教授为首的中盛永基科研团队近年来取得丰硕的科研成果,公司聚集的强大专家团队和多个外国领域专家,公司并以众多的海归科研精英,形成了同行业无与伦比的人才优势,使得中盛永基的各项应用技术一直遥遥领先于同行业之水平。

中盛永基国际生化技术研究中心全面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开发出食用菌微工厂、工厂化、智能化的生产种植新模式。对食用菌栽培技术首次实现了“四大突破”和“五大创新”,利用食用菌微工厂化生产食用菌,彻底颠覆传统种植模式;尤其是一举突破了香菇工厂化和微工厂化生产的许多难题,开发出透气菌包培菌、菌块出菇的新模式。针对小微企业的特点,先后开发出一系列相关生产设备,例日韩大工厂化生产设备价格昂贵,一般均在百万千万以上,而我中心结合我国国情,研发的全氧菌包培菌、菌块出菇的工厂化生产新技术新设备,乃世界首创,菌包装料菌块成型机成本低,速度块,每小时装菌包近1000包,干料重1吨以上,提高工效十倍以上。

中心拥有一大批专业的科研人员和高素质运营管理团队,拥有现代科研人员(含兼职)80多名,自动化编程工程师15名,机械设计工程师55名,市场运营团队120多人。拥有现代化的科研基地和种植实验基地,全国总占地面积近千亩,以实验基地为基础,在全国已建成食用菌微工厂上千家,所种植的系列珍品食用菌供不应求,并出口欧盟、北美、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

二、中盛永基对传统农户生产食用菌提出新的技术挑战

传统种菇首先得学会扩繁母种、原种、栽培种,这三级制种都需重复以上操作,母种需30多天,原种需30多天,栽培种30多天,然后再备料装袋、高温灭菌后再开始接种发菌栽培商品菇。走完以上过程到出菇就耗时半年之久,即便不制种扩种,以香菇为例,从直接购买栽培种到出菇也需6月之久,周期长、易感染杂菌,任一环节稍有不慎即会前功尽弃而失败,即便成功了1斤原料也难出1斤菇。因此,初次种植者大多不是以失败而告终就是效益低下,即便当今的工厂化种植,扩繁菌种及生产工艺仍然非常繁杂,同时,香菇工厂化生产在国际上还是难题,常规菇工厂化生产工艺及设备投资巨大,一般中小投资者只能望其项背,不敢问津。而我中心在清华大学生化专家王致勇教授、中国农业大学晋秀红博士,法国农业专家堤黑教授的领导参与下、在全体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对食用菌栽培技术首次实现了“四大发明突破”和“五大革新创新”,利用食用菌微工厂化生产食用菌,彻底颠覆传统种植模式,利用全氧式菌包培菌和菌块出菇生产新模式,发菌速度提高50%,中心提供原种或栽培种,也可从地方调配普通种改良训化而成为优良品种,让生产者从此不再进行母种原种栽培种的扩繁,不再烦琐地拌料装袋、常规菇类如平菇不再高压灭菌接种,通过机械化的配料装料发菌,无需笨重的劳动,比传统功效提高十倍以上。一切变得简单而高效,全部按傻瓜式操作,就像种植萝卜白菜一样简单,常规平菇品种从播种到出菇只需三十天便可轻松见效益!香菇也可在50-60天见菇(传统种香菇,不含扩种耗时,仅从接种栽培种开始到出菇至少需120-180天),省工省时省力省成本;现在,只需我中心培育的优质高产杂交活性菌种+傻瓜式技术操作+全智能化的设备=食用菌微工厂轻松搬回家; 1人管控100平米食用菌微工厂,年利相关可观!!

三、新技术优势为小微工厂化生产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四大发明突破,彻底颠覆食用菌传统种植模式

将使我国食用菌发展的现代化步入快速的动车时代

一是首次投破了食用菌微工厂化机械化栽培工艺技术障碍

大规模工厂化生产食用菌常规菇,在国内外已经较为成熟且普遍,经济效益较好,但投资巨大,一般家庭或中小投资者难以承受,利用小型机械和相关技术装备,采用微小普通民房或闲置厂房、或大棚进行立体化出菇管理,一平方米场地可叠架六至七层栽培,100平方米的综合利用面积可达500—600平方米,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空间利用率,并在有限的空间内,通过科学的人工模拟食用菌生长的自然环境,管理方便,省工省时省力,批量式小微型工厂化生产。家家可种植、户户可办厂,常年生产,四季栽培。由于采用了工厂化或微工厂化生产管理,改革传统的装袋生产为菌包培菌、菌块出菇的新工艺,利用机械化生产装包装料制菌砖出菇,省工省力并大幅提高产量,功效提高十倍以上,全部进行机械化生产,智能化管理,更提高了小微工厂化生产的经济效益。发展微工厂化或微工厂化式生产食用菌,是节约化经营、现代农业综合利用的有效途径,也是食用菌微工厂化或工厂化生产的主要内涵。

二是首次在国内创新全氧式菌包培菌和菌块出菇生产新模式

全氧式菌包培菌,一次装料接种根据菇类不同可连续采收鲜菇3-6个月;一年两次生产接种,全年受益。二是利用通气袋膜全氧通气培菌,菌丝生长快速旺盛,提高培菌速度50%以上,日本和韩国生产香菇平菇实行的是菌块通气袋装料模式发菌出菇,设备少则数百万,多则上千万,对我国广大的中小投资者来说是不合算的,我中心根据日本和韩国先进的生产食用菌生产技术,结合中国国情,研发了一整套全氧菌包培菌、菌块出菇式的工艺技术和设备,设备自动装料、菌块自动机械成型。全氧式菌包培菌和菌块出菇生产新模式的诞生,为食用菌大工厂化或小微工厂化生产提供了更有力的条件。

三是首次投破香菇工厂化或微工厂化栽培的世界性难题

在相关长的历史阶段,香菇工厂化生产或微工厂化生产一直存在诸多技术瓶劲问题,例如菌种扩繁、发菌周期长(如808品种从发菌到出菇需要150天以上),“干干湿湿”等特定的生长环境无法量化,这些因素不但影响着产量低下,而且很难进行工厂化生产的量化管理。我中心通过多年的潜心研究,终于一一攻克了相关的技术难点,并形成一整套香菇工厂化生产的数据链。首先将传统的椴木和袋料栽培方式改革成机械化生产全氧菌包培菌、菌砖出菇的新模式,通过机械自动装料成型,按照既定的数据化的时间、温度、湿度进行量化设置培菌和出菇,生产管理方便,比传统装袋和经验化管理出菇,提高工效10倍以上,产量提高50%以上。

四是首次突破了食用菌杂交组培活性干菌种的技术难题

本中心结合日本、法国等制种扩种技术,通过多年攻关杂交组培的“中盛5号”系列食用菌菌种,高产稳产,高抗病虫,高抗杂菌感染。该菌种性能优良,发菌快、成熟期短、产量高等优势。

通过这种高科技育种技术及我们多年对菌种的菌株甄别遴选,对筛选出的优良的高产、高抗病虫、高抗杂菌感染、高适应高中低温度的菌株进行耐高中低温训化后,再进行杂交组培而成,所以,中科5号系列香菇、平菇、双孢菇、鸡腿菇等杂交活性菌种栽培环境适应性强,基本上均可在5-33度范围内正常生长,生长管理粗犷,几乎在常规环境中进行栽培管理,更适合简易的床架式或箱式、菌包菌砖式立体多层栽培的工厂化或微工厂化生产。

五大技术创新为食用菌工厂化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必将全面掀起世界食用菌产业的革命和浩大的浪潮

一是杂交活性菌种的培养和常规菌种模拟太空环境改良的技术创新

有机更高产:要想提高产量,菌种是首选,没有好菌种,怎能出好菇?杂交活性菌种通过模拟太空环境改良技术的突破,同时,也更带来了选育杂交纯正高产菌种的创新,我中心培育的“中科5号”杂交活性菌种,如平菇、姬菇、香菇,双孢菇,鸡腿菇、金针菇等,不但有机稳产高产,而且生长成熟期比常规时间缩短30%。产量比常规品种均要提高50%以上,例如利用秸秆微工厂化栽培平菇,1斤秸秆可出3斤菇,产量是常规栽培的1-2倍。生长整齐规律,商品率提高25%以上。

耐候抗病强:这种新型活性菌种能够适应自然界高、中、低气温能力特别强,四季可栽培,抗病虫能力强,更适合简易的床架式或箱式立体多层栽培的微工厂化生产。

出菇快受益长:平菇从栽培到上市等食用菌最短期只需20-30天,一次种植,可连续采收70-80天5-6茬的鲜菇;香菇发菌传统仅发菌至出菇需120-150天,而中科5号香菇活性菌种从发菌到出菇仅需60-70天,一次种植可连续采收90-120天,出菇6-7茬,柄短粗且肉厚。而传统生产从制作母种开始到二级种(原种)、三级种(栽培种)到培育商品菇,需耗时半年之久,比传统方式缩短培养周期200%以上。

普通菌种改良:对客户使用的地方菌种进行模拟太空环境改良后,也可达到高产稳产的效果。对所有客户进行该技术的品种改良训化培训。

二是栽培原料以菌抑菌的免高温高压消毒的技术创新

传统生产平菇姬菇双孢菇金针菇等通过烦杂的装袋后还要通过高温高压消毒处理,如利用高压高温消毒,压力在1.5千帕下需保温保压8小时以上,即便如此,由于每次灭菌时装袋数量过多过紧,也难以消毒彻底;过去常压常温消毒也是在100度温度的条件下需要48-96小时,费工费时费力费能源,培加成本30%以上,无形增加许多成本消耗。

以菌制菌更环保:我中心独创的常规品种如平菇双孢菇等不用高温高压消毒处理栽培原料的方法,就是在生料栽培原料中直接添加相关高抗杂菌剂,在发酵料中加入适量的益生菌,使栽培原料在发酵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有益菌株将各种杂生菌消化吸收变为自身的营养源,从而达到消灭杂菌的目的,这种益生菌类又是菇类的基础营养源,香菇培养料加入该剂后,在90度温度下灭菌5-8小时即可(传统灭菌需三天),省工省时省成本。这一利用自然法则以菌制菌的灭菌技术的应用,将是食用菌种植业的又一场革命;无疑对改善生态环境和食用菌行列的健康发展将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是食用菌高产稳产营养能量科学补充的技术创新

配方更科学:传统栽培食用菌产量低,出菇慢,商品率低,一个更重要的因素,是栽培原料配方不合理,营养失衡,没有按照不同食用菌生长营养需求配方,氮、磷、钾、碳、氨比失衡,微量生长原素失衡,易致食用菌菌体、菌丝生长的营养不良,所以传统产量低下,而我中心专家根据长期的食用菌生长营养需求规律,采用计算机模拟生长营养需求,利用定量定义分析配比,秸秆粪便及其有机、无机肥料,本着一不多加二不少加的原则,精准定位,使食用菌稳产增产更为明显。

高效增产剂:尤其是我中心研发的食用菌增产剂引进法国、美、日韩等国高科技术,结合中国食用菌栽培环境的实际情况及食用菌出菇期的营养需求,通过科学配制而成,独有技术,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绝对生态有机,在出菇期只要往菇菌体上定时定量微喷,即可提高产量30-60%以上。

四是栽培工艺化繁为简的技术创新

栽培更简单:本中心直接供应栽培种,接产商不用母种原种栽培种的扩繁、生产平菇双孢菇姬菇等原料不用装袋,不用高温灭菌接种,直接将培养料发酵上架装箱装盒或用微型机械压块后接种栽培,管理简单,省工省时又省力,是传统工效的十倍。应用此技术方案可栽培如平菇、双孢菇、鸡腿菇、金针菇、蟹味菇、草菇、白灵菇、茶树菇、猴头菇、灵芝、白灵菇等各种珍稀食用菌。

技术易掌握:由于选用本中心优良的“中科5号”系列杂交新菌种,客户无需自已培养栽培用菌种,只需按照本公司成熟地模式化(傻瓜式)栽培管理流程进行食用菌栽培管理,就像农民在地里种萝卜白菜一样简单易学,在本公司培训一天即可掌握全套食用菌栽培技术和管理流程及相关设备的傻瓜式操作。

五是生产设备和环境设备的智能化节能化创新

食用菌工厂化或微工厂生产的技术关键,一是机械化生产菌包菌块,二是取决于人为的制造小环境小气候,如何更能有效科学的人工模拟食用菌生长的自然环境,让食用菌在微工厂内一年四季都能健康快速高产的生长,这也是食用菌微工厂的关键所在,其中温度、湿度、二氧碳浓度环境是决定食用菌生长的基本要素。

一是根据四季温度的不同选择生产不同品种的食用菌,来对应气候温度的变化,做到一年四季不断档生产各品种食用菌,例如夏天种植高温型平菇和香菇,冬天种植低温型的香菇或平菇、双孢菇鸡腿菇等等。

二是选择科学高效的自动化菌包菌砖生产设备,过去人工装袋生产香菇平菇等品种,费时费力,即便利用传统的装袋机生产菌袋,仍然装袋质量低,导致出菇产量质量差。我中心研发的自动化菌包装料机及菌块成型机将彻底解决上述难度,工效大幅度提高。

三是利用节能型专用空调器来调节气候温度,这样相对成本较高一些,但对于反季节栽培一些食用菌品种,可能售价反而更高,所以也不影响成本问题,最重要的是如何选择更节能的空调,才是我们食用菌四季正常生产的根本保障;

四是食用菌各个生长阶段对湿度和二氧化碳浓度要求均不一样,而且湿度科学合理的调控是决定食用菌产量的根本;

综上所述,中盛永基生化中心的工程技术人员在国内首次研发出高效自动全氧通气式菌包装料成型机、高效快捷,发菌速度提高50%;在环境温度控制方面,中盛永基生化中心研发的一个自然地温能及电煤能相结合使用的多能度高效空调(食用菌多能高效环境空调机),以自然能为主,以电能或燃煤能源为辅,能效比1:8.06,比电空调(能效比1:3.3)节电70-93%。同时研发的自动湿度环境调控机对食用菌生长效果非常明显和优越,特别适合于双孢菇鸡腿菇生长,完全自动化节能化设计,增产节能显著!

第二篇:微课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可行性分析

微课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可行性分析

摘要:微课是借助科技信息手段将所授内容做成简短精致的视频,利用时间短、直观形象性强、资源丰富等优点让学习者能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短时间内获取有趣学习动机的一种教育方式。微课在中小学教学中受到了师生们的一致好评,但是微课是否适应于在幼儿园的教育存在很大的争议。本文从微课的特点、幼儿思维和幼儿注意发展的特点以及幼儿教师心智特点等方面出发,对微课是否适用于幼儿园进行深入地分析,对其可行性进行了论证。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微课;幼儿教育;可行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已经遍布了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各行各业与计算机终端成功连接,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把我们引入到一个全新的“互联网+”时代。“互联网+”的出现和普及,对我们生活方式产生了全方位的,颠覆性的影响。以教育领域为例,“互联网+教育”的诞生改变了教育的传达方式,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方式在“互联网+”的冲击下应运而生,给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授课方式带来了极大的冲击。

一、微课的概念

微课是指时间相对较短的课程。微课程设置中,往往会将特定的内容录制成数分钟以内的视频播放或者声音解说,其实质上就是借助科技信息手段将所授内容做成简短精致的视频,利用时间短、直观形象性强、资源丰富等优点让学习者能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短时间内获取有趣学习动机的一种教育新方式。

二、微课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可行性分析

(一)微课直观性强、趣味性高,符合幼儿学习特点

微课是在“互联网+教育”时代背景下催生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相比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言,微课直观性更强,趣味性更高。因此,微课最初引进中小学课堂时受到了广大师生们的一致性好评。但是对于微课是否适合在幼儿园教育中广泛应用这一问题目前还存在很大的争议。有些学者认为幼儿园儿童学习以游戏为主,微课不适合用于幼儿园教育之中。也有学者认为微课具有直观性强、趣味性高等特点,能够很好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而且直观性又有助于儿童对知识的理解,适合在幼儿园教育之中应用。考虑到微课在中小学应用中受到很大欢迎,而且微课也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所以,微课在幼儿园教育中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二)微课与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的特点相吻合良好的教?W模式首先应该符合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思维作为个体心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体学习起到直接地制约作用。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对儿童认知经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儿童思维发展阶段总体上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四个阶段。幼儿园儿童思维发展处于具体运算阶段。相比感知运动阶段和前运算阶段而言,在具体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虽然得以进一步的提升,但是该阶段幼儿依然不能像成人一样借助抽象的符号来思考问题。这一阶段儿童对外界事物的理解和接受常常需要借助具体的形象来完成。微课把抽象的知识内容精心地制作成形象化的视频资料,增加了知识的直观形象性,减少了知识难度,在幼儿园教育之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三)微课与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特点相吻合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集中与指向,其渗透在各种认知活动过程之中,是个体完成认知任务必不可少的心理资源。个体欲顺利完成某种认知活动,必须向该认知任务分配合适的注意资源。如果用于加工该任务的注意资源受到限制,个体将难以顺利地完成认知任务。总之,只有当个体把注意集中指向认知活动,把有限的注意资源分配到该认知活动而忽略其他无关的认知活动时才能保证该认知活动的顺利进行。注意资源与个体的大脑发育水平直接相关,由于幼儿园儿童的大脑发育不成熟,学前儿童有意注意发展水平还较低,而且注意的稳定性很差,很难长时间的把有限的注意资源维持在某种活动上。这就要求幼儿园的课程教学时间不宜过长。而微课是把相关的内容精心地制作成简短的视频资料。微课的这一特点正好与幼儿注意特征相适应。所以,从儿童微课的简短性和幼儿园儿童思维的不稳定性角度来说,微课适合在幼儿园教育中运用。

(四)微课可以弥补教师的不足

能力的核心是智力,心理学家加德纳通过大量的研究发现,个体的智力是多元的,主要由言语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肢体运动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社交智能、自我反省智能和自然观察等八种智能组成,而且每种智能在不同个体身上所占的比例不同。每个个体的能力都是由上述几种智能按照不同比例组合而成的。因此,每个个体都具有优势智能和弱势智能,幼儿园教师也不例外。有些幼儿教师音乐智能占优势,对节奏很敏感,善于教幼儿唱歌,但他的肢体运动智能较差,不善于教幼儿跳舞。有些教师可能正好相反。总之,上述八种智能均很强势的个体很少,幼儿园教师中更是凤毛麟角。幼儿园教师存在某些智能的劣势是很正常的,但是因此影响到幼儿的学习就不正常了。可喜的是通过精心地设计微课,可以补充教师的劣势。比如幼儿园教师歌声不好,可以借助微课用音频播放。当幼儿园教师的舞姿不到位时,可以借助微课,用视频播放,这样也可以很好地提高幼儿相应的智能。所以说,把微课恰到好处地应用在幼儿园的教学之中,可以达到弥补教师缺点和不足,依然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陈浩.“互联网+教育”内涵及其与传统教育融合探究[N].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6(11):8-13.[2]张一川,钱扬义.国内外“微课”资源建设与应用进展[J].远程教育杂志,2013(06):26-33.[3]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4]建涛.刘建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微课应用研究[N].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6,32(11):81-84.[5]侯亚楠,柳国平,王强强.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学困生”转化策略[N].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3:26-28.作者简介:

陈娜,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宁夏银川市第五幼儿园月牙湖分园。

第三篇:传统音乐在我国音乐教育中的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

传统音乐在我国音乐教育中的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

【摘要】传统音乐是我国民族艺术文化的重要组成,是各族人民发展和创造的成果,在题材、曲调、风格上有着独特的民族性和丰富的艺术性。本文主要对现阶段关于传统音乐在音乐教育中的现状进行剖析,并结合笔者专业学习情况提出一定的看法。【关键词】传统音乐;音乐教育;现状;发展对策

传统音乐就是应用民族固有技法及固有风格、形式创作的,有着民族固有特征的音乐,不单单包括历史上出现、流传至今的音乐作品,同时也包括当代人以本民族固有形式所创作出的作品。但在当前音乐教育中,未能深入认识传统音乐的重要性,日益边缘化。如何改进和发展传统音乐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1.我国传统音乐的教育现状

现阶段,在我国的音乐教育体系中尚未形成有关传统音乐教育的思想体系。原因在于我国当前的音乐教育体系受西方音乐理论影响,一直以以欧洲音乐理论作为基础开展教育,从

[1]小学、初高中到大学,而未能重视传统音乐理论构建及普及。特别是在音乐专业学制上,仍采取欧洲音乐体系。在理论上,同时是效仿欧洲音乐体裁,在创作上仍以苏俄音乐理论为基础。有报道称,当前国内中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中,会不知不觉地向学生灌输西方音乐思想,比如:音名即C、D、E、F、G、A、B。如此使学生潜意识地认为音乐就是来自西方国家。

同时,传统音乐在传承方式和院校音乐教育不相符。传统音乐主要是通口传心授、一对一的传授,学习者不但在音乐理论、技能上要扎实,同时对传统音乐文化、人文的形成有厚实基础。但如今的音乐教育,不管是专业教育,还是启蒙、普及教育,都是以课堂教学方式进行的。此种方式的优点就是能让大量学习者系统、迅速地学习传统音乐理论、技巧,而不足就是易丧失艺术个性,而出现批量培养音乐人才。

此外,有调查表明,当前绝大多数学生在对待传统音乐上表现为淡漠。王建武在对中小[5]学生调查中,表示接触最多的是现代流行音乐,占到83.3%,西方古典音乐占到10.3%,而传统音乐仅仅占到6.3%。

2.在音乐教育中发展传统音乐的对策 2.1优化音乐教育内容

在现代高校音乐专业的教育中,应该把传统音乐置于重要位置,明确其作用和影响。要求在编辑音乐教材使,应增加典型传统音乐的知识,比如:民歌、戏曲、曲艺等内容,让学

[6]生在学习音乐中了解传统音乐,认识传统音乐文化。同时,要让学生清楚认识到传统音乐

[7]艺术创作源泉,让学生从内心对传统民族民族音乐感到自豪,以提高他们的传统音乐情感。基于此此种情感,就能够激发学生学习传统音乐的兴趣,为发展传统音乐教育奠定基础。在调整和优化音乐教学内容时,应积极推进传统音乐教材的编制工作,而这要求教育管理部门大力支持,但更为需要音乐教育者的努力。应对传统音乐教育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支持,理性

[8]地、深入地掌握其精髓,再以新观念向传统音乐发展持续注入新活力。2.2创新音乐教学方式

在网络信息技术发展的今天,教育数字化水平不断提高,多媒体、智能手机等媒体及新媒体的出现,大幅提升了教学信息的存储和传输能力,丰富了教学资源,拓展了师生互动交流渠道。在素质教育日益推进的今天,要想发展好传统音乐教育,就应重视和利用好现代教学技术方法,通过网络、多媒体搜集、整理教学资料,讲解纯正的传统民族音乐,做到抽象和具体结合。与此同时,要使音乐教育中的口语、乐谱方面的传播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基于此应用现代教学手段,构建多种媒体教育系统、共享教学资源,让师生能够通过各种媒体进行互动交流,为传统音乐教育活动给予方法支持,提高教学质量,推进传统音乐教育发展。

此外,在课堂教学外可定期邀请知名的传统音乐艺术家到校讲座。如果条件允许的可创建传统音乐研究小组,结合学生的年龄、学习规律、兴趣爱好等,编制适用的课程的教材,并定期开展传统音乐的调研、教学等工作。并将现有地方性民间音乐及有关研究成果引入到音乐教材中,如此不但对学生开展传统音乐教育,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有效保护和传承。2.3积极创建兴趣组织

院校应支持学生建立传统音乐兴趣类组织,譬如:吹打小组、戏曲小组、鼓乐小组、民歌小组等,同时要增设和地方传统音乐有关的技术课程,聘请民间音乐艺人开设各类技术技能类选修课,主要是曲艺、民族乐器等方面。根据我国音乐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现状,在高校可以对哪些费音乐专业的学生开设传统音乐的选修课,以便让更多的学生去了解和学习传统音乐,从而提高他们对传统音乐认知度。2.4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11]学校是传统教育和传统的的重要阵地。有学者指出,单单依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校园中营造良好的教学和传承氛围。基于此,建议各大院校应利用好自身的门户网站、微信微博、校园广播、校报等媒体宣传和推广传统音乐;同时,音乐教师应引导校园音乐类社团、兴趣小组等组织,通过多种路径在校园推广传统音乐,如此才可在校园营造传统音乐良好的教育氛围,以便在音乐教育中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传统音乐。

此外,应重视并发挥社会力量,鼓励各种传播媒体、出版业及文化部门发挥自身作用,加大传统音乐的宣传力度,深入开展人们感兴趣的音乐艺术实践活动,深入挖掘传统音乐艺术、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提升全民素质,更好地参与到传统音乐教育中来,传承好传统音乐艺术形式。3.结语

如今,越来越多学者对我国传统音乐的教育给予关注,并进行深入分析,指出当前我国音乐教育体系中缺少传统音乐教育思想,传统音乐传承方式和学校音乐教育不相符,学生也存在淡漠心理。要求优化音乐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并要重视传统音乐兴趣组织建设,营造良好氛围,以推进传统音乐教育的稳定发展。参考文献:

[1]吴旦.试论传统音乐在高职音乐教育中的传承对策[J].音乐时空,2015,(23):131.[2]钟音.中国传统民族音乐在中学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J].音乐时空,2015,(21):153.[3]蔡朝霞.新媒体时代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在大学的传承与创新[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8):81-84.[4]邓殷.浅论民族音乐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融入与发展[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05):30-32.[5]王建武.论传统音乐在学校音乐教育中的传承与发展[J].戏剧之家,2014,(15):83-85.[6]宋玲.传统音乐在当代中国高等院校音乐专业教学中的现状与思考[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13,(02):58-60.[7]周青青.国民间音乐概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8]司思.我国传统民族音乐电视节目发展对策分析[J].当代电视,2014,(10):20-21.[9]彭勇军.我国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01):126-127.[10]方光耀.传统音乐传承的当代意义.音乐人类学导引[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1]王亚聪.传统音乐在教育传播中的必要性及其传播策略[J].职业时空,2010,(08):135-136.

第四篇: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在大学思政课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在大学思政课教学中应用的可行

性分析

摘 要:本文通过对微课和翻转课堂概念和特点的研究,以及对高校思政课教师和大学生特点、现行思政课教学模式的分析,探究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

关键词:微课;翻转课堂;大学思政课教学

一、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特征

1.概念界定

(1)微课。微型视频网络课程简称为微课,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的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境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视频课程资源。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David Penrose最早将这一概念用于教学。Penrose 教授将微课程称为“知识脉冲”(Knowledge Burst),认为只要在相应的作业与讨论的支持下,微课程就能够与传统的长时间授课取得相同的效果,其核心理念是在课程中把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紧密联系起来,以产生一种更加聚焦的学习体验。微课作为新型的教学资源,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资源拓展。在微时代背景下,基于微课的移动学习、远程学习、泛在学习等将会越来越普及。

(2)翻转课堂。2011年可汗学院(Khan Academy)发起人萨尔曼?可汗在 TED(Technology Entertainment Design)上题为“用视频重塑教育”的演讲中,提到他上传到Youtube上的很多免费教学视频深受学生和家长的喜欢,这些教学视频在几个实验学校使用的教学效果也很好。受此启发,许多教师尝试改变了以前的课堂教学模式,要求学生以在家看视频代替教师的课堂讲解,然后在课堂上集中精力完成练习以及与教师和同伴的互动交流上。这种做法颠倒了传统课上教师讲授、课后学生完成作业的教学安排,这就是日渐兴起的翻转课堂。

(3)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分解知识点,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特点及联系实际分解知识点,制作微课课程,包含PPT、视频、Flash等,布置课下任务。学生自学微课程,在课外自主学习使知识内化。在课堂中,学生讨论交流,反馈问题,教师提供指导和帮助。在这一教学模式中,教师录制微课,学生观看微课视频是第一步。学生记录视频学习中的疑点、难点,共同完成作业是重要环节,结果是高效学习。

2.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特征

(1)教师角色发生转变。首先,教师变成了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而不再是传统课堂上知识的传递者和讲授者。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熟练地掌握一些组织策略,如一些基于问题、项目的学习活动策略,师生互换的角色扮演、小组学习、趣味性学习策略等。其次,教师是微课资源的提供者和设计者。教师需要对所教授的知识非常熟悉,又要了解学生的群体特征,在此基础上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视频资源。这些资源包括书本知识的讲授、相关知识的拓展、学生实践的路径等。

(2)学生角色发生转变。在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再是传统思政课教学模式下被动的知识接受者。他们可以比较自由地选择学习地点、学习时间,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根据视频资源,还可以选择每次学习量的多少。学生在思政教师的引导下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体。

(3)增加了思政课教学中的互动,使学生和教师共同成长。翻转课堂增加了思政课教师与大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大学生通过观看微课视频,预习将要学习的章节,对相关知识点和重难点有一定的了解。在课堂上学生之间交流讨论,教师加以指导,这样提高了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提升了他们的参与意识,凸显了学生在思政课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这一课堂模式中,师生是平等的主体。近两年,翻转课堂也鼓励?W生扮演教师的角色,在讲台上汇报心得或讲解知识点,教师给予指导。这有利于教师和学生良好互动,也有利于教师和学生共同进步。学生在提出问题和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可以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使所学知识更好地内化。教师在与学生的互动中也能提升自己,有利于进行教学反思,发现自身问题,不断进步。

二、翻转课堂模式应用于大学思政课教学中的可行性分析

1.思政课教师

首先,大学思政课教师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必要的知识储备。思政课教师关注国内国外大事及新闻热点,对国家的新战略、新理念、新思想能够及时跟进。这使思政课教师在建设微课资源时,能将相应的知识点与国内外大事、新闻热点相结合,增强了课程的吸引力,进而促进大学生提升明辨是非的能力。其次,思政课教师能够与高校辅导员和其他思想政治工作者及时沟通。高校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团委学生处教师和其他行政人员同属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大学生的特点都有所了解。这有利于思政课教师与其他思政政治教育者及时沟通,了解大学生的状况,从而更加有针对性地建设思政课微课资源,更有效地应用翻转课堂模式。这有利于思政课教师融入学生,更好地沟通交流,提升思政课的质量。再次,思政课教师大都具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近几年的思政课教学信息化大赛使思政课教师在课件制作、网络资源获取、设备应用方面的能力有很大的提高,同时也促使其进行教学反思和学习交流。大学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推行,使这些所学内容逐步应用于思政课教学中,这为顺利实施微课翻转课堂提供了便利。

2.大学生的学习特点分析

(1)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学能力较强,能够自觉完成微课程的学习。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大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目前高校已把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作为大学教育的目标之一。在大学期间,应培养大学生的独立精神和合作精神。高校辅导员、专业课教师都注重对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大学生对教师的依赖越来越小,自主学习能力不断增强。同时,笔者调查发现:接近一半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自学能力较强,在比较安静的氛围中能够静心学习;只有一小部分学生认为自己的自控能力差,极易受外界干扰。

(2)大?W生能关注国际大事,对微信、QQ等都能熟练应用,能够较好地实现翻转课堂交流,对教师有所启发。现有的教学实践表明,大学生愿意组成小组,并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进行汇报。不少学生有兴趣关注国际大事、社会热点和前沿问题,能够自己找材料设计课堂活动,录制视频,与教师角色互换。师生在这一过程中共同成长、共同进步。大学生对课堂活动的设计,有利于思政课教师进行教学反思。

3.教学环境的分析

(1)对现行教学模式的分析。高校现行的大学思政课教学模式为利用电脑和课件集中授课,学生课后根据个人兴趣自由学习。这一教学模式的缺点是比较明显的。首先,现有的思政课教学课件部分知识点不够突出,有时候学生在课堂上跟不上教师讲述的速度。由于课堂学习之前缺乏相关知识点的学习与拓展,学生不参与制作课件,有时学生在思政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其次,在有限的思政课教学时间内,学生观看课程课件时不易及时地发现问题,课下发现问题后也无法及时与教师沟通,这样不能很好地将知识内化。而思政课的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把所学知识真正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因此需要构建更为完善、更为科学的大学思政课教学模式。

(2)大学思政课教学改革推行至今,网络自主学习的平台已经逐步应用于大学思政课教学中。高等院校思政课教师和学生使用电脑、电子阅览室和自主学习的平台已经比较普遍,这为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在思政课中的应用提供了重要支撑。同时随着自媒体兴起和微时代的到来,大学师生共同建设和共享微课资源更加便利,微信、QQ和一些视频软件的应用,为师生共同成长、转变思政课教学模式和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提供了现实可能性。

综上,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思政课教学模式能够让大学生积极学习思政课知识,增加师生在学习中的互动,有效改善当前大学思政课教学模式中所存在的问题。因此,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1]Berrett,D.How “Flipping” the Classroom Can Improve the Traditional Lecture [J].The Education Digest,2012,78(1).[2]Brunsell,E.& M.Horejsi.A Flipped Classroom in Action [J].Science Teacher,2013,80(1).[3]Milman,N.B.The Flipped Classroom Strategy: What Is It and How Can It Best Be Used? [J].Distance Learning,2012,9(3).[4]卜彩丽,马颖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我国高等院校应用的可行性分析[J].软件导报,2013(7).[5]戴曼纯,张希春.高校英语教师素质抽样调查[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27(2).注:本文系山东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课题、思政专项“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问题研究”(课题编号:J16ZC91)。

作者简介:王烨(1985―),女,山东聊城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李传福(1984―),山东章丘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学生思想教育及管理。

下载中盛永基关于在我国发展食用菌小微工厂化生产的可行性分析(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盛永基关于在我国发展食用菌小微工厂化生产的可行性分析(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