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航空公司的现代企业制度
民航业现代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民航企业是技术高度密集的企业,民航企业必须通过安全飞行和占有市场才能获得利润,民航业作为国家战略性先导性产业,在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航空公司应该制定一个现代的企业制度以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市场。
企业是由生产要素、权利要素和文化要素集结而成的。从事生产、流通和经营性服务,为满足社会需要而获取盈利。进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基本经济单位。企业制度,是指产权制度为基础和核心的企业组织制度。主要表现形式为企业财产的组织形式由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公司企业等多种企业组织形式。一般来说,企业制度包括一下内容1,企业的产权结构和财产关系,即企业原始所有权结构和出资方式、财产的占有状况、权益实现状况、企业资产的支配权如何行使、出资者参与经营的程度以及出资者所有权与企业资产支配权的关系。2.与去也产权结构相适应的企业组织,即出资者、经营者以及生产者之间的制约、制衡的组织关系;
3、财产责任及决策加权限的相关规则,即不同的产权主题在企业整体发展和日常经营中的决策权限和相应责任的划分。
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1.产权清晰。2.责权分明3.管理科学4.政企分开。以上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现代企业制度的整体特征。不可偏废。
现代企业制度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以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基础,以有限责任制度为特征,以公司企业为主要形态的新型企业制度。其基本特征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离、管理科学化。
民航自深化改革以来取得了较大的成果,目前正在努力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民航改革的目标,目的是要与市场经济体制适应,进一步解放生产力,释放人的创造力,合理配置企业资源。从优化经济结构、带动产业升级看,开辟航线增加航班不仅仅给机场带来客货流,航线网络更直接连接着区域产业链。过去,在不少人士眼里,发展民航业只是多运几个人、多拉几吨货的事儿。这些年来,我们明显感觉到各地方政府开始将民航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抓手,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新兴产业的平台。各地开辟航线、增加航班的愿望十分迫切。其实,加航班、跑航线,背后连接着产业链!这些年来,世界范围内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区域经济竞争日趋激烈,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像计算机、电子、信息、生物、新材料、医药、精密仪器等一大批科技含量高的新兴产业产品,以及传统制造业的升级换代产品,对航空运输具有很强的依赖性。这些年来,我国许多地区不断改善投资环境、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和发展服务业,民航业发挥了独特作用。现代企业制度对民航企业来说还是新事物,究竟什么样的管理运行机制才能与之相符合,至少目前没有现成的模式,这就靠企业去摸索。
更好地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民航业自身也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行业经济结构1长期以来,我国民航业始终存在着区域发展不平衡,支线航空、航空货运、国际航空、通用航空等发展相对滞后的问题。发展的保障能力还不强、安全基础还不牢,存在基础设施、关键人才队伍和管理水平跟不上等诸多矛盾。这些既有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也有行业自身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更多的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结构等问题在民航业的具体反映。我们一定要跳出民航业看民航,站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高度,从世界民航发展的基本规律出发,才能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当前和今后较长时期,我国民航业发展主要存在以下五对基本矛盾:一是社会需求巨大与关键资源不足的矛盾,二是行业快速发展与安全基础不牢的矛盾,三是战略地位凸显与体制机制不顺的矛盾,四是国际航空运输自由化与整体竞争力不强的矛盾,五是行业可持续发展与创新能力不强的矛盾。这五对基本矛盾,集中表现为内涵做强与外延做大的矛盾。与此同时,我国民航业还面临着以下四方面的结构问题:一是东中西部民航业发展不平衡,亟待提升支线航空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二是民航业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联动发展不足,亟待建设以机场为中心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三是民航企业不同运营模式和分工合作格局尚未形成,亟待提升大网络型客货航空公司和大型国际客货枢纽机场对全行业整体发展和综合竞争实力的带动作用;四是通用航空滞后于运输航空发展,亟待满足现代社会经济对通用航空快速增长的各种需求。这四方面的结构问题,集中表现为民航业发展还不能进一步满足我国社会经济总体战略发展要求。
民航局将把加强宏观调控、完善产业政策作为着力点,进一步构建加快民航业转变发展方式和结构调整的宏观政策体系,总体思路是行政推动转方式、市场引导调结构,民航企业的旧制度与市场经济的不适应性。
1、首先是政企没有完全分离的情况。政府部门参与企业经营,所以长期以来众多民航亏损机场和航空公司等靠要的思想严重存在,行动迟缓、上项目时,总求政府部门下拨资金,自己没有积累发展资金。许多航空公司经营自主权没有落实,根本就没有权力对机型、航线进行选择。政府只代表国家资产所有者的职能进行宏观经济管理,不能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
2、经营机制转换迟缓,少数东南沿海的机场和公司进行了股份制改造,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实现了产权股份制,股权多元化的现代经济制度。但内地多数机场和航空公司仍然资产一元,没有盘活现有的资产,底子薄、起步晚,企业历史债务过重,连年亏损。
3、企业用人机制不活,权责不是很明确。目前企业的法人代表仍然主要由政府部门依照有关程序决定任免。这种方式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是合适的,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这种方式对企业自主经营和自负盈亏的不利影响就日益突出了。这样企业经营者抱怨上级主管部门管得太多,放权不够,特别是他们在企业中不能充分发挥中心作用。一些人做事忧虑重重,只求保证飞行安全,不出乱子就行了,而对企业的发展考虑较少
4、管理滞后,缺乏科学性。目前民航管理总体上还处在传统经验管理阶段,带有较为明显的军事化特色,管理水平不高。由于管理跟不上,造成航空资源不能合理配置而出现浪费现象,如机场多元化经营还不完善造成场地、设施、设备、资金、人力浪费,更谈不上航空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共享;由于没有进行现代化管理使航空运力、运量和运价没有达到最佳组合,致使航空运力盲目投入,造成座位和吨位的虚耗,给我国民航带来了巨大的损失;由于管理没有搞好,先进的生产技术、设备不能发挥应有的效应,营销专家的作用也没有充分发挥,广大职工的潜在能力没有挖掘出来。管理、技术、设备是企业兴旺发达的三大要素,甚至有三分靠技术七分靠管理的说法。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形成与市场经济接轨的体制机制是推进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关键一环,是落实中航工业发展战略的具体举措,有利于集团公司与地方经济的良性互动和资源共享,有利于集团公司技术、人才、管理等各种要素的优化配置,有利于加快推进集团公司军民融合发展进程,进而推动集团公司又好又快发展。
泛而激烈的市场竞争
由于市场分配成为最基本的分配形式,一切生产要素和产品都要通过市场来分配,于是千千万万的厂商和个人便在市场上围绕有限的市场资源展开了广泛而激烈的市场竞争,使每一个人和每一家厂商都随时面临严酷的市场压力,从而推动市场经济不断向前发展。)从拉动经济增长、促进城市发展看,机场不仅仅是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更是不断聚集优势资源的平台。
按照国际权威机构测算,民航投入和产出比率是1:8。国际机场协会(ACI)研究认为,机场每百万旅客吞吐量,可以产生经济效益总和1.3亿美元,相关就业岗位2500个。据国内研究分析,我国机场每百万旅客吞吐量,可以产生经济效益总和18.1亿元,相关就业岗位5300多个。从世界民航强国的发展趋势看,机场特别是大型国际枢纽机场已突破单一运输功能,也不再仅仅是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一方面,吸引或汇集一系列高科技产业、信息产业、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通过与多种产业有机结合,与区域经济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形成带动力和辐射力极强的“临空经济区”;另一方面,通过聚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等优势资源,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强大的辐射效应,成为国家和区域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最终形成以机场为基础的“航空大都市”。
“临空经济区”、“航空大都市”成为发展趋势,美国教授卡萨达的“第五波理论”对此做了分析。他认为,第一个冲击波是由海运引起的,主要表现为一些海港周围出现世界级大型商业中心城市(比如,美国的洛杉矶、旧金山、纽约,西班牙巴塞罗那,葡萄牙里斯本,荷兰鹿特丹,法国马赛,日本的横滨、神户,巴西里约热内卢);第二个冲击波是由天然运河引起的,水运成为欧洲、美国工业革命的推动力量(比如,英国伦敦的泰晤士河、法国巴黎的塞纳河、德国汉堡的易北河、美国纽约的哈得逊河、意大利罗马的台伯河、希腊雅典的伊利索斯河、俄罗斯圣彼得堡的涅瓦河、俄罗斯莫斯科的莫斯科河及其支流亚乌扎河);第三个冲击波是由铁路引起的,一些内陆城市成为内地商品生产、交易、配送中心(比如,美国亚特兰大、芝加哥、圣路易斯);第四个冲击波是由公路引起的,发达国家的大型购物商城、商业中心、工业园区、企业总部多远离城市中心(比如,美国达拉斯);第五个冲击波是由空运引起的,主要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航空运输适应了国际贸易距离长、范围广、时效高等要求,因而成为经济发展的驱动力,是现代化国际经济中心城市迅速崛起的重要依托(比如,阿联酋迪拜)。我国民航业将长期处于黄金发展期,其战略地位和作用也将更加凸显
民航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其发达程度对内反映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化水平、经济结构和开放水平等状况,对外则是衡量国家、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改革开放以来,民航年均增长17.5%,远远高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2005年,我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航空运输系统。2010年,民航从业人员110万人,客货航空公司43家,机场175个,通用航空企业111家,运输飞机1597架,通用航空飞机1010架;运送旅客2.68亿人次、货物563万吨。
这几年来,许多省(区、市)政府越来越重视发展民航业,明确提出了战略目标,希望民航局支持机场建设项目、增加航线航班。仅去年就有29个省(区、市)的53位省级领导,到民航局商谈发展事宜。这说明民航业的地位和作用在提升。“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时期,民航业将迎来新的历史机遇期。我们预测,未来5年全行业投资规模在1.5万亿元以上,“十二五”末,年旅客运输量将达到4.5亿人次,运输机场数量将达到230个以上,运输飞机2700架,通用航空飞机2000架。这意味着民航业服务国民经济、服务社会公众的能力将进一步增强,战略地位和作用也将更加凸显。
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于兵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一种交换经济,其基本特征是。产权明晰化、交易自由化、企业平等化、调控间接化、管理法制化。产权,就是指财产权,不仅是消费资料所有权,还有生产资料所有权,都应有一个明确的归属。对一切个人、法人的财产权,法律都给予保护。国家财产与私人财产,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这是交换经济的基本条件。交易自由化,就是人们可以按自己的愿望实现不同使用价值的自由交换,企业可以在国内与国际市场上自由进行商贸活动。企业平等化,指所有市场主体在政治上是平等的.政府给予的外部经济条件是平等的。调控间接化,就是在宏观调控中变直接调控为间接调控,多采用经济的办法、符合价值规律要求的办法来调节经济活动,尤其是对企业经济活动的调控。管理法制化,就是指市场及其运行按法规进行管理,不以领导者个人意志干预市场经济活动,尤其重要的是,按所有权法则和平等原则.进行市场交易的监督。
民航业具有天然的国际性,在国家实施全球政治外交战略过程中,民航是外交谈判的筹码和工具、发展双边或多边关系的纽带,因而已成为重要的外交战略资源。事实上,开辟国际航线以及国际航空网络的空间演变,折射着各国政府国际关系、外交关系以及对外联系重点的变化。这些年来各主要国家与我国发展双边关系过程中,有关飞机采购、开放机场、航权谈判、航线开辟、时刻安排、国际合作等方面的民航事务,始终是一些国家非常关注并不断提及的议题。“十一五”期间,我国民航引进飞机741架,总额733亿美元(其中,波音飞机270架,总额343亿美元),为平衡中美、中欧贸易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样,许多国外航空公司往往通过外交途径,甚至借中央领导出访机会施加压力,希望解决开辟我国航线、增加我国主要城市航班等相关问题。因此,民航局涉外事务越来越多,外事工作量列外交部、、中联部之后,为第四位。
空中、陆地、海洋构成了一个国家的完整版图。经艰苦努力,民航已在南中国海为各国民航飞机提供空管服务,解决了长达 25年悬而未决的问题,维护了国家主权。
民航业又具有准军事性质,是国家空中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发生紧急事件或战争,航空运输是军事后勤的重要支撑,是部队快速机动、运送和补给物资装备、运送伤病员等的重要手段。因此,在现代战争中,民用飞机、机场、设施、空地勤人员是军事实力的一部分,空中交通管理系统是国家防空作战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航空运输是抢险救灾、应对突发事件的空中桥梁。应对 2008年年初南方部分地区的冰冻灾害、“3禀14”拉萨暴力事件、“5?12”抗震救灾以及2009年的“7?5”乌鲁木齐严重暴力犯罪事件等,民航发挥了独特的重要作用。民航的快速反应能力,得到了各方面的充分肯定。
特别是今年,在1月底埃及爆发大规模反政府示威游行后,不到 48小时的时间,民航局共计派出8架飞机接回我国公民1796人;在利比亚政局恶化后,2月23日到3月5日,民航共组织包机182架次,共接回我国公民26240人;3月11日,日本东北地区发生强烈和海啸,福岛核电站爆炸事故引起核泄漏后,不到 10天的时间,民航共执行300余个定期航班、安排56个加班,运回我国公民66500多人。今年的3次国家大规模撤离我国公民的紧急航空运输任务在中国民航史上尚属首次。整个应对过程,既检验了民航的应急和国防动员能力,更加说明民航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航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1987年1月,国务院批准了中国民航总局《关于民航系统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和实施步骤的报告》,对民航业进行了较全面的机构调整和企业重组,在市场准入、航线进入、机场建设、飞机购置等方面逐步放松管制,使中国民航业呈现出初步竞争的市场格局(刘世锦,2000)。此后,历经数次改革,特别是2002年的民航管理体制改革和2004年的民航价格体制改革,使中国民航业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供求关系发生深刻变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李智忠,2006)。然而,与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不相适应的民航业进入管制至今未有实质性改革,成为制约中国民航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康自平、杜伟,2004)。
一、中国民航业具有极强的市场进入壁垒2002年的民航管理体制改革,以政企分离为主线,对航空公司及民航运输后勤保障系统进行重组,形成了以国航、东航、南航、海航4大集团为主体的市场格局。
独立的市场主题是市场经济的基石,而企业是最主要的市场主体。竞争是市场经济有效性的最根本保证,现代市场经济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政府与经济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
诚实守信在任何时期对于任何过度,任何民族,任何体质都具有普遍的价值,不诚实守信,不勤勉敬业,任何一种游戏规则都难以正常运转。从各国经济体制演变的历史经验来看,一个国家能否真正实现从传统市场经济或计划向现代市场经济的转变,关键在于能否真正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法治基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特征是“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民航运输是高科技、高投资、高风险的行业,在现代企业制度下,民航运输企业的有效运作需要具备合理的组织结构和适宜的内外部经营环境。这些不仅依赖于宏观市场制度的形分之和完善,还有赖于与企业改革相配司竟的其他方面的改革进程。
空乘1班 王瑶
第二篇:现代企业制度
现代企业制度:是指以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基础,以有限责任制度的保证,以公司制企业为主要形态,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条件的新型企业制度。
战略管理:是指对公共组织在一定时期的全局的、长远的发展方向、目标、任务和政策,以及资源配做出的决策和管理艺术。股份有限公司:是指由两个以上股东共同投资设立的,全部资本分为等额股份,股东以其所持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为限对公司债务承担有限责任的企业法人。人力资源管理: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与一定财力、物力相结合的人力进行合理的培训、组织和调配,最大限度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实现企业目标的一系列的管理活动。生产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年、季、月)内,在先进、合理的技术与组织条件下所能生产一定种类产品的最大数量,它是制度生产计划的前提和基础。质量管理:是指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通过质量体系中的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来使其实现的所有执行管理职能的全部活动。仓储:是仓库储存和保管的简称,是指从接受储存物品开始,经过储存保管作业,直至把物品完好地发放出去的全部活动过程。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是本企业所特有的,为企业多数成员所共同遵循的基本概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和。现代企业的特征:技术特征、制度特征、组织特征、管理特征。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战略管理制度、文化管理制度、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营销管理制度、生产作业管理制度、质量管理制度、物流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特点:科学性、权威性、系统性、稳定性现代企业组织制度:U型企业制定、M型企业制度和H型企业制度公司治理结构的构成: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监事会、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特别制度安排战略管理的特征:系统性、科学性、艺术性、相对稳定性企业战略的层次:第一层是公司级战略,第二层是事业部级战略,第三层是职能级战略。竞争战略: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又称别具一格战略,集中化战略又称目标集中战略、目标聚集战略、专一化战略。战略实施原则:
1.适度合理性的原则、2.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的原则3.权变原则。控制系统必须满足的基本要求:控制系统应是节约的,控制系统应是有意义的,控制系统应当适时地提供信息,控制系统应提供关于发展趋势的定性的信息,控制系统应有利于采取行动,控制系统应当是简单的。企业文化的结构(包括哪些层次):物质层、行为层、制度层、观念层业文化的功能: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约束功能,辐射功能人力资源的特点:生物性,社会性,能动性,两重性,时效性,连续性,再生性。绩效考核的基本方法:关键事件法,强制比例法,平衡记分法,交替排序法,小组评价法,360度考核法,目标管理法 工资制度五种类型:技术等级工资制,职务工资制,岗位工资制,结构工资制,年薪制。市场营销观念的演变:生产观念,产品观念,推销观念,市场营销观念,社会营销观念。市场营销系统管理职能:营销环境分析,市场营销计划,市场营销实施,市场营销控制。市场需求测量分析:准备阶段,策划阶段,实施阶段,追踪阶段。市场营销策略:产品策略,价格策略,促销策略,分销策略。产品策略:
(一)产品组合策略:1.产品的整体概念2.产品组合策略
(二):1.品牌化策略2.品牌使用者策略3.品牌统分策略
(三)包装策略:1.相似包装策略
2.差别包装策略3.组合包装策略4.复用包装策略
(四)服务策略:1.售前服务2.售后服务 生产计划的层次:综合计划,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 生产作业控制:投入进度控制,出产进度控制,在制品控制,工序进度控制 质量控制的程序:原辅材料的质量控制,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产成品的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常用的方法:分层法,调查表法,排列图法,因果分析图法,直方图法,控制图法,散点图法。仓储管理的原则:效率原则,效益原则,服务原则配送的作用:配送可以降低整个社会物资的库存水平,配送有利于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费用,对于生产企业来讲,配送可以实现零库存,配送对于广大用户而言,提高了物流服务水平,配送对于整个社会和生态环境来说也起着重要作用
财务管理的目标:利润最大化目标,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
第三篇:现代企业制度
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目标
1产权制度目标
产权归属的明晰化、产权结构的多元化、责任权利的有限性和治理结构的法人性是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的基本特征。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首先要求对其进行公司化改造,明晰企业的产权划分和归属主体,在此基础上引导出多元化的投资来源。同时,根据投资的多少,确立对称的责任和权利,打破国家对企业债务负无限责任的传统体制。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的前提下,企业依照自己的法人财产开展各项经济活动,独立地对外承担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在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的规范下,企业不再是国家行政机关的附属物,国家也不再是企业的惟一投资主体。在企业的所有资产中,所有权属分散的股东,企业通过自己独立的法人地位运营全部资产。企业与国家之间、企业与分散的股东之间,各自的责任与权利是明确的。国有企业经过公司化改造后,在其内部建立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部门相互制衡的公司治理结构,确保企业产权关系的有效实施。建立现代企业产权制度是我国的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和前提。2组织制度目标
现代企业制度有一套完整的组织制度,其基本特征是:所有者、经营者和生产者之间,通过公司的决策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形成各自独立、责权分明、相互制约的关系,并以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加以确立和实现。
现代企业组织制度有两个相互联系的原则,即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原则,以及由此派生出来的公司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三权分立的原则。在此原则基础上形成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并存的组织机构框架。公司的组织机构通常包括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人员四大部分。按其职能,分别形成权力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和管理机构。股东大会作为权力机构,它由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或部门以及其他出资者选派代表组成。股东实际上就是公司的所有者,股东大会所形成的决议是最终决议,具有法律效力。董事会作为公司的常设机构,是股东大会的执行机构,也是公司的经营决策机构,其主要职责是执行股东大会的决议,制定公司的大政方针、战略决策、投资方向、收益分配。监事会作为公司的又一常设机构,其主要职能是对董事会和经理人员行使职权的活动进行监督,审核公司的财务和资产状况,提请召开临时股东会等。经理人员是企业的管理阶层,包括公司的总经理、副总经理和部门经理等,负责公司日常的经营管理活动,依照公司的章程和董事会的决议行使职权。经理层对董事会负责,实行聘任制,不实行上级任命制。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及经理层相互制衡的现代企业组织制度,既赋予经营者充分的自主权,又切实保障所有者的权益,同时又能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它是我国的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依托。
3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有一套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与经理层相互制衡的公司治理结构;具有正确的经营思想和能适应企业内外环境变化、推动企业发展的经营战略;建立适应现代化生产要求的领导制度;拥有熟练地掌握现代管理知识与技能的管理人才和具有良好素质的职工队伍;在生产经营各个主要环节普遍地、有效地使用现代化管理方法和手段;建设以企业精神、企业形象、企业规范等内容为中心的企业文化,培育良好的企业精神和企业集体意识。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积极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在企业内部设置科学合理的治理机制,建立起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根本保障。
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现代企业组织制度、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三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它们共同构成了现代企业制度的总体框架。
第四篇:现代企业制度
企业是从事生产、流通、服务等经济活动,以生产或服务满足社会需要,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依法设立的一种盈利性的经济组织。现代企业制度是指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主体,以有限责任制度为核心,以公司企业为主要形式,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条件的新型企业制度,其主要内容包括:企业法人制度、企业自负盈亏制度、出资者有限责任制度、科学的领导体制与组织管理制度。
现代企业制度是企业永续发展的保障
产权,是财产权利的简称,指财产所有权以及与财产所有权有关的财产权利。
包含了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等,所有权处于核心地位,其他一切财产权利都是从所有权中派生出来的。产权的经济功能
(1)保障产权主体的合法权益。产权具有排他性,产权所有者的权益受法律的保护,他人不得侵犯。产权的这种功能是维护社会的所有制与生产关系,稳定社会经济结构的重要法权支柱和基础。
(2)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产权具有可让渡性和可分性。任何一项交易活动实质上就是不同产权之间的交易,明确界定的产权可以提供一种对经济行为的规范或约束。
(3)为规范市场交易行为提供制度基础。产权强调的是规则或行为规范,它规定了财产的存在及其使用过程中不同权利主体的行为权利界限和约束关系。产权关系的复杂化和明晰化乃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也是其顺利运行的法权基础。
(4)有助于解决外部性问题。外部性是指经济当事人之间一方对另一方或其他诸方利益造成的损失或提供的便利不能用价格来准确衡量,也难以通过市场价格进行补偿或支付。对一些外部性问题,通过明晰产权,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谈判,当事人有可能找到各自利益损失最小化的合约安排。
企业制度是企业产权制度、企业组织形式和经营管理制度的总和。企业制度的核心是产权制度,企业组织形式和经营管理制度是以产权制度为基础的。
从企业发展的历史来看,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制度有以下三种:
(1)业主制。这一企业制度的物质载体是小规模的企业组织,即通常所说的独资企业。在业主制企业中,出资人既是财产的唯一所有者,又是经营者。企业主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经营,并独自获得全部经营收益。这种企业形式一般规模小,经营灵活。正是这些优点,使得业主制这一古老的企业制度一直延续至今。但业主制也有其缺陷,如资本来源有限,企业发展受限制;企业主要对企业的全部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经营风险大;企业的存在与解散完全取决于企业主,企业存续期限短等。因此业主制难以适应社会化商品经济发展和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的要求。
(2)合伙制。这是一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共同投资,并分享剩余、共同监督和管理的企业制度。合伙企业的资本由合伙人共同筹集,扩大了资金来源;合伙人共同对企业承担无限责任,可以分散投资风险;合伙人共同管理企业,有助于提高决策能力。但是合伙人在经营决策上也容易产生意见分歧,合伙人之间可能出现偷懒的道德风险。所以合伙制企业一般都局限于较小的合伙范围,以小规模企业居多。
(3)公司制。现代公司制企业的主要形式是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制的特点是公司的资本来源广泛,使大规模生产成为可能;出资人对公司只负有限
责任,投资风险相对降低;公司拥有独立的法人财产权,保证了企业决策的独立性、连续性和完整性;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为科学管理奠定了基础。
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内容:
1、企业资产具有明确的实物边界和价值边界,具有确定的政府机构代表国家行使所有者职能,切实承担起相应的出资者责任。
2、企业通常实行公司制度,即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制度,按照《公司法》的要求,形成由股东代表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经理人员组成的相互依赖又相互制衡的公司治理结构,并有效运转。
3、企业以生产经营为主要职能,有明确的盈利目标,各级管理人员和一般职工按经营业绩和劳动贡献获取收益,住房分配、养老、医疗及其他福利事业由市场、社会或政府机构承担。
4、企业具有合理的组织结构,在生产、供销、财务、研究开发、质量控制、劳动人事等方面形成了行之有效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和机制。
5、企业有着刚性的预算约束和合理的财务结构,可以通过收购、兼并、联合等方式谋求企业的扩展,经营不善难以为继时,可通过破产、被兼并等方式寻求资产和其他生产要素的再配置。
3、加强和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
(1)要更新企业经营管理上旧的思想观念,确立以市场为中心和依托的现代化管理观念。
(2)要实现管理组织现代化建立市场适应性能力强的组织命令系统,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彻底改变无章可循、有章不循、违章不究的现象。
(3)要建立高水平的科研开发机构和高效率的决策机构,加强企业发展的战略研究制定和实施明确的企业发展战略、技术创新战略和市场营销战略并根据市场变化适时调整。
(4)要广泛采用现代管理技术方法和手段,包括用于决策与预测的、用于生产组织和计划的、用于技术和设计的现代管理方法,以及采取包括电子计算机在内的各种先进管理手段。
第五篇:现代企业制度
第一章现代企业制度
一.理解企业的基本属性
企业是指商品经济中以营利为目的,从事独立的商品生产或商品流通等经营活动的基层经济组织。企业是现代社会的一个经济细胞,是生产社会化和商品经济的产物。作为商品经济的一种组织形式,作为商品生产和经营的基本单位,企业具有以下基本属性:
(1)经济性。企业是从事经济性活动的组织,这是企业的首要特性。作为企业,它或者从事商品生产,或者从事商品交换(流通),或者充当商品生产和流通的媒介,或者提供商业性劳务。总之,通过商品生产和流通,为商品消费者(个人或组织)提供使用价值,借以实现自己价值的活动,即为经济性,也可称之为商业性。
(2)营利性。企业是从事经济性活动的组织,但并非一切从事经济性活动的组织都是企业。作为企业,还必须具有营利性。就是说,企业是为盈利而经营的经济组织。有些组织,虽然从事经济性活动,但如果不以营利为目的,就不能叫企业。这是区别企业组织和事业单位的主要依据。
(3)独立性。企业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是独立的法人组织。由企业的独立性所决定,企业不是行政机关的附属物,不隶属于行政部门领导。相应地,企业也没有行政官员和行政级别,企业的拓展也没有行政边界。公司是现代企业的基本形式。
二、产权及其特征
产权的含义及其内涵:产权是指以财产所有权为基础的若干职能的组合。
产权包括:①占有权,即实际上控制资产的权利;②使用权,即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以生产或其他方式使用资产的权利;③处置或转让权,即通过出租或出售地与资产有关的权利让渡给他人;④收益权,即直接从资产的使用或通过资产转让获取收益的权利。产权的基本特征包括:
(1)排它性。在商品经济社会,不同主体(包括机构或个人)之间存在利益上的冲突。资产使用的单一时空限制和收益的单一归宿与占有,决定了产权具有排名性;
(2)可让渡性。在商品经济社会,经济效益是评价一切活动成功与否的最直观的标准。产权作为一种收益,可以通过转让,实现资产的最优化配置。
三、公司制企业
1.特征:①公司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企业拥有独立的法人财产;②股东对企业的资产付有限责任;③公司有权商品化、市场化、货币化和证券化。
2.类型:
(1)有限责任公司。①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人数少;②不发行股票,股票不能自由买卖;③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多具有股东身份;④成立、解散比较简单。公司帐目无需向公众公开。
(2)股份有限公司。①股东人数较多;②发行等额股票,可自由转让;③公司必须向公众公开财务状况。
其优点:①便于筹集资本;②实行严格的组织管理;③在严格的社会监控下从事经营活动。
四.企业经营机制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企业经营机制是一种能规范和推动企业行为,使其趋向企业目标的内在机理。它具有引导、激励和约束企业行为实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良性循环的基本功能。
企业经营机制包括运行机制、动力机制和调控机制。
(1)运行机制。它是企业经营机制的主体部分,运行机制载体是企业管理组织结构。不同的运行机制,由于其组合联系方式不同,企业的行为与活力也不同。它的作用的正常发挥,能确保企业系统顺利地完成其输入输出的转换活动。
(2)动力机制。它是为企业系统正常运行提供能量的机制,对企业行为的发生和企业活力的增强起“兴奋剂”的作用,是经营机制中最复杂十最关键的部分。它包括企业的人事制度、劳动制度、民主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培训制度、企业精神及工资、奖励和福利制度等发挥的作用。
(3)调控机制。它是保证企业实现经营目标和满足环境发展要求的自我约束机制。调控机制主要包括决策方式、分配方式、责任制方式、管理方式及信息处理方式等内容。完善的控制机制来自于明确的财产责任、严格的管理责任和健全的财务责任。转换经营机制的目标是:使企业适应市场的要求,成为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商品生产和经营单位,成为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企业法人。
五、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与内容
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有:
1.产权清晰:企业资产的所有权属于出资人;企业拥有出资者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
2.责权明确: 企业运用全部法人财产,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积累、自我发展,企业对其债务承担有限责任。
3.政企分开
4.管理科学
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容:
1.现代企业法人制度:现代企业法人制度的核心是使企业拥有法人财产权,通过建立资本金制度和资产经营责任制,把自负盈亏的责任落到企业,促使企业根据市场供求关系和价值规律、支配、使用、处置自己的资产,盘活资产存量,实现有效增值。
2.现代企业组织制度:公司企业是现代企业组织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有效地实现了出资者所有权和法人财产权的分离,具有资金筹集广泛、投资风险有限、组织制度科学等特点,在现代企业组织形式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最明显的特征是:所有者、经营者和生产者之间通过公司的权力机构、决策和管理机构、监督机构形成各自独立、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的关系,并通过法律和公司章程得以确立和实现。这种组织制度既赋予经营者充分的自主权,又切实保障所有者的权益,同时能够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
3.现代企业的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