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区大丰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概况(范文)

时间:2019-05-13 03:34: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都区大丰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概况(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都区大丰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概况(范文)》。

第一篇:新都区大丰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概况(范文)

新都区大丰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概况

近年来,我校认真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落实2012年义务教育均衡检测精神,以构建教育均衡发展为抓手,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教师队伍建设为核心,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主线,认真落实《义务教育法》,积极推进素质教育,逐步实现学校教育均衡协调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和谐。现将学校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所作的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改善办学条件,为教育均衡发展提供硬件保障。

我校坐落在新都区大丰街道办事处,学校辖中心校和三元校区两个校区。学校占地面积60余亩,建筑总面积18196平方米。现有67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237人,教职工156人,其中专任教师145人,大专以上学历//人,小学高级及以上职称///人,小学一级职称///人,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学校设有图书室、阅览室、网络教室、音乐室、美术室、实验室等专用教室,其设施配备均达到规定标准。

学校建有200米塑胶跑道一个,200米碳渣跑道一个,五个篮球场,六个排球场等运动场地。建有校园局域网、每个教学班及功能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设备。学校教学机构齐全、设置合理。学校布局合理规范,近年来我校广泛征求师生意见,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并积极改善学校校园环境,美化绿化校园,营造了适合小学生成长的优良育人环境。

近年来,在上级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学校抢抓机遇,充分利用政府投入、项目争取、自筹资金的方式,先后投入巨资,对教室进行乳胶漆改造、教室地面地砖改造以及每个教室的教学设备的安装,为每名教师配置了笔记本电脑,同时在三元校区还新建了成量楼,并争取在三元校区新建综合楼,目前此项工作已经进入筹备阶段,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幢崭新的,现代化的综合楼将在我校拔地而起。

二、加强教育教学管理,为教育均衡发展提供质量保障。

1、开足开全课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学校认真执行国家课程计划,严格按照计划开课,开齐课程、开足课时,面向全体学生,以德育为首,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严格按照转学程序和要求办理学籍手续,各类学籍管理有序。严格执行教育教学行政法规和有关管理规定,切实规范办学行为,建立了教育教学常规管理责任制。

2、实行随机电脑分班,促进教育公平发展。

学校认真执行教育局制定的“划片招生就近入学”的招生原则,并将全部新生信息进行“电脑分班”,在校领导和全部班主任的监督下实行电脑分班,当众打印成册,直接交给各班主任老师。电脑平行分班是对实现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一种积极有效的方法,是在学生、教师、家长和社会中树立均衡发展理念的有效途径。

3、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1)、做好教学常规管理工作,坚持教学常规一月一查一通报制度,进一步完善教学常规检查考评方案,结合学校实情制订操作性强、规范标准的《大丰小学绩效管理方案》。并要求无论是主学科还是兼代学科,都要做到课前充分准备,课堂精心组织。每学年开展两次校级教学交流活动,并坚持推门听课制度和新调入教师展示课,及时指导教学,规范教学行为。有效促进了教学常规的落实和课堂质量的提高。

(2)、扎实开展“教研组集体教研”活动,“教研组集体教研”活动是加速教师特别是新教师成长的有效手段,以开展“教研组集体教研”为载体,有利于提高我校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有利于我校教师之间的业务交流与切磋,搭建教师展示自我、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平台,有利于促进我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3)、积极开展“师徒结对”活动,为每一名新教师制定师傅,通过老教师带新徒弟的形式可以让青年教师在较短的时间熟悉教育教学业务,尽可能地让青年教师少走弯路。“师徒结对”对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积极的作用。

(4)、坚决杜绝学校教师乱办班、乱补课行为,通过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逐步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不组织学生参加未经教育局批准的竞赛活动。

4、积极开展新都区与康定县的对口帮扶活动。

按照教育局的统一部署,我校与康定县新都桥小学对口帮扶。实现学校资源共享、加强联系,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对口帮扶活动。本学期中我校3名教师为其提供了送教服务,近年来先后有两名教师长期在康定县开展支教服务,为康定县的教育贡献了应有的力量。

5、开展区内教育集团活动,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按照教育局的统一部署,我校在集团龙头学校谕亭小学的带领下和石板滩小学、竹友小学、等六所学校共同组成了教育集团。集团成员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积极探索集团教研的新形式新方法。集团教研活动内容涉及到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通过龙头学校的示范引领及集团内所有学校共同努力,集团教研正在发展为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最有效的途径。

6、坚持校务公开,促进教育和谐发展。

学校实行校务公开制度,全面实施阳光工程,把实行校务公开当作推进学校规范管理的重要抓手。我校进一步完善校务公开制度,拓展校务公开的领域,充实内容,讲究时效。把招生、收费、评优、晋级,财务收支、干部聘任、组织发展、经费使用等让家长、教师需要明白的事项一律公开,并公布举报电话,接受公众监督。学校每年召开两次教职工代表大会,实行学校工作民主监督、民主管理,充分调动和发挥全体教职员工工作积极性和主人翁意识。促进教育健康和谐发展

7、开展特色艺体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均衡发展。

严格按作息时间进行教学,保障学生休息时间,控制学生在校时间。学校坚持深入开展“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阳光体育运动”。作为成都市排球传统项目学校,我们将排球和太极拳列为体育必修课程,每周各用一节课的时间开展排球和太极拳的教学。学校每年定期举行“体育节”和“艺术节”两次大型文体活动,并经常开展各类小型文体活动。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提高全体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艺术修养。积极参加市区级的艺体比赛,近年来,我校在市区级的各种艺体比赛中均有非常优秀的表现,多次获得一等奖。

三、抓好教师队伍建设,为教育均衡发展提供支持。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内涵。

我校长期重视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通过深入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适时举办师德典型事迹报告会和暑期师德集中培训会,开展评选优秀教师和优秀班主任等活动;引导教师自觉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全面提升教师师德修养水平。学校设立“校长信箱”,进行师德调查。定期召开家长会,印发《告家长书》,广泛听取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对师德建设的意见。每学期全体教师签订《师德承诺书》,坚决杜绝乱收费、乱办班、乱订资料现象,坚决杜绝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歧视侮辱学生现象发生。

2、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教学水平。

(1)、专家引领,现身说法,向专业化发展。我校多次请专家、名师来我校“现身说法”,对我校校本教研活动的扎实、深入开展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通过活动,我校教师在教材理解、教材运用、授课理念以及课上教师关注视角等方面都有了眼界开阔之感。专家近距离地与老师互动交流,给老师们以细致的指导和引领,从而使我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得到了全面提升。

(2)、课题引领,激励提高,使教师向专家型发展。学校鼓励教师从经验型向专家型教师转变,鼓励教师参加教育科研活动。近年来,学校承担了国家级科研课题一项,区级课题及个人小课题若干项,各学科承担的课题都在有序进行研究,其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深入教师心灵,引领着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教学水平提升。

四、加强德育安全工作,为教育均衡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德育安全工作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我校继续在突出重点,抓出实效,创出特色上做文章,形成了全员育人、全科育人、全程育人的良好机制。

1、加强班级少先队在德育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做好常规德育工作,学校以“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优秀班集体”的评比为主要载体,充分发挥少先队红领巾监督岗的作用。加强对学生日常行为的监督,坚持纪律、卫生每天评比制度和行政值日制度。坚持升降国旗制度和国旗下讲话制度。加强《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学习。

2、加强“家校联系”活动,教师通过家访,增进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会、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理解,增强育人意识、责任意识,共促教育和谐发展。在本学年中我校家校共建成绩斐然,在石犀公园举行了“送教进社区”活动受到家长和社区群众的好评,在近期我校还将在石犀公园举办“小手牵大手,共建新香城”成果展示活动。

3、以体验活动为主线,培养实践能力。我校每期举行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体验活动中学会做事,学会做人,体验成功,健康成长。

4、加强学生安全教育工作。从认识上高度重视,层层落实责任。通过制定消防防震暨紧急疏散应急预案、开展法制安全讲座、消防和溺水安全教育等多种形式活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促进师生“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行为意识养成。

5、强化安全措施。全面落实学校安全目标责任制和重大安全事故报告和责任追究制度。与教师签订安全责任书、《致家长一封信》等形式,落实学校安全责任制。强化门卫及安保人员管理,严把门口第一道关,所有进入校园外来人员必须实名登记才能入校,坚持领导带班值日制,严防上、下楼梯时推搡及踩踏事故。

6、落实好安全隐患的排查工作。及时消除校园内各种安全隐患,坚持每月定期排查与平时随机排查相结合,并对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进行视频全程监控,消除学生的安全隐患。同时要做好突发事件的预警、防范与处置工作。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力度,积极争取有关部门支持。对校门口交通拥堵、摆摊设点、治安差问题进行治理。

五、今后努力的方向

1、进一步提高认识,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摆上突出位置。

2、进一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3、争取教育经费投入,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

总之,学校工作头绪多、任务重,不足之处还有很多。在以后的工作中,我校将在各级教育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扎实推进我校教育均衡发展,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奋发进取,办人民满意的好学校!

新都区大丰小学 2012年11月

第二篇:铜陵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概况

铜陵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概况

中国古铜都----铜陵位于安徽省中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总面积1113平方公里,市区面积280平方公里,总人口73万人,城市化水平已达58%。现辖三区一县,四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代管一个国营农场。目前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18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62所),其中高等学校4所、普通中学50所、小学112所、幼儿园44所、中等职业学校7所、特教学校1所。全市基础教育各级各类在校生11万人,在职教职工77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近6700人。2007和2009年,我市连续两年荣获全省教育工作考核优秀称号,连续三年获得表彰,并荣获全国教育制度创新优胜奖。2008、2009年连续两年被市政府通令嘉奖。特别是均衡教育在我市起步早、措施实、成效明显,已成为我市一张新的靓丽名片。2009年11月,我市被教育部授予“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地区”。

主要做法

一、科学安排教育布局

随着我市城市框架不断拓展,东部城区、南部城区、车站新区教育发展略显滞后,我们及时深入县、区相关学校进行调研,并会同市县区有关部门,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教育发展规划工作,按照“城乡一体,统筹规划”的原则,反复论

证,将以上地区及新建居民区配套中小学规划纳入铜陵市城市总体规划之中,修编了《铜陵市基础教育设施布局规划(2008—2020)》,全市中小学布局在未来十年内发展更趋合理科学,也为缩短城乡义务教育差距,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按规划市十三中(原大通中学)、市十九中(原西湖中学)、铜陵县太平老观小学等迁址新建工程已经启动;铜陵县中小学校调整到73所,办学效益大为提高;狮子山区开源小学九月初挂牌招收一年级新生,解决了新建居民小区学生就近上学问题。

二、执行政策不折不扣

早在1987年,我市就在全省率先取消了重点初中和小学,取消了全市统一的小学毕业升学考试,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生全部实行免试就近入学。同时强化学籍管理,每年根据生源和各校的教育资源情况,划定各小学、初中的学区,下达各校招生计划。市纪检监察、公安、教育部门还联合行动,对招生工作中出现“人户分离”及“换户”等现象进行纠正。对跨区借读生,有关部门对小学毕业生的户口、实际住址等进行统一审核。学籍管理的严格规范,使每一所义务教育学校的生源质量都有保证。

重点学校是产生“择校风”的主要源头之一,新《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从2001年开始,我市将市区两所重点完中的初、高中实施

分离,剥离后的一所初中停办,另一所初中改为普通公办初中,缺额三分之二的教师公开向社会招考,迅速改变了过去这两所学校初中生源扎堆现象。两所“重点初中”光环的取消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切块指标覆盖城乡

对省示范高中的部分招生指标按初中在校生人数定向分配到各初中,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升学压力,也有利于调动各初中的办学积极性与办学模式的转变与办学理念的升级,避免了各初中的无序竞争,促进新课改健康发展。从1997年开始,我市就开始实施这一政策并逐年加大定向分配指标比例,2005年、2006年这一定向分配指标比例分别达到60%和65%,2009年已达到70%。这将今年,我们将加大改革力度,把市一中、市三中和县一中3所省级示范高中招生定向指标按一定比例统一分配到全市所有初中,真正打破城乡教育二元格局,使城乡孩子共同享有我市高中阶段优质教育资源。

四、教师流动全面启动

教师流动是推进城乡教育均衡的有力措施。今年,市委市政府要求全市教师流动要全面启动。目前,教育、人事等部门已经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出台了教师流动实施方案,方案重点侧重于县、区、市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流动,同时高中阶段教师也要实行一定比例的流动。方案现正在征

求意见,9月份将正式实施。变“激励型”的流动为“制度型”流动,改过去教师“校籍管理”为“无校籍管理”,从而实现以县区为单位界定教师身份,逐步实现把教师从“单位人”转变为“系统人”、“行业人”,通过师资力量的均衡推动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资源的均衡,从而实现城乡教育最终的均衡化发展。

五、资金投入逐年加大。

一是加大对非九年义务教育的改革力度。“十五”以来,全市共发展民办幼儿园40所,占全市总数82.5%;通过校园改造、移址新建等方式,使全市三所省级示范高中的办学规模增长了59.2%。二是不断加大预算内教育投入力度,近3年来,市本级教育费附加年增长近1000万元,增幅始终保持在20%以上。三是加快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的硬件建设步伐。如市七中、六中(均为原企业子弟学校),2009年完成投资1310万元,建成了标准的塑胶操场、微机房、实验室、电子备课室等设施,与市区其他学校别无他样。2006年10月,市政府启动了农村中小学校舍标准化建设工程,纳入全市民生工程统一部署。投入资金5200多万元,高质量完成了47所农村中小学建设任务。2009年初,我们又将农村中小学校舍标准化建设范围扩大到全市所有中小学和幼儿园,在全省率先启动了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计划用2年时间全面完成全市中小学校舍安全改造任务。共投资4863万

元,安排改造任务学校41所,新建改造校舍28746平方米、加固校舍32578平方米、维修校舍4118平方米。目前,市区中小学实验、电教和音体美器材基本达到省Ⅰ类标准,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校校通”,中小学生机比达到了13:1,城乡办学条件基本均衡。

六、推进“三个维度”建设

第一,拓宽均衡教育的宽度,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市出台了《铜陵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等文件,积极稳妥地将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向纵深推进,明确了“十一五”期间,筹集1亿元资金,分期分批改、扩建100所农村中小学,力争五年内实现城乡义务教育硬件设施基本一致的目标。我市还先后实施了农村远程教育工程、农村师资建设工程,通过公开招考,分学段、分学科引进了300多名紧缺学科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缓解了教师队伍年龄老化、学科结构不全面的矛盾,在教学视导、教师培训、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评比等方面,都向农村薄弱学校倾斜,不断加强农村学校内涵建设。

第二,挖掘均衡教育的深度,加强学校内涵建设。根据目前我市教育现状,全面启动“文化育人,特色立校,科研兴校,管理强校”的发展战略,对全市不同类别的学校提出标准化、规范化和特色化建设的目标,加强学校文化体系建设,丰富“文化立校”内涵, 努力打造学生的创优文化、教师的育人文化、班主任的团队文化、中层干部的执行力文化

和领导干部的愿景文化,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倡导和引领学校根据自身的地域特点、师资专业特长、学生个性等,“扬长补短”,积极开展特色学校的创建工作,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学校文化,逐步形成“一校一品”或“一校多品”的特色,中小学呈现出特色纷呈的发展态势。

第三,延伸均衡教育的长度,不断促进高中和学前教育的发展。一是力争到2012年,每个乡镇都有1所公办中心园。同时,加大对幼儿园的管理力度,规范幼儿园的办园行为,清理、整顿非法民办幼儿园,保证学前教育事业的健康、协调发展。二是以高中课改为契机,发挥高中课改样本校的作用,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引导老师更新教育观念,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积极探索和深化高中招生制度改革,打破市、县高中招生的壁垒,尝试市、县省级示范高中的联合招生。三是借国家大力发展职教的东风,抓住教育投入政策向职教倾斜的机遇,市政府已决定投入2.5个亿元用于中职教育资源整合,今年将完成第一期7580万元的工程建设任务。积极探索普通高中和中职技校、中等职业学校与国外教育机构联合办学的路子,大力宣传开展普职分流工作的意义,帮助学生、家长和社会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就业观,精心组织实施普职分流工作。

第三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始终是天津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重点。近年来,天津市紧紧围绕优质均衡和公平普惠这两条主线,通过提升干部教师素质,优化资源配置,强有力地推动了全市义务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

一、提升干部队伍素养

天津市义务教育阶段城乡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与大都市的地位和发展水平不相适应,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需求存在很大差距。为此,天津市坚持把提高干部、教师素质作为提升学校软实力的核心环节予以重点建设。

让校长、教师成名成家。天津市注重优秀校长队伍和教师对伍建设,创造最优越的条件促其成名成家。在实施了两期“十百千工程”的基础上,本着公平公正、民主科学的原则,从全市遴选200名工作扎实、刻苦钻研、积淀深厚、业绩突出的优秀教师、校长作为培养对象。用三年时间,分研修学习、深度培养、择优推介三个阶段集中培养,以期涌现出一批在全国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名教师、名校长。

市财政按每人平均10万元的标准,总计投入2000万元专项培养经费。集中投向课程开发、导师指导、境外培训、异地挂职等项目。为促进培养对象自觉发展、竞相发展、早日成才,天津市建立了一整套严格的培养和选拔机制,包括竞争择优机制、跟进后续培养机制、定期召回机制、开放合作机制以及培养成本分担和成本返还机制等,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培养对象的内驱力。

按照既定的培养方案,目前,“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的学员,已经进入深度培养和二期学员的高端培训阶段。一批脱颖而出的优秀学员在“全国第二届未来教育家论坛 ”和学员个人教育专著首发式及推介会上一展风采,赢得广泛赞誉。

壮大农村骨干教师队伍。农村教师力量薄弱,是(障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短板”。为此,天津市把工作的重心放到农村,面向农村学校,把工作业绩突

出、愿意扎根农村的教师选入农村骨干教师建设项目的培育对象。市财政投入2000万元专项培养经费,用五年时间,着力培养200名市级、600名区级、5000名校级农村骨干教师,着力建设一支能够在农村地区引领课程改革,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骨干教师队伍。

天津市设立的农村骨干教师建设项目,“按需施训、立足课堂、强化实践、开放合作”,采用“专业引领,同伴互助,行为跟进”的新型培训模式,在教学中突出案例分析、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和外语培训,重在开阔视野,观念更新,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与此同时,引领骨干教师认真学习教育部新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深刻理解和感悟《规范》中提出的 “志存高远,知荣明耻,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等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的新内容和要求,不断提升广大教师的师德素养。

如今,天津市农村骨干教师培养项目已经进入第三个年头,广大学员在名师讲堂、学员论坛和志愿者学校研修基地潜心钻研,增长了才干,大幅度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综合能力,较好地发挥了示范和辐射作用。

二、创建均衡发展合作学区

经过中小学布局调整、规范化学校建设等多方面努力,天津市城乡、区域之间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但学校之间管理、师资、质量等方面的差距仍然是不争的事实。这既是困扰薄弱校发展的瓶颈,也是导致学生择校的主要原因。

天津市创新发展思路,建立了“以强带弱、共同发展”的校际合作的新模式,积极开展均衡发展合作学区试验。均衡发展合作学区是根据学校布局,组成的若干学区,每个学区由一所具有先发优势的学校作为中心校,周边3至4所学校为成员校。联合学区以中心校为核心,分层组建由校长、副校长、学科骨干教师、优秀班主任组成的合作共同体,中心校负责牵头统一进行校本教研、教学观摩、课题合作、学科检测与质量分析等活动。与此同时,最大限度地盘活学区内教育

资源,图书馆、运动场、天文台、各类专用教室向学区内成员校开放,成员校之间可进行干部跨校挂职,教师跨校授课等形式的人员交流,形成共用共享机制。

均衡发展合作学区主要有中心辐射型、点面结合型、校际联动型、捆绑发展型等协作、互助、共赢的活动方式。在硬件共享方面,通过建立学区内资源共享机制,实现了资源使用效率最大化。均衡发展合作学区实践使所有成员校充分意识到所肩负的共同发展责任;为创新教研活动提供了宝贵经验;为资源共享搭建了平台,做到了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均衡发展合作学区是天津市基于自己的教育发展现状而探索建立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非行政性组织,它的运行为创新学校发展模式带来了希望。河西区“小学教育发展联合学区”、南开区义务教育学校发展联合体,都是这种合作机制的成功典范。2007年,天津市教委下发《关于在中小学建立均衡发展合作学区的意见》,把统筹教育资源,组建均衡发展合作学区,逐步建立更具实效性、普惠性的校际合作发展机制作为一项制度固定下来。

三、促进教师城乡对口交流

天津市通过制度设计不断深化城乡义务教育对口交流工作,一是建立城镇中小学教师乡镇任教服务期制度,按照制度规定,各区县要定期选派城镇骨干校长、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从事管理和教学工作。城镇中小学教师评聘高级职称、特级教师,必须有一年以上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的经历。二是落实大学毕业生服务农村教育计划,要求各区县新招收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原则上都要到农村锻炼一年,对试用期内到农村锻炼的应届大学毕业生给予定级和相应的工资待遇。三是建立城市对口支援农村帮扶制度,市内六区和市教委直属校分别与农村区县建立对口支援关系,100所城乡中小学结成了对口支援对子,市内六城区每年选派100名优秀教师到对口区县农村任教。

为配合教师交流制度的实施,今年天津市正式启动“流动教师公寓项目”,在“老五县”距离城镇20公里以上的农村学校,投资建设76套流动教师公寓,覆盖211所学校,惠及600余名教师,切实让城镇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

天津并不满足自己已经取得的成绩,“十二五”期间将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均衡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努力把义务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这篇文章做实、做好,为孩子的未来、天津的未来、祖国的未来奠基。

第四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资料】

(九)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各项资源。

切实缩小校际差距,着力解决择校问题。加快薄弱学校改造,着力提高师资水平。实行县(区)域内教师和校长交流制度。实行优质普通高中和优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义务教育阶段不得设置重点学校和重点班。在保证适龄儿童少年就近进入公办学校的前提下,发展民办教育,提供选择机会。

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建立城乡一体化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倾斜。率先在县(区)域内实现城乡均衡发展,逐步在更大范围内推进。

努力缩小区域差距。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的转移支付力度。鼓励发达地区支援欠发达地区。

【分析】

一、机制的创新

国家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教育发展目标和任务,依据党和国家当前的基本任务、基本方针而制定的关于教育的行动准则一一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真正的接触、学习教育政策的有关知识。

说实话,如果不是沈老师布置了这样一个作业,我自己应该是不会主动来关注教育政策的,因为,我总觉得国家出台的教育政策感觉都是在泛泛而谈,很笼统,针对性不够。而且虽然隔段时间国家就会出台新的教育政策,但其实许多根本性的“疑难杂症”就是在一遍又一遍的重复强调,具体有没有实现目标或者有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可能又是另外一回事儿了。当时,我就是这么想的。

不过,查阅了之前的一些教育政策或者法规文本,我发现这一次的纲要有一个很大的不同点,那就是很多地方都强调了——机制,都提到了要建立教育的监督,教育质量的评估,均衡状况的保障机制,均衡状况的监督督导制度。经过资料查阅,我找到了,国家在这一“新机制”上建立了具体、详细的标准,简单概括起来有以下“四个制度”。

第一个制度,纲要建立了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的监测和评估制度。在一个区域内重点校或者非重点校的存在,或者差距的扩大或缩小,都意味着在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变化的状况,对这个状况进行监测评估,因此要制定一个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标准、指标体系、评估的方法,要以客观科学的数据来说明各个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状况程度,它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针对这一制度,最典型的实例就是关于国务院提出的:加强对义务教育均衡

发展的督导评估工作,对县域内义务教育在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资源配置状况和校际在相应方面的差距进行重点评估;对地方政府在入学机会保障、投入保障、教师队伍保障以及缓解热点难点问题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

第二个制度,建立一个科学正确的绩效政绩的考核制度,也是充分利用这种均衡发展的数据,对各级政府、党委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究竟做得怎么样,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更不均衡还是更均衡了,要把这个和对他的政绩的评估、考核结合起来,这需要相关的组织部门在干部考核评估中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上升到国家的高度、政治的高度、老百姓满意的高度,作为各级党政一把手必须履行的职责。

第三个制度,建立了一个对各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做得怎么样的公示制度,可以让全国老百姓、让媒体、让社会大众来监督。

第四个制度,建立了责任追究制度,会上,有关负责人就此有明确的说:“对做得好的一定要大力表扬,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今后一段时间、两年、三年甚至更长时间内工作不力的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不是等十年以后看做得怎么样,而是今后每一年或者每几年都要进行评估,看看各地的义务均衡发展状况如何。这其实是以教育政策的评价为基础的,既是对政策执行结果的评价,其实更是对执行情况的评价,由此可以了解政策实行的方向是否正确,或者这个政策实行之后是否正确,是否有利于义务教育均衡的发展,以及哪里需要调整。这就是所谓的“对比评价”的好处。

我觉得,这些制度的建设与配套执行可以说是我们在未来十年内推进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非常重要的制度保障和措施。同时,对于社会公众,也更加具有说服力,政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相应的肯定会得到社会的更多支持,那么政策、规划的实施将顺利不少。这样在良性循环之下,国家政府出台的政策法规将更加有效,更加有益于国家、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二、内容的全面

机制的创新是这次纲要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亮点。同时,在内容上,教育部门也较全面的分析概括了引起教育发展不平衡的因素,就此系统地提出相应策略。主要表现在以下三大方面。

一是在校际差距上。提出切实缩小校际差距,解决择校问题;加快薄弱学校改造,着力提高师资水平,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

二是在城乡差距上,率先在县域内实现城乡均衡发展,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倾斜,十年内基本实现区域内均衡发展。

三是加快民族地区教育,加大对革命老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的支付力度,发达地区支援欠发达地区,缩小区域差异。

接下来,我想结合第一、第二大点,谈谈我的一点小想法。

(一)校际差距

其中,在第一块内容里面,教育部提到了“择校”这一热点话题,这是咱们老百姓“既爱又恨”的一个社会问题,尤其是在一些大中城市。我们知道,学校之间的差距是由历史和现实等种种原因造成的,在这一次的规划中,教育部相应的采取了两个方面的措施:一方面,是从根本上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招生政策、规范招生秩序,治理择校乱收费现象,从完善政策角度来缓解城市择校现象。

“从根本上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结合具体实际,我认为,政府应该致力于改造薄弱学校,教师校长的交流制度的建立,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初中学校等一系列措施;另外,还可以通过集团化办学,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结对,扩大优质学校的服务半径、覆盖半径等一系列措施来缩小学校之间的差别。按照规划纲要所指明的方向去努力实施,缩小校际差距,“择校”这一问题才有可能有所缓解。

而影响校际差距的一个大因素可以说是——师资水平。哪里的师资力量强大,家长就采取各种“手段”拼了命地往里钻。出现这样的不平衡现象,就是因为城乡师资水平差异太大。针对这一点,我个人认为最关键的就是,推动办学水平较高学校和优秀教师通过共同研讨备课、研修培训、学术交流、开设公共课等方式,共同实现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质量提升,从而提高薄弱学校的师资水平,逐渐缩小差距。

另外,“加强薄弱学校教师的信息化能力的培养”也是有待重视的。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教师信息化能力越来越成为“现代化教师”的标志。这几次的见习下来,我有去过大家口中的像湖师附小、爱山这样的“一线小学”,也去过环渚、龙泉、凤凰等相对薄弱的小学。见习期间,这两类学校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们教师信息化能力差距甚大。记得有一次去凤凰小学,学校大队部下通知需要各中队辅导员帮助队员申请雏鹰章,而这个活动需要通过网络来进行,我们的指导老师完全不会,也没有意识通过这样的活动去提高自己的信息化能力,而是完全的分配给我们去完成。教师也是“社会人”,更加是社会人的“引领者”,所以现代教师应该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而可喜的是,这次会议中,教育部有提到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特别要加强师资信息化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也包括我们家长的信息素养。在整个规划纲要当中对教师的培养培训其中有一个相当重要的内容,就是要加强教师信息化素养的能力培训,在里面都有专门安排。

(二)城乡差距

第二块内容主要针对“城乡差距”的缩小,提出要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倾斜。这里我将从两大方面进行阐述我的观点。

首先,“财政投入”和“学校建设”在一定意义上是成正比的,因此可以合为一块讲。国家应该为农村中小学配齐图书、教学实验仪器设备、音体美等器材;着力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学生宿舍、食堂等生活设施,妥善解决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服务人员配置问题;有一个工程非常好,那就是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和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要继续施行;要采取学校扩建改造

和学生合理分流等措施,解决县镇“大校额”、“大班额”问题。另外,我认为,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也是一个很好的办法。比如,发挥优质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鼓励建立学校联盟,提倡对口帮扶,整体提升薄弱学校办学水平;提高社会教育资源利用水平,博物馆、科技馆、文化馆、图书馆、展览馆、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综合实践基地等机构应该积极开展面向薄弱学校学生的公益性教育活动。公共事业管理部门和行业组织要努力创造条件,将适合开展薄弱学校学生实践教育的资源开发为社会实践基地。因此,教育部门要统筹安排学校教育教学、社会实践和校外活动。

其次是“教师配置”问题,我认为以下五个小策略可以考虑考虑。

改善教师资源的初次配置,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吸引优秀高校毕业生和志愿者到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在工资、职称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在核准岗位结构比例时高级教师岗位向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倾斜;完善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切实维护农村教师社会保障权益;为农村中小学配置各学科教师,配齐体育、音乐、美术等课程教师;各地逐步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编制标准,并对村小学和教学点予以倾斜。只有这样,加大财政投入与基础设施的改革,才有可能真正实现城乡之间的均衡发展。

第二块内容里面还提到了“十年内基本实现区域内均衡发展”。其中,有一个定语“区域内”,我认为它其实相当的重要。

“区域内”,为什么只是区域内呢?很明显,这是由我们的国情决定的,而且,一项政策法规的制定原本就会受到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国际环境因素的影响。很多例子都可以说明,比如2007年的统计:我们国家较发达的某个地区省会城市,小学的平均经费是4314元,最少的某些省,有的是264块,有的是378块,有的是382块„„相差了十几倍,说明我们国家地区之间、区域之间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距非常大,这是国家的一个基本国情。国家从整个战略发展来讲,大力加强中西部的发展,使我们全国都能够有一个更均衡的全国范围内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都能够达到更高的状态。这个问题的解决因为是一个过程,在我们国家目前实行的是省级统筹,区县为主,这样的话各个省之间财力,以经济为主的巨大差异就必然带来对教育,包括义务教育,包括学前教育、高中教育、基础教育投入的巨大差距,这个差距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是国家对中西部的重视会逐步的缩小,但是可能会有一个比较长的过程。即使在一个省,当我们实现省级统筹,区县为主的时候,在同一个省,包括在东部的发达省市,区县之间的差异也是相当巨大的。所以从解决这个问题来讲,政府以省级统筹区县为主,对一些东部的发达省,我国认为对于那些经济确实比较困难,在短期内经济很难发展起来的甚至应该变为以省为主,来推动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光靠一个县的财力,光靠目前某些只能解决部分资金的专项支付力度是不够的,从中央政府现在也在加大财政的转移支付,特别对薄弱地区、中西部地区。所以策略上,首先在县域内实现均衡。要强调的是,所有目标都只是一个阶段性目标,因为均衡是相对的,会随着经济社会和教育的不断发展会提出更高的均衡发展的目标。

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我们每个人的一个美好愿望,也是国家的一个美好愿望,虽然过程很漫长,路上会有各种艰难险阻,但是在相关条例纲要的日趋完善之下,加上社会、学校、个体的共同努力,不敢保证这个“愿望”能够完全

实现、完全达到,但至少会有所进步,有所改善,也许是五年,也许是十年。一个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肯定能对我们国家的教育事业进行引导、控制和协调,而一个社会本来就是在不断摸索与探险中一步一步进步、发展以及繁荣起来的。

第五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一、含义:在义务教育阶段,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全面提升教师整体素质,缩小学校、城乡、区域间教育发展水平的差距,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

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做法与经验

通过督导评估,督促地方政府不断强化责任意识,落实国家战略部署,认真履行职责,进一步加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推进力度,完善制度和机制,改革创新义务教育资源供给结构,努力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努力实现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孩子的普惠政策和目标。

(一)深化综合改革,提升治理水平

各级政府持续强化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责任认识,进一步深化综合改革,在制度、机制、措施上不断创新,全面提高义务教育治理水平。

一是实施办学体制创新,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各地不断探索,深化大学区制、委托管理、联盟办学、集团化办学、一校多址、城乡互助共同体等多种办学体制,盘活存量,以强带弱,资源共享,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广泛覆盖。北京市推行名校办分校、城乡一体化、“一校多址”、九年一贯对口直升、优质学校捆绑普通学校等多种方式,整合区域教育资源。吉林省制定实施了《关于在城市推行义务教育大学区管理的指导意见》,多形式、多类型的“大学区”管理方式在全省全面推行。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组建了15个教育集团,各学校在管理文化、资源调配、教研培训、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展开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共享与交流。河北省石家庄市长安区创建了“政府+企业+名校”的办学模式,利用京津冀优质教育资源协同发展和环渤海教育联盟平台,引入多方优质资源,丰富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结构。

二是推进招生制度改革,巩固就近入学制度。各地落实国家有关政策,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划片招生、就近入学,将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分配到区域内初中。江苏省、四川省高中名额分配比例达到70%、50%。北京市取消“共建”入学方式,进一步规范特长生入学工作;启用全市统一的小学和初中入学服务系统,加强学籍管理,严格控制跨学区片流动和二次流动。2014年,小学、初中就近入学比例提升明显。浙江省90个县(市、区)中已有88个对社会公开宣布全面实现了“零择校”。

三是落实教育规划,提高学校布局科学性。海南省实施教育扶贫移民工程,在县城附近建设标准化学校,接收核心生态保护区、边远贫困地区中小学生入学,使其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实现布局调整、教育扶贫、生态保护三重目标。甘肃省100人以下学校有8000所,但仍结合实际,坚持按需布点、低段分散、高段集中的原则,办好需保留的小规模学校和教学点,并提出对无人学校校址保留三年的要求。天津市和平区克服城市核心区发展空间有限的困难,近三年投入16.88亿元,专门用于学校土地置换、学校扩容、改造提升。西藏自治区洛隆县克服山高谷深、土地紧缺的困难,近三年来新增学校用地353亩,为学校布局打基础。

四是完善考核监督制度,为均衡发展保驾护航。多数省份出台或者修订了教育督导条例和办法,成立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加强督导对促进均衡发展的作用,层层建立健全目标考核机制,把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考核地方各级政府、表彰奖励、责任追究的重要内容。天津市制订了实施两个“100条”,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并完善了首席督学、督学职级、资格认定等相关制度,强化机构队伍建设。山东省研发均衡督导信息化平台和全省义务教育数据库,督导人员人手一机,实现后台数据与现场情况的直接比对,提高了评估信息量和信效度。辽宁省大石桥市创新督导评估考核与责任追究机制,初步构建了“教育行政、教育督导、监测评价、教育教研、信息中心”五位一体的教育监测工作格局。广西壮族自治区对通过“区检”“国检”的县给予2000-5000万元奖励;贵州省对达标县给予1000万元奖励。

(二)经费投入先行,倾斜保障公平

各级政府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体制,统筹城乡加大投入力度,调整支出结构,坚持“雪中送炭”,将更多资金向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倾斜。

一是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体制。2014年,全国义务教育总投入达到1.42万亿元,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达到1.36万亿元,均比上年增长大约1000亿元,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

下载新都区大丰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概况(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都区大丰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概况(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浅议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为了巩固提高我国的义务教育水平,我国......

    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自查报告

    百神庙镇明德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自查报告近几年来,我校在舒城县人民政府、县教育局的领导下,始终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办学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教育质......

    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自查报告

    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自查报告1 一、准备情况为了进一步落实教育局文件精神,我们加大了工作力度,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确定为全校的大事之一。依据局相关的会议及文件......

    农村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农村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摘 要:促进小学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能够推动民主平等,保障公民权利,实现教育的全面深入。农村教育发展不均衡会导致教育水平低下,学生无法得到教学保障......

    XX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XX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汇报材料 我校认真贯彻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全面推进义务教育,不断提升学校办学条件。学校在XX区委、区政府和区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与......

    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自查报告

    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自查报告近年来,我镇在上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始终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办学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教育质量有了明显提......

    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自查报告

    川底中心小学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情况自查报告 学校成立以来,我校在上级教育部门的领导下,始终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办学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教育质量有......

    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自查报告

    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自查报告近几年来,我校在县教育局、泥阳学区领导下,始终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办学水平在不断提升,为了更好地促进全市义务教育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