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印发《河南省工程系列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条件》的通知
关于印发《河南省工程系列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条件》的通知
豫人职[2008]22号
各省辖市人事局,巩义市、项城市、永城市、固始县、邓州市、中牟县人事(人事劳动)局,省直各单位:
根据深化职称改革精神和我省工程技术人员的实际,在调查研究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我们对《河南省工程系列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条件(试行)》(豫人职〔2001〕8号)进行了修订。现将修订后的《河南省工程系列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条件》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河南省人事厅
二○○八年八月十二日
河南省工程系列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条件
总
则
一、为了科学、客观、公正地评价工程技术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技术水平,调动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鼓励多出成果、多出人才,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创新型的工程技术人才队伍,更好的为我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根据《工程专业技术职务条例(试行)》,结合职称改革有关精神和我省工程技术人员实际,制定本条件。
二、本条件适用于全省各类企、事业单位现职从事工程技术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申报、评审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任职资格。工程系列中已制定申报、评审条件的专业按其申报、评审条件执行。
分
则
一、申报条件
(一)基本条件
1.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2.爱岗敬业,努力进取,团结协作,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身体健康,能够全面履行岗位职责。
3.任现职以来年度及任期考核均为合格以上。
4.外语水平符合国家和我省有关政策规定。
(二)学历、任职和从事本专业工作年限,分别符合下列条件
1.申报工程师任职资格,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理工类研究生毕业并获硕士学位,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满3年。
(2)理工类研究生毕业并获硕士学位,担任助理工程师职务工作满2年。
(3)理工类大学本(专)科毕业,取得助理工程师任职资格,担任助理工程师职务满4年。
(4)理工类中专毕业,获省辖市(厅)级以上科技拔尖人才等荣誉称号或获省辖市(厅)级科学技术奖励一等奖以上项目的主要完成人,取得助理工程师任职资格,担任助理工程师职务满4年。
2.申报高级工程师任职资格,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理工类研究生毕业并获博士学位,取得工程师任职资格或相应工程类执业资格,担任工程师职务满2年。
(2)理工类研究生毕业并获硕士学位,取得工程师任职资格或相应工程类执业资格,担任工程师职务满4年。
(3)理工类大学本科毕业,取得工程师任职资格或相应工程类执业资格,担任工程师职务满5年。
(4)理工类大学专科毕业,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励二等奖以上项目的主要完成人,取得工程师任职资格或相应工程类执业资格,并担任工程师职务满5年。
二、评审条件
(一)工程师任职资格评审条件
1.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同时符合下列条件:
(l)较全面地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知识。
(2)熟悉本专业及相关的法律、法规,能正确运用本专业的技术标准、规程、规范。
(3)了解本专业国内外新技术的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及相关专业知识。
(4)了解现代管理科学等知识。
2.工作能力与经历,同时符合下列条件:
(l)能根据工作任务合理选用工作方法或技术手段,制定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具有编写技术总结和技术报告的能力与经历。
(2)具有在专业工作中解决较复杂技术问题的能力与经历。
(3)任助理工程师期间,具有下列实践经历之一:
①省辖市或厅级业务行政主管部门下达的科研项目或工程项目的主要参加者。
②参与完成过1项对中型以上企业发展有一定影响的工程项目(产品)或中型以上工程项目(产品)中某一部分的研究、开发、设计制造、勘察工作。
③参与过本行业(专业)或企业标准、技术发展规划的制订和编写。
④参与完成过1项有一定技术难度和较复杂产品的某一过程的研究、设计工作。
⑤提出过1项中型工程项目或科研课题的选题、立项论证报告、实施方案、方案设计等。
⑥参与完成过1项中型以上企业技术改造、设备改进、提高产品质量或改进工艺等。
⑦完成过成套设备或单机设备的维护、维修,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⑧参与过高新技术研究开发、成果转化或新资源、新产品、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推广应用。
⑨参与过对工程项目(产品)有指导作用的情报资料的搜集、整理、汇编,提出系统报告。
3.业绩与成果,符合下列条件中的2条(专业从事研究和开发的专业技术人员须具备(1)(2)(3)(4)(5)(6)中的1条):
(l)获得省辖市(厅)级以上科技奖励1项。
(2)获得大型以上企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或中型企业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的主要完成人,并把科研成果应用到本企业生产实践中,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
(3)获得省辖市级以上优秀新产品奖励1项。
(4)获得与本专业有关的1项发明专利或2 项实用新型专利,并将其推广应用到生产实践中。
(5)作为主要参加者,参加过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建议书的起草,经批准并组织实施,通过省部级鉴定(验收),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或作为主要参加者,参加过1项省部级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文件的撰写,经省部级批准并组织实施;或作为主要参加者,参加过1项省部级工程项目的组织实施,通过省部级验收并达到预期效益。
(6)作为主要完成人,撰写2项省辖市(厅)级科研项目的项目建议书,经批准并组织实施,通过省辖市(厅)级鉴定(验收),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
或作为主要完成人,撰写2项省辖市(厅)级重点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文件,经省辖市(厅)级批准并组织实施;或作为主要完成人,组织实施2项省辖市(厅)级重点工程项目,通过省辖市(厅)级验收并达到预期效益。
(7)作为主要参加者,编写有一定技术水平的行业(地方)标准、规程、规范1项或企业标准、规程2项,并正式公布实施。
(8)作为主要完成人,完成2项省辖市(厅)级技术项目的推广应用,或完成2项引进技术项目的消化、吸收和创新,并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
(9)参加完成1项技术难度较大和较复杂的产品(工程)或关键部件的开发、设计、制造、生产技术管理,经同行专家评审或鉴定,达到行业先进水平,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10)参加完成1项中型工程(新建、扩建、技改、引进)项目研究、设计、安装、调试任务,经实践检验,达到了要求并通过鉴定(验收)。
(11)在新资源、新产品、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等勘察、设计、研制、培育、开发、推广应用中,通过省辖市(厅)级鉴定(验收)1项,并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
(12)参与高新技术研究开发、成果转化,并实现技术产业化,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得到同行专家认可。
4.论文与论(译)著,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参与正式出版本专业学术、技术专著或译著,本人撰写1万字。
(2)独著或作为第一作者在公开发行的期刊发表本专业论文 1 篇。
(3)独著或作为第一作者,在省部级以上学术会议上宣读本专业论文2篇,或在省辖市(厅)级以上学术会议上宣读本专业论文3篇。
(4)参与编写本专业培训教材或技术手册,本人撰写2万字,公开出版发行并在实际工作中应用。
(5)作为主要完成人,撰写1项省、部级或2项省辖市(厅)级科研项目、工程项目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方案,经省部级或省辖市(厅)级批准并组织实施。
本条中的科研项目、工程项目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文件与业绩成果第(5)(6)条中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文件二者不可重复使用。
凡不具备规定学历的人员,申报工程师任职资格,须按破格评审。破格评审工程师任职资格,除符合上述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工作能力和经历、论文与著作的基本要求外,还应符合业绩与成果条件中3条以上(专业从事研究和开发的专业技术人员须具备(1)(2)(3)(4)(5)(6)中的1条):
(二)高级工程师任职资格评审条件
1.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同时符合下列条件:
(1)全面、系统、熟练地掌握本专业所必备的专业理论和技术知识,对本专业具有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
(2)熟悉相关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主要技术知识。
(3)了解本专业国内外最新技术现状、最新科技信息和发展趋势,熟悉本专业的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
(4)较熟练地掌握与本专业有关的法律、法规,了解相关专业的技术标准、规范和规程的编制依据。
(5)熟悉现代管理科学等知识。
2.工作能力与经历,同时符合下列条件:
(1)具有熟练掌握本专业技术工作的技术规程、规范标准和跟踪本专业科技发展前沿的能力。
(2)具有科学运用本专业理论和技术知识,解决工程技术工作中关键性技术问题和准确地指导解决实际工作中复杂、疑难问题的能力与经历。
(3)具有解决本专业与相关专业相互配合、协调中的有关技术难题的能力与经历。
(4)任工程师期间,具有下列实践经历之一:
①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或工程项目的主要完成人。
②作为主持人,完成过省辖市级以上重点科研项目或工程项目。
③承担或主持过1项本行业(专业)或2项企业标准、技术发展规划的制订和编写。
④完成过对行业发展有重要影响的重点项目或系列产品主要部分的开发、设计、制造和生产管理工作。
⑤完成过高性能、高技术的关键部件或技术密集的复杂部件的研究、设计、制造和生产管理工作。
⑥完成过大、中型工程新(扩)建或技术改造(引进)成套项目的方案制定、设计和机电设备安装、调试工作。
⑦完成过重要成套设备或复杂单机设备的维护、维修,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⑧具有1项高新技术研究开发、成果转化的经历,或作为主要技术负责人,推广应用具有较高水平的新技术、新工艺、新品种、新产品、新材料,并取得较显著的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
⑨具有提出过1项重大、重点项目的课题选题、立项论证报告、实施方案、方案设计的经历;或完成对重大项目有指导作用的有关情报资料的搜集、整理、汇编,提出系统报告。
⑩完成过本行业(专业)重大的技术经济分析和市场分析,被有关方面采纳,经实践验证,正确可行。
3.业绩与成果,符合下列条件中的2条(其中须具备(1)(2)(3)(4)(5)(6)条中的1条):
(1)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得省部级以上科学技术奖励1项。
(2)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得省辖市(厅)科学技术奖励一等奖2项。
(3)作为主要完成人(限前7名),在特大型企业生产第一线工作,业绩突出,获得特大型企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并把科研成果应用到本企业生产实践中去,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4)作为主要完成人,取得1项国家发明专利,推广应用后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
(5)作为主要完成人,提出1项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的项目建议书,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并组织实施;或作为主要完成人,组织实施1项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对重大技术问题起重要作用,通过国家鉴定(验收),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
或作为主要完成人,完成1项国家级重点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文件,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并组织实施;或作为主要完成人,组织实施1项国家级重点工程项目,通过国家验收并达到预期效益。
本条中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重点工程项目主要完成人限前7名。
(6)作为主要完成人,提出2项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的项目建议书,经省部级主管部门批准并组织实施,对重大技术问题起关键性作用,通过省部级鉴定(验收),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
或作为主要完成人,完成2项省部级重点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文件,经省部级主管部门批准并组织实施;或作为主要完成人,组织实施2项省部级重点工程项目,通过省部级验收并达到预期效益。
本条中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重点工程项目主要完成人限前5名。
(7)作为主要完成人,起草编制1项国家、行业或省级技术标准、规程,并正式公布实施,用于生产实践。
(8)在省辖市及以下单位工作的人员,作为主持人,提出4项省辖市重大科研项目的项目建议书或撰写4项省辖市重点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文件,经省辖市批准并组织实施。
或在省辖市及以下单位工作的人员,作为主持人,组织实施4项省辖市重大科研项目、重点工程项目,通过省辖市鉴定(验收),并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
(9)作为主要完成人,解决过重大关键技术难题,填补国内同行业某一技术领域的空白,并通过省部级鉴定(验收)。
(10)主持完成2项技术难度较大和较复杂的产品(工程)或关键部件的开发、设计、制造、生产技术管理,经同行专家评审或鉴定,达到全省先进水平,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11)主持完成1项大型或2项中型工程(新建、扩建、技改、引进)项目研究、设计、安装、调试任务,经实践检验,达到了要求并通过鉴定(验收)。
(12)主持1项或作为主要完成人承担2项新资源、新产品、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等的勘察、设计、研制、培育、开发,并通过省、部级业务主管部门鉴定验收。
(13)作为主要完成人,研究开发的产品,有2种被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产品,或作为主要完成人,完成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项目并通过验收。
(14)作为主要完成人(限前3名),组织实施的省级节能改造重大项目或环保治理重大项目已经省级主管部门验收运行,项目技术上达到我省先进水平,效益显著。
(15)作为主要完成人,完成2项省部级或主持3项省辖市(厅)级科技成果推广项目,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并经有关主管部门鉴定验收;或推广应用新产品、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2项,经省级以上主管部门鉴定验收,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4.论文与论(译)著,须符合下列条件1条:
(1)正式出版本专业学术、技术专著或译著1部(独著或作为第一作者,本人撰写2万字)。
(2)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1篇;或在省部级以上公开发行的专业刊物发表本专业有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2篇;或在省部级以上公开发行的专业刊物发表本专业有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1篇,并在省部级以上学术会议上宣读有较高学术价值的本专业论文3篇;或在业内认可的国际科技刊物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1篇;或在业内认可的国际学术会议上宣读本专业学术论文2篇。
本条中发表或宣读的论文均要求独著或第一作者,每篇字数不少于3000字,宣读论文须提供2名同行专家鉴定意见。
(3)论文被 SCI、EI、ISTP收录1篇且被较多引用(独著或合著第一作者,每篇收录字数不少于 1000 字)。
(4)主持编写本专业培训教材或技术手册2部,公开出版发行并在实际工作中应用(独著或作为第一作者,每部本人撰写2万字以上)。
凡不具备规定学历的人员,申报高级工程师任职资格,须按破格评审。破格评审高级工程师任职资格,除符合上述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工作能力和经历、论文论著等要求外,还应符合业绩与成果条件中3条(其中须具备(1)(2)(3)(4)(5)(6)条中的一条)。
附
则
一、本实施办法中所规定的适用范围、申报条件和评审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相互之间不能交叉使用。业绩与成果、论文与论(译)著,须是任现职以来所取得的。
二、相应工程类执业资格是指按照有关规定可以聘任为工程师的执业资格。
三、国家级科学技术奖励是指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星火奖及相当级别的奖励;省级科学技术奖励是指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省科学技术进步奖、星火奖及相当级别的奖励;部级奖励是指1999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颁布以前取得的科学技术进步奖及相当级别的奖励;省辖市科学技术奖励是以市政府名义开展评审、颁发的市科学技术进步奖。各类奖励以正式文件、获奖证书为准。项目的获奖者是指等级额定获奖人员,以证书为准。同一项目多次获奖,取其中一项最高奖项。
四、本条件中“特大型企业”是指近3年来年销售收入超过50亿元且技术在全国同行业领先的大型企业。
五、国家级、省部级、省辖市重大科研项目分别指经国家、省部级、省辖市有关部门下达科研项目计划的项目,须提供国家、省部级、省辖市有关部门下达科研项目计划的文件原件、组织实施所签订的合同书等有关资料;
国家级、省部级、省辖市级重点工程项目分别是指经国家、省部级、省辖市有关部门批准立项的项目,须提供国家、省部级、省辖市有关部门批准立项的文件原件、组织实施所签定的合同书等有关资料。
国家级、省部级、省辖市级重点项目鉴定(验收)是指项目完成以后,由国家、省部级、省辖市业务主管部门组织的鉴定或验收,通过者须提交鉴定(验收)相关资料。
“省级高新技术产品”须提供省有关部门下发的高新技术产品证书和证明主持研究开发技术人员的原始资料;“组织完成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项目”须提供国家、省有关部门下达的立项及验收文件。
“省级节能改造重大项目或环保治理重大项目”须提供省有关部门下达的验收文件。
六、“主持”、“项目负责人”、“主要参加者”、“主要完成人”、“技术负责人”等以项目任务书或有关文件为依据,同时提供由单位组织2名以上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同行专家的认定材料。
七、本条件所指推广应用新产品、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等须经省部级以上业务行政主管部门组织鉴定,并提供由单位组织2名以上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同行专家的综合评价意见。
八、本条件中有数量级别概念的,凡是某数量级别以上或以下者,均含本数量级别在内。
九、著作指取得ISBN统一书号,公开出版发行的本专业学术专著或译著,科普类、手册类、论文汇编等不在此列。
本条件所列期刊均不含增刊、专刊、特刊等。
论文指在公开出版发行的专业学术期刊上发表本专业研究性学术文章,其内容一般包括摘要、关键词、材料与方法、结果、讨论、参考文献等方面。宣读论文须提交宣读证书。
十、取得经济效益者,须提供本单位和上级业务行政主管部门两级财务证明。取得社会效益者,须提供有关主管部门认可的改善环境、劳动、生活条件、节能、降耗、增强国力、军力等的效益证明。
十一、本条件自下发之日起实施,原《河南省工程系列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条件(试行)》(豫人职〔2001〕8号)同时废止。
关于印发《河南省电气工程专业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条件(试行)》的通知
豫人职〔 2006〕15号
各省辖市人事局,省直各单位:
根据国家深化职称改革精神和我省工程技术人员队伍现状,在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我们对《河南省电气工程专业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条件实施办法(试行)》(豫人职 [1997]24号)进行了修订。现将修订后的《河南省电气工程专业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条件(试行)》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 河南省电气工程专业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条件(试行)
二○○六年七月四日
附 件
河南省电气工程专业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条件(试行)
总 则
一、为客观公正地 评价电气工程专业技术人员的学术技术水平,鼓励多出成果,多出人才,更好地发挥电气工程技术人员 在科技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进步和生产力发展,根据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与新要求 ,结合豫人职(1997)24号文件中《 河南省电气工程专业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条件实施办法(试行)》的内容、电气工程专业的特点和目前我省电气工程技术人员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件。
二、本条件中所指“电气工程技术专业人员”是指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中从事电机与电器、电力拖动与自动化控制、电气信息技术、电工材料、电气自动化仪表等专业的技术研究、设计、制造、安装、监理、管理与维修等工作的技术人员。
(一)电机与电器专业包括:
1、各种电机与变压器类。
2、各种电器,含接通和分断、控制、切换、检测、保护等电路的电器、电气装置与设备等。
3、其它电气设备、工具、器件,如:电动工具、电加工设备、电加热设备、电光源、电池、日用电器、电力电容器、数字仪表等。
4、各种电气设备的安装、监理、管理与维修等。
(二)电力拖动与自动化控制专业包括:电力拖动与自动控制技术、工厂供电系统(含发电、变电、输电和配电)与控制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电源技术(直流电源、交流电源、变频电源、电力节能)等。
(三)电气信息技术专业包括:信息采集、传输与处理的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等。
(四)电工材料专业包括:电线电缆、导电材料、半导体材料、电绝缘材料和其他电介质材料、磁性材料、超导材料和光纤材料等。
(五)电气自动化仪表等专业。
三、本条件适用于在我省各类企、事业单位工作的在岗电气工程专业 技术人员申报、评审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任职资格。
分 则
一、申报条件
(一)必备条件:
1、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遵纪守法,积极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
2、身体健康,能够全面履行现岗位职责。
3、任现职以来年度及任期考核均为合格以上。
4、外语水平符合国家和省外语考试的有关政策规定。
(二)学历和任职年限,分别符合下列条件:
1、申报工程师职务任职资格,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获得理工类硕士学位或理工类双学士学位,取得助理工程师任职资格,并担任助理工程师职务满三年以上。
(2)理工类大学本科毕业或大学专科毕业,取得助理工程师任职资格,并担任助理工程师职务满四年以上。
(3)理工类中专毕业,获得省辖市(厅)级以上科技拔尖人才等荣誉称号或省辖市级科学技术奖励一等奖项目的主要参加者,取得助理工程师任职资格,并担任助理工程师职务满四年以上。
2、申报高级工程师职务任职资格,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获得理工类博士学位,取得工程师任职资格,并担任工程师职务满二年以上。
(2)获得理工类硕士学位或理工类双学士学位,取得工程师任职资格,并担任工程师职务满四年以上。
(3)理工类大学本科毕业,取得工程师任职资格,并担任工程师职务满五年以上。
(4)理工类大学专科毕业,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励二等奖以上项目的主要参加者,取得工程师任职资格,并担任工程师职务满五年以上。
二、评审条件
(一)工程师任职资格评审条件
1、专业理论知识,同时符合下列条件:
(1)较全面、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
(2)熟悉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法律、法规,能正确运用本专业的技术标准、规程、规范。
(3)了解与本岗位工作有关材料的性能、产品工艺过程和对主要生产设备的技术要求。
(4)了解本专业及相关专业国内外新技术的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5)了解现代管理科学等知识。
2、工作经历和能力,同时符合下列要求:
(1)能够根据工作任务合理选用工作方法或技术手段,制定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具有编写技术总结和技术报告的能力与经历。
(2)具有在专业工作中解决较复杂技术问题的能力与经历。
(3)具有一定的竞争意识和开拓创新能力,在所从事的技术工作中有一定程度的创新。
(4)具有一定的技术经济分析能力和初步的市场分析能力。
(5)能够熟练地运用计算机辅助进行工作。
(6)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能够指导、培训助理工程师工作和业务学习。
(7)任助理工程师期间,直接参加完成过下述一条以上工作:
①完成过省辖市(厅)级项目或系列产品的部分研究、设计、制造、安装、调试等工作。
②完成过对本地区、本行业发展有一定影响的项目或系列产品的部分研究、设计、制造、安装、调试等工作。
③完成过中型工程成套项目的部分研究、设计、制造、安装、调试等工作。
④完成过一项以上有一定技术难度或比较复杂项目的研究、设计、制造、安装、调试等工作的全过程。
⑤完成过一项以上中型工程项目或科研课题的选题、立项论证报告、实施方案、方案设计等工作。
⑥完成过高新技术研究开发、成果转化等工作。
⑦完成过中型以上企业技术改造、设备改进,提高产品质量或工艺水平。
3、业绩与成果,符合下列条件中二条以上(从事研发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须具备(1)、(2)、(3)条中的一条):
(1)获得省辖市级以上科学技术奖励一项以上。
(2)获得省辖市级以上优秀新产品奖励一项以上。
(3)获得与本专业有关的实用新型专利一项以上,实施后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4)获得中型企业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或三等奖二项以上或大型以上企业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以上,并把科技成果转变为生产力,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5)作为主要参加者,完成二项以上省辖市(厅)级科研项目,通过省辖市(厅)鉴定(验收);或作为主要参加者,完成一项以上省(部)科研项目,通过省(部)级鉴定(验收)。
(6)作为主要参加者,完成二项以上省辖市(厅)级有一定技术难度和较复杂的技术项目等的推广应用;或完成二项以上引进项目的消化、吸收和推广应用,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7)作为主要参加者,提出一项以上重大科研项目、工程项目的项目建议,经上级有关部门项目审查委员会论证(通过)采纳;或作为主要参加者,完成一项以上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方案,通过项目主管单位备案、核准(或批准)。
(8)作为主要参加者,完成一项以上省(部)级或二项以上省辖市级大型重点项目的电气设备采购、安装施工、调试与验收,通过有关部门竣工验收。
(9)在新产品、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等设计、研制、开发、推广应用中,通过省辖市(厅)级鉴定(验收),并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10)在技术改造、革新、改进生产工艺、解决技术难题等方面成果显著,获得省辖市级以上科技拔尖人才称号或受到省辖市级以上技术业务奖励。
(11)作为主要参加者,在中型以上企业完成二项以上有一定技术难度和比较复杂的技术项目(含制订技术标准和新技术、新工艺推广应用规范等),或完成二项以上引进、消化、吸收的技术项目,经实践检验,同行专家评议,具有创造性、新颖性,并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12)作为主要参加者,在中型以上企业生产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完成二项以上消化吸收先进技术成果,或在引进中型先进进口设备的消化吸收中,有创新的技术成就,并经一年以上实践、使用,通过有关部门的鉴定、认可。
(13)从事标准、计量检测及质量管理的工程技术人员,对企业产品质量和技术进步起到重大作用,获得省(部)以上表彰。
(14)从事高新技术研究开发、成果转化的工程技术人员,实现技术产业化,并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同行专家认可。
(15)企业中从事电气工程专业的技术负责人,其专业技术水平能够支撑所在企业的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达到省辖市内领先水平,获得同行专家认可,并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4、论文与论著,符合下列条件中二条以上(从事研发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须具备(1)、(2)、(3)条中的一条):
(1)正式出版本专业学术、技术专著或译著,本人撰写一万字以上。
(2)在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一篇以上,其中一篇为第一作者。
(3)在省(部)级以上本专业学术会议上宣读专业学术论文二篇以上(其中一篇为第一作者);在省辖市(厅)级以上专业学术会议上宣读专业学术论文三篇以上(其中二篇为第一作者)。
(4)撰写由本人承担的省辖市(厅)级以上或中型企业以上科研项目、工程项目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技术报告二篇以上,学术观点准确,数据齐全,结论正确,并经同行专家评议,有一定的学术水平或技术价值。
(5)编写本专业培训教材或技术手册,本人撰写二万字以上,在本地区行业或在中型以上企业实际工作中推广、应用,产生良好的效果。
(6)直接参与一项以上引进、消化、吸收先进进口设备的技术报告、说明、标准、操作规范等文件的制定,并经一年的实践与应用,得到主管部门或同行专家的鉴定、认可。
(7)对设备工程设计、采购、制造、储运、组装、测试、检验等过程提出过合理化建议,或对项目合同、技术方案、法规与标准、重要和关键的工艺规程、组装与测试规程等技术文件与资料提出过修改意见,得到有关部门采纳。
(8)作为主要参加者,编写(或修订)有一定技术水平的行业标准、规程、规范一项以上,并正式发布实施;或编写(或修订)中型企业以上技术标准、规范、规程二项以上,并正式发布实施。
(二)高级工程师任职资格评审条件
1、专业理论知识,同时符合下列条件:
(1)全面、系统、熟练地掌握本专业所必备的专业理论和技术知识,对本专业某一领域的理论或技术具有深入的研究和独到见解。
(2)熟悉相关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主要技术知识,熟悉工业工程技术。
(3)了解本专业国内外最新技术现状、最新科技信息和发展趋势,熟悉本专业的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
(4)较熟练地掌握与本专业有关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技术规范及技术规程,了解相关专业技术标准、规范和规程的编制依据。
(5)了解本专业产品和相关专业产品的生产工艺过程及对主要生产设备、生产用原材料的性能要求。
(6)熟悉现代化管理科学等知识。
2、工作经历和能力,同时符合下列要求:
(1)具有科学运用本专业理论和技术知识解决工程技术工作中关键性技术问题和准确指导解决实际工作中复杂、疑难问题的能力与经历。
(2)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判断、总结能力和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
(3)具有较强的技术经济分析能力和一定的市场分析能力。
(4)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和开拓创新能力,在技术工作中能够跟踪本专业科技发展前沿水平进行创新性的工作。
(5)能主持或作为主要完成人员完成技术审查、技术鉴定和产品验收等工作。
(6)能够熟练地运用计算机辅助进行工作。
(7)具有指导与培养工程师工作与业务学习的能力。
(8)任工程师期间,主持或作为主要完成人员完成过下述一条以上工作:
①完成过省(部)级或省辖市级重点项目或系列产品主要部分的研究、设计、制造、安装、调试等工作。
②完成一项以上大型或二项以上中型工程成套项目主要部分的研究、设计、制造、安装、调试等工作。
③完成过二项以上不同类别的、复杂的、难度较高的研究设计或引进、消化吸收项目。
④完成过一项以上对大型企业发展或在省辖市内行业发展有一定影响的重点产品或系列产品的研究、设计工作。
⑤完成过一项以上重大、重点项目的课题选题、立项论证报告、实施方案、方案设计等工作。
⑥在专业工作中有重大突破,完成过一项以上高新技术研究开发、成果转化等工作。
⑦完成过一项以上大型以上企业重大技术改造、设备改进等工作,提高企业产品质量或工艺水平。
⑧完成过本行业(专业)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行业(专业)标准、技术发展规划的编制等工作。
3、业绩与成果,符合下列条件中二条以上(从事研发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须具备(1)、(2)、(3)、(4)、(5)条中的一条):
(1)获得国家级科学技术奖励一项以上。
(2)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励二等奖一项或三等奖二项以上。
(3)获得省辖市级科学技术奖励一等奖一项以上或二等奖二项以上。
(4)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一项以上或与本专业有关的实用新型专利二项以上,推广应用后获得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5)获得省(部)级以上优秀新产品奖二项以上。
(6)获得大型以上企业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以上或二等奖二项以上的主持人,把科研成果应用于生产实践,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7)作为主要参加者,完成二项以上省(部)级科研项目,通过业务主管部门鉴定(验收),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8)提出二项以上重大科研项目、工程项目的项目建议,经有关项目审查委员会论证(通过)采纳;或完成二项以上重大科研项目、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文件,通过省、部级备案、核准(或批准),并交付使用。
(9)作为工程项目的研究设计、设备采购、安装施工、设备监理、设备管理及监测等各项技术工作的主持人,完成一项以上省(部)级大型重点项目或二项以上省辖市级大型重点项目,项目经实践检验,并经同行专家鉴定,取得较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10)作为本专业主持人,完成二项以上省(部)级有一定技术难度和较复杂的技术项目的推广应用;或作为本专业主持人,完成二项以上引进大型先进技术项目的消化、吸收和推广应用,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11)主持新产品、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等的设计、研制、开发,实现技术产业化,推动自主创新,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通过省(部)级鉴定(验收)。
(12)主持研究开发的产品,有一种以上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产品;或为主领办、创办的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
(13)在企业生产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完成二项以上消化、吸收先进技术成果或引进大型先进设备(或部分主要设备)的电气软硬件,有创新的技术成就,并经一年以上实践、使用,通过省(部)级鉴定(验收)。
(14)从事标准、计量检测及质量管理的工程技术人员,对企业产品质量和技术进步起到重大作用,获得国家级表彰。
(15)企业中从事电气工程专业的技术负责人,其专业技术水平能够支撑所在企业的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达到省内领先水平,获得同行专家认可,并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16)在专业技术工作中成绩突出,获得省辖市级以上学术技术带头人或科技拔尖人才荣誉称号。
4、论文与论著,符合下列条件中二条以上(从事研发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须具备(1)、(2)、(3)条中的一条):
(1)正式出版本专业学术、技术专著或译著,本人撰写二万字以上。
(2)在公开发行的科技刊物上发表本专业有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二篇以上(其中一篇为第一作者)或在国外科技刊物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一篇以上。
(3)在全国性专业学术会议上宣读本专业有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二篇以上(其中一篇为第一作者)或在省、部级以上专业学术会议上宣读本专业有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三篇以上(其中二篇为第一作者)或在国际学术年会上宣读本专业学术论文一篇以上。
(4)主持撰写二篇以上省(部)级或大型项目的技术报告(包括: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等),经同行专家评议,公认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或技术价值。
(5)主持撰写三篇以上大型项目工艺研究报告、技术总结等,并经同行专家评议,公认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或技术价值。
(6)编写本专业设计规范、培训教材或技术手册,本人撰写三万字以上,在本行业或大型以上企业实际工作中得以推广、应用。
(7)作为主要参加者,完成二项以上引进国外技术或设备的技术说明、标准、改造方案、操作规范等文件制定,经一年的实践、应用,项目通过有关部门验收。
(8)对重大复杂设备工程的设计、采购、制造、储运、组装、测试、检验等过程提出过合理化建议,或对重大项目合同、技术方案、法规与标准、重要和关键的工艺规程、组装与测试规程等技术文件与资料提出过修改意见,修改理由具有较深的理论价值和技术水平,得到有关部门采纳。
(9)作为主要参加者,制(修)订国家标准一项以上或行业标准、规程、规范二项以上,并正式颁布实施。
三、破格条件
凡不具备上述规定学历人员,申报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任职资格,须按破格申报。
破格评审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任职资格,除符合上述相应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条件中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工作经历和能力、论文与论著及评审委员会组织的答辩并达到合格外,业绩与成果还应分别符合下列条件:
(一)破格评审工程师任职资格,应符合业绩与成果条件中的四条以上(从事研发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应具备前三条中的一条)。
(二)破格评审高级工程师任职资格,应符合业绩与成果条件中的四条以上(从事研发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应具备前五条中的一条)。
附 则
一、本条件中所规定的学历、任职年限、专业理论知识、工作经历和能力、业绩与成果、论文与论著的评审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相互之间不能交叉使用。
二、国家级科学技术奖励是指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星火奖及相当级别的奖励;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励是指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科学技术进步奖、星火奖及相当级别的奖励;省辖市级科学技术奖励是指各省辖市人民政府评定的科学技术进步奖及相当级别的专业奖励。各类奖励以正式文件、获奖证书为准。
三、获奖项目的“ 获奖者 ”是指等级额定获奖人员,以证书为准。“主持”、“项目负责人”、“主要参加者”以项目任务书或有关文件为依据。“省(部)级或省辖市(厅)级鉴定(验收)”通过者须提交鉴定(验收)文件。各类表彰、认可、采纳等,以正式文件为依据。
四、本条件中所列刊物均不含增刊、专刊、特刊等。撰写论文、著作、技术报告等是指执笔人。宣读论文须提交宣读证书。
五、论文与论著、业绩与成果须是任现职以来所取得的。机关分流人员的业绩与成果、论文与论著以近五年所取得的为主。
六、取得经济效益者,须提供本单位和上级主管部门两级财务证明。
七、有数量级别概念的,凡是某数量级别以上或以下者,均含本数量级别在内。
八、本条件自公布之日起实行,豫人职(1997)24号文件中《河南省电气工程专业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条件实施办法(试行)》同时废止,以往有关规定与本条件不一致的,以本条件为准。
关于印发《郑州市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规则》(试行)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直各单位:
现将《郑州市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规则》(试行)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郑州市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规则
为了进一步规范各系列(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行为,统一评审程序,严明评审纪律,保证评审结果客观、公正,为用人单位科学、合理地使用人才提供依据,根据国家、省有关政策和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则。
一、评审材料
(一)评审材料的种类及数量
1、呈报单位报送材料的目录(清单)一式两份(主要内容为:材料总数、分专业材料数、破格人数等);
2、省人事厅印制的《评审表》(式样见郑人职字[1997]120号文件)一式两份;
3、《评审简表》(通过“河南省职称工作信息系统”打印)一式22份(高校、中专、中小学每人25份,破格人员每人增加10份)。
4、破格人员个人业务自传一式10份;
5、申报人《任职资格证书》及《聘任证书》原件;
6、申报人最高合格学历证书原件;
7、申报人符合外语考试政策要求的有效证件或证明(无外语要求的系列除外);
8、任现职以来的《年度考核表》(非国有经济组织单位的提供考核证明材料);
9、申报人任现职以来获奖证书、专利证书、成果鉴定证书及经济、社会效益等主要业绩证明材料原件;
10、申报人任现职以来论文、论著原件(申报系列有论文鉴定要求的,申报人须指定被鉴定的论文并签章);
11、申报系列《评审条件》中所要求的其它材料或证明,以及其它代表申报人学术、技术水平的材料原件。
(二)报送程序
1、用人单位对按照《关于规范评审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推荐工作的通知》(豫人职[1997]11号)规定程序推荐出来的人选,写出综合推荐材料,并在《评审表》和《评审简表》相关栏目签署意见后,按行政隶属关系逐级呈报上一级人事部门。
2、以县(市)、区和市直委、局为单位将申报人评审材料审核汇总后,到市人事局接受对申报人的资格审查。提交材料如下:
(1)分系列和评审类型按专业排序打印的《河南省___年度___系列申报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审查表》一式三份。经审查合格后,二份留市人事局,一份送中评会。
(2)申报人所在单位开展“公开、展示、考核、评议、监督”的情况报告和民主推荐结果各一份。
(3)中央驻郑单位和其他地(市)委托我市代评中级的人员,须提交部级业务主管部门或地(市)人事(职改)部门出具的委托函。
(4)汇总后的所有申报人信息电子文本。(通过河南省职称工作信息系统生成)
资格审查的重点是:申报人身份是否符合评审范围,申报职级和系列(专业)类别的选择是否正确,年龄、任职年限、学历、外语考试情况、年度考核结果等是否真实,推荐程序是否符合要求,申报数量与岗位数额是否一致等。
3、以县(市)、区和市直委、局为单位将审查合格人员的参评材料,按各中评会的评审范围和规定的接收材料时限,报送相应的中评会。
未经市人事局资格审查或审查不合格人员,各中评会一律不得接收其评审材料。超出规定时限要求的评审材料,市人事局一律不予审查,各中评会不予接收。
(三)评审材料的接收
1、评审材料接收工作,由各系列(专业)业务主管部门严格按照市人事局审查后的《资格审查表》接收材料。
2、接收评审材料时间由各系列(专业)业务主管部门提出安排意见,经市人事局同意后,另行通知。
3、各系列(专业)业务主管部门负责对评审材料进行复核和查收。重点是:(1)是否属于本系列中评会评审范围,申报专业是否正确。(2)材料种类、数量是否齐全;内容是否真实。
(3)《评审表》和《评审简表》等各栏目内容是否填写齐全、规范,与原件是否一致;推荐手续是否完备等。
(4)是否需要答辩。
4、各系列(专业)业务主管部门将验收合格的评审材料按中评会所设专业(学科)组进行分类,并将评审材料和参加答辩的人员名单送交给专业(学科)组。
(四)要求:
1、评审材料必须真实、规范、完备。对不符合规定要求和弄虚作假的评审材料,可以拒收或退回原单位,并向市人事局通报。
2、呈报单位上报评审材料时,要用牛皮纸档案袋或编织袋按人分装,并将材料清单贴在档案袋的封面上。
3、各部门接收评审材料时,要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指定专人负责,做好接收材料的清点、分类、整理工作,要完备报送、交接手续,防止遗漏、丢失、掺假等现象,切实做到万无一失,不出差错。接收材料既要认真细致,一丝不苟,又要热情接待,文明服务。
4、报送材料以县(市)、区或市直委、局为单位进行。市人事局和各中评会不受理个人和下属机构人员的资格审查及材料接收事宜。
二、评审工作原则
(一)德才兼备,注重实绩原则。按照评审标准条件,全面考察申报人的思想素质、职业道德、学术技术水平、业务能力和任期业绩。通过评审工作的导向作用,引导专业技术人员爱岗敬业,争创一流业绩。
(二)客观、公正原则。评审工作以各系列(专业)评审条件和申报人的参评材料为依据,通过评议、考试、答辩等形式,对申报人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三)民主评议原则。坚持民主程序、走群众路线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评审期间,中评会委员一律平等,评委不得以在原单位的行政职务影响评审工作。
(四)独立评审、责权统一原则。中评会在主任委员的领导下依照程序和要求开展工作,要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聪明才智和主观能动性,严肃认真地把好标准条件关和评审质量关。中评会可采取不同方式,实行评审工作责任制,并分别对其评审结果负责。
(五)顾全大局原则。中评会和专业(学科)组成员要讲团结、讲大局,恪守职业道德,避免不良的人为因素影响评审结果。要克服个人成见、门户之见,不搞小团体主义、本位主义。反对以个人所从事的专业或个人所在单位的利益出发的不公正评价,防止凭个人好恶和感情取人。
三、评审方法和程序
评审工作由中评会负责组织实施,主要包括同行评议、评审会议等环节。
(一)召开中评会成立大会。首先由政府人事部门宣读中评会组成人员名单并颁发聘书,然后提名或由中评会委员民主选举产生主任委员和副主任委员。
各系列业务主管部门的行政领导可有一人参加中评会,业务部门行政领导中如有与评审系列(专业)对口中级以上职称的人员,也可参加中评会,但最多不得超过2人。以评委或正、副主任委员身份参加中评会的业务部门行政领导,必须全程或保证主要精力参加日常评审工作,不得以“名誉主任”或其它挂名形式出现。中评会表决期间缺席的评委或正、副主任委员均不得委托他人投票或事后补票。
(二)开展评审业务培训。组织全体评委和学科(专业)组成员学习本系列(专业)评审条件、有关职改政策和评审工作规则等,明确评审纪律和要求,讨论需要明确和统一认识的有关问题。未参加培训学习的人员必须补课,否则,不得参加评审工作。
(三)同行评议
1、同行评议工作由中评会的专业(学科)组负责,专业(学科)组一般由3至7人组成,设组长、副组长各1人。未设专业(学科)组的,将中评会委员划分为若干同行评议组进行。
2、专业(学科)组或同行评议组首先复查送交的评审材料,对有虚假材料的申报人可实行一票否决权;如发现有不符合要求的,及时向系列(专业)业务主管部门和人事职改部门反映,并由业务主管部门负责通知呈报单位限期补充材料或退回呈报单位。
3、专业(学科)组对送审论文的水平进行鉴定,衡量其是否达到所申报专业技术职务的水平。每篇论文须由两名同行专家进行鉴定,并在《评审表》“专家鉴定意见”栏内认真填写鉴定意见。
4、组织破格人员答辩。具体工作按省人事厅《破格和单列人员评审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答辩工作暂行办法》豫人职[1997]12号)实施。
5、专业(学科)组成员集中审阅评审材料。根据申报人提供的业绩、成果、论文、论著及考试、答辩成绩等。综合评价其学术技术水平,衡量是否符合所申报专业技术职务的水平。每个申报人的材料须由三名同行专家审阅,一人主审,两人辅审。主审应认真、仔细地审阅申报人的全部评审材料,同辅审人员研究写出评议签定(见附件1)。参加同行评议的专家不得主审本单位申报人的材料。
6、综合评议。
(1)主审人向专业(学科)组或同行评议组成员逐一介绍所审人员的详细情况,根据评审条件提出初审意见。到会专家充分讨论、评议或各自打分。
(2)专业(学科)组对全部申报人初审完毕后,对每个申报人是否具备相应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条件进行无记名表决。采用打分办法的,也要进行投票表决。参加投票人数超过专业(学科)组或同行评议组人数的三分之二以上,投票结果有效;赞成票数超过半数以上,可推荐到中评会评审。
(3)主审人根据评议意见和表决结果写出评语,经宣读通过后,作为专业(学科)组或同行评议组的评审意见,记入《评审表》的“专家评议组或同行专家意见”栏内,并鉴署专家姓名。
(4)专业(学科)组或同行评议组将同行评议的基本情况、投票表决结果(含通过、未通过情况、答辩情况及一些专项问题议定意见等),形成书面意见,准备向中评会汇报。
(四)评审会议
1、做好会前准备工作。
(1)确定会议时间、地点,通知每个中评会委员和有关列席人员(如:市人事局、专业(学科)组成员等)。
(2)清理专业(学科)组或同行评议组返回的评审材料,检查专业(学科)组意见的填写情况等。
(3)准备会议所需的《评审简表》、记录本、表决表、表决结果统计表等。
2、召开评审会议。中评会委员由21人组成,召开评审会议时,实到会评委不得少于13人。
(1)将《评审简表》分发给每个到会的中评会委员及列席人员。
(2)专业(学科)组或同行评议组组长向评审会议汇报同行评议情况,逐一介绍申报人(含未通过和有争议人员的)基本情况,宣读答辩或考试结果、专业(学科)组评语及表决结果、回答评委的质疑,必要时展示有争议人员的有关证明材料等。
(3)中评会委员在充分发扬民主、各抒已见、对照评审条件独立思考、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各自在《评审简表》上注记自己的初步意见。
(4)中评会对各专业(学科)组或同行评议组的评议情况进行回顾、检查,重点是把握标准条件是否宽严适度,纵横比较是否基本平衡,评议程序是否符合规定等。
(5)在听取人事(职改)部门和专业(学科)组意见的基础上,评委会进行表决。表决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表决前,主任委员提名或民主推荐2-3名监票人,负责发票和核对评委人数,并向主任委员报告。主任委员确认会议符合法定人数和程序,可进行投票表决。划票后在人事(职改)部门监督下当场计票,计票经复查无误后,进行结果确认。凡赞成票达到与会评委三分之二(含)以上的为评审通过。评审未通过人员一律不得复议。
(6)宣布表决结果。表决结果经确认后,主任委员、监票人员、计票人员在表决结果统计表上签字。主任委员在征求评委有无查询要求后,即宣布表决结果。评审结果一经宣布,任何人不许以任何理由查验投票情况。
3、办理有关手续。专业(学科)组将表决结果填入《评审表》的“评审组织意见”栏目,中评会主任委员签字,填写评审日期,加盖中评会公章。
4、总结评价评审工作。评审工作结束后,主任委员要组织评委进行评审工作总结,总结中评会和专业(学科)组成员的工作情况。市人事(职改)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职改办应参加中评会的工作总结,认真听取评委成员的意见和建议,并对中评会执行政策、履行职责和遵守纪律等方面的情况,做出公正、客观的评价。
四、评审纪律
(一)中评会必须在规定的评审权限和范围内开展工作。凡超越权限、扩大范围,其评审结果一律无效。
(二)评审工作应全封闭进行。评委和学科(专业)组成员在评审期间,未经批准不得对外联系,不得接待与评审工作有关的来信来访,严禁私自接受未经审查批准的评审材料。有特殊事项需对外联系者,可向业务主管部门报告后在指定地点进行。
(三)中评会和专业(学科)组成员均应遵守职业道德,办事公道、正派;对评审对象一视同仁,不分亲疏,不徇私情,既不迁就照顾,也不压制刁难。中评会委员、专业(学科)组成员及中评会工作人员当评审本人的亲人时,一律实行回避或被告回避。
(四)中评会及专业(学科)组成员必须积极负责地承担安排的评审任务,按时出席评审会议,不得无故缺席凡无正当理由不承担分配的评审任务、无故缺席或连续两次不出席评审会议者,要予以调整。
(五)中评会及专业(学科)组成员要认真学习本系列(专业)的评审条件,正确掌握评审标准及有关职改政策规定,严格以标准条件为依据开展工作,自觉维护评委会的声誉,确保评审质量。对迁就照顾、进行游说等非组织活动,或压制刁难评审对象,造成评审结果宽严失当的行为和责任人,视情节轻重予以批评教育直至撤换。
(六)专业(学科)组成员和业务主管部门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本规则的程序办事,如实记录评审意见,完善有关手续。对违反评审程序、私自更改记录、结论的予以严肃处理。
(七)中评会委员和专业(学科)组成员在年度任期内不得向他人透露其委员或成员身份;严禁传播和泄漏答辩、考试、评议结果及评审过程中的个人发言、争议问题、评议意见的内容和表决情况;不受理评审对象或其他人员对上述内容的咨询。
(八)中评会要创造浓厚的民主气氛,充分尊重每个评委的民主权利,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方式向中评会及专业(学科)组成员施加影响,干扰评审工作。对操纵、暗示中评会委员、专业(学科)组成员造成不良后果的,除宣布评审结果无效外,对授意者及有关人员给予严肃处理。
五、审批
(一)各中评会评审通过的人员,报市人事(职改)部门核准。
(二)具备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的相关手续,由市人事(职改)部门负责承办。各系列业务主管部门报送如下材料:
1、评审会议纪要一份。内容包括:评审会议基本情况;接收材料人数;参加答辩人数及答辩情况;评审通过、未通过人数及比例;对一些专项问题的处理办法及其它需要说明的问题。
2、打印成册的《郑州市XX系列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结果花名册》、《未通过人员花名册》(花名册首页须注明评委会全称、填报人、评审日期并加盖公章)各二份。
3、评审结果电子文本(按河南省职称信息系统评委会版要求上报数据)。
(三)审查。审查的重点是:评审程序是否符合要求,表决结果是否填写规范、清楚,同意票数是否达到规定的比例,有无信访件等。
(四)批准。经审核同意的评审通过人员报市人事(职改)部门下发任职通知文件,并在《评审表》的“人事职改部门审批意见”栏内签注意见,填写批准日期,加盖“郑州市人事局职称专用章”。申报人有信访件,在所反映问题未查实之前,其任职资格文件及相关手续暂缓办理。
六、其它
(一)中评会应建立会议记录制度。记录内容包括开会日期、出席评委、会议议程、评委发言摘要、投票结果、注明未通过原因等。记录要有会议主持人及记录人签名,并做好归档保密工作。
(二)评审结果经核准公布后,业务主管部门要及时通知有关呈报单位限时清退评审材料。专业技术人员所在单位要妥善保管申报参评人员的主要材料,经市人事局签章的《评审表》和《任职资格通知》,应归入本人档案。有关县(市)区、市直各部门,要将评审过程中的有关表格、资料、人员花名册等妥为保存。系列业务主管部门要指定专人负责中评会记录、纪要、表决票、表决结果统计表和任职资格通知等资料的建档保存工作。
(三)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评审费,要严格按省财政厅、省物价局批准的收费标准收取。主要用于中评会及其专业(学科)组办公、交通、食宿及必要的生活补贴开支。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
(四)政府人事部门要加强对中评会工作情况的监督、检查和指导,确保评审工作的客观、公正。经检查或群众举报核实有违反本规则及出现其它不正常情况的视出现问题的轻重程度,分别提出限期纠正、调整评委、停止评审工作、宣布评审结果无效、收回评审权等处理意见。
(五)政府人事部门负责职称政策的解释。
七、各县(市)区人事部门、市直有关单位依照本规则,制订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规则,规范初级评审委员会的评审行为。
附件1:
郑州市_____系列(专业)中评会_____专业(学科)组对申报人的评议鉴定表
关于调整我省职称外语考试有关政策的通知
豫人职 [2007]10号
各省辖市人事局,巩义市、项城市、永城市、固始县、邓州市人事(人事劳动)局,省直及中央驻豫有关单位,各大专院校:
根据人事部《关于完善职称外语考试有关问题的通知》(国人部发 [2007]37 号)精神,按照严格要求、实事求是、区别对待、逐步提高的原则,结合我省实际,现就调整我省职称外语考试政策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有外语要求的系列(专业)的人员,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评聘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时可免试外语:
(一)博士学位获得者或在国外取得硕士学位的人员。
(二)取得外语专业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
(三)取得大学英语六级考试合格证书(或按新考试标准成绩达到总分的 60%以上)或硕士学位获得者或在国外取得学士学位的人员,评聘副高级以下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
(四)参加全国工商企业出国培训备选人员外语考试(简称 BFT)通过中(I)级者评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通过高(A)级者评聘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
(五)申报副高级职称时职称外语考试成绩达到要求,申报正高级职称需再次参加同一级别考试的人员。
(六)独立出版外文专著、译著 10万字以上,具备较高外语水平的人员。
(七)任现职以来,累计不少于 3年或年均不少于半年在野外从事农业、林业、水利、采矿、测绘、勘探、铁路施工、公路施工等工作的人员。
(八)从事具有中国特色、民族传统的临床中医药、民族医药、工艺美术、古籍整理、历史时期考古等工作的人员。
(九)当年年底年满 50周岁以上的人员。
(十)在乡镇以下基层单位工作的人员。
(十一)外语考试期间从事援外工作的人员。
(十二)经组织选派进疆工作期间或参加艾滋病防治帮扶工作期间的人员。
(十三)任现职以来在本专业领域成绩突出,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人员:
1、省级二等以上科学技术奖、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的主要完成人,或两项国家发明专利的主要完成人,评聘高级专业技术职务;
2、其他在本专业领域成绩突出,获得省、部级一等奖的主要完成人或其他有突出贡献者,评聘高级专业技术职务;
3、省级三等以上科学技术奖、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或国家发明专利一项或省辖市科学技术二等奖以上的主要完成人,评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
二、符合外语免试条件第(六)、(七)、(十一)、(十二)、(十三)条的人员,需填写《河南省职称外语考试免试审批表》(样表见附件)一式两份,并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原件。申报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由省辖市人事局或省直业务主管部门审批,申报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由省人事厅审批。
符合其他外语免试条件的人员不再办理外语免试审批手续。报送职称评审材料时,需同时报送符合外语免试条件的相关证件原件或经审核后的复印件。
三、职称外语考试的语种、专业类别、等级、对应级别和有效期等有关政策,仍按《关于进一步完善我省职称外语政策的通知》(豫人职 [2005]12号)执行。
从 2007年起,我省不再统一组织医古文考试,古汉语考试仍由我省统一组织。
附件: 《河南省职称外语考试免试审批表》
河南省人事厅
二○○七年五月八日
关于2012年度我市农民技术人员和民间艺术人才中、初级职称评定工作安排有关问题的
通
知
郑人社职称〔2012〕64号
各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直有关单位:
根据河南省人事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农民技术人员职称评定实施意见〉通知》(豫人职[2007]15号)和《关于印发〈河南省民间艺术人才职称评定实施办法〉通知》(豫人职[2007]16号)精神,现将2012年度我市农民技术人员和民间艺术人才中、初级职称评定工作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申报条件
(一)农民技术人员
1、农民技术员
初步掌握本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科技人员指导下能进行群众性试验、示范、推广和进行生产第一线的技术操作工作,能解决遇到的一般技术问题,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直接认定为农民技术员:
(1)大学专科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1年以上。(2)中专或高中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3年以上。
(3)初中毕业,从事技术工作5年以上,并参加乡镇以上农业部门组织的技术培训,取得结业证书。
2、农民技师
具备下列条件者,可申报评定农民技师:
(1)能解决试验、示范、推广和农业生产中比较复杂的技术难题,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并能指导农民技术员开展专业技术工作。
(2)文化程度和专业技术年限,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 ①取得农民技术员职称4年以上。
②大学专科以上学历,从事专业技术工作5年以上。③中专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7年以上。
④普通高、初中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分别10年、13年以上,并参加县以上农业主管部门组织的技术培训,取得结业证书。
(3)业绩要求符合下列条件一条以上:
①在省辖市级以上刊物发表专业文章1篇以上。
②获县(市、区)级本专业科技成果二等奖一项以上。
③获县(市、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或省辖市以上业务技术部门表彰一次以上。
④能配合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结合当地实际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并取得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二)民间艺术人才
1、初级艺术师
(1)从事本行业工作3年以上。
(2)能基本掌握运用本专业的技术知识和基本技能,经过实践获得本行业初步成果或取得群众公认的业绩。
(3)业绩成果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①获县(市、区)级本行业二等以上奖1次或三等奖2次; ②获省辖市级本行业三等以上奖1次;
③获省级本行业入选奖或优秀奖1次;
④所从事专业的成果入选县(市、区)级部门举办的节会展演2次,或被县级相关单位使用1次;
⑤文化艺术生产、经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以有关部门核算认可证明为据); ⑥在省辖市级以上刊物发表专业文章、作品2篇(幅)。
2、中级艺术师
(1)从事本行业工作6年以上或取得初级职称4年以上。
(2)能掌握运用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技术知识和基本技能,经过实践获得本行业的一定经验,指导同行或本专业初级人员开展工作。
(3)业绩成果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①获县(市、区)级本行业一等奖1次,或二等奖2次;②获省辖市级本行业二等以上奖1次,或三等奖2次;③获省级本行业三等以上奖1次;
④所从事专业的成果入选市级部门举办的节会展演2次,或被省辖市级相关单位使用1次;
⑤被确定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人;
⑥文化艺术生产、经营达到一定规模并获得显著经济效益(以有关部门核算认可证明为据);
⑦在省辖市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2篇或专业文章、作品4篇(幅)。
二、申报程序
(一)农民技术人员申报程序
1、申请。由本人向所在村委会提出申请,填写从“河南职称网”(www.xiexiebang.com、www.xiexiebang.com)职称表格下载中的《河南省农民技术人员职称评定表》,通过河南职称网下载“个人版程序”,录入打印《河南省农民技术人员职称评定情况简表》,并附能反映本人学历、水平、业绩的有关证件和材料。
2、推荐。村委会将申报材料按专业类别汇总报送乡镇人民政府,乡镇人民政府归口审核后提出推荐意见,将材料报送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职改部门。
3、审核。参评人员的申报材料经同级人社部门审核同意后,初级由县(市)、区人社部门下发直接认定结果,中级向市人社局职称处推荐审核后参加中级评审委员会评审。
(二)民间艺术人才申报程序
1、申请。由本人向县(市、区)文化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填写从“河南职称网”(www.xiexiebang.com、www.xiexiebang.com)职称表格下载中的《河南省民间艺术人才职称评定表》,通过河南职称网下载“个人版程序”,录入打印《河南省民间艺术人才职称评定情况简表》,并附有能反映本人水平、业绩的有关奖项的作品和成果实物等依据材料。
2、审核。评审对象的材料经同级人社部门审核同意后,方可召开评委会进行评审。
3、评审。初级由县(市、区)初级评委会评定,报县(市、区)人事局批准;中级经县(市、区)人社局审核后,经市人社局批准报市中级评委会评定。
三、报送材料要求
(一)以各县(市)、区为单位,使用职称工作信息系统规范打印的《河南省
年
级农民技术职称参评人员资格审查表》和《河南省
年
级民间艺术人才参评人员资格审查表》一式3份,同时上报.TXT格式电子文档。
(二)《河南省农民技术人员职称评定表》和《河南省民间艺术人才职称评定表》中级一式2份。要求字迹工整、清楚,内容真实、具体,首页“照片”栏内要粘贴本人近期免冠1寸照片,并在“联系电话”栏内详细填写个人联系电话。
(三)经所在地核实、使用个人版职称软件规范打印的《河南省农民技术人员职称评定情况简表》和《河南省民间艺术人才职称评定情况简表》中级一式15份。
(四)申报人的学历证书、资格证书、获奖证书、成果鉴定证书、从事专业工作年限证明材料、评定条件中所要求的其他材料以及反映申报人业绩成果的其他证明材料原件。
四、报送时间、地点和联系方式
(一)农民技师
报送时间:2012年4月16日-27日
地
点:市农业农村工作委员会人事处(淮河西路56号)联系电话:67170719 联 系 人:齐建民
(二)中级艺术师
报送时间:2011年4月16日-27日
地
点: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人事处(郑东新区商务街内环东一街1501室)联系电话:69095817 联 系 人:徐德存
五、有关要求
(一)农民技师和中级艺术师的评审工作将于5月中旬开展,各县(市)区、各单位要在规定时间内,按照上级要求进行资格审查并报送有关评审材料,逾期不再受理。未经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职称处资格审查或审查不合格的人员,中评会不予接收。
(二)评审材料以各县(市)、区为单位集中报送,不受理分散的、个人报送的材料。
(三)申报人参评业绩材料的计算截止时间为评委会截止接收材料的时间。
(四)各县(市)、区的初级农民技术人员职称直接认定工作和初级民间艺术人才职称评定工作应于2012年5月31日前进行完毕,材料接收等相关事宜根据工作安排自行确定。
二〇一二年三月十二日
关于印发2012年河南省职称工作要点的通知
豫人社职称[2012] 1号
各省辖市和省直管试点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省直各单位:
现将2012年河南省职称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地、各单位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二○一二年三月十九日
2012年河南省职称工作要点
2012年,我省职称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和科学人才观,认真落实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会议精神,坚持“民生为本,人才优先”的工作主线,以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创新人才评价机制,改进评价方式,丰富评价手段,拓宽服务领域,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加强职业资格管理,扎实推进职称制度分类改革,为全面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做出积极贡献。
一、贯彻实施人才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深化职称制度改革
做好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扩大试点工作,研究建立与事业单位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相衔接,符合教师职业特点、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水平评价标准,改革创新评价办法,总结推广说课讲课、面试答辩、量化积分等经验,选择2-3个有代表性的地市开展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
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做好工程师职称制度改革的调研工作。继续做好中专、技校教师、会计、经济等系列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进一步拓展专业技术人员职业发展空间。
完善人才评价标准,修订矿山工程、林业工程、卫生、统计等系列(专业)申报评审条件,克服唯学历、唯论文倾向,对人才评价不求全责备,注重靠实践和贡献评价人才,努力建立以岗位职责要求为基础,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科学、客观、公正的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指标体系。
二、不断改进职称评审工作,切实保证评审质量
进一步完善职称评审工作机制,加强职称评审平台建设,强化人才评价服务,努力建立科学化、社会化的人才评价机制,研究探索依据能力素质标准分段评审、量化赋分的评价办法,切实做好职称申报评审中的学历认证、论文检索、业绩成果鉴定、信访件查处等工作,进一步提高职称评审质量。
进一步完善评委会组织办法,加强高中级评委会管理,调整评委会设置,充实评委会专家库,加大评委专家异地交流力度,强化对评委的培训监督,不断提高职称评审的权威性和公正性。
完善公开、公示、监督、追究的监督制约机制,加强对评审工作的监督,进一步提升职称评审的公信力。
进一步升级完善职称工作信息系统,探索试行网上申报、远程评审、网络化评审的办法,以信息化带动职称工作科学化。
三、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积极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
根据中原经济区建设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的新要求,研究职称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向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倾斜、向急需紧缺人才倾斜、向基层和一线倾斜。不断完善高层次人才职称评价绿色通道和民营企业高级经济师考核认定办法;探索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评价贯通衔接的办法;认真研究为农业、农村和基层服务的政策措施,积极为粮食核心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撑;进一步畅通申报渠道,拓宽评价范围,加强宣传引导,不断激发专业技术人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完善政策措施,强化聘后管理,建立职称工作评、聘、管协调机制
加强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管理,修订完善中小学校专业技术岗位最高等级设置和结构比例控制标准,研究制定专业技术职务聘任与岗位管理相衔接的措施,使岗位设置、资格评价、职务聘任有效衔接、平稳运行。进一步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管理办法,加强专业技术职务聘后管理,建立起以科学设岗为基础,以单位自主聘任为核心的“按需设岗,竞争上岗、按岗聘任,科学考核、合同管理、以岗定薪”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
五、规范专业技术职业资格管理,做好职业资格制度与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的贯通衔接
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做好专业技术职业资格清理整顿工作,规范专业技术职业资格管理,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沟通,指导做好专业技术职业资格的注册登记备案工作,加大对取得执业资格人员上岗和执业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切实维护执业秩序。进一步理顺专业技术职业资格考试管理体制,加强资格证书管理,做好资格证书集中办理工作。
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和我省实际,进一步拓展专业技术职业资格服务领域,研究专业技术职业资格考试与职称评审、职务聘任相衔接的政策措施,在部分专业技术职业资格探索开展考核认定专业技术职务,使职业资格与专业技术职务的考、评、聘有效衔接。
六、深入调查研究,加强职称工作队伍建设
围绕职称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工作,拿出有针对性的改革措施。加强全省职称工作队伍建设,分期分批举办职称业务培训班,提高职称工作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质量,努力为广大专业技术人员和基层单位提供更加便捷、优质、高效的服务,树立职称工作良好形象。
于印发《河南省电气工程专业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申报、评审条件(试行)》的通知 豫人职〔 2006〕15号
各省辖市人事局,省直各单位:
根据国家深化职称改革精神和我省工程技术人员队伍现状,在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我们对《河南省电气工程专业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条件实施办法(试行)》(豫人职 [1997]24号)进行了修订。现将修订后的《河南省电气工程专业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条件(试行)》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 河南省电气工程专业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条件(试行)
二○○六年七月四日
附 件
河南省电气工程专业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条件(试行)
总 则
一、为客观公正地 评价电气工程专业技术人员 的学术技术水平,鼓励多出成果,多出人才,更好地发挥 电气工程技术人员 在科技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进步和生产力发展,根据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与新要求 ,结合豫人职(1997)24号文件中《 河南省电气工程专业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条件实施办法(试行)》的内容、电气工程专业的特点和目前我省电气工程技术人员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件。
二、本条件中所指“电气工程技术专业人员”是指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中从事电机与电器、电力拖动与自动化控制、电气信息技术、电工材料、电气自动化仪表等专业的技术研究、设计、制造、安装、监理、管理与维修等工作的技术人员。
(一)电机与电器专业包括:
1、各种电机与变压器类。
2、各种电器,含接通和分断、控制、切换、检测、保护等电路的电器、电气装置与设备等。
3、其它电气设备、工具、器件,如:电动工具、电加工设备、电加热设备、电光源、电池、日用电器、电力电容器、数字仪表等。
4、各种电气设备的安装、监理、管理与维修等。
(二)电力拖动与自动化控制专业包括:电力拖动与自动控制技术、工厂供电系统(含发电、变电、输电和配电)与控制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电源技术(直流电源、交流电源、变频电源、电力节能)等。
(三)电气信息技术专业包括:信息采集、传输与处理的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等。
(四)电工材料专业包括:电线电缆、导电材料、半导体材料、电绝缘材料和其他电介质材料、磁性材料、超导材料和光纤材料等。
(五)电气自动化仪表等专业。
三、本条件适用于在我省各类企、事业单位工作的在岗 电气工程专业 技术人员申报、评审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任职资格。
分 则
一、申报条件
(一)必备条件:
1、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遵纪守法,积极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
2、身体健康,能够全面履行现岗位职责。
3、任现职以来年度及任期考核均为合格以上。
4、外语水平符合国家和省外语考试的有关政策规定。
(二)学历和任职年限,分别符合下列条件:
1、申报工程师职务任职资格,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获得理工类硕士学位或理工类双学士学位,取得助理工程师任职资格,并担任助理工程师职务满三年以上。
(2)理工类大学本科毕业或大学专科毕业,取得助理工程师任职资格,并担任助理工程师职务满四年以上。
(3)理工类中专毕业,获得省辖市(厅)级以上科技拔尖人才等荣誉称号或省辖市级科学技术奖励一等奖项目的主要参加者,取得助理工程师任职资格,并担任助理工程师职务满四年以上。
2、申报高级工程师职务任职资格,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获得理工类博士学位,取得工程师任职资格,并担任工程师职务满二年以上。
(2)获得理工类硕士学位或理工类双学士学位,取得工程师任职资格,并担任工程师职务满四年以上。
(3)理工类大学本科毕业,取得工程师任职资格,并担任工程师职务满五年以上。
(4)理工类大学专科毕业,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励二等奖以上项目的主要参加者,取得工程师任职资格,并担任工程师职务满五年以上。
二、评审条件
(一)工程师任职资格评审条件
1、专业理论知识,同时符合下列条件:
(1)较全面、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
(2)熟悉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法律、法规,能正确运用本专业的技术标准、规程、规范。
(3)了解与本岗位工作有关材料的性能、产品工艺过程和对主要生产设备的技术要求。
(4)了解本专业及相关专业国内外新技术的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5)了解现代管理科学等知识。
2、工作经历和能力,同时符合下列要求:
(1)能够根据工作任务合理选用工作方法或技术手段,制定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具有编写技术总结和技术报告的能力与经历。
(2)具有在专业工作中解决较复杂技术问题的能力与经历。
(3)具有一定的竞争意识和开拓创新能力,在所从事的技术工作中有一定程度的创新。
(4)具有一定的技术经济分析能力和初步的市场分析能力。
(5)能够熟练地运用计算机辅助进行工作。
(6)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能够指导、培训助理工程师工作和业务学习。
(7)任助理工程师期间,直接参加完成过下述一条以上工作:
①完成过省辖市(厅)级项目或系列产品的部分研究、设计、制造、安装、调试等工作。
②完成过对本地区、本行业发展有一定影响的项目或系列产品的部分研究、设计、制造、安装、调试等工作。
③完成过中型工程成套项目的部分研究、设计、制造、安装、调试等工作。
④完成过一项以上有一定技术难度或比较复杂项目的研究、设计、制造、安装、调试等工作的全过程。
⑤完成过一项以上中型工程项目或科研课题的选题、立项论证报告、实施方案、方案设计等工作。
⑥完成过高新技术研究开发、成果转化等工作。
⑦完成过中型以上企业技术改造、设备改进,提高产品质量或工艺水平。
3、业绩与成果,符合下列条件中二条以上(从事研发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须具备(1)、(2)、(3)条中的一条):
(1)获得省辖市级以上科学技术奖励一项以上。
(2)获得省辖市级以上优秀新产品奖励一项以上。
(3)获得与本专业有关的实用新型专利一项以上,实施后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4)获得中型企业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或三等奖二项以上或大型以上企业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以上,并把科技成果转变为生产力,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5)作为主要参加者,完成二项以上省辖市(厅)级科研项目,通过省辖市(厅)鉴定(验收);或作为主要参加者,完成一项以上省(部)科研项目,通过省(部)级鉴定(验收)。
(6)作为主要参加者,完成二项以上省辖市(厅)级有一定技术难度和较复杂的技术项目等的推广应用;或完成二项以上引进项目的消化、吸收和推广应用,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7)作为主要参加者,提出一项以上重大科研项目、工程项目的项目建议,经上级有关部门项目审查委员会论证(通过)采纳;或作为主要参加者,完成一项以上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方案,通过项目主管单位备案、核准(或批准)。
(8)作为主要参加者,完成一项以上省(部)级或二项以上省辖市级大型重点项目的电气设备采购、安装施工、调试与验收,通过有关部门竣工验收。
(9)在新产品、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等设计、研制、开发、推广应用中,通过省辖市(厅)级鉴定(验收),并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10)在技术改造、革新、改进生产工艺、解决技术难题等方面成果显著,获得省辖市级以上科技拔尖人才称号或受到省辖市级以上技术业务奖励。
(11)作为主要参加者,在中型以上企业完成二项以上有一定技术难度和比较复杂的技术项目(含制订技术标准和新技术、新工艺推广应用规范等),或完成二项以上引进、消化、吸收的技术项目,经实践检验,同行专家评议,具有创造性、新颖性,并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12)作为主要参加者,在中型以上企业生产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完成二项以上消化吸收先进技术成果,或在引进中型先进进口设备的消化吸收中,有创新的技术成就,并经一年以上实践、使用,通过有关部门的鉴定、认可。
(13)从事标准、计量检测及质量管理的工程技术人员,对企业产品质量和技术进步起到重大作用,获得省(部)以上表彰。
(14)从事高新技术研究开发、成果转化的工程技术人员,实现技术产业化,并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同行专家认可。
(15)企业中从事电气工程专业的技术负责人,其专业技术水平能够支撑所在企业的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达到省辖市内领先水平,获得同行专家认可,并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4、论文与论著,符合下列条件中二条以上(从事研发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须具备(1)、(2)、(3)条中的一条):
(1)正式出版本专业学术、技术专著或译著,本人撰写一万字以上。
(2)在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一篇以上,其中一篇为第一作者。
(3)在省(部)级以上本专业学术会议上宣读专业学术论文二篇以上(其中一篇为第一作者);在省辖市(厅)级以上专业学术会议上宣读专业学术论文三篇以上(其中二篇为第一作者)。
(4)撰写由本人承担的省辖市(厅)级以上或中型企业以上科研项目、工程项目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技术报告二篇以上,学术观点准确,数据齐全,结论正确,并经同行专家评议,有一定的学术水平或技术价值。
(5)编写本专业培训教材或技术手册,本人撰写二万字以上,在本地区行业或在中型以上企业实际工作中推广、应用,产生良好的效果。
(6)直接参与一项以上引进、消化、吸收先进进口设备的技术报告、说明、标准、操作规范等文件的制定,并经一年的实践与应用,得到主管部门或同行专家的鉴定、认可。
(7)对设备工程设计、采购、制造、储运、组装、测试、检验等过程提出过合理化建议,或对项目合同、技术方案、法规与标准、重要和关键的工艺规程、组装与测试规程等技术文件与资料提出过修改意见,得到有关部门采纳。
(8)作为主要参加者,编写(或修订)有一定技术水平的行业标准、规程、规范一项以上,并正式发布实施;或编写(或修订)中型企业以上技术标准、规范、规程二项以上,并正式发布实施。
(二)高级工程师任职资格评审条件
1、专业理论知识,同时符合下列条件:
(1)全面、系统、熟练地掌握本专业所必备的专业理论和技术知识,对本专业某一领域的理论或技术具有深入的研究和独到见解。
(2)熟悉相关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主要技术知识,熟悉工业工程技术。
(3)了解本专业国内外最新技术现状、最新科技信息和发展趋势,熟悉本专业的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
(4)较熟练地掌握与本专业有关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技术规范及技术规程,了解相关专业技术标准、规范和规程的编制依据。
(5)了解本专业产品和相关专业产品的生产工艺过程及对主要生产设备、生产用原材料的性能要求。
(6)熟悉现代化管理科学等知识。
2、工作经历和能力,同时符合下列要求:
(1)具有科学运用本专业理论和技术知识解决工程技术工作中关键性技术问题和准确指导解决实际工作中复杂、疑难问题的能力与经历。
(2)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判断、总结能力和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
(3)具有较强的技术经济分析能力和一定的市场分析能力。
(4)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和开拓创新能力,在技术工作中能够跟踪本专业科技发展前沿水平进行创新性的工作。
(5)能主持或作为主要完成人员完成技术审查、技术鉴定和产品验收等工作。
(6)能够熟练地运用计算机辅助进行工作。
(7)具有指导与培养工程师工作与业务学习的能力。
(8)任工程师期间,主持或作为主要完成人员完成过下述一条以上工作:
①完成过省(部)级或省辖市级重点项目或系列产品主要部分的研究、设计、制造、安装、调试等工作。
②完成一项以上大型或二项以上中型工程成套项目主要部分的研究、设计、制造、安装、调试等工作。
③完成过二项以上不同类别的、复杂的、难度较高的研究设计或引进、消化吸收项目。
④完成过一项以上对大型企业发展或在省辖市内行业发展有一定影响的重点产品或系列产品的研究、设计工作。
⑤完成过一项以上重大、重点项目的课题选题、立项论证报告、实施方案、方案设计等工作。
⑥在专业工作中有重大突破,完成过一项以上高新技术研究开发、成果转化等工作。
⑦完成过一项以上大型以上企业重大技术改造、设备改进等工作,提高企业产品质量或工艺水平。
⑧完成过本行业(专业)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行业(专业)标准、技术发展规划的编制等工作。
3、业绩与成果,符合下列条件中二条以上(从事研发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须具备(1)、(2)、(3)、(4)、(5)条中的一条):
(1)获得国家级科学技术奖励一项以上。
(2)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励二等奖一项或三等奖二项以上。
(3)获得省辖市级科学技术奖励一等奖一项以上或二等奖二项以上。
(4)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一项以上或与本专业有关的实用新型专利二项以上,推广应用后获得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5)获得省(部)级以上优秀新产品奖二项以上。
(6)获得大型以上企业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以上或二等奖二项以上的主持人,把科研成果应用于生产实践,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7)作为主要参加者,完成二项以上省(部)级科研项目,通过业务主管部门鉴定(验收),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8)提出二项以上重大科研项目、工程项目的项目建议,经有关项目审查委员会论证(通过)采纳;或完成二项以上重大科研项目、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文件,通过省、部级备案、核准(或批准),并交付使用。
(9)作为工程项目的研究设计、设备采购、安装施工、设备监理、设备管理及监测等各项技术工作的主持人,完成一项以上省(部)级大型重点项目或二项以上省辖市级大型重点项目,项目经实践检验,并经同行专家鉴定,取得较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10)作为本专业主持人,完成二项以上省(部)级有一定技术难度和较复杂的技术项目的推广应用;或作为本专业主持人,完成二项以上引进大型先进技术项目的消化、吸收和推广应用,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11)主持新产品、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等的设计、研制、开发,实现技术产业化,推动自主创新,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通过省(部)级鉴定(验收)。
(12)主持研究开发的产品,有一种以上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产品;或为主领办、创办的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
(13)在企业生产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完成二项以上消化、吸收先进技术成果或引进大型先进设备(或部分主要设备)的电气软硬件,有创新的技术成就,并经一年以上实践、使用,通过省(部)级鉴定(验收)。
(14)从事标准、计量检测及质量管理的工程技术人员,对企业产品质量和技术进步起到重大作用,获得国家级表彰。
(15)企业中从事电气工程专业的技术负责人,其专业技术水平能够支撑所在企业的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达到省内领先水平,获得同行专家认可,并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16)在专业技术工作中成绩突出,获得省辖市级以上学术技术带头人或科技拔尖人才荣誉称号。
4、论文与论著,符合下列条件中二条以上(从事研发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须具备(1)、(2)、(3)条中的一条):
(1)正式出版本专业学术、技术专著或译著,本人撰写二万字以上。
(2)在公开发行的科技刊物上发表本专业有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二篇以上(其中一篇为第一作者)或在国外科技刊物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一篇以上。
(3)在全国性专业学术会议上宣读本专业有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二篇以上(其中一篇为第一作者)或在省、部级以上专业学术会议上宣读本专业有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三篇以上(其中二篇为第一作者)或在国际学术年会上宣读本专业学术论文一篇以上。
(4)主持撰写二篇以上省(部)级或大型项目的技术报告(包括: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等),经同行专家评议,公认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或技术价值。
(5)主持撰写三篇以上大型项目工艺研究报告、技术总结等,并经同行专家评议,公认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或技术价值。
(6)编写本专业设计规范、培训教材或技术手册,本人撰写三万字以上,在本行业或大型以上企业实际工作中得以推广、应用。
(7)作为主要参加者,完成二项以上引进国外技术或设备的技术说明、标准、改造方案、操作规范等文件制定,经一年的实践、应用,项目通过有关部门验收。
(8)对重大复杂设备工程的设计、采购、制造、储运、组装、测试、检验等过程提出过合理化建议,或对重大项目合同、技术方案、法规与标准、重要和关键的工艺规程、组装与测试规程等技术文件与资料提出过修改意见,修改理由具有较深的理论价值和技术水平,得到有关部门采纳。
(9)作为主要参加者,制(修)订国家标准一项以上或行业标准、规程、规范二项以上,并正式颁布实施。
三、破格条件
凡不具备上述规定学历人员,申报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任职资格,须按破格申报。
破格评审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任职资格,除符合上述相应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条件中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工作经历和能力、论文与论著及评审委员会组织的答辩并达到合格外,业绩与成果还应分别符合下列条件:
(一)破格评审工程师任职资格,应符合业绩与成果条件中的四条以上(从事研发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应具备前三条中的一条)。
(二)破格评审高级工程师任职资格,应符合业绩与成果条件中的四条以上(从事研发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应具备前五条中的一条)。
附 则
一、本条件中所规定的学历、任职年限、专业理论知识、工作经历和能力、业绩与成果、论文与论著的评审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相互之间不能交叉使用。
二、国家级科学技术奖励是指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星火奖及相当级别的奖励;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励是指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科学技术进步奖、星火奖及相当级别的奖励;省辖市级科学技术奖励是指各省辖市人民政府评定的科学技术进步奖及相当级别的专业奖励。各类奖励以正式文件、获奖证书为准。
三、获奖项目的“ 获奖者 ”是指等级额定获奖人员,以证书为准。“主持”、“项目负责人”、“主要参加者”以项目任务书或有关文件为依据。“省(部)级或省辖市(厅)级鉴定(验收)”通过者须提交鉴定(验收)文件。各类表彰、认可、采纳等,以正式文件为依据。
四、本条件中所列刊物均不含增刊、专刊、特刊等。撰写论文、著作、技术报告等是指执笔人。宣读论文须提交宣读证书。
五、论文与论著、业绩与成果须是任现职以来所取得的。机关分流人员的业绩与成果、论文与论著以近五年所取得的为主。
六、取得经济效益者,须提供本单位和上级主管部门两级财务证明。
七、有数量级别概念的,凡是某数量级别以上或以下者,均含本数量级别在内。
八、本条件自公布之日起实行,豫人职(1997)24号文件中《 河南省电气工程专业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条件实施办法(试行)》 同时废止,以往有关规定与本条件不一致的,以本条件为准。
主题词: 人事 职称 条件 通知
河南省人事厅 2006年7月4日印发
关于印发《河南省工程系列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条件》的通知 豫人职[2008]22号
各省辖市人事局,巩义市、项城市、永城市、固始县、邓州市、中牟县人事(人事劳动)局,省直各单位:
根据深化职称改革精神和我省工程技术人员的实际,在调查研究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我们对《河南省工程系列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条件(试行)》(豫人职〔2001〕8号)进行了修订。现将修订后的《河南省工程系列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条件》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河南省人事厅
二○○八年八月十二日
河南省工程系列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条件 总 则
一、为了科学、客观、公正地评价工程技术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技术水平,调动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鼓励多出成果、多出人才,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创新型的工程技术人才队伍,更好的为我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根据《工程专业技术职务条例(试行)》,结合职称改革有关精神和我省工程技术人员实际,制定本条件。
二、本条件适用于全省各类企、事业单位现职从事工程技术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申报、评审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任职资格。工程系列中已制定申报、评审条件的专业按其申报、评审条件执行。
分 则
一、申报条件
(一)基本条件
1.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2.爱岗敬业,努力进取,团结协作,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身体健康,能够全面履行岗位职责。
3.任现职以来年度及任期考核均为合格以上。4.外语水平符合国家和我省有关政策规定。
(二)学历、任职和从事本专业工作年限,分别符合下列条件 1.申报工程师任职资格,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理工类研究生毕业并获硕士学位,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满3年。(2)理工类研究生毕业并获硕士学位,担任助理工程师职务工作满2年。
(3)理工类大学本(专)科毕业,取得助理工程师任职资格,担任助理工程师职务满4年。
(4)理工类中专毕业,获省辖市(厅)级以上科技拔尖人才等荣誉称号或获省辖市(厅)级科学技术奖励一等奖以上项目的主要完成人,取得助理工程师任职资格,担任助理工程师职务满4年。
2.申报高级工程师任职资格,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理工类研究生毕业并获博士学位,取得工程师任职资格或相应工程类执业资格,担任工程师职务满2年。
(2)理工类研究生毕业并获硕士学位,取得工程师任职资格或相应工程类执业资格,担任工程师职务满4年。
(3)理工类大学本科毕业,取得工程师任职资格或相应工程类执业资格,担任工程师职务满5年。
(4)理工类大学专科毕业,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励二等奖以上项目的主要完成人,取得工程师任职资格或相应工程类执业资格,并担任工程师职务满5年。
二、评审条件
(一)工程师任职资格评审条件 1.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同时符合下列条件:
(l)较全面地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知识。
(2)熟悉本专业及相关的法律、法规,能正确运用本专业的技术标准、规程、规范。(3)了解本专业国内外新技术的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及相关专业知识。(4)了解现代管理科学等知识。
2.工作能力与经历,同时符合下列条件:
(l)能根据工作任务合理选用工作方法或技术手段,制定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具有编写技术总结和技术报告的能力与经历。
(2)具有在专业工作中解决较复杂技术问题的能力与经历。(3)任助理工程师期间,具有下列实践经历之一:
①省辖市或厅级业务行政主管部门下达的科研项目或工程项目的主要参加者。
②参与完成过1项对中型以上企业发展有一定影响的工程项目(产品)或中型以上工程项目(产品)中某一部分的研究、开发、设计制造、勘察工作。
③参与过本行业(专业)或企业标准、技术发展规划的制订和编写。
④参与完成过1项有一定技术难度和较复杂产品的某一过程的研究、设计工作。
⑤提出过1项中型工程项目或科研课题的选题、立项论证报告、实施方案、方案设计等。
⑥参与完成过1项中型以上企业技术改造、设备改进、提高产品质量或改进工艺等。⑦完成过成套设备或单机设备的维护、维修,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⑧参与过高新技术研究开发、成果转化或新资源、新产品、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推广应用。
⑨参与过对工程项目(产品)有指导作用的情报资料的搜集、整理、汇编,提出系统报告。
3.业绩与成果,符合下列条件中的2条(专业从事研究和开发的专业技术人员须具备(1)(2)(3)(4)(5)(6)中的1条):
(l)获得省辖市(厅)级以上科技奖励1项。
(2)获得大型以上企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或中型企业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的主要完成人,并把科研成果应用到本企业生产实践中,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
(3)获得省辖市级以上优秀新产品奖励1项。
(4)获得与本专业有关的1项发明专利或2 项实用新型专利,并将其推广应用到生产实践中。
(5)作为主要参加者,参加过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建议书的起草,经批准并组织实施,通过省部级鉴定(验收),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
或作为主要参加者,参加过1项省部级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文件的撰写,经省部级批准并组织实施;或作为主要参加者,参加过1项省部级工程项目的组织实施,通过省部级验收并达到预期效益。
(6)作为主要完成人,撰写2项省辖市(厅)级科研项目的项目建议书,经批准并组织实施,通过省辖市(厅)级鉴定(验收),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
或作为主要完成人,撰写2项省辖市(厅)级重点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文件,经省辖市(厅)级批准并组织实施;或作为主要完成人,组织实施2项省辖市(厅)级重点工程项目,通过省辖市(厅)级验收并达到预期效益。
(7)作为主要参加者,编写有一定技术水平的行业(地方)标准、规程、规范1项或企业标准、规程2项,并正式公布实施。(8)作为主要完成人,完成2项省辖市(厅)级技术项目的推广应用,或完成2项引进技术项目的消化、吸收和创新,并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
(9)参加完成1项技术难度较大和较复杂的产品(工程)或关键部件的开发、设计、制造、生产技术管理,经同行专家评审或鉴定,达到行业先进水平,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10)参加完成1项中型工程(新建、扩建、技改、引进)项目研究、设计、安装、调试任务,经实践检验,达到了要求并通过鉴定(验收)。
(11)在新资源、新产品、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等勘察、设计、研制、培育、开发、推广应用中,通过省辖市(厅)级鉴定(验收)1项,并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
(12)参与高新技术研究开发、成果转化,并实现技术产业化,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得到同行专家认可。
4.论文与论(译)著,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参与正式出版本专业学术、技术专著或译著,本人撰写1万字。(2)独著或作为第一作者在公开发行的期刊发表本专业论文 1 篇。
(3)独著或作为第一作者,在省部级以上学术会议上宣读本专业论文2篇,或在省辖市(厅)级以上学术会议上宣读本专业论文3篇。
(4)参与编写本专业培训教材或技术手册,本人撰写2万字,公开出版发行并在实际工作中应用。
(5)作为主要完成人,撰写1项省、部级或2项省辖市(厅)级科研项目、工程项目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方案,经省部级或省辖市(厅)级批准并组织实施。
本条中的科研项目、工程项目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文件与业绩成果第(5)(6)条中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文件二者不可重复使用。
凡不具备规定学历的人员,申报工程师任职资格,须按破格评审。破格评审工程师任职资格,除符合上述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工作能力和经历、论文与著作的基本要求外,还应符合业绩与成果条件中3条以上(专业从事研究和开发的专业技术人员须具备(1)(2)(3)(4)(5)(6)中的1条):
(二)高级工程师任职资格评审条件
1.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同时符合下列条件:
(1)全面、系统、熟练地掌握本专业所必备的专业理论和技术知识,对本专业具有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
(2)熟悉相关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主要技术知识。
(3)了解本专业国内外最新技术现状、最新科技信息和发展趋势,熟悉本专业的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
(4)较熟练地掌握与本专业有关的法律、法规,了解相关专业的技术标准、规范和规程的编制依据。
(5)熟悉现代管理科学等知识。
2.工作能力与经历,同时符合下列条件:
(1)具有熟练掌握本专业技术工作的技术规程、规范标准和跟踪本专业科技发展前沿的能力。
(2)具有科学运用本专业理论和技术知识,解决工程技术工作中关键性技术问题和准确地指导解决实际工作中复杂、疑难问题的能力与经历。
(3)具有解决本专业与相关专业相互配合、协调中的有关技术难题的能力与经历。(4)任工程师期间,具有下列实践经历之一: ①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或工程项目的主要完成人。
②作为主持人,完成过省辖市级以上重点科研项目或工程项目。
③承担或主持过1项本行业(专业)或2项企业标准、技术发展规划的制订和编写。④完成过对行业发展有重要影响的重点项目或系列产品主要部分的开发、设计、制造和生产管理工作。
⑤完成过高性能、高技术的关键部件或技术密集的复杂部件的研究、设计、制造和生产管理工作。
⑥完成过大、中型工程新(扩)建或技术改造(引进)成套项目的方案制定、设计和机电设备安装、调试工作。
⑦完成过重要成套设备或复杂单机设备的维护、维修,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⑧具有1项高新技术研究开发、成果转化的经历,或作为主要技术负责人,推广应用具有较高水平的新技术、新工艺、新品种、新产品、新材料,并取得较显著的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
⑨具有提出过1项重大、重点项目的课题选题、立项论证报告、实施方案、方案设计的经历;或完成对重大项目有指导作用的有关情报资料的搜集、整理、汇编,提出系统报告。
⑩完成过本行业(专业)重大的技术经济分析和市场分析,被有关方面采纳,经实践验证,正确可行。
3.业绩与成果,符合下列条件中的2条(其中须具备(1)(2)(3)(4)(5)(6)条中的1条):
(1)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得省部级以上科学技术奖励1项。
(2)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得省辖市(厅)科学技术奖励一等奖2项。(3)作为主要完成人(限前7名),在特大型企业生产第一线工作,业绩突出,获得特大型企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并把科研成果应用到本企业生产实践中去,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4)作为主要完成人,取得1项国家发明专利,推广应用后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
(5)作为主要完成人,提出1项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的项目建议书,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并组织实施;或作为主要完成人,组织实施1项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对重大技术问题起重要作用,通过国家鉴定(验收),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
或作为主要完成人,完成1项国家级重点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文件,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并组织实施;或作为主要完成人,组织实施1项国家级重点工程项目,通过国家验收并达到预期效益。
本条中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重点工程项目主要完成人限前7名。
(6)作为主要完成人,提出2项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的项目建议书,经省部级主管部门批准并组织实施,对重大技术问题起关键性作用,通过省部级鉴定(验收),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
或作为主要完成人,完成2项省部级重点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文件,经省部级主管部门批准并组织实施;或作为主要完成人,组织实施2项省部级重点工程项目,通过省部级验收并达到预期效益。
本条中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重点工程项目主要完成人限前5名。
(7)作为主要完成人,起草编制1项国家、行业或省级技术标准、规程,并正式公布实施,用于生产实践。
(8)在省辖市及以下单位工作的人员,作为主持人,提出4项省辖市重大科研项目的项目建议书或撰写4项省辖市重点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文件,经省辖市批准并组织实施。
或在省辖市及以下单位工作的人员,作为主持人,组织实施4项省辖市重大科研项目、重点工程项目,通过省辖市鉴定(验收),并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
(9)作为主要完成人,解决过重大关键技术难题,填补国内同行业某一技术领域的空白,并通过省部级鉴定(验收)。
(10)主持完成2项技术难度较大和较复杂的产品(工程)或关键部件的开发、设计、制造、生产技术管理,经同行专家评审或鉴定,达到全省先进水平,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11)主持完成1项大型或2项中型工程(新建、扩建、技改、引进)项目研究、设计、安装、调试任务,经实践检验,达到了要求并通过鉴定(验收)。
(12)主持1项或作为主要完成人承担2项新资源、新产品、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等的勘察、设计、研制、培育、开发,并通过省、部级业务主管部门鉴定验收。
(13)作为主要完成人,研究开发的产品,有2种被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产品,或作为主要完成人,完成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项目并通过验收。
(14)作为主要完成人(限前3名),组织实施的省级节能改造重大项目或环保治理重大项目已经省级主管部门验收运行,项目技术上达到我省先进水平,效益显著。
(15)作为主要完成人,完成2项省部级或主持3项省辖市(厅)级科技成果推广项目,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并经有关主管部门鉴定验收;或推广应用新产品、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2项,经省级以上主管部门鉴定验收,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4.论文与论(译)著,须符合下列条件1条:
(1)正式出版本专业学术、技术专著或译著1部(独著或作为第一作者,本人撰写2万字)。
(2)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1篇;或在省部级以上公开发行的专业刊物发表本专业有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2篇;或在省部级以上公开发行的专业刊物发表本专业有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1篇,并在省部级以上学术会议上宣读有较高学术价值的本专业论文3篇;或在业内认可的国际科技刊物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1篇;或在业内认可的国际学术会议上宣读本专业学术论文2篇。
本条中发表或宣读的论文均要求独著或第一作者,每篇字数不少于3000字,宣读论文须提供2名同行专家鉴定意见。
(3)论文被 SCI、EI、ISTP收录1篇且被较多引用(独著或合著第一作者,每篇收录字数不少于 1000 字)。
(4)主持编写本专业培训教材或技术手册2部,公开出版发行并在实际工作中应用(独著或作为第一作者,每部本人撰写2万字以上)。
凡不具备规定学历的人员,申报高级工程师任职资格,须按破格评审。破格评审高级工程师任职资格,除符合上述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工作能力和经历、论文论著等要求外,还应符合业绩与成果条件中3条(其中须具备(1)(2)(3)(4)(5)(6)条中的一条)。
附 则
一、本实施办法中所规定的适用范围、申报条件和评审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相互之间不能交叉使用。业绩与成果、论文与论(译)著,须是任现职以来所取得的。
二、相应工程类执业资格是指按照有关规定可以聘任为工程师的执业资格。
三、国家级科学技术奖励是指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星火奖及相当级别的奖励;省级科学技术奖励是指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省科学技术进步奖、星火奖及相当级别的奖励;部级奖励是指1999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颁布以前取得的科学技术进步奖及相当级别的奖励;省辖市科学技术奖励是以市政府名义开展评审、颁发的市科学技术进步奖。各类奖励以正式文件、获奖证书为准。
项目的获奖者是指等级额定获奖人员,以证书为准。同一项目多次获奖,取其中一项最高奖项。
四、本条件中“特大型企业”是指近3年来年销售收入超过50亿元且技术在全国同行业领先的大型企业。
五、国家级、省部级、省辖市重大科研项目分别指经国家、省部级、省辖市有关部门下达科研项目计划的项目,须提供国家、省部级、省辖市有关部门下达科研项目计划的文件原件、组织实施所签订的合同书等有关资料;
国家级、省部级、省辖市级重点工程项目分别是指经国家、省部级、省辖市有关部门批准立项的项目,须提供国家、省部级、省辖市有关部门批准立项的文件原件、组织实施所签定的合同书等有关资料。
国家级、省部级、省辖市级重点项目鉴定(验收)是指项目完成以后,由国家、省部级、省辖市业务主管部门组织的鉴定或验收,通过者须提交鉴定(验收)相关资料。
“省级高新技术产品”须提供省有关部门下发的高新技术产品证书和证明主持研究开发技术人员的原始资料;“组织完成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项目”须提供国家、省有关部门下达的立项及验收文件。
“省级节能改造重大项目或环保治理重大项目”须提供省有关部门下达的验收文件。
六、“主持”、“项目负责人”、“主要参加者”、“主要完成人”、“技术负责人”等以项目任务书或有关文件为依据,同时提供由单位组织2名以上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同行专家的认定材料。
七、本条件所指推广应用新产品、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等须经省部级以上业务行政主管部门组织鉴定,并提供由单位组织2名以上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同行专家的综合评价意见。
八、本条件中有数量级别概念的,凡是某数量级别以上或以下者,均含本数量级别在内。
九、著作指取得ISBN统一书号,公开出版发行的本专业学术专著或译著,科普类、手册类、论文汇编等不在此列。
本条件所列期刊均不含增刊、专刊、特刊等。
论文指在公开出版发行的专业学术期刊上发表本专业研究性学术文章,其内容一般包括摘要、关键词、材料与方法、结果、讨论、参考文献等方面。宣读论文须提交宣读证书。
十、取得经济效益者,须提供本单位和上级业务行政主管部门两级财务证明。取得社会效益者,须提供有关主管部门认可的改善环境、劳动、生活条件、节能、降耗、增强国力、军力等的效益证明。
十一、本条件自下发之日起实施,原《河南省工程系列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条件(试行)》(豫人职〔2001〕8号)同时废止。
第二篇:河南省农业系列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条件(试行)
以下为豫人社职称〔2011〕15号,将于2012年开始实施。
关于印发《河南省农业系列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条件(试行)》的通知
豫人社职称〔2011〕14号
各省辖市和省直管试点县(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省直各单位:
根据国家和我省深化职称改革的有关精神,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我们对《河南省农业技术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条件(试行)》(豫人职〔2003〕18号)进行了修订。现将修订后的《河南省农业系列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条件(试行)》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〇一一年八月十六日
河南省农业系列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条件(试行)
总
则
一、为了适应农业现代化与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需要,科学、客观、公正地评价农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充分调动农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和生产力发展,为国家粮食核心区建设和中原崛起提供人才保障,根据国家和我省职称改革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农业技术人员队伍状况和各专业特点,制定本条件。
二、本条件适用于在我省企事业单位从事农学、植物保护、园艺、土壤肥料、农村能源、畜牧、兽医(含中兽医)、水产等专业技术人员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评审和农业经济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评审。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申报评审条件另行规定。
(一)农学专业包括耕作与栽培,良种繁育,种子生产、加工与管理,农产品质量监测,农业信息等。
(二)植物保护专业包括农作物病虫草鼠害的预测预报和防治,植物检疫,农药开发、生产、推广应用和管理,农药质量检验、残留检测等。
(三)园艺专业包括果树、瓜蔬、茶叶、花草、食用菌、中药材、蚕桑的育种、栽培等。
(四)土壤肥料专业包括土壤调查与评价,肥料推广与管理,土肥测试,土壤改良与应用,作物营养与施肥,旱作节水等。
(五)农村能源(含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专业包括农村能源及农业生态资源管理、开发与利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农业环境监测等。
(六)畜牧专业包括畜、禽、蜂等的饲养管理、品种改良,饲草选育、栽培,饲草饲料加工,畜产品质量监督与检验等。
(七)兽医(含中兽医)专业包括动物防疫与检疫,动物疾病诊断、监测与治疗,动物卫生监督与检验,兽药生产与质量检验,兽药监察与管理等。
(八)水产专业包括水产增养殖,饲料加工,水产品贮藏与加工,水产病害测报与诊断,渔业水质与环境监测,渔业机械及渔业船舶检验等。
(九)农业经济专业包括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农民负担监管,农村集体资产与财务管理,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指导,农牧渔业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农业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农业、农村经济和农民问题研究等。
三、农学、植物保护、园艺、土壤肥料、农村能源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职务名称为农艺师,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名称为高级农艺师;畜牧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职务名称为畜牧师,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名称为高级畜牧师;兽医(含中兽医)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职务名称为兽医师,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名称为高级兽医师;水产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职务名称为水产师,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名称为高级水产师;农业经济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职务名称为农经师,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名称为高级农经师。
四、农业技术人员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价实行业务测试与评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农业经济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职务须参加全国统一考试取得。
分
则
一、岗位职责
(一)农艺(畜牧、兽医、水产、农经)师岗位职责:负责制定本专业的技术工作计划或规划,提出技术推广项目,制定技术措施;主持或参与科学试验及国内外新成果引进试验和新技术推广工作,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问题,并对试验结果和推广效果进行分析、评价,撰写技术报告和工作总结;承担技术培训,指导、组织初级技术人员开展技术工作。
(二)高级农艺(畜牧、兽医、水产、农经)师的岗位职责:负责制定本部门或本地区的生产发展规划,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可行性分析、论证,并指导或组织实施;提出生产和科学技术上应采取的技术措施,解决生产中重大技术问题;审定科研、推广项目,主持或参与科学技术研究及成果鉴定;撰写具有较高水平的学术、技术报告和工作总结;承担技术培训,指导、培养中级技术人员。
二、申报条件
(一)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二)身体健康,能够全面履行现岗位职责。
(三)任现职以来与任期考核均为合格及以上等次。(四)外语水平符合国家和我省有关政策规定。(五)专业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测试合格。(六)申报专业和所从事专业一致。
(七)学历和任职年限,须分别符合以下要求:
1、申报农艺(畜牧、兽医、水产)师任职资格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1)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并获硕士学位,从事相关专业工作满3年。
(2)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并获硕士学位,取得助理农艺(畜牧、兽医、水产)师任职资格并担任助理农艺(畜牧、兽医、水产)师职务满2年。
(3)相关专业大学本科毕业并获得双学士学位,取得助理农艺(畜牧、兽医、水产)师任职资格并担任助理农艺(畜牧、兽医、水产)师职务满3年。
(4)相关专业大学本科或专科毕业,取得助理农艺(畜牧、兽医、水产)师任职资格并担任助理农艺(畜牧、兽医、水产)师职务满4年。
(5)在县(市、区)及以下单位工作的农业技术人员,相关专业中专毕业并从事本专业工作满15年,取得助理农艺(畜牧、兽医、水产)师任职资格并担任助理农艺(畜牧、兽医、水产)师职务满5年。
2、申报高级农艺(畜牧、兽医、水产)师任职资格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相关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并获博士学位,取得农艺(畜牧、兽医、水产)师任职资格并担任农艺(畜牧、兽医、水产)师职务满2年。
(2)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并获硕士学位,取得农艺(畜牧、兽医、水产)师任职资格并担任农艺(畜牧、兽医、水产)师职务满4年。
(3)获相关专业硕士学位,取得农艺(畜牧、兽医、水产)师任职资格并担任农艺(畜牧、兽医、水产)师职务满5年。
(4)相关专业大学本科毕业,取得农艺(畜牧、兽医、水产)师任职资格并担任农艺(畜牧、兽医、水产)师职务满5年。
(5)相关专业大学专科毕业,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励二等奖以上项目的主要完成人,取得农艺(畜牧、兽医、水产)师任职资格并担任农艺(畜牧、兽医、水产)师职务满5年。(6)在县(市、区)及以下单位工作的农业技术人员,相关专业大专毕业并从事本专业工作满20年,相关专业中专毕业并从事本专业工作满25年,业绩突出,取得农艺(畜牧、兽医、水产)师任职资格并担任农艺(畜牧、兽医、水产)师职务满7年。
3、申报高级农经师任职资格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1)博士研究生毕业并获博士学位,取得农经师资格,并担任农经师职务满2年。(2)硕士研究生毕业并获硕士学位,取得农经师资格,并担任农经师职务满4年。(3)获硕士学位,取得农经师资格,并担任农经师职务满5年。(4)大学本科毕业,取得农经师资格,并担任农经师职务满5年。
(5)在县(市、区)及以下单位工作的人员,不具备上述规定学历,须参加全国经济专业(农业)中级技术资格考试成绩合格,且大专毕业从事本专业工作满20年,中专毕业从事本专业工作满25年,并担任农经师职务满7年。
三、评审条件
(一)农艺(畜牧、兽医、水产)师评审条件
1、专业理论水平,须符合下列条件:
(1)比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2)了解与本专业相关学科的基本专业知识。
(3)了解本专业国内最新科技现状、科技动态和发展趋势。
(4)熟悉本专业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技术规范、技术规程。
2、业务工作能力和经历,须符合下列条件:
(1)具有独立完成本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和经历。
(2)具有解决本专业较复杂、较疑难的技术问题的能力和经历。(3)具有指导、培训下一级专业技术人员工作、学习的能力和经历。(4)具有从事试验研究,推广应用新成果、新技术的能力和经历。
3、论文与著作,须符合下列条件中1条:
(1)作为主要撰稿人,公开出版发行本专业论著,本人撰写1万字或编制图册5千字。(2)独著或作为第一作者,在CN期刊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1篇。
(3)独著或作为第一作者,在省(部)级以上专业学术会议上宣读学术论文2篇。
(4)参与编写本专业培训教材或技术手册,本人撰写1万字,公开出版发行或在实际工作中应用。
(5)参与编著并公开出版本专业农业区划、农业志、疫病志等,本人撰写2万字。
(6)在县(市、区)及以下单位工作的农业技术人员,主持撰写本专业发展规划、可行性研究报告、调查报告、技术方案、田间实验研究报告等,被县级政府或省辖市及以上业务主管部门采纳1篇。
4、业绩与成果,须符合下列条件中2条(省辖市及以上单位人员须具备(1)(2)(3)(4)(5)中的1条):
(1)作为技术骨干,参加过省(部)级重大科技项目。
(2)作为主要参加者,省直单位人员获得省辖市(厅)级及以上本专业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或二等奖2项,省辖市单位人员获得省辖市(厅)级及以上本专业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县(市、区)及以下单位人员获得省辖市(厅)级及以上本专业科技成果三等奖1项。
(3)获得与本专业有关的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1项,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并取得较好经济、社会效益。
(4)作为主要参加者,编制国家、行业或地方标准、技术规范、技术规程、企业标准等1项,并正式颁布实施。
(5)作为主要参加者,参与完成省辖市(厅)级本专业科研或推广开发项目1项,通过项目下达单位组织的鉴定或验收;或参与完成本专业新技术试验、示范自选项目1项,并取得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通过同行专家的鉴定或认可。
(6)参与完成1项新资源、新产品、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等勘察、设计、研制、培育、开发,通过省辖市(厅)级鉴定(验收),并取得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7)在县(市、区)及以下单位工作的农业技术人员,引进、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新产品、新工艺等1项,技术推广覆盖率占本县(市、区)适宜推广面积的10%以上或累计面积3万亩以上,增产或增收达5%以上。
(8)参与撰写本专业发展规划、可行性研究报告、调查报告、技术方案、田间实验研究报告等,被县级政府或省辖市及以上业务主管部门采纳1篇(县及以下单位人员,如作论文论著使用则不作为业绩成果使用)。
(9)参与省(部)级高产创建、省辖市(厅)级农业科技园(区、片)、示范场或中型农业科技企业的科技研发等,取得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经省辖市(厅)及以上业务行政主管部门鉴定验收。
(10)任现职期间,工作业绩突出,被授予县及以上“劳动模范”称号或获得省辖市级“五一劳动奖章”;或获得县及以上党委、政府授予的工作奖励;或获得省辖市及以上农业和人事部门授予的业务工作奖励;或获得县及以上政府或组织、人事部门授予的技术荣誉称号;或获得业内认可的省辖市及以上业务部门表彰(限县及以下单位人员)。(二)高级农艺(畜牧、兽医、水产)师评审条件
1、专业理论水平,须符合下列条件:
(1)全面、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在本专业某领域某方面具有较深造诣。(2)熟悉与本专业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
(3)了解本专业国内外最新科技现状、科技动态和发展趋势,熟悉本专业的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
(4)熟练掌握与本专业有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技术规范、技术规程。
2、业务工作能力和经历,须符合下列条件:
(1)具有熟练完成本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和经历。
(2)具有解决本专业关键性技术问题和复杂、疑难技术问题的能力和经历。(3)具有主持或作为技术骨干完成重点试验研究、工程项目建设的能力和经历。
(4)具有主持或参与本单位、本地区、本专业科研推广项目立项、论证、实施或制订规划、建议的能力与经历。
(5)具有指导、培训下一级专业技术人员工作、学习的能力和经历。
3、论文与著作,须符合下列条件中1条:(1)作为主要撰稿人,公开出版发行本专业论著,本人撰写2万字或编制图册8千字。(2)独著或作为第一作者,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1篇,或被SCI、EI、ISTP收录论文1篇且被较多引用。
(3)独著或作为第一作者,在CN期刊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2篇,或在CN期刊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1篇,并在省(部)级专业学术会议上宣读学术论文2篇。
(4)独著或作为第一作者,编写本专业培训教材或技术手册1部,每部本人撰写2万字以上,或作为主要撰稿人,编写本专业培训教材或技术手册2部,每部本人撰写2万字以上,公开出版发行并在实际工作中应用。
(5)作为主要撰稿人,编著并公开出版本专业农业区划、农业志、疫病志等,本人撰写3万字。
(6)在县(市、区)及以下单位工作的农业技术人员,主持撰写本专业发展规划、可行性研究报告、调查报告、技术方案、田间实验研究报告等,被省辖市政府或省及以上业务主管部门印发或采纳2篇。
4、业绩与成果,须符合下列条件中2条(省辖市及以上单位人员须符合(1)(2)(3)(4)(5)(6)(7)中的1条):
(1)作为主要完成人(限前10名),参加完成省(部)级及以上本专业重大科技项目1项。(2)省辖市及以下单位人员,作为主要完成人(限前7名),参加完成省辖市(厅)级本专业重大科技项目2项。
(3)作为主要完成人,获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励1项。(4)省辖市及以下单位人员,作为主要完成人(限前7名),获省辖市(厅)级科技奖励一等奖1项;县(市、区)及以下单位人员,作为主要完成人(限前7名),获省辖市(厅)级科技奖励二等奖2项。
(5)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得与本专业有关的国家发明专利1项,或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2项,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并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6)作为主要完成人,编制国家、行业、地方标准1项,或技术规范、技术规程等2项,并正式颁布实施。
(7)省直单位工作人员,作为主要完成人(限前7名),完成省(部)级本专业推广开发项目2项,省辖市及以下单位工作人员,作为主要完成人(限前5名),完成省辖市(厅)级本专业推广开发项目2项,通过项目下达单位组织的鉴定或验收;或主持完成本专业新技术试验、示范自选项目3项,并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通过同行专家的鉴定或认可。
(8)作为主要完成人,完成重大灾(疫)情防治工作,制定预防、控制方案并组织实施,取得重大成效,受到省辖市党委、政府或省级及以上业务行政主管部门表彰。
(9)主持1项或作为主要完成人完成2项新资源、新产品、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等勘察、设计、研制、培育、开发,通过省辖市(厅)级及以上鉴定(验收),并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10)在县(市、区)及以下单位工作的农业技术人员,主持引进、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新产品、新工艺等3项,技术推广覆盖率占本县(市、区)适宜推广面积的20%以上或累计面积10万亩以上,增产或增收达5%以上。
(11)作为主要撰稿人,编写实验室质量手册、作业指导书等,该实验室通过省级认证或被评为省(部)级标准化实验室。
(12)主持撰写本专业发展规划、可行性研究报告、调查报告、技术方案、田间实验研究报告等,被省辖市政府或省级业务主管部门印发或采纳2篇(县及以下单位人员,如作论文论著使用则不作为业绩成果使用)。
(13)解决农业生产的重大问题,指导省(部)级高产创建、省辖市(厅)级农业科技园(区、片)、示范场或中型农业科技企业的科技研发等,取得明显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通过省级鉴定验收。
(14)任现职期间,工作业绩突出,被授予省辖市及以上“劳动模范”称号或获得省级“五一劳动奖章”;或获得省辖市及以上党委、政府授予的工作奖励;或获得省及以上农业和人事部门授予的业务工作奖励;或获得省辖市及以上政府或组织、人事部门授予的技术荣誉称号;或获得业内认可的省及以上业务部门表彰(限县及以下单位人员)。(三)高级农经师评审条件
1、专业理论水平,需符合下列条件:
(1)具有系统、扎实的农村经济经营管理专业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政策水平。(2)熟练掌握与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3)了解国内外先进的农村经济经营管理方法及发展趋势。
2、业务工作能力和经历,需符合下列条件:
(1)具有独立承担和组织完成上级业务部门下达的本专业重要科研课题和业务工作任务的能力和经历。
(2)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有较强的分析、判断、归纳、总结能力和较高的决策水平,有处理农村经济经营管理活动中疑难问题的能力和经历。
(3)具有培训和指导下一级农村经济经营管理人员学习、工作的能力和经历。
3、论文与著作,须具备下列条件中1条:
(1)作为主要撰稿人,公开出版发行本专业论著,本人撰写2万字。(2)独著或作为第一作者,在CN期刊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3篇。
(3)独著或作为第一作者,在CN期刊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2篇,并在省(部)级及以上专业学术会议上宣读学术论文2篇。
(4)作为主要撰稿人,编著并公开出版本专业发展规划、农业志、农业年鉴、培训教材等,本人撰写3万字。
(5)在县(市、区)及以下单位工作的农经工作人员,独著或作为第一作者,在CN期刊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1篇,且主持撰写本专业发展规划、统计分析、调查报告、实施方案、工作意见或建议等,被省辖市政府或省级业务主管部门印发或采纳2篇。
4、业绩与成果,须具备下列条件中3条(省辖市及以上单位人员须具备(1)(2)(3)中的1条):(1)作为主要完成人,获省(部)级本专业成果奖1项;省辖市及以下单位人员,作为主要完成人(限前7名),获省辖市(厅)级本专业成果奖一等奖1项;县(市、区)及以下单位人员,作为主要完成人(限前7名),获省辖市(厅)级本专业成果奖二等奖2项。(2)省直单位工作人员,作为主要完成人(限前7名),完成省(部)级本专业重点科研、调研项目2项,省辖市及以下单位工作人员,作为主要完成人(限前5名),完成省辖市(厅)级本专业重点科研、调研项目2项,通过项目下达单位组织的鉴定或验收,并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3)在承担的业务工作中,所提出的意见、建议或制定的规章制度,有1项被省辖市及以上政府或省及以上业务行政主管部门采用;或有2项被县及以上政府或省辖市及以上业务行政主管部门采用。
(4)在承担的业务工作中,结合本地实际,提出具有推广价值的先进管理方式、方法或工作措施,并被省辖市及以上业务行政主管部门作为典型经验进行推广。
(5)负责查处涉农案件或审计农村财务典型案例2起,其查处、审计结果被司法部门、纪检监察部门作为案件办理的重要依据,并提供县及以上业务行政主管部门或司法等相关部门出具的证明。
(6)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探索或采用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使农户与龙头企业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共同体,企业经济效益和农民收入明显提高,受到省辖市及以上业务行政主管部门认可。
(7)负责指导农民建立或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3个以上,合作社运作规范、效益显著,且至少有2个合作社为省辖市级及以上示范社。
(8)主持撰写本专业发展规划、统计分析、调查报告、实施方案、工作意见或建议等,被省辖市政府或省级业务主管部门印发或采纳2篇(县及以下单位人员,如作论文论著使用则不作为业绩成果使用)。
(9)在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开展土地流转管理与服务、农民负担监督管理等工作中推行的新办法、新举措,得到县及以上党委、政府或省辖市及以上业务行政主管部门认可,并推广应用于实际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
(10)任现职期间,工作业绩突出,被授予省辖市及以上“劳动模范”称号或获得省级“五一劳动奖章”;或获得省辖市及以上党委、政府授予的工作奖励;或获得省及以上农业和人事部门授予的业务工作奖励;或获得省辖市及以上政府或组织、人事部门授予的技术荣誉称号;或获得业内认可的省及以上业务部门表彰(限县及以下单位人员)。
四、破格评审条件
对不具备规定学历或专业,但确有真才实学,在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和突出贡献者,可破格申报评审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高级农经师不实行破格申报评审。破格申报评审的人员,在符合正常评审的申报条件(一)(二)(三)(四)(五)(六)及评审条件规定的专业理论水平、业务工作能力和经历、论文与著作的同时,还应符合下列条件:
(一)破格评审农艺(畜牧、兽医、水产)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业绩与成果须具备评审条件中的3条(其中必须具备(1)(2)(3)(4)(5)中的1条)。
(二)破格评审高级农艺(畜牧、兽医、水产)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业绩与成果需具备评审条件中的3条(其中必须具备(1)(2)(3)(4)(5)(6)(7)中的1条)。
附
则
一、本条件规定的适用范围、申报条件和评审条件的要求,申报人必须同时具备。
二、专业理论水平、业务能力和经历、论文论著、业绩成果是指专业技术人员任现职以来的情况。行政机关交流或部队转业到企事业单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一步到位申报人员,为近五年来的业绩材料。
三、论文指在公开出版发行的专业学术期刊上发表本专业研究性学术文章、试验研究报告、专业综述性文章,一般应在2000字以上。“宣读论文”须提交会议正式通知、论文集和宣读证书。以笔名、单位名义发表的论文,均不得作为个人业绩材料上报。本条件所列期刊均不含增刊、专刊、特刊等。
四、著作指取得ISBN统一书号,公开出版发行的本专业学术专著,论文汇编、品种汇编、肥料及农药等产品汇编等不在此列。著作、培训教材或图册等所要求撰写的字数,以编写说明为准或以所有撰写人员的平均撰写工作量为准。以笔名、单位名义出版、印发的著作、培训教材或图册,均不得作为个人业绩材料上报。
五、国家级科技奖励是指国家发明奖、科技进步奖、自然科学奖;省(部)级、市(厅)级科技奖励是指农牧渔业丰收奖、星火奖、科技进步奖;科技奖励一律含相当级别的奖励,以奖励证书为依据(不含项目主持单位颁发的二级证书、证明等)。科技奖励的获奖者是指等级额定获奖人员。同一项目多次获奖,取最高奖项计。以单位名义获得的科技奖励不得作为个人业绩材料上报。
六、农业经济专业成果奖含科学技术进步奖、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发展研究奖、优秀调研成果奖等。
七、各类表彰、采纳、采用、认可、推广等,应有正式的依据。表彰应提供表彰文件;采纳、采用须提交采纳、采用的文件原件及发文单位或部门出具的证明、上级部门下达的项目批复文件;认可、推广须提交业务主管部门提供的文件原件或评审条件中规定的相关单位或部门所出具的相关证明。
八、研究、推广及开发项目级别的认定,以计划文件或项目合同任务书为依据。国家计划项目的子专题或分项目可视同省级计划项目,国家业务主管部门的计划项目子专题或分项目可视同省级业务主管部门的计划项目,依此类推。要求完成或通过鉴定、验收的项目还应提交鉴定证书或验收证书原件。
九、“主持”、“主要完成人”等以项目任务书或有关文件为依据。
十、效果、效益是指直接的效果、效益,须提供本单位和技术成果应用部门财务证明,农业经济专业须同时提交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证明材料。
十一、技术荣誉称号指: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政府津贴获得者、优秀专家、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拔尖人才、科技先进工作者等。
十二、本条件自2012年1月1日起试行,原《河南省农业技术人员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条件(试行)》(豫人职〔2003〕18号)同时废止。主题词:人力资源
职称
评审条件
农业
通知
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办公室2011年8月16日印发
第三篇:2015全省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
2015全省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
2015全省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统一管理、指导下,由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具体组织实施。根据国家和我省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的有关规定及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做好2015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晋人社职字〔2015〕27号)要求,结合我省卫生计生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的实际,现就2015全省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提出如下安排意见:
一、评审范围
全省各类型医疗卫生计生单位中在卫生系列专业技术岗位上,包括已办理了离退休手续,仍继续从事卫生计生专业技术工作,并符合申报评审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实行评聘分离的全民事业单位人员以及申请评审两个及以上系列(专业)任职资格者,申报评审的任职资格档次,不得超过允许设置本单位的相应最高专业技术职务岗位等级。
专业技术人员申报评审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应与所在专业技术岗位要求的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系列(专业)相一致,本单位未设置相应专业技术岗位的,不得推荐评审相应系列(专业)的专业技术职务资格。
下列人员不在申报评审范围:①国家公务员(含参照国家公务员管理的人员);②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中,截止当年《评审工作计划》中确定的相应评审委员会召开时间,已年满法定年龄未办理退休手续,也未经规定部门批准延长退休,或批准的延长退休时限已满的人员。
二、评审条件
(一)基本条件
1、政治及职业道德要求。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纪守法,积极工作,勤奋学习,克己奉公;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能全面、熟练地履行岗位职责,积极承担医疗、预防、科研及培养指导下级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任务,团结协作,圆满完成本职工作。
2、学历要求。申报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人员,须具备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关于学历认可,均以本单位经过学历清查登记证实的,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承认的,与本人所实际从事专业相同或相近的毕业证书或学位证书为准。其他任何证件或证明都不能作为相应的学历依据。近年取得的成人教育学历,所学专业须与本人实际从事技术工作的专业相同。若为专业相近学历,须取得学历后满3年,方可按相应任职资格评审的有效学历对待。非医、药卫生类院校取得的与医、药科学研究、临床诊疗、检验、卫生管理非明显相关的学历不得按医疗卫生类相近专业对待。1970年至1976年进入普通高等学校学习的大学普通班毕业生仍按晋人职通字〔2001〕87号文件执行。
3、学术水平与业务技术能力要求。尽职尽责完成本职岗位所应承担的工作任务,工作成绩突出,圆满完成单位规定的医疗、教学、科研任务;精通本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能解决复杂疑难技术问题,有较强的科研能力,熟悉并掌握本专业国内外发展动态,能提出与本专业一致的研究方向和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具有较强的业务组织指导能力和培养专门人才的能力,能组织指导本专业学科的技术工作和科研工作。
4、任现职年限。自本单位根据国家和我省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的有关规定聘任相应职务之年算起,实算至2015年底。任现职前己具备大学本科以上学历,要求任现职年限满5年;任现职期间,取得大学本科以上学历,要求取得学历的时间满5年或任现职年限满7年。即:要求任职满5年,为2010年底前聘任,要求任职满7年,为2008年底前聘任;破任现职晋升者(前学历),要求任现职满三年,即为2012年底前聘任;获博士学位者申报副高,要求从事本专业工作满二年,即为2013年底前获博士学位并取得中级资格(有执业准入资格要求的专业,必须具备相应的执业准入资格满二年)。
对在执业资格制度中有明确规定,取得该专业执业资格,可聘任特定系列专业技术职务的,可作为晋升特定系列上一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任现职条件。
国有医疗卫生计生单位中占编的专业技术人员取得任职资格后,未被本单位根据国家和我省有关规定在相应岗位聘任的工作时间,不得计算为相应的任职时间。非公医疗卫生单位,根据《劳动合同法》签订有效劳动合同的专业技术人员,根据国家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价有关规定取得任职资格后,从事相应专业技术岗位工作时间可以从取得相应任职资格时间开始计算。
5、外语条件。具有任现职以来参加全国职称外语(医古文)统一考试取得的相应合格成绩通知书(合格证书),或2014、2015取得的省职称外语补充考试合格成绩通知书。符合免试条件的人员需提供相应有效证明材料。2016年以后,外语考试语种为英语的,要求为卫生类。
根据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晋人社职字〔2010〕43号文件规定下列人员可免试外语:
(1)工作期间参加WSK、WHO、托福(含相当)考试,成绩达到出国分数线或参加BFT(A)级考试合格的;
(2)具有国家认定的相应留学经历的;
(3)独立或作为第一作者出版过外文专著、译著,或用外文在有ISSN国际标准期刊号的外国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过学术论文,经省人社厅按规定程序组织确认合格的;
(4)申报副高级职称时根据国家规定参加了相应等级的职称外语考试,成绩达到国家通用标准,申报正高级职称需再次参加同一级别职称外语考试的;
(5)研究生获得博士学位的;
(6)在乡镇及以下基层单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7)53岁以上申报副高级、55岁以上申报正高级的;(8)中医药工作者可免试外语,但须参加我省组织的医古文考试。
6、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根据原省人事厅《关于贯彻〈人事部关于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的通知〉的实施意见》(晋人职通字〔2002〕98号)的规定,申报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人员,须有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四个模块合格证书。
下列人员可免去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①50岁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②具有博士学位的研究生;③近三年内从省外引进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和从国外引进的留学人员。
对暂不具备条件的国家级贫困县所属事业单位和乡镇所属单位中的专业技术人员,可否免去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由各市人社局根据实际情况以文件形式确定。
7、考核要求。申报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人员,除参加考核和任职期满考核外,必须参加以工作业绩为核心的工作实绩考核。各单位要按照文件精神,根据申报人员工作岗位实际情况,如实填写《山西省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工作实绩考核表》和《山西省专业技术人员考核登记表》,并做好公示工作。正常晋升人员,任现职以来近5年或7年内的考核、任职期满考核结果都须在称职以上;破格晋升人员,任现职以来的考核、任职期满考核结果都须在称职以上,并在近三年内有一次以上考核为优秀。所有参评人员均要求提供一篇近5年或7年内能够完全反映本人任现职以来专业工作数量和质量的工作总结。专业技术工作总结应包括专业技术人员完成的本专业工作的数量和质量。数量指标应从专业技术人员任现职以来的年均基本医疗工作数量和公共卫生工作数量等基本工作数量来体现;专业工作质量应通过专业工作取得的效果、做出的贡献、社会同行的认可程度来衡量。专业技术工作总结也要在本单位进行公示。
8、下乡要求。根据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推进优质资源下沉的指导意见》(晋卫〔2014〕29号),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医师在晋升副高职称前应当到基层累计服务一年,晋升主任医师前应当到基层或下一级医院累计服务六个月。受组织指派,承担援藏、援疆、援外及抗震救灾等工作任务的可以视作下乡。军队转业干部到地方工作后五年之内晋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对下乡可不作要求。
9、继续教育要求。继续医学教育学分审核登记按照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将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纳入单位和专业技术人员综合考评目标的通知》(晋卫〔2014〕44号)要求进行。
(二)业绩与成果具体量化条件
1、申报主任医(药、护、技)师人员需具备下列条件之一:(1)国家级医学学术刊物公开发表研究方向一致的专业学术论文一篇。
(2)省级医疗卫生计生单位人员,须在可视同国家级医学学术刊物公开发表研究方向一致的专业学术论文一篇以上,同时在省级医学学术刊物公开发表本专业研究方向一致的较高水平论文三篇以上;市级医疗卫生计生单位人员,须在可视同国家级医学学术刊物公开发表研究方向一致的专业学术论文一篇以上,同时在省级医学学术刊物公开发表本专业研究方向一致的较高水平论文两篇以上;县级及以下医疗卫生计生单位人员,须在可视同国家级医学学术刊物公开发表研究方向一致的专业学术论文一篇以上,同时在省级医学学术刊物公开发表本专业研究方向一致的较高水平论文一篇以上。
(3)国家专业出版社出版的本专业较高水平的科技著作一部,本人撰写部分不少于10万字,同时在可视同国家级医学学术刊物公开发表本专业研究方向一致的较高水平论文一篇。
(4)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发明奖、科技进步奖一项,或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二等及以上奖一项,同时要求在可视同国家级医学学术刊物公开发表研究方向一致的专业学术论文一篇以上。
2、申报副主任医(药、护、技)师人员需具备下列条件之一:(1)在国家级或可视同国家级医学学术刊物公开发表研究方向一致的专业学术论文一篇。从2016年起,在国家级医学学术刊物公开发表研究方向一致的专业学术论文一篇。
(2)在省级以上医学学术刊物公开发表研究方向一致的专业学术论文二篇以上。县级及以下医疗卫生计生单位人员在省级医学学术刊物公开发表本专业研究方向一致的较高水平论文一篇以上。从2016年起,省级医疗卫生机构专业技术人员须在可视同国家级医学学术刊物公开发表研究方向一致的专业学术论文一篇以上,同时在省级以上医学学术刊物公开发表研究方向一致的专业学术论文一篇以上。(3)国家专业出版社出版的本专业科技著作一部,本人撰写部分不少于3万字,同时在省级以上医学学术刊物公开发表研究方向一致的专业学术论文一篇以上。
(4)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三等及以上奖一项,同时在省级以上医学学术刊物公开发表研究方向一致的专业学术论文一篇以上。
(三)病案(专题报告)设病床的临床科室专业人员填报任现职以来近5年的《主持危急重症抢救和疑难病症处理或主刀(指导)手术病例50例一览表》(以下简称《50例一览表》),每年的病例数不少于10%。
从《50例一览表》中随机抽取3份原始病案。病案须符合原卫生部《病案书写规范》和医疗核心制度要求,能体现申报者所在职级医生的职责,有申报者的查房、分析、修改和签字等内容,并对整个病历书写的规范性进行把关。病历能反映申报者学术水平与业务技术能力,达到正高或副高级别要求。对于外科病案,应有申报者本人术前讨论、术中记录及术后查房记录。
非临床科室专业人员和不设病床的临床科室专业人员须填写一份专题报告。专题报告要反映本人专业特长和专业技术水平,体现申报者主要学术水平与业务技术能力,达到正高或副高级别要求,字数一般应为2000字左右。
三、破格评审条件
(一)破格评审范围
不达规定学历要求或不满相应的任现职年限,若业绩、贡献特别突出,可根据相应的破格条件破格申报评审。不允许学历和任现职年限双重破格。破任现职年限晋升者,只准比正常晋升规定的相应年限最多提前两年。破学历晋升者,须满足下列相应专业工龄要求。
(1)大专学历,破格晋升副高,从事本专业工龄满20年,破格晋升正高,从事本专业工龄满25年。
(2)中专学历,破格晋升副高,从事本专业工龄满25年;破格晋升正高,从事本专业工龄满30年。
(二)基本条件
符合正常晋升中除学历或任现职年限以外的其它基本条件。(三)任职以来科研、学术方面的业绩与成果量化条件
1、破格晋升正高职务任职资格须同时具备下列五条中的四条,符合其中(1)、(2)、(4)、(5)条破格者须同时在国家级医学学术刊物公开发表研究方向一致的专业学术论文一篇以上。
(1)主持完成(排名第一或第二)两项国家级科研项目,解决关键性技术问题,其成果经有关部门组织评审鉴定,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或获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
(2)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发明奖、科技进步奖一项;或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及以上一项。
(3)在国家级医学学术刊物公开发表研究方向一致的学术论文三篇以上;或经国家专业出版社出版本专业有学术价值的卫生计生医学专著或译著,本人撰写部分不少于20万字(其中一部著作中本人撰写部分不少于10万字),并提交国家级医学学术刊物公开发表研究方向一致的学术论文一篇。
(4)参加本学科国家普通高等学校统编教材编写工作,并完成规定编写任务(须附国家教材编写委员会下达的编写任务书)。
(5)引进和研发新技术填补本专业我省空白或在本专业领域有重大突破,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能有效地提高我省专业技术水平,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并得到省内同行的认可。
2、破格晋升副高职务任职资格:破格晋升副高职务任职资格须同时具备下列五条中的三条,符合其中(1)、(2)、(4)、(5)条破格者须同时在省级以上医学学术刊物公开发表研究方向一致的专业学术论文一篇以上。
(1)主持完成(排名第一或第二)省、部级科研项目一项,其成果经有关部门组织评审鉴定,其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及以上。
(2)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发明奖、科技进步奖一项;或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三等以上奖一项。
(3)在医学刊物公开发表研究方向一致的有价值的学术论文四篇以上。
省级医疗卫生机构专业技术人员要求其中至少有两篇为国家级医学学术刊物, 市级医疗卫生机构专业技术人员要求其中至少有一篇为国家级医学学术刊物。
(4)在国家专业出版社出版本专业有学术价值的卫生计生医学专著或译著一部,本人撰写部分不少于10万字。(5)引进和研发新技术填补本专业我省空白或在本专业领域有重大突破,能有效地提高我省专业技术水平,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并得到省内同行的认可。
(三)病案(专题报告)设病床的临床科室专业人员需要提交病案,非临床科室专业人员和不设病床的临床科室专业人员须撰写一份专题报告。有关病案和专题报告的要求同正常晋升申报要求。
四、山西省特殊卫生(中医药)人才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办法
山西省特殊卫生(中医药)人才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办法详见原省人事厅《关于印发〈山西省特殊人才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评审暂行办法〉的通知》(晋人字〔2006〕47号),符合条件的人员可照此申报评审。
五、专业实践能力考试
我省卫生系列高级专业职务任职资格评价实行考评结合。所有申报参评人员均须参加全省2015统一组织的相应专业实践能力考试,考试成绩须达到正、副高分别确定的合格标准线,其中破格晋升者须达到优秀,才可参加评审。考试成绩只在当年评审有效。
专业实践能力考试淘汰率为15%左右。考试成绩优秀线参考全部考生考试成绩的前30%划定,合格线根据考试成绩及人员分布情况酌情划定。
六、其它有关事项
(一)严格程序,严肃纪律。按照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严格职称申报评审程序严肃工作纪律有关问题的通知》(晋人社职字〔2011〕75号)要求,认真落实责任,严格实行三次公示制度,严格申报评审程序,严肃申报评审工作纪律,净化评审风气,确保评审结果的客观、公正。实行谁审核、谁签字、谁负责的制度。对工作中不执行有关规定,不按程序操作,违反评审工作纪律、审核不严、弄虚作假等问题,将追究有关人员、单位、部门责任。申报人员须如实填报和整理申报评审材料,若有虚假内容,一经查实,取消当年申报参评资格或评审通过资格,并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二)推荐、申报、评审程序按照《关于印发〈山西省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试行办法〉的通知》(晋人职通字〔2001〕45号)、《关于印发〈山西省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若干问题的说明〉的通知》(晋人职字〔2006〕29号)和《关于印发〈关于山西省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有关问题的补充说明〉的通知》(晋人社职字〔2010〕43号)以及《关于严格职称申报评审程序严肃工作纪律有关问题的通知》(晋人社职字〔2011〕75号)等有关规定执行。各推荐单位要按照文件精神,以工作业绩为核心,注重临床实际能力,认真核实申报材料, 重点是申报人的学历证明、资格证书、获奖证书、工作业绩等材料的真实性,把好申报准入关。
(三)评审答辩按照原省人事厅《关于印发〈山西省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答辩规则〉的通知》(晋人职字〔2006〕)30号)执行。采取答辩论文评判及专业答辩命题匿名制、现场答辩公开进行的办法,实行答辩成绩淘汰制。破格晋升者,答辩成绩须达到优秀。
(四)实行申报名额核准制度。对实施岗位设置管理的事业单位(国家明确规定实行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评价的系列(专业)除外),实行申报名额核准制度。各事业单位报送评审材料时须出具人社部门核准的《山西省事业单位高、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申报名额核准表》。按照原省人事厅晋人职字〔2002〕90 号文件《山西省人事厅关于在全民事业单位中实行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聘分离的通知》规定,实行评聘分离的单位,取得相应任职资格的待聘人员数量已超过本单位相应岗位职数 20% 的,新推荐参评人数不得突破本单位当年相应的空缺岗位数。
(五)论文要求。评审条件所要求的论文,均须是任现职期间独立完成或合作完成排名第一,在国内(CN)和国际(ISSN)统一刊号公开出版发行的本专业期刊和专业大报的科学技术版面上发表的,与本人实际从事专业学科一致的专业学术论文,字数一般应为2000字左右。凡申报参评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者,均须提交一篇公开发表的国家级或可视同国家级答辩论文。今后所提交的医学学术论文必须是发表在国际或国内核心期刊上。
凡申报时提供的学术刊物和学术著作,都要在互联网的万方数据资源系统、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清华同方、中国知网等国内主流数据库网站上进行检索、验证。申报者在上报评审材料时须将学术刊物、著作与网上检索页一同附上,并加盖单位人事(职称)印章。未经互联网上检索、验证的论文和著作不得在评审条件规定量化业绩内计算,只能作为参考条件。
被世界权威索引系统(SCI、EI)收录的专业学术论文,可按国家级医学学术期刊发表的论文对待(EI收录的论文集除外)。国家级医学学术期刊和可视同国家级医学学术期刊,具体参照附件3所列目录执行。其中发表在可视同国家级医学学术期刊上的论文,须按所划分专业,经评委会相应专业组评审鉴定,评价结果达甲级者,方可按国家级医学学术期刊发表的论文对待。
为杜绝申报人员为评职称而拼凑条件,突击发表无学术交流价值的文章,在评审条件规定的篇数内,下列文章只准计算一篇:(1)发表在同期同刊学术刊物上的文章。(2)同一内发表在各种学术刊物增刊上的文章。(3)申报当年发表的无具体科研、技术项目内容的非专业研究文章(晋升当年发表的与同一科研课题无关的多篇学术论文),国家级论文除外(不包括可视同国家级论文)。在评审条件规定的篇数内,下列文章不能计算,只可作为参考:(1)在买断的专业期刊和申购书号的各种专辑上发表的文章。(2)内容为综述或个案报道的文章(在中华系列杂志上发表的可提交学科组讨论确定是否可以作为参评论文)。(3)未附验证检索网页的论文。
参加上评审答辩未通过者,再申报参评时提交的答辩论文须为符合要求的新发表论文。
(六)学术著作要求。评审条件中所指著作,均须是在任现职期间,有全国统一书号(ISBN),经正规出版社出版的与本人从事专业、学科一致的,有一定学术水平,适应中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学习、参考使用的专业学术著作(不含专业资料汇编)。字数按书中注明的本人实际撰写字数计算。多人合撰著作,书中章节(字数)未注明者,在总字数内采取按角色分享再平均计算的办法确定,即第一层次人员(主编)占总字数的30%,第二层次人员(副主编)占总字数的20%,其余人员(编委等)占总字数的50%。
(七)专业工龄的计算。专业工龄是专业技术人员自参加工作以来,实际从事某一专业技术工作的在岗合计年限。关于专业工龄计算的起始时间,以本人档案中原始记载的,取得中等及以上专业教育学历、或高级中学毕业经相应专业培训以后,实际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的时间为准;军队转业的专业技术人员,以本人服役期间提干之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时间为准,实算至2015年底。即:要求专业工龄满20年,为1995年底前从事本专业工作;要求专业工龄满25年,为1990年底前从事本专业工作;要求专业工龄满30年,为1985年底前从事本专业工作。
(八)有关医疗卫生计生机构“省、市、县”等级的界定。全省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所属医疗卫生计生机构按照单位所属确定等级。国有企业、非卫生计生系统所属医疗卫生计生机构以及民营医疗卫生机构,三级医疗机构按市级单位对待,二级及以下和无等级医疗卫生机构按县级对待。
(九)有下列情况者不予参加考试和评审:
1、按照《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等国家法律、法规规定,不允许参加考试和评审者;
2、伪造学历、学位、荣誉证书者,谎报成果、弄虚作假、剽窃他人医疗、科研成果者,严重违反专业能力考试纪律者,三年内不准参加考试评审;
3、工作严重失职或有重大事故,其中医疗事故责任者未满3年,医疗差错责任者未满1年;
4、凡收受红包、拿回扣、开单提成等情况,经组织查实者;
5、在评审中采取不正当手段拉关系、走后门、搞不正之风和无理取闹者;
6、其它严重违反人社、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规定不允许参加考试和评审者。
(十)申报评审材料要求:
1、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省直主管部门(单位)出具的推荐(占岗)函或《山西省事业单位高、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申报名额核准表》。
2、《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一式五份(委直单位四份),并贴近期一寸免冠照片(要求与专业实践能力考试报名表的上传照片同底)。
3、答辩论文一篇(申报正高者须为卫生系列指定的国家级或可视同国家级杂志上发表的文章),及任现职期间或近5年来的专业技术工作总结各一式五份,须按照附件1、2(附后)要求格式打印,经所在单位审查并加盖单位印章。
4、《主持危急重症抢救和疑难病症处理或主刀(指导)手术病例50例一览表》或专题报告原件一式三份。
病案的随机抽取办法由省卫生考试中心另行通知。病案复印件要求病案管理部门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
5、学历、任职资格证书、聘任证书、科技成果获奖证书原件或相关文件。有准入资格要求的,提供准入资格证书。
6、现任《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或《卫生资格考试国家标准合格人员登记表》原件和加盖单位印章的复印件,及现任职务聘任后中级、副高级工资晋档审批表原件和加盖单位印章的复印件。
7、要求考核年限内的《专业技术人员考核登记表》。
8、职称外语考试合格成绩通知书(或合格证书)原件。
9、计算机考试合格证书或由各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下发的免试文件复印件(由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加盖公章)。
10、任现职以来的论文、论著原件及国内主流科技文献数据库检索页。
11、山西省医务人员下乡登记卡。
12、山西省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证书。
13、《山西省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工作实绩考核表》一式三份。
14、申报第二任职资格评审或委托评审者,需有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批转的函件。
15、医疗卫生计生事业单位中的非占编人员、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中的人员以及办理退休手续后仍从事卫生计生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须提供用人单位与本人双方签订的正式有效的聘用协议(劳动合同)。经有关部门批准延长退休的人员,须提供延长退休批准件。评聘分离事业单位人员,须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或省直主管部门出具的推荐评审函中写明本单位的相应岗位空缺情况。
16、正常晋升人员和破格晋升人员《山西省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材料汇总一览表》各三份,要求由各推荐主管部门统一使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高级职称专用软件录入并用A3纸打印,审核盖章后报送,同时报电子版。
17、《山西省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申报简表》一式三份。
18、申报人员须填写《晋升高级职称人员下乡情况统计表》,要求各推荐主管部门和省卫生计生委直属各单位统一汇总上报。
(十一)评审安排。材料收审、专业能力考试、现场答辩集中安排在太原市,时间及地点等具体事宜由省卫生考试中心另行通知,详细情况请及时登录山西卫生考试网(http://www.xiexiebang.com进行查询。
附件:
1、山西省高级任职资格评审答辩论文打印纸
2、山西省高级任职资格评审专业技术工作总结打印纸
3、山西省高级任职资格评审专题报告打印纸
4、国家级医学系列杂志和可视同国家级医学系列杂志目录
5、山西省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材料汇总一览表(正常晋升人员)
6、山西省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材料汇总一览表(破格晋升人员)
7、山西省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申报简表
8、山西省事业单位高、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申报名额申请表
9、山西省事业单位高、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申报名额汇总表
10、山西省事业单位高、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申报名额核准表
11、山西省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工作实绩考核表
12、晋升高级职称人员下乡情况统计表
13、主持危急重症抢救和疑难病症处理或主刀(指导)手术病例50例一览表
第四篇:《河南省机械工程专业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条件》
关于印发《河南省机械工程专业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条件(试行)》的通知
豫人职〔 2006〕14号
各省辖市人事局,省直各单位:
根据国家深化职称改革精神和我省工程技术人员队伍现状,在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我们对《河南省机械工程专业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条件实施办法(试行)》(豫人职 [1997]23号)进行了修订。现将修订后的《河南省机械工程专业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条件(试行)》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 河南省机械工程专业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条件(试行)
二○○六年七月四日
附 件
河南省机械工程专业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条件(试行)
总 则
一、为客观公正地评价机械工程专业技术人员的学术技术水平,鼓励多出成果,多出人才,更好地发挥机械工程技术人员在科技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进步和生产力发展,根据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与新要求 ,结合豫人职(1997)23号文件中《 河南省机械工程专业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条件实施办法(试行)》的内容、机械工程专业的特点和目前我省机械工程技术人员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件。
二、本条件中所指“机械工程技术专业人员”是指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中从事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测控技术与仪器仪表、设备工程等专业工作的技术人员。
(一)机械设计专业包括:机械产品设计、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工业设计、过程装备及控制设计、流体传动与控制设计等。
(二)机械制造专业包括:机械制造工艺及工装设计、机械加工、铸造、锻压、焊接、铆接、材料与理化处理等。
(三)测控技术与仪器仪表专业包括:计量、监测、自动化仪表与系统、光学与光电仪器、精密仪器(科学仪器)和计量检测仪器仪表等。
(四)设备工程专业包括:设备安装、设备管理、设备维修、设备技术改造、设备监理、动力设备运行管理与维修等。
三、本条件适用于在我省各类企、事业单位工作的在岗机械工程专业技术人员申报、评审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任职资格。
分 则
一、申报条件
(一)必备条件:
1、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遵纪守法,积极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
2、身体健康,能够全面履行现岗位职责。
3、任现职以来及任期考核均为合格以上。
4、外语水平符合国家和省外语考试的有关政策规定。
(二)学历和任职年限,分别符合下列条件:
1、申报工程师职务任职资格,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获得理工类硕士学位或理工类双学士学位,取得助理工程师任职资格,并担任助理工程师职务满三年以上。
(2)理工类大学本科毕业或大学专科毕业,取得助理工程师任职资格,并担任助理工程师职务满四年以上。
(3)理工类中专毕业,获得省辖市(厅)级以上科技拔尖人才等荣誉称号或省辖市级科学技术奖励一等奖项目的主要参加者,取得助理工程师任职资格,并担任助理工程师职务满四年以上。
2、申报高级工程师职务任职资格,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获得理工类博士学位,取得工程师任职资格,并担任工程师职务满二年以上。
(2)获得理工类硕士学位或理工类双学士学位,取得工程师任职资格,并担任工程师职务满四年以上。
(3)理工类大学本科毕业,取得工程师任职资格,并担任工程师职务满五年以上。
(4)理工类大学专科毕业,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励二等奖以上项目的主要参加者,取得工程师任职资格,并担任工程师职务满五年以上。
二、评审条件
(一)工程师任职资格评审条件
1、专业理论知识,同时符合下列条件:
(1)较全面、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
(2)熟悉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法律、法规,能正确运用本专业的技术标准、规程、规范。
(3)了解与本岗位工作有关材料的性能、产品工艺过程和对主要生产设备的技术要求。
(4)了解本专业及相关专业国内外新技术的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5)了解现代管理科学等知识。
2、工作经历和能力,同时符合下列要求:
(1)能够根据工作任务合理选用工作方法或技术手段,制定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具有编写技术总结和技术报告的能力与经历。
(2)具有在专业工作中解决较复杂技术问题的能力与经历。
(3)具有一定的竞争意识和开拓创新能力,在所从事的技术工作中有一定程度的创新。
(4)具有一定的技术经济分析能力和初步的市场分析能力。
(5)能够熟练地运用计算机辅助进行工作。
(6)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能够指导、培训助理工程师工作和业务学习。
(7)任助理工程师期间,实践经历分别符合下述条件要求:
①机械设计专业人员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完成过一项以上省辖市(厅)级以上项目或系列产品的部分研究、设计工作。
完成过一项以上对本地区行业发展有一定影响的重点产品或系列产品的部分研究、设计工作。
完成过一项以上中型工程成套项目或配套项目中主要部分的设计工作。
完成过一项以上有一定技术难度和比较复杂产品的设计工作的全过程。
②机械制造专业人员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机械制造工艺及工装设计专业人员,完成过比较重要、复杂的本专业的工艺、装备的科研课题或技术改造任务,制定研究方案、技改方案;组织试验、分析;解决主要的技术问题和编写技术报告等。
机械加工工艺专业人员,应能掌握常规的机械加工工艺方法,完成过多种一般精度的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产品零部件加工工艺规程或比较复杂工装设计、工艺方案制定与实施。
铸造工艺专业人员,应能掌握常规的铸造工艺方法,完成过多种相当于中等复杂程度的铸件工艺、工装设计或金属材料合金的熔化、造型(芯)材料的配制,并完成过多种比较复杂铸造工艺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锻压工艺专业人员,编制过多种一般技术难度和比较复杂锻压或冲压工艺方案和文件或完成过多套难度一般的模具设计。
焊接、铆接工艺专业人员,编制过多种比较复杂焊接、铆接工艺规程以及焊接变形矫正工艺规程等。
材料及理化处理(含相关分析及检测)专业人员,编制过多种零件的热处理、金属腐蚀与防腐、表面处理与表面涂装及有关材料的分析与检测的技术文件(指工艺规程、检查规程和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等)。
③仪器仪表专业人员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完成过一项以上省辖市(厅)级以上项目或系列产品,或系统的部分研究、设计、制造、安装、调试等工作。
完成过一项以上对本地区行业发展有一定影响的项目或系列产品或系统的部分研究、设计、制造、安装、调试等工作。
完成过一项以上一般难度的系统成套项目的部分设计、安装、调试等工作。
完成过一项以上一定技术难度的项目或系列产品或系统的部分研究、设计、制造、工艺、安装、调试等工作的全过程。
④设备工程专业人员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设备安装专业人员,应能编制设备安装施工方案,能够运用现代工程项目管理方法进行设备安装项目的管理,完成过一项以上省(部)级或二项以上省辖市级大型重点项目设备安装、调试与验收的全过程。
设备管理专业人员,应能较好地编制设备卡片、台帐、设备状态的检查记录,以及编制设备维修、更新、改造计划,并组织实施协调;能对本企业的设备和备件进行经济有效的管理;对本企业的设备资产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和维修费用核算。
机械维修专业人员,应完成过中等复杂程度的设备大修的组织和技术指导工作;能科学有效地指导设备润滑、保养工作。
热力设备运行管理与维修专业人员,能有效地完成相当于4吨/时的中、低压工业锅炉及其辅助复杂程度的热力设备的运行、维护的技术管理工作。
空压、制冷设备运行管理与维修专业人员,能有效地完成相当于 10 立方米/分以上的空压机及其输送系统复杂程度的空压、制冷设备的运行、管理、维护和修理工作。
给排水和暖道设备运行管理与维修专业人员,能完成相当于中型以上企业的给水与暖道设施的运行管理与维修、改造与设计工作并能组织实施。
设备技术改造或专用设备设计制造专业人员,应能满足企业技术改造的需要,完成过中等复杂程度的设备改造或专用设备设计制造的技术工作。
设备监理专业人员,对一般工程设备的设计、加工、制造、储运、材料采购、组装、测试等重要形成过程、关键部件的质量控制,进行过见证、检测、审核,对项目进度、投资款项拨付情况进行过监督,参与过一般项目实施过程的管理。
(8)从事设备工程专业的技术人员,必须具有连续三年以上担任本专业相应助理工程师职务的经历。
3、业绩与成果,符合下列条件中二条以上(从事研发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须具备(1)、(2)、(3)条中的一条):
(1)获得省辖市级以上科学技术奖励一项以上。
(2)获得省辖市级以上优秀新产品奖励一项以上。
(3)获得与本专业有关的实用新型专利一项以上或外观设计专利二项以上,实施后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4)获得中型企业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或三等奖二项以上或大型以上企业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以上,并把科技成果转变为生产力,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5)作为主要参加者,完成二项以上省辖市(厅)级科研项目,通过省辖市(厅)鉴定(验收);或作为主要参加者,完成一项以上省(部)科研项目,通过省(部)级鉴定(验收)。
(6)作为主要参加者,完成二项以上省辖市(厅)级有一定技术难度和较复杂的技术项目等的推广应用;或完成二项以上引进技术项目的消化、吸收和推广应用,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7)作为主要参加者,提出一项以上重大科研项目、工程项目的项目建议,经上级有关部门项目审查委员会论证(通过)采纳;或作为主要参加者,完成一项以上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方案,通过项目主管单位备案、核准(或批准)。
(8)作为主要参加者,完成一项以上省(部)级或二项以上省辖市级大型重点项目的机械设备采购、监理、安装施工、调试与验收,通过有关部门竣工验收。
(9)在新产品、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等设计、研制、开发、推广应用中,通过省辖市(厅)级鉴定(验收),并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10)在技术改造、革新、改进生产工艺、解决技术难题等方面成果显著,获得省辖市级以上科技拔尖人才称号或受到省辖市级以上技术业务奖励。
(11)作为主要参加者,在中型以上企业完成二项以上有一定技术难度和比较复杂的技术项目(含制订技术标准和新技术、新工艺推广应用规范等),或完成二项以上引进、消化、吸收的技术项目,经实践检验,同行专家评议,具有创造性、新颖性,并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12)作为主要参加者,在中型以上企业生产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完成二项以上消化吸收先进技术成果,或在引进中型先进进口设备的消化吸收中,有创新的技术成就,并经一年以上实践、使用,通过有关部门的鉴定、认可。
(13)从事标准、计量检测及质量管理的工程技术人员,对企业产品质量和技术进步起到重大作用,获得省(部)以上表彰。
(14)从事高新技术研究开发、成果转化的工程技术人员,实现技术产业化,并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同行专家认可。
(15)企业中从事机械工程专业的技术负责人,其专业技术水平能够支撑所在企业的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达到省辖市内领先水平,获得同行专家认可,并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4、论文与论著,符合下列条件中二条以上(从事研发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须具备(1)、(2)、(3)条中的一条):
(1)正式出版本专业学术、技术专著或译著,本人撰写一万字以上。
(2)在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一篇以上,其中一篇为第一作者。
(3)在省(部)级以上本专业学术会议上宣读专业学术论文二篇以上(其中一篇为第一作者);在省辖市(厅)级以上专业学术会议上宣读专业学术论文三篇以上(其中二篇为第一作者)。
(4)撰写由本人承担的省辖市(厅)级以上或中型企业以上科研项目、工程项目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技术报告二篇以上,学术观点准确,数据齐全,结论正确,并经同行专家评议,有一定的学术水平或技术价值。
(5)编写本专业培训教材或技术手册,本人撰写二万字以上,在本地区行业或在中型以上企业实际工作中推广、应用,产生良好的效果。
(6)直接参与一项以上引进、消化、吸收先进进口设备的技术报告、说明、标准、操作规范等文件的制定,并经一年的实践与应用,得到主管部门或同行专家的鉴定、认可。
(7)对设备工程设计、采购、制造、储运、组装、测试、检验等过程提出过合理化建议,或对项目合同、技术方案、法规与标准、重要和关键的工艺规程、组装与测试规程等技术文件与资料提出过修改意见,得到有关部门采纳。
(8)作为主要参加者,编写(或修订)有一定技术水平的行业标准、规程、规范一项以上,并正式发布实施;或编写(或修订)中型企业以上技术标准、规范、规程二项以上,并正式发布实施。
(二)高级工程师任职资格评审条件
1、专业理论知识,同时符合下列条件:
(1)全面、系统、熟练地掌握本专业所必备的专业理论和技术知识,对本专业某一领域的理论或技术具有深入的研究和独到见解。
(2)熟悉相关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主要技术知识,熟悉工业工程技术。
(3)了解本专业国内外最新技术现状、最新科技信息和发展趋势,熟悉本专业的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
(4)较熟练地掌握与本专业有关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技术规范及技术规程,了解相关专业技术标准、规范和规程的编制依据。
(5)了解本专业产品和相关专业产品的生产工艺过程及对主要生产设备、生产用原材料的性能要求。
(6)熟悉现代化管理科学等知识。
2、工作经历和能力,同时符合下列要求:
(1)具有科学运用本专业理论和技术知识解决工程技术工作中关键性技术问题和准确指导解决实际工作中复杂、疑难问题的能力与经历。
(2)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判断、总结能力和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
(3)具有较强的技术经济分析能力和一定的市场分析能力。
(4)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和开拓创新能力,在技术工作中能够跟踪本专业科技发展前沿水平进行创新性的工作。
(5)能主持或作为主要完成人员完成技术审查、技术鉴定和产品验收等工作。
(6)能够熟练地运用计算机辅助进行工作。
(7)具有指导与培养工程师工作与业务学习的能力。
(8)任工程师期间,实践经历分别符合下述要求:
①机械设计专业人员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完成过一项以上省(部)级项目或系列产品主要部分的研究、设计工作。
完成过一项以上对本行业具有一定影响的主机产品的开发、设计工作的主要负责人(指在本行业有创新、突破的主机产品)。
完成过一项以上大型或二项以上中型工程成套项目的研究、设计工作。
完成过一项以上具有新特点、新参数、新材料、新结构、新机构的重大新产品的开发、设计工作的主要负责人(包括机、电设计负责人)。
完成过一项以上重大工程项目中重点产品的前期试验、数学模型、物理模型设计的主要负责人。
完成过二项以上技术含量高、参数有改进、结构有独创、对主机整体性能有重大影响的关键部件设计工作的主要负责人。
②机械制造专业人员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机械制造工艺和工装设计专业人员,完成过多种精密、复杂、关键的新工艺的实验研究或工艺装备的研制项目,或完成过成套工艺装备及其关键技术的研究项目,成果具有先进性。
机械加工工艺专业人员,完成过多种复杂机械产品关键部件的工艺性审查、工艺规程、文件的编制、工艺方案的实施等。
铸造工艺专业人员,完成过多种关键性复杂铸造工艺、工艺装备设计,或其它工艺方案的审定、金属材料的熔化、造型(芯)材料的配件工作。
锻压工艺专业人员,完成过多种技术要求较高的零件的锻压、冲压工艺方案的制定或工艺装备(含模具)的设计工作。
焊接、铆接工艺专业人员,完成过多种耐热合金件等关键、复杂产品的焊接、切割工艺设计、方案技术审定,编制过多种复杂焊接、铆接工艺规程以及焊接变形矫正工艺规程,对关键工艺技术提出试验研究要求和实施方案。
材料及理化处理(含相关分析及检测)专业人员,完成过关键零件有关材料的热处理、金属腐蚀与防腐、表面处理与涂装及有关材料的分析与检测的主导性工艺文件(指工艺规程、检查规程和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等)的制定、审查与实施。
③仪器仪表专业人员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完成一项省(部)级以上项目、系列产品或系统主要部分的研究、设计、制造或调试等工作。
完成一项对本省行业发展有一定影响的重点项目、系列产品或系统主要部分的研究、设计、制造或调试等工作。
完成一项以上大型或二项以上中型工程成套项目主要部分的研究、设计、安装或调试等工作。
完成二项以上不同类别的、复杂的、难度较高的研究、设计或引进、消化、吸收的项目,或技术密集、复杂部件的研究、设计或攻关工作。
④设备工程专业人员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设备安装专业人员,应能熟练地编制设备安装工程施工方案,熟练地运用现代工程项目管理方法进行设备安装工程的项目管理,具有担任一项以上省(部)级大型工业项目设备安装项目经理的经历。
设备管理专业人员,应能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科学的管理方法,对企业的设备管理提出指导性意见,做出正确的评价;完成过精密、大型、稀有设备购置的前期与后期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完成过各种复杂的润滑系统和液压系统的故障分析与排除。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和科学方法,实现对备件的科学管理,做到合理储备,节约资金。
设备维修专业人员,应能运用现代维修理论和科学管理方法、手段对企业的设备进行正确的维修,能使用多种诊断仪器进行故障分析,完成过精密、大型、稀有设备修理的全过程;完成过复杂适用的专业设备工具的设计,制造及安装的技术指导工作;从事过比较复杂的数控系统的中修与技术改造工作。
动力设备运行管理与维修专业人员,应完成过对动力站(房)设备和动力管网的运行管理、维修和技术改造工作,能有效地完成动力站(房)自动控制系统的设备维修和技术改造工作,动力节能、动力平衡和安全运行方面做出成绩。
设备技术改造或专用设备设计制造专业人员,应为专业技术改造的需要,完成过技术密集、复杂的整机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和调试工作,运行可靠,能满足生产需要,并符合国家技术政策,达到较高技术水平。
设备监理专业人员,对重要工程设备的设计、加工、制造、储运、材料采购、组装、测试等重要形成过程、关键部件的质量控制,进行过见证、检测、审核,对项目进度、投资款项拨付情况进行过监督,参与过重大项目实施过程的管理。
(9)从事设备工程专业的技术人员,必须具有连续二年以上担任本专业相应工程师职务的经历。
3、业绩与成果,符合下列条件中二条以上(从事研发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须具备(1)、(2)、(3)、(4)、(5)条中的一条):
(1)获得国家级科学技术奖励一项以上。
(2)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励二等奖一项或三等奖二项以上。
(3)获得省辖市级科学技术奖励一等奖一项以上或二等奖二项以上。
(4)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一项以上或与本专业有关的实用新型专利二项以上或外观设计专利四项以上,推广应用后获得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5)获得省(部)级以上优秀新产品奖二项以上。
(6)获得大型以上企业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以上或二等奖二项以上的主持人,把科研成果应用于生产实践,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7)作为主要参加者,完成二项以上省(部)级科研项目,通过业务主管部门鉴定(验收),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8)提出二项以上重大科研项目、工程项目的项目建议,经有关项目审查委员会论证(通过)采纳;或完成二项以上重大科研项目、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文件,通过省、部级备案、核准(或批准),并交付使用。
(9)作为工程成套项目的研究设计、设备采购、设备安装、设备监理、设备管理及监测等各项技术工作的主持人,完成一项以上省(部)级大型重点工业项目或二项以上省辖市级大型重点工业项目,项目经实践检验,并经同行专家鉴定,取得较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10)作为本专业主持人,完成二项以上省(部)级有一定技术难度和较复杂的技术项目的推广应用;或作为本专业主持人,完成二项以上引进大型先进技术项目的消化、吸收和推广应用,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11)主持新产品、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等的设计、研制、开发,实现技术产业化,推动自主创新,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通过省(部)级鉴定(验收)。
(12)主持研究开发的产品,有一种以上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产品;或为主领办、创办的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
(13)在企业生产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完成二项以上消化、吸收先进技术成果或引进大型先进设备(或部分主要设备),有创新的技术成就,并经一年以上实践、使用,通过省(部)级鉴定(验收)。
(14)从事标准、计量检测及质量管理的工程技术人员,对企业产品质量和技术进步起到重大作用,获得国家级表彰。
(15)企业中从事机械工程专业的技术负责人,其专业技术水平能够支撑所在企业的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达到省内领先水平,获得同行专家认可,并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4、论文与论著,符合下列条件中二条以上(从事研发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须具备(1)、(2)、(3)条中的一条):
(1)正式出版本专业学术、技术专著或译著,本人撰写二万字以上。
(2)在公开发行的科技刊物上发表本专业有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二篇以上(其中一篇为第一作者)或在国外科技刊物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一篇以上。
(3)在全国性专业学术会议上宣读本专业有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二篇以上(其中一篇为第一作者)或在省、部级以上专业学术会议上宣读本专业有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三篇以上(其中二篇为第一作者)或在国际学术年会上宣读本专业学术论文一篇以上。
(4)主持撰写二篇以上省(部)级或大型项目的技术报告(包括: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等),经同行专家评议,公认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或技术价值。
(5)主持撰写三篇以上大型项目工艺研究报告、技术总结等,并经同行专家评议,公认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或技术价值。
(6)编写本专业设计规范、培训教材或技术手册,本人撰写三万字以上,在本行业或大型以上企业实际工作中得以推广、应用。
(7)作为主要参加者,完成二项以上引进国外技术或设备的技术说明、标准、改造方案、操作规范等文件制定,经一年的实践、应用,项目通过有关部门验收。
(8)对重大复杂设备工程的设计、采购、制造、储运、组装、测试、检验等过程提出过合理化建议,或对重大项目合同、技术方案、法规与标准、重要和关键的工艺规程、组装与测试规程等技术文件与资料提出过修改意见,修改理由具有较深的理论价值和技术水平,得到有关部门采纳。
(9)作为主要参加者,制(修)订国家标准一项以上或行业标准、规程、规范二项以上,并正式颁布实施。
三、破格条件
凡不具备上述规定学历人员,申报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任职资格,须按破格申报。
破格评审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任职资格,除符合上述相应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条件中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工作经历和能力、论文与论著及评审委员会组织的答辩并达到合格外,业绩与成果还应分别符合下列条件:
(一)破格评审工程师任职资格,应符合业绩与成果条件中的四条以上(从事研发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应具备前三条中的一条)。
(二)破格评审高级工程师任职资格,应符合业绩与成果条件中的四条以上(从事研发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应具备前五条中的一条)。
附 则
一、本条件中所规定的学历、任职年限、专业理论知识、工作经历和能力、业绩与成果、论文与论著的评审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相互之间不能交叉使用。
二、国家级科学技术奖励是指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星火奖及相当级别的奖励;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励是指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科学技术进步奖、星火奖及相当级别的奖励;省辖市级科学技术奖励是指各省辖市人民政府评定的科学技术进步奖及相当级别的专业奖励。各类奖励以正式文件、获奖证书为准。
三、获奖项目的“获奖者”是指等级额定获奖人员,以证书为准。“主持”、“项目负责人”、“主要参加者”以项目任务书或有关文件为依据。“省(部)级或省辖市(厅)级鉴定(验收)”通过者须提交鉴定(验收)文件。各类表彰、认可、采纳等,以正式文件为依据。
四、本条件中所列刊物均不含增刊、专刊、特刊等。撰写论文、著作、技术报告等是指执笔人。宣读论文须提交宣读证书。
五、论文与论著、业绩与成果须是任现职以来所取得的。机关分流人员的业绩与成果、论文与论著以近五年所取得的为主。
六、取得经济效益者,须提供本单位和上级主管部门两级财务证明。
七、有数量级别概念的,凡是某数量级别以上或以下者,均含本数量级别在内。
八、本条件自公布之日起实行,豫人职(1997)23号文件中《河南省机械工程专业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条件实施办法(试行)》同时废止,以往有关规定与本条件不一致的,以本条件为准。
主题词: 人事 职称 条件 通知
河南省人事厅 2006年7月4日印发
第五篇:关于2014工程系列初、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的通知
陕西龙门钢铁有限责任公司文件
龙钢公司字„2014‟228号
陕西龙门钢铁有限责任公司
关于2014工程系列初、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的通知
公司各单位:
按照陕钢集团职改发《陕西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关于2014工程系列初、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的通知》精神,现将龙钢公司2014工程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条件
(一)技术员申报条件
大学专科毕业,见习期满(一年),经考核合格,可申报
2为连续工作20年以上)。
(三)在县及县以下基层单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不含市辖区有关单位)。
(四)在野外长期从事农业、林业、地质、采矿、勘探、水利水电、水文勘测、测绘、公路施工、铁路施工专业技术工作的(“在野外长期”是指任现职后连续工作5年以上)。
(五)具有国家认定的相应留学经历的(需有国家留学中心出具的留学经历证明书)。
(六)取得外语大专以上学历;通过全国出国培训备选人员外语水平考试(BFT)的;全国公共英语考试五级(PETS5)的。
(七)参加国家外语六级以上水平考试成绩合格申报中级职称的。
(八)独立或作为第一作者出版3万字以上的外文专著、译著的。
(九)任现职以来,获二项以上国家发明专利,并经推广、转化已经产生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的;业绩突出,获地市级政府二等奖以上奖励前五名的;厅、局级一等奖前三名的。
(十)获得博士学位的。
三、计算机应用能力免试条件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专业技术人员,在评审工程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时,可申请计算机应用能力免试:
(一)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初次认定专业技术资格者。
(二)取得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大学专科以上国家统招全日制院校毕业证书者。
(三)取得国家计算机技术与软件资格考试合格证书者,在单位受聘职称时免考。
(四)全省山区县及乡镇专技人员申报高级职称者。
(五)年满45周岁。
四、论文著作
(一)申报工程师者,任现职期间在本专业较有影响的公开出版期刊上发表专业论文2篇以上,每篇字数不少于1500字。
(二)申报高级工程师者,应能胜任指导中、初级专业技术人员开展技术工作,任现职期间在本专业较有影响的公开出版期刊上发表专业论文3篇以上(其中第一作者不少于2篇),每篇字数不少于1500字。
五、继续教育
根据省人社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意见》(陕人社发[2011]54)和《关于做好2014全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工程)工作的通知》(陕人社函[2014]241号)要求,2013、2014继续教育学习分别不少于80学时,其中参加公需课学习不少于24学时,专业课学习按《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行业工程系列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实施细则(试行)》(陕工信发[2012]197号)执行,不少于56学时。
六、报送材料内容
八、报送要求:
报送时间:初、中、高级专业技术任职资格评审人员请于2014年10月15日前报送。
地 点:龙钢公司人力资源部
联系电话:0913—5182316 0913—5182886 电子邮箱:各单位将《工程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申报汇总表》电子版发至122089241@qq.com。
附件:1.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 2.专业技术人员考核登记表 3.工程初级专业技术职务申报简表 4.评审材料目录
5.工程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申报简表 6.陕西省职称外语考试免试申请表 7.申请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免试申请表 8.工程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申报汇总表
陕西龙门钢铁有限责任公司
2014年9月29日
人力资源部 2014年9月29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