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养修”分开在义乌线路车间的发展现状(范文大全)

时间:2019-05-13 03:43: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检养修”分开在义乌线路车间的发展现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检养修”分开在义乌线路车间的发展现状》。

第一篇:“检养修”分开在义乌线路车间的发展现状

“检养修”分开在义乌线路车间的发展现状

随着近年来铁路高速重载的发展,线桥设备所受到的冲击加大,破坏因此加剧,设备维修周期缩短,传统的维修管理模式和作业方式已不能适应铁路改革和发展的要求。义乌线路车间地处沪昆复线K308+500处,担负着沪昆线上下行K288~K355公里,共计172.901换算公里的设备检养修任务,(其中:正线134公里,站专线41.131公里,道岔136组,其中:提速道岔66组)。现有从业人员172人(其中:高级技师1人,技师6人,高级工54人,高级工及以上技能人数占职工人数35.4%)。实施检、养、修分开试点后,目前车间生产组织设置为:六个巡养工区,二个维修工队,一个检查工区。深化线路“检养修”生产组织的探索与实践,是当前养修管理必须满足设备变化的客观需要的重要部分,如何建立以车间为主体的生产组织体系,规范“检查、分析、计划、作业、验收”生产组织过程,全面提升劳动生产力,是当前深化“检养修”工作之当务之急;根据路局工务处《线路“检养修”生产组织指导意见》的精神,结合我段本车间实际,在总结前期“检养修”分开体制改革的基础上,车间开展了深化线路“检养修”生产组织的探索与实践。

深化线路“检养修”生产组织的总体要求:按照“作业流程合理、管理规范有序、专业分工适当”为原则,坚持以科学管理为基础,以强化现场控制为核心,以强化车间生产组织功能、完善生产组织“五个环节”控制、建立各种流程和工作标准为重点,以全面提升车间生产管理水平,实现线路设备质量高位保持为最终目的。

(1)为在全段范围内率先深化线路“检养修”生产组织工作,车间成立了深化线路“检养修”生产组织工作小组,全面负责车间线路“检养修”生产组织方案制订、过程实施及完善提高等工作。

工作小组组 长:主任 副组长:付主任、高级技师

组 员:车间技术员、质检员、各工区工长

并由主任、高级技师具体负责 “检养修”生产组织方案的制订,车间“检查、分析、计划、作业、验收”生产组织秩序和日常生产管理的指导,以及实施过程中的组织、指导、协调工作。

(2)主要工作职责

主任(付主任):全面负责掌握管内设备动、静态质量走向和变化趋势,为现场养修工作提供科学合理的指导性意见,并对重点地段,薄弱处所加以掌控基础上,组织集中劳力对设备进行针对修和预防修;

高级技师(生产任务计划员):负责方案修订、实施过程的动、静态数据采集、分析,提出车间轨控红色、黄色预警地段(处所),并根据分析结果结合车间年度及季节性工作特点,提出车间月、周生产计划意见与建议,编制下发班组月、周计划以及实施过程中的调整工作; 车间技术员:在车间主任(付主任)指导下,负责方案实施过程中的动、静态数据采集、统计、对比、分析和筛选工作,并对分析结果进行建档、上板,形成轨控周报下发工区、督促现场复核、处理和处理后的质检等全过程中的资料收集、上报工作;

车间质检员在车间主任(付主任)的指导下,负责管内巡养、维修、检查工区现场安全、作业标准执行,作业质量检查验收,以及参与动态资料分析跟踪现场作业效果。车间质检员对车间车间红色、黄色预警地段(处所)务必清楚掌握,参与看板盯控,并根据现场检查情况,动态资料分析跟踪作业地段(处所)效果,提出现场作业安全质量考核意见供车间二次分配运用。各工区工长:负责方案实施过程中的班组劳力有效组织,并根据车间检养修工作意见在现场加以实施。

(3)科学合理安排检查:

包括动态检查及静态检查。静态检查以车间检查监控工区(钢轨探伤检查、轨检仪检查以及防爬观测检查)为主,车间、工区静态地面复核检查、站专线按周期要求检查为辅;静态检查实行“综合检查、重点检查和临时检查相结合”的检查制度;

动态以部、局动、轨检车,车载式、便携式添乘仪的检查资料加以运用为主,车间主任(付主任)每周不少于一次动态添乘检查为辅;动态检查实行定时、定车、定交路检查。

为避免检查工作盲目性,增加科学性,车间制定了不同的检查工作标准,明确车间、检查监控工区、巡养工区“三位一体”的检查网络,落实不同时机、不同情况,对检查周期、检查内容制定了不同的要求。为减少检查环节中多余动作,车间要求检查工作必须坚持动态检测资料运用在前,静态复核检查在后,充分运用动态资料指导静态设备检查工作。(4)注重动态数据采集分析:

在通过全面行之有效准确收集各种检查、检测资料的基础上,车间建立了动、静态数据

采集分析系统,通过各类数据的采集、统计、对比、分析与筛选,以展板显示义乌线路车间动、静态质量变化趋势图,对车间设备质量走向进行看板管理。车间对日常动态质量控制中,坚持“分析Ⅰ级,控制Ⅱ级,消灭三级”,原则上动、轨检车质量按公里出分、优良率来控制,车载、便携式添乘仪按公里、道岔单元(处)来控制,同时建立设备动、静态质量预警机制,具体内容为:

当公里合格和接近合格或三级接近三级(二级大值),分析中车间把它当作必须及时安排消灭的重点,而对其(段、处)进行红色预警,当公里尽管保持优良,但工区管内相比该公里出分较多,公里、道岔单元相比二级报警较多,分析中车间把它看作必须有计划安排消灭的重点而对其(段、处、单元)进行黄色预警。对车间发出红色预警地段(处所),车间主任(付主任)必须组织人员会同工区工长在24小时进行地面复核,三天内安排消灭,切实做好针对修。

对车间发出黄色预警地段(处所),巡养工区工长必须三天内进行一遍地面复核,曲线地段检查监控工区安排一遍加密的轨检仪推查,对查出的工作量工区两周内安排消灭,切实做好该地段的预防修。

对发出红色、黄色预警地段(处所),车间技术员要重点盯控,现场安排整修一周后,通过各种静、动态数据分析,确认状态良好稳定,报请主任同意,方可解除預警信号。

对一时难以及时处理的预警地段,如曲线钢轨侧磨、基床冒浆严重地段,未安排更换、处理前,应不停预警盯控,直到更换、处理状态有序可控为止。(5)统筹安排合理编制计划

计划实行“月计划、周调整、日保证”的计划管理模式。计划管理以车间为主体。车间生产计划编制的依据:

①段下达的年、季度维修、重点病害整治、单项维修等生产任务和季节性工作及段重点工作任务;

②车间动、静态数据采集分析结果; ③巡养、维修工队提供的建议计划。车间生产计划编制的要求:

①.坚持“先严重,后一般”和“专业修和集中修”相结合的原则;

②重结构病害整治兼几何状态处理,重治本、兼治标,标本兼治的原则;

③对动态数据采集分析产生的红色、黄色预警地段(处所)优先安排进行针对修和预防修; ④ 在确保安全、质量的前提下,立足以最少、最经济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效率; ⑤检查、巡养、维修工队必须于本月23前提供工区(队)月度生产建议计划;

⑥车间本月23前组织召开一次各工区(队)工长参加的月度安全生产例会,和一次车间月度生产任务平衡会,全面兼顾,统筹安排好车间的整体生产任务工作;

⑦月计划编制完毕,由车间副主任审核,车间主任审批,由车间计划员下达班组执行。周计划编制的要求:

①车间计划员执行计划下达同时,要对上周五到本周四各班组月度生产计划执行进度、完成实绩进行综合分析,再根据各工区月度计划剩余工作量、次周天窗修计划时间、车间《轨控周报》提供的的信息,以及交通工具运用能力,于本周五17点前编制完成下发班组下周周计划;

②根据动态数据采集分析发出红色预警地段(处所)所产生的工作量,要及时在周计划内按排,三天以内保证消灭;

③根据动态数据采集分析发出黄色预警地段(处所)所产生的工作量,车间计划员应根据动态检测计划、周期,在两周内安排消灭;

④周调整计划编制完毕,由车间分管副主任审批下达。日计划编制的要求:

①巡养工区和维修工队,检查监控工区、要根据车间下达的周计划。精心组织,合理安排,逐日兑现;

②对周计划五个工作日应急产生的工作和工作量,原则上由车间安排专业工队预以解决,以确保班组安全生产工作的正常。生产日报填报的要求:

①.巡养工区、维修工队和检查监控工区根据车间下达的周计划,结合天窗修等资源,分天窗点内、天窗点外工作项目于当日18点前将编 “次日生产建议计划”,并上报车间; ② 车间主任(付主任)对巡养工区和维修工队,检查监控工区上报的“次日生产建议计划”要认真审核,对车间盯控地段(处所)是否及时安排进行核对,防止和避免工作安排和劳力投入上存在随意性和盲目性; ③对审核核对过的工区(队)“次日生产建议计划”车间技术员应及时上报段安全指挥中心,通过段终审签署批准命令后,技术员当日及时下载,下发工区(队)严格遵照实施。(6)强化过程控制,提高作业有效率

根据日计划安排,检查监控工区、巡养工区及维修工队在天窗等资源充分运用基础上,我们强调运输强度、设备条件、气候条件、人员素质对作业项目安排、作业质量控制的影响。①强调现场作业在作业指导书的宏观控制标准的基础上,工区要制定不同运输强度(速度),轨道结构及基床状态的微观调节标准,使得现场修理预留储备越趋合理,控制手段越趋规范,起到延长修理周期,提高作业有效率的目的;

②强调现场作业务必适气候、避雨天安排,在用好用足天窗的前提下,尽可能轨向、检查工作阴天做,除锈、除草沾油工作睛天做,其他外观工作雨天做;

③强调现场作业多人少组,人员优化组合,作业尽可能合并单类项,讲究工时综合利用; ④强调现场作业注重巧干,避免盲干,提倡设备病害综合治理;

⑤强调现场作业处所“记名修”,并做好作业处所分人分项统计,不良处所考核到人。(7)落实检验制度、确保作业质量始终有序可控 怎样有数有据地评价现场作业质量,衡量各班组投入产出水平,我们始终把落实现场作业质量检验制度作为车间控制现场什么状态做,做到什么状态的关键来抓,并对现场有可能产生的盲目作业进行事前预防,对每处作业进行自检、互检、回检过程控制,对车间盯控的重点处所既静态验收又动态质量跟踪评价作业效果;

①首先.车间质检员在主任的指导下,对轨检仪推检质量准确率进行检验评定,明析轨检仪数值与地面实际量值的差异,去伪存真,确保轨检仪数据真实有用; ②在综合分析车间工长责任心、技能水平的基础上,有重点对复核疑似工作量进行现场确认,对查不细、划不准的部分,现场指导工长整改,以避免现场不必要投入的产生,和盲目乱划、乱做现象的存在;

③对超车间(通过动、静数据全面分析界定的)总体要求投入范围的工作量,车间将责成工长说明理由、质检员现场确认投入合理性和必要性,使之现场每个工时都投入到点子上; ④强调现场作业质量过程检验控制,除质检员过程跟班控制作业质量外,现场作业要切实做好自检、互检、回检工作;

⑤强调质检员作业质量过程,防止无效、有害作业既成事实,确保现场作业一次达标; ⑥强调质检员不能只从静态,而是要从动态,动荷载作用下的作业质量变化来思考,关注作业后地段的动态反应,切实做好动态质量跟踪评价作业效果;

⑦车间质检员对现场跟班检查情况要以电子邮件的形式进行日报告、周分析、月小结。(8)取得实效。义乌线路车间自标准化车间创建,到检养修试点工作的形成和进一步的深化,使我们逐步建立了一套适应新形势、满足新要求的现代检养修管理新模式,通过上级领导指导和新模式的有效运用,使我们取得了安全生产持续稳定受控,设备质量、投入产出水平明显提高,具体体现在:

安全工作有序可控。原来检养修不分开,动态资料不分析,手工查,盲目划撬做,使之造成天窗时间不够用,偷偷做,给安全留下了极大的隐患。深化“检养修”生产组织以来,由于避免了盲目性,增加了科学性,减少了检查、作业中诸多的多余动作,相对天窗点多了,工作量少了,线上作业基本上纳入天窗修,安全切实有序可控了。

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没深化“检养修”生产组织前,基本上忙于治标,动、静态数据不分析,投入不科学,不合理,造成了劳动生产率低下,设备质量恶性循环。深化“检养修”生产组织以来,成立维修工队、专业工队强化设备病害整治:(检养修分开一年多来:完成破底清挖道岔41组,垫防水布处理基床冒浆450米,对枢纽地段二型枕缩颈螺栓基本隔一改一完成了21000多只,站专线设备大有改观)实现了改革前一个人完成二个人的工作量,实现了劳动生产率翻番。

作业有效率明显。没深化“检养修”生产组织前,工区边查、边做,动、静数据不分析,乱划、乱做,做后不算帐、作业质量无人控制,反复做,做反复,作业有效率不到50%。深化检养修”生产组织以来,由于强化了动、静态数据分析,强化了现场作业质量控制,使作业有效率从原来的50%提高到90%以上

线路设备质量稳步提高。动检车检测优良率由改革前年平均的92.31%提高到今年以来的98.13%,便携式检查仪Ⅲ级报警由改革前年的每公里0.23处下降到目前的每公里0.0186处。

养修投入在确保安全,实现设备高位保持的基础上进一步控制劳力材料消耗由去年年3.8元/通过总重换算万吨公里,降低到目前的年2.78/通过总重换算万吨公里,劳动生产力不断提高。

实现车间总体全面提高。由于深化检养修”生产组织,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从而使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强化职工素质人员素质。2010年车间新增技师4人,高级工11人,在段实作技能大赛中取得了5个第一名,从而使我们有足够的时间搞好“三线”建设,义乌巡养工区被路局首批命名为“三线”三星级示范点,使我们党建团建工作得到加强,职工队伍稳定,安全生产形成了十分良好的氛围。

走出去,请进来,就是在推进铁路跨越式发展工作过程中,为提高本单位的管理水平,积极吸收别人好的经验、好的方法的一种作法。通过外出实地参观、考察,看别人的长处和优点,并进行吸收和借鉴,取长补短,自觉改进工作。

第二篇:连湖线路车间“检养修”汇报

连湖线路车间“检养修”汇报

实行“检养修”分开是工务发展的必然趋势,根据《中国铁路总公司关于加强和改进工务普速线路维修管理工作的通知》、《青藏铁路公司普速铁路维修管理办法》、《德令哈工务段普速铁路维修管理办法》文件要求,车间认真落实文件指导意见,多次组织全体人员集中讨论,集思广益,宣讲改革意义,探讨维修模式的改革方法,做到做精检查工区、做实线路工区、做强维修工区,确定了“立足现场、结合实际”的改革思路,逐项落实“检养修”改革体制,现做如下汇报:

一、车间干部人员分工

1.车间主任1名:全面负责车间各项工作的安排部署,对技术员及工班长的各项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掌握管内设备动、静态质量走向和变化趋势,组织工区完成全年生产任务,同时组织人员做好季节性工作及各项应急工作;

2.车间书记1名:负责车间的各项工作及安排部署;负责主持车间党支部的日常工作;负责职工思想政治稳定工作及各项安全制度的落实;负责抓好车间及班组内业台账、班组建设及治安管理;加强管内线路设备质量及安全管理,做好检查及验收工作;

3.车间副主任1名:负责管内线路设备维修养护计划安排、现场安全盯控、作业标准执行监督、作业质量检查验收以及参与动态资料分析。

4.生产技术员1名:结合每月动静态数据分析、现场调查及季节性工作特点,从事现场生产活动、解决生产技术问题。负责各类计划的制定、实施及跟踪落实。

5.综合信息员2名:负责文件的收发、上传下达及基础资料的整理。

6.数据分析员1名:负责动静态数据收集、统计、对比、分析和筛选工作,完成数据的录入工作。

7.现场作业监控员1名:负责现场标准化作业监控、录音数据的分析与上报。

8.计划编制员1名:负责年、月、周、日计划的编制、上报。经车间主任审核同意后,编制上报计划,做好计划实施过程中的调整工作;

二、生产组织情况

车间采取“1+1+1”维修管理模式,下设三个工区。

(一)连湖线路工区

共计17人,其中工长、班长各1名。职责:

1.负责消灭线路超临时补修管理值病害,补充更换缺失、失效零配件、失效轨枕、重伤钢轨;

2.负责落实设备巡检和重点病害检查。负责对管内设备进行周期性巡查,重点病害复查、薄弱设备加密检查; 3.负责应急值守及应急处理,结合季节特点做好防胀、防断、防联电、防冻害等工作;

4.监督检查工区及维修工区作业质量,监督外单位施工质量;

5.执行作业方案设计,提报养修建议需求; 6.负责清理侧沟,整治线路外观和线路标志;

7.负责防护栅栏的巡视和保养,安全防护设施及安全环境的检查、巡视工作;

(二)连湖维修工区

共计 32人,其中工长1名、班长2名。职责:

1.负责道岔综合维修及线路成段结构性修理;

2.负责单项重点工作(成段道床清筛、成段线路抬道扣件综合整治等);

3.负责车间管内重点病害、成段病害的集中整治,更换轨道伤损部件;

4.负责大机施工配合,参与救援抢险等应急处置工作; 5.负责钢轨周期性及修复性修理任务;

(三)连湖线路检查工区

共计 10人,其中工长1名、班长2名。职责:

1.负责车间管内正线、站专线、道岔周期性静态检查。2.负责车间管内动态成段不良及重复出分处所等重点病害的现场调查、复核、参与维修工作量调查;

3.负责对各类动静态资料进行梳理、分析、汇总、录入工务安全生产管理系统;

4.负责编制工区月度设备质量检查分析报告。负责线路质量状态评估及变化趋势分析,对重点地段提出修理建议计划,为车间编制修理计划提供依据;

5.负责线路、维修工区作业质量进行验收、评价,参与车间组织的设备状态评定;

6.负责制定设备周期性静态检查计划。参与车间月、周生产计划编制,负责编制工区日计划并组织实施;

7.负责轨道检查仪的日常保养、维护;

三、车间如何发挥管理职能

推行“检养修”维修体制车间最大的变化是成为生产的主体,充分发挥车间生产主体作用,强调车间派工、组织、实施与安全质量的盯控。由过去“旁站式”监督检查,变为对计划管理等重点环节的直接接手。车间组织线路工区、检查工区召开年、月、周计划布置会,建立“工区建议、车间编制、现场督查”的计划管理体系。有效发挥了车间的管理职能。

1.年初由车间制定年轮廓计划,从应急演练、线路基础性工作、线岔维修工作、线路外观、超限处所整治、季节性重点工作、大机作业、路外环境安全八个方面细化每个季度的重点工作。制定年轮廓的优势是工作有序开展、集中维修得到保障、季节工作提前部署、生产组织有序进行,让大家对全年各个时期的重点工作都能做到心中有数。

2.每月(周)由车间组织工班长召开月度(周)生产会议,各工区汇报生产任务完成情况,车间对安全管理、生产任务完成情况进行通报,分析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通过生产布置会,车间将工区负责人集合起来,大家阐述生产中存在的人员组织、机具分配等问题,车间帮助协调解决。同时根据各工区的汇报生产情况车间统一编制计划,提高计划编制的质量及效率。

3.车间成立数据分析小组,派专人对轨检仪数据、轨检车数据、动静态添乘数据进行专业分析,实现检查结果集中分析,形成动静态分析报告,可以直观分析出病害分布的位置及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对病害进行整治。

四、轨道检查仪使用情况

车间通过对线路检查工区的现场跟班检查及作业后数据对比分析,发现轨道检查仪器使用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对此车间在段线路科的帮助以及自己想办法制定了有效的解决措施。

问题1:检查工区对轨道检查仪未及时进行保养和标定,造成检查数据不准确;

措施:车间要求线路检查工区上道前进行轨道检查仪检查,避免到现场后检查出现故障,无法对线路检查;上道时对轨道检查仪进行校正,确保仪器的准确性;作业完毕后,对轨道检查仪走行轮上的油泥及时进行清理,做好保养工作。

问题2:轨道检查仪基础数据不准,如有的曲线轨道检查仪内超高设置值与现场实际超高数值不相符、全长与现场实际曲线全长不同。

措施:对曲线基础数据进行现场复核,修改轨道检查仪内原错误曲线数据,确保检查仪基础数据准确无误。

问题3:鱼鳞伤、硬弯、曲线肥边造成轨道检查仪跳动,造成检查出大量假数据;

措施:1.现场对轨道检查仪检查出来高低、正矢等问题用弦绳进行实际复核;2.对鱼鳞伤、硬弯、曲线肥边等问题及时进行标记,在报表中标注出来。

问题4:轨道检查仪数据出现异常时,未回车造成数据不准,或回车后未覆盖原来异常数据,导致数据叠加;

措施:对钢轨肥边、鱼鳞伤造成的假数据,采取轨道检查仪回退后重新进行检查,确保检查数据准确。

问题5:工务安全生产管理系统中超保养病害导入较多,无等级之分,无法制定整治方案,一时难以完成销号。

措施:按照段下发的《德令哈工务段普速线路静态检查周期及偏差管理值(试行)的通知》,实行轨道静态几何尺寸偏差值分级管理之后,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纳入月度生产任务,录入系统的病害需处理减少,分劈至整治计划集中整治销号。问题6:轨道检查仪中自定义项目无法保存,导致经常需要记录缺陷项目时无法及时进行标记。

措施:无有效解决措施,检查时对缺陷项目进行手动输入。

五、实施维修体制改革以来取得的成效

连湖线路车间“检养修”维修体制的进一步推进,使车间逐步建立了一套适应新形势、满足新要求的现代化“检养修”管理新模式,通过上级领导指导和新模式的有效运用,使车间取得了安全生产持续稳定受控,作业质量提高的局面,具体体现在:

1.安全工作有序可控。原来“检养修”不分开,动态资料不分析,手工查,盲目划撬做,使之造成天窗时间不够用,超范围、超时作业给安全留下了极大的隐患。深化“检养修”生产组织以来,由于避免了盲目性,增加了科学性,减少了检查、作业中诸多的多余动作,天窗利用率有效提高。同时车间安排专人进行现场作业监控,实现安全全面管理。

2.作业效率明显提升。没深化“检养修”维修体制前,工区制订作业计划,生产组织模式粗放。工区边查边做,无方案上道作业,追着动态病害跑,设备质量恶性循环,作业效率低。深化检养修”维修体制以来,车间根据动、静态数据综合分析后制订作业计划,强化了动、静态数据分析,强化了现场作业质量控制。养、修作业组织生产模式分开,提高作业效率,维修设计使作业更加“安全化”、“标准化”、“精准化”。3.作业质量有控制。没深化“检养修”维修体制前,动、静数据分析不全面,乱划、乱做、作业质量无人控制,反复做,重复做,作业质量无保障。深化“检养修”维修体制以来,根据病害程度分轻重缓急制定维修设计,确保管内病害整治及时,设备均衡可控。车间实行记名检、记名修,责任落实到个人,确保线路检查有实效,设备整治严标准。

六、存在的不足:

人员管理方面:1.工区职工观念陈旧,管理难度大;2.人员逐年减少、老龄化,技术力量跟不上。职工素质较低。

制度落实方面:1.车间考核管理办法不完善,需进一步完善;2.考核不能落到实处;3.作业质量是否达标卡控不严。

设备整治方面:1.曲线地段病害种类多,尤其钢轨硬弯最为突出;站内岔区道床板结,造成病害易反复,保质期短;2.冻害地段上涨回落期线路变化大,线路质量不稳定;3.线路病害处理停滞于于几何尺寸处理阶段,集中修还需进一步加强。

七、下一步工作思路

1.车间继续深入传达“检、养、修”精神,转变职工原有思想观念,转变作业模式。同时加大对全体职工的技能培训,尤其对新职工加强培训,为车间生产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2.加强病害的分析能力,在保障完成生产任务的前提下加强对超保养大峰值处所的病害整治销号工作,3.加强学习交流,学习其他车间先进经验,总结自身存在的不足,取长补短,将车间的管理能力提升到更高的水平。

连湖线路车间 2017年8月28日

下载“检养修”分开在义乌线路车间的发展现状(范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检养修”分开在义乌线路车间的发展现状(范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