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借力警务改革,实现“四个扭转”破解农村消防工作瓶颈
借力警务改革,实现“四个扭转”
破解农村消防工作瓶颈
——省公安厅xxx副厅长专题调研农村消防工作
4月12日上午,省公安厅xxx副厅长、省消防总队xxx副总队长、省厅治安总队xxx副总队长等领导一行在市公安局xxx副局长和支队领导陪同下,深入xxx市调研农村消防安全工作,并组织召开调研座谈会。
会上,xxx副厅长对xx的消防工作尤其是火灾防控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强调,社会消防安全工作事关民生、事关稳定,更是事关发展,是社会管理的一项主要安全工作。各级公安机关要充分认识到消防管理工作是公安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将其划入公安工作的总体规划中,统筹谋划。会上,张副厅长对去年全省的火灾情况特别是农村火灾情况(农村火灾起数及亡人数均占总数三分之一以上)进行了认真分析,并对农村消防工作特点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和阐述,他指出,xx消防工作应立足山区实际,在一手抓城市火灾防控的同时,一手抓农村火灾防控。并就如何借助综合警务改革“东风”,依托公安派出所这一平台,做好农村消防工作提出了四点要求:
一是认识要到位,破解“不想管”的问题,扭转基层民警消防工作意识淡薄局面。社会消防安全工作是关系社会民生的大事,是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更是公安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履行消防监督管理职能是公安机关的重要职责之一,希望各级公安机关树立公安工作“一盘棋”局面的思想,充分认识农村消防工作火灾隐患点多、线长、面广、量大的实际困难,积极转变思想观念,提高开展消防工作的主观能动性,端正执法服务理念,确实从思想认识上重视消防管理,强化基层民警消防工作意识,实现派出所消防监督工作由被动到主动的转变,使“全警消防”的理念真正落到实处。
二是组织要到位,破解“没人管”的问题,扭转基层消防警力不足局面。希望各级公安部门以全省公安机关综合警务改革为契机,解决好警力部局问题。近日,省厅在全省公安机关综合警务改革创新现场会上,提出了“做强基层,做实基础”的工作思路,通过机构调整和警力资源的整合,推进警力下沉,通过民警职能由“单一执法”向“综合执法”转变,实现工作重心下移。这就要求各级公安部门要将消防管理纳入业务范畴,以基层派出所为落点,充分发挥其消防监管职能,齐抓共管,解决现役消防警力不足的问题。此次省厅综合警务改革的核心要义就是“网络部警、综合用警”,而联合公安与消防力量加强消防防控工作,构建“大消防”工作格局,正是整合警务资源,创新社会管理机制的一大举措,是实施综合执法,实现警务效能最大化的具体体现。希望各级公安部门通过打破警种界限,实施综合执法,有效地推动社会火灾防控工作的开展,破解基层消防工作警力不足难题。
三是培训要到位,破解“不会管”的问题,扭转民警消防业务生疏局面。针对公安派出所在消防监督检查中缺乏工作经验和业务能力等突出问题,消防部门应深入基层派出所进行业务指导,通过举办培训班、集中学习、上门指导、联合执法等方式,加强对派出所、民警开展消防监管能力培训,促进民警对初起火灾处置、消防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消防专业知识的了解、熟悉和运用。通过培训进一步明确工作职权、任务、方法以及工作流程,提升消防工作水平,从而健全壮大消防监管队伍。同时要加强制度建设,各级公安部门要建立落实考评激励机制,强化绩效考评,围绕勤务绩效等内容进行考项设计,制定科学合理考评办法,突出结果考核。要积极借助派出所等级评定这一平台,将消防工作作为评级、定级内容,纳入公安机关年度工作考核范畴,推动派出所和警务室积极开展消防工作,营造争先创优良好氛围。消防部门要建立健全消防监督执法考核机制。通过台帐检查、业务考核、座谈交流等方式,了解基层派出所开展消防监督工作情况,及时总结好经验、好做法,树立消防工作典型。促进整体执法水平和工作质量的提高。
四是管理要到位,破解“管不全”的问题,扭转农村消防工作漏管局面。近年来,农村消防工作形势日益变化、任务日益繁重,一些地区和部门消防工作责任落实不到位,基层消防工作存在失控漏管的问题,社会火灾防控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各级消防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当前农村消防工作与城市消防工作的差异性,针对农村消防工作特点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要加强社会消防管理创新,全面推行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结合综合警务改革 “网络布警”,以属地划责,要确保网格划分工作与警务改革划分的网格相一致,充分发挥派出所全时覆盖、快速反应和专门警种专业化的各自优势,齐抓共管,实现优势互补,有效提升社会火灾防控水平,预防火灾和减少火灾危害。要学习贯彻“河南会议”精神,逐级明确网格化管理职责任务,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在基层消防工作经费、力量、组织上予以倾力保障。要把宣传发动摆在突出位置,建立立体化宣传动员机制,使宣传发动贯穿网格化管理全进程,聚民智、凝力量,营氛围,争取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最广泛的理解和支持。要实行典型引路,积极培育树立网格化管理工作典型,及时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做法。xx支队结合地区特色,深化推广将乐万安“七个一”工作模式(成立一个领导班子、组建一支消防队伍、制定一套消防规划、设置一处消防场室、配置一组消防装备、建立一个宣传阵地、落实一笔保障经费),从队伍、装备、经费、宣传等方面有效提高了农村火灾防控能力,值得肯定和推广。推进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还要健全工作机制,要积极探索,建立消防联席会议制度,拓宽经费保障途径,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建立常态化隐患排查、经常化宣传教育和规范化工作运行长效机制,扎实推进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解决农村消防工作实际问题,走出一条适合农村消防工作的路子。
第二篇:对实现消防工作与社区、农村警务战略融入的调研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消防警力严重不足已成为制约全国消防工作发展的突出问题之一。因此,如何借助社会力量来共同搞好消防安全工作已经成为消防工作的重点,特别是搞好广大农村、社区的消防工作。本人就如何将消防工作融入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提出了几点建议和意见。
一、推动派出所消防监督工作与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有机融入的难点
一
是重视不够是制约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的关键所在。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没有认识的高度,就没有工作的力度。由于这项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的基础工作,一时难以见到成效,再加上需要投入一定的人、财、物等,而各地经费也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少数地方特别是领导同志未能政治性、全局性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导致全市总体发展不平衡,进展缓慢,个别地方仍然有两种不良倾向:一是主官缺位。没有实行“一把手”工程,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没有纳入全局的重要议事日程,致使投入不足,工作不到位。
二是主官畏难。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既有工作理念的冲突,又有人财物的不足,可谓困难重重,需要主要领导迎难而上,创新办法,推进工作,否则就容易出现观望等待,束手无策,应付了事。二是警力不足和资源配置不合理是制约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的瓶颈卡点。按照社会管理学的资源配置观点,资源配置是否优化决定了管理是否科学。基层是公安机关的前沿阵地和桥头堡,是各项工作依靠的基础,更是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实施的平台,理应成为警力布置的重点,警务资源配置无疑应向基层倾斜。但实际情况相差甚远,到目前为止,仍然有部分地方存在机关“三多一好”:机构多、人员多、无效劳动多、工作条件好;基层“三少一差”:警力少、经费少、装备少、工作条件差。警力的严重不足和资源不合理是当前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工作需要大力攻克的难点。
三是警务保障不足是制约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的客观因素。由于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地区差异、部门差异十分严重。客观讲,没有经费保障的社区和农村警务就是华而不实,容易造成基层办案不依法,基础不愿抓,群众反映差的怪现象。警务保障的改善是一个长期、动态的过程,要坚持从本地实际出发,按照与本地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原则,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讲究实用,务求实效。要按照“必需必配,急需急配”的要求,分清轻重缓急,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用在关键环节、重点部位上,使有限的资源能够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四是基层警力的任务过于繁重、工作考评机制偏差是制约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的错误导向。上面千条线,下面一颗针,所有工作的落实最终都要归结到基层。基层一方面是警力不足,另一方面是要落实上级机关若干职能部门分配的任务和应付大量的活动,还要维持业务工作的正常运转,导致社区(驻村)民警每天疲于奔命,没有精力来专心做好本职工作,民警在警务室的时间难以保证,在群众最需要民警的时段、地点见不到民警,民警的工作浮于面上,许多工作难以落到实处。加之,考核激励机制不合理,在片面的绩效考核导向下,真正常年扎根社区和农村工作的民警工作绩效得不到应有的肯定,极大地挫伤了社区(驻村)民警抓基础工作的积极性,致使社区(驻村)民警静不下心来,“眼睛朝上,脚跟不稳”,从而荒废了社区和农村警务这块“责任田”。
二、实现派出所消防监督工作与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有机融入的破解对策一是准确把握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的内涵。
一是为民服务是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的根本点。公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宗旨。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最主要的方面就是要体现宗旨精神、服务职能。而且,社区和农村警务只有根植于社区、农村群众中才有生命力。要取得人民群众的配合和支持,在工作中就必须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如果靠建设几个警务室搞所谓的“形象”工程,不会取得预期的效果。二是整合农村和社会资源是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的切入点。警力有限,民力无穷。维护社会稳定光靠公安单打鼓、独划船,过去不行,今后也不行。十多年来,我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取得丰硕成果,为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政策保障。同时,人民群众对安全的需要为整合社区、农村资源提供了内在动力。当前,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已具备坚实的法律基础和现实基础,这就需要基层警力积极摸索如何适应新形势,搞好社会资源整合工作方式和落实人防、物防、技防办法,充分发挥“三支队伍”的作用,达到警民互动的最大有效值。三是社区(驻村)民警是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的支撑点。社区(驻村)民警是社区和农村警务的主体,是带动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的龙头。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实质就是在社区、农村如何开展群众工作,社区(驻村)民警在社区、村屯基层组织的协助下,义不容辞地发挥工作领导作用。通过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不断激活社会资源为巡逻守护、社会
帮教等工作服务。社区和农村警务的各项活动都需要社区(驻村)民警去精心组织和推动,这是公安机关的职责所在。
二是提高对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重要性的认识,实行“一把手”工程。少数领导对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重要性的认识还不高,重视程度还不够,没有下功夫精心研究,不掌握实际情况,导致一些措施不力,致使社区和农村警务建设不能很好地打
开局面。有的职能部门为领导当参谋的作用发挥得不好,没有做到尽心、尽力、尽职、尽责,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反映问题、解决问题,影响了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的有效开展。要把这项工作抓好,关键在于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认识高度、重视程度和工作态度,直接影响着此项工作的质量,决定着采取的措施是否得力。因此,各级公安机关要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落实“一把手”负责制,一把手亲自抓、亲自管,对事关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的重大问题,亲自调查研究,亲自沟通协调,亲自检查督促,亲自解决问题;分管领导要具体抓,各级治安部门要直接抓,形成一级对一级的工作格局。
三是科学设置警务室,不断夯实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的平台。要充分考虑基层所队和基层民警的承受能力,设身处地体谅基层所队和基层民警的意见、建议,着力提高政策措施、目标规范的科学化水平;在推动工作、明确要求时,要注意把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有机结合起来,尤其是要把目标任务的着力点放在如何充分调动和发挥基层所队和基层民警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上来,给基层所队和基层民警留下创造性开展工作的空间,通过明责、减负、降压,增强基层实力,激发基层活力,提高基层效率,提升基层战斗力”。在警务室的设置上,要本着需要和可能的原则,根据各地实际,科学划分警务区,合理设置警务室,不搞一刀切。因此,要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先易后难、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指导派出所综合考虑辖区面积大小、人口多少和警力等因素,科学划分警务区,科学选点,并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尽快落实办公地点。为了节约资金和方便工作,如没有条件单独设立的地方,可以依托村委会、学校、企业等设立。
四是强化社区(驻村)民警的工作效能,不断提升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的龙头作用。社区、驻村民警作为社区和农村警务的第一主体,如何发挥这支队伍的工作效能至关重要。主要抓好四个环节:一是合理布兵,解决好社区(驻村)民警办公前移、工作下沉的问题。二是完善警务工作机制,提高工作效率。要进一步细化、量化社区、农村警务区民警的职责任务,科学设岗定责,形成制度规范。三是组织培训,解决社区、驻村民警的工作方法问题。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实际上就是一个如何做好群众工作的问题。许多民警对如何做群众工作既不愿做,也不会做。所以,要采取多种培训形式,提高民警的群众工作能力和水平。四是提高社区和驻村民警的待遇。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提高社区和驻村民警的政治、经济待遇,进一步把民警吸引、稳定在社区和农村。要全面落实社区和驻村民警休假制度和定期体检制度,落实基层民警因公负伤快速救治制度、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救治保障机制。对工作成效突出、群众满意的警务室和社(责任)区民警,要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大力表彰。想方设法妥善解决好社区(驻村)民警的后顾之忧,为他们扎根社区、农村,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维护一方平安,实现自身价值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