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延庆县张山营镇龙聚山庄村赵凤利同志事迹材料
独臂探出致富路 荒坡崛起新农村
--延庆县张山营镇龙聚山庄党总支书记赵凤利
赵凤利,男,汉族,1960年10月出生,1986年7月入党,现任延庆县张山营镇龙聚山庄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曾获“中国十大杰出村官”、“全国劳动模范”、“全国自强模范”、“全国建设小康村模范带头人”、“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北京市劳动模范”、“北京市自强模范”等荣誉称号。
赵凤利,1960年生于北京市延庆县小鲁庄村,16岁那年因一次意外的爆炸事故失去右手,他靠了历久弥坚的抗争力,靠了一种超常的耐力,磨练了意志,增长了才干。1988年,赵凤利经常在外承包工程和家庭养殖,已成了本村的万元户,而那时,他所在的小鲁庄村却穷得快到了崩溃的边缘,群众怨声载道,各项工作陷入瘫痪状态。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他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他觉得“村子兴亡,匹夫有责”,村子穷,党员就有责任去脱贫致富。就这样,赵凤利临危受命,开始了一轮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
艰苦奋斗 治穷致富谋发展
村里没钱没物,摆在他前面的是一个烂摊子。为此,他针对本村的实际,制定了“借110国道,南抓工富,北搞果牧,一二年保稳定,三四年抓起步,八九年奔富路”的发展思路,使全村的干部群众看到了发展致富的曙光。在担任党支部书记的24年中,赵凤利先后创办门窗厂、食品加工厂、龙聚阁餐饮娱乐中心等大小十余家企业和经济实体。他有时也为取得这些成绩而自豪,但这自豪是短暂的,因为他的肩上抗着整个村子,他的脑子装着生他养他的乡村!小鲁庄村距京城80公里,有村民200户,共600口人,其中耕地680亩,山场2600亩。由于该村资源贫乏,基础薄弱,人口分布散乱,村民的住房形成新旧房交错、一家多宅的“空心村”现象,经济得不到发展,环境得不到改善。难道农村就应该是这个样子了吗?他深刻认识到,要想带领老百姓走出一条致富的好路子,就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运用政策,探索一条符合本村实际的发展路子。
聚心创业 抓住机遇攀高峰
机会总是提供给有准备的人。1999年7月15日,市里召开新农村建设动员大会,对新农村建设提出要求,参加会议的赵凤利越听越高兴,会议的内容与他由来已久的想法不谋而合,会议一结束,他就自告奋勇地要求建设新农村。赵凤利立足本地资源,发挥区位优势的同时,积极调整用地布局和产业结构,利用村北200亩旧村庄和400亩荒坡地进行改造,建设“龙聚山庄”的新村。
然而,机遇和困难总是相伴而来。刚做完勘测、规划设计,连一栋楼都没盖好,村集体那有限的两百万资金就用光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缺资金、缺经验、缺人才,每一项都是致命的困难。新农村建设中的每项基础配套建设都有过困难与挫折。但他那坚持不懈、积极处事的作风得到了各级政府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可以说龙聚山庄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凝聚着赵凤利的心血。
2006年,村委会办公楼、会所、超市、老年之家、老年公寓、度假公馆、天然气站、温泉井、公交班车、宽带网等配套设施正式投入使用。夕日寸草不长的荒坡地如今丛林掩荫,村民住进了宽敞的楼房,也聚集了市区居民和周边村镇的村民入住新村。
无私奉献 建设新村为群众
让每个村民都住好房,让每个劳动力都能得到就业--这是赵凤利多年的愿望。
赵凤利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鼓励村民适度超前消费,现在三分之二的村民已迁入社区式的楼房。随着村集体经济实力的增强,赵凤利制定了老人养老和干部退休等一系列福利措施,让32户60岁以上老年夫妇和23名60岁以上的单身老人免费入住老年之家。而每个星期去老年之家看看,则是他的必修课。赵凤利在担任支部书记24年,只要村里有人生病住院,他都会去看望慰问;村里有老人过世了,他也一定会亲自为他们送行!
农村真穷,农民真苦,根本的原因是农民没有固定收入。为解决村民就业,为农村劳动力提供岗位,他在新村发展各项产业。如今,本地区千余名农村劳动力分别从事着物业管理、餐饮服务、建筑工程、运输及商品零售工作,农民实现了工资性收入。2011年,全村经济总收入达到6000万元,农民人均劳动所得20691元。
赵凤利在24年的时间里,以一个共产党员无私奉献、忘我服务的情怀,用一只手为村民探出了致富路,在荒坡上建起了一个新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