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急性心肌梗死预检分诊判断护理调查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预检分诊判断护理调查分析
[ 09-04-24 11:19:00 ]
作者:彭爱学
编辑:studa20 【摘要】
目的 为了了解急诊护士对急性心急梗死患者的预检分诊判断及有效护理干预情况。方法 对146例确诊为AMI的急诊患者进行调查分析,采用当班护士填写调查表的方法。结果 护士对AMI的患者做出准确判断并进行有效护理干预率为64.3%。分析主要原因,护士主要对AMI非典型临床表现、心电图的识别及心绞痛改变的认识不足。结论 护士应提高AMI各种临床表现的认识,提高护士对AMI患者预检分诊判断,做出快速识别,并且在早期对AMI患者提供紧急看护照顾,为抢救赢得时间。以减少AMI患者的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预检分诊;护理;调查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种极为严重的心脏疾病,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有利于减少心肌梗死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死亡率[1]。急诊科护士应对AMI患者做出快速鉴别,迅速完成对患者的评估,并且在早期对AMI高危人群提供及时的紧急看护,为抢救赢得时间。及时在患者到达急诊科1~2 min内,急诊护士精确地估计患者的危险程度,对患者给予吸氧、静脉输液、连续的心电图(EKG)监护。做出准确的预检分诊判断及护理干预,这是当今对急诊护士的最大挑战。我急诊科从2004年3月~2007年1月期间接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46例,现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46例均为我科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其中男102例,女44例,年龄35~80岁,平均54岁。
1.2 方法
采用被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当班护士填写调查表的方法,本次调查采用自行设计调查表的方法,内容包括:(1)患者就诊的方式、时间;(2)患者的个人资料:年龄、性别、意识、既往史;(3)患者的主诉及临床表现(分为典型临床表现和非典型临床表现);(4)心电图记录;(5)患者的确诊时间;(6)护士首先做的应激处置;(7)误诊患者记录。填写的调查问卷160份,有效问卷146份,有效率为97.5%。
结果
见表1、2、3。表1 急性心肌梗死预检分诊判断护理调查结果表2 护士做过有效处置患者的比较注:有效处置包括适宜卧位、吸氧、心电监护、开放静脉通路表3 有典型和无典型临床表现患者的年龄比较
讨论
3.1 调查结果
3.1.1 护士对AMI的预检分诊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表1显示,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做过有效护理处置率仅占64.3%的主要原因:AMI患者中有心绞痛史患者占有一定比例,约占28.8%,急诊护士要识别早期心肌梗死,首先应抓住心绞痛的质与量的改变,由于心绞痛的质与量的改变有助于提示早期心肌梗死来临。频发加剧的心绞痛、持续不缓解的心绞痛时应警惕,因为这种改变常常是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预兆。一般冠心病患者的心绞痛为稳定型心绞痛,约每周发生几次,或每日发生2~3次,每次几秒钟或1~5 min之久,患者常可忍受,在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后1~3 min内迅速缓解。当心绞痛发作次数增加,程度加重,则称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此时疼痛加剧,难以耐受,发作次数逐日增加,且发作时间延长,每次可超过10 min,甚至30 min,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疗效不明显。若疼痛持续不缓解,则可称为梗死前心绞痛或中间综合征,是不稳定型心绞痛中一个类型。患者如有面色苍白、恶心不适、冷汗淋漓,甚至有压榨感、窒息感和濒死感,此时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性极大。
3.1.2 护士有效处置的结果
表2可看出,有典型临床表现的患者,突发性胸骨后或压榨性剧痛,患者有一种濒死感,持续30 min以上,休息和舌下含硝酸甘油无效,并伴有胸闷不适、大汗。护士预检分诊判断准确、有效处置率高,调查显示:有效处置可达86.6%。调查表1显示:非典型临床表现的患者占43.8%,而表2显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非典型表现的有效处置才达35.9%。资料报道最新统计数据显示,33%的AMI的患者在发病初期无胸痛的表现,然而这些患者常被延迟送入医院,有更高的危险性,因为无典型表现的患者很少能及时得到溶栓、血管成形术或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肝素等药物治疗,常常延误治疗[2]。这次调查中误诊死亡的2例均为临床表现不典型患者。由此可见急诊护士应加强对AMI非典型临床表现的认识。常见的非典型症状有:(1)无疼痛症状或疼痛不剧烈,未引起重视。这多发生于老年患者、糖尿病及高血压患者。原因之一是由于感觉迟钝、神志不清,另一部分则是由于被其他严重症状所掩盖。(2)疼痛部位不典型。如部分患者疼痛位于上腹部,易误诊为胃穿孔等急腹症。还有少部分患者表现为颈部、下颌部、背部疼痛甚至表现为牙痛、咽喉痛等。(3)部分患者一发病即表现为急性心力衰竭或休克,而无胸痛等心肌梗死常见临床症状,极易误诊或漏诊。因此,临床上对不明原因的疼痛要提高警惕,对突发的严重病情要排除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对高度怀疑AMI的患者,应及时妥善处理,在医生到来之前,将患者安排安静的诊室,不要继续走动,绝对卧床休息,高流量吸氧(3~5 L/min),开放静脉通路,持续心电监护,备好除颤器,注意观察神志、呼吸、出入量、出汗、末梢循环的情况。急诊护士要提高对该病的各种临床表现的认识,特别注意非典型病例的临床表现。
第二篇:预检分诊制度
台州市黄岩区妇幼保健院 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根据《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办法》、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根据我院性质,我院不设传染科、发热呼吸道门诊以及肠道门诊。
二、在日常诊疗工作中发现传染病疑似病人或确诊病例,除按法定程序报告外,应将病例转院至相关定点机构治疗,配合疾控中心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最后按院内感染控制相关制度做好消毒工作。
三、在发生相关传染病流行期间,根据疫情等级以及卫生行政部门的统一部署,我院在大门口设立预检分诊点。
四、预检分诊点工作由业务院长分管、门诊部负责、医教科监督实施。
五、预检分诊点配备相对固定的专业人员、根据不同的传染病采取合适的检查流程。
六、预检分诊点应标识醒目,配备必要的消毒设施和防护用品。
七、在预检过程中,应病人有关流行病学史、职业史,结合病人的主诉、病史、症状和体征等对来诊的病人进行曲预检,发现相关传染病疑似病例,应按规定报告,及时转诊台相关医疗机构诊治。对接诊处按院感要求进行必要的消毒,对相关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八、预诊分诊点应当采取标准预防的措施,按照规划严格消毒,并按《医疗废物处理条例》的规定处理医疗废物。
台州市黄岩区妇幼保健院
2013.04.03
第三篇:预检分诊制度
****医院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1、严格实行传染病人预检分诊制度,对发热、腹泻及其它可疑传染病人预先分诊到相应科室就诊。
2、在门诊大厅常年设置预检分诊点,专人负责,配备相应的防护、消毒设施,配备体温计等必要的器械。
3、从事预检分诊的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相关法规和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常规及有关工作制度。
4、大厅预检分诊处、各门诊科室应协助进行预检分诊工作,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的要及时分诊到相关科室;其它门诊医师在就诊时,也要按要求对病人进行传染病的预检,对于预检为传染病的,应及时分诊到感染性疾病科等相关科室。
5、预检分诊处要根据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周期、流行趋势和上级部门的要求,作好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
6、发热门诊,对发热等病人,初步排除传染病后,可以转到相应的普通门诊就诊。
7、预想检分诊中,发现可疑特殊重大传染病例时,要及时电话联系防保科,院感科等相关科室,并立即依法采取相应的隔离或控制措施,对病人陪同人员和其它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及其它必要的预防措施。
洪雅县中医医院诊断及转诊制度
1.医院实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2.对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引导至相对隔离的分诊点进行初诊;
3.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传染病诊断标准和治疗要求,采取相应措施;对不能确诊的疑似传染病病人应组织医院专家组会诊确认,同时上报县疾控中心,按照规定报告传染病疫情。
4.按照规定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提供医疗救护、现场救援、接诊,对不具备传染病诊疗条件的科室,在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例时,要认真、详细地做好登记,按照传染病管理相关规定进行报告,非危重病人转到传染科(内科)归口治疗,危重病人先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再转诊到传染科进一步治疗。
5.对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书写病历记录以及其他有关资料,并妥善保管。
6.不外泄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涉及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资料。
7.对肺结核病人应按相关规定进行归口治疗,同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和结核病人转诊三联卡。
备注: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指根据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诊断标准》,符合传染病病人和疑似传染病病人诊断标准的人。
洪雅县中医医院登记报告管理制度
1.疫情管理、直报人员必须认真学习《传染病防治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规范性技术指导文件,严格按要求进行本院的疫情报告管理工作。
2.报告的方式:本单位的传染病疫情信息实行网络直报,并按要求进行电话报告。
3.报告的程序为:传染病病例的报告由首诊医生或其它执行职务的人员负责填写报告卡(按要求电话报告)—>疫情管理人员收卡、登记—>网络直报(需电话报告县CDC的按要求报告)。
4.报告病种和报告时限:
1.责任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的病人、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疑似病人或病原携带者时,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方式向属地疾控中心报告。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也应及时报告。同时,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2.对其它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伤寒副伤寒、痢疾、梅毒、淋病、白喉、疟疾等的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24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3.对其它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的传染病暴发疫情,按规定要求进行报告。
5.个别病种的确认须由相关单位认可后方能上报:
1).脊髓灰质炎,要由国家确认实验室进行审核确认;
2).甲类传染病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须由省级有确认权限的单位或实验室进行审核确认;
3).艾滋病,应由省级有确认权限的单位或实验室进行审核确认。
6.每月29日前检查追踪上月和本月已报告病例卡片的诊断变化和转归情况,如疑似病例改为确诊病例或排除、未分型改为已分型、死亡等,要对原报告卡进行订正报告。
7.在传染病漏报自查、检查和暴发调查中发现的未报告病例,要及时补充录入。
洪雅县中医医网络直报制度
1.计算机网络管理维护及人员配置
1.配备专用计算机1台进行疫情网络直报工作;
2.配备2名工作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卡的收集、录入、初审及相关传染病管理工作(1名为专职);
3.有人负责本单位网络直报系统硬件与网络维护,以保障其正常运行;
2.责任报告人填卡要求
责任报告人在首次诊断传染病病人后,应立即填写完整的合格的传染病纸质报告卡。包括初次报告、订正报告(含死亡订正)。医生填卡时,尽力询问病人的详细现住地址,得到病人的准确可靠地址,具体到乡镇、街名和门牌号。
3.直报人员职责及网络填报要求
1.直报人员之一必须为疫情管理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及性病、慢病、居民病死亡原因、症状监测等项工作的网络直报及电话报告工作;
2.直报人员负责每日的收卡、录入、初审工作。常规收卡上、下午各一次;常规录卡应在17点30分前完成;特殊情况立即录入,不得延误;
3.将“现住址国标”下拉框逐级选至乡镇级,以避免红卡的出现;如遇到现住地址不详的卡片,即作为市内、省内和省际流动人口处理:录卡操作时,在“现住址国标”栏逐级选中“不详”,并在“现住详细地址”栏填写“不详”或已获得的内容。系统会自动将此类卡片统计在本地流动人口发病数内;
4.若病人为学生,必须在患者单位栏内填写学校正式全称及班级名称,勿用简称;
5.艾滋病、HIV要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副卡;
6.妥善保管好用户编码及密码,确保直报系统处于正常、安全的运行状态;
7.纸质卡片是电子疫情资料形成的重要原始依据,要保留三年备查。
门诊住院登记管理制度
1.门诊日志
1.门诊日志包括就诊日期、姓名、性别、年龄、住址、初诊和复诊、处理、报卡九项基本内容,必须逐项填写完整,不能用症状代替诊断;
2.门诊日志由临床医生填写,于次月5号前汇总交院办公室;
(3)挂号与日志登记符合率不低于90%。
2.住院病人登记:住院登记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住址、入院日期、入院诊断、出院日期、出院诊断、转归情况,须逐项填写,由各病区妥善保存。
检验放射登记管理制度
1.检验科登记及反馈:登记项目包括送检科室或医生、送检日期、姓名、性别、送检样品、化验项目、化验结果、检验人员和报告日期,异常结果必须反馈送检医生处,并有记录。
2.放射科登记及反馈:登记项目包括开单科室、检查日期、病人姓名、性别、检查结果、初步诊断和报告日期,异常结果必须反馈送检医生处并有记录。
第四篇:预检分诊工作制度
预检分诊工作制度
一、在门诊主入口处设立预检分诊台。
二、大厅预检分诊人员做好预检分诊工作,对体温37.5℃以上伴流感样症状,且来自疫区或与疫区人接触的患者做好登记(记录到分钟),陪同到发热门诊。体温37.5℃以上伴流感样症的患者,询问无疫区人接触史者,分诊到普通门诊就诊。
三、经预检为疑似传染病病人的,应陪同病人到相应的诊室就诊,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四、分诊处应当采取标准防护措施,按照规范严格消毒,并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定处理医疗废物。
五、预检、分诊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常规以及有关工作制度。
2013.01.12
第五篇:预检分诊制度
预检分诊工作制度
为科学、有效、及时应对可能出现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安全做好预检、分检工作,保障人民群众和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做好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监测、控制、诊疗工作,特制定本院预检分诊工作制度:
1、我院在门诊大厅设置导医台和预检分诊处,配备责任心强、业务性高的人员对新进入医院的患者进行预检、分诊。
2、分诊处人员在有新患者进入医院时,应当询问病人有关的流行病学史、职业史,结合病人的主诉、病史、症状和体征等对来诊病人进行预检、分诊,根据病人具体情况导诊至发热门诊。
3、对患有传染病的病人及时进行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4、预检、分诊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常规以及有关工作制度。
5、医务人员应自觉做好个人的防护安全,增强防护安全意识,轮换工作,工作后注意休息,对工作中的不足、疏漏,相互提醒、监督。
6、向患者及家属宣人感染H7N9禽流感一般防护知识,提高公众的卫生意识和个人防护意识,做好公众心理疏导工作,避免出现社会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