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审计指引银监发2006-51号

时间:2019-05-13 03:28: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审计指引银监发2006-51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审计指引银监发2006-51号》。

第一篇: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审计指引银监发2006-51号

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审计指引

银监发[2006]第51号2006年6月27日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促进银行业金融机构完善公司治理,加强内部控制,健全内部审计体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 本指引所称银行业金融机构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银监会)批准设立的其他金融机构可参照执行本指引。

第三条 本指引所称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评价和咨询活动,是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审查评价并改善银行业金融机构经营活动、风险状况、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效果,促进银行业金融机构稳健发展。

第四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审计的目标是,保证国家有关经济金融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监管部门规章的贯彻执行;在银行业金融机构风险框架内,促使风险控制在可接受水平;改善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运营,增加价值。

第五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审计工作应当独立于经营管理,以风险为导向,确保客观公正。

第六条 中国银监会依据本指引检查评价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审计工作。

第二章 机构和人员

第七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董事会负责建立和维护健全有效的内部审计体系。没有设立董事会的,由高级管理层负责履行有关职责。董事会应下设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成员不少于3人,多数成员应是非执行董事。审计委员会主席应由独立董事担任。没有设立董事会的,审计委员会组成及委员会负责人由高级管理层确定。

第八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建立审计全系统经营管理行为的内部审计部门,可设立一名首席审计官负责全系统的审计工作。首席审计官由董事会任命并纳入银行业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核准范围,首席审计官岗位变动要事前向中国银监会报告。

第九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建立独立垂直的内部审计管理体系。审计预算、人员薪酬、主要负责人任免由董事会或其专门委员会决定。内部审计人员薪酬不低于本机构其他部门同职级人员平均水平。

第十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审计人员原则上按员工总人数的1%配备,并建立内部岗位轮换制。

第十一条 内部审计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从业资格:

(一)专业水平。内部审计人员应具备大专以上学历,掌握与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审计相关的专业知识,熟悉金融相关法律法规及内部控制制度。

(二)从业经验。内部审计人员至少应具备两年以上金融从业经验;审计项目负责人员至少应具有三年以上审计工作经验,或六年以上金融从业经验。

(三)道德准则。内部审计人员应具有正直、客观、廉洁、公正的职业操守,且从事金融业务以来无不良记录。

第三章 职责

第十二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以制度形式明确董事会、审计委员会、首席审计官和内部审计部门及人员职责。

第十三条 董事会对内部审计的适当性和有效性承担最终责任,负责批准内部审计章程、中长期审计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等,为独立、客观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提供必要保障,并对审计工作情况进行考核监督。

第十四条 审计委员会对董事会负责,根据董事会授权组织指导内部审计工作。审计委员会应定期召开会议,并可视需要邀请高级管理层人员列席。

第十五条 首席审计官负责组织实施内部审计章程、中长期审计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做好协调工作,及时向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主要负责人报告审计工作情况,并对内部审计的整体质量负责。

第十六条 内部审计部门应对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负责,制定内部审计程序,评价风险状况和管理情况,落实年度审计工作计划,开展后续审计,监督整改情况,对审计项目质量负责,做好档案管理。

第十七条 内部审计事项主要包括:

(一)经营管理的合规性及合规部门工作情况。

(二)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

(三)风险状况及风险识别、计量、监控程序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四)信息系统规划设计、开发运行和管理维护的情况。

(五)会计记录和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六)与风险相关的资本评估系统情况。

(七)机构运营绩效和管理人员履职情况等。

第四章 权限

第十八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以制度形式明确赋予内部审计部门履行职责所必需的权限。

第十九条 内部审计部门有权列席或参加与内部审计部门职责有关的会议。

第二十条 内部审计部门有权及时、全面了解经营管理信息,并就有关问题向审计对象和相关人员进行调查、质询、取证。

第二十一条 内部审计部门认为必要时有权向董事会直接汇报审计发现。

第二十二条 内部审计部门应具有处理建议权和必要的处罚权。

第二十三条 内部审计部门对拒绝接受或不配合内部审计、拒绝提供或提供虚假资料、打击报复或陷害审计人员的,有权向上级报告,要求及时予以制止并做出处理。

第五章 质量控制

第二十四条 内部审计部门可就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等有关问题提供咨询服务,但不应直接参与或负责内部控制设计和经营管理决策与执行。

第二十五条 内部审计部门应在年度风险评估的基础上确定审计重点,审计频率和程度应与银行业金融机构业务性质、复杂程度、风险状况和管理水平相一致。对每一营业机构的风险评估每年至少一次,审计每两年至少一次。第二十六条 内部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应严格按照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实施审计项目,并定期进行自我评估。

第二十七条 内部审计部门应建立内部审计人员的审计回避制度,确保内部审计的客观性。

第二十八条 内部审计部门应建立内部审计人员后续培训制度,鼓励内部审计人员取得注册会计师、注册内部审计师、注册信息系统审计师等执业资格,以保证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

第二十九条 内部审计部门应加强科技手段和信息技术在审计工作中的运用,建立完善非现场内部审计监测体系及内部审计操作系统、信息管理系统。

第三十条 内部审计部门根据工作需要,经董事会批准后,可将部分内部审计项目外包,但需事先对外包机构的独立性、客观性和专业胜任能力进行评估。

第三十一条 内部审计部门应建立审计复议制度,对审计对象提出异议的审计结论,由作出审计结论的审计机构的上级机构进行复议。

第三十二条 董事会可聘请外部机构对内部审计部门的尽职情况进行评价,并保证外部检查人员独立于评价对象、具备专业胜任能力以及与评价对象没有利益冲突。

第六章 报告制度

第三十三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建立与垂直管理体系相适应的内部审计报告制度和报告线路。

第三十四条 审计委员会应按季度向董事会报告审计工作情况,并通报高级管理层和监事会。

第三十五条 首席审计官和内部审计部门应按季向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主要负责人报告审计工作情况。每年至少一次向董事会提交包括履职情况、审计发现和建议等内容的审计工作报告。

第三十六条 首席审计官和内部审计部门在审计事项结束后,应及时向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主要负责人报送包括审计概况、审计依据、审计结论、审计决定、审计建议、审计对象反馈意见等内容的项目审计报告。

第三十七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建立完善与中国银监会的沟通和报告制度。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应就重大审计发现及时向中国银监会报告。内部审计部门应就以下事项向中国银监会或中国银监会派出机构报告:

(一)向董事会提交的全面审计工作报告。

(二)内部审计部门开展异地审计的,应同时将审计报告抄报审计对象所在地的中国银监会派出机构。

(三)内部审计部门发现重大问题并报告董事会后,在问题未得到认真查处整改的情况下,应直接向中国银监会报告相关情况。

(四)外部中介机构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审计报告。

(五)中国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要求报告的其他事项。

第七章 考核与问责

第三十八条 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内部审计成果得以充分利用。高级管理层对未按要求进行整改的问题,应督促整改,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并承担未对审计发现采取纠正措施所产生的责任和风险。

第三十九条 董事会应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对内部审计相关各方的尽职、履职情况进行考核评价,建立内部审计工作问责制度,明确内部审计责任追究、免责的认定标准和程序。

第四十条 董事会应对具有以下情节的内部审计部门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追究责任:

(一)未执行审计方案、程序和方法导致重大问题未能被发现。

(二)对审计发现问题隐瞒不报或者未如实反映。

(三)审计结论与事实严重不符。

(四)对审计发现问题查处整改工作跟踪不力。

(五)未按要求执行保密制度。

(六)其他有损银行业金融机构利益或声誉的行为。

第四十一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经检查监督和责任认定,有充分证据表明内部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本指引以及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审计制度勤勉尽职地履行了职责,并及时报告了审查出的问题,在审计对象相关问题暴露时,可视情况免除或部分免除内部审计部门和相关审计人员的责任。

第八章 附则

第四十二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根据本指引制定实施细则,并报中国银监会备案。

第四十三条 本指引由中国银监会负责解释。第四十四条 本指引自二○○六年七月一日实施。

第二篇:浅析《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审计指引》

浅析《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审计指引》

来源:考试大 【爱学习,爱考试大】 2008年1月17日

为促进银行业金融机构完善公司治理,加强内部控制,健全内部审计体系,依据《公司法》、《审计法》和《银行监督管理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制定出台了《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审计指引》(以下简称《指引》),对进一步加强和发挥内部审计在银行业金融机构中的作用提出了监管要求。

一、《指引》是银行监管部门针对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审计的现状而出台的指导意见

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稳步推进,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逐步完善,风险管理意识不断增强,内部审计也越来越受到银行董事会、经营管理层以及银行监管部门的重视,内部审计的地位有所提升,作用有所增强。但是,与国际银行业的先进做法以及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关于内部审计的要求相比,与完善的银行业公司治理标准相比,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内部审计在审计理念、组织体系、人员素质、审计效果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为:

(一)审计理念仍显落后

从国际上看,随着内部审计理论和审计技术不断发展完善,内部审计关注的重点已经从查错纠弊转为更加关注组织的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有效性,致力于为组织增加价值,推动组织实现其发展目标。从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审计的实践看,目前内部审计的重心仍是合规性审计,尤其是对财务活动的监督检查,对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尚无过多涉及。与国际先进做法相比,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审计多局限于传统的审计业务,显示出在审计理念方面的落后。

(二)组织体系尚不合理,报告路线不够合理,独立性、权威性尤为不足

根据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内部审计实务标准》的建议,内部审计在组织上应该保持足够的独立性,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应该给予内部审计足够的权力,理想情况下,首席审计执行官(CEA)在职能上对董事会报告工作,在行政上向经营管理层的主要负责人(即首席执行官CEO)报告工作。从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实际情况看,在报告路线方面,即便是已经设立规范“三会”的银行,内部审计也大多是作为银行经营管理体系的一部分,对经营管理层负责;从内部审计的体系看,目前大多数银行尚未建立起垂直、独立的内部审计体系,内部审计只是作为内部稽核的重要力量向各级行长或分管副行长报告工作,对行长和分管副行长负责,内部审计在审计目标、审计计划、具体审计活动以及审计后的监督等方面都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

(三)内部审计的人力资源有待加强

随着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方面作用的不断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对内部审计的定义,内部审计活动已不仅仅是传统的稽核确认,还包括为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运营而提供的咨询等各类服务。就银行业金融机构而言,随着金融创新的不断深化、风险类型的日益复杂化,内部审计人员需要具备足够的专业技能跟踪、把握最近的业务知识,从而提供积极有效的确认和咨询等增值服务。从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实际情况看,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有些机构由于对内部审计的重视不够,存在着内部审计人员配备不足,甚至存在“老弱病”现象。

(四)审计效果不甚理想

由于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审计在审计理念、组织体系、人力资源等方面的问题,审计效果不尽理想。以最近中行黑龙江分行发生的案件为例,在银行业开展了一年多的案件专项治理,尤其是中行黑龙江分行已经发生过高山案的情况下,在经历了多次内部自查的情况下,仍未能及时发现案件,充分说明了目前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内部审计效果仍有待改进。

二、《指引》借鉴了国际上关于内部审计的先进理念,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内部审计予以了规范

根据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关于内部审计的定义,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运营。它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巴塞尔委员会和国际银行业对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关于内部审计的定义表示认可。在借鉴国际内部审计先进理念的基础上,银行监管部门此次出台的《指引》体现了以下几方面的进步:

(一)明确了内部审计的定义和目标

《指引》在第三条和第四条指出,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评价和咨询活动,是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部门通过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审查评价并改善银行业金融机构经营活动、风险状况、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效果,保证国家有关经济金融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监管规章的贯彻执行,在银行业金融机构风险框架内促使风险控制在可接受水平,并改善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运营,增加价值,从而促进银行业金融机构稳健发展。可以看出,《指引》上述规定是银行监管部门在借鉴国际内部审计先进理念的基础上,对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审计的科学界定,是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关于内部审计定义和目标在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具体化。

(二)强调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指引》开篇即提出了原则性要求,“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评价和咨询活动”,“应当独立于经营管理,以风险为导向,确保客观公正”。为从制度和体制上保证内部审计独立性,《指引》从内部审计体系、从业人员和报告路线等方面作了详细规定。《指引》第九条指出,“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建立独立垂直的内部审计体系。审计预算、人员薪酬、主要负责人任免由董事会或其专门委员会决定。内部审计人员薪酬不低于本机构其他部门同职级人员平均水平”。相比以往关于内部审计独立性方面的原则性意见,《指引》的规定更为具体,更具有操作性,切实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提供了保障。此外,《指引》还特意强调,“内部审计部门可就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等有关问题提供咨询服务,但不应直接参与或负责内部控制设计和经营管理决策与执行”,保证内部审计部门在提供咨询服务的同时,不影响其自身的独立性。

(三)规定了内部审计的权限

在权限方面,《指引》规定了内部审计主要事项,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以制度形式明确赋予内部审计部门履行职责所必需的权限”,规定内部审计部门“有权列席或参加与内部审计部门职责有关的会议”,“有权及时、全面了解经营管理信息,并就有关问题向审计对象和相关人员进行调查、质询、取证”,并赋予必要时直接向董事会直接汇报审计发现的权力、必要的处理建议权和处罚权等。

(四)规范了内部审计各主体的责任

《指引》指出,董事会负责建立和维护健全有效的内部审计体系,董事会要对内部审计的适当性和有效性承担最终责任,负责批准内部审计章程、中长期审计规划和工作计划等,为独立、客观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提供必要保障,并对审计工作情况进行考核监督。董事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对董事会负责,根据董事会的授权组织指导内部审计工作,并应定期召开会议,按季向董事会报告审计工作情况,同时通报高级管理层和监事会。内部审计部门对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负责,制定内部审计程序,评价风险状况和管理情况,落实审计工作计划,开展后续审计,监督整改情况,对审计项目质量负责等。首席审计官(CEA)负责组织实施内部审计章程、中长期审计规划和工作计划,做好协调工作,及时向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主要负责人报告审计工作情况,并对内部审计的整体质量负责。

(五)确定了内部审计与外部监管的报告与指导关系

《指引》表明内部审计作为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银行监管部门“管法人”的重要工作内容。《指引》从监管者的角度,提出了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审计与外部监管的关系,明确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建立完善的与中国银监会的沟通和报告制度”,并规定了内部审计部门应向中国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报告的事项,确定了银行监管部门对相应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审计的指导职能。

此外,《指引》还就内部审计的质量控制问题、内部审计部门工作人员的比例、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和道德准则的要求等问题予以了规范。

三、以贯彻实施《指引》为契机,加强和发挥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审计的作用

《指引》借鉴了国际上内部审计的先进理念,针对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审计的现状提出了切合实际的监管要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以贯彻实施《指引》为契机,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1、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根据《指引》的精神,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出实施细则,并根据要求报银行监管部门备案。借鉴与吸收并重,转变传统上关于内部审计的观念,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过程的效果,增加价值和改善运营,帮助所属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其目标。要建立和完善独立客观的内部审计系统,提高内部审计的手段,加强科技信息技术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建立完善的非现场内部审计监测体系及内部审计操作体系、信息管理系统。严格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努力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水平。

2、要切实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培养,建立内部审计从业人员任职资格,通过CIA等资格考试、聘请专家培训等方面,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加强与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的联系,考虑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审计协会,制定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审计的整体规划,加强各金融机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整个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内部审计水平。

3、完善和改进内部审计和外部监督的关系。按照巴塞尔委员会《银行内部审计及监管者与审计师的关系》的表述,除了内部审计要及时、准确、完整地向银行监管部门报告外,银行监管部门也应当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审计的工作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来确定是否采纳以及在多大程度上采纳内部审计的结果。在银行监管相对成熟的国家和地区,银行监管部门通常与内部审计保持较为紧密的联系,二者会定期进行磋商,比如,香港金管局定期举行包括银行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在内的三方会议,借助内部审计的成果实施风险为本的银行监管,大大地提高了银行监管的效率。《指引》的出台,标志着我国银行监管部门更加重视内部审计的工作,对内部审计的指导和监督力度也将加强。今后,银行监管部门与银行内部审计应逐步探索、创新和完善双方的关系,充分发挥外部监管与内部监督的双重作用,促进我国银行业的健康发展。来

第三篇: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业人员职业操守指引-银监发[2009]12号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银监发[2009]12号

中国银监会关于印发

《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业人员职业操守指引》的通知

各银监局,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银监会直接监管的信托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中央结算公司、建银投资公司:

现将《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业人员职业操守指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实施中的经验做法和重要情况及意见建议,请及时上报银监会。请各银监局将本通知转发至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

二○○九年二月四日

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业人员职业操守指引

第一条 为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业人员(以下简称从业人员)职业操守,提高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维护银行业信誉,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 本指引所称从业人员是指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与银行业金融机构签订劳动合同的在岗人员,由行政机关、有关部门任命(推荐任命、聘用)的银行业金融机构董(理)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以及银行业金融机构聘用或与劳务代理机构签订协议直接从事金融业务的其他人员。

第三条 本指引适用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含外资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业人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从业人员和银行业金融机构委派到国(境)外分支机构、附属公司的从业人员。

第四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将从业人员遵循本指引的情况纳入合规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范围,定期评价,建立可持续的评价和监督机制。

第五条 从业人员应知法守法,维护国家利益和金融安全。履行法律义务,保守国家机密和商业秘密。尊重创造,保护知识产权和专利。实事求是,客观、真实反映银行业金融机构活动信息,拒绝作假。

第六条 从业人员应规范操作,认真执行上级指令。执行中如发现可能发生违章违纪行为,或可能导致风险时,应立即向上级报告或越级报告。熟练掌握业务技能,取得任职岗位应具备的资格。

第七条 从业人员应遵循公平竞争,恪守“客户自愿”原则。自觉抵制低价倾销、贬低同业、虚假宣传等不正当竞争手段。

第八条 从业人员应做到客户至上,诚实守信,优质服务。执行首问负责制,热情接待,语言文明,举止大方。尊重隐私,不因客户性别、肤色、民族、身份等差异而优待或歧视。

第九条 从业人员应热心公益,奉献爱心,公私分明,勤俭节约。

第十条 从业人员遇到利益冲突,应主动回避。办理授信、资信调查、融资等业务的从业人员,在涉及亲属关系或利害关系人时,应主动提出回避。不从事与本机构有利害关系的第二职业。

第十一条 从业人员投资股票应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本机构有关规定。从业人员不得利用内幕信息买卖有相关关系的上市公司股票;不得挪用公款和客户资金买卖股票;不得用个人消费贷款(如住房、汽车贷款)买卖股票。

第十二条 从业人员应自觉抵制欺诈、非法集资及商业贿赂,拒绝黄、赌、毒。在社会交往和商业活动中,廉洁从业,不得接受或给予客户任何形式的非法利益。

第十三条 从业人员应自觉抵制内幕交易,不得利用内幕信息牟取个人利益,不得将内幕信息以明示或暗示的形式告知他人。拒绝洗钱,及时报告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履行反洗钱义务。

第十四条 董(理)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除了遵守第五条至第十三条所列内容外,还应遵守以下职业操守。

一、认真执行国家方针政策,恪守职业道德,服从国家宏观调控,维护大局。善于管理,公道正派,作风民主,坚持原则。履行社会责任。

二、忠实履行受托人责任和经营管理职责,组织制定科学发展战略,科学决策,谨慎用权,防范风险,远离职务犯罪。

三、以身作则,自觉遵守本指引并承担组织本机构从业人员遵守本指引的责任。

四、知人善任,任人唯贤,关心员工职业生涯发展,培育团队意识。

五、适度参与公共活动,远离违法及不良行为,不得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或输送非法利益。

六、细化管理,重点监控,明确本机构关键岗位特殊职业操守并组织关键岗位从业人员遵守。

第十五条 本指引是从业人员职业操守的标准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和行业自律组织可依照

本指引修订或者制定本机构(行业)员工相关规范。

第十六条 本指引自公布之日起生效。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银监办发[2009]371号

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认真贯彻落实

《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业人员职业操守指引》的通知

各银监局,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银监会直接监管的信托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银行业协会、信托业协会、财务公司协会:

根据中央领导同志的有关指示,银监会在充分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于2009年2月份制定并印发了《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业人员职业操守指引》(以下简称《指引》)。

《指引》是银行业从业人员职业操守的标准要求,为银行业金融机构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选人用人机制,加强从业人员队伍建设提供了一个标杆。根据近期中央领导同志关于 “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要认真抓好职业行为准则的落实”的指示精神,经银监会领导同意,现就银行业金融机构认真贯彻落实《指引》的有关工作提出如下要求:

一、切实提高认识。中央领导同志高度重视银行业队伍建设,多次强调要建设一支能适应现代银行业发展需要的从业人员队伍。对于道德风险的防范和教育是加强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从以往查处的银行业案件看,存在道德风险的工作环节和岗位十分广泛,所导致的危害相当严重。因此,制定、学习和遵守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业人员操守指引,不断提高从业人员职业操守,树立忠诚廉洁、勤勉尽责、秉公办事的理念,对于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稳健经营和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同时,道德风险意识的增强和职业操守的提高,也是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和从业人员自身的保护。

二、加强对《指引》的宣传。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利用内部宣传平台,对《指引》的主要内容、落实《指引》的重要意义进行广泛宣传,在单位内部形成学习落实《指引》、重视职业操守的良好氛围。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将《指引》的内容在主要经营场所向客户公布,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三、结合实际,制定完善具体的实施细则。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对已制定的员工守则等制度进行一次梳理,结合《指引》的内容进行补充、修订与完善,使其符合《指引》的要求;至今尚未制定员工守则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按照《指引》的要求尽快制定。

四、建立动态评估机制。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建立《指引》执行情况的动态评估机制,建立可持续的评价和监督机制。要将《指引》的贯彻执行情况与部门绩效考核相结合,执行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与从业资格考试认证标准相结合,增强准则的权威性,提高从业门槛;与新录用人员签订合同相结合,形成劳动处罚的依据;与本单位原有的规章制度相结合,形成有单位特色的行为准则体系。

五、发挥领导带头作用。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董事会、监事会成员和高管人员要以身作则,自觉遵守《指引》和本单位员工守则。要将遵守《指引》和员工守则的情况作为述职述廉的一项内容。各单位要将修订、制定员工守则及落实《指引》的情况及时报送银监会。

二○○九年十一月十三日

第四篇:银监发[2010]73号关于印发《银行业金融机构外部审计监管指引》的通知

关于印发《银行业金融机构外部审计监管指引》的通知

银监发[2010]73号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10-8-1

1各银监局,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邮政储蓄银行,各省级农村信用联社,银监会直接监管的信托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

现将《银行业金融机构外部审计监管指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请各银监局将本通知转发至辖内各银鉴分局和银行业金融机构。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二0一0年八月十一日

银行业金融机构外部审计监管指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充分发挥外部审计对银行业监管的补充作用,促进银行业金融机构稳健经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 本指引所称银行业金融机构是指依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的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法人,以及外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在中国境内设立的分支机构。本指引所称外部审计是指外部审计机构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财务报告审计;外部审计机构是指接受银行业金融机构委托对其进行外部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以下简称外审机构。本指引所称银行业监管机构,是指中国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

第三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委托外审机构的相关规章制度。银行业金融机构董事会对外部审计负最终责任。

第二章 审计委托

第四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委托具有独立性、专业胜任能力和声誉良好的外审机构从事审计业务。对合格外审机构的评估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因素:

(一)在形式和实质上均保持独立性;

(二)具有与委托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规模、业务复杂程度等相匹配的规模、资源和风险承受能力;

(三)拥有足够数量的具有银行业金融机构审计经验的注册会计师,具备审计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专业胜任能力;

(四)熟悉金融法规、银行业金融机构业务及流程、内部控制制度以及各种风险管理政策;

(五)具有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和健全的质量控制体系;(六)具有良好的职业声誉,无重大不良记录。

第五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完整保存委托外部审计机构过程中的档案,银行业监管机构可以对上述档案进行检查。第六条外审机构存在下列情况之一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宜委托其从事外部审计业务:

(一)专业胜任能力、从事银行业金融机构审计的经验、风险承受能力明显不足的;

(二)存在欺诈和舞弊行为,在执业经历中受过行政处罚、刑事处罚且未满三年的;

(三)与被审计机构存在关联关系,可能影响审计独立性的。

第三章 审计质量控制

第七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了解外部审计程序及质量控制体系,配合外审机构开展审计工作,为外审机构实施适当的审计程序提供便利。

第八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与外审机构充分沟通,了解审计进展情况,及时将审计过程中出现的重大事项报告银行业监管机构。

第九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对外审机构的审计报告质量及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履行情况进行评估。

第十条 银行业监管机构可以对外审机构的审计报告质量进行评估,并对存在重大疑问的事项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委托其他外审机构进行专项审计。

第十一条 外审机构同一签字注册会计师对同一家银行业金融机构进行外

部审计的服务年限不得超过五年;超过五年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要求外审机构更换签字注册会计师。

第十二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宜委托负责其外部审计的外审机构提供咨询服务。

第四章 终止审计委托

第十三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发现外审机构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以特别关注,并可以终止委托其审计工作:

(一)未履行诚信、勤勉、保密义务,并造成严重不良后果的;

(二)将所承担的审计业务分包或转包给其他机构的;

(三)审计人员和时间安排难以保障银行业金融机构按期披露报告的;

(四)审计报告被证实存在严重质量问题的。

第十四条 银行业监管机构发现外审机构存在下列问题时,可以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立即评估委托该外审机构的适当性:

(一)审计结果严重失实的;

(二)存在严重舞弊行为的;

(三)严重违背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存在应发现而未发现的重大问题的。

对因上述原因被终止委托的外审机构,银行业金融机构二年内不得委托其从事审计业务。

第十五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或外审机构单方要求终止审计委托时,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及时报告银行业监管机构。

第五章 与外审机构的沟通

第十六条 银行业监管机构、银行业金融机构、外审机构应当适时举行双方或三方会谈,及时交流有关信息。

第十七条 外审机构根据审计准则向银行业监管机构报告银行业金融机构以下情况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得阻挠:

(一)严重违反法律法规、行业规范或章程;

(二)影响持续经营的事项或情况;

(三)出具非标准审计报告;

(四)管理层有重大舞弊行为;

(五)决策机构内部发生严重冲突或关键职能部门负责人突然离职。

第十八条 银行业监管机构应当鼓励外审机构依法根据审计准则开展外部审计,并纠正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外部审计质量存在严重负面影响的行为。

第六章 审计结果的利用

第十九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在收到外审机构出具的审计报告和管理建议书后及时将副本报送银行业监管机构。

第二十条 银行业监管机构应当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外部审计结果、整改建议等审计信息系统,充分利用外部审计相关信息。

第二十一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重视并积极整改外部审计发现的问题,并将整改结果报送银行业监管机构。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二条 本指引由中国银监会负责解释。

第二十三条 本指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答问银行业金融机构外部审计监管指引

近日,银监会有关负责人就《银行业金融机构外部审计监管指引》(银监发

[2010]73号)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银行业金融机构外部审计监管指引》(以下简称指引)出台的背景和目的是什么?

答:外部审计是维护市场纪律、实现银行有效管理的重要手段,对银行监管具有重要的补充作用。国际上,许多国家银行监管当局都很重视外部审计的作用和相应的管理和指导工作,如英国金融机构在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前,必须通知英国金融监管当局(FSA),报送该会计师事务所的相关资料,并保证会计师事务所具备法定执业资格、审计能力、独立性等条件。

银监会在日常监管工作中发现,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委托的外部审计机构缺乏必要的专业能力和经历,审计质量较低,并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因此,银监会在现行法律法规的框架下,借鉴国内外的部分有效做法,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年报的审计委托、质量控制等重要环节提出了适度规范的要求,以促进提高外部审计质量,发挥外部审计对银行监管的补充作用。

问:制定《指引》的主要原则是什么?

答:一是促进提高审计质量。《指引》从银行业的特点出发,通过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外部审计的有关工作,旨在加强银行监管机构与外审机构的沟通,促进外部审计机构改善执业质量,不断提高银行业金融机构外部审计的有效性。二是着力解决基本问题。《指引》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委托外部审计机构的专业胜任能力、审计质量控制、终止审计委托、信息沟通、审计结果利用等重要环节进行了规范,着力解决基本问题。三是遵守相关法律框架。目前,财政部负责会计师事务所及外部审计的行政管理工作。按照《行政许可法》和《注册会计师法》的规定,《指引》没有对会计师事务所从事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审计业务设立门槛,也没有对其规定任何行政管理的事项。

问:《指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指引》共七章二十三条,包括总则、审计委托、审计质量控制、终止审计委托、与外审机构的沟通、审计结果的利用、附则。主要内容如下:

一是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审计委托提出要求。《指引》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须对拟委托会计师事务所的独立性、专业胜任能力、声誉等进行评估,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委托合格外部审计机构。

二是强化审计质量控制。《指引》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及时报告审计过程中出现的重大事项。银行监管机构必要时可要求金融机构另行委托外审机构对有关对减值准备、价值评估等重要事项进行专项审计。同时,对外审机构服务超过五年的签字注册会计师,金融机构应要求其更换,以确保审计质量。

三是加强银行监管机构与外审机构的沟通。《指引》建立了信息交流机制,明确提出监管机构、外审机构以及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在外部审计过程中适时举行双方或三方会谈,及时交流有关信息。

四是注重对外部审计结果的利用。《指引》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要重视并积极整改外审机构发现的问题,银行业监管机构也相应建立外部审计结果、整改建议等审计信息系统,充分利用外部审计相关信息。

五是支持外审机构依法开展业务。为提高外部审计质量,《指引》既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配合外审机构开展审计工作,为外审机构实施适当的审计程序提供便利;又鼓励和保护外审机构依法根据审计准则开展外部审计,并纠正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外部审计质量存在严重负面影响的行为。

第五篇:银行业金融机构外部审计监管指引

银行业金融机构外部审计监管指引

银监发〔2010〕73号

银监会2010.8.11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充分发挥外部审计对银行业监管的补充作用,促进银行业金融机构稳健经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 本指引所称银行业金融机构是指依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的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法人,以及外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在中国境内设立的分支机构。

本指引所称外部审计是指外部审计机构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财务报告审计;外部审计机构是指接受银行业金融机构委托对其进行外部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以下简称外审机构。

本指引所称银行业监管机构,是指中国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

第三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委托外审机构的相关规章制度。

银行业金融机构董事会对外部审计负最终责任。

第二章 审计委托

第四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委托具有独立性、专业胜任能力和声誉良好的外审机构从事审计业务。对合格外审机构的评估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因素:

(一)在形式和实质上均保持独立性;

(二)具有与委托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规模、业务复杂程度等相匹配的规模、资源和风险承受能力;

(三)拥有足够数量的具有银行业金融机构审计经验的注册会计师,具备审计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专业胜任能力;

(四)熟悉金融法规、银行业金融机构业务及流程、内部控制制度以及各种风险管理政策;

(五)具有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和健全的质量控制体系;

(六)具有良好的职业声誉,无重大不良记录。

第五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完整保存委托外部审计机构过程中的档案,银行业监管机构可以对上述档案进行检查。

第六条 外审机构存在下列情况之一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宜委托其从事外部审计业务:

(一)专业胜任能力、从事银行业金融机构审计的经验、风险承受能力明显不足的;

(二)存在欺诈和舞弊行为,在执业经历中受过行政处罚、刑事处罚且未满三年的;

(三)与被审计机构存在关联关系,可能影响审计独立性的。

第三章 审计质量控制

第七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了解外部审计程序及质量控制体系,配合外审机构开展审计工作,为外审机构实施适当的审计程序提供便利。

第八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与外审机构充分沟通,了解审计进展情况,及时将审计过程中出现的重大事项报告银行业监管机构。

第九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对外审机构的审计报告质量及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履行情况进行评估。

第十条 银行业监管机构可以对外审机构的审计报告质量进行评估,并对存在重大疑问的事项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委托其他外审机构进行专项审计。

第十一条 外审机构同一签字注册会计师对同一家银行业金融机构进行外部审计的服务年限不得超过五年;超过五年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要求外审机构更换签字注册会计师。

第十二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宜委托负责其外部审计的外审机构提供咨询服务。

第四章 终止审计委托

第十三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发现外审机构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以特别关注,并可以终止委托其审计工作:

(一)未履行诚信、勤勉、保密义务,并造成严重不良后果的;

(二)将所承担的审计业务分包或转包给其他机构的;

(三)审计人员和时间安排难以保障银行业金融机构按期披露报告的;

(四)审计报告被证实存在严重质量问题的。

第十四条 银行业监管机构发现外审机构存在下列问题时,可以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立即评估委托该外审机构的适当性:

(一)审计结果严重失实的;

(二)存在严重舞弊行为的;

(三)严重违背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存在应发现而未发现的重大问题的。

对因上述原因被终止委托的外审机构,银行业金融机构二年内不得委托其从事审计业务。

第十五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或外审机构单方要求终止审计委托时,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及时报告银行业监管机构。

第五章 与外审机构的沟通

第十六条 银行业监管机构、银行业金融机构、外审机构应当适时举行双方或三方会谈,及时交流有关信息。

第十七条 外审机构根据审计准则向银行业监管机构报告银行业金融机构以下情况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得阻挠:

(一)严重违反法律法规、行业规范或章程;

(二)影响持续经营的事项或情况;

(三)出具非标准审计报告;

(四)管理层有重大舞弊行为;

(五)决策机构内部发生严重冲突或关键职能部门负责人突然离职。

第十八条 银行业监管机构应当鼓励外审机构依法根据审计准则开展外部审计,并纠正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外部审计质量存在严重负面影响的行为。

第六章 审计结果的利用

第十九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在收到外审机构出具的审计报告和管理建议书后及时将副本报送银行业监管机构。

第二十条 银行业监管机构应当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外部审计结果、整改建

议等审计信息系统,充分利用外部审计相关信息。

第二十一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重视并积极整改外部审计发现的问题,并将整改结果报送银行业监管机构。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二条 本指引由中国银监会负责解释。

第二十三条 本指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下载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审计指引银监发2006-51号word格式文档
下载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审计指引银监发2006-51号.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33.《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管理机制建设指引》-银监发[2009]107号

    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管理机制建设指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促进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切实转换经营管理机制,有效防范各类风险,确保安全稳健运行,根据《中......

    银行业金融机构数据治理指引

    银行业金融机构数据治理指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立法依据)为指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数据治理,提高数据质量,发挥数据价值,提升经营管理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指引》(银监发[2007]29号)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指引 银监会[2007]29号 为规范和加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非信贷资产的管理,建立真实、全面、动态反映非信贷资产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的管理体......

    银监发(2007)78号

    中国银监会关于扩大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试点工作的通知 (银监发〔2007〕78号 2007年10月24日) 各银监局,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金......

    银监发2007-6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国人民银行 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 银监发〔2008〕23号 各银监局,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各分行、营业管理部、各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

    银监发(2006)23号[推荐]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指引》的通知 (银监发„2006‟23号 2006年3月22日) 各银监局(西藏除外): 现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资产......

    2007银监发27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印发《信托公司受托境外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银监发[2007]第27号 各银监局,国家外汇管理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局......

    银监发[2013]8号

    中国银监会关于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有关问题的通知 (银监发[2013]8号) 各银监局,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近期,商业银行理财资金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