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加强外来务工人员安全培训教育工作的建议
关于加强外来务工人员安全培训教育工作的建议
近年来,城乡经济接轨为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了广阔的舞台,随着外来务工人员大量涌入城市,城市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得到明显改善,促进了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已成为城市的生产主体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但他们中绝大部分从事脏、苦、累、险等工作,其文化程度低,缺乏最基本的安全常识,自我保护能力弱,往往成为各类事故的主要责任者和主要受害者,有资料显示,外来务工人员因事故死亡的人数,占各类生产事故死亡总人数的80%以上。如何加大对这一特殊群体的安全培训教育和监管力度。将安全教育工作真正落实到一线工地上,无疑已成为政府、企业和全社会都要共同面对和急需解决的问题。
怀着对外来务工人员安全问题的特别关注,区政协委员在区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期间就此递交了提案,近期区政协提案委员会,组织委员到南山工业园区的鸿佳鞋业、万控电气等企业就我区外来务工人员安全培训教育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综合如下:
一、外来务工人员队伍的基本特征
从调查的企业来看,外来务工人员占职工总人数的 70%-80%左右。他们绝大部分是企业生产一线的操作工,也有一批素质相对较高的已成为企业的生产骨干。
就我区现有外来务工人员队伍看,有以下几个特征:
1、成份结构复杂。他们主要来自安徽、贵州、云南、湖南、湖北、江西、新疆等不同省份,受不同的区域文化、生活习惯、人文观念影响,对事物了解、接受程度有差异。
2、文化素质较低。绝大部分外来务工人员只有初中文化程度,整体素质偏低,即使平时闲遐时间也以消遣为主,很少有人主动学习。
3、职业技能较差。他们中大部分来自农村或贫困地区,没有经过一定的技能培训,只能在企业从事单一的、技术性不强的劳动。其思想基础、文化素质和技术能力与现代企业的发展不相适应。
4、人员流动性大。外来务工人员以经济收入为目的,从业的灵活性强、流动频率高;长期扎根当地落户的人不多,绝大多数人有临时观念,想在当地工作几年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后回乡发展。
二、当前外来务工人员安全培训教育的难点及原因分析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外来务工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工作,在全员安全生产培训方面狠下功夫,从思想上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安全教育,从基础上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从根本上增强和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能 力,外来务工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但也应该看到,外来务工人员地域观念强、文化素质低、适应性差、流动性大等特殊性和社会层面及一些用工单位的安全意识不到位等因素,给安全培训和教育工作带来了困扰和难度。
1、外来工流动周期短、频率高是开展安全培训和教育工作的一大难题。因生产淡旺季所致,有的企业人员频繁进出,个别企业一个月内人员流动竞有60人之多。因此,对外来工的教育培训难以系统化和持久性,造成安全培训教育的短期行为和不适应性。
2、一些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意识不强。一些企业往往重使用,轻培养,甘冒事故风险也不愿在培训上花钱,没有从资金、人员、制度等方面给安全生产以有力的支撑。没有将新职工、转岗职工的安全教育制度落在实处,安全教育流于形式、缺乏针对性,或没有针对农民工特点设置安全生产培训内容,培训时间不能保证。
3、安全基础设施不完善。长期以来企业安全设施基础投入不足,设备简陋。一些破损、废弃设备无检修情况下继续使用,不少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隐患突出,有相当数量危险化学品存放安全间距不足等,严重威胁公共安全。
4、外来务工人员防范意识薄弱。即使按各种规程对他们进行教育培训,一些人员仍没引起足够重视,存在侥幸、无所谓心理,违章指挥、作业和违反劳动纪律的现象时有发生。在很大程度上还存在着象粉尘作业不戴防护用品、高空作业不系安全带等违法行为。
5、监管力量薄弱,存在一定漏洞和盲区。基层安全监管力量严重不足,安监队伍未延伸到乡镇,致使监管力度和覆盖面受到限制,无法对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实施有效监管,造成部分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安全工作的基础薄弱,监管缺位。企业自身监管力量薄弱,不少私营小企业根本无安全监管机构和管理人员。
6、全社会共同关注安全生产的氛围尚未全面形成。目前全社会对安全生产重视依然不够,一些乡镇、街道、部门安全意识还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安全责任不落实,监管措施不力,“严不起来,落实不下去”的问题还不同程度的存在。往往事故发生后被动地善后,未将防范工作真正、及时、有效地做在前面。各类宣传媒体对安全生产宣传力度不够,全社会“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氛围尚未形成,对外来务工人员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忽视,乃至轻视的心理,对其安全问题没引起足够重视。
三、关于加强外来务工人员培训教育工作的建议
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分工。
安全生产不是某一个部门的事情,而是全社会的事情,是政府的职责,有关部门在安全生产方面负有不可推卸的职 责,在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上要增强大局意识,群策群力,互相配合。政府要起主导作用,担负起监管主体的职责,正确履行指导、监督、协调和管理职能。坚持“政府统一领导、部门齐抓共管、企业全面负责、社会广泛支持”的原则,按照“统一规划、分级实施、分类指导、步步推进”的总体要求,将培训任务层层分解到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落实到生产经营单位,真正做到思想认识到位、组织领导到位、工作机制到位、制度保障到位。安监部门要把外来务工人员安全培训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构,加强对培训工作的领导和组织协调。
强化宣传,培育现代安全意识
要把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作为搞好安全生产的重要基础工作来抓,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常识、典型经验、先进人物和事迹的宣传,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努力营造全社会“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良好氛围。
要切实加大外来务工人员安全培训教育工作的力度,采取多种形式和渠道,积极宣传、广泛发动,动员各单位积极行动、全程重视、全员参与、全部覆盖、全面落实,增加抓好安全培训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强化“保安全就是促发展、抓培训就是保安全”的观念。充分利用新闻媒体、信息网络、横幅标语、报刊专栏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培训亮点、推广培训经验、开展警示教育,努力营造关注安全生产、加强安全培训的良好氛围。
科学施教,提升安全意识和技能
根据不同行业、不同工种,因地制宜,因人施教,以实用管用为标准,灵活多样,不拘形式,科学施教。坚持普及培训与重点培训相结合,业余培训与脱产培训相结合,安全培训与新技术教育相结合,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大规模的外来务工人员安全培训格局。坚持分类指导、分级实施的原则,按“谁主管、谁培训、谁考核、谁负责”的要求,分级实施,提高培训质量,增强安全意识。
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也是受益主体和培训主体,务必认真履行责任主体职责,把安全培训特别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工作纳入企业年度工作计划,并保证安全培训工作经费。坚持经常教育和持久教育的原则,努力提高外来务工人员安全生产水平与应急避险、自救和互救能力。
健全机制,实施有效管理
要将全员安全培训,特别是对外来务工人员培训实施情况列入区政府、各乡镇、区级各有关部门和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内容。通过奖惩制度、督查督办制度、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度等系列考核,强化落实安全培训教育工作。建立培训奖惩机制,对培训工作成效突出的,给予表 彰奖励;对培训工作重视不够、组织不得力的,要给予通报批评,并督促整改。
探索建立激励机制。培养安全教育联络员队伍。从外来务工人员中挑选思想素质好、安全技能高、热心服务工作的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担任联络员起带头示范、督促协管作用;实施分层管理。以不同安全教育对象为依据区分对待,使管理工作真正做到目的明确、有的放矢、控制有效;建立科学高效的预警网络。运用计算机网络对外来务工人员进行科学管理,全面掌握外来务工人员的基本情况、流动、从事岗位培训情况、掌握技能情况,并及时根据变化情况进行更新,实行动态管理。
以人为本,创造和谐、公正、平等的工作环境
随着外来务工人员日益增多,全社会应更多地关注这一群体,政府部门、社会各界、用工企业等各方面都应把对外来工的教育、管理和服务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上,统筹全社会力量,改善务工人员就业环境,切实提高就业能力,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供保障。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关心其切身利益,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想他们所想、急他们所急、帮他们所需,统筹规划,统一管理,让不同身份、不同层次的人平等和睦相处,真正把“以人为本”的思想和人文关怀落到实处。
外来务工人员安全培训教育,是提高广大外来务工人员 安全素质、减少事故发生的治本之策,意义重大。同时,这又是项循环往复的系统工程,任重道远。因此,要在思想上更重视、行动上更切实、措施上更有力,真正将培训教育工作抓实抓好,为实现安全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保障!
第二篇:外来务工人员的教育工作
浙江XXXXXXXXX有限公司
外来务工人员进司时工作前教育
为了预防、杜绝和减少外来施工人员的安全事故,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凡外来施工人员在进司时上岗前都必须接受教育。学习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公司的有关规章制度及相关的安全作业规定。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文明施工,坚定“作业必须安全、不安全不得作业”的理念,安全施工应居安思危,有备无患,切实做到“三不伤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自始至终做到高高兴兴来工作,平平安安回家去。
1、本公司是以化工原料为主,生产岗位有使用危化品,大部分作业区是有易燃易爆化学品,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是:火灾、爆炸、窒息、中毒、腐蚀、触电、机械伤害、烫伤、冻伤以及高空坠落危险等危险。
2、重大危险源的岗位是我公司的XX区,那里主要是易燃易爆的XXXX和XXXX。如在此区域动火和施工,必须经过安环部门的特殊处理和认可方可施工。
3、有腐蚀灼伤的作业区是XX车间,那里是盐酸。盐酸是腐蚀性强的危化品,在此区域施工必须要有防酸的自我保护措施。如防酸衣、裤、鞋、手套、面罩等防护保护。否则不准施工。
4、其他作业区要求必须严格遵守我公司的安全规程。没有措施和允许不准随意去摸、擦、靠、按和搬动等动作和行为,否则后果自
负。
5、在我公司各个作业区均有行车吊物,在施工中必须时刻注意头顶、四周的吊钩,物件的移动,以防碰撞。自身不精心而造成的一切事故均由自己负责。
6、外来施工人员进、出门卫时必须限速慢行,自觉接受检查并登记。
7、在进入生产区域时必须佩戴好安全帽,严禁烟火。
8、施工人员的任何车辆禁止驶入或停放在车间、仓库或消防通道上。
9、未经公司主管部门批准允许,严禁擅自动用司内的任何设备、设施。
10、施工中使用的工器具必须符合有关安全技术要求。
11、服从本公司相关职能的人员正常管理,发现异常及时报告。
12、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13、对动火作业、高空作业、进入有限空间作业,都必须按公司安全制度的要求,办理审批手续,在得到批准后,应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佩戴安全帽、护目镜,系上安全带,切断电源等安全措施)后方可进行相关作业。
14、在作业过程中应及时清理现场,保持现场安全和环境整洁。
15、此教育内容如果是外包工头或外包公司代表签字,教育内容由代表自行给所属外包人员传达。如因未传达或不清楚的由此造成的后果由外包工头或外包公司自行负责。
若违反公司有关制度的施工和外来务工人员,公司将按有关规定
进行处罚。
受教育人或代表:
浙江XXXX有限公司
年月日
第三篇:加强外来务工人员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初探
加强外来务工人员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初探
外来务工人员法制宣传教育是新形势下普法工作的一个新课题。近年来,随着国家进一步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的政策,国内经济建设突飞猛进,城乡经济接轨为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大量外来人员的涌入,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极大的贡献,同时也给社会治安带来隐患。本文就如何在外来务工人员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我区外来务工人员的现状、特点。
我区现有常住人员73万人,外来人口70万人,约占人口总数的50%。外来务工人员的特点:
1、居住点分散,居住环境较差。大多外来人口居住在施工工地的工棚、居民出租房屋和集贸市场内,居住环境较差,卫生习惯不良,给市容卫生管理工作造成很大困难,且多以同乡、同族等关系聚居在一起,形成了以地域为纽带的“河南帮”、“安徽帮”、“江西帮”、“贵州帮”等。
2、成份结构复杂,人员流动较快。外来务工人员主要来自安微、贵州、四川、湖南等省份。其中以家庭成员为单位居住的约占30%,单身居住的约占70%。居住周期较短,流动速度越来越快。另外,外来人员打工的行业也呈现多样化,主要从事建筑、收旧、运输、贩卖、餐饮、服务、加工等职业,大多是城里人不愿干的苦、脏、累、险行业工作,还有部分无正当职业,专门从事沿街乞讨、拾脏扒荒等。
3、文化程度偏低,法制观念淡薄。外来务工人员为了养家糊口,发家致富,不惜辍学外出打工挣钱,文化程度调查显示八十年代出生的外来人口中小学占66%,初中占25%,高中占8%,文盲半文盲占0.8%;外来务工人员对国家、地方制定的关于城市治安管理方面的法律、政策知之甚少。由此可见其法律观念的淡化。
二、外来务工人员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现状和难点。
外来务工人员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对其法制宣传教育必须有其群体针对性和指向特殊性。经过几年的探索,我区的外来务工人员法制宣传教育已经摸索出了一条具有鄞州特色的新路子。但是,深化这项工作,难度较大。受居住环境和自身素质的制约,法制宣传教育活动难以开展。一是外来务工人员均来自不同的地区,居住分散,除老乡之间联系紧密外,与其他人基本上没有联系;二是从业种类复杂,作息时间无规律;三是业余生活松散,闲遐时间主要以打牌、打麻将等低层次活动为主,很少有人主动学习法律政策方面的知识;四文化素质低,组织观念差。这些因素的存在,为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三、几点思考
(一)围绕中心,扎实开展,使外来务工人员法制教育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外来务工人员作为普法教育的重点对象之一,要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的法律意识,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全面推进依法治区进程,必须结合本地实际,抓紧建立外来务工人员法制教育的工作制度,要通过一系列制度建设,实现对外来务工人员法制教育工作的有效指
导、严格管理和监督。同时,还应加强理论研究,积极探索外来务工人员法制教育工作的特点、规律及其发展要求,用以指导实践。要总结经验,努力探索出一整套好的方法、做法,使外来务工人员法制教育走上规范化、正常化、制度化的轨道。
(二)部门联动,齐抓共管,形成外来务工人员法制教育合力。近年来,随着鄞州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外来务工人员急剧增多。他们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给本地的社会、生活和治安带来隐患。加强对他们的普法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律素质,是鄞州经济建设保持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要使外来务工人员普法工作深入扎实,仅有普法教育部门的力量远远不够,要积极联合部门力量,在外来务工人员的法制教育工作中加强公安部门、综治部门、劳动部门、工商行政等部门的联动,将对外来务工人员的法制教育与管理有效结合,使教育与管理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联动作用,通过指导所属部门及企业对外来务工人员各种形式的法制宣传,努力营造法制教育的良好环境。
(三)开拓思路,积极创新,切实增强外来务工人员法制教育针对性。外来务工人员法制教育工作是一项艰巨的、长期的、宏大的社会工程。因此,在法制教育过程中,要坚持法制教育与法制实践相结合,要增强针对性、注重实效性,要做到教育与管理、服务与维权相结合,既要教育外来务工人员法制知识,提高他们法制意识,又要为他们提供法律服务,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外来务工人员法制教育工作要有新的突破、新的创新。其一要在宣传教育内容上有所创新。要抓住涉及外来务工人员生产、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问题进行深入浅出的法律解释,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其二要在思想观念上有所创新。要顺应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发展的需要,顺应他们日益增长的法律文化的需求,寻找法制宣传教育的切入点;其三要在宣传教育载体上有所创新。要按照“三贴近”的要求,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采取他们乐于接受、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宣传。如法律知识竞赛、法制文艺演出等,寓教于乐。
(四)以点带面,树立典型,大力推广外来务工人员法制教育的经验。开展外来务工人员法制教育工作以来,我们的工作有了一定的进展,有许多的经验值得总结。为了更好地改进工作,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要积极地总结推广有关外来务工人员法制教育过程中的先进经验,树立宣扬先进典型,善于用典型来引导和推动工作。通过选择一些外来务工人员集居点作为法制宣传教育示范典型,以点带面,以典型促推广。同时,要充分利用各地的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要开辟专题、专栏,积极宣传报道外来务工人员认真学法,遵纪守法和依法维权的事例,积极宣传报道外来务工人员法制教育工作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营造浓厚的外来务工人员学法用法氛围,促进社会稳定。
四、工作建议
(一)提高对农民工法制宣传工作的认识。普法工作人员,特
别是领导干部要提高对农民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重大意义的认识,将这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将对农民工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列入“五五”普法规划和法制建设工作计划,紧紧围绕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大局,加强对农民工的法制宣传教育,使之形成制度化。
(二)加快农民工法制宣传教育和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立法工作。把农民工法制宣传教育和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纳入立法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加快关于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立法工作。
(三)健全制度、形成合力。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民工法制宣传教育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加强监督和考核。本着“谁主管、谁负责"和“谁用工、谁负责”的原则,强化用人单位的责任,促进农民工法制宣传教育的经常化和制度化。
(四)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从群众需要出发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要针对农民文化偏低的特点,在宣传形式上紧紧结合广大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和思维习惯,选择农民群众最喜爱、最容易接受的宣传方式,使人民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增强法律意识,在寓教于乐中提高农民法制观念;针对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方式手段,因地制宜,注重实效,不断增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营造浓厚的法制氛围。
(五)开展“法律六进”活动,把法律进乡村作为进一步深化农民工法制宣传教育的有效载体。积极实施“法律进乡村”工程,把法制宣传教育纳入政府对农村公共服务的重要部分,结合农村土地征用、土地承包等问题,通过开展“四进农家”活动,即法律资料进农
家、法律宣传进农家、法律服务进农家、法律援助进农家,引导村民依法解决各种矛盾和纠纷,依法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
(六)强化新闻媒体的宣传教育功能,拓宽农村法制宣传教育视野,加强农民工法制宣传。通过深入进城务工人员集中居住地、工作场所及主要活动场所开展法律宣传和咨询,利用报刊、杂志刊登与农民工生活、生产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问答,在电视台、广播电台开辟专栏节目,增强进城务工农民的法律意识和依法维权意识,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七)整合资源,促进农村法制宣传教育的新发展。整合农村法制宣传教育职能资源。注意发挥人民调解、法律服务、安置帮教、社区矫正的法制宣传教育功能,融法制宣传教育于人民调解、法律服务以及对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的全过程中,使司法行政在基层的职能作用互相补充,互相作用,提高法制宣传教育的社会效果
鄞州区司法局蒋 敏
2008年8月
第四篇:关于外来务工人员情况
关于外来务工人员情况
前言
首先要对老师说对不起,因为我并没有10份的调查问卷,或者说是我在看过问卷后觉得这份拿着这份问卷问农民工,实在是有些可笑。因为问卷中太多的问题没有任何问的意义,比如保险,比如他们的压力如何分个等级。但是,我想就我自己了解到的几点,来阐述我的观点。
一.——为什么他们是农民工
调差农民工,首先要了解为什么他们要来城里务工,而不是选择在家乡种田。老实说,中国这五千年来的阶级情况一直没有变过,只有两个,一个是权贵阶级,一个是农民阶级。我们的农民生活情况很差,原因有以下几点:
1.我们不像欧洲那般有上千年制造业的积累而孕育出的资本主义和一批工人阶级。中国的制造业虽然曾今发展过一段时间,但是一直没有走向正规,制造业的不发达,是我们缺乏蓝领阶层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制造业的发展和农业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可以让农民的农耕更有效率也更加方便。而中国的农民在21实际仍然采用几千年前的手工耕作,加上土地资源的限制,导致了农业的不发达和农民收入不足。
2.地方政府一心只想做基础建设,破坏了大量的农民耕地,开发商的介入让农民不得不远
离自己的家园,到别的地方去生活。我们和西方国家不同,土地都归国家所有,而国家在对地方政府的行政指标和监管上的不足导致地方政府一味地追求功绩而盲目发展,铁公基一直是这么多年地方政府工作的主题,而地方政府在债务上的危机导致土地成为他们手上唯一可以拿来避风头的工具,从而最后受伤的都是农民和他们的土地。
3.政府印钞导致严重的经济滞涨。在物价不断提升的情况下,城市里的人生活的压力也在不断地变大,但是相应的,农民的收入并没有随着物价的提高而增加,反而更加困难。为什么菜价涨了,农民收入却没涨呢?我们发现中间环节给农产品造成了太大的附加价格。比如物流运输的成本,比如最后市场的店租,比如那个搞笑的增值税,导致了菜贵伤民,菜贱伤农的情况。
而国内一些不法分子开始和国外资本家联手炒作一些农业物资,去年的大豆,大蒜,生姜等都是最好的势力。政府应该在这方面加强监管,切实保证消费者和农民的利益不受到如此的侵害。
为什么说这么多,就是因为以上种种原因,才有那么多人不得已背景理想,选择到城市做着各种低贱的工作。于是,农民工就成了既不是农民又不是工人的这样一个特殊团体。
二.——农民工的待遇
农民工虽然在称号上有一个“工”字,但实际上却并不属于工人阶级。他们大多都是做着简单地下工作的临时工,硬要给他们的身份分个阶层的话,会是比较接近古埃及时期的奴隶阶层。在城市里属于最底下的社会人群,拿着最低廉的工资,是不是还得被城管这样的地痞追打喊杀的。于是,问卷中的待遇基本可以不谈,农民工在城市里根本没有待遇可言。
我们在一所大学里很难认识到农民工平时的生活和处境。我在大一暑假走访过许多工地,看着当地工人恶劣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炎炎夏日,在他们休息的地方基本是没有风扇的。而且这些农民工大多没有正式工作合同,因为房地产的工程全都是赶工的,开发商也都是请临时的工程队来做,所以农民工很多的合法权益都没法受到保障。于是在工资都领不到的情况下,谈什么保险,城镇住房,不觉得很扯吗?
最搞笑地就是家中是否有干部这一个问题,这要叫人如何回答。但凡是个中国人都知道答案。因为没有正常的劳工合同,所以农民工既不会享受到各种医疗保险,社会保险,以及体检等等。其次,农民工也很难享受到职业技术培训,这对他们整个职业生涯和人生都是非常
不利的,我们国家在高等教育“突飞猛进”的时候是不是也考虑下你的基础教育还十分落后,你的各种职业培训还十分欠缺,你的大学教育还都是菜市场的水准。
三.——农民工的生活
这点是我认为最难向农民工们问出口的。理由很简单,他们在城市根本不是为了生活,而是为了生存!他们做的一切,只是能为了继续活下去,能满足一个文明社会的人类生活所需的基本要求,但有更多的时候,我们伟大的国家连这些基本的要求都满足不了。第一点我想说的,就是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还有户口问题。
看看今年福建省的高招情况,你可能真的以为中华民族正在走向伟大复兴的道路,可是,有更多有良心的媒体给了我一些很不一样的报道,这些东西,我想是我自己很难弄到,但却是能真实地反映某些情况的。拿北京这个城市来说,今年加大了对一些民办的农工工子女的学校做清除工作,名义上是说这些学校都并不合格,实际上是为了把孩子们全部赶到公立学校,并借机收取所谓的赞助费。赞助费这个词我从小听到大,我从小学赞助到初中,为什么?因为户口问题,以及城市内学校教育资源的极不平等的分配,没有赞助费,很多孩子根本无法到相对条件好的学校去念书。更何况农民工子女,大多户口都在老家,因为家中祖父祖母的年纪都大,为了能更好地照顾孩子,父母进城务工时都会带着自己的孩子,但是孩子却因为户口的问题没有学上,要上学必须回到老家,可是中国有千千万万的山村教育资源都极其匮乏,甚至没有。为了能给孩子好的教育情况,农民工父母不得不从自己的牙缝里再抠出钱来给公立学校交所谓的赞助费,而还有很多的农民工父母拿不出这笔钱,他们的孩子只能辍学在家。看到这里,我是不是能理解,我们国家所谓的义务教育,就是老百姓要义务教赞助费的教育?
然后我们再来说说健康的问题。因为工作环境的极其恶劣以及反复无常的加班(加班对都市白领都是习以为常,何况农民工),导致他们的健康情况不断加重。很多农民工都会患有这样那样的职业病,但是他们对自己的身体从来不会爱惜,因为他们实在看不起病。在中国各位经济学家社会学家热烈讨论美国医改问题的时候,请先看看我们自己。(我老是说拿一个世界倒数的政府和世界第一是没有可比性的)一个小小的感冒我们在公立医院就要花掉一两百块钱,而农民工所患的职业病都是一个比一个富贵,一般的小诊所无法治疗,而公立医院的费用又吓得惊人。看病难,看病贵这是很多现代都市人头疼的问题,而对于农民工来说这根本算不上问题,因为根本没法看。于是,我再请问,当我们国家建成所谓世界最先进的高速铁路,又要再花4万亿投入水利建设的时候,有没有想过为你们修建的那些基建的农民工此时也许正在饱受病痛的折磨。
最后一点来自农民工在城市生活是否被人看不起。总体来说,现在社会跟过去不同了,外来务工人员一般不会再受到城里人异样的眼光看待,但这就是真正的平等了吗?这些都是表面现象,要做到真正的平等,首先社会在给予人们机会的时候就应该建立在一个公平的起点上。回到户口的问题,多少农民工因为户口的问题在和城里人竞争时处于完全的下风。中国社会重新回到了远古时期那个拼爹的时代,上一代的社会地位和财富将直接决定下一代的命运。为什么这点不能向美国学习?当年布什在拟定取消遗产税的政策的时候,比尔盖茨以及巴菲特等顶级富豪联名在纽约时报上发表抗议,称这将会让美国从此失去竞争力,因为年轻人得到过多不属于自己的财富,将不再会有去竞争的意识。再看看我们,我们有美国那么多富豪吗?我们的富豪靠着卖自然资源发家,美国的富豪们靠着企业,创新和产品发家。在这样一个中国社会,一般家庭出生的都市人跟官二代和富二代相比完全没有竞争的可能,于是他们只能跟城市城市社会底层的农工工去抢饭碗。而本来就没有受过良好教育的农民工此时就被排挤到社会的最边缘阶段,所以一直以来只能做着最简单也是最劳累最没有保障的工作。
以上就是我论文的全部内容。这是我认真完成的论文。很多情况我们都完全了解,很多事情
问及农民工反而会伤害他们的自尊。社会的不公和腐败是不断加重农民工压力的根本原因,这些其实我们都懂,但是却没有人愿意去做。这是篇不需要调查的论文,就好像之前的世界政府满意度调查一样,所谓的结果都是自欺欺人。如果这篇我认真完成的作业不能够达到老师的要求的话,下次我一定会接触google和系统复制功能来为老师写出一篇令领导和老师都满意的论文,但是,自己骗自己,再让同学骗老师这样的事情真的有意义吗?希望老师三思。(PS:格式什么的随意吧,清楚整洁就好,重在内容,即时要被退回来,还是希望老师能够认真阅读一遍。)
以上
09茶1 黄宇丰
第五篇:关于外来务工人员的培训市场调研
外来务工人员培训市场调研
外来务工人员培训是个系统工程。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培训不能仅限于政府和企业,还应积极调动各种社会力量参与进来,形成全社会的合力来进行开展外来务工人员培训。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素质是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稳妥转移,统筹城乡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笔者针对目前外来务工人员培训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试着提出对策和建议。
一、目前现状
调查发现,目前还没有建立完善的外来务工人员培训经费实行政府、用人单位和外来务工人员个人共同分担的投入机制,一些企业职工教育经费投入并未达到国家规定的比例,而用于外来务工人员培训的经费更是少之又少。政府没有足够的外来务工人员培训保障体系,一些企业也不愿培训。虽然政策上给予补助并可进行免费培训,但是只能在本市开展,并要求缴纳社保的人员,但是有一些民营企业员工没有缴纳社保,这就使得这些外来务工人员无法参加免费培训。
二、问题及原因
外来务工人员培训是一项复杂而艰难的工作,尽管政府投入了许多财力、物力,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遇到了不少困难和问题。
首先,不少外来务工人员参加培训都是各级政府有关职能部门下达指标,外来务工人员对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是很高;另一方面,一些有学习热情的外来务工人员却由于受环境和各种因素的影响,而无法参加培训。
其次,从外来务工人员分布情况看,外来务工人员比较多的企业往往为民营、外资企业,其中不少企业认为,工人只要每天完成生产任务“能干”、“够用”就行,对外来务工人员技能培训提升和有关思想道德、安全、维权等方面的培训热情不大,使不少外来务工人员只能长期从事低级体力或简单熟练工种。
第三,外来务工人员教育培训具有教育对象分散且流动性大、教育层次不齐、教育时间不定、约束力不强等特点,这使外来务工人员教育培训质量难以保证。
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
1.一些外来务工人员受自给自足思想束缚,视野较窄,缺乏长远性和开拓性。2.城市居民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偏见和歧视,使其很难摆脱心理上的自卑。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生活形态之间的反差,不少城市人对外来务工人员怀有偏见,使其在城镇寻求自我发展的热情和信心受到挫伤。
3.不少外来务工人员外出打工并没有明确的目标,不知该不该学、学什么、学了有什么用。另外,多数参加培训的外来务工人员虽然不支付培训费用,但仍需支付车票、伙食费、住宿费等费用。
4.由于城市企业在用工制度上对外来务工人员的歧视,以及外来务工人员自身先天的不足,他们中的不少人目前还没有谋取固定工作,劳动合同都不签订,这种短暂的工作状态,使他们只能选择得过且过方式,很难激活其潜在的培训需求和培训热情。
5.一些培训课程的设置不符合外来务工人员就业的实际需要,按规定每个务工人员只能享受一次免费培训,而根据外来务工人员择业的需求,常常掌握二、三门技术的外来务工人员才能更好地找到工作。
6.用人单位对利益最大化的追求,使其在外来务工人员培训问题上不愿有较多投入。一些企业以外来务工人员缺乏稳定性为由,拒绝对其实施培训,这就导致一些外来务工人员虽打工数年,但在职业技能方面并无长进,一遇企业结构调整或技术改造,便被淘汰出局,因此,不少外来务工人员的职业技能与科技和生产水平的发展越来越不相适应。
三、对策及建议
外来务工人员培训将是今后教育的一个新增长点,国家正在构建外来务工人员培训体系,在这个过程中,对我们职业教育学校来说,既是艰巨的任务,也可能是新的发展机遇。我们应有长期的眼光和规划,在尽快开展外来务工人员培训工作的同时,一方面要逐步加强外来务工人员培训工作的管理,使之科学化、规范化;另一方面不断探索在外来务工人员培训上的特色之路。
1.转变观念,高度重视,尽心尽力,尽职尽责。
外来务工人员培训工作意义重大,关乎社会的稳定,社会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外来务工人员的培训不是把物质条件创造好了“等”其主动来参加培训,而是要想尽一切办法“让”和“请”外来务工人员来参加培训,要教育和吸引外来务工人员认识到接受培训的好处,激发其参加各种培训,不断提高自己综合素质的热情。真正实现“让外来务工人员满意,让用人单位满意,让政府满意”的目标。同时,要积极协调和建议政府有关职能部门逐步建立培训结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的持证上岗制度。
2.突出重点,注重实效,随机应变,因人施教。
(1)办学形式要多样化。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培训应当根据外来务工人员的工作特点采用集中授课和现场指导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可以把课堂开在工地、车间。在开课时间上可采取脱产和业余相结合,节假日、休息日、八小时之外,只要有需要就开班开课。学制上也可以采取系统培训和一技一能的短训或超短训班结合的形式,使培训的成果一点一点积累。在教学手段上传统的教学和现代的科学技术相结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制作教学光盘,使外来务工人员在业余时间自学。
(2)办学对象要层次化。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和层次进行“因人施教”。对于知识文化水平稍高的外来务工人员可以进行一些难度较大、要求稍高、精密技术工种和经营管理方面的系统培训。对于知识文化水平中等的大多数外来务工人员,可以进行一些有一定技术难度的、要求不太高的技术工种和规范化管理操作方面的系统培训,使外来务工人员由纯体力型向体力技能型转变。对于少数知识文化水平偏低,没有稳定收入的外来务工人员可以进行一些难度不大、要求较低、容易操作的技术工种培训。当前培训的重点是家政服务、餐饮、酒店、保健、建筑、家装、制造等行业的职业技能培训。
(3)办学方法要多元化。一是和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行业协会合作,举办针对行业特点的专业技能培训;二是与外来务工人员市场合作,把培训和向用人单位的外来务工人员推荐结合起来;三是和外来务工人员集中的企业合作,送教师、教材到企业。企业参与培训是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素质的一条重要渠道。应当逐步建立起“定单培训,企业参与”的机制,走先培训后输出,以培训促输出,定向培训、定向输出的路子。
(4)办学内容要实用化。在教学培训过程中,要既不拘泥于教材,也不脱离教材,始终本着突出重点、注重实效;随机应变、因人施教;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尊重对象、适应环境;故事案例、提问解疑。摆脱程式化的课堂教学方式,使外来务工人员的培训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3.探索实践,搞好结合,调动积极,实现双赢。
(1)培训和考证结合。根据一些行业外来务工人员分散性、流动性、季节性,工作时间长、不固定的特点,采取课上授课和课下自学结合,长训和短训结合的办法,分阶段教学,累计学时,逐步推行学分制,实行弹性学制,方便有一定文化基础和能力的外来务工人员半工半读、工学交替,分阶段完成学业,同时,为激励外来务工人员学习知识,学习技能的积极性,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可定期组织举办外来务工人员技能大赛,通过技能大赛对外来务工人员进行技能等级考核认定,并颁发证书。只有这样,培训才有吸引力,培训后的外来务工人员在就业中才具有竞争力,才能体现培训主体、培训对象和用人单位的三赢局面。
(2)免费和收费相结合。政府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免费培训投入是有限的,只能是针对每个外来务工人员的一次性免费培训,而对于那些有一定技能,生活基本稳定还有技能提升需求的外来务工人员,培训可适当收取一定费用。另外,还可以与用人单位合作,根据企业需要,对有一定经济困难的外来务工人员先免费招聘和培训,合格上岗后由企业支付培训费,或从外来务工人员的每月收入中(在其可承受的范围之内)收取部分费用。
(3)培训和就业信息、维权服务相结合。就业信息服务还应包括职业趋势分析,引导外来务工人员正确选择技能培训方向。把培训、劳务输出、信息资源有机结合起来,达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
(4)外来务工人员培训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培训、教育结合。外来务工人员培训的最终目的是顺利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而关注外来务工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与培训则是从更长远的眼光来推动这个转移。同时,响应政府有关部门制定的照顾外来务工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入学与接受教育的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参加中职教育。同时为这些外来务工人员进行免费培训。
总之,外来务工人员培训是个系统工程。这种系统性表现之一就是所涉及的不仅仅是培训本身,更需全社会对外来务工人员的真正关注,需要对他们的生存状态有更真实的了解。许多外来务工人员表达的想法和要求已超出了培训内容,更多的是对平等的要求和对公正的渴望,希望全社会尤其是城市居民改变对他们的歧视。与培训外来务工人员的城市文明素质(如公共场合礼仪等)相比,提高城市居民的平等意识是更为重要的工作。系统性表现之二就是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培训不能仅限于政府和企业,还应积极调动各种社会力量参与进来,形成全社会的合力来进行外来务工人员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