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省级商贸流通先进单位申报材料资料
□全省商务工作先进企业申报材料
夯实品牌战略
创新发展能力
努力塑造XX全新形象
(XX集团)2010年12月
XX集团系全国百货零售业百强企业,山东省政府重点培植十五家大集团之一,是集百货零售、超市连锁、汽车贸易、物流配送、家居建材、房地产开发为一体多业并举的大型商流集团。下属企业以德州百货大楼为核心层,澳德乐时代广场、华联商厦、超市公司、家居广场、XX汽贸城、物流批发城、房地产开发公司等为紧密层,连锁超市50余家。
近年来,XX秉承“诚信兴商、和谐建企”的发展理念,顺势而为、逆势上扬,优化品牌结构、整合经营资源、完善管理体系,先后完成了百货大楼、华联商厦、家居广场等网点装修扩建、品牌升级工作,新上了澳德乐时代广场、XX玫瑰园、物流批发城三大省市级重点项目,为繁荣全市流通商贸,实现企业“经营规模化、管理信息化、发展多元化”开启
2、延伸服务内涵,打造金质品牌。在服务上倡导“亲情化、知识化、智能化”“三化”服务;退换商品坚持“可退可不退的以退为主,可换可不换的以换为主,责任分不清的以我为主”“三为主”原则,保证顾客购物零风险,三为主原则,虽然让企业付出每年少则几十万多则几百万元的经济代价,但顾客对XX的信任度大大提升。此外为完善服务,不断增设服务项目,过实行三米微笑、无尘安装、24H热线答复、“四线”巴车免费接送等服务措施,提高顾客满意度,扩大XX品牌优势,形成了健全的售前、售中、售后一条龙服务体系。集团是首批全国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单位,先后获得了“全国商业诚信企业”、“中国商业服务品牌”等荣誉称号。
二、科学管理、规范运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XX在激烈的商战之中不断提升企业竞争力,制定实行现代流通企业管理制度,形成了以“顾客为中心、市场为导向”的经营模式;践行“名牌、质量、服务”三大战略;进一步完善信息化管理,不断更新升级财务管理系统,实现了“四快”即业务信息反馈快、库存商品周转快、滞销商品清退快、商品结构调整快;强化财务、业务双重审计监督管理;加强安全管理,强化勤俭节约意识,确保了集团增收节支。近年来,集团不断创新经营,加强品牌升级,先后引进了欧米茄、雅顿、“VeroModa”等国内外知名品牌,提升品牌档次;对百货大楼、天衢购物中心等商场进行大规模布局调整,整合资源,导的充分肯定,在全国、省两级工会网站进行了报导。集团也荣获了“全国商业和谐企业”、“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的殊荣。
四、以人为本、内修文化,推进企业和谐发展 集团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发挥企业文化建设的“导向、凝聚、弘扬、教育、阵地”作用,提升队伍素质,推进企业和谐发展。
1、拓展培训形式,搭建“教育阵地”,提升员工素质。连续10年组织了10000余名优秀员工夏季在威海培训基地进行分批分期培训学习,年培训率达96%以上;聘请北京、深圳等地高等院校、培训公司的专家到集团授课;先后选派了400余名管理人员到日本、韩国等地进行商务考察,并选送120余名管理人员分赴天津商业大学深造,赴清华大学进修MBA;组织1000余名优秀店长于德州学院进行金牌店长职业提升培训。以上渠道多样、方式灵活的培训工作,极大地提升了员工综合素质,为集团培养了大批复合型、知识型员工,为实现XX可持学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2、加强岗位练兵,弘扬“典型文化”,打造服务品牌。大力开展以“明星访谈、典型争创”、“千人誓师战五月、建功立业促发展”、“XX收银员大赛”等多种形式为载体的劳动竞赛活动,育人才、树典型,先后塑造“焊接首饰”、“速开密码箱”、“看手拿鞋”等全国知名服务品牌,培育了众多以“全国劳模”XX、实事、送温暖。连续多年为职工送生日礼物到岗位、朗读生日贺词,逢年过节登门赠送慰问礼品,今年,集团还通过发放月餐券、分配住房等方式,提高职工福利待遇,关心职工生活,不断构建起职企和谐局面。
第二篇:申报省级园林先进单位报告
申报省级园林先进单位报告
绿化委员会:
我校根据省、市关于建设园林小区、绿化美化庭院、建设生态园林单位的有关指示,自建校起就把建设园林先进单位摆在重要的工作日程。为建设园林校园、绿化美化校区,我校近几年投资达近三百多万元,将我校已建设成为校内园林翠绿、草坪绿茵如毯、名贵树木错落有致、鲜花四季盛开的生态园林学校,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赞扬,先后被漯河市、郾城县评为绿化美化先进单位、园林先进单位。创建于 年,位于漯河市区风景秀丽的沙澧河畔,是一所年轻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市级示范性高中。在十二年的办学道路上,学校始终把“一切为了学生的明天”作为自己的办学理念,短短十二年间飞速发展,教育质量连上台阶,教学成绩凯歌高奏,各项工作协调发展,先后荣获国家、省、市四十多项殊荣。由于成绩卓著,原已于2004年11月漯河市区划时,正式升格为市直高中,并更名为。
学校分南北两个校区,占地260亩,173,420平方米,生均校园占地面积64.22平方米。建筑面积达91,762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34平方米。学校环境优美,设施齐全,主体建筑布局合理,错落有致。教学楼、办公楼、图书楼、实验楼、会议楼、礼堂、餐厅等建筑各具特色,其间点缀着 1
玲珑的雕塑、幽静的亭榭、百卉争艳的花园、葱茏青翠的草坪,小桥喷泉、照壁相连。置身其间,就像在优美的图画中。音乐室、美术室、图书室、阅览室,劳技专用教室、多媒体教室、投影设施、教学网络和双向闭路电视系统、视频展台等先进的教学设施,为教学和师资培训提供了方便条件。学校南北两个校区共有两处卫生室,并配有较高素质的医务人员,卫生器械设备达标,常用药物齐全,为学生的健康提供了保障。高规格的运动场地和设施齐全的足球场、篮球场、乒乓球场,标准化的400米跑道,为师生的体育锻炼提供了良好条件。
学校现有69个教学班,在校生达6500人,教职工307人,其中特级教师2人,高级教师52人,专任教师均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有32名教师已经取得或正在攻读硕士研究生学历。26位教师被国家、省、市授予优秀教师称号;22位教师被省、市命名为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24名教师被省、市授予模范班主任。
始终坚持“德育为首位、学生为主体、教学为中心、后勤为保障”的办学指导思想,坚持按教育规律育人,形成了“博学、笃行、团结、进取”的优良校风,及“德育人本化、学习个性化、身心和谐化”的办学特色。春华秋实十二年载,辉煌业绩映沙澧,我校从首届毕业生重点上线114人到2005年高考重点上线人数达381人,取得历史新高,位居全市理
科总分、一本、二本、三本上线人数、增幅、升学率六个第一的辉煌成绩。九届毕业生,共有2014人考入全国重点大学,为高等院校输送了大批的毕业生。先后有宋广辉、孙兰涛、王媛媛、臧祎霖等100多名学生考入清华、北大各名牌院校,有34名学生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科技制作、文艺演出、体育、书法、绘画和学科竞赛中,漯河五高也连连夺魁。
1993年创建南校区时,为高规格的建设校园,学校聘请漯河市规划设计院、漯河市园林规划处对我校的建设和绿化美化进行了全面整体规划。学校按照漯河市绿化委员会的整体规划,相继投入一百多万元建成了园林小区,对校园内进行了全面绿化。香樟、垂柳栽满道路两旁,红花草开满草坪,月菊、石楠、含笑、四季金桂点缀其间,处处充满花香春意。
2003年学校投巨资建成了北校区,在建设北校区时,学校聘请省、市规划单位进行整体规划,特别在绿化方面,学校聘请绿化专家进行整体设计。学校绿化投入达二百多万元,建成了园林小区,四季花卉小区,小桥流水,香樟、石楠、桂花等名贵花木校园到处可见,整个校区树木四季常青,鲜花四季常开,形成了花园式、园林式学校。绿化美化成了学校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受到省、市社会各界和外省、市兄弟学校的高度赞扬,被漯河市绿化委员会评为“园林绿化先进单位”,被漯河市教育局评为“漯河市窗口学校”。
目前,学校绿化组织机构健全,成立了以李自刚校长为组长的绿化领导小组,并成立了绿化专业工作小组。绿化面积达109亩,绿地率达42%,绿化履盖率达54%以上,乔、灌、花、草、藤布置得当,四季树木长青,鲜花四季长开,园林景观、雕塑连廊优雅,自然环境与人造景观和谐优美。
校内整洁卫生,花坛别致,品种丰富,沿街围栏鲜亮透绿,植物修剪整齐,在万花翠绿中奇石景观富有特色,爱护花草标志醒目。
全校师生自觉爱护树木,花草意识已根植于灵魂深处,建造美好校园已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创建省级园林校园早已是全校师生的共同心愿。
2011年10月27日
第三篇:申报省级教育科研先进单位
甘肃省教育科研工作先进单位申报材料
立足教研兴校战略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联 系 人:吴纯一 联系电话:***
甘肃省泾川县第一中学
2011年10月20日 泾川一中申报甘肃省教育科研
先进单位材料
泾川一中创建于1940年,1981年被省教育厅确定为全省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2004年被命名为“甘肃省示范性普通高中”。现有教职工253人,特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47人;省级骨干教师、教学能手13人;市级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52人,设置60个教学班,学生3767人。
高质量、现代化、有特色,是泾川一中历任校长的共同追求与希望,更是近几届一中领导者把握泾川一中人才培养的未来而提出的响亮的口号和目标。学校紧紧围绕“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的工作目标,秉承“为学生的成人成才搭桥、为教师的成名成家铺路、为学校的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以实施新课程改革和提升教学质量为重点,争创特色,扎扎实实开展工作。
一.完善机制 建立健全教科研制度
我校制定《泾川一中“十一五”教改科研规划》、《泾川一中“十二五”教改科研规划》,确立了“教学出题目,科研做文章”的思想,提出了“向科研要质量,向科研要名师”的口号,在科研工作中实现了教育科研神秘化向大众化转变,从理论科研向校本教研转变,从个体科研向集体科研转变,从单纯写教研论文向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转变。为了完善学校科研制度,还制定了《泾 川一中校本教研课题实施方案》、《泾川一中教研项目阶段检查制度》、《泾川一中教研成果交流汇报制度》、《泾川一中教科研评选制度》、《泾川一中教科研成果及学科竞赛辅导等奖励办法》、《泾川一中教科研常规管理制度》等完善的教科研管理制度体系,从各方面对学校教育科研活动进行了要求和规范。
学校建立了四级教科研组织体系,即校长、分管校长全盘抓,教研中心具体实施,教研组分管学科教研,备课组分管级内教研。为了把教 研工作落到实处,我们提出“1234”教科研方案。
(1)一个目标:通过教学研究和改革,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2)两个系列:科研系列和教研系列。
(3)三个层次的科研项目:即基层教师个人的问题研究、专题研究,核心层即教研组开展的课题研究,学校承接上级教育科研部门的实验项目。我校现在形成了人人做研究,每个教研组有课题的良好风气。
(4)四级研究机制
第一级常规性教研:以教材及其目标的实现为主线,研究教材,研究方法;以备课组为主;以重点课,甚至一个单元,一章为内容,每章指定专人主讲,共同研讨,务必使每一位教师都知道下一阶段讲什么,如何讲,大范畴确定,小细节自己优化,最后形成文本式的教案和资料。目的是促使每一位教师的提高,带出队伍。第二级提高性教研:各教研组、备课组要对教学经历做教学反思,进行总结、整合,要写随笔,并在组内交流心得,要纳入评估体系。
第三级专题性教研:在教研组内开展专题性研究的汇报和讲座。针对某一重点章节、某一重点知识、某一知识板块指定专人负责,分层讲座,提高教师知识体系的建立和知识结构的完善。节约时间,提高效率,使教学理解和教学实践在紧密结合的基础上都有所突破。
第四级加强校内外学术交流,发挥示范校的辐射带动作用。依靠网络学习,开阔思路,更新理念。
二.积极开展教科研活动 不断提高教学水平自高中课程改革以来,我校教研室不断拓展教科研的内容和渠道,主要有: 1.校级教研制度化,校际教研经常化。学校要求全体教师,严格遵循教学原则,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和先进教学经验,踊跃参加各级各类教研活动,为提高基础教育质量作出贡献。学校鼓励教师,勇于改革,根据现代化教育的要求及时掌握教改信息,立足校本,确定教改实验、教学研究课题,积极撰写教学论文,每学期完成一篇。论文发表或获奖学校给予奖励。学校规定教师要相互听课,共同探讨教育思想和教学规律,研究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每学期每位新教师(新参加工作前五年)听课不少于25节,新教师第一年还要讲2节汇报课,老教师要开设示范课。校级领导听课每学期不少于30节,中层管理人员 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5节,听课次数要参与到教师考核当中,听课后要及时商讨、交流,每学期至少检查2次,泾川县多次在我校举行教科研活动,既使我校的教师有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更使我校教师在“家门口”能学到其他学校优秀教师的教学本领。我校也选派一些教师到兄弟学校参观学习。2.继续实行备课组每周1次、教研组两周一次的教研活动制度。每次活动要有专题、有主要发言人、有记录、有实效。推行教法研究、问题会诊、案例分析、实践反思、观摩讨论等。3.实施“传帮带工程”,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学校充分利用学校内部资源,积极开展校本培训。如教师计算机应用能力、多媒体课件制作、教科研论文选题与撰写等的培训,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尤其是注重对青年教师的校本培训,是我校的一大特色。我校自2002年以来,抢抓机遇,争取县上支持,吸引、接收师范类本科毕业生72名,在全县范围内采取公开选拔的办法补充高中教师41名,这既是优势,也有不足。为此,学校决定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以师资培训为突破口,对青年教师提出了 “三年成型,六年成才,九年成名” 的奋斗目标。为了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学校每个学年都要为青年教师安排同科目的老教师做指导,青年教师向老教师学习教学经验与方法,老年教师向青年教师学习先进的教学手段、教学技术。平时通过听课、学习、交流、指导,促进新老教师共同提高。三.有效教研 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我校从二00五年就制订了《泾川一中教科研奖励办法》,这个办法对教师的论文、专著、各级教科研课题、研究性学习课题、各类学科竞赛指导等六大类教研成果,规定了具体的登记、审核、奖励细则,并将这些教研成果作为每年职称考核、评优选模的必备条件和加分依据。省、市教科研课题申报、评审费用由学校全额承担。从二00五年至今学校用于教科研的奖励资金已达四万多元。教科研激励机制的建立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师参与教研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我校教科研工作在新的层次上不断向前迈进。
学校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先后制定了《泾川一中关于改革和加强教学工作的意见》、《泾川一中关于常规教学的要求》、《泾川一中课程发展规划》、《泾川一中关于研究性学习的意见》等一系列加强和提高教学管理的文件,使教学工作有规可循。
我校还十分重视培植典型工作,通过甘肃省骨干教师、省“园丁奖”优秀教师、省“青年教学能手”、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吴纯
一、“园丁奖”获得者、中学数学高级教师王渭宁,甘肃省优秀教师、中学英语高级教师温小龙,甘肃省优秀党员、省“园丁奖”获得者、中学政治高级教师许宝明,省级学科带头人、市级教学能手,中学物理高级教师田有郎等老师的示范带头,学校内各教研组、备课组、年级组进行了“聚焦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研究,形成了新课教学实行“问题引领、合作探究”的教法;习题课教学实行“习题诊断、结症化解”的教法;实验课教学实行“先预习报告、后实验操作”的教法等,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升,走在了全县、乃至全市的前列。
近年来,经过艰苦努力,泾川一中高考高考质量不断提升,各科会考、统考成绩优异。
2006年,高考本科上线362人,上线率为32.5%,综合排名为全市第一;2007年重本上线82人,上线率6.2%,二本上线345人,上线率26.1%;2008年重本上线111人,上线率9.1%,二本上线429人,上线率35%。2009年高考,我校报考1200人,重本上线164人,上线率13.67%;二本上线552人,上线率46%。全省文理科前100名学生中,我校六名学生榜上有名,其中董宝强居全省文科第六名,吕凯雄居全省理科第七名;全市文理科前100名学生中,我校43名学生榜上有名,这些成绩都是学校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学校重新跻身于全市八所重点中学前列。2010年我校高考重本上线154人,二本上线513人,全市文理科前100名考生中我校占43人,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在2011年高考中,我校依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本科上线543人,上线率达42.76%,重本上线152人,上线率11.81%;音体美特长生上线30 人。
不仅如此,泾川一中还十分重视教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先后多次为县内玉都中学、高平中学等兄弟学校传经送宝,真正起到了教科研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了泾川县的基础教育改革发展。
四.以“研”促“教” 提升校本教科研水平教育科研是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档次的根本保证。因此,学校加大了对校本教研工作的力度。以教育科研为抓手,把教研效益落实到课堂教学效益上,鼓励教师立足课堂搞教研,立足本职工作搞教研,提升校本教研水平,作到以研促教,科研兴校。
1.认真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校本教研”的理论,深刻理解与领会校本教研的目的、意义,以及校本教研的内涵,了解和掌握教育行动研究方法,以教育科研方法提升校本教研水平。建立健全校本教研制度,以制度推进教学研究,形成符合学校实际的校本教研有效机制和模式,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教师围绕专题,通过看录像、听讲座、课堂观摩、评课谈体会、写论文等形式,学习、交流、实践,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2.实施校本教研“四个一工程 ”。为把校本教研落到实处,我校在全校实施教研“四个一工程”即每学年每个科任教师写一篇教育教学论文,上一堂优质公开课,承担一项教研课题,指导学生完成一个研究性学习活动。学校每学年对每个科任教师“四个一工程”的实施,逐 项进行检查、登记、评估、考核、奖励,其结果作为职称考核、晋级评优的必备条件。四个一工程的实施,使我校校本教研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极大提升了教师专业水平,成效显著,仅论文一项,近几年我校教师在各级各类报刊杂志发表论文54篇,出版专著2本,学校汇编教师论文集3本,收录教师论文近300篇。
3.进行“三课”课堂竞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是校本教研最重要的课题。我校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每学年都进行“三课”课堂竞赛。“三课”,即青年教师的汇报课,中年教师的公开课,骨干教师的示范课。每学年由教务处和教研室按教研组确定参赛人员,由校领导和教研组长组成评委会,分文、理科组织教师听课,课后立即开展说课、评课活动并由听课学生当堂填写评课表,然后由专人汇总,每学期按评分进行分等奖励。“三课”活动的开展,促进了老、中、青教师课堂教学经验的交流,达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近三年来我校共有173人上了“三课”,学校奖励64人次,一大批教学新秀和教学能手脱颖而出。
五.深化研究 教科研成果硕果累累
(一)学校已结题的课题:
1.2005年,由副校长许宝明承担的市级课题《中学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创造创新能力的培养》,被鉴定为市级优秀课题; 2.2005年,由田有郎老师负责承担的市级重点课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与动机》,被鉴定为市级优秀课题;
3.2005年,由副校长王文斌负责承担的市级重点课题《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被鉴定为市级优秀课题;
4.2005年,由吕红林老师承担的市级课题《利用计算机工具为教学服务》通过验收结题;
5.2005年,有吕怀沛老师负责承担的市级重点课题《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如何体现》通过验收结题,被评定为市级良好课题;
6.2006年,由副校长许宝明承担的省级课题《中学生学习兴趣与动机的培养研究》通过验收结题;
7.2006年,由办公室吴纯一主任承担的省级课题《中学语文学习方法研究》通过验收结题;
8.2007年7月由王渭宁主任负责承担的省级课题《数学研究性学习与应用能力培养》于2009年3月通过中央教科所验收结题,被鉴定为省级优秀课题;
9.2008年12月由王小兰老师负责承担的省级规划课题《“改进作业批改方式,加强数学学法指导”的研究》于2010年5月通过省教科所验收结题;
10.2008年10月由曹海梅老师负责承担的省级课题《研究学生的个性差异,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于2010年4月通过省教科所验收结题; 11.由孟德生老师负责承担的省级课题《作文教学与创造思维培养》于2010年10月通过教科所验收结题;
12.2009年,由张祺寿负责承担的省级课题《新课标下“话题〃情境〃体验式”教学模式初探》通过验收结题;
13.2009年,由杜俊夫老师负责承担的省级课题《高中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培养》;
14.由孟改琴老师负责承担的省级“十一五”规划课题《语文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的要素与基本方法研究》于2011年5月通过教科所验收结题;
15.由魏红霞老师负责承担的甘肃省“十一五”规划课题《从教学环节谈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于2011年5月通过教科所验收结题。
16.2011年5月,副校长许宝明编著《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学习方法指导》一书出版,作为2006年省上科研课题之一,全书28万余字,作为校本教材使用。
17.副校长杨建玺的课题《问题教学法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被省教科所规划办确立为“甘肃省十二五重点课题”,并获得5000元经费支持。
(二)学校教科研论文成果:
1.许宝明副校长的《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在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发表在《甘肃教育》(2008年第3期);2.王渭宁老师的论文《研究性教学的实践与思考》发表在《中小学课程教材研究》(2004年第2期);3.孟德生老师的论文《创新作文评改始》获省教育教学优秀论文二等奖,专著《创新作文》获省第七届基础教育研究三等奖;4.田有郎老师的论文《关于弹力的教学》发表于《中学物理》(1994年第六期),在全国第六届《物理教学改革》研讨会中,被评为2等奖;
5.田有郎老师的论文《浅谈怎样复习物理概念和规律》(1996年6月)在全国首届《数理化升学指导》研讨会优秀论文评学活动中获得1等奖;
6.卢长林老师的论文《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于2000年发表于《数学教学研究》;
7.甘存娥老师的国家级论文《落实基本句型教学 提高英语学习能力》发表于《英语周报高中教师版》(2008年第10期);
8.甘存娥老师的国家级论文《小议高一英语教学》发表于《英语周报高中教师版》(2009年第11期);
9甘存娥老师的国家级论文《阶段侧重稳步提高 高考复习三步到位》发表于《英语周报高中教师版》(2004年第13期),04年被泾川县教育局评为优秀论文三等奖;
10.甘存娥老师的省级论文《落实基本句型教学 提高英语学习能力》(2009年3A《甘肃教育》;
11.甘存娥老师的省级论文《创设由“话题”到“情景”的教学模式》发表于《甘肃教育》(2010年6A);
12.甘存娥老师的省级论文《高中英语三步四阶段教 学模式》发表于《甘肃教育》(2003年第4期),2002年被平凉市教育局评为优秀论文二等奖;
13.盖怀明老师的论文《如何指导学生记忆英语单词》在《甘肃教育》上发表(2007年);14.盖怀明老师的论文《浅谈高中生如何学好英语》在《英语周报》上发表(2008年);
15.吴纯一老师的论文《如何指导高中学生课外阅读》发表于《甘肃教育》(2009年5期);
16.吴纯一老师主持并撰写泾川县高中校本教材“泾川县生态教育读本”;
17.副校长杨建玺的论文《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整合的应用尝试》发表于《甘肃教育》(2006.8.下);
18.副校长杨建玺的论文《巧用气球实验,突破学习难点》发表于《地理教学》(2006.8)
同时,我校还配合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组织青年教师参加校内多媒体技术培训,对全校教师的各种培训、校内开展的“教育教学大讲坛”、校本课程研究进行了登记,对教师出版著述、发表论文进行了评比、奖励,极大地调动了全校教师参与教科研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六.学校所取得荣誉
2007年被平凉市委、市政府授予“市级文明单位”; 2008年9月被甘肃省政府授予“甘肃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2008年被平凉市教育局认定为“新课改模范学校”; 2008年被平凉市教研室评为“教科研先进集体”; 2009年被平凉市委、市政府授予“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2011年8月,被平凉市教育局评选为“书香校园”并挂牌。
今后,我校将进一步加强学习,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健全和完善各种教育科研制度,充分挖掘本校教育教学资源,不断探索教科研新途径,进一步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科研活动,增强教科研的实效性,使教科研成为我校高中新课程实验中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第四篇:申报“创建省级教育强县先进单位”材料
麻镇中心小学申报“创建省级教育强县先进单位”材料
一年来,我校以《府谷县教育局2012年工作要点》、府谷县教育局2012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指针,换档提速,继续大力宣传贯彻落实府谷县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双高双普”、创建教育强县为目标,克服人员少,任务相对繁重、突发暴雨灾害等困难,全员联动,共同努力,加班加点、挑灯夜战,优质通过省前期评估,高效完成迎接验收准备工作。
行政管理工作
1、领导班子建设情况。按照教育局学校岗位结构及人员设置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对领导班子岗位结构和成员进行了调整,进一步细化分工,明确职责,团结协作、步调一致,凝聚力和执行力加强,提高了工作效率。
2、工作安排布置,抓得早、动的快。放假前,学校各类计划都制定完成,计划的制定都经会议研究确定,各类工作计划至上而下衔接紧密、形成体系,精神实质保持一致,基本符合常规管理要求,切合实际,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杜绝假、大、空,做到计划、实施、记载、检查、总结五落实。
3、上情下达,下情上传信息全面、准确、及时,确保政令畅通。通过召开专题会议,利用例会、升旗仪式、教研活动,以及复印发放有关文件、材料等途径和方式,及时学习、解读传达各级各类所有的会议、文件精神,以及官方网站的有关信息,保证师生及时准确掌握时事政策动态,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同时,按照工作计划及上级各部门的要求,及时请示、汇报、整改各方面工作,做到信息沟通不吊链。
4、分阶段,先后四次,对照《陕西省教育强县评估标准》,就档案材料、部室建设、环境整治、舆论宣传、督促检查等工作,综合省市县创强各检查组的意见建议,认真总结回顾,分析创强现状,进一步细致查找问题、差距,制定《麻镇中心小学创强整改工作实施方案》,将整改任务细化分解到人,按时完成整改工作,高质量通过省市前期评估专家组的评估,高效完成迎接验收准备工作。
5根据府谷教育发展的新要求,立足学校实际,本着不断规范办学行为的目的,全面审视原有各类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发展规划等内容,进一步修订、补充、完善了《麻镇学区教育教学管理汇编》,使今后的各项管理工作更具有合理性、可行性、规范性、科学性。
6、实行民主管理。涉及学校重大事务,特别是关系到教职工切身利益的事项,由校委会民主讨论决定后实施。
7、对教职工的管理一直规范、严格,没有违反原则脱岗人员。教职工考勤严格,记录详实。
8、学校领导,坚守工作岗位,蹲下来进入角色,深入课堂听课,了解有效“教”、“学”情况,进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讨,组织参加教研活动,对学校具体情况掌握得准确,检查指导工作认真细致,方向明确,每次检查既肯定成绩又指出不足,问题到人,责任到人,直言不讳,现场反馈,限期整改,收效明显。
9、加强校本管理创新。坚持以人为本,制度管理。将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同关注教师的工作、生活、思想及解决教师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关心、理解、体贴教师。在学校师生管理中以尊重人、信任人、激励人、发展人、成全人为出发点和归宿,把师生真正当作服务的对象。因时、因地、因人,采取灵活的工作方法,重视人本管理、情感交流,尊重、关心同志,坚持“五个必谈”,即思想问题耐心谈、工作失误严肃谈、生活困难关心谈、苗头问题及时谈、难点问题反复谈。理顺情绪、化解矛盾、解疑释惑,给师生以民主、平等、友善、亲情、鼓舞、感化和帮助,力争较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10、教职工的精神面貌有了进一步改观,自加压力,奉献激情提高了。教职工均能不同程度地自觉抵制不良习惯,规范教育教学行为,特别是有碍教学的一些不好习惯得到了进一步改变,社会反响良好,整体激发了教师有效工作的积极性。
学生管理及德育工作
1、组织开展了“好习惯、我习得”养成教育系列活动,学生的自我服务能力增强,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效果显著。
2、利用班、少队活动,组织学生观看影视教育片(包括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环保教育、法制教育、感恩教育、行为规范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等),学生喜闻乐见、兴趣浓厚,效果十分明显。
3、召开学生家长座谈会,征求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的意见和建议,探讨家校配合,实施有效教育的措施,和家长签订《学生安全家校联合管理协议》,就学生的上下学时间、路途、乘车、请假、接送等安全问题进行联手管理,不留空档,尽可能保障孩子安全健康成长。
4、期中期末考试后,结合考试成绩、家长会信息,针对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现状、行为表现等,召开全体师生会议。会议详细分析了各班成绩,从“教”和“学”两方面剖析成绩不理想的原因,就教法特别是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了耐心细致的指导,同时结合实际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方面提出新的更高的要 求和解读。
5、学校领导每天都深入学生中间,通过听、查、看、问、谈等多种形式全面了解掌握情况,及时对学生进行引导、启发、教育,同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教职工,或者召开有关人员会议分析解决问题。
教学管理及校本研修工作
1、定期组织学生作业、练习册展评活动,有效促进了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
2、通过随机检查教学设计,作业、练习册布置批改,听评课笔记,校本培训记录,以及领导推门听课,领导“一日三查”轮流值班及分管年级,召开班干部、学生代表座谈会等形式,及时掌握教育教学动态,发现问题立即反馈,要求整改,不断规范教职工的教育教学行为。
3、重视实验教学,巩固“双高双普”成果。学校领导通过观摩教学、随机听课、查档案资料、调查学生实验开出情况、征求学生的意见和建议等方式,经常过问实验教学情况,使实验课教学工作有了进一步提高。
4、加强部室管理,进一步提高了现有设施设备的利用率。细化了部室管理责任,严格部室使用记录,教师根据需要充分利用白板教学,综合活动室、实验室、音乐教室、图书室、计算机教室、校园网络使用率高,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5、课堂教学的实效进一步提高。学校通过给每位教师印发、解读教育局有关有效课堂教学、校本研修的文件材料,制定并印发《麻镇中心小学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教学常规管理促进内涵发展实施方案》、《麻镇中心小学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教学常规管理促进内涵发展考核细则》、《麻镇中心小学教师专业成长实施方案》、《麻镇中心小学新教师培训成长实施方案》、《麻镇中心小学2012校本研修实施方案》、《麻镇中心小学“提优补差促临界”工作实施方案》,围绕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课堂教学专题观摩研讨,组织有效课堂教学人人达标竞赛活动,大兴有效课堂教学之风,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思想深入人心,人人讲“有效”,人人想“有效”,人人实践“有效”的氛围浓厚。
6、推进校际往来活动,促进教育教学交流。制定《府谷县明德小学与麻镇中心小学结对帮扶工作实施方案》、《府谷县第四幼儿园与麻镇中心幼儿园结对帮扶交流实施方案》。与明德小学、第四幼儿园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结对交流、研讨活动,广开思路,收获丰富,共同提高。
7、扎扎实实开展教研活动。
(1)广泛开展观摩课、公开课、示范课、随机观课活动,提倡“人人观我 课,我观人人课”,充分发挥说课、观课、议课的教研教改功能来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每周至少组织一节有效教学专题研讨课,观课当天即时组织说课、议课。对课堂教学评议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本着实事求是,交流教学经验,互相学习,切磋教艺,共同提高的目的,做到人人发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既肯定其优点、特色,又指出其不足和改进意见、建议,已经形成了良好的风气,对提高课堂教学实效起到十分明显的作用。教师听课40多节,校长听课81节。
(2)观看名师课堂教学录像和专家点评后,组织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际进行评析,交流心得体会,探讨如何吸收别人的先进教学方法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教师们从中得到很多实惠,学习热情不断高涨,有的教师利用课余时间根据需要自己观看或组织学生观看名师课堂实录,师生共同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已成为自觉行为,受益匪浅。
(3)按计划组织两次有效课堂教学人人达标竞赛活动。40周岁以下教师参赛,全体教师观课议课,每一位教师都为评委,给授课教师评分;每天授课完毕集中组织说课、议课,使教学竞赛同时成为一次实实在在的、有声有色的有效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4)每位教师都制定了《个人专业成长计划》,确立“微格课题”,实施研究。班主任按照学校开展“教师家访”活动实施方案,认真开展家访工作,并详细记录,效果明显。
后勤服务管理及安全工作
1、加强教育,继续提高全体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及时组织全体师生学习和领会上级有关安全工作会议、文件精神,强化安全意识。学校充分利用教职工例会、班队会、升国旗仪式、综合课、影视教育、校园文化墙等形式,不失时机地对师生进行安全意识、安全知识技能教育,提高防范能力。
2、值周人员随时检查安全,并签字做好记录,发现问题立即反馈并召开有关人员会议,现场排除隐患。
3、学校实行全天门禁。就寄宿制实际,继续执行值周人员巡查、巡逻制度,门卫实行来客出入登记、巡查巡逻情况记录并签字,学生校外活动(如打扫卫生等),班主任跟班,值周人员巡查、巡逻安全,进一步落实了安全责任。
4、不定时召开总务后勤人员专题会议,不断规范师生灶务管理,落实食品采购关、储藏关、加工关、餐具洗消关责任到人。不定期对食堂、食物库房进行检查和督导,进一步规范了后勤人员工作程序,明确其职责,查找安全隐患,堵塞漏洞,加强了安保工作,切实保证学校食品卫生安全按照各项规章制度严格认 真落实,有效化解学校饮食安全工作风险。严把采买环节,降低办灶成本,认真组织实施寄宿生“奶、蛋”计划,学生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深受家长的广泛好评。
第五篇:商贸流通体系
商贸流通体系
商贸流通业是指商品流通和为商品流通提供服务的产业,主要包括批发和零售贸易业、餐饮业、仓储业,并涉及交通运输业等。商贸流通业及商品市场是联结生产与消费的中间环节,是决定经济运行速度效益的引导性力量,是市场经济成熟程度的反映。
我市商贸流通业发展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一是商贸流通方式不断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专业市场等新的上规模的流通业态方式不断涌现。二是商贸流通结构逐步优化。由大型超市、各类市场、配送中心及社区便利店、标准化农家店等多层级的流通结构基本形成。三是商贸流通企业实力明显增强。外资商贸企业,如沃尔玛,国内知名商业零售企业,如新一佳、步步高、家润多等,本地较大规模的企业,如金太阳、新一村、一家乐等实力明显增强。四是乡村流通网络初见成效。从2005年开始推行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已在全市确定龙头承办企业9家,建设标准化农家店1548家,覆盖了全市所有的乡镇和90%以上的行政村。
(一)现代流通方式发展有待深化。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是人们比较认可的现代流通方式。物流配送业局限于初级的仓储和运输功能上,综合素质和核心竞争力不强,电子商务在流通业的支撑作用不强,目前亚洲最大的网上交易平台阿里巴巴网的日成交量达到6亿元。我市的电子商务还处于最初级阶段,也有部分网上交易,但总量极小。
(三)流通企业拓展市场的能力不强。
(四)商品配送设施建设及双向流通渠道滞后。一方面传统的批发业不断萎缩,另一方面新的商品配送体系没有构建起来,一是零售商品下乡难;二是农副产品进城难,即双向流通的问题。零售商品下乡主要还是沿用传统的批发模式,农副产品进城则主要按照“产地收购—产地市场集散—销地市场集散—城乡商贩零售”的路径进行现货交易,处于原始的基础流通状态。订单农业、连锁经营等现代物流模式、网上交易、代理交易、拍卖等现代化流通手段处于起步探索阶段。
二、建议及对策
(一)发挥政府职能作用,加快推进商贸流通现代化。
构建大市场、大流通的内涵和意义,从“大市场、大流通”格局的需要出发,建立行政管理体系。高标准制订好商贸流通业发展规划。出台促进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对重要商品、大型网点、主要行业的依法管理。
(二)推进新兴零售业态和现代流通方式的发展,健全流通网络体系。
鼓励和支持发展新型流通业态,会展中心、购物中心、专卖店、折扣店、仓储式商场。大力发展连锁经营。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和第三方物流。鼓励商贸流通企业进行自主创新和资源整合。
(三)大力发展现代批发业,提高流通企业采购、配送、营销能力。
引进现代新型批发方式。如会展批发、拍卖批发、网络批发、配送批发、期货贸易等;推动内贸和外贸企业之间的重组,吸引更多的全国性的流通企业来我市设立采购中心或总部,推介益阳名特优新工农业产品;努力培育流通领域的商业品牌;大力发展和培育各类专业市场。
(四)加快农产品流通网络建设,形成通畅的双向流通渠道。
搞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标准化改造和建设,扶持流通企业改善农产品加工、储藏、运输等环节。发展各类协会、合作社等农民合作组织,培育农产品代理商,批
发商等农业经纪人组织;通过“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加快农村流通组织的建设与改造,使农村流通业适应消费变化。
商务部副部长姜增伟13日在北京表示,将按照繁荣市场、便利消费、降低流通成本、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目标,全面系统地推进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建设。当前商贸流通体系经营规模小、营销网络散、市场秩序乱、经济效益差、现代化水平低。推进商贸流通体系建设,要从批发和零售两个环节出发,降低经营成本,让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都能从中受益。推进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建设要把握四个重点方面。农副产品的流通体系要解决农产品小生产和大市场这个矛盾、要降低农副产品的流通成本;消费工业品的流通体系要面向内外贸两个市场;生产资料流通体系要实现代理和加工配送,并通过有形和无形的市场实现现货和期货市场对接;餐饮与服务业流通体系要充分满足大众的消费。
商务部部长陈德铭日前在上海、无锡等地调研内贸工作时表示,搞活流通、扩大消费是启动内需的重要工作,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客观要求。信息技术正在对传统商业经营模式产生重大影响,要鼓励企业根据行业特点,发展面向消费者的电子商务,同时也要加强监管,规范网络购物。陈德铭还表示,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不断提高流通领域的加工增值能力,通过细化分工,帮助生产企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同时也通过延伸服务链条,发展壮大流通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