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内部审计人员软实力建设探讨
文化所彰显的,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软实力。内部审计人员不能只做一个单纯业务层面的审计人,还需要深厚文化积淀的滋养,做一个有文化底蕴的审计人。从内部审计实践来看,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技术能力一般不是问题,有些客观现实存在,如单位体制、组织机构、人员编制等问题不可能在短时期内改变,这时候内审人员的文化综合素养往往是解决审计工作困境的一把钥匙。因此内部审计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内部审计人员软实力的增长。
1审计精神。在长期的审计工作实践中,积淀了独特而又鲜明的审计文化,特别是“审为国家、计益人民”的审计价值观,已成为审计文化的精神内核。内部审计人员要大力弘扬审计精神,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培植以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等为核心的审计文化理念,不断提升自身的政治素质、道德素质、业务素质和文化素质,不断增强立审为公、执审为民的意识,保持对审计事业满腔的热情和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坚持文明审计、廉洁从审、秉公执法的原则,充分发挥“防火墙”和“免疫系统”功能的作用,更好地服务于单位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责任是一种义务,是一种使命,是推动事业发展的原动力。审计人员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坚持“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二十字方针积极、主动、创新地开展工作。坚持把维护群众的利益作为审计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想人民之所想,以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为重点,维护群众的利益,使各项惠民利民的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2道德品质。孔子曰:民无信不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是内部审计人员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的必要条件。内部审计人员要为人正直,诚实守信,坚守职业道德构建的和谐审计环境,要清正廉洁,不谋私利,甘于奉献,办事依政策、讲原则,合情合理,不偏不倚、不感情用事。
一位名人说过,诚信是“1”,其它都是“0”,如果没有了“1”,一切都是“0”。言必信,行必果。内部审计人员要以身作则,不以权谋私,不为金钱所诱惑,廉洁从政。坚持原则,依法审计,客观公正地处理问题,绝不能在审计意见上掺杂个人的好恶,这样就能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
3学习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学无止境,学海无涯苦作舟”是一种人生境界。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学习能力,并不是一种简单的知识学习和了解,它所强调的是一种理解基础上的创新。内部审计人员要胜任内部审计工作,就必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加强学习,不断掌握新知识,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提高。工作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引入先进的内部审计理念,活跃自己的工作思路、丰富工作的内涵。学以致用,不能本本主义。内部审计人员不但要具备审计相关的专业知识,还要懂得怎样把专业术语表达的通俗易懂。不仅要自己学习,还要虚心汲取他人的经验,向注册造价工程师、注册会计师等学习。
4服务理念。内部审计人员要牢固树立“服务至上”的意识,立足于监督,着眼于服务,最终目的是服务于被审计单位,将所暴露出的问题提出和建议,促进被审计单位财务管理、工程项目建设水平的提高及今后的工作有序、健康发展。要正确处理好审计监督和审计服务的关系。审计监督与审计服务的关系是一种在监督中服务,在服务中监督的辩证关系。原审计长李金华在谈到“服务”时,打过一个十分形象、贴切的比喻,他说审计监督好比医生看病,“监督”就是检查有没有病,“服务”就是帮助病人治病和康复,高明的医生不是检查出病人的病就万事大吉,关键在于如何治好病人的病。要以服务为目的,以监督为手段,坚持监督与服务并举,将监督寓于服务之中,将服务贯穿于审计的全过程,努力做到持续监督、跟进服务,努力促进单位内部管理规范、管理透明、管理提速、管理增效。监督搞好了,本身就是一种服务,监督不到位,服务就会缺位。因此,内部审计人员要把对工作的认识从单一的监督型理解,转到监督与服务融为一体来理解。首先要注重增强服务能力,为提高审计服务水平奠定基础;第二要注重以服务者的姿态出现,以服务的态度去工作;第三要提高服务效能,要积极搞好服务,真诚地帮助被审计单位解决问题,让他们对审计工作心服口服。
5创新思维。创新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保持长久兴旺的基础,更是一个团队在社会经济发展竞争中脱颖而出、立于不败的根本保障。创新是审计工作的内在动力,做到与时俱进。要创新审计监督理念,正确处理好审计监督和审计服务的关系。要创新审计方法。审计工作方法和手段的不断创新是提高审计工作效率的重要途径。充分运用计算机、数据库和网络等现代技术、方法和手段,实现审计工作信息化已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同时还要审时度势,探索新的审计工作机制:如全过程跟踪审计、绩效审计。
6团队和谐。实际工作中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是很弱的,这样就需要大家团结一心。“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出战斗力,内审人员只有在心平气和的情况下合作共事,才能为内审部门创造一个和谐的局面。审计工作任务重、政策性强,每一项审计工作任务的完成都必须多人参与,需要整体的智慧,所以干部职工要分工协作、互帮互助、精诚团结、共同进步。内审人员要有好的心态,要避免可能产生的狭隘的自我意识,失去与同事之间的紧密互动,忘记了同事对自己的关怀。惟有超越个人狭隘思想,以部门大局为重,为部门整体投入时间和精力,内审人员与内审部门才能双赢。一方面每一个人要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意识到别人的价值。另一方面要相互真诚,讲诚信、办实事,要与人为善,互谅互让。内部审计机构内部要团结得像一个人,同事之间不应有本质的厉害冲突。同志之间相处,一定要有宽广的胸襟,诚信待人,彼此支持、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成长,这样才能激发出力量与智慧。当然,在内部审计部门内部,适度的竞争是必要的,也能产生好的效果,因而应鼓励内部审计人员创新、表现。
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内部审计人员工作辛苦,需要得到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工作之余,内部审计人员要心中有“家”,要尊老爱幼,照顾家庭。只有一家人团结和睦,幸福美满,工作中才没有后顾之忧。
7人际关系。依据《内部审计基本准则》第九条的规定:“内部审计人员应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技能,能恰当的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
人际交往是一种平行关系。内部审计人员应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技能,妥善处理好与组织内外相关机构和人员的关系。离开内部审计中的人际关系,内部审计工作将寸步难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维护组织的最大利益。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人际关系不是无原则的庸俗的人际关系,不是溜须拍马,顺着被审计单位的意志发表审计意见。保证良好人际关系应把握的原则和要点:(1)不能违法违规。以遵守有关内部审计的法律、法规、准则以及组织内部的规章制度为重要前提,依法行使职权,遵循职业道德准则与行为规范。(2)不能放弃独立性、客观性与应有的职业谨慎性。应合理关注可能面临的审计风险程度,不能以不适当的审计风险程度为代价来换取良好的人际关系。(3)发现和揭示被审计单位问题和阴暗面时,内部审计人员必须承受各种压力,这时候要充满自信,要有勇气说出来。俗话说,“尊人尊己”,在人际交往中坚持坦诚相待、互相支持,多谦让不争功,尊重、欣赏别人,可以使自己的人格变得高尚,可以让人与人之间多一份融洽,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宽容,少一点疏运,少一点隔阂和误会。
沟通是一种纵向关系。外部环境是影响审计工作效率的重要因素。加大宣传力度,让社会各界了解、信任和支持审计工作。领导是否知晓、被审计单位是否理解配合?争取领导支持,内部审计人员应坚持不懈地利用各种形式向有关领导宣传国家有关财经法规及审计工作的重要性。抱着真诚服务的心态与被审计单位友好相处,消除和减少与被审计单位的对抗情绪,以有利于获得各方面的有力支持。内部审计查错并不是目的,目的在与促进,是一种高层次的服务。查处错误,还应该查出原因,如果是管理制度存在漏洞,就应向领导提出改进建议;如果是执行过程中的理解偏差和无意识的错误,就应表现出应有的理解,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与被审计单位进行结果沟通时,应注意沟通技巧,要注意语言表达能力,进行平等、诚恳、恰当、充分的交流。出色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是内部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对象进行有效沟通的基本技能,应突破内部审计的专业局限,广泛涉及财务、工程建设等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只有审计双方尽可能进行各种方式的沟通,列出导致冲突的主要分歧,就事论事,不挟私情,就能对症下药,化解矛盾。
8风险意识。内部审计是企业监督控制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通过发现企业内部管理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时刻提醒管理者,帮助企业管理层保持高度的警觉,以规避风险。内部审计人员要始终保持高度的职业敏感,以审慎的工作态度,高效率地按照职业规范的要求自觉维护内部审计的权威,运用自己的专业技术知识判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一方面要深入理解和密切关注审计风险,努力将风险降低,避免审计过失。另一方面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方法上运用风险评估的方法,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现实存在或潜在的风险进行揭示、分析和评价,进而提出对应的切实可行的审计建议,为控制风险和经营风险发挥建设性作用。
在社会生活中,内部审计人员要有法律意识,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心中要有数。要遵守党纪国法,做一个守法的公民。
上述八个方面是辩证的统一关系,审计精神是核心是大脑,道德品质是基石,其它六个方面相互配合,相互补充,融为一体。内部审计人员只有树立科学的审计文化观,不断提升符合时代发展的软实力,才能抓住时代赋予的机遇,迎接新时代的挑战,不辱使命,更好更快地完成内部审计事业。
第二篇:浅谈如何加强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
浅谈如何加强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文化软实力建设是实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基本要求,是满足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的需求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它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今天,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提升我国软实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现实课题。为了增强软实力,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些政策措施并取得了突出成效,但也还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的方面。
一是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文化软实力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国民的精神状态、意志品格和内在凝聚力,而这一切主要来自于人们对社会核心价值的认同。我们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首要任务。
二是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提高我国文化的总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
键,也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关键。要坚持以市场为主导,通过积极的产业政策和有序的市场化运作,充分发挥国有文化企业的骨干作用,保护好、引导好民营企业投资文化产业的积极性,迅速壮大我国文化产业的规模,使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明显提高、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
三是提高文化传播能力,不断扩大我国文的影响力。传播深度决定影响广度。一个国家文化的影响力,不仅取决于其内容是否具有独特魅力,而且取决于是否具有先进的传播手段和强大的传播能力。要深刻认识互联网在文化传播方面的巨大潜能和可能产生的不可估量的影响,高度重视互联网的运用和管理,把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作为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新引擎,努力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阵地、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人们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
四是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支持文化建设,激发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人民群众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进一步激发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潜能。
文化凝结历史、连接未来。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悠久的历史文化,在新的历史时代,伴随着经济 的发展和历史的昌明,我们必将迎来文化建设的高潮,通过不断提高文化的软实力,中华文化必将放射出更加灿烂的光芒。
第三篇:软实力系统建设
软实力系统建设
重庆研创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帮助企业建设软实力系统。
1、企业软实力系统全面咨询诊断
服务团队通过“望、闻、问、切”,全面了解企业经营管理现状,找出企业的短板和弱项,并提出改善的建议。
2、指导、帮助企业建设“战略规划系统”
“方向不对、努力白费”。服务团队通过市场调研,指导、帮助您制定企业战略规划和创新的商业模式,协助企业制定健康、快速发展的战略规划和创新的商业模式,并在企业中实施。
3、指导、帮助企业建设“企业文化系统”
没有文化的企业是没有灵魂的,文化的感召力是企业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团队指导、帮助企业建设“企业文化系统”,帮您量身定做企业文化,并协助强力推广到企业日常的经营管理行为中!
4、指导、帮助企业建设“人力资源系统”
“企业以人为本”,企业的经营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就是人才的经营。服务团队全面指导、帮助您建设选人、育人、用人、留人的“人力资源系统”,协助您打造一个优秀的团队!
5、指导、帮助企业建设“营销管理系统”
“企业除了创新和营销,其他的都是成本”,营销是收入的源泉。服务团队指导、帮助您建设“工厂化”的“营销管理系统”,让您的业绩快速得到提升!
6、指导、帮助企业建设“运营管控系统”
一家企业的大小以什么来衡量?业绩?利润?NO!一家企业的大小应该以老板离开企业多久,企业还能运转自如来衡量!如何把您的企业打造成一部“赚钱机器”?运营管控体系至关重要。服务团队指导、帮助您建设精细化、标准化、规范化、流程化的“运营管控系统”,让您从企业的琐碎事务中彻底解放出来!
第四篇:如何建设文化软实力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之一,世界各国正抓紧利用这一战略机遇期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国力。一直以来,我国政治、经济、军事建设等各项国家“硬实力”水平得到了不断提升和发展,较新中国成立之初有了质的飞跃。但是我国“软实力”建设长期以来受重视程度低,相对欧、美等发达国家而言起步较晚。所谓软实力,是通过吸引而非强迫或收买的手段来达己所愿的能力。文化,是其重要来源之一。表面上文化确乎很“软”,但却是一种不可忽略的伟力。文化是一种可以和政治、军事相提并论的,可以对国家的政策和发展起巨大作用的因素,是对世界各国制定国家战略的一个重要的参照系。任何一个国家在提升本国政治、经济、军事等硬实力的同时,提升本国文化软实力也是更为特殊和重要的。
因此,“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不仅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一个战略重点,也是我国建设和谐世界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前提。
第一,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是建设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坚实基础。
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生命的体现,任何国家和民族都是凭借文化的独特性和内聚力立身于世界民族之林中。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仅具有历史文献和文明遗产的价值,也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面对国外文化的强大攻势,打造属于我们民族、我们国家的品牌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应当大力弘扬我国文化当中的优秀因子,利用本国的资源优势 ,强势推出民族品牌,努力减小文化逆差现象。努力在全社会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和基本的道德规范,以此来引领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形成强有力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力量。
第二,推进文化改革创新是建设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强大武器。
中国丰富悠久的传统文化资源,就像蕴藏在地下的宝贵矿藏,但只有经过现代化的提炼,与现代科技相融合,优秀文化才能与人民和国家的行为联系起来,才能成为真正的先进文化,焕发出生机和活力,产生广泛的国际影响。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以及传播手段上创新,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也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的关键所在。因此,我们的学者、作家、艺术家能否不断创造出文化精品,我们的企业、地区和文艺院团能否逐步形成一些国际知名的文化品牌,是衡量我们的民族文化是否具有强大和持久的重要标准。
第三,提高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是建设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渠道。
文化软实力必须借助于特定的文化产品才能够进行有效的传播,单纯的文化理念并不能够直接地转变成文化软实力。长期以来,我们国家没有制定出一个明确而完善的对外文化发展战略。虽然一些文化机构、文化企业与海外文化机构加强合作,推进了一些文化产品和服务进入国际市场,但是始终缺乏国际竞争力,文化品牌建设薄弱,特别是缺少国际性的、符号化、可参与性的文化品牌。因此,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应加大对中国文化的研究、开发与推销,文化产业部门应加强合作,形成合力,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不断扩大文化产品的输出,才能改变我们在软实力竞争中的弱势地位。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而随着中国经济和政治的发展,我国文化建设的新高潮即将到来,通过构建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将放射出更加夺目的光芒。
第五篇:软实力
【中国铝业网】“前几天楼主去一家企业面试,HR说:年薪23W(万),代价就是天天要陪客户喝酒应酬!如果现在有份这样的工作摆在你们的面前,你们是选择接受还是拒绝呢?”连日来,在武汉某知名论坛上,一则“求助”帖吸引了不少网友“七嘴八舌”:喝酒伤身,但待遇如此优渥,要不要一试?在喝酒、打牌、拉关系等“灰色技能”在职场“横行”时,掌握一两项“灰色技能”的“多才多艺”者往往会被老板另眼相看,而这也成了不少职场白领的“隐痛”。
女白领很纠结:年薪20万需要喝酒换
记者通过论坛短站联系上了发帖者于小姐,进而了解到:她今年26岁,曾在外企公关部门任职四年,社交能力强。春节前,于小姐就接到猎头的电话,一家民营企业在招聘市场部经理,几天前,她正式与该公司招聘负责人面谈,当得知年薪和职位需求时,心里有点打鼓。“当时听说天天陪客户喝酒应酬,我就犹豫了。虽说我酒量还行,但对方提出的这一要求,感觉企业文化和我一直呆的外企相差太大,担心没法适应。”
当就业、高薪和喝酒应酬挂钩,部分白领感到纠结。“会不会喝酒?”“酒量有多大?”记者在招聘会上与部分求职者交流时也发现,一些用人单位在面试时会提出类似问题,令一些应届大学毕业生颇感无所适从。
“这种情况只存在于少数行业的少数企业当中,不能一竿子打死一船人。”街道口一家科技公司人力资源主管邢先生表示,“一般这样的企业属于刚刚起步,还在发展中,硬实力比不过同行,可能就要靠应酬、拉关系来发展业务。”
员工们吐苦水:不能喝酒会被边缘化
在采访中,不少职场人尤其女白领都反映,酒桌上的应酬对她们来说,是一项非常头疼而又不能回避的社交活动。
在一家大型旅行社行政秘书岗位工作近3年的杨小姐表示,自己曾经不大会喝酒,但工作岗位注定了要应酬,“以前怕喝,好几次谈重要业务,领导都不带我出去,我觉得有点被边缘化了,后来就慢慢练酒,现在还是能喝两三瓶啤酒,领导也开始愿意带我出去应酬了。”杨小姐形容这就叫“人在职场混,哪能不喝酒”。
乔乔在丁字桥一家公司上班,做的是销售内勤。半个月前的一个晚上,她和老总、2个部门经理一块陪客户吃饭。“我看他们喝得很高,也没注意到我,碰完杯对方正在喝时,我也假装脑袋一仰,然后把酒杯往肩后一甩,偷偷把酒倒掉了。”乔乔说,以为自己做得神不知鬼不觉,结果却被坐在旁边的顶头上司逮住了。
“我们部门经理凑过来悄悄对我说,这样做很不给客户面子。”乔乔告诉记者,入职这一年,为了躲喝酒她想了不少招数。“这次被抓了现行,还不知道后果如何,忐忑啊!”职场人拥有软实力才能“够硬”
目前,花近千元参加几天课程,提升发音技巧,在K歌时一鸣惊人;学几个有趣的小魔术,在公司年会时露一手„„已然成为现代职场人士为应对职场各种“突发事件”必要学好的技能之一。记者在招聘会上也发现,求职者有特长已成为不少用人单位的要求。比如唱歌、跳舞、打球、喝酒„„这些与所招岗位完全不相关的特长,正在成为用人单位筛选人才必不可少的条件。
1、软实力培训受追捧
在闲暇时学习一些与生活情趣相关,又能提高个人品位的“手艺”,是很多白领梦寐以求的。因此,与强调考证的主流培训相比,像舞蹈、魔术、唱歌、瑜珈、厨艺、化妆等方式灵活、气氛轻松的“软实力”培训,受到许多白领的追捧。
每个周六的下午,在某公司工作的小倩都会准时赶到厨艺培训中心,认真学习厨艺。她告诉记者,因为工作较忙,她过去从不下厨。但经过学习,现在,她不仅能像模像样地做出
几十道菜,还经常请同事或朋友到家里聚会,既品尝到自己的“手艺”,又增进了彼此之间的感情。
与小倩不同,刚进入公司不久的陈世成报名参加的,是魔术班培训。如今,他不仅快速融入了团队,成为团队中最受欢迎的一员,而且成为同事眼中的开心果,而这一切,全都源于魔术。陈世成说:“这些小魔术虽然简单,但很能调节气氛。刚进公司时,看到办公室气氛很沉闷,我就利用午休时间,给大家变变魔术,没想到一下子就把大家的兴致都调动起来了。现在,大家的话题越来越多,距离也越来越近。”
在小倩和陈世成看来,比起常见的IT、英语以及资格证书等培训,这些“软实力”培训更像是一种“生活”培训。他们说,学厨艺的过程是一种放松身心的享受,也是热门的人际交往方式,绝对是以“食”会友;而魔术更像是生活中的调味剂,为忙碌的工作增添多样的乐趣,同时也提升了自身魅力。
事实上,唱歌、跳舞、厨艺等特长确实有助于增强白领的个人魅力。最近,在一个人气较旺的论坛上,有网友总结出《最热的10大职场软实力》,其中“会唱歌、酒量好、写字漂亮、会打扮”等名列其中。不少网友表示,虽然应聘时是“硬指标”说了算,但在实际工作中,“软实力”往往能起到出其不意的作用。
2、软实力为职场加分
聊起这一话题,在某建筑公司当绘图员的小蒋颇有心得。3年前,小蒋还是一个职场新丁,一心只想着做好本职工作,对公司里另一个一起入行的同事小张很不以为然,认为对方“只会喝酒吹牛拍马屁”。但不久之后发生的一件事极大地震撼了他。当时,公司好不容易接到了一个市政工程,报价300万元,对方回价260万元,双方谈了好几轮都谈不下来。最后,公司高管设了一个饭局宴请对方领导,席间,小张说学逗唱样样拿手,酒量也完全拼倒了对方,对方领导十分赏识小张,尽兴后大笔一挥,合同竟然异常顺利地以280万元成交了,一顿饭工夫就为公司多赚了几十万元!从那之后,小蒋再也不敢小瞧小张了,私底下也开始猛练酒量。现在,他已经想通了一个道理,在如今的职场里,干好正职远远不够,“特长”才是加分项目。
经常陪客户应酬的资深广告从业者方小姐透露,陪吃陪唱是“联络感情”的最好方式和手段,“多学些发音技巧,好好练练酒量,能更好地与客户交流。”
现在,很多职场人士已经认识到,职场竞争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学历和文凭等硬实力比拼,为此,越来越多的职场人士开始将目光投向更人性化和个性化的“软实力”比拼中去。与此同时,不少业界专家和企业高管也表示,职场“软实力”已成为评价个人非常重要的标准,同时他们也承认,在平时的工作聚会或者公司年会上,拥有一技之长的员工,比如有的员工歌唱得特别好,往往能吸引众人的眼球,甚至引起高层的关注,从而获得更多同事的认可和领导的青睐。
据了解,由于软实力的培训一般都由专业人士任教,因此培训费用相对也较高。如舞蹈培训班,15天的课程,标价通常都在千元以上;厨艺、歌艺等才艺班的培训费用也多在几百上千元。对此“行情”,白领们基本还是可以接受的。不少白领还表示:“如果能让自己在短时间内多掌握一门技能,并在同事聚会或公司年会上获得良好的印象分,那么这笔钱花得还是很值得的。”
3、职场迎来软实力较量时代?
看到越来越多有“特长”者受到领导特别关照及褒奖,有人提出,不久的将来,职场将迎来软实力较量时代。和以往不同,这里所说的软实力不是指家庭背景、裙带关系,而是指除了本职工作以外,能够切实给公司和单位带来利益和好处的个人素质和能力。软实力的内容没有定式,一切依实际需要而定。显而易见,一名具有当代意识的职场人士,不会再把工作以外的“特长”当作旁门左道,也不会把花在学习“特长”上的时间看作是浪费光阴。当
然,这里并不是说只要有软实力就够了,而是说在你的本职工作做得和别人一样好的情况下,软实力就成了一道“选做题”,做好了,同样能多挣不少分。
4、专家:
心理素质层面的“软实力”提升也很重要
对于白领热衷参与“软实力”培训班的现象,广西人才市场相关专家表示,唱歌、跳舞、茶艺等技能特长培训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陶冶身心,并且帮助处于高度紧张的白领减压,扩大交友圈,增强信心等。但对于白领而言,心理素质层面上的“软实力”提升也非常重要,需不断充实和提高。一些企业高管也表示,在招聘过程中,主要还是看学历、职业素质、从业经历等硬件指标,但对部分岗位来说,如果应聘者具备相应的“软实力”,确实可以加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