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实现精准模拟:胜利油田倾力打造数字油田
实现精准模拟:胜利油田倾力打造数字油田
胜利油田是一个以油气生产为主,集勘探、开发、施工作业、后勤辅助生产和多种经营、社会化服务为一体,专业门类齐全的国有特大型企业。随着国际石油石化行业竞争的日益激烈,国内石油石化行业面临着全新的竞争格局。国内主力油田已分别进入开发后期,生产难度日益加大。如何增加新探明储量、稳定油气产量、降低生产成本,成为这些老油田共同面对的挑战。近年来,胜利油田在充分借鉴国内外油田信息化经验的基础上,按照中国石化“三结合”、“五统一”的要求,围绕油田生产、管理的实际需要,按照以应用为导向、以提高效率和效益为目的、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先易后难的原则,分阶段继续大力推进“数字油田”建设,使信息技术成为提升油田整体发展水平的重要支撑,确保了油田的增储稳产和降本增效,企业核心竞争力大大增强。
所谓“数字油田”,就是企业网应用的高级阶段,包括完善的数字网络、丰富的信息数据中心、全面的网上应用软件和熟练掌握网络应用的员工等内容,“数字油田”不存在地域限制,跨国经营的油田公司也变得近在咫尺,成为油田的一部分,从而对胜利油田公司“高水平、高效益、可持续发展”形成全方位的有力支持。“数字油田”核心思想有三点,一是用数字化手段全面处理油田问题;二是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资源;三是拥有相应的数字员工。因此,“数字油田”包括数字神经网络、数字员工、数字企业文化、数字石油业务和信息资源中心等内容。
从“手工作坊”到“精确模拟”
对于已经勘探开发45年的胜利油田来讲,有效提高勘探开发水平,不断增加资源量、提高采收率是关系油田发展的最重要问题。多年来,针对地质结构复杂、开发难度大的实际,胜利油田在勘探开发研究领域不断加大软硬件资源的引进和自主版权应用软件的开发力度,勘探开发信息技术应用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为油田增储上产发挥了积极作用。
过去油田全凭计算尺手工处理资料,凭经验、靠想象找油。而现在,油田通过地震资料处理系统经过升级,运算速度达5万亿次/秒以上,三维地震资料的年处理能力突破了8800平方千米,成为国内第二大地震资料处理中心;大型主流处理软件主要功能模块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更新,自研特色软件应用效果显著,处理方法形成了多样化、互补化格局,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精细油藏描述水平显著提高,具备了整装大油田的全油藏整体模拟能力,建模精度、研究方法满足了油田开发后期提高采收率的需求。通过数值模拟技术,可以用二维、三维图像直观地显示地下油气的分布规律,增加了油气开采的针对性。“十五”以来,胜利油田加大信息技术的应用力度,配套先进的管理方法,增加可采储量3500万吨,提高采收率2.5%。在勘探开发难度逐年加大的情况下,油田连续22年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过亿吨,连续12年实现储采平衡,连续10年产量稳定在2660万吨以上。
从人工野外巡检到有“千里眼”
油田是没有围墙的工厂,具有点多、线长、面广的工作特点,为了提高生产运行质量,胜利油田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生产动态及时把握、快速反应和生产过程优化水平,油田生产运行质量有了显著提升。
一是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对重点生产环节、关键设备运行动态实时把握,实现了千米以下油井生产参数动态监测,百公里以外输油管线、供电管网运行状态尽收眼底,提高了生产指挥水平。胜利油田配备了33套钻井参数仪、49套录井参数仪,具备了每年对百口重点探井和特殊工艺井的钻井工程参数以及重点探井的录井参数进行自动采集和传输的能力。通过井场信息实时发布平台,有关专家通过随身携带的电脑在任何一个地点及时对钻井过程进行在线指导,打破了过去的野外作业的地域与时空限制,有效避免了因险情处理不及时而可能导致的重大事故。通过输油管道泄漏监测系统的应用,工作人员在调度室对45条共计775公里输油管道的压力、流量进行实时监控,一旦发生泄漏,系统会自动报警,精确度缩小到500米以内,每年减少盗油损失近万吨。目前,胜利油田对油区关系复杂、产量较高、距离较远的1282口抽油机井、276口电泵井实现生产参数实时采集,运行状态远程监测,提高了开井时率和油井生产质量,减少了前线职工的巡井工作量。
二是应用信息技术实现了关键生产环节的自动控制。目前,已有70多个海上原油生产单井平台实现无人值守,生产装置遥测遥控;9座原油站库实现油气水自动计量,电量、燃油等能耗数据自动监测,机泵自动控制,其中5座原油站库实现超高液位自动连锁报警控制,安全运行反应提高到秒级;对51座变电站进行了自动化改造,使三分之一的变电站具备了无人值守的条件,油田职工的劳动条件得到了进一步改善。
三是信息化与生产过程优化相结合,提高了系统效率和施工与工艺设计水平。油田利用信息技术对机采、注水、集输等系统进行整体优化,通过工艺流程自动监控、设备运行预警保护、生产参数动态优化的配套应用,使得机采系统效率提高了6.6%,注水系统效率提高了13.7%,输油泵机组平均运效提高了12.1%。在2800口油井应用了机采井参数优化系统,通过对抽油机井生产参数的优化设计,全部实施井系统效率平均提高了9个百分点;通过应用地面工程三维设计,使设计周期缩短1/4,每年节约工程建设投资近亿元;通过应用钻井工程设计一体化系统,优化施工参数和钻柱组合,优选钻头,每年降低钻井成本8000多万元。
四是规范基层队管理,减轻前线职工工作负担。胜利油田以基层队达标升级活动为契机,实现了与勘探开发密切联系的地震、钻井、采油、作业等与勘探开发紧密联系的13个队种895个基层队的生产管理、成本核算、基础工作的标准化、信息化和规范化管理。已实施“三化”建设基层队具备了报表网上自动生成、生产管理分析图件网上自动绘制的条件。如:过去采油队每年要上报各类报表178个,共计7210个数据项。目前全部报表具备了数据一次录入、网上自动生成的条件,数据项减少到了1300个。过去采油队的月度报表是手工填写,需要三天才能全部完成,现在通过计算机几分钟就可完成。
在胜利油田注采科办公室里,李心明科长指着电脑上的监控图说:“我们采用了山东移动的远程监控系统之后,原先3个人用一个月才完成的任务,现在只要我自己两小时就能做完,工作时间和劳动强度都发生了想不到的变化。”现在,李心明通过电脑就能随时观测到全区22个油井的生产状况。遍布东营各地的油井工作数据每隔两小时传输一次,机井一旦出现故障,示意图就会标出感叹号,维护人员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赶到现场,及时排除故障。李心明介绍说,以前采油测试工需要到达每个现场进行测试,费时费力不说,每口井的工作状态很难把握,有时一口井出故障,往往许多天后才发现,势必造成生产资源的巨大浪费。而引入了GPRS远程监控系统后,三个采油队126口井的工作状况通过GPRS实现了远程监控,他一个人在办公室中,用两小时就能完成原来两三个人约一个月的工作量,既轻松又能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
从“经验管理”到“科学管理”
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胜利油田从早期的专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发展到现在以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为代表的系统间的集成应用,实现了各项管理业务的规范操作、信息共享、业务联动、管理科学,促使油田在经济增长方式上从过去的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由重数量、重产量向重质量、重效益的转变。
胜利油田自“八五”以来建成的专业应用系统全面覆盖了油田经营管理各项业务,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促使信息把握更加及时、管理更加规范、决策更加科学。如: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使财务信息实现了网上授权共享,由会计做账转变为由计算机来创建业务,业务变得清晰透明,内部资金实现了统一账户、集中管理,管理效率显著提高,每年节约资金占用成本达3000万元以上。物资管理实现了整个业务流程的网上流转,对业务流程关键环节自动把关和控制,物耗管理细化到了单个工程项目和基层单位。通过信息技术配套其他措施的应用,油田物资库存规模由分散采购时的23亿元下降到8亿元,节约资金成本近亿元,资金流转缩短了4天多,物资系统人员由9000人减少到5000人。
2005年以来,胜利油田按照“替代与集成”的原则,全面建成了ERP系统,成为国内应用ERP系统规模最大的一家企业。在项目运行过程中,胜利油田克服了原有系统覆盖面广、应用层次深、接口复杂等困难,取得了系统转入单轨运行周期短,各项应用一次成功率高的突出效果。股份公司高级副总裁曹湘洪评价说,胜利油田ERP项目的成功上线,就好比是打响了解放战争中的淮海战役,意义非常重大。ERP系统实现了企业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三流合一”,油田管理业务规范透明、核算更加细化、决策中心上移。
胜利油田建设了生产经营监督系统,使油田各项管理业务之间形成高效联动,与ERP系统实现无缝对接,全面实施集团公司内控制度。通过对业务流程的分析、优化和重新设计,在管理过程中建立起了有效的监控和制衡机制,部门间业务顺畅流转和联动,提高了工作效率。系统运行上线以来,各部门协作处理任务2.49万项,加强了管理协同,实现了347类生产经营信息的共享。针对油田与二级单位业务联动的需要,目前油田正在组织生产经营监督系统向二级单位的延伸,从而逐步实现油田经营管理业务横向与纵向的全面整合。
转变从何而来
胜利油田信息化建设何以能够扎实推进、稳步发展?信息技术是如何与企业战略做到有机融合支撑油田良性发展的?
战略定位上,胜利油田始终把信息化建设作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举措,作为提升企业整体发展水平的重要保证,从战略高度提出了要在“十一五”期间全面建成“数字油田”的发展目标,并将信息化列为油田“十一五”发展规划重点实施的五大战略之一,连续三年在党委扩大会和职代会上将信息工作作为完成年度工作目标的重要举措进行总体部署。
指导方针上,胜利油田始终认真贯彻中国石化“三结合”、“五统一”的工作要求,以应用为导向,确定每年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工作,使油田的信息化建设始终与油田的发展战略、实际需求保持高度的一致,形成合力。在实施过程中,坚决打破部门间的管理、应用壁垒,在统一规划指导下,集中管理、整体部署,确保了信息化建设的高度统一推进。
组织管理上,胜利油田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信息化领导小组,下设由分管领导担任组长的勘探开发、生产运行、经营管理、社会化服务四个工作小组,形成了领导重视、部门协同、全员参与的信息化建设氛围。对信息化建设实行统一管理,对信息工作实行月度报告、季度运行、年度考核,强化运行质量,形成了高效的组织管理体系。
队伍建设上,胜利油田建立了一支由400多名信息管理人员、2000多名技术支持人员和1.5万多名信息应用人员组成的信息化建设队伍。目前,有2.84万人获计算机初级证书,1.78万人获计算机中级证书,信息化应用的群众基础得到加强。信息管理队伍中,35岁以下的人员占61%,本科以上学历达77%,中级以上职称占73%,从事勘探开发研究及经营管理的人员占57%,队伍年龄、学历、知识结构更加合理。制度保障上,胜利油田形成了涵盖信息化组织建设、规划和计划、信息工程、数据资源、系统运行、网络和信息安全、信息市场等各个方面的制度保障体系,做到了每一项业务有标准流程,每一个操作环节有据可依,保证了信息工作的规范运作。
基础建设上,为确保信息化应用质量,胜利油田建成了天地一体、内通外联的“全球通”信息网络,形成了具有胜利特色的软件应用系列和硬件配置策略。目前,胜利油田已初步形成7大信息标准体系166个企业标准,基本覆盖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环节。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多年来,信息技术已成为胜利油田提高生产经营水平的重要手段,随着“数字油田”建设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必将在推动胜利油田持续稳定、科学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为提升中石化集团公司和股份公司经济效益和核心竞争力作出积极贡献。
打造高效“数字油田”
山东移动为胜利油田提供了智能化、数字化、综合化、个性化的全面解决方案。中国移动GPRS网络的数据业务已经在油田各单位的移动办公、野外施工数据上报与信息查询、电力无线抄表、电力配网自动化、油井监控、油田注水监控、油气集输管线监控、气象数据远程传输、油田社区热力监控、GPS车辆移动定位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其应用规模和应用水平在全国同类行业处于领先地位。山东移动的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为胜利油田“数字油田”战略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得到了中国移动的认可,胜利油田所在地山东东营因此被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指定为中国移动石化行业应用示范基地。
——野外生产监控有了“千里眼”。记者了解到,胜利油田是一个以油气生产为主,集勘探、开发、施工作业、后勤辅助生产和多种经营、社会化服务为一体,专业门类齐全的国有特大型企业。油田的物探、钻井、测井、录井等部门由于野外作业,流动性强,点多、分散、距离长,施工现场与公司之间的信息交流长期以来没有比较好的解决方案。山东移动为胜利油田量身打造的“数字油田”整体方案使这一问题迎刃而解。
在东营胜利油田注采科办公室里,李心明科长指着电脑上的监控图说:“我们采用了山东移动的远程监控系统之后,原先3个人用一个月才完成的任务,现在只要我自己两小时就能做完,工作时间和劳动强度都发生了想不到的变化。”现在,李心明通过电脑就能随时观测到全区22个油井的生产状况。遍布东营各地的油井工作数据每隔两小时传输一次,机井一旦出现故障,示意图就会标出感叹号,维护人员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赶到现场,及时排除故障。李心明介绍说,以前采油测试工需要到达每个现场进行测试,费时费力不说,每口井的工作状态很难把握,有时一口井出故障,往往许多天后才发现,势必造成生产资源的巨大浪费。而引入了GPRS远程监控系统后,三个采油队126口井的工作状况通过GPRS实现了远程监控,他一个人在办公室中,用两小时就能完成原来两三个人约一个月的工作量,既轻松又能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
——采油信息走上“高速公路”。在距控制中心以外50公里的采油基地,采油二矿十六队的一口野外机井旁,采油机正源源不断地将原油开采出来。队里的技术员徐健告诉记者,油田的工作环境恶劣,雷击、地震以及人为破坏等情况时有发生,怎样把采集到的信息送回中心控制室一直是个难题。以前队里尝试过采用微波、数传电台的方式采集数据,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效果并不理想,高成本的投入和频繁的维护让采油单位不堪重负。引入了GPRS钻井系统井队数据上报系统之后,固定在机架上的传感器每隔两小时就会把各个机井工作压力、采油工作时电压、蒸汽温度等数据通过GPRS系统传递到局域网上。
——无线抄表吃上“定心丸”。胜利油田依托GPRS/GSM网络,真正实现了抄表自动化、精确化。现在,用电控制中心对油厂用电的运行状态可以通过电子显示屏进行监控,每个控制点将用电状态以短信息的形式及时传送到控制中心,这样就可以自动、高效、及时地掌握油田的用电情况,自动生成配电计划,实行科学的电力营销和管理。用电控制中心的技术人员告诉记者,这套装置克服了以前人工抄表准确率低、费时费力、缺少集中有效管理的弊端,免除了生产后顾之忧。
从2002年起,山东移动推出了“行业应用百项工程”。该工程是以GPRS网络以及短信平台为主要载体,以VPMN业务为基础的移动电子商务工程;通过整合数据网络资源,努力为各行业提供包括企业直联、IP电话、GPRS上网、企业信息发布、移动办公、无线GPS定位、无线POS、CMNET等业务在内的企业整体解决方案和行业典型解决方案。目前,这些应用已经在山东省政府、电力、交通、石油、福彩、民航、海关、餐饮、运输、金融等行业开花结果,涌现出胜利油田移动信息化综合解决方案、潍坊市政府电子政务、山东银联移动信息化综合解决方案、海信智能公交、山东福彩移动信息化综合解决方案、海尔集团综合解决方案等一批精品案例,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刚刚结束的中国移动2005年行业应用百家精品工程评选中,山东移动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优秀奖4项,总体成绩位列前茅
信息化助力“数字油田”建设
日前,胜利油田与联想在山东东营正式签署合作协议。根据协议,联想将为胜利油田提供从软件到服务器,再到专家服务等一整套完善的解决方案,具体内容包括联想智能桌面虚拟化解决方案核心系统软件支持、软件升级服务、现场技术支持服务、现场培训服务等,这将满足胜利油田超过20000个终端用户的实际需求。胜利油田胜华通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光荣认为,此次合作将大大提升胜利油田的信息化水平,助力中国能源行业信息化发展。
据介绍,此次合作联想将为油田人员提供更高效、更流畅的桌面体验,满足油田人员离线移动及重载应用的办公需求;通过简单、易部署的解决方案帮助胜利油田真正实现全面桌面管控,实现桌面数据的安全防护,降低桌面运维成本,为胜利油田业务平台的稳定运行提供良好的桌面环境保障。陈光荣告诉记者,此次合作对于胜利油田建设“数字油田”和“智能油田”的宏大战略来说只是一小步,但意义却很重大。
记者了解到,此次胜利油田的签约方是胜利油田胜华通成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是胜利油田的全资子公司。胜华通成业务涵盖胜利油田信息化建设,其客户还包括了长庆、辽河等油田企业。
联想大客户服务及IT管理服务业务副总经理冀晓东表示:“作为中国领先的IT桌面外包服务提供商,联想致力于为不同行业的企业提供专业、高效和安全的IT管理服务。联想为胜利油田量身定制了专属的解决方案,提供简单、便捷的桌面虚拟化低风险实现方案,帮助胜利油田实现IT应用与业务更好的融合。”他向记者表示,每一家能源企业的信息化都有不同的需求。对胜利油田而言,迫切需求是大范围的信息安全管理和远程的管理,以及运用物联网的技术和云计算的技术。
在过去的50年里,胜利油田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50.6亿吨,生产原油10亿吨,均占我国陆上油田探明储量和原油产量的五分之一,是我国第二大主力油田。但是,经过50年的运营后,胜利油田迈入了老油田的行列,其产量不断递减,含水率高达90%以上。为了让已经步入老油田行列的胜利油田重新焕发生机,确保油田的增储稳产和降本增效,胜利油田积极推进“数字油田”建设,即着力推进生产过程和管理流程的深度融合,为油田发展提供信息强力支撑,推进标准化设计、模块化建设、标准化采购、信息化提升的“四化”管理工作。
记者了解到,经过三年的攻关研究,胜利油田在多源异构元数据信息集成服务平台、多尺度三维地质体数字表征技术、勘探开发辅助决策技术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突破,形成了一整套实用的数字油气田系列技术,并在埕岛油田进行了示范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为了更大程度地提高作业和管理效率、稳定原油产量,胜利油田还致力于在推进“数字油田”的基础上进行“智能油田”研究。在“十二五”期间,胜利油田的信息化建设将围绕“打造世界一流、实现率先发展”的战略目标,预计2015年建成“数字油田”,并逐步向“智能油田”方向发展。
有关专家介绍说,以“数字油田”建设为代表,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在石油工业掀起一轮提高油气采收率的热潮。数字油田把“油田装进计算机”,最终实现对油田的全面感知,进而带来生产和管理效益的提升。进入21世纪,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将进一步推动“智能油田”建设,为油田的稳产高产提供了技术保障。
第二篇:石油巨头信息技术打造“数字油田”
石油巨头大力探索“数字油田”回目录随着石油开采技术要求越来越高,数字创新就变得非常重要。全球出现短缺的不是石油和天然气,而是获得这些资源的快捷方式。能源公司的钻井挖的越来越深,并且开始在更偏远、更难部署的地区开采,他们希望通过信息技术来促进生产。
本文所说的数据实际指的是新石油。“这是非常彻底的改进” 雪佛龙(Chevron)能源技术公司的总裁保罗·席格乐说。“信息技术让我们的产量得到提升。”任务控制:工程师正在查看位于田纳西州的雪佛龙石油公司(Chevron)钻井实时优化中心反馈回来的数据。石油公司正在使用分布式传感器、高速通信系统和数据挖掘技术来监控和调整远程钻井作业。目的是使用实时数据来更好的进行决策和预测故障。
很多公司在十多年前就开始采用这样的技术来帮助年龄大的工人进行远程多任务工作。但该技术在以下条件成熟后才开始发展:价格低廉的计算和通信技术,数据传感器和分析软件的发展。行业术语叫做“数字油田”,很多大型石油公司已经注册了自己的商标。比如雪佛龙的“i-field”。英国石油公司的“未来油田”,以及荷兰皇家壳牌(Royal Dutch Shell)是“智能油田”。无论这些项目的名字是什么,他们都将在未来的能源公司里起到重要作用。在远程作业和使用数据方面最成功的公司将取得丰厚的回报。雪佛龙说,业内估计将从“完全优化的”数字油田中提高8%的生产率和6%的整体恢复率。这非常重要,席格乐说。尽管有先进的再生能源技术,国际能源机构(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报告说,随着更多的人开车,全球石油需求仍将增长至2035。并且随着石油的提取越来越困难,将需要投资近20万亿美元用于满足未来的需求。
雪佛龙目前已经部署了8个全球“任务控制”中心作为其数字计划的一部分。每个中心都有各自的目的,如使用实时数据来进行钻井作业的联合决策,或为了获得较好高的产量而管理油井并进行油库映射。目的是提高至少40%的能源开发性能。公司估计这些中心将帮助每年节省10亿美元。在2010年开放并于去年扩张的休斯敦机器支持中心,值班工程师可以监控哈萨克斯坦和哥伦比亚作业情况的视频和数据分析。中心的工作人员诊断了一台显示雪佛龙非洲南部海岸Sanha油田超负载情况的天然气喷射压缩机。那里的操作员修复了问题并避免了因停工期而造成的潜在经济损失。目前有一个在现场诊断问题的自动早期检测系统。雪佛龙第一次在加利福尼亚大峡谷(San Joaquin Valley)百年历史的油田测试了i-field,该油田正在使用高级热敏技术来从已经废弃的油田压缩出重油。以前,工人一天开车检测上千口井,雪佛龙上游工作流组织的总经理大卫·道森(David Dawson)说。现在他们使用传感器和远程监控,只有在需要修复的时候才到油田现场去。有了早期的尝试,实时数据分析、成像和远程协作已经成为雪佛龙新型复杂工程的关键。这些包括墨西哥湾深水工程,尼日利亚的海岸工程,以及澳大利亚沿海130公里——投资370亿的有争议的Gorgon工程,也是澳大利亚历史上最大的天然气工程。
随着生产越来越复杂,实时安全的备份也非常关键,Morningstar石油服务公司的分析师斯蒂芬·艾里斯(Stephen Ellis)说。例如,现在雪佛龙在巴西受到了指责,由于一个井的意外压力,在十一月份造成了3000桶近海石油的泄露,该公司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席格乐说雪佛龙的i-field工程将帮助避免事故的发生,提高安全性。软件创新是石油巨头数字化的关键,一些石油服务承包公司也在努力进行创新,如Halliburton和Schlumberger,以及比较大的IT提供商包括扩微软和IBM。但并不是每个问题都得到了解决。我们很难通过光纤或卫星保证北极圈大陆架外缘可靠的通信。另一个限制是传播水下数千英尺下的压力和温度信息的数据传输速度——尽管最近几年,电“线”钻杆已经能以比以前快得多的速度(每秒1M)传播这些数据。雪佛龙的内部IT办公室一天就已经超过了1.5T的数据量。“每时每刻的数据惊人,” Energistics的总裁杰里·哈伯德(Jerry Hubbard)说,这是家非盈利的全球组织,致力于能源企业的标准化数据交换格式。每个新创公司都在探索数字油田。“老的软件平台代码还在使用,很多都是20年前的了,”创办休斯顿能源软件公司孵化器Surge公司的柯克·克伯(Kirk Coburn)说。“该技术仍能更加现代化。”
信息技术打造“数字油田”
胜利油田信息化建设强化基础,推进应用,在覆盖、集成、整合、提升上下功夫,初步形成了信息化的整体应用框架,应用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今年,胜利油田把又把本确定为“数字油田”的“全面推进年”,继续加快“数字油田”建设步伐,促进油田有效发展。
针对胜利油田点多、面广、专业门类齐全等特点,胜利油田按照“强化基础、源头做起、应用主导、注重成效”的原则进行信息化的设计与建设。胜利油田的信息工作是伴随着油田的发展而不断完善的。经过10多年建设,胜利油田信息化基础建设初具规模,已能基本满足油田生产经营管理的需要。网络实现油区范围内主要二级单位与油田主干网的光纤宽带连接,油田的5个驻外办事处也实现网络连接,网络已成为油田生产经营管理的“神经”。硬件上,油田拥有以 I BM-SP2为代表的大型并行机和各种大中型计算机近60台(套),各类上网计算机1.5万台左右。软件上,油田引进大型软件10多套、近百个应用模块,自行开发应用软件480余套。2002年胜利软件公司成立,全局软件开发更加专业化。建成勘探、开发等八大数据库,各类数据近3万项。
目前,信息化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油田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层次和环节。勘探上的信息技术利用,保证了油田在勘探开发后期仍能保持每年探明储量1亿吨以上;开发上的信息技术应用,确保了油田老区不断有新的发现,促进了三次采油水平的不断提高。在生产过程中,原始数据、第一手材料部分做到了源头自动采集、现场处理、实时传输,230多个采油队和所有作业队实现源头数据现场采集,油气集输系统的部分集油站、轻烃站实现现场采集和生产过程自动控制,并对跨采油厂的长输管线实时监测。经营管理上的财务管理信息、基层生产单位的耗材结算以及油田物资采购供应计划提报、需求计划处理、物资领用结算,都可在网上进行。信息化管理在计划统计、机动设备、节能改造、物业管理、办公自动化等方面也都得到推广和应用。
中国石油新疆石油公司总经理、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克拉玛依市市长陈新发
他还预测,接下来的10年,我们要在数字油田的基础上打造智能化油田。数字油田的重点是在数字上,是要什么能得到什么,智能化油田的核心是在分析决策上,是想要什么、想做什么就能做到什么。我们今后主要核心是挖掘数字最大价值来分析研究油田,用计算机来管理油田。同时,我们在城市转型中,也要利用数字油田的建设成果建设智能化油田,利用数字油田的技术建设数字城市,通过这个建设,也形成克拉玛依的数字产业链。形成一些具有石油石化特色的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
以下为演讲全文:
主持人:感谢Ginni Rometty女士的精彩演讲。有请中国石油新疆石油公司总经理、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克拉玛依市市长陈新发先生为我们带来如何在中国进行成功的转型,智能化的油田的实践探索主题演讲。有请陈新发先生。
陈新发:各位所有、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早上好。首先恭贺IBM百年华诞,IBM为世界信息技术发展做出的贡献是公认的,昨天到了IBM在北京的办公室和钱总、Ginni女士一起讨论交流,讨论了一下信息技术对世界产生的巨大影响。在刚刚过去的2010年,我们和IBM合作共同规划了我们克拉玛依的数字新疆油田、智慧新疆油田和数字城市的规划。今天很高兴在这里能把我们对克拉玛依城市转型的思考和大家分享。
没去过克拉玛依的人,对克拉玛依的印象主要来自于克拉玛依之歌,克拉玛依之歌有一段歌词对克拉玛依的描述是“你没有草、没有水,连鸟也不飞;你没有歌声、没有鲜花、没有人迹,是一个干旱、缺水、气候恶劣、边远落后的地方,是一个采油的地区,也可能是一个油快枯竭的地区”。实际上到过克拉玛依的人,没到过克拉玛依的人想象不到现在的克拉玛依。去过克拉玛依的人也不一定完全了解克拉玛依,就如同刚才主持人介绍我的身份的时候,既是油田的总经理也是市长,大家可能会觉得奇怪,这是中国的地方管理模式之一。这种管理模式使得克拉玛依是一个高效的地区,是一个容易创造奇迹的地区。
现在的克拉玛依正在成为新疆的交通枢纽,从北京经内蒙到克拉玛依向西经“巴拉多”(音)口岸进入中亚,这条高速公路正在建设中。另外南北向的高速公路,从克拉玛依向南横穿天山进入塔克木盆地,到喀什横穿“阿普”(音)进入南亚,向北到阿勒泰,今后在中俄天然气管道通气的时候进入俄罗斯的腹地西伯利亚。所以克拉玛依现在已经成为新疆的交通枢纽。
大家觉得克拉玛依是一个缺水的地区,这是过去,经过几年的建设,克拉玛依是中国不缺水的地区之
一。按北京的标准,我们那块土地可以生活几百万的人口,现在我们的人口只有45万。再一个气候,我们的气候在中国重点监测的100个城市里面我们排第四位,我们城市的绿化覆盖率达到了40%,油田,尽管是一个老油田,但是是一个充满生机的油田,是中国石油产量持续增长时间最长的油田,我们持续增长了近30年,现在仍然在增长中。油田的自动化程度很高,经济上也是个富裕地区,人均GDP在中国排第一,在全国地级市相对富裕地区排行榜中我们排第二,东莞第一,苏州第三。
这就是现在的克拉玛依,但对于这样一个富裕地区、生活安逸的地区,为什么要转型?这是我们考虑城市的未来,长远发展,这个城市是一个资源型城市,90%的GDP和财政收入来自于油田和石油。油田总有一天要枯竭,在一个对产业单一的城市,在抵御市场风险的情况下能力比较弱,这样我们就考虑到要转型。
再一个是从国家战略层面考虑,新疆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是边缘地区,也是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新疆相邻的中亚地区是多民族、宗教复杂地区,国家也需要新疆快速的发展起来,实现长治久安,能够形成对中亚比较优势,能够产生经济、文化对中亚的影响力。而克拉玛依要在这个发展过程中需要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但我们的行业特点,石油的增长速度有限,这必须让我们城市上一个新的道路,继续保持快速发展。转型既是城市发展的要求,也是对国家所承担的责任和使命。90年代我们这个城市并实践过转型,考虑过利用我们广阔的土地和比较充沛地税发展农业,也发展过养殖业,也做过林纸业,这个实践下来不是很理想。我们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如果从中国的版图上看,我们克拉玛依是属于比较偏僻的地区,中国的西北角,如果你展开世界地图你会发现,克拉玛依在欧亚大陆的中心,东边有十几亿人,西边也有十几亿人。处于大陆的中心,也可以说是人口的中心,也可以说是市场的中心。
再一个看克拉玛依是从事石油业的,世界石油主要集中在大中亚地区,也就是泛中亚地区,包括中国西部、中亚西岸、中东和西伯利亚。这个区域的石油资源,已探明的占到世界石油总资源的近80%,我们从事石油业正好处于这个区域。我们可以利用我们的石油工业的优势做这个地区的事情,所以我们提出来打造世界石油城的一个战略。就是要建六大基地,培育三个新兴产业,打造两个平台。
六个基地,一是油气生产基地、技术服务基地、炼油化工基地、机械制造基地、石油储备基地和工程教育基地。培育三个新兴产业:一是金融、二是信息、三是旅游。为了支撑这个发展,我们需要打造两个平台,一个叫高品质的城市,一个叫最安全的城市。
信息化是整个贯穿六大基地建设全过程。接下来我讲讲信息化,前十年,我们的信息化也做了大量的工作,我们在2008年在全国率先首先建成了数字油田,我们已经实现了把整个油田装入了计算机里面,从四几年的资料,把勘探开发、经营管理所有的资料都装入了计算机。
第二,我们建立了一套标准体系,制订了370多个标准,形成了数字油田的标准体系。
第三,我们自主创新了数字油田的平台技术,并利用这个技术定制了100多套应用系统。
第四,我们培养了一支信息化的队伍,数字油田的建成,为我们油田带来了非常大的益处。过去你要到现场去看看资料,因为我们的现场都很远,我们的工区都几十万平方公里,我们去一趟需要几天,现在在办公室里面可以实时看到现场的情况。过去看一个工地的图,我们需要10个人近一年的时间,现在只需要一周或几周的时间,效率大大提高。所以现在在人员减少,工作量成倍增加的情况下,我们的发展不但没有减慢,而且持续增长,我们的储量、产量都在增长。
接下来的10年,我们要在数字油田的基础上打造智能化油田。数字油田的重点是在数字上,是要什么能得到什么,智能化油田的核心是在分析决策上,是想要什么、想做什么就能做到什么。我们今后主要核心是挖掘数字最大价值来分析研究油田,用计算机来管理油田。同时,我们在城市转型中,也要利用数字油田的建设成果建设智能化油田,利用数字油田的技术建设数字城市,通过这个建设,也形成克拉玛依的数字产业链。形成一些具有石油石化特色的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智能油田重点就是要实施“8233工程”,“8”是覆盖了8个领域:勘探、开发、生产管理等8个领域。“2”是要建设两个管理中心,一是一体化运行中心,一是基于云计算的数据中心;“3”是升级3类设备设施,一是全面的传感网络,二是自动采集设备、自动控制设备,三是先进的IT基础设施;“3”是提供三种工作环境:一是自动操控环境、二是主动优化环境、三是虚拟专家辅助研究环境。重点是建设“8233”工程。
信息化建设助动、助推城市的转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没有可以借鉴的成熟经验,但我们在这个过程中要借助IBM的智慧和力量,也欢迎各位精英参与、帮助、指导。重点建设:第一是落实智能油田,第二是成立创新中心,第三是规划信息产业。
总之,石油城市的转型主要是依托我们现有的基础、资源、技术,立足克拉玛依,做一点中国西部和中亚的事情,信息化是石油城市转型的重要支撑,重点在于坚持、持续推进,一步一个脚印,每十年一个台阶,我们想利用十年时间全面建成智能化油田。
最后非常感谢论坛组委会的邀请,让我有机会在这里把克拉玛依城市转型方面的思考能和大家分享,不对的地方请大家多指正。也欢迎大家到克拉玛依去,来克拉玛依交流、指导,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陈新发先生的精彩演讲。
第三篇:倾力打造农产品加工基地实现园区发展新突破
文章标题:倾力打造农产品加工基地实现园区发展新突破
市十次党代会确定了我市今后五年实现经济转型振兴新突破和实现构建和谐**的新突破的目标,这是新一届市委坚持科学发展观,审时度势,站在全国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中做出的科学决策。特别是提出的“建立三大基地,培育一批有时代特色的产业”及进一步引伸的“每个县区要培育1——2个能够支撑本地
财力的大项目和产业群”的具体工作,目光睿智,思路清晰,说得具体,符合我市实际,是我市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的主旋律。
**经济转型以来,农产品加工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与省内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为特色产业不够突出、科技创新能力弱、大型加工企业少、规模化、集约化水平低,还没有把我市丰富的农业资源优势充分挖掘出来。对于正在快速发展中的农业科技园区,必须抓住十次党代会的有利契机,切实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积极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努力把我市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一、充分利用资源集约开发利用的模式,加快推进农产品加工基地的建设
农业科技园区,要依照自身的资源情况,最大限度地优化资源配置、挖掘资源潜力和发挥比较优势,充分利用业已形成的产业优势,重点推进“三大基地”建设中的农产品加工基地建设和机械装备配套制造业基地建设,形成优势产品和特色主导产业,提高标准化、专业化、集约化水平,更好地把外来资本、政府调控等外力转化为发展的内力,形成全市经济结构的科学布局。园区成立以来,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园区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通过几年来的建设,形成了以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为依托,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牵动的,集产学研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模式。农产品加工企业已由2002年成立之初的两户小型企业,发展到现在的11个,其中市级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4户和6户。园区要充分利用“国家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和“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特色优势,把农产品加工和食品加工业做大做强,成为我市农产品加工业的核心基地,带动我市农产品和食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
二、加快用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集群,形成规模经济
通过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牵动作用,发展和培育农产品加工企业群体,切实把发展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外向型经济与发展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农业产业集群紧密地结合起来,围绕产业集群的培育,加快扶持产业化基础好、辐射带动面广、市场竞争力强、经济效益优的一批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农产品加工产业群,形成一个地区的主导产业。从我市农业发展的现状来看,园区要重点引进和扶持农产品的产后加工、储藏、保鲜等环节,重点扶持发展以精深加工为核心、加工和贸易纵向一体化的企业。一是要加大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充分利用龙头企业的技术、市场优势,促进中小企业向集聚式方向发展。目前,园区的农产品技工产业园区已见雏型,在现有的伊利乳业、东宁药业的示范带动下,又有12户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园区签订了建设协议。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和引导农产品加工项目向集聚地区发展,这样既可以提高基础设施的利用率,又可以实现技术、信息、市场网络等资源共享,使小企业在专业化分工和社会化竞争中得到稳定发展。三是要大力实施品牌战略,积极支持产业集群内的龙头企业通过品牌运营扩大规模,促使企业不断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进一步增强农业龙头企业的市场开拓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按照市场经济规律,通过整合品牌、整合资源、整合优势等手段,加大对农产品品牌的整合和系列开发力度,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三、加大政府服务和引导力度,提供优质的发展环境
在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培育的初期,要利用经济、法规、行政等调控手段,按照行业特点、产业发展现状、产业链形成规律等要素,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一是制定和完善园区农产品加工产业的指导性目录,明确支持重点,引导招商引资方向,鼓励企业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构筑全方位投资融资体系、中介服务体系和技术创新服务体系,依靠优势产业和特色资源实现产业集群创新,抓好产学研结合的整合,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推进产业集群体系建设发展创造条件。二是提供一流的服务环境。牢固确立“工业兴区”的理念,营造宽松和谐的投资创业环境,尽可能地降低投资、创业、企业经营和企业扩张的成本,调动创业者的积极性。三是依靠科技进步增强集群企业的竞争力,提高政府对技术的开发投入,鼓励产业集群同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联姻。围绕产业集群的发展选择技术攻关课题,组织行业关键技术、工艺的研究开发,为产业群提供技术服务。建立重点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基金,运用财政贴息、税收返还等扶持政策手段,引导产业集群的核心企业逐步增加研究开发投入,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加快产品的升级换代,创建更多名牌产品。四是积极引导和推动集群企业建立行业协会、同业商会、企业家协
第四篇:海睿科技走进安康农场,打造农业部标准蔬菜园,助力中山实现精准扶贫!
海睿科技走进安康农场,打造农业部标准蔬菜园,助力中山实现精准扶贫!
安康农场位于中山市东北,在珠江水系的横门水道与洪奇水道德出海口之间,河网交织,物产丰饶。由于中山市农业人口占比重大,为了解决当地妇女、零就业家庭的就业问题,2010年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妇联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民众镇农业工作坊(即安康农场),农场种植面积达180亩,今年6月份,海睿智慧农业系统进驻安康农场,实现了安康农场从传统农场到现代化农场的成功转型。
生态优良环境优美
安康农场位于享有“岭南水乡”美誉的民众镇群安村,群安村是一个纯农业村,远离“三废”污染源,空气清新、土质肥沃、农业生态环境优良;农场灌溉用水取自横门水道,水质清澈、水量充足。为农场绿色种植提供了优越的先决条件。
科技种植增产创收
今年6月份,安康农场成功引进了海睿的农业环境监测系统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系统。通过农业环境监测系统,在基地安装多个传感器,随时对基地温度、湿度、光照、土壤温湿度、土壤EC值等监测。农事管理有了科学精准的数据做支撑,实现了种植的科学化和精准化。
安全溯源打造品牌
除了农业环境监测系统之外,为响应中山农业局倡导的“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的要求,同时引进了海睿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系统。在种植的源头,通过在农场内部署环境信息采集终端、摄像头等设备,可以精确的采集农作物生长的环境信息和图片信息。并将农作物完整的生长记录、环境数据、生长期图片、实时视频上传,形成了农产品的档案。
消费者通过手机扫码除了能看到农业环境监测系统上传的产品的完整档案,还可以看到农产品加工过程色素、添加剂等化学物质的使用量、以及农产品认证指标,认证证书等。
绿色有机的种植环境加上海睿质量安全溯源系统,打造了安康农场“食得健康,首选安康”的金字招牌。农场的产品供应遍及市人大、市政府等机关单位,以及学校、超市、企业饭堂等,部分产品还远销港澳,深受客户青睐。
安康农场的不断壮大和发展,也为更多的困难群体提供了就业平台,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希望在未来,通过海睿的现代化农业技术,提升传统农场的种植规模和科学化水平,帮助农场增产创收,打造品牌,让更多像安康农场这样的普通农场实现现代化转型,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帮助更多人口早日脱贫致富。